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7870A - 拋棄式衣物 - Google Patents
拋棄式衣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17870A TW201717870A TW105123884A TW105123884A TW201717870A TW 201717870 A TW201717870 A TW 201717870A TW 105123884 A TW105123884 A TW 105123884A TW 105123884 A TW105123884 A TW 105123884A TW 201717870 A TW201717870 A TW 20171787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elastic
- elastic sheet
- wearing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0 *CCC*(CCO)C*(CC*)N Chemical compound *CCC*(CCO)C*(CC*)N 0.000 description 4
- XSNJMELRRBRJSC-UHFFFAOYSA-N O=NC[IH]C[IH]CI Chemical compound O=NC[IH]C[IH]CI XSNJMELRRBRJS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拋棄式衣物,其不易產生尿等之滲漏,外觀優異,且降低穿著者對穿著之抗拒感。本發明係一種拋棄式衣物1,其包含形成腰圍開口部21a之腰圍部21、及位於該腰圍部21之下側之軀體部穿著部20,且其特徵在於:軀體部穿著部20具有於第1透氣性片材203與第2透氣性片材205之間配置積層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線狀彈性體202而成之伸縮性複合片材,軀體部穿著部20具有對穿著者賦予按壓力之伸縮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衣物。
拋棄式衣物作為尿布、簡易短褲等利用。例如,作為短褲型之尿布,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短褲型之尿布,其為了服貼於穿著者之身體而由具有伸縮性之不織布等所構成,且於腿周圍設置有褶皺。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短褲型之尿布,其於腿周圍具有褶皺,該腿周圍藉由於由不織布或合成紙等所構成之2片纖維狀片材之間以伸長狀態配置並貼合彈性構件而成之片材而構成。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13758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103068號公報
習知之短褲型之尿布為了防止滲漏而設置有腿周圍褶皺,但
吸收體(吸收芯)難以充分地密接於身體,容易於吸收體與身體之間產生間隙。因此,於尿等之放出量多於吸收體之吸收量之情形時,或尿等未到達至吸收體之情形時,存在尿自間隙流至腹部之虞。未藉由吸收體而吸收之尿等沿著身體到達至拋棄式尿布之腿周圍褶皺等側褶皺。側褶皺由不織布等形成,其本身並不具有吸收性者。因此,即便設置有腿周圍褶皺等之側褶皺亦難以確實地防止尿向外部滲漏。又,於習知之拋棄式尿布中,當吸收有尿等時,進行吸收之部位膨脹,僅此處鼓起。於該情形時,由於在外觀上亦清楚看到已排出尿等,故而並非為穿著者喜歡之情況。此種不良情況對於女性之經血等亦可同樣地產生。又,習知之尿布雖然由不織布等具有透氣性之素材構成,但存在透氣性、透濕性未必充分,並且難以說肌膚觸感亦充分,又濕氣之蒸散性不充分,穿著性不佳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該習知之拋棄式衣物之問題而開發者,提供一種拋棄式衣物,其透氣性、透濕性、蒸散性、服貼性優異,即便於用作尿布等之情形時亦不易產生尿滲漏等,且降低穿著者對穿著性之抗拒感。
即,本發明係以如下拋棄式衣物為主旨,即:(1)一種拋棄式衣物,其係包含形成腰圍開口部之腰圍部、及位於該腰圍部之下側之軀體部穿著部者,且其特徵在於:軀體部穿著部具有於第1透氣性片材與第2透氣性片材之間配置積層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線狀彈性體而成之伸縮性複合片材,軀體部穿著部具有對穿著者賦予按壓力之伸縮性;(2)如上述(1)之拋棄式衣物,其中軀體部穿著部具有前部及後部、
以及前部與後部之間之胯下部,且具有對穿著者之胯部及腿周圍賦予按壓力之伸縮性;(3)如上述(2)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胯下部,自一腿周圍開口部側朝向另一腿周圍開口部側配置有多條線狀彈性體;(4)如上述(2)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胯下部,於將前部與後部連接之方向配置有多條線狀彈性體;(5)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線狀彈性體以3.00~6.25mm間隔而配置,(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線狀彈性體以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接觸之方式配置;(7)如上述(1)~(6)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實施壓紋處理,(8)如上述(1)~(7)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為包含紙漿纖維之抄製片材;(9)如上述(8)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抄製片材為紙片材;(10)如上述(1)~(9)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透氣性片材為不織布及/或多孔質片材;(11)如上述(1)~(10)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第1透氣性片材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之間、及/或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第2透氣性片材之間,具有接合部及非接合部;(12)如上述(1)~(11)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伸縮性複合片材係藉由接著劑而積層一體化;
(13)如上述(12)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接著劑為熱熔膠,熱熔膠之一部分形成滲透至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內之固定部而接著;(14)如上述(1)~(13)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伸縮性複合片材之配置有線狀彈性體之部分於線狀彈性體之伸縮方向具有1.2~5.0倍之伸長性;(15)如上述(1)~(14)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伸縮性複合片材之表面,沿著彈性體之伸縮方向形成有多個凹凸形狀;(16)如上述(1)~(15)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腰圍部具有將腰圍開口部側回折而成之回折部;(17)如上述(1)~(16)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腿周圍開口部周緣形成為非褶皺部;(18)如上述(1)~(17)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表面形成有印刷層;(19)如上述(1)~(18)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具備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之前部與後部之間之內側片材;(20)如上述(1)~(19)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軀體部穿著部之前部與後部之間,具備包含吸收性芯之吸收體;(21)如上述(20)之拋棄式衣物,其中吸收體於將軀體部穿著部之前部與後部連接之一線上,連續性或間歇性地與軀體部穿著部接合;(22)如上述(1)~(21)中任一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軀體部穿著部之前部與後部具有相同之大小。
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由於軀體部穿著部由伸縮性複合片材而構成,該伸縮性複合片材係於不織布等透氣性片材之間配置由紙等所構成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線狀彈性體而成,故而發揮濕氣之蒸散性、透氣性、透濕性優異,又接觸冷感(乾燥狀態下之冷感)、濕潤接觸冷溫感(出汗時之黏膩感較少)優異等之效果,對身體之服貼性亦優異,穿著者之穿著感非常優異。又,於設置尿吸收體等而用作尿布等之情形時,對身體之服貼感良好,故而吸收體確實地密接於身體,不易產生尿等之滲漏,假設即便於尿等自吸收體漏出之情形時,亦藉由軀體部穿著部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而吸收,無漏出之虞。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可形成為與通常之內衣等同等之外觀,即便於用作尿布等之情形時穿著時亦不醒目,可降低穿著者對穿著之抗拒感。
1‧‧‧拋棄式衣物
20‧‧‧軀體部穿著部
20a‧‧‧前部
20b‧‧‧後部
20c‧‧‧胯下部
20f‧‧‧腿周圍開口部
21‧‧‧腰圍部
21a‧‧‧腰圍開口部
200‧‧‧伸縮性複合片材
201‧‧‧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
202‧‧‧線狀彈性體
203‧‧‧透氣性片材
205‧‧‧透氣性片材
圖1係藉由穿著者P而穿著之狀態之拋棄式衣物1之外觀圖。
圖2係拋棄式衣物1之剖面圖。
圖3係表示軀體部穿著部20之變化之圖。
圖4係說明形成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固定部之圖。
圖5係表示形成有凹凸部213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一例之局部剖面圖。
圖6係說明實施有壓紋加工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中之空氣之流動之圖。
圖7係表示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壓紋加工之變化之圖。
圖8係表示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壓紋加工之變化之圖。
圖9係表示於軀體部穿著部20配置疏水性片材209之情形時之變化之圖。
圖10係表示線狀彈性體202之配置之變化之圖。
圖11係表示線狀彈性體202之配置之不同之變化之圖。
圖12係表示線狀彈性體202之配置之進而不同之變化之圖。
圖13係說明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構造之圖。
圖14係具備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之彈性片材17之局部剖面圖。
圖15係說明彈性片材17之變化之圖。
圖16係說明彈性片材17之變化之圖。
圖17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不同之形態之圖。
圖18係說明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接合之圖。
圖19係說明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另一接合之圖。
圖20係說明設置有缺口部17c之彈性片材17之圖。
圖21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
圖22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接合部中之構件間之重疊狀態之剖面圖。
圖23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
圖24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另一變化之圖。
圖25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
圖26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另一變化之圖。
圖27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另一變化之圖。
圖28係說明圖18B之構成中之彈性片材17之安裝位置之圖。
圖29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又一變化之圖。
圖30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又一變化之圖。
圖31係圖18E之彈性片材17被拉伸之狀態下之沿著圖30之F-F線之縱剖面圖。
圖32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又一變化,係表示彈性片材17被拉伸之前後之狀態之圖。
圖33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又一變化,係表示彈性片材17被拉伸之前後之狀態之圖。
圖34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又一變化,係表示彈性片材17被拉伸之前後之狀態之圖。
圖35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另一變化之圖。
圖36係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之拋棄式衣物1之剖面圖。
圖37係說明彈性片材17及胯下部20c之寬度尺寸之關係之圖。
圖38係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胯下部20c形成有間隙部S之拋棄式衣物1之剖面圖。
圖39係表示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胯下部20c彎曲之拋棄式衣物1之製造步驟之示意圖。
圖40係表示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胯下部20c彎曲之拋棄式衣物1之另一製造步驟之示意圖。
圖41係說明軀體部穿著部20之另一構成之圖。
圖42係表示吸收體10之圖。
圖43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之作用及效果之圖。
圖44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之另一作用及效果之圖。
圖45係表示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之又一作用及效果之實際圖像之圖。
圖46係第2實施形態中之拋棄式衣物1A之外觀圖。
圖47係拋棄式衣物1A之剖面圖。
圖48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另一變化之圖。
圖49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另一變化之圖。
圖50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之作用及效果之圖。
圖51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中之吸收體10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
圖52係說明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之圖。
圖53係說明第5實施形態、第6實施形態及第7實施形態之圖。
圖54係說明第8實施形態之圖。
圖55係說明第10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之圖。
圖56係第10實施形態中之吸收體10之剖面圖。
圖57係說明第11實施形態之圖。
圖58係說明第12實施形態之圖。
圖59係說明第14實施形態之圖。
圖60係藉由穿著者P而穿著之狀態之拋棄式泳褲2之外觀圖。
圖61係拋棄式泳褲2之剖面圖。
圖62係表示伸縮性複合片材表面之皺之狀態之圖。
圖63係表示彈性片材之安裝狀態之進而不同之變化之圖。
圖64係表示將本發明拋棄式衣物用作尿布之情形時之與習知之尿布之形狀之差異的圖。
以下,參照圖式等,對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並不限定於1次使用後即廢棄者,亦包含經得起短期間之使用或數次洗滌者。
本說明書之拋棄式衣物之穿著對象年齡並不限定,既可為大人,亦可為孩子。又,性別亦並不限定,男女均可。進而,並不限定於人,亦可為狗或貓等寵物用。
本說明書之拋棄式衣物不僅可用於吸收尿,亦可用於其他所有排泄物、女性用之經血吸收。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吸收」,並不限定於尿等之吸收,包含女性用之經血、汗等所有液體之吸收、或其他排泄物之吸收。
圖1係表示穿著者P穿著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之狀態之外觀圖。圖2係拋棄式衣物1之縱剖面圖。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將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之成為上下之方向於拋棄式衣物1之說明中設為上下方向,將成為左右之方向設為拋棄式衣物1之橫方向,又,將穿著者之前後方向於拋棄式衣物1之說明中設為前後方向而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拋棄式衣物1由穿著於穿著者P之腰圍之腰圍部21、及軀體部穿著部20所構成。軀體部穿著部20具有前部20a、
後部20b、及前部20a與後部20b之間之胯下部20c,且形成有左右之腿周圍開口部20f。位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胯下部20c之內側,而設置有架設於前部20a與後部20b之間之彈性片材17,於彈性片材17之更內側(穿著者側)配置有吸收體10。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腿周圍開口部20f不具有如習知之尿布般之褶皺,而構成為非褶皺部。
(胯下部)
如圖2所示,胯下部20c可具有能夠連接脫離之連接部20d。連接部20d係藉由面扣結件、鉤、紐扣、黏著片材、黏著劑等而構成。例如,於由面扣結件而構成連接部20d之情形時,穿著者係藉由將面扣結件之連接面彼此相互重疊而如圖2所示可將胯下部20c連接,並且藉由將面扣結件之連接面彼此分離而可將胯下部20c開放。再者,連接部20d亦可僅能夠開放地構成。例如,利用熱熔、縫合、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等而將胯下部20c接合,視需要將接合部位分斷,藉此可將胯下部20c開放。另外,亦可構成為,於胯下部20c之部分加入切斷預定線(縫線孔),視需要將切斷預定線分斷,藉此亦可將胯下部20c開放。藉由將胯下部20c開放,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形狀為腰帶式(參照圖46)。再者,胯下部20c亦可設為不具備能夠連接脫離或開放之連接部20d之構成。又,胯下部20c亦可設為與前部20a、後部20b連接脫離自如地安裝之構成。
(軀體部穿著部)
如圖1所示,軀體部穿著部20為與作為一般之內衣之短褲、作為衣物之運動短褲大致相同之形狀,且具有同等之高度。於軀體部穿著部20,於兩側設置有狹縫29。藉由設置狹縫29,而穿著者P容易活動腿部。
再者,軀體部穿著部20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例,亦可為如覆蓋較穿著者P之腰圍更靠上部之形狀。又,軀體部穿著部20亦可為覆蓋較髖骨靠下方者。又,作為女性用,將兩側切割為較圖1更短之形狀(即,於前視時為大致V字形之形狀),藉此更容易活動腿部。
於軀體部穿著部20中,前部20a與後部20b既可大小相同,亦可不同。藉由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20b大於前部20a,可提供臀部較大之穿著者容易穿著之拋棄式衣物1。又,於前部20a與後部20b之大小不同之情形時,由於能夠立體縫製,故而可提供對各種體型之穿著者更服貼之拋棄式衣物1。
(伸縮性複合片材)
拋棄式衣物1中,至少軀體部穿著部20如圖4所示,由伸縮性複合片材而構成,該伸縮性複合片材係於第1透氣性片材203與第2透氣性片材205之間配置積層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線狀彈性體202而成,且具有對穿著者之胯部,尤其自胯下部20c至上側之周邊之胯上區域20e及腿周圍賦予按壓力之伸縮性。較佳為,伸縮性複合片材中,配置有線狀彈性體202之部分於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方向具有1.2~5.0倍之伸長性。
(腰圍部)
腰圍部21為穿著於穿著者P之腰圍之部分,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上部,於上端側形成有腰圍開口部21a。腰圍部21較佳為藉由具有伸縮性之素材而構成,且與軀體部穿著部20一體地藉由伸縮性複合片材而構成,但亦可藉由與軀體部穿著部20不同之素材而分體地形成。腰圍部21於腰圍方向具有伸縮性可提高拋棄式衣物1對穿著者之服貼性,故而
較佳。腰圍部21亦可具有將腰圍開口部21a側向內側回折而成之回折部21c(參照圖1、圖26H)。
