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2238A - 蒸氣腔室 - Google Patents

蒸氣腔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2238A
TW201812238A TW106127091A TW106127091A TW201812238A TW 201812238 A TW201812238 A TW 201812238A TW 106127091 A TW106127091 A TW 106127091A TW 106127091 A TW106127091 A TW 106127091A TW 201812238 A TW201812238 A TW 2018122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lock
vapor chamber
chamber according
pip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7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泰海
稲垣義勝
濱川聡
宮武一樹
川畑賢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2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22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具有優秀的散熱性能,藉此發揮優秀熱輸送特性的蒸氣腔室,包括:容器,藉由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以及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相向的另一側的板狀體形成空洞部;管體,連接到該容器,連通該空洞部及內部空間;以及動作流體,封入該空洞部至該管體內部之間的空間。

Description

蒸氣腔室
本發明係有關於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藉此發揮優秀的熱輸送特性的蒸氣腔室。
搭載於電子機器的半導體元件等的電子零件伴隨高機能化而高密度搭載,發熱量增大,近年來冷卻變得相當重要。又,作為電子零件等的發熱體的冷卻方法,有時候會使用蒸氣腔室或平面型散熱管。
為了有效率地冷卻發熱體,蒸氣腔室或平面型散熱管被要求提昇放熱效率。因此,在容器的內部封入動作流體的平面行散熱管中,形成於動作流體被加熱蒸發的受熱部上的毛細材料,形成有朝向容器的內部突出的突起部,這種平面型散熱管連接了平面狀的散熱片(專利文獻1)。
然而,專利文獻1中,藉由散熱片的熱傳導性雖然能夠平面型散熱管既定的散熱效率,但每當凝縮的液相的動作流體從放熱部回流到受熱部,會沿著平面型散熱管的內面回流,也就是液相的動作流體的回流路徑變長。因此,存在著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大,無法得到優秀的熱輸送量的問題。又,發熱體的發熱量大的情況下,也有利用散熱片無法獲得充分的散熱特性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61879號公報
有鑑於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蒸氣腔室,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並具有優秀的散熱機能,藉此發揮優秀的熱輸送特性。
本發明的態樣是一種蒸氣腔室,包括:容器,藉由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以及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相向的另一側的板狀體形成空洞部;管體,連接到該容器,連通該空洞部及內部空間;以及動作流體,封入該空洞部至該管體內部之間的空間。
上述態樣中,發熱體熱連接到容器的一側的板狀體外面,管體安裝於容器。做為容器的內部空間的空洞部會與管體的內部空間連通,因此動作流體會被封入從空洞部跨到管體內部所形成的空間。又,管體的內部空間與空洞部同樣地,被脫氣處理形成減壓狀態。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管體的該空洞部側端部嵌插至該容器的貫通孔。
上述態樣中,管體的空洞部側端部嵌插至容器的貫通孔,藉此管體與容器連接。因此,管體與容器形成獨立的個體。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貫通孔的周緣部形成有沖緣。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管體的該空洞部側端面設置有從該端面突出的切片,該切片的前端部會 與該空洞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內面相接。
上述的態樣中,管體的空洞部側端面設置了突起狀的切片,切片的前端部會與空洞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內面相接。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管體的內面設置毛細構造體。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設置毛細構造體。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複數根連接到該容器的該管體,會相對於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熱連接的發熱體的中心部等距離的配置。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切片之接續該管體內面的面,會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之中的與該發熱體連接的部位相向。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側內面立設了第1塊體,該第1塊體的周圍立設了平面觀之的面積比該第1塊體小的第2塊體。
上述態樣中,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上設置了第1塊體與第2塊體,第1塊體與第2塊體任一者都是從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朝向另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又,第1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會比第2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大,因此將發熱體熱連接到與第1塊體相對的位置,主要能夠由第1塊體來接收發熱體的熱。另外,本說明書中,「平面觀之」是指從垂直於一側的板狀體 (蒸氣腔室)的平面部的方向觀看的意思。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第1塊體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一體成形。
本發明的態樣是一種蒸氣腔室,包括:容器,藉由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以及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相向的另一側的板狀體形成空洞部;管體,連接到該容器,連通該空洞部及內部空間;動作流體,封入該空洞部至該管體內部之間的空間;以及毛細構造體,配置於該空洞部,其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側內面立設了第1塊體,該第1塊體的周圍立設了平面觀之的面積比該第1塊體小的第2塊體。
上述態樣中,發熱體熱連接到容器的一側的板狀體外面。又,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上設置了第1塊體與第2塊體,第1塊體與第2塊體任一者都是從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朝向另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又,第1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會比第2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大,因此將發熱體熱連接到與第1塊體相對的位置,主要能夠由第1塊體來接收發熱體的熱。
上述態樣中,做為容器的內部空間的空洞部會與管體的內部空間連通,因此動作流體會被封入從空洞部跨到管體內部所形成的空間。又,管體的內部空間與空洞部同樣地,被脫氣處理形成減壓狀態。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第1塊體立設於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之中的該發熱體的發熱密度最高的部位。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第1塊體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一體成形。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一側的板狀體之中,該第1塊體與該第2塊體立設的第1部位、以及該第1部位以外的第2部位是獨立的個體。
