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5969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5969A
TW201735969A TW105142939A TW105142939A TW201735969A TW 201735969 A TW201735969 A TW 201735969A TW 105142939 A TW105142939 A TW 105142939A TW 105142939 A TW105142939 A TW 105142939A TW 201735969 A TW201735969 A TW 2017359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sheet
nose pad
main body
fiber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2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ikuo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Kikuo Yamad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kuo Yamada filed Critical Kikuo Yamada
Publication of TW201735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9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Abstract

為了抑制因呼氣等導致使用者之眼鏡模糊,本發明提供一種口罩,該口罩係具有覆蓋臉部之對象部位之本體部、維持上述本體部覆蓋上述對象部位之狀態之維持部、及與鼻部接觸之鼻墊部者,上述本體部、上述維持部及上述鼻墊部中,上述本體部及上述鼻墊部具有纖維片及彈性構件,且於已佩戴之狀態下向臉部之左右方向伸縮,該纖維片具有通氣性,該彈性構件接合於上述纖維片而對上述纖維片賦予伸縮性,且上述鼻墊部與上述本體部接合。

Description

口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口罩。
習知,關於使用不織布之口罩,提出有用以賦予使用者舒適之使用感之各種方案。例如,提出有如下技術,即,藉由利用熱壓紋輥將紡出成片狀之纖維網與聚丙烯製熔噴(Melt-Blown)不織布接合,而防止纖維網與聚丙烯製熔噴不織布於使用過程中剝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42255號公報
然而,於習知的口罩中,呼氣中所含之水蒸氣會自口罩之間隙向上方洩漏,從而有導致使用者之眼鏡模糊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因呼氣等導致使用者之眼鏡模糊之口罩。
本發明之口罩係具有覆蓋臉部之對象部位之本體部、維持上述本體部覆蓋上述對象部位之狀態之維持部、及與鼻部接觸之鼻墊部者,上述本體部、上述維持部及上述鼻墊部中,上述本體部及上述鼻墊部具有纖維片及彈性構件,且於已佩戴之狀態下向臉部之左右方向伸縮,該纖維片具有通氣性,該彈性構件接合於上述纖維片,而對上述纖維片賦予伸縮性,且上述鼻墊部與上述本體部接合。
本發明之口罩能發揮抑制因呼氣等導致使用者之眼鏡模糊之效果。
1‧‧‧布料
2‧‧‧第1纖維狀片材
3‧‧‧第2纖維狀片材
4‧‧‧纖維材料片材
5‧‧‧彈性構件
6‧‧‧凹凸列
11‧‧‧開口部
12‧‧‧中央部
13‧‧‧周邊部
14‧‧‧耳用開口部
15、45、55、60‧‧‧口罩
20、48、65‧‧‧鼻墊部
39‧‧‧熔噴不織布
40‧‧‧作業服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製品用之布料1之圖。
圖2係圖1之拋棄式纖維製品用之布料1之立體圖。
圖3係圖1之拋棄式纖維製品用之布料1之放大圖。
圖4係布料1之圖2、圖3中之A-A線剖面圖。
圖5係布料1之圖2、圖3中之B-B線剖面圖。
圖6係顯示形成於第2纖維狀片材3與熔噴不織布39之間的空間9之圖。
圖7係用以對線狀彈性體之配置方法進行說明之圖。
圖8係用以對耳用開口部進行說明之圖。
圖9係顯示口罩15之圖。
圖10係顯示圖9之口罩15完成之前的裁剪後之布料1(積層片30)之圖。
圖11(a)、圖11(b)係用以對變形例之切痕部及切口進行說明之圖。
圖1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布料1'之剖面圖。
圖13(a)、圖13(b)係用以對第2實施形態中之口罩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圖。
圖14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作業服之圖。
圖15係第4實施形態之口罩之外側立體圖。
圖16係第4實施形態之口罩之內側前視圖。
圖17係第4實施形態之口罩之展開圖。
圖18係變形例1之口罩之正面側前視圖。
