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716A - 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716A
TW201822716A TW106127175A TW106127175A TW201822716A TW 201822716 A TW201822716 A TW 201822716A TW 106127175 A TW106127175 A TW 106127175A TW 106127175 A TW106127175 A TW 106127175A TW 201822716 A TW201822716 A TW 2018227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sion
column
solid
imaging device
state im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7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6140B (zh
Inventor
澤田純一
久嶋竜次
岡田晴義
藤田一樹
森治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濱松赫德尼古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濱松赫德尼古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濱松赫德尼古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6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61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61B6/4233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using matrix de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 A61B6/51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dentis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0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raw data to produce diagnostic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7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4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 G01T1/247Detector read-out circuit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7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 H04N25/67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for non-uniformity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7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 H04N25/67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for non-uniformity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H04N25/672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for non-uniformity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etween adjacent sensors or output registers for reading a singl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H04N5/32Transforming X-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5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able to mov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包含具備用於可減少積算後之圖像中出現之線狀雜訊之構造之固體攝像裝置的放射線攝像系統等。固體攝像裝置具有:沿與該固定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之移動方向交叉之方向排列之L個攝像像素區域,及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對應而設置之L個A/D轉換部。各攝像像素區域包含以構成M列N行矩陣之方式二維地配置之像素。L個A/D轉換部中任一者係在將來自第m列之像素之電信號予以A/D轉換後且將來自第(m+1)列之像素之電信號予以A/D轉換前,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執行虛設之A/D轉換。

Description

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有關數位全景X射線攝影裝置之技術。該裝置具備:回轉器件、圖像記憶器件、及圖像處理器件。回轉器件使夾著被攝體而對向配置之X射線源與X射線圖像檢測部繞被攝體一體地回轉。圖像記憶器件將在X射線圖像檢測部獲得之圖像資訊作為圖框圖像逐次記憶。圖像處理器件藉由自圖像記憶器件以特定之時間間隔依次取出圖像資訊,並一面使各圖像資訊每次以特定距離移位一面予以加算,而形成全景圖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14454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人等針對上述之先前技術研究後之結果發現如以下之課題。具體而言,在放射線攝像系統中存在以下之系統,即:藉由一面使被攝體與固體攝像裝置相對地移動一面重複進行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之攝像,並一面使利用該攝像之重複獲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以與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方向對應之軸向移位一面予以積算,而形成圖像。例如,在獲取患者之顎部之數位全景圖像之牙科用X射線攝像系統中,一面使具有細長之受光部之固體攝像裝置在其長度方向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方向交叉之狀態下沿顎部之周圍移動一面拍攝3000張~4000張圖框圖像。而後,藉由一面使該等圖框圖像以與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方向對應之軸向移位一面予以積算,而獲得鮮明之數位全景圖像。 在上述放射線攝像系統中存在固體攝像裝置之受光部被分割為在長度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情形。此係由於藉由將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像素資料並行地讀出而能夠使讀出速度高速化之故。然而,在如以上之情形下,有在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邊界線處像素之值變得不連續之情形。再者,由於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排列方向與移動方向交叉,故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邊界線沿移動方向延伸。因而,與邊界線相鄰之像素之像素資料被重複積算,而不連續性增強。其結果為,在積算後之圖像之邊界線部分出現線狀之雜訊。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之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用於有效地減少在積算後之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之構造的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如上述之課題,而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及包含該固體攝像裝置之放射線攝像系統除具備該固體攝像裝置外,並至少具備移動機構及圖像產生部。可應用於該放射線攝像系統之固體攝像裝置係保持沿第1方向排列之L個(2以上之整數)攝像像素區域,且拍攝被來自放射線源之放射線照射之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移動機構沿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使相對於被攝體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位置相對地移動。圖像產生部藉由將一面使相對於被攝體之固體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沿第2方向移動一面重複進行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之攝像而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之各者,一面以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第2方向對應之軸向使其等移位一面進行積算而產生圖像。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至少具備:具有L個攝像像素區域之受光部、列選擇部、行選擇部、分別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對應地設置之L個A/D轉換部、及控制系統。受光部之L個攝像像素區域各自包含二維地排列之M(2以上之整數)個×N(2以上之整數)個像素。且,構成相當於M×N個像素之二維排列之M列N行矩陣之各行的像素係沿2方向延伸。列選擇部係使相當於構成M列N行矩陣中任一列之像素各者中產生之電荷量的電信號輸出。行選擇部使基於自構成由列選擇部選擇之列之像素各者輸出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就M列N行矩陣之每一行對輸出用配線輸出。L個A/D轉換部將經由輸出用配線傳送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構成圖框圖像之數位信號。控制系統至少指示L個A/D轉換部之各者之A/D轉換之動作時序。具體而言,控制系統在獲取藉由重複進行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之攝像而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對於選自L個A/D轉換部中之至少任一A/D轉換部,在該選擇之A/D轉換部將來自構成M列N行矩陣中之第m列(1以上M以下之整數)之像素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來自構成第(m+1)列之像素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前,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輸出用於執行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又,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將具有如上述之構造之固體攝像裝置作為對象。具體而言,該控制方法包含:第1 A/D轉換步驟、第2 A/D轉換步驟、及虛設A/D轉換步驟。在第1 A/D轉換步驟中,基於來自構成M列N行矩陣之第m列之像素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在L個A/D轉換部中就該第m列之每一行被轉換為數位信號。在第2 A/D轉換步驟中,基於來自構成M列N行矩陣之第(m+1)列之像素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在L個A/D轉換部中就該第(m+1)列之每一行被轉換為數位信號。在虛設A/D轉換步驟中,在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任一張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在L個A/D轉換部中至少任一A/D轉換部中,在第1 A/D轉換步驟與第2 A/D轉換步驟之間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執行虛設A/D轉換。