(透氣性片材)
作為構成伸縮性複合片材之透氣性片材203、205,可列舉不織布或多孔質片材、該等之積層體等。作為不織布,較佳地使用紡黏不織布、熱黏合不織布、水刺不織布、乾式不織布、濕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化學黏合不織布、針刺不織布、針腳式接合不織布、蒸汽噴射不織布等,但更佳為紡黏不織布、熱黏合不織布、水刺不織布。作為構成不織布之纖維,可列舉動物纖維等天然纖維、尼龍、丙烯酸、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纖維、嫘縈等再生纖維等,但較佳為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另一方面,作為多孔質片材,可列舉於聚乙烯等合成樹脂膜設置多個微細之孔而成之片材等。透氣性片材203、205較佳為每單位面積之重量(單位面積重量)為5~40g/m2之片材。透氣性片材203、205既可使用素材、單位面積重量等相同之片材,亦可使用素材、單位面積重量等不同之片材。透氣性片材203、205之材質可根據所配置之位置而適當選擇。例如,位於衣物1之外側而設置之透氣性片材較佳為耐透水性較高者,較佳為實施有撥水處理等之不織布或多孔質片材等。又,位於肌膚側而設置之透氣性片材與位於外表面側而設置之透氣性片材相同,亦可為耐透水性較高者,亦可使用透濕性、透水性較佳之片材。作為透氣性片材,由於透氣性、透濕性優異,且藉由撥水處理可提高耐透水性,故而尤佳為不織布。
(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
作為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可列舉包含紙漿等天然纖維
之抄製片材。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較佳為紙漿之調配為30%以上,又,更佳為紙漿之調配為50%以上。進而,紙漿之調配更佳為80%以上。藉由使紙漿之調配為上述之比例,可使作為伸縮性複合片材整體之柔軟性提高,或者使製造時之生產效率提高。又,藉由提高紙漿之調配,於廢棄後,其廢棄物可容易於例如土中等分解。因此,可更加降低環境負荷,使對環境方面之考慮更加提高。作為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較佳為將包含紙漿等纖維之漿料抄製而成之抄製片材,更佳為紙片材。於使用紙片材作為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情形時,亦可實施疏水加工、撥水加工、防水加工、耐水加工之至少1個處理。再者,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較佳為由單層所構成者,但亦可為由多層而構成者。於由多片纖維片材構成液體擴散性紙片材201之情形時,彼此之纖維片材之厚度、材料等既可使用相同者,亦可將2種以上不同之材質者併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較佳為每單位面積之重量為5~40g/m2者。
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可根據厚度、材質等而設為所期望之硬度。因此,藉由使用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厚度局部地改變等之方法,可製作立體性之設計之拋棄式衣物1。藉由該方法,例如,亦可以修正內衣之方式設計拋棄式衣物1。於該情形時,可提供身體之線不易醒目,或可使身體之線更美觀地呈現之拋棄式衣物1。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端部中,藉由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局部地變硬,可使拋棄式衣物1與通常之衣服等為相同質感。又,藉由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局部地變厚,使該部分變硬,可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不易局部地鬆弛。藉此,於變硬之部分中,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身體之間形成更多
之間隙,故而可使透氣性提高。另一方面,藉由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厚度變薄,而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容易鬆弛,故而可使拋棄式衣物1整體地或局部地柔軟。
(紙漿)
作為用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紙漿,例如可列舉木材紙漿、合成紙漿、廢紙紙漿等。又,並不限定於由紙漿等天然纖維所構成者,亦可包含嫘縈等再生纖維等。進而,作為原料紙漿,亦可使用衛生紙材料。於該情形時,例如,亦可使用將自赤松、雪松、白冷杉、黃杉、鐵杉、雲杉等針葉樹獲得之針葉樹漂白牛皮紙漿與自山毛櫸、枹櫟、樺樹、桉樹、樑樹、白楊樹、榿木等闊葉樹獲得之闊葉樹漂白牛皮紙漿以既定之比例調配而成之原料紙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較佳為僅由天然纖維所構成者,作為除紙漿以外之天然纖維,例如,可使用洋麻、竹纖維、秸稈、棉、繭絲、甘蔗等。於使用紙片材作為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情形時,紙片材既可為具有水解性者,亦可為不具有水解性者,但較佳為具有水解性者。用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纖維亦可為短纖維、長纖維、將其等組合而成者。
(柔軟劑)
又,藉由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包含柔軟劑,可提高伸縮性。例如於在不織布等透氣性片材間不包含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而配置彈性體之積層構造之情形時,雖具有伸縮性,但透氣性、透濕性、柔軟性、蒸散性不足。相對於此,於在透氣性片材之間配置積層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彈性體之伸縮性複合片材之情形時,吸濕性、透氣性、透濕性、
柔軟性、蒸散性提高。進而,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包含柔軟劑之情形時,柔軟性進而提高係當然,吸收性、透濕性亦提高,而且可使伸縮性提高。
(線狀彈性體)
線狀彈性體202係用以使軀體部穿著部20具有對穿著者P賦予按壓力之伸縮性而設置,線狀彈性體202較佳為配置於伸縮性複合片材整體,若於胯下部20c配置線狀彈性體202,則於穿著者穿著時,腿周圍開口部20f於寬度方向伸長,胯下部於寬度方向伸長,結果胯下部提昇,可對穿著者之胯下、腿周圍賦予按壓力。線狀彈性體202係將彈性體、橡膠等彈性素材線狀地構成之構件。作為彈性體,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系彈性體、烯烴系彈性體、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丁二烯系彈性體、氯乙烯系彈性體、聚矽氧系彈性體等。又,作為橡膠,可列舉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異戊二烯橡膠、聚矽氧橡膠、氟橡膠、丙烯酸橡膠、胺基甲酸酯橡膠等。胯下部20c中之線狀彈性體202較佳為自胯下部20c之一腿周圍開口部20f朝向另一腿周圍開口部20f配置有多條,或配置於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與後部20b連接之方向。線狀彈性體202較佳為以2.00mm~7.00mm間隔配置多條,更較佳為3.00mm~6.25mm。若線狀彈性體202以3.00mm~6.25mm間隔配置,則如圖62A所示形成整齊之肌理較細之皺褶且厚度亦固定,外觀良好,並且肌膚觸感變好,進而表面積變大,故而汗等之吸收、蒸散性提高。另一方面,於線狀彈性體202之間隔超過6.25mm之情形時,如圖62B所示,形成蜿蜒之皺褶,或者厚度產生不均。線狀彈性體202較佳為如圖4所示配置於與液
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接觸之位置。線狀彈性體202之強度、素材係根據配置之位置而適當選擇。例如,亦可配置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與後部20b為分別不同之強度、素材之按壓構件202。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與後部20b中,若線狀彈性體202之強度、素材相同,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形狀容易受限制。然而,藉由配置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與後部20b為分別不同之強度、素材之線狀彈性體202,可提高形狀之自由度。因此,例如,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為立體性之形狀。
(伸縮性複合片材之接合方法)
伸縮性複合片材中之透氣性片材203、205、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線狀彈性體202可藉由接著、熱熔、超音波接合等而積層一體化,但較佳為藉由接著而積層一體化。作為接著劑,可列舉乳膠接著劑、感壓接著劑、熱熔膠等,但較佳為熱熔膠。於將透氣性片材203、205、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線狀彈性體202積層一體化時,既可將接著劑等在透氣性片材203、205、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等之整個表面無間隙地塗佈而接著,亦可設置不局部地塗佈接著劑之非接合部而接著。如圖4所示,於線狀彈性體202之表面塗佈接著劑218,隔著線狀彈性體202而將透氣性片材203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藉由接著劑接著為條紋狀、格子狀、網點狀等,藉此形成透氣性片材203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藉由接著劑218而接著之接合部、及未接著之非接合部219。又,於將透氣性片材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接著時,藉由將接著劑條紋狀、格子狀、網點狀等地塗佈而接著,於透氣性片材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形成接合部及非接合部。若於透氣性纖維片材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
之間、或透氣性片材203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形成非接合部,則可使伸縮性複合片材之透氣性、透濕性更加提高,並且柔軟性或肌膚觸感亦提高。熱熔膠由於撥水性較高,故而若將熱熔膠於透氣性片材203、205、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等之整個表面無間隙地塗佈而接著,則存在透氣性、透濕性、柔軟性降低之虞,但藉由將熱熔膠間歇性地塗佈而設置非接合部,可保持優異之透氣性、透濕性、柔軟性。又,由於可削減接著劑使用量,故而可實現成本削減,並且於將使用後之拋棄式衣物1廢棄之情形時,可降低對環境之影響。
(接著劑)
作為用於接著之接著劑,並無特別限制,較佳地使用公知之接著劑,例如,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PO(聚烯烴)系、PA(聚醯胺)系、SR(合成橡膠)系、ACR(丙烯酸)系、PUR(聚胺基甲酸酯、濕氣硬化型)系等任一者。該等既可將1種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進而,亦可除上述以外併用其他物質。熱熔膠由於向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滲透性較高,故而接著劑容易滲透至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內部,如圖4所示,接著劑218之一部分滲透至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纖維之間隙而形成接著劑與纖維一體化之固定部201a。圖4係表示隔著於表面塗佈有接著劑218之按壓構件202,而將透氣性片材203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接著之情形。透氣性片材203為不織布或多孔質片材,由於與紙片材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相比液體擴散性較低,故而滲透至透氣性片材203之固定部218b與藉由滲透至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接著劑而形成之固定部218a相比成為較小者。若形成有固定部218a、218b,則接著
力提高,伸縮性複合片材整體之強度提高。亦可未必於透氣性片材203形成固定部218b。於隔著在線狀彈性體202表面塗佈之接著劑218而將透氣性片材203、線狀彈性體202、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接著一體化之情形時,較佳為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固定部218a,藉由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中,形成滲透有塗佈於線狀彈性體202表面之接著劑218之固定部218a,而線狀彈性體202將透氣性片材203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確實且牢固地夾持接著並保持。又,亦可提高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強度。於不使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而於透氣性片材203與205之間配置線狀彈性體202之情形時,為了獲得適當之接著力,必須大量地塗佈接著劑218,但若塗佈大量之接著劑,則不僅線狀彈性體202之彈性力喪失,而且軀體部穿著部20之柔軟性亦降低,故而肌膚觸感降低。又,存在產生接著劑自配置於身體側之透氣性片材滲出、外觀變差之不良情況之虞。相對於此,於在透氣性片材203與205之間進而配置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且將線狀彈性體202以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接觸之方式配置之情形時,接著劑218對液體擴散性片材201之親和性較對透氣性片材203、205之親和性更高,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線狀彈性體202之保持力較透氣性片材203、205之線狀彈性體202之保持力更高,故而將線狀彈性體202確實地保持於複合片材中,尤其塗佈於線狀彈性體202表面之接著劑218滲透至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中而形成與纖維一體化之固定部218a,藉此可利用更少量之熱熔膠獲得強力之接著力。藉此,由於不使用大量之熱熔膠,故而不喪失按壓構件202之彈性力,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性複合片材中之保持力進而提高。又,軀體部穿著部20之柔軟性增加,並且熱熔膠
不會自配置於身體側之不織布203滲出,故而可使肌膚觸感良好,進而外觀性亦可提高。又,於將伸縮性複合片材裁剪之情形時於裁剪端部中亦確實地保持線狀彈性體202。因此,無產生於裁剪端部中線狀彈性體202之接著偏離而線狀彈性體202之端部被引入至片材內所引起之線狀彈性體202之非存在部之虞。又,藉由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固定部218a,即便於將由紙片材等所構成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曝露於水中之情形時,亦可不易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破壞。又,由於可削減熱熔膠之使用量,故而可實現成本之降低。又,由於可削減熱熔膠之使用量,故而於將使用後之拋棄式衣物1廢棄之情形時,可降低對環境之影響。又,由於可削減熱熔膠之使用量,故而亦可提高軀體部穿著部20之透氣性、汗等之蒸散性。
(壓紋處理)
較佳為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實施壓紋處理。圖5係表示藉由壓紋處理而形成由凹部211與凸部212所構成之凹凸部213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一例。凹部211及凸部212例如可藉由利用壓紋輥進行壓紋加工而形成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整個表面。壓紋加工例如可藉由利用於周面設置有多個突起之一對壓紋輥按壓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而實施。又,壓紋加工之凹凸部213之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圖5所示之波形,例如,亦可為三角形、四邊形、半圓形等。藉由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表面形成凹凸部213,可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為蓬鬆之狀態。但是,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表面形成凹凸部213之方法並不限定於壓紋輥之壓紋加工,亦可利用其他方法形成。
藉由壓紋處理而形成之凹凸部213並不限定於如圖5所示之凹凸形狀,僅為凹形狀,僅為凸形狀均可。即,非平坦部並不限定於作為一例之凹凸部213,能夠應用同等地發揮功能之各種形狀。進而,亦可一部分包含平坦部,作為整體只要為非平坦部即可。藉由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實施壓紋處理,而與未實施壓紋處理之情形時相比強度降低而產生脆弱部。進而,壓紋處理並不限定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表面形成凹凸部213之情形,既可藉由利用於周面不具有突起之平輥按壓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而實施,亦可將於周面設置有多個突起之一對壓紋輥與於周面不具有突起之平輥組合而進行。又,並不限定於1次之處理,亦可進行多次之處理。
圖6係於實施有壓紋加工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貼合透氣性片材203、205形成積層體之例。圖6中如表示空氣之流動般,空氣A1通過透氣性片材205之內側。第2圖案中,空氣A2交替地通過透氣性片材203、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5之間。再者,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5之間接著之糊材214亦可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5之間局部地塗佈。因此,空氣A2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5之間,可通過未塗佈糊材214之空間。於第3圖案中,空氣A3依序通過透氣性片材203、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透氣性片材205。再者,於第3圖案中,空氣A3如圖中虛線所示,亦可依序通過透氣性片材205、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透氣性片材203。再者,空氣之通過之形態並不限定於上述之3個圖案,可考慮各種形態。例如,空氣亦可以橫穿凹凸部213之方式通過。
壓紋處理並不限定於僅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進行壓紋加工而實施之情形,亦可藉由將透氣性片材203、205、纖維狀彈性體202之一部分積層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後,或者將全部積層之後進行壓紋加工而實施。圖7、圖8係表示製造伸縮性複合片材之方法之一例,圖7係表示於使透氣性片材203、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透氣性片材205及未圖示之線狀彈性體202以伸長狀態形成積層體之後,通過一對壓紋輥301、302間實施壓紋處理獲得複合片材之方法,通過壓紋輥301、302之後釋放線狀彈性體202之張力,藉此獲得形成有由凹凸部213所構成之皺褶213a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圖8係表示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通過於周面具有突起之一對壓紋輥301、302間而實施壓紋處理之後,使透氣性片材203、205及塗佈有接著劑之線狀彈性體202(未圖示)以伸長狀態重疊,進而通過一對平輥303、304間而積層一體化獲得複合片材之方法,於通過平輥303、304之後釋放線狀彈性體202之張力,藉此獲得形成有由凹凸部213所構成之皺褶213a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認為複合片材200中之皺褶213a係藉由利用壓紋處理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脆弱部而容易地形成,且釋放線狀彈性體202之張力而藉由線狀彈性體202向原來之狀態恢復之力而形成。又,若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脆弱部,則不易損傷線狀彈性體202之彈性力,故而以脆弱部為起點而容易地形成皺褶213a。皺褶213a係沿著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方向而形成多個。皺褶213a亦可局部地形成於複合片材,但更佳為整體地形成。由具有此種較細之皺褶213a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構成之軀體部穿著部20由於表面之接觸面積變少,故而肌膚觸感變佳。又,藉由產生較細之皺褶213a,而光之吸收性提高,
