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1522A - 片材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1522A
TW201811522A TW106129123A TW106129123A TW201811522A TW 201811522 A TW201811522 A TW 201811522A TW 106129123 A TW106129123 A TW 106129123A TW 106129123 A TW106129123 A TW 106129123A TW 201811522 A TW201811522 A TW 2018115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ection
shutter
additive
mes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9176B (zh
Inventor
佐竹晶宙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1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1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4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from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D04H1/6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dry state, e.g. thermo-activatable agents in solid or molten state, and heat being applied subsequentl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防止不必要之添加物之洩漏,而防止將片材著色成預期外之顏色。 本發明具備:添加物收容箱110(樹脂收容部),其收容包含樹脂之添加物;樹脂供給部,其將添加物收容箱110所收容之添加物供給至搬送解纖物之管54(搬送路徑);及擋閘126,其阻斷添加物收容箱110所收容之添加物對管54之供給。

Description

片材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片材製造裝置。
先前以來,進行使纖維狀之物質堆積,並使結合力作用於所堆積之纖維之彼此間而製造片材。於該情形時,近年來,使用以完全或幾乎不用水之被稱為乾式法之方法來取代先前廣泛進行之使用水之造紙法而製造片材的技術。 於此種乾式法中,有使用鼓風機等使氣流產生於管之內部,並以藉由該氣流使纖維流動之狀態供給樹脂等之添加物,且藉由添加物使纖維黏合而製造片材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09203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上述構成中,由於為藉由氣流於搬送路徑搬送纖維之構成,故於搬送路徑產生負壓。因此,存在未供給添加物時,亦有添加物因該負壓而自供給口洩漏之虞的問題。 若添加物洩漏,則產生將片材著色成預期外之顏色等不良狀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防止不必要之添加物之洩漏。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係將包含纖維之原料解纖後之解纖物與樹脂混合後之混合物堆積,加壓加熱而使片材成形的片材製造裝置,且具備:樹脂收容部,其收容上述樹脂;樹脂供給部,其對搬送上述解纖物之搬送路徑供給上述樹脂收容部所收容之上述樹脂;及擋閘,其阻斷上述樹脂收容部所收容之上述樹脂朝上述搬送路徑之供給。 根據本發明,因可藉由擋閘阻斷樹脂收容部所收容之樹脂朝搬送路徑之供給,故於搬送解纖物之搬送路徑之內部產生了負壓之情形,亦不會使樹脂洩漏至搬送路徑之內部。其結果,例如,不會意外地供給不使用之顏色之樹脂,可防止將片材著色成預期外之顏色。 又,本發明如上述發明,其中上述擋閘係於未自上述樹脂收容部供給樹脂時關閉。 根據本發明,藉由於未自樹脂收容部供給樹脂時關閉擋閘,而不會使不必要之樹脂(不必供給之樹脂)洩漏至搬送路徑之內部,例如,可防止意外地供給不使用之顏色之樹脂。 又,本發明如上述發明,其中上述擋閘於裝置停止時關閉。 根據本發明,藉由於裝置停止時關閉擋閘,而不會使不必要之樹脂(不必供給之樹脂)洩漏至搬送路徑之內部,例如,可防止意外地供給不使用之顏色之樹脂。 又,本發明如上述發明,其中上述樹脂收容部由收容樹脂之複數個樹脂收容部構成。 根據本發明,藉由於複數個樹脂收容部分別收容樹脂,可使用不同顏色或不同種類之複數種樹脂。又,於存在不必供給之樹脂時,藉由將收容了該樹脂之樹脂收容部之擋閘關閉,而不會使樹脂洩漏至搬送路徑之內部,例如,可防止意外地供給不使用之顏色之樹脂。 又,本發明如上述發明,其中於複數個上述樹脂收容部中,至少關閉與收容彩色之樹脂之上述樹脂收容部對應之擋閘。 根據本發明,藉由將與收容彩色之樹脂之樹脂收容部對應之擋閘關閉,可防止對片材著色彩色之樹脂造成之預期外之顏色。 又,本發明如上述發明,其中具備攪拌上述樹脂收容部內之樹脂之攪拌機構,且上述擋閘之驅動源與上述攪拌機構共通。 根據本發明,藉由將擋閘之驅動源設為與攪拌機構共通,而不需要新的動力源,可藉由1個驅動源進行擋閘之開閉動作及攪拌機構之攪拌動作。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應用了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概略前視圖。圖2係顯示卸除了圖1之正面面板之狀態之概略前視圖。 本實施形態記述之片材製造裝置100係適於例如藉由將作為原料之機密紙等使用過之廢紙以乾式解纖並纖維化後,加壓、加熱、切斷,而製造新紙的裝置。亦可藉由於經纖維化之原料中混合各種添加物,而根據用途,提高紙製品之結合強度或白色度,或附加顏色、香味、阻燃等功能。又,藉由控制紙之密度或厚度、形狀使之成形,而可根據用途,製造A4或A3之辦公用紙、名片用紙等各種厚度、尺寸之紙。 如圖1及圖2所示,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大致長方體之框體300。於框體300之正面之中央上部,設置使設置於正面上部之開口開閉之開閉門301。開閉門301可使用把手開閉。 若開閉門301成為開啟狀態,則設置於框體300之內部之樹脂匣收納部302露出。於樹脂匣收納部302,裝卸自由地收納了儲存有包含複數顏色之樹脂之添加物的匣303。 開閉門301以透明之原材料構成,使用者不將開閉門301設為開啟狀態,亦可目視樹脂匣收納部302所收納之匣303之狀態。 