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221A - 傳送裝置及傳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傳送裝置及傳送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221A
TW201739221A TW106112170A TW106112170A TW201739221A TW 201739221 A TW201739221 A TW 201739221A TW 106112170 A TW106112170 A TW 106112170A TW 106112170 A TW106112170 A TW 106112170A TW 201739221 A TW201739221 A TW 2017392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signal
carrier
symbols
ph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2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0236B (zh
Inventor
Yutaka Murakami
Tomohiro Kimura
Mikihiro Ouch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Publication of TW201739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2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0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91Circuits with frequency synthesizers, frequency converters or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對於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生成第1預編碼訊號及第2預編碼訊號,對第1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對第2預編碼訊號施行相位變更,對該已施行相位變更的第2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對該已插入引導訊號之相位變更後的第2預編碼訊號,進一步進行相位變更。

Description

傳送裝置及傳送方法
發明領域 本揭示發明是關於一種傳送裝置及傳送方法,該傳送裝置及傳送方法進行使用多天線的通訊。
發明背景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LOS(Line of Sight(視距))環境中,使用多天線的通訊方法包括例如稱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的通訊方法。此為記載於非專利文獻1的方式,作為用以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傳送方法。
圖17表示記載於專利文獻1之傳送天線數為2、傳送調變訊號(傳送串流)數為2時之根據DVB-NG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Next Generation Handheld(數位視訊廣播-次世代手持系統)規格的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於傳送裝置,由編碼部002編碼的資料003是由分配部004分成資料005A、資料005B。資料005A是由交錯器004A施行交錯的處理,並由映射部006A施行映射的處理。同樣地,資料005B是由交錯器004B施行交錯的處理,並由映射部006B施行映射的處理。加權合成部008A、008B將映射後的訊號007A、007B作為輸入,分別進行加權合成,而生成加權合成後的訊號009A、016B。加權合成後的訊號016B其後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由無線部010A、010B進行例如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的相關處理、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從天線012A傳送傳送訊號011A,從天線012B傳送傳送訊號011B。 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MIMO for DVB-NGH,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TV broadcasting,” IEEE Commun. Mag., vol.57, no.7, pp.130-137, July 2013. 非專利文獻2:“Standard conformable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OFD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VB-T system,” IEEE Globecom 2001,pp.3100-3105, Nov. 2001. 非專利文獻3:IEEE P802.11n(D3.00) 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2007.
發明概要 然而,習知的構成並未考慮傳送單流的訊號的情況。因此,未針對用以提升單流的資料接收品質之傳送方法的細節加以檢討。
本揭示是關於一種傳送裝置及傳送方法,於採用如OFDM方式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仍可一併傳送單流的訊號與多流的訊號。本揭示的一態樣可提升單流的資料接收品質,並且可於包含LOS(line-of sight)的傳播環境中,提升多流的資料接收品質。
本揭示的傳送裝置具備:加權合成部,對第1基頻訊號與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而生成第1預編碼訊號與第2預編碼訊號;第1引導插入部,對前述第1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第1相位變更部,對前述第2預編碼訊號施行相位變更;第2引導插入部,對已由前述第1相位變更部施行相位變更的第2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及第2相位變更部,對已由前述第2引導插入部插入引導訊號之相位變更後的第2預編碼訊號,進一步施行相位變更。
本揭示的傳送方法對第1基頻訊號與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而生成第1預編碼訊號與第2預編碼訊號;對前述第1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對前述第2預編碼訊號施行相位變更;對已施行相位變更的第2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對已插入引導訊號之相位變更後的第2預編碼訊號,進一步施行相位變更。
再者,該廣泛的且具體的態樣以系統、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或記錄媒體來實現,或以系統、裝置、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及記錄媒體的任意組合來實現均可。
本揭示的傳送裝置可提升單流的資料接收品質,並且可於包含LOS(line-of sight)的環境中,提升多流的資料接收品質。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揭示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傳送方法、傳送裝置、接收方法、接收裝置。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廣播電台等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錯誤更正編碼102將資料101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與錯誤更正碼有關的資訊(例如錯誤更正碼的資訊、碼長(區塊長)、編碼率),來進行錯誤更正編碼,而輸出編碼資料103。再者,錯誤更正編碼部102亦可具備交錯器,具備交錯器時,亦可於編碼後進行資料重排,而輸出編碼資料103。
映射部104將編碼資料103、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調變訊號的資訊,來進行對應於調變方式的映射,而輸出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105_1及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105_2。再者,映射部104利用第1序列生成映射後的訊號105_1,利用第2序列生成映射後的訊號105_2。此時,第1序列與第2序列相異。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現為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現為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於後續說明訊號處理。
無線部107_A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對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處理,輸出傳送訊號108_A。然後,傳送訊號108_A從天線部#A(109_A)作為電波而輸出。
同樣地,無線部107_B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對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施行處理,輸出傳送訊號108_B。然後,傳送訊號108_B從天線部#B(109_B)作為電波而輸出。
天線部#A(109_A)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此時,根據控制訊號100,對傳送訊號108_A施行處理,並作為電波而輸出。但天線部#A(109_A)不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亦可。
同樣地,天線部#B(109_B)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此時,根據控制訊號100,對傳送訊號108_B施行處理,並輸出電波。但天線部#B(109_B)不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亦可。
再者,控制訊號100是根據圖1的通訊對象之裝置所傳送的資訊而生成,或圖1的裝置具備輸入部,根據從該輸入部輸入的資訊而生成均可。
圖2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現為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現為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現為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現為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如下運算。
[數1]…式(1)
於式(1),a、b、c、d可利用複數來定義。因此,a、b、c、d是以複數來定義,但亦可為實數。再者,i為符元號碼。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現,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
[數2]…式(2)
j為虛數單位。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現。
此時,z1(i)及z2(i)能以下式來表現。
[數3]…式(3)
再者,d(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傳送裝置傳送。
於式(3),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式(1)及式(3)的(預編碼)矩陣設為:
[數4]…式(4)
例如矩陣F可考慮採用如下矩陣。
[數5]…式(5)
[數6]…式(6)
[數7]…式(7)
[數8]…式(8)
[數9]…式(9)
[數10]…式(10)
[數11]…式(11)
[數12]…式(12)
再者,於式(5)、式(6)、式(7)、式(8)、式(9)、式(10)、式(11)、式(12),a為實數或虛數均可,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a不為0(零)。然後,b亦不為0(零)。
[數13]…式(13)
[數14]…式(14)
[數15]…式(15)
[數16]…式(16)
[數17]…式(17)
[數18]…式(18)
[數19]…式(19)
[數20]…式(20)
再者,於式(13)、式(15)、式(17)、式(19),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b不為0(q為實數)。
[數21]…式(21)
[數22]…式(22)
[數23]…式(23)
[數24]…式(24)
[數25]…式(25)
[數26]…式(26)
[數27]…式(27)
[數28]…式(28)
[數29]…式(29)
[數30]…式(30)
[數31]…式(31)
[數32]…式(32)
其中,q11 (i)、q21 (i)、l(i)為i的(符元號碼的)函數(實數),l為例如固定值(實數)(非固定值亦可),a為實數或虛數均可,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a不為0(零)。然後,b亦不為0(零)。又,q11 、q21 為實數。
又,採用該等以外的預編碼矩陣,亦可實施本說明書的各實施形態。
[數33]…式(33)
[數34]…式(34)
[數35]…式(35)
[數36]…式(36)
再者,式(34)、式(36)的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b亦不為0(零)。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引導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引導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現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現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於後面會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串並聯轉換部302將訊號301及控制訊號3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300來進行串並聯轉換,輸出串並聯轉換後的訊號303。
逆傅立葉轉換部304將串並聯轉換後的訊號303及控制訊號3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300來施行逆傅立葉轉換(例如逆快速傅立葉轉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輸出逆傅立葉轉換後的訊號305。
處理部306將逆傅立葉轉換後的訊號305、控制訊號3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300來施行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輸出調變訊號307。
例如當訊號301設為圖1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時,調變訊號307相當於圖1的傳送訊號108_A。又,當訊號301設為圖1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時,調變訊號307相當於圖1的傳送訊號108_B。
圖4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於圖4,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4,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4,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圖4的401表示引導符元(相當於圖2的引導訊號251A(pa(t))),402表示資料符元,403表示其他符元。此時,引導符元為例如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的符元,且為接收該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頻率偏移‧相位變動推定的符元,例如圖1的傳送裝置與接收圖4的訊框的接收裝置,亦可共有引導符元的傳送方法。
另外,映射後的訊號201A(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命名為「串流#1」,映射後的訊號201B(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命名為「串流#2」。再者,該點在後續說明中亦同。
資料符元402是相當於圖2的訊號處理所生成的基頻訊號208A的符元,因此資料符元402為「包含「串流#1」的符元與「串流#2」的符元兩者的符元」、「「串流#1」的符元」、或「「串流#2」的符元」中任一者,其藉由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構成而決定。
其他符元403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42及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但其他符元亦可包含前文、控制資訊符元以外的符元。此時,前文亦可傳送(控制用)資料,由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等所構成。然後,控制資訊符元是包含控制資訊的符元,該控制資訊用以讓接收圖4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實現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
例如圖4的時刻$1至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為其他符元403。然後,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11為資料符元402。之後,時刻$5的載波12為引導符元401,時刻$5的載波13至載波23為資料符元402,時刻$5的載波24為引導符元401,…,時刻$6的載波1‧載波2為資料符元402,時刻$6的載波3為引導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0為引導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1至載波36為資料符元402。
圖5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於圖5,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5,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5,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圖5的501表示引導符元(相當於圖2的引導訊號251B(pb(t))),502表示資料符元,503表示其他符元。此時,引導符元為例如PSK的符元,且為接收該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頻率偏移‧相位變動推定的符元,例如圖1的傳送裝置與接收圖5的訊框的接收裝置,亦可共有引導符元的傳送方法。
資料符元502是相當於圖2的訊號處理所生成的基頻訊號208B的符元,因此資料符元502為「包含「串流#1」的符元與「串流#2」的符元兩者的符元」、「「串流#1」的符元」、或「「串流#2」的符元」中任一者,其藉由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構成而決定。
其他符元503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及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但其他符元亦可包含前文、控制資訊符元以外的符元。此時,前文亦可傳送(控制用)資料,由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等所構成。然後,控制資訊符元是包含控制資訊的符元,該控制資訊用以讓接收圖5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實現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
例如圖5的時刻$1至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為其他符元403。然後,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11為資料符元402。之後,時刻$5的載波12為引導符元401,時刻$5的載波13至載波23為資料符元402,時刻$5的載波24為引導符元401,…,時刻$6的載波1‧載波2為資料符元402,時刻$6的載波3為引導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0為引導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1至載波36為資料符元402。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傳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之生成相關的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之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
控制資訊用映射部602將關於控制資訊的資料601、控制訊號600作為輸入,並以根據控制訊號600的調變方式,對關於控制資訊的資料601施行映射,輸出控制資訊用映射後的訊號603。再者,控制資訊用映射後的訊號603相當於圖2的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
分配部702將傳送訊號701作為輸入來進行分配,輸出傳送訊號703_1、703_2、703_3、703_4。
乘算部704_1將傳送訊號703_1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傳送訊號703_1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1,乘算後的訊號705_1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1輸出。
若將傳送訊號703_1設為Tx1(t)(t:時間),乘算係數設為W1(W1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1表現為Tx1(t)´W1。
乘算部704_2將傳送訊號703_2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傳送訊號703_2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2,乘算後的訊號705_2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2輸出。
若將傳送訊號703_2設為Tx2(t),乘算係數設為W2(W2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2表現為Tx2(t)´W2。
乘算部704_3將傳送訊號703_3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傳送訊號703_3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3,乘算後的訊號705_3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3輸出。
若將傳送訊號703_3設為Tx3(t),乘算係數設為W3(W3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3表現為Tx3(t)´W3。
乘算部704_4將傳送訊號703_4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傳送訊號703_4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4,乘算後的訊號705_4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4輸出。
若將傳送訊號703_4設為Tx4(t),乘算係數設為W4(W4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4表現為Tx4(t)´W4。
再者,「W1的絕對值、W2的絕對值、W3的絕對值、W4的絕對值相等」亦可。此時,相當於進行了相位變更。當然,W1的絕對值、W2的絕對值、W3的絕對值、W4的絕對值不相等亦可。
又,於圖7,說明了天線部由4支天線(及4個乘算部)構成之例,但天線數不限於4,若由2支以上的天線構成即可。
然後,圖1的天線部#A(109_A)的構成為圖7時,傳送訊號701相當於圖1的傳送訊號108_A。又,圖1的天線部#B(109_B)的構成為圖7時,傳送訊號701相當於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但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不採用如圖7的構成亦可,如前面所記載,天線部不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亦可。
圖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傳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傳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
無線部803X將天線部#X(801X)所接收的接收訊號802X作為輸入,施行頻率轉換、傅立葉轉換等處理,輸出基頻訊號804X。
同樣地,無線部803Y將天線部#Y(801Y)所接收的接收訊號802Y作為輸入,施行頻率轉換、傅立葉轉換等處理,輸出基頻訊號804Y。
再者,於圖8記載了天線部#X(801X)及天線部#Y(801Y)將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的構成,但不將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的構成亦可。於後續詳細說明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而存在時的動作。
另外,於圖9表示傳送裝置與接收裝置的關係。圖9的天線901_1、901_2為傳送天線,圖9的天線901_1相當於圖1的天線部#A(109_A)。然後,圖9的天線901_2相當於圖1的天線部#B(109_B)。
然後,圖9的天線902_1、902_2為接收天線,圖9的天線902_1相當於圖8的天線部#X(801X)。然後,圖9的天線902_2相當於圖8的天線部#Y(801Y)。
如圖9,將從傳送天線901_1傳送的訊號設為u1(i),從傳送天線901_2傳送的訊號設為u2(i),以接收天線902_1接收的訊號設為r1(i),以接收天線902_2接收的訊號設為r2(i)。再者,i表示符元號碼,設為例如0以上的整數。
然後,將從傳送天線901_1往接收天線902_1的傳播係數設為h11(i),從傳送天線901_1往接收天線902_2的傳播係數設為h21(i),從傳送天線901_2往接收天線902_1的傳播係數設為h12(i),從傳送天線901_2往接收天線902_2的傳播係數設為h22(i)。如此一來,以下的關係式成立。
[數37]…式(37)
再者,n1(i)、n2(i)為雜訊。
圖8的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部805_1將基頻訊號804X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引導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11(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6_1。
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部805_2將基頻訊號804X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引導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12(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6_2。
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部807_1將基頻訊號804Y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引導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21(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8_1。
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部807_2將基頻訊號804Y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引導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22(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8_2。
控制資訊解碼部809將基頻訊號804X、804Y作為輸入,進行圖4、圖5中「其他符元」所含控制資訊的解調及解碼,輸出包含控制資訊的控制訊號810。
訊號處理部811將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808_1、808_2、基頻訊號804X、804Y、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利用式(37)的關係,或根據控制訊號810的控制訊號(例如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碼關連方式的資訊),來進行解調及解碼,輸出接收資料812。
再者,控制訊號810不以如圖8的方法生成亦可。例如圖8的控制訊號810是根據作為圖8的通訊對象(圖1)的裝置所傳送的資料而生成,或圖8的裝置具備輸入部,根據從該輸入部輸入的資訊而生成均可。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
乘算部1003_1將天線1001_1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1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1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1。
若將接收訊號1002_1設為Rx1(t)(t:時間),乘算係數設為D1(D1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1表現為Rx1(t)´D1。
乘算部1003_2將天線1001_2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2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2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2。
若將接收訊號1002_2設為Rx2(t),乘算係數設為D2(D2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2表現為Rx2(t)´D2。
乘算部1003_3將天線1001_3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3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3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3。
若將接收訊號1002_3設為Rx3(t),乘算係數設為D3(D3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3表現為Rx3(t)´D3。
乘算部1003_4將天線1001_4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4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4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4。
若將接收訊號1002_4設為Rx4(t),乘算係數設為D4(D4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4表現為Rx4(t)´D4。
合成部1005將乘算後的訊號1004_1、1004_2、1004_3、1004_4作為輸入,將乘算後的訊號1004_1、1004_2、1004_3、1004_4合成,輸出合成後的訊號1006。再者,合成後的訊號1006表現為Rx1(t)´D1+Rx2(t)´D2+Rx3(t)´D3+Rx4(t)´D4。
於圖10,說明了天線部由4支天線(及4個乘算部)構成之例,但天線數不限於4,若由2支以上的天線構成即可。
然後,圖8的天線部#X(801X)的構成為圖10時,接收訊號802X相當於圖10的合成訊號1006,控制訊號710相當於圖10的控制訊號1000。又,圖8的天線部#Y(801Y)的構成為圖10時,接收訊號802Y相當於圖10的合成訊號1006,控制訊號710相當於圖10的控制訊號1000。但天線部#X(801X)及天線部#Y(801Y)不採用如圖10的構成亦可,如前面所記載,天線部不將控制訊號710作為輸入亦可。
再者,控制訊號800是根據作為通訊對象的裝置所傳送的資料而生成,或裝置具備輸入部,根據從該輸入部輸入的資訊而生成均可。
接著,說明如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如圖2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B時的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般,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方,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傳送。因此,於圖4、圖5,對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情況下,由於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因此對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對圖4的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引導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點來進行說明。
例如將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圖2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亦即,傳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來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亦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來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但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1個為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案例。
第1案例: 考慮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案例」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般,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由於對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
但即使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引導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以下方法:設定與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並且「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現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現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對圖2的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是對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
圖13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於圖13,關於與圖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於圖13,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與圖4相同,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13,與圖4相同,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13,與圖4相同,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於圖13,除了引導符元401(相當於圖2的引導訊號251A(pa(t)))、資料符元402、其他符元403,還插入空符元1301。
空符元1301是設成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再者,在此雖稱為「空符元」,但不限於此稱呼方式。
然後,於圖13,將空符元插入於載波19。再者,空符元的插入方法不限於如圖13的構成,例如於某特定時間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某特定頻率及時間區域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連續地插入空符元,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離散地插入空符元均可。
圖14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於圖14,關於與圖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於圖14,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與圖5相同,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14,與圖5相同,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14,與圖5相同,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於圖14,除了引導符元501(相當於圖2的引導訊號251B(pb(t)))、資料符元502、其他符元503,還插入空符元1301。
空符元1301是設成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再者,在此雖稱為「空符元」,但不限於此稱呼方式。
然後,於圖14,將空符元插入於載波19。再者,空符元的插入方法不限於如圖14的構成,例如於某特定時間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某特定頻率及時間區域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連續地插入空符元,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離散地插入空符元均可。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傳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現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現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對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對圖2的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是對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因此,圖14的訊框中,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現為W(i)。基頻訊號208B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
[數38]…式(38)
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W(i)設定成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5、圖14,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
[數39]…式(39)
‧對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
[數40]…式(40)
‧對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
[數41]…式(41)
‧對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
[數42]…式(42)
以上為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所獲得的效果。
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有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另外,考慮以下情況。
案例2: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方的天線部,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案例2」傳送時,由於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案例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案例3: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案例3」傳送時,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或有特定的相位偏移),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有接收訊號變成非常惡劣的可能,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有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的可能。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藉此,於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又,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據以上理由,於圖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及解碼之以下符元: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有引導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將控制資訊符元更高精度地進行解調及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沒有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時,必須進行能反映出對以相位變更部209B所進行之相位變更的處理的解調及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提升例如「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於圖2例示相位變更部209B設置於插入部207B的後段、對基頻訊號208B進行相位變更的構成,但用以獲得如上述之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效果及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效果雙方的構成,不限定於圖2所示的構成。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的變形例:從圖2構成去除相位變更部209B,將從插入部207B輸出的基頻訊號208B設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插入部207A的後段,追加與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同動作的相位變更部209A,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設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其中該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是經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所得。即使是這類構成亦與上述圖2的情況相同地藉由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進而言之,可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
(補充1) 於實施形態1等,記載了「相位變更部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SD)。針對該點進行補充說明。
於圖15表示採用CDD(CSD)時的構成。1501為未施行循環延遲(Cyclic Delay)時的調變訊號,表示為X[n]。
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2_1將調變訊號1501作為輸入,進行循環延遲(巡迴延遲)的處理,輸出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1。若將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1設為X1[n],則X1[n]由下式賦予。
[數43]…式(43)
再者,d1為巡迴延遲量(d1為實數),X[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2_M將調變訊號1501作為輸入,進行循環延遲(巡迴延遲)的處理,輸出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M。若將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M設為XM[n],則XM[n]由下式賦予。
[數44]…式(44)
再者,dM為巡迴延遲量(dM為實數),X[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因此,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2_i(i為1以上、M以下的整數(M為1以上的整數))將調變訊號1501作為輸入,進行循環延遲(巡迴延遲)的處理,輸出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i。若將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i設為Xi[n],則Xi[n]由下式賦予。
[數45]…式(45)
再者,di為巡迴延遲量(di為實數),X[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然後,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i從天線i傳送。故,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1、…、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M分別從不同天線傳送。
藉由如此,可獲得循環延遲的分集效果(尤其可減輕延遲波的不良影響),於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例如將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置換為圖15所示的循環延遲部,使相位變更部209B與循環延遲部進行相同動作亦可。
故,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賦予巡迴延遲量d(d為實數),將相位變更部209B的輸入訊號表示為Y[n]。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9B的輸出訊號表現為Z[n]時,Z[n]由下式賦予。
[數46]…式(46)
再者,Y[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接著,說明巡迴延遲量與相位變更的關係。
例如考慮對OFDM適用CDD(CSD)的情況。再者,採用OFDM時的載波配置如圖16。
於圖16,1601為符元,橫軸設為頻率(載波號碼),從低頻率往高頻率,依升序配置載波。因此,若最低頻率的載波設為「載波1」,則接續於其,排列「載波2」、「載波3」、「載波4」、…。
然後,例如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賦予巡迴延遲量t。如此一來,「載波i」的相位變更值W[i]表示如下。
[數47]…式(47)
再者,m是可從巡迴延遲量、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轉換))尺寸等求出之值。
然後,若相位變更前(巡迴延遲處理前)的「載波i」、時刻t的基頻訊號設為v'[i][t],則相位變更後的「載波i」、時刻t的訊號v[i][t]可表示為v[i][t]=W[i]´v'[i][t]。
(補充2) 當然亦可組合複數種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來實施。
又,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僅為範例,例如即使例示了「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使用的錯誤更正碼、碼長、編碼率等)、控制資訊等」,若在適用其他「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使用的錯誤更正碼、碼長、編碼率等)、控制資訊等」的情況,亦能以同樣的構成來實施。
關於調變方式,使用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調變方式以外的調變方式,亦可實施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例如,亦可適用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振幅相移鍵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脈衝振幅調變))(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四振幅調變))(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或於各調變方式,採均一映射、非均一映射均可。
