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5590A - 測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測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5590A
TW201805590A TW106121252A TW106121252A TW201805590A TW 201805590 A TW201805590 A TW 201805590A TW 106121252 A TW106121252 A TW 106121252A TW 106121252 A TW106121252 A TW 106121252A TW 201805590 A TW201805590 A TW 2018055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fiber
optical
plate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1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1993B (zh
Inventor
能丸圭司
Original Assignee
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5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5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9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10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L22/12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s, e.g. thickness, line width, refractive index, temperature, warp, bond strength, defects, optical inspection, electrical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metallurgic measurement of diffu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G01B11/0608Height gau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Abstract

[課題]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測量裝置,其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測量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 [解決手段]根據本發明所提供之測量裝置,至少是由寬頻光源、分光器、分配設備、聚光透鏡、光傳輸設備、測定端子、光分歧設備、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及計算設備所構成;該寬頻光源會發出對板狀物具有穿透性之波長區的光;該分光器是將該寬頻帶光源所發出之光在波長區進行分光;該分配設備是將藉由該分光器所分光之各波長的光以經過時間來變更分配方向;該聚光透鏡是將藉由該分配設備所分配之各波長的光聚光;該光傳輸設備是與該聚光透鏡相向,且傳輸藉由該聚光透鏡所聚光之各波長的光;該測定端子具備有鏡子與複數個接物透鏡,該鏡子是將構成該光傳輸設備之複數條光纖的另一端之端面分歧成2條路徑而配設在複數個第1端面並生成於該光纖逆行的第1返回光,該等接物透鏡是相向於該板狀物而成列且對應於複數個第2端面而配設;該光分歧設備是將在該板狀物之上表面反射之光與穿透板狀物而在下表面反射之光於各光纖逆行的第2返回光、及該第1返回光,配設於光傳輸設備之光的傳輸路徑上以從各光纖進行分歧;該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是從藉由該分配設備對各光纖分配之時間中對該第1返回光與該第2返回光之波長,檢測各波長之光的強度,以對應於各光纖生成分光干涉波形;該計算設備是對該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所生成之對應於各光纖的分光干涉波形進行波形解析,以計算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

Description

測量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測量板狀物之厚度、或高度的測量裝置。
發明背景 在將IC、LSI等複數個器件以分割預定線區劃出而形成於正面之晶圓,是在被磨削背面而形成預定的厚度之後,藉由切割裝置、雷射加工裝置來分割成一個個的器件,以利用於行動電話、個人電腦等電氣機器上。
相對於以往的磨削裝置,已提出有下述的技術方案:藉由至少具備保持板狀的晶圓的工作夾台、將磨削被保持在該工作夾台上之晶圓的背面的磨削磨石配置成環狀的磨削輪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的磨削設備、及藉由分光干涉波形以非接觸方式來檢測晶圓的高度、厚度的檢測設備,以將晶圓磨削成所期望之厚度或高度(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143488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中,是形成為讓檢測被保持在保持設備上之晶圓的厚度、或高度的端子在水平方向上擺動來檢測晶圓整體之構成,在必須進行要一面適當地重複水平方向的擺動、與晶圓之移動的測量的情形下,為了使用這樣的設備來檢測晶圓整體的厚度、或高度,需要花相當的時間,而有生產性較差的問題。
