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6699A -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6699A
TW201816699A TW106135819A TW106135819A TW201816699A TW 201816699 A TW201816699 A TW 201816699A TW 106135819 A TW106135819 A TW 106135819A TW 106135819 A TW106135819 A TW 106135819A TW 201816699 A TW201816699 A TW 2018166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rol device
individual control
volt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5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8659B (zh
Inventor
黒田英佑
齋藤
原弘一
谷津昌洋
河原大一郎
逢見翔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6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6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8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86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H02J3/183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H02J3/1871Methods for planning installation of shunt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04S10/12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the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being or involv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2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or power factor 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ng or correcting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30State monitoring, e.g. fault, temperature monitoring, insulator monitoring, corona dischar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40Display of information, e.g. of data or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技術,即使發生輸出因天候而變動的電源(輸出變動式電源)被大量導入時由於可再生能源的輸出變動使得電壓、潮流等的變動量變大、及電源構成、系統構成被變更等中的1者以上,仍達成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經濟性提升、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中的1者以上。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將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機器操作資料可對比地顯示的顯示部。

Description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
[0001]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用於達成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經濟性提升、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中的1者以上。
[0002] 在本技術領域之先前技術方面,已知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等。於此等非專利文獻,係大致上已揭露以下的事項。   [0003] 於電壓無效功率控制的方式,係主要存在個別控制方式與中央控制方式(中央VQC方式)。另外,電壓無效功率控制,係亦包含自動電壓控制(AVC:Aoutomatic Voltage Control),惟此處係稱為電壓無效功率控制。   [0004] 個別控制方式,係在個別的電力站僅基於自站內的資訊進行控制的方式,分為時程控制方式與個別VQC(Voltage reactive power(Q)Control,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方式。資訊分散而在各控制裝置進行判斷故亦稱為分散控制方式。   [0005] 時程控制方式,係個別進行以下的控制者:透過依時程的電力用電容器(SC:Static Condenser(Capacitor),靜電容器,Shunt Capacitor)、並聯電抗器(ShR:Shunt Reactor,並聯電抗器)等的調相設備的導通、開放操作而進行的控制;主要依變壓器的電壓調整繼電器(電壓調整繼電器,90Ry)、自動電壓調整器等的LTC(:on-Load Tap Changer,有載分接頭切換器、裝置)、LRT(:Load Ratio control Transformer,有載分接頭切換變壓器、裝置)的控制。   [0006] 個別VQC方式,係將前述調相設備與前述LRT、前述變壓器的LTC等調協而控制者,作為主要的控制方式具有V1-V2控制方式、V2-Q1控制方式、V2控制方式。V2控制方式,係雖非將前述調相設備與前述LRT、前述變壓器的LTC等進行調協而控制者,惟含於個別VQC方式中。   [0007] V1-V2控制方式,係如下的方式:就一次母線電壓(V1)與二次母線電壓(V2)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與實測值的編差進行積分,前述偏差的積分值超過規定值時對前述調相設備與前述LRT、前述變壓器的LTC等中的任一者發送控制信號而進行電壓控制。   [0008] V2-Q1控制方式,係如下的方式:就二次母線電壓(V2)、變壓器一次通過無效功率(Q1)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與實測值的編差進行積分,前述偏差的積分值超過規定值時對前述調相設備與前述LRT、前述變壓器的LTC等中的任一者發送控制信號而進行電壓控制。   [0009] V2控制方式,係如下的方式:就二次母線電壓(V2)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與實測值的編差進行積分,前述偏差的積分值超過規定值時對前述LRT、前述變壓器的LTC等發送控制信號而進行電壓控制。   [0010] 個別VQC方式,係各變電所裝置獨立判斷而動作,故雖需要準確使各裝置的時鐘一致而進行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的模式切換,作成取得系統整體的調協的設定,惟對於事故時等系統狀況變化的追隨性高,可高速控制,故可於各種的系統的電壓穩定性模式中維持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   [0011] 中央VQC方式,係收集設置於電力系統的複數個計測裝置的系統計測資料(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電壓V等),利用前述系統計測資料與系統設備資料等,在設置於中央供電調度中心等的中央控制裝置、中央運算裝置、系統穩定化裝置等進行運算(判斷),就系統的主要的電壓控制機器、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機器進行調協控制,分為間接控制方式(目標值指令方式、目標值控制方式)與直接控制方式。前述間接控制方式的情況下,係發送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前述直接控制方式的情況下係發送操作指令。使資訊集中而在中央控制裝置進行判斷故亦稱為集中控制方式。如目標值控制方式,有時亦成為集中控制方式與個別VQC方式(分散控制方式)的組合。從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所見時的供電運用體系,係主要取依電壓等級而階層區分的階層構造,亦稱為階層式電壓控制(HVC:Hierarchical Voltage Control)。   [0012] 於此,前述電壓控制機器,係除作為前述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機器的前述調相設備、前述LRT、前述變壓器的LTC等以外,包含發電機的自動電壓調整裝置(AVR: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自動無效功率調整裝置(AQR:Automatic reactive power(Q)Regulator)、發電機輸電電壓控制勵磁裝置(PSVR:Power System Voltage Regulator)、同步調相機(RC:Synchronous Condenser,旋轉電容器)、靜止形無效功率補償裝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自激式無效功率補償裝置(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等。   [0013] 作為中央VQC方式的前述運算的一般的方式,係存在以下方式:將相對於在系統的複數個電壓監視點的1者以上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基準電壓或目標電壓或整定電壓等)的偏差匯集於1個評價函數,求出供於將此最小化用的機器的操作量。前述評價函數,係採用監視點的電壓偏差與監視輸電線的輸電損耗的最小化等的情形多,效果的評價方面,係使用依交流法的感度係數或依直流法的感度係數的情形多。再者有時亦考量系統的安全維護。中央VQC方式,係需要系統內的電壓、有效、無效功率分布的掌握、依各控制機器的效果的感度解析及最佳控制圖案的選擇運算等,故雖亦取決於中央運算裝置的運算處理能力,惟成為數分鐘程度的控制。為此,尤其在直接控制方式係無法進行事故時的高速控制故有時亦與可高速控制的個別控制方式併用。在中央VQC方式的前述運算,係為了求出最佳的系統狀態,需要使前述評價函數最小化或最大化,故利用各種最低化計算、最佳潮流計算OPF(Otimal Power Flow)等的情形多。   [0014] 間接控制方式(目標值指令方式、目標值控制方式),係如下的方式:從中央控制裝置(中央VQC裝置),將以中央VQC裝置而計算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例如往個別控制裝置(個別VQC裝置)發送,例如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為電壓、無效功率等的目標值時,依個別VQC方式,就個別VQC裝置的監視點(控制目標地點)的電壓、無效功率等與電壓、無效功率等的目標值的偏差進行檢測,以監視點的電壓、無效功率等維持為電壓、無效功率等的目標值的方式,前述電壓控制機器進行動作。   [0015] 存在總括間接控制設置於系統的各處的個別VQC裝置的情況、將系統分為數區塊設置個別VQC裝置並間接進行控制的情況、特定僅控制個別VQC裝置的情況等。間接控制方式的先前技術之例方面,係列舉「谷本、森田、高橋、坂本、黑川、福井:『依往個別VQC裝置的目標電壓指令的中央VQC方式』,電氣學會論文誌B(『個別VQC裝置へ的目標電壓指令による中央VQC方式』、電気学会論文誌B),Vol.126, No.8, pp.783-788(2006)」。   [0016] 另外,在個別VQC裝置的計算,係計算監視點的電壓與電壓目標值的偏差(嚴密上從死區的超出量)的積分量,超越所預先設定的值的情況下,對前述電壓控制機器發送控制輸出。因此,即使目標電壓被變更,電壓被控制至該目標電壓附近前仍會產生時間延遲。為此,為了在如白天的負載突變時將系統電壓控制於期望的目標電壓附近,採取考量此時間延遲而預先提前設定目標電壓。具體而言,對1時點前(例如數分鐘前)的預測系統進行中央VQC裝置的最佳潮流計算OPF計算,基於此而進行指令。據此期待從計算經過數分鐘後的結果的電壓分布接近最佳的分布。另外,有時具有如下的功能:萬一由於系統事故等而檢測出大的電壓違反的情況下係非數分鐘前,對該時點的系統剖面執行最佳潮流計算OPF,往個別VQC裝置進行臨時目標電壓指令。   [0017] 直接控制方式,係如下的方式:在中央VQC裝置,計算、發送以中央VQC裝置而計算的前述電壓控制裝置的操作指令,使得前述電壓控制裝置動作,以監視點的電壓、無效功率的狀態成為最佳的方式,前述電壓控制機器進行動作。中央VQC裝置的前述運算方式,係列舉前述的方式。直接控制方式,係如前述般為數分鐘程度的控制,故有時如同前述間接控制方式,對1時點前(例如數分鐘前)的預測系統進行中央VQC裝置的最佳潮流計算O,基於此進行控制。   [0018] 於本技術領域之先前技術方面,具有日本專利特開2003-259555號公報(專利文獻1)。於此公報,係記載為「監視點偏差量積分手段15,係從以電壓系統資訊掌握手段11所求出的系統狀態,就來自成為監視對象的母線電壓及無效功率潮流之上限值及下限值的偏差量進行積分,脫離判定手段13係在該偏差量積分值超過所預先設定的脫離閾值時啟動控制量算出手段12。控制量算出手段12,係以成為監視對象的母線電壓及無效功率潮流落入容許值以內的方式算出電壓無效功率調整機器3的控制量,經由指令輸出手段14及資訊傳送裝置4c、4d對電壓無效功率調整機器3進行指令輸出。藉此,可抑制對於微小擾動的響動,同時大的脫離發生時即使該脫離短時間持續仍可進行控制」。   [0019] 此外在本技術領域之先前技術方面,具有日本專利特開2002-165367號公報(專利文獻2)。於此公報,係記載「電壓、無效功率控制系統,係由中央VQC裝置101與複數個個別VQC裝置202所成。中央VQC裝置101係輸入來自複數個個別VQC裝置202的有效功率潮流P,基於其而算出屬各區塊內的個別VQC裝置202的最佳目標電壓的基準電壓,傳達至個別VQC裝置202。於個別控制部200,係來自區塊201內的既定的位置的無效功率量Q被集於個別VQC裝置202,以維持來自中央VQC裝置101的基準電壓的方式取得無效功率Q的平衡,自律分散地進行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20]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3-2595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2002-16536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0021]   [非專利文獻1] 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控制調查專門委員會:「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控制」,電氣學會技術報告(電力系統の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調査専門委員会:「電力系統の電圧・無効電力制御」、電気学会技術報告),第743號,pp.22-40(1999)   [非專利文獻2] 橫山明彥、太田宏次:「電力系統穩定化系統工學」,電氣學會,Ohmsha(「電力系統安定化システム工学」、電気学会、オーム社),pp.203-206(2014)   [非專利文獻3] 尾出和也:「II.供電力系統運用用的電子技術(II-1)電力系統運用的自動化(自動供電)」,電氣學會雜誌(「II.