又,I-Q平面的2個、4個、8個、16個、64個、128個、256個、1024個等之訊號點的配置方法(具有2個、4個、8個、16個、64個、128個、256個、1024個等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不限於本說明書所示調變方式的訊號點配置方法。因此,映射部的功能是根據複數個位元,來輸出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的功能,本揭示之一有效功能是其後施行預編碼及相位變更。
然後,於本說明書存在「∀」、「∃」時,「∀」表示全稱記號(universal quantifier),「∃」表示存在記號(existential quantifier)。
又,於本說明書有複數平面時,例如像是偏角,其相位單位為「弧度(radian)」。
若利用複數平面,則複數之極座標的表示可採極式來表示。令複數z=a+jb(a、b均為實數,j為虛數單位)且對應複數平面上的點(a,b)時,該點若以極座標表現為[r,q],則a=r´cosq、b=r´sinq,下式成立:
[數48]…式(48)
r為z的絕對值(r=|z|),q為偏角(argument)。然後,z=a+jb表示為r´ej q
於本說明書,終端的接收裝置與天線為個別的構成亦可。例如接收裝置具備介面,該介面經由纜線而輸入由天線接收的訊號或對由天線接收的訊號施行頻率轉換後的訊號,且接收裝置進行其後的處理。
又,接收裝置所獲得的資料‧資訊其後轉換為影像或聲音並顯示於顯示器(監視器),亦或從揚聲器輸出為聲音。進而言之,接收裝置所獲得的資料‧資訊亦可被施以影像或聲音相關的訊號處理(不施以訊號處理亦可),並從接收裝置所具備的RCA端子(影像端子、聲音用端子)、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HDMI(註冊商標)(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畫質多媒體介面))、數位用端子等輸出。
於本說明書,可考慮具備傳送裝置的是例如廣播電台、基地台、存取點、終端、行動電話(mobile phone)等通訊‧播送機器,此時,可考慮具備接收裝置的是例如電視、收音機、終端、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存取點、基地台等通訊機器。又,本揭示的傳送裝置、接收裝置是具有通訊功能的機器,該機器亦可考慮為可經由某種介面而連接至用以執行電視、收音機、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應用程式的裝置。
又,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的符元,例如引導符元(前文、唯一字、後文、參考符元)、控制資訊用符元等,如何配置於訊框均可。然後,於此雖命名為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用符元,但任何命名方式均可,功能本身才是重點。
引導符元只要是例如在接收/傳送機中利用PSK調變進行調變的已知符元(或藉由接收機取得同步,接收機可得知傳送機所傳送的符元亦可)均可,接收機利用該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各調變訊號的)通道推定(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通道狀態資訊))的推定)、訊號檢測等。
又,控制資訊用符元是用以傳送必須對通訊對象傳送的資訊(例如通訊所用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編碼率、高位層的設定資訊等),而用以實現(應用程式等的)資料以外之通訊的符元。
再者,本揭示不限定於各實施形態,亦可予以各種變更來實施。例如於各實施形態,說明了作為通訊裝置而進行的情況,但不限於此,亦可作為軟體來進行該通訊方法。
又,於上述說明了從2個天線傳送2個調變訊號的方法中之預編碼切換方法,但不限於此,在對4個映射後的訊號進行預編碼,生成4個調變訊號,從4個天線傳送的方法中,亦即對N個映射後的訊號進行預編碼,生成N個調變訊號,從N個天線傳送的方法中,亦可同樣地變更預編碼權重(矩陣),以作為預編碼切換方法而可同樣地實施。
於本說明書雖使用「預編碼」、「預編碼權重」等用語,稱呼方式本身可為任何稱呼方式,於本揭示,其訊號處理本身才是重點。
藉由串流s1(t)、s2(t)傳送不同資料,或傳送同一資料均可。
傳送裝置的傳送天線、接收裝置的接收天線均是圖式所記載的1個天線,亦可由複數個天線來構成。
傳送裝置必須對接收裝置通知傳送方法(MIMO、SISO、時空區塊碼、交錯方式)、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此依實施形態而省略。此存在於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框。接收裝置藉由獲得此來變更動作。
再者,例如預先於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儲存執行上述通訊方法的程式,藉由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處理器單元))使該程式動作亦可。
又,將執行上述通訊方法的程式,儲存於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將儲存於記憶媒體的程式,記錄於電腦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使電腦按照該程式動作亦可。
然後,上述各實施形態等之各構成在典型上亦可作為積體電路之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來實現。該等亦可個別予以單晶片化,或包含各實施形態的所有構成或一部分構成而予以單晶片化。於此雖採用LSI,但依積體度的差異,有時亦稱為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系統大型積體電路、超大型積體電路、極大型積體電路。又,積體電路化的手法不限於LSI,以專用電路或汎用處理器來實現亦可。於LSI製造後,亦可利用可程式化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或可再構成LSI內部電路胞的連接或設定的可重組態處理器。
進而言之,若由於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或衍生的其他技術,出現取代LSI的積體電路化技術時,當然亦可利用該技術來進行功能區塊的積體化。生化技術的運用等可作為可能性。
本揭示可廣泛適用於從複數個天線傳送各自不同的調變訊號的無線系統。又,於具有複數個傳送處之有線通訊系統(例如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電力線通訊))系統、光通訊系統、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位用戶線)系統)進行MIMO傳送時亦可適用。
(實施形態2)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廣播電台等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現為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現為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18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18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為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為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為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為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是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亦可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又,亦可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1)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3)來表示。再者,d(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傳送裝置傳送。於式(3),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1)及式(3)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引導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引導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傳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之生成相關的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之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7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傳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傳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18所示,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A。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方,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傳送。因此,於圖4、圖5,對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情況下,由於相位變更部205是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因此對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對圖4的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例如圖11是對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引導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點來進行說明。
例如將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亦即,傳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來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亦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來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但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為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1個為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案例。
第1案例: 考慮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案例」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般,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18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存在「訊號點間的距離長」部分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由於對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18,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
但即使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引導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以下方法:設定與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並且「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18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4的訊框而言,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
圖13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傳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18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18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13的訊框中,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W(i)設定成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4、圖13,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以上為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所獲得的效果。
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有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另外,考慮以下情況。
案例2: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方的天線部,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案例2」傳送時,由於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案例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案例3: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
如「案例3」傳送時,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或有特定的相位偏移),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有接收訊號變成非常惡劣的可能,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有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的可能。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18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藉此,於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又,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據以上理由,於圖18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及解碼之以下符元: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有引導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將控制資訊符元更高精度地進行解調及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沒有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時,必須進行能反映出對以相位變更部209A所進行之相位變更的處理的解調及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18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18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提升例如「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3)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廣播電台等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為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為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19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19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為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為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為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為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是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亦可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又,亦可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1)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3)來表示。再者,d(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傳送裝置傳送。於式(3),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1)及式(3)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此。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引導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引導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為y(i)=ej ´ t(i) ´y'(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此處的特徵點在於,採用e(i)的相位變更方法與採用t(i)的相位變更方法不同。又,由相位變更部209A設定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的巡迴延遲量之值、與由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的巡迴延遲量之值不同。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傳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之生成相關的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之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傳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傳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19所示,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A、209B。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方,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傳送。因此,於圖4、圖5,對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情況下,由於相位變更部205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因此對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對圖4的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例如圖11是對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引導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點來進行說明。
例如將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圖19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亦即,傳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來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亦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來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但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為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1個為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案例。
第1案例: 考慮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案例」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般,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19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存在「訊號點間的距離長」部分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由於對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19,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
但即使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引導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以下方法:設定與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並且「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4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為y(i)= ej ´ t(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傳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19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3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W(i)設定成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4、圖13,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以上為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為y(i)=ej ´ t(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4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W(i)。基頻訊號208B為y'(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y(i)。因此,y(i)=D(i)´y'(i)。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下式。R為2以上的整數,R為相位變更的週期。再者,式(38)的Q與R亦可為不同值。
[數49]…式(49)
j為虛數單位。但式(49)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D(i)設定成具有週期R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再者,相位變更部209A與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方法採用不同方法。例如週期相同或不同均可。
又,例如於圖5、圖14,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相位變更值描述為式(39)、(40)、(41)、(42),相位變更部209A與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方法採用不同方法。
以上為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所獲得的效果。
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有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另外,考慮以下情況。
案例2: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方的天線部,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案例2」傳送時,由於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案例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案例3: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案例3」傳送時,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或有特定的相位偏移),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有接收訊號變成非常惡劣的可能,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有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的可能。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19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藉此,於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又,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據以上理由,於圖19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及解碼之以下符元: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有引導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將控制資訊符元更高精度地進行解調及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沒有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時,必須進行能反映出對以相位變更部209A、209B所進行之相位變更的處理的解調及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19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19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然後,式(49)的R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R的絕對值。
又,若考慮補充1中所說明的內容,將於相位變更部209A設定的循環延遲量、與於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的循環延遲量設為不同值即可。
(實施形態4)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廣播電台等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為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為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0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20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為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為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為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為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是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亦可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又,亦可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以下運算。
[數50]…式(50)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以z1(t)來表示,z1(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A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A是例如對z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1(i)=w(i)´z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
[數51]…式(51)
M為2以上的整數,M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M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51)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w(i)=ej ´ l(i) 來表示。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N¹M。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下式來表示。
[數52]…式(52)
再者,d(i)及l(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傳送裝置傳送。於式(52),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式(5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50)及式(52)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引導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引導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傳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之生成相關的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之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傳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傳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20所示,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A。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205B是對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方,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傳送。因此,於圖4、圖5,對圖4的資料符元402、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例如圖11是對圖4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4相同,401為引導符元,402為資料符元,4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A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50)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例如圖11是對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引導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點來進行說明。
例如將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亦即,傳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來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亦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來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但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為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1個為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案例。
第1案例: 考慮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案例」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般,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0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存在「訊號點間的距離長」部分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由於對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0,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
但即使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引導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以下方法:設定與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並且「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0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
圖13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傳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0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0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4的訊框而言,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W(i)。基頻訊號208B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x(i)。因此,x(i)=W(i)´x'(i)成立。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W(i)設定成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5、圖14,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以上為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所獲得的效果。
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有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另外,考慮以下情況。
案例2: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方的天線部,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案例2」傳送時,由於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案例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案例3: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案例3」傳送時,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或有特定的相位偏移),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有接收訊號變成非常惡劣的可能,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有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的可能。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0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藉此,於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又,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據以上理由,於圖20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及解碼之以下符元: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有引導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將控制資訊符元更高精度地進行解調及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沒有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時,必須進行能反映出對以相位變更部209B所進行之相位變更的處理的解調及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0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0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5)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廣播電台等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為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為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1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21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為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為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為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為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是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亦可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又,亦可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49)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以z1(t)來表示,z1(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A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A是例如對z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1(i)=w(i)´z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50)。
M為2以上的整數,M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M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50)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w(i)=ej ´ l(i) 來表示。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N¹M。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51)來表示。
再者,d(i)及l(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傳送裝置傳送。於式(51),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式(51),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49)及式(51)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此。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引導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引導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傳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之生成相關的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之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7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傳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傳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如是圖21所示,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B。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205B是對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傳送。因此,於圖4、圖5,對圖4的資料符元402、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例如圖11是對圖4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4相同,401為引導符元,402為資料符元,4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A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50)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例如圖11是對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引導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點來進行說明。
例如將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亦即,傳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來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亦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來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但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1個為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案例。
第1案例: 考慮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案例」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般,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1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由於對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1,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
但即使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 、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用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引導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以下方法:設定與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並且「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1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4的訊框中,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
圖13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傳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1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1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是對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13的訊框中,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W(i)設定成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4、圖13,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以上為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所獲得的效果。
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有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另外,考慮以下情況。
案例2: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方的天線部,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案例2」傳送時,由於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案例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案例3: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