上述的態樣中,一側的板狀體包括具備第1塊體與第2塊體的第1部位、以及不具備第1塊體及第2塊體的第2部位,藉由第1塊體與第2塊體的組合,形成一側的板狀體。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毛細構造體設置於該第1塊體的表面與該第2塊體的表面。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更立設了從該第1塊體朝向該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延伸,並且與該第1塊體一體成形的平板狀散熱片部。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觀之的形狀是圓形。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第1部位的平面觀之的形狀是圓形。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平面狀散熱片部從該第1塊體放射狀地延伸。上述的態樣中,形成於一側的板狀體或一側的板狀體的第1部位的平板狀散熱片部之平板狀散熱片設置複數個,平板狀散熱片以第1塊體為中心放射狀地設置。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毛細構造體設置於該平面狀散熱片部的表面。
本發明的態樣是上述的蒸氣腔室中,該管體的內 面設置毛細構造體。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管體與容器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在管體的配置或形狀等觀點來看,蒸氣腔室的設計的自由度提昇。又,根據本發明的態樣,容器的空洞部與連接於容器的管體的內部連通,因此當空洞部的受熱部受到發熱體的熱,動作流體會在容器的空洞部從液相相變化成氣相,從容器的空洞部流入管體內部。流入管體內部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在管體內部放出潛熱,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在管體內部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從管體往空洞部的受熱部回流。從上述可知,本發明的蒸氣腔室中,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從管體回流到空洞部的受熱部,在管體的端部接觸或接近容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的情況下,能夠比起沿著容器內面的回流路徑更加縮短,因此結果能夠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
又,根據本發明的態樣,氣相的動作流體從容器的空洞部往管體的內部空間流入,在管體的內部放出潛熱,因此比較起氣相的動作流體僅在容器內部相變化成液相,更加促進該相變化,也就是促進氣相的動作流體的潛熱放出。因此,能夠發揮優秀的散熱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管體嵌插至另一板狀體的貫通孔,藉此能夠將管體安裝至容器,因此容易製造。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藉由在貫通孔的周緣部形成沖緣,管體會被沖緣所支持,管體對容器的安裝穩定性提高。又,藉由管體與沖緣之間的接合,貫通孔與管體之間的密閉性 提昇。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管體的空洞部側端面設置突起狀的切片,切片的前端部接觸空洞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內面,因此在管體內部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透過比沿著容器內面的回流路徑還要縮短的路徑,確實地從管體回流到空洞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內面。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管體的內面設置毛細構造體,藉此促進液相的動作流體從管體往空洞部回流。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在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設置突起部的第1塊體及第2塊體,因此,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面積更加增大。因此,受熱部的熱傳達性提昇,能夠減低受熱部的熱阻抗。又,第1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比第2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更大,因此在與第1塊體相對的位置與發熱體熱連接的話,主要會由第1塊體從發熱體受熱,從發熱體受到的熱會往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傳達。也就是說,第1塊體會使朝向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的熱擴散均一化,因此能夠防止一側的板狀體局部地高溫化,甚至是,能夠使受熱部的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圓滑化。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第1塊體與一側的板狀體一體化,藉此能夠減低第1塊體與一側的板狀體之間的熱阻抗,因此能夠更有效率地將來自發熱體的熱傳達到空洞部內部。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在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的空洞部側內面設置突起部的第1塊體及第2塊體,因此,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面積更加增大。因此,受熱部的熱 傳達性提昇,能夠減低受熱部的熱阻抗。又,第1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比第2塊體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更大,因此在與第1塊體相對的位置與發熱體熱連接的話,主要會由第1塊體從發熱體受熱,從發熱體受到的熱會往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傳達。也就是說,第1塊體會使朝向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的熱擴散均一化,因此能夠防止一側的板狀體局部地高溫化,甚至是,能夠使受熱部的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圓滑化。從上述可知,本發明的蒸氣腔室發揮優秀的熱輸送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容器的空洞部與連接於容器的管體的內部連通,因此當空洞部的受熱部受到發熱體的熱,動作流體會在容器的空洞部從液相相變化成氣相,從容器的空洞部流入管體內部。流入管體內部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在管體內部放出潛熱,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在管體內部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從管體往空洞部的受熱部回流。從上述可知,本發明的蒸氣腔室中,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從管體回流到空洞部的受熱部,在管體的端部接觸或接近容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的情況下,能夠比起沿著容器內面的回流路徑更加縮短,因此結果能夠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又,根據本發明的態樣,氣相的動作流體從容器的空洞部往管體的內部空間流入,在管體的內部放出潛熱,因此比較起氣相的動作流體僅在容器內部相變化成液相,更加促進該相變化,也就是促進氣相的動作流體的潛熱放出。因此,能夠發揮優秀的散熱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第1塊體與一側的板狀體一 體化,藉此能夠減低第1塊體與一側的板狀體之間的熱阻抗,因此能夠更有效率地將來自發熱體的熱傳達到空洞部內部。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一側板狀體包括具備第1塊體與第2塊體的第1部位、以及與第1部位是不同個體的不具備第1塊體及第2塊體的的第2部位,藉此一側的板狀體的設計的自由度上升,又能夠減低一側的板狀體的製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更立設了平板狀散熱片部,藉此來自發熱體的熱從第1塊體傳達到平板狀散熱片部,因此能夠使第1塊體朝向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的熱擴散更圓滑化。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設置於一側的板狀體之第1部位的平板狀散熱片,會以第1塊體為中心放射狀地配置,藉此能夠將來自發熱體的熱有效率地擴散往一側的板狀體之第1部位的全體。
