TW201831144A - 具有節距及/或輥調整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節距及/或輥調整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1144A
TW201831144A TW107103720A TW107103720A TW201831144A TW 201831144 A TW201831144 A TW 201831144A TW 107103720 A TW107103720 A TW 107103720A TW 107103720 A TW107103720 A TW 107103720A TW 201831144 A TW201831144 A TW 2018311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adjustment
housing frame
support base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格瑞 奈菲 諾德貴
威廉 路易 巴奈特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美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美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美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1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14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1Head or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1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for stereotaxic surgery, e.g. frame-based stereotaxis
    • A61B90/14Fixators for body parts, e.g. skull clamp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ixators, e.g. p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37Restraining devices for the body or for body parts, e.g. slings; Restraining shirts
    • A61F5/3707Restraining devices for the body or for body parts, e.g. slings; Restraining shirts for the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48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61N5/1064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radiation treatment in response to monitoring
    • A61N5/1069Target adjustment, e.g. moving the patient sup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1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for stereotaxic surgery, e.g. frame-based stereotaxis
    • A61B2090/101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for stereotaxic surgery, e.g. frame-based stereotaxis for stereotaxic radio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1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for stereotaxic surgery, e.g. frame-based stereotaxis
    • A61B90/14Fixators for body parts, e.g. skull clamp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ixators, e.g. pins
    • A61B90/18Retaining sheets, e.g. immobilising masks made from a thermoplas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92Details
    • A61N2005/1097Means for immobilizing the patient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定位一身體部分之結構,其包含一支撐基底及具有經構形成該身體部分之一形狀之一內表面之一外殼框架。該外殼框架進一步經構形以騎置於該支撐基底上,或於進一步騎置於該支撐基底上之一托架上以實現相對於該支撐基底調整該外殼框架之一節距及/或一輥。

Description

具有節距及/或輥調整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某些類型之醫學治療需要將一人身體之一部分保持在一相同位置中以促進在身體之該部分上執行醫學治療。舉例而言,當腦癌病患經受輻射治療時,其等頭部必須維持在用於治療之一精確、可重複位置中,使得在(若干)輻射治療之持續時間期間在空間中固定腦腫瘤之基礎位置。在輻射腫瘤學之領域中已使用用於將身體部分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中之各種不同技術。
以下詳細描述參考隨附圖式。不同圖式中之相同元件符號可識別相同或類似元件。以下詳細描述不限制本發明。 在輻射腫瘤學之領域中,用於將身體部分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中之一技術使用包含在病患之身體部分上方拉伸之一保持材料片之可熱成型結構。舉例而言,為了執行一腦腫瘤之輻射治療,可熱成型結構包含具有在病患面部上方拉伸之一保持材料片之一面罩。為了在病患面部上方形成面罩,可首先使用一熱水浴或烘箱來加熱可熱成型結構之材料,使得材料片變得柔韌且可變形。接著在病患面部上方拉伸可熱成型面罩,且容許面罩冷卻且硬化,使面罩永久形成為病患面部之形狀。作為一實例,具有一熱塑性保持材料片之一面罩在加熱之後可在一病患面部上方被拉伸,且接著被容許冷卻。在冷卻之後,形成至病患面部之面罩產生可用於在輻射治療期間將病患之頭部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中之一結構。 在於病患之身體部分上方拉伸面罩之熱塑性保持材料片之後,使用一附接機構將面罩之一框架部分附接至一病患支撐台。然而,一旦附接至支撐台,現有病患面罩便無法針對病患身體部分之不正確定位進行校正。另外,當面罩框架附接至病患支撐台時,必須將熱塑性保持材料拉伸一大距離以自病患身體(例如,病患之臉部)部分之一上表面一路向下到達支撐台之表面。將熱塑性保持材料拉伸至此程度使其比可期望的更薄且剛性更小。 本文中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例係關於包含對現有面罩框架支撐及附接結構之改良之一身體部分固定裝置。本文中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接納且定位一身體部分之一深外殼框架,其中外殼具有貼合經固定之身體部分(例如,一病患之頭部)之形狀之一內部形狀。外殼框架可額外含有經客製化以配合病患之身體部分之一枕墊(例如,頭枕)。舉例而言,當身體部分係一病患之頭部時,外殼框架之深度使經客製化枕墊能包圍頭部高至頭部之一中間點,從而提供允許用於頭部之大支撐區域之一大接觸表面區域。外殼框架可額外包含允許一面罩框架與凸緣之「易連接/易斷開」附接之一上凸緣。面罩框架在外殼框架之上凸緣處之對接消除對將面罩之熱塑性材料一路向下拉伸至支撐台表面之需要,藉此增強面罩材料之厚度及剛度。 本文中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例額外包含一支撐基底及一節距調整機構及/或輥調整機構,該節距調整機構及/或輥調整機構在耦合至外殼框架時實現相對於支撐基底調整外殼框架之一節距及/或輥。外殼框架之節距及/或輥之調整使身體部分之一定位(例如,頭部在固定裝置內之定位)能被容易地調整以滿足所執行之特定醫學測試或醫學治療之定位要求而不必將面罩框架與外殼框架斷開連接,或不必自經固定之身體部分移除面罩框架。如本文中描述,節距調整機構及/或輥調整機構可包含相對於支撐基底鎖定外殼框架之節距及/或輥之一鎖定機構。如本文中進一步描述,節距調整機構亦可包含一經校準節距調整輪,該經校準節距調整輪結合形成於外殼框架之一底表面中之節距調整槽或缺口操作以允許以一精確且受控制的方式調整節距調整。使用節距調整輪藉由隨著旋轉節距調整輪,執行節距調整輪之齒與節距調整槽或缺口之一「逐定位銷(click by click)」接合而執行精確節距調整。 如本文中提及,一「面罩」包含具有可在一病患之任何身體部分上方拉動以使材料與身體部分形狀配合之一材料(例如,一熱塑性材料)之任何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面罩」使得可使用可係或可不係面罩之一組件之一(若干)緊固機構將身體部分固定且保持在一特定位置中。