圖19係變形例1之口罩之背面側前視圖。
圖20係變形例2之口罩60之局部背面側前視圖。
圖21係圖20所示之鼻墊部之俯視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根據圖1~圖10,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圖1中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布料1之表面狀態。又,圖2中,布料1以立體圖所示,圖3中,將布料1放大顯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將布料1用於作為拋棄式纖維製品之口罩15(參照圖9)之情形進行說明。
圖1中,布料1係於x方向連續者。如圖2所示般,布料1 藉由在y方向上隔開既定間隔設置於布料1之內部之多個彈性構件5而形成有褶部。另外,由圖1、圖2可明確得知,彈性構件5係沿x方向設置,而對布料1賦予x方向之彈力者。另外,圖1、圖2之彈性構件5係線狀彈性體5a,但於使用格子形狀之彈性構件作為彈性構件之情形時,亦可由1個格子形狀之彈性構件形成褶部。又,亦可使用伸縮性膜作為彈性構件。作為伸縮性膜,可使用如胺基甲酸酯膜、矽酮膜、彈性體膜之伸縮彈性膜。
圖4中顯示圖2、圖3之A-A線剖面圖,圖5中顯示B-B線剖面圖。如圖4、圖5所示,布料1具有作為具有通氣性之通氣性片材之第1纖維狀片材2、作為通氣性片材之第2纖維狀片材3、及介於第1、第2纖維狀片材2、3之間的纖維材料片材4,且係由將第1、第2纖維狀片材2、3與纖維材料片材4積層而成之積層片30構成。第1、第2纖維狀片材2、3係構成具有通氣性之纖維層者,又,纖維材料片材4係具有液體擴散性之纖維材料(紙材料)。如此,積層片30由3層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將布料1用於口罩15之情形時,第2纖維狀片材3成為與使用者之臉部接觸之側。另外,作為第1、第2纖維狀片材2、3之至少一方,亦可使用具有殺菌性之不織布。例如,作為第1、第2纖維狀片材2、3之至少一方,可使用銀離子不織布、或塗佈有除菌劑之不織布。
第1纖維狀片材2與纖維材料片材4隔著彈性構件5而部分接合。另外,較佳為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接合亦為部分接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將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以形成有已接合之部分及未接合之部分之方式部分接合而一體化之後,對該一體 化之第2纖維狀片材3、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彈性構件5與第1纖維狀片材2。
作為各片材間之接合方法,可使用接著、熱融合、超音波接合等,但就操作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接著。以下,對採用接著作為接合方法之情形進行說明。另外,各片材間之接合可不為部分接合,亦可為全面性的接合。
此處,於採用接著作為各片材間之接合方法之情形時,作為接著劑,較佳為使用熱熔接著劑。為了使用熱熔接著劑將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部分接合,而如圖6所示般,於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其中一方局部地塗佈熱熔接著劑,將兩者積層而接合併一體化。此時,於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間形成不存在接著層7(參照圖4、圖5)之非接著部8,由該非接著部8形成空間9。另一方面,由於在第1纖維狀片材2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間如圖5所示般介有彈性構件5,因此可藉由於彈性構件5之部位將第1纖維狀片材2與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而進行第1纖維狀片材2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部分接合。於此情形時,不存在彈性構件5之位置處之第1纖維狀片材2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對向面成為非接著部,因此於該非接著部形成空間。如此,藉由於非接著部形成空間之構造,可期待布料1中之水分蒸散性、散熱性及透濕性之提高。
此處,針對褶部,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如圖2~圖4所示般,藉由彈性構件5使凸部6a與凹部6b沿x方向交替地重複形成,而於彈性構件5間形成凹凸列6。凹凸列6於y方向上連續地形成多個,由此形成褶部。又,為了形成由凸部6a與凹部6b構成之褶部,而於布料1之內部配置有彈 性構件5。作為彈性構件5,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具有伸縮性之線狀彈性體5a。