1、2、3、4、5、6、7、8、9、9’‧‧‧蒸氣腔室
10、210、240‧‧‧容器
11、211、241‧‧‧一側的板狀體
12、212、242‧‧‧另一側的板狀體
13、213‧‧‧空洞部
14‧‧‧凸部
15‧‧‧貫通孔
16‧‧‧沖緣
20、302‧‧‧管體
21‧‧‧端部
22‧‧‧切縫
23‧‧‧第1毛細構造體
23’‧‧‧第2毛細構造體
24‧‧‧切片
24-1‧‧‧第1切片
24-2‧‧‧第2切片
41‧‧‧平面部
44、214‧‧‧第1部位
45、215‧‧‧第2部位
46、216‧‧‧孔部
47、217‧‧‧第1塊體
48、218‧‧‧第2塊體
219‧‧‧平板狀散熱片部
220‧‧‧平板狀散熱片
221‧‧‧平面部
222‧‧‧側面部
223‧‧‧毛細構造體
301‧‧‧散熱片構件
303、313‧‧‧管體用散熱片
312‧‧‧L字狀的管體
313-1‧‧‧第1管體用散熱片部
313-2‧‧‧第2管體用散熱片部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分解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內部的說明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內部的一部分的說明圖。
第4(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動作流體的流動的說明圖;第4(b)圖係非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動作流體的流動的說明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立體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內部的一部分的說明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內部的說明圖。
第8圖係本發明第5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說明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分解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分解圖。
第11(a)圖及第11(b)圖係本發明的第7實施型態的蒸氣腔室的動作流體的流動的說明圖。
第12圖係本發明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立體圖。
第13圖係本發明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分解圖。
第14圖係本發明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立體圖。
第15圖係本發明第10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側視圖。
以下,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1具有:容器10,形成有由相向的2片的板狀體,也就是一側的板狀體11以及與一側的板狀體11相向的另一側的板狀體12重疊而成的空洞部13;管體20,連接至另一側的板狀體12,且與空洞部13的內部空間連通;動作流體(未圖示),封入從空洞部13至管體20內部之間的空間。一側的板狀體11的底面外面會與發熱體(未圖示)熱連接。
一側的板狀體11是平板狀,又,另一側的板狀體 12也是平板狀。一側的板狀體11的中央部會塑形變形成凸狀。一側的板狀體11的朝外側突出、塑性變形成凸狀的部位是容器10的凸部14,凸部14的內部形成空洞部13。容器10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定,但蒸氣腔室1中,平面觀之(從與蒸氣腔室1的平面垂直的平面觀看)形成矩形。空洞部13藉由脫氣處理減壓。
對應於空洞部13的板狀部12的部位安裝有複數(第1圖中共8根)的管體20。管體20並排配置於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周緣部12。管體20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定,但在蒸氣腔室1中,在長方向上的形狀是直線,垂直於長方向的方向的形狀是圓形。管體20垂直於另一側的板狀體12鉛直立設。
管體20的空洞部13側端部(以下也稱為「一側端部」)開口,與空洞部13相反的端部(也下也稱為「另一側端部」)封閉。又,空洞部13與管體20的內部空間連通,管體20的內部空間與空洞部13同樣藉由脫氣處理減壓。
又,如第2、3圖所示,管體20的內面設置有具有毛細管力的第1毛細構造體23。第1毛細構造體23形成覆蓋管體20的內面。做為第1毛細構造體23,並沒有特別限定,但例如能夠舉出銅粉等的金屬粉的燒結體、金屬線組成的金屬網、凹槽、不織布等。另外,蒸氣腔室1中,做為第1毛細構造體23,會使用沿著管體20的長方向形成的細溝之凹槽。
如第1圖所示,另一側的板狀體12上形成有用以將管體20安裝到容器10的貫通孔15。貫通孔15的形狀或尺寸會對應管體20的形狀或尺寸,管體20的一側的端部21嵌 入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貫通孔15,藉此管體20連接到另一側的板狀體12。因此,管體20與容器10(另一側的板狀體12)是不同的個體。
蒸氣腔室1中,管體20與容器10是不同的個體,因此能夠自由地選擇管體20的配置或形狀、尺寸等,提昇蒸氣腔室1的設計的自由度。又,管體20插入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貫通孔15,藉此能夠將管體20安裝於容器10,因此容易組立。
如第1圖所示,貫通孔15的周緣部形成有沖緣(burring)16。沖緣16也可以是從貫通孔15的周緣部往空洞部13的方向延伸的態樣,也可以是從從貫通孔15的周緣部往空洞部13的相反方向(也就是,蒸氣腔室1的外側方向)延伸的態樣。蒸氣腔室1中,沖緣16形成貫通孔15的周緣部往外側方向延伸的態樣。將安裝於容器10的管體20與沖緣接合以固定於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定,但例如能夠舉出熔接、軟焊、硬焊等。另外,以硬焊接合管體20於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情況下,從焊材容易停留於管體20與沖緣16之間,提昇密閉性這點來看,沖緣16是從貫通孔15的周緣部往空洞部13方向延伸的態樣為佳。
藉由在管體20對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安裝部設置沖緣16,管體20會被沖緣16所支持,管體20對容器10的安裝穩定性提高。又,藉由沖緣16,管體20與另一側的板狀體12之間的接合變得容易,貫通孔15與管體20之間的密閉性提昇。
又,管體20的一側的端部21嵌插入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貫通孔15,藉此形成收容至空洞部13的態樣。收容到空洞部13的管體20的一側的端部21,會設置沿著管體20的長方向的切縫22,藉由切縫22,會形成複數(圖中6個)切片24。
如第2、3圖所示,切片24包括彎折到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平面方向的第1切片24-1、不彎折而延伸於管體20的長方向的第2切片24-2。也就是說,第2切片24-2形成從一側的端部21的端面突出的切片。蒸氣腔室1中,交互配置著折彎到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平面方向的第1切片24-1、延伸於管體20的長方向的第2切片24-2。
第1切片24-1防止管體20從貫通孔15脫落。因此,藉由第1切片24-1,能夠防止管體20從容器10脫離。又,對應第1切片24-1的部位的一端部21的側面形成切口部。因此,氣相的動作流體能夠從空洞部13透過該切口部流入管體20的內部。因此,藉由第1切片24-1,能夠使氣相的動作流體的空洞部13往管體20的流通圓滑化。
又,第2切片24-2的前端部面向一側的板狀體(未圖示),第2切片24-2的前端部抵接一側的板狀體,藉此能夠維持住減壓的空洞部13。也就是說,第2切片24-2能夠發揮空洞部13的支柱的功能。
又,如第1圖所示,一側的板狀體11的內面會設置具有毛細管力的第2毛細構造體23’。第2毛細構造體23’形成覆蓋一側的板狀體11的內面。第2毛細構造體23’並沒有 特別的限定,但例如能夠舉出銅粉等的金屬粉的燒結體、由金屬線組成的金屬網、凹槽、不織布等。另外,蒸氣腔室1中,做為第2毛細構造體23’,能夠使用金屬粉的燒結體。