電力系統運用のための電子技術(II-1)電力系統運用の自動化(自動給電)」、電氣學會雜誌),Vol.87, No.945, pp.1010-1016(1967)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0022] 將來,於電力系統,係預定會大量導入以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為始的輸出因天候而變動的電源(輸出變動式電源),可再生能源係輸出因天候而變動,故電壓、潮流等的變動量可能變大。   [0023] 此外,在電力系統,係因電壓、潮流的狀態、定期點檢的有無等,於某期間,電源構成、系統構成可能被變更。為此,動作點偏移,以反映運用者的意思、事前設定的前述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係未必成為對應於系統狀態的值,具有恐變得無法進行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等、無法提升經濟性如此的課題。此外,具有恐增加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如此的課題。   [0024] 關聯於該課題,在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係記載「運用目標值設定手段18,係電壓無效功率監視控制裝置1設定作為監視對象的母線電壓及輸電線無效功率潮流的運用目標值,控制量算出手段12,係算出對於以監視對象的母線電壓及輸電線無效功率潮流落入運用目標值的既定範圍內的方式設於電力系統的複數位置的電壓無效功率調整機器3的控制量。從控制量算出手段12的各電壓無效功率調整機器的控制量係透過指令輸出手段14,經由資訊傳送裝置4c、4d,對電力系統2的電壓無效功率調整機器3輸出」,惟並無運用目標值設定手段的具體的算出方法的記述。為此,恐增加運用者為了設定前述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   [0025] 在記載於專利文獻2的電壓、無效功率控制系統,係記載「基準電壓算出手段算出各變電所區塊的控制目標電壓的最佳值。由於以成為對於各變電所區塊最佳的目標電壓的方式進行控制,故變得可進行適於各變電所的控制。(0019)再者優選上,基準電壓算出手段算出的控制目標電壓的最佳值,係包含輸電損耗量成為最小之值或在各變電所區塊的動作機器的個數成為最小之值」,惟並無基準電壓算出手段的具體的算出方法的記述。   [0026] 為此,發生由於可再生能源等的輸出變動使得電壓、潮流的變動量變大、電源構成、系統構成等被變更中的1者以上的情況下,係單純就以例如從電壓、無效功率的目標值的偏差最小化、輸電損耗最小化等為目的之最佳化問題求解,僅決定前述基準電壓,係個別VQC裝置未必如所想般動作,具有恐變得無法進行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等、無法提升經濟性如此的課題。此外,要設定用於解決前述課題的前述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係需要試錯,恐增加運用者的勞力。   [0027] 所以,在本發明,係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即使發生由於可再生能源等的輸出變動使得電壓、潮流的變動量變大、電源構成、系統構成被變更等中的1者以上,仍達成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經濟性提升、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中的1者以上。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0028]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採用例如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構成。   [0029] 本發明係包含複數個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而舉其一例時,「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將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機器操作資料可對比地顯示的顯示部」。   [0030]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從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機器操作資料求出差分的差分計算部;顯示差分的顯示部」。   [0031]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對於個別控制裝置,給予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該個別控制裝置設置於電力系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係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發送對於個別控制裝置作為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發送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功能的發送部」。   [0032]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方法,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機器操作資料,從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而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將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機器操作資料可對比地顯示」。   [0033]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方法,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機器操作資料,從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而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從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機器操作資料求出差分,顯示差分」。   [0034]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方法,對於個別控制裝置給予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該個別控制裝置設置於電力系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該方法係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機器操作資料,從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而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對個別控制裝置作為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發送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0035] 依本發明時,即使發生由於可再生能源等的輸出變動使得電壓、潮流的變動量變大、及電源構成、系統構成被變更等中的1者以上,仍可達成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經濟性提升、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中的1者以上。
[0037] 以下,利用圖式說明有關本發明的實施例。   [0038] 本發明的實施例係包含各種方式者,故進入詳細說明前先說明有關各實施例的概略。   [0039] 本發明的實施例,係具備進行電力系統的個別VQC的整定值計算的支援或監視控制的中央裝置,再者以設置於電力系統的個別處並獨立或依來自中央裝置的發送資料而作動的個別控制裝置而構成。透過採用基於中央裝置的支援下的此等構成,使得可減低運用者的勞力。另外於以下之說明中,LTC等的電壓控制裝置,係個別控制裝置進行控制的對象,以廣義的意思上包含LTC等的電壓控制裝置的概念進行說明。   [0040] 利用圖1至圖12進行說明的實施例1,係有關電力系統的電壓控制裝置(在以下的說明,有時作為個別控制裝置所包含的概念進行說明)的運用,說明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利用系統的計測值、預測值、施加任意的變動等的模擬值等的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計算在計算目標值資料時所使用的機器操作資料、和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的差,進行顯示。透過顯示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的差,從而提供運用者進行判斷上的豐富的資訊,使得可減低運用者的勞力。   [0041] 利用圖13至圖18a、圖18b進行說明的實施例2,係於實施例1的系統構成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中,利用歷史資料利用計算、潮流計算、最佳潮流計算等而提供評價對象資料與其機器操作資料。歷來此等資訊係由運用者輸入,由於自動獲得此等資訊,故可減低運用者的勞力。   [0042] 利用圖19至圖24進行說明的實施例3,係於實施例1或實施例2的系統構成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中,利用差分計算結果,進行變更條件的歷史資料利用計算、潮流計算、最佳潮流計算等,求出評價對象資料、機器操作資料等。   [0043] 利用圖25至圖29進行說明的實施例4,係於實施例1或實施例2或實施例3的系統構成的系統構成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中,利用預測計算,進行已考量將來變化下的各計算,求出各結果。   [0044] 利用圖30至圖34進行說明的實施例5,係作成可進行所謂中央VQC的間接控制的方式,亦即於實施例4的系統構成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中,提供監視控制功能而構成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使此作為中央裝置,予以具有發送對於個別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的功能。   [0045] 在實施例6、實施例7,係介紹構成上述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或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時的各種的變形替案事例。 [實施例1]   [0046] 就實施例1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利用圖1至圖12進行說明。   [0047] 圖2,係就電力系統的整體構成事例與本發明的實施例1相關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硬體構成進行繪示的圖。此圖中雖記述電力系統100的構成例與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例,惟首先說明有關電力系統100的構成例,之後說明有關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例。   [0048] 另外在本發明的各圖中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係雖定位為相對於個別控制裝置的中央裝置,惟其功能可思考為分成支援功能與監視控制功能。為此在以下說明的各圖中,記載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時,在各實施例其實際上係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10或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10。在實施例1至實施例4係說明有關前者,在實施例5係說明有關後者。   [0049] 圖2中,以100進行區分,所例示的電力系統100,係雖主要顯示輸電系統部分,惟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係此範圍相當於一區域,該區域係將電力系統分割為複數個。此外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對應於一中央裝置,該中央裝置係被設置在供於在分割電力系統為複數個的區域內的監視控制用的地方供電調度中心,進行電力系統的監視控制。另外電力系統係廣義的意思上為如下的概念:以100所示的範圍以外,包含發電系統、負載系統等。此外於以下的說明係只要無特別需要,則在廣義的意思下使用。   [0050] 電力系統,係以電源110(110a、110b)、節點(母線)120(120a、120b、120c、120d、120e、120f、120g、120h、120i、120j)、變壓器130(130a、130b、130c、130d、130e)、支路(線路)140(140b、140e、140f、140g、140h)、負載150(150a、150b、150c)等作為主要的主電路構成機器而構成,在適當處作為電力調整用的機器而配置電力用電容器(SC:Static Condenser)160(160a、160b、160c、160d)、並聯電抗器(ShR:Shunt Reactor)170(170a、170b)等。   [0051] 另外變壓器130c、130e係帶分接頭的變壓器,於3次繞組分別連接電力用電容器160b、並聯電抗器170a、170b等。此外雖未記載於圖2,惟被構成為包含其他可控制的裝置(電池、可充放電的二次電池、EV的蓄電池、飛輪、其他調相設備(靜止型無效功率補償裝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靜止型無效功率產生裝置SVG(Static C Var Generator)、帶相位調整器的變壓器LPC(Loop Power Controller)等)中的任一者或複數者。   [0052] 為了控制以此等複數個各種機器而構成的電力系統,在電力系統的各處係依各別的目的而於適當處配置各種的計測裝置44。此外,針對此等複數個各種機器之中可控制的機器,依各別的目的而於適當處配置供於控制其等用的個別控制裝置45(45a、45b)。   [0053] 上述的各種機器等之中,就與本發明深度牽連的機器,記載其內容、構成、特徵等於下。   [0054] 首先電源110,係除火力發電機、水力發電機、核能發電機等的旋轉式電源以外,包括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如此的分散型電源、及經由變頻器連接於電力系統的變頻器互聯電源等。   [0055] 計測裝置44,係就電力系統中的節點電壓V、支路電流I、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功率因數Φ、分接頭值、節點、支路、變壓器、電力用電容器、並聯電抗器等的導通關斷的導通關斷資訊等中的任一者或複數者進行計測的裝置。此係例如比壓器VT(Voltage Transformer)、比壓器PT(Potential Transformer)、比流器CT(Current Transformer),為遙測計TM(Telemeter)、超視力SV(Super Vision)等,具有包含資料計測處識別ID、計測裝置的內置時間戳而發送資料的功能。另外,亦可為利用GPS的就帶絕對時間的電力資訊(電壓的相量資訊)進行計測的裝置、相位計測裝置(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s)、其他計測機器。