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3701A -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 Google Patents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3701A
TW201803701A TW106119051A TW106119051A TW201803701A TW 201803701 A TW201803701 A TW 201803701A TW 106119051 A TW106119051 A TW 106119051A TW 106119051 A TW106119051 A TW 106119051A TW 201803701 A TW201803701 A TW 2018037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trigger
piston
pneumatic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0846B (zh
Inventor
亨恩 馬丁 勒貝瑞施
喬栩旻 柏曼
Original Assignee
約翰 菲利德利吉貝赫連絲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約翰 菲利德利吉貝赫連絲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約翰 菲利德利吉貝赫連絲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3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3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8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氣動釘槍具有:工作活塞,其連接至驅動柱塞以用於將緊固件釘入,且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工作活塞藉由壓縮空氣接觸,觸發裝置,其具有人工操作觸發器、接觸感測器,及力傳遞裝置,該力傳遞裝置控制控制閥,當該接觸感測器經致動時,該控制閥以單一觸發模式觸發起因於該觸發器之致動的驅動過程,及切換裝置,其可針對接觸觸發模式將該力傳遞裝置改變至接觸觸發位置中,其中當該觸發器由於該接觸感測器之該致動而經致動時,該力傳遞裝置控制該控制閥,其中該切換裝置具有分配給單一觸發模式的第一位置,及分配給接觸觸發模式的第二位置,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切換裝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中,該切換裝置具有控制活塞,該控制活塞可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經設計以將該力傳遞裝置移動至該接觸觸發位置中,或將該力傳遞裝置保持在該接觸觸發位置中,其中該控制活塞在控制汽缸中經導引,該控制汽缸具有控制容積,其中當未達到或超過該控制容積中之設定壓力時,該控制活塞經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中,且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控制容積藉由該控制閥充滿空氣或排氣。

Description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本發明係關於氣動釘槍,該氣動釘槍具有工作活塞,該工作活塞連接至驅動柱塞以用於將緊固件釘入,且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工作活塞藉由壓縮空氣接觸,該氣動釘槍具有觸發裝置,該觸發裝置具有人工操作觸發器、接觸感測器,及力傳遞裝置,該力傳遞裝置控制控制閥,當該接觸感測器經致動時,該控制閥以單一觸發模式觸發起因於觸發器之致動的驅動過程。
接觸感測器為通常藉由彈簧保持在突出超過氣動釘槍之孔徑工具的位置中的機械組件。若氣動釘槍經置放在工件上,接觸感測器抵抗彈簧之力位移,直至孔徑工具放置在或幾乎放置在工件上為止。驅動過程可僅在接觸感測器以此方式致動時經觸發。因此,已知氣動釘槍與無接觸感測器之裝置相比提供防止意外觸發的顯著改良之安全。
具有所描述種類之觸發裝置的一些氣動釘槍可以兩個不同模式使用。在所謂的單一觸發的情況下,氣動釘槍首先經置放在致動接觸感測器的工具上。隨後觸發器經手動地致動,且單獨驅動過程經觸發。
在亦稱為「觸摸」的所謂的接觸觸發的情況下,使用者在將氣動釘槍置放在工件上時拉動觸發器。當正設定在工件上時,接觸感測器 經致動且藉此觸發驅動過程。氣動釘槍可以致能快速工作的快速序列重複地設定,尤其在許多緊固件必須經釘入以用於充分緊固,且僅適度要求緊固件之定位之精確度時。
在某些情形下,存在與接觸觸發方法相關聯的增加之傷害風險。若例如使用者不僅在其想要在距最後驅動的緊固件數公分之距離處將氣動釘槍設定在相同工件時,並且在該使用者切換至配置於一距離處的另一工件時拉動手動致動觸發器,則驅動過程可在無意地觸摸具有接觸感測器的物件或主體部分時經觸發。例如,當使用者(在不遵守重要安全規範時)帶著氣動釘槍攀爬梯子同時拉動觸發器時,事故可發生,且接觸感測器意外地碰到該使用者之腿。
在JP 2002 346946 A中揭示具有觸發器及接觸感測器的氣動釘槍。若接觸感測器首先致動且隨後啟動觸發器、接觸觸發模式,且可藉由順序地致動接觸感測器將緊固件釘入,直至釋放觸發器為止。若觸發器首先經致動且隨後接觸感測器、單一觸發模式為活動的,且若已預先釋放觸發器,則僅可觸發另一驅動過程。文件US 2005/0023318 A1揭示具有相同功能的氣動釘槍。在兩個已知氣動釘槍的情況下,使用單一觸發模式可防止第二緊固件在單一驅動過程之後經無意地釘入。然而,以上概述的傷害風險仍存在。