本發明是有鑒於上述事實而作成的發明,其主要的技術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測量裝置,其可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測量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主要的技術課題,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測量裝置,其為測量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的測量裝置,且至少是由下述所構成: 寬頻光源,發出對板狀物具有穿透性之波長區的光; 分光器,將該寬頻光源所發出之光在波長區進行分光; 分配設備,將藉由該分光器所分光之各波長的光以經過時間來變更分配方向; 聚光透鏡,將藉由該分配設備所分配之各波長的光聚光; 光傳輸設備,與該聚光透鏡相向,且將複數條光纖的一端的端面成列配設,以傳輸藉由該聚光透鏡所聚光之各波長的光; 測定端子,將構成該光傳輸設備之複數條光纖的另一端之端面分歧成2條路徑,並具備有鏡子與複數個接物透鏡,該鏡子是配設在複數個第1端面並生成於該光纖逆行的第1返回光,該等接物透鏡是相向於該板狀物而成列且對應於複數個第2端面而配設; 光分歧設備,配設於光傳輸設備之光的傳輸路徑上,並將在該板狀物之上表面反射之光與穿透板狀物而在下表面反射之光於各光纖逆行的第2返回光、及該第1返回光,從各光纖進行分歧; 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將在該光分歧設備所分歧之對應於各光纖的該第1返回光與該第2返回光之波長從藉由該分配設備對各光纖分配之時間起,檢測各波長之光的強度,並對應於各光纖生成分光干涉波形;及 計算設備,對該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所生成之對應於各光纖的分光干涉波形進行波形解析,以計算對應於各光纖之板狀物的表面高度或厚度。
又,較理想的是形成為:具備有保持該板狀物之保持設備,且將該測定端子與該保持設備構成為可在X軸方向上相對地移動,構成該測定端子之對應於各光纖的端面而配設之接物透鏡之列,是定位在與X軸方向正交之Y軸方向上,並且具備儲存設備,該儲存設備是在以該測定端子和該保持設備之相對的X軸方向之移動、與定位於Y軸方向之接物透鏡所特定之X座標、Y座標中,儲存以該厚度計算設備所計算出之板狀物的厚度。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測量裝置至少是由寬頻光源、分光器、分配設備、聚光透鏡、光傳輸設備、測定端子、光分歧設備、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及計算設備所構成,其中該寬頻光源會發出對板狀物具有穿透性之波長區的光,該分光器是將該寬頻光源所發出之光在波長區進行分光,該分配設備是將藉由該分光器所分光之各波長之光以經過時間來變更分配方向,該聚光透鏡是將藉由該分配設備所分配之各波長的光聚光,該光傳輸設備是與該聚光透鏡相向,且將複數條光纖的一端之端面成列配設,以傳輸藉由該聚光透鏡聚光之各波長的光,該測定端子將構成該光傳輸設備之複數條光纖的另一端之端面分歧成2條路徑,並具備有鏡子與複數個接物透鏡,該鏡子是配設在複數個第1端面並生成於該光纖逆行的第1返回光,該等接物透鏡是相向於該板狀物而成列且對應於複數個第2端面而配設,該光分歧設備是配設於光傳輸設備之光的傳輸路徑上,並將在該板狀物之上表面反射之光與穿透板狀物而在下表面反射之光於各光纖逆行的第2返回光、及該第1返回光,從各光纖進行分歧,該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是將在該光分歧設備所分歧之對應於各光纖的該第1返回光與該第2返回光之波長從藉由該分配設備對各光纖分配之時間起,檢測各波長之光強度,並對應於各光纖生成分光干涉波形,該計算設備是對該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所生成之對應於各光纖的分光干涉波形進行波形解析,以計算對應於各光纖之板狀物的表面高度或厚度,因此可藉由成複數列而配設之複數個接物透鏡與複數條光纖而同時得到複數個厚度資訊、或高度資訊,且變得可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測量。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將參照附加圖式,針對依照本發明所構成之測量裝置的較佳的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圖1中所示為,具備有本發明之測量裝置的磨削裝置1的整體立體圖、及藉由本發明之測量裝置來測量厚度或高度之作為板狀物的晶圓10。
圖1所示之磨削裝置1具備有以標號2來表示整體的裝置殼體。此裝置殼體2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之主部21、及設置於該主部21的後端部(在圖1中為右上端)且朝上方延伸的直立壁22。在直立壁22的前表面,以可朝上下方向移動的方式裝設有作為磨削設備的磨削單元3。
磨削單元3具備有移動基台31、與裝設在該移動基台31的主軸單元4。移動基台31是構成為與配設在直立壁22之一對引導軌道可滑動地卡合。像這樣,在可滑動地裝設在設置於直立壁22之一對該引導軌道上的移動基台31的前表面上,可透過朝前方突出之支撐部而安裝作為磨削設備的主軸單元4。
該主軸單元4具備有主軸殼體41、旋轉自如地配設在該主軸殼體41之旋轉主軸42、及用於驅動旋轉該旋轉主軸42之作為驅動源的伺服馬達43。可旋轉地支撐於該主軸殼體41之旋轉主軸42,是將一端部(圖1中為下端部)從主軸殼體41的下端突出而配設,且於下端部設置有輪座44。並且,將磨削輪5安裝在此輪座44的下表面。在此磨削輪5的下表面配設有由複數個磨輪片(segment)所構成的磨削磨石51。