前述計測裝置44,係雖記述為在電力系統100內,惟亦可設置在連接於電源110、變壓器130、帶分接頭的變壓器131、負載150、電力用電容器160、並聯電抗器170、計測裝置44、個別控制裝置45的母線、線路等。   [0056] 圖2的電力系統,係大致上如以上者。相對於此,本發明的實施例1相關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係從電力系統100的計測裝置44經由通訊網路300輸入接收資料(系統計測資料D1)71。此情況下,接收資料71的資料內容,係雖可包含其他資料,惟在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內,系統計測資料D1係基本上被處置為評價對象資料D1。評價對象資料D1,係指例如在預先設定的母線所計測的資料。   [0057] 此處接收資料71的作為資料內容的評價對象資料D1係具體而言,以計測裝置44所計測的節點電壓V、支路電流I、功率因數Φ、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中的任一個或複數個資料,經由通訊網路300被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所接收,儲存於內部的評價對象資料庫DB1。其中,代替從計測裝置44直接接收評價對象資料D1,亦可暫時匯集於其他監視裝置後,經由通訊網路300儲存於評價對象資料庫DB1,亦可從計測裝置44、其他監視裝置等經由通訊網路300儲存於評價對象資料庫DB1。另外,評價對象資料D1,係亦可包含供於識別資料用的固有編號、時間戳記。另外,其他監視裝置,係例如中央供電調度中心、系統穩定度監視伺服器等。   [0058] 圖2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係如下。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係一般而言以計算機裝置而構成,故由顯示部11、鍵盤、滑鼠等的輸入部12、通訊部13、電腦、計算機伺服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4、記憶體15、及各種的資料庫DB而構成。此等係彼此透過匯流線43而連接。   [0059] 其中顯示部11,係例如被構成為顯示器裝置,惟亦可為如下的構成:代替顯示器裝置,或與顯示器裝置一起,使用印表機裝置或聲音輸出裝置等。   [0060] 輸入部12,係可具備例如鍵盤開關、滑鼠等的指向裝置、觸控面板、聲音指示裝置等中的至少任一者而構成。   [0061] 通訊部13,係具備供連接於通訊網路300用的電路及通訊協定。   [0062] CPU14,係從程式資料庫51讀取既定的電腦程式而執行。CPU14,係可構成為一個或複數個半導體晶片,或者亦可構成為如計算伺服器的電腦裝置。   [0063] 記憶體15,係例如構成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記憶從程式資料庫DB11所讀出的電腦程式,或記憶各處理所需的計算結果資料及影像資料等。儲存於記憶體15的畫面資料,係送至顯示部11而顯示。所顯示的畫面之例係後述。   [0064] 各種的資料庫DB,係具體而言如下者。資料庫DB,係由以下資料庫而構成:記憶評價對象資料D1的評價對象資料庫DB1、記憶目標值資料D2的目標值資料庫DB2、記憶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的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庫DB3、記憶機器操作資料D4的機器操作資料庫DB4、記憶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的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5、記憶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DB6、記憶差分計算結果資料D12的差分計算結果資料庫DB12、記憶程式D11的程式資料庫DB11。   [0065] 另外,記憶於此等資料庫的資料之中,評價對象資料D1,係可通過其他監視控制裝置而收集,亦可從各種計測裝置輸入。此外,有關系統設備的資料,係可手動輸入或從中央供電調度中心等獲得。此外各資料係亦可為被預先整定,並被保存於資料庫的資料。此外經由匯流線43的資料的交換方面,係亦包含指令值、時刻、ID的資料而進行。   [0066] 圖2係示出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而圖1係就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依在其內部的處理功能而記述。   [0067] 圖1的處理功能,係由在計算部41的一連串的處理部而構成,顯示為如下的處理過程:來自輸入系統資料庫DBI的資料,被透過在計算部41的一連串的處理而不斷形成為結果相關資料庫DBO的資料。此處,示於圖2的資料庫DB1至DB6、DB12,係置於輸入系統資料庫DBI、結果相關資料庫DBO中的任一者。   [0068] 於輸入系統資料庫DBI,係放置預測值資料庫DB1、目標值資料庫DB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庫DB3、機器操作資料庫DB4、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5。於結果相關資料庫DBO,係放置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DB6、差分計算結果資料庫DB12。   [0069] 計算部41,係由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31、差分計算部39而構成。依計算部41的一連串的處理時,在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31,係取得各資料D1~D3、D5,預測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將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累積於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DB6。   [0070] 在差分計算部39,係計算所預測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與機器操作資料D4的差分,累積於差分計算資料庫DB12。   [0071] 在圖2的顯示部11,係累積於上述資料庫DB的各種的資料以適當的形式,自動或依運用者的指示而顯示1者以上。例如,顯示評價對象資料D1、目標值資料D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機器操作資料D4、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差分計算結果資料D12中的一者以上。   [0072] 論述以上所述的計算部41的一連串的處理時,為用於達成以下情形的處理:在已變更電力系統的個別控制裝置的目標值的情況下,預測個別控制裝置如何動作,計算該預測結果、和變更個別控制裝置的目標值時所使用的機器操作資料的差分,進行顯示;由於就運用者欲變更的目標值是否為可透過實際的機器動作而實現者、且透過變更該目標值是否獲得如運用者所想的效果如此的情形進行顯示,使得運用者可決定意思。另外在以下的實施例雖說明於顯示部顯示差分的事例,惟此亦可為可比較預測值與機器操作資料地對比顯示者。   [0073] 該處理,係有益於如以下的電力系統運用的情景。例如在電力系統的個別控制裝置側(多數情況下變電所),係就在該裝置設置點的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按季節、按星期進行規劃運用,依規劃而變更電壓無效功率等的設定值。對此,就監視電力系統整體的中央裝置側來看,可謂個別控制裝置被個別運用的情形未必為最佳。因此,在實施例1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10,係以在個別控制裝置的電壓無效功率設定值為機器操作資料,在已變更電力系統的個別控制裝置的目標值的情況下,預測個別控制裝置如何動作,將該預測結果與電壓無效功率設定值(機器操作資料)以可比較的方式進行提示,使得各個別控制裝置側,係在電壓無效功率設定值的規劃的變更前的階段,提示可評價該處理的妥當性的資料,使得可進行複查。在以下,係具體說明供於實現此等一連串的程序用的手法。   [0074] 圖3,係例示儲存於程式資料庫DB11的各種程式。於程式資料庫DB11,係作為程式資料D11,儲存例如供於實現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31的功能用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程式Pr31、供於實現差分計算部39的功能用的差分計算程式Pr39、供於實現顯示部11的功能用的畫面顯示程式Pr11。   [0075] 返回圖2,CPU14,係執行從程式資料庫DB11讀出至記憶體14的計算程式(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程式Pr31、差分計算程式Pr39、畫面顯示程式Pr11),進行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差分計算、各種畫面顯示、應顯示的影像資料的指示、各種資料庫內的資料的檢索等。   [0076] 記憶體14,係暫時儲存顯示用的影像資料、各資料D1~D6、D12、各計算暫時資料及各計算結果資料的記憶體,透過CPU14生成必要的影像資料而顯示於顯示部11(例如顯示器畫面)。另外,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顯示部11,係亦可為簡單的畫面,僅用於進行各控制程式Pr、資料庫DB的改寫。   [0077] 於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係儲存複數個資料庫DB。就程式資料庫DB以外的其他資料庫DB(DB1~DB5、DB6、DB12),進一步詳細說明有關在此處理的資料內容。   [0078] 記憶於評價對象資料庫DB1的評價對象資料D1,係例如以計測裝置44所計測的個別控制裝置45的所設置的母線的一次側電壓值V1與二次側電壓值V2。此V1與V2,係不必為計測值,亦可為運用者、預測裝置等所預測的預測值,亦可為運用者對於例如計測值、預測值等進一步追加可再生能源等的輸出變動的模擬值。此外,前述計測值、預測值、模擬值等,係可為一時點的資料,亦可為複數個時點的資料。複數個時點的情況下,係評價結果亦顯示就複數個時點各者所計算的結果。另外,評價對象資料D1,係可取得在監視控制裝置、中央供電調度中心、EMS等的個別的系統所計算、記憶者,亦能以手動而輸入。在以手動而輸入時,係透過輸入部12以手動而輸入並記憶。另外,在輸入時係透過CPU14生成必要的影像資料而顯示於顯示部11為佳。在輸入時,係亦可作成半手動,而可利用自動完成功能設定大量的資料。   [0079] 圖4,係示出記憶於目標值資料庫DB2的目標值資料D2的一例。於目標值資料庫DB2,係作為目標值資料D2,記憶各個別控制裝置的控制方式所需的目標值及死區範圍等。在圖4之例,係就個別控制裝置45a,在個別控制裝置45a為V1-V2控制方式的情況下,就電壓V1按時刻記憶其目標值(在時刻t1為0.995,在時刻t2為1.000)、上側死區範圍、下側死區範圍(皆為無變更),就電壓V2按時刻記憶其目標值(在時刻t1為1.005,在時刻t2為1.010)、上側死區範圍、下側死區範圍(皆為無變更)。另外,所設定的資料亦可為僅一時點的資料。   [0080] 此外,關於記載於圖4的上側死區範圍與下側死區範圍,「無變更」係表示記憶於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的已設定上側死區範圍及已設定下側死區範圍與上側死區範圍及下側死區範圍為相同。如此的情況下,係複製已設定的值。另外,目標值資料D2,係可從監視控制裝置、中央供電調度中心、EMS等遠程設定,亦能以手動而輸入。在以手動而輸入時,係透過輸入部12以手動而輸入並記憶。另外,在輸入時係透過CPU14生成必要的影像資料而顯示於顯示部11。在輸入時,係亦可作成半手動,而可利用自動完成功能設定大量的資料。   [0081] 圖5,係示出記憶於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庫DB3的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的一例。於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庫DB3,係作為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記憶如示於圖5的各個別控制裝置的控制方式及各控制方式所需的已設定的已設定目標值、已設定上側死區範圍、已設定下側死區範圍、動作條件等。   [0082] 另外在圖之例中,V1係基準電壓為525(KV),V2係基準電壓為285(KV),V1方面已設定目標值(p.u)在時刻t1為0.990,在時刻t2為0.995,動作條件(p.u、秒)在時刻t1、t2為0.50,已設定上側死區範圍(p.u)在時刻t1、時刻t2為0.003,已設定下側死區範圍(p.u)在時刻t1、時刻t2為0.004。V2方面亦同,故省略舉數值的說明。   [0083] 於此,動作條件,係表示如下的積分的判定值:在電壓V1、電壓V2等從已設定目標值及死區範圍背離的情況下,就電壓V1與電壓V2,將各者進行積分,在該積分值超越動作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機器操作。另外,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係可從監視控制裝置、中央供電調度中心、EMS等遠程設定,亦能以手動而輸入。在以手動而輸入時,係透過輸入部12以手動而輸入並記憶。另外,在輸入時係透過CPU14生成必要的影像資料而顯示於顯示部11。在輸入時,係亦可作成半手動,而可利用自動完成功能設定大量的資料。   [0084] 圖6a及圖6b,係示出記憶於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5的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的一例。於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5,係作為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就如示於圖6a的作為各個別控制裝置(45a、45b)的調相機器(SC、ShR等),記憶系統最大可並列幾台該各容量的SC、ShR等如此的個數(45a方面係40MVA的SC為8台,20MVA的SC為8台,45b方面係40MVA的SC為16台,20MVA的SC為16台,-20MVA的ShR為2台)、存在何種程度的動作延遲,就LRT,記憶在各個別控制裝置(45a、45b)的每1分接頭動作的刻度值(p.u/分接頭)、上下限值(p.u)、動作延遲(s)等。   [0085] 此外,如示於圖6b般記憶在各時刻的動作狀態。在此例,係就個別控制裝置45a,在時刻t1係以40MVA的SC為4台、20MVA的SC為2台、LRT為6分接頭進行運用,在時刻t2係以40MVA的SC為4台、20MVA的SC為4台、LRT為7分接頭進行運用。此等資料,係可利用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輸入部12而記憶,亦可從其他監視裝置而記憶。   [0086] 圖7,係示出記憶於機器操作資料庫DB4的機器操作資料D4的一例。於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4,係作為機器操作資料D4,記憶如示於圖7的調相設備、LRT的操作位置等。在此例,係就個別控制裝置45a,在時刻t1係以40MVA的SC為4台、20MVA的SC為2台、LRT為6分接頭進行運用,在時刻t2係以40MVA的SC為4台、20MVA的SC為2台、LRT為7分接頭進行運用。此等資料,係可利用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輸入部12而記憶,亦可從其他監視裝置而記憶。   [0087] 於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DB6,係作為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記憶以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31所預測之與記憶於機器操作資料庫DB4的機器操作資料D4相同形式的資料。