如圖1所示,於框體300之正面,於開閉門301之右側設置觸控面板304。觸控面板304亦作為顯示片材製造裝置100相關之各種資訊之顯示部而發揮功能。 如圖1所示,於框體300之正面,於觸控面板304之上方設置緊急停止按鈕305。緊急停止按鈕305係於片材製造裝置100製造片材之處理之執行中,對緊急停止該處理加以指示的按鈕。 如圖1所示,於框體300之正面,於觸控面板304之下方,設置按壓式之電源開關306。 如圖1所示,於框體300之正面,於開閉門301之下方設置前罩307。前罩307例如可使用把手開閉。若前罩307成為開啟狀態,則設置於框體300之內部之機內貯槽308、壓縮機309、集塵貯槽310露出。前罩307可僅於解除了鎖定機構(省略圖示)之鎖定之狀態時設為開啟狀態。 如圖1所示,於框體300之正面之下部,以自正面突出之狀態,設置供紙堆疊器311。供紙堆疊器311係收容作為原料之廢紙的裝置。基於廢紙製造片材時,收容於供紙堆疊器311之廢紙藉由特定機構而供給至框體300之內部。於供紙堆疊器之上方,安裝用以將手動放入之廢紙或設置複數片之廢紙逐片供給至框體內部之供紙托盤312。 如圖1所示,於框體300之正面之左端部,藉由框體300朝後方凹入而形成有空間,於該空間設置排紙托盤313。排紙托盤313係供藉由片材製造裝置100製造之片材依序排出並儲存的裝置。排紙托盤313可選擇性安裝排紙堆疊器。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及動作之模式圖。 片材製造裝置100如圖3所示,具備供給部10、粗碎部12、解纖部20、分選部40、第1網狀物形成部45、旋轉體49、混合部50、堆積部60、第2網狀物形成部70、搬送部79、片材形成部80、及切斷部90。 又,片材製造裝置100以對原料進行加濕、及/或對原料移動之空間進行加濕為目的,而具備加濕部202、204、206、208、210、212。該等加濕部202、204、206、208、210、212之具體構成為任意,列舉蒸汽式、氣化式、暖風氣化式、超音波式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氣化式或暖風氣化式之加濕器構成加濕部202、204、206、208。即,加濕部202、204、206、208具有浸潤了水之過濾件(省略圖示),藉由使空氣通過過濾件,而供給提高了濕度之加濕空氣。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以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加濕部210及加濕部212。即,加濕部210、212具有使水霧化之振動部(省略圖示),供給由振動部產生之霧。 供給部10將原料供給至粗碎部12。片材製造裝置100製造片材之原料只要為包含纖維者即可,例如,列舉紙、紙漿、紙漿片材、包含不織布之布、或織物等。於本實施形態中,例示片材製造裝置100以廢紙為原料之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如下構成:供給部10具備堆疊廢紙並蓄積之供紙堆疊器311,且藉由供紙馬達(省略圖示)之動作,而自供紙堆疊器311將廢紙送出至粗碎部12。 粗碎部12藉由粗碎刃14裁斷(粗碎)由供給部10供給之原料而形成粗碎片。粗碎刃14係於大氣中(空氣中)等之氣體環境下裁斷原料。粗碎部12例如可採用與所謂之切碎機同樣之構成,具備夾著原料並裁斷之一對粗碎刃14、及使粗碎刃14旋轉之驅動部。粗碎片之形狀或大小為任意,只要適合解纖部20中的解纖處理即可。例如,粗碎部12係將原料裁斷成1~數 cm之四方或其以下之尺寸的紙片。 粗碎部12具有接收由粗碎刃14裁斷並落下之粗碎片的滑槽(料斗)16。滑槽16具有例如於粗碎片流動之方向(行進方向)上寬度逐漸變窄之錐形狀。因此,滑槽16可接收較多粗碎片。於料筒16連結與解纖部20連通之管2,管2係形成用以將由粗碎刃14裁斷之原料(粗碎片)搬送至解纖部20的搬送路徑。粗碎片藉由滑槽16而聚集,通過管2移送(搬送)至解纖部20。 於粗碎部12具有之滑槽16、或滑槽16附近,藉由加濕部202而供給加濕空氣。藉此,可抑制由粗碎刃14裁斷之粗碎物因靜電而吸附於滑槽16或管2之內表面的現象。又,因粗碎刃14裁斷之粗碎物與加濕(高濕度)之空氣一同移送至解纖部20,故亦可期待對解纖物附著於解纖部20之內部加以抑制的效果。又,加濕部202亦可採用如下構成:對粗碎刃14供給加濕空氣,而將供給部10供給之原料除靜電。此外,亦可與加濕部202一同使用電離器除靜電。 解纖部20對由粗碎部12裁斷之原料(粗碎片)解纖處理,並產生解纖物。此處,「解纖」係指將複數之纖維黏合而成之原料(被解纖物)逐條纖維地解開。解纖部20亦有使附著於原料之樹脂粒或墨水、調色劑、防滲劑等之物質自纖維分離的功能。 將通過解纖部20者稱為「解纖物」。「解纖物」除解開之解纖物纖維外,亦有包含了解開纖維時自纖維分離之樹脂(用以使複數之纖維彼此黏合的樹脂)粒、或墨水、調色劑等色劑、或防滲劑、紙力增強劑等添加劑的情形。經解開之解纖物之形狀為繩(string)狀或扁繩(ribbon)狀。經解開之解纖物可以不與其他解開之纖維纏結之狀態(獨立狀態)存在,亦可以與其他解開之解纖物纏結並成為塊狀之狀態(形成所謂之「團塊」之狀態)存在。 解纖部20以乾式進行解纖。此處,將於大氣中(空氣中)等氣體環境下而非液體中進行解纖等處理之方法稱為乾式。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解纖部20使用葉輪粉碎機。具體而言,解纖部20具備高速旋轉之轉子(省略圖示)、及位於輥外周之襯層(省略圖示)。以粗碎部12粗碎後之粗碎片夾於解纖部20之轉子與襯層間而被解纖。解纖部20藉由轉子之旋轉而產生氣流。藉由該氣流,解纖部20可自管2吸引原料即粗碎片,並朝排出口24搬送解纖物。解纖物自排出口24輸送至管3,經由管3移送至分選部40。 如此,由解纖部20產生之解纖物係藉由解纖部20產生之氣流而自解纖部20搬送至分選部40。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氣流產生裝置即解纖部鼓風機26,藉由解纖部鼓風機26產生之氣流而將解纖物搬送至分選部40。如圖2所示,解纖部鼓風機26係安裝於管3,自解纖部20將空氣與解纖物一同吸引,並送風至分選部40。 分選部40具有供藉由解纖部20解纖後之解纖物與氣流一同自管3流入的導入口42。分選部40根據纖維之長度而分選導入至導入口42之解纖物。詳細而言,分選部40係於藉由解纖部20解纖之解纖物中,將預定之尺寸以下之解纖物作為第1分選物,且將較第1分選物更大之解纖物作為第2分選物而分選。第1分選物包含纖維或粒子等,第2分選物例如包含較大之纖維、未解纖片(未充分解纖之粗碎片)、經解纖之纖維凝聚、或纏繞之團塊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分選部40具有轉鼓部(篩部)41、及收容轉鼓部41之殼體部(覆蓋部)43。 轉鼓部41係藉由馬達而被旋轉驅動之圓筒篩。轉鼓部41具有網(過濾件、網篩),且作為篩(篩子)發揮功能。