圖示之磨削裝置1具備有使磨削單元3沿著該一對引導軌道朝上下方向(相對於後述之工作夾台的保持面垂直方向)移動的磨削單元進給機構6。該磨削單元進給機構6具備配設於直立壁22的前側且實質上鉛直地延伸的公螺桿61、及用於旋轉驅動該公螺桿61之作為驅動源的脈衝馬達62,且由設置在該移動基台31之背面的圖未示的公螺桿61之軸承構件等所構成。當此脈衝馬達62正轉時,會使移動基台31(即研磨單元3)下降(亦即使其前進),且當脈衝馬達62逆轉時,會使移動基台31(即磨削單元3)上升(亦即使其後退)。
於上述殼體2的主部21配設有保持作為被加工物之板狀物(晶圓10)之作為保持設備的工作夾台機構7。工作夾台機構7具備有工作夾台71、覆蓋該工作夾台71之周圍的蓋構件72、和配設在該蓋構件72之前後的伸縮罩設備73及74。工作夾台71是構成為在其上表面(保持面)上藉由作動圖未示之吸引設備而吸引保持晶圓10。此外,將工作夾台71藉由圖未示之旋轉驅動設備而可旋轉地構成,並且藉由圖未示之工作夾台移動設備而使其可在圖1所示之被加工物載置區70a、及與磨削輪5相向之磨削區70b之間(以箭頭X所示之X軸方向上)移動。
再者,上述之伺服馬達43、脈衝馬達62、圖未示之工作夾台移動設備等,是受後述之控制設備20所控制。又,圖示之實施形態中,晶圓10在外周部形成有表示結晶方位的凹口(notch),在其正面貼附有作為保護構件之保護膠帶12,且將此保護膠帶12側保持在工作夾台71的上表面(保持面)。
圖示之磨削裝置1具備有測量被保持在工作夾台71之晶圓10的厚度、高度的測量裝置8。此測量裝置8是內置於測量殼體80內,且測量殼體80是如圖所示地在構成裝置殼體2之長方體形狀的主部21之上表面,配設在使工作夾台71從被加工物載置區域70a移動至磨削區70b之間的路徑途中的側邊,且以工作夾台71於被加工物載置區域70a與磨削區70b之間移動之時,可從上方測量被保持在工作夾台71上的晶圓10之整體的方式配置。參照圖2進一步說明該測量裝置8。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的測量裝置8具備有作為寬頻光源的發光源81、及分光器82,該作為寬頻光源的發光源81會發出對作為被加工物之晶圓10具有穿透性之包含預定的波長範圍(例如波長1000nm~1100nm)之光,該分光器82會將來自該發光源81的光8a反射並且於預定之波長範圍進行分光。該發光源81可以選擇LED、SLD(超發光二極體(Superluminescent diode))、ASE(放大自發放射(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SC(超連續光譜(Supercontinuum))、鹵素光源等。該分光器82是藉由繞射光柵所構成,且藉由該繞射光柵的作用,將由1000nm~1100nm波長所構成之光8a分光,而形成具有預定之展寬的光8b。該光8b可被分光成藉由於圖中下方側較短之波長(1000nm)、於上方側較長之波長(1100nm)的光所構成。
由分光器82所分光並反射的光8b,是藉由具有將各波長之光以經過時間來變更其分配方向之功能的分配設備來進行反射。該分配設備是由各邊為藉由反射面(鏡子(mirror))所形成之由例如正8面體形成之多面鏡83所構成,並且該多面鏡83是構成為於圖中朝順時針方向以預定之旋轉速度旋轉。入射到多面鏡83之反射面的光8b,是以預定之展寬被反射並成為光8c而入射到與多面鏡83之反射面相向而配置的聚光透鏡84。藉由聚光透鏡84而聚光各波長之光的光8c,會入射到以預定間隔依序排列且將端部以保持構件85保持之構成光傳輸設備之例如18條光纖(1)~(18)。再者,可以藉由縮小相對於晶圓之直徑的光纖之直徑,並增加光纖的之條數(例如100條),以提高後述之測量的解析力。在本實施形態中,當多面鏡83位於如圖2所示之預定的角度位置時,會將在多面鏡83的其中一個反射面上反射之光,全部入射於聚光透鏡84。可將分光器82、多面鏡83、聚光透鏡84、及保持構件85的設置位置、角度等設定成按已分光之每個波長來對保持於該保持構件85之光纖(1)~(18)入射。再者,關於多面鏡83的作用,將隨後詳細敘述。
該測量裝置8具備有光分歧設備86,該光分歧設備86是用於將入射到光纖(1)~(18)之光通過由光纖(1)~(18)所形成之光的第1路徑8d而引導至面向被保持在工作夾台71之晶圓10的第2路徑8e側,並且將在晶圓10反射而於該第2路徑8e逆行之反射光分歧並引導至第3路徑8f。再者,該第1~第3路徑8d~8f是由光纖(1)~(18)所構成,且光分歧設備86可由例如偏振保持光纖耦合器、偏振保持光纖循環器、單模光纖耦合器等的任一個之中適當選擇。
透過光分歧設備86而引導至第2路徑8e之光,會被引導至測定端子87,該測定端子87是面對被保持於工作夾台71上之晶圓10。該測定端子87是形成為在Y軸方向上較細長的形狀,且是以覆蓋作為測量對象之晶圓10之直徑的尺寸所形成。又,該測定端子87是以分歧部87a、及聚光部87b所構成,該分歧部87a是將構成該光傳輸設備之複數條光纖(1)~(18)的另一端的端部分歧成2條路徑。於該聚光部87b上設有複數個鏡子89和複數個接物透鏡88,該等鏡子89會生成按在該分歧部87a所分歧之其中一條路徑的每個端部於該光纖 (1)~(18)逆行的第1返回光,該等接物透鏡88會將被引導至按在該分歧部87a所分歧之另一條路徑之每個端部的光,引導到被保持在工作夾台71的晶圓10,且將該接物透鏡88及鏡子89配設成在與工作夾台71移動之方向(X軸方向)正交的方向(Y軸方向)上成列。再者,在圖2中,雖然為了方便說明而將從該分歧部87a至鏡子89的距離記載得較短,但實際上是將從該分歧部87a至工作夾台71之上表面的距離作為基準來設定鏡子89的位置。
該第3路徑8f是將於第2路徑8e逆行而去之光,藉由在光分歧設備86中分歧而傳輸之光纖(1)~(18)所形成,且在其端部配設有作為檢測光之強度的設備之線型影像感測器(line image sensor)90。線型影像感測器90是以可在構成第3路徑8f之光纖(1)~(18)的對應於各端部之位置上檢測從各光纖(1)~(18)所照射出的光之光強度的方式構成,且將所測量到的光強度傳送至構成該測量裝置8的控制裝置20,並與所檢測到的時間(t)一起儲存於該控制裝置20的儲存部。