因此,如本文中使用,一「面罩」不僅僅指用於放置在一病患面部或頭部上方之一結構,而且包含用於放置在一病患之任何身體部分或身體之任何部分上方之任何類型之結構(例如,在一病患之一骨盆上方拉動之一結構)。 圖1A至圖1E描繪其中一身體部分固定裝置100經構形以固定一病患之一頭部110之一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視圖。如圖1A中展示,固定裝置100包含一支撐基底120及一外殼框架130。外殼框架130可包含一近似半殼結構,該近似半殼結構具有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頭部及頸部之一背面之一內表面。外殼框架130之半殼結構具有近似於一三維球體之半體之一形狀,其中該半體大致上橫切球體之一垂直中心。外殼框架130可包含在外殼框架130之一側中之一頸部切口140,該頸部切口140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頸部150且當病患之頭部110置於外殼框架130內時,使頸部150能夠延伸出外殼框架130之內部。如展示,支撐基底120包含一第一節距外殼斜坡160及一第二節距外殼斜坡170,該第一節距外殼斜坡160及該第二節距外殼斜坡170彼此相對地安置於支撐基底120上且分開足夠距離以使外殼框架130之下表面在處於一水平非節距調整位置中時擱置於兩個節距外殼斜坡之間之支撐基底120上。節距外殼斜坡160及節距外殼斜坡170包含向下朝向支撐基底120之一中心延伸之傾斜斜坡。外殼框架130及支撐基底120可由各種類型之材料(包含金屬、塑膠、碳纖維或一複合材料)形成。外殼框架130及支撐基底120可各由一相同類型之材料或一不同類型之材料形成。舉例而言,支撐基底120可由金屬形成且外殼框架130可由一複合材料形成。 圖1B至圖1E描繪外殼框架130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之一節距之調整之實例。如圖1B之三維視圖及圖1C之一維側視圖中展示,節距調整涉及外殼框架130之一底表面沿節距斜坡160之一上表面向上(且沿節距斜坡170之一上表面向下),或沿節距斜坡170之上表面向上(且沿節距斜坡160之上表面向下)之移動(即,滑動)。如圖1D中進一步展示,外殼框架130之底表面沿節距斜坡170向上之移動引起外殼框架之鄰近病患之頭部110之下部分之側向上傾斜且外殼框架130之鄰近頭部110之上部分之側向下傾斜。如圖1E中亦展示,外殼框架130之底表面沿節距斜坡160向上之移動引起外殼框架130之鄰近病患之頭部110之上部分之側向上傾斜且外殼框架130之鄰近頭部110之下部分之側向下傾斜。 如圖1F中描繪,一頭枕175可放置於外殼框架130內以使病患的頭部110 (未展示)枕靠於外殼框架130。鑑於外殼框架130之深性質,頭枕175包圍頭部110 (未展示)高至外殼框架130之一頂部,因此,提供用於頭部110之一大接觸表面區域及良好支撐。在頭部110被支撐於頭枕175上之情況下,可使用各種緊固機構將一面罩180及面罩框架185對接至外殼框架130。在圖1F中描繪之例示性實施例中,可使用多個彈簧夾190來將面罩框架185緊固至外殼框架130。多個彈簧夾190可與面罩框架185成一體,可與外殼框架130成一體或可係在面罩框架185與外殼框架130對接時可用於將面罩框架185緊固至外殼框架130之分開且經卸離物項。 圖2A至圖2C描繪節距調整機構及在身體部分固定裝置100之外殼框架130之節距調整中涉及之外殼框架130至支撐基底120介接組件之進一步細節。如圖2A中展示,一節距調整機構200可定位於支撐基底120之節距斜坡160之一底側上,下文進一步描述節距調整機構200之例示性細節。節距調整機構200控制外殼框架130之節距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之調整。如圖2A中展示,在其中外殼框架130之一中心線在節距斜坡160與170之間等距之一標稱水平位置中,外殼框架130擱置成與支撐基底120接觸。可在外殼框架130之各側上安裝一通道保持突片210至支撐基底120 (在圖2A中僅描繪一個突片210),以藉由防止側向移動且允許在一單一維度上之移動(其包含沿節距斜坡160及170之任一者之向上或向下移動)而「引導(channel)」或限制外殼框架130之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導引結構代替通道保持突片210,諸如在節距斜坡160與170之間形成至支撐基底120之一上表面中之肋或軌。 圖2B及圖2C描繪在外殼框架130之節距調整中涉及之外殼框架130至支撐基底120介接組件。如圖2B中展示,節距調整機構200之一調整緊固件230之一上凸緣抵於外殼框架130內之一下點內之一上表面擱置,其中調整緊固件23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至下方之支撐基底120中。外殼移動銷240包含在外殼框架130之外殼內之多個位置處抵於上表面擱置之上凸緣。外殼移動銷24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至支撐基底120之外殼移動槽(圖2B中未展示)中。參考圖2C,將外殼移動銷240描繪為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至定位於支撐基底120之節距斜坡160及170內之外殼移動槽250中。外殼移動槽250允許外殼移動銷240之移動,使得外殼框架130可經由使用節距調整機構200而沿節距斜坡160及170向上及/或向下移動。 圖2A至圖2C將固定裝置100展示為包含用於相對於支撐基底120調整外殼框架130之一節距之一節距調整機構200,下文關於圖5A至圖5E展示節距調整機構200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進一步細節。然而,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可自固定裝置100移除節距調整機構200,使得不存在節距調整機構200用於調整外殼框架130之節距。在此實施方案中,一使用者可僅將手動力施加至外殼框架130,以引起外殼框架130之節距相對於支撐基底120改變,而不必使用任何類型之節距調整機構200。此外,在此實施方案中,除了上凸緣之外,外殼移動銷240亦可包含下凸緣(或將外殼移動銷240保持在外殼移動槽250內之其他構件),該等下凸緣將外殼框架130保持在外殼移動槽250內,使得外殼框架130及外殼移動銷240不容易離開外殼移動槽250。 雖然未在圖2A至圖2C中描繪,但固定裝置100可額外包含定位於支撐基底120及/或外殼框架130上之節距調整參考標記,該等節距調整參考標記實現已在任一方向上(即,向上或向下)調整外殼框架130之節距多少之一可量化量的視覺檢測。因此,此等節距調整參考標記實現使用一視覺檢測進行的外殼框架130之節距的準確且精確的調整。在一項實施方案中,可於施覆於支撐基底120或外殼框架130上之一適當位置處之一貼紙上包含節距調整參考標記,以展示已將多少節距施加至外殼框架130。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可沿著節距斜坡160之一側表面且相應地沿著外殼框架130之一下側表面施覆節距調整參考標記。因此,隨著外殼框架130之節距被調整,施覆至外殼框架130之下側表面之節距調整參考標記相對於施覆至節距斜坡160之側表面之節距調整參考標記之移動實現一視覺檢測,以確定相對於支撐基底120施加至外殼框架130之節距之一量。外殼框架130及/或支撐基底120上之其他位置可用於施覆節距調整參考標記。 圖3A至圖3D描繪支撐基底120之四個不同視圖,其等包含圖3A中之一俯視圖、圖3B中之一側視圖、圖3C中之一後視圖及圖3D中之一正視圖。如在圖3A及圖3B之視圖中可見,支撐基底120之一大致上平坦且平面下部件連接至相對的節距斜坡160及170。後部節距斜坡160可具有近似兩倍於前部節距斜坡170之高度,且節距斜坡160及170之各者可具有凹內斜坡,該等凹內斜坡自支撐基底120之平面下部件延伸至節距斜坡160及170之一頂部。節距斜坡160及170可與支撐基底120一體地形成(即,由相同材料形成且形成為一單一結構),或可形成為分開之組件且接著連接至支撐基底120 (例如,按扣至支撐基底120上之適當位置)。如圖3C中展示,一節距調整槽300延伸穿過節距斜坡160,且近似地居中於節距斜坡160之凹內表面上。節距調整槽300沿節距斜坡160之凹內表面向下延伸一特定長度且設定外殼框架130之節距可調整之最大調整距離。如在圖3C中可進一步所見,兩個外殼移動槽250延伸穿過節距斜坡160,且朝向節距斜坡160之各外邊緣且朝向節距斜坡160之凹內表面之一下部分定位。圖3D自與圖3C中所展示相對的側進一步描繪節距斜坡160。在此正視圖中,節距調整槽300及外殼移動槽250經展示為延伸穿過節距斜坡160之凹內表面。在圖3D中可進一步看見節距斜坡170之一後側。 圖4A至圖4D描繪裝置100之外殼框架130之四個不同視圖,其等包含圖4A中之一俯視圖、圖4B中之一側視圖、圖4C中之一後視圖及圖4D中之一正視圖。如在圖4A至圖4D之視圖中可見,外殼框架130包含一半殼結構,該半殼結構具有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頭部及頸部之一背面之一內表面。外殼框架130之半殼結構具有近似於一三維球體之半體之一形狀,其中該半體大致上橫切球體之一中心。外殼框架130可包含在外殼框架130之一側中之一頸部切口140,該頸部切口140包含在半殼中之一開口,該開口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頸部150且當病患之頭部110置於外殼框架130內時,使頸部150能夠穿過頸部切口140延伸出外殼框架130之內部。 如圖4A至圖4D中展示,外殼框架130之一上邊緣包含繞外殼框架130之上邊緣之一周邊延伸之一凸緣400。凸緣自外殼框架130之上邊緣向外延伸近似1/2至3/4英吋。如在圖4A至圖4D中進一步可見,一內凹節距腳220形成於外殼框架130之一下表面中。