在EP 2 767 365 A1中揭示氣動釘槍,該氣動釘槍具有帶有觸發器的觸發裝置、接觸感測器、及力傳遞裝置。在單一觸發模式中,力傳遞裝置控制控制閥,當接觸感測器經致動時,該控制閥觸發起因於觸發器之致動的驅動過程。作為額外安全措施,已知氣動釘槍具有安全控制腔 室,該安全控制腔室之壓力作用於阻擋活塞上,當阻擋活塞處於一定位置中時,該阻擋活塞防止驅動過程經觸發。在觸發器經致動之後,接觸觸發僅對於短時間為可能的,亦即,直至壓力超出安全控制腔室中之設定臨界值。隨後,氣動釘槍經阻擋,直至觸發器經釋放且安全控制腔室中之壓力再次達到其初始狀態為止。
具有請求項1之條約序言之特徵的氣動釘槍揭示於DE 10 2013 106 657 A1中。
在此背景下,本發明之目標將提供具有改良之安全機構的氣動釘槍。
此目標藉由具有請求項1之特徵的氣動釘槍達成。有利實施例呈現於後續從屬請求項中。
氣動釘槍具有:工作活塞,其連接至驅動柱塞以用於將緊固件釘入,且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工作活塞藉由壓縮空氣接觸,觸發裝置,其具有人工操作觸發器、接觸感測器及力傳遞裝置,該力傳遞裝置控制控制閥,當該接觸感測器經致動時,該控制閥以單一觸發模式觸發起因於該觸發器之致動的驅動過程,及切換裝置,其可針對接觸觸發模式將該力傳遞裝置改變至接觸觸發位置中,其中當該觸發器由於該接觸感測器之該致動而經致動時,該力傳遞裝置控制該控制閥。
氣動釘槍用於將諸如釘、銷或卡釘之緊固件釘入。出於此目 的,氣動釘槍可具有用於緊固件之匣,一個緊固件在每一狀況下自該匣供應至氣動釘槍之孔徑工具之座位。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壓縮空氣施加至氣動釘槍之工作活塞。工作活塞推進連接至工作活塞的驅動柱塞。驅動柱塞接觸孔徑工具之座位中的緊固件之後末端且將緊固件驅動至工件中。
觸發裝置具有諸如呈肘節開關或滑動開關之形式的手動可致動的觸發器,及接觸感測器。接觸感測器可為突出超過孔徑工具之前末端且藉由彈簧保持在此位置中直至氣動釘槍經置放於工件上為止的機械組件。隨後,接觸感測器與彈簧力之方向相對且與驅動方向相對地移動。
觸發器及接觸感測器經由力傳遞裝置作用於控制閥上,該控制閥之控制觸發驅動過程。為控制控制閥,控制閥之控制銷尤其可藉由力傳遞裝置移動。為此,需要觸發器及接觸感測器之聯合致動。若僅手動致動觸發器或接觸感測器經致動,則第一控制閥未經控制。在所謂的單一觸發模式中,驅動過程此外僅在觸發器經致動同時接觸感測器經致動時經觸發。首先接觸感測器且隨後觸發器必須經致動。
只要氣動釘槍處於初始狀態中,諸如在打開氣動釘槍(例如藉由將氣動釘槍連接至壓縮空氣源)之後或在間斷之後,該氣動釘槍原理上不可能藉由首先致動觸發器及隨後在觸發器經致動時致動接觸感測器來觸發驅動過程。
為致能此接觸觸發,根據本發明之氣動釘槍具有切換裝置,然而,力傳遞裝置可藉助於該切換裝置移動至接觸觸發位置中以用於接觸觸發模式。與初始狀態相反,甚至當觸發器經致動時,此接觸觸發位置中的力傳遞裝置可藉由隨後致動接觸感測器控制控制閥。
氣動釘槍因此提供最佳操作安全,因為該氣動釘槍原理上僅容許單一觸發模式。僅可在作用於力傳遞裝置上的切換裝置之輔助下切換至接觸觸發模式。
切換裝置具有分配給單一觸發模式的第一位置,及分配給接觸觸發模式的第二位置,其中當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切換裝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中。若切換裝置處於第一位置中,則僅前述單一觸發模式為可能的。若該切換裝置處於第二位置中,則該切換裝置可將力傳遞裝置移動至接觸觸發位置中,且/或將該力傳遞裝置保持於此接觸觸發位置中。藉由在觸發驅動過程時將切換裝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中,一旦(第一)驅動過程已經觸發,切換至接觸觸發模式。在第一驅動過程藉由單一觸發執行之後,尤其可能在接觸觸發模式中將其他緊固件釘入。此尤其簡化以快速序列將多個緊固件驅動至相同工件中,但是無論如何不引起工作安全之顯著破壞,因為順序接觸觸發僅在單一觸發已預先執行之後為可能的。
在一實施例中,切換裝置具有時間控制,使得若驅動過程未經觸發,則切換裝置在設定時間之期滿之後(自動地)自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中。設定時間可例為位於1秒至10秒之範圍內。所述措施使接觸觸發在短暫間斷之後,例如在切換至不同工件時為不可能的。實情為,在設定時間之期滿之後必須首先執行單一觸發。
對於切換裝置及時間控制之設計原理上存在許多可能性,包括機械、機電或電子解決方案。在本發明中,切換裝置具有控制活塞,該控制活塞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經設計以將力傳遞裝置移動至接觸觸發位置中,或將該力傳遞裝置保持在接觸觸發位置中。將控制活 塞使用於切換裝置尤其致能氣動解決方案,該氣動解決方案可為特別節省空間的且可靠的。
控制活塞在控制汽缸中經導引,該控制汽缸具有控制容積,其中當未達到或超過控制容積中之設定壓力時,控制活塞經移動至第一位置中。切換裝置因此基於控制容積中之壓力返回至第一位置。另外,彈簧力可經施加至控制活塞,尤其在與藉由壓力施加的力之方向相對的方向上。
控制容積在觸發驅動過程時充滿空氣或排氣。「充滿空氣」始終意味建立至腔室的引導壓縮空氣的連接。「排氣」始終意味建立至解壓空間,尤其至外界空氣的連接。控制閥負責使控制容積排氣或使該控制容積充滿空氣。因此,在控制閥之每一致動時,驅動過程經觸發,且壓縮空氣藉由控制閥引導至控制容積中,或壓縮空氣可經由控制閥自控制容積逸散。控制容積中之壓力之所要改變藉此由控制閥極快速且直接引起。藉由控制閥將空氣供應至控制容積或使控制容積排氣之一優點在於包括控制切換裝置的本質控制過程組合於小空間中且可在相對小的壓縮空氣消耗的情況下獨立地實現,或分別自驅動過程分離。取決於控制活塞之作用方向之組態,控制活塞藉由充滿空氣或換氣移動至第二位置中。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容積藉由止回閥充滿空氣。此使控制容積充滿空氣使控制活塞移動至第二位置中。藉由使用止回閥,在充滿空氣之後,尤其在控制閥用於使控制閥充滿空氣且控制閥在驅動過程之後移動至非控制位置中時,最初保持控制容積中之壓力。