做為容器10及管體20的材料,例如能夠舉出銅、銅合金、鋁、鋁合金、鎳、鎳合金、不鏽鋼、鈦等。做為封入空洞部13及管體20的內部空間的動作流體,能夠因應容器10及管體20的材料的合適性,適當的選擇,例如能夠舉出水,其他能夠舉出氯氟烴替代物、Fluorinert等的碳氟化合物類、環戊烷、乙二醇、它們與水的混合物等。
做為蒸氣腔室1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舉出1.0~5.0mm,一側的板狀體11與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各自能夠舉出0.1~0.3mm。
根據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1,容器10的空洞部13與連接到容器10(空洞部13)的管體20的內部空間連通,因此當空洞部13的受熱部受到發熱體的熱,動作流體會在空洞部13的受熱部從液相相變化成氣相,從空洞部13流入管體20的內部空間。流入管體20的內部空間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在管體20內部放出潛熱,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在管體20的內部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透過第1毛細構造體23而從管體20回流到空洞部13的受熱部。在蒸氣腔室1中,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當液相的動作流體從管體20回流到空洞部13的受熱部時,如第4(a)圖所示,因為管體20的一側的端部21之中第2切片24-2的前端部接觸容器10的一側的板狀體11側,因此會比沿著如第4(b)圖 (管體20的端部不接觸也不接近一側的板狀體11側)所示的容器10的內面的回流路徑,更能夠縮短路徑長度,結果,能夠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
又,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1中,第1毛細構造體23設置的管體20的第2切片24-2的前端部會與一側的板狀體11抵接,又一側的板狀體11的內面會設置第2毛細構造體23’。也就是說,管體20的第1毛細構造體會與一側的板狀體11的第2毛細構造體23’之間連續地配置。藉此,管體20內部的液相的動作流體不會透過空洞部13的側壁面,而能夠透過設置第1毛細構造體23的第2切片24-2確實地從管體20回流到一側的板狀體11,又,能夠透過第2毛細構造體23’回流到一側的板狀體11的受熱部。根據上述構造,能夠確實地縮短回流路徑。
又,根據第1實施型例的蒸氣腔室1,氣相的動作流體從容器10的空洞部13往管體20的內部空間流入,在管體20的內部空間放出潛熱,因此比較起氣相的動作流體僅在容器10內部相變化成液相,更加促進該相變化,促進氣相的動作流體的潛熱放出。因此,在蒸氣腔室1中,能夠發揮優秀的散熱特性。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與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將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如第5圖所示,第2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2中,會在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管體上更加熱連接熱交換手 段。蒸氣腔室2中,做為熱交換手段,會設置複數個平板狀的管體用散熱片100。管體用散熱片100設置有對應管體102的位置與尺寸的孔部,藉由嵌插管體20於該恐怖,使管體用散熱片100固定於管體20。
複數片的管體用散熱片100分別等間隔地排列於相對於蒸氣腔室2的面鉛直的方向。又,任一管體用散熱片100的表面也配置成平行於蒸氣腔室2的面。管體用散熱片100是熱傳導性佳的金屬材料,例如能夠舉出鋁、鋁合金、銅、銅合金等。
蒸氣腔室2中,藉由與管體20熱連接的管體用散熱片100,更加促進管體20內部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放出潛熱,因此能夠更加提昇蒸氣腔室2的放熱效率。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另外,與第1、第2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會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第1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彎折於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平面方向的第1切片24-1、延伸於管體20的長方向的第2切片24-2交互地配置,但取而代之地,如第6圖所示,第3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3中,第2切片24-2僅突設另一側的板狀體12的周緣側,也就是距離發熱體的位置較遠側。
也就是說,蒸氣腔室3中,第2切片24-2的與一側的端部21內面相連的面,與板狀體(未圖示)的空洞部側內面之中,發熱體(未圖示,連接板狀體外面的中央部)的部 位相向的位置,設置第2切片24-2。蒸氣腔室3中,6片切片之中的一者形成第2切片24-2。
蒸氣腔室3中,因為第2切片24-2的與一側的端部21內面相連的面會與發熱體的部位相向,能夠使氣相的動作流體從空洞部流入管體內部更加圓滑化。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另外,與第1~第3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會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如第7圖所示,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4中,一側的板狀體11具有平面觀看為圓形的平板之第1部位44、與第1部位44為分別個體之第2部位45。第2部位45具有平面部41以及設置於平面部41的周緣的側面部42,平面部41的中央部設置有平面觀看呈圓形的孔部46。孔部46嵌合第1部位44,藉此第1部位44與第2部位45組合,形成一側的板狀體11。因此,第1部位44位於一側的板狀體11的中央部。
第1部位44的空洞部13側的內面立設第1塊體47(第7圖中1個)、與第1塊體47不同個體的複數(第7圖中28個)的第2塊體48。第1塊體47與第2塊體48任一者都是從一側的板狀體11的空洞部13側內面往另一板狀體(未圖示)的空洞部13側內面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因此,第1塊體47與第2塊體48任一者都是柱狀的構件。第1塊體47的頂部與第2塊體48的頂部任一者都可以與另一板狀體的空洞部13側內面相接,也可以不相接。
第1塊體47配置於第1部位44的中央部。因此, 第1塊體47配置於一側的板狀體11的中央部。第2塊體48配置於第1塊體47的周圍。因此,第2塊體48配置於第1部位44的周緣部。
第1塊體47與一側的板狀體11之中的第1部位44一體成形。又,第2塊體48也與第1部位44一體成形。一體成形的方法例如能夠舉出鍛造。
第1塊體4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比各第2塊體48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更大。第1塊體47及第2塊體48的平面觀之的形狀是多角形、圓形等,並沒有特別限定,但在蒸氣腔室4中為四角形。因此,做為突起部的第1塊體47及第2塊體48形成角柱(四角柱)。
如第7圖所示,第2部位45具有設置於平面部41與平面部41的周緣的側面部42。第2部位45的平面部41不具備第1塊體及第2塊體。
蒸氣腔室4中,第1塊體47與第2塊體48的表面也形成第2毛細構造體23’。因此,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面積更加增大。因此,蒸氣腔室4的受熱部的熱傳達性提昇,能夠減低受熱部的熱阻抗。又,蒸氣腔室4中,第1塊體4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比各個第2塊體48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更大,因此在與第1塊體47相對的位置會與發熱體熱連接。也就是說,第1塊體47位於發熱體的發熱密度的最高部位(第7圖中的第1部位44的中央部)的話,主要會由第1塊體47從發熱體受熱,取決於第1塊體4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的大小,從發熱體受到的熱會往第1部位44(一側的板狀體11)的平 面方向傳達。也就是說,第1塊體47會促進熱往第1部位44(一側的板狀體11)的平面方向擴散,因此能夠防止第1部位44(一側的板狀體11)局部地高溫化,甚至是,能夠使受熱部的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圓滑化。
蒸氣腔室4中,藉由第1塊體47及第2塊體48與第1部位44(一側的板狀體11)形成一體,能夠減低第1塊體47及第2塊體48與第1部位44(一側的板狀體11)之間的熱阻抗,因此能夠將來自發熱體的熱更有效率地往空洞部13內部傳達。