並且不易穿透,可使穿著者之身體之線不醒目。若形成多個此種皺褶213a,則於伸縮性複合片材之內部形成較多之間隙,藉由具有此種多個皺褶213a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而構成軀體部穿著部20,藉此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透氣性更加提高。形成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連續之凹凸部213之條數例如較佳為每1cm為15~50條左右。
伸縮性複合片材200由於具有於透氣性片材203、205之間介置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構成,故而本來透氣性優異,但若形成有藉由為了將各片材及線狀彈性體202積層一體化而使用之接著劑之局部塗佈而形成之非接合部219,則於非接合部219中空氣容易流通,故而透氣性更加提高。進而,藉由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凹凸部213、或伸縮性複合片材200表面之微細之皺褶213a之存在,而空氣容易通過凹凸部213或皺褶213a之空隙部而流通,故而可使透氣性進而提高。若伸縮性複合片材200係於表面形成有微細之皺褶213a,則與肌膚之接觸面積變少,故而肌膚觸感提高,又,伸縮性複合片材200之表面積增加,結果尿等之吸收性提高,蒸散性亦提高。又,藉由於伸縮性複合片材200表面具有微細之皺褶213a,而具有不易穿透等之效果。
藉由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使用壓紋輥等,實施沖孔、打孔等孔形成加工,可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表面形成適度之大小之孔、裂縫、切口等。該處理既可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單獨地實施,亦可對伸縮性複合片材整體實施。若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實施孔形成加工或上述壓紋處理,則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為更加柔軟性、軟和感優異之觸感。
拋棄式衣物1如圖1中一例所示,亦可對腰圍部21或軀體部穿著部20實施印刷。由紙片材等所構成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由不織布等所構成之透氣性片材203、205相比可印刷鮮明之花紋,故而於實施印刷之情形時,如圖3所示較佳為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表面形成印刷層201a,可於拋棄式衣物1之表面印刷美麗之色彩、花樣、照片等(以下,亦稱為「照片等」),從而可使穿著者P對拋棄式衣物1之穿著之抗拒感更加降低。
印刷層201a例如可藉由噴墨印刷等而形成。較佳為,印刷層201a之表面例如藉由進行塗清漆加工、或者添加黏合劑而進行防掉色處理。作為黏合劑,可列舉PVA、CMC、EVA、丙烯酸、漆等公知之材料。又,亦可使用進行防掉色處理之墨水。
再者,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厚度較薄之情形時,較理想的是藉由軟版印刷而形成印刷層201a。軟版印刷由於版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之接觸面為壓版,故而具備接觸面較少,且印壓較低之等之特徵。因此,容易自版分離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適合於在較薄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印刷層201a。
又,於軟版印刷中,可使用之墨水之種類較多,故而,例如,如通過噴嘴等而使墨水噴出之噴墨印刷般,墨水之黏度等受限制之情況較少。因此,於藉由軟版印刷而形成印刷層201a之情形時,可提高可印刷之花紋之自由度。再者,於在印刷層201a印刷花紋之情形時,藉由將藉由版而印刷之花紋於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方向伸長,而於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可於表面呈現所期望之形狀之花紋。具體而言,於不使線狀彈
性體202伸長之狀態下,將完成時之花紋之大小設為100%之情形時,較佳為使印刷版之花紋之比率於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方向成為110~350%之方式形成。藉此,於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花紋不會不自然地放大,故而成為美觀更優異之製品。
再者,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印刷層201a之情形時,印刷層201a既可於實施壓紋處理之前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亦可於實施壓紋處理之後形成。藉由利用壓紋加工,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表面形成多個凹部、凸部等之形狀,而通常之印刷中無法表現之立體性之設計、根據觀察角度而細微差別不同之設計等之表現成為可能。
圖3A至圖3D係表示軀體部穿著部20之變化之圖。
圖3A係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外側配置有透氣性片材205,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5之間設置有印刷層201a。
圖3B係於液體擴散性纖維201與線狀彈性體202之間進而配置有透氣性片材206。
圖3C係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6之間進而配置有透氣性片材207。
於上述之圖3A至圖3C之構成中,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中,於印刷層201a之更外側配置透氣性片材205,故而可減輕藉由摩擦而印刷層201a之照片等剝落,或掉色之不良情況。
圖3D係於透氣性片材205之表面形成有印刷層201a。根據
該構成,由於形成於印刷層201a之照片等浮升而可觀察,故而穿著者等與無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情形時相比,可觀察更鮮明之照片等。
由於熱熔膠具有透光性,故而藉由塗佈於印刷層201a之表面,即便被水濡濕,印刷層201a之照片等亦不會模糊、或者滲出。因此,成為印刷層201a之墨水可為水性、油性之任一者,可使用各種墨水。又,可減輕藉由摩擦而印刷層201a之照片等剝離、或掉色之不良情況。
於伸縮性複合片材,雖未特別圖示,但亦可配置吸收性聚合物層。又,亦可對配置於最外側之透氣性片材205之表面塗佈撥水劑。作為撥水劑,可使用油性、矽系、鐵氟龍系等。如此,藉由對最外側之透氣性片材205之表面塗佈撥水劑,可更有效地抑制來自外側之水分之滲入。
作為吸收性聚合物,使用聚丙烯酸鈉等高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吸收性聚合物例如可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203之間以顆粒或粉末之狀態作為吸水性聚合物層而保持,於該情形時,可使尿等藉由吸收性聚合物層而迅速地吸收。又,於吸收性聚合物層之外側配置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透氣性片材205,故而可更有效地抑制尿等向外側滲出。又,由於在最靠身體側配置有透氣性片材203,故而肌膚觸感與透氣性優異。另一方面,於將吸水性聚合物層設置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透氣性片材205側之情形時,可使尿等之大部分藉由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而吸收,故而可使吸水性聚合物之使用量減少。
亦可於配置於最外側之透氣性片材205之表面形成多個微細之孔。藉由設置此種孔,可使透氣性更加提高。該孔例如既可呈點狀地規則地形成,亦可隨機地形成。又,該孔既可形成於透氣性片材205之整
個表面,亦可局部地形成。
(非親水性片材)
伸縮性複合片材200如圖9A、圖9B所示亦可進而配置有非親水性片材209。圖9A所示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係於第2透氣性片材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配置有作為非親水性片材之疏水性片材209。作為疏水性片材209,較佳為具有使空氣通過但不使水分通過之特性之透濕性膜。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第2透氣性片材205側之表面形成有印刷層201a之情形時,疏水性片材209為了使印刷層201a之視認性良好,較佳為使用透明度較高之透濕性膜。於該情形時,可更鮮明地觀察形成於印刷層201a之精細之照片等。再者,疏水性片材209並不限定於透明度較高者,例如亦可為半透明。
圖9B所示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係於第2透氣性片材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配置有疏水性片材209,於疏水性片材209之透氣性片材205側之表面形成有印刷層201a。於圖9B所示之例中,線狀彈性體202配置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第1透氣性片材203之間,但線狀彈性體202亦可配置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疏水性片材209之間。
再者,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或疏水性片材209形成印刷層201a之情形時,為了使印刷層201a之視認性良好,較佳為線狀彈性體202不配置於較印刷層201a更靠透氣性片材205側。又,疏水性片材並不限定於非親水性者,亦可為防水性者等。
再者,於上述例中,表示了設置疏水性片材209之情形,但
亦可代替疏水性片材而設置親水性片材,更佳為設置親水性片材。
圖10係表示線狀彈性體之配置之變化,線狀彈性體202如圖10A~圖10C所示,既可直線狀地配置,如圖10D所示,亦可曲線狀地配置。又,作為曲線之形狀,如圖10E所示,亦可為波形。進而,線狀彈性體202如圖10F所示,亦可配置為一部分包含直線或曲線之線。進而,如圖10G所示,不僅具備寬度方向亦平行地配置之線狀彈性體202,而且具備與其垂直方向地配置之線狀彈性體202,線狀彈性體202亦可成為格子狀。又,如圖10H所示,格子狀之線狀彈性體202亦可傾斜地配置。線狀彈性體202既可為遍及伸縮性複合片材200之整體而連續者(例如圖10A等),亦可為非連續者(例如圖10B等)。
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1藉由使用局部地配置有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可改變對穿著者之身體賦予按壓力之部位或按壓力之大小。圖11A係表示以線狀彈性體202位於拋棄式衣物1之前部及/或後部之兩側部之方式配置之例,圖11B係表示以線狀彈性體202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中央部之方式配置之例,圖11C係表示以線狀彈性體202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兩側部與中央部之中間之方式配置之例,圖11D係表示以線狀彈性體202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上方之兩側部與中央部之間之方式配置,並且線狀彈性體202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胯下部之方式配置之例,圖11E係表示以線狀彈性體202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上方之兩側部及前部及/或後部之胯下部20c之兩側之方式配置之例。又,圖11F係表示以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下方兩側部之方式配置線狀彈性體202之例,圖11G係表示以位於以前部及或/後部之胯下部為中心之左右之方式傾斜地配置線狀彈
性體202之例,圖11H係表示以位於前部及/或後部之中央部上方之左右之方式傾斜地配置線狀彈性體202之例,圖11I係表示以位於以前部及或/後部之胯下部為中心之左右與中央部上方之左右之方式傾斜地配置線狀彈性體202之例。於將線狀彈性體202傾斜地配置於左右之情形時,於各部中既可為相同方向,亦可為不同方向。又,亦可將圖11A~圖11I所示之圖案例如以於拋棄式衣物1之前面側與背面側不同之方式組合配置。
於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1中,較佳為軀體部穿著部20係線狀彈性體202配置於整體。其中,如圖10A所示,若使用將連續之線狀彈性體202以既定間隔配置多個而成之伸縮性複合片材200,設為線狀彈性體202之伸縮方向成為腰圍方向,則拋棄式衣物1對身體之服貼性良好,又,伸縮性複合片材之製造亦容易,故而較佳。於設置尿吸收體而作為尿布等使用之情形時,為了即便吸收體吸收尿而重量增加之情形時亦不會滑落,必須使腰圍部21之寬度增加而牢固地緊固於穿著者之腰部,但於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1中,並非僅利用腰圍部21之彈性力而服貼於身體,而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整體配置有線狀彈性體202,則拋棄式衣物1對身體之服貼性提高,故而可以使高度與通常之內衣類相同於穿著者之髖骨位置或較髖骨靠下側穿著之方式進行設計。拋棄式衣物1由於軀體部穿著部20具有伸縮性,故而無須使腰圍部21為超過需要之寬幅,故而無於穿著時腰圍部21之上端部自褲子、裙子等漏出之虞,穿著時之外觀良好,穿著者可無抗拒感或不協調感地穿著。
圖12A係表示於拋棄式衣物1之前部及/或後部之中央部於上下方向配置線狀彈性體202,且於其兩側於左右方向配置線狀彈性體202
之例。
圖12B係表示僅於拋棄式衣物1之前部及/或後部之中央部於上下方向配置線狀彈性體202之例。拋棄式衣物1亦可於正側與背側將圖12A所示之圖案與圖12B所示之圖案組合構成。又,亦可使拋棄式衣物1之正側或背側為圖12A、12B中任一項之圖案,使相反側之面為不配置線狀彈性體之組合,或者與圖11A~圖11I等所示之圖案組合。藉由如此而行,線狀彈性體202可隔著身體或彈性片材17將吸收體向身體按壓。
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1如圖13B所示,既可將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藉由伸縮性複合片材而一體地形成,如圖13A、圖13C所示,亦可由不同個體之構件而構成。於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由不同個體之構件而構成之情形時,如圖13A所示,若於腰圍部21下端之內側(身體側)與軀體部穿著部20上端之外側之間形成接合部21a而一體化,則可更加按壓身體。
又,如圖13C所示,若於腰圍部21下端之外側與軀體部穿著部20上端之內側(身體側)之間形成接合部21a而一體化,則可防止身體被過度地緊固。為了將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可列舉藉由熱熔膠等而進行之接著、縫合、熱密封、超音波接合等方法。若將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藉由伸縮性複合片材而一體地形成,則拋棄式衣物1之製造容易。另一方面,若由不同個體之構件構成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則可於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使彈性不同,或者可藉由改變構件之厚度、材質等而使保溫性、透氣性、肌膚觸感等容易地不同。又,於將於不同之製造場所製造之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合併而製造,或者產生污
垢之情形時,亦可將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分斷,更換污垢之部分。
於如上所述由在不織布等透氣性片材之間介置紙片材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線狀彈性體而成之伸縮性複合片材構成拋棄式衣物之情形時,與於不織布之間介置彈性體之習知者相比,製造變得容易而實現製造成本之降低,並且使用後之拋棄式衣物之廢棄亦變得容易。即,由於不織布與熱熔等之接著劑之親和性較低,故而為了使片材具有作為衣物之必要之強度,為了將不織布及彈性體相互接合而必須使熱熔膠之使用量較多,接合亦花費較長時間。相對於此,由於紙片材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熱熔膠等之親和性較不織布高,故而即便較少之熱熔膠使用量亦可獲得充分之接合強度,故而可實現熱熔膠使用量之降低化、接合時間之縮短,無須為了接合而使用複雜之裝置,製造變得容易。又,為了獲得伸縮性複合片材所需要之強度,習知採用使熱熔膠之使用量變多,或者將不織布重疊2層以上而接合等之方法,因此強度雖然提高但於廢棄時不容易破斷。相對於此,於在不織布等透氣性片材之間介置紙片材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而成之伸縮性複合片材之情形時,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與熱熔膠之親和性良好,藉此可降低熱熔膠等之使用量,並且藉由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之存在而片材整體之強度提高,故而即便不將不織布等透氣性片材重疊使用亦可獲得需要之強度。因此,可容易地獲得充分之強度之拋棄式衣物,並且於使用後可容易地破斷而廢棄。
(彈性片材)
於將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1作為尿布使用之情形時,亦可自軀體部穿著部20內側之前部20a向後部20b,設置通過穿著者P之胯下而
伸長之彈性片材17。彈性片材17例如既可為於不織布、透濕性之膜、紙等片材構件接合繩狀之橡膠而成者,亦可為其本身具有彈性之橡膠、胺基甲酸酯、矽片材、長統襪般之素材、編織物等。若設置彈性片材17,則吸收體對身體之按壓性進而提高,並且於穿著時,可隱藏生殖器、泌尿器之形狀,亦可作為護體之替代而使用。較佳為,彈性片材17以向長度方向(自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朝向後部20b之方向)具有伸縮性之方式設置。可於彈性片材17之內側設置吸收體10。於在彈性片材17設置吸收體10之情形時,藉由於穿著時伸長之彈性片材17之收縮力與具有伸縮性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收縮力,而將吸收體10按壓至身體側,抑制穿著時之吸收體10之凸狀之膨脹,身體與吸收體10之間之間隙變少,故而對身體之密接性提高。因此,與僅設置具有伸縮性之彈性片材,於該彈性片材上僅設置吸收體之習知者相比抑制胯下部20c中之膨脹,外觀、穿著感提高。若以相對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方向而彈性片材17之伸縮方向成為交叉之方向之方式安裝彈性片材17,則於穿著拋棄式衣物時軀體部穿著部20伸展時,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側接合部與後部側接合部被拉向相互之間隔變寬之方向而彈性片材17伸展,且彈性片材整體向上方提昇。因此,安裝於彈性片材17之吸收體10被壓向身體方向,而吸收體10對身體之密接性提高。尤其,若以相對於配置有彈性構件202之具有伸縮性之胯下部,伸縮方向成為與胯下部之伸縮方向交叉之方向之方式設置彈性片材17,則若於穿著者穿著時軀體部穿著部20向寬度方向伸展,則尤其腿周圍開口部20f向寬度方向伸展,藉此將胯下部壓向上方,胯下部之按壓力與彈性片材之按壓力互相結合,可使吸收體10確實地密接於身體。又,即便藉由穿著
者之活動而軀體部穿著部20變動,由於軀體部穿著部20與彈性片材17由不同構件而構成,故而對彈性片材17之變動之影響較少。藉此,於將下述吸收體10接合於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吸收體10可持續按壓身體,從而可藉由吸收體10而防止汗或尿等之滲漏。
彈性片材17可藉由與軀體部穿著部20相同之伸縮性複合片材而構成,作為伸縮性複合片材,例如,如圖14所示,可列舉於2片不織布221、221之間夾持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與橡膠線等彈性構件222而成之構成者。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配置於較彈性構件222靠身體側或不配置於較彈性構件222靠身體側均可。若彈性片材17具備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則即便於穿著者翻身時等自吸收體產生尿滲漏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彈性片材17中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而吸收滲漏之尿。作為彈性構件222,可使用與伸縮性複合片材中之線狀彈性體相同者。