如「案例3」傳送時,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或有特定的相位偏移),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有接收訊號變成非常惡劣的可能,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有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的可能。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1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藉此,於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又,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據以上理由,於圖21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及解碼之以下符元: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有引導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將控制資訊符元更高精度地進行解調及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沒有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時,必須進行能反映出對以相位變更部209A所進行之相位變更的處理的解調及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1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1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提升例如「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關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6)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基地台、存取點、廣播電台等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為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為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2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22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為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為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為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為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是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亦可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又,亦可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49)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以z1(t)來表示,z1(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A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A是例如對z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1(i)=w(i)´z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50)。
M為2以上的整數,M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M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50)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w(i)=ej ´ l(i) 來表示。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關於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為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N¹M。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51)來表示。
再者,d(i)及l(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傳送裝置傳送。於式(51),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式(51),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49)及式(51)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此。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引導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引導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傳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傳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之生成相關的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之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傳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傳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22所示,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B。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205B是對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方,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傳送。因此,於圖4、圖5,對圖4的資料符元402、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例如圖11是對圖4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4相同,401為引導符元,402為資料符元,4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的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的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A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50)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例如圖11是對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引導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圖11所示符元中,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圖11所示的符元中,是將(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一方面,圖11所示的符元中,(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引導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在「同一載波、同一時刻」,是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亦即,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亦即,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有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點來進行說明。
例如將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亦即,傳送裝置是傳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來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亦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來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但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1個為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案例。
第1案例: 考慮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案例」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般,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2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由於對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2,對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解調(檢波) 資料符元、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
但即使對於引導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引導符元、前文」,於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如圖12(A)存在有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部分的符元號碼,與如圖12(B)之「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混合存在」」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引導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以下方法:設定與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並且「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引導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對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4的訊框中,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為y(i)=ej ´ h(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對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5的訊框中,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
圖13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傳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有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傳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為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對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13的訊框中,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將W(i)設定成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4、圖13,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以上為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為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為y(i)=ej ´ h(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案例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引導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對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圖14的訊框中,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全部為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時為引導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則如前面所說明。」 …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為D(i)。基頻訊號208B為y'(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y(i)。因此,y(i)=D(i)´y'(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49)。R為2以上的整數,R為相位變更的週期。再者,式(38)的Q與R亦可為不同值。
例如將D(i)設定成具有週期R而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又,例如於圖5、圖14,對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來對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亦可。例如以下。
‧對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 ‧對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 ‧對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 ‧對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
以上為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所獲得的效果。
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有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另外,考慮以下情況。
案例2: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方的天線部,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案例2」傳送時,由於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案例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案例3: 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傳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案例3」傳送時,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或有特定的相位偏移),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有接收訊號變成非常惡劣的可能性,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有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的可能。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藉此,於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又,從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據以上理由,於圖2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及解碼之以下符元: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有引導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將控制資訊符元更高精度地進行解調及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沒有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時,必須進行能反映出對以相位變更部209A所進行之相位變更的處理的解調及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測用符元、用以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的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進行傳播路徑變動推定用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提升例如「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及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下,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進一步對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然後,式(49)的R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R的絕對值。
又,若考慮補充1中所說明的內容,將於相位變更部209A設定的循環延遲量、與於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的循環延遲量設為不同值即可。
(實施形態7)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採用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的傳送方法、接收方法的通訊系統例。
圖23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基地台(或存取點等)的構成之一例。
傳送裝置2303將資料2301、訊號群2302、控制訊號2309作為輸入,生成對應於資料2301、訊號群2302的調變訊號,並從天線傳送調變訊號。
此時,傳送裝置2303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1所示,資料2301相當於圖1的101,訊號群2302相當於圖1的110,控制訊號2309相當於圖1的110。
接收裝置2304接收通訊對象,例如終端所傳送的調變訊號,對該調變訊號進行訊號處理‧解調及解碼,輸出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及接收資料2306。
此時,接收裝置2304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8所示,接收資料2306相當於圖8的812,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相當於圖8的810。
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將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及設定訊號2307作為輸入,根據該等訊號,來生成控制訊號2309並輸出。
圖24表示圖23的基地台的通訊對象之終端的構成之一例。
傳送裝置2403將資料2401、訊號群2402、控制訊號2409作為輸入,生成對應於資料2401、訊號群2402的調變訊號,並從天線傳送調變訊號。
此時,傳送裝置2403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1所示,資料2401相當於圖1的101,訊號群2402相當於圖1的110,控制訊號2409相當於圖1的110。
接收裝置2404接收通訊對象,例如基地台所傳送的調變訊號,對該調變訊號進行訊號處理、解調及解碼,輸出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405及接收資料2406。
此時,接收裝置2404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8所示,接收資料2406相當於圖8的812,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405相當於圖8的810。
控制訊號生成部2408將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及設定訊號2407作為輸入,根據該等訊號,來生成控制訊號2409並輸出。
圖25表示圖24的終端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之一例,橫軸設為時間。2501為前文,其為通訊對象(例如基地台)用以進行訊號檢測、頻率同步、時間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的符元,例如為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的符元。又,亦可包含用以進行指向性控制的訓練符元。再者,於此雖命名為前文,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
2502為控制資訊符元,2503為包含傳送給通訊對象的資料的資料符元。
2502為控制資訊符元,其包含例如為了生成資料符元2503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的方法(碼長(區塊長)、編碼率)資訊、調變方式資訊、及通知通訊對象用的控制資訊等。
再者,圖25僅為訊框構成的一例,不限於該訊框構成。又,於圖25所示符元中,亦可包含其他符元,例如引導符元或參考符元。然後,於圖25,亦可於縱軸有頻率,並於頻率軸方向(載波方向)存在有符元。
圖23的基地台所傳送的訊框構成的一例,如利用例如圖4、圖5、圖13、圖14所說明,於此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其他符元403、503,亦可包含用以進行指向性控制的訓練符元。因此,於本實施形態,基地台包含利用複數個天線來傳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情況。
針對如上通訊系統,以下詳細說明基地台的動作。
圖23的基地台的傳送裝置2303具有圖1的構成。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任一構成。再者,關於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於後續進行說明。此時,亦可依據通訊環境或設定狀況,來切換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然後,基地台傳送有關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控制資訊,來作為以訊框構成圖4、圖5、圖13、圖14之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的一部分。
此時,有關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控制資訊設為u0,u1。於表1表示[u0 u1]與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關係。再者,u0,u1是例如由基地台傳送,其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0 u1],從[u0 u1]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
[表1]
表1的解釋如下。
‧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0=0,u1=0」。故,相位變更部205A對輸入訊號(204A)不進行相位變更而輸出訊號(206A)。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5B對輸入訊號(204B)不進行相位變更而輸出訊號(206B)。
‧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0=0,u1=1」。再者,關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對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的細節,是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0、圖21、圖22中某一構成的情況下,針對「相位變更部205A週期性/規則性地對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不週期性/規則性地對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不週期性/規則性地對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對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0=0,u1=1」。
‧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0=1,u1=0」。於此,針對「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來說明。
例如於相位變更部205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此時,輸入訊號(204A)設為z1(i)(i為符元號碼)。如此一來,「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輸出訊號(206A)表示為ej a ´z1(i)(a為實數,其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此時,亦可變更振幅,此時,輸出訊號(206A)表示為A´ej a ´z1(i)(A為實數)。
同樣地,於相位變更部206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此時,輸入訊號(204B)設為z2(t)(i為符元號碼)。如此一來,「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輸出訊號(206B)表示為ej b ´z2(i)(a為實數,其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此時,亦可變更振幅,此時,輸出訊號(206B)表示為B´ej b ´z2(i)(B為實數)。
再者,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中任一構成的情況下,針對「相位變更部205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不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不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0=1,u1=0」。
接著,針對「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設定方法例來進行說明。以下說明第1方法、第2方法。
第1方法: 基地台傳送訓練符元。然後,通訊對象的終端利用訓練符元,將「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傳送給基地台。基地台根據從終端獲得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相位變更。
又,基地台傳送訓練符元。然後,通訊對象的終端將訓練符元的接收結果的相關資訊(例如通道推定值的相關資訊)傳送給基地台。基地台從終端獲得的「訓練符元的接收結果的相關資訊」,求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適宜值,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基地台必須對終端,通知已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相關資訊,此時,藉由圖4、圖5、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403、503的資訊控制符元,來傳送基地台所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相關資訊。
利用圖26來說明第1方法的實施例。圖26(A)表示基地台所傳送的時間軸的符元,橫軸為時間。然後,圖26(B)表示終端所傳送的時間軸的符元,橫軸為時間。
以下進行圖26的具體說明。首先,終端對基地台進行通訊要求。
如此一來,基地台至少傳送訓練符元2601,其是用以「推定基地台傳送資料符元2604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再者,終端可使用訓練符元2601來進行其他推定,或訓練符元2601採用例如PSK調變亦可。然後,訓練符元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的引導符元相同,從複數個天線傳送。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訓練符元2601,利用訓練符元2601,算出在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適宜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傳送包含該算出值的回授資訊符元2602。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回授資訊符元2602,進行該符元的解調及解碼,獲得適宜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根據該資訊,來設定基地台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所施行的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值(組)。
然後,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603及資料符元2604,藉由設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至少將資料符元2604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於資料符元2604,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基地台從複數個天線傳送複數個調變訊號。但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不同,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藉由上述說明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進行相位變更。
圖26的基地台、終端僅為一例,亦可包含其他符元。然後,訓練符元2601、回授資訊符元2602、控制資訊符元2603、資料符元2604之各個符元亦可包含例如像是引導符元的其他符元。又,控制資訊符元2603包含有傳送資料符元2604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相關資訊,終端藉由獲得該資訊,可解調及解碼資料符元2604。
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相同,例如基地台以圖4、圖5、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傳送調變訊號時,在上述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是資料符元(402、502)。然後,在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的相位變更對象的符元,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同樣為「引導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
但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即使對「引導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施行相位變更,仍可進行解調及解碼。
再者,記載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圖2、圖18、圖19、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一方面,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以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而記載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第2方法: 基地台對終端開始傳送訊框。屆時,基地台例如根據亂數值,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利用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傳送調變訊號。
其後,終端將表示未獲得訊框(或封包)的資訊,傳送給基地台,基地台接收該資訊。
如此一來,基地台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之組),傳送調變訊號。此時,至少包含終端無法獲得的訊框(封包)的資料的資料符元,是藉由已施行根據再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來傳送。亦即,基地台藉由再傳送等,將第1訊框(封包)的資料傳送2次(或2次以上)時,第一次傳送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宜與第二次傳送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不同。藉此,再傳送時,藉由第二次傳送,終端獲得訊框(或封包)的可能性升高。
後續基地台若從終端獲得「未獲得訊框(或封包)的資訊」時,則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變更「特定的變更值(組)」之值。
再者,基地台必須將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相關資訊通知終端,此時,藉由圖4、圖5、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來傳送基地台所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相關資訊。
再者,於上述第2方法,雖記載為「基地台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但「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設定不限於該方法,若是在進行「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設定時,會重新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構成,則採用任何方法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均可。
例如 ‧根據某規則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隨機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根據從通訊對象獲得的資訊,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採用任一方法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均可。但不限於該等方法。
利用圖27來說明第2方法的實施例。圖27(A)表示基地台所傳送的時間軸的符元,橫軸為時間。然後,圖27(B)表示終端所傳送的時間軸的符元,橫軸為時間。
以下進行圖27的具體說明。
首先,為了說明圖27,先針對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進行說明。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表示了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的構成,其變形例的構成表示於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
圖28是對於圖2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接著,針對圖28的動作,僅說明與圖2不同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205B將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
於相位變更部205B,例如對s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設為s2'(i),則可表示為s2'(i)=y(i)´s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y(i)的賦予方式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
加權合成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s1(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具體而言,對於由映射後的訊號201A(s1(i))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構成的向量,乘算預編碼矩陣,獲得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再者,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後續的說明與圖2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29是對於圖18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有關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28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18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0是對於圖19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有關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28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19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1是對於圖20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A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且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
相位變更部205A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映射後的訊號201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
於相位變更部205A,例如對s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901A設為s1'(i),則可表示為s1'(i)=w(i)´s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w(i)的賦予方式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
於相位變更部205B,例如對s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設為s2'(i),則可表示為s2'(i)=y(i)´s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y(i)的賦予方式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
加權合成部203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s1'(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具體而言,對由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s1'(i))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構成的向量,乘算預編碼矩陣,獲得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再者,有關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後續的說明與圖20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2是對於圖21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A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且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有關相位變更部205A的動作、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31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21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3是對於圖22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A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且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有關相位變更部205A的動作、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31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22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27,終端對基地台進行通訊要求。
如此一來,基地台利用例如亂數,決定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然後,基地台根據已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包含「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一方面,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及資料符元#1(2702_1),至少資料符元#1(2702_1)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及資料符元#1(2702_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1所含至少「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1(2702_1)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1,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1,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1所含之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傳送資料符元#1(2702_1)時相同,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組),決定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亦高。據此,終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包含「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2所含之至少「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2,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2,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2所含之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出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從「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基地台可判斷出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值從「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高。據此,終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因此,基地台決定利用例如亂數,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組),從「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為「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包含「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1),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1)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
再者,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及「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的調變方式與「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的調變方式為同一調變方式或不同調變方式均可。
又,「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包含「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所有資料或一部分資料。此係由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為再傳送用符元。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3所含之至少「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1)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3,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3,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3所含之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出將在相位變更部A及相位變更部B施行的相位變更從「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基地台可判斷出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值從「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高。據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變高。因此,基地台利用例如亂數,根據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組),從「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包含「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一方面,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2)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
再者,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及「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的調變方式與「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的調變方式為同一調變方式或不同調變方式均可。
又,「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包含「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所有資料或一部分資料。此係由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為再傳送用符元。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4所含之至少「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2)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4,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4,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4所含之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傳送資料符元#2(2702_2-2)時相同,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組),決定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基地台可判斷出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亦高。據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變高。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包含「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至少資料符元#3(2702_3)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5所含之至少「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3(2702_3)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5,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5,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5所含之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傳送資料符元#3(2702_3)時相同,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組)決定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基地台可判斷出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亦高。據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變高。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包含「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及資料符元#4(2702_4),至少資料符元#4(2702_4)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及資料符元#4(2702_4),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6所含之至少「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6,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6,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6所含之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出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從「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基地台可判斷出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值從「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高。據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因此,基地台決定利用例如亂數,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組),從「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變更為「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包含「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一方面,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