節距腳220包含形成於外殼框架130之下表面中之一大致上矩形凹槽(如從圖4A之俯視圖所見),該大致上矩形凹槽充當擱置於下方支撐基底120 (在圖4A至圖4D中未展示)之節距斜坡160及170上之外殼框架130之「腳」。節距腳220圍繞外殼框架130之凸下表面「纏繞」且可以側對側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之一第一中心線為中心且可以前後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之一第二中心線為中心。 如圖4A至圖4D中進一步所見,節距腳220進一步包含一節距調整緊固件保持孔410及多個外殼移動銷保持孔420。節距調整緊固件保持孔410保持節距調整機構200之一節距調整緊固件(下文描述),其中節距調整緊固件延伸穿過保持孔410且穿過支撐基底120中之節距調整槽300。下文關於圖5A至圖5E描述例示性節距調整機構200之進一步細節。外殼移動銷保持孔420保持延伸穿過保持孔420且穿過支撐基底120之節距斜坡160及170中之外殼移動槽250 (圖2C中展示)之外殼移動銷240 (圖2B及圖2C中展示)。外殼移動銷240 (圖4A至圖4D中未展示)各包含抵於節距腳220內之外殼框架130之內表面擱置之一上凸緣。各外殼移動銷240之上凸緣與各銷延伸穿過之保持孔420組合將各外殼移動銷240保持在外殼框架130內之適當位置中。 圖4E描繪外殼框架130之凸緣400之進一步例示性細節。如展示,凸緣400之一上表面包含用於將一身體部分面罩(未展示)之一框架對接至外殼框架130之多個配準孔430及多個配準突片440。身體部分面罩(未展示)之框架可包含在框架之一底側上之多個銷,該多個銷與配準孔430對齊且可插入至配準孔430中。身體部分面罩(未展示)之框架可進一步包含延伸穿過框架且與配準突片440對齊且可在配準突片440上方插入之其自身配準孔。因此,當將身體部分面罩對接至外殼框架130時,配準孔430及配準突片440確保身體部分面罩相對於外殼框架130之適當定位。 圖5A至圖5E描繪節距調整機構200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細節。圖5A描繪節距調整機構200之整體操作之一視圖,為了簡潔起見,該視圖未展示外殼框架130。如展示,節距調整機構200之一調整緊固件230延伸穿過支撐基底120之節距調整槽300。用以調整節距至圖5A中之左側或右側之節距調整機構200之移動相應地引起外殼移動銷240 (其等附接至外殼框架130)在節距移動槽250中移動至左側或右側。外殼移動銷240在節距移動槽250內之移動導致外殼框架130 (在圖5A中未展示)在由防止外殼框架130之任何側向移動之通道保持突片210產生之一「通道」中移動。圖5B以一「分解視圖」繪示圖5A之節距調整機構200,使得可辨別個別組件。圖5C進一步描繪圖5B之節距調整機構200之「分解視圖」之一特寫。在此實施例中,節距調整機構200包含以下四個組件:一調整緊固件230、一鎖定間隔件500、一調整/鎖定旋鈕505及一調整銷(未展示)。 鎖定間隔件500包含一間隔件孔525。在圖5C中描繪鎖定間隔件500之一額外剖面視圖560,其展示間隔件孔525相對於間隔件500之形狀及大小之大小。鎖定間隔件500具有一橢圓形形狀,其中一橢圓形形狀之間隔件孔525在間隔件500之橢圓形形狀內居中。鎖定間隔件500具有近似1/8英吋之一厚度且可由各種類型之材料(諸如金屬、塑膠、碳纖維或一複合材料)形成。橢圓形形狀之間隔件孔525具有允許調整緊固件230穿過間隔件孔525插入之一大小。 調整緊固件230進一步包含一緊固件本體510、一凸緣515及一緊固件銷保持孔520。在圖5C中描繪調整緊固件230之額外剖面視圖550及555,其等自不同視角展示調整緊固件230之形狀。如在正剖面視圖550中展示,緊固件本體510具有用於穿過鎖定間隔件500之橢圓形間隔件孔525插入之一橢圓形形狀。緊固件銷保持孔520允許一調整銷(未展示)插入保持孔520中,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凸緣515安置於緊固件本體510之一端處,且銷保持孔520接近緊固件本體510之另一端安置。凸緣515具有大於緊固件本體510之橢圓形形狀之一橢圓形形狀,使得凸緣515自緊固件本體510之外表面向外延伸。 調整/鎖定旋鈕505進一步包含一調整本體530、一銷保持孔535、一調整旋鈕540及一鎖定延伸部545。在圖5C中亦描繪調整/鎖定旋鈕505之一剖面視圖565,其展示接納緊固件本體510之一部分之一緊固件槽570,該部分包含緊固件銷保持孔520。為了組合旋鈕505、間隔件500及緊固件230以產生節距調整機構200 (或產生下文描述之輥調整機構720),緊固件本體510穿過間隔件500之孔525插入且插入至緊固件槽570中,使得銷保持孔535與銷保持孔520對齊。接著,可將調整銷(未展示)穿過旋鈕505之銷保持孔535插入至緊固件230之銷保持孔520中,使得調整銷可接著充當一「軸」,當將力施加至調整旋鈕540時,整個調整/鎖定旋鈕505繞該軸旋轉。 調整旋鈕540包含(例如)一矩形觸碰表面,可經由該矩形觸碰表面施加力以引起調整/鎖定旋鈕505之旋轉。調整旋鈕540連接至具有一大致上圓柱形形狀之調整本體530,銷保持孔535在一前表面上延伸穿過該調整本體530且緊固件槽570在一側表面上延伸至該調整本體530中。鎖定延伸部545連接至調整本體530之一側表面,從而產生在圖5C中描繪之主視圖中所見之一倒「e」形狀。 圖5D描繪用以鎖定且解鎖機構200之節距調整之節距調整機構200之組件之相互作用。在圖5D中,最左視圖描繪處於一初始、解鎖狀態中之節距調整機構200,其中可藉由在支撐基底120 (未展示)之節距移動槽300內移動緊固件本體510而調整外殼框架130 (圖5D中亦未展示)之節距。隨著將力施加至調整旋鈕540 (在圖5D之最左視圖中使用一箭頭展示),調整/鎖定旋鈕505繞穿過銷保持孔535插入之調整銷(未展示)旋轉。 如圖5D之中心視圖中進一步展示,隨著調整/鎖定旋鈕505繼續繞調整銷旋轉,旋鈕505之下表面(包含鎖定延伸部545)開始在朝向調整緊固件230之凸緣515之一向上方向上壓迫鎖定間隔件500且亦開始在一向下方向上拉動調整緊固件230。隨著鎖定間隔件500在向上方向上移動,其抵於支撐基底120之節距斜坡160之底表面施加力,且隨著調整緊固件230在向下方向上移動,調整緊固件230之凸緣515抵於外殼框架130之一上表面拴緊。在另一實施例(未展示)中,調整/鎖定旋鈕505可包含一凸輪,而非圖5C中展示之倒「e」形狀。 圖5D之最右視圖描繪處於一鎖定位置中之調整/鎖定旋鈕505,其中藉由鎖定間隔件500抵於支撐基底120之節距斜坡160之底表面施加之力及藉由調整緊固件230之凸緣515抵於外殼框架130之一上表面施加之力引起外殼框架130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保持在一所要節距位置處之適當位置中。圖5D之此視圖展示處於一鎖定位置中之鎖定延伸部545,其抵於鎖定間隔件500施加最大向上力,該鎖定間隔件500繼而抵於支撐基底120之下表面施加最大向上力。在鎖定延伸部545處於鎖定位置中之情況下,使用一最大「位置鎖定」力向下拉動緊固件本體510,從而引起凸緣515抵於外殼框架130之一上表面施加一最大「位置鎖定」力。藉由抵於鎖定間隔件500旋轉調整/鎖定旋鈕505而引起之「位置鎖定」力將外殼框架130鎖定至一特定準位之節距中。可藉由反轉(即,以最右視圖開始,且繼續至中間視圖,且接著至最左視圖)圖5D中展示之調整/鎖定旋鈕505之旋轉而「解鎖」外殼框架130之節距。圖5E展示節距調整機構200被旋轉至一鎖定位置中,從而引起外殼框架130被保持在節距斜坡160上之一特定位置處,使得外殼框架130具有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之一特定節距。 圖6A至圖6E描繪一額外例示性實施例之細節,其中節距調整機構200進一步包含一節距調整輪總成,該節距調整輪總成允許外殼框架130之節距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之一精確、經校準調整。在圖6A中將節距調整機構200展示為包含鄰近於節距調整/鎖定旋鈕505安裝在支撐基底120之節距斜坡160之底側上之額外節距調整輪總成600。 圖6B進一步展示支撐基底120之一俯視圖及節距調整輪總成600之額外細節。在特寫圖中,將節距調整輪總成600描繪為包含一圓柱形節距輪610,該圓柱形節距輪610具有延伸穿過穿過節距斜坡160之底側形成之一矩形節距調整口620之節距調整齒630。如在後續圖中可見,節距輪610之齒與外殼框架130之底側中之對應缺口/槽接合,且當旋轉節距輪610時,引起節距框架130之節距被調整。 圖6C描繪節距調整輪總成600之進一步細節。如展示,節距輪610經由延伸穿過各輪座640中之輪安裝孔650之一輪軸(未展示)安裝至矩形輪座640。因此,節距輪610可藉由繞輪軸及輪安裝孔650旋轉而在一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上旋轉。隨著節距輪610旋轉,延伸穿過節距斜坡160中之節距調整口620之節距輪610之齒如下文關於圖6D進一步描述般接合外殼框架130之底側,從而引起外殼框架130之節距按週期性離散增量被調整。 圖6D描繪調整外殼框架130之節距之節距輪610之齒之進一步細節。如圖6D中所見,外殼框架130包含自外殼框架130之底側穿過至外殼框架130之上表面形成之一系列節距調整槽670。節距調整槽670匹配定位於外殼框架130下方在支撐基底120之底側上之節距輪610之齒630之形狀及大小。隨著在一順時針方向上旋轉節距輪610,節距輪610之齒630接合節距調整槽670且引起外殼框架130在圖6D之特寫圖中向下移動(至右側)。此外,隨著節距輪610在一逆時針方向上旋轉,節距輪610之齒630接合節距調整槽670且引起外殼框架130在圖6D之特寫圖中向上移動(至左側)。節距輪610之各「逐定位銷」調整經由節距輪610之齒630與外殼框架130之節距調整槽670之相互作用而引起外殼框架130之節距之一精確調整(例如,1°、0.5°等)。 