彈性構件5係由以胺基甲酸酯、矽酮、丁二烯、或苯乙烯-丁二烯為基礎之合成橡膠、或天然橡膠等形成。又,彈性構件5亦可為將該等合成橡膠或天然橡膠中之任一種素材適當組合而成者。線狀彈性體5a為線狀且圓柱狀,橫剖面形狀為圓形。另外,彈性構件5並不限定為圓柱狀,亦可為三角柱狀、四角柱狀、其他多角柱狀、或橢圓柱狀。又,彈性構件5亦可為將多個線狀構件捆束或撚合而成者。
如圖1、圖2所示,多個線狀彈性體5a配置成其延伸方向為與積層片30之長度方向(圖1、圖2之x方向)相同之方向。又,多個線狀彈性體5a於積層片30之寬度方向(圖1、圖2之y方向)上隔開既定間隔地平行配置。藉由該等多個線狀彈性體5a而形成線狀彈性體列。另外,線狀彈性體5a之間隔可為大致均等之間隔,但亦可為例如較布料1之y方向之中央部而言,縮短y方向端部附近之間隔而密集地配置線狀彈性體5a。於此情形時,當於下述口罩15中利用本實施形態之布料1時,可越靠口罩15之上側端部及/或下側端部越密集地配置線狀彈性體5a,越靠中央部越稀疏地配置線狀彈性體5a。
另外,只要增加每單位面積之線狀彈性體5a之根數而縮小線狀彈性體5a彼此之間隔,則可將凸部6a與凹部6b於x方向上形成為均勻之形狀且保持該形狀。藉此,褶部不會變形,可提高布料1之柔軟性、水分蒸散性、散熱性及透濕性。就此種觀點而言,凹凸列6中之凸部6a彼此間之間距間隔較佳為2.00mm~7.00mm,更佳為3.00mm~6.25mm。又, 因藉由縮小凸部6a彼此間之間距間隔而呈現細緻之褶皺,故而外觀良好。進一步,因藉由縮小凸部6a彼此間之間距間隔而使表面積變大,故唾液、鼻涕、汗水等之吸收性提高。另一方面,於擴大了凸部6a彼此間之間距間隔之情形時,可適度抑制線狀彈性體5a之彈力,可降低製造成本。
此處,對使用熱熔接著劑作為接著劑之情形時之布料1之製造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另外,作為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使用親水性之不織布片材(例如熱黏合(Thermal bond)不織布)。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未圖示之接著劑塗佈裝置對自未圖示之第1捲繞體捲出之第2纖維狀片材3塗佈熱熔接著劑,而形成接著層7。接著層7具有將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之功能,且以不使積層片30失去彈性之方式進行部分接合。
另一方面,若自未圖示之第2捲繞體捲出纖維材料片材4,則纖維材料片材4與設置有接著層7之第2纖維狀片材3重合,將纖維材料片材4與第2纖維狀片材3藉由未圖示之貼合機接合。
又,自將多個線狀彈性體5a呈並列狀捲繞而成之未圖示之第3捲繞體捲出多列線狀彈性體5a。線狀彈性體5a呈以既定之拉伸力被拉伸之狀態捲出。對所捲出之線狀彈性體5a噴附熱熔接著劑。於此情形時,遍及線狀彈性體5a之長度方向全長而連續地噴附熱熔接著劑。又,熱熔接著劑塗佈於線狀彈性體5a之全周面。
進一步,自未圖示之第4捲繞體捲出之第1纖維狀片材2係以和將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而成之片材對向之方式被送出。此時,以被夾入於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而成 之片材和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之方式,將塗佈有熱熔接著劑之線狀彈性體5a以被拉伸之狀態供給。
於此情形時,可如圖1、圖2等所示般使線狀彈性體5a於y方向上為等間隔,但亦可如圖7所示,與纖維材料片材4及第1纖維狀片材2之y方向中央部12相比,y方向端部附近(周邊部13)之線狀彈性體5a之配置密度較密。另外,亦可代替此種配置,或與此種配置併用地,將線狀彈性體5a之彈力較強者配置於纖維材料片材4之y方向端部附近,將彈力較其弱之線狀彈性體5a配置於y方向中央部。
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而成之片材和第1纖維狀片材2係以其中夾入有線狀彈性體5a之狀態通過平輥。於此情形時,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接合而成之片材、線狀彈性體5a、第1纖維狀片材2藉由利用平輥壓接而積層並一體化,從而製造積層片30。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積層片30自上側起依序積層有第1纖維狀片材2、線狀彈性體5a、纖維材料片材4、第2纖維狀片材3,但該順序亦可適當變更。
以上述方式製造出之積層片30(布料1)亦可視需要通過壓紋輥。藉此,可對積層片30(布料1)實施機械性柔軟化處理,從而可進一步提高布料1之柔軟性。
另外,於局部塗佈接著劑之情形時,亦可塗佈成線狀、點狀、條狀、螺旋狀、塊狀、圖案狀。另外,作為塗佈形狀,可使用上述形狀之任一者,或者亦可組合多個形狀而使用。