有關此預測的方法,係以圖9於後述。   [0088] 於差分計算結果資料庫DB12,係作為差分計算結果資料D12,作為在已變更電力系統的個別控制裝置的目標值的情況下就個別控制裝置如何動作進行預測後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和變更個別控制裝置的目標值時所使用的機器操作資料D4的差分結果,記憶被記憶於機器操作資料庫DB4的機器操作資料D4、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其差分。有關此差分畫面,係以圖12於後述。   [0089] 接著就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計算處理內容利用圖8進行說明。圖8,係就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之例。簡單說明流程,之後就各部分進行詳述。   [0090] 首先,利用評價對象資料D1、目標值資料D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進行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的結果,係儲存於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26。接著,利用所計算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與機器操作資料D4,進行差分計算。差分計算的結果,係儲存於差分計算結果資料庫52。最後,進行評價對象資料D1、目標值資料D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機器操作資料D4、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差分計算結果資料D12中的一者以上的畫面顯示。另外,各種計算結果、在計算中途累積於記憶體的資料等,係可逐次顯示於其他監視裝置的畫面。藉此,運用者可容易掌握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運用狀況。按各處理步驟說明以上的處理的流程。   [0091] 上述處理在圖8的流程圖,係以如下方式實施。首先,在處理步驟S20,係就評價對象資料D1、目標值資料D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取得資料,讀取至記憶體。   [0092] 在透過圖3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程式Pr31而實施的處理步驟S31,係利用在前述處理步驟S20讀取至記憶體的評價對象資料D1、目標值資料D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進行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於此,就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處理的一例,利用圖9的處理流程,詳細論述。   [0093] 在處理步驟S311,係首先選擇預測對象的個別控制裝置。依記憶於圖7的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4的順序、運用者任意指定的順序等,選擇作為對象的個別控制裝置。   [0094] 在處理步驟S312,係進行評價對象資料的動作區域判定。在評價對象資料的動作區域判定的說明前,說明有關LTC等的電壓控制裝置的構成、及V1-V2控制方式的觀點。   [0095] 圖35,係在個別控制裝置的操作機器部分,示出例如LTC等的電壓控制裝置的示意構成。於LTC的一次繞組係形成分接頭,於3次繞組設置電容器SC、電抗器ShR。在LTC的操作,係透過遮斷器CBC、CBS(此包含電子式的操作的情況)的導通關斷(以下稱為SC、ShR的導通、關斷)及分接頭之升降而進行。另外,V1、V2係在LTC的一次繞組側電壓及二次繞組側電壓,以下以箭頭的方向為正進行說明。   [0096] 圖10係示出個別控制裝置進行以V1-V2控制方式下的控制的事例。圖10係示出橫軸取V1、縱軸取V2的所謂的V1-V2平面。V1-V2平面,係區分為V1正-V2正的第一象限R1、V1負-V2正的第二象限R2、V1負-V2負的第三象限R3、V1正-V2負的第四象限R4,且在0點附近設定V1方面之上側限制值V1L1、下側限制值V1L2、V2方面的上側限制值V2L1、下側限制值V2L2,據此形成死區區域L1、L2、L3、L4。另外就死區區域L1、L2、L3、L4皆成立的區域L在圖10雖示出設定於0點附近的事例,惟此可依適當的要求而設定於適當的位置,任一情況皆作用為使電壓控制裝置的動作點移動至死區區域L內。在死區區域L內的移動後的位置為設定電壓V1ref、V2ref。此處係示出使0點作為設定電壓V1ref、V2ref之例。   [0097] 於圖10,係示出作為在LTC的操作的SC、ShR的導通、關斷、和在分接頭之升降的情況下的電壓V1、V2的變化方向的關係。SC、ShR的操作,係作用於圖10的V1≧V1L1且V2≧V2L2的區域R1´、及V1≦V1L2且V2≦V1L1的區域R3´,SC關斷、ShR導通係作用於使電壓V1上升的方向,SC導通、ShR關斷係作用於使電壓V1下降的方向。分接頭的操作,係作用於圖10的V2≧V2L1且V1≦V1L1的區域R2´、及V2≦V2L2且V1≦V1L2的區域R4´,分接頭升係作用於使電壓V2上升的方向,分接頭降係作用於使電壓V2下降的方向。   [0098] 以如以上而定的V1-V2平面為前提,在處理步驟S312,係採取以下方式而進行評價對象資料的動作區域判定。   [0099] 為了此判定,係使用設定電壓V1ref、V2ref的座標、在評價對象點Y的電壓V1、V2的當下時刻的座標(V1t1、V2t1)。另外在圖示之例係設定電壓V1ref、V2ref的座標(V1ref、V2ref)=(0、0),電壓的當下時刻的座標(V1t1、V2t1)=(V1L2-ΔV1、V2L2-ΔV2)。因此,只要電壓(V1、V2)的當下的座標(V1t1、V2t1)在第三象限,透過SC關斷或ShR導通使電壓V1上升ΔV1,透過分接頭升使電壓V2上升ΔV2,即可控制至死區區域L內。   [0100] 在利用此等資料下的區域判定,係V1t1>V1ref、且V2t1>V2ref、且V1t1-V1ref>V1L1的情況下判定為區域R1´。此外,V1t1>V1ref、且V2t1>V2ref、且V2t1-V2ref>V2L1的情況下判定為R1´。   [0101] 同樣,V1t1<V1ref、且V2t1<V2ref、且V2ref-V1t1>V1L2的情況下判定為R3´。此外,V1t1<V1ref、且V2t1<V2ref、且V1ref-V1t1>V2L2的情況下判定為R3´。   [0102] 依與上述相同的類推,亦可就區域R2´、R4´進行判定,故個別的詳細說明係從略。   [0103] 依此判定時,可判斷為能以死區的變更進行控制。   [0104] 在圖10之例,係評價對象點Y存在於第三象限,故可判定為SC導通、ShR關斷的動作區域如此的情形。亦即,得出在V1-V2平面的設定電壓(V1ref、V2ref)與評價對象點Y的當下時刻的(V1t1、V2t1)的差分,進一步得出與上側死區或下側死區的差分,依其為正或負,判定評價對象點Y在何區域。另外,在死區區域內的情況下,係判定為個別控制裝置不動作。此外,利用在處理步驟S20所取得的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判定該區域的電壓控制機器是否可再動作。例如,在SC導通的區域進行0動作直到SC導通之上限值的情況下,係SC導通無法動作,故成為不動作如此的判定。   [0105] 另外,如示於圖11,於第一象限從已設定目標電壓(V10 、V20 )變更為目標電壓(V1、V2)時,係評價對象點Y的區域發生變化,故進行如此的動作確認。由於亦顯示如此的圖式,使得具有可使運用者提高注意的效果。   [0106] 在處理步驟S313,係活用處理步驟S312的計算結果,進行評價對象距離計算。首先,在處理步驟S312,評價對象點在死區區域的情況下,係移動至處理步驟S315。在其以外的區域的情況下,係就死區區域外的距離相對於V1及V2軸求出ΔV1及ΔV2。在示於圖10的第三象限的情況下,係如同圖,求出ΔV1及ΔV2。接著,將ΔV1與ΔV2中的較小者決定為評價對象距離。   [0107] 在處理步驟S314,係利用在處理步驟S313所求得之評價對象距離與在處理步驟S20所取得的各資料進行動作時間預測計算。將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的動作條件的值除以在處理步驟S313所求出的評價對象距離而求出動作時間預測計算的結果。此時,ΔV1<ΔV2時,成為0.5[p.u.、秒]/ΔV1[p.u.]=T[秒]。此T秒為在此個別控制裝置的電壓控制機器的動作時間預測計算結果。   [0108] 在處理步驟S315,係判定是否選擇全部的個別控制裝置。全部選擇的情況下,係進至圖8的處理步驟S39,未選擇全部的情況下,係進至處理步驟S311,重複直到執行針對全部的個別控制裝置的一連串的處理。   [0109] 以上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的結果,係儲存於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DB6。   [0110] 返回圖8,在透過圖3的差分計算程式Pr39而實施的處理步驟S39,係利用所計算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與機器操作資料D4,進行差分計算。例如,以圖6b與圖7進行差分計算時,可得知調相設備SC的20MVA在t2的剖面產生2台差。此差分計算的結果,係儲存於圖1的差分計算結果資料庫DB12。   [0111] 最後,在處理步驟S11,係進行評價對象資料D1、目標值資料D2、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機器操作資料D4、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差分計算結果資料D12中的一者以上的畫面顯示。另外,各種計算結果、在計算中途累積於記憶體的資料等,係可逐次顯示於其他監視裝置的畫面。藉此,運用者可容易掌握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運用狀況。   [0112] 於此,利用圖12,說明輸出畫面的顯示例。在圖12的輸出畫面的顯示例,係作成基於畫面90、91、92的3畫面構成,於畫面90係與取得時刻一起顯示評價對象資料輸入。於畫面91,係作成個別控制裝置(45a、45b)可被標籤選擇,在V1-V2平面的電壓(V1、V2)就例如第一象限被與評價對象點、時刻一起顯示。於畫面92,係差分計算結果被以時刻、表格形式而列表顯示。   [0113] 透過該顯示例,由於顯示可辨識如圖11、圖10等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的畫面91、可得知差分計算結果的畫面92,使得對於運用者,具有變得可容易確認結果的效果。此外,透過將如在圖4~圖7所示的在圖8的處理步驟S20所取得的各資料顯示於畫面90,使得具有運用者變得容易掌握評價對象資料D1、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等的效果。另外,雖作成以標籤切換監視對象的個別控制裝置的各者,惟亦能以視窗操作,並排圖式。藉此,具有運用者進行比較時變容易的效果。   [0114] 運用者係透過確認處理步驟S31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的結果資料及各種資料,使得在使用評價對象資料D1時,可作出個別控制裝置是否動作、此外在動作的情況下以何種程度的時間進行操作如此的預測,具有可在檢討評價對象資料時獲得注意的效果。   [0115] 此外,透過確認處理步驟S39的差分計算的結果資料及各種資料,使得在使用評價對象資料時,可判定個別控制裝置是否動作如所想,具有可在檢討評價對象資料時獲得注意的效果。   [0116] 藉此等,使得具有如下效果:即使發生由於可再生能源等的輸出變動使得電壓、潮流的變動量變大、電源構成、系統構成被變更等中的1者以上,仍可達成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   [0117] 另外,在實施例1,係雖以必定需要評價對象資料D1與機器操作資料D4的關聯如此的前提進行說明,惟亦可為如下方式:運用者方面僅設定評價對象資料D1的情況下即使無機器操作資料D4仍得出動作預測結果,如後述的實施例3般,評價該預測動作的效果。 [實施例2]   [0118] 利用圖13至圖18a、圖18b進行說明的實施例2中,係於實施例1的系統構成追加以下的功能者:利用歷史資料利用計算、潮流計算、最佳潮流計算等,提供評價對象資料D1與該機器操作資料D4。   [0119] 於實施例1中,此等資料係透過運用者的判斷及輸入而事前提供至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為記憶於評價對象資料庫DB1及機器操作資料庫DB4者,在實施例2係透過從計測對象資料DX1、系統設備資料DX2的推定而於評價對象計算部30自動生成,記憶於評價對象資料庫DB1及機器操作資料庫DB4。另外有關與實施例1相同的構成處且相同的動作之處係省略說明。   [0120] 圖13,係實施例2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在於實施例1的圖1的輸入系統資料庫DBI追加記憶系統計測資料DX1的系統計測資料庫DBX1與記憶系統設備資料DX2的系統設備資料庫DBX2之點、於計算部41追加評價對象計算部30之點上,構成與實施例1不同。   [0121] 圖14,係實施例2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10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作為實施例1的圖2的資料庫DB追加系統計測資料庫DBX1與系統設備資料庫DBX2之點上不同。   [0122] 於此,補充有關系統計測資料DX1與系統設備資料DX2。   [0123] 於系統計測資料資料庫DBX1,係作為系統計測資料DX1,包含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電壓V、電壓相位角δ、電流I、功率因數Φ、分接頭值、電力系統與節點、支路、變壓器、SC、ShR等之間的導通關斷的導通關斷資訊等。   [0124] 此等亦可為帶時間戳的資料、PMU資料等。例如,記憶下列中的一者或複數者:在連接於圖14的電力系統100的節點120的電壓及電壓相位角、與連接於電力系統100的節點120連接的支路140的線路電流(I)或線路潮流(P+jQ)、與連接於電力系統100的節點120連接的變壓器130的線路電流(I)或線路潮流(P+jQ)、連接於變壓器130的節點121的電壓V及電壓相位角δ、連接於節點120的電源110的電壓V、電流I、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功率因數Φ等、負載150的電壓V、電流I、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功率因數Φ等、從計測裝置44、其他監視裝置等經由通訊網路而計測的連接於電力系統100的其他節點、支路、電源、負載、控制裝置等的電壓V、電流I、有效功率P、無效功率Q、功率因數Φ、電壓V及電壓相位角δ等、變壓器130的分接頭值、節點、支路、變壓器、SC、ShR等之間的導通關斷的導通關斷資訊等。另外,電壓相位角δ,係亦可為利用其他計測機器而計測者,該其他計測機器係利用相位計測裝置PMU、GPS等者。另外,計測裝置,係來自比壓器VT、比壓器PT、比流器CT、具備發送資料的功能的遙測計TM、超視力SV的資訊等。可從以VT、PT、CT等所計測的電流I、電壓V、功率因數Φ計算線路潮流(P+jQ)。另外,系統計測資料,係可從監視控制裝置、中央供電調度中心、EMS等取得,亦可從系統整體的計測裝置直接取得。另外,作為系統計測資料DX1的別例,有時為歷史資料。   [0125] 另外,系統計測資料DX1,係亦可追加狀態推定處理,轉換為合理的資料。狀態推定計算,係指如下的計算功能:本於以變電所、發電廠、輸電線為始的電力送配電機器的觀測資料、以及連接資料,判定觀測資料中的異常資料的有無與進行除去,推定在特定時間剖面的合理的系統狀態。