再者,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及「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的調變方式與「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的調變方式為同一調變方式或不同調變方式均可。
又,「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包含「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所有資料或一部分資料。此係由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為再傳送用符元。
終端接收由基地台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及資料符元#4(2702_4-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7所含之至少「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1)的解調及解碼。
再者,於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基地台從複數個天線傳送複數個調變訊號。但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不同,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依據上述所說明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
圖27的基地台、終端的訊框構成僅為一例,亦可包含其他符元。然後,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的各符元亦可包含例如引導符元等其他符元。又,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包含傳送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之值的相關資訊,終端藉由獲得該資訊,可進行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的解調及解碼。
再者,於上述說明,基地台利用「亂數」來決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之組),但「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決定不限於該方法,基地台亦可規則地變更「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之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採用任何方法決定均可,必須變更「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時,只要在變更前與變更後,「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之組)不同即可。
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相同,例如基地台以圖4、圖5、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來傳送調變訊號時,資料符元(402、502)是上述所說明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之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然後,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相同,成為在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的相位變更的對象的符元成為「引導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
但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即使亦對於「引導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施行相位變更,仍可解調及解碼。
如前面所說明,「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的方法即使單獨實施該傳送方法,終端仍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又,作為基地台傳送裝置的圖1之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表示了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的構成,但於相位變更部209A及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不施行相位變更,亦即,在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亦可刪除相位變更部209A及相位變更部209B的構成。此時,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訊號106_A,訊號208B相當於圖1的訊號106_B。
上述所說明的[u0 u1]控制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將該[u0 u1]設定為[u0 u1]=[01](u0=0,u1=1)時,亦即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對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時,將用以設定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設為u2,u3。於表2表示[u2 u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關係。(再者,u2,u3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傳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2 u3],從[u2 u3]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然後,「具體的相位變更」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2]
表2的解釋的第1例如下。
‧[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3]…式(5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 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54]…式(54)
‧[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5]…式(55)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56]…式(56)
‧[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7]…式(5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58]…式(58)
表2的解釋的第2例如下。
‧[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9]…式(5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0]…式(60)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1]…式(6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2]…式(62)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表2的解釋的第3例如下。
‧[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 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3]…式(63)
‧[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 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4]…式(64)
‧[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 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5]…式(65)
‧[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 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6]…式(66)
表2的解釋的第4例如下。
‧[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7]…式(6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8]…式(68)
‧[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9]…式(6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70]…式(70)
‧[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71]…式(71)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72]…式(72)
‧[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73]…式(73)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74]…式(74)
如以上記載了第1例至第4例,但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1>於相位變更部205A,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2>於相位變更部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3>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1><2><3>中任一種以上的方法若藉由[u2 u3]具體地設定,均可與上述說明同樣地實施。
上述所說明的[u0 u1]控制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將該[u0 u1]設定為[u0 u1]=[10](u0=1,u1=0)時,亦即相位變更部205A、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時,將用以設定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設為u4,u5。於表3表示[u4 u5]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關係。再者,u4,u5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傳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4 u5],從[u4 u5]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然後,「具體的相位變更」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3]
表3的解釋的第1例如下。
‧[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5]…式(7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 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6]…式(76)
‧[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7]…式(7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8]…式(78)
‧[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9]…式(7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0]…式(80)
表3的解釋的第2例如下。
‧[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1]…式(81)
式(81)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A未進行相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2]…式(82)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3]…式(8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現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4]…式(84)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表3的解釋的第3例如下。
‧[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 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5]…式(85)
式(85)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B未進行相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 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6]…式(86)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 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7]…式(8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 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8]…式(88)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表3的解釋的第4例如下。
‧[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9]…式(8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0]…式(90)
式(90)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B未進行相位。
‧[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1]…式(91)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2]…式(92)
‧[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3]…式(93)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4]…式(94)
‧[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5]…式(95)
式(95)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A未進行相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6]…式(96)
如以上記載了第1例至第4例,但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4>於相位變更部205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5>於相位變更部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6>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 <4><5><6>中任一種以上的方法若藉由[u4 u5]具體地設定,均可與上述說明同樣地實施。
又,於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對表1的「保留」,亦即對[u0 u1]=[11](u0=1,u1=1),分派下述模式,該模式是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之組合的模式。
將控制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u0 u1],設定為[u0 u1]=[11](u0=1,u1=1)時,亦即於組合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時,將用以設定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設為u6,u7。於表4表示[u6 u7]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關係。再者,u6,u7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傳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6 u7],從[u6 u7]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然後,「具體的相位變更」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4]
表4的解釋的第1例如下。
‧[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1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97]…式(9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98]…式(98)
‧[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2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99]…式(9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0]…式(100)
‧[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3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1]…式(101)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2]…式(102)
‧[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4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3]…式(103)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4]…式(104)
表4的解釋的第2例如下。
‧[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1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5]…式(105)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6]…式(106)
‧[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2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7]…式(10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8]…式(108)
‧[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3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9]…式(10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0]…式(110)
‧[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4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1]…式(111)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2]…式(112)
表4的解釋的第3例如下。
‧[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1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3]…式(113)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4]…式(114)
‧[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2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5]…式(115)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6]…式(116)
‧[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3的相位變更,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7]…式(11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8]…式(118)
‧[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4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9]…式(11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0]…式(120)
表4的解釋的第4例如下。
‧[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1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1]…式(121)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2]…式(122)
‧[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2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3]…式(123)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4]…式(124)
‧[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3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5]…式(125)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6]…式(126)
‧[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4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7]…式(127)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8]…式(128)
表4的解釋的第5例如下。
‧[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1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1: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9]…式(129)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0]…式(130)
‧[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2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2: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31]…式(131)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2]…式(132)
‧[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3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3: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現如下。
[數133]…式(133)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4]…式(134)
‧[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採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方法11_4的相位變更,該相位變更是組合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
方法11_4: 將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35]…式(135)
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6]…式(136)
如以上記載了第1例至第5例,但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7>於相位變更部205A,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B,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進行相位變更; <8>於相位變更部205B,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3>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7><8>中任一種以上的方法若藉由[u2 u3]具體地設定,均可與上述說明同樣地實施。
亦可於基地台所具備的加權合成部203,切換加權合成的矩陣。將用以設定加權合成的矩陣的控制資訊,設為u8,u9。於表5表示[u8 u9]及加權合成部203所具體使用的加權合成的矩陣的關係。再者,u8,u9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傳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8 u9],從[u8 u9]得知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然後,「具體的加權合成矩陣」指定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5]
‧[u8 u9]=[00](u8=0,u9=0)時,「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進行利用矩陣1的預編碼」。 ‧[u8 u9]=[01](u8=0,u9=1)時,「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進行利用矩陣2的預編碼」。 ‧[u8 u9]=[10](u8=1,u9=0)時,「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進行利用矩陣3的預編碼」。 ‧[u8 u9]=[11](u8=1,u9=1)時,「基地台從通訊對象獲得例如回授資訊,根據該回授資訊,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求出使用的預編碼矩陣,進行利用求出的(預編碼)矩陣的預編碼」。
如以上,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切換所使用的預編碼的矩陣。然後,基地台的通訊對象之終端可獲得控制資訊符元所含的u8,u9,根據u8,u9來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藉由如此,可依電波傳播環境的狀態等通訊狀況,來設定適宜的預編碼的矩陣,因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雖如表1所示,說明了指定如基地台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方法,但亦可進行如表6的設定來取代表1。
圖23的基地台的傳送裝置2303具有圖1的構成。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任一構成。此時,亦可依據通訊環境或設定狀況,來切換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然後,基地台傳送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相關控制資訊,來作為以訊框構成圖4、圖5、圖13、圖14之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的一部分。
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相關控制資訊設為u10。於表6表示[u10]與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關係。
[表6]
再者,u10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例如基地台來傳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10],從[u10]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
表6的解釋如下。
當基地台設定成「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10=0」。故,相位變更部205A對於輸入訊號(204A)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06A)。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輸入訊號(204B)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06B)。
‧當基地台設定成「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10=1」。再者,由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的方法的細節,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0、圖21、圖22中任一構成時,針對「相位變更部205A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不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不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10=1」。
如以上,依據電波傳播環境等通訊狀況,進行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開啟/關閉),藉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圖23的基地台的傳送裝置2303具有圖1的構成。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任一構成。此時,亦可依據通訊環境或設定狀況,來切換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然後,基地台傳送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的相關控制資訊,來作為以訊框構成圖4、圖5、圖13、圖14之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的一部分。
此時,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的相關控制資訊設為u11。於表7表示[u11]與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關係。
[表7]
再者,u11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例如基地台來傳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11],從[u11]得知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及解碼。
表7的解釋如下。
‧當基地台設定成「相位變更部209A、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11=0」。故,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輸入訊號(208A)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10A)。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輸入訊號(208B)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10B)。
‧當基地台設定成「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或適用循環延遲分集)」時,設定為「u11=1」。再者,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的方法的細節,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19、圖22中任一構成時,針對「相位變更部209A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B不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A不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B對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11=1」。
如以上,依據電波傳播環境等通訊狀況,進行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開啟/關閉),藉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接著,說明如表1切換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一例。
例如基地台與終端進行如圖27的通訊。再者,根據圖27的通訊已於前面說明,因此省略一部分說明。
首先,終端對於基地台進行通訊要求。
如此一來,基地台選擇表1之「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當於「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傳送資料符元#1(2702_1)。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及資料符元#1(2702_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1所含的傳送方法,來進行資料符元#1(2702_1)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1,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1,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1所含之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傳送資料符元#1(2702_1)時相同,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組),決定為「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亦高。據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變高。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
基地台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會進行依據決定的「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2所含的關於傳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2,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2,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2所含之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出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變更為「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基地台可判斷出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因此傳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方法變更為「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高。據此,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因此,基地台根據「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基地台雖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1)」,但至少對於「資料符元#2(2702_2-1)」,進行根據「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3所含的傳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1)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3,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3,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3所含之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出將在相位變更部A及相位變更部B施行的相位變更,再次設定為「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因此,基地台根據「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基地台雖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但至少對於「資料符元#2(2702_2-2)」,進行根據「對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4所含的關於傳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2)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4,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4,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4所含之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組),決定為「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然後,基地台根據「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
基地台雖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但至少資料符元#3(2702_3)會依據「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來進行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5所含的關於傳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3(2702_3)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5,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5,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5所含之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方法,決定為「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之方法。然後,基地台根據「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施行相位變更」,傳送資料符元#4(2702_4)。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及資料符元#4(2702_4),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6所含的關於傳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的解調及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傳送終端傳送符元2750_6,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傳送的終端傳送符元2750_6,根據終端傳送符元2750_6所含之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出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變更為「就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因此,基地台根據「就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基地台雖傳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及「資料符元#4(2702_4-1)」,但至少對於「資料符元#4(2702_4-1)」,進行根據「就各符元變更相位變更值(週期性/規則性)」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及資料符元#4(2702_4-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7所含的關於傳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1)的解調及解碼。
再者,於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基地台從複數個天線傳送複數個調變訊號。
圖27的基地台、終端的訊框構成僅為一例,亦可包含其他符元。然後,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的各符元亦可包含例如諸如引導符元的其他符元。又,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包含傳送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組)」之值的相關資訊,終端藉由獲得該資訊,可解調及解碼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
再者,採用圖27之基地台的傳送方法是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記載的「表1」切換,但不限於上述,上述說明只是傳送方法切換的一例,亦可更靈活地進行根據「表1」之傳送方法的切換。
如以上,傳送方法的切換、相位變更方法的切換、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開啟/關閉)依通訊環境等,更靈活地切換動作,藉此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會提升資料的接收品質。
再者,對於本實施形態表1的u0=1且u1=1的保留,亦可分派依來自通訊對象的資訊等,來切換預編碼矩陣的方式。總言之,亦可使基地台在選擇MIMO傳送方式時,可選擇根據來自通訊對象的資訊,來選擇預編碼矩陣的方式。
於本實施形態,作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針對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進行了說明,但亦可對於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作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而適用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來實施。
(補充3) 於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映射部,亦可將對各符元映射的方法,例如規則性/週期性地切換。例如調變方式設定為在同相I-正交Q平面上,具有4位元傳送用的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此時,亦可對各符元,切換同相I-正交Q平面上用以傳送4位元的16個訊號點的配置。
又,於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說明了適用於OFDM等多載波方式的情況,但適用於單載波方式時,亦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本說明書的各實施形態,適用展頻通訊方式時,亦可同樣地實施。
(補充4) 於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各實施形態,作為傳送裝置的構成舉圖1為例說明,作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為例說明。然而,傳送裝置的構成不限於圖1所說明的構成,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不限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所示的構成。亦即,傳送裝置若可生成與本說明書揭示的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中任一者相同的訊號,利用複數個天線部來傳送,傳送裝置及其訊號處理部106可為任何構成。
以下說明符合該類條件的傳送裝置,及其訊號處理部106的不同構成例。
作為一不同構成例,圖1的映射部104根據編碼資料103及控制訊號100,生成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中任一者的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訊號,來作為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從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中任一者,去除加權合成部203的構成,映射後的訊號105_1輸入於相位變更部205A或插入部207A,映射後的訊號105_2輸入於相位變更部205B或插入部207B。
又,作為一不同構成例,加權合成(預編碼)的處理以式(33)或式(34)所示(預編碼)矩陣F表示時,圖2的加權合成部203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201B,不施行加權合成用訊號處理,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輸出,將映射後的訊號201B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輸出。此時,加權合成部203根據控制訊號200,進行切換(i)的處理與(ii)的處理的控制,其中(i)施加對應於加權合成的訊號處理,生成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ii)不進行加權合成用訊號處理,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輸出,將映射後的訊號201B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輸出。又,加權合成(預編碼)的處理只實施以式(33)或式(34)的(預編碼)矩陣F表示的處理時,不具備加權合成部203亦可。