圖6E描繪節距調整輪總成600之一橫截面剖視圖。隨著節距輪610在一順時針(「CW」)方向上旋轉,延伸穿過節距斜坡160中之節距調整口620之齒630與外殼框架130之底表面中之節距調整槽670接合。在圖6E中展示之視圖中,隨著節距輪610順時針旋轉,節距輪610之齒630與節距調整槽670之接合引起外殼框架130向上移動。替代地,隨著節距輪610在一逆時針(CCW)方向上旋轉,延伸穿過節距斜坡160中之節距調整口620之齒630與外殼框架130之底表面中之節距調整槽670接合。在圖6E中展示之視圖中,隨著節距輪610逆時針旋轉,節距輪610之齒630與節距調整槽670之接合引起外殼框架130向下移動。 圖7繪示一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除了一節距調整機構之外,其亦包含允許外殼框架130 (及放置於外殼框架130內之病患身體部分)相對於裝置700之支撐基底120 「滾動」之一輥調整機構。如圖7中展示,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包含類似於圖1之實施例之一支撐基底120及一外殼框架130。外殼框架130可包含一近似半殼結構,該近似半殼結構具有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身體部分(例如,頭部及頸部)之一背面之一內表面。在圖7中描繪之實施方案中,外殼框架130之半殼結構具有近似於一三維球體之半體之一形狀,其中該半體大致上橫切球體之一垂直中心。外殼框架130可包含在外殼框架130之一側中之一切口140,該切口140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身體部分(例如,頸部或其他身體部分)且當病患之身體部分(例如,頭部)置於外殼框架130內時,使附接的身體組成部分(例如,頸部)能夠延伸出外殼框架130之內部。支撐基底120可類似於上文關於身體部分固定裝置100展示且描述般構形。 如圖7中展示,裝置700進一步包含其上擱置外殼框架130之一外殼框架托架710。外殼框架托架710擱置於第一節距斜坡160及第二節距斜坡170上,該第一節距斜坡160及該第二節距斜坡170進一步彼此相對地安置於支撐基底120上且安置為分開足夠距離以使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下表面能在定向於一水平非節距調整位置中時在兩個節距斜坡160與170之間擱置於支撐基底120上。節距斜坡160及節距斜坡170包含向下朝向支撐基底120之一中心延伸之傾斜斜坡。外殼框架130、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可由各種類型之材料(包含(例如)金屬、塑膠、碳纖維及/或一複合材料)形成。外殼框架130、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可各由一相同類型之材料或一不同類型之材料形成。舉例而言,支撐基底120可由金屬形成且外殼框架130及外殼框架托架710可由一塑膠或一複合材料形成。如圖7中展示且在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裝置700包含用於調整外殼框架130及外殼框架托架710之節距之一節距調整機構200,且額外包含用於調整外殼框架130之輥之一輥調整機構720。 圖8A描繪圖7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一分解三維視圖。支撐基底120包含類似於上文關於圖1A至圖1F之裝置100描述之實體構形之一實體構形。外殼框架托架710包含一托盤狀形狀,其具有貼合外殼框架130之球體下表面之一上表面及貼合支撐基底120之上表面(包含節距斜坡160及節距斜坡170之上表面)之一下表面。如展示,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下表面擱置於支撐基底120之上表面上,包含擱置於節距斜坡160及節距斜坡170之上表面上。外殼框架130之下表面擱置於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上表面上,其中外殼移動銷80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中之孔至外殼框架托架710中之對應外殼移動槽(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中。節距調整機構200實現外殼框架托架710之節距之調整,外殼框架托架710進一步調整騎置於外殼框架托架710內之外殼框架130之節距。輥調整機構720實現外殼框架托架710內之外殼框架130之輥之調整。 圖8B係在外殼框架托架710及外殼框架130之節距之調整中涉及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組件之一三維視圖。如圖8B之主視圖中展示,托架移動銷82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托架710中之對應孔至節距斜坡160及節距斜坡170內之移動槽250中。如圖8B之剖面視圖中進一步描繪,節距調整機構200之調整緊固件23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一後表面中之經定位以便與節距斜坡160內之節距調整槽300對準之一孔810。鎖定間隔件500配裝於調整緊固件230上方,且調整/鎖定旋鈕505配裝於調整緊固件230上方且附接至調整緊固件230。調整/鎖定旋鈕505之操作可實現將外殼框架托架710及外殼框架130之節距「鎖定」至一特定節距位置中。下文關於圖11A及圖11B進一步詳細描述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節距調整之操作。 圖8C係在外殼框架130之輥之調整中涉及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組件之一三維視圖。如圖8C之主視圖中展示,外殼移動銷80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中之對應孔至外殼框架托架710內之移動槽830中,其中移動槽830在橫向於節距斜坡160及170中之移動槽250之一方向上定向。如圖8C之剖面視圖中進一步描繪,輥調整機構720之調整緊固件23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130內之一輥緊固件孔850,且穿過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一前表面中之與外殼框架130內之輥緊固件孔850對準之一對應孔840。外殼框架托架710中之孔840經定大小為大於外殼框架130中之輥緊固件孔850以允許外殼框架130之旋轉「輥」移動。諸如上文關於圖5C描述,鎖定間隔件500配裝於調整緊固件230上方,且調整/鎖定旋鈕505配裝於調整緊固件230上方且附接至調整緊固件230。調整/鎖定旋鈕505之操作可使外殼框架130之輥能在外殼框架托架710內「鎖定」至一特定輥位置中。下文關於圖13A及圖13B進一步詳細描述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輥調整之操作。 圖9A至圖9D描繪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外殼框架130之四個不同視圖,其等包含圖9A中之一俯視圖、圖9B中之一側視圖、圖9C中之一後視圖及圖9D中之一正視圖。如在圖9A至圖9D之視圖中可見,外殼框架130包含一半殼結構,該半殼結構具有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頭部及頸部之一背面之一內表面。外殼框架130之半殼結構具有近似於一三維球體之半體之一形狀,其中該半體大致上橫切球體之一中心。外殼框架130可包含在外殼框架130之一側中之一頸部切口140,該頸部切口140包含在半殼中之一開口,該開口經構形以貼合病患之頸部150 (未展示)且當病患之頭部110 (未展示)置於外殼框架130內時,使頸部150 (未展示)能夠穿過頸部切口140延伸出外殼框架130之內部。 如圖9A至圖9D中展示,外殼框架130之一上邊緣包含繞外殼框架130之上邊緣之一周邊延伸之一凸緣910。凸緣910自外殼框架130之上邊緣向外延伸近似1/2至3/4英吋。如圖9A及圖9B中進一步可見,外殼框架130包含定位於外殼框架130之底部附近之兩個外殼移動銷孔900。外殼移動銷孔900接納對應外殼移動銷800 (未展示)且與外殼框架托架710 (未展示)內之各自移動槽830 (未展示)對齊。圖9C及圖9D進一步描繪輥緊固件孔850及旋轉孔920。雖然在圖9C及圖9D中未展示,但輥調整機構720之調整緊固件230延伸穿過輥緊固件孔850至外殼框架托架710中之孔840中,且一緊固機構(諸如(例如)一螺絲及螺母)延伸穿過旋轉孔920以將外殼框架130可旋轉地緊固至外殼框架托架710,使得隨著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調整外殼框架130之輥,外殼框架130可繞形成於旋轉孔920內之一中心軸旋轉。裝置700之凸緣910可類似於裝置100之凸緣400,其中多個配準及對準孔繞凸緣910之一周邊安置,且其中各配準孔自凸緣910之一上表面延伸穿過至凸緣910之一下表面。身體部分面罩(未展示)之框架可包含在框架之一底側上之與凸緣910之配準及對準孔對齊且可插入配準及對準孔中之多個銷。因此,當將身體部分面罩對接至外殼框架130時,凸緣910之配準及對準孔結合身體部分面罩框架之底側上之多個銷確保身體部分面罩相對於外殼框架130之適當定位。 圖10A及圖10B描繪在施加任何調整以改變外殼框架托架710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之節距之前處於一水平位置中之裝置700之支撐基底120及外殼框架托架710。