藉由該網眼,轉鼓部41係分選較網眼開度(開口)大小更小之第1分選物、及較網眼開度更大之第2分選物。作為轉鼓部41之網,例如使用金屬網、將帶縫隙之金屬板拉伸之擴張金屬板、以沖壓機等於金屬板形成孔之沖孔金屬板。 導入至導入口42之解纖物係與氣流一同被送入轉鼓部41之內部,且藉由轉鼓部41之旋轉而使第1分選物自轉鼓部41之網眼落下至下方。無法通過轉鼓部41之網眼之第2分選物係藉由自導入口42流入轉鼓部41之氣流而流動並被導向排出口44,且輸送至管8。 管8係連結轉鼓部41之內部與管2。通過管8流動之第2分選物係與藉由粗碎部12粗碎之粗碎片一同於管2流動,並導向解纖部20之導入口22。藉此,第2分選物回到解纖部20,並被解纖處理。 又,藉由轉鼓部41分選之第1分選物係通過轉鼓部41之網眼分散至空氣中,並朝位於轉鼓部41之下方之第1網狀物形成部45之網帶46下降。 第1網狀物形成部45(分離部)包含網帶46(分離帶)、張力輥47、及吸引部(抽吸機構)48。網帶46係無端形狀之帶,懸掛於3個張力輥47,並藉由張力輥47之動作,而沿圖中箭頭所示之方向被搬送。網帶46之表面係以排列有特定尺寸開口之網而構成。自分選部40下降之第1分選物中,通過網眼之尺寸之微粒子落下至網帶46之下方,無法通過網眼之尺寸之纖維堆積於網帶46,並與網帶46一同沿箭頭方向被搬送。自網帶46落下之微粒子係包含解纖物中相對較小者或密度較低者(樹脂粒或色劑或添加劑等),未使用於片材製造裝置100製造片材S之去除物。 網帶46係於製造片材S之通常動作中,以特定速度V1移動。此處,通常動作中係指後述之片材製造裝置100之始動控制、及停止控制之執行中除外的動作中,更詳細而言,係指片材製造裝置100製造期望品質之片材S之期間。 因此,由解纖部20解纖處理之解纖物以分選部40分選為第1分選物與第2分選物,並使第2分選物返回解纖部20。又,藉由第1網狀物形成部45而自第1分選物去除去除物。自第1分選物去除了去除物後之剩餘物係適於片材S之製造的材料,該材料堆積於網帶46而形成第1網狀物W1。 吸引部48自網帶46之下方吸引空氣。吸引部48經由管23而連結於集塵部27。集塵部27係過濾式或旋風分離式集塵裝置,自氣流分離微粒子。於集塵部27之下游設置捕集鼓風機28(分離吸引部),捕集鼓風機28自集塵部27吸引空氣。又,捕集鼓風機28排出之空氣藉由管29而排出至片材製造裝置100之外。 於該構成中,藉由捕集鼓風機28而通過集塵部27自吸引部48吸引空氣。於吸引部48中,通過網帶46之網眼之微粒子與空氣一同被吸引,並通過管23輸送至集塵部27。集塵部27將通過網帶46之微粒子自氣流分離並蓄積。 因此,於網帶46上堆積自第1分選物去除了去除物之纖維並形成第1網狀物W1。藉由捕集鼓風機28進行吸引,促進網帶46上之第1網狀物W1之形成,且快速去除去除物。 於包含轉鼓部41之空間,藉由加濕部204供給加濕空氣。藉由該加濕空氣,而於分選部40之內部加濕第1分選物。藉此,可減弱因靜電力所致之第1分選物對網帶46之附著,從而容易自網帶46剝離第1分選物。再者,可抑制因靜電力而使第1分選物附著於旋轉體49或殼體部43之內壁。又,可藉由吸引部48高效地吸引去除物。 另,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中,分選並分離第1解纖物與第2解纖物之構成並未限定於具備轉鼓部41之分選部40。例如,亦可採用藉由分級機將解纖部20所解纖處理之解纖物分級的構成。作為分級機,例如可使用旋風分離分級機、彎頭噴射分級機、埃迪分類器。若使用該等分級機,則可分選並分離第1分選物與第2分選物。再者,藉由上述分級機,可實現將包含解纖物中相對較小者或密度較低者(樹脂粒或色劑或添加劑等)之去除物分離並去除的構成。例如,亦可採用藉由分級機而將第1分選物所含之微粒子自第1分選物去除之構成。該情形,可採用如下構成:第2分選物例如返回解纖部20,去除物藉由集塵部27集塵,去除去除物後之第1分選物被輸送至管54。 於網帶46之搬送路徑中,於分選部40之下游側,藉由加濕部210而供給包含霧之空氣。加濕部210產生之水之微粒子即霧係朝第1網狀物W1下降,且對第1網狀物W1供給水分。藉此,可調整第1網狀物W1包含之水分量,並抑制因靜電所致之纖維對網帶46之吸附等。 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將堆積於網帶46之第1網狀物W1分斷之旋轉體49。第1網狀物W1於網帶46藉由張力輥47而折回之位置,自網帶46剝離,並由旋轉體49分斷。 第1網狀物W1係將纖維堆積成網形狀之柔軟之材料,旋轉體49係將第1網狀物W1之纖維拆解,並加工成容易以後述之混合部50混合樹脂的狀態。 旋轉體49之構成係任意,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具有板狀之葉片並旋轉之旋轉葉形狀。旋轉體49係配置於自網帶46剝離之第1網狀物W1與葉片接觸之位置。藉由旋轉體49之旋轉(例如朝圖中箭頭R所示之方向之旋轉),葉片與自網帶46剝離而搬送之第1網狀物W1碰撞並使之分斷,產生細分體P。 另,旋轉體49較佳設置於旋轉體49之葉片不與網帶46碰撞之位置。例如,可將旋轉體49之葉片之前端與網帶46之間隔設為0.05 mm以上0.5 mm以下,此時,可藉由旋轉體49,不對網帶46造成損傷地高效分斷第1網狀物W1。 藉由旋轉體49分斷之細分體P係於管7之內部下降,藉由於管7內部流動之氣流而朝混合部50移送(搬送)。 又,對包含旋轉體49之空間,藉由加濕部206供給加濕空氣。藉此,可抑制纖維因靜電而對管7之內部或旋轉體49之葉片吸附的現象。又,因通過管7,對混合部50供給濕度較高之空氣,故於混合部50中亦可抑制靜電造成之影響。 混合部50具備:添加物供給部52,其供給包含樹脂之添加物;管54,其連通於管7,且供包含細分體P之氣流流動;及混合鼓風機56(移送鼓風機)。 細分體P係如上所述自通過分選部40之第1分選物去除了去除物的纖維。混合部50係於構成細分體P之纖維混合包含樹脂之添加物。 於混合部50中,藉由混合鼓風機56產生氣流,而於管54中,一面使細分體P與添加物混合一面搬送。此外,細分體P係於管7及管54之內部流動之過程中被拆解,成為更細之纖維狀。 添加物供給部52(樹脂供給部)具備收容包含樹脂之添加物的添加物收容箱110。於添加物收容箱110連接蓄積添加物之匣303,且對管54供給自匣303輸送至添加物收容箱110的添加物。 作為添加物供給部52,例如,採用輸送包含添加物收容箱110內部之微粉或微粒子之添加物的螺旋輸送機120。又,添加物供給部52具備供給部113。供給部113具備可開閉之擋閘126。若將供給部113關閉,則例如連結供給部113與管54之管路或開口被封閉。於該構成中,以關閉了供給部113之狀態斷絕自添加物供給部52朝管54供給添加物。 於添加物供給部52之螺旋輸送機120未動作之狀態下,雖未自添加物供給部52對管54供給添加物,但於管54內產生負壓之情形等時,即便添加物供給部52停止,亦有添加物流動至管54之可能性。此種添加物之流動不會於關閉供給部113之狀態下發生。因此,可藉由以擋閘126關閉供給部113而確實地阻斷添加物之流動。