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0782A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30782A TW201830782A TW106143099A TW106143099A TW201830782A TW 201830782 A TW201830782 A TW 201830782A TW 106143099 A TW106143099 A TW 106143099A TW 106143099 A TW106143099 A TW 106143099A TW 201830782 A TW201830782 A TW 20183078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engagement portion
- locking
- contact
- engagem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電連接器包含:插座連接器,其電性連接於配線基板;及鎖定構件,其安裝於插座連接器,保持該插座連接器與作為對象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且插座連接器具有能夠與鎖定構件卡合之連接器卡合部,鎖定構件具有:本體部,其被安裝於插座連接器時,將嵌合於插座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夾在自己與插座連接器之間;及鎖定卡合部,其於插座連接器與本體部之間夾著插頭連接器之狀態下能夠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
在安裝於基板之電連接器彼此之連接中,牢固地維持一電連接器之導電接點與作為對象方之電連接器之導電接點電性連接的連接狀態較為重要。例如於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167467號公報)所記載之電連接器組裝體中,藉由一電連接器之形成為凹狀之承收部與另一電連接器之形成為凸狀之嵌合部嵌合,而將電連接器彼此連接。
然而,若僅僅是使安裝於基板之電連接器彼此簡單嵌合,則有無法充分維持連接狀態之情形。因此,本發明係對能夠牢固地維持連接狀態之電連接器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一個觀點之電連接器包含:第1連接器,其電性連接於第1基板;及鎖定構件,其安裝於該第1連接器,保持第1連接器與作為對象連接器之第2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且第1連接器具有能夠與鎖定構件卡合之連接器卡合部,鎖定構件具有:本體部,其安裝於第1連接器時,將嵌合於第1連接器之第2連接器夾在自己與第1連接器之間;及鎖定卡合部,其於第1連接器與本體部之間夾著第2連接器之狀態下能夠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 於本發明之電連接器中,鎖定構件之本體部與第1連接器之間夾著嵌合於第1連接器之第2連接器之狀態下,鎖定構件之鎖定卡合部與第1連接器之連接器卡合部能夠卡合。藉此,於夾著第2連接器之狀態下,鎖定構件與第1連接器連接,從而與使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簡單嵌合之情形相比,能夠牢固地維持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狀態。 亦可為,第1連接器具有複數個導電性接點,於複數個接點之排列方向之兩端分別具有連接器卡合部,且鎖定構件於本體部之兩端分別具有能夠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鎖定卡合部。藉由利用分別設置於兩端之卡合部彼此卡合,第1連接器與鎖定構件會以更強大之力連接,從而能夠更牢固地維持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狀態。 亦可為,本體部在被安裝於第1連接器時,將第2連接器、及電性連接第2連接器之第2基板夾在自己與第1連接器之間,且具有:接觸部,其先於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而與第2基板接觸;及彈性部,其於接觸部與第2基板接觸之狀態下,以將鎖定卡合部配置於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位置之方式彈性變形。藉此,在鎖定構件中,於本體部彈性變形之狀態下,鎖定卡合部會卡合於連接器卡合部。藉此,能夠使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之鎖定卡合部卡合於連接器卡合部,第1連接器與鎖定構件會以更強大之力連接。其其結果,能夠更牢固地維持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狀態。 亦可為,接觸部之厚度大於本體部之除接觸部以外之厚度。藉此,能夠使接觸部容易與第2基板接觸。藉此,能夠容易地實現於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前使接觸部與第2基板接觸,且於接觸狀態下使彈性部彈性變形之上述構成。 亦可為,接觸部設置於本體部之一對鎖定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之至少中央部分,彈性部設置於本體部之於一對鎖定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上夾著接觸部之位置。藉此,於一對鎖定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上之兩端部分接近設置有彈性部及鎖定卡合部。藉由設置於兩端之彈性部彈性變形,能夠對兩端之鎖定卡合部較好地施予張力,從而能夠更牢固地維持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狀態。 亦可為,本體部在被安裝於第1連接器時,將第2連接器、及電性連接第2連接器之第2基板夾在自己與第1連接器之間,且鎖定構件進而具有引導鎖定卡合部沿著第2基板之移動之導引部,鎖定卡合部藉由根據導引部之引導而移動,而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藉此,能夠使鎖定卡合部於沿著第2基板之方向、即和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嵌合方向交叉之方向上移動而卡合於連接器卡合部。如此,則藉由使鎖定卡合部自和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嵌合方向不同之方向卡合,能夠使卡合作業變得容易,並且能夠更牢固地維持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狀態。 亦可為,鎖定構件進而具有限制部,上述限制部於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限制鎖定卡合部向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進一步移動。藉此,鎖定卡合部超過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位置而移動之情況得以抑制,從而能夠恰當地進行鎖定卡合部相對連接器卡合部之定位。 亦可為,導引部具有一對壁部,上述壁部於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上延伸,於一對連接器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上夾著連接器卡合部;壁部具有向連接器卡合部突出之突起部,連接器卡合部具有於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供突起部嵌入之凹部。藉由突起部嵌入至凹部,能夠恰當地進行鎖定卡合部相對連接器卡合部之定位,並且能夠讓作業人員感受到卡嗒感而使作業人員能夠知道鎖定構件已卡合於第1連接器。 亦可為,鎖定卡合部之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上之長度短於本體部之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上之長度。藉由使鎖定卡合部之長度變短,能夠縮短鎖定卡合部根據導引部移動之距離,從而即便係於有限空間內亦能進行鎖定構件相對第1連接器之安裝。 亦可為,鎖定卡合部配置於鎖定構件中之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之後端。藉此,只要使鎖定卡合部移動與設置於後端之鎖定卡合部之長度相當之距離即可,從而能夠於更有限之空間內進行鎖定構件相對第1連接器之安裝。 亦可為,第2基板於延伸方向之一端安裝有第2連接器,鎖定卡合部根據導引部之引導,於第2基板之延伸方向且自延伸方向之另一端朝向一端之方向移動。藉此,鎖定卡合部配置於鎖定構件中之第2基板延伸之另一端。例如,於設第2基板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撓性印刷電路板)等之情形時,有時會提拉第2基板之另一端。此種情形時,擔心藉由提起之第2基板對鎖定構件施加以掀抬方式產生之拔除力。針對此,將鎖定卡合部於鎖定構件中所處之位置設為第2基板之延伸方向之另一端,藉此能夠抑制藉由此種以掀抬方式進行之拔除而將鎖定構件安裝於第1連接器或自第1連接器拆卸。 