(彈性片材之變化)
圖15及圖16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不同之態樣。如圖15、圖16所示,彈性片材17並不限定於在片材整體配置有彈性構件222者,亦可為於彈性片材17之一部分配置有彈性構件者。又,亦可併用彈性力不同之彈性構件。
圖15A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彈性構件222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均等地配置。
圖15B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不於中央部設置彈性構件,而於長度方向之前後之端部設置有彈性構件222。
圖15C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作為彈性構件222,使用彈性
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與彈性較其弱之彈性構件222b,且彈性構件222a配置於側部,於其以外之部分配置有彈性構件222b。於該情形時,由於側部之彈性構件222a之彈性較強,故而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變高,尿等之側漏之抑制效果變高。另一方面,側部以外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與側部相比較低,故而無壓迫感。
圖15D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彈性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配置於中央部,於其以外之部分配置有彈性較弱之彈性構件222b。於該情形時,由於中央部之彈性構件222a之彈性較強,故而服貼於臀部之凹處,穿著性較佳。
圖15E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彈性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配置於側部,於其以外之除中央部以外之部分配置有彈性較弱之彈性構件222b,中央部係分別局部地配置有彈性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與彈性較弱之彈性構件222b。於該情形時,側部由於彈性構件222a之彈性較強,故而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變高,尿等之側漏之抑制效果變高。側部以外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與側部相比較低,故而壓迫感較少。又,若以配置有中央部之彈性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之側成為臀部側之方式使用,則服貼於穿著者之臀部之凹處,穿著性較佳。
圖15F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彈性構件222於兩側部彎曲而配置。
圖15G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於側部中,相鄰之彈性構件222間之間隔較窄,彈性構件222密集地配置,內側之彈性構件222係相鄰之彈性構件222間之間隔較寬。於該情形時,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變高,尿等之
側漏之抑制效果變高。另一方面,側部以外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與側部相比較低,故而無壓迫感。
圖15H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彈性構件222於長度方向不連續,而斷續地設置。
圖15I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作為彈性構件222,使用彈性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與彈性較弱之彈性構件222b交替地連結而成者。
圖15J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彈性構件222於前後彎曲而配置。
圖16A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於彈性片材17之前後之端部中不具有彈性,於彈性片材17之中央部接合有彈性構件222。
圖16B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於彈性片材17之前後之端部配置有彈性較強之彈性構件222a,於中央部配置有彈性較弱之彈性構件222b。於該情形時,彈性片材17之前後部由於彈性構件222a之彈性較強,故而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變高,尿等之側漏之抑制效果變高,又,服貼於臀部之凹處,穿著性較佳。另一方面,中央部對身體側之密接性與側部相比較低,故而壓迫感較少。
圖16C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彈性構件222並非直線狀,而起伏地配置。
圖16D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彈性構件222配置於長度方向與短邊方向,且相互交叉。
圖16E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彈性構件222格子狀地傾斜地交叉配置。
圖16F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將圖15F與圖16C組合而成者。該彈性片材17之中央部係波狀之彈性構件222配置於長度方向,於側部配置有彎曲之彈性構件222。
彈性片材17並不限定於該等之形態,亦可為上述圖15A~圖15J、圖16A~圖16F之組合。又,彈性構件222之強弱能夠根據彈性構件222之粗度、伸展之強弱、間距之窄寬、是連續地接合還是斷續地接合等而調整。
上述圖15A~圖15J、圖16A~圖16F所示之彈性片材17為矩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如圖16G所示之兩端較寬之形狀。藉由設為此種形狀,而彈性片材17之側部不會接觸於穿著者之腿部,可提高使用感。若將該形狀之彈性片材17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則成為如圖16H所示之尿布型。
如上所述,於彈性片材17,於自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向後部延伸之方向以各種形態配置有彈性構件222。因此,藉由彈性構件222之收縮力,而於彈性片材17之表面產生皺褶,於彈性片材17與身體之間形成較多之間隙。因此,可使彈性片材17之透氣性提高。
彈性片材17如圖17所示,亦可以彈性片材之兩端部於寬度方向配置有彈性構件222b而具有向寬度方向之伸縮性,中央部於長度方向配置有彈性構件222a而具有向長度方向之伸縮性之方式構成。於該情形時,於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中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時,無阻礙軀體部穿著部20之向腰圍方向之伸縮性之虞。
又,如圖15A中一例所示,亦可於彈性片材17之內部配置
紙片材等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於彈性片材17之內部配置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之變化與上述圖15A~圖15J、圖16A~圖16G所示之彈性片材17共通。藉由於彈性片材17之內部配置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假設即便於尿等自吸收體10滲漏之情形時亦可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吸收尿等,故而可使尿等之側漏之抑制效果更加提高。又,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由於容易於表面產生皺褶,故而於彈性片材17之內部形成較多之間隙。因此,可使彈性片材17之透氣性提高。亦可對彈性片材17實施壓紋。壓紋處理亦可於夾入至彈性片材17之前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實施,但亦可於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內置於彈性片材17之後,對彈性片材17實施。若對彈性片材17或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23實施壓紋處理,則可使彈性片材17之柔軟性提高,肌膚觸感更加提高,藉此可使吸收體10對穿著者之身體之密接性更加提高。
(彈性片材與吸收體之接合)
圖18、圖19係說明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接合之圖。圖18A係接合有吸收體10之彈性片材17之俯視圖。圖18B係沿著接合有吸收體10之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縱剖面圖,係沿著圖18A之X-X′線之縱剖面圖。圖18C係沿著彈性片材17之寬度方向之縱剖面圖,係沿著圖18A之Y-Y′線之縱剖面圖。
如圖18、圖19所示,將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間藉由接著劑16而接合。於圖18所示之例中,接著劑16沿著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而塗佈於2個部位。藉由將接著劑16如圖18A所示於較吸收體1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10a、10b更靠內側之部分塗佈於2個部位,而於由接著
劑16包圍之區域之外側形成非接合部30。於該非接合部30中,與吸收體10於吸收體10之兩端部10a、10b附近接合於彈性片材17之情形相比,不會受彈性片材17束縛,可於上方或下方分別自由地活動。又,於將吸收體10於其兩端部10a、10b附近接合於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若於較吸收體10之端部10a、10b更靠內側部分中藉由接著劑16而將吸收體10接合於彈性片材17,則於較藉由接著劑16與接著劑16而夾持之部分靠外側之部分,可藉由彈性片材17而將吸收體10確實地按壓至身體。
因此,若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如圖18B所示,不阻礙彈性片材17之伸縮性,並且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之端部向上方提昇。同樣地,於彈性片材17之寬度方向,如圖18C所示,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之端部向上方提昇。藉此,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與穿著者之密接性提高,可使吸收體10對穿著者之身體之密接性提高,故而可抑制尿等之滲漏。又,若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之端部向上方提昇,則形成於吸收體10之外周部(寬度方向之側緣部)之折彎部豎起,形成立體之側褶皺,藉由該褶皺而防止尿等之流出。又,藉由形成側褶皺,而於吸收體10之寬度方向,於與身體之間產生間隙,故而確保透氣性。
圖19係表示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不同之接合例。
如圖19A所示,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間係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藉由塗佈於中央之1個部位之接著劑16而接合。藉由將接著劑16如圖19A所示塗佈於中央部之1個部位,可使非接合部30之面積較圖18A所示之非接合部30之面積更寬,可使不阻礙彈性片材17之伸縮
性之區域更寬。
因此,若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如圖19B所示,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較圖18B進而向上方提昇,並且可自正下方按壓穿著者之胯下。藉此,於以吊起吸收體1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之方式構成之習知之拋棄式尿布相比,可使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與穿著者之密接性更加提高,故而可進而有效地抑制尿等之滲漏。
又,於以吊起吸收體1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之方式安裝吸收體10之習知之拋棄式尿布中,若吸收體10之柔軟性較低(鬆弛較少),則吸收體10與穿著者之密接性變差。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中,即便於吸收體10之柔軟性較低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彈性片材17而將吸收體1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強制性地向上方提昇,故而可使吸收體10與穿著者之密接性更加提高。若於將彈性片材17伸長之狀態下將吸收體10接合,則難以維持彈性片材17之伸長之狀態,又定位亦花費時間,故而接合花費功夫與時間,故而較佳為於不將彈性片材17伸長之狀態下將吸收體10接合。
進而,將彈性片材17之另一實施形態示於圖20。如圖20所示,亦可使彈性片材17之寬度與吸收體10之寬度大致相同,並且於彈性片材17之寬度方向之兩側設置缺口部17c。缺口部17c係於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設置於與穿著者之大腿部接觸之部位。又,於彈性片材17,於寬度方向設置縫線孔17d等切斷部,根據需要於縫線孔17d將彈性片材17切斷,藉此亦可去除彈性片材17之按壓力。縫線孔17d係與彈性片材17
之形狀之如何無關,可設置於彈性片材17。於彈性片材17之寬度與吸收體10之寬度大致相同之情形時,當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彈性片材17及吸收體10之寬度方向之兩側以頂住之方式接觸於穿著者之大腿部,故而尤其於彈性片材17、吸收體10使用不織布之情形時,穿著舒適感下降。相對於此,如本實施形態般,藉由於彈性片材17之與穿著者之大腿部接觸之部位設置缺口部17c,而彈性片材17不易接觸於穿著者之大腿部,故而可改善穿著舒適感。
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間之接合方法並不限定於熱熔等之接著劑16,例如,除了縫合、熱密封以外,既可為利用超音波、雙面膠帶等之接著、其他公知之方法之任一之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進而,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間之接合亦可使用面扣結件、鉤、紐扣等。
(彈性片材向軀體部穿著部之接合)
如圖2所示,彈性片材17係長度方向之一端區域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區域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20b,彈性片材17係自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遍及後部20b而架設於胯下部20c之上表面側。再者,此處,所謂彈性片材17之一端區域及另一端區域,亦可未必包含端部,亦可為自端部隔開之區域。再者,彈性片材17亦可以藉由面扣結件、黏著膠帶等能夠相對於軀體部穿著部20連接脫離地安裝之方式構成。
如僅將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端部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時,將彈性片材17整個表面接合於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時般不會阻礙彈性片材17或與彈性片材17重疊之部分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
伸縮性,而保持軀體部穿著部20中之與彈性片材17之接合部以外之區域之伸縮性。因此,穿著者可容易地穿著拋棄式衣物1。由於不會阻礙彈性片材17及與彈性片材17重疊之部分之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性,故而於將彈性片材17安裝於吸收體10之情形時,軀體部穿著部20之按壓力與彈性片材17之按壓力均作用於吸收體10,而將吸收體10確實地按壓至穿著者。
圖21係表示將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於較圖2所示之情形更靠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上方位置於接合部C1接合之例。於該情形時,若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彈性片材17之彈性力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彈性力之兩者作用於穿著者P,於安裝有吸收體10之情形時,吸收體10被確實地按壓至穿著者側。彈性片材17既可於較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中央部靠上側接合,亦可於下側接合。若將彈性片材17如圖2般以架設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與較後部之中央部更靠下部之間之方式接合,則可使彈性片材17之按壓力較於中央或較中央部靠上部接合之情形時更弱。然而,成為適合於不喜歡將吸收體10向身體側強力地按壓之穿著者之製品。又,於將彈性片材17於較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中央更靠下側接合之情形時,可將吸收體10向身體側強力地按壓,並且彈性片材17之長度變短,故而可使彈性片材17之製造成本便宜。
圖22係表示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狀態,圖22A係將彈性片材17之端緣部設為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者,圖22B係將自彈性片材17之端緣部隔開間隔d1之位置設為接合部C2(或C3)者。藉由如此而行可以獲得適當之彈性力之方式進行設定。
圖23A~圖23F係表示彈性片材17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
裝之變化之圖。圖23A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中,於接合部C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
圖23B係表示於自彈性片材17之端部於長度方向離開僅間隔d1之位置中,於接合部C2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較理想的是,間隔d1係以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於前端之接合部C2與後端之接合部C2之間獲得適當之彈性力之方式進行設定。
圖23C係表示於自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隔開間隔d1之位置於點狀之接合部C3接合之情形。點狀接合部C3之數量既可為1個,亦可為3個以上。
圖23D係表示於自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隔開間隔d1之位置於點狀之接合部C3接合,進而於自接合部C3於長度方向僅離開間隔d2之位置,於點狀接合部C4接合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一面維持將彈性片材17於長度方向拉伸之狀態,一面於接合部C3及C4接合彈性片材,將彈性片材17之拉伸解除,則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於前端之接合部C4與後端之接合部C4之間可獲得彈性力。
若以可確保彈性片材17所需要之彈性力之方式可安裝彈性片材17,則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位置為任意,但較理想的是上述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方法中,於圖23A所示之位置安裝。
若於軀體部穿著部20安裝由不同構件構成之彈性片材17,且於該彈性片材17安裝吸收體,則可對吸收體10於使之自軀體部穿著部20獨立之狀態下保持。因此,與將吸收體10一體地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
之情形相比,於穿著者步行之情形時等,即便伴隨穿著者之身體之活動而軀體部穿著部20活動,亦無吸收體10自身體之既定位置偏離、或於吸收體10與身體之間產生間隙之虞,可使吸收體10更確實地密接於身體,可有效地防止汗或尿等之滲漏。
再者,彈性片材17如圖23E所示,亦可於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於沿著長度方向而設置之線狀之接合部C5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
圖23F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於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於沿著長度方向而設置之多個圓形之接合部C6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於該情形時,由於多個接合部C6斷續地設置,故而可於相鄰之接合部C6與接合部C6之間維持彈性片材17向長度方向之伸縮性。