於添加物供給部52中,可採用如下構成:以例如1個馬達或致動器為動力進行供給部113(擋閘126)之開閉、與內置於添加物供給部52之攪拌用葉片124之驅動。 添加物供給部52供給之添加物包含用以使複數之纖維黏合之樹脂。為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例如為AS樹脂、ABS樹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尼龍、聚醯胺、聚碳酸酯、聚縮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該等樹脂亦可單獨或適當地混合使用。即,添加物可包含單一物質,亦可為混合物,亦可包含分別以單一或複數種物質構成之複數種粒子。此外,添加物可為纖維狀,亦可為粉末狀。 添加物所含之樹脂藉由加熱而熔融並使複數條纖維彼此黏合。因此,以使樹脂與纖維混合之狀態,未加熱至樹脂熔融之溫度之狀態下,纖維彼此未黏合。 又,添加物供給部52供給之添加物除使纖維黏合之樹脂外,亦可根據所製造之片材之種類,包含用以將纖維著色之著色劑、或用以抑制纖維凝聚或樹脂凝聚之凝聚抑制劑、用以使纖維等不易燃燒之阻燃劑。又,未含著色劑之添加物可為無色、或可視作無色之程度之淺色,亦可為白色。 藉由混合鼓風機56產生之氣流,於管7下降之細分體P、及由添加物供給部52供給之添加物被吸引至管54之內部,並通過混合鼓風機56內部。藉由混合鼓風機56產生之氣流及/或混合鼓風機56具有之葉片等之旋轉部之作用,而將構成細分體P之纖維與添加物混合,且該混合物(第1分選物與添加物之混合物)通過管54移送至堆積部60。 另,使第1分選物與添加物混合之機構未特別限定,可為藉由高速旋轉之葉片而攪拌者,亦可為如V型混合機般利用容器之旋轉者,又可將該等機構設置於混合鼓風機56之前或後。 堆積部60自導入口62導入通過混合部50之混合物,並將纏結之解纖物(纖維)拆解,使之一面於空氣中分散一面下降。再者,堆積部60係於自添加物供給部52供給之添加物之樹脂為纖維狀時,將纏結之樹脂拆解。藉此,堆積部60可使混合物均一性較佳地堆積於第2網狀物形成部70。 堆積部60具有轉鼓部61(轉鼓)、及收容轉鼓部61之殼體部(覆蓋部)63。轉鼓部61係藉由馬達而被旋轉驅動之圓筒篩。轉鼓部61具有網(過濾件、網篩),且作為篩(篩子)發揮功能。藉由該網眼,轉鼓部61使較網眼開度(開口)更小之纖維或粒子通過,且自轉鼓部61下降。轉鼓部61之構成例如與轉鼓部41之構成相同。 另,轉鼓部61之「篩」亦可不具有分選特定對象物之功能。即,作為轉鼓部61而使用之「篩」係指具備網者,轉鼓部61亦可使導入轉鼓部61之混合物全部下降。 於轉鼓部61之下方配置第2網狀物形成部70。第2網狀物形成部70(網狀物形成部)係堆積通過堆積部60之通過物,並形成第2網狀物W2(堆積物)。第2網狀物形成部70例如具有網帶72(帶)、張力輥74、及抽吸機構76。 網帶72係無端形狀之帶,懸掛於複數個張力輥74,並藉由張力輥74之動作,而沿圖中箭頭所示之方向被搬送。網帶72係例如金屬製、樹脂製、布製、或不織布等。網帶72之表面係以排列有特定尺寸開口之網而構成。自轉鼓部61下降之纖維或粒子中,通過網眼之尺寸之微粒子落下至網帶72之下方,無法通過網眼之尺寸之纖維堆積於網帶72,並與網帶72一同沿箭頭方向被搬送。網帶72係於製造片材S之通常動作中,以特定速度V2移動。所謂之通常動作中係如上述。 網帶72之網眼較為微細,可設為不使大多數自轉鼓部61下降之纖維或粒子通過的尺寸。 抽吸機構76設置於網帶72之下方(堆積部60側之相反側)。抽吸機構76具備抽吸鼓風機(省略圖示),可藉由抽吸鼓風機之吸引力,於抽吸機構76產生朝向下方之氣流(自堆積部60朝網帶72之氣流)。 藉由抽吸機構76,而將由堆積部60分散至空氣中之混合物吸引至網帶72上。藉此,可促進網帶72上之第2網狀物W2之形成,且增大自堆積部60之排出速度。再者,藉由抽吸機構76,可於混合物之落下路徑形成降流,且可防止解纖物或添加物於落下中纏結。 抽吸鼓風機(堆積吸引部)亦可將自抽吸機構76吸引之空氣通過未圖示之捕集過濾件,而排出至片材製造裝置100之外。或,可將抽吸鼓風機吸引之空氣送入集塵部27,並捕集抽吸機構76吸引之空氣所含之去除物。 於包含轉鼓部61之空間,藉由加濕部208供給加濕空氣。藉由該加濕空氣,可加濕堆積部60之內部,抑制因靜電力所致之纖維或粒子對殼體部63之附著,從而使纖維或粒子快速下降至網帶72,可形成較佳形狀之第2網狀物W2。 如以上所述,藉由經過堆積部60及第2網狀物形成部70(網狀物形成步驟),而形成含較多空氣且柔軟鼓起狀態之第2網狀物W2。堆積於網帶72之第2網狀物W2係朝片材形成部80搬送。 於網帶72之搬送路徑中,於堆積部60之下游側,藉由加濕部212而供給包含霧之空氣。藉此,加濕部212產生之霧被供給至第2網狀物W2,並調整第2網狀物W2包含之水分量。藉此,可抑制因靜電所致之纖維對網帶72之吸附等。 片材製造裝置100係設置將網帶72上之第2網狀物W2搬送至片材形成部80的搬送部79。搬送部79例如具有網帶79a、張力輥79b、及抽吸機構79c。 抽吸機構79c係具備鼓風機(省略圖示),且藉由鼓風機之吸引力而於網帶79a產生向上之氣流。該氣流吸引第2網狀物W2,第2網狀物W2係自網帶72離開而被吸附於網帶79a。網帶79a係藉由張力輥79b之自轉而移動,且將第2網狀物W2搬送至片材形成部80。網帶72之移動速度與網帶79a之移動速度例如相同。 如此,搬送部79將形成於網帶72之第2網狀物W2自網帶72剝離並搬送。 片材形成部80係將堆積於網帶72且由搬送部79搬送的第2網狀物W2加壓加熱而將片材S成形。於片材形成部80中,藉由對第2網狀物W2包含之解纖物之纖維、及添加物加熱,而使混合物中複數之纖維彼此經由添加物(樹脂)黏合。 片材形成部80具備:加壓部82,其將第2網狀物W2加壓;及加熱部84,其將由加壓部82加壓之第2網狀物W2加熱。 加壓部82以一對壓輥85構成,且以特定之夾持壓夾著第2網狀物W2加壓。第2網狀物W2藉由加壓而使其厚度變小,提高第2網狀物W2之密度。一對壓輥85之一者係藉由馬達(省略圖示)驅動之驅動輥,另一者係從動輥。壓輥85藉由馬達(省略圖示)之驅動力而旋轉,將藉由加壓而變成高密度之第2網狀物W2朝加熱部84搬送。 加熱部84可例如使用加熱輥(Heater roller)、熱沖壓成形機、加熱板、暖風鼓風機、紅外線加熱器、引燃定著器而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加熱部84具備一對加熱輥86。加熱輥86藉由設置於內部或外部之加熱器,而加溫至預先設定之溫度。加熱輥86夾著由壓輥85加壓之第2網狀物W2並賦予熱,而形成片材S。又,一對加熱輥86之一者係藉由馬達(省略圖示)驅動之驅動輥,另一者係從動輥。加熱輥86係藉由馬達(省略圖示)之驅動力而旋轉,朝切斷部90搬送加熱之片材S。 另,加壓部82具備之壓輥85之數量、及加熱部84具備之加熱輥86之數量未特別限定。 切斷部90(切割部)係切斷由片材形成部80成形之片材S。於本實施形態中,切斷部90具有:第1切斷部92,其沿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切斷片材S;及第2切斷部94,其沿與搬送方向平行之方向切斷片材S。