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減少在積算後之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本申請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說明] 最初,分別個別地列舉本申請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內容並進行說明。 (1)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及包含該固體攝像裝置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之一個態樣除具備該固體攝像裝置外,並至少具備移動機構、及圖像產生部。可應用於該放射線攝像系統之固體攝像裝置保持沿第1方向排列之L個(2以上之整數)攝像像素區域,且拍攝被來自放射線源之放射線照射之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移動機構係沿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使相對於被攝體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位置相對地移動。圖像產生部藉由將一面使相對於被攝體之固體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沿第2方向移動一面重複進行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之攝像而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之各者,一面以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第2方向對應之軸向使其等移位一面進行積算而產生圖像。 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一個態樣至少具備:具有L個攝像像素區域之受光部、列選擇部、行選擇部、分別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對應地設置之L個A/D轉換部、及控制系統。受光部之L個攝像像素區域各自包含二維地排列之M(2以上之整數)個×N(2以上之整數)個像素。且,構成相當於M×N個像素之二維排列之M列N行矩陣之各行的像素係沿2方向延伸。列選擇部係使相當於構成M列N行矩陣中任一列之像素各者中產生之電荷量的電信號輸出。行選擇部使基於自構成由列選擇部選擇之列之像素各者輸出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就M列N行矩陣之每一行對輸出用配線輸出。L個A/D轉換部將經由輸出用配線傳送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構成圖框圖像之數位信號。控制系統至少指示L個A/D轉換部之各者之A/D轉換之動作時序。具體而言,控制系統在獲取藉由重複進行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之攝像而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對於選自L個A/D轉換部中之至少任一A/D轉換部,在該選擇之A/D轉換部將來自構成M列N行矩陣中之第m列(1以上M以下之整數)之像素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來自構成第(m+1)列之像素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前,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輸出用於執行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2)又,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將具有如上述之構造之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作為對象。具體而言,該控制方法之一個態樣包含:第1 A/D轉換步驟、第2 A/D轉換步驟、及虛設A/D轉換步驟。在第1 A/D轉換步驟中,基於來自構成M列N行矩陣之第m列之像素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在L個A/D轉換部中就該第m列之每一行被轉換為數位信號。在第2 A/D轉換步驟中,基於來自構成M列N行矩陣之第(m+1)列之像素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在L個A/D轉換部中就該第(m+1)列之每一行被轉換為數位信號。在虛設A/D轉換步驟中,在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任一張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在L個A/D轉換部中至少任一A/D轉換部中,在第1 A/D轉換步驟與第2 A/D轉換步驟之間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執行虛設A/D轉換。 有在將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像素資料並行地讀出之情形下,在各攝像像素區域設置A/D轉換部之情形。在此情形下,在各攝像像素區域中並行地進行下一動作。首先,輸出與在第1列之各像素中產生之電荷量相當之電信號(例如電荷或電壓信號)。該輸出時序由列選擇部控制。其次,將基於該電信號之類比信號就每一行輸出至輸出用配線。利用A/D轉換部將輸出之類比信號就每一行予以A/D轉換,將自該類比信號被A/D轉換之數位信號輸出至固體攝像裝置之外部。如以上之動作針對第2列以後之各列亦依次進行。 本發明人等發現:在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邊界線處像素之值變得不連續之原因在於A/D轉換部之輸出特性。具體而言,在A/D轉換部中,在將自某一列之第1行至最終行之類比信號依次轉換為數位信號後,將自下一列之第1行至最終行之類比信號依次轉換為數位信號。此時,在A/D轉換部中,有於在某一列之轉換完成後開始下一列之轉換時,最初之1次或數次A/D轉換之輸出特性與通常不同(變得不穩定)之情形。因而,在位於攝像像素區域彼此之邊界線之兩側之像素中的一側之像素(亦即最終行之像素)之像素資料與另一側之像素(亦即第1行之像素)之像素資料之間產生不連續。 (3)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中,作為其一個態樣,在獲取利用上述固體攝像裝置獲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控制系統對於L個A/D轉換部中至少任一A/D轉換部輸出以下之指示(A/D轉換控制信號),即:在第m列之A/D轉換後(第1 A/D轉換步驟後)且在第(m+1)列之A/D轉換前(第2 A/D轉換步驟前),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執行虛設A/D轉換。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虛設A/D轉換係指在A/D轉換部未接收有效類比信號之期間中執行之A/D轉換。藉此,能夠於在某一列之A/D轉換完成後開始下一列之A/D轉換時,抑制最初之1次或數次A/D轉換之輸出特性之變化。亦即,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邊界線之像素之值的不連續性降低。因而,根據該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有效地減少在積算後之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4)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固體攝像裝置可具備配置於受光部與輸出用配線之間之保持電路。該保持電路就每一行保持對輸出用配線輸出前之類比信號。此外,利用控制系統選擇之A/D轉換部可在保持電路擷取類比信號後進行虛設A/D轉換。藉此,在利用保持電路保持類比信號時,可避免因A/D轉換部之動作引起之雜訊與類比信號重合之情形。 (5)又,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在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中之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控制系統可對於L個A/D轉換部之全部執行虛設A/D轉換。或,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控制系統可對於L個A/D轉換部中之一部分之A/D轉換部(L1個A/D轉換部)執行虛設A/D轉換。此外,L1係2以上L以下之整數。利用任一態樣皆能夠較佳地發揮如上述之該放射線攝像系統之效果。 (6)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可行的是,在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之各者之每一期間,控制系統對於至少任一A/D轉換部執行虛設A/D轉換。如此,藉由每當利用固體攝像裝置獲取圖框圖像時,A/D轉換部便執行虛設A/D轉換,而可更有效地減少在積算後之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7)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較佳的是,控制系統與L個A/D轉換部由分別電性地獨立之L條配線連接。尤其是,該等L條配線之長度彼此相等。此外,配置於控制系統與L個A/D轉換部之間之L條配線係用於將用於控制A/D轉換時序之控制信號(A/D轉換控制信號)自控制系統輸出至L個A/D轉換部中之所選擇之A/D轉換部的配線。藉此,有效地抑制複數個A/D轉換部之相互間之控制信號之到達時序的偏離。 (8)又,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較佳的是,就第(m+1)列之每一行執行之A/D轉換(自類比信號朝數位信號之轉換)之時間間隔,與在自該第m列之最後之行之A/D轉換至第(m+1)列之最初之行之A/D轉換之期間中執行的虛設A/D轉換中自最後之虛設A/D轉換至該第(m+1)列之最初之行之A/D轉換的時間間隔相等。藉此,能夠使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執行之虛設A/D轉換模擬各行之A/D轉換,而可有效地抑制A/D轉換部之輸出特性之變化。 (9)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個態樣,可行的是,控制系統除指示L個A/D轉換部之各者之A/D轉換控制外,並指示列選擇部之列選擇及前述行選擇部之行選擇之各動作時序。在此情形下,控制系統可具備用於使A/D轉換之動作控制與列選擇及行選擇之動作控制彼此獨立地進行的構造。例如,遵循自外部供給之共通之動作時脈,利用第1控制單元進行A/D轉換之動作控制,另一方面利用第2控制單元進行列選擇及行選擇之動作控制。此外,當然,可行的是,A/D轉換之動作控制、列選擇之動作控制、及行選擇之動作控制由單一之控制單元遵循自外部供給之動作時脈而進行。 以上,在該[本申請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說明]之欄中所列舉之各態樣對其餘之所有之態樣之各者,或對該等其餘之態樣之所有之組合均可應用。 [本申請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細節] 以下,一面參照附圖一面詳細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之具體的構造。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例示,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揭示,意欲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含義及範圍內之所有之變更。又,在圖式之說明中,賦予相同之要件以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之一例之醫療用之X射線攝像系統100之構成(在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共通之構成)的圖。尤其是,在第1實施形態之X射線攝像系統100中,將後述之PPS(Passive Pixel Sensor,被動像素感測器)型之固體攝像裝置用作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一例。又,該X射線攝像系統100主要具備牙科醫療之全景攝影、顱顱攝影、及CT攝影之攝像模式,拍攝被檢查者之顎部之X射線圖像。該X射線攝像系統100具備:固體攝像裝置、及X射線產生裝置,利用固體攝像裝置拍攝由自X射線產生裝置輸出並透射被攝體A(亦即被檢查者之顎部)之X射線構成之圖像(X射線圖像)。 圖1所示之X射線攝像系統100具備:固體攝像裝置1A、X射線源106(放射線源)、用於使固體攝像裝置1A及X射線源106與被攝體A相對地移動的移動機構(回轉臂104)、及圖像產生部200。 X射線源106係產生朝向被攝體A照射之X射線之放射線源。自X射線源106產生之X射線之照射場由一次狹槽板106b控制。在X射線源106內置有X射線管,藉由調整該X射線管之管電壓、管電流及通電時間等之條件而控制朝被攝體A之X射線照射量。