圖24係表示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方法之另一變化之圖。又,彈性片材17係接合於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身體側之透氣性片材203。線狀彈性體202d~202f配置於與透氣性片材203之身體側相反之面即背面側。
於圖24A所示之例中,彈性片材17係相對於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線狀彈性體202d~202f而藉由傾斜地鋸齒狀地塗佈於相鄰之線狀彈性體間之熱熔膠19而接合。藉由熱熔膠19而進行之與彈性片材17之接合係分別使線狀彈性體202d與區域A,線狀彈性體202e與區域C,及線狀彈性體202f與區域E成為一區域,故而保持軀體部穿著部20上之線狀彈性體之伸縮性。
於圖24B所示之例中,彈性片材17係於彈性片材之端部與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線狀彈性體重疊之位置以一點接合,且相鄰之線
狀彈性體與彈性片材之端部之接合位置於彈性片材兩端部中交替地接合。彈性片材17於軀體部穿著部20中之各線狀彈性體之位置成為點接合,故而不會喪失各線狀彈性體之彈性力而可保持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
於圖24B所示之例中,於各按壓構件中,分別保持自藉由熱熔膠19而與彈性片材17接合之區域向未塗佈熱熔膠19之區域之方向之伸縮性。又,由於相鄰之2個按壓構件之間未藉由熱熔膠19而接合,故而於軀體部穿著部20中,存在於相鄰之2個按壓構件之間之紙片材、不織布等之橫方向及上下方向之柔軟性得以保持。
並不限定於彈性片材17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如圖25所示亦可安裝於腰圍部21。於該情形時,若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彈性片材17與腰圍部21重疊之部分由腰圍部21按壓至穿著者P,故而彈性片材17不會扭歪地按壓穿著者,穩定性提高。
(彈性片材之其他接合形態)
圖26、圖27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其他變化之圖。於圖26、圖27之各分圖中,彈性片材17所處之側成為身體側。又,圖28係說明圖27之構成中之彈性片材17之安裝位置之圖。以下之說明以透氣性片材為不織布之情形為例進行表示。
圖26A所示之態樣中,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於接合部C1接合,彈性片材17之一端於接合部C2接合於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於彈性片材17之端部接合之延伸部21b,既可存在線狀彈性體202,亦可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如圖27A所示亦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之延伸部21b。
此處,對自延伸部21b脫落線狀彈性體202之情形時之彈性片材17之安裝位置進行說明。
圖28係自身體側觀察腰圍部21與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時之示意圖。於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腰圍部21之情形時(例如,參照圖25),於將腰圍部21於橫方向最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其原因在於,若於腰圍部21不伸長之狀態(以下,亦稱為「恢復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則於將腰圍部21於橫方向伸長時,僅彈性片材17之寬度之部分腰圍部21之伸長裕度變少。因此,於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腰圍部21之情形時,於將腰圍部21於橫方向最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藉此可有效地活用腰圍部21之伸縮作用。
另一方面,如圖27A所示,於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不存在線狀彈性體之延伸部21b之情形時,於將腰圍部21於橫方向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則不佳。例如,如圖28A所示,於將腰圍部21於橫方向最伸長之狀態下,於腰圍部21上設定任意之點A-A,於延伸部21b之相同位置設定點B-B。若於該狀態下使腰圍部21為恢復狀態,則如圖28B所示,設定於腰圍部21上之點A′-A′之間隔與設定於延伸部21b上之點B′-B′之間隔產生△x量之偏離量。其原因在於,於延伸部21b中,由於無線狀彈性體202,故而延伸部21b之伸縮作用小於腰圍部21。此種偏離量之產生成為於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形成皺褶之原因,若於彈性片材17形成皺褶則彈性片材17對穿著者之密接性降低。若於不存在線狀彈性體之延伸部21b於不使腰圍部21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則即便腰圍部21伸縮而彈性片材17之端部亦不收縮,不會於彈性片材17產生皺褶。其結果,不會於彈性
片材17與穿著者之間產生間隙,可確實地使彈性片材密接於穿著者。
於拋棄式衣物1為單尺寸(均一尺寸)之情形時,於腰圍部21自最伸長之狀態至最不伸長之狀態之間穿著。因此,於穿著者之腰圍較大之情形時偏離量較小,隨著穿著者之腰圍變小,而偏離量變大。如此,若於將腰圍部21於橫方向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則根據穿著者之體型而穿著感不同。尤其,於腰圍較小之穿著者之情形時,由於偏離量變大,故而於活動腿時之彈性片材17之寬度方向容易產生間隙,密接性變差。然而,如圖27A~圖27D所示,於自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脫落線狀彈性體,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可將由穿著者之腰圍之大小所引起之偏離量之變動抑制為最小限度。藉此,即便於穿著者之腰圍較小之情形時,亦由於偏離量不變大,故而於活動腿時之彈性片材17之橫方向不易產生間隙,密接性提高。因此,可對穿著單尺寸之拋棄式衣物1之各種體型之穿著者,提供更優異之穿著感。再者,關於圖27B~圖27D,一面與對應之圖26之構成進行對比一面進行說明。
於圖26A及圖26B至圖26D及圖26H所示之實施形態中,較理想的是將自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至彈性片材17與腰圍部21或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2為止之間隔d1設為3mm以上。藉由將間隔d1設為3mm以上,而於利用熱密封形成接合部C2之情形時,可抑制位於接合部C2之附近之腰圍部21或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線狀彈性體之熱所引起之影響。
圖26A所示之形態中,於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之身體側形成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於該延伸部21b於接合部
C2接合有彈性片材17之端部。
圖26B所示之態樣中,位於腰圍部21之身體側之不織布215形成自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延伸之延伸部21b,彈性片材17之端部於接合部C2接合於該延伸部21b,。
圖26C所示之態樣中,形成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上端自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向身體側延伸之延伸部22a,彈性片材17之端部於接合部C2接合於該延伸部22a。延伸部22a如圖26B所示亦可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
圖26D所示之態樣中,形成位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外側之不織布225自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向身體側延伸之延伸部22a,彈性片材17之端部於接合部C2接合於延伸部22a。
圖26E所示之態樣中,於腰圍部21之端部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端部之重疊部夾入彈性片材17之端部而於接合部C3接合。腰圍部21端部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端部之重疊部亦可以軀體部穿著部20之端部成為身體側之方式構成。又,如圖27C所示,亦可於重疊部中腰圍部21之端部、軀體部穿著部20之端部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
圖26F所示之態樣中,於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C1中,彈性片材17之端部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身體側於接合部C3接合。於該情形時,如圖27D所示,接合部C1中之腰圍部21之端部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端部亦可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
圖26G所示之態樣中,將外側之不織布225與身體側之不織布226於接合部C1接合而一體地形成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於接
合部C1之位置中,將彈性片材17之端部與身體側之不織布226於接合部C3接合。
圖26H所示之態樣中,一體地形成腰圍部21與軀體部穿著部20,於腰圍部21之上端中使外側之不織布225之端部較身體側之不織布226更延伸而向身體側回折且與身體側之不織布226於接合部C1接合,於自接合部C延伸之延伸部21b將彈性片材17之端部於接合部C2接合。將回折之不織布225與身體側之不織布226接合之接合部C之位置只要為可於與接合部C2之間確保間隔d1之位置即可。例如,亦可為將身體側之不織布206回折之部分之正下方。
如圖26A~圖26D、圖26H所示,若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延伸部21b、22a,則即便因身體之活動而拉伸腰圍部21或軀體部穿著部20,彈性片材17亦不易追隨該活動而活動,故而藉由彈性片材17對身體之按壓力變動之情況較少,又,如將彈性片材17直接接合於腰圍部21或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時般,亦無阻礙腰圍部21或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之虞。因此,無因身體之活動而彈性片材17扭歪等之虞,可使吸收體10對彈性片材17之接合良好,可使吸收體10對身體之密接性確實,尿等之逆流防止性優異。又,若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延伸部21b或延伸部22a,則與將彈性片材17直接接合於腰圍部21或軀體部穿著部20之情形時相比,由於接合部並非外側表面,故而接合部不醒目而成為美觀性優異者。於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延伸部21b、22a之情形時,如圖示般即便彈性片材17之端部連接於延伸部21b、22a之外側(自身體之面),未特別圖示,亦可接合於延伸部21b、22a之內側,但較佳為連接於內側。於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延伸部
之內側之情形時,亦可以接合部包含延伸部之開放端部之方式接合,但較佳為將彈性片材17之接合部自延伸部之基端部側(開放端部之相反側)設置,以於延伸部之開放端部與彈性片材17之間形成間隙之方式接合。若以將彈性片材17於延伸部內側,於延伸部與彈性片材17之間形成間隙之方式接合,則即便於自吸收體產生尿滲漏之情形時,延伸部與彈性片材17之間隙亦作為所謂尿捕獲部而發揮功能,可降低尿向外漏出之情況。又,於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延伸部之外側之情形時,於接合於內側之情形時,均較佳為於接合彈性片材17之延伸部不存在線狀彈性體。於在不存在線狀彈性體之延伸部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可降低因線狀彈性體之伸縮而彈性片材17產生皺褶,或彈性片材17扭歪之情況。其結果,無於支持於彈性片材17上之吸收體10產生皺褶或扭歪等之虞,可使吸收體10確實地密接於身體。
彈性片材17既可為接合之一端與另一端均以相同之接合形態接合,亦可為以不同之接合形態接合。若將彈性片材17藉由熱密封等而接合,則存在配置於其部分之線狀彈性體202劣化之虞,但於圖26A~圖26D、圖27A~圖27D所示之實施形態中,由於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或於即便線狀彈性體202劣化亦不對整體之伸縮性帶來影響之位置接合彈性片材17,故而不會對拋棄式衣物1對身體之按壓力帶來影響。又,如圖26、圖27所示,若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則彈性片材17之接合部不會出現於外觀,故而不僅成為美觀性優異之製品,而且於彈性片材17之接合部中不會阻礙伸縮性複合片材之伸縮性,即便於安裝吸收體10之情形時,亦可形成為與通常之內衣類相比無不協調感之製品。
再者,圖26、圖27係對安裝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應用於代替彈性片材17直接安裝吸收體10之情形時。
圖29A~圖29F係表示彈性片材17之安裝方法之進而不同之態樣,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端部側之寬度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向軀體部穿著部20安裝之情形時。
圖29A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前端之大致中央部中,於直線形狀之接合部C1於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
圖29B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前端之大致中央部中,於圓形狀之接合部C2於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
圖29C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前端之大致中央部中,於三角形狀之接合部C3於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
圖29D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前端之大致中央部中,於波形狀之接合部C4於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
圖29E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前端之大致中央部中,於大致L字形狀之接合部C5於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
圖29F係表示於彈性片材17之兩前端之大致中央部中,於X形狀之接合部C6於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
於圖29A~圖29F所示之各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彈性片材17之端部側之寬度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安裝,故而不會限制伸縮性,可使拋棄式衣物1對身體之密接性更加提高。
於圖29A~圖29F所示之各實施形態中,由於在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有彈性片材17之大致中央部,故而不易產生不定形之橫皺褶,亦
不會於軀體部穿著部20產生局部性之鬆弛。因此,與通常之內衣類相比成為無不協調感之外觀,成為美觀性優異之製品。
再者,於圖29A~圖29F之各圖中,接合部C1~C6只要於彈性片材17之端部側之寬度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安裝即可,其數量並不限定於1個。又,不限定於圖29A~圖29F之各圖所示之形狀,既可為其他形狀,亦可將多個相同或不同之形狀適當組合。進而,圖29A~圖29F之各圖所示之接合部C1~C6既可為僅彈性片材17之前端或後端中任一者,另一者亦可於其他實施形態之接合部(例如,圖23A等)接合。
圖36係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之拋棄式衣物1之剖面圖。如圖所示,彈性片材17之前端及後端之端部藉由圖26A所示之形態,接合於腰圍部21之延伸部21b。如此,彈性片材17不將其接合部位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而接合於延伸部21b,藉此其接合部位不會出現於外觀可形成優異之美觀。
於安裝彈性片材17時,如圖30所示,可於彈性片材17設置切口D,以隔著該切口D之方式設置接合部E而接合彈性片材17。尤其於將彈性片材17直接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之情形時,若於彈性片材設置此種切口D,以隔著切口D之方式設置並安裝接合部E,則於拉伸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時,由於切口D打開,故而不會妨礙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之伸展。又,若如此安裝彈性片材17,則於拉伸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時,彈性片材17被拉向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如圖31所示,彈性片材17之緣部17b向上方(身體側)提拉而形成所謂立體褶皺,故而尿滲漏等之防
止效果進而提高。此種立體褶皺效果藉由使彈性片材17中央部之彈性力較緣部17b之彈性力弱而更有效地顯現。為了使彈性片材17中央部之彈性力與緣部17b相比較弱,例如可列舉藉由減少中央部中之彈性構件之數量,或改變用於中央部之彈性構件之強度或質地,而使用中央部之彈性力較緣部17b弱等之方法。
彈性片材17如圖32A所示,亦可於端部之內側設置切口D,於與彈性片材17之端部之大致中央部隔著切口D之位置設置接合部E而接合。於該情形時,於拉伸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時,如圖32B所示由於切口D打開,故而可降低妨礙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之伸展之情況。
又,如圖33A所示,若於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兩端緣部形成彎折部,於該彎折部設置接合部E而安裝彈性片材17,則於拉伸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時,如圖33B所示由於彎折部於寬度方向打開,故而可降低妨礙軀體部穿著部20或腰圍部21之伸展之情況。
圖34A係表示將於端部具有切口部D之彈性片材17以隔著切口部D之方式於接合部E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狀態。於該情形時,若於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軀體部穿著部20伸展,則如圖34B所示,彈性片材17之切口D擴展而不妨礙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展,並且對彈性片材17施加向上方提昇之力,其結果,藉由彈性片材17而自正下方向穿著者施加按壓力,密接性提高。
圖35A~圖35H係表示向軀體部穿著部20安裝之彈性片材17之進而其他變化之圖。圖35A~圖35H之各圖係表示以通過穿著者之胯
下之能夠伸縮之方向為基準,於彈性片材17之兩端部之區域中至少一個端部設置切口部D1~D8,藉此根據向寬度方向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而於寬度方向能夠自如地伸縮之彈性片材17之變化。藉由設置此種切口部D1~D8,而彈性片材17向寬度方向之伸縮成為可能,於穿著者穿著時軀體部穿著部20可不喪失彈力性地伸縮。於圖35A~圖35H中,省略軀體部穿著部20及吸收體10之圖示,而圖示平面地展開之彈性片材17、切口部D1~D8及接合部E1~E8。
於圖35A所示之彈性片材17,於兩端部之區域中分別形成直線形狀之多個切口部D1。彈性片材17可於接合部E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彈性片材17以此方式形成切口部D1,藉此,可無關於藉由切口部D1於寬度方向打開而於接合部E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而追隨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向寬度方向之伸縮而自如地於寬度方向伸縮。因此,藉由將具有該切口之彈性片材17於接合部E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而難以限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於穿著者穿著時,亦抑制彈性片材之勒痕等。藉此,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