第2切斷部94例如將通過第1切斷部92之片材S切斷。 藉由以上,將特定尺寸之單片片材S成形。切斷之單片片材S朝排出部96排出。排出部96具備使特定尺寸之片材S載置之排紙托盤313或堆疊器。 於上述構成中,亦可以1台氣化式加濕器構成加濕部202、204、206、208。此時,只要採用1台加濕器產生之加濕空氣分支供給至粗碎部12、殼體部43、管7、及殼體部63之構成即可。該構成可藉由分支設置供給加濕空氣之管道(省略圖示),而容易實現。又,當然亦可藉由2台、或3台氣化式加濕器構成加濕部202、204、206、208。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下所述,自氣化式加濕器(省略圖示)對加濕部202、204、206、208供給加濕空氣。 又,於上述構成中,加濕部210、212可以1台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亦可以2台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例如,可採用將1台加濕器產生之包含霧之空氣分支供給至加濕部210、及加濕部212之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霧式加濕器(省略圖示),而對加濕部210、212供給包含霧之空氣。 又,上述之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之鼓風機並未限定於解纖部鼓風機26、捕集鼓風機28、混合鼓風機56、抽吸機構76之鼓風機、及抽吸機構79c之鼓風機。例如,當然亦可於管道設置輔助上述各鼓風機之送風機。 又,於上述構成中,最初由粗碎部12粗碎原料,並自粗碎之原料製造片材S,但亦可採用例如使用纖維作為原料而製造片材S之構成。 例如,亦可為能夠將與解纖部20解纖處理後之解纖物同等之纖維作為原料投入轉鼓部41的構成。又,可為能夠將與自解纖物分離之第1分選物同等之纖維作為原料投入管54的構成。該等情形,可藉由將加工廢紙或紙漿等而得之纖維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100,而製造片材S。 接著,對添加物供給部52詳細說明。 圖4係添加物供給部之立體圖。圖5係顯示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機構之立體圖。圖6係添加物供給部之剖視圖。 添加物供給部具備收容包含樹脂之添加物之作為樹脂收容部之添加物收容箱110。添加物收容箱110形成為內部被設為中空之箱型,於添加物收容箱110之一面下方,設置延伸於側方之筒狀之搬送部111。於搬送部111之前端部下表面,形成開口112。 於搬送部111之前端部設置連接於管54之筒狀之供給部113,於供給部113之下方,形成與管54及搬送部111之開口112分別連通之開口114。 添加物收容箱110設置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該等複數個添加物收容箱110沿管54排列。複數個添加物收容箱110分別按添加物之顏色區分。作為添加物之顏色,例如除白色等無彩色或彩色外,亦含透明色。 可於各添加物收容箱110收容顏色全部不同之添加物,亦可於複數個添加物收容箱110收容同一顏色之添加物。 於各添加物收容箱110之上部,裝卸自由地安裝有儲存與收容之添加物之顏色相應之添加物的匣303。匣303可於添加物耗盡時個別地更換,儲存於匣303之添加物藉由重力而被適當地供給至添加物收容箱110。 於添加物收容箱110之下方,旋轉自由地配置螺旋輸送機120。螺旋輸送機120之一端延伸至搬送部111之前端部,螺旋輸送機120之另一端貫通添加物收容箱110之搬送部111之形成側之相反側側面而露出於外部。於螺旋輸送機120之自添加物收容箱110露出於外部之端部,安裝有螺旋用齒輪121。 於螺旋輸送機120之外周面,形成螺旋狀之螺紋122,且構成為藉由將螺旋輸送機120旋轉驅動,而將添加物收容箱110之內部之添加物通過搬送部111之內部朝供給部113搬送。 於添加物收容箱110之內部,攪拌用軸123貫通添加物收容箱110之側面而旋轉自由地受支持。攪拌用軸123與螺旋輸送機120平行地配置,於攪拌用軸123之外周安裝有攪拌用葉片124。於攪拌用軸123之添加物收容箱110之外側端部,安裝有攪拌用齒輪125。 且,構成為藉由經由攪拌用軸123旋轉驅動攪拌用葉片124,而攪拌添加物收容箱110之內部所收容之添加物。 於搬送部111之外周,圓筒狀之擋閘126沿搬送部111之外周旋轉自由地配置。擋閘126被覆搬送部111之外周面,且於前端部分形成開口127。 且,藉由使擋閘126旋轉,而使擋閘126之開口127與搬送部111之開口112一致(連通)時,對管54之內部供給添加物。將該狀態稱為擋閘126之開啟狀態。又,擋閘126以開口127以外之部分閉塞了搬送部111之開口112時,停止添加物對管54之供給。將該狀態稱為擋閘126之關閉狀態。 於擋閘126之外周,沿周方向形成缺口128,缺口128跨及擋閘126之大致半周而形成。於擋閘126之基端部安裝有擋閘用齒輪129。 接著,對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機構詳細說明。 如圖5及圖6所示,驅動機構具備安裝於添加物收容箱110之外部下方之驅動馬達130。驅動馬達130藉由螺絲等固定於安裝於添加物收容箱110之搬送部111之形成側側面的支持板131。於支持板131,與支持板131具有特定間隙而安裝有第2支持板132,於第2支持板132之下方,與第2支持板132具有特定間隙而安裝有第3支持板133。 於驅動馬達130,安裝有位於支持板131之相反側之輸出齒輪134,驅動齒輪135與該輸出齒輪134咬合。 驅動齒輪135旋轉自由地受第2支持板132支持,於驅動齒輪135,安裝有攪拌用驅動齒輪136,其位於支持板131與第2支持板132之間,且與驅動齒輪135同軸狀地安裝並一體地旋轉。 於第2支持板132及第3支持板133,傳遞軸137旋轉自由地受支持。於傳遞軸137之第2支持板132與第3支持板133之間,安裝有擋閘用傳遞齒輪138,且擋閘用傳遞齒輪138與驅動齒輪135咬合。 於傳遞軸137之第3支持板133之更外側,安裝有擋閘用驅動齒輪139,擋閘用驅動齒輪139與擋閘126之擋閘用齒輪129咬合。 於擋閘用驅動齒輪139,安裝有扭矩限制器140,構成為於對擋閘用驅動齒輪139施加了特定之扭矩時,朝擋閘用驅動齒輪139釋放驅動力。於扭矩限制器140,安裝有與缺口128扣合之定位用突起141。 即,藉由使驅動馬達130驅動並經由輸出齒輪134使驅動齒輪135驅動,而旋轉驅動擋閘用傳遞齒輪138及擋閘用驅動齒輪139。藉由該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之旋轉,而經由擋閘用齒輪129使擋閘126旋轉。 若擋閘126之開口127(例如,開口127之中心位置)旋轉至與搬送部111之開口112(例如,開口112之中心位置)一致,則定位用突起141抵接於缺口128之一端部而阻止擋閘126之旋轉。