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8766A - 貼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貼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8766A
TW201808766A TW105113751A TW105113751A TW201808766A TW 201808766 A TW201808766 A TW 201808766A TW 105113751 A TW105113751 A TW 105113751A TW 105113751 A TW105113751 A TW 105113751A TW 201808766 A TW201808766 A TW 201808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base
area
modul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0129B (en
Inventor
周進德
Original Assignee
頂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頂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頂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3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012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0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012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8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766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貼合裝置,用以解決目前貼合裝置之對位精準度不佳的問題。本發明的貼合裝置包含:一基座,具有一接膜區、一校正區及一假接著區,該基座設有鄰接該接膜區的一承置台及位於該假接著區中的一假接著平台;一移行模組,可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位移;一糾偏模組,具有一可旋轉的升降平台,該升降平台在該接膜區、該校正區及該假接著區之間往復位移;一第一攝像模組,朝該假接著平台攝錄影像;及一第二攝像模組,用以攝錄該升降平台暫停在該校正區時的影像。

Description

貼合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貼合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以將二種薄膜對正貼合的貼合裝置。
一般而言,如可撓性基板等薄膜製品的製程中,包含了將數個矩形狀的覆蓋層薄膜依序間隔貼合於一個帶狀的基底薄膜,並將該基底薄膜捲收成卷的步驟,且該步驟可使用一習知的貼合裝置來完成。
其中,該習知貼合裝置的一側設有尚未貼合有覆蓋層薄膜的基底薄膜(以下簡稱「原料卷」),該習知貼合裝置的另一側則設有一捲收器。該原料卷的初始端連接於該捲收器,該捲收器可間歇性地捲動,供數個覆蓋層薄膜可依序間隔貼合於該基底薄膜,再由該捲收器捲收該基底薄膜已貼合有該覆蓋層薄膜的部位,形成一製品卷。
更詳言之,操作該習知的貼合裝置時,其係先由操作人員手動將欲貼合至基底薄膜的覆蓋層薄膜放置於一承置台上,並穿套入該承置台上的數個定位銷。續由一移行模組自該承置台上吸走該覆蓋層薄膜,及將該覆蓋層薄膜移放至一升降平台,再由該升降平台將該覆蓋層薄膜浮貼至該基底薄膜。最後,將該基底薄膜浮貼有該覆蓋層薄膜的部位導送至一壓合模組,以壓合貼接該覆蓋層薄膜與該基底薄膜,使二者穩固貼合,才由該捲收器捲收該基底薄膜已貼合有該覆蓋層薄膜的部位。
操作上述的習知貼合裝置雖可接連進行將覆蓋層薄膜貼合 至基底薄膜的動作,但由於覆蓋層薄膜周緣的孔洞與對應的定位銷之間不免存在有尺寸公差,使得各該覆蓋層薄膜最後不見得都能對正貼合至該基底薄膜。
另一方面,原料卷係從該習知貼合裝置的一側釋放基底薄膜,並由設於該習知貼合裝置另一側的捲收器捲收之,其中的行程約有數公尺之長;若將該原料卷的初始端連接至該捲收器時稍有歪斜,該捲收器捲收該基底薄膜的過程中將持續累積偏差,同樣也會導致覆蓋層薄膜無法對正貼合至基底薄膜的狀況。
基於上述理由,使用該習知貼合裝置貼合覆蓋層薄膜與基底薄膜時,覆蓋層薄膜相對於基底薄膜呈歪斜的偏差程度約為0.1~0.2mm左右,故無法滿足貼合對位精準度要求較高的產品需求。
有鑑於此,習知的貼合裝置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貼合裝置,可在將覆蓋層薄膜浮貼至基底薄膜前,校正二者的相對歪斜偏差,以確保覆蓋層薄膜能對正浮貼至基底薄膜。