如此,即使傳送裝置的具體構成不同,若生成與本說明書揭示的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中任一者相同的訊號,利用複數個天線部來傳送,於接收裝置,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於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於加權合成部203前後雙方設置相位變更部亦可。具體而言,訊號處理部106是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1及相位變更部205B_1中任一方或雙方,其中相位變更部205A_1是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相位變更部205B_1是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B,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進而,訊號處理部106是於插入部207A、207B的前段,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2及相位變更部205B_2中任一方或雙方,其中相位變更部205A_2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相位變更部205B_2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
於此,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1時,加權合成部203一方的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1時,加權合成部203一方的輸入為映射後的訊號201A。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1時,加權合成部203另一方的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1時,加權合成部203另一方的輸入為映射後的訊號201B。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2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2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然後,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2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2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
又,圖1的傳送裝置亦可具備第2訊號處理部,其對於訊號處理部106的輸出,即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施行別的訊號處理。此時,若第2訊號處理部所輸出的2個訊號設為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A、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B,則無線部107_A將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A作為輸入,施行預定的處理,無線部107_B將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B作為輸入,施行預定的處理。
(實施形態8)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於採用單載波方式進行傳送的通訊系統,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時的相位變更方法的一例。
本實施形態的傳送裝置具備例如圖1或圖17的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傳送裝置傳送例如訊框構成如圖25的訊號。圖34表示圖25的資料符元傳送區域2503的詳細構成的一例。圖34的資料區域3400對應於圖25的資料符元傳送區域2503。資料區域3400包含:複數個資料區塊3402,其分別具有448符元長度;64符元的保護期間3401,其配置於各資料區塊的前方;及接續於最後的資料區塊而配置的保護期間。
於此,保護期間傳送例如64符元的訊號,其利用64位元的格雷(Golay)序列等互補碼序列而生成。再者,保護期間的訊號生成利用格雷序列僅為一例,傳送裝置利用其他互補碼或正交碼序列等任意序列,來生成保護期間的訊號亦可。又,位元數不限於64位元。
圖34表示資料區塊數為3時的資料區域3400的構成,但若資料區塊數為1以上的整數,任意數均可。又,保護區塊數因應資料區塊數而變化,例如對資料區塊數加1的數目。
圖35表示圖25的前文2501的詳細構成的一例。於圖35,前文3500對應於圖25的前文2501。前文3500包含: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訓練欄位))3501,接收裝置為了訊號檢測或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等而使用;及CEF(Channel Estimation Field(通道預估欄位))3502,可用於通道推定。
傳送裝置在STF3501,將利用例如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所生成的128符元的訊號,重複傳送預定次數,其後利用使+與-的碼反轉後的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生成128符元的訊號而傳送。
傳送裝置在CEF3502,利用例如分別由128位元組成的互異的複數個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及使該互補碼序列之+與-的碼反轉後的互補碼序列而生成的複數個128符元的訊號,將該複數個128符元的訊號以預先決定的順序傳送。
再者,於STF3501或CEF3502等傳送的訊號的生成,利用格雷序列,此僅為一例,傳送裝置亦可利用其他互補碼或正交碼序列等任意序列來生成。又,位元數不限於上述所示值。
接著,說明傳送裝置所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於此,首先說明傳送裝置具備圖1的構成,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18、19中任一構成時,相位變更部205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
但於圖2,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均可。因此,刪除相位變更部209B,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相當於210B亦可。同樣地,於圖18,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均可。因此,刪除相位變更部209A,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相當於210A亦可。又,於圖19,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均可。因此,刪除相位變更部209B,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相當於210B亦可。然後,刪除相位變更部209A,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相當於210A亦可。
然後,以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0、21、22的構成時,或傳送裝置具備圖17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亦可,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31、32、33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801B進行亦可。
於本實施形態,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以預先決定的順序,週期性地使用N種相位變更值。於此,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為448,因此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週期4、7、8、14、16、28、32、56、64、112、224、448中任一者的相位變更處理。
於此,以式(2)表示相位變更部205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之N種相位變更值及其切換順序。該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5B所施行的相位變更值在開頭符元為0,在第2個以後的符元是對前一符元所用的相位變更值,加算2p/N後之值。但相位變更部205B所用N種相位變更值及切換順序不限定於此。
藉由該構成,於接收由上面所述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尤其可避免LOS環境中接收狀態為穩態的狀況,因此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針對保護期間的訊號,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此時,由於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為64,因此相位變更部205採用64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即4、8、16、32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藉由採用該相位變更方法,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與資料區塊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及各資料區塊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不施行相位變更處理而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之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保護期間符元數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保護期間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正交。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保護期間的訊號,仍可使保護期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保護期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
再者,傳送裝置變更相位變更值的方法不限定於式(2)所示方法。例如相位變更部亦可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該處理是以預先決定的任意順序,週期性地利用各差距2p/N的N種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於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以同一頻率同時傳送的2個訊號的保護期間的訊號,仍可使保護期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保護期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
再者,就前文3500,傳送裝置針對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中任一者,均不進行例如上面所述之相位變更處理。傳送裝置例如利用互呈正交的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生成用以推定MIMO用傳送路徑的訊號。又,用以推定MIMO用傳送路徑的訊號,亦可於不同於前文3500的CEF3502的區域傳送。例如於控制符元後,亦可設置傳送用以推定MIMO用傳送路徑之訊號的區域,該訊號是利用例如互呈正交的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生成。
若採別的表現,以上內容如下。
傳送裝置從傳送天線#1傳送調變訊號#X,從傳送天線#2傳送調變訊號#Y。此時,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均採單載波方式。然後,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與GI(GI: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命名為GI#X)一同傳送。同樣地,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與GI(命名為GI#Y)一同傳送。然後,用以生成GI#X的符元的格雷序列與用以生成GI#Y的符元的格雷序列相同(共通)。藉此,於傳送裝置、接收裝置,針對與格雷序列相關的部分,可實現電路共通化。若如上述原樣傳送,則傳送裝置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無法識別GI#X與GI#Y。亦即,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難以解調。因此,為了在接收裝置容易識別GI#X與GI#Y,例如於GI#X與GI#Y中任一者進行相位變更。
例1)於GI#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例2)於GI#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又,亦可具有以下說明的規則。將GI#X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GI#X(0),將GI#Y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GI#Y(0)。
如例1)「於GI#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GI#X(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GI#X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GI#X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GI#X」的「GI#X(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A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GI#X」的「GI#X(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A弧度。
如例2)「於GI#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GI#Y(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GI#Y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GI#Y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GI#Y」的「GI#Y(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B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GI#Y」的「GI#Y(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B弧度。
接著,說明傳送裝置具備圖1的構成,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0、21、22的構成時,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但以下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在傳送裝置具備圖17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亦可,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31、32、33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801A、2801B進行亦可。
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以式(52)來表示,式(52)的w(i)以下式(137)來表示。
[數137]…式(137)
y(i)以式(2)來表示。
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相同值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又,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為448,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週期4、7、8、14、16、28、32、56、64、112、224、448中任一者的相位變更處理。
但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用N種相位變更值及切換順序不限定於此。
藉由該構成,於接收由上面所述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尤其可避免LOS環境中接收狀態為穩態的狀況,因此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針對保護期間的訊號,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此時,由於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為64,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64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即4、8、16、32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藉由採用該相位變更方法,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與資料區塊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及各資料區塊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137)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保護期間符元數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保護期間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正交。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保護期間的訊號,仍可使保護期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保護期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的上述說明,說明了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18、19、20、21、22、31、32、33的構成的情況,但於本實施形態,由於採用單載波方式,於頻率軸方向僅配置1個符元,因此不進行在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該情況下,本實施形態的訊號處理部是從圖2、18、19、20、21、22、31、32、33刪除了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構成。
但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與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不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又,傳送裝置進行利用複數個通道的通道捆合來傳送訊號時,利用依各通道而不同的相位變更值來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說明了傳送裝置在資料區域,傳送448符元的資料區塊及64符元的保護期間的訊號的情況,但資料區塊與保護期間的符元數亦可為不同值。
作為資料區塊與保護期間的符元數使用不同值時之一例,說明資料區塊的符元數與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的和,不是相位變更處理週期N的倍數的情況。此時,若遍及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連續地適用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中,不進行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則資料區域開頭的保護期間的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與下一個保護期間的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不相等。
傳送裝置進行例如(1)、(2)等任一相位變更處理亦可,其中(1)遍及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使相位變更值週期性地變化(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中,不進行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2)於保護期間的開頭,將相位變更值初始化,以使得適用於保護期間的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始終維持一定。
又,切換使用複數種方式,該複數種方式包含上述(1)及(2)的方式,且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條件不同時,傳送裝置傳送表示所使用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條件的資訊來作為控制符元亦可。此時,接收裝置根據接收的控制資訊所含表示初始化條件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具體而言,接收裝置利用控制資訊所含表示初始化條件的資訊,或因應需要利用表示相位變更模式的資訊等其他資訊,來判定各資料符元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大小,進行該資料符元的解調。
接著,作為圖1的映射部104或圖17的映射部006A及006B所採用的調變方式的其他一例,說明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映射方式,該映射方式是從就每符元逐一將相位變更預定的相位變更量的星座(Constellation),對應於輸入位元值而選擇一個訊號點。
作為映射部所進行伴隨有相位旋轉的映射方式之一例,說明p/2-BPSK。採用p/2-BPSK時,映射部從輸入的位元串,就每1位元生成1個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採用p/2-BPSK時,第k個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sk 以下式X1來表示。ck 為輸入的位元串第k個位元值,具有0或1之值。
[數138]…式(138)
[數139]…式(139)
再者,s'k 等同於以不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BPSK所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的一例。採用p/2-BPSK時,星座的相位就每符元逐一旋轉(變化)p/2,因此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週期為4。
作為映射部所進行伴隨有相位旋轉的映射方式之其他一例,說明p/2-QPSK。採用p/2-QPSK時,映射部從輸入的位元串,就每2位元生成1個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採用p/2-QPSK時,第k個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sk 以下式X2來表示。ck 為輸入的位元串第k個位元值,具有0或1之值。
[數140]…式(140)
[數141]…式(141)
再者,s'k 等同於以不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QPSK所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的一例。採用p/2-QPSK時,星座的相位就每符元逐一旋轉(變化)p/2,因此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週期為4。
作為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映射方式,舉例說明了p/2-BPSK及p/2-QPSK,但亦可採用其他映射方式。例如映射部可採用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振幅相移鍵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脈衝振幅調變))(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四振幅調變))(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等之星座,來作為受到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星座。又,作為上述各映射方式,映射部亦可採用均一映射的星座、非均一映射的星座中任一者來進行映射。又,作為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週期,不僅限於p/2-BPSK或p/2-QPSK所採用的4,映射部亦可採用8、16等任意之2以上的整數。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具備例如圖8的構成,接收迄今已說明的訊框構成的訊號,根據以控制資訊符元傳送的控制資訊,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
另外,生成GI的符元時,對格雷序列進行映射,生成符元。此時,用以生成GI的符元的調變方式,可舉出例如上述說明的p/2-BPSK(p/2位移BPSK)、BPSK等適宜的調變方式。但調變方式不限於該等方式,亦可採用上述舉出的調變方式。
再者,於上述說明了對GI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亦可對圖35所說明的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訓練欄位))3501、及可用於通道推定的CEF(Channel Estimation Field(通道預估欄位))3502,施行相位變更。以下說明該點。
以下情況中,對圖35所說明的STF3501及/或CEF3502,亦進行相位變更。於圖36表示STF3501及CEF3502的構成之一例。
STF3501由5120位元來構成,且由128位元構成的第1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a128)及由128位元構成的第2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b128)來構成。再者,對第1格雷序列(Ga128)施行例如p/2-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又,對第2格雷序列(Gb128)施行例如p/2-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再者,例如序列Ga4={1,1,1,1}的情況下,則成為-Ga4={-1,-1,-1,-1}。故,STF3501成為5120符元的p/2-BPSK(p/2位移BPSK)符元。
CEF3502由1152位元來構成,且由512位元構成的第4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U512)、由512位元構成的第5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V512)、及由128位元構成的第6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V128)來構成。再者,對第4格雷序列(GU512)施行例如p/2-BPSK(p/2位移BPSK),生成512符元,又,對第5格雷序列(GV512)施行例如p/2-BPSK(p/2位移BPSK),生成512符元,又,對於第6格雷序列(GV128)施行例如p/2-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再者,CEF3502成為1152符元的p/2-BPSK(p/2位移BPSK)符元。
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針對STF3501及/或CEF3502,施行相位變更處理。
STF3501是綑綁複數個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CEF3502是綑綁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及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512及128的公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但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亦可藉由結合4個相當於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的128符元來構成。此時,相位變更部205(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再者,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圖37表示與圖36不同的STF3501及CEF3502的構成例。
STF3501由2176位元來構成,且由128位元構成的第1格雷序列(於圖37記載為Ga128)來構成。再者,對於第1格雷序列(Ga128)施行例如p/2-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再者,例如序列Ga4={1,1,1,1}的情況下,則成為-Ga4={-1,-1,-1,-1}。故,STF3501成為5120符元的p/2-BPSK(p/2位移BPSK)符元。
CEF3502的構成如利用圖36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針對STF3501及/或CEF3502,施行相位變更處理。
STF3501是綑綁複數個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CEF3502是綑綁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及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512及128的公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但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亦可藉由結合4個相當於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的128符元來構成。此時,相位變更部205(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再者,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不施行相位變更處理而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相當於構成STF之128位元格雷序列的128符元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STF3501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128符元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128符元的符元串正交。
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STF3501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再者,傳送裝置變更相位變更值的方法不限定於式(2)所示方法。例如相位變更部亦可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該處理是以預先決定的任意順序,週期性地利用各差距2p/N的N種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於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以同一頻率同時傳送的2個訊號的STF3501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不施行相位變更處理而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由於CEF是由相當於128位元格雷序列的128符元、及相當於512位元格雷序列的512符元所構成,因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128及512的公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但相當於512位元格雷序列的512符元,亦可藉由結合4個相當於128位元格雷序列的128符元來構成。此時,採用128(2以上)的因數來作為週期N之值。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CEF3502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512符元或128符元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512符元或128符元的符元串正交。
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CEF3502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再者,傳送裝置變更相位變更值的方法不限定於式(2)所示方法。例如相位變更部亦可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該處理是以預先決定的任意順序,週期性地利用各差距2p/N的N種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於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以同一頻率同時傳送的2個訊號的CEF3502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若採別的表現,以上內容如下。
傳送裝置從傳送天線#1傳送調變訊號#X,從傳送天線#2傳送調變訊號#Y。此時,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均採單載波方式。然後,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X的STF(命名為STF#X)。同樣地,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Y的STF(命名為STF#Y)。然後,用以生成STF#X的符元的格雷序列與用以生成STF#Y的符元的格雷序列相同(共通)。藉此,於傳送裝置、接收裝置,針對與格雷序列相關的部分,可實現電路共通化。若如上述原樣傳送,則傳送裝置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無法識別STF#X與STF#Y。換言之,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難以解調。因此,為了在接收裝置容易識別STF#X與STF#Y,例如於STF#X與STF#Y中任一者進行相位變更。
例3) 於ST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例4) 於ST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又,亦可具有以下說明的規則。將STF#X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STF#X(0),將STF#Y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STF#Y(0)。
如例3)「於ST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STF#X(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STF#X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STF#X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STF#X」的「STF#X(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A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STF#X」的「STF#X(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A弧度。
如例4)「於ST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STF#Y(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STF#Y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STF#Y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STF#Y」的「STF#Y(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B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STF#Y」的「STF#Y(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B弧度。
傳送裝置從傳送天線#1傳送調變訊號#X,從傳送天線#2傳送調變訊號#Y。此時,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均採單載波方式。然後,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X的CEF(命名為CEF#X)。同樣地,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Y的CEF(命名為CEF#Y)。然後,用以生成CEF#X的符元的格雷序列與用以生成CEF#Y的符元的格雷序列相同(共通)。藉此,於傳送裝置、接收裝置,針對與格雷序列相關的部分,可實現電路共通化。
若如上述原樣傳送,則傳送裝置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無法識別CEF#X與CEF#Y。亦即,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難以解調。因此,為了在接收裝置容易識別CEF#X與CEF#Y,例如於CEF#X與CEF#Y中任一者進行相位變更。
例5) 於CE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例6) 於CE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又,亦可具有以下說明的規則。將CEF#X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CEF#X(0),將CEF#Y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CEF#Y(0)。
如例5)「於CE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CEF#X(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CEF#X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CEF#X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CEF#X」的「CEF#X(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A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CEF#X」的「CEF#X(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A弧度。
如例6)「於CE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CEF#Y(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CEF#Y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CEF#Y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CEF#Y」的「CEF#Y(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B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CEF#Y」的「CEF#Y(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B弧度。
接著,說明傳送裝置具備圖1的構成,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0、21、22的構成時,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但以下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在傳送裝置具備圖17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亦可,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31、32、33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801A、2801B進行亦可。
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以式(52)來表示,式(52)的w(i)以式(137)來表示,y(i)以式(2)來表示。
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相同值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又,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為448,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週期4、7、8、14、16、28、32、56、64、112、224、448中任一者的相位變更處理。
但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用N種相位變更值及切換順序不限定於此。
藉由該構成,於接收由上面所述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尤其可避免LOS環境中接收狀態為穩態的狀況,因此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針對圖35、圖36的STF3501及/或CEF3502的訊號,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此時,由於STF3501及/或CEF3502的構成如上述,因此如上面所述的條件作為相位變更週期甚為重要。為了符合上述條件,且使STF3501的相位變更週期與CEF3502的相位變更週期共通,進行電路共通化,以刪減電路規模,設為128的因數(但為大於4的整數)即可。進而,為了亦使保護區間的相位變更週期共通化,設為64的因數(但為大於4的整數)即可。
若如上述所說明,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兩者,進行如上述所說明的相位變更,可使從各天線傳送的調變訊號的PAPR成為相同程度,於傳送/接收時,可刪減減輕PAPR的影響用的電路規模。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137)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保護期間符元數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STF及/或CEF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同一區間的格雷序列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符元串正交。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STF及/或CEF的訊號,仍可使STF及/或CEF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STF及/或CEF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等之失真。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的上述說明,說明了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18、19、20、21、22、31、32、33的構成的情況,但於本實施形態,由於採用單載波方式,於頻率軸方向僅配置1個符元,因此亦可不進行在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該情況下,本實施形態的訊號處理部是從圖2、18、19、20、21、22、31、32、33刪除了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構成。
但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與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不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又,傳送裝置進行利用複數個通道的通道捆合來傳送訊號時,利用依各通道而不同的相位變更值來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說明對於上述傳送裝置的調變訊號傳送,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的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具備例如圖8的構成,接收迄今所說明的訊框構成的訊號,根據以控制資訊符元傳送的控制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然後,例如接收裝置的通道推定部(805_1、805_2、807_1、807_2)是於接收訊號,擷取例如上述所說明的STF、CEF、GI,推定各傳送天線及各接收天線的通道變動(圖9的h11(i)、h12(i)、h21(i)、h22(i)),訊號處理部811利用該等通道變動值,來解調資料符元。
再者,STF3501、CEF3502亦可為BPSK的符元。又,於本實施形態,亦可不對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STF3501及/或CEF3502及/或GI進行相位變更。此時,可獲得各個個別說明的效果。
又,STF3501、CEF3502的符元構成不限於圖36、圖37之例,即使採別的構成,若能對STF3501、CEF3502進行相位變更,仍可獲得上述所說明的效果。
再者,雖說明了使用來生成調變訊號#X之STF的格雷序列、與用來生成調變訊號#Y之STF的格雷序列相同之例,但兩者不同亦可實施本實施形態。又,雖說明了使用來生成調變訊號#X之CEF的格雷序列、與用來生成調變訊號#Y之CEF的格雷序列相同之例,但兩者不同亦可實施本實施形態。進而言之,雖說明了使用來生成調變訊號#X之GI的格雷序列、與用來生成調變訊號#Y之GI的格雷序列相同之例,但兩者不同亦可實施本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9)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於採用單載波方式進行傳送的通訊系統,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時的相位變更方法的一例。
本實施形態的傳送裝置具備例如圖1或圖17的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傳送裝置傳送例如訊框構成如圖25的訊號。圖34表示圖25的資料符元傳送區域2503的詳細構成的一例。圖34的資料區域3400對應於圖25的資料符元傳送區域2503。資料區域3400包含:複數個資料區塊3402,其分別具有448符元長度;64符元的保護期間3401,其配置於各資料區塊的前方;及接續於最後的資料區塊而配置的保護期間。
於此,保護期間傳送例如64符元的訊號,其利用64位元的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而生成。再者,保護期間的訊號生成利用格雷序列僅為一例,傳送裝置利用其他互補碼或正交碼序列等任意序列,來生成保護期間的訊號亦可。又,位元數不限於64位元。
圖34表示資料區塊數為3時的資料區域3400的構成,但若資料區塊數為1以上的整數,任意數均可。又,保護區塊數因應資料區塊數而變化,例如對資料區塊數加1的數目。
圖35表示圖25的前文2501的詳細構成的一例。於圖35,前文3500對應於圖25的前文2501。前文3500包含: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訓練欄位))3501,接收裝置為了訊號檢測或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等而使用;及CEF(Channel Estimation Field(通道預估欄位))3502,可用於通道推定。
傳送裝置在STF3501,將利用例如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所生成的128符元的訊號,重複傳送預定次數,其後利用使+與-的碼反轉後的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生成128符元的訊號而傳送。
傳送裝置在CEF3502,利用例如分別由128位元組成的互異的複數個格雷序列等互補碼序列,及使該互補碼序列之+與-的碼反轉後的互補碼序列而生成的複數個128符元的訊號,將該複數個128符元的訊號以預先決定的順序傳送。
再者,於STF3501或CEF3502等傳送的訊號的生成,利用格雷序列,此僅為一例,傳送裝置亦可利用其他互補碼或正交碼序列等任意序列來生成。又,位元數不限於上述所示值。
接著,說明傳送裝置所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於此,首先說明傳送裝置具備圖1的構成,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18、19中任一構成時,相位變更部205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
但於圖2,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均可。因此,刪除相位變更部209B,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相當於210B亦可。同樣地,於圖18,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均可。因此,刪除相位變更部209A,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相當於210A亦可。又,於圖19,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均可。因此,刪除相位變更部209B,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相當於210B亦可。然後,刪除相位變更部209A,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相當於210A亦可。