在一實施例中,時間控制具有連接至控制容積的節流閥。取決於操作方向,控制容積可在壓力下經由節流閥連接至殼體內部,或連接 至外界空氣,或藉由控制一閥連接至該外界空氣。例如,在控制容積充滿空氣以將控制活塞移動至第二位置中的一實施例中,控制容積經由節流閥連接至外界空氣。隨後,每當控制容積充滿空氣時,亦即,在每一驅動過程之後,位於控制容積中的空氣經由節流閥向外逸散。若未達到設定壓力臨界值,則控制活塞尤其藉由彈簧之力返回至該控制活塞之第一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力傳遞裝置具有帶有切換表面的可移動安裝的力傳遞元件以致動該控制閥,其中該力傳遞元件在該力傳遞裝置之接觸觸發位置中經配置,使得該力傳遞元件藉由連接至該接觸感測器的掣子挾帶且在觸發方向上執行移動。此創造用於自接觸觸發位置開始的接觸觸發的簡單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該切換裝置經組配來限制該力傳遞元件在該第二位置中與該觸發方向相反的移動。以此方式,切換裝置尤其可防止力傳遞元件與觸發方向地自接觸觸發位置返回至接觸觸發為不可能的初始位置中。力傳遞元件或相應地力傳遞裝置尤其可經保持在接觸觸發位置中。
在一實施例中,該力傳遞元件為具有切換表面的在該觸發器中可樞轉地安裝於樞軸軸桿上的搖桿,且該移動為在樞軸軸桿上之樞轉移動。原理上,力傳遞元件可執行平移移動以及旋轉移動兩者,或兩者之組合。搖桿與樞軸軸桿一起之使用為尤其強健且簡單的解決方案。搖桿之切換表面為經設計以控制控制閥的區段。
在一實施例中,該控制活塞具有活塞桿,該活塞桿在控制活塞之第二位置中可抵靠關於搖桿之樞軸軸桿與搖桿之切換表面相對的搖桿之控制表面放置。此允許活塞桿限制與觸發方向相反的搖桿之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活塞具有活塞桿,該活塞桿經導引穿過搖桿中之開口,使得活塞桿可朝向活塞桿拉動搖桿。開口尤其位於樞軸軸桿的與搖桿切換表面相同的側上。藉由以活塞桿移動搖桿,亦可限制與觸發方向相反的搖桿之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閥及控制活塞組合於閥組中。若適用,則亦可將扼流圈整合於閥組中。此得到尤其緊密的配置。閥組尤其配置在觸發器上方。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閥與控制容積之間的氣動連接具有小於控制容積的總容積,控制容積經由該氣動連接藉由控制閥充滿空氣或排氣。特定而言,氣動連接可由單一線路組成,該單一線路自控制閥通向控制容積,例如自具有相對小直徑或具有相對小長度的孔。此實施例提升高氣動釘槍效率,因為用於控制容積中之壓力之所需要的改變的壓縮空氣消耗為少量的。另外,氣動釘槍中可利用來作為蓄壓器的裝配空間僅由於氣動連接之小總容積而顯著地降低。
在一實施例中,氣動連接配置在閥組內。此致能尤其緊密的氣動釘槍設計。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容積之大小至多為工作汽缸之工作體積之大小之5%,工作活塞在該工作汽缸中經導引。
10‧‧‧氣動釘槍
12‧‧‧手柄
14‧‧‧觸發器
16‧‧‧樞軸軸桿
18‧‧‧搖桿
20‧‧‧切換表面
22‧‧‧控制閥
24‧‧‧接觸感測器
26‧‧‧孔徑
28‧‧‧孔徑工具
30‧‧‧滑件
32‧‧‧狹槽
34‧‧‧前末端
36‧‧‧掣子
38‧‧‧樞軸軸桿
40‧‧‧頂部O環
42‧‧‧控制銷
44‧‧‧徑向孔
46‧‧‧座位
48‧‧‧匣
50‧‧‧驅動柱塞
52‧‧‧工作活塞
54‧‧‧工作汽缸
56‧‧‧主閥
58‧‧‧導閥
60‧‧‧底部O環
62‧‧‧環形間隙
64‧‧‧殼體內部
66‧‧‧套筒
68‧‧‧控制汽缸
70‧‧‧環形間隙
72‧‧‧間隔
74‧‧‧控制容積
76‧‧‧彈簧
78‧‧‧節流閥
80‧‧‧切換裝置
82‧‧‧第一控制線路
84‧‧‧O環
86‧‧‧孔
88‧‧‧三角形溝槽
90‧‧‧徑向孔
92‧‧‧彈簧
94‧‧‧控制活塞
96‧‧‧導引套筒
98‧‧‧導引銷
100‧‧‧底部O環
102‧‧‧彈簧
104‧‧‧中間O環
106‧‧‧頂部O環
110‧‧‧主控制線路
112‧‧‧徑向孔
114‧‧‧間隔
116‧‧‧主閥致動器
118‧‧‧O環
120‧‧‧彈簧
122‧‧‧環形表面
124‧‧‧控制表面
126‧‧‧後末端
128‧‧‧開口
130‧‧‧頭部
132‧‧‧控制活塞
134‧‧‧活塞桿
140‧‧‧底部殼體部分
142‧‧‧殼體蓋
以下基於圖中所示之兩個示範性實施例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在以下:圖1以部分剖視表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氣動釘槍之第一示範性實施例, 圖2展示來自圖1之具有主閥及導閥之區段的放大視圖,圖3至圖8展示處於不同操作狀態中的來自圖1之選定的元件之放大表示。
圖9至圖14展示處於不同操作狀態中之根據第二示範性實施例之氣動釘槍之選定的元件。
最初,將參考圖1稍微概略地描述氣動釘槍10之數個元件。氣動釘槍10具有帶有手柄12的底部殼體部分140。底部殼體部分140在頂部處藉由殼體蓋142密封。
手動致動觸發器14在樞軸軸桿16上可樞轉地安裝至氣動釘槍10之殼體且經配置,使得該手動致動觸發器可由藉由手柄12保持氣動釘槍10的使用者用食指致動。此外,存在向下突出數毫米超過孔徑工具28之孔徑26的接觸感測器24。若氣動釘槍10經置放在工件上,接觸感測器24抵抗彈簧(未示出)之力向上移動,直至該接觸感測器緊靠孔徑26平齊或幾乎平齊。