亦可為,本體部具有:第1接觸部,其於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完成前與第2基板接觸;及第2接觸部,其於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完成時與第2基板接觸;且第2接觸部之厚度厚於第1接觸部之厚度。於卡合完成前之階段,即於鎖定構件相對第1連接器移動之狀態下,藉由使厚度相對較小之第1接觸部與第2基板接觸,能夠使鎖定構件順利地移動,於卡合完成後之階段,藉由使厚度相對較大之第2接觸部與第2基板接觸,能夠較好地進行卡合時利用本體部對第2基板之按壓。 亦可為,第1接觸部係以自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上之前方朝後方變厚之方式形成為傾斜狀。藉此,能夠構成為於移動開始時使利用第1接觸部對第2基板之按壓力較小,隨著移動之推進,使利用第1接觸部對第2基板之按壓力慢慢加大。藉此,鎖定構件之移動變得更為順利,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鎖定構件相對第1連接器之移動。 亦可為,第1連接器進而具有用以向第1基板固定之固定金屬件,鎖定卡合部及連接器卡合部皆含有樹脂而構成,固定金屬件構成連接器卡合部之一部分。藉由使供用以將第1連接器固定於第1基板之固定金屬件亦作為連接器卡合部之一部分而發揮功能,能夠提高連接器卡合部之強度,從而能夠加強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強度。 亦可為,於本體部以能夠視認到鎖定卡合部之方式形成有貫通孔。藉此,自貫通孔能夠視認到係否恰當地進行鎖定卡合部與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 亦可為,第1連接器係具有能夠收容第2連接器之收容部之插座連接器,第2連接器係藉由被收容於收容部而嵌合於第1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藉此,使用鎖定構件,能夠牢固地維持安裝於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之連接狀態。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牢固地維持連接狀態之電連接器。
以下所說明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僅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例示,因此本發明不應限定於以下內容。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第1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於說明中,對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之要素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電連接器之概要) 參照圖1及圖2(a)〜(d),對電連接器之概要進行說明。如圖1及圖2(a)〜(d)所示,電連接器1包含插座連接器10(第1連接器)、及鎖定構件30,該鎖定構件30安裝於該插座連接器10,保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第2連接器)之嵌合狀態。 插座連接器10電性連接於配線基板50(第1基板)。插頭連接器70電性連接於與配線基板50不同之配線基板90(第2基板)(參照圖2(a))。配線基板90於延伸方向之一端藉由焊接等安裝有插座連接器10。電連接器1係用於將配線基板50、90彼此相互連接之所謂基板對基板連接之連接器。作為配線基板50、90,可使用搭載電路之各種基板。於本實施形態中,設配線基板50為印刷配線基板、且配線基板90為FPC而進行說明。 如圖2(a)〜圖2(c)所示,作為電連接器1之安裝順序,首先,使安裝於配線基板90之插頭連接器70相對於安裝於配線基板50之插座連接器10嵌合(參照圖2(a)及圖2(b))。繼而,以將插頭連接器70及配線基板90夾在鎖定構件30與插座連接器10之間之方式,將鎖定構件30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參照圖2(b)及圖2(c))。於插座連接器10上安裝有鎖定構件30之狀態下,如圖2(d)所示,插座連接器10之連接器卡合部11與鎖定構件30之鎖定卡合部33(下述)卡合。藉此,藉由鎖定構件30對插座連接器10及插頭連接器70施加嵌合方向之力,而牢固維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嵌合狀態(連接狀態)。藉由插頭連接器70與插座連接器10嵌合,連接於配線基板50之電極之插座連接器10之導電端子13(參照圖3(a))與連接於配線基板90之電極之插頭連接器70之導電端子72(參照圖4(a))接觸,從而配線基板50、90相互電性連接。即,電連接器1具有將配線基板50、90電性連接且物理連接之功能。 再者,於以下說明中,有時會將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嵌合方向設為「Z方向」,將與Z方向交叉之方向即插座連接器10及鎖定構件30之長度方向設為「Y方向」,且將與Z方向及Y方向交叉之方向即插座連接器10及鎖定構件30之寬度方向設為「X方向」而進行說明。 (插座連接器) 其次,對插座連接器10之詳情進行說明。再者,於插座連接器10之說明中,有時會將Z方向上之以插座連接器10為基準之配線基板50側設為「下」,且將其相反側設為「上」而進行說明。如圖3(a)〜(e)所示,插座連接器10係具有能夠收容插頭連接器70之收容凹部V(收容部)之連接器。插座連接器10具有外殼12、及複數個導電端子13(複數個導電性接點)。外殼12具有本體部14、及與本體部14之Y方向之兩端部連接設置之固定部29、29。首先,對外殼12之本體部14、及複數個導電端子13進行說明,繼而,對固定部29進行說明。 本體部14係由含有樹脂之絕緣材料構成。本體部14呈於特定方向上延伸之大致長方體形狀。本體部14具有底壁部15、側壁部16〜19、及中央壁部20。 底壁部15係呈大致矩形形狀之板狀體。底壁部15於設置有導電端子13之區域,具有大小與導電端子13之形狀對應之貫通孔15a(參照圖3(e))。即,於底壁部15,形成有導電端子13之個數之於Z方向上貫通之貫通孔15a。 側壁部16〜19分別以相對底壁部15而直立之狀態設置於底壁部15上。側壁部16、17分別位於底壁部15之各長邊附近,且沿著該長邊於Y方向上延伸。側壁部18、19分別位於底壁部15之各短邊附近,且沿著該短邊於X方向上延伸。因此,側壁部16、17彼此相互對向,側壁部18、19彼此相互對向。 中央壁部20以相對底壁部15而直立之狀態設置於底壁部15上。中央壁部20以與側壁部16〜19相隔之狀態,位於由側壁部16〜19包圍之空間內。中央壁部20沿著底壁部15之長邊於Y方向上延伸。因此,中央壁部20與側壁部16、17對向。藉由被底壁部15、側壁部16〜19、中央壁部20包圍之空間而形成收容凹部V(參照圖3(d))。因此,收容凹部V呈四角環狀。收容凹部V係收容插頭連接器70之空間。 複數個導電端子13(於本實施形態中為10個導電端子13)安裝於側壁部16。因此,複數個導電端子13於其延伸方向(Y方向)上於側壁部16排成一排。於側壁部17亦同樣地安裝有複數個導電端子13(於本實施形態中為10個導電端子13)。該等導電端子13之構成彼此相同,因此,以下對側壁部16中之導電端子13進行說明,而省略側壁部17中之導電端子13之說明。 導電端子13係由板狀之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構件)構成。導電端子13具有基端部13a、中間部13b、及接觸部13c(參照圖3(a)〜(e)及圖5(d))。基端部13a位於底壁部15附近,自側壁部16朝外於X方向延伸。於將插座連接器10安裝於配線基板50時,將基端部13a藉由焊料等與配線基板50之電極(未圖示)連接。中間部13b與基端部13a連接,並且朝向上方沿著側壁部16於Z方向延伸。中間部13b係對形成於側壁部16之槽16a(參照圖3(d))藉由壓入而固定之部分。接觸部13c係與中間部13b連接,並且位於收容凹部V內與插頭連接器70之導電端子72之接觸部72b接觸之部分。接觸部13c之與中間部13b連接之側之相反側之端部位於中央壁部20附近。如圖5(d)所示,接觸部13c於與中間部13b連接之側、及中央壁部20附近之兩個部位,與配置於插頭連接器70之側壁部74之導電端子72各自之接觸部72b接觸。 固定部29、29係與本體部14之Y方向之兩端部、即與側壁部18及側壁部19連接設置之部分。設置於側壁部18及側壁部19之Y方向外側(於Y方向上遠離本體部14中心之側)之固定部29、29之構成彼此相同,因此,以下對設置於側壁部19之Y方向外側之固定部29進行說明,而省略設置於側壁部18之Y方向外側之固定部29之說明。 固定部29具有:基座部21,其與外殼12之本體部14之端部連接而一體成形;及固定金屬件22,其覆蓋基座部21之上部並且固定於配線基板50。基座部21與外殼12一體成形,且由含有樹脂之絕緣材料構成。基座部21具有:延長部23,其與側壁部19連接設置,且呈大致長方體形狀;及突出片24,其自延長部23之上端部23b向Y方向外側突出。突出片24及固定金屬件22構成連接器卡合部11之一部分。 延長部23係與側壁部19之X方向中央部分連接設置,底面23a與底壁部15呈大致同一平面地連接(參照圖3(c)),且高度形成得低於側壁部19以安裝固定金屬件22(參照圖3(b))。延長部23形成為底面23a之X方向之長度小於上端部23b之X方向之長度(參照圖3(e))。 