然後,以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0、21、22的構成時,或傳送裝置具備圖17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亦可,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31、32、33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801B進行亦可。
於本實施形態,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以預先決定的順序,週期性地使用N種相位變更值。於此,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為448,因此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週期4、7、8、14、16、28、32、56、64、112、224、448中任一者的相位變更處理。
又,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亦可。
於此,以式(2)表示相位變更部205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之N種相位變更值及其切換順序。該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5B所施行的相位變更值在開頭符元為0,在第2個以後的符元是對前一符元所用的相位變更值,加算2p/N後之值。但相位變更部205B所用N種相位變更值及切換順序不限定於此。
藉由該構成,於接收由上面所述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尤其可避免LOS環境中接收狀態為穩態的狀況,因此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針對保護期間的訊號,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此時,由於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為64,因此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64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即4、8、16、32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藉由採用該相位變更方法,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與資料區塊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及各資料區塊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又,相位變更部205B針對保護期間的訊號,亦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時,由於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為64,因此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64的因數中之2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亦可。藉由採用該相位變更方法,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與資料區塊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及各資料區塊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不施行相位變更處理而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之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保護期間符元數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保護期間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正交。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保護期間的訊號,仍可使保護期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保護期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
再者,傳送裝置變更相位變更值的方法不限定於式(2)所示方法。例如相位變更部亦可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該處理是以預先決定的任意順序,週期性地利用各差距2p/N的N種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於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以同一頻率同時傳送的2個訊號的保護期間的訊號,仍可使保護期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保護期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
再者,就前文3500,傳送裝置針對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中任一者,均不進行例如上面所述之相位變更處理。傳送裝置例如利用互呈正交的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生成用以推定MIMO用傳送路徑的訊號。又,用以推定MIMO用傳送路徑的訊號,亦可於不同於前文3500的CEF3502的區域傳送。例如於控制符元後,亦可設置傳送用以推定MIMO用傳送路徑之訊號的區域,該訊號是利用例如互呈正交的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生成。
若採別的表現,以上內容如下。
傳送裝置從傳送天線#1傳送調變訊號#X,從傳送天線#2傳送調變訊號#Y。此時,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均採單載波方式。然後,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與GI(GI: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命名為GI#X)一同傳送。同樣地,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與GI(命名為GI#Y)一同傳送。然後,用以生成GI#X的符元的格雷序列與用以生成GI#Y的符元的格雷序列相同(共通)。藉此,於傳送裝置、接收裝置,針對與格雷序列相關的部分,可實現電路共通化。若如上述原樣傳送,則傳送裝置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無法識別GI#X與GI#Y。亦即,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難以解調。因此,為了在接收裝置容易識別GI#X與GI#Y,例如於GI#X與GI#Y中任一者進行相位變更。
例1)於GI#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例2)於GI#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又,亦可具有以下說明的規則。
將GI#X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GI#X(0),將GI#Y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GI#Y(0)。
如例1)「於GI#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GI#X(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GI#X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GI#X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GI#X」的「GI#X(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A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GI#X」的「GI#X(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A弧度。
如例2)「於GI#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GI#Y(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GI#Y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GI#Y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GI#Y」的「GI#Y(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B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GI#Y」的「GI#Y(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B弧度。
接著,說明傳送裝置具備圖1的構成,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0、21、22的構成時,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但以下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在傳送裝置具備圖17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亦可,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31、32、33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801A、2801B進行亦可。
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以式(52)來表示,式(52)的w(i)以下式(137)來表示。再者,y(i)以式(2)來表示。
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相同值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又,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為448,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週期4、7、8、14、16、28、32、56、64、112、224、448中任一者的相位變更處理。又,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進行週期為2的相位變更處理。
但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用N種相位變更值及切換順序不限定於此。
藉由該構成,於接收由上面所述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尤其可避免LOS環境中接收狀態為穩態的狀況,因此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針對保護期間的訊號,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此時,由於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為64,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64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即4、8、16、32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的週期。又,由於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為64,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以64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的週期亦可。藉由採用該相位變更方法,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與資料區塊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及各資料區塊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137)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保護期間符元數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保護期間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保護期間的符元串正交。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保護期間的訊號,仍可使保護期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保護期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的上述說明,說明了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18、19、20、21、22、31、32、33的構成的情況,但於本實施形態,由於採用單載波方式,於頻率軸方向僅配置1個符元,因此不進行在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該情況下,本實施形態的訊號處理部是從圖2、18、19、20、21、22、31、32、33刪除了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構成。
但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與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不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又,傳送裝置進行利用複數個通道的通道捆合來傳送訊號時,利用依各通道而不同的相位變更值來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說明了傳送裝置在資料區域,傳送448符元的資料區塊及64符元的保護期間的訊號的情況,但資料區塊與保護期間的符元數亦可為不同值。
作為資料區塊與保護期間的符元數使用不同值時之一例,說明資料區塊的符元數與保護期間的符元數的和,不是相位變更處理週期N的倍數的情況。此時,若遍及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連續地適用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中,不進行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則資料區域開頭的保護期間的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與下一個保護期間的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不相等。
傳送裝置進行例如(1)、(2)等任一相位變更處理亦可,其中(1)遍及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使相位變更值週期性地變化(在資料區域全體或資料區域傳送的預定資料單位中,不進行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2)於保護期間的開頭,將相位變更值初始化,以使得適用於保護期間的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值始終維持一定。
又,切換使用複數種方式,該複數種方式包含上述(1)及(2)的方式,且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條件不同時,傳送裝置傳送表示所使用相位變更值的初始化條件的資訊來作為控制符元亦可。此時,接收裝置根據接收的控制資訊所含表示初始化條件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具體而言,接收裝置利用控制資訊所含表示初始化條件的資訊,或因應需要利用表示相位變更模式的資訊等其他資訊,來判定各資料符元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大小,進行該資料符元的解調。
接著,作為圖1的映射部104或圖17的映射部006A及006B所採用的調變方式的其他一例,說明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映射方式,該映射方式是從就每符元逐一將相位變更預定的相位變更量的星座,對應於輸入位元值而選擇一個訊號點。
作為映射部所進行伴隨有相位旋轉的映射方式之一例,說明p/2(位移)-BPSK。採用p/2(位移)-BPSK時,映射部從輸入的位元串,就每1位元生成1個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採用p/2(位移)-BPSK時,第k個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sk 以下式X1來表示。ck 為輸入的位元串第k個位元值,具有0或1之值。(參考式(138)、式(139))
再者,s'k 等同於以不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BPSK所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的一例。採用p/2(位移)-BPSK時,星座的相位就每符元逐一旋轉(變化)p/2,因此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週期為4。
作為映射部所進行伴隨有相位旋轉的映射方式之其他一例,說明p/2(位移)-QPSK。採用p/2(位移)-QPSK時,映射部從輸入的位元串,就每2位元生成1個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採用p/2(位移)-QPSK時,第k個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sk 以下式X2來表示。ck 為輸入的位元串第k個位元值,具有0或1之值。(參考式(140)、式(141))
再者,s'k 等同於以不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QPSK所生成的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的一例。採用p/2(位移)-QPSK時,星座的相位就每符元逐一旋轉(變化)p/2,因此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週期為4。
作為伴隨有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映射方式,舉例說明了p/2(位移)-BPSK及p/2(位移)-QPSK,但亦可採用其他映射方式。例如映射部可採用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振幅相移鍵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脈衝振幅調變))(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四振幅調變))(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等之星座,來作為受到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星座。又,作為上述各映射方式,映射部亦可採用均一映射的星座、非均一映射的星座中任一者來進行映射。又,作為相位旋轉(或相位變更)的週期,不僅限於p/2(位移)-BPSK或p/2(位移)-QPSK所採用的4,映射部亦可採用8、16等任意之2以上的整數。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具備例如圖8的構成,接收迄今已說明的訊框構成的訊號,根據以控制資訊符元傳送的控制資訊,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
另外,生成GI的符元時,對於格雷序列進行映射,生成符元。此時,用以生成GI的符元的調變方式,可舉出例如上述說明的p/2(位移)-BPSK(p/2位移BPSK)、BPSK等適宜的調變方式。但調變方式不限於該等方式,亦可採用上述舉出的調變方式。
再者,於上述說明了對GI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亦可對圖35所說明的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訓練欄位))3501、及可用於通道推定的CEF(Channel Estimation Field(通道預估欄位))3502,施行相位變更。以下說明該點。
以下情況中,對於圖35所說明的STF3501及/或CEF3502,亦進行相位變更。於圖36表示STF3501及CEF3502的構成之一例。
STF3501由5120位元來構成,且由128位元構成的第1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a128)及由128位元構成的第2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b128)來構成。再者,對於第1格雷序列(Ga128)施行例如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又,對於第2格雷序列(Gb128)施行例如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再者,例如序列Ga4={1,1,1,1}的情況下,則成為-Ga4={-1,-1,-1,-1}。故,STF3501成為5120符元的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符元。
CEF3502由1152位元來構成,且由512位元構成的第4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U512)、由512位元構成的第5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V512)、及由128位元構成的第6格雷序列(於圖36記載為GV128)來構成。再者,對於第4格雷序列(GU512)施行例如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生成512符元,又,對於第5格雷序列(GV512)施行例如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生成512符元,又,對於第6格雷序列(GV128)施行例如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再者,CEF3502成為1152符元的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符元。
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針對STF3501及/或CEF3502,施行相位變更處理。
STF3501是綑綁複數個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又,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128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亦可。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又,2亦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CEF3502是綑綁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及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512及128的公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亦可採用512及128的公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但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亦可藉由結合4個相當於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的128符元來構成。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又,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亦可。再者,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又,2亦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圖37表示與圖36不同的STF3501及CEF3502的構成例。
STF3501由2176位元來構成,且由128位元構成的第1格雷序列(於圖37記載為Ga128)來構成。再者,對於第1格雷序列(Ga128)施行例如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生成128符元。再者,例如序列Ga4={1,1,1,1}的情況下,則成為-Ga4={-1,-1,-1,-1}。故,STF3501成為5120符元的p/2(位移)-BPSK(p/2位移BPSK)符元。
CEF3502的構成如利用圖36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針對STF3501及/或CEF3502,施行相位變更處理。
STF3501是綑綁複數個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又,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亦可。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又,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2亦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CEF3502是綑綁128位元的格雷序列(128符元)及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而構成,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512及128的公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又,相位變更週期亦可為2。但512位元的格雷序列(512符元)亦可藉由結合4個相當於128位元的格雷序列的128符元來構成。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用128的因數中大於4的整數,例如8、16、32、64、128中任一者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又,採用128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週期亦可。再者,為了獲得藉由採用p/2位移BPSK所帶來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刪減效果,週期須為大於4的整數。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8、16、32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又,為了讓傳送裝置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2亦可作為相位變更週期適宜之值。如此,傳送裝置即使不區別保護期間、資料區塊、STF3501、CEF3502而施行相位變更處理,仍可使得施加於各保護期間開頭符元、資料區塊開頭符元、及STF3501開頭符元的相位變更大小相同。因此,接收裝置無須利用第幾個傳送的保護期間或資料區塊等資訊,僅利用保護期間及資料區塊開頭第幾個符元之資訊,即可決定傳送側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結果,可使接收裝置的解調處理容易進行。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不施行相位變更處理而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相當於構成STF之128位元格雷序列的128符元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STF3501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128符元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128符元的符元串正交。
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STF3501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再者,傳送裝置變更相位變更值的方法不限定於式(2)所示方法。例如相位變更部亦可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該處理是以預先決定的任意順序,週期性地利用各差距2p/N的N種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於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以同一頻率同時傳送的2個訊號的STF3501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不施行相位變更處理而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由於CEF是由相當於128位元格雷序列的128符元、及相當於512位元格雷序列的512符元所構成,因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128及512的公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但相當於512位元格雷序列的512符元,亦可藉由結合4個相當於128位元格雷序列的128符元來構成。此時,採用128(2以上)的因數來作為週期N之值。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CEF3502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512符元或128符元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512符元或128符元的符元串正交。
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CEF3502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再者,傳送裝置變更相位變更值的方法不限定於式(2)所示方法。例如相位變更部亦可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該處理是以預先決定的任意順序,週期性地利用各差距2p/N的N種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於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以同一頻率同時傳送的2個訊號的CEF3502的訊號,仍可使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各格雷序列的區間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通道變動)等(失真)。
若採別的表現,以上內容如下。
傳送裝置從傳送天線#1傳送調變訊號#X,從傳送天線#2傳送調變訊號#Y。此時,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均採單載波方式。然後,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X的STF(命名為STF#X)。同樣地,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Y的STF(命名為STF#Y)。然後,用以生成STF#X的符元的格雷序列與用以生成STF#Y的符元的格雷序列相同(共通)。藉此,於傳送裝置、接收裝置,針對與格雷序列相關的部分,可實現電路共通化。若如上述原樣傳送,則傳送裝置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無法識別STF#X與STF#Y。亦即,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難以解調。因此,為了在接收裝置容易識別STF#X與STF#Y,例如於STF#X與STF#Y中任一者進行相位變更。
例3) 於ST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例4) 於ST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又,亦可具有以下說明的規則。
將STF#X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STF#X(0),將STF#Y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STF#Y(0)。
如例3)「於ST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STF#X(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STF#X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STF#X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STF#X」的「STF#X(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A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STF#X」的「STF#X(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A弧度。
如例4)「於ST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STF#Y(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STF#Y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STF#Y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STF#Y」的「STF#Y(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B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STF#Y」的「STF#Y(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B弧度。
傳送裝置從傳送天線#1傳送調變訊號#X,從傳送天線#2傳送調變訊號#Y。此時,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均採單載波方式。然後,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X的CEF(命名為CEF#X)。同樣地,傳送裝置傳送調變訊號#Y的CEF(命名為CEF#Y)。然後,用以生成CEF#X的符元的格雷序列與用以生成CEF#Y的符元的格雷序列相同(共通)。藉此,於傳送裝置、接收裝置,針對與格雷序列相關的部分,可實現電路共通化。
若如上述原樣傳送,則傳送裝置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無法識別CEF#X與CEF#Y。亦即,調變訊號#X、調變訊號#Y難以解調。因此,為了在接收裝置容易識別CEF#X與CEF#Y,例如於CEF#X與CEF#Y中任一者進行相位變更。
例5) 於CE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例6) 於CE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可能可將相位變更部共通化。
又,亦可具有以下說明的規則。
將CEF#X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CEF#X(0),將CEF#Y之時間上最早的符元設為CEF#Y(0)。
如例5)「於CEF#X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X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CEF#X(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CEF#X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CEF#X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CEF#X」的「CEF#X(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A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CEF#X」的「CEF#X(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A弧度。
如例6)「於CEF#Y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於調變訊號#Y的資料符元部分,亦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CEF#Y(0)的相位變更值為某特定值,其後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例如於時間1,傳送「CEF#Y及資料符元」,於時間2,傳送「CEF#Y及資料符元」。此時,於時間1傳送的「CEF#Y」的「CEF#Y(0)」的相位變更值設為B弧度,於時間2傳送的「CEF#Y」的「CEF#Y(0)」的相位變更值亦設為B弧度。
接著,說明傳送裝置具備圖1的構成,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0、21、22的構成時,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但以下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在傳送裝置具備圖17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亦可,在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31、32、33的構成時,由相位變更部2801A、2801B進行亦可。
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以式(52)來表示,式(52)的w(i)以式(137)來表示,y(i)以式(2)來表示。
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相同值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又,相位變更部205A、205B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中3以上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為448,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週期4、7、8、14、16、28、32、56、64、112、224、448中任一者的相位變更處理。又,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採用資料區塊的符元數的因數2,來作為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
但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用N種相位變更值及切換順序不限定於此。
藉由該構成,於接收由上面所述傳送裝置所傳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尤其可能可避免LOS環境中接收狀態為穩態的狀況,因此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205B亦可針對圖35、圖36的STF3501及/或CEF3502的訊號,施行相位變更處理。此時,由於STF3501及/或CEF3502的構成如上述,因此如上面所述的條件作為相位變更週期甚為重要。為了符合上述條件,且使STF3501的相位變更週期與CEF3502的相位變更週期共通,進行電路共通化,以刪減電路規模,設為128的因數(但為大於4的整數)(2以上亦可)即可。進而,為了亦使保護區間的相位變更週期共通化,設為64的因數(但為大於4的整數)(2以上亦可)即可。
若如上述所說明,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兩者,進行如上述所說明的相位變更,可使從各天線傳送的調變訊號的PAPR成為相同程度,於傳送/接收時,可刪減減輕PAPR的影響用的電路規模。
於上述說明,傳送裝置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137)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相位變更值為式(2)所示週期N的相位變更處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此,說明傳送裝置採用保護期間符元數的因數值(2以上),來作為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N之值的情況。此時,傳送裝置即使為了生成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及106_B個別的STF及/或CEF的訊號,而採用相同序列(例如格雷序列),仍可使從訊號處理部106輸出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之對應於同一區間的格雷序列的符元串、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之對應於格雷序列的符元串正交。藉由該構成,傳送裝置即使不利用複數個正交序列或複數個互補碼序列,來用以生成STF及/或CEF的訊號,仍可使STF及/或CEF的訊號互呈正交,因此接收裝置可從STF及/或CEF的訊號,來推定對於2個傳送訊號個別的傳送路徑特性等之失真。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的上述說明,說明了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18、19、20、21、22、31、32、33的構成的情況,但於本實施形態,由於採用單載波方式,於頻率軸方向僅配置1個符元,因此不進行在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該情況下,本實施形態的訊號處理部是從圖2、18、19、20、21、22、31、32、33刪除了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構成。
但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與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的相位變更處理不同的相位變更處理亦可。又,傳送裝置進行利用複數個通道的通道捆合來傳送訊號時,利用依各通道而不同的相位變更值來進行相位變更亦可。
說明對於上述傳送裝置的調變訊號傳送,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的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具備例如圖8的構成,接收迄今所說明的訊框構成的訊號,根據以控制資訊符元傳送的控制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然後,例如接收裝置的通道推定部(805_1、805_2、807_1、807_2)是於接收訊號,擷取例如上述所說明的STF、CEF、GI,推定各傳送天線及各接收天線的通道變動(圖9的h11(i)、h12(i)、h21(i)、h22(i)),訊號處理部811利用該等通道變動值,來解調資料符元。
再者,STF3501、CEF3502亦可為BPSK的符元。又,於本實施形態,對資料符元不進行相位變更,對STF3501及/或CEF3502及/或GI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可獲得各個個別說明的效果。
又,STF3501、CEF3502的符元構成不限於圖36、圖37之例,即使採別的構成,若能對STF3501、CEF3502進行相位變更,仍可獲得上述所說明的效果。
再者,雖說明了使調變訊號#X之生成STF用的格雷序列、與調變訊號#Y之生成STF用的格雷序列相同之例,但兩者不同亦可實施本實施形態。又,雖說明了使調變訊號#X之生成CEF用的格雷序列、與調變訊號#Y之生成CEF用的格雷序列相同之例,但兩者不同亦可實施本實施形態。進而言之,雖說明了使調變訊號#X之生成GI用的格雷序列、與調變訊號#Y之生成GI用的格雷序列相同之例,但兩者不同亦可實施本實施形態。
接著,說明相位變更之週期設定為2時的優點。
與實施形態1的說明相同,於圖2、圖18、19的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將符元號碼i之相位變更部205B中的相位變更值設為y(i)。然後,以下式賦予y(i)。
[數142]…式(142)
考慮將相位變更之週期設為2,並設定為l(i)-l(i-1)=p弧度的情況。
於圖38,以圖38的實線3801來表示未進行相位變更時的頻譜。再者,於圖38,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說明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設定為l(i)-l(i-1)=p弧度,進行相位變更時的頻譜。圖38中,相對於頻譜3801向右位移的頻譜,是由3802_A及3802_B所形成的頻譜。然後,令由斜線所形成的3802_B的頻譜往右移動,考慮如圖39由頻譜3802_B及3802_A形成的頻譜。該頻譜是設定為l(i)-l(i-1)=p弧度,於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時的頻譜。
要以此種狀況進行傳送時,當基地台與通訊對象之終端間的傳播環境為多通道環境時,傳送訊號108A之多通道的影響與傳送訊號108B之多通道的影響不同,可提高獲得空間分集效果的可能性。然後,隨著l(i)-l(i-1)越接近0,空間分集效果越小。
因此,「l(i)-l(i-1)取接近p之值」是用以獲得空間分集效果的適宜條件。
再者,於實施形態10說明實施形態9的補充說明。
(實施形態10) 於本實施形態,針對用以實現於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說明之相位變更的傳送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1為本實施形態的傳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再者,圖1的動作在其他實施形態亦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但於本實施形態,圖1的傳送裝置從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傳送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
圖40表示以圖1的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之一例,又,圖41表示以圖1的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之一例。
於圖40,對與圖34、圖3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又,由於詳細說明已於實施形態8及實施形態9說明,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於圖40,橫軸為時間。 於時刻t1至時刻t2,傳送裝置傳送前文3500。 於時刻t3至時刻t4,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5至時刻t6,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7至時刻t8,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9至時刻t10,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11至時刻t12,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13至時刻t14,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圖41,對與圖34、圖3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又,由於詳細說明已於實施形態8及實施形態9說明,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於圖41,橫軸為時間。 於時刻t1至時刻t2,傳送裝置傳送前文3500。 於時刻t3至時刻t4,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5至時刻t6,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7至時刻t8,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9至時刻t10,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11至時刻t12,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13至時刻t14,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再者,圖40與圖41之處於同一時間區間的符元,是利用同一頻率,並利用複數個天線傳送。
圖42表示以圖1之天線部#A(109_A)傳送的調變訊號108_A之訊框構成的第2例,又,圖43表示以圖1之天線部#B(109_B)傳送的調變訊號108_B之訊框構成的第2例。
於圖42,對與圖34、圖3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又,由於詳細說明已於實施形態8及實施形態9說明,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於圖42,橫軸為時間。 於時刻t1至時刻t2,傳送裝置傳送前文3500。 於時刻t3至時刻t4,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5至時刻t6,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7至時刻t8,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9至時刻t10,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11至時刻t12,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圖43,對與圖34、圖3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又,由於詳細說明已於實施形態8及實施形態9說明,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於圖43,橫軸為時間。 於時刻t1至時刻t2,傳送裝置傳送前文3500。 於時刻t3至時刻t4,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5至時刻t6,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7至時刻t8,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於時刻t9至時刻t10,傳送裝置傳送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 於時刻t11至時刻t12,傳送裝置傳送資料區塊3402(資料符元)。
再者,圖42與圖43之處於同一時間區間的符元,是利用同一頻率,並利用複數個天線傳送。