除觸發器14及接觸感測器24之外,氣動釘槍10之觸發器裝置包含力傳遞裝置,該力傳遞裝置具有滑件30及呈搖桿18之形式的力傳遞元件。滑件30為接觸感測器24之延續,或連接至接觸感測器24。該滑件始終與接觸感測器24一起移動,且當氣動釘槍10經置放於工件上時,尤其遵循該接觸感測器相對於殼體之向上移動。搖桿18具有切換表面20,配置在觸發器14上方的控制閥22可藉助於該切換表面控制。
孔徑工具28具有自匣48供應緊固件的座位46。自座位46 內的此位置,諸如釘、銷或卡釘之緊固件藉由驅動柱塞50驅動,該驅動柱塞連接至氣動釘槍10之工作活塞52。在此上下文中,工作活塞52在工作汽缸54中經導引。主閥56配置在工作汽缸54上方且密封該工作汽缸;控制主閥56的導閥58配置在右側。將參考圖2中之區段之放大解釋此等元件之細節以及裝置之相關聯功能。
在圖2中,在圖1中配置在殼體蓋142上方的氣動釘槍10之個別元件經省略。導閥58為可容易辨別的。該導閥具有控制活塞94,該控制活塞在導引套筒96中經導引。控制活塞94之底部末端藉由底部O環100抵靠導引套筒96密封。在氣動釘槍10之初始狀態中,連接至導閥58之工作容積的第一控制線路82經排氣,且控制活塞94位於所示底部位置中。在此位置中,該控制活塞藉由彈簧102之力保持。
除底部O環100之外,控制活塞94具有中間O環104及頂部O環106。在控制活塞94之所描繪底部位置中,頂部O環106抵靠導引套筒96密封控制活塞94,且關閉至排氣孔(未示出)之連接,該排氣孔連接至外界空氣。中間O環104未密封,使得主控制線路110經由導引套筒96中之徑向孔112及介於控制活塞94與導引套筒96之間的延伸越過中間O環104的環形間隙70連接至殼體內部64。主控制線路110經由在所描繪截面平面中不可見的連接連接至腔室72,該腔室終止於徑向孔112中。在氣動釘槍10之初始狀態中,殼體內部64充滿空氣,亦即藉由壓縮空氣連接(未示出),且處於操作壓力下。
主控制線路110連接至主閥56之主閥致動器116上方的腔室114,使得主閥致動器116經向下力擠壓,該向下力藉助於O環118抵靠 殼體內部64密封工作汽缸54之頂部邊緣。另外,主閥致動器116藉由彈簧120以力朝向密封工作汽缸54的所示位置擠壓。
驅動過程藉由使第一控制線路82充滿空氣觸發,因為控制活塞94向上移動,使得O環104創建密封,且頂部O環106釋放密封。此阻擋主控制線路110至殼體內部64之連接,且主控制線路110與排氣開口(未示出)之間的連接經建立。主閥致動器116上方的腔室114經由排氣開口排氣,且主閥致動器116藉由其底部處的壓力向上移動,外環形表面122抵抗彈簧120之壓力在殼體內部64中佔主導地位。此使壓縮空氣流出殼體內部64進入工作活塞52上方的工作汽缸54中,且向下驅動工作活塞52。在此向下移動期間,連接至工作活塞52的驅動柱塞50使將緊固件釘入。
觸發裝置之細節在展示氣動釘槍10之初始狀態的圖3中可較好地辨別。觸發器14及接觸感測器24未致動。
滑件30在氣動釘槍10之殼體上經可移動地導引,且具有狹槽32,導引銷98經導引穿過該狹槽。
手動可致動的觸發器14、在樞軸軸桿38上可樞轉地安裝於該手動可致動的觸發器中的搖桿18,及搖桿18之切換表面20亦可清楚地辨別。樞軸軸桿38位於搖桿18之中間區段中。在所示位置中,搖桿18之前末端34抵靠藉由滑件30之頂部末端形成的掣子36放置。切換表面20位於搖桿18之前末端34與樞軸軸桿38,或相應地搖桿18之中間區段之間。當接觸感測器24經向上致動出所示位置時,掣子36挾帶搖桿之前末端34,使得搖桿18在觸發方向上執行樞轉移動。
在將結合其他圖詳細解釋的某些條件下,搖桿18之切換表 面20藉由向上移動控制銷42來控制控制閥22,此觸發驅動過程。控制閥22之控制銷42在控制閥22之套筒66中經導引,該套筒插入殼體中,該套筒抵靠該殼體經密封。彈簧92配置在控制銷42周圍且以與觸發方向相對的力擠壓觸發器14及搖桿18。
然而,在控制閥22之所示位置中,第一控制閥22之頂部O環40抵靠控制閥22之徑向孔44密封殼體內部64,而控制閥22之底部O環60不形成密封,使得徑向孔44連接至外界空氣。徑向孔44經由環形間隙62連接至第一控制線路82,使得第一控制線路82在控制閥22之所示位置中亦排氣。
在圖3中緊靠控制閥22的右側,描繪切換裝置80,該切換裝置具有帶有活塞桿134的控制活塞132,控制活塞132在控制汽缸68中經導引。控制容積74位於控制活塞132上方。控制容積74中之壓力作用於在相對方向上經彈簧76之力擠壓的控制活塞132上。控制容積74經由節流閥78連接至外界空氣。在關於樞軸軸桿38與搖桿18之前末端34相對的側上,搖桿18具有切換表面124,該切換表面可與活塞桿134相互作用。
控制活塞132之控制閥22及節流閥78組合成閥組。閥組在氣動釘槍10之殼體中配置在觸發器14上方。
在控制容積74與控制閥22之環形間隙62之間存在經由止回閥的另一連接,該止回閥藉由O環84及傾斜配置的孔86形成。O環84安放在套筒66外表中之周邊矩形溝槽88中且密封套筒66中之徑向配置的孔90。此連接之功能將結合其它圖加以解釋。
在圖3中之位置中,切換裝置80或相應地控制活塞132處 於指定給單一觸發模式的第一位置中。在此位置中,活塞桿134不突出或僅稍微突出殼體。
圖4展示在接觸感測器24已經致動之後的來自圖3之配置。可看出,掣子36已在滑件30之向上移動中挾帶搖桿18之前末端34。此不使控制閥22經控制,因為觸發器14尚未致動。
圖5展示在觸發器14已經致動之後同時接觸感測器24仍致動的來自圖4之配置。在此步驟中,樞軸軸桿38相對於圖4中所示之位置向上移動,且搖桿18之切換表面20藉由向上移動控制銷42來控制控制閥22。此使上O環40開封,且下O環60抵靠套筒66密封。此使第一控制線路82藉由如結合圖2所解釋觸發驅動過程的以上描述之連接充滿空氣。
同時,切換裝置80之控制容積74經由藉由O環84形成的止回閥充滿空氣,藉此控制活塞132向下移動,使得活塞桿134向下突出氣動釘槍10之殼體。切換裝置80隨後位於第二位置中。