突出片24係自延長部23之上端部23b之X方向大致全長向Y方向外側突出之部分(參照圖3(e))。如圖7(c)所示,突出片24之下表面24x(參照圖3(c))於插座連接器10之連接器卡合部11與鎖定構件30之鎖定卡合部33(參照圖4)卡合時,與鎖定卡合部33之突出部33b(參照圖6(d))之上表面33x接觸。於突出片24之X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向Y方向內側(於Y方向上靠近本體部14中心之側)凹陷之凹部24a(參照圖3(d))。 固定金屬件22藉由覆蓋基座部21之上部並且固定於配線基板50,而將插座連接器10固定於配線基板50。固定金屬件22例如由薄板狀之金屬構件構成。固定金屬件22具有:蓋部22a,其覆蓋基座部21;及連接部22b,其與蓋部22a之X方向兩端連接,向配線基板50朝下方延伸而連接於配線基板50之正面。蓋部22a覆蓋構成基座部21之延長部23之上表面及突出片24之上表面之大致全域。於蓋部22a之覆蓋突出片24之前端部22y之X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向Y方向內側凹陷之凹部22x(參照圖3(a))。凹部22x與突出片24之凹部24a於X方向上之形成位置大致一致。 插座連接器10具有能夠與鎖定構件30之鎖定卡合部33卡合之連接器卡合部11、11。連接器卡合部11、11分別設置於複數個導電端子13之排列方向即Y方向之兩端,且包含上述突出片24、及固定金屬件22之前端部22y而構成。如此般,固定金屬件22構成連接器卡合部11之一部分。 (插頭連接器) 其次,參照圖4(a)〜(e)對插頭連接器70之詳情進行說明。插頭連接器70係藉由被收容於插座連接器10之收容凹部V而嵌合於插座連接器10之連接器。插頭連接器70具有外殼71、及複數個導電端子72。 外殼71係由含有樹脂之絕緣材料構成。外殼71呈於特定方向上延伸之大致長方體形狀。外殼71具有底壁部73、及側壁部74〜77。底壁部73係呈大致矩形形狀之板狀體。 側壁部74〜77分別以相對底壁部73而直立之狀態設置於底壁部73上。側壁部74〜77於插頭連接器70與插座連接器10嵌合時,被收容於插座連接器10之收容凹部V內。因此,側壁部74〜77構成整體上呈凸狀之嵌合凸部W。 側壁部74、75分別位於底壁部73之各長邊附近,且沿著該長邊於Y方向上延伸。側壁部76、77分別位於底壁部73之各短邊附近,且沿著該短邊於X方向上延伸。因此,側壁部74、75彼此相互對向,側壁部76、77彼此相互對向。因此,嵌合凸部W呈四角筒狀。當插頭連接器70與插座連接器10嵌合時,於呈四角筒狀之嵌合凸部W之內部空間,收容插座連接器10之中央壁部20。 外殼71於Y方向兩端部,即於側壁部76、77附近進而具有固定金屬件78、78。設置於側壁部76及側壁部77附近之固定金屬件78、78之構成互為相同,因此,以下對設置於側壁部77附近之固定金屬件78進行說明,而省略設置於側壁部76附近之固定金屬件78之說明。 固定金屬件78例如由金屬構件構成。固定金屬件78具有覆蓋側壁部77之蓋部78a、及連接於配線基板90正面之連接部78b。連接部78b於Y方向上之側壁部77附近,以連接於配線基板90之面與底壁部73處於大致同一平面之方式,超過側壁部74、75向外側於X方向上延伸。 複數個導電端子72(於本實施形態中為10個導電端子72)安裝於側壁部74。因此,複數個導電端子72於Y方向上呈一行地排列於側壁部74。於側壁部75亦同樣地安裝有複數個導電端子72(於本實施形態中為10個導電端子72)。該等導電端子72之構成相同,因此,以下對側壁部74中之導電端子72進行說明,而省略側壁部75中之導電端子72之說明。 導電端子72係由板狀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構件)構成。導電端子72具有基端部72a、接觸部72b、及固定部72c(參照圖4(a)〜(e)及圖5(d))。基端部72a於底壁部73附近,以連接於配線基板90之面與底壁部73處於大致同一平面之方式,自側壁部74向外側於X方向上延伸。基端部72a於將插頭連接器70安裝於配線基板90時,藉由焊料等與配線基板90之電極(未圖示)連接。接觸部72b係與基端部72a之X方向內側(側壁部74之內壁面側)之端部連接,並且沿著側壁部74之內壁面延伸,且與插座連接器10之導電端子13之接觸部13c接觸之部分。如圖5(d)所示,接觸部72b以貼合側壁部74之形狀之方式自內壁面向外壁面延伸,且配置為能夠於側壁部74之內壁面及外壁面此2個部位與插座連接器10之導電端子13之接觸部13c接觸。固定部72c以位於接觸部72b之外壁面之端部之方式,沿著側壁部74之外壁面於底壁部73之方向上延伸,且其端部埋設於側壁部74內。 (插座連接器與插頭連接器之嵌合狀態) 其次,參照圖5(a)〜(d)對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嵌合狀態進行說明。 如圖5(a)〜(d)所示,當插頭連接器70與插座連接器10嵌合時,於插座連接器10之收容凹部V,收容包含插頭連接器70之側壁部74〜77之嵌合凸部W。該嵌合時, 呈四角筒狀之嵌合凸部W之內部空間收容插座連接器10之中央壁部20(參照圖3(d))。 於插頭連接器70與插座連接器10嵌合之狀態下,插頭連接器70之導電端子72之接觸部72b(參照圖4(d))與插座連接器10之導電端子13之接觸部13c(參照圖3(a))接觸,藉此兩者相互電性連接。 (鎖定構件) 其次,對鎖定構件30之詳情進行說明。再者,於鎖定構件30之說明中,有時會將圖2(a)〜(d)所示之Z方向上之以鎖定構件30為基準之配線基板50側設為「下」,將其相反側設為「上」而進行說明。鎖定構件30係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保持作為對象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70與插座連接器10之嵌合狀態之構件。如圖2(c)所示,鎖定構件30係以於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嵌合後於自己與插座連接器10之間夾著配線基板90及插頭連接器70之狀態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鎖定構件30係由含有樹脂之絕緣材料構成。如圖6(a)〜(f)所示,鎖定構件30具有:本體部31,其為呈大致矩形形狀之板狀體;腳部32a〜32d,其等設置於本體部31之四角;及鎖定卡合部33、33,其等設置於本體部31之Y方向兩端部。 本體部31係於鎖定構件30被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時,將嵌合於插座連接器10之插頭連接器70、及藉由焊接等安裝有插頭連接器70並與之電性連接之配線基板90夾在自己與插座連接器10之間之部分。本體部31具有:接觸部34,其設置於本體部31之長度方向(Y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分;及彈性部35、35,其等設置於在Y方向上夾著接觸部34之位置(本體部31之兩端)。 接觸部34係將鎖定構件30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時,於鎖定卡合部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前與背面90b(參照圖7(a))接觸之部分(詳情將於下文敍述),該背面90b係指配線基板90之與安裝插座連接器10之面相反之面。接觸部34之厚度大於本體部31之除接觸部34以外之部分、即彈性部35之厚度(參照圖6(f))。 彈性部35、35係於接觸部34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之狀態下,以將鎖定卡合部33配置於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卡合位置之方式彈性變形之部分(詳情將於下文敍述)。彈性部35設定為薄於接觸部34之厚度且能夠彈性變形之厚度。如此,則鎖定構件30於接觸部34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參照圖7(a))簡單接觸之狀態下,無法使鎖定卡合部33相對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只有使彈性部35以撓曲之方式向下方彈性變形才能夠實現鎖定卡合部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卡合。藉由於彈性部35彈性變形之狀態下使鎖定卡合部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能夠於產生張力之狀態下確實地形成鎖定狀態。 腳部32a〜32d係設置於本體部31之四角,自彈性部35之下表面35a(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時與配線基板90對向之面)(參照圖6(f))向下方延伸之部分。腳部32a〜32d之下端於鎖定構件30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之狀態下,與配線基板50(參照圖1)之正面(插座連接器10之安裝面)接近。腳部32a、32b設置於本體部31之Y方向一端側,腳部32c、32d設置於本體部31之Y方向另一端側。 鎖定卡合部33、33係於插座連接器10與本體部31之間夾著插頭連接器70之狀態下能夠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之部分。鎖定卡合部33、33設置於本體部31之Y方向兩端(即,彈性部35)。一鎖定卡合部33設置於被腳部32a、32b夾著之位置。