但於上述雖以圖40、圖41、圖42、圖43為例說明,但訊框構成不限於此。又,亦可存在圖40、圖41、圖42、圖43所示以外的符元。
圖44表示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構成,其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由於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以下以採用圖40、圖41的訊框構成之時為例來說明。此時,圖40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圖1之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的訊框構成,圖41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圖1之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的訊框構成。再者,訊框構成非圖40、圖41而為圖42、圖43亦可。
圖44之映射後訊號201A(相當於圖1之映射後訊號105_1)是相當於圖40的資料區塊3402的訊號,又,映射後訊號201B(相當於圖1之映射後訊號105_2)是相當於圖41資料區塊3402之訊號的訊號。
因此,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資料區塊3402,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符元號碼設為i時,若相位變更部205B的輸入訊號(204B)設為I(i),則相位變更部205B的輸出訊號(206B)O(i)以下式表示。
[數143]…式(143)
再者,I(i)及O(i)能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lD2 (i)定義為相位變更值,其為實數。j為虛數單位。再者,lD2 (i)亦可定義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
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是相當於圖40的保護3401的訊號。
又,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B是相當於圖41的保護3401的訊號。
因此,相位變更部4403B是對圖41的保護3401(保護符元(GI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3B將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保護符元(GI的符元)之訊號4401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
符元號碼設為i時,若相位變更部4403B的輸入訊號(4401B)設為I(i),則相位變更部4403B的輸出訊號(4404B)O(i)以下式表示。
[數144]…式(144)
再者,I(i)及O(i)能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lG2 (i)定義為相位變更值,其為實數。j為虛數單位。再者,lG2 (i)亦可定義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
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下式的成立為一重要事項。
[數145]…式(145)
其中,K非0(零)。
據此,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4402A為前文的訊號,是相當於圖40之前文3500的訊號。然後,4402B為前文的訊號,是相當於圖41之前文3500的訊號。
插入部207A將預編碼後的訊號204A、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45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省略詳細說明。
此時,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式(145)的成立甚為重要(其中,K非0(零))。據此,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進而言之,於圖45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B。相位變更部4405B是對圖41之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B將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B。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插入部207A將預編碼後的訊號204A、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46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圖45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圖4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省略詳細說明。
此時,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式(145)的成立甚為重要(其中,K非0(零))。據此,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進而,於圖46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A。相位變更部4405A是對圖40之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A將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A。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插入部207A將預編碼後的訊號204A、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47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圖45、圖46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圖45、圖46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省略詳細說明。
此時,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式(145)的成立亦甚為重要(其中,K非0(零))。據此,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進而,於圖47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A。相位變更部4405A是對圖40之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A將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A。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然後,於圖47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B。相位變更部4405B是對圖41的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B將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B。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插入部207A將預編碼後的訊號204A、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4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圖45、圖46、圖47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以下以採用圖40、圖41的訊框構成時為例來說明。訊框構成非圖40、圖41而為圖42、圖43亦可。此時,圖40是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圖1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的訊框構成,圖41是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圖1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的訊框構成。
圖4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是相當於圖40的資料區塊3402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是相當於圖41資料區塊3402的訊號的訊號。
因此,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圖40的資料區塊3402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又,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圖41的資料區塊3402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符元號碼設為i時,若相位變更部205A的輸入訊號(204A)設為I(i),則相位變更部205A的輸出訊號(206A)O(i)以下式表示。
[數146]…式(146)
再者,I(i)及O(i)能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lD1 (i)定義為相位變更值,其為實數。j為虛數單位。再者,lD1 (i)亦可定義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
然後,若相位變更部205B的輸入訊號(204B)設為I(i),則相位變更部205B的輸出訊號(206B)O(i)以式(143)表示。
又,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是相當於圖40的保護3401的訊號。
然後,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B是相當於圖41的保護3401的訊號。
相位變更部4403A將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1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
符元號碼設為i時,若相位變更部4403A的輸入訊號(4401A)設為I(i),則相位變更部4403A的輸出訊號(4404A)以下式表示。
[數147]…式(147)
再者,I(i)及O(i)能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lG1 (i)定義為相位變更值,其為實數。j為虛數單位。再者,lG1 (i)亦可定義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
然後,若相位變更部4403B的輸入訊號(4401B)設為I(i),則相位變更部4403B的輸出訊號(4404B) O(i)以式(144)表示。
作為實施形態9、實施形態9的說明例,下式的成立為一重要事項。
[數148]…式(148)
其中,K非0(零),又,下式成立。
[數149]…式(149)
[數150]…式(150)
[數151]…式(151)
[數152]…式(152)
據此,圖40的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0的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又,圖41的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的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0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0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同樣地,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4402A為前文的訊號,是相當於圖40的前文3500的訊號。然後,4402B為前文的訊號,是相當於圖41的前文3500的訊號。
插入部207A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49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時,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式(148)至式(152)的成立甚為重要(其中,K非0(零))。據此,圖41的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的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0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0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同樣地,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進而,於圖49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B。相位變更部4405B是對圖41的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B將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B。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插入部207A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50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圖49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圖49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時,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式(148)至式(152)的成立亦甚為重要(其中,K非0(零))。據此,圖41的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的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0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0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同樣地,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進而,於圖50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A。相位變更部4405A是對圖40的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A將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A。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插入部207A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圖51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圖49、圖50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圖49、圖50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時,據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的說明,式(148)至式(152)的成立亦甚為重要(其中,K非0(零))。據此,圖41的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的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相同。該點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
又,圖40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0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同樣地,圖41之資料區塊3402的相位變更週期與圖41之保護3401的相位變更週期的關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的要件。
進而,於圖51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A。相位變更部4405A是對圖40的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A將前文的訊號4402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A。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然後,於圖51存在相位變更部4405B。相位變更部4405B是對圖41的前文3500進行相位變更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4405B將前文的訊號4402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訊框構成的相關訊號,對前文4402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4406B。再者,前文的相位變更週期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述。
插入部207A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A,該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訊號,亦即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
然後,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相位變更後的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相位變更後的前文的訊號4406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輸出基頻訊號208B,該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的訊框構成,亦即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
於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說明了相位變更週期設定為2的情況。說明此時的優點。
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在圖44、圖45、圖46或圖47時,式(145)的K符合K=p弧度。
於圖38,以圖38的實線3801來表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再者,於圖38,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說明設定為K=p弧度時,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的頻譜。
圖38中,相對於頻譜3801向右位移的頻譜,是由3802_A及3802_B所形成的頻譜。然後,令由斜線所形成的3802_B的頻譜往左移動,考慮如圖39由頻譜3802_B及3802_A形成的頻譜。該頻譜是設定為K=p弧度時,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的頻譜。
要以此種狀況進行傳送時,當基地台與通訊對象之終端間的傳播環境為多通道環境時,傳送訊號108A之多通道的影響與傳送訊號108B之多通道的影響不同,可提高獲得空間分集效果的可能性。然後,隨著K越接近0,空間分集效果越小。因此,「K取定為接近p之值」是用以獲得空間分集效果的適宜條件。
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48、圖49、圖50或圖51時,式(148)的K符合K=p弧度。其中,符合式(149)至式(152)。
於圖38,以圖38的實線3801來表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再者,於圖38,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說明設定為K=p弧度時,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的頻譜。
圖38中,相對於頻譜3801向右位移的頻譜,是由3802_A及3802_B所形成的頻譜。然後,令由斜線所形成的3802_B的頻譜往左移動,考慮如圖39由頻譜3802_B及3802_A形成的頻譜。該頻譜是設定為K=p弧度時,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的頻譜。
要以此種狀況進行傳送時,當基地台與通訊對象之終端間的傳播環境為多通道環境時,傳送訊號108A之多通道的影響與傳送訊號108B之多通道的影響不同,可提高獲得空間分集效果的可能性。然後,隨著K越接近0,空間分集效果越小。因此,「K取定為接近p之值」是用以獲得空間分集效果的適宜條件。
圖52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4不同的構成,與圖2、圖4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省略詳細說明。
圖52的構成,其設有切換部220B此點不同於圖44的構成。切換部220B因應預定的控制訊號,切換是否令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輸入至加權合成部203(例如訊號通過的開啟/關閉設定)。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亦可視為映射後的訊號201B不存在之情況。再者,於圖52雖未圖示,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之訊號201B之通過的開啟/關閉。
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於加權合成部203輸入映射後的訊號201B。該情況與圖44相同。
另,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於加權合成部203則不輸入映射後的訊號201B。此時,加權合成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作為輸入的訊號處理,以取代映射後的訊號201B。再者,該情況下,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33)或(34)的矩陣F。再者,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33)或式(34)進行運算時,加權合成部203不進行加權合成,亦即不進行預編碼運算亦可。該情況下,從加權合成部203輸出的訊號204A與204B為相同訊號。例如訊號204A是相當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的訊號,又,訊號204B是相當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的訊號。再者,於圖52,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亦可為加權合成部203不存在的構成。
相位變更部205B亦可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時與關閉時,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例如相位變更部205B在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為符合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的要件的任一週期,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為「2」。但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時與關閉時的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不限於此,開啟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關閉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亦可為不同於上述的其他值。進而言之,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情況,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再者,「不進行相位變更時」,對輸入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生成輸出訊號而輸出。
藉由在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設為「2」,預編碼後的訊號204A、與對預編碼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會成為相位反轉的相同訊號。藉此,如上述可獲得高空間分集效果。
再者,相位變更部4403B亦可如相位變更部205B一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相位變更部4403B亦可如上述的說明,像相位變更部205B一樣亦可有不進行相位變更的時候。藉此,插入部207B可插入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輸出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其中該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再者,即便是未設置切換部220B時,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4403B亦可與上述同樣改變相位變更週期。例如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4403B亦可於預定的時序,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改變為符合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的要件的任一週期。但相位變更部4403B的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不限於此。亦即,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為不同於上述的其他值亦可。
圖53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5、圖52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5、圖5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圖53雖未圖示,但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的訊號201B的通過的開啟/關閉。
圖53相當於在圖45的構成,設置與圖52同樣之切換部220B的構成。於圖53的構成,除了圖52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B、4403B,相位變更部4405B亦因應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關閉,與相位變更部205B同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
藉此,插入部207B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輸出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圖54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6、圖52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6、圖5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圖54雖未圖示,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之訊號201B的通過的開啟/關閉。
圖54相當於在圖46的構成,設置與圖52同樣的切換部220B的構成。於圖54的構成,除了圖52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B、4403B,相位變更部4405A亦因應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關閉,與相位變更部205B同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
藉此,插入部207A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A,輸出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A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圖55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7、圖52、圖53、圖54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7、圖52、圖53、圖5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圖55雖未圖示,但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的訊號201B之通過的開啟/關閉。
圖55相當於在圖47的構成,設置與圖52同樣的切換部220B的構成。於圖55的構成,除了圖52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B、4403B,圖53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4405B及圖54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4405A,亦因應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關閉,與相位變更部205B同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
藉此,插入部207A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A,輸出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A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又,插入部207B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輸出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圖56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8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8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說明。
圖56的構成,其設有切換部220B此點不同於圖48的構成。切換部220B因應預定的控制訊號,切換是否令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輸入至加權合成部203(例如訊號的開啟/關閉設定)。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亦可視為映射後的訊號201B不存在之情況。再者,於圖56雖未圖示,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之訊號201B之通過的開啟/關閉。
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於加權合成部203輸入映射後的訊號201B。該情況與圖48相同。
另,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於加權合成部203則不輸入映射後的訊號201B。此時,加權合成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作為輸入的訊號處理,以取代映射後的訊號201B。再者,該情況下,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33)或(34)的矩陣F。再者,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33)或式(34)進行運算時,加權合成部203不進行加權合成,亦即不進行預編碼運算亦可。該情況下,從加權合成部203輸出的訊號204A與204B為相同訊號。例如訊號204A是相當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的訊號,又,訊號204B是相當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的訊號。再者,於圖56,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亦可為加權合成部203不存在的構成。
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亦可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與關閉時,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例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在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時,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為符合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的要件的任一週期,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為「2」。但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不限於此。亦即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關閉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亦可為不同於上述的其他值。再者,於上述說明了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在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進而言之,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任一方亦可不進行相位變更。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雙方亦可不進行相位變更。再者,「不進行相位變更」時,對輸入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生成輸出訊號而輸出。
藉由在切換部220B為關閉時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設為「2」,由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與由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會成為相位反轉的相同訊號。藉此,可獲得高空間分集效果。
再者,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亦可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一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藉此,插入部207A可插入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輸出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其中該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A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又,插入部207B可插入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輸出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其中該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再者,即使是未設置切換部220B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以及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亦可與上述同樣改變相位變更週期。例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以及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於預定的時序,將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改變為符合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的要件的任一週期亦可。但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的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變更不限於此。亦即,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切換部220B的設定關閉時的相位變更週期值亦可為不同於上述的其他值。進而言之,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及相位變更部4403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及相位變更部4403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再者,「不進行相位變更」時,對輸入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生成輸出訊號而輸出。
圖57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49、圖56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49、圖56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圖57雖未圖示,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的訊號201B的通過的開啟/關閉。
圖57相當於在圖49的構成,設置與圖56同樣的切換部220B的構成。於圖57的構成,除了圖56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4403A、4403B,相位變更部4405B亦因應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關閉,與相位變更部205B同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再者,如於圖56的構成所說明,於圖57,無論切換部220B的設定在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又,關於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為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4403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4403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進而言之,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或相位變更部205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除此之外,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或相位變更部4403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及相位變更部4403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再者,「不進行相位變更」時,對輸入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生成輸出訊號而輸出。
藉此,插入部207B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輸出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圖58表示圖1的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50、圖56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50、圖56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圖58雖未圖示,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的訊號201B的通過的開啟/關閉。
圖58相當於在圖50的構成,設置與圖56同樣的切換部220B的構成。於圖58的構成,除了圖56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4403A、4403B,相位變更部4405A亦因應切換部220B的設定開啟/關閉,與相位變更部205A同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再者,如於圖56的構成所說明,於圖58,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在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又,關於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在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4403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4403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進而言之,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於相位變更部205A或相位變更部205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除此之外,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或相位變更部4403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時,相位變更部4403A及相位變更部4403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再者,「不進行相位變更」時,對輸入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生成輸出訊號而輸出。
藉此,插入部207A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A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輸出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A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圖59表示圖1之傳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之與圖51、圖56、圖57、圖58不同的構成,其與圖2、圖51、圖56、圖57、圖58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圖59雖未圖示,亦可於切換部220B輸入控制訊號200。輸入控制訊號200時,切換部220B亦可利用控制訊號200,來控制以下說明的訊號201B的通過的開啟/關閉。
圖59相當於在圖51的構成,設置與圖56同樣的切換部220B的構成。於圖59的構成,除了圖56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4403A、4403B,圖57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4405B及圖58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4405A,亦因應切換部220B的設定之開啟/關閉,與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同樣地改變相位變更週期的設定。再者,如於圖56的構成所說明,於圖59,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為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又,關於相位變更部4403A及4403B,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為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4403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4403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進而言之,關於相位變更部4405A及4405B,切換部220B的設定無論為開啟時或關閉時,相位變更週期值均設定為相同值。但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關閉時之雙方或一方時,相位變更部4405A的相位變更週期值及相位變更部4405B的相位變更週期值設定為互異值亦可。進而言之,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或相位變更部205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除此之外,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或相位變更部4403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3A及相位變更部4403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然後,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5A及相位變更部4405B的任一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或者,於切換部220B的設定為開啟時及設定為關閉時的任一方,相位變更部4405A及相位變更部4405B雙方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再者,「不進行相位變更」時,對輸入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生成輸出訊號而輸出。
藉此,插入部207A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A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輸出根據圖40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A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A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又,插入部207B可插入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輸出根據圖41的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其中該前文訊號4406B及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4404B是以與相位變更部205B相同的週期,受到相位變更。
如以上,藉由實施本實施形態,可獲得如實施形態8、實施形態9所說明的效果。
(實施形態11) 於實施形態1等實施形態中,例如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44、圖45、圖46、圖47、圖48、圖49、圖50、圖51、圖52、圖53、圖54、圖55、圖56、圖57、圖58、圖59,說明了存在加權合成部203、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的構成。以下說明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用以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構成方法。
首先,說明如圖2、圖18、圖19、圖44、圖45、圖46、圖47、圖52、圖53、圖54、圖55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
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細節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相位變更值y(i)假設為N的週期,準備N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又,N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個值,準備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亦即,成為Phase[k],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時,使Phase[x]¹Phase[y]成立。再者,假設週期N時之相位變更值y(i)的設定方法,如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然後,從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擷取M個值,該等M個表示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亦即,成為Phase_1[k],k為0以上且M-1以下的整數。又,M為小於N之2以上的整數。
此時,相位變更值y(i)取定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中任一值。然後,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分別至少作為相位變更值y(i)被利用1次。
例如,作為其一例有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為M的方法。此時,下式成立。
[數153]…式(153)
再者,x為0以上且M-1以下的整數。又,y為0以上的整數。