諸如圖10A及圖10B中展示,在外殼框架托架710駐留在一非節距調整位置中之情況下,外殼框架托架銷820延伸穿過外殼框架托架710中之對應孔且在節距斜坡160及170之托架移動槽250 (未展示)之長度內之一中間點處延伸至槽250中。為了調整外殼框架托架710及外殼框架130之節距,可將節距調整機構200之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解鎖」位置。如圖10B中可見,當將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鎖定位置時,調整緊固件230將外殼框架托架710拉靠在支撐基底120之上表面上,使得外殼框架托架710 (及擱置於托架710內之外殼框架130)保持在相對於支撐基底120之一固定節距位置中。為了調整外殼框架托架710及外殼框架130之節距,可將節距調整機構200之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解鎖位置(與圖10B中展示之方向相反之方向),從而鬆開保持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上之調整緊固件230。在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解鎖位置之情況下,調整緊固件230不再將外殼框架托架710拉靠在支撐基底120之上表面上,從而使外殼框架托架710及外殼框架130之節距能被調整,如下文關於圖11A及圖11B描述。當調整外殼框架托架710之節距時,取決於施加至外殼框架托架710及外殼框架130之節距之方向,托架移動銷820在圖10B中描繪之視圖中向左或向右騎置於支撐基底120之移動槽250內。 圖11A及圖11B描繪外殼框架托架710 (及騎置於托架710內之外殼框架130)之節距之調整。在圖11A中,藉由在節距斜坡160及170上滑動托架710之下表面,外殼框架托架710之後側及擱置於托架710內之外殼框架130 (未展示)在節距斜坡160上向上傾斜且同時外殼框架托架710之前側在節距斜坡170上向下傾斜。隨著調整外殼框架托架710之節距,托架移動銷820騎置於支撐基底120之移動槽250 (未展示)內。移動槽250之各者具有限制在任一方向上之節距調整量之一槽長度。在圖11B中,藉由在節距斜坡160及170上滑動托架710之下表面,外殼框架托架710之後側及擱置於托架710內之外殼框架130 (未展示)在節距斜坡160上向下傾斜且同時外殼框架托架710之前側在節距斜坡170上向上傾斜。 圖12描繪在施加任何輥調整以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改變外殼框架130之輥之前處於一水平位置中之裝置700之外殼框架130、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諸如圖12中展示,在外殼框架130駐留在一非輥調整位置中之情況下,外殼框架銷800 (未展示)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中之對應外殼移動槽830之長度內之一中間點處延伸至槽830中。為了調整外殼框架130之輥,可將輥調整機構720之調整/鎖定旋鈕505自一「鎖定」位置旋轉至一「解鎖」位置(在圖12中使用在一向上方向上之箭頭展示)。在圖12中描繪之例示性實施方案中,當將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解鎖位置時,調整緊固件230不再將外殼框架130拉靠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上表面上,使得外殼框架130不保持在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一固定位置中,且可使用輥調整機構720調整外殼框架130之輥。 參考圖5D進一步詳細描述輥調整機構720之操作。在圖5D之最右視圖中,調整/鎖定旋鈕505處於一鎖定位置中,其中藉由鎖定間隔件500抵於外殼框架托架710之底表面施加之力及藉由調整緊固件230之凸緣515抵於外殼框架130之一上表面施加之力引起外殼框架130保持在適當位置中,於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之一所要輥位置處。圖5D之此最右視圖展示處於一鎖定位置中之鎖定延伸部545,其抵於鎖定間隔件500施加最大向上力,該鎖定間隔件500繼而抵於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下表面施加最大向上力。在鎖定延伸部545處於鎖定位置中之情況下,使用一最大「位置鎖定」力向下拉動緊固件本體510,從而引起凸緣515抵於外殼框架130之一上表面施加一最大「位置鎖定」力。藉由抵於鎖定間隔件500旋轉調整/鎖定旋鈕505而引起之「位置鎖定」力將外殼框架130鎖定至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一特定準位之輥中。可藉由反轉(即,以最右視圖開始,且繼續至中間視圖,且接著至最左視圖)圖5D中展示之調整/鎖定旋鈕505之旋轉而「解鎖」外殼框架130之輥。 圖13A及圖13B描繪外殼框架130之輥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之調整。在圖13A中,藉由沿著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上表面滑動外殼框架130之下表面,外殼框架130之右側(自外殼框架130之後側觀看)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上向下滾動,且同時外殼框架130之左側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上向上滾動。隨著調整外殼框架130之輥,外殼移動銷800騎置於外殼框架托架710之外殼移動槽830內。外殼移動槽830之各者具有限制在任一方向上之輥調整量之一槽長度。在圖13B中,藉由沿著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上表面滑動外殼框架130之下表面,外殼框架130之右側(自外殼框架130之後側觀看)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上向上滾動,且同時外殼框架130之左側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上向下滾動以在與圖13A中描繪之方向相反之一方向上滾動調整外殼框架130。一旦已將外殼框架130之輥調整至所要輥位置,便可將輥調整機構720之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鎖定位置以抵於外殼框架130拴緊調整緊固件230。在將調整/鎖定旋鈕505旋轉至一鎖定位置之情況下,調整緊固件230將外殼框架130拉靠在外殼框架托架710之上表面上,因此將外殼框架130保持在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710及支撐基底120之一固定輥位置中。 圖7至圖13B描繪包含一節距調整機構及一輥調整機構兩者之一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身體部分固定裝置700可僅包含輥調整機構720 (及相關聯結構),且可不包含節距調整機構(即,自裝置700省略節距調整機構200及相關聯結構)。 實施方案之前述描述提供圖解及描述,但不旨在為窮舉性或將本發明限於所揭示之精確形式。修改及變動根據上文中之教示係可行的或可自本發明之實踐獲取。雖然上文已詳細描述本發明,但應明確地理解,熟習相關技術者將明白,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修改本發明。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對本發明進行形式、設計或配置之各種改變。因此,應將上文提及之描述視為例示性,而非限制性,且本發明之真實範疇係在以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定義之範疇。舉例而言,上文將支撐基底120展示且描述為具有容許外殼框架130或外殼框架托架710騎置於支撐基底120上之一特定結構。然而,在其他實施方案中,支撐基底120可包含一不同類型之支撐結構,諸如具有亦使外殼框架130或外殼框架托架710能夠騎置於支撐基底上之一實體構形之一基底板或一沙發頂。在此等實施方案中,不同類型之支撐結構可包含類似於圖3A至圖3D或圖8A中展示之用於調整銷之一匹配孔圖案。 在本申請案之描述中使用的元件、動作或指令不應被理解為對於本發明係關鍵的或必不可少的,除非明確如此描述。又,如本文中使用,冠詞「一」旨在包含一或多個項目。此外,片語「基於」旨在意謂「至少部分基於」,除非另外明確陳述。
100‧‧‧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110‧‧‧頭部
120‧‧‧支撐基底
130‧‧‧外殼框架
140‧‧‧頸部切口
150‧‧‧頸部
160‧‧‧第一節距外殼斜坡
170‧‧‧第二節距外殼斜坡
175‧‧‧頭枕
180‧‧‧面罩
185‧‧‧面罩框架
190‧‧‧彈簧夾
200‧‧‧節距調整機構
210‧‧‧通道保持突片
220‧‧‧內凹節距腳
230‧‧‧調整緊固件
240‧‧‧外殼移動銷
250‧‧‧外殼移動槽
300‧‧‧節距調整槽
400‧‧‧凸緣
410‧‧‧節距調整緊固件保持孔
420‧‧‧外殼移動銷保持孔
430‧‧‧配準孔
440‧‧‧配準突片
500‧‧‧鎖定間隔件
505‧‧‧調整/鎖定旋鈕
510‧‧‧緊固件本體
515‧‧‧凸緣
520‧‧‧緊固件銷保持孔
525‧‧‧間隔件孔
530‧‧‧調整本體
535‧‧‧銷保持孔
540‧‧‧調整旋鈕
545‧‧‧鎖定延伸部
550‧‧‧剖面視圖
555‧‧‧剖面視圖
560‧‧‧剖面視圖
565‧‧‧剖面視圖
570‧‧‧緊固件槽