本發明的貼合裝置,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具有一接膜區、一校正區及一假接著區,該校正區位於該接膜區與該假接著區之間,該基座設有一承置台及一假接著平台,該承置台鄰接該接膜區,該假接著平台位於該假接著區中;一移行模組,該移行模組設於該基座並可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位移;一糾偏模組,該糾偏模組具有組裝在該基座的一位移器,該位移器連接一可旋轉的升降平台,該位移器帶動該升降平台在該接膜區、該校正區及該假接著區之間往復位移;一第一攝像模組,該第一攝像模組朝該假接著平台攝錄影像;及一第二攝像模組,該第二攝像模組用以攝錄該升降平台暫停在該校正區時的影像;其中,該第一攝像模組及 該第二攝像模組均電連接一控制器,且由該控制器控制該升降平台旋轉。
或者,本發明的另一種貼合裝置,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具有一接膜區及一假接著區,該基座設有一承置台及一假接著平台,該承置台鄰接該接膜區,該假接著平台位於該假接著區中;一移行模組,該移行模組設於該基座並可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位移;一糾偏模組,該糾偏模組具有組裝在該基座的一位移器,該位移器連接一可旋轉的升降平台,該位移器帶動該升降平台在該接膜區及該假接著區之間往復位移;一第一攝像模組,該第一攝像模組朝該假接著平台攝錄影像;及一第二攝像模組,該第二攝像模組朝該接膜區上方攝錄影像;其中,該第一攝像模組及該第二攝像模組均電連接一控制器,且由該控制器控制該升降平台旋轉。
據此,本發明的貼合裝置可將覆蓋層薄膜對正浮貼至基底薄膜,提升覆蓋層薄膜對位貼合至基底薄膜時的精準度,進而能滿足貼合對位精準度要求較高的產品需求。
其中,上述第一種貼合裝置,其第二攝像模組可選擇設於該基座的校正區;上述第二種貼合裝置,其第二攝像模組則可選擇設於該基座的接膜區或設於該糾偏模組的升降平台;以滿足不同配置需求,且便於組裝定位。
其中,該第二攝像模組具有二攝像件,該二攝像件在該升降平台的平移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使該二攝像件能分別攝錄該升降平台上所載置的覆蓋層薄膜二側的影像,以便計算該覆蓋層薄膜相對於該基座的偏斜量。
其中,該移行模組具有組裝在該基座的一位移器,該位移器連接一取膜件,以帶動該取膜件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水平位移,及帶動該取膜件升降以靠近或遠離該承置台,以提升導送覆蓋層薄膜時的便利性及效率。
其中,該承置台設有數個氣孔,以吸附放置於該承置台上的覆蓋層薄膜,避免該覆蓋層薄膜飄移,使該覆蓋層薄膜能維持設置在該承置台上的預設位置以待該移行模組取走。
其中,該升降平台的頂端設有一預熱部,以由該預熱部承接並加熱該覆蓋層薄膜,使該覆蓋層薄膜表面的膠層受熱熔融,以便浮貼至該基底薄膜。
其中,該假接著平台具有相對的一入料端及一出料端,一基底薄膜由該入料端延伸通過該出料端。
其中,該第一攝像模組具有二攝像件,該二攝像件在該基底薄膜的導送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使該二攝像件能分別攝錄該基底薄膜的二側端緣影像,以便該控制器計算該基底薄膜相對於該基座的偏斜量。
本發明的貼合裝置可另包含一裁切模組,該裁切模組設於該基座並鄰接該承置台的一端,用以裁切覆蓋層薄膜,以及將裁切好的覆蓋層薄膜導送至該承置台。據此,該貼合裝置可自動化地接連對該承置台提供覆蓋層薄膜,不需要操作者手動將該覆蓋層薄膜放置到該承置台,有助提升操作便利性及效率。
1‧‧‧基座
1A‧‧‧接膜區
1B‧‧‧校正區
1C‧‧‧假接著區
11‧‧‧承置台
12‧‧‧假接著平台
12a‧‧‧入料端
12b‧‧‧出料端
2‧‧‧移行模組
21‧‧‧位移器
22‧‧‧取膜件
3‧‧‧糾偏模組
31‧‧‧位移器
32‧‧‧升降平台
4‧‧‧第一攝像模組
41a、41b‧‧‧攝像件
5‧‧‧第二攝像模組
51a、51b‧‧‧攝像件
6‧‧‧裁切模組
7‧‧‧壓合模組
C‧‧‧控制器
F1‧‧‧基底薄膜
F2‧‧‧覆蓋層薄膜
第1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第3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4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由移行模組取走承置台上的覆蓋層薄膜的實施示意圖。
第5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由移行模組將覆蓋層薄膜移至基座的接膜區的實施示意圖。
第6圖:第5圖的另一視角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7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由糾偏模組承接覆蓋層薄膜的實施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由二攝像模組分別攝錄基底薄膜及覆蓋層薄膜的實施示意圖。
第9圖:第8圖的俯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第10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俯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第11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依據基底薄膜偏斜量控制糾偏模組調整覆蓋層薄膜偏斜量的實施示意圖。