於此,狀態推定計算,係例如可依Lars Holten, Anders Gjelsvlk, Sverre Adam, F. F. Wu, and Wen-Hs Iung E. Liu,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State Estimation,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 Vol. 3 (1988), pp.1798-1806的各種方法等而進行。   [0126] 於系統設備資料庫DBX2,係作為系統設備資料DX2,包含系統構成、線路阻抗(R+jX)、對地電容(導納:Y)、電源資料等而記憶。另外,系統構成,係包含系統的母線、線路、電源、負載、變壓器、各控制裝置中的一個或複數個連接關係。另外,系統設備資料DX2,係可從監視控制裝置、中央供電調度中心、EMS等取得,亦能以手動而輸入。在以手動而輸入時,係透過輸入部12以手動而輸入並記憶。另外,在輸入時係透過CPU14生成必要的影像資料而顯示於顯示部11。在輸入時,係亦可作成半手動,而可利用自動完成功能設定大量的資料。   [0127] 圖15,係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DB11的內容進行繪示的構成圖之例,追加評價對象計算程式Pr30之點上與實施例1不同。   [0128] 圖17,係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之例,追加處理步驟S30a與處理步驟S30b之點上不同。另外,處理步驟S20之後,係如同實施例1。於此,說明有關所追加的處理步驟S30a與處理步驟S30b。   [0129] 首先,在處理步驟S30a,係就系統計測資料DX1與系統設備資料DX2取得資料,讀取至記憶體。接著在處理步驟S30b,係利用系統計測資料DX1與系統設備資料DX2,進行於圖18a或圖18b例示詳細處理內容的評價對象計算,將該結果記憶於評價對象資料庫DB1及機器操作資料庫DB4。   [0130] 於此,利用圖18a及圖18b,具體說明處理步驟S30b的評價對象計算的處理。另外圖18a係利用最佳潮流計算OPF(Optimal Power Flow)、潮流計算PF(Power Flow)等的情況下之例,圖18b係利用示於圖16的歷史資料的情況下之例。有關圖16於後述。   [0131] 首先,說明有關利用圖18a的潮流計算處理的情況。   [0132] 在圖18a的最初的處理步驟S30b11,係設定運用者的任意的計算條件。首先,說明有關利用最佳潮流計算OPF的情況下的計算條件。此條件,係雖因在處理步驟S30b12的最佳潮流計算OPF的目標函數、約束條件等而不同,惟基本上設定:評價對象母線之上下限電壓、發電機無效功率輸出上下限值、互連線無效功率輸出上下限值等的不等式約束條件、對象系統的潮流方程式的等式約束、目標函數、以複數個項形成目標函數的情況下係個別的權重值、發電機無效功率輸出、調相設備的SC、ShR的導通關斷、變壓器分接頭位置等如此的操作變數、收斂計算上限次數、收斂判定值、各種最佳化計算所需的設定值等。   [0133] 在處理步驟S30b12,係本於在處理步驟S30b11所設定的計算條件,實施最佳潮流計算OPF。於此,將最佳潮流計算OPF的計算式之例示於式(1)。   [0134] [數學表達式1][0135] 於此,f(x)係評價函數,有效功率輸電損耗、無效功率輸電損耗、電源的有效功率輸出分配的變更所致的總燃料費、各電源的功率因數變更所致的電源的無效功率輸出等的有關經濟性的評價函數中的任一者或複數者。其中複數個情況係作成以預先設定的加權而進行者。   [0136] 於式(1)中,h(x)係等式約束條件,例如採有效無效潮流方程式。g(x)係不等式約束條件(懲罰函數),例如目標值約束(電壓上下限約束)、發電機無效功率輸出上下限約束、潮流上下限約束等中的一者或複數者。其中,不等式約束條件,係雖可處置為約束值而非懲罰值,惟收斂性差的情況下,係透過作為懲罰函數併入於目標函數,從而圖求收斂性的提升。再者收斂性差的情況下,係作成可透過加入緩和懲罰函數的值的處理從而獲得解。藉此,具有可確實獲得解的效果。   [0137] 於此,作為評價函數f(x)之例,將採用全系統的有效功率輸電損耗PLoss(x) 的情況下的具體式示於式(2),將採用全系統的無效功率輸電損耗QLoss(x) 的情況下的具體式示於式(3),將採用電源的有效功率輸出分配的變更所致的總燃料費Cost(p)的情況下的具體式示於式(4),將採用各電源的功率因數變更所致的電源的無效功率輸出的總和QGall(x) 的情況下的具體式示於式(5),將採用監視對象母線的電壓目標值與電壓計測值的偏差的總和的情況下的具體式示於式(6)。另外在下述之例,係雖分別記述各評價函數,惟亦可為一個以上的組合。   [0138] [數學表達式2][0139] 求出全系統的有效功率輸電損耗PLoss(x) 的式(2)中,i、j∈Ωv係監視對象母線、N係母線編號的總數(i=1~N)、Pij係母線i往j的有效功率、Pji係母線j往i的有效功率、Gij +jBij 係母線導納矩陣的實部與虛部、Vi與j係母線i與j的電壓的大小、θi與j係母線i與j的相位角。其中,Gij +jBij =1/(Rij +jXij ),Rij +jXij 係線路的阻抗。   [0140] [數學表達式3][0141] 求出全系統的無效功率輸電損耗QLoss(x) 的式(3)中,Qij係母線i往j的無效功率、Qji係母線j往i的無效功率、Yij係母線的對地電容成分的導納。   [0142] [數學表達式4][0143] 求出電源的有效功率輸出分配的變更所致的總燃料費Cost(p)的式(4)中,αg 、βg 、γg :發電機g的燃料消耗特性的係數;Pg:發電機g的有效輸出、m:發電機的個數。   [0144] [數學表達式5][0145] 求出各電源的功率因數變更所致的電源的無效功率輸出的總和QGall (x)的式(5)中,QG 係發電機g的無效功率輸出,m係發電機的個數。其中亦可依QG 的大小算出功率因數,利用發電機g的燃料消耗特性的係數,換算為成本。   [0146] [數學表達式6][0147] 於此,V(x)係監視對象母線的電壓目標值與電壓計測值的偏差的總和、I、j∈Ωv係監視對象母線、M係監視對象母線的總數(i=1~M)、Vi係母線i的電壓計測值、Vjref係母線i的目標值。   [0148] 透過解開如此的帶約束的最小化問題,使得可求出發電機端子電壓、調相設備導通關斷值、變壓器分接頭值等。將此時的控制變數x的一例示於式(7)。控制變數x,係作為控制對象處的SC、ShR、帶分接頭的變壓器的分接頭值(Tap)、發電機的AVR/AQR指令值、再者相位調整器、線路切換等,以式(7)的向量表達式進行定義。在本實施例,係透過以調相設備導通關斷值、變壓器分接頭值作為操作變數,使得可獲得解。   [0149] [數學表達式7][0150] 於式(7)中,SCn係第n個的SC的串組導通量、ShRm係第m個的ShR的導通量、Tapp係第p個的LRT的分接頭位置、Vgq係第q個的發電機端子電壓、n係SC的設備台數、m係ShR的設備台數、p係LRT的設備台數、p係Vg的設備台數。   [0151] 另外,最佳化計算,係將系統線形化,作為線形規劃問題,可適用內點法、有效集合法、單純形法等,作為二次規劃問題,可適用原對偶內點法、最大熵法等,作為非線性規劃問題,可適用梯度下降法、擬牛頓法、懲罰函數法等,作為帶約束的非線性規劃問題,可適用擴展拉格朗日乘子法等。此外,亦可為如下的方法:對於各問題、組合最佳化問題、混合整數非線形最佳化問題等,適用屬元啟發式運算法的遺傳算法、模擬退火法、禁忌搜尋法、粒子群最佳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等加以求出。最佳潮流計算OPF的計算式之例方面,係例如於「關根等人,電力系統的最佳潮流計算OPF(Optimal Power Flow),平成14年3月,日本電氣協會(関根 他、電力系統の最適潮流計算OPF(Optimal Power Flow)、平成14年3月、日本電気協会),pp.133-207」有所記載。此外,作為帶穩定性約束的最佳潮流計算OPF亦可使用記載於前述文獻的pp.58~66的方法。此外,潮流計算,係例如依WILLIAM F TINNEY, CLIFFORD E HART、Power Flow Solution by Newton‘s Method、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VOL.PAS-86, NO.11 (1967) pp.1449-1967的方法等而進行。   [0152] 此外取決於最佳潮流計算OPF的解法,可考慮解為離散值、解為連續值等。解為離散值的情況下,係調相設備導通關斷值、變壓器分接頭值直接成為解,而解為連續值的情況下,係置換為最接近該等值的離散值從而可將解離散化。   [0153] 如此,在處理步驟S30b12,係在最佳潮流計算OPF之中,酌情執行式(1)至(7)。   [0154] 透過以上的計算,可獲得供於獲得最佳的潮流狀態用的機器操作資料D4,可從進行前述機器操作時的潮流狀態獲得評價對象資料D1。   [0155] 返回圖18a,在處理步驟S30b13,係透過顯示處理步驟S30b12的結果,使得運用者可判斷結果是否OK。於此,顯示的結果方面,係供於獲得最佳的潮流狀態用的機器操作資料D4、和從進行前述機器操作時的潮流狀態所獲得的評價對象資料D1、其計算條件等。   [0156] 在處理步驟S30b14係運用者視看處理步驟S30b13的顯示結果,判斷結果是否OK。另外,亦可前述判斷係預先設定閾值,超過該閾值時,半自動地判定為OK。   [0157] 在處理步驟S30b15,係將在處理步驟S30b14判斷為OK的在處理步驟S30b13所算出的機器操作資料D4與評價對象資料D1記憶於各資料庫。   [0158] 在圖18a以潮流計算為基礎進行設定的情況下,係成為如下的方式:運用者在處理步驟S30b11設定計算條件,在處理步驟S30b12進行潮流計算後,在處理步驟S30b13確認輸配電損耗如此的評價值,從而重複進行是否處理步驟S30b14的結果OK的判斷,運用者試錯地或梯度下降法地進行計算條件設定與結果OK的判斷,從而最佳化。亦能以如此的方法求出結果。藉此,無需複雜的計算,能以潮流計算基礎獲得結果,故具有發揮運用者的迄今為止的發現如此的效果。此外,前述最佳潮流計算/潮流計算的處理步驟S30b12中,係雖未示於圖式中,惟為了使運用者獲得用於達成任意的穩定性的評價對象資料及機器操作資料,亦可將瞬態穩定度計算、電壓穩定性計算、定態穩定性計算等組合。   [0159] 於此,具體的瞬態穩定性計算手法方面,係可依示於「Prabha Kundur,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 The Epri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1994) pp.827-954」、「大型電力系統的穩定性綜合解析系統的開發,電力中央研究所綜合報告T14(大規模電力系統の安定性総合解析システムの開発、電力中央研究所総合報告T14)(1990)」、「支持電力系統的利用的解析、運用技術,電氣學會技術報告第1100號(電力系統の利用を支える解析・運用技術、電気学会技術報告第1100号)(2007)pp.106-110」等的各種方法等而進行。此外,電壓穩定性的計算方面,P-V曲線的計算,係可依記載於「電力系統的電壓穩定性解析手法的開發,電力中央研究所綜合報告T37(電力系統の電圧安定性解析手法の開発、電力中央研究所総合報告T37)(1995)」、「Prabha Kundur,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 The Epri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1994) pp.977-1012」、「Chiang. H. D. et al., CPFLOW:A Practical Tool for Tracing Power System Steady-State Stationary Behavior Due to Load and Generation Variations,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Vol. 10, No. 2, pp.623-634、1995、Venkataramana Ajjarapu,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for 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Control, Springer, 2006, pp.49-116」、日本專利特開平6-153397號公報等的計算方法等而進行。此外,V-Q曲線的計算,係可依記載於「電力系統穩定運用技術專門委員會、電力系統穩定運用技術電氣協同研究(電力系統安定運用技術専門委員会、電力系統安定運用技術電気協同研究)、第47卷、第1號、pp.24-26」的計算方法等而進行。再者,定態穩定性計算,係例如可為屬與前述瞬態穩定性計算同樣的計算的定態穩定性計算的方法,亦可為依記載於「支持電力系統的利用的解析、運用技術,電氣學會技術報告第1100號(電力系統の利用を支える解析・運用技術、電気学会技術報告第1100号)(2007) pp.105-106」、「Prabha Kundur,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 The Epri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1994) pp.699-822」等的固有值計算等的各種計算而求出的方法。   [0160] 接著,說明有關使用圖18b的處理的情況。在圖18a係利用最佳潮流計算OPF(Optimal Power Flow)、潮流計算PF(Power Flow)等的情況下之例,而圖18b係利用示於圖16的歷史資料的情況下之例。   [0161] 在示於圖16的歷史資料之例,係有關機器操作、目標值變化、指標變化的歷史資料被時序列地保全。機器操作方面,係例如個別控制裝置45a為SC、ShR等的調相設備的情況下,按不同容量的機器,時序列地記憶台數、分接頭位置等;目標值變化方面,係就個別控制裝置45a、45b等,時序列地記憶目標電壓V1、V2;指標變化方面,係時序列地記憶輸配電損耗。   [0162] 在圖18b的處理步驟S30b的處理,係參照圖16的歷史資料。在處理步驟S30b21,係運用者可檢索歷史資料而顯示。歷史資料,係記憶如示於圖16的機器操作與因其而發生的目標值變化與指標變化的資料。歷史資料,係按過去的時間而保存,可透過檢索必要的歷史資料從而顯示。例如,透過精確檢索指標變化減少的資料,使得運用者可容易檢索期望的歷史資料。另外,雖未示於圖式中,惟亦可顯示與當下的潮流剖面接近的資料。比起使用前述的最佳潮流計算、潮流計算的方法等,由於為過去存在實績的動作,故具有可選擇接近運用者的思考的動作的效果。   [0163] 在處理步驟S30b22,係選擇在處理步驟S30b21所檢索顯示而抽出的歷史資料,將在處理步驟S30b21所檢索的機器操作資料D4與評價對象資料D1記憶於各資料庫。   [0164] 依實施例2時,歷來此等資訊係由運用者輸入,現由於自動獲得此等資訊,故可減低運用者的勞力。 [實施例3]   [0165] 在實施例3,係說明在實施例2中追加條件變更計算部32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構成例,該條件變更計算部32係基於差分計算結果資料變更條件而再度計算評價對象資料D1及機器操作資料D4。有關與實施例2相同的構成處且相同的動作之處係省略說明。另外在實施例3,係雖記述作為實施例2的衍生系列的構造,惟亦可採取在實施例1中追加條件變更計算部32的方式。   [0166] 利用圖19至圖24進行說明的實施例3,係於實施例1或實施例2的系統構成中,利用差分計算結果,進行已變更條件的歷史資料利用計算、潮流計算、最佳潮流計算等,求出評價對象資料D1、機器操作資料D4等。   [0167] 圖19,係實施例3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於實施例2的圖1的計算部41追加條件變更計算部32之點、和於結果相關資料庫DB0追加條件變更計算結果資料庫DBX3之點在構成上不同。   [0168] 圖20,係實施例3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10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在作為實施例2的圖14的資料庫追加條件變更計算結果資料庫DBX3之點上不同。   [0169] 圖21,係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的內容進行繪示的構成圖之例,在追加條件變更計算程式Pr32之點上不同。   [0170] 圖22,係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之例,在追加處理步驟S32之點上不同。另外,除此之外的處理步驟,係如同實施例2。此處說明有關所追加的處理步驟。   [0171] 在處理步驟S32,係利用差分計算結果資料D12與輸入系統資料庫DBI的各資料,進行圖23a、圖23b兩個或其中一個處理。   [0172] 示於圖23a的處理,係用於確認以下情形的處理:即使於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與機器操作資料D4產生差分,以所預測的動作將產生何種程度的效果。藉此,具有如下的效果:運用者係即使產生差分,亦可容易確認透過所指定的機器操作可發揮何種程度的效果。運用者係確認此效果,酌情使用評價對象計算部或以手動重新計算評價對象資料及機器操作資料,可進一步確認效果。藉此,具有如下效果:可使試錯的動作效率化,可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   [0173] 在圖23a的處理步驟S321,係利用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以發生此預測動作的情況下的條件進行潮流計算。此時,亦就示於圖16的作為指標的例如輸配電損耗進行計算,使得具有變得可容易確認預測動作的效果的效果。   [0174] 在圖23a的處理步驟S322,係將在處理步驟S321所計算的條件與所計算的前述指標記憶於條件變更計算結果資料庫DBX3。   [0175] 藉此,具有如下的效果:運用者係即使產生差分,仍可容易確認要作成不產生差分時要進行何種的機器操作、只要為何種的目標值即可進行如所想的機器操作如此的情形。運用者係利用此計算結果及進一步利用圖23a的功能而進行確認,酌情使用評價對象計算部或以手動重新計算評價對象資料及機器操作資料,可進一步確認效果。藉此,具有如下效果:可使試錯的動作效率化,可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   [0176] 另一方面,示於圖23b的處理,係供於求出如下的機器操作用的處理:從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與機器操作資料D4的差分,縮小最佳潮流計算OPF的操作變數,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D6成為可動作。   [0177] 處理步驟S323,係利用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變更最佳潮流計算OPF的操作變數的處理。作為供於說明變更最佳潮流計算OPF的操作變數的處理事例用的圖,例如設想如示於圖24的狀況。   [0178] 在圖24係表現如下的狀況:就縱橫的目標電壓V1、V2,相對於供於設定目標電壓用的機器操作係變壓器1分接頭增加與SC1台導通,評價對象點係第三象限的動作區域R3,故只能SC導通操作。為該狀況的情況下,在處理步驟S323,係進行從操作變數排除分接頭動作如此的操作變數的變更。另外,如不用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而動作的機器的動作(例如,屬自動動作的機器的PSVR的動作等),運用者判斷為產生影響時的情況下,係亦可從操作變數移除而實施本處理。   [0179] 在處理步驟S324,係利用在處理步驟S323縮小操作變數的結果,再度進行最佳潮流計算。此處,雖示出最佳潮流計算之例,惟亦可如前述般進行潮流計算與縮小的機器操作資料的計算。藉此,可獲得可動作的機器操作資料與屬其操作結果的目標值資料作為計算結果。   [0180] 在處理步驟S325,係作為中途或最終結果而顯示處理步驟S324的最佳潮流計算OPF的結果。此時,亦就示於圖16的作為指標的例如輸配電損耗進行計算,使得具有變得可容易確認預測動作的效果的效果。   [0181] 在處理步驟S326,係將在處理步驟S323~處理步驟S325所計算的條件與結果記憶於條件變更計算結果資料庫DBX3。   [0182] 依實施例3時,透過實施因應於差分的條件變更計算,使得可求出評價對象資料、機器操作資料等,可使運用者應對下個階段。 [實施例4]   [0183] 在實施例4,係透過對於實施例3追加預測計算部33,使得可提供一種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及各方法,用於就即使電力系統的潮流狀態等產生變化的情況,仍可進行已考量將來變化下的實施例3的計算,即使可再生能源隨時間經過因天候而發生輸出變動,仍達成電力系統的電壓與無效功率的平衡維持、設定範圍維持、經濟性提升、減低運用者為了設定電壓控制裝置的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所付出的勞力中的1者以上。有關與實施例3相同的構成處且相同的動作之處係省略說明。在本實施例4雖記述作為實施例3的衍生系列的構造,惟亦可採取在實施例1中追加條件變更計算部的方式。   [0184] 利用圖25至圖29進行說明的實施例4,係於實施例1或實施例2或實施例3的系統構成中,利用預測計算,進行已考量將來變化下的各計算,求出各結果。   [0185] 圖25,係實施例4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於實施例3的圖19的計算部41追加預測計算部33、作為資料庫而追加規劃值資料庫DBX4與預測計算結果資料庫DBX5之點在構成上不同。   [0186] 圖26,係實施例4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10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作為實施例3的圖20的資料庫而追加規劃值資料庫DBX4與預測計算結果資料庫DBX5之點上不同。   [0187] 圖27,係就實施例4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的內容進行繪示的構成圖之例,在追加預測計算程式Pr33之點上不同。   [0188] 圖28,係就規劃值資料庫DBX4的記憶內容進行繪示的圖。利用圖28說明有關規劃值資料DX4。規劃值資料庫DBX4內的規劃值資料DX4,係由需求預測結果及發電機輸出規劃及控制計劃所成,被按將來的時刻而記憶。在需求預測結果及發電機輸出規劃,係記憶在各時刻的有效功率P與無效功率Q,在控制計劃係作為各種機器的導通關斷時刻或具體的控制量的大小被按時刻而記憶。在預測計算部33,係利用此等將來值,按將來的預測時刻剖面進行潮流計算,使得可計算在評價對象計算部30所使用的預測計算結果資料DX5。   [0189] 圖29,係就實施例4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之例,在追加處理步驟S33之點與在最初的處理步驟S30a的資料取得中追加規劃值資料DX4之點上不同。另外,除此之外的處理步驟,係如同實施例3。此處說明有關所追加的處理步驟。   [0190] 在處理步驟S33,係利用規劃值資料DX4進行依後述的式(8)(9)的預測計算,記憶預測計算結果資料DX5。此之後的處理步驟,係如同實施例3。預測計算結果資料DX5,係各節點的電壓、有效功率、無效功率等被作為時序列資料而記憶的資料。屬前述的將來的資料的預測計算結果資料DX5,係雖記載可取得在監視控制裝置、中央供電調度中心、EMS等的個別的系統被計算、記憶者,亦能以手動而輸入,惟亦可透過本實施例的計算方法而計算。   [0191] 預測計算所需的變電所個別有效功率負載與變電所個別無效功率負載的計算方法方面,係例如,可依「石田隆張等人:『對於使用LP法的核心系統的預測提前式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方式』電學論B,117卷8號(『LP法を用いた基幹系統への予測先行型電圧無効電力制御方式』、電学論B,117巻8号),1997,pp.1116-1120」的方法等而進行。   [0192] 具體而言,從總需求預測結果資料與發電機燃料消耗特性資料利用ELD(經濟負載分配)而預測計算各發電機的發電機有效功率輸出。此外,從總需求預測結果資料與變電所負載對總需求比率資料,利用以下的式(8)而預測計算變電所個別有效功率負載。   [0193] [數學表達式8][0194] 於此,Pli 係變電所i的有效功率負載預測結果,Pall 係總需求預測結果,ratioi 係變電所i的有效功率負載的對總需求比率。   [0195] 此外,從變電所個別有效功率負載的預測結果與變電所負載PQ相關關係資料,利用以下的式(9)而預測計算變電所個別無效功率負載。   [0196] [數學表達式9][0197] 於此,Qli 係變電所i的無效功率負載預測結果,fi 係變電所i的PQ相關關係。   [0198] 此外,可從發電機有效功率輸出預測結果、變電所個別有效功率負載預測結果、變電所個別無效功率負載預測結果,利用交流法潮流計算手法而預測計算在將來時間剖面的潮流狀態。   [0199] 依實施例4時,可利用預測計算,進行已考量將來變化下的各計算,求出各結果。 [實施例5]   [0200] 在實施例5,係提出可進行所謂中央VQC的間接控制的方式,亦即於實施例4的系統構成中,使中央裝置具有往個別控制裝置發送基準值或目標值或整定值的功能。在實施例5的說明,係說明於最佳化計算使用LP法的情況。另外,作為中央VQC的方式,係說明使用二階操作機器算出方法的情況。關於二階操作機器算出方法的具體方法,係依例如「石田隆張等人:『對於使用LP法的核心系統的預測提前式電壓無效功率控制方式』電學論B,117卷8號(『LP法を用いた基幹系統への予測先行型電圧無効電力制御方式』、電学論B、117巻8号),1997,pp.1116-1120」的方法等而進行。   [0201] 利用圖30至圖34進行實施例5的說明。   [0202] 圖30,係實施例5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於實施例4的圖25中對計算部41追加死區範圍計算部35之點、追加指令部36之點、對結果相關資料庫DB0追加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庫DBX6之點在構成上不同。   [0203] 圖31,係實施例5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10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100的整體構成圖之例,作為實施例5的資料庫而追加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庫DBX6之點、作為發送資料而對個別控制裝置45a、45b發送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DX6之點上不同。   [0204] 圖32,係就實施例5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的內容進行繪示的構成圖之例,在追加死區範圍計算程式Pr35之點上不同。   [0205] 圖33,係就實施例5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之例,追加處理步驟S35之點與追加處理步驟S36之點、作為中央VQC之間接控制而算出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DX6的流程上不同。除此之外的處理步驟,係大致與實施例4相同。   [0206] 在處理步驟S35,係進行如示於圖34的死區範圍變更計算。在評價對象點Y存在於示於圖34的第三象限的情況下的死區範圍變更的影像,係變更目標值、死區等,例如降低目標電壓V1使得可使死區區域擴大為包含評價對象點Y的區域。或反之使目標電壓V1升高從而使死區區域縮小為不包含評價對象點的區域,此情況下係亦可使例如分接頭動作成為可能。分接頭升、降動作所致的死區範圍變更的影像,係如示於箭頭M1、M2。   [0207] 在死區範圍計算,係例如透過記載於「鈴木等人:『核心系統變電所電壓、無效功率控制裝置的高性能化對策』,電氣學會全國大會(『基幹系統用変電所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の高性能化対策』、電気学会全国大会),1104(1989)」的內容,亦即透過利用死區範圍的變更,從而計算可進行期望的動作的死區範圍。   [0208] 在處理步驟S36,係將在處理步驟S50與處理步驟S35所求出的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DX6發送至個別控制裝置。於此,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DX6,係在圖30的個別機器動作預測部31或死區範圍計算部35的輸出與此相當。求出個別機器動作預測部31或死區範圍計算部35的輸出時,被作為反映在預測計算部39、條件變更計算部32的處理內容者而求出。   [0209] 另外,作為設置於電力系統的個別控制裝置,係存在如PSVR等能以連續值而處理的機器、透過分接頭、SC/ShR等的調相設備的導通關斷操作使得離散值作為操作變數的機器。前者的情況下,作為中央VQC的方式,使用二階操作機器算出方法上雖無格外的困難,惟後者的情況下係使用如以下般下工夫的形式下的二階操作機器算出方法為佳。   [0210] 在使用此二階操作機器算出方法的事例,係最初僅以離散值的操作變數而解(第1個最佳化計算),之後離散值的操作固定後,使連續值作為操作變數而解(第2個最佳化計算)為佳。藉此,透過混合連續值與離散值,使得可應對無法獲得良好的解。有關此手法,例如「林等人:『適用LP法的VQC控制的改善,電氣學會電力技術研究會(『LP法を適用したVQC制御の改善』、電気学会電力技術研究会),PE-93-166(1993)」作為參考。   [0211] 另外在LP法,係總括求出操作機器的最佳值,故例如分接頭的數值、SC的數值為何如此的情形會作為線形規劃的解而返。   [0212] 依實施例5時,可從中央裝置對於個別控制裝置直接控制。 [實施例6]   [0213] 在實施例6,係縷述有關上述的各實施例中的進一步的改善事例。   [0214] 首先,各實施例中,不僅顯示,亦可發送供整定值更新用的通訊。   [0215] 此外,亦可進行如下的通訊:運用者實際上可直接進行供於作成該目標值用的機器操作。   [0216] 此外,對於目標值,就個別VQC不如所想而動作或即使如所想而動作時效果仍薄的情況進行確認,再度計算獲得期望的效果的目標值如此的在實施例3所述的功能,係亦可酌情適用於其他實施例。   [0217] 另一方面,對於目標值,個別VQC不如所想而動作情況下的應對方法方面,可採用以下的應對。例如,以目標值間接控制個別VQC時,透過運用者方面自動或以手動發送2階段(改變V1ref後,改變V2ref)指令,使得可應對無法一下子動作。此外,可具備上述多階的電壓設定值Vref的求出計算部。此外,個別VQC以整定值變更無法動作之部分,係作成可直接機器操作為佳。   [0218] 此外無法得出電壓設定值Vref時的故障安全方面,所記述的固定Vref持有無法得出Vref時的應對方法為佳。   [0219] 此外,透過遠程發送之VQC結果差分的消解方面,運用者與整定同時提供機器操作指令為佳。   [0220] 此外,具備求出上述整定值及直接機器操作量的計算部為佳。 [實施例7]   [0221] 在實施例7,係代替V1-V2控制方式,示出有關進行V2-Q1控制的情況下的觀點。   [0222] 就V1-V2控制方式,雖已以圖35、圖10說明故細節從略,惟與圖35對應的圖36中,係V2與無效功率Q被當作控制的對象。   [0223] 與圖10對應的圖37,係橫軸從V1成為無效功率Q,電壓V1之上側限制值V1L1、下側限制值V1L2成為無效功率Q之上側限制值QL1、下側限制值QL2以外,平面設定的觀點、控制的手法等不存在大的差異,可包含區域判定與在V1-V2控制方式的上述說明同等處置。   [0224] 另外,雖於圖34示出在V1-V2控制方式的死區範圍變更的影像,惟依進行V2-Q1控制的情況下的死區範圍變更的影像時,可表示為如圖38的箭頭M3般予以移動者。
[0225]
10‧‧‧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
11‧‧‧顯示部
12‧‧‧輸入部
13‧‧‧通訊部
14‧‧‧CPU
15‧‧‧記憶體
DB1‧‧‧評價對象資料庫
DB2‧‧‧目標值資料庫
DB3‧‧‧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庫
DB4‧‧‧機器操作資料庫
DB5‧‧‧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
DB6‧‧‧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資料庫
DB11‧‧‧程式資料庫
DB12‧‧‧差分計算結果資料庫
DBI‧‧‧輸入系統資料庫
DBO‧‧‧結果相關資料庫
31‧‧‧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
39‧‧‧差分計算部
41‧‧‧計算部
43‧‧‧匯流線
44‧‧‧計測裝置
45a、45b‧‧‧個別控制裝置
71‧‧‧接收資料(系統計測資料D1)