圖6展示使接觸感測器24返回至該接觸感測器之底部初始位置的在氣動釘槍10已自工件移除之後不久的來自圖5之配置。搖桿18因此已在樞軸軸桿38上與觸發方向相反地稍微擺開,同時觸發器14保持致動,使得控制閥22不再經控制。控制銷42再次位於如圖3中所示之底部位置中。
藉由O環84形成的止回閥已阻擋控制容積74與控制閥22之徑向孔44之間的連接,該徑向孔再次連接至如圖3中所示的外界空氣,使得已在控制容積74中累積的壓力經由節流閥78緩慢地降低。在圖6中所示之時間處,控制容積74中之壓力對於控制活塞132抵抗彈簧76之力保持 於該控制活塞之第二位置中仍然為足夠高的。
當觸發器14經致動時,此使搖桿18之控制表面124抵靠活塞桿134放置,且搖桿18繞樞軸軸桿38的、與觸發方向相反的返回移動受限制,且搖桿18保持在繪製位置中。搖桿18之此位置對應於力傳遞裝置之接觸觸發位置。可看出,在圖6中所示之時間處重新致動接觸感測器導致接觸觸發,因為掣子36將搖桿18之前末端34向上挾帶出繪製位置。在此狀況下,控制閥22再次經控制,且控制容積74中之壓力上升至對應於殼體內部64中之壓力的壓力,使得額外接觸觸發隨後為可能的。
此保持有效,直至控制容積74中之壓力已經由節流閥78充分地降低使得控制活塞132返回至其第一位置為止。此展示於圖7中。可看出,當觸發器14保持致動時,搖桿18相對於圖6中之位置與觸發方向相反地搖擺。在此位置中,搖桿18之前末端34處於距掣子36之一側向距離處,使得當接觸感測器24經致動時,該前末端未藉由掣子36抓取。
實情為,致動接觸感測器24導致自圖7中之位置開始的圖8中之情形。可看出,控制閥22在此未經控制,即使觸發器14及接觸感測器24同時致動。
第二示範性實施例將參考圖9至圖14加以解釋。此等圖僅展示氣動釘槍10中對應於來自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之圖3至圖8之區段之繪圖且含有不同於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之元件的區段。第二示範性實施例之氣動釘槍10之其他組件未重新展示。該等其他組件對應於如參考圖1及圖2所解釋的第一示範性實施例。關於就元件之功能而言可比較的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之元件,將相同參考數字用於在第二示範性實施例中改變的元件。
圖9展示具有未致動的觸發器14及未致動的接觸感測器24的氣動釘槍10之初始位置。在第二示範性實施例中,控制閥22在右側,且切換裝置80在左側。搖桿18在觸發器14中亦可繞樞軸軸桿38樞轉,然而並非在中間而是在搖桿18之後末端126上。與控制閥22之控制銷42相互作用的切換表面20位於搖桿18之中間區段中。搖桿18之前末端34向下成角度稍微超過在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且此外具有開槽開口128,控制活塞132之活塞桿134延伸穿過該開槽開口。活塞桿134具有頭部130,該頭部夾緊在開槽開口128之邊緣背後,使得活塞桿134可使搖桿18之前末端34朝控制活塞132向上移動。不同於在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中,控制容積74位於控制活塞132以下,但仍然連接至節流閥78。在圖9中之初始位置中,控制活塞132或切換裝置80係各別地位於第一位置中。
關於控制閥22及控制閥22之個別腔室至第一控制線路82之殼體內部64及控制容積74的經由藉由O環84形成的止回閥的連接,除個別元件之部分偏離的佈置之外,不存在相對於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改變。此等元件之功能因此將不重新解釋。對照地,將使用其它圖描述典型工作流程。
圖10展示在接觸感測器24已經致動之後的來自圖9之配置。如在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中,搖桿之前末端34亦已由滑件30之掣子36升舉以產生繪製位置。活塞桿134不限制搖桿18之此向上移動,因為搖桿18之前末端34之狹槽128經設計為充分大的。因為觸發器14沿未致動,所以切換表面20仍然位於距控制銷42一距離處,且控制閥22尚未經控制。
圖11展示在觸發器14已經致動之後同時接觸感測器24仍 致動的來自圖10之配置。此已引起單一觸發,因為切換表面20已將控制閥22之控制銷42向上移動。同時,壓縮空氣已經由藉由O環84形成的止回閥添加至控制容積74,使得控制活塞132已與活塞桿134一起向上移動至第二位置中。此對應於切換裝置80之第二位置。
在氣動釘槍10已自工件移除之後,接觸感測器24已與滑件30一起向下移動以實現圖12中繪製的位置。可看出,搖桿18已與觸發方向相反地稍微向後搖擺,使得控制銷42已移動回至其初始位置,且控制閥22不再經控制。如在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中,空氣現在亦經由節流閥78自控制容積74緩慢地逸散。
只要控制容積74中之壓力對於控制活塞132抵抗彈簧76之力保持在第二位置中為足夠高的,活塞桿134之頭部130防止搖桿18與觸發方向相反地比圖12中所示的移動得更遠。搖桿18之前末端34因此處於該前末端藉由掣子36之向上移動捕獲的位置中,使得控制閥22之另一控制發生。在圖12中,搖桿18因此處於對應於力傳遞裝置之接觸觸發位置的位置中。
自圖12中之狀態開始,控制容積74中之壓力緩慢地增加,只要另一驅動過程未經觸發。視情況而定,控制活塞132在設定時間到期之後返回至圖9中所示之該控制活塞的第一位置。
此展示於圖13中。在此示範性實施例中亦可看出,搖桿之前末端34處於距掣子36之一側向距離處,使得該前末端在滑件30之向上移動中不由掣子36抓取。實情為,掣子36在旁邊移動經過前末端34,且即使觸發器14仍致動,無接觸觸發發生。此對於第二示範性實施例展示於 圖14中。

Claims (13)