又,蒸氣腔室4中,一側的板狀體11具備:第1部位44,具有第1塊體47及第2塊體48;第2部位45,不具有第1塊體47及第2塊體48。藉此提昇一側的板狀體11的設計的自由度,更進一步,能夠減低一側的板狀體11,甚至蒸氣腔室4的製造成本。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蒸氣腔室的另一實施型態例。上述第1~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管體的長方向的形狀是直線狀,但取而代之地,也可以是L字狀等,垂直於長方向的形狀是圓形,但也可以是扁平形狀、橢圓形等。上述第1~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平面觀之的形狀為矩形,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圓形等。
上述第1~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管體並排配置於另一側的板狀體的周緣部,但管體的配置能夠因應蒸氣腔室的使用狀況來選擇,取而代之地,例如從使各管體的熱負荷均等化的點來看,複數連接於另一側的板狀體的管體也可 以配置成與熱連接到一側的板狀體的發熱體的中心部等距離。
上述第1~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一側的板狀體的內面被第2毛細構造體覆蓋,但取而代之地,可以因應使用狀況形成第2毛細構造體於一側的板狀體的內面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形成第2毛細構造體於一側的板狀體的內面。
上述第1~第4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管體安裝於另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部(也就是容器的表面部),但取而代之地,如第8圖所示,做為第5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也可以是管體20安裝於容器10的側面部的蒸氣腔室5。蒸氣腔室5中,即使高度方向的空間受限,也能夠設置。
以下,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的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如第9圖所示,本發明的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6具有平面觀之矩形狀的容器210,形成有由相向的2片的板狀體,也就是平面觀之矩形狀的一側的板狀體211以及與一側的板狀體211相向的平面觀之矩形狀的另一側的板狀體212重疊而成的空洞部213;動作流體(未圖示),封入空洞部213內的空間。一側的板狀體211的外面會與發熱體(未圖示)熱連接。
一側的板狀體211具有平面觀之為圓形的平板之第1部位214、以及與第1部位214不同個體的第2部位215。第2部位215具有平面部221以及設置於平面部221的周緣的側面部222,平面部221的中央部設置有平面觀之為圓形的孔部216。孔部216嵌合第1部位214,藉此第1部位214與第2部位215組合,形成一側的板狀體211。因此,第1部位214 位於一側的板狀體211的中央部。
第1部位214的空洞部213側內面,立設第1塊體217、與第1塊體217為不同個體的第2塊體218。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任一者都是從一側的板狀體211的空洞部213側內面往另一側的板狀體212的空洞部213側內面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因此,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任一者都是柱狀的構件。第1塊體217的頂部與第2塊體218的頂部任一者都可以與另一板狀體212的空洞部213側內面相接,也可以不相接。
第1塊部217配置於第1部位214的中央部。因此,第1塊部217配置於一側的板狀體211的中央部。第2塊體218配置於第1塊體217的周圍。因此,第2塊體218配置於第1部位214的周緣部。
第1塊體217與一側的板狀體211之中的第1部位214一體成形。又,第2塊體218也與第1部位214一體成形。一體成形的方法例如能夠舉出鍛造。
另外,蒸氣腔室6中,第1塊體217設置1個,第2塊體218設置複數個(第9圖中28個)。
第1塊體21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比各第2塊體218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更大。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的平面觀之的形狀是多角形、圓形等,並沒有特別限定,但在蒸氣腔室6中為四角形。因此,做為突起部的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形成角柱(四角柱)。
蒸氣腔室6中,第1部位214的空洞部213側內 面,更立設了平面狀的散熱片部219,具有平板狀的複數(第9圖中4片)的平板狀散熱片220。各平板狀散熱片220從第1塊體217往一側的板狀體211的平面方向,朝向第1部位214的周緣部延伸。平板狀散熱片部219的各平板狀散熱片220從第1塊體217放射狀延伸。又,第1部位214之中,形成於相互鄰接的平板狀散熱片220之間的4個領域都是相同面積。
另外,各平板狀散熱片220可以與第1塊體217形成一體,也可以是分別的個體,但蒸氣腔室6中,各平板狀散熱片220與第1塊體217形成一體。
形成於相鄰的平板狀散熱片220之間的各領域(第9圖中4個領域)分別配置了複數個(第9圖中各7個)第2塊體218。又,各領域中,第2塊體218等間隔地配列。
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之間以及第2塊體218間的空間部,會形成氣相的動作流體流通的蒸氣流路。上述空間部的寬度並沒有特別限定,但從防止液相的動作流體閉塞蒸氣流路,使接受發熱體的熱而從液相相變化為氣相的動作流體圓滑地流通這點來看,在1.0mm以上為佳。
第1部位214的空洞部213側內面、第1塊體217的表面、第2塊體218表面及平板狀散熱片部219表面,設置了具有毛細管力的毛細構造體223。也就是說,毛細構造體223形成覆蓋第1部位214的空洞部213側內面、第1塊體217的表面、第2塊體218表面及平板狀散熱片部219表面。做為毛細構造體223並沒有特別限定,但例如能夠舉出銅粉等的金屬粉的燒結體、金屬線組成的金屬網、凹槽、不織布等。
如第9圖所示,第2部位215具有平面部221以及設置於平面部221的周緣的側面部222。第2部位215的平面部221不具備第1塊體及第2塊體。另一方面,第2部位215的平面部221表面也設置毛細構造體223。
第2部位215的側面部222接合了平板的另一板狀體212的周緣部,藉此形成具有空洞部213的容器210。做為接合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定,但例如能夠舉出擴散接合、硬焊、雷射熔接、超音波熔接、摩擦接合、壓接接合等。因此,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與平板狀散熱片部219收容於空洞部213內。空洞部213的內部空間會與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之間還有第2塊體218之間的空間部同樣地,形成氣相的動作流體流通的蒸氣流路。空洞部213會藉由脫氣處理來減壓。
做為容器210的材料,例如能夠舉出銅、銅合金、鋁、鋁合金、鎳、鎳合金、不鏽鋼、鈦等。做為封入空洞部213的動作流體,能夠因應容器210的材料的合適性,適當的選擇,例如能夠舉出水,其他能夠舉出氯氟烴替代物、Fluorinert等的碳氟化合物類、環戊烷、乙二醇、它們與水的混合物等。
做為蒸氣腔室6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舉出1.0~5.0mm,一側的板狀體211與另一側的板狀體212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各自能夠舉出0.1~0.3mm。
如第9圖所示,蒸氣腔室6的另一側的板狀體212,在外面的平面部設置了做為熱交換手段的散熱片構件301。也就是說,蒸氣腔室6會與散熱片構件301熱連接,與 散熱片構件301熱連接的部位會發揮蒸氣腔室6的散熱部的功能。在第9圖中,散熱片構件301立設,其平面部會相對於另一側的板狀體212的平面部垂直。又,複數的散熱片構件301會相互地平行排列。蒸氣腔室6所收到的發熱體的熱會從蒸氣腔室6往散熱片構件301傳遞,從散熱片構件301放出至外部環境。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6的動作。蒸氣腔室6的一側的板狀體211中,與發熱體接觸的部位(未圖示)會發揮受熱部的功能。例如,一側的板狀體211的空洞部213側內面之中,熱連接發熱體,使得第1塊體217位於發熱體的發熱密度最高的部位(第9圖中,例如一側的板狀體211的中央部)。具體來說,藉由將發熱體熱連接到與第1塊體217相對的位置,主要會由第1塊體217接收來自發熱體的熱。當蒸氣腔室6的受熱部受到發熱體的熱,封入空洞部213的液相動作流體會在受熱部從液相相變化成氣相,流通於容器210內部的蒸氣流路,從受熱部往熱連接至蒸氣腔室6的散熱片構件301的散熱部移動。往散熱部移動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在散熱部放出潛熱,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在散熱部放出的潛熱會透過散熱片構件301放出至外部環境。在散熱部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在毛細構造體23從散熱部往受熱部回流。