接著,對使用以上述方式製造出之布料1(積層片30)製造 口罩15之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一面將布料1(積層片30)於x方向上搬送,一面藉由未圖示之開孔裝置形成如圖8所示之耳用開口部14。耳用開口部14與形成於相隔間隔x1之位置之耳用開口部14成對,於成對之2個耳用開口部14,將口罩15卡止於使用者之左右耳。因此,成對之2個耳用開口部14之間隔x1根據口罩15之使用者之臉部大小而設定。即,間隔x1係根據所假定之使用者之屬性(成人、兒童、性別)等而設定。又,關於耳用開口部14之y方向之尺寸(y1),亦可根據所假定之使用者之屬性(成人、兒童、性別)而設定。
此處,所製造出之布料1為長條尺寸,因此必須按照口罩15之大小進行裁剪。因此,於下一步驟中,藉由未圖示之裁剪裝置,進行按照口罩15之x方向之尺寸之裁剪。於此情形時,沿著在圖8之y方向上延伸之二點鏈線進行裁剪。藉由該裁剪,將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纖維材料片材4及線狀彈性體5a切斷。藉由線狀彈性體5a之切斷,處於被拉伸狀態之線狀彈性體5a自拉伸力解放而藉由復原力收縮。藉由此時之收縮應力,由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積層而成之布料1受到使其於x方向上變短之方向上的力,因此於布料1形成凹凸面,從而形成褶部。又,藉由配置於布料1之內部之線狀彈性體5a,對布料1賦予x方向上之彈力,因此若對切斷後之布料1於x方向上用手拉伸,則線狀彈性體5a伸長而布料1亦伸長擴展,又,若自該狀態放開手,則線狀彈性體5a因其復原力而收縮,藉此布料1亦恢復至原本之尺寸狀態。如此,由於布料1具有伸縮性,因此藉由將布料1用作口罩15以使 於臉部之左右方向具有伸縮性,從而使對臉部之服貼感優異。另外,於上述裁剪步驟中,或於上述裁剪步驟之後,以使布料1與如圖10所示之形狀一致之方式進行裁剪。
另外,於使用親水性之不織布作為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之情形時,作為親水性之纖維,例如就與水硬性組合物之密接性之方面而言,可使用乙烯醇系纖維及親水化聚丙烯系纖維等。又,作為纖維材料片材4,可使用由以紙漿紙或紙漿為主原料之材料形成之紙材料。作為原料紙漿,可使用木材紙漿、合成紙漿、再生紙紙漿等。又,並不限定於紙漿等天然纖維,亦可使用嫘縈等再生纖維等。另外,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纖維材料片材4各自之單位面積重量例如較佳為8~40g/m2
圖9中顯示作為完成品之口罩15。又,圖10中顯示圖9之口罩15完成之前的裁剪後之布料1(積層片30)。如圖9所示,口罩15具備本體部16、作為維持部之掛耳部17、以及具有山折部18及谷折部19之鼻墊部20。本體部16係覆蓋臉部之對象部位(鼻或口)之部分,掛耳部17係用以維持本體部16覆蓋臉部之對象部位之狀態之部分。本體部16、掛耳部17及鼻墊部20係由同一布料1一體地形成。另外,於圖9、圖10中,布料1或口罩15之紙面近前側之面係與使用者之臉部接觸之側之面,且係第2纖維狀片材3側之面。
如圖10所示,於被裁剪後之布料1(積層片30)之上部存在鼻墊部20。鼻墊部20形成於口罩15之上端部,以便於使用者佩戴有口罩15時與使用者之鼻部接觸而使之服貼。
於上述裁剪步驟後執行之彎折步驟中,將圖10之鼻墊部20中之山折部18向紙面近前側彎折,接著將谷折部19向紙面裏側彎折。藉此,鼻墊部20成為雙重構造。其後,於圖9所示之3處接合部位21,藉由未圖示之超音波接合機將鼻墊部20超音波接合。另外,可代替超音波接合而使用熱熔接著劑進行接著,亦可使用熱密封或其他接合方法。又,接合部位21並不限定於3處,例如接合部位21亦可僅為中央之1個部位。另外,亦可省略鼻墊部20之谷折部19,使鼻墊部20為單重構造。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於積層片30(布料1)之周邊部13(參照圖7),較中央部12密集地配置線狀彈性體5a,因此可使鼻墊部20之彈力較其他部分之彈力強。另外,周邊部13之尺寸只要根據鼻墊部20之尺寸決定即可。例如,布料1(口罩15)之周邊部13之尺寸可設為,於布料1之y方向尺寸中,上側端部占5~15%左右,下側端部占5~15%左右。另外,關於下側端部,可較上側端部稀疏地配置線狀彈性體5a,例如亦可以與中央部12相同程度之疏密度配置線狀彈性體5a。
藉由以上操作,完成圖9所示之口罩15。
本實施形態之口罩15具有鼻墊部20,鼻墊部20因存在山折部18與多個接合部位21而成為如圖9所示之立體形狀。進一步,因於口罩15之中央存在接合部位21而形成凹陷部分,從而服貼於鼻根或鼻背。又,由於中央之接合部位21之兩側鼓出,因此服貼於眼下方部分或鼻周邊。如此,口罩15服貼於使用者之臉部,因此臉部與口罩15之間無間隙,可降低病毒、花粉、粉塵等微細粒子自臉部與口罩15之間的間隙進入之虞。
進一步,口罩15如上所述般使用液體擴散性、水分蒸散性、 散熱性及透濕性優異之布料1,因此可抑制呼氣中所含之水蒸氣於口罩之表面(肌膚側之面)液化且已液化之水分與肌膚接觸。又,可抑制呼氣中所含之水蒸氣自口罩之間隙向上方洩漏而導致使用者之眼鏡模糊。因此,使用者可舒適地使用口罩。又,由於在口罩15之與臉頰對向之部分亦使用布料1,因此可降低因臉頰之汗水給使用者帶來之不適感。又,本體部16、掛耳部17及鼻墊部20係藉由剪裁同一布料1而形成,因此相較於使用多個布料或材料之情形能夠簡易地製造口罩15。又,於掛耳部17亦設置彈性構件5,且布料1具有柔軟性,因此即便於長時間使用口罩15之情形時,實質上亦不存在使用者之耳部疼痛之情況。另外,由上述說明所明確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之口罩15不使用金屬線,因此可避免製造之複雜化。但是,並不限制金屬線之應用。