第12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糾偏模組將調過偏斜量的覆蓋層薄膜移入基座的假接著區的實施示意圖。
第13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將覆蓋層薄膜浮貼至基底薄膜的實施示意圖。
第14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將基底薄膜浮貼有覆蓋層薄膜的部分移入壓合模組的實施示意圖。
第15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6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17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第18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調整覆蓋層薄膜偏斜量的實施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圖,其係本發明貼合裝置的一實施例,該貼合裝置大致上包含一基座1及設於該基座1的一移行模組2、一糾偏模組3、一第一攝像模組4及一第二攝像模組5。
在此係先敘明,本發明說明書中所述之「鄰接」包含相鄰靠近之相連接或不相連接。
該基座1的型態不限,以能夠穩固架設該移行模組2、糾偏模組3、第一攝像模組4及第二攝像模組5等構件為原則;本實施例之圖式為能更清楚地呈現重要構件之間的相對位置,省略繪製一些骨架,故該基座1不以圖式所揭露的型態為限。
請參照第1、2圖,該基座1具有一接膜區1A、一校正區1B及一假接著區1C,該校正區1B位於該接膜區1A與該假接著區1C之間;本實施例選擇將該基座1的接膜區1A、校正區1B及假接著區1C設為直線排列分布,有助簡化該糾偏模組3的位移路徑及結構設計(容後詳述)。
該基座1設有一承置台11,該承置台11可供載置待浮貼至基底薄膜F1的一覆蓋層薄膜F2,該承置台11鄰接該接膜區1A以便該移行模組2取走該覆蓋層薄膜F2。在本實施例中,該承置台11可設有數個氣孔以吸附放置於該承置台11上的覆蓋層薄膜F2,避免該覆蓋層薄膜F2飄移,使該覆蓋層薄膜F2能維持設置在該承置台11上的預設位置以待該移行模組2取走。
又,該貼合裝置可另設有一裁切模組6,該裁切模組6設於該基座1並鄰接該承置台11的一端。該裁切模組6可用以間歇性地導引一覆蓋層薄膜F2的料卷輸出該覆蓋層薄膜F2並裁切之,以及將裁切好的覆蓋層薄膜F2導送至該承置台11,待該移行模組2取走。據此,該貼合裝置可自動化地接連對該承置台11提供覆蓋層薄膜F2,不需要操作者手動將該覆蓋層薄膜F2放置到該承置台11,有助提升操作便利性及效率。其中,該裁切模組6為習用構件,於此不再詳述其細部結構特徵。
請參照第2、6圖,該基座1另設有一假接著平台12,該假接著平台12位於該假接著區1C中,該假接著平台12具有相對的一入料 端12a及一出料端12b,該基底薄膜F1由該入料端12a延伸通過該出料端12b,該基底薄膜F1位於該入料端12a與該出料端12b之間的部位即為供該覆蓋層薄膜F2浮貼的部位。
請參照第1、2圖,該移行模組2設於該基座1並可在該承置台11與該接膜區1A之間位移,以自該承置台11上取走該覆蓋層薄膜F2,並將該覆蓋層薄膜F2移入該接膜區1A中由該糾偏模組3承接。該移行模組2具有組裝在該基座1的一位移器21,該位移器21連接一取膜件22,該位移器21可帶動該取膜件22在該承置台11與該接膜區1A之間水平位移,進而在本實施例中產生正交於該接膜區1A朝該假接著區1C延伸方向的位移,及帶動該取膜件22升降以靠近或遠離該承置台11,以提升導送該覆蓋層薄膜F2時的便利性及效率。
其中,該取膜件22可例如是吸盤以吸附該覆蓋層薄膜F2,或是夾爪以抓持該覆蓋層薄膜F2,或是其他可平穩地取走該覆蓋層薄膜F2且不弄傷該覆蓋層薄膜F2的組件,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第2、6圖,該糾偏模組3具有組裝在該基座1的一位移器31,該位移器31直接或間接地連接一可旋轉的升降平台32,以由該位移器31帶動該升降平台32在該接膜區1A、該校正區1B及該假接著區1C之間往復位移。該升降平台32的頂端設有一預熱部321,以由該預熱部321承接並加熱該覆蓋層薄膜F2,使該覆蓋層薄膜F2表面的膠層受熱熔融,以便浮貼至該基底薄膜F1。
請參照第2、8、9圖,該第一攝像模組4朝該假接著平台12攝錄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攝像模組4設於該基座1的假接著區1C;該第一攝像模組4可設有二攝像件41a、41b,該二攝像件41a、41b較佳在該基底薄膜F1的導送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使該二攝像件41a、41b能分別攝錄該基底薄膜F1的二側端緣影像,以便該控制器C計算該基 底薄膜F1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