另一鎖定卡合部33設置於被腳部32c、32d夾著之位置。設置於本體部31之Y方向兩端之鎖定卡合部33、33之構成彼此相同,因此,以下對設置於被腳部32c、32d夾著之位置之鎖定卡合部33進行說明,而省略設置於被腳部32a、32b夾著之位置之鎖定卡合部33之說明。 如圖6(d)所示,鎖定卡合部33具有自彈性部35之下表面35a向下方延伸之延伸部33a、及自延伸部33a之下端向另一鎖定卡合部33突出之突出部33b。突出部33b之上表面33x於鎖定卡合部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時,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突出片24之下表面24x接觸(參照圖7(c))。 於本體部31進而形成有貫通孔36、36以能夠視認鎖定卡合部33(參照圖6(a))。即,貫通孔36、36形成於本體部31之Y方向之兩端部即彈性部35、35。 (鎖定構件之安裝狀態) 其次,參照圖1及圖7(a)〜(c),對插座連接器10上安裝有鎖定構件30之狀態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7(a)〜(c)所示,於鎖定構件30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之狀態下,鎖定構件30之接觸部34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而且,彈性部35、35朝下方向彈性變形(對於彈性變形之狀態未予圖示),藉此鎖定構件30之鎖定卡合部33、33與插座連接器10之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如此,雖然於圖1及圖7(a)〜(c)中並未予以圖示,但實際上,於鎖定構件30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之狀態下,鎖定構件30之Y方向兩端之彈性部35、35會向下彈性變形,因此鎖定構件30整體上會呈以Y方向中央部為頂點之山形形狀。 再者,鎖定構件30設計為只有於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完全嵌合之狀態(並非嵌合尚未完成之所謂「半嵌合」之狀態)下才能夠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因此,藉由安裝鎖定構件30,亦能防止半嵌合。 如圖7(c)所示,於鎖定構件30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之狀態下,鎖定卡合部33、33位於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外側(Y方向外側),鎖定卡合部33、33之突出部33b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突出片24卡合。更詳細而言,鎖定卡合部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以突出部33b之上表面33x與突出片24之下表面24x接觸之方式卡合。 (第1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其次,對上述電連接器1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8(a)及(b),對安裝於基板之電連接器彼此之先前之連接構成進行說明。如圖8(a)所示,於先前之連接構成中,藉由對安裝於配線基板50之插座連接器110之收容凹部VX收容安裝於配線基板90之插頭連接器170,插座連接器110與插頭連接器170嵌合,安裝於基板之電連接器彼此連接。於此種連接構成中,例如,於配線基板90為FPC等相對比較柔軟之基板等情形時,如圖8(b)所示,有時會對配線基板90不僅施加沿著Z方向之拔除力,並且施加藉由提拉配線基板90之端部等而產生之傾斜方向之拔除力(由掀抬而產生之拔除力)。此種情形時,於單純藉由將插頭連接器170收容於收容凹部VX將插座連接器110與插頭連接器170嵌合而使電連接器彼此連接之構成中,無法充分維持連接狀態。 針對此,第1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包含:插座連接器10,其藉由焊接等安裝於配線基板50,且電性連接於配線基板50;及鎖定構件30,其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保持插座連接器10與作為對象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70之嵌合狀態;且插座連接器10具有能夠與鎖定構件30卡合之連接器卡合部11、11,鎖定構件30具有:本體部31,其被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時,將嵌合於插座連接器10之插頭連接器70夾在自己與插座連接器10之間;及鎖定卡合部33、33,其等於插座連接器10與本體部31之間夾著插頭連接器70之狀態下能夠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 在第1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中,於鎖定構件30之本體部31與插座連接器10之間夾著嵌合於插頭連接器10之插頭連接器70之狀態下,鎖定構件30之鎖定卡合部33、33與插座連接器10之連接器卡合部11、11能夠卡合。藉此,於夾著插頭連接器70之狀態下,鎖定構件30與插座連接器10連接。藉此,藉由鎖定構件30對插座連接器10及插頭連接器70沿著維持嵌合狀態之方向施予力(張力)。其結果,與使插座連接器10和插頭連接器70簡單嵌合之情形相比,能夠更牢固地維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連接狀態。 再者,亦可考慮將鎖定構件30之安裝目的地設定為配線基板50而非插座連接器10,但藉由將安裝目的地設定為插座連接器10而非配線基板50,能夠相對插座連接器10及插頭連接器70產生更有效地(直接地)維持嵌合狀態之方向之力(張力)。 插座連接器10具有複數個導電端子13,於複數個導電端子13之排列方向即Y方向之兩端分別具有連接器卡合部11、11,且鎖定構件30於本體部31之Y方向兩端分別具有能夠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之鎖定卡合部33、33。藉由利用設置於插座連接器10與鎖定構件30各自之兩端之卡合部彼此加以卡合,插座連接器10與鎖定構件30會以更強大之力連接,從而能夠更牢固地維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連接狀態。 本體部31在被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時,將插頭連接器70、及電性連接插頭連接器70之配線基板90夾在自己與插座連接器10之間,且具有:接觸部34,其於鎖定卡合部33、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前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及彈性部35、35,其等於接觸部34與配線基板90接觸之狀態下,以將鎖定卡合部33、33配置於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之位置之方式彈性變形。藉此,於鎖定構件30中,彈性部35、35彈性變形之狀態下,鎖定卡合部33、33會卡合於連接器卡合部11、11。藉此,能夠使受到張力之狀態之鎖定卡合部33、33卡合於連接器卡合部11、11,插座連接器10與鎖定構件30會以更強大之力連接,從而能夠更牢固地維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連接狀態。 此種鎖定構件30係於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嵌合後,自Z方向上側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即,連接器彼此之嵌合方向與鎖定構件30之安裝方向相同。藉此,能夠容易地進行鎖定作業。 接觸部34之厚度厚於本體部31之除接觸部34以外之部分,即彈生部35、35之厚度。藉此,能夠使接觸部34容易與配線基板90接觸。藉此,能夠容易地實現於鎖定卡合部33、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前使接觸部34與配線基板90接觸,且於接觸狀態下使彈性部35、35彈性變形之上述構成。 接觸部34設置於本體部31之一對鎖定卡合部33、33之對向方向(Y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分,彈性部35、35設置於在本體部31之一對鎖定卡合部33、33之對向方向(Y方向)上夾著接觸部34之位置。藉此,於鎖定構件30之Y方向兩端部分接近地設置有彈性部35、35及鎖定卡合部33、33。藉由設置於Y方向兩端之彈性部35、35彈性變形,能夠對Y方向兩端之鎖定卡合部33、33較佳地施予張力,從而能夠更牢固地維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連接狀態。 插座連接器10進而具有用以向配線基板50固定之固定金屬件22、22,鎖定卡合部33、33及連接器卡合部11、11均為含有樹脂而構成,固定金屬件22、22構成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一部分。