且,X射線源106藉由控制一次狹槽板106b之開口範圍,而在某一攝像模式時以特定之發散角輸出X射線。另一方面,在另一攝像模式中,X射線源106能夠以較該特定之發散角更狹小之發散角輸出X射線。 固體攝像裝置1A係具有二維排列之複數個像素之CMO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將通過被攝體A之X射線圖像變換為電性圖像資料D。在固體攝像裝置1A之前方設置有限制X射線入射區域之二次狹槽板107。旋轉控制系統108繞與固體攝像裝置1A之受光部2之表面垂直之軸線C可旋轉地支持固體攝像裝置1A,使固體攝像裝置1A旋轉至與CT攝影、全景攝影、及側顱攝影等攝像模式相應之特定之角度位置。 回轉臂104在以使X射線源106與固體攝像裝置1A彼此對向之方式加以保持之狀態下,在CT攝影或全景攝影時使其等繞被攝體A回轉。又,在側顱攝影時,設置有用於使固體攝像裝置1A相對於被攝體A直線變位的滑動機構113。回轉臂104由構成旋轉載台之臂馬達109驅動,其旋轉角度由角度感測器112檢測。又,臂馬達109搭載於XY載台114之可動部,使其旋轉中心在水平面內任意地調整。 自固體攝像裝置1A輸出之圖像資料D在被暫時擷取至構成圖像產生部200之一部分之CPU(中央處理裝置)121後,被儲存於圖框記憶體122。根據儲存於圖框記憶體122之圖像資料,藉由特定之運算處理將沿任意之斷層面之斷層圖像或全景圖像重現。重現之斷層圖像或全景圖像在被輸出至視訊記憶體124後,由圖像顯示部(顯示裝置)125顯示,而用於各種診斷。此外,本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之圖像產生部200之至少包含圖1中所示之CPU 121及圖框記憶體122。 在CPU 121連接有信號處理所需要之工作記憶體123,更連接有具備面板開關及X射線照射開關等之操作面板119。且,CPU 121分別連接於驅動臂馬達109之馬達驅動電路111、控制一次狹槽板106b及二次狹槽板107之開口範圍之狹槽控制電路115、116、及控制X射線源106之X射線控制電路118。再者,CPU 121輸出用於驅動固體攝像裝置1A之時脈信號。X射線控制電路118基於利用固體攝像裝置1A拍攝之信號對朝被攝體之X射線照射量予以反饋控制。 圖2係顯示自被攝體A(被檢查者之顎部)之上方觀察下固體攝像裝置1A繞被攝體A之周圍回轉移動之樣態的圖。此外,在圖2中,固體攝像裝置1A之軌跡以一點鏈線表示。固體攝像裝置1A一面利用回轉臂104在水平面上沿以被攝體A為中心之周向(圖2中所示之方向B1)移動一面拍攝被攝體A之X射線圖像(以通過被攝體A之X射線表現之圖像)。此時,以固體攝像裝置1A之受光部2經常被攝體A與對向之方式設定固體攝像裝置1A之朝向。 圖3係顯示固體攝像裝置1A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如圖3所示,固體攝像裝置1A具有沿某一方向B2延伸之細長形狀之受光部2。受光部2具有L(2以上之整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L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各者沿方向B2排列為一行,相鄰之攝像像素區域20A彼此相接。圖3中之箭頭B1表示全景攝影時之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方向。亦即,在全景攝影時,受光部2之長度方向(攝像像素區域20A之排列方向)B2與移動方向B1彼此交叉(在圖3之例中正交)。此外,移動方向B1係在本實施形態中成為基準之特定方向。 固體攝像裝置1A更具有: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列選擇部)、及L個信號輸出部40。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沿與長度方向B2交叉之受光部2之一對側邊之一者(或兩者)配置。L個信號輸出部40係沿著沿長度方向B2延伸之受光部2之端邊並排地配置,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20A分別對應。在圖3之例中,各信號輸出部40係與對應之攝像像素區域20A相鄰地配置。此外,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可與受光部2並排地設置於一個基板上,亦可與受光部2設置於不同之基板上。相同地,L個信號輸出部40可與受光部2並排地設置於一個基板上,亦可與受光部2設置於不同之基板上。 又,固體攝像裝置1A更具備設置於受光部2上之未圖示之閃爍器。閃爍器相應於入射之X射線產生閃爍光並將X射線圖像轉換為光像,且將該光像輸出至受光部2。閃爍器以覆蓋受光部2之方式設置,或利用蒸鍍而設置於受光部2上。 圖4係用於說明全景攝影之圖像資料之製作方法之圖。射線種類不同之複數個四角形分別表示不同之時序之圖框圖像Q1至Q4。如圖4所示,在全景攝影時,固體攝像裝置1A一面沿方向B1移動一面重複進行攝像,而獲取方向B1之位置一點一點地移位而成之複數張圖框圖像Q1~Q4。各圖框圖像之移位量由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速度與攝像週期之積決定。由固體攝像裝置1A獲取之複數張圖框圖像Q1~Q4在計算機(例如CPU 121)內被積算。此外,在積算時,於計算機內,該等圖框圖像Q1~Q4之各者以與移動速度對應之移動量沿與移動方向對應之軸向使其等移位。藉此,可產生沿方向B1延伸之全景圖像。 此處,針對固體攝像裝置1A之各攝像像素區域20A及各信號輸出部40之詳細之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顯示作為固體攝像裝置1A(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一例)之P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中之攝像像素區域20A及信號輸出部40之構成的圖。此外,在圖5中,為了使說明單純化,而顯示包含1個攝像像素區域20A及1個信號輸出部40之P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構成例。該P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構成第1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之一部分。攝像像素區域20A藉由M(2以上之整數)×N(2以上之整數)個像素P1,1 ~PM,N 被二維地排列而構成M列N行矩陣。M列N行矩陣之各列沿圖3所示之受光部2之長度方向B2延伸。各行沿與圖3所示之固體攝像裝置1A之長度方向B2正交之方向(亦即沿移動方向B1之方向)延伸。第m列(m=1、2、・・・、M)之N個像素Pm,1 ~Pm,N 經由第m列選擇用配線Qm 連接於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與控制系統6電性連接,並由控制系統6控制。又,第n行(n=1、2、・・・、N)之M個像素P1,n ~PM,n 經由第n行讀出用配線Rn 連接於信號輸出部40。此外,控制系統6可由單一之控制單元構成,但在圖5之例中由遵循自外部供給之動作時脈而動作之複數個控制單元、具體而言由第1控制單元6a及第2控制單元6b構成。因而,在圖5之例中,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與第1控制單元6a電性連接,並由該第1控制單元6a控制。 信號輸出部40具有就每一行而設置之N個積分電路42及N個保持電路44。積分電路42及保持電路44就每一行彼此串聯地連接。N個積分電路42具有彼此共通之構成。且,N個保持電路44具有彼此共通之構成。 N個積分電路42分別具有連接於讀出用配線R1 ~RN 之各者之輸入端,蓄積自讀出用配線R1 ~RN 輸入至輸入端之電荷,並將相應於該蓄積電荷量之電壓值(類比信號)自輸出端輸出至N個保持電路44之各者。N個積分電路42分別經由相對於N個積分電路42共通地設置之重置用配線63連接於第1控制單元6a。N個保持電路44分別具有連接於積分電路42之輸出端之輸入端,保持輸入至該輸入端之電壓值,並將該保持之電壓值自輸出端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N個保持電路44分別經由相對於N個保持電路44共通地設置之保持用配線62連接於第1控制單元6a。又,N個保持電路44分別經由第1行選擇用配線U1 ~第N行選擇用配線UN 之各者連接於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行選擇部)。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與第1控制單元6a電性連接,並由該第1控制單元6a控制。此外,可相對於L個信號輸出部40設置一個共通之控制系統6,亦可與L個信號輸出部40之各者對應地設置L個控制系統6。 信號輸出部40更具有放大器49及A/D轉換部50。輸出用配線48經由放大器49連接於A/D轉換部50。A/D轉換部50將經由輸出用配線48傳送之電壓值轉換為成為圖框圖像之數位信號。在本實施形態中,L個A/D轉換部50分別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20A對應地設置。A/D轉換部50經由A/D轉換控制用配線51連接於第2控制單元6b。第2控制單元6b經由A/D轉換控制用配線51將A/D轉換控制信號Ad提供至A/D轉換部50。A/D轉換控制用配線51係與L個A/D轉換部50對應地設置有L條。L條A/D轉換控制用配線51之長度彼此相等。 A/D轉換控制信號Ad控制A/D轉換部50之轉換時序。例如,以自A/D轉換控制信號Ad之無效值(例如低位準)朝有效值(例如高位準)之上升為觸發,A/D轉換部50開始轉換動作。 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在第1控制單元6a之控制下,經由第m列選擇用配線Qm 將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提供至第m列之N個像素Pm,1 ~Pm,N 之各者。在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中,列選擇控制信號VS1 ~VSM 依次被設定為有效值,在複數個像素P1,1 ~PM,N 中產生之電荷被輸出至各列之每一列。又,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在第1控制單元6a之控制下,經由行選擇用配線U1 ~UN 將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HSN 提供至N個保持電路44之各者。在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中,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HSN 依次被設定為有效值,保持於保持電路44之電壓值就每一行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又,第1控制單元6a經由重置用配線63將重置控制信號RE提供至N個積分電路42之各者,且經由保持用配線62將保持控制信號Hd提供至N個保持電路44之各者。 圖6係顯示固體攝像裝置1A之像素Pm,n 、積分電路42、及保持電路44之各者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圖。此外,在圖6中,代表M×N個像素P1,1 ~PM,N 而顯示像素Pm,n 之電路圖。 如圖6所示,像素Pm,n 具備:作為讀出用開關之電晶體21、及光電二極體22。電晶體21之一個電流端子連接於光電二極體22之陰極端子。光電二極體22之陽極端子被接地。又,電晶體21之另一電流端子連接於對應之讀出用配線(例如,在像素Pm,n 之情形下,連接於第n行讀出用配線Rn )。電晶體21之控制端子連接於對應之列選擇用配線(例如,在像素Pm,n 之情形下,連接於第m列選擇用配線Qm )。經由第m列選擇用配線Qm 將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提供至電晶體21。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指示包含於第m列之N個像素Pm,1 ~Pm,N 之各者之電晶體21的開閉動作。例如,在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為無效值(例如低位準)時,電晶體21成為非導通狀態。此時,在光電二極體22中產生之電荷在不輸出至讀出用配線Rn 下蓄積於光電二極體22之接合電容部。另一方面,在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為有效值(例如高位準)時,電晶體21成為連接狀態。此時,蓄積於光電二極體22之接合電容部之電荷(亦即相應於入射光量之大小之電信號)經由電晶體21被輸出至讀出用配線Rn 。該電荷經由讀出用配線Rn 被傳送至積分電路42。 積分電路42包含:放大器42a、電容元件42b、及放電用開關42c。電容元件42b及放電用開關42c彼此並聯地連接,且連接於放大器42a之輸入端子與輸出端子之間。放大器42a之輸入端子連接於讀出用配線Rn 。經由重置用配線63將重置控制信號RE提供至放電用開關42c。 重置控制信號RE指示N個積分電路42之各者之放電用開關42c之開閉動作。例如,在重置控制信號RE為有效值(例如高位準)時,放電用開關42c關閉,電容元件42b被放電,而積分電路42之輸出電壓值被初始化。又,在重置控制信號RE為無效值(例如低位準)時,放電用開關42c打開,輸入至積分電路42之電荷蓄積於電容元件42b,相應於該蓄積電荷量之電壓值自積分電路42經由保持電路44被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 保持電路44就每一行保持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前之電壓值。