600‧‧‧節距調整輪總成
610‧‧‧圓柱形節距輪
620‧‧‧矩形節距調整口
630‧‧‧節距調整齒
640‧‧‧輪座
650‧‧‧輪安裝孔
670‧‧‧節距調整槽
700‧‧‧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710‧‧‧外殼框架托架
720‧‧‧輥調整機構
800‧‧‧外殼移動銷
810‧‧‧孔
820‧‧‧托架移動銷
830‧‧‧移動槽
840‧‧‧孔
850‧‧‧輥緊固件孔
900‧‧‧外殼移動銷孔
910‧‧‧凸緣
920‧‧‧旋轉孔
圖1A至圖1F描繪其中一身體部分固定裝置經構形以固定一病患之一頭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視圖; 圖2A至圖2C描繪圖1A之固定裝置之節距調整機構及在外殼框架之節距調整中涉及之外殼框架至支撐基底介接組件之進一步細節; 圖3A至圖3D描繪圖1B之支撐基底之四個不同視圖,其等包含圖3A中之一俯視圖、圖3B中之一側視圖、圖3C中之一後視圖及圖3D中之一正視圖; 圖4A至圖4D描繪圖1A之外殼框架之四個不同視圖,其等包含圖4A中之一俯視圖、圖4B中之一側視圖、圖4C中之一後視圖及圖4D中之一正視圖; 圖4E描繪圖1A之外殼框架之凸緣之進一步例示性細節; 圖5A至圖5E描繪圖2A之節距調整機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細節; 圖6A至圖6E描繪其中節距調整機構進一步包含允許外殼框架之節距相對於支撐基底之一精確、經校準調整之一節距調整輪之一額外例示性實施例之細節; 圖7繪示除了一節距調整機構之外亦包含一輥調整機構之一身體部分固定裝置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 圖8A描繪圖7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之一分解三維視圖; 圖8B係圖7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之在外殼框架托架及外殼框架之節距之調整中涉及之組件之一三維視圖; 圖8C係圖7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之在外殼框架之輥之調整中涉及之組件之一三維視圖; 圖9A至圖9D描繪圖7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之外殼框架之四個不同視圖; 圖10A及圖10B描繪在施加任何調整以相對於支撐基底改變外殼框架托架之節距之前在一水平位置中之圖7之裝置之支撐基底及外殼框架托架; 圖11A及圖11B描繪圖7之裝置之外殼框架托架及外殼框架之節距之調整; 圖12描繪在施加任何輥調整以相對於外殼框架托架及支撐基底改變外殼框架之輥之前在一水平位置中之圖7之裝置之外殼框架、外殼框架托架及支撐基底;及 圖13A及圖13B描繪外殼框架之輥相對於圖7之裝置之外殼框架托架及支撐基底之調整。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定位一身體部分之結構,其包括: 一支撐基底;及 一外殼框架,其具有經構形成該身體部分之一形狀之一內表面,其中該外殼框架進一步經構形以騎置於該支撐基底上,或於進一步騎置於該支撐基底上之一托架上以使該外殼框架之一節距及/或輥能夠相對於該支撐基底調整。
  2. 如請求項1之結構,其進一步包括: 一節距調整機構,其經構形以促進該外殼框架之該節距相對於該支撐基底之調整,及/或 一輥調整機構,其經構形以促進該外殼框架之該輥相對於該支撐基底之調整。
  3. 如請求項1之結構,其中該外殼框架包括具有經構形以接納該身體部分之一切口部分之一近似半殼,且其中該近似半殼之一上邊緣包括繞該半殼之該上邊緣之一周邊之一部分延伸之一凸緣。
  4. 如請求項1之結構,其中該支撐基底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當調整該外殼框架之該節距時,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騎置於該至少一個表面上。
  5. 如請求項4之結構,其中該支撐基底之該至少一個表面包括一第一凹表面及一第二凹表面,且其中,當調整該外殼框架之該節距時,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騎置於該第一凹表面及該第二凹表面上且相對於該第一凹表面及該第二凹表面滑動。
  6. 如請求項2之結構,其中該節距調整機構包括延伸穿過該支撐基底且穿過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之一調整緊固件。
  7. 如請求項6之結構,其中該節距調整機構進一步包括一鎖定間隔件及一調整旋鈕,且其中該調整旋鈕連接至該調整緊固件,且 其中該調整旋鈕可旋轉以引起該鎖定間隔件抵於該支撐基底之一表面拴緊以將該外殼框架鎖定至一特定節距位置中。
  8. 如請求項2之結構,其中該節距調整機構進一步包括具有複數個調整位置之一節距調整輪,其中該節距調整輪可旋轉至該複數個調整位置以將該外殼框架之該節距調整至一經校準節距位置。
  9. 如請求項2之結構,其中該輥調整機構包括延伸穿過該托架及該外殼框架之一調整緊固件。
  10. 如請求項9之結構,其中該輥調整機構進一步包括一鎖定間隔件及一調整旋鈕,且其中該調整旋鈕連接至該調整緊固件,且 其中該調整旋鈕可旋轉以引起該鎖定間隔件抵於該托架之一表面拴緊以將該外殼框架鎖定至一特定輥位置中。
  11. 一種結構,其包括: 一支撐基底,其經構形以定位於一平坦表面上且接納一外殼框架或其上擱置該外殼框架之一托架,且該支撐基底具有至少一個凹上表面,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騎置於該至少一個凹上表面上以相對於該支撐基底調整該外殼框架之一節距。
  12. 如請求項11之結構,其中該至少一個凹表面包括一第一凹表面,且其中該第一凹表面包含使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能夠抵於該第一凹表面可滑動地移動之至少一個第一移動槽。
  13. 如請求項12之結構,其中該至少一個凹表面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凹表面,且其中該第二凹表面包含使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能夠抵於該第二凹表面可滑動地移動之至少一個第二移動槽。
  14. 如請求項11之結構,其進一步包括: 一節距調整機構,其延伸穿過該支撐基底中之一節距調整槽且穿過該外殼框架或穿過該托架,且經構形以使該外殼框架或該托架能夠抵於該支撐基底之該至少一個凹上表面可滑動地移動以相對於該支撐基底調整該外殼框架之該節距。
  15. 如請求項14之結構,其中該節距調整機構進一步包括一節距調整輪,該節距調整輪具有延伸穿過該支撐基底中之一孔以與該外殼框架之一下表面中之調整缺口接合之調整齒,且其中該節距調整輪之旋轉引起該調整齒與該等調整缺口接合且相對於該支撐基底移動該外殼框架,從而引起該外殼框架之節距之一改變。
  16. 一種結構,其包括: 一支撐基底; 一可移動框架,其耦合至該支撐基底之一上表面且經構形以接納且固持一身體部分; 一第一調整緊固件,其具有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支撐基底之一節距調整槽且與該可移動框架耦合之一長度; 一第一鎖定間隔件,其經構形以接納該第一調整緊固件且鄰近該支撐基底之一下表面駐留;及 一第一調整旋鈕,其經構形以附接至該第一調整緊固件且經由該第一調整緊固件在該支撐基底之該節距調整槽內之移動實現該可移動框架之一節距相對於該支撐基底之調整。
  17. 如請求項16之結構,其中該節距調整旋鈕藉由延伸穿過該節距調整旋鈕且穿過該節距調整緊固件之一銷而連接至該節距調整緊固件。
  18. 如請求項16之結構,其中該支撐基底之該上表面包括至少一個凹表面,且其中該可移動框架之一底部駐留在該至少一個凹表面上,且 其中該節距調整緊固件在該支撐基底之該節距調整槽內之移動引起該可移動框架沿該至少一個凹表面向上或向下移動以相對於該支撐基底調整該可移動框架之該節距。
  19. 如請求項16之結構,其中該支撐基底之該上表面包括一第一凹表面及一第二凹表面,且其中該節距調整緊固件在該支撐基底之該節距調整槽內之移動引起該可移動框架沿該第一凹表面向上移動且沿該第二凹表面向下移動,或沿該第一凹表面向下移動且沿該第二凹表面向上移動以相對於該支撐基底調整該可移動框架之該節距。
  20. 如請求項16之結構,其進一步包括: 一可移動托架,其經構形以駐留於該支撐基底之一上表面上,其中該可移動框架擱置於該可移動托架上; 一第二調整緊固件,其具有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可移動托架內之一孔之一長度; 一第二鎖定間隔件,其經構形以接納該第二調整緊固件且鄰近該可移動托架之一下表面駐留;及 一第二調整旋鈕,其經構形以附接至該第二調整緊固件且經由該可移動框架在該可移動托架內之移動實現該可移動框架之一輥相對於該可移動托架之調整。
TW107103720A 2017-02-17 2018-02-02 具有節距及/或輥調整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TW2018311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60389P 2017-02-17 2017-02-17
US62/460,389 2017-02-17
US15/859,993 US11679053B2 (en) 2017-02-17 2018-01-02 Body part fixation device with pitch and/or roll adjustment
US15/859,993 2018-0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144A true TW201831144A (zh) 2018-09-01