蒸氣腔室6中,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211的空洞部213側內面,設置了突起部的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的表面形成了毛細 構造體223,因此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面積增大。因此,在蒸氣腔室6的受熱部的熱傳導性提昇,能夠減低受熱部的熱阻抗。又,蒸氣腔室6中,第1塊體21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會比各第2塊體218的平面觀之的面積大,因此將發熱體熱連接到與第1塊體217相對的位置的話,主要會由第1塊體217受到發熱體的熱,取決於第1塊體21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的大小,從發熱體受到的熱會往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的平面方向傳達。也就是說,第1塊體217會促進熱往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的平面方向擴散,因此能夠防止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局部地高溫化,甚至是,能夠使在受熱部的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圓滑化。根據上述構造,蒸氣腔室6能夠發揮優秀的熱輸送特性。
蒸氣腔室6中,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會與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形成一體,藉此能夠減低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與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之間的熱阻抗,能夠更有效率地將來自發熱體的熱傳達到空洞部213內部。
又,蒸氣腔室6中,一側的板狀體211具備:第1部位214,具有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第2部位215,與第1部位214為獨立的構件,不具有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藉此提昇一側的板狀體211的設計的自由度,更進一步,能夠減低一側的板狀體211,甚至蒸氣腔室6的製造成本。
又,蒸氣腔室6中,設置於平面觀之圓形的第1部位214上的平板狀散熱片220,會以第1塊體217為中心放 射狀地配置,藉此透過平板狀散熱片220,從第1塊體217沿著第1部位214的面放射狀地擴散熱,因此,能夠更有效率地將來自發熱體的熱擴散至第1部位214全體,結果更加提昇對發熱體的冷卻性能。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另外,與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會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另一側的板狀體的外面的平面部設置了散熱片構件,但如第10圖所示,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7中,另一側的板狀體212的外面的平面部,設置了管體302來取代散熱片構件。管體302發揮蒸氣腔室7的散熱構件的功能。第10圖中,管體302是直線狀,相對於另一側的板狀體212的外面垂直地立設。又,管體302並排地配置複數根(第10圖中8根)於另一側的板狀體212的周緣部。
管體302的內部會與蒸氣腔室7的空洞部213連通。也就是說,管體302的蒸氣腔室7側的端部會開口,另一側的端部會封閉。因此,管體302的內部與空洞部213同樣地藉由脫氣處理形成減壓的狀態。又,管體302的內面設置了毛細構造體(未圖示)。做為形成於管體302內面的毛細構造體,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銅粉等的金屬粉的燒結體、由金屬線組成的金屬網、凹槽、不織布等。另外,做為管體302的材料,例如能夠舉出銅、銅合金、鋁、鋁合金等。
蒸氣腔室7中,蒸氣腔室7的受熱部受到發熱體 (未圖示)的熱,封入空洞部213的液相動作流體(未圖示)會在受熱部從液相相變化成氣相,流通於容器210內部(空洞部213)的蒸氣流路。又,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從容器210內部(空洞部213)的蒸氣流路流入與空洞部213連通的管體302內部。往管體302內部流入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在管體302內部放出潛熱,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在管體302內部放出的潛熱會透過管體302的壁面放出至外部環境。在管體302內部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在設置於管體302的內面的毛細構造體從管體302往空洞部213回流,在設置於空洞部213的毛細構造體223從空洞部213往受熱部回流。
即使是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7,也與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6同樣地,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211的空洞部213側內面,設置了第1塊體217及第2塊體218,在第1塊體217與第2塊體218的表面形成毛細構造體223,因此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面積。因此,在蒸氣腔室7的受熱部的熱傳達性提昇,能夠減低受熱部的熱阻抗。又,因為第1塊體217的平面觀之的面積比第2塊體218的平面觀之的面積大,因此將發熱體熱連接到與第1塊體217相對的位置時,第1塊體217會促進熱往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的平面方向擴散,因此能夠防止第1部位214(一側的板狀體211)局部地高溫化。
又,蒸氣腔室7設置了與空洞部213連通的管體302,藉此從氣相相變化成液相的動作流體,會從管體302回流到空洞部213的受熱部。如第11(a)圖所示,管體302的 端部接觸或接近容器210的一側的板狀體211側(第11(a)圖中,管體302的端部接觸一側的板狀體211側)的情況下,回流路徑會比第11(b)圖(管體302的端部沒有接觸也沒有接近一側的板狀體211側)所示的沿著容器210內面的回流路徑更加縮短,因此結果能夠減低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又,藉由設置了與空洞部213連通的管體302,更促進氣相的動作流體往液相的相變化。也就是更促進氣相的動作流體放出潛熱,因此能夠進一步提昇蒸氣腔室7的散熱效率。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另外,與第6、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會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如第12圖所示,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8中,會在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的管體,進一步熱連接熱交換手段。蒸氣腔室8中,做為熱交換手段,會設置複數的平板狀的管體用散熱片303。管體用散熱片303設置了對應管體302的位置與尺寸的管通孔,藉由管體302嵌插於該貫通孔,管體用散熱片303固定於管體302。
複數片的管體用散熱片303分別等間隔地排列於相對於蒸氣腔室8的面鉛直的方向。又,任一管體用散熱片303的表面也配置成平行於蒸氣腔室8的面。管體用散熱片303是熱傳導性佳的金屬材料,例如能夠舉出鋁、鋁合金、銅、銅合金等。
蒸氣腔室8中,藉由設置了與管體302熱連接的管體用散熱片303,更促進在管體302內部的氣相的動作流體 放出潛熱,因此能夠進一步提昇蒸氣腔室8的散熱效率。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另外,與第6~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會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第6~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是平面觀之為矩形的容器,一側的板狀體具有設置了第1塊體與第2塊體的第1部位、與第1塊體為不同個體的第2部位,但如第13、14圖所示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是平面觀之為圓形的一側的板狀體241與面向一側的板狀體241的平面觀之為圓形的另一側的板狀體242所組成的平面觀之為圓形的容器240,一側的板狀體241為一體成形。