保持電路44包含:輸入用開關44a、輸出用開關44b、及電容元件44c。電容元件44c之一端被接地。電容元件44c之另一端經由輸入用開關44a連接於積分電路42之輸出端,且經由輸出用開關44b與輸出用配線48連接。經由保持用配線62對輸入用開關44a賦予保持控制信號Hd。保持控制信號Hd指示N個保持電路44之各者之輸入用開關44a之開閉動作。經由第n行選擇用配線Un 對保持電路44之輸出用開關44b賦予第n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選擇控制信號HSn 指示保持電路44之輸出用開關44b之開閉動作。 例如,若保持控制信號Hd自低位準轉換為高位準,則輸入用開關44a自關閉狀態轉換為打開狀態。此時,輸入至保持電路44之電壓值被保持於電容元件44c。又,若第n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自低位準轉換為高位準,則輸出用開關44b關閉,保持於電容元件44c之電壓值被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 此處,針對固體攝像裝置1A之動作,與固體攝像裝置1A之控制方法一起進行說明。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1A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圖8係輸入至攝像像素區域20A及信號輸出部40之各信號之時序圖。在圖8中,自上方依次分別顯示重置控制信號RE、第1列選擇控制信號VS1 、第2列選擇控制信號VS2 、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保持控制信號Hd、第1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第N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及A/D轉換控制信號Ad。 首先,第1控制單元6a將重置控制信號RE設定為高位準。藉此,在N個積分電路42之各者中,放電用開關42c成為關閉狀態,電容元件42b被放電。之後,第1控制單元6a將重置控制信號RE設定為低位準。 其次,輸出在第1列之各行之像素中產生之電荷(步驟S1)。具體而言,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將第1列選擇控制信號VS1 設定為有效值(高位準)。藉此,在第1列之像素P1,1 ~P1,N 中電晶體21成為連接狀態,在像素P1,1 ~P1,N 各者之光電二極體22中蓄積之電荷通過讀出用配線R1 ~RN 被輸出至積分電路42,且蓄積於電容元件42b。自積分電路42輸出與蓄積於電容元件42b之電荷量相應之大小的電壓值。之後,第1列之像素P1,1 ~P1,N 各者之電晶體21成為非連接狀態。而後,第1控制單元6a將保持控制信號Hd設定為高位準。藉此,在N個保持電路44各者中輸入用開關44a成為連接狀態,自積分電路42輸出之電壓值由電容元件44c保持(步驟S2)。 繼而,保持於電容元件44c之電壓值(類比信號)就每一行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步驟S3)。具體而言,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將第1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第N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依次設定為高位準。藉此,N個保持電路44之輸出用開關44b依次成為關閉狀態,保持於電容元件44c之電壓值(類比信號)被依次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且,在此期間,第1控制單元6a將重置控制信號RE設定為高位準,積分電路42之電容元件42b放電。 此外,在步驟S3中,與上述動作並行地,將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之電壓值(類比信號)在A/D轉換部50中轉換為數位信號(第1 A/D轉換步驟)。具體而言,每當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將各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設定為高位準時,第2控制單元6b便使A/D轉換控制信號Ad自低位準朝高位準上升。該上升動作在各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為高位準之期間進行。藉此,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之類比信號即各行之電壓值各自被轉換為數位信號。該等數位信號作為1張圖框圖像之第1列之像素資料被輸出至CPU 121(參照圖1)。 繼而,使在第2列之各行之像素中產生之電荷輸出(步驟S4)。具體而言,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將第2列選擇控制信號VS2 設定為高位準。藉此,在第2列之像素P2,1 ~P2,N 中電晶體21成為連接狀態,在像素P2,1 ~P2,N 之各者之光電二極體22中蓄積之電荷通過讀出用配線R1 ~RN 被輸出至積分電路42,並蓄積於電容元件42b。自積分電路42輸出相應於蓄積於電容元件42b之電荷量之大小之電壓值。之後,第2列之像素P2,1 ~P2,N 之各者之電晶體21成為非連接狀態。 若自積分電路42輸出之電壓值由電容元件44c保持(步驟S5),則繼而,保持於電容元件44c之電壓值就每一行輸出至輸出用配線(步驟S6)。此時,在步驟S6中,與上述動作並行地,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之電壓值在A/D轉換部50中被轉換為數位信號(第2 A/D轉換步驟)。此外,該等步驟S5及S6之細節分別與前述之步驟S2及S3相同。 之後,相對於第3列至第M列亦然,利用與第1列及第2列相同之動作將相應於蓄積於電容元件42b之電荷量之大小之電壓值自N個保持電路44逐次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並轉換為數位信號(步驟S7至S9)。如此,來自L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一張圖框圖像之讀出完成。固體攝像裝置1A之如上述之動作在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中重複進行(步驟S10),而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例如,CPU 121對於所獲取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一面以與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該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方向對應之軸使其等移位一面予以積算。藉此,製作一張全景圖像(步驟S11)。 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中,在A/D轉換部50將第m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第(m+1)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前,執行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所謂虛設A/D轉換係指在A/D轉換部未接收有效電壓值之狀態下執行之A/D轉換。例如,第2控制單元6b在將與第1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圖8中之符號C1)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後且在將與第2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圖8中之符號C2)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前,將虛設A/D轉換之上升(圖8中之符號CD)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該虛設A/D轉換之上升可為一次,亦可為複數次(在圖8中例示4次之情形)。第2控制單元6b針對第3列以後亦進行相同之處理。具體而言,第2控制單元6b在將與第m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後且在將與第(m+1)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前,將虛設A/D轉換之上升CD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 A/D轉換部50之虛設A/D轉換係模擬對於第1行~第M行之A/D轉換之轉換動作。因而,較佳的是,複數次虛設A/D轉換彼此之時間間隔ta、及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中之最後之虛設A/D轉換與第1列之A/D轉換之時間間隔tb中至少一者(較佳的是兩者)和第1列~第n列之各行間之A/D轉換之時間間隔t相等。 又,在對於第(m+1)列賦予虛設A/D轉換之上升之期間,若第(m+1)列選擇控制信號VSm+1 成為高位準,則輸出來自第(m+1)列之各像素Pm+1,1 ~Pm+1,N 之電荷,並利用積分電路42將該電荷轉換為電壓值。之後,保持控制信號Hd成為高位準,與來自第(m+1)列之各像素Pm+1,1 ~Pm+1,N 之電荷對應之電壓值分別被保持於保持電路44。具體而言,在本實施形態中,與來自第(m+1)列之各像素Pm+1,1 ~Pm+1,N 之電荷之讀出、及與該電荷對應之電壓值之保持並行地進行A/D轉換部50之虛設A/D轉換。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單單在第m列之A/D轉換與第(m+1)列之A/D轉換之期間,在即將進行第1列之A/D轉換前亦執行虛設A/D轉換。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第2控制單元6b在將與第1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圖8中之符號C1)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前亦將虛設A/D轉換之上升(圖8中之符號CD)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 如上述之A/D轉換部50之虛設A/D轉換可在用於分別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之複數次攝像處理之全部中進行,亦可根據需要在任意之至少1次攝像處理中進行。又,在上述之例中,A/D轉換部50之虛設A/D轉換在第1列~第M列之所有之讀出處理時進行,但可根據需要在任意之至少1列之讀出處理時進行。又,在獲取一張圖框圖像時,可在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20A分別對應之L個A/D轉換部50之全部執行虛設A/D轉換,或可在L個A/D轉換部50中之一部分之A/D轉換部(L1個A/D轉換部)50執行虛設A/D轉換。此外,L1係2以上未達L之整數。 針對利用以上所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X射線攝像系統100及固體攝像裝置1A之控制方法獲得之效果進行說明。在將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像素資料並行地讀出之情形下,有如本實施形態般在各攝像像素區域20A設置A/D轉換部50之情形。在此情形下,在各攝像像素區域20A中,並行地進行下一動作。圖9係比較例之時序圖。如圖9所示,首先,若第1列選擇控制信號VS1 成為高位準,則輸出在第1列之各像素P1,1 ~P1,N 中產生之電荷。該輸出時序由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控制。其次,保持控制信號Hd成為高位準,基於該電荷在積分電路42產生之電壓值由保持電路44保持。繼而,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HSN 依次成為高位準,保持於保持電路44之電壓值就每一行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此時,每次輸出各行之電壓值,A/D轉換控制信號Ad皆上升。藉此,利用A/D轉換部50就每一行將輸出之電壓值予以A/D轉換,被A/D轉換之數位信號被輸出至固體攝像裝置之外部。如以上之動作針對第2列以後之各列亦依次進行。 然而,在將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像素資料並行地讀出之情形下,有在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邊界線處像素之值變得不連續之情形。再者,由於如圖3所示般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並排之方向B2與移動方向B1交叉,故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邊界線沿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方向B1(例如平行地)延伸。