該控制設備20是由電腦構成,並且具備有依照控制程式進行運算處理的中央運算處理裝置(CPU)、保存控制程式等的唯讀記憶體(ROM)、用於暫時保存檢測出的檢測值、運算結果等的可讀寫之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輸入介面、及輸出介面(省略了關於細節之圖示)。本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設備20是控制磨削裝置1之各驅動部分並且構成該測量裝置8的設備,且如上述,可構成為具有下述功能:藉由儲存線型影像感測器90之檢測值,並驅動多面鏡83、發光設備81,來計算晶圓10之厚度、高度。本實施形態的磨削裝置1、測量裝置8是大致如以上地構成,以下說明其作用。
以本發明的測量裝置8進行之晶圓10的厚度、高度的測量,是藉由例如以磨削裝置1磨削已載置在工作夾台71的晶圓10之後,使其從磨削區70b移動至被加工物載置區70a,而使其通過測定端子87的正下方來進行。此時,控制設備20是從線型影像感測器90之表示光強度的檢測訊號中求出如圖5所示之分光干涉波形、且依據該分光干涉波形來實行波形解析,而可從在測定端子87所具備之鏡子89反射而逆行的第1返回光所前進的光路長度、與在被載置於工作夾台71上之晶圓1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反射而逆行的第2返回光所前進的光路長度之差中,計算出晶圓10之上表面的高度、下表面的高度、及晶圓10的厚度(T)。關於具體的計算方法,容後敘述。
參照著圖2~4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計算晶圓10的厚度、及高度的順序。多面鏡83是如上述、將成正8角形之各邊以反射面(鏡子)來構成,且藉由圖未示的脈衝馬達等的驅動設備,將其旋轉位置與時間(t)建立關連並儲存到控制設備20之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中,並且在圖中朝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驅動。
從發光源81照射光,且將多面鏡83朝圖中箭頭的方向旋轉時,會使藉由分光器82所分光而具有展寬之光8b的一部分在多面鏡83的反射面83a上反射而形成反射光8c,並且開始入射到聚光透鏡84。並且,當多面鏡83之反射面83a成為圖3(a)所示之狀態時,是使構成在聚光透鏡84聚光之光8c的一部分之1000nm波長的範圍入射到將一端部保持在保持構件85上的光纖(1)(時間t1)。入射到光纖(1)之1000nm波長之光,會於構成於上述之光傳輸設備的第1、第2路徑8d、8e行進,而到達測定端子87。到達該測定端子87的1000nm波長的光,是在分歧部87a分歧,且其中一側的光在鏡子89反射而成為第1返回光,並於第2路徑8e逆行而在所到達的光分歧設備86上分歧至構成第3路徑8f之光纖(1)。然後,該已分歧之光會到達已分配到線型影像感測器90中的光纖(1)的位置。又,同時在分歧部87a中分歧至接物透鏡88側之另一側的光,是使其於該測定端子87的正下方朝X方向方向移動的晶圓10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反射,而形成於第2路徑8e逆行的第2返回光,並到達在光分歧設備86分歧且在線型影像感測器90中的分配於光纖(1)的位置。其結果為,可檢測對光纖(1)有光入射的時間t1中的以第1、第2返回光所構成的反射光的光強度。此光強度是與時間t1、及被照射之晶圓10的X軸方向的X座標、Y軸方向的Y座標的位置建立關連並儲存於控制設備20之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的任意的儲存區域中。
再者,圖4所顯示的是,於橫軸表示時間(t)、於縱軸表示光纖(1)~(18)之端部的配設位置,且是否隨著時間(t)的經過,而使在多面鏡83反射之1000nm~1100nm波長之光之任意的波長範圍入射到任意之光纖(1)~(18)的圖,並可理理到例如下述情形:在時間t1,1000nm波長的光開始入射到光纖(1)。藉由將在此圖4所示之時間(t)、及表示是否使任意的波長範圍入射到任意之光纖(1)~(18)之關係儲存於控制設備20,可以使以線型影像感測器90檢測之光強度,對是否為任意的波長範圍入射到任意之光纖(1)~(18)時所檢測出之光強度建立關連。
回到圖3繼續說明,藉由於時間t1藉由分光器82所分光之光在入射到光纖(1)之後,使多面鏡83繼續旋轉,以使多面鏡83的反射面83a相對於光8b的方向變化,而使被分光之光8b的1000nm~1100nm波長之範圍朝圖中下方移動,並且依序朝保持光纖(1)~(18)的保持設備85進行照射。然後,於時間t2中,如圖3(b)所示,成為將藉由分光器82所分光之光的範圍相對於光纖(1)~(18)全部入射的狀態(也一併參照圖4)。在此狀態中,會使1100nm波長之光入射到光纖(1),且將1000nm波長之光入射到光纖(18)。也就是說,成為相對於光纖(1),從時間t1至t2可將藉由分光器82所分光之1000nm~1100nm波長範圍的全部入射的情形。
從圖3(b)所示之狀態中可知,當進一步旋轉多面鏡83而到達時間t3時,會成為如圖3(c)所示,藉由分光器82所分光之光的波長範圍之中,1100nm波長之範圍入射至光纖(18)之狀態,且在時間t1~t3中,可將藉由分光器82所分光之1000nm~1100nm波長之光照射至光纖(1)~(18)的全部。再者,如從圖3、4可理解到的是,當時間進一步經過而成為t4時,可相對於相鄰於多面鏡83的反射面83a之反射面83b照射被分光之光8b而將1000nm波長之光的範圍再次開始照射於光纖(1),成為與圖3(a)相同之狀態,且之後重複同樣的作動。
如上述,在控制設備20中儲存有對時間(t)建立關連而將藉由線型影像感測器90所檢測之光強度、與如圖4所示之對於該時間(t)中的各光纖(1)~(18)藉由多面鏡83所分配的波長,且可以藉由參照兩者,而按各光纖(1)~(18)生成如圖5所示的分光干涉波形。圖5所顯示的是,例如關於光纖(1)所檢測之分光干涉波形(F(1)),且橫軸是表示入射到光纖的反射光波長(λ),縱軸是表示藉由線型感測器90所檢測的光強度。 以下,根據控制設備20以上述之分光干涉波形為依據而實行的波形解析,來說明關於計算晶圓10的厚度及高度的例子。