100‧‧‧電力系統
110a、110b‧‧‧電源
120a、120b、120c、120d、120e、120f、120g、120h、120i、120j‧‧‧節點
130a、130b、130c、130d、130e‧‧‧變壓器
140a、140b、140c、140d、140e‧‧‧支路
150a、150b、150c‧‧‧負載
160a、160b、160c、160d‧‧‧電力用電容器
170a、170b‧‧‧並聯電抗器
300‧‧‧通訊網路
[0036]   [圖1]就實施例1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構成從該功能面進行整理而記述的圖。   [圖2]就實施例1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的整體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3]就實施例1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DB11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4]就記憶於目標值資料庫DB2的目標值資料D2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5]就記憶於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庫DB3的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D3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6a]就記憶於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5的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6b]就記憶於個別控制裝置資料庫DB5的個別控制裝置資料D5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7]就記憶於機器操作資料庫DB4的機器操作資料D4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8]就實施例1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9]就實施例1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處理的一例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10]針對個別控制裝置(個別VQC)的V1-V2控制方式就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的動作區域判定與評價對象距離計算的處理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11]就在個別控制裝置(個別VQC)的V1-V2控制方式中的已設定目標電壓、評價對象、目標電壓的關係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12]就供於確認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結果及差分計算結果用的畫面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13]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構成從該功能面進行整理而記述的圖。   [圖14]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的整體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15]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DB11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16]就實施例2中的歷史資料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17]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18a]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評價對象計算的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18b]就實施例2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評價對象計算的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19]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構成從該功能面進行整理而記述的圖。   [圖20]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的整體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21]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DB11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22]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23a]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條件變更計算的處理例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23b]就實施例3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條件變更計算的處理例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24]供於就變更最佳潮流計算OPF的操作變數的處理事例進行說明用的圖。   [圖25]就實施例4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構成從該功能面進行整理而記述的圖。   [圖26]就實施例4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的整體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27]就實施例4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DB11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28]就規劃值資料庫DBX4的記憶內容進行繪示的圖。   [圖29]就實施例4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30]就實施例5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構成從該功能面進行整理而記述的圖。   [圖31]就實施例5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硬體構成與電力系統的整體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32]就實施例5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程式資料庫DB11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33]就實施例5中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監視控制裝置的處理的整體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34]就進行V1-V2控制的情況下的死區範圍變更的影像進行繪示的圖。   [圖35]就作為在個別控制裝置的操作機器部分的電壓控制裝置的示意構成進行繪示的圖。   [圖36]就作為在個別控制裝置的操作機器部分的電壓控制裝置的示意構成進行繪示的圖。   [圖37]針對個別控制裝置(個別VQC)的V2-Q1控制方式就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的動作區域判定與評價對象距離計算的處理的一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38]就進行V2-Q1控制的情況下的死區範圍變更的影像進行繪示的圖。

Claims (14)

  1. 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前述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將前述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前述機器操作資料可對比地顯示的顯示部。
  2. 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前述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從前述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前述機器操作資料求出差分的差分計算部、顯示前述差分的顯示部。
  3. 如請求項2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其具備透過利用系統計測資料及系統設備資料的潮流計算而求出前述評價對象資料的評價對象計算部。
  4. 如請求項3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其具備條件變更計算部,該條件變更計算部使用前述差分的資料變更條件,於前述評價對象計算部再度計算評價對象資料。
  5. 如請求項3或4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其具備求出作為時序列資料記憶電力系統的各節點的電壓、有效功率、無效功率等的預測計算結果資料的預測計算部,執行利用在前述評價對象計算部的系統計測資料及系統設備資料的潮流計算。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1項的電壓無效功率支援裝置,其中,   前述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係具備就使用評價對象資料時的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區域進行判定的動作區域判定部、計算評價對象距離的評價對象距離計算部、預測動作時間的動作時間預測計算部中的1者以上。
  7. 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對於個別控制裝置提供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該個別控制裝置係設置於電力系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係具備: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的第1資料庫;就個別控制裝置,記憶機器操作資料的第2資料庫;從記憶於前述第1資料庫的資料預測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部;發送對於個別控制裝置作為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發送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的功能的發送部。
  8. 如請求項7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其具備透過利用系統計測資料及系統設備資料的潮流計算而求出前述評價對象資料的評價對象計算部。
  9. 如請求項8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其具備條件變更計算部,該條件變更計算部係利用前述個別控制裝置資料與前述機器操作資料的差分的資料,變更條件而於前述評價對象計算部再度計算評價對象資料。
  10. 如請求項8或9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其具備求出作為時序列資料記憶電力系統的各節點的電壓、有效功率、無效功率等的預測計算結果資料的預測計算部,執行利用在前述評價對象計算部的系統計測資料及系統設備資料的潮流計算。
  11. 如請求項7至10中任1項的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其中,   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前述個別控制裝置,係具有變壓器分接頭及調相設備,作成將運轉點控制於預先設定的死區範圍內,   前述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係具備就依前述變壓器分接頭及調相設備而定的前述死區範圍進行計算的死區範圍計算部,將該死區範圍計算部所定的死區範圍作為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送至前述個別控制裝置。
  12. 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方法,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機器操作資料,從前述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預測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而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將前述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前述機器操作資料可對比地顯示。
  13. 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方法,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機器操作資料,從前述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預測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而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從前述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與前述機器操作資料求出差分,顯示前述差分。
  14. 一種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方法,對於個別控制裝置,給予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該個別控制裝置設置於電力系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   該方法係就調整電力系統的電壓無效功率的個別控制裝置,記憶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機器操作資料,從前述評價對象資料、目標值資料、個別控制裝置控制方式資料、個別控制裝置資料預測前述個別控制裝置的動作而獲得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對個別控制裝置作為個別控制裝置目標值資料發送個別控制裝置動作預測資料。
TW106135819A 2016-10-20 2017-10-19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 TWI668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5724 2016-10-20