  1. 一種氣動釘槍(10),其具有:一工作活塞(52),其連接至一驅動柱塞(50)以用於將一緊固件釘入,且當一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工作活塞藉由壓縮空氣接觸,一觸發裝置,其具有一人工操作觸發器(14)、一接觸感測器(24),及一力傳遞裝置,該力傳遞裝置控制一控制閥(22),當該接觸感測器(24)經致動時,該控制閥以單一觸發模式觸發起因於該觸發器(14)之一致動的一驅動過程,及一切換裝置(80),其可針對接觸觸發模式將該力傳遞裝置改變至接觸觸發位置中,其中當該觸發器由於該接觸感測器(24)之該致動而經致動時,該力傳遞裝置控制該控制閥(22),其中該切換裝置(80)具有分配給單一觸發模式的一第一位置,及分配給接觸觸發模式的一第二位置,當一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切換裝置(80)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中,該切換裝置(80)具有一控制活塞(132),該控制活塞可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經設計以將該力傳遞裝置移動至該接觸觸發位置中,或將該力傳遞裝置保持在該接觸觸發位置中,其中該控制活塞(132)在一控制汽缸(68)中經導引,該控制汽缸具有一控制容積(74),其中當未達到或超過該控制容積(74)中之一設定壓力時,該控制活塞(132)經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中,其特徵在於當一驅動過程經觸發時,該控制容積(74)藉由該控制閥(22)充滿空氣或排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切換裝置(80)具有一時間控制,使得若一驅動過程未經觸發,則該切換裝置(80)在一設定時間之期滿之後自該第二位置返回至該第一位置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容積(74)藉由一止回閥充滿空氣或排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時間控制具有一節流閥(78),該節流閥連接至該控制容積(7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力傳遞裝置具有帶有一切換表面(20)的一可移動安裝的力傳遞元件以致動該控制閥(22),其中該力傳遞元件在該力傳遞裝置之該接觸觸發位置中經配置,使得該力傳遞元件可藉由連接至該接觸感測器(24)的一掣子(36)挾帶且在一觸發方向上執行一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切換裝置(80)經組配來限制該力傳遞元件在該第二位置中與該觸發方向相反的一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力傳遞元件為在該觸發器(14)中可樞轉地安裝於一樞軸軸桿(38)上的一搖桿(18),該搖桿具有該切換表面(20),且該移動為在該樞軸軸桿(38)上之一樞轉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控制活塞(132)具有一活塞桿(134),該活塞桿在該控制活塞(132)之該第二位置中可抵靠關於該搖桿(18)之一樞軸軸桿(38)與該搖桿(18)之該切換表面(20)相對的該搖桿(18)之一控制表面(124)放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控制活塞(132) 具有一活塞桿(134),該活塞桿經導引穿過該搖桿(18)中之一開口(128),使得該活塞桿(134)可朝向該活塞桿(132)拉動該搖桿(18)。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中任一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控制閥(22)及該控制活塞(132)組合於一閥組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控制閥(22)與該控制容積(74)之間的一氣動連接具有小於該控制容積(74)之一總容積,該控制容積(74)經由該氣動連接藉由該控制閥(22)充滿空氣或排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氣動連接配置在該閥組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氣動釘槍(10),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容積(74)之大小至多為工作汽缸之工作容積之大小之5%,該工作活塞(52)在該工作汽缸中經導引。
TW106119051A 2016-06-15 2017-06-08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TWI680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74539.3A EP3257632A1 (de) 2016-06-15 2016-06-15 Druckluftnagler mit einzel- und kontaktauslösung
??16174539.3 2016-06-15
EP16174539.3 2016-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701A true TW201803701A (zh) 2018-02-01
TWI680846B TWI680846B (zh) 2020-01-01

Family

ID=56134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051A TWI680846B (zh) 2016-06-15 2017-06-08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0790B2 (zh)