藉由使供用以將插座連接器10固定於配線基板50之固定金屬件22、22亦作為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一部分發揮功能,能夠提高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強度,從而能夠使鎖定卡合部33、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卡合狀態更強固。 再者,於鎖定卡合部33、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卡合部位,均為由樹脂構成之突出部33b之上表面33x與突出片24之下表面24x接觸。如此,則藉由使於卡合部位相互接觸之構件共通,能夠使相互接觸之構件之硬度相同,從而能夠防止因零件刮削等所引起之破損。 又,例如藉由使鎖定構件30全部由樹脂構成,並且使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一部分為固定金屬件22,即便於對卡合狀態之構件施加了過度之力之情形時,由樹脂構成之鎖定構件30之鎖定卡合部33亦會先於具有固定金屬件22之連接器卡合部11、11而破損。藉此,能夠避免相對比較高價之插座連接器10之破損。 於本體部31形成有貫通孔36、36以能夠視認鎖定卡合部33、33。藉此,自貫通孔36、36能夠視認到係否恰當地進行鎖定卡合部33、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卡合。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9〜圖11對第2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A進行說明。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主要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點進行說明。 (電連接器之概要) 如圖9所示,於第2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A中,藉由鎖定構件30A沿著配線基板90之延伸方向於X方向上滑動(移動),而將鎖定卡合部33A、33A配置於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卡合位置。配線基板90於延伸方向上之一端90x安裝有插座連接器10。因此,鎖定構件30A會於自配線基板90之延伸方向之另一端90y朝向一端90x之方向上滑動。以下,有時會將X方向(配線基板90之延伸方向)上之一端90x側設為「前」,且將另一端90y側設為「後」而進行說明。 (鎖定構件) 如圖10(a)〜(f)所示,鎖定構件30A具有:本體部31A,其為呈大致矩形形狀之板狀體;導引部37、37,其等設置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部;及鎖定卡合部33A、33A,其等設置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部。再者,於鎖定構件30A之說明中,有時會將圖9所示之Z方向上之以鎖定構件30A為基準之配線基板50側設為「下」,且將其相反側設為「上」而進行說明。 如圖10(c)等所示,本體部31A於Y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分,具有第1接觸部38、及第2接觸部39。第1接觸部38係於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卡合完成前,即於鎖定構件30A滑動(移動)之過程中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之部分。第2接觸部39係於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卡合完成時,即於鎖定構件30A滑動(移動)後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之部分。第2接觸部39之厚度大體上厚於第1接觸部38之厚度。但,第1接觸部38之與第2接觸部39之連結部位設為與第2接觸部39相同程度之厚度。第1接觸部38設置於較第2接觸部39更靠X方向前方,且以自X方向前方朝後方慢慢變為厚壁之方式形成為傾斜狀(參照圖10(d))。如圖10(c)所示,於X方向上,第1接觸部38與第2接觸部39連接之位置與鎖定卡合部33A、33A之前端之位置大致一致。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亦可與第1實施形態之鎖定構件30同樣地設為能夠彈性變形之彈性部。 於本體部31A之上表面31x,沿著Y方向形成有複數個(例如4個)槽部31y(參照圖10(a))。藉此,能夠於使鎖定構件30A滑動時將該槽部31y作為止滑件而使用,從而操作性提高。 導引部37、37係引導鎖定卡合部33A、33A沿著配線基板90於X方向上之移動之部分。導引部37、37具有壁部40、40,上述壁部40、40係以於鎖定卡合部33A之移動方向即X方向上延伸,且於一對連接器卡合部11、11(參照圖11(c))之對向方向即Y方向上夾著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方式設置。 壁部40、40係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部沿著本體部31A之短邊而設置於X方向全域,自本體部31A之下表面31z(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時與配線基板90對向之面)(參照圖10(f))向下方延伸。壁部40、40於Y方向上之插座連接器10之與連接器卡合部11對向之面上,具有朝對向之連接器卡合部11突出之突起部41。突起部41、41設置於壁部40、40之X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於插座連接器10之突出片24形成有凹部24a,於固定金屬件22形成有凹部22x,該等凹部24a、22x於X方向上之形成部位大致一致。突起部41、41設置於在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之狀態下嵌入至凹部24a、22x之位置(圖3(d)、圖7(a))。 鎖定卡合部33A、33A藉由根據導引部37、37之引導於X方向且自配線基板90之另一端90y朝向一端90x之方向(參照圖9)上移動而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鎖定卡合部33A、33A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配置於鎖定卡合部33A、33A之移動方向即X方向之後端。更詳細而言,鎖定卡合部33A、33A於X方向上設置於自與突起部41連接之部位(即X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至X方向之後端。如此,則鎖定卡合部33A、33A設置於本體部31A之X方向後端(並不設置於本體部31A之X方向前端),X方向長度短於本體部31A之X方向長度。再者,於X方向上,鎖定卡合部33A、33A之與突起部41、41連接之位置(鎖定卡合部33A、33A之前端),與第1接觸部38和第2接觸部39連接之位置大致一致。於X方向上,鎖定卡合部33A之形成部位與第2接觸部39之前端部分之形成部位大致一致。Y方向兩端部之鎖定卡合部33A、33A之構成互為相同,因此以下對一鎖定卡合部33A進行說明。 鎖定卡合部33A具有自壁部40之下端進而向下方延伸之延伸部42、及自延伸部42之下端向第2接觸部39方向突出之突出部43(參照圖10(f))。突出部43之上表面43x(參照圖10(d)) 於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時,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突出片24之下表面24x接觸(參照圖11(c))。 鎖定構件30A進而具有限制壁44、44(限制部),上述限制壁44、44於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之狀態下,限制鎖定卡合部33A向鎖定卡合部33A之移動方向即自X方向之後方向朝前方之方向之進一步移動。限制壁44、44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部,設置於X方向之後端部。限制壁44、44沿著本體部31A之長邊設置於Y方向兩端部,且自本體部31A之下表面31z向下方延伸。限制壁44、44藉由與插座連接器10之後端接觸,而限制鎖定卡合部33A向X方向之前方移動。 (鎖定構件之安裝狀態) 其次,參照圖9及圖11(a)〜(c)對插座連接器10上安裝有鎖定構件30A之狀態進行說明。 如圖9及圖11(a)〜(c)所示,鎖定構件30A沿著配線基板90於X方向上滑動,於鎖定構件30A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之狀態下,鎖定構件30A之第2接觸部39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再者,鎖定構件30A除沿著配線基板90以外,亦可沿著安裝插座連接器10之配線基板50於X方向上滑動。而且,鎖定卡合部33A、33A係以由導引部37、37之壁部40、40引導之方式,配置於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卡合位置。