其結果為,與邊界線相鄰之像素之像素資料被重複積算,而不連續性增強,在積算後之全景圖像之邊界線部分出現線狀之雜訊。 本發明人等發現:在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邊界線處像素之值變得不連續之原因在於A/D轉換部50之輸出特性。具體而言,在A/D轉換部50中,在將自某一列之第1行起直至第N行為止之電壓值依次轉換為數位信號後,將自下一列之第1行至第N行之電壓值依次轉換為數位信號。此時,在A/D轉換部50中,有於在某一列之轉換完成後開始下一列之轉換時,最初之1次或數次A/D轉換之輸出特性與通常不同(變得不穩定)之情形。作為其一個原因係考量在保持(hold)下一列之電壓值之期間等,在自某一列之轉換完成後至開始下一列之轉換之期間產生之休止期間TA。此係由於若在A/D轉換部50中產生如上述之休止期間TA則休止期間TA後之最初之1次或數次A/D轉換之輸出特性與通常不同(變得不穩定)之故。因而,在位於攝像像素區域20A彼此之邊界線之兩側之像素中之一側之像素(亦即第N行之像素Pm,N )之像素資料與另一側之像素(亦即第1行之像素Pm,1 )之像素資料之間,在像素資料中產生不連續。且,在另一側中亦然,在A/D轉換變得不穩定之行之像素資料與被穩定地A/D轉換之行之像素資料之間,在像素資料中產生不連續。該等不連續成為線狀之雜訊並在積算後之圖像出現。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獲取至少一張圖框圖像時,在至少任一A/D轉換部50中,在將第m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例如在包含第1 A/D轉換步驟之步驟S3後)且在將第(m+1)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前(例如在包含第2 A/D轉換步驟之步驟S6前),執行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藉此,由於可有效地抑制休止期間TA後之最初之1次或數次A/D轉換(亦即第1行或數行A/D轉換)之輸出特性之變化,故可減少在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邊界線附近之像素之值的不連續性。因而,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減少在積算後之全景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此外,根據本發明人等之見解可知,1張圖框圖像之線狀之雜訊為微少且無法以目視確認,但若將複數張圖框圖像予以積算則線狀之雜訊明瞭地出現。因而,在獲取「至少一張」圖框圖像時,只要藉由在「至少任一」A/D轉換部50中執行虛設A/D轉換而作為其結果能夠抑制線狀之雜訊即可。 如本實施形態般,可在將第m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第(m+1)列之電壓值轉化為數位信號前設置休止期間TA。藉此,對A/D轉換部50賦予用於散熱之期間,而抑制A/D轉換部50之溫度上升。再者,還可抑制A/D轉換部50之耗電之增加。在設置有休止期間TA之情形下,並非是在休止期間TA中使A/D轉換部50持續動作,而是如本實施形態般,藉由只限在即將進行第(m+1)列之A/D轉換前執行一次或數次虛設A/D轉換,而可抑制因虛設A/D轉換導致之A/D轉換部50之發熱與耗電之增加。 如本實施形態般,在獲取一張圖框圖像時,可在L個A/D轉換部50之全部執行虛設A/D轉換,或可在L個A/D轉換部50中之一部分之A/D轉換部50(L1個A/D轉換部)執行虛設A/D轉換。例如,只要在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20A彼此之邊界線中之像素值之不連續性尤其顯著之邊界線相鄰之攝像像素區域20A之A/D轉換部50中執行虛設A/D轉換即可。又,在例如線狀之雜訊之出現位置就每一圖框圖像變化之情形下,較佳的是在L個A/D轉換部50之全部執行虛設A/D轉換。藉此,可有效地減少在積算後之全景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如本實施形態般,在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之各者時,可在至少任一A/D轉換部50執行虛設A/D轉換。如此,藉由每次獲取各圖框圖像皆在A/D轉換部50執行虛設A/D轉換,而可更有效地減少在積算後之全景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如本實施形態般,較佳的是,將A/D轉換控制信號Ad自第2控制單元6b傳遞至L個A/D轉換部50之各者之L條A/D轉換控制用配線51具有彼此相等之長度。藉此,可有效地抑制複數個A/D轉換部50之相互間之A/D轉換控制信號Ad之到達時序的偏離。 如本實施形態般,較佳的是,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中之最後之虛設A/D轉換與自第(m+1)列之最初之行之電壓值朝數位信號之轉換的時間間隔tb(參照圖8)和自第(m+1)列之各行間之電壓值朝數位信號之轉換之時間間隔t(圖8參照)相等。且,虛設A/D轉換彼此之時間間隔ta(參照圖8)可與時間間隔t相等。利用該等至少一者能夠使虛設A/D轉換虛擬各行之A/D轉換,而可有效地抑制A/D轉換部50之輸出特性之變化。尤其是,由於最初之行之A/D轉換容易變得不穩定,故藉由將上述之時間間隔tb與時間間隔t設定為相等,而能夠以與第2行以後相同之條件執行最初之行之A/D轉換,從而更有效地抑制A/D轉換部50之輸出特性之變化。 (變化例) 圖10係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一個變化例之時序圖。在該變化例中,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不同,在對A/D轉換部50賦予虛設A/D轉換之上升CD之期間前,第2列選擇控制信號VS2 成為高位準。此時,輸出來自第2列之各像素P2,1 ~P2,N 之電荷,並利用積分電路42將該電荷轉換為電壓值。之後,保持控制信號Hd成為高位準,與來自第2列之各像素P2,1 ~P2,N 之電荷對應之電壓值分別被保持於保持電路44。針對第3列至第M列亦進行相同之動作。亦即,在本變化例中,在保持電路44擷取電壓值後執行A/D轉換部50之虛設A/D轉換。藉此,在利用保持電路44保持電壓值時,可避免因A/D轉換部50之動作引起之雜訊與電壓值重合。其結果為,可製作更清晰之全景圖像。 (第2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進行說明。此外,該第2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具有圖1所示之構成,但在將APS(Active Pixel Sensor,主動像素感測器)型之固體攝像裝置用作固體攝像裝置1A(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一例)之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圖11係顯示A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中之攝像像素區域20B及信號輸出部41之構成之圖。此外,在圖11中,為了使說明單純化,而顯示包含1個攝像像素區域20B及1個信號輸出部41之A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構成例。攝像像素區域20B及信號輸出部41分別與圖3所示之攝像像素區域20A及信號輸出部40置換。此外,在圖5之例中,控制系統6由包含遵循共通之動作時脈而動作之第1控制單元6a及第2控制單元6b之複數個控制單元構成,但在該圖11之例中,控制系統6由遵循自外部供給之動作時脈而動作之單一之控制單元構成。 攝像像素區域20B之M(2以上之整數)×N(2以上之整數)個像素P1,1 ~PM,N 構成被二維地配置之M列N行矩陣。M列N行矩陣之各列沿圖3所示之受光部2之長度方向B2延伸。各行沿圖3所示之固體攝像裝置1A之移動方向B1延伸。各像素P1,1 ~PM,N 具有共通之構成,將相應於入射至光電二極體之光之強度的電壓值(類比信號)輸出至讀出用配線R1 ~RN 。第n行之讀出用配線Rn 連接於位於第n行之M個像素P1,n ~PM,n 之各者之輸出端。 第m列之N個像素Pm,1 ~Pm,N 經由第m列選擇用配線Qm 、第m列重置用配線Wm 、及第m列傳送用配線Xm 連接於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1。此外,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1係本實施形態之列選擇部,與圖3所示之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0置換。垂直移位暫存器部31與控制系統6電性連接,並由該控制系統6控制。 信號輸出部41具有就每一行而設置之N個保持電路45。N個保持電路45具有彼此共通之構成。N個保持電路45分別具有連接於讀出用配線R1 ~RN 之各者之輸入端,並保持自像素Pm,n 依次輸出至讀出用配線Rn 之2個種類之電壓值。而後,將保持之該等電壓值自輸出端分別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a、48b。N個保持電路45分別經由相對於N個保持電路45共通地設置之第1保持用配線64及第2保持用配線65連接於控制系統6。又,N個保持電路45之各者經由第1行選擇用配線U1 ~第N行選擇用配線UN 之各者連接於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行選擇部)。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與控制系統6電性連接,並由該控制系統6控制。 信號輸出部41更具有差運算部55及A/D轉換部50。差運算部55經由2條輸出用配線48a及48b連接於各保持電路45之輸出端。差運算部55輸入依次自各保持電路45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a、48b之2個種類之電壓值,並進行該等2個種類之電壓值之差運算,且輸出表示該運算結果之電壓值。A/D轉換部50將自差運算部55獲得之電壓值(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此外,A/D轉換部50之構成及動作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圖12係第m列第n行之像素Pm,n 之電路圖。像素Pm,n 包含:光電二極體23、電容元件24、放大用電晶體25、傳送用電晶體26、放電用電晶體27、及選擇用電晶體28。光電二極體23產生相應於入射光強度之量之電荷。電容元件24相對於光電二極體23並聯地連接,並蓄積在光電二極體23產生之電荷。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相應於輸入至閘極端子之電壓值的電壓值。傳送用電晶體26將相應於電容元件24之蓄積電荷量之電壓值輸入至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放電用電晶體27將電容元件24之電荷放電。選擇用電晶體28將自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選擇性地輸出至配線Rn 。此外,該電壓值係在像素Pm,n 中產生之電信號之一例。 放大用電晶體25之汲極端子被設定為偏壓電位。傳送用電晶體26之汲極端子連接於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其源極端子連接於光電二極體23之陰極及電容元件24之一個端子。光電二極體23之陽極與電容元件24之相反側之端子連接於接地電位。放電用電晶體27之源極端子連接於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其汲極端子被設定為偏壓電位。選擇用電晶體28之源極端子與放大用電晶體25之源極端子連接,其汲極端子與讀出用配線Rn 連接。且,在該讀出用配線Rn 連接有恆定電流源29。放大用電晶體25及選擇用電晶體28與恆定電流源29一起構成源極隨耦器電路。 在傳送用電晶體26之閘極端子,經由圖11所示之第m列傳送用配線Xm 輸入有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在放電用電晶體27之閘極端子,經由圖11所示之第m列重置用配線Wm 輸入有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又,在選擇用電晶體28之閘極端子,經由圖11所示之第m列選擇用配線Qm 輸入有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在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為高位準,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為低位準時,傳送用電晶體26使相應於電容元件24之蓄積電荷量之電壓值輸入至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另一方面,在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為高位準,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亦為高位準時,傳送用電晶體26及放電用電晶體27將電容元件24之電荷放電。又,在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為高位準時,選擇用電晶體28將自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輸入至讀出用配線Rn 。 