又,第6~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相當於一側的板狀體的周緣部的第2部位,沒有設置第1塊體也沒有設置第2塊體,但如第13、14圖所示,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9中,一側的板狀體241的周緣部也會設置第2塊體218。
第2塊體218以位於一側的板狀體241的中央部的第1塊體217為中心,配置成同心圓狀且放射狀。藉由上述第2塊體218的配置,橫跨平面觀之為圓形的一側的板狀體241全體,液相的動作流體的蒸發面積增大。因此,橫跨蒸氣腔室9全體,熱傳導性提昇,能夠減低熱阻抗。另外,蒸氣腔室9中,一側的板狀體241上沒有設置平板狀散熱片部。
又,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直線狀的管體熱連接了管體用散熱片,但如第13、14圖所示,第9實施 型態例的蒸氣腔室9中,取而代之地,平面觀之為L字狀的管體312熱連接管體用散熱片313。
如第13、14圖所示,蒸氣腔室9中,另一板狀體242具有平面部與設置於平面部的周緣的側面部,另一側的板狀體242的側面部與平板的一側的板狀體241的周緣部接合,藉此形成具有空洞部的容器240。
另一側的板狀體242的平面部(蒸氣腔室9的表面部),連接了平面觀之為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一側的端部的端面。平面觀之為L字狀的管體312內部連通容器240內部(空洞部)。又,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會沿著平面觀之為圓形的另一側的板狀體242的平面部的周緣,等間隔地安裝複數根(第13、14圖中6根)。管體312在另一板狀體242的平面部的上述配置,能夠使各平面觀之為L字狀的管體312的熱輸送的負荷均一化,能夠從蒸氣腔室9全體均一地熱輸送到管體用散熱片313。
6根的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之中,以另一板狀體242的平面部的中心線為邊界,右側的3根的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另一側的端部彎曲方向朝向右方向,相對地,左側3根的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另一側的端部彎曲方向朝向左方向。也就是說,位於左側的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與位於右側的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它們的另一側的端部的彎曲方向相反。
蒸氣腔室9中,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另一側的端部會熱連接複數的管體用散熱片313。管體用散熱 片313會沿著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另一側的端部的長方向並排地配置。管體用散熱片313是由第1管體用散熱片部313-1、第2管體用散熱片部313-2組成。第1管體用散熱片部313-1及第2管體用散熱片部313-2之間配置了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另一側的端部。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的另一側的端部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第1管體用散熱片313-1及第2管體用散熱片313-2,藉此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會熱連接到第1管體用散熱片部313-1與第2管體用散熱片部313-2,也就是熱連接到管體用散熱片313。
蒸氣腔室9中,藉由與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熱連接的管體用散熱片313,更加促進了在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312內部的氣相的動作流體放出潛熱,因此與第8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8同樣地,能夠更加提昇蒸氣腔室9的散熱效率。
接著,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第10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另外,與第6~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相同的構成要素會使用相同符號來說明。
第9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另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部(蒸氣腔室的表面部)連接了平面觀之略L字狀的管體的一側的端部的端面,但取而代之地,第10實施型態的蒸氣腔室9’中,如第15圖所示,蒸氣籤是9’的側面部連接了平面觀之L字狀的管體312的一側的端部的端面。
即使是蒸氣腔室9’,氣相的動作流體會從容器240內部(空洞部)的蒸氣流路流入與空洞部連通的平面觀之略L 字狀的管體312內部,因此更加促進氣相的動作流體相變化成液相,能夠提昇蒸氣腔室9’的散熱效率。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蒸氣腔室的另一實施型態例。上述第6~第10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第1塊體與第2塊體任一者都是與一側的板狀體形成一體,但取而代之地,也可以與一側的板狀體為分開的個體。又,第6、第7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一側的板狀體的第1部位設置了平板狀散熱片部,但也可以因應使用狀況而不設置平板狀散熱片部。
上述第6實施型態例的蒸氣腔室中,設置了散熱片構件於另一板狀體,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不設置散熱片構件。在這個情況下,容器之中,相對於與發熱體熱連接的部位的受熱部,距離既定距離的部位會發揮散熱部的功能。
本發明的蒸氣腔室減低了液相的動作流體的流動阻抗,藉此能夠發揮優秀的熱輸送特性,因此能夠在廣泛的領域中使用,例如能夠用來冷卻車輛或個人電腦等的電子機器中搭載的發熱體。又,本發明的蒸氣腔室減低受熱部的熱阻抗,更防止受熱部的局部的溫度上升,藉此能夠發揮優秀的熱輸送特性,因此能夠在廣泛的領域中使用,例如能夠用來冷卻車輛或個人電腦等的電子機器中搭載的發熱體。

Claims (21)

  1. 一種蒸氣腔室,包括:容器,藉由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以及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相向的另一側的板狀體形成空洞部;管體,連接到該容器,連通該空洞部及內部空間;以及動作流體,封入該空洞部至該管體內部之間的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管體的該空洞部側端部嵌插至該容器的貫通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貫通孔的周緣部形成有沖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管體的該空洞部側端面設置有從該端面突出的切片,該切片的前端部會與該空洞部的一側的板狀體側內面相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管體的內面設置毛細構造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設置毛細構造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複數根連接到該容器的該管體,會相對於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熱連接的發熱體的中心部等距離的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7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切片之接續該管體內面的面,會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之中的與該發熱體連接的部位相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 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側內面立設了第1塊體,該第1塊體的周圍立設了平面觀之的面積比該第1塊體小的第2塊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第1塊體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一體成形。