又,切口部D1係沿著彈性片材17之伸縮方向而形成為縱長之形狀。如此,藉由沿著伸縮方向以縱長形狀形成切口形狀,而於軀體部穿著部20於寬度方向伸縮時根據其伸縮而D1開口,藉此能夠自如地於寬度方向延伸。進而,相鄰之各切口部D1彼此相互於伸縮方向錯開既定長度(P1)而形成。如此錯開既定長度(P1)而形成切口D1彼此,藉此成為
能夠根據軀體部穿著部20之寬度方向之伸縮而進行適當之伸縮延伸之構成。
圖35B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於圖35A之彈性片材17之構成中,分別形成有間距寬度較多個切口部D1寬之切口部D2。同樣地,於接合部E2中,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圖35B所示之彈性片材17亦與圖35A所示之彈性片材17相同,藉由形成有切口部D2,即便於接合部E2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可追隨軀體部穿著部20之向寬度方向之伸縮而自如地於寬度方向伸縮。因此,即便將具有該切口部D2之彈性片材17於接合部E2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難以限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於穿著者穿著時,亦抑制彈性片材之勒痕等。藉此,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不會阻礙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性,故而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
於圖35C所示之彈性片材17,於其大致整個表面區域中形成有直線形狀之多個切口部D3。又,於接合部E3中,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於該構成中,切口部D3遍及彈性片材17之大致整個表面區域而形成於彈性片材17,故而與上述相同即便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難以限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與上述相同,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不會阻礙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性,故而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除此以外,藉由形成於大致整個表面區域之切口部D3,而即便於穿著時將吸收
體等配置於彈性片材上,亦使濕氣等逃逸而抑制不透氣等,具有更良好之透氣性或透濕性。
於圖35D所示之彈性片材17,於其大致整個表面區域中,於圖35C之彈性片材17之構成中分別形成有間距寬度較多個切口部D3寬之切口部D4。又,於接合部E4中,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於該構成中,切口部D4遍及彈性片材17之大致整個表面區域而形成於彈性片材17,故而與上述相同即便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難以抑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與上述相同,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不會阻礙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性,故而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除此以外,藉由形成於大致整個表面區域之切口部D4,而於穿著時即便將吸收體等配置於彈性片材上,亦使濕氣等逃逸而抑制不透氣等,具有更良好之透氣性或透濕性。
於圖35E所示之彈性片材17中,直線之切口部D5設置於兩端之大致中央部。又,於接合部E5中,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於該構成中,與上述相同,即便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難以限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於穿著者穿著時,抑制彈性片材之安裝部分等之勒痕等。藉此,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不會阻礙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性,故而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
於圖35F所示之彈性片材17中,切口部D6設置於兩端之
大致中央部。於接合部E6中,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於該構成中,與上述相同,即便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難以限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於穿著者穿著時,抑制彈性片材之安裝部分等之勒痕等。藉此,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不會阻礙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性,故而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
再者,此處,切口部D6之形狀係形成為V字形狀之缺口形狀。如此,於本發明中「切口部」不僅包含僅僅直線狀或曲線狀之切口形狀,除了如切口部D6之具有所謂剪掉部分之形狀以外,可包含下述之孔形狀等。如此,作為「切口部」,藉由構成缺口形狀或孔形狀,而抑制穿著時之不透氣,可使透氣性或透濕性等更進一步提高。
於圖35G所示之彈性片材17中,切口部D7為橢圓形狀之孔之態樣。於該情形時,如上述之效果般,透氣性或透濕性等優異。圖35G所示之彈性片材17亦可於接合部E7中,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
於圖35H所示之彈性片材17中,切口部D8為圓形狀之孔之態樣。於該情形時,亦如上述之效果般,透氣性或透濕性等優異。圖35H所示之彈性片材17亦可於接合部E8中,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延伸部21b、22a。
於以上所說明之圖35A~圖35H之各分圖所示之彈性片材17之變化中,於至少形成有多個切口部之區域中,追隨著於接合部接合之
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而於其橫寬方向彈性片材17良好地伸縮。於該等之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將接合部如圖35A~圖35H所示設置於彈性片材17之設想上述橫寬方向之伸縮之區域之片材端等。藉由將接合部如此設置,而成為設置有切口部之彈性片材17有效地追隨軀體部穿著部之伸縮,具有自如地於寬度方向伸縮之彈性片材17之拋棄式衣物。
以上,根據圖35A~圖35H之各分圖所示之各變化,限制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之情況得到抑制,於穿著者穿著時,由彈性片材所引起之(尤其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之)軀體部穿著部20中之局部之鬆弛或勒痕等亦得到抑制。藉此,於穿著時,尤其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部周邊中,外觀上亦不產生不協調感,而作為於穿著時審美性亦較高之拋棄式衣物而提供。
(軀體部穿著部之胯下部與彈性片材之寬度尺寸)
於設置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如圖37所示,較佳為軀體部穿著部20中之胯下部20c之寬度尺寸L1未達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彈性片材17之寬度尺寸L2。於使L1未達L2之情形時,存在如下之效果:於穿著拋棄式衣物時軀體部穿著部之胯下部提昇,藉此可使吸收體10之底面向身體方向確實地按壓,並且即便因身體之活動而軀體部穿著部20活動,吸收體10之底面部亦不易活動,對身體之按壓點不易偏離等。再者,於不設置彈性片材17而直接安裝吸收體10之情形時,較佳為使胯下部20c之寬度L1未達吸收體10之寬度。
圖38係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胯下部20c與彈性片材17之間形成有間隙部S之拋棄式衣物1之剖面圖。若以於胯下部20c與彈性片材
17之間形成間隙部S之方式安裝彈性片材17,則彈性片材17更密接於身體側,更加發揮彈性片材17之按壓力。
(拋棄式衣物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圖38所示之短褲型之拋棄式衣物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39A所示,成形為短褲型之前之軀體部穿著部20成為於高度方向上對向之側緣部23a、23b、24a、24b相互分開之狀態。將彈性片材17以於長度方向伸長之狀態接合於該軀體部穿著部20。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表示將彈性片材17之前端接合於前部23,將後端接合於後部24之例。若將彈性片材17以於長度方向伸長之狀態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則彈性片材17因其伸縮力而返回至原來之長度(圖中,左側所示之彈性片材17之長度)。而且,與以將彈性片材17於長度方向伸長之狀態與彈性片材17之前端及後端接合之軀體部穿著部20相比,因伸縮力而返回至原來之長度之彈性片材17較短,故而於胯下部20c形成鬆弛部。
於該狀態下,將軀體部穿著部20於胯下部20c中對折,使前部23之一側緣部23a與後部24之對應之一側緣部24a重疊,並且使前部23之另一側緣部23b與後部24之對應之另一側緣部24b重疊。
其次,如圖39B所示,將重疊之前部23之一側緣部23a與後部24之對應之一側緣部24a接合,並且同樣地將重疊之前部23之另一側緣部23b與後部24之對應之另一側緣部24b接合。片材彼此之接合例如既可為熱熔、縫合、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糊材、其他公知之方法之任一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
若如此將各側緣部彼此接合,則如圖39C所示,軀體部穿著部20成形為短褲型。所成形之軀體部穿著部20成為彈性片材17露出於外側之狀態。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橫方向(左右方向)之側緣,成為藉由接合而進行之接合部C1露出於外側之狀態。
其次,如圖39C所示,將彈性片材17露出於外側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背面調換。藉由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背面調換,而彈性片材17配置於內側之短褲型之拋棄式衣物1完成。又,藉由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背面調換,而成為接合部C1亦配置於內側之狀態。再者,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背面調換之作業既可使用專用之裝置(未圖示)自動或半自動地進行,亦可利用人工作業進行。
圖40係表示圖39所示之拋棄式衣物1之另一製造步驟之示意圖。
如圖40A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預先使軀體部穿著部20於高度方向收縮,而於胯下部20c與彈性片材17之間形成間隙部S。即,藉由使軀體部穿著部20於高度方向收縮,而於胯下部20c形成鬆弛部260。而且,將彈性片材17以不伸長之狀態接合於在胯下部20c形成有鬆弛部260之軀體部穿著部20。
於該狀態下,將軀體部穿著部20於胯下部20c中對折,使前部23之一側緣部23a與後部24之對應之一側緣部24a重疊,並且使前部23之另一側緣部23b與後部24之對應之另一側緣部24b重疊。
其次,如圖40B所示,藉由將重疊之前部23與後部24之對應之側緣部接合,而形成短褲型之軀體部穿著部20。
其次,如圖40C所示,藉由將彈性片材17露出於外側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背面調換,而彈性片材17配置於內側之短褲型之拋棄式衣物1完成。又,藉由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背面調換,而成為接合部C1亦配置於內側之狀態。
再者,於圖39及圖40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對將彈性片材17之前端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3,將後端接合於後部24之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於軀體部穿著部20中,將彈性片材17之前端及後端接合之位置可應用在本說明書中說明之各種形態。
(軀體部穿著部之不同之態樣)
圖41A係表示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下端之兩側形成開放端部26之情形時。開放端部26係藉由於將軀體部穿著部20平面地配置之狀態下,將下端之兩側利用裁剪機等而傾斜地切斷為直線狀或曲線狀而形成。藉由於軀體部穿著部20形成開放端部26,而於與透氣性片材203、205之間形成開口部27,故而可使透氣性提高。又,穿著者更容易地活動腿部。若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下端兩側切斷,則於開放端部26之剖面,如圖41B所示,線狀彈性體202之端部202b露出。此時,線狀彈性體202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於圖41中未圖示)接觸,藉由塗佈於線狀彈性體202之接著劑而將線狀彈性體202接合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情形時,若尤其形成有固定部218a,則線狀彈性體202於透氣性片材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間牢固地接合,故而開放端部26中之線狀彈性體202之端部202b被拉入至內側之虞較少,維持開放端部26中之伸縮性,亦維持對身體之密接性。
另一方面,若使塗佈於線狀彈性體202之接著劑量更少,則如圖41C所示,於開放端部26切斷面中,線狀彈性體202之端部202b進入至內側,於切斷面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成為由透氣性片材203、205與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所構成之波狀之褶邊部300。褶邊部300係藉由於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線狀彈性體202之端部202b之接著偏離而彈性體端部202b進入至內側而形成。開放端部26中之線狀彈性體202之端部202b進入至內側之量根據穿著時等線狀彈性體202伸長之程度而不同,穿著者之腿部之粗度越粗,線狀彈性體202伸長之程度越大,於褶邊部300之周邊中,可獲得與腿部之大小般配之適當之按壓力。再者,於製造拋棄式衣物1時,藉由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寬度方向施加張力,使按壓構件202之端部202b進入至內側,而亦可形成褶邊部300。
若使塗佈於線狀彈性體202之接著劑量更少,則容易於開放端部26形成褶邊部300,若形成褶邊部300則穿著者更容易活動腿部,並且藉由波狀之外觀可提高裝飾性。又,於褶邊部300中,亦於透氣性片材203與205之間形成開口部27,故而可使透氣性提高。再者,褶邊部300亦可藉由以於開放端部26附近不存在線狀彈性體202之方式預先調整線狀彈性體202之長度而形成。
附帶而言,於習知之拋棄式衣物中,例如,為了獲得腿周圍之密接性,而藉由於與腿之周圍接觸之部分,尤其於腿部開口部之最外周部分配置彈性構件等而形成腿周圍褶皺。其係為了防止將腿周圍分裁剪時之按壓構件脫離所致之密接性降低。因此,為了製作腿周圍褶皺而需要複雜之步驟,且需要多個加工機。然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即便於將
軀體部穿著部20之腿周圍分裁剪之情形時,亦可抑制裁剪部分之按壓構件脫落,故而無需形成腿周圍褶皺等。藉此,不需要用以製作腿周圍褶皺之複雜之步驟、及多個加工機,故而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吸收體)
圖42A係吸收體10之俯視圖,圖42B係沿著圖42A之X-X線之剖面圖。
如圖所示,吸收體10為細長之大致矩形構件,且具備頂部片材11、背部片材12、配置於頂部片材11與背部片材12之間之吸收性芯13、及折彎部14。若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形成於吸收體10之外周部(寬度方向之側緣部)之折彎部14豎起,成為立體之側褶皺。再者,吸收體10之形狀並不限定於矩形,亦可為收縮形狀、橢圓形狀、其他公知之吸收體之任一形狀。又,吸收體10之構成亦並不限定於上述,亦可為公知之任一構成。
(作用效果)
(1)圖43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之作用及效果之圖。如圖所示,於將吸收體10配置於彈性片材17上之狀態下,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於是,彈性片材17伸長,故而藉由彈性片材17欲收縮之力,而將吸收體10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按壓。藉由該朝向身體之方向之按壓力,而吸收體10密接於身體。又,若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軀體部穿著部20伸長,故而藉由軀體部穿著部20欲收縮之力,而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後部20b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按壓。藉由該朝向身體之方向之較強之按壓力,而軀體部穿著部20密接於身體。
尤其,若於彈性片材17上配置有吸收體10,則可自胯下之正下方方向按壓吸收體10。藉此,與習知相比可使吸收體10更加密接於身體。
藉此,可更確實地維持將彈性片材17按壓至身體側之狀態。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中,彈性片材17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胯下部20c及其周邊部中,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按壓。因此,可使彈性片材17之朝向身體之方向之按壓力更大。如此,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藉由彈性片材17收縮之力與軀體部穿著部20收縮之力之協同作用,可使包含彈性片材17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整體以更強之按壓力密接於身體。
(2)如圖44A所示,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之前之軀體部穿著部20由於不根據穿著者之臀部變形,故而後部20b中之按壓構件202之張力於整個表面大致均勻。另一方面,如圖44B所示,若穿著者穿著拋棄式衣物1,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20b根據穿著者之臀部之形狀而變形。藉由該變形,而線狀彈性體202於穿著者之臀部中張力變得最高,隨著朝向腰圍方向及胯下方向,而張力變低。其中,配置於與穿著者之臀部對應之後部20b之線狀彈性體202如圖中箭頭所示,自穿著者之臀部之左右兩側朝向中央傾斜地向上方拉伸。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20b中,向穿著者之腰圍之外側伸長之線狀彈性體202欲恢復至原來之狀態。該恢復作用係線狀彈性體202之張力越高則越強地起作用。其結果,將穿著者之臀部向腰圍之中心(內側)方向按壓之力起作用,穿著者之臀部向上方提昇,故而矯正臀部之下垂。如此,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中,將穿著者之臀部自左右兩側向中央傾斜地向上方提昇之力與將穿著者之臀部向
腰圍之中心方向按壓之力之協同作用起作用。藉此,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由於獲得如修正內衣般之臀部提昇效果,故而可一面作為拋棄式之衣物,一面使穿著者之身體之線更美觀地顯現。附帶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之軀體部穿著部20中,藉由使配置於後部20b之線狀彈性體202之強度較配置於前部20a之按壓構件202之強度更強,可更加提高臀部提昇效果。
(3)圖45A係自穿著者之前側觀察習知之一般之拋棄式尿布時之實際圖像。圖45B係自穿著者之前側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時之實際圖像。
如圖45A所示,習知之一般之拋棄式尿布由於未以覆蓋設置於中央部之吸收體之方式配置按壓構件,故而若穿著者穿著,則配置於吸收體之周圍之按壓構件收縮,按壓構件陷入至吸收體與穿著者之腿周圍之間(例如,圖中白箭頭所示之部分)。因此,吸收體向較身體更靠外側鼓出,他人注意到穿著有拋棄式尿布之情況。