如圖11(c)所示,鎖定卡合部33A之突出部43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突出片24卡合。更詳細而言,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係以突出部43之上表面43x與突出片24之下表面24x接觸之方式卡合。 如圖11(a)及(b)所示,在鎖定構件30A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之狀態下,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自壁部40、40延伸之突起部41嵌入至連接器卡合部11之凹部24a、22x。又,如圖11(b)所示,於本體部31A之Y方向兩端,限制壁44、44與插座連接器10之後端接觸。 (第2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其次,對上述電連接器1A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於電連接器1A中,鎖定構件30A具有引導鎖定卡合部33A、33A沿著配線基板90之移動之導引部37、37,鎖定卡合部33A、33A藉由根據導引部37、37之引導移動而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 藉此,能夠使鎖定卡合部33A、33A於沿著配線基板90之方向、即與插座連接器10和插頭連接器70之嵌合方向交叉之方向上移動,而卡合於連接器卡合部11、11。如此,則藉由自與嵌合方向不同之方向使鎖定卡合部33A、33A卡合,能夠使卡合作業變得容易,並且能夠更牢固地維持插座連接器10與插頭連接器70之連接狀態。 鎖定構件30A具有限制壁44、44,上述限制壁44、44於鎖定卡合部33A、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之狀態下,限制鎖定卡合部33A、33A向鎖定卡合部33A、33A之移動方向之進一步移動。藉此,鎖定卡合部33A、33A超過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卡合位置而移動之情況得以抑制,從而能夠恰當地進行鎖定卡合部33A、33A相對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定位。 導引部37、37具有一對壁部40、40,上述壁部40、40於鎖定卡合部33A、33A之移動方向上延伸,且於一對連接器卡合部11、11之對向方向上夾著連接器卡合部11、11;壁部40、40具有向連接器卡合部11、11突出之突起部41,連接器卡合部11、11具有於鎖定卡合部33A、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11卡合之狀態下突起部41嵌入之凹部24a、22x。藉由突起部41嵌入至凹部24a、22x,能夠恰當地進行鎖定卡合部33A、33A相對連接器卡合部11之定位,並且能夠讓作業人員感受到卡嗒感而使作業人員能夠知道已卡合。 鎖定卡合部33A、33A之X方向長度短於本體部31A之X方向長度。藉由使鎖定卡合部33A、33A之長度變短,能夠縮短鎖定卡合部33A、33A根據導引部37、37而移動之距離,從而即便於有限空間內亦能進行鎖定構件30A相對插座連接器10之安裝。 鎖定卡合部33A、33A配置於鎖定構件30A之鎖定卡合部33A、33A移動之方向即X方向之後端。藉此,只要使鎖定卡合部33A、33A移動與設置於後端之鎖定卡合部33A、33A之長度相當之距離即可,從而能夠於更有限之空間內進行鎖定構件30A相對插座連接器10之安裝。 配線基板90於延伸方向之一端90x安裝有插頭連接器70,鎖定卡合部33A、33A根據導引部37、37之引導,於配線基板90之延伸方向且自延伸方向之另一端90y朝向一端90x之方向上移動。藉此,鎖定卡合部33A、33A配置於鎖定構件30A中之配線基板90延伸之另一端。例如,於配線基板90設為FPC等之情形時,有時會向上提拉配線基板90之另一端90y以將其掀起。此種情形時,擔心對鎖定構件30A施加因掀抬配線基板90而產生之拔除力。針對此,將鎖定卡合部33A、33A於鎖定構件30A中之位置設為配線基板90延伸之另一端,藉此能夠抑制藉由此種以掀抬方式進行之拔除而將鎖定構件30A安裝於插座連接器10或自插座連接器10拆卸。 本體部31A具有:第1接觸部38,其於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卡合完成前與配線基板90接觸;及第2接觸部39,其於鎖定卡合部33A與連接器卡合部11之卡合完成時與配線基板90接觸;且第2接觸部39之厚度大體上厚於第1接觸部38之厚度。於卡合完成前之階段,即於鎖定構件30A相對插座連接器10移動之狀態下,藉由使厚度相對較小之第1接觸部38與配線基板90接觸,能夠使鎖定構件30A順利地移動,於卡合完成後之階段,藉由使厚度相對較大之第2接觸部39與配線基板90接觸,能夠較佳地進行卡合時利用本體部31A(詳細而言係第2接觸部39)對配線基板90之按壓。 第1接觸部38係以自鎖定卡合部33A移動之方向上之前方朝後方變為厚壁之方式形成為傾斜狀。藉此,能夠構成為於移動開始時第1接觸部38對配線基板90之按壓力較小,隨著移動之推進,使利用第1接觸部38對配線基板90之按壓力慢慢加大。藉此,鎖定構件30A之移動變得更為順利,從而能夠更佳地進行鎖定構件30A相對插座連接器10之移動。 [變化例]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於本發明之主旨範圍內對上述實施形態施以各種變化。例如,雖設定配線基板50為印刷配線基板、配線基板90為FPC而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使用各種電路作為配線基板50、90。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設為如下情況而進行了說明,即,藉由使接觸部34較彈性部35為厚壁,而於鎖定卡合部33與連接器卡合部11卡合前使接觸部34與配線基板90之背面90b接觸;但並不限定於上述情況,例如,亦可構成為將鎖定構件之本體部形成為截面U字狀,從而容易使Y方向中央部比Y方向兩端部更先與配線基板接觸。即便為此種鎖定構件,藉由於Y方向兩端部設置彈性部及鎖定卡合部,亦能夠使Y方向兩端部朝下方向撓曲,從而於較佳地施加了張力之狀態下,使鎖定卡合部卡合。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對藉由使彈性部35彈性變形而對鎖定卡合部33較佳地施加張力提高卡合強度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例如亦可藉由利用另設彈簧等施加按壓力而提高卡合強度。 又,設為鎖定構件30由含有樹脂之絕緣材料構成而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鎖定構件含有金屬而構成。
1‧‧‧電連接器
1A‧‧‧電連接器
10‧‧‧插座連接器(第1連接器)
11‧‧‧連接器卡合部
12‧‧‧外殼
13‧‧‧導電端子(導電性接點)
13a‧‧‧基端部
13b‧‧‧中間部
13c‧‧‧接觸部
14‧‧‧本體部
15‧‧‧底壁部
15a‧‧‧貫通孔
16‧‧‧側壁部
16a‧‧‧槽
17‧‧‧側壁部
18‧‧‧側壁部
19‧‧‧側壁部
20‧‧‧中央壁部
21‧‧‧基座部
22‧‧‧固定金屬件
22a‧‧‧蓋部
22b‧‧‧連接部
22x‧‧‧凹部
22y‧‧‧前端部
23‧‧‧延長部
23a‧‧‧底面
23b‧‧‧上端部
24‧‧‧突出片
24a‧‧‧凹部
24x‧‧‧下表面
29‧‧‧固定部
30‧‧‧鎖定構件
30A‧‧‧鎖定構件
31‧‧‧本體部
31A‧‧‧本體部
31x‧‧‧上表面
31y‧‧‧槽部
32a‧‧‧腳部
32b‧‧‧腳部
32c‧‧‧腳部
32d‧‧‧腳部
33‧‧‧鎖定卡合部
33A‧‧‧鎖定卡合部
33a‧‧‧延伸部
33b‧‧‧突出部
33x‧‧‧上表面
34‧‧‧接觸部
35‧‧‧彈性部
35a‧‧‧下表面
36‧‧‧貫通孔
37‧‧‧導引部
38‧‧‧第1接觸部
39‧‧‧第2接觸部
40‧‧‧壁部
41‧‧‧突起部
42‧‧‧延伸部
43‧‧‧突出部
43x‧‧‧上表面
44‧‧‧限制壁(限制部)
50‧‧‧配線基板(第1基板)
70‧‧‧插頭連接器(第2連接器)
71‧‧‧外殼
72‧‧‧導電端子
72a‧‧‧基端部
72b‧‧‧接觸部
72c‧‧‧固定部
73‧‧‧底壁部
74‧‧‧側壁部
75‧‧‧側壁部
76‧‧‧側壁部
77‧‧‧側壁部
78‧‧‧固定金屬件
78a‧‧‧蓋部
78b‧‧‧連接部
90‧‧‧配線基板(第2基板)
90b‧‧‧背面
90x‧‧‧一端
90y‧‧‧另一端
110‧‧‧插座連接器
170‧‧‧插頭連接器
V‧‧‧收容凹部(收容部)
VX‧‧‧收容凹部