藉此,因經由擋閘用齒輪129對擋閘用驅動齒輪139施加不使其旋轉之力,故擋閘用驅動齒輪139停止旋轉,藉由扭矩限制器140而釋放擋閘用傳遞齒輪138之驅動力。 此外,若使驅動馬達130逆向旋轉驅動,則同樣經由輸出齒輪134、驅動齒輪135、擋閘用傳遞齒輪138及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使擋閘用齒輪129逆向旋轉驅動。藉此,擋閘126亦逆向旋轉,以擋閘126之開口127以外之部分關閉搬送部111之開口112。 若擋閘126自開啟狀態旋轉約半周,使擋閘126成為閉塞了搬送部111之開口112之關閉狀態,則定位用突起141抵接於缺口128之另一端部而阻止擋閘126之旋轉。藉此,因經由擋閘用齒輪129對擋閘用驅動齒輪139施加不使其旋轉之力,故擋閘用驅動齒輪139停止旋轉,藉由扭矩限制器140而釋放擋閘用傳遞齒輪138之驅動力。 於添加物收容箱之外側(圖6中右側),配置未圖示之螺旋驅動馬達。螺旋用齒輪121與該螺旋驅動馬達之輸出齒輪(省略圖示)咬合。 且,藉由驅動螺旋驅動馬達,而經由輸出齒輪使螺旋用齒輪121旋轉,並藉此使螺旋輸送機120旋轉。 藉由螺旋輸送機120之旋轉,而朝搬送部111之前端部搬送添加物收容箱110內之添加物,且經由搬送部111之開口112、擋閘126之開口127及供給部113之開口114對管54之內部供給添加物。 於支持板131與第2支持板132之間,旋轉自由地配置與攪拌用驅動齒輪136咬合之攪拌用傳遞齒輪143。攪拌用傳遞齒輪143與攪拌用齒輪125咬合。 且,藉由使驅動馬達130驅動且經由輸出齒輪134使驅動齒輪135驅動,而經由攪拌用驅動齒輪136及攪拌用傳遞齒輪143使攪拌用齒輪125旋轉。 藉由攪拌用齒輪125之旋轉而旋轉驅動攪拌用軸123,且藉由攪拌用葉片124而進行添加物收容箱110內之添加物之攪拌。 如此,攪拌用葉片124之驅動、與擋閘126之開閉係以共通之1個驅動馬達130進行。 另,較理想構成為僅於將單向離合器設置於將驅動馬達130之驅動力傳遞至攪拌用軸123之傳遞系統,且使驅動馬達130沿將擋閘126設為開啟狀態之方向旋轉時,使攪拌用軸123旋轉驅動。 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操作觸控面板304,指定使用之添加物之顏色。且,可藉由使收容有所指定之顏色之添加物的添加物收容箱110之驅動馬達130驅動並將擋閘126設為開啟狀態,而將所指定之顏色之添加物供給至管54之內部。 另,於裝置之停止時,擋閘126保持於關閉狀態。其理由為,不對管54不必要地供給添加物。 於該情形時,亦可藉由將複數顏色之添加物組合並供給至管54之內部,而將完成之片材設為任意顏色。藉由控制螺旋驅動馬達之旋轉數,可調整添加物之供給量,藉此,可藉由複數顏色之添加物而供給任意顏色之添加物。 又,收容有所指定之顏色以外之顏色之添加物的添加物收容箱110係使驅動馬達130驅動而將擋閘126設為關閉狀態。藉此,可防止將所指定之顏色以外之添加物供給至管54。 此時,將擋閘126設為關閉狀態者亦可至少為收容彩色之添加物之添加物收容箱110。其理由為,例如於白色或透明之添加物之情形,即便於擋閘126開啟狀態下意外地將添加物供給至管54,對完成之片材之顏色造成之影響亦較小。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添加物供給部之動作進行說明。 若使用者操作觸控面板304,指定使用之添加物之顏色,則收容有所指定之顏色之添加物之添加物收容箱110之驅動馬達130被驅動。 若藉由驅動馬達130之驅動使擋閘126動作而成為開啟狀態,則定位用突起141抵接於缺口128之一端部而阻止擋閘126之旋轉,且藉由扭矩限制器140而釋放擋閘用傳遞齒輪138之驅動力。 於該狀態下,藉由使螺旋輸送機120旋轉,而將添加物收容箱110之添加物經由搬送部111、供給部113供給至管54。 於藉由螺旋輸送機120搬送添加物之期間,藉由驅動馬達130之驅動,而經由攪拌用軸123使攪拌用葉片124旋轉驅動,進行添加物收容箱110之添加物之攪拌。 供給至管54之添加物與於管54被搬送之解纖物一同於管54之內部被搬送,且於混合部中,藉由鼓風機56產生之氣流及/或鼓風機56具有之葉片等之旋轉部之作用而與解纖物混合。 收容有所指定之顏色以外之顏色之添加物的添加物收容箱110係使驅動馬達130驅動而將擋閘126保持於關閉狀態。藉此,可防止將所指定之顏色以外之添加物供給至管54。 如以上說明,根據應用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而具備:添加物收容箱110(樹脂收容部),其收容包含樹脂之添加物;及樹脂供給部(例如,包含螺旋輸送機120),其將添加物收容箱110所收容之添加物供給至搬送解纖物之管54(搬送路徑)。又,具備擋閘126,其阻斷添加物收容箱110所收容之添加物對管54之供給。 藉此,因藉由擋閘126阻斷添加物收容箱110所收容之添加物朝管54之供給,故於搬送解纖物之管54之內部產生了負壓之情形,亦不會使添加物洩漏至管54之內部。其結果,不會供給不使用之顏色之添加物,可防止將片材著色成預期外之顏色。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擋閘126於未自添加物收容箱110供給添加物時關閉。 藉此,藉由於未自添加物收容箱110供給添加物時關閉擋閘126,而不會使不必要之添加物洩漏至管54之內部,可防止供給不使用之顏色之添加物。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擋閘126於裝置停止時關閉。 藉此,藉由於裝置停止時關閉擋閘126,而不會使不必要之添加物洩漏至管54之內部,可防止供給不使用之顏色或種類之添加物。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添加物收容箱110由收容添加物之複數個添加物收容箱110構成。 藉此,藉由於複數個添加物收容箱110分別收容添加物,可使用不同顏色或不同種類之複數種添加物。又,藉由關閉收容有不必要之添加物之添加物收容箱110之擋閘126,而不會使不必要之添加物洩漏至管54之內部,可防止供給不使用之顏色或種類之添加物。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複數個添加物收容箱110中,至少關閉與收容彩色之添加物之添加物收容箱110對應的擋閘126。 藉此,藉由將與收容彩色之添加物之添加物收容箱110對應之擋閘126關閉,可防止對片材著色彩色之添加物造成之預期外之顏色。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具備攪拌添加物收容箱110內之添加物的攪拌機構(例如,包含攪拌葉片124),擋閘126之驅動馬達130(驅動源)與攪拌機構共通。 藉此,藉由將擋閘126之驅動馬達130設為與攪拌機構共通,而不需要新的動力源。其結果,藉由1個驅動源,可進行擋閘126之開閉動作及攪拌葉片之攪拌動作。 