另一方面,於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中,由於在軀體部穿著部20之整體配置有線狀彈性體,故而即便於將吸收體安裝於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按壓構件亦不會陷入至該吸收體與穿著者之腿周圍之間。作為實例,可知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中,於圖45B中白箭頭所示之部分線狀彈性體之陷入量較少。藉此,吸收體不向較身體更靠外側鼓出,故而他人不易注意到穿著有具備吸收體之拋棄式衣物1之情況。又,由於與通常之內衣類相比成為無不協調感之外觀,故而成為美觀性亦優異之製品。
(4)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由於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
整體密接於身體,故而於穿褲子、裙子等或脫褲子、裙子等時,軀體部穿著部20不會捲縮,可抑制穿著者之肌膚露出等之不良情況。因此,不會如僅於腰部分緊固身體之習知之拋棄式尿布般局部地壓迫穿著者之身體,故而可獲得更舒適且具有穩定感之穿著感。又,由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伸縮性較高,故而可輕鬆地活動腿,而且為單尺寸,可應對廣泛之體型之穿著者。因此,可對穿著單尺寸之拋棄式衣物1之各種體型之穿著者,提供更優異之穿著感。
(5)用於拋棄式衣物1之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為紙片材等廉價之材料,蒸散性、透氣性、吸濕性優異,白度較高。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係於冬季具有適度之保溫性,且於夏季可獲得清涼感。又,容易廢棄,且自然分解,故而對環境之影響亦與化學纖維相比可變小。又,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係開孔、裁剪等加工性優異。進而,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可藉由表面加工而提高防水性,或提高表面強度。
(6)又,藉由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調濕效果,而將軀體部穿著部20之內部保持為適度之濕度,故而可使拋棄式衣物1產生適度之親和感。又,藉由產生該親和感,可降低布料摩擦音,故而可使他人不易注意到穿著有拋棄式衣物1之情況。再者,所謂布料摩擦音,係指拋棄式衣物1之各構件與身體摩擦時所產生之“沙沙聲”、拋棄式衣物1之各構件彼此摩擦時所產生之“沙沙聲”及拋棄式衣物1與褲子、裙子等摩擦時所產生之“沙沙聲”等。
(7)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由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凹凸部213,供空氣通過之區域變多,故而可使透氣性更加提高。
又,若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凹凸部213,則身體之接觸面積變少,故而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吸收尿等之情形時等,可抑制穿著者之不快感。又,若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凹凸部213,則即便為相同大小而實質性之表面積增加,故而可使蒸散性、透氣性、透濕性、尿等之吸收性提高。
(8)又,若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凹凸部213,則於將接著劑自噴嘴噴霧並塗佈之情形時,接著劑不會塗佈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整個表面而局部地塗佈。因此,於將透氣性片材藉由接著劑而接著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情形時,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與透氣性片材等之間局部地接著,故而可提高藉由接著而獲得之複合片材之柔軟性。又,由於可確保供空氣通過之區域更多,故而可使保溫性及清涼感更加提高。即,藉由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凹凸部213,可於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又,由於可確保供空氣通過之區域更多,故而可適當地調節濕度。
(9)又,藉由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凹凸部213,可對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賦予立體感。因此,可使拋棄式衣物1為更立體之形狀。又,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形成印刷層201a之情形時,可使所印刷之照片等更逼真地顯現。
又,於在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藉由壓紋加工而形成凹凸部213之情形時,可使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之紙質更柔軟,故而可使穿著時之肌膚觸感更加提高。
(10)於習知之紙尿布等之情形時,由於無將吸收體按壓至
身體之力,故而僅於腰之部分按壓至身體。其結果,為了使吸收體密接於身體,其構造上必須使高度變長。因此,於穿著之狀態下穿褲子、裙子等之情形時,存在紙尿布等之上端部自褲子、裙子等露出,而他人注意到穿著有紙尿布等之情況之情形。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由於軀體部穿著部20對身體之密接性優異,故而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高度與習知之紙尿布等相比較短,可提高拋棄式衣物1之美觀性或穿著感,並且可形成與通常之內衣類相比無不協調感之外觀。
(11)習知之紙尿布等由於使吸收體密接於身體之力較弱,故而於穿著裙子之女性之情形時,存在自紙尿布之上方重疊緊固用之內衣而穿著之情況。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中,即便不重疊緊固用之內衣而穿著,亦可將吸收體以較強之按壓力密接於身體。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尤其適合於穿著裙子之女性。
(12)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如圖38所示,可於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之部分之下部形成間隙部S,從而可保持使拋棄式衣物1密接於身體之力,並且更容易地活動穿著者P之腿。又,藉由形成間隙部S,而容易使彈性片材17於橫方向錯開,故而於穿著者為男性之情形時,容易排尿。又,與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20一體地接合之情形時相比,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A之朝向身體之方向之按壓力更大,軀體部穿著部20可將彈性片材17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更強地按壓。
(13)藉由彈性片材17按壓吸收體10之整體,而由吸收體10吸收之尿等不僅直接於尿等覆蓋之部分而且於其周圍亦容易地擴散,可於吸收體10內以較習知更寬廣之面積吸收尿等。因此,僅吸收體10之一部
分吸收尿而鼓出之現象較習知者更加緩和,外觀性提高。
進而,若因尿等而吸收體10之一部分鼓出,則吸收體10因重力而向下方下垂,但利用彈性片材17而將吸收體10自下方上推,故而吸收體10下垂之程度得到緩和,可抑制吸收尿等之吸收體10之下垂所引起之外觀性降低。
(14)如圖43所示,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具有伸縮性之軀體部穿著部20自彈性片材17之上方覆蓋穿著者P之腰部至臀部之部分,故而穩定感或服貼感優異。
(15)若於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201設置照片等印刷層201a,則與習知之紙尿布等相比,可提供美觀性優異之衣物,可更加降低穿著者P對拋棄式衣物1之穿著之抗拒感。
(16)若於彈性片材17形成皺褶,則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不以整個表面接觸,故而彈性片材17與吸收體10之接合能夠進行多次。再者,能夠進行多次之接合之理由在於,藉由於彈性片材17具有皺褶,而吸收體10之布料不會損傷。又,其原因在於,若於彈性片材17具有皺褶,則吸收體10容易分離。
(17)習知之尿布由於將吸收體10按壓至身體之力不充分,故而如圖64A所示,為了防止尿等之滲漏而必須使吸收體10之寬度:L3充分地寬。其結果,為了使腿周圍開口部20f為充分之大小,而不得不如圖64A所示使之為三角褲類型。另一方面,於將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作為尿布使用之情形時,能夠將吸收體10按壓至身體而密接,無尿等自吸收體10滲漏之虞,故而可使吸收體10之寬度:L4變窄,即便為如圖64B所
示之運動短褲類型,亦可形成與三角褲類型相同之大小之腿周圍開口部20f。由於與三角褲類型之腿周圍開口部20f之寬度:m1相比,運動短褲類型之腿周圍開口部20f之寬度:m2較大,故而於穿著者穿著時自腰圍開口部21a側觀察腿周圍開口部20f時,辨識出圖64B所示之運動短褲類型之腿周圍開口部20f較圖64A所示之三角褲類型之腿周圍開口部20f更大,於穿著時容易插入腳。
(第2實施形態)
圖46係第2實施形態中之拋棄式衣物1A之外觀圖。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亦具備架設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20a與後部20b之間之彈性片材17。
如圖46及圖47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具備軀體部穿著部20、及架設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與後部之間之彈性片材17。於彈性片材17之內側(上側、穿著者側、肌膚抵接側)配置吸收體10。
軀體部穿著部20如圖47所示,具備腰圍部21、及軀體部穿著部20。腰圍部21係穿著於穿著者P之腰圍之部分,且配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上部。軀體部穿著部20係按壓穿著者之下腹部周邊之部分,且形成為圓環狀。即,本實施形態之軀體部穿著部20於不具備胯下部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軀體部穿著部20如圖46所示,與一般之腰帶為大致相同之形狀,且具有同等之高度。再者,軀體部穿著部20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例,既可為更長之七分長,亦可為覆蓋較穿著者P之腰圍更靠上部之形狀。又,作為女性用,如圖46中想像線L所示,亦可為與短裙同等之高度。
於該情形時,藉由形成為兩側切割為較圖46所示之拋棄式衣物1A更短之形狀(即,前視時大致V字形之形狀),而腿部更容易活動。
(彈性片材對軀體部穿著部之接合)
(1)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
如圖4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彈性片材17係長度方向之一端區域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中央。又,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區域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中央。再者,此處,所謂一端區域及另一端區域,亦可未必包含端部,亦可為自端部離開之區域。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將彈性片材17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時,既可於不使軀體部穿著部20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又亦可於使軀體部穿著部20伸長之狀態下接合彈性片材17。
如此,藉由將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一端區域與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區域固定於軀體部穿著部20,而彈性片材17如圖24及圖25所示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內側彎曲並保持。
彈性片材17之大致中央部之彎曲之下端於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時,藉由穿著者之胯部而向下方延伸。即,於非穿著狀態下,彈性片材17之彎曲之下端位於較穿著時靠上方。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6及圖47所示,於彈性片材17上配置吸收體10。因此,於穿著者穿著時,彈性片材17伸長,藉由其收縮力而將吸收體10按壓至身體側。
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20安裝之方法並不限定於圖47之例。
圖48係表示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
圖48A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長度方向之一端於軀體部穿著部之內側(身體側)、且較中央靠上部之接合部C1接合。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亦同樣地連接。
於該情形時,若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A,則彈性片材17與軀體部穿著部重疊之部分由軀體部穿著部按壓至穿著者P,故而彈性片材17之穩定性提高。
又,亦可對彈性片材17將長度方向之一端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內側、且較中央靠下部之接合部接合(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亦同樣)。
於該情形時,與圖47及圖48A相比彈性片材17之長度可更短,故而可使製造成本廉價。
再者,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與後部中,亦可將彈性片材17接合於不同之位置。例如,亦可於前端較中央靠上部且後端較中央靠下部接合等,於使前端與後端不同之位置接合。
又,於圖48A中,對將彈性片材17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內側接合之例進行了說明,但如圖48B所示,亦可將彈性片材17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外側接合。圖48B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長度方向之一端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外側(與身體側相反之側)、且較中央靠上部之接合部C1接合。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亦同樣地連接。於圖48B之例中,由於彈性片材17位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外側,故而較佳為使軀體部穿著部
20之高度與圖48A相比較短。
再者,亦可將圖48A所示之形態與圖48B所示之形態適當組合。例如,能夠進行前端為圖48A所示之形態,後端為圖48B所示之形態等之組合。如此,藉由將彈性片材17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形態適當組合,而可獲得與穿著者之身體特徵對應之特性。
於圖48中,對將彈性片材17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例進行了表示,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彈性片材17安裝於腰圍部21。圖49係表示彈性片材17對腰圍部21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
圖49A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長度方向之一端於腰圍部21之內側(身體側)於接合部C1接合。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亦同樣地連接。
於該情形時,若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A,則彈性片材17與腰圍部21及軀體部穿著部20重疊之部分被按壓至穿著者P,故而彈性片材17之穩定性提高。
圖49B所示之彈性片材17係長度方向之一端於腰圍部21之外側(與身體側相反之側)於接合部C2接合。彈性片材17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亦同樣地連接。於該情形時,於圖22A中,藉由使彈性片材17與腰圍部21之配置相反之構成能夠接合。
再者,亦可將圖48所示之形態與圖49所示之形態適當組合。例如,能夠進行前端為圖48A所示之形態,後端為圖49A所示之形態等之組合。如此,藉由將彈性片材17對腰圍部21及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形態適當組合,而可賦予與穿著者之身體特徵對應之特性。
彈性片材17可如圖63所示使軀體部穿著部20側較胯下側寬幅地形成。若將此種彈性片材17之軀體部穿著部20側寬幅地構成,則確實地按壓身體,並且尿滲漏等之防止效果更加提高。
(效果)
圖50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之作用之圖。如圖所示,於將吸收體10配置於彈性片材17上之狀態下,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A。於是,彈性片材17伸長,故而藉由彈性片材17欲收縮之力,而將吸收體10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按壓。藉由該朝向身體之方向之按壓力,而吸收體10密接於身體。又,若穿著者P穿著拋棄式衣物1A,則軀體部穿著部20伸長,故而藉由軀體部穿著部20欲收縮之力,而將軀體部穿著部20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按壓。藉由該朝向身體之方向之按壓力,而軀體部穿著部20密接於身體。
彈性片材17係於與軀體部穿著部20接合之部分之下部與軀體部穿著部20成為非接觸狀態形成間隙部S。藉此,與彈性片材17和軀體部穿著部20一體地接合之情形時相比,可使軀體部穿著部20之朝向身體之方向之按壓力更大。因此,軀體部穿著部20可將彈性片材17向朝向身體之方向更強地按壓。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中,亦藉由彈性片材17收縮之力與軀體部穿著部20收縮之力之協同作用,可使包含彈性片材17之軀體部穿著部20之整體以更強之按壓力密接於身體。
另外,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可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同等之效果。
圖51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中之吸收體10之安裝方法之變化之圖。圖51A係表示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圖51B係表示安裝有吸收體10之狀態。圖51C係表示變形形態。
如圖51A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彈性片材17由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2個部分構成。
第1片材構件171之一端F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另一端於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下成為自由端F2。
第2片材構件172之一端G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另一端與第1片材構件171相同地於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下成為自由端G2。
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至少一者之材料與上述彈性片材17相同,為能夠於長度方向伸縮之片材構件。所謂長度方向係指自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向後部,通過穿著者之胯下而延伸之方向。
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例如既可為於不織布、透濕性之膜、紙等片材構件接合繩狀之彈性構件17a而成者,亦可為其本身具有彈性之橡膠、胺基甲酸酯、矽片材、長統襪般之素材、編織物等。
進而,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並不限定於對片材構件之整體賦予彈性者,亦包含對片材構件之一部分賦予彈性者。
又,彈性之賦予之形態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材17相同,如圖15及圖16所示之形態可能。