將從第2路徑8e中的測定端子87的分歧部87a至鏡子89的光路長度設為(L1),將從該測定端子87的分歧部87a至被保持在工作夾台71的晶圓10的上表面的光路長度設為(L2),將從該測定端子87的分歧部87a至被保持在工作夾台71的晶圓10的下表面的光路長度設為(L3),並且將光路長度(L1)與光路長度(L2)之差值設為第1光路長度差(d1=L1-L2)、將光路長度(L1)與光路長度(L3)之差值設為第2光路長度差(d2=L1-L3)、將光路長度(L3)與光路長度(L2)之差值設為第3光路長度差(d3=L3-L2)。再者,如上述,該光路長度(L1)本身為不會變化的光路長度,並且設想從測定端子87的分歧部87a至工作夾台71的上表面的距離來設定。
接著,控制設備20會依據如上述之圖5所示之對每條光纖(1)~(18)所生成之分光干涉波形來實行波形解析。此波形解析雖然可以依據例如傅立葉(Fourier)轉換理論及小波(Wavelet)轉換理論來實行,但在以下所述之實施形態中是針對使用如下述數學式1、數學式2、數學式3所示之傅立葉轉換公式的例子來說明。
[數學式1]
Figure TW201805590AD00001
[數學式2]
Figure TW201805590AD00002
[數學式3]
Figure TW201805590AD00003
上述數學式中,λ為波長,d為上述第1光路長度差(d1=L1-L2)、第2光路長度差(d2=L1-L3)、及第3光路長度差(d3=L3-L2),W(λn)為窗函數。上述數學式1是在cos的理論波形與上述分光干涉波形(I(λn))的比較中,求出波的周期最相近(相關性高)之光路長度差(d)、亦即求出分光干涉波形與理論上之波形函數的相關係數較高之光路長度差(d)。又,上述數學式2是在sin的理論波形與上述分光干涉波形(I(λn))的比較中,求出波的周期最相近(相關性高)之第1光路長度差(d1=L1-L2)、第2光路長度差(d2=L1-L3)、及第3光路長度差(d3=L3-L2)、亦即求出分光干涉波形與理論上的波形函數的相關係數為第1光路長度差(d1=L1-L2)、第2光路長度差(d2=L1-L3)、及第3光路長度差(d3=L3-L2)。並且,上述數學式3是求出數學式1的結果與數學式2的結果之平均值。
控制設備20是藉由實行依據上述數學式1、數學式2、數學式3之運算,而能夠依據起因於包含在反射光之返回光的各光路長度差之分光的干涉,得到圖6所示之訊號強度的波形。在圖6中,橫軸是表示光路長度差(d),縱軸是表示訊號強度。如圖6所示之例子中,會在光路長度差(d)為450μm的位置、300μm的位置、150μm的位置上使訊號強度顯示得較高。亦即,光路長度差(d)為450μm的位置之訊號強度(a)是第1光路長度差(d1=L1-L2)的位置,且所顯示的是晶圓11的上表面的高度(h)。又,光路長度差(d)為300μm的位置之訊號強度(b)是第2光路長度差(d2=L1-L3)的位置,並所顯示的是晶圓11的下表面的高度(h)。此外,光路長度差(d)為150μm的位置之訊號強度(c)是第3光路長度差(d3=L3-L2)的位置,且所顯示的是晶圓10的厚度(T)。並且,將在該測定端子87與該工作夾台71之相對的X軸方向之位置、及定位於Y軸方向之接物透鏡88的位置所特定之測量位置的座標(X座標、Y座標)中的晶圓10的高度(h)、厚度(T)予以儲存。一邊使晶圓10在X軸方向上移動一邊對整體實行像這樣的測量。
如以上所述,由於根據圖示之實施形態中的測量裝置8,能夠求出晶圓10之厚度及高度,且是依據起因於進行反射之反射光的光路長度差所得到之分光干涉波形來檢測晶圓10在加工時的晶圓10之上表面、下表面的高度(h)、厚度(T),所以可以在不受貼附於晶圓10之正面的保護膠帶12的厚度的變化影響的情形下,正確地測量晶圓11的厚度(T)、高度。
測量裝置8是如以上地構成,以下,說明關於使用具備有該測量裝置8之磨削裝置1將晶圓10磨削成預定之厚度的順序。
在正面貼附有保護膠帶12的晶圓10,是藉由將保護膠帶12側載置在已定位於圖1所示之磨削裝置1中的被加工物載置區70a的工作夾台71上,且作動圖未示之吸引設備,而被吸引保持在工作夾台71上。因此,吸引保持於工作夾台71上的晶圓11會成為背面10b在上側。
接著,控制設備20會作動已保持有晶圓10的工作夾台71之圖未示的移動設備,並移動工作夾台71以定位至磨削區70b、且將磨削輪5的複數個磨削磨石51的外周緣定位成通過工作夾台71之旋轉中心。
像這樣將磨削輪5與保持在工作夾台71之晶圓10設定成預定的位置關係,且控制設備20會驅動圖未示之旋轉驅動設備而以例如300rpm的旋轉速度來旋轉工作夾台71,並且驅動上述之伺服馬達43而以例如6000rpm的旋轉速度來旋轉磨削輪5。然後,對晶圓10供給磨削水,並且正轉驅動磨削單元進給機構6之脈衝馬達62以使磨削輪5下降(磨削進給),並以預定之壓力將複數個磨削磨石51推壓於晶圓10之上表面(背面10b)的被磨削面。其結果,可磨削晶圓10之被磨削面(磨削步驟)。
結束磨削步驟之後,藉由使已保持有已磨削之晶圓10的工作夾台71朝位於X軸方向之前方的被加工物載置區70a側移動,以將晶圓10定位在測量裝置8之測定端子87的正下方,並且如上述地使測量裝置8作動以得到對應於晶圓10整體之各部位的分光干涉波形並且進行波形解析,來測量晶圓10的厚度、及高度。圖7所示之表所表示的是,在測定端子87通過晶圓10之中心並在沿著Y軸方向的預定之位置上,測量晶圓10的厚度(T)、及上表面之高度(h)的例子。藉由按晶圓10的X軸方向中的每個預定間隔實行這樣的測量,並儲存晶圓10之正面的高度、厚度,且確認磨削後之晶圓10整體的厚度、及高度,可以判定磨削步驟之良窳,並且因應需要而實施再磨削。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採用了多面鏡83作為藉由分光器所分光之各波長的光以經過時間來變更分配方向之分配設備,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且可以採用可做到將反射面之方向與經過時間一起控制之例如振鏡掃描器(galvano scanner)。