該第二攝像模組5用以攝錄該糾偏模組3的升降平台32暫停在該校正區1B時的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攝像模組5可選擇設於該基座1的校正區1B;該第二攝像模組5可設有二攝像件51a、51b,該二攝像件51a、51b較佳在該升降平台32的平移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使該二攝像件51a、51b能分別攝錄該升降平台32上所載置的覆蓋層薄膜F2二側的影像,以便計算該覆蓋層薄膜F2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
請參照第1、8圖,該第一攝像模組4及該第二攝像模組5均電連接一控制器C,以分別回傳所攝錄到的影像,經該控制器C分析計算後控制該糾偏模組3的升降平台32的旋轉預定角度。又,本實施例選擇將該第一攝像模組4與該第二攝像模組5攝錄影像的方向設為相反,以確保該第一攝像模組4及該第二攝像模組5能分別清楚地攝錄該基底薄膜F1及該覆蓋層薄膜F2的影像。
請參照第1、2圖,該貼合裝置還可設有一壓合模組7,該壓合模組7設於該基座1並鄰接該假接著平台12的出料端12b。該壓合模組7可用以供該基底薄膜F1浮貼有該覆蓋層薄膜F2的部位通過並夾合之,使該覆蓋層薄膜F2能緊密壓合貼接於該基底薄膜F1。該壓合模組7為習用構件,於此不再詳述其細部結構特徵。
請參照第1、3圖,據由前述結構,本發明的貼合裝置運作時,該基底薄膜F1待供浮貼覆蓋層薄膜F2的部位對位在該入料端12a與該出料端12b之間;另一方面,經該裁切模組6裁切好的覆蓋層薄膜F2可被導送至該承置台11。續如第4圖所示,驅動該移行模組2的位移器21帶動該取膜件22位移至該承置台11的上方,再帶動該取膜件22下降以取走該承置台11上的覆蓋層薄膜F2。
請參照第2、5圖,續由該位移器21帶動該取膜件22位移 至對位於該基座1的接膜區1A。此時,第5圖的另一視角如第6圖所示,該糾偏模組3可尚安排位於該基座1的假接著區1C。
請參照第2、7圖,驅動該糾偏模組3的位移器31帶動該升降平台32亦位移至該基座1的接膜區1A,使該升降平台32頂端的預熱部321與該取膜件22所持取的覆蓋層薄膜F2相對。續驅動該取膜件22下降,並釋放該覆蓋層薄膜F2,使該覆蓋層薄膜F2能轉換位置至該升降平台32的預熱部321。
請參照第2、8圖,該升降平台32承接該覆蓋層薄膜F2後,由該位移器31帶動位移至該基座1的校正區1B後暫停,使該第二攝像模組5能朝該升降平台32的預熱部321攝錄影像。另一方面,該糾偏模組3從該基座1的假接著區1C移走之後,該第一攝像模組4即可朝該假接著平台12攝錄影像。
此時,請參照第9圖,該第二攝像模組5可以由該二攝像件51a、51b分別攝錄該升降平台32上所載置的覆蓋層薄膜F2二側的影像;該第一攝像模組4則可以由該二攝像件41a、41b分別攝錄該基底薄膜F1二側的影像。
據此,請參照第1、10圖,該控制器C可依據該第一攝像模組4所回傳的影像資料,計算出該基底薄膜F1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以及依據該第二攝像模組5所回傳的影像資料,計算出該覆蓋層薄膜F2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進而如第11圖所示,控制該糾偏模組3的升降平台32產生旋轉,直至該覆蓋層薄膜F2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與該基底薄膜F1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相等。
請參照第1、12圖,該升降平台32在該基座1的校正區1B中完成校正後,該位移器31又將帶動該升降平台32位移至該基座1的假接著區1C,使該升降平台32暫停於該假接著平台12的下方,令該覆蓋層 薄膜F2對位於該基底薄膜F1的下方。在此過程中,該升降平台32的預熱部321已完成預熱該覆蓋層薄膜F2,使該覆蓋層薄膜F2表面的膠層受熱產生熔融。
請參照第13圖,續驅動該升降平台32上升,直至該升降平台32輕觸該假接著平台12,使該覆蓋層薄膜F2能浮貼至該基底薄膜F1。
請參照第1、14圖,續由捲收該基底薄膜F1,使該基底薄膜F1浮貼有該覆蓋層薄膜F2的部分能被拉動離開該假接著平台12的出料端12b,並於進入該壓合模組7之後再度暫停,由該壓合模組7夾合之,使該覆蓋層薄膜F2能緊密壓合貼接於該基底薄膜F1。如此,即可完成將該覆蓋層薄膜F2貼合至該基底薄膜F1的製程,並確保二者能對正貼合,其偏差程度約可降至0.05mm左右,可大幅提升二者的對位精準度。
請參照第15、16圖,其係本發明貼合裝置的第二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選擇使第二攝像模組5朝基座1的接膜區1A上方攝錄影像,用以在覆蓋層薄膜F2由該糾偏模組3的升降平台32承接前,先攝錄該覆蓋層薄膜F2的影像,以便確認該覆蓋層薄膜F2的完整性及平整度是否符合標準,及由該影像校正該升降平台32,以確保該覆蓋層薄膜F2能對正放置於該升降平台32頂端的預熱部321。
詳言之,本實施例的第二攝像模組5可選擇設於基座1的接膜區1A,由下朝上攝錄影像;或是如圖所示,選擇將該第二攝像模組5組裝在該糾偏模組3的升降平台32,以於該升降平台32位移至該基座1的接膜區1A時,可以攝錄到移行模組2的取膜件22將該覆蓋層薄膜F2移至該接膜區1A時的影像。