在如上述般構成之像素Pm,n 中,藉由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成為低位準,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成為高位準,而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之電荷被放電。又,若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為高位準,則自處於該初始化狀態之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暗信號成分)經由選擇用電晶體28被輸出至讀出用配線Rn 。另一方面,若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為低位準,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及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之各者為高位準,則相應於在光電二極體23產生並蓄積於電容元件24之電荷之量之電壓值被輸入至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相應於該輸入電壓值自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亮信號成分)經由選擇用電晶體28被輸出至讀出用配線Rn 。 此外,在圖12所示之電路中,蓄積電荷之電容元件24相對於光電二極體23並聯地連接,但可省略電容元件24。且,電容元件之配置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在傳送用電晶體26與放電用電晶體27之間之節點(浮動擴散部)和接地電位線之間連接有電容元件。 又,在圖12所示之電路中可省略傳送用電晶體26。在此情形下亦然,電容元件24可與光電二極體23並聯地連接、或可省略電容元件24。 圖13係各保持電路45之電路圖。如圖13所示,各保持電路45包含第1保持部46及第2保持部47。第1保持部46及第2保持部47分別具有彼此相同之構成。又,第1保持部46及第2保持部47分別能夠輸入自存在於第n行之M個像素P1,n ~PM,n 之各者之選擇用電晶體28依次輸出之電壓值並保持其等,且能夠輸出該保持之電壓值。 第1保持部46包含:電晶體46a、電晶體46b、及電容元件46c。電容元件46c之一端係接地電位,電容元件46c之另一端與電晶體46a之汲極端子及電晶體46b之源極端子之各者連接。電晶體46a之源極端子經由讀出用配線Rn 與像素Pm,n 之選擇用電晶體28連接。電晶體46b之汲極端子與輸出用配線48a連接。如上述般構成之第1保持部46在經由圖11所示之第1保持用配線64輸入至電晶體46a之閘極端子之第1輸入控制信號Swm1為高位準時,使自經由讀出用配線Rn 連接之像素Pm,n 輸出之電壓值保持於電容元件46c。又,在經由圖11所示之第m行選擇用配線Um 輸入至電晶體46b之閘極端子之第m行選擇控制信號HSm 為高位準時,第1保持部46將保持於電容元件46c之電壓值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a。 第2保持部47包含:電晶體47a、電晶體47b、及電容元件47c。電容元件47c之一端被設定為接地電位,電容元件47c之另一端與電晶體47a之汲極端子及電晶體47b之源極端子之各者連接。電晶體47a之源極端子經由讀出用配線Rn 與像素Pm,n 之選擇用電晶體28連接。電晶體47b之汲極端子與輸出用配線48b連接。如上述般構成之第2保持部47在經由圖11所示之第2保持用配線65輸入至電晶體47a之閘極端子之第2輸入控制信號Swm2為高位準時,使自經由讀出用配線Rn 連接之像素Pm,n 輸出之電壓值保持於電容元件47c。又,第2保持部47在經由圖11所示之第m行選擇用配線Um 輸入至電晶體47b之閘極端子之第m行選擇控制信號HSm 為高位準時,將保持於電容元件47c之電壓值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b。 第1保持部46及第2保持部47分別以互不相同之時序動作。例如,第1保持部46於在經由讀出用配線Rn 連接之像素Pm,n 中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為低位準且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及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之各者為高位準時,保持自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暗信號成分)。另一方面,第2保持部47於在經由讀出用配線Rn 連接之像素Pm,n 中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為低位準且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及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之各者為高位準時,保持自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亮信號成分)。 圖14係輸入至攝像像素區域20B及信號輸出部41之各信號之時序圖。在圖14中,自上方依次分別顯示第1列選擇控制信號VS1 、第1列放電控制信號Re1 、第1列傳送控制信號TR1 、第2列選擇控制信號VS2 、第2列放電控制信號Re2 、第2列傳送控制信號TR2 、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ReM 、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TRM 、第1輸入控制信號Swm1、第2輸入控制信號Swm2、第1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第N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及A/D轉換控制信號Ad。此外,在自攝像像素區域20B輸出相應於朝像素Pm,n 之入射光強度之電壓值之期間中,輸入至該像素Pm,n 之選擇用電晶體28之閘極端子之第m列選擇控制信號VSm 為高位準。 首先,在第1列傳送控制信號TR1 為低位準,第1列放電控制信號Re1 為高位準時,第1輸入控制信號Swm1及第2輸入控制信號Swm2為低位準。其次,第1列放電控制信號Re1 轉換為低位準。之後,第1輸入控制信號Swm1轉換為高位準,進而轉換為低位準。在該第1輸入控制信號Swm1為高位準之期間中,自像素P1,n 之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暗信號成分)被保持於第1保持部46之電容元件46c。 繼而,第1列傳送控制信號TR1 轉換為高位準,進而轉換為低位準。藉此,相應於在光電二極體23產生並蓄積於電容元件24之電荷之量之電壓值被輸入至放大用電晶體25之閘極端子。進而繼之,第2輸入控制信號Swm2轉換為高位準,進而轉換為低位準。在該第2輸入控制信號Swm2為高位準之期間中,自像素P1,n 之放大用電晶體25輸出之電壓值(亮信號成分)被保持於第2保持部47之電容元件47c。而後,第1列放電控制信號Re1 轉換為高位準。藉此,電容元件24之電荷被放電。之後,第1列傳送控制信號TR1 轉換為高位準,進而轉換為低位準。藉此,電容元件24被重置。 繼而,保持於電容元件46c、47c之電壓值就每一行被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a、48b。具體而言,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將第1行選擇控制信號HS1 ~第N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依次設定為高位準。藉此,保持於電容元件46c之電壓值依次被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a。且,保持於電容元件47c之電壓值依次被輸出至輸出用配線48b。該等電壓值被輸入至差運算部55。在差運算部55中進行輸入之電壓值之差運算,並輸出表示該運算結果之電壓值。該電壓值係相應於入射至像素Pm,n 之光電二極體23之光之強度之類比信號,藉由去除暗信號成分而具有優異之S/N比。 又,此時,自差運算部55輸出之電壓值在A/D轉換部50中被轉換為數位信號。具體而言,水平移位暫存器部61每次將各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設定為高位準,控制系統6皆使A/D轉換控制信號Ad自低位準朝高位準上升。該上升動作在各行選擇控制信號HSn 被設定為高位準後緊接著進行。藉此,自差運算部55輸出之類比信號即各行之電壓值分別被轉換為數位信號。該等數位信號作為1張圖框圖像之第1列之像素資料被輸出至固體攝像裝置1A之外部。 之後,對於第2列至第M列亦然,利用與第1列相同之動作產生相應於入射至像素Pm,n 之光電二極體23之光之強度的數位信號。如此,來自L個攝像像素區域20B之一張圖框圖像之讀出完成。固體攝像裝置藉由在移動中重複進行如上述之動作而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而後,一面以與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方向對應之軸向移位一面對複數張圖框圖像予以積算,而製作一張全景圖像。 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中亦然,A/D轉換部50在將第m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第(m+1)列之電壓值轉換為數位信號前,執行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例如,控制系統6在將與第1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圖14中之符號C1)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後且在將與第2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圖14中之符號C2)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前,將虛設A/D轉換之上升(圖14中之符號CD)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該虛設A/D轉換之上升可為一次,亦可為複數次(在圖14中例示4次之情形)。控制系統6針對第3列以後亦進行相同之處理。具體而言,控制系統6在將與第m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後且在將與第(m+1)列之第1行~第M行對應之上升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前,將虛設A/D轉換之上升CD賦予至A/D轉換控制信號Ad。 如本實施形態般,並不限定於P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第1實施形態),A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第2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放射線攝像系統(X射線攝像系統100)之固體攝像裝置1A。在此情形下亦可抑制休止期間後之最初之A/D轉換之輸出特性之變化,而可有效地減少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20B之邊界線之像素之值的不連續性。因而,可減少在積算後之全景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亦然,可如圖10所示般在保持電路45擷取電壓值後進行A/D轉換部50之虛設A/D轉換。藉此,由於在利用保持電路45保持電壓值時,可避免因A/D轉換部50之動作引起之雜訊與電壓值重合,故可製作更清晰之全景圖像。 本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此外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可根據所需要之目的及效果將上述之各實施形態及變化例相互組合。具體而言,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固體攝像裝置移動之情形,但只要相對於被攝體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位置相對地移動即可,例如可為固體攝像裝置之位置被固定而被攝體移動之形態。如上述之形態在例如X射線検査裝置中有用。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放射線之例顯示有X射線,但本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在拍攝X射線以外之放射線之系統中亦可應用。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了在受光部上設置閃爍器之構成,但亦可應用於具備在不使用閃爍器下將放射線直接轉換為電信號之類型之固體攝像裝置(例如各像素包含CdTe者)的放射線攝像系統。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對於將CdTe等之直接轉換元件與CMOS-ASIC或TFT基板等之讀出電路組合而成之固體攝像裝置亦有效。