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作為用於檢測反射光之光強度的受光元件而使用了線型影像感測器90,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對應於每條光纖(1)~(18)而配設的光檢測器(photodetector)。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以對已結束磨削步驟之晶圓的整體進行由該測量裝置8進行之測量的方式作了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可以將該測量裝置8之測量殼體80的設置位置設定在圖1所示之磨削區70b的附近,並且將該測量殼體80的設置位置可移動地設置。藉由像這樣地構成,亦可做到在使保持在磨削裝置之工作夾台上的晶圓接受磨削輪之作用而被磨削之時,與露出之晶圓相向來使測定端子87淹沒在磨削時所供給之磨削水中並定位,以測量磨削中之晶圓的厚度,且可做到藉由將磨削中之晶圓10的厚度反饋至控制設備20來磨削成所期望的厚度。又,依據本發明所構成的測量裝置8,不需要如本實施形態地配設在磨削裝置1中,亦可作為與磨削裝置1獨立之單一的裝置而構成,或是合併設置到與磨削裝置不同的其他加工裝置上。
1‧‧‧磨削裝置
2‧‧‧裝置殼體
10‧‧‧晶圓
10b‧‧‧背面
12‧‧‧保護膠帶
20‧‧‧控制設備
21‧‧‧主部
22‧‧‧直立壁
3‧‧‧磨削單元
31‧‧‧移動基台
4‧‧‧主軸單元
41‧‧‧主軸殼體
42‧‧‧旋轉主軸
43‧‧‧伺服馬達
44‧‧‧輪座
5‧‧‧磨削輪
51‧‧‧磨削磨石
6‧‧‧磨削單元進給機構
61‧‧‧公螺桿
62‧‧‧脈衝馬達
7‧‧‧工作夾台機構
71‧‧‧工作夾台
72‧‧‧蓋構件
73、74‧‧‧伸縮罩設備
70a‧‧‧被加工物載置區
70b‧‧‧磨削區
8‧‧‧測量裝置
8a、8b、8c‧‧‧光
8d‧‧‧第1路徑
8e‧‧‧第2路徑
8f‧‧‧第3路徑
80‧‧‧測量殼體
81‧‧‧發光源
82‧‧‧分光器
83‧‧‧多面鏡
83a、83b‧‧‧反射面
84‧‧‧聚光透鏡
85‧‧‧保持構件
86‧‧‧光分歧設備
87‧‧‧測定端子
87a‧‧‧分歧部
87b‧‧‧聚光部
88‧‧‧物鏡
89‧‧‧鏡子
90‧‧‧線型影像感測器
F(1)~F(8)‧‧‧分光干涉波形
t、t1、t2、t3、t4‧‧‧時間
L1、L2、L3‧‧‧光路長度
d‧‧‧光路長度差
d1‧‧‧第1光路長度差
d2‧‧‧第2光路長度差
d3‧‧‧第3光路長度差
T‧‧‧厚度
h‧‧‧高度
a、b、c‧‧‧訊號
λ‧‧‧反射光波長
X、Y、Z‧‧‧方向
圖1是根據本發明所構成之測量裝置可適用的磨削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所構成之測量裝置之構成的說明圖。 圖3(a)~(c)是用於說明圖2所示之測量裝置的作用的說明圖。 圖4是用於說明構成圖3所示之測量裝置的多面鏡的作用的說明圖。 圖5是顯示藉由圖2所示之測量裝置所生成的分光干涉波形之一例的圖。 圖6是顯示藉由以圖2所示之測量裝置對分光干涉波形進行波形解析而得到的光路長度差和訊號強度之一例的圖。 圖7是顯示藉由本發明的測量裝置,而按每條光纖取得的晶圓之高度、及厚度之一例的圖。
10‧‧‧晶圓
12‧‧‧保護膠帶
20‧‧‧控制設備
71‧‧‧工作夾台
8‧‧‧測量裝置
8a、8b、8c‧‧‧光
8d‧‧‧第1路徑
8e‧‧‧第2路徑
8f‧‧‧第3路徑
80‧‧‧測量殼體
81‧‧‧發光源
82‧‧‧分光器
83‧‧‧多面鏡(分配設備)
84‧‧‧聚光透鏡
85‧‧‧保持構件
86‧‧‧光分歧設備
87‧‧‧測定端子
87a‧‧‧分歧部
87b‧‧‧聚光部
88‧‧‧接物透鏡
89‧‧‧鏡子
90‧‧‧線型影像感測器
F(1)~F(18)‧‧‧分光干涉波形

Claims (2)

  1. 一種測量裝置,可測量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 該測量裝置至少由下述所構成: 寬頻光源,發出對板狀物具有穿透性之波長區的光; 分光器,將該寬頻光源所發出之光在波長區進行分光; 分配設備,將藉由該分光器所分光的各波長的光以經過時間來變更分配方向; 聚光透鏡,將藉由該分配設備所分配之各波長的光聚光; 光傳輸設備,與該聚光透鏡相向,且將複數條光纖的一端的端面成列配設,以傳輸藉由該聚光透鏡所聚光之各波長的光; 測定端子,將構成該光傳輸設備之複數條光纖的另一端之端面分歧成2條路徑,並具備有鏡子與複數個接物透鏡,該鏡子是配設在複數個第1端面並生成於該光纖逆行的第1返回光,該等接物透鏡是相向於該板狀物而成列且對應於複數個第2端面而配設; 光分歧設備,配設於光傳輸設備之光的傳輸路徑上,並將在該板狀物之上表面反射之光與穿透板狀物而在下表面反射之光於各光纖逆行的第2返回光、及該第1返回光,從各光纖進行分歧; 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將在該光分歧設備所分歧之對應於各光纖的該第1返回光和該第2返回光之波長從藉由該分配設備對各光纖分配之時間起,檢測各波長之光的強度,並對應於各光纖生成分光干涉波形;及 計算設備,對該分光干涉波形生成設備所生成之對應於各光纖的分光干涉波形進行波形解析,以計算對應於各光纖之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
  2. 如請求項1的測量裝置,其具備保持該板狀物的保持設備, 並將該測定端子和該保持設備構成為可在X軸方向上相對地移動, 且將構成該測定端子之對應於各光纖的端面而配設的接物透鏡之列定位在與X軸方向正交的Y軸方向上, 並且具備記錄設備,該記錄設備是在以該測定端子與該保持設備之相對的X軸方向之移動、與定位於Y軸方向之接物透鏡所特定之X座標、Y座標中,儲存以該計算設備所計算出的板狀物的厚度或高度。
TW106121252A 2016-08-01 2017-06-26 測量裝置 TWI731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1159A JP6730125B2 (ja) 2016-08-01 2016-08-01 計測装置