W‧‧‧嵌合凸部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a)~(d)係模式性地表示電連接器之安裝順序之圖,圖2(a)係表示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之嵌合前狀態之立體圖,圖2(b)係表示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立體圖,圖2(c)係表示安裝有鎖定構件之狀態之立體圖,圖2(d)係安裝有鎖定構件之狀態之放大剖視圖。 圖3(a)~(e)係表示圖1之電連接器中包含之插座連接器之圖,圖3(a)係俯視圖,圖3(b)係前視圖,圖3(c)係仰視圖,圖3(d)係立體圖,圖3(e)係自與圖3(d)不同之方向觀察之立體圖。 圖4(a)~(e)係表示圖1之電連接器中包含之插頭連接器之圖,圖4(a)係俯視圖,圖4(b)係前視圖,圖4(c)係仰視圖,圖4(d)係立體圖,圖4(e)係自與圖4(d)不同之方向觀察之立體圖。 圖5(a)~(d)係表示插座連接器與插頭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圖,圖5(a)係俯視圖,圖5(b)係前視圖,圖5(c)係立體圖,圖5(d)係沿著圖5(a)之(d)-(d)線之剖視圖。 圖6(a)~(f)係表示圖1之電連接器中包含之鎖定構件之圖,圖6(a)係俯視圖,圖6(b)係前視圖,圖6(c)係仰視圖,圖6(d)係沿著圖6(a)之(d)-(d)線之剖視圖,圖6(e)係立體圖,圖6(f)係自與圖6(e)不同之方向觀察之立體圖。 圖7(a)~(c)係表示安裝有鎖定構件之狀態之圖,圖7(a)係俯視圖,圖7(b)係仰視圖,圖7(c)係沿著圖7(a)之(c)-(c)線之放大剖視圖。 圖8(a)~(b)係表示安裝於基板之電連接器彼此之先前連接構成之圖,圖8(a)係表示電連接器之嵌合前狀態之立體圖,圖8(b)係表示電連接器之嵌合後狀態之立體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0(a)~(f)係表示圖9之電連接器中包含之鎖定構件之圖,圖10(a)係俯視圖,圖10(b)係前視圖,圖10(c)係仰視圖,圖10(d)係沿著圖10(b)之(d)-(d)線之剖視圖,圖10(e)係立體圖,圖10(f)係自與圖10(e)不同之方向觀察之立體圖。 圖11(a)~(c)係表示安裝有鎖定構件之狀態之圖,圖11(a)係俯視圖,圖11(b)係仰視圖,圖11(c)係沿著圖11(a)之(c)-(c)線之放大剖視圖。
Claims (16)
- 一種電連接器,其具備: 第1連接器,其電性連接於第1基板;及鎖定構件,其安裝於該第1連接器,保持該第1連接器與作為對象連接器之第2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且 上述第1連接器具有能夠與上述鎖定構件卡合之連接器卡合部, 上述鎖定構件具有: 本體部,其被安裝於上述第1連接器時,將嵌合於上述第1連接器之上述第2連接器夾在自己與上述第1連接器之間;及 鎖定卡合部,其於上述第1連接器與上述本體部之間夾著上述第2連接器之狀態下能夠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卡合。
-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連接器具有複數個導電性接點, 於複數個上述接點之排列方向之兩端分別具有上述連接器卡合部,且 上述鎖定構件於上述本體部之兩端分別具有能夠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上述鎖定卡合部。
- 如請求項2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本體部在被安裝於上述第1連接器時,將上述第2連接器、及電性連接上述第2連接器之第2基板夾在自己與上述第1連接器之間,且具有: 接觸部,其先於上述鎖定卡合部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卡合而與上述第2基板接觸;及 彈性部,其於上述接觸部與上述第2基板接觸之狀態下,以將上述鎖定卡合部配置於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位置之方式彈性變形。
-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接觸部之厚度厚於上述本體部之除上述接觸部以外之厚度。
- 如請求項4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接觸部設置於上述本體部中之一對上述鎖定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之至少中央部分, 上述彈性部設置於上述本體部中之在一對上述鎖定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上夾著上述接觸部之位置。
- 如請求項2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本體部在被安裝於上述第1連接器時,將上述第2連接器、及電性連接上述第2連接器之第2基板夾在自己與上述第1連接器之間,且 上述鎖定構件進而具有引導上述鎖定卡合部沿著上述第2基板之移動之導引部, 上述鎖定卡合部藉由根據上述導引部之引導而移動,而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卡合。
- 如請求項6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鎖定構件進而具有限制部,上述限制部於上述鎖定卡合部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限制上述鎖定卡合部向上述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進一步移動。
- 如請求項6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導引部具有一對壁部,上述壁部於上述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延伸,且於一對上述連接器卡合部之對向方向上夾著上述連接器卡合部; 上述壁部具有向上述連接器卡合部突出之突起部, 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具有於上述鎖定卡合部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供上述突起部嵌入之凹部。
- 如請求項6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鎖定卡合部之上述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上之長度,短於上述本體部之上述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上之長度。
- 如請求項9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鎖定卡合部配置於上述鎖定構件中之上述鎖定卡合部移動之方向之後端。
- 如請求項10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2基板於延伸方向上之一端安裝有上述第2連接器, 上述鎖定卡合部根據上述導引部之引導,於上述第2基板之上述延伸方向且自上述延伸方向之另一端朝向上述一端之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1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本體部具有: 第1接觸部,其於上述鎖定卡合部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完成前與上述第2基板接觸;及 第2接觸部,其於上述鎖定卡合部與上述連接器卡合部之卡合完成時與上述第2基板接觸;且 上述第2接觸部之厚度厚於上述第1接觸部之厚度。
- 如請求項12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接觸部以自上述鎖定卡合部之移動方向上之前方朝後方變厚之方式形成為傾斜狀。
-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連接器進而具有用以向上述第1基板固定之固定金屬件, 上述鎖定卡合部及上述連接器卡合部皆含有樹脂而構成, 上述固定金屬件構成上述連接器卡合部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其中 於上述本體部以能夠視認上述鎖定卡合部之方式形成有貫通孔。
-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連接器係具有能夠收容上述第2連接器之收容部之插座連接器, 上述第2連接器係藉由被收容於上述收容部而嵌合於上述第1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0520A JP2018129150A (ja) | 2017-02-07 | 2017-02-07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7-020520 | 2017-02-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0782A true TW201830782A (zh) | 2018-08-16 |
Family
ID=6116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43099A TW201830782A (zh) | 2017-02-07 | 2017-12-08 | 電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226736A1 (zh) |
JP (1) | JP2018129150A (zh) |
KR (1) | KR20180091751A (zh) |
CN (1) | CN108400506A (zh) |