此處,本實施形態之掛耳部17作為維持本體部16覆蓋鼻或口之狀態之維持部發揮功能。另外,維持部並不限定於如圖9之形狀之掛耳部17,例如亦可具有如包圍使用者之頭部之外周之形狀(如圍脖之一部分相當於本體部16之形狀)。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藉由於鼻墊部20之中央附近形成切痕或切口,而使口罩15服貼於使用者之鼻部位置。例如,亦可如圖11(a)所示,設置4處接合部位21,於位於中央附近之2個接合部位21之間形成切痕部29(形成切痕)。又,例如,亦可如圖11(b)所示,於位於中央附近之2個接合部位21之間形成三角形狀之切口28。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將鼻墊部20僅設置於口罩15之上側,但亦可於口罩15之下側亦形成與鼻墊部20相同之構成。藉此,可實現 更服貼於使用者之口或下頜之口罩15。進一步,藉由於口罩15之左右端部設置與鼻墊部20相同之構成,可實現亦服貼於使用者之臉頰之口罩15。另外,作為一例,本體部16之尺寸係橫向(x方向)為10cm~20cm,縱向(y方向)除鼻墊部20以外為8cm~16cm,鼻墊部20為1cm~3cm左右。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布料1設置有纖維材料片材4,因此可對該纖維材料片材4實施各種印刷。於此情形時,自正面觀察口罩時,亦能夠藉由印刷而演繹出時尚感。例如,若將纖維材料片材4印刷成肌膚色,則看似未戴口罩15,亦可於纖維材料片材4印刷訊息(message)。
≪第2實施形態≫
接著,根據圖12、圖13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2中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布料1'之與圖5之放大圖對應之圖。如圖12所示,布料1'成為於第1纖維狀片材2與具有液體擴散性之纖維材料片材4之間具有熔噴不織布39的4層構造。熔噴不織布39可帶靜電,從而可作為靜電過濾器捕獲花粉或粉塵等微細粒子之異物。
圖13(a)中顯示製造布料1'之途中之狀態(於纖維材料片材4上積層有熔噴不織布39之狀態)。此處,於將布料1'利用於口罩15之情形時,如圖13(a)所示,使熔噴不織布39之y方向之寬度較纖維材料片材4之y方向之寬度窄,將熔噴不織布39重合於纖維材料片材4之y方向之中央部。又,藉由未圖示之開孔裝置於熔噴不織布39形成開口部11。另外,開口部11形成於將布料1'用作口罩15時與使用者之臉頰對應之兩處。但是,開口部11係用以使熔噴不織布39脆弱化者,因此其大小或個數、形成位置可任意設定。
此處,熔噴不織布39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間、及熔噴不織布39與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係以多處接合。例如,如圖13(a)所示,於熔噴不織布39之各開口部11之附近,將熔噴不織布39與纖維材料片材4以兩處左右之接著部位10接合。又,於熔噴不織布39之各開口部11之附近,將熔噴不織布39與第1纖維狀片材2以兩處左右之接著部位接合。如此,藉由於開口部11附近之脆弱之部分將第2纖維狀片材3與熔噴不織布39接合,可避免布料1'失去彈性(伸縮性)。另外,作為接合方法,例如可採用使用熱熔接著劑之接著等。
另外,亦可將熔噴不織布39之接合部位設為開口部11附近之1處。又,亦可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第2纖維狀片材3設置袋機構,於該袋機構插入熔噴不織布39。於此情形時,可省略熔噴不織布39之接合。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使熔噴不織布39之y方向之尺寸較第2纖維狀片材3之y方向之尺寸縮小(縮短)之原因在於:口罩15中之熔噴不織布39之作用係捕獲花粉或粉塵等微細粒子之異物,只要至少能利用熔噴不織布39覆蓋使用者之鼻或口部分即可。因此,熔噴不織布39之y方向之尺寸只要根據使用者之鼻或口之大小或者位置關係設定即可。藉由以此方式設置,可減少熔噴不織布39之使用量,因此可降低布料1進一步是口罩15之製造成本。進一步,無熔噴不織布39之部分之層數減少1層,因此來自使用者之鼻或口之氣息容易排出,因此呼吸更舒暢,又,於使用者配戴有眼鏡之情形時亦可降低眼鏡模糊之情況。
另外,熔噴不織布39之y方向之尺寸亦可與第2纖維狀片材3之y方向之尺寸大致相同。
圖13(b)中顯示於圖13(a)上積層有第1纖維狀片材2之狀態(布料1')。對於布料1',於本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13(b)般開設有耳用開口部14。並且,其後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經由布料1'之裁剪、鼻墊部之形成、鼻墊部之接合等步驟而製造口罩15。