JP2016-151159 2016-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5590A true TW201805590A (zh) 2018-02-16
TWI731993B TWI731993B (zh) 2021-07-01

Family

ID=6113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252A TWI731993B (zh) 2016-08-01 2017-06-26 測量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30125B2 (zh)
KR (1) KR102309389B1 (zh)
CN (1) CN107677210B (zh)
TW (1) TWI731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1732B1 (ko) * 2018-04-20 2022-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기판 측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KR20210072123A (ko) * 2018-11-07 2021-06-16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도파관 계측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JP7481090B2 (ja) * 2019-01-09 2024-05-10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厚み計測装置、及び厚み計測装置を備えた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5608A (ja) * 1985-01-18 1986-07-26 Hitachi Ltd 膜厚測定装置
JPH1076464A (ja) * 1996-08-30 1998-03-24 Canon Inc 研磨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研磨装置
JP3774094B2 (ja) 1999-12-02 2006-05-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膜厚、加工深さ測定装置及び成膜加工方法
JP2002005823A (ja) * 2000-06-19 2002-01-0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薄膜測定装置
US6891627B1 (en) * 2000-09-20 2005-05-10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critical dimension and overlay of a specimen
JP2003075120A (ja) * 2001-09-07 2003-03-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寸法測定装置およびロール巻取り装置
US7113624B2 (en) * 2002-10-15 2006-09-2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mploying a large linear aperture
CN2648401Y (zh) * 2003-10-15 2004-10-13 浙江工程学院 磁悬浮微运动平台高度测量与校正装置
EP2293031B8 (en) * 2003-10-27 2024-03-20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optical imaging using frequency-domain interferometry
JP2005221401A (ja) * 2004-02-06 2005-08-1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膜厚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252445C (zh) * 2004-04-12 2006-04-19 浙江大学 一种金属薄带厚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EP2108919B1 (en) * 2005-01-20 2015-03-11 Zygo Corporation Interferometer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 object surface
US7379189B2 (en) * 2005-02-08 2008-05-27 Tokyo Electron Limited Temperature/thickness measuring apparatus, temperature/thickness measuring method, temperature/thickness measuring system,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017083A (zh) * 2006-02-08 2007-08-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高密度多通道检测装置
KR100947464B1 (ko) * 2008-02-13 2010-03-17 에스엔유 프리시젼 주식회사 두께 측정장치