Family

ID=6125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720A TW201831144A (zh) 2017-02-17 2018-02-02 具有節距及/或輥調整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9053B2 (zh)
EP (1) EP3363400A1 (zh)
JP (1) JP6746626B2 (zh)
KR (1) KR102179877B1 (zh)
CN (1) CN108211139A (zh)
AU (1) AU2018200346B2 (zh)
CA (1) CA2993608C (zh)
TW (1) TW20183114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07821B1 (en) * 2017-04-20 2019-06-12 Brainlab AG Cranial immobilization system
EP3661422B1 (en) * 2017-08-11 2023-11-01 NovaSignal Corp. Dynamic headset apparatus
US11896454B2 (en) * 2018-09-27 2024-02-13 Jerry C. Hu, DDS Family Dentistry, LLC Therapeutic position verifying tool for oral appliances
CN109498350B (zh) * 2018-11-09 2020-10-30 许昌学院 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2168976B1 (ko) * 2019-01-11 2020-10-22 한국보훈복지의료공단 의료용 베드
DE102019200591B4 (de) * 2019-01-17 2022-02-24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Schädelklemmvorrichtung zur Fixierung und Ausrichtung eines Kopfes eines Patienten für einen medizinischen Eingriff und medizinisches Bildgebungssystem
CN109498053A (zh) * 2019-01-23 2019-03-2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pe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CN109985317B (zh) * 2019-04-11 2021-01-29 南阳市中心医院 肿瘤放疗用头部固定装置
CN110124212A (zh) * 2019-05-13 2019-08-16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3d打印的高弹透气放疗面罩及其制造方法
ES1234714Y (es) 2019-07-15 2019-12-11 Diseno Y Produccion De Sist Rcp S L Dispositivo para la reanimacion cardio-pulmonar de un paciente
US20220280258A1 (en) * 2019-07-22 2022-09-08 Our United Corporation Mask positioning assembly and positioning system
JP7405401B2 (ja) 2019-11-25 2023-12-26 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体位固定システム
CN113499147A (zh) * 2021-08-25 2021-10-15 王国涛 一种神经科脑部固定机构
CN113925578B (zh) * 2021-10-20 2023-04-1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深静脉穿刺头部支架
CN115887136A (zh) * 2022-12-30 2023-04-04 贵州锐诚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康复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7262A (en) 1974-11-25 1976-05-18 Mcreynolds William U Head supporting and immobilizing device
US4455698A (en) * 1981-10-21 1984-06-26 Eary Sr George D Adjustable upper body rest
US4504050A (en) * 1982-09-30 1985-03-12 Duke University Head support
US4757983A (en) * 1985-02-26 1988-07-19 Charles D. Ray, Ltd. Head and chin for face-down operations
US4979519A (en) * 1988-05-05 1990-12-25 Board Of Regents,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Head positioning system for accurate cranial alignment and dimens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US5370117A (en) 1994-01-03 1994-12-06 Mclaurin, Jr.; Robert L. Immobilization system for repeated use in imaging and treating of brain tumors
US5537704A (en) * 1994-07-19 1996-07-23 Ohio Medical Instrument Company, Inc. Radiolucent head clamp
DE4432891C2 (de) 1994-09-15 2003-11-06 Brainlab Ag Vorrichtung und Maskenteilesatz zur nicht invasiven stereotaktischen Immobilisation in reproduzierbarer Position
US5566681A (en) 1995-05-02 1996-10-22 Manwaring; Kim 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 body part
US5553112A (en) 1995-06-06 1996-09-03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Diagnostics Corp. Laser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surgery/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alignment
US5595191A (en) 1995-10-12 1997-01-21 Wfr/Aquaplast Corporation Adjustable patient immo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ient immobilization
US5782244A (en) 1996-02-08 1998-07-21 Kostich; Jeffrey Vin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mobilizing the head, shoulder and torso of the human anatomy
US5800353A (en) 1996-02-12 1998-09-01 Mclaurin, Jr.; Robert L. Automatic image registr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s for localization, 3-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and radiation treatment of abnormal lesions
EP1017341A4 (en) 1996-03-15 2000-07-12 Richard D Dean DEVICE FOR IMMOBILIZING BODY PARTS
US5775337A (en) 1997-03-21 1998-07-07 Biotek Immobilization device
US6460207B1 (en) 1998-10-13 2002-10-08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Anti-SIDS pediatric headrest
US20020038659A1 (en) 1999-10-29 2002-04-04 Adil Al-Kassim Immobilisation system
US6315783B1 (en) * 2000-04-07 2001-11-13 Odin Technologies, Ltd. Surgical head support
JP4603712B2 (ja) 2001-03-30 2010-12-22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の被検者固定装置