EP (2) EP3257632A1 (zh)
JP (1) JP7108369B2 (zh)
CN (1) CN109803794B (zh)
AU (1) AU2017286166B2 (zh)
BR (1) BR112018076088A2 (zh)
ES (1) ES2760599T3 (zh)
RU (1) RU2699883C1 (zh)
TW (1) TWI680846B (zh)
WO (1) WO2017215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5749B2 (en) 2018-03-26 2021-07-20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EP3760379B1 (de) * 2019-07-02 2022-01-12 BeA GmbH Druckluftnagler mit ein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US11491623B2 (en) 2019-10-02 2022-11-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driv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5396A (en) * 1970-06-15 1972-08-22 Fastener Corp Fastener driving tool
SU895646A2 (ru) * 1980-04-11 1982-01-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Проект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Электробытовым Машинам И Приборам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пистолет дл забивки гвоздей
DE3142237A1 (de) 1981-10-24 1983-05-05 Signode Corp., Glenview, Ill. Pneumatisch betaetigbares befestigungsmitteleintreibgeraet
SU1066798A2 (ru) * 1982-10-11 1984-01-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Проект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Электробытовым Машинам И Приборам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пистолет дл забивки гвоздей
JPH0632308Y2 (ja) * 1988-11-17 1994-08-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式釘打機
GB9000893D0 (en) 1990-01-16 1990-03-14 Unilever Plc Spray-drying process
DE9216386U1 (zh) * 1992-12-02 1993-02-11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2070 Ahrensburg, De
US5522532A (en) * 1995-03-14 1996-06-04 Testo Industry Corp. Single-shooting/continuous-shooting control switch for penumatic nail guns
JP4075462B2 (ja) * 2002-05-23 2008-04-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起動用トリガレバーのコンタクトレバー
US20050023318A1 (en) * 2003-07-30 2005-02-03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dual-mode trigger assembly
EP2161103A1 (en) 2008-09-07 2010-03-10 Josef Kihlberg AB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CN102039580B (zh) * 2009-10-21 2015-06-17 美克司株式会社 紧固件打入机
CN103732357B (zh) * 2011-08-23 2016-02-0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紧固工具
PL2767365T3 (pl) 2013-02-19 2017-07-31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Gwoździarka pneumatyczna z ręcznie uruchamianym spustem i czujnikiem przyłożenia
DE102013010460A1 (de) 2013-06-22 2014-12-24 Gea Tds Gmbh Vorrichtung zur Einflussnahme auf den Abströmbereich einer Rohrträgerplatte eines Rohrbündel-Wärmeaustauschers