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了牙科用之全景攝影之情形,但若為積算使固體攝像裝置移動而獲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之模式,則在其他之攝影模式(例如CT攝影或顱顱攝影)中亦可應用本實施形態。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固體攝像裝置之長度方向無須相對於移動方向嚴密地正交,該等方向可稍微地傾斜。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基於自各像素輸出之電信號之電壓值由保持電路暫時保持,但可省略如上述之保持電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應用CMO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但亦可應用包含例如非晶矽之TFT型之固體攝像裝置。又,本實施形態在將複數個攝像元件平鋪而用作1個固體攝像裝置之情形下亦有效。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將移位暫存器用作列選擇部及行選擇部,但列選擇部及行選擇部並不限定於此,可使用例如解碼器等之其他之電路。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第m列之A/D轉換與第(m+1)列之A/D轉換之間設置有休止期間,在該休止期間執行虛設A/D轉換。然而,本實施形態在不設置休止期間之情形下亦可應用。即便是如上述之情形,仍能夠藉由在第m列之A/D轉換與第(m+1)列之A/D轉換之間執行虛設A/D轉換而獲得上述實施形態之效果。 作為固體攝像元件之讀出方式係例如就每一行設置A/D轉換部之行AD方式。在如上述之方式中,由於即便存在休止期間仍在所有之行中以相同之條件進行A/D轉換,故雜訊被平均化。本實施形態係解決因具有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各攝像像素區域包含複數行,在各攝像像素區域設置有A/D轉換部而產生之課題者。 以上,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針對具備固體攝像裝置之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進行了說明,但本實施形態之特徵可由固體攝像裝置本身具現化。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係拍攝由自放射線源出射並透射被攝體之放射線形成之圖像之裝置,其至少具備:受光部、列選擇部、行選擇部、L(2以上之整數)個A/D轉換部、及控制系統。受光部具有在與特定方向交叉之方向上並排之L個攝像像素區域。各攝像像素區域包含二維地排列之M(2以上之整數)×N(2以上之整數)個像素,由該等M×N個像素構成M列N行矩陣。又,在各攝像像素區域中,M列N行矩陣之各行沿特定方向延伸。列選擇部使與在複數個像素中產生之電荷量相當之電信號就每一列輸出。行選擇部將基於就每一列輸出之電信號之類比信號就每一行輸出至輸出用配線。L個A/D轉換部分別與L個攝像像素區域對應地設置。該等L個A/D轉換部分別將經由輸出用配線傳送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成為圖框圖像之數位信號。控制系統在獲取至少一張圖框圖像之期間中,以如下之方式控制以下所選擇之A/D轉換部,即:自L個A/D轉換部中選擇之至少任一A/D轉換部在將第m列(m係1以上M以下之整數)的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第(m+1)列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前執行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 根據該固體攝像裝置,可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抑制各列之最初之1次或數次A/D轉換(亦即第1行或數行之A/D轉換)之輸出特性之變化。又,例如一面沿特定方向相對於被攝體相對地移動一面在移動中重複進行攝像之固體攝像裝置藉由一面以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該固體攝像裝置之移動方向對應之軸向移位一面對獲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予以積算而可應用於產生圖像之用途。在此情形下,由於能夠減少複數個攝像像素區域之邊界線附近之像素之值之不連續性,故減少在積算後之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又,可行的是,上述固體攝像裝置更具備就每一行保持輸出至輸出用配線前之類比信號的保持電路,A/D轉換部在保持電路擷取類比信號後執行虛設A/D轉換。藉此,在利用保持電路保持類比信號時,可避免因A/D轉換部之動作引起之雜訊與類比信號重合之情形。 在上述固體攝像裝置中,在獲取一張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可在L個A/D轉換部之全部執行虛設A/D轉換,或可在L個A/D轉換部中之一部分之A/D轉換部執行虛設A/D轉換。利用其等中任一態樣皆能夠較佳地發揮上述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之效果。 在上述固體攝像裝置中,在獲取複數張圖框圖像之各者之每一期間中,可在至少任一A/D轉換部執行虛設A/D轉換。如此,藉由每次獲取各圖框圖像,A/D轉換部皆執行虛設A/D轉換,而更有效地減少在圖像出現之線狀之雜訊。 可行的是,上述固體攝像裝置更具備將控制A/D轉換時序之控制信號輸出至L個A/D轉換部之控制系統,將控制信號自控制系統傳遞至L個A/D轉換部之各者之L條配線之長度彼此相等。藉此,有效地抑制複數個A/D轉換部之相互間之控制信號之到達時序的偏離。 又,在上述固體攝像裝置中,可行的是,自第(m+1)列之某一A/D轉換至相鄰之行之A/D轉換之時間間隔和在第(m+1)列之A/D轉換前先執行的一次或複數次虛設A/D轉換中最後之虛設A/D轉換與第(m+1)列之最初之行之A/D轉換的時間間隔相等。藉此,能夠使虛設A/D轉換虛擬各行之A/D轉換,而可有效地抑制A/D轉換部之輸出特性之變化。
1A‧‧‧固體攝像裝置
2‧‧‧受光部
6‧‧‧控制系統
6a‧‧‧第1控制單元
6b‧‧‧第2控制單元
20A‧‧‧攝像像素區域
20B‧‧‧攝像像素區域
21‧‧‧電晶體
22‧‧‧光電二極體
23‧‧‧光電二極體
24‧‧‧電容元件
25‧‧‧放大用電晶體
26‧‧‧傳送用電晶體
27‧‧‧放電用電晶體
28‧‧‧選擇用電晶體
29‧‧‧恆定電流源
30‧‧‧垂直移位暫存器部/列選擇部
31‧‧‧垂直移位暫存器部
40‧‧‧信號輸出部
41‧‧‧信號輸出部
42‧‧‧積分電路
42a‧‧‧放大器
42b‧‧‧電容元件
42c‧‧‧放電用開關
44‧‧‧保持電路
44a‧‧‧輸入用開關
44b‧‧‧輸出用開關
44c‧‧‧電容元件
45‧‧‧保持電路
46‧‧‧第1保持部
46a‧‧‧電晶體
46b‧‧‧電晶體
46c‧‧‧電容元件
47‧‧‧第2保持部
47a‧‧‧電晶體
47b‧‧‧電晶體
47c‧‧‧電容元件
48‧‧‧輸出用配線
48a‧‧‧輸出用配線
48b‧‧‧輸出用配線
49‧‧‧放大器
50‧‧‧A/D轉換部
51‧‧‧A/D轉換控制用配線
55‧‧‧差運算部
61‧‧‧水平移位暫存器部
62‧‧‧保持用配線
63‧‧‧重置用配線
64‧‧‧第1保持用配線
65‧‧‧第2保持用配線
100‧‧‧X射線攝像系統
104‧‧‧回轉臂
106‧‧‧X射線源/放射線源
106b‧‧‧一次狹槽板
107‧‧‧二次狹槽板
108‧‧‧旋轉控制系統
109‧‧‧臂馬達
111‧‧‧馬達驅動電路
112‧‧‧角度感測器
113‧‧‧滑動機構
114‧‧‧XY載台
115‧‧‧狹槽控制電路
116‧‧‧狹槽控制電路
118‧‧‧X射線控制電路
119‧‧‧操作面板
121‧‧‧CPU/中央處理裝置
122‧‧‧圖框記憶體
123‧‧‧工作記憶體
124‧‧‧視訊記憶體
125‧‧‧圖像顯示部/顯示裝置
200‧‧‧圖像產生部
A‧‧‧被攝體
Ad‧‧‧A/D轉換控制信號
B1‧‧‧方向/移動方向
B2‧‧‧方向/長度方向
C‧‧‧軸線
C1‧‧‧符號
C2‧‧‧符號
CD‧‧‧符號/虛設A/D轉換之上升
D‧‧‧圖像資料
Hd‧‧‧保持控制信號
HS1‧‧‧行選擇控制信號
HS2‧‧‧行選擇控制信號
HSN‧‧‧行選擇控制信號
HSn‧‧‧行選擇控制信號
P1,1‧‧‧像素
P1,2‧‧‧像素
P1,N‧‧‧像素
P1,n‧‧‧像素
P2,1‧‧‧像素
P2,2‧‧‧像素
P2,N‧‧‧像素
P2,n‧‧‧像素
Pm,1‧‧‧像素
Pm,2‧‧‧像素
Pm,N‧‧‧像素
Pm,n‧‧‧像素
PM,1‧‧‧像素
PM,2‧‧‧像素
PM,N‧‧‧像素
PM,n‧‧‧像素
Q1‧‧‧圖框圖像
Q2‧‧‧圖框圖像
Q3‧‧‧圖框圖像
Q4‧‧‧圖框圖像
Qm‧‧‧第m列選擇用配線
R1‧‧‧讀出用配線
R2‧‧‧讀出用配線
RN‧‧‧讀出用配線
Rn‧‧‧讀出用配線
RE‧‧‧重置控制信號
Re1‧‧‧第1列放電控制信號
Re2‧‧‧第2列放電控制信號
ReM‧‧‧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
Rem‧‧‧第m列放電控制信號
Swm1‧‧‧第1輸入控制信號
Swm2‧‧‧第2輸入控制信號
TA‧‧‧休止期間
TR1‧‧‧第1列傳送控制信號
TR2‧‧‧第2列傳送控制信號
TRM‧‧‧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
TRm‧‧‧第m列傳送控制信號
t‧‧‧時間間隔
ta‧‧‧時間間隔
tb‧‧‧時間間隔
U1‧‧‧第1行選擇用配線
U2‧‧‧第2行選擇用配線
UN‧‧‧第N行選擇用配線
Un‧‧‧第n行選擇用配線
VS1‧‧‧列選擇控制信號
VS2‧‧‧列選擇控制信號
VSM‧‧‧列選擇控制信號
VSm‧‧‧列選擇控制信號
Wm‧‧‧第m列重置用配線
Xm‧‧‧第m列傳送用配線
圖1係顯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之一例之醫療用之X射線攝像系統之構成的圖。 圖2係顯示自被攝體之上方觀察下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繞被攝體之周圍回轉移動之樣態的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圖4係用於說明全景攝影之圖像資料之製作方法之圖。 圖5係顯示在圖1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中所應用之P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一例)中之攝像像素區域及信號輸出部之構成的圖。 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像素、積分電路、及保持電路之各者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圖8係輸入至攝像像素區域及信號輸出部之各信號之時序圖。 圖9係比較例之時序圖。 圖10係本實施形態之一個變化例之時序圖。 圖11係顯示在圖1之放射線攝像系統中所應用之APS型之固體攝像裝置(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攝像裝置之一例)中之攝像像素區域及信號輸出部之構成的圖。 圖12係第m列第n行之像素之電路圖。 圖13係保持電路之電路圖。 圖14係輸入至攝像像素區域及信號輸出部之各信號之時序圖。

Claims (10)