其中,該第二攝像模組5可包含二攝像件51a、51b,該二攝像件51a、51b較佳在該升降平台32的平移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使該 二攝像件51a、51b能分別攝錄該取膜件22上所持覆蓋層薄膜F2二側的影像,以便計算該覆蓋層薄膜F2相對於該升降平台32的偏斜量。據此,該升降平台32可依據與該覆蓋層薄膜F2之間的偏斜量旋轉修正,使該取膜件22下降及釋放該覆蓋層薄膜F2後,可以將該覆蓋層薄膜F2對正轉換位置至該升降平台32的預熱部321。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17、18圖,藉由該第一攝像模組4朝該假接著平台12攝錄該基底薄膜F1的影像,可以得知該基底薄膜F1相對於該基座1的偏斜量,進而得知該升降平台32尚須修正的偏移量,以於該位移器31帶動該升降平台32朝該假接著平台12位移的過程中,同步致動該升降平台32旋轉,使該升降平台32移至該假接著平台12下方時,已使該升降平台32所載置的覆蓋層薄膜F2的側緣能與該基底薄膜F1的側緣平行相對,而可對正貼合。
因此,本實施例的優點在於,可以先確認該覆蓋層薄膜F2的完整性及平整度符合標準,才將該覆蓋層薄膜F2放至該升降平台32及進行後續位移及糾偏動作;如此,可避免進行到一半了才發現該覆蓋層薄膜F2為不良品而需暫停運作,取下該不良的覆蓋層薄膜F2,再重新由該移行模組2向該承置台11移取下一個覆蓋層薄膜F2,以致降低整體作業效率。簡言之,本實施例可確保該升降平台32所承接的覆蓋層薄膜F2皆為良品,且後續糾偏及移行等動作可接續進行而不必中斷再重來,故具有較佳的作業效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貼合裝置可在將覆蓋層薄膜浮貼至基底薄膜前,先校正二者的相對歪斜偏差,依據基底薄膜的偏斜量調整覆蓋層薄膜的偏斜量,使覆蓋層薄膜能對正浮貼至基底薄膜,不致因基底薄膜的歪斜而在捲收過程中持續累積偏差。故本發明的貼合裝置可提升覆蓋層薄膜對位貼合至基底薄膜時的精準度,進而能滿足貼合對位精準度要求較高 的產品需求。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1)

  1. 一種貼合裝置,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具有一接膜區、一校正區及一假接著區,該校正區位於該接膜區與該假接著區之間,該基座設有一承置台及一假接著平台,該承置台鄰接該接膜區,該假接著平台位於該假接著區中;一移行模組,該移行模組設於該基座並可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位移;一糾偏模組,該糾偏模組具有組裝在該基座的一位移器,該位移器連接一可旋轉的升降平台,該位移器帶動該升降平台在該接膜區、該校正區及該假接著區之間往復位移;一第一攝像模組,該第一攝像模組朝該假接著平台攝錄影像;及一第二攝像模組,該第二攝像模組用以攝錄該升降平台暫停在該校正區時的影像;其中,該第一攝像模組及該第二攝像模組均電連接一控制器,且由該控制器控制該升降平台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第二攝像模組設於該基座的校正區。
  3. 一種貼合裝置,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具有一接膜區及一假接著區,該基座設有一承置台及一假接著平台,該承置台鄰接該接膜區,該假接著平台位於該假接著區中;一移行模組,該移行模組設於該基座並可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位移;一糾偏模組,該糾偏模組具有組裝在該基座的一位移器,該位移器連接一可旋轉的升降平台,該位移器帶動該升降平台在該接膜區及該假接著區之間往復位移; 一第一攝像模組,該第一攝像模組朝該假接著平台攝錄影像;及一第二攝像模組,該第二攝像模組朝該接膜區上方攝錄影像;其中,該第一攝像模組及該第二攝像模組均電連接一控制器,且由該控制器控制該升降平台旋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第二攝像模組設於該基座的接膜區或設於該糾偏模組的升降平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第二攝像模組具有二攝像件,該二攝像件在該升降平台的平移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移行模組具有組裝在該基座的一位移器,該位移器連接一取膜件,以帶動該取膜件在該承置台與該接膜區之間水平位移,及帶動該取膜件升降以靠近或遠離該承置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承置台設有數個氣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升降平台的頂端設有一預熱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假接著平台具有相對的一入料端及一出料端,一基底薄膜由該入料端延伸通過該出料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其中,該第一攝像模組具有二攝像件,該二攝像件在該基底薄膜的導送方向上呈平行錯位架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貼合裝置,另包含一裁切模組,該裁切模組設於該基座並鄰接該承置台的一端,用以裁切覆蓋層薄膜,以及將裁切好的覆蓋層薄膜導送至該承置台。