其次,對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機構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7係顯示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機構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立體圖。圖8係自圖7之背側(背面側)觀察之驅動機構之立體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未使用扭矩限制器140,而將擋閘用齒輪129設為形成有半周量之齒的構造。擋閘用齒輪129固定於安裝於擋閘126之外周之環狀之彩色構件151。 又,於第3支持板133安裝有板簧150。於彩色構件151之板簧150側之面,突出形成2個定位銷152(僅圖示一者)。各定位銷152分別設置於與彩色構件151之大致直徑方向對向之位置。板簧150構成為於擋閘126為開啟狀態時,藉由一側之定位銷152,對擋閘126關閉之方向賦予作用力。又,板簧150構成為於擋閘126為關閉狀態時,藉由另一側之定位銷152,對關閉之方向賦予作用力。 使擋閘126開啟動作時,藉由使驅動馬達130旋轉,而經由輸出齒輪134、驅動齒輪135、擋閘用傳遞齒輪138使擋閘用驅動齒輪139旋轉。藉由該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之旋轉,而經由擋閘用齒輪129使擋閘126旋轉。 若擋閘126旋轉,且旋轉至圖7所示之狀態,則因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之齒位於擋閘用齒輪129之一端部,故擋閘用驅動齒輪與擋閘用齒輪129之咬合被解除。雖然於該狀態下,擋閘用驅動齒輪139繼續旋轉,但擋閘用齒輪129未繼續旋轉,擋閘126成為開啟狀態。 藉此,於擋閘126為開啟狀態下,藉由螺旋輸送機120進行添加物之搬送。 另,於該狀態下,擋閘126係一側之定位銷152由板簧150施力而於關閉之方向上被施力。 另一方面,若使驅動馬達130逆向旋轉,則因藉由板簧150之作用力,使擋閘126於關閉之方向上被施力,故擋閘126於關閉之方向上旋轉,使擋閘用齒輪129與擋閘用驅動齒輪139咬合。 藉此,藉由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之旋轉,而經由擋閘用齒輪129使擋閘126旋轉,並關閉擋閘126。 若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之齒位於擋閘用齒輪129之另一端部,則擋閘用驅動齒輪139與擋閘用齒輪129之咬合被解除。藉此,旋轉力未傳遞至擋閘用齒輪129,擋閘126保持於關閉狀態。 於該狀態下,擋閘126係藉由另一側之定位銷152而由板簧150施力並於開啟方向上被施力。 如以上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不使用扭矩限制器140,而釋放擋閘用驅動齒輪139之旋轉力。其結果,藉由1個驅動馬達130,可進行擋閘126之開閉動作及攪拌葉片124之攪拌動作。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對擋閘126藉由板簧150賦予作用力,但並未限定於此,亦可使用其他彈簧或彈性體。 以上,雖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此,可根據需要進行各種變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驅動馬達130之驅動而使擋閘126旋轉並進行開閉動作,但本發明未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螺線管等進行擋閘126之開閉動作。
2‧‧‧管
3‧‧‧管
7‧‧‧管
8‧‧‧管
10‧‧‧供給部
12‧‧‧粗碎部
14‧‧‧粗碎刃
16‧‧‧滑槽
20‧‧‧解纖部
22‧‧‧導入口
23‧‧‧管
24‧‧‧排出口
26‧‧‧解纖部鼓風機
27‧‧‧集塵部
28‧‧‧捕集鼓風機
29‧‧‧管
40‧‧‧分選部
41‧‧‧轉鼓部
42‧‧‧導入口
43‧‧‧殼體部
44‧‧‧排出口
45‧‧‧第1網狀物形成部
46‧‧‧網帶
47‧‧‧張力輥
48‧‧‧吸引部
49‧‧‧旋轉體
50‧‧‧混合部
52‧‧‧添加物供給部
54‧‧‧管
56‧‧‧混合鼓風機
60‧‧‧堆積部
61‧‧‧轉鼓部
62‧‧‧導入口
63‧‧‧殼體部
70‧‧‧第2網狀物形成部
72‧‧‧網帶
74‧‧‧張力輥
76‧‧‧抽吸機構
79‧‧‧搬送部
79a‧‧‧網帶
79b‧‧‧張力輥
79c‧‧‧抽吸機構
80‧‧‧片材形成部
82‧‧‧加壓部
84‧‧‧加熱部
85‧‧‧壓輥
86‧‧‧加熱輥
90‧‧‧切斷部
92‧‧‧第1切斷部
94‧‧‧第2切斷部
96‧‧‧排出部
100‧‧‧片材製造裝置
110‧‧‧添加物收容箱
111‧‧‧搬送部
112‧‧‧開口
113‧‧‧供給部
114‧‧‧開口
120‧‧‧螺旋輸送機
121‧‧‧螺旋用齒輪
122‧‧‧螺紋
123‧‧‧攪拌用軸
124‧‧‧攪拌用葉片
125‧‧‧攪拌用齒輪
126‧‧‧擋閘
127‧‧‧開口
128‧‧‧缺口
129‧‧‧擋閘用齒輪
130‧‧‧驅動馬達
131‧‧‧支持板
132‧‧‧第2支持板
133‧‧‧第3支持板
134‧‧‧輸出齒輪
135‧‧‧驅動齒輪
136‧‧‧攪拌用驅動齒輪
137‧‧‧傳遞軸
138‧‧‧擋閘用傳遞齒輪
139‧‧‧擋閘用驅動齒輪
140‧‧‧扭矩限制器
141‧‧‧定位用突起
143‧‧‧攪拌用傳遞齒輪
150‧‧‧板簧
151‧‧‧彩色構件
152‧‧‧定位銷
202‧‧‧加濕部
204‧‧‧加濕部
206‧‧‧加濕部
208‧‧‧加濕部
210‧‧‧加濕部
212‧‧‧加濕部
300‧‧‧框體
301‧‧‧開閉門
302‧‧‧樹脂匣收納部
303‧‧‧匣
304‧‧‧觸控面板
305‧‧‧緊急停止按鈕
306‧‧‧電源開關
307‧‧‧前罩
308‧‧‧機內貯槽
309‧‧‧壓縮機
310‧‧‧集塵貯槽
311‧‧‧供紙堆疊器
312‧‧‧供紙托盤
313‧‧‧排紙托盤
P‧‧‧細分體
R‧‧‧箭頭
S‧‧‧片材
V1‧‧‧速度
V2‧‧‧速度
W1‧‧‧第1網狀物
W2‧‧‧第2網狀物
圖1係應用了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前視圖。 圖2係顯示卸除了圖1之正面面板之狀態之概略前視圖。 圖3係顯示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及動作之模式圖。 圖4係添加物供給部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部分之立體圖。 圖6係添加物供給部之剖視圖。 圖7係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機構之立體圖。 圖8係添加物供給部之驅動機構之立體圖。