TW (1) | TW20183078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4906B (zh) * | 2022-08-05 | 2024-06-11 | 呂耀銘 | 板端連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86384B (zh) * | 2017-05-12 | 2019-1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及移动终端 |
KR102573668B1 (ko) * | 2018-09-17 | 2023-09-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기적 연결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JP7068243B2 (ja) * | 2019-08-09 | 2022-05-1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US11489288B2 (en) | 2020-08-28 | 2022-11-01 | Raytheon Company | Connector retention clip |
CN116826420B (zh) * | 2023-08-30 | 2023-11-03 | 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结构及单层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09921A (en) * | 1975-07-31 | 1977-03-01 |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tact and support means therefor |
JPH0587862U (ja) * | 1992-04-22 | 1993-11-2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0030784A (ja) * | 1998-05-08 | 2000-01-28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US7884630B2 (en) * | 2005-03-11 | 2011-02-08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IC carrie, IC socke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IC device |
JP2009295366A (ja) * | 2008-06-04 | 2009-12-17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そしてこれと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4951651B2 (ja) * | 2009-05-26 | 2012-06-1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ジョインタ |
JP2014093123A (ja) * | 2012-10-31 | 2014-05-19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JP5751434B2 (ja) * | 2013-04-19 | 2015-07-22 | Smk株式会社 |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基板接続構造 |
US9874108B2 (en) * | 2014-07-08 | 2018-01-23 | Rolls-Royce Corporation | Cleaning system for a turbofan gas turbine engine |
JP6056830B2 (ja) * | 2014-10-10 | 2017-01-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JP6167205B2 (ja) | 2016-06-21 | 2017-07-19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2017
- 2017-02-07 JP JP2017020520A patent/JP2018129150A/ja active Pending
- 2017-12-08 TW TW106143099A patent/TW201830782A/zh unknown
-
2018
- 2018-01-10 CN CN201810021712.XA patent/CN108400506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2-05 KR KR1020180014043A patent/KR2018009175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02-05 US US15/888,098 patent/US201802267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4906B (zh) * | 2022-08-05 | 2024-06-11 | 呂耀銘 | 板端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29150A (ja) | 2018-08-16 |
US20180226736A1 (en) | 2018-08-09 |
CN108400506A (zh) | 2018-08-14 |
KR20180091751A (ko) | 2018-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830782A (zh) | 電連接器 | |
KR101567356B1 (ko) |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
KR101658121B1 (ko) | 금구를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 |
US8308492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CN110061375B (zh) |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KR20200130144A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 |
TWI722288B (zh) |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
KR101860641B1 (ko) | 커넥터 | |
US7833024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circuit board | |
KR20120127510A (ko) | 커넥터 | |
TWI464972B (zh) | Assembl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ve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500459B2 (en) | Receptacle with a cavity for receiving a plug with a recess for receiving a component | |
JP2019114355A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CN110492273B (zh) | 连接器 | |
JP2018073747A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JP6184022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2019129137A (ja) | コネクタ、相手方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2008159567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9196987B2 (en) | Connector | |
KR100806358B1 (ko) |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커넥터 플러그 | |
TWM552687U (zh) | 金屬端子 | |
KR102519274B1 (ko)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
JP7294871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24000678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0852149B1 (ko) |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플러그 커넥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