JP3600188B2 (ja) 2001-05-23 2004-12-08 株式会社長田中央研究所 歯科往診専用安頭台
US6698045B1 (en) 2001-11-02 2004-03-02 Anholt Technologies, Inc. Angling head immobilization device
US7103930B1 (en) 2002-03-21 2006-09-12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Device for the calibr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hip rotation
CN100518686C (zh) 2002-10-04 2009-07-29 麦德-泰克衣阿华公司 用于放射治疗的加强热塑性病人定位件
US20040159325A1 (en) 2003-02-19 2004-08-19 Med-Tec Indexing system for radiation therapy
US8261385B2 (en) * 2003-09-30 2012-09-11 William J Mazzei Table engageable support for head cushion supporting anesthetized patient
EP1537831A1 (en) 2003-12-04 2005-06-08 Orfit Industries Head immobilisation assembly for patient positioning in radiation therapy
US7073508B2 (en) 2004-06-25 2006-07-11 Loma Lind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istr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CN100360083C (zh) * 2004-12-31 2008-01-0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线圈的转动定位装置
US7350250B2 (en) * 2005-01-10 2008-04-01 Michael Froelich Head positioning device
WO2007079361A2 (en) 2005-12-20 2007-07-12 Mental Images Gmbh Model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an object by shading of a two-dimensional image
JP5047705B2 (ja) 2007-06-22 2012-10-1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被検者固定具及びx線ct装置
EP2111798B1 (en) 2008-04-22 2017-06-07 Elekta AB (publ) Fixation Device
WO2009129847A1 (en) 2008-04-22 2009-10-29 Elekta Ab (Publ) Fixation device
EP2141009B1 (en) 2008-07-02 2011-10-26 T Tape Company BV Material, cushion and support for immobilising a subject for medical treatment
CN201602784U (zh) * 2010-01-05 2010-10-13 杨丰才 Ct头部扫描可调头托
US8640289B2 (en) * 2010-05-01 2014-02-04 Ralph F. Reeder, Inc. Infant head cradle with controlled head movement
US10130542B1 (en) * 2010-09-17 2018-11-20 Glenn Gerald Strawder Device for positioning the neck of a person in the flexion and extension positions
NL1039586C2 (en) 2012-05-08 2013-11-11 Dynamic Systems Holding B V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mobilization of a human's body part.
DE102012009584A1 (de) 2012-05-15 2013-11-21 Hubert Noras Kopfhalterung zur Fixierung des Kopfes von Patienten
CN104736068B (zh) 2012-10-19 2018-02-2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紧急医疗服务的超声波头部框架
JP2014097094A (ja) 2012-11-13 2014-05-29 Hyogo Prefecture Social Welfare Corp 頭頚部姿勢の調整計測装置
EP3744284A1 (en) 2013-05-28 2020-12-02 Qfix Systems, LLC Head and jaw immobilization device
CN105611968B (zh) * 2013-08-08 2019-08-16 Qfix 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可热成型式患者定位垫、系统及患者定位垫生产方法
US20150202073A1 (en) 2014-01-21 2015-07-23 Aktina Corp. Head and cervical spine position articulating device
EP3799792A1 (en) * 2014-02-19 2021-04-07 Qfix Systems, LLC Adjustable immobiliz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mobilizing a patient
US11020314B2 (en) * 2014-02-19 2021-06-01 Keith G. Lurie Methods and systems to reduce brain damage
EP3200714A1 (en) * 2014-09-30 2017-08-09 Orfit Industries Profile for the attachment of an immobilisation mask
US9913620B2 (en) * 2015-06-29 2018-03-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ilting head support for medical imaging
US10470959B2 (en) * 2017-01-23 2019-11-12 Mizuho Orthopedic Systems, Inc. Surgical mask position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1139A (zh) 2018-06-29
JP6746626B2 (ja) 2020-08-26
KR102179877B1 (ko) 2020-11-18
AU2018200346B2 (en) 2019-06-27
CA2993608A1 (en) 2018-04-05
US11679053B2 (en) 2023-06-20
JP2018130540A (ja) 2018-08-23
CA2993608C (en) 2019-12-03
AU2018200346A1 (en) 2018-09-06
US20180235824A1 (en) 2018-08-23
KR20180095451A (ko) 2018-08-27
EP3363400A1 (en)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1144A (zh) 具有節距及/或輥調整之身體部分固定裝置
ES2935533T3 (es) Aparato ajustable para inmovilizar a un paciente
GB2536548A (en) Infant carrier device having a locking mechanism
US11607357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beam radiation treatment and imaging
US11712580B2 (en) Body part fixation device with pitch and/or roll adjustment
EP3773220B1 (en) Easy on/easy off clips or clamps for mounting mask to body part fixation device
US20050229302A1 (en) Baby bath seat with hanger
JP2018089745A (ja) 回転及び移動調整可能なソケットホルダ
JP5173480B2 (ja) 入浴用担架
WO2019220000A1 (es) Aparato gimnástico
KR101496428B1 (ko) 높낮이 조절이 가능한 상완부 안마장치
TW201904634A (zh) 具有可調整腳踏裝置之倒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