DE102013106657A1 (de) 2013-06-25 2015-01-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intreibwerkzeug zum Eintreiben von Befestigungsmitteln in ein Werkstück
JP2015058486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CN203680235U (zh) * 2014-02-13 2014-07-02 茂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功能的钉枪
DE102014012279B3 (de) 2014-08-22 2015-08-20 Gea Tds Gmbh Krümmer für einen Rohrbündel-Wärmeaustauscher für große Produktdrücke, Herstellverfahren für einen und Rohrbündel-Wärmeaustauscher mit einem solchen Krümmer und Verwendung eines Rohrbündel-Wärmeaustauschers für große Produktdrücke mit einem solchen Krümmer in einer Zerstäubungstrocknungs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1921B1 (de) 2019-10-09
ES2760599T3 (es) 2020-05-14
US11090790B2 (en) 2021-08-17
AU2017286166B2 (en) 2022-10-13
JP7108369B2 (ja) 2022-07-28
EP3257632A1 (de) 2017-12-20
BR112018076088A2 (pt) 2019-03-26
RU2699883C1 (ru) 2019-09-11
US20190176312A1 (en) 2019-06-13
AU2017286166A1 (en) 2019-01-17
JP2019521865A (ja) 2019-08-08
WO2017215977A1 (de) 2017-12-21
CN109803794A (zh) 2019-05-24
CN109803794B (zh) 2022-10-14
EP3471921A1 (de) 2019-04-24
TWI680846B (zh)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2879B2 (en) Pneumatic nailer comprising a manually actuatable trigger and a contact feeler
US5551621A (en) Convertible contact/sequential trip trigger with double actuation prevention structure
US11103986B2 (en) Pneumatic nail gun with safety control chamber
TWI771298B (zh) 打釘機
US5551620A (en) Convertible contact/sequential trip trigger
TWI680846B (zh)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US20180207777A1 (e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US6415958B1 (en) Needle valve actuator for hot melt adhesive hand applicator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11364609B2 (en) Pneumatic nailer with a safety device
CN111372730A (zh) 具有安全阀组件的气动钉枪
US20110180581A1 (en) Resetting and Driving Mechanism for Nail Driving Rod in Pneumatic Nailer having Embedded Air Compressor
US11571793B2 (en) Driving tool
JP7314123B2 (ja) 安全アクチュエータを伴う圧縮空気釘打機
JP7322009B2 (ja) 安全弁装置を備えた圧縮空気釘打機
RU2781824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гвоздезабивной пистолет с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м клапанным блоком
US20210402578A1 (en) Pneumatic tool
RU2800110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гвоздезабивной пистолет c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м механизмом
JPH0616671Y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安全装置
JPWO2019187847A1 (ja) 打込機
JPH09168976A (ja) 空気圧式釘打機のトリガバル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