  11. 一種蒸氣腔室,包括:容器,藉由與發熱體熱連接的一側的板狀體以及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相向的另一側的板狀體形成空洞部;管體,連接到該容器,連通該空洞部及內部空間;動作流體,封入該空洞部至該管體內部之間的空間;以及毛細構造體,配置於該空洞部,其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側內面立設了第1塊體,該第1塊體的周圍立設了平面觀之的面積比該第1塊體小的第2塊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第1塊體立設於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之中的該發熱體的發熱密度最高的部位。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第1塊體與該一側的板狀體的該空洞部側內面一體成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一側的板狀體之中,該第1塊體與該第2塊體立設的第1部位、以及該第1部位以外的第2部位是獨立的個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4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毛細構造體設置於該第1塊體的表面與該第2塊體的 表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5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更立設了從該第1塊體朝向該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方向延伸,並且與該第1塊體一體成形的平板狀散熱片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6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一側的板狀體的平面觀之的形狀是圓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6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第1部位的平面觀之的形狀是圓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8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平面狀散熱片部從該第1塊體放射狀地延伸。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9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毛細構造體設置於該平面狀散熱片部的表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20項任一項所述之蒸氣腔室,其中該管體的內面設置毛細構造體。
TW106127091A 2016-08-10 2017-08-10 蒸氣腔室 TW2018122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8144 2016-08-10
JP2016-158143 2016-08-10
JP2016158144 2016-08-10
JP2016158143 2016-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2238A true TW201812238A (zh) 2018-04-01

Family

ID=6116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7091A TW201812238A (zh) 2016-08-10 2017-08-10 蒸氣腔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12238A (zh)
WO (1) WO20180304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158B (zh) * 2020-01-20 2023-07-01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熱虹吸散熱裝置之連通強化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2220B2 (ja) * 2021-03-23 2023-09-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熱拡散デバイスおよ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8690A (ja) * 1990-11-29 1992-07-2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ヒートパイ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654323B2 (ja) * 1996-11-25 2005-06-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沸騰冷却装置
JP3403307B2 (ja) * 1997-02-13 2003-05-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スプレッダ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却器
JP2003336976A (ja) * 2002-05-17 2003-11-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その実装構造
US7106589B2 (en) * 2003-12-23 2006-09-12 Aall Power Heatsinks, Inc. Heat sin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JP4648106B2 (ja) * 2005-06-21 2011-03-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冷却装置
JP4714638B2 (ja) * 2006-05-25 2011-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WO2011145618A1 (ja) * 2010-05-19 2011-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沸騰冷却器
US10119766B2 (en) * 2015-12-01 2018-11-06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158B (zh) * 2020-01-20 2023-07-01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熱虹吸散熱裝置之連通強化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0478A1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3296B2 (ja)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
TWI722736B (zh) 散熱裝置
JP6688936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US7540318B2 (en) Heat sink
WO2019230385A1 (ja)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
TWI787425B (zh) 散熱器
US10677535B1 (en) Heat sink
TWI741592B (zh) 散熱裝置
US11346617B2 (en) Wick structure and heat pipe accommodating wick structure
EP3686539B1 (en) Heat sink
CN212876432U (zh) 散热器
TW202040775A (zh) 散熱裝置
TWI722690B (zh) 散熱裝置
TW201812238A (zh) 蒸氣腔室
US10760855B2 (en) Heat sink
JP2006234267A (ja) 沸騰冷却装置
JP7269422B1 (ja) ヒートシンク
JP7450125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JP7311057B2 (ja) 熱拡散デバイス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5540661A (zh) 热传导部件
JP2011163622A (ja) 放熱フィンとヒートパイプの接合部およびその接合方法
JP2023006704A (ja) 熱伝導部材
JP2012013277A (ja) ヒートシン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