  1. 一種固體攝像裝置,其係保持沿第1方向排列之L個(2以上之整數)攝像像素區域,且拍攝被來自放射線源之放射線照射之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者,且具有: 受光部,其係具有前述L個攝像像素區域者,前述L個攝像像素區域各自包含二維地排列之M(2以上之整數)個×N(2以上之整數)個像素,且構成相當於前述M×N個像素之二維排列之M列N行矩陣之各行的像素係沿與前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延伸; 列選擇部,其使相當於構成前述M列N行矩陣中任一列之像素各者中產生之電荷量的電信號輸出; 行選擇部,其使基於自構成由前述列選擇部選擇之列之像素各者輸出之前述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就前述M列N行矩陣之每一行對輸出用配線輸出; L個A/D轉換部,其等分別與前述L個攝像像素區域對應地設置,將經由前述輸出用配線傳送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構成圖框圖像之數位信號;及 控制系統,其在獲取藉由重複進行前述被攝體之放射線圖像之攝像而得之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對於選自前述L個A/D轉換部中之至少任一A/D轉換部,在前述所選擇之A/D轉換部將來自構成前述M列N行矩陣中之第m列(1以上M以下之整數)之像素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後,且在將來自構成第(m+1)列之像素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前,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輸出用於執行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2. 如請求項1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更具備保持電路,該保持電路係配置於前述受光部與前述輸出用配線之間者,且就前述M列N行矩陣之每一行保持對前述輸出用配線輸出前之前述類比信號;且 前述控制系統係在前述保持電路擷取前述類比信號後,對於前述所選擇之A/D轉換部輸出用於執行前述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3. 如請求項1或2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前述控制系統在獲取前述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對於前述L個A/D轉換部之全部分別輸出用於執行前述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4. 如請求項1或2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前述控制系統係在獲取前述一張特定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對於前述L個A/D轉換部中之L1(2以上且未達L)個A/D轉換部分別輸出用於執行前述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前述控制系統在獲取前述複數張圖框圖像各者之每一期間中,對於前述所選擇之A/D轉換部輸出用於執行前述虛設A/D轉換之A/D轉換控制信號。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更具備用於分別電性地獨立連接前述控制系統與前述L個A/D轉換部之L條A/D轉換控制用配線;且 前述L條A/D轉換控制用配線各自具有互為相等之長度。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就前述第(m+1)列之每一行執行之A/D轉換之時間間隔,與在自前述第m列之最後之行之A/D轉換至前述第(m+1)列之最初之行之A/D轉換之期間中執行的虛設A/D轉換中自最後之虛設A/D轉換至前述第(m+1)列之最初之行之A/D轉換的時間間隔相等。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固體攝像裝置,其中前述控制系統係指示前述列選擇部之列選擇及前述行選擇部之行選擇之各動作時序。
  9. 一種放射線攝像系統,其具備: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固體攝像裝置; 移動機構,其沿前述第2方向使前述固體攝像裝置相對於前述被攝體之位置相對地移動;及 圖像產生部,其藉由將一面使相對於前述被攝體之前述固體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沿前述第2方向移動一面獲得之前述複數張圖框圖像各者,一面以與前述固體攝像裝置之相對位置之移動速度對應之距離沿與前述第2方向對應之軸向使其等移位一面進行積算而產生圖像。
  10. 一種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係控制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固體攝像裝置者,且包含以下步驟: 第1 A/D轉換步驟,其使基於來自構成前述M列N行矩陣之第m列(1以上M以下之整數)之像素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在前述L個A/D轉換部中就前述第m列之每一行轉換為數位信號; 第2 A/D轉換步驟,其使基於來自構成前述M列N行矩陣之第(m+1)列之像素之電信號的類比信號在前述L個A/D轉換部中就前述第(m+1)列之每一行轉換為數位信號;及 虛設A/D轉換步驟,其在獲取前述複數張圖框圖像中至少任一圖框圖像之期間中,對於前述L個A/D轉換部中至少任一A/D轉換部,在前述第1 A/D轉換步驟與前述第2 A/D轉換步驟之間以一次或一次以上之次數執行虛設A/D轉換。
TW106127175A 2016-08-10 2017-08-10 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TWI726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7981A JP6285995B2 (ja) 2016-08-10 2016-08-10 固体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157981 2016-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716A true TW201822716A (zh) 2018-07-01
TWI726140B TWI726140B (zh) 2021-05-01

Family

ID=6116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7175A TWI726140B (zh) 2016-08-10 2017-08-10 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5015B2 (zh)
EP (1) EP3498174B1 (zh)
JP (1) JP6285995B2 (zh)
KR (1) KR102392314B1 (zh)
CN (1) CN109561874B (zh)
TW (1) TWI726140B (zh)
WO (1) WO20180304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6316B2 (ja) * 2020-01-15 202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8458A (en) * 1989-12-22 1992-08-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apparatus capable of providing wide dynamic range image signal
JP2824602B2 (ja) 1990-10-05 1998-11-11 株式会社モリタ製作所 デジタルパノラマx線撮影装置
SE9201482L (sv) * 1992-05-11 1993-11-12 Regam Medical Systems Ab Metod för kompensering av mörkerström vid CCd-sensor för dentalröntgen
US5748307A (en) * 1996-01-05 1998-05-05 Chi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3904111B2 (ja) * 2002-06-04 2007-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信号処理方法
JP4243457B2 (ja) * 2002-06-24 2009-03-25 日本放送協会 撮像装置
JP2006094108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付加情報解析方法および付加情報解析システム
JP5096946B2 (ja) * 2008-01-30 2012-12-12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5368817B2 (ja) * 2008-04-24 2013-12-18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JP5058057B2 (ja) * 2008-04-24 2012-10-24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JP5584250B2 (ja) * 2008-04-24 2014-09-03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JP5281943B2 (ja) * 2009-04-01 2013-09-04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5495711B2 (ja) * 2009-10-26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FR2959902B1 (fr) * 2010-05-04 2013-08-23 E2V Semiconductors Capteur d'image lineaire a defilement et sommation analogique et numerique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JP5730030B2 (ja) * 2011-01-17 2015-06-03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2013106225A (ja) * 2011-11-15 2013-05-30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583191B2 (ja) * 2011-11-25 2014-09-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JP5955007B2 (ja) * 2012-02-01 2016-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KR102174179B1 (ko) * 2014-03-17 2020-11-04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픽셀 모델링을 통한 픽셀 파워 노이즈 발생 장치
JP6491434B2 (ja) * 2014-08-12 2019-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検出システム
JP6532214B2 (ja) * 2014-11-08 2019-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8174A4 (en) 2020-01-22
TWI726140B (zh) 2021-05-01
JP2018023637A (ja) 2018-02-15
EP3498174A1 (en) 2019-06-19
KR20190037198A (ko) 2019-04-05
US10695015B2 (en) 2020-06-30
CN109561874B (zh) 2022-01-11
WO2018030490A1 (ja) 2018-02-15
US20190167214A1 (en) 2019-06-06
KR102392314B1 (ko) 2022-05-02
EP3498174B1 (en) 2020-09-23
CN109561874A (zh) 2019-04-02
JP6285995B2 (ja) 201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906B (zh) Solid state camera device
TWI424741B (zh)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KR101515654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JP5096946B2 (ja) 固体撮像装置
EP2237317A1 (en) Solid-state imager and x-ray ct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KR101598233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및 x선 검사 시스템
TWI659653B (zh) 固體攝像裝置、x光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驅動方法
JP5155759B2 (ja) 固体撮像装置
TWI455581B (zh) Solid - state camera device and frame data correction method
KR101503944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WO2018135293A1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TWI726140B (zh) 固體攝像裝置、放射線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
TWI458344B (zh) Solid - state camera device and frame data correction method
JP5436639B2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6827574B2 (ja) X線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x線撮像方法
JP2012182836A (ja) X線検査システム
JP2019005634A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5665932B2 (ja) 放射線検出器及び制御方法
JP2013069864A (ja) 検出装置及び検出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