JP5649286B2 (ja) * 2008-12-26 2015-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被検査物の画像を撮る撮像装置、光断層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1102751A (ja) * 2009-11-11 2011-05-26 Seiko Epson Corp 複屈折基板の板厚測定法及び板厚測定装置
JP5443180B2 (ja) * 2010-01-13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厚み検出装置および研削機
CN101825434B (zh) * 2010-04-28 2011-09-14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闪耀光纤光栅解调的微位移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JP5960125B2 (ja) * 2010-05-18 2016-08-02 マーポス、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Marposs S.P.A. 物体の厚さを干渉法により光学的に計測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10304854A1 (en) * 2010-06-14 2011-12-15 Si Li Instantaneous, phase measuring interferom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2021856A (ja) * 2010-07-14 2012-02-02 Keyence Corp 干渉膜厚計
CN101922919B (zh) * 2010-09-07 2013-06-19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光学零件几何参数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JP5980476B2 (ja) 2010-12-27 2016-08-31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ポリッシング装置およびポリッシング方法
JP5752961B2 (ja) * 2011-03-1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計測装置
TWI458960B (zh) * 2012-03-20 2014-11-01 Univ Minghsin Sci & Tech 白光干涉量測裝置及其干涉量測方法
CN103134436B (zh) * 2013-02-04 2015-06-03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全光谱超分辨率测量方法及非标记生物分子测量系统
TWI499756B (zh) * 2013-05-10 2015-09-11 Ind Tech Res Inst 接合層的厚度量測系統與方法
JP6299500B2 (ja) * 2014-01-29 2018-03-28 株式会社東京精密 多点距離測定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形状測定装置
CN103940352B (zh) * 2014-04-25 2017-01-04 广州飞拓优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精度结冰探测装置及其实时探测结冰厚度方法
CN204043623U (zh) * 2014-08-25 2014-12-24 光库通讯(珠海)有限公司 薄膜厚度测量装置
JP2016080668A (ja) * 2014-10-22 2016-05-1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表面処理状況モニタリング装置及び表面処理状況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CN205003080U (zh) * 2015-07-03 2016-01-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谱域干涉仪的折射率和厚度同步测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14668A (ko) 2018-02-09
JP6730125B2 (ja) 2020-07-29
JP2018021761A (ja) 2018-02-08
CN107677210A (zh) 2018-02-09
CN107677210B (zh) 2020-12-22
TWI731993B (zh) 2021-07-01
KR102309389B1 (ko) 202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0149B (zh) 厚度測量裝置
CN107796314B (zh) 测量装置
TWI731992B (zh) 厚度測量裝置
JP5752961B2 (ja) 計測装置
JP6762834B2 (ja) 計測装置
CN110966944B (zh) 厚度测量装置
CN111380472B (zh) 厚度测量装置
TW201805590A (zh) 測量裝置
CN111380471B (zh) 厚度测量装置
TW202012876A (zh) 厚度計測裝置、及具備厚度計測裝置之研削裝置
CN111829442A (zh) 厚度测量装置
CN111430254B (zh) 厚度测量装置
TWI844611B (zh) 厚度測量裝置
TWI843904B (zh) 厚度計測裝置
TW202117830A (zh) 厚度計測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