Claims (6)

  1. 一種片材製造裝置,其係將包含纖維之原料解纖後之解纖物與樹脂混合後之混合物堆積,加壓加熱而使片材成形者;且具備: 樹脂收容部,其收容上述樹脂; 樹脂供給部,其對搬送上述解纖物之搬送路徑供給上述樹脂收容部所收容之上述樹脂;及 擋閘,其阻斷上述樹脂收容部所收容之上述樹脂朝上述搬送路徑之供給。
  2. 如請求項1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擋閘係於未自上述樹脂收容部供給樹脂時關閉。
  3. 如請求項1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擋閘於裝置停止時關閉。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樹脂收容部由收容樹脂之複數個樹脂收容部構成。
  5. 如請求項4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於複數個上述樹脂收容部中,至少關閉與收容彩色之樹脂之上述樹脂收容部對應的擋閘。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具備攪拌上述樹脂收容部內之樹脂之攪拌機構,且上述擋閘之驅動源與上述攪拌機構共通。
TW106129123A 2016-08-31 2017-08-28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TWI649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9130 2016-08-31
JP2016169130 201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522A true TW201811522A (zh) 2018-04-01
TWI649176B TWI649176B (zh) 2019-02-01

Family

ID=61300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123A TWI649176B (zh) 2016-08-31 2017-08-28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043078A1 (zh)
TW (1) TWI649176B (zh)
WO (1) WO2018043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5905B (zh) * 2022-08-05 2024-04-02 重庆磐联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齿轮防锈喷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9489A (en) * 1995-06-06 1996-10-29 Kasmark, Jr.; James W.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filter
JP3888797B2 (ja) * 1999-03-26 2007-03-07 大建工業株式会社 木質繊維板の製造方法
AU2003213354A1 (en) * 2003-01-22 2004-08-13 A. Celli Nonwovens S.P.A. Device for dry-forming a web of fibers with an innovative suction box,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6442857B2 (ja) * 2014-04-14 2018-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459595B2 (ja) * 2015-02-16 2019-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43078A1 (ja) 2019-06-24
WO2018043078A1 (ja) 2018-03-08
TWI649176B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2370B (zh) 薄片制造装置
TWI723355B (zh) 片材製造裝置
CN109983168B (zh) 薄片制造装置
CN109642371B (zh) 薄片制造装置及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261565B2 (en) Defibr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fibrous feedstock recycling device
TWI650220B (zh)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之控制方法
TW201910588A (zh) 解纖物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JP2019085264A (ja) 搬送装置、及び、繊維原料再生装置
JP6573036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75636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TWI649176B (zh)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JP2019108636A (ja) 繊維処理装置、及び、繊維原料再生装置
TW201819162A (zh) 網材形成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TWI657907B (zh)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TW201836800A (zh) 片材製造系統、解纖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TW201832887A (zh)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系統
JP2018079430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8115411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