又,如圖2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60,於第1訊號處理部60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60,其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於式(3),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60的第1訊號處理部60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4A、206B。
然後,圖2、圖18、圖19、圖44、圖45、圖46、圖47、圖52、圖53、圖54、圖55的相位變更部209B、209A、4403B、4403A、4405B、4405A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
如以上,藉由設定相位變更值y(i),並利用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使接收裝置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減少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同時可提高使傳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變小的可能性。
接著,說明如圖20、圖21、圖22、圖48、圖49、圖50、圖51、圖56、圖57、圖58、圖59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與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
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細節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相位變更值y(i)假設為Nb的週期,準備Nb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又,Nb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b個值,準備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亦即,成為Phase_b[k],k為0以上、N且b-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b[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使Phase_b[x]¹Phase_b[y]成立。再者,假設週期Nb時之相位變更值y(i)的設定方法,如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然後,從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擷取Mb個值,該等Mb個表示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亦即,成為Phase_1[k],k為0以上且Mb-1以下的整數。再者,Mb為小於Nb之2以上的整數。
此時,相位變更值y(i)取定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中任一值。然後,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分別至少作為相位變更值y(i) 被利用1次。
例如其一例有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為Mb的方法。此時,下式成立。
[數154]…式(154)
再者,x為0以上且Mb-1以下的整數。又,y為0以上的整數。
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以w(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值。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i)假設為Na的週期,準備Na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又,Na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a個值,準備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亦即,成為Phase_a[k],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a[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_a[x]¹Phase_a[y]成立。再者,假設週期Na時之相位變更值w(i)的設定方法,如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然後,從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擷取Ma個值,該等Ma個表示為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亦即,成為Phase_2[k],k為0以上且Ma-1以下的整數。又,Ma為小於Na之2以上的整數。
此時,相位變更值w(i)取定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中任一值。然後,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分別至少作為相位變更值w(i)被利用1次。
例如其一例有相位變更值w(i)的週期為Ma的方法。此時,下式成立。
[數155]…式(155)
再者,x為0以上且Ma-1以下的整數。又,y為0以上的整數。
又,如圖20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61,於第2訊號處理部61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61,其與圖2、圖20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於式(52),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61的第2訊號處理部61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6A、206B。
然後,圖20、圖21、圖22、圖48、圖49、圖50、圖51、圖56、圖57、圖58、圖59的相位變更部209B、209A、4403B、4403A、4405B、4405A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
Na與N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然後,Ma與M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
如以上,藉由設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並利用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可提高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減少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並可提高使傳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變小的可能性。
再者,本實施形態若適用於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則有效果的可能性高。但適用於其以外的相位變更方法,亦可同樣地實施。
(實施形態12)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如圖2、圖18、圖19、圖44、圖45、圖46、圖47、圖52、圖53、圖54、圖55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
例如,如實施形態所說明,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細節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的週期。又,N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個值,準備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亦即,成為Phase[k],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x]¹Phase[y]成立。此時,Phase[k]以下式表示。再者,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
[數156]…式(156)
然後,利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為了使週期成為N,如何排列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均可。再者,為了成為週期N,例如要使以下成立。
[數157]…式(157)
又,x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式(157)成立。
再者,如圖2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60,於第1訊號處理部60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60,其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於式(3),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60的第1訊號處理部60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4A、206B。
然後,圖2、圖18、圖19、圖44、圖45、圖46、圖47、圖52、圖53、圖54、圖55的相位變更部209B、209A、4403B、4403A、4405B、4405A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
如以上,藉由設定相位變更值y(i),並利用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可提高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進而,如上述,藉由減少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並可提高使傳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變小的可能性。
接著,說明如圖20、圖21、圖22、圖48、圖49、圖50、圖51、圖56、圖57、圖58、圖59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與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
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細節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b的週期。又,Nb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b個值,準備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亦即,成為Phase_b [k],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b[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_b[x]¹Phase_b[y]成立。此時,Phase_b[k]以下式表示。又,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
[數158]…式(158)
然後,利用Phase_b[0],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b。為了使週期成為Nb,如何排列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均可。再者,為了成為週期Nb,例如要使以下成立。
[數159]…式(159)
又,x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式(159)成立。
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以w(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值。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w(i)為Na的週期。又,Na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a個值,準備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亦即,成為Phase_a [k],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a[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_a[x]¹Phase_a[y]成立。此時,Phase_a[k]以下式表示。又,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
[數160]…式(160)
然後,利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得相位變更值w(i)的週期成為Na。為了使週期成為Na,如何排列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均可。又,為了成為週期Nb,例如要使以下成立。
[數161]…式(161)
再者,x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式(161)成立。
再者,如圖20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61,於第2訊號處理部61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61,其與圖2、圖20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於式(52),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61的第2訊號處理部61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6A、206B。
然後,圖20、圖21、圖22、圖48、圖49、圖50、圖51、圖56、圖57、圖58、圖59的相位變更部209B、209A、4403B、4403A、4405B、4405A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
又,Na與N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
如以上,藉由設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並利用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可提高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減少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並可提高使傳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變小的可能性。
再者,本實施形態若適用於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則有效果的可能性高。但適用於其以外的相位變更方法,亦可同樣地實施。
當然亦可組合本實施形態與實施形態11來實施。亦即,從式(156)擷取M個相位變更值亦可。又,從式(158)擷取Mb個相位變更值,或從式(160)擷取Ma個相位變更值均可。
(實施形態13)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如圖2、圖18、圖19、圖44、圖45、圖46、圖47、圖52、圖53、圖54、圖55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
例如,如實施形態所說明,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細節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的週期,又,N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個值,準備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亦即,成為Phase[k],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x]¹Phase[y]成立。此時,Phase[k]以下式表示。又,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
[數162]…式(162)
然後,利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為了使週期成為N,如何排列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均可。又,為了成為週期N,例如要使以下成立。
[數163]…式(163)
又,x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式(163)成立。
再者,如圖2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60,於第1訊號處理部60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60,其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於式(3),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60的第1訊號處理部60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4A、206B。
然後,圖2、圖18、圖19、圖44、圖45、圖46、圖47、圖52、圖53、圖54、圖55的相位變更部209B、209A、4403B、4403A、4405B、4405A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
如以上,藉由設定相位變更值y(i),由於在複數平面上,相位變更值y(i)所取定之值從相位的觀點來看,是均一地存在,因此可得到空間分集效果。藉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可提高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
接著,說明如圖20、圖21、圖22、圖48、圖49、圖50、圖51、圖56、圖57、圖58、圖59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與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
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細節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又,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b的週期。又,Nb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b個值,準備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亦即,成為Phase_b[k],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b[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_b[x]¹Phase_b[y]成立。此時,Phase_b[k]以下式表示。又,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
[數164]…式(164)
然後,利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b。為了使週期成為Nb,如何排列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均可。再者,為了成為週期Nb,例如要使以下成立。
[數165]…式(165)
再者,x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式(165)成立。
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以w(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值。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w(i)為Na的週期。再者,Na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a個值,準備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亦即,成為Phase_a [k],k為0以上且Na-1的整數。然後,Phase_a[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x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x¹y。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令Phase_a[x]¹Phase_a[y]成立。此時,Phase_a[k]以下式表示。再者,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
[數166]…式(166)
然後,利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得相位變更值w(i)的週期成為Na。為了使週期成為Na,如何排列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均可。再者,為了成為週期Nb,例如要使以下成立。
[數167]…式(167)
又,x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y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x,y,式(167)成立。
再者,如圖20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61,於第2訊號處理部61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61,其與圖2、圖20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於式(52),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61的第2訊號處理部61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6A、206B。
然後,圖20、圖21、圖22、圖48、圖49、圖50、圖51、圖56、圖57、圖58、圖59的相位變更部209B、209A、4403B、4403A、4405B、4405A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
又,Na與N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
如以上,藉由設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由於在複數平面上,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所取定之值從相位的觀點來看,是均一地存在,因此可獲得空間分集效果。藉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通道等的環境中,接收裝置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
再者,本實施形態若適用於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則有效果的可能性高。但適用於其以外的相位變更方法,亦可同樣地實施。
當然亦可組合本實施形態與實施形態11來實施。亦即,從式(162)擷取M個相位變更值亦可。又,從式(164)擷取Mb個相位變更值,或從式(166)擷取Ma個相位變更值均可。
(補充5) 關於調變方式,即使欲進行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調變方式以外的調變方式,仍可實施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例如,亦可採用NU(Non-uniform(非均勻))-QAM、p/2位移BPSK、p/4位移QPSK、位移某值的相位的PSK方式等。
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209B、4403A、4403B、4405A、4405B亦可為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
(補充6) 於本揭示,例如於圖2、圖18~圖22、圖28~33、圖44~61,說明了映射後的訊號s1(t)與映射後的訊號s2(t)傳送互異的資料,但不限定於此。亦即,映射後的訊號s1(t)與映射後的訊號s2(t)傳送同一資料亦可。例如,符元號碼i=a(a為例如0以上的整數)時,映射後的訊號s1(i=a)與映射後的訊號s2(i=a)傳送同一資料亦可。
再者,映射後的訊號s1(i=a)與映射後的訊號s2(i=a)傳送同一資料的方法不限於上述手法。例如,映射後的訊號s1(i=a)與映射後的訊號s2(i=b)傳送同一資料亦可(b為0以上的整數,a¹b)。進而言之,利用s1(i)的複數個符元來傳送第1資料序列,利用s2(i)的複數個符元來傳送與第1資料序列相同的資料亦可。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可廣泛適用於從複數個天線傳送調變訊號的通訊系統。
002‧‧‧編碼部
003、005A、005B、101、2301、2401‧‧‧資料
004、702‧‧‧分配部
004A、004B‧‧‧交錯器
006A、006B、104‧‧‧映射部
007A、007B、105_1、105_2、201A、201B‧‧‧映射後的訊號
008A、008B、203‧‧‧加權合成部
009A、016B、204A、204B‧‧‧加權合成後的訊號
010A、010B‧‧‧無線部
011A、011B、108_A、108_B、701、703_1~703_4‧‧‧傳送訊號
012A、012B、706_1~706_4、1001_1~1001_4‧‧‧天線
100、200、300、600、700、810、1000、2309、2409‧‧‧控制訊號
102‧‧‧錯誤更正編碼部
103‧‧‧編碼資料
106、811‧‧‧訊號處理部
106_A、106_B‧‧‧訊號處理後的訊號
107_A、107_B‧‧‧無線部
109_A、109_B、801X、801Y‧‧‧天線部
110、2302、2402‧‧‧訊號群
205A、205B、209A、209B、4403A、4403B、4405A、4405B‧‧‧相位變更部
206A、206B、210B、2801A、2801B、2901A‧‧‧相位變更後的訊號
207A、207B‧‧‧插入部
208A、208B、804X、804Y‧‧‧基頻訊號
220B‧‧‧切換部
251A、251B‧‧‧引導符元訊號
252、4406A、4406B‧‧‧前文訊號
253‧‧‧控制資訊符元訊號
301‧‧‧訊號
302‧‧‧串並聯轉換部
303‧‧‧串並聯轉換後的訊號
305‧‧‧逆傅立葉轉換後的訊號
307、u1、u2‧‧‧調變訊號
401、501‧‧‧引導符元
402、502、2503、2604、2702_1、2702_2、2702_2-1、2702_2-2、2702_3、2702_4、2702_4-1‧‧‧資料符元
403、503‧‧‧其他符元
601‧‧‧關於控制資訊的資料
602‧‧‧控制資訊用映射部
603‧‧‧控制資訊用映射後的訊號
704_1~704_4、1003_1~1003_4‧‧‧乘算部
705_1~705_4、1004_1~1004_4‧‧‧乘算後的訊號
802X、802Y、1002_1~1002_4‧‧‧接收訊號
805_1、805_2、807_1、807_2‧‧‧通道推定部
806_1、806_2、808_1、808_2‧‧‧通道推定訊號
812、2306、2406‧‧‧接收資料
901_1、901_2‧‧‧傳送天線
902_1、902_2‧‧‧接收天線
1006‧‧‧合成後的訊號
1301‧‧‧空符元
1501‧‧‧調變訊號
1502_1、1502_i、1502_M‧‧‧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
1503_1、1503_i、1503_M‧‧‧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
1601‧‧‧符元
2303、2403‧‧‧傳送裝置
2304、2404‧‧‧接收裝置
2305、2405‧‧‧控制資訊訊號
2307、2407‧‧‧設定訊號
2308、2408‧‧‧控制訊號生成部
2501、3500、4402A、4402B‧‧‧前文
2503、2603、2701_1~2701_7‧‧‧控制資訊符元
2503‧‧‧資料符元傳送區域
2601‧‧‧訓練符元
2602‧‧‧回授資訊符元
2750_1~2750_5‧‧‧終端傳送符元
3400‧‧‧資料區域
3401‧‧‧保護期間
3402‧‧‧資料區塊
3501‧‧‧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訓練欄位))
3502‧‧‧CEF(Channel
Estimation
Field(通道預估欄位))
3801、3802_A、3802_B‧‧‧頻譜
4401A、4401B、4404A、4404B‧‧‧保護符元(GI的符元)的訊號
4401B‧‧‧輸入訊號
4404B‧‧‧輸出訊號
4406B‧‧‧相位變更後的前文訊號
6000‧‧‧第1訊號處理部
6100‧‧‧第2訊號處理部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傳送裝置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是表示圖1的無線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4是表示圖1的傳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5是表示圖1的傳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6是表示與圖2的控制訊號之生成相關的部分之一構成例的圖。 圖7是表示圖1的天線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8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9是表示傳送裝置與接收裝置的關係的圖。 圖10是表示圖8的天線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11是表示圖5的訊框的一部分的圖。 圖12(A)、(B)是表示在圖1的映射部使用的調變方式之例的圖。 圖13是表示圖1的傳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14是表示圖1的傳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15是表示採用CCD時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16是表示採用OFDM時的一載波配置例的圖。 圖17是表示根據DVB-NGH規格的傳送裝置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18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19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0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1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3是表示基地台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4是表示終端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5是表示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26(A)、(B)是表示基地台及終端的一通訊例的圖。 圖27(A)、(B)是表示基地台及終端的一通訊例的圖。 圖28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29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0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1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3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4是表示圖25的數位符元的傳送區域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5是表示圖25的前文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6是表示STF及CEF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37是表示STF及CEF的其他構成例的圖。 圖38是表示未進行相位變更時的頻譜例的圖。 圖39是表示已進行相位變更時的頻譜例的圖。 圖40是表示圖1的調變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41是表示圖1的調變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42是表示圖1的調變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43是表示圖1的調變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 圖44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45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46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47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48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49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0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1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3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4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5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6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7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8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59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60是表示第1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圖61是表示第2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
200‧‧‧控制訊號
201A、201B‧‧‧映射後的訊號
203‧‧‧加權合成部
204A、204B‧‧‧加權後的訊號
205B、209B‧‧‧相位變更部
206B、210B‧‧‧相位變更後的訊號
207A、207B‧‧‧插入部
208A、208B‧‧‧基頻訊號
251A、251B‧‧‧引導符元訊號
252‧‧‧前文訊號
253‧‧‧控制資訊符元訊號

Claims (3)

  1. 一種傳送裝置,其具備: 加權合成部,對第1基頻訊號與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而生成第1預編碼訊號與第2預編碼訊號; 第1引導插入部,對前述第1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 第1相位變更部,對前述第2預編碼訊號施行相位變更; 第2引導插入部,對已由前述第1相位變更部施行相位變更的第2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及 第2相位變更部,對已由前述第2引導插入部插入引導訊號之相位變更後的前述第2預編碼訊號,進一步施行相位變更。
  2.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前述第1相位變更部在前述第1基頻訊號與前述第2基頻訊號為同一訊號與不同訊號時,改變相位變更的週期設定。
  3. 一種傳送方法, 其對第1基頻訊號與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而生成第1預編碼訊號與第2預編碼訊號; 對前述第1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 對前述第2預編碼訊號施行相位變更; 對已施行相位變更的第2預編碼訊號,插入引導訊號; 對已插入引導訊號之相位變更後的第2預編碼訊號,進一步施行相位變更。
TW106112170A 2016-04-27 2017-04-12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接收裝置、接收方法及積體電路 TWI710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28389P 2016-04-27 2016-04-27
US62/328,389 2016-04-27
US201662329028P 2016-04-28 2016-04-28
US62/329,028 2016-04-28
US201662437627P 2016-12-21 2016-12-21
US62/437,627 2016-12-21
JP2017004543 2017-01-13
JP2017-004543 2017-01-13
JP2017-065889 2017-03-29
JP2017065889 2017-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221A true TW201739221A (zh) 2017-11-01
TWI710236B TWI710236B (zh) 2020-11-11

Family

ID=60161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2170A TWI710236B (zh) 2016-04-27 2017-04-12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接收裝置、接收方法及積體電路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11218198B2 (zh)
EP (1) EP3451551A4 (zh)
KR (2) KR102326630B1 (zh)
CN (2) CN114640360A (zh)
BR (1) BR112018071436A2 (zh)
CA (1) CA3020075C (zh)
CO (1) CO2018011378A2 (zh)
MY (1) MY186343A (zh)
TW (1) TWI710236B (zh)
WO (1) WO20171879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864B (zh) * 2019-10-16 2021-02-01 國立交通大學 用於無線接收機之基頻系統及其基頻信號處理方法
US11750341B2 (en) 2018-01-17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phase rotation for su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with two tone modul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1113A1 (ja) * 2015-10-08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9696B2 (ja) 2001-08-10 2008-07-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060006542A (ko) * 2004-07-16 2006-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기반의 무선랜 시스템을 위한 mimo 전송장치및 전송방식
BRPI0519470A2 (pt) * 2004-12-27 2009-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arelho de radiotransmissço, aparelho de radiorrecepÇço, mÉtodo de radiotransmissço e mÉtodo de radiorrecepÇço
KR100996023B1 (ko) 2005-10-31 2010-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TWI343200B (en) * 2006-05-26 2011-06-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generation using phase-shift based pre-coding
US20080049863A1 (en) 2006-08-28 2008-02-2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oft decision generation with lattice reduction aided MIMO detection
CN101529777A (zh) * 2006-10-23 2009-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循环延迟分集发射数据的方法
JP4455630B2 (ja) * 2007-08-29 2010-04-21 株式会社東芝 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JP5154295B2 (ja) * 2008-05-02 2013-02-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WO2010004586A2 (en) 2008-07-10 2010-01-14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8407551B2 (en) * 2008-12-15 2013-03-26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Low complexity LDCP decoding
EP2385733A4 (en) * 2009-01-05 2014-12-31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5578619B2 (ja) * 2010-12-10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A2803906C (en) * 2010-12-10 2018-10-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US20120224651A1 (en) 2011-03-03 2012-09-06 Yutaka Murakami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US8971432B2 (en) * 2011-04-19 2015-03-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CN103493414B (zh) * 2011-04-19 2016-08-3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WO2013035336A1 (ja) * 2011-09-08 2013-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US9362989B2 (en) * 2012-05-22 2016-06-07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JP2014216745A (ja) * 2013-04-24 2014-11-17 日本放送協会 Mimo送信装置、mimo受信装置及びmimo通信システム
JP6323753B2 (ja) * 2013-06-14 2018-05-16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送信方法
WO2015022170A1 (en) 2013-08-15 2015-02-19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imo broadcast system
JP6537971B2 (ja) * 2013-10-31 2019-07-0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方法
US9813124B2 (en) * 2013-11-27 2017-11-07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codeword lev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JP6323087B2 (ja) * 2014-03-13 2018-05-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変調装置
US9160579B1 (en) 2014-03-26 2015-10-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Low PAPR modulation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JP6180642B2 (ja) * 2014-08-07 2017-08-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JP5971574B2 (ja) * 2015-07-29 2016-08-17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WO2017061113A1 (ja) * 2015-10-08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
US10411944B2 (en) 2016-02-29 2019-09-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device
JP6829252B2 (ja) 2016-04-27 2021-02-1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15189735B (zh) 2016-06-30 2024-03-2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以及发送设备
JP6892195B2 (ja) 2016-07-14 2021-06-2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10484059B2 (en) 2016-08-12 2019-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beam codebooks with further optimized overhead
JP7092682B2 (ja) 2016-12-12 2022-06-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10448423B2 (en) 2017-03-22 2019-10-15 Ofinno, Llc Data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CN113283571A (zh) 2017-06-19 2021-08-20 弗吉尼亚科技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使用多天线收发器无线传输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
US10999013B2 (en) * 2017-07-11 2021-05-04 Sony Corporation Multiple stream space-time block codi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50341B2 (en) 2018-01-17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phase rotation for su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with two tone modulation
TWI818945B (zh) * 2018-01-17 2023-10-21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利用雙音調調制的子實體資源區塊分配的解調參考信號和相位旋轉
TWI717864B (zh) * 2019-10-16 2021-02-01 國立交通大學 用於無線接收機之基頻系統及其基頻信號處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86343A (en) 2021-07-14
TWI710236B (zh) 2020-11-11
EP3451551A4 (en) 2019-04-10
KR102326630B1 (ko) 2021-11-15
KR20180136938A (ko) 2018-12-26
CN109121463A (zh) 2019-01-01
BR112018071436A2 (pt) 2019-02-05
CA3020075C (en) 2024-02-27
KR20210136181A (ko) 2021-11-16
CN109121463B (zh) 2022-03-15
US11711122B2 (en) 2023-07-25
US20230336222A1 (en) 2023-10-19
US11218198B2 (en) 2022-01-04
CO2018011378A2 (es) 2018-10-31
WO2017187953A1 (ja) 2017-11-02
KR102385494B1 (ko) 2022-04-11
EP3451551A1 (en) 2019-03-06
US20220085853A1 (en) 2022-03-17
US20200382178A1 (en) 2020-12-03
CN114640360A (zh) 2022-06-17
CA3020075A1 (en) 2017-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15995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2021016177A (ja) 送信装置
JP7355774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7260570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818431B2 (ja)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7389169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20230336222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JP2023118904A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TWI713336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終端裝置及積體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