另外,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對在第1纖維狀片材2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間設置熔噴不織布39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於第2纖維狀片材3與纖維材料片材4之間設置熔噴不織布39。
≪第3實施形態≫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對將布料1應用於口罩15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於本第3實施形態中,對將布料1應用於各種工廠(例如食品工廠、纖維製品製造工廠)或醫療現場中利用之作業服140之情形進行說明。另外,布料1之製造方法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省略其說明。又,對相同之構件標記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圖14係顯示將布料1應用於作業服140之例之圖。如圖14所示,作業服140具有頭部141、臉部開口部142、軀體部143、扣件部144、印刷部145、袖部146。另外,褲子部分則省略圖示。
頭部141係覆蓋作業者之頭之部分。作業服140設置有彈性構件5,因此藉由該彈性構件5之伸縮,即便於每個作業者之頭部之大小皆稍微不同之情形時,亦可使用相同之作業服140。此情況對於胸部、腰部等而言亦相同。臉部開口部142係對應於眼睛等而設置之開口,亦可於臉部開口部142之周緣部之至少一部分設置與上述鼻墊部20相同之鼻墊部。同 樣地,鼻墊部亦可設置於袖部146或未圖示之褲子之開口。另外,本第3實施形態中設為連體形作業服,但亦可為與頭部141分離,且上半身部分與下半身部分分離之類型。又,亦可設為於頭部141一體地設置口罩15之構造。另外,於一體地製造作業服140之情形時,只要根據製造情況,使用超音波接合、熱融合、接著等各種接合方法將分離製造之部分接合即可。
軀體部143係對應於作業者之上半身之部分,形成有扣件部144。扣件部144係為了穿脫作業服140而設置,可應用面扣件、或雙面膠帶、機械性卡合(鈕扣類)等。作為面扣件,較佳為使用VELCRO(商標)、Magic Tape(商標)。
只要於印刷部145印刷公司名、所屬部門、姓名等,則可識別公司名、工作崗位、個人。另外,纖維材料片材4可設置於作業服140整體,亦可部分設置。纖維材料片材4具有液體擴散性或液體透過性,因此較佳為於易出汗之部分設置纖維材料片材4。
袖部146較佳為如上所述般形成鼻墊部20。另外,於圖14之作業服140上,亦可於袖子前端一體地設置手套。該手套較佳為對應於5根手指而將手指部分分離成5根者。於將布料1用於手套之情形時,手或手指之作業性不遜於未設置手套之情形,且手汗不發黏。又,藉由彈性構件5之伸縮,亦可應對手或手指之大小或長度之差異。另外,作為手套,亦可設為獨立於作業服140之類型。
關於本第3實施形態之作業服140,藉由彈性構件5之伸縮,作業者進行作業時不會受壓迫,因此不會有損作業性,又,不易產生悶熱感,因此即便於長時間穿著之情形時,亦可使作業者舒適地進行作業。又, 作業服140可耐受多次洗滌,因此亦可重複使用。
另外,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作為作業服140之布料,亦可使用第2實施形態之布料1'。
≪第4實施形態≫
接著,根據圖15、圖16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5中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口罩45之外側立體圖。又,圖16中顯示口罩45之內側前視圖。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對將代替布料1之纖維材料片材4而使用熔噴不織布39之布料(以下,稱為布料1a)用於口罩45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15、圖16所示,口罩45具備本體部46、作為維持部之掛耳部47、鼻墊部48。又,口罩45係將右側半部分與左側半部分於中央接合而構成。該接合較佳為超音波接合,但亦可使用利用熱熔接著劑之接著、熱密封、縫合、其他接合方法。
圖17中顯示已將口罩45之右側半部分與左側半部分接合之狀態。如圖17所示,於已將右側半部分與左側半部分接合之狀態下,彎折前之鼻墊部48突出至口罩45之上部。鼻墊部48係用以於使用者佩戴有口罩45時使口罩45之上端部服貼於使用者之鼻部之部分。圖17所示之鼻墊部48係於口罩45之上端部之位置(圖15、圖16之上端部之位置)彎折,並以中心線(線狀)與本體部46接合而形成。該接合亦較佳為超音波接合,但亦可使用利用熱熔接著劑之接著、熱密封、縫合、其他接合方法。
具有此種構成之口罩45若於橫向上伸長,則鼻墊部48與本體部46之交界於橫向上被拉伸。鼻墊部48之側緣部49與其連動而朝向使 用者之臉部側立起。藉此,鼻墊部48服貼於鼻背,且鼻墊部48與本體部46之間形成空間。可防止使用者之呼氣藉由該空間自口罩上端洩漏,從而抑制使用者之眼鏡模糊。