TW105113751A 2016-05-03 2016-05-03 Adhesion device TWI560129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51A TWI560129B (en) 2016-05-03 2016-05-03 Adhes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51A TWI560129B (en) 2016-05-03 2016-05-03 Adhes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0129B TWI560129B (en) 2016-12-01
TW201808766A true TW201808766A (zh) 2018-03-16

Family

ID=5822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751A TWI560129B (en) 2016-05-03 2016-05-03 Adhes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601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7268A (ja) * 1992-09-11 1994-04-08 Nitto Denko Corp ウエハへの粘着テープ貼付け装置
JP4376250B2 (ja) * 2006-06-21 2009-12-02 テイコクテーピ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多層構造体の形成方法
TWM434679U (en) * 2012-02-29 2012-08-01 Schmid Automation Asia Co Ltd Panel laminating device
CN203775542U (zh) * 2013-12-31 2014-08-13 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印刷在玻璃上的柔性电路板的贴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0129B (en)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2378B1 (ko) 인라인 자동 fog 본딩장치
JP4629795B2 (ja) 部品圧着装置及び方法
JP4966139B2 (ja) 接合材貼付検査装置、実装装置、電気部品の製造方法
KR20140051784A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마운트 방법 및 반도체 웨이퍼의 마운트 장치
CN108430167B (zh) 电子零件的安装装置和显示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KR101025171B1 (ko) 에프피씨 본딩장치
JP4908404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ボンディングシステム
KR100848937B1 (ko) 인라인 자동 fog 본딩장치
JP2005051055A (ja) 貼合せ方法および貼合せ装置
KR102058364B1 (ko) 기판 본딩 접합장치
US2022035399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board
JPH0675199A (ja) 液晶パネル製造装置、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加工装置
KR20100007004U (ko) 접착 테이프 커팅장치
TW201808766A (zh) 貼合裝置
JP6404586B2 (ja) 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M528879U (zh) 貼合裝置
JP7307323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JP2010171088A (ja) 圧着装置及び圧着方法
KR102221149B1 (ko) 다층기판의 접합 장치
US78498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404198B2 (ja) 液晶セルのtab搭載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KR101753695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조립장치용 필름공급 장치
JP2021104664A (ja) 積層装置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0398244Y1 (ko) 인라인 자동 fog 본딩장치
CN111383983A (zh) 片状粘合材料的粘贴方法和片状粘合材料的粘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