JP2016205724A JP6876406B2 (ja) 2016-10-20 2016-10-20 電圧無効電力運用支援装置および支援方法、並びに電圧無効電力運用監視制御装置および監視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6699A true TW201816699A (zh) 2018-05-01
TWI668659B TWI668659B (zh) 2019-08-11

Family

ID=6201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5819A TWI668659B (zh) 2016-10-20 2017-10-19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1245B2 (zh)
EP (1) EP3531525A4 (zh)
JP (1) JP6876406B2 (zh)
TW (1) TWI668659B (zh)
WO (1) WO20180740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7565A (zh) * 2020-05-26 2020-10-2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压调节器参数对调相机性能影响分析及参数优化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79047A4 (en) 2018-03-30 2021-04-21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ROAD MACHINE
US11489338B2 (en) * 2018-05-01 2022-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that receives dead zone information
JP7086820B2 (ja) * 2018-11-07 2022-06-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無効電力制御装置及び無効電力制御方法
JP6618659B1 (ja) * 2018-12-10 2019-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装置、並びに、分散電源装置
JP7310191B2 (ja) * 2019-03-19 2023-07-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運転計画方法および運転計画装置
US11881710B2 (en) * 2019-07-02 2024-01-23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10661264B (zh) * 2019-09-03 2023-03-24 吉林大学 基于带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安全约束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JP7148562B2 (ja) * 2020-03-17 2022-10-05 九電テクノ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配電線電圧調整装置
JP2022013080A (ja) * 2020-07-03 2022-0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策作成装置、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11982979B2 (en) * 2020-10-14 2024-05-14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Llc Ripple-type control of networked physical systems
AU2021429428A1 (en) * 2021-02-26 2023-07-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oltage management device, voltage command device, power system monitoring system, measurement device, volta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voltage management program
CZ309729B6 (cs) * 2021-07-19 2023-08-23 Fyzikální ústav AV ČR, v. v. i Zařízení pro efektivnější využití elektřiny vyrobené v lokálním zdroji obnovitelné energie, způsob měření výroby elektřiny z lokálního zdroje
CN114142483B (zh) * 2021-11-23 2023-10-1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avc差分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188981B (zh) * 2021-12-06 2023-09-0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热机组的优化运行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5936924B (zh) * 2022-12-14 2023-08-25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场风能预测方法以及系统
CN116073389B (zh) * 2023-03-24 2023-07-11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受端电网无功同步平衡能力预测的电压稳定评估方法
CN117522167B (zh) * 2023-11-21 2024-05-24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 一种光伏电站主动支撑能力评价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6887B2 (ja) 1992-11-11 2002-08-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圧安定度監視装置
JP3792428B2 (ja) 1999-03-09 2006-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系統制御装置及び電力系統制御方法
JP2002165367A (ja) 2000-11-24 2002-06-07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圧・無効電力制御方法
JP4025095B2 (ja) 2002-03-04 2007-12-1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圧無効電力監視制御装置及び電圧無効電力監視制御プログラム
FR2996693B1 (fr) * 2012-10-05 2014-11-21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Compensateur d'energie reactive
JP2015090580A (ja) * 2013-11-06 2015-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ES2754626T3 (es) * 2014-06-30 2020-04-20 Hitachi Ltd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monitorización de la estabilidad de la tensión
JP6412822B2 (ja) * 2015-04-22 2018-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系統電圧無効電力監視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6587522B2 (ja) * 2015-11-20 2019-10-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電圧・無効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6933450B2 (ja) * 2016-06-20 2021-09-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圧無効電力監視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7565A (zh) * 2020-05-26 2020-10-2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压调节器参数对调相机性能影响分析及参数优化的方法
CN111797565B (zh) * 2020-05-26 2024-06-1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压调节器参数对调相机性能影响分析及参数优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1245B2 (en) 2020-03-03
EP3531525A1 (en) 2019-08-28
JP6876406B2 (ja) 2021-05-26
WO2018074082A1 (ja) 2018-04-26
EP3531525A4 (en) 2020-08-26
JP2018068045A (ja) 2018-04-26
TWI668659B (zh) 2019-08-11
US20190280481A1 (en) 2019-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8659B (zh) 電壓無效功率運用支援裝置及支援方法、以及電壓無效功率運用監視控制裝置及監視控制方法
US10892640B2 (en)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monitoring/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required reactive power amount for suppressing a fluctuation component and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equipment
Kaur et al. A review on microgrid central controller
Hashim et al. A review on voltage control methods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JP6412822B2 (ja) 電力系統電圧無効電力監視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Sun et al. An adaptive zone-division-based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 in China
JP5984601B2 (ja) 系統制御装置および系統制御方法
Pachanapan et al. Adaptive zone identification for voltage level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DG
Cheng et al.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multiple residential solar PV system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WO2013136839A1 (ja) 電力系統制御装置及び電力系統制御方法
Alhelou et al. Decision-making-based optimal generation-side secondary-reserve scheduling and optimal LFC in deregulated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Dutta et al. MPC-based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corporating CVR and DR
Ma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es to prevent overload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Dou et al. A nonintrusive control strategy using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 based on PV and the nine-zone diagram
Xie et al. Online optimal power control of an offshore oil-platform power system
Arias Planning Models for Distribution Grid: A Brief Review
Merino et al. Electra IRP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for enhancing power system stability in future grid architectures
Das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FACTS device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She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Volt/Var Control Schemes for the FREEDM System
Ibrahim Voltage security optimization fo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Shamsi et al. Preemptive control: A paradigm in supporting high renewable penetration levels
Akhtar et al. State of the Ability in Research on Microgrid Hybrid Energy Systems.
Шевченко et al. Possibilities of using PSS® SINCAL, ETAP, powerfactory software for modeling electric power networks
Međugorac Realisation of 3Smart project at EPHZHB business building site in Tomislavgrad
Ghulomzoda et al.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for manag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MicroGrid with external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