另一方面,口罩45之下端部具有沿著使用者之下頜線而服貼之形狀,能夠使佩戴有口罩45之使用者之下頜線看上去明顯。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口罩45之右側半部分與左側半部分於中心接合,而可形成立體形狀。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一體地形成口罩45。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以將鼻墊部48形成為大致三角形狀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形成為矩形狀、橢圓狀等。
≪變形例1≫
本變形例1係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圖18係變形例1之口罩55之正面側前視圖,圖19係口罩55之背面側前視圖。
口罩55之形狀與第4實施形態之口罩45不同。具體而言,口罩55之上端部形成為弧形,藉此使用時之設計性提高。
≪變形例2≫
本變形例2係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圖20係變形例2之口罩60之局部背面側前視圖,圖21係鼻墊部65之俯視圖。
鼻墊部65由布料1形成,第1纖維狀片材2位於使用者之臉部側。又,鼻墊部65於兩端具有捲曲部66。藉此,捲曲部66服貼於使用者之鼻部,使用者之呼氣通過捲曲部66之內側。此時,構成鼻墊部65之纖維材料片材4吸收呼氣中所含之水蒸氣,因此可抑制使用者之眼鏡模 糊。另外,作為將鼻墊部65接合於本體部46之方法,可使用超音波接合、利用熱熔接著劑之接著、熱密封、縫合等接合方法。
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之布料1、1'、1a可於口罩15、45、55、60、作業服40以外之各種用途中使用。例如亦可應用於內衣、襪子、動物用衣服等。
上述實施形態係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例。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加以各種變形而實施。
15‧‧‧口罩
16‧‧‧本體部
17‧‧‧掛耳部
18‧‧‧山折部
19‧‧‧谷折部
20‧‧‧鼻墊部
21‧‧‧接合部位

Claims (12)

  1. 一種口罩,係具有覆蓋臉部之對象部位之本體部、維持上述本體部覆蓋上述對象部位之狀態之維持部、及與鼻部接觸之鼻墊部,其特徵在於:上述本體部、上述維持部及上述鼻墊部中,上述本體部及上述鼻墊部具有纖維片及彈性構件,且於已佩戴之狀態下向臉部之左右方向伸縮,該纖維片具有通氣性,該彈性構件接合於上述纖維片,對上述纖維片賦予伸縮性;上述鼻墊部與上述本體部接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口罩,其中,上述維持部具有上述纖維片、具液體擴散性且與上述纖維片成為層之纖維材料片材、及上述彈性構件;於上述維持部之上述纖維片及上述纖維材料片材形成開口部,上述維持部於上述開口部卡止於使用者之耳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口罩,其中,上述鼻墊部係藉由上述口罩之上端部形成,上述口罩上端部之彈力大於上述口罩中央部之彈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口罩,其中,上述彈性構件係線狀之彈性構件;上述線狀之彈性構件至少於上述口罩上端部較上述口罩中央部更密集地排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口罩,其中,上述鼻墊部係將成為層之上述 纖維片及上述纖維材料片材之一端部彎折而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口罩,其中,具備將藉由彎折上述一端部而對向之面彼此接合之接合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口罩,其中,上述鼻墊部於被彎折之上述一端部之中央附近具有切痕或切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口罩,其中,上述本體部與上述維持部中之至少上述本體部,具有與上述纖維片及上述纖維材料片材成為層之熔噴不織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口罩,其中,上述熔噴不織布,於在已佩戴之狀態下與使用者之臉頰對向之位置具有開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口罩,其中,上述熔噴不織布,與上述纖維片及上述纖維材料片材之至少一方部分接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口罩,其中,已被彎折之上述一端部,與未被彎折之其他部分相比,由上述彈性構件產生之彈力較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口罩,其中,上述鼻墊部係將自上述口罩之上端部延伸設置之部分彎折並與上述本體部呈線狀接合。
TW105142939A 2015-12-24 2016-12-23 口罩 TW2017359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387204P 2015-12-24 2015-12-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969A true TW201735969A (zh) 2017-10-16

Family

ID=59089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2939A TW201735969A (zh) 2015-12-24 2016-12-23 口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35969A (zh)
WO (1) WO20171109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1578B1 (ko) * 2017-09-22 2018-01-25 주식회사 에버그린 밀착포를 구비하는 3면 접이식 마스크의 제조방법
US20210331107A1 (en) * 2020-04-27 2021-10-28 Ion Defense Technologies, LLC Filtration article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WO2021260957A1 (ja) * 2020-06-22 2021-12-30 朗 高野 衛生シールド
JP6902300B1 (ja) * 2020-09-16 2021-07-14 株式会社アーテック 衛生マスク
US20240081438A1 (en) * 2021-01-28 2024-03-14 Kao Corporation Sanitary mask sheet
JP6960551B1 (ja) * 2021-05-07 2021-11-05 功憲 末次 マスクおよび鼻カ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8766B2 (ja) * 2000-03-03 2006-04-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4831430B2 (ja) * 2007-07-09 2011-12-07 スズラ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5662076B2 (ja) * 2010-08-02 2015-01-2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0943A1 (ja)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5969A (zh) 口罩
KR102498457B1 (ko) 일회용 마스크
KR102611757B1 (ko) 일회용 마스크
JP2008114091A (ja) 呼吸器保護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7021025A (ja) マスク
JP2007021025A5 (zh)
JP5038938B2 (ja) 衛生マスク
JP6883956B2 (ja) マスク
JP3157770U (ja) マスク
TW200934546A (en) Mask
KR200433854Y1 (ko) 일회용 방진 마스크
JP3131051U (ja) マスク
JP2019039099A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TWM539957U (zh) 口罩結構
JP7386760B2 (ja)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23117315A (ja) マスク
JP2005152030A (ja) 簡易マスク
JP6345368B1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TWI775418B (zh) 口罩
JP3232543U (ja) マスク
JP7296918B2 (ja) マスク
US20230086347A1 (en) Reusable respiration filtering mask using a fluid filter with persistent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fluid filter with persistent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JP2023125998A (ja) マスク
JP2022015578A (ja) マスク
KR20220168083A (ko) 복수의 안면부 고정편이 구비된 마스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