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方法既可為縫合、熱熔、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膠黏、其他公知
之方法之任一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
進而,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對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方法亦並不限定,第1實施形態之圖23等所示之變化可能。又,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既可不固定於軀體部穿著部20,亦可能夠連接脫離。
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自由端F2、G2相互能夠連接脫離,如圖51B所示於重疊並接著之狀態下,能夠將吸收體10配置於身體側,於該狀態下藉由彈性力能夠將吸收體10按壓至身體側。
根據本實施形態,除了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進而具有以下之效果。
藉由調節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自由端F2、G2之重疊長度,可調節彈性片材17之長度。藉此,可自瘦之穿著者至胖之穿著者,結合體形而調節彈性片材17之長度。
於圖51C所示之變形形態中,第1片材構件171之一端F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或後部),另一端於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下成為自由端F2。
於該形態中,亦除了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進而具有以下之效果。
藉由調節彈性片材17之自由端F2與軀體部穿著部20之重疊長度,可調節彈性片材17之長度。藉此,可自瘦之穿著者至胖之穿著者,結合體形而調節彈性片材17之長度。
(第3、第4實施形態)
圖52係說明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之圖。圖52A係為了比較而表示第2實施形態(參照圖46)。圖52B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圖52C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再者,於圖52A~圖52C之各圖中,僅表示軀體部穿著部20,且於使高度變短之狀態下圖示。
於圖52A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中,吸收體10安裝於彈性片材17之肌膚側之面之中央部。
於該情形時,如上所述,吸收體10向彈性片材17之安裝亦可並非整個表面。例如,如圖所示,既可為吸收體10之一端A與另一端B之2處,又亦可為A或B中任一者。進而,即便並非吸收體10之端部,亦可為自A或B般之端部離開既定距離之部分。又,安裝部分之形狀既可為點形狀,亦可為吸收體10之短邊方向之線狀,亦可為除此以外。再者,彈性片材17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部位以圖中符號F與G表示。
於圖52B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中,吸收體10之一端部(另一端B)延伸至軀體部穿著部20為止而直接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
再者,吸收體10之端部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方法亦既可為縫合、熱熔、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膠黏、其他公知之方法之任一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又,既可不固定,亦可能夠連接脫離。又,彈性片材17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部位用圖中符號F與G表示。
於該情形時,吸收體10向彈性片材17之安裝亦可並非整個表面。例如,吸收體10之另一端B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故而吸收體10之除此以外之部位亦可不安裝於彈性片材17,又,圖示之吸收體10之一端A亦可安裝於彈性片材17。又,於安裝之情形時,即便並非一端A亦可
為吸收體10之其他部分。又,安裝形狀既可為點形狀,亦可為吸收體10之短邊方向之線狀,亦可為除此以外。
於圖52C所示之第4實施形態中,吸收體10之兩端延伸至軀體部穿著部20為止而直接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
於該情形時,吸收體10與彈性片材17亦不接合。
(第5、第6、第7實施形態)
圖53係說明第5實施形態、第6實施形態及第7實施形態之圖。圖53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圖53B係表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圖53C係表示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再者,於圖53A~圖53C之各圖中,僅表示軀體部穿著部20,且於使高度變短之狀態下圖示。
於第5實施形態、第6實施形態及第7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在於,於較彈性片材17更靠上方(身體側)具備內側片材18。內側片材18係由紙、不織布、膜所構成之片材構件。作為該內側片材18,較佳地使用與非伸縮性或彈性片材17相比伸縮性較弱之片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與彈性片材17同等或超過其能夠伸縮之片材。
於圖53A所示之第5實施形態中,內側片材18之兩端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
接合方法既可為縫合、熱熔、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膠黏、其他公知之方法之任一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又,既可不固定,亦可能夠連接脫離。
於圖53B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中,內側片材18僅一端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於圖53C所示之第7實施形態中,內側片材18與圖53B
相同僅一端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進而吸收體10之一端亦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
於第5、第6、第7實施形態中,吸收體10安裝於內側片材18。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於內側片材18為非伸縮性之情形時,或伸縮性與彈性片材17相比較弱之情形時,與彈性片材17相比不產生皺褶。因此,即便於穿著者自身將吸收體10安裝於內側片材18之情形時,又,即便於在製造步驟中將吸收體10安裝於內側片材18之情形時,亦可將吸收體10安裝於彈性片材17,故而安裝容易。
相對於此,於內側片材18之彈性較上述之情形時更強之情形時,於將吸收體10安裝於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必須使內側片材18擴展等。
進而,由於不將吸收體10直接安裝於彈性片材17,故而吸收體10之存在不會對彈性片材17之彈性力帶來影響。其結果,於穿著者穿著時,藉由彈性片材17之彈性力而將吸收體10隔著內側片材18自正下方向穿著者之身體方向按壓,吸收體10與穿著者之密接性提高,可防止尿等之滲漏。又,亦可於內側片材18視需要設置縫線孔(未圖示)。若於彈性片材17或內側片材18設置縫線孔,則於穿著者穿著時欲緩和按壓力之情形時,可藉由自縫線孔將彈性片材17或內側片材18切斷而調整對身體之按壓力。
再者,於內側片材18為能夠伸縮之片材之情形時,與彈性片材17之伸縮相結合,能夠增加對身體之按壓力。
又,於第5、第6、第7實施形態中,內側片材18與圖51所示之彈性片材17相同,亦可由第1內側片材與第2內側片材之2個部分構成。
於該情形時,與圖51之例相同,第1內側片材與第2內側片材之至少一者之材料與上述之彈性片材17相同,亦可為於長度方向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所謂長度方向係指自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向後部,通過穿著者之胯下而延伸之方向。
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例如既可為於不織布、透濕性之膜、紙等片材構件接合繩狀之彈性構件17a而成者,亦可為其本身具有彈性之橡膠、胺基甲酸酯製彈性構件、矽製彈性構件、矽片材、長統襪般之素材、編織物等。
進而,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並不限定於對片材構件之整體賦予彈性,亦包含對片材構件之一部分賦予彈性者。
又,彈性之賦予之形態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材17相同,如圖11及圖12所示之形態可能。
又,如圖53A及圖53B所示,第5、第6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向內側片材18之接合點為吸收體10之一端A及另一端B。
如圖53C所示,第7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向內側片材18之接合點為吸收體10之一端A。又,吸收體10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點為吸收體10之另一端B。
吸收體10向內側片材18之安裝較佳為並非整個表面。於圖53A及圖53B之情形時,既可為吸收體10之一端A與另一端B之2處,又
亦可為A或B之任一者。進而,即便並非吸收體10之端部,亦可為自端部離開僅既定距離之部分。
於圖53C之情形時,由於吸收體10之另一端B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A,故而吸收體10之除此以外之部位亦可不安裝於內側片材18,又,圖示之吸收體10之一端A亦可安裝於內側片材18。又,於安裝之情形時,即便並非一端A亦可為吸收體10之其他部分。又,安裝形狀既可為點形狀,亦可為吸收體10之短邊方向之線狀,亦可為除此以外。
將內側片材18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點於圖53A中用H、I表示,於圖53B及圖53C中用I表示。又,將彈性片材17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點於圖53A~圖53C中用F、G表示。
(第8實施形態)
圖54係說明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圖。圖54A係表示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圖54B係表示安裝有吸收體10之狀態。
如圖所示,第8實施形態與圖51之例相同,彈性片材17由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2個部分構成。但是,與圖51之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相比,本實施形態之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較短。
第1片材構件171之一端F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另一端於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下成為自由端F2。
第2片材構件172之一端G1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後部,另一端與第1片材構件171相同於未安裝吸收體10之狀態下成為自由端G2。
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至少一者之材料與上述之彈性片材17相同,為於長度方向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所謂長度方向係指自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部向後部,通過穿著者之胯下而延伸之方向。
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例如既可為於不織布、透濕性之膜、紙等片材構件接合繩狀之彈性構件17a而成者,亦可為其本身具有彈性之橡膠、胺基甲酸酯製彈性構件、矽製彈性構件、矽片材、長統襪般之素材、編織物等。
進而,能夠伸縮之片材構件並不限定於對片材構件之整體賦予彈性,亦包含對片材構件之一部分賦予彈性者。
又,彈性之賦予形態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材17相同,可為如圖15及圖16所示之形態。
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接合方法既可為縫合、熱熔、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膠黏、其他公知之方法之任一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
進而,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向軀體部穿著部20之安裝方法亦並不限定,第1實施形態之圖23、圖24所示之變化可能。
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自由端F2、G2如圖54B所示,能夠連接脫離於吸收體10之端部A、B。而且,於吸收體10藉由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而保持之狀態下,藉由第1片材構件171及第2片材構件172之至少一者之彈性力而能夠將吸收體10按壓至身體側。
(第9實施形態)
圖54C係說明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圖。
如圖所示,第9實施形態與第8實施形態不同,於吸收體10之一端A接合有第1片材構件171之一端F4。於吸收體10之另一端B接合有第2片材構件172之一端G4。而且,雖未圖示,但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另一端F3、G3側分別能夠連接脫離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前端與後端。
即,第8實施形態與第9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在於,於第8實施形態中,第1片材構件171、第2片材構件172之自由端F2、G2能夠連接脫離於吸收體10之端部A、B,相對於此,於第9實施形態中,第1片材構件171、第2片材構件172之端部F3、G3能夠接合或連接脫離於軀體部穿著部20。
再者,第8實施形態與第9實施形態能夠組合,亦可為第1片材構件171與第2片材構件172之一者固定於吸收體10,另一者固定於軀體部穿著部20者。
上述圖51至圖54所示之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中之吸收體10之安裝方法。
(第10實施形態)
圖55係說明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之圖。
第10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B如圖所示,於不具備彈性片材17之方面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不同。又,吸收體10直接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A,吸收體10本身能夠於長度方向伸縮。圖55B係下述吸收體
10之外觀圖。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吸收體10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位置及接合形態可於第2實施形態中,應用將彈性片材17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變化之一部分(參照圖49、圖50)。
圖56係吸收體10之剖面圖。圖56A係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之剖面圖。圖56B、圖56C及圖56D係變形形態。如圖所示,圖56A之吸收體10係於背部片材12與吸收性芯13之間(相對於吸收性芯13與身體相反側)配置有繩狀之彈性構件17a。彈性構件17a於伸長之狀態下例如接合於背部片材12。
該接合方法亦既可為縫合、熱熔、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膠黏、其他公知之方法之任一方法,或亦可為其等之組合。再者,吸收體10之其他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又,吸收體10中之彈性構件17a(彈性構件)之配置與圖15A~圖15J、圖16A~圖16F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材17之情形時相同。又,並不限定於對吸收體10之整體賦予彈性者,亦包含對吸收體10之一部分賦予彈性者。又,彈性之賦予形態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彈性片材17相同,可為如圖15及圖16所示之形態。
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中亦可採用與圖16G之彈性片材17之形狀相同之形狀。即,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為矩形,但並不限定於此,如圖16G般亦可為兩端較寬之形狀。若將該形狀之吸收體10安裝於軀體部穿著部20A,則成為如圖16H所示之尿布型。又。吸收體10亦可為其他葫蘆形或橢圓形狀。
圖56B係第1變形形態中之吸收體10之剖面圖。
如圖所示,吸收體10係於背部片材12之背側(與身體側相反側)配置有繩狀之彈性構件17a。彈性構件17a於伸長之狀態下例如接合於背部片材12。
圖56C係第2變形形態中之吸收體10之剖面圖。
如圖所示,吸收體10係於背部片材12之背側(與身體側為相反側)配置有繩狀之彈性構件17a,進而於該背側配置有不織布17f。
圖56D係第3變形形態中之吸收體10之剖面圖。
如圖所示,吸收體10係於背部片材12之背側(與身體側相反側)配置有不織布17g,進而於該背側配置有繩狀之彈性構件17a,而且,於該背側配置有不織布17f。
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彈性構件17a之收縮而吸收體10整體收縮,如圖55B所示於吸收體10之身體切面形成凹凸10a。
形成於該吸收體10之凹凸10a之凸部密接於身體。藉由該密接而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抑制尿等滲漏。
進而,本實施形態係藉由形成於吸收體10之凹部而確保透氣性,故而不易產生不透氣。
(第11實施形態)
如圖57所示,腰圍部21亦可於內部具備繩25(繩狀構件)。繩25係遍及腰圍部21之全周而配置。繩25係自腰圍部21之前部拉出至外部。穿著者可藉由調整繩25之拉出量,並將繩25之末端打結,而將腰圍部21以所期望之系緊程度穿著。繩25既可為使棉線、麻等纖維成束而成者,亦可為使合成纖維成束而成者。又,亦可為塑膠繩、橡膠繩。又,繩25亦
可設置於軀體部穿著部20。
(第12實施形態)
圖58係說明第12實施形態之圖。
圖58A所示之拋棄式衣物1C係於彈性片材17之內側不具備吸收體10之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不同。又,圖58B所示之拋棄式衣物1D係於彈性片材17之內側不具備吸收體10之方面與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不同。如此,於彈性片材17之內側不具備吸收體10之各實施形態中,亦如圖15及圖16所說明,彈性片材17對身體之密接性較高,故而可獲得更舒適之穿著感。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中,亦可於彈性片材17之內側配置紙片材201(參照圖15A)。
(第13實施形態)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拋棄式衣物1A之製造步驟進行說明。圖59係說明第14實施形態之圖。
於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衣物1A中,軀體部穿著部20A形成為腰帶式。彈性片材17如圖59A所示,於在軀體部穿著部20A之中央部分形成有鬆弛部260之狀態下接合於軀體部穿著部20A。
軀體部穿著部20A係於高度方向上對向之側緣部220相互重疊,藉由熱密封等而接合。形成於軀體部穿著部20A之中央部分之鬆弛部260係於側緣部220之接合前或接合後切斷。
藉此,如圖59B所示,完成具備圓環狀之軀體部穿著部20、及架設於前部230與後部240之間之彈性片材17之拋棄式衣物1A。
再者,雖於圖59中未表示,但藉由調整軀體部穿著部20中
之兩側緣部220之形狀,可於軀體部穿著部20之兩側形成狹縫29(參照圖47)。
(第14實施形態)
圖60係對將拋棄式衣物1應用於拋棄式泳褲2之例進行說明。再者,所謂「拋棄式泳褲」,係指除布帛等之實施有複雜之縫製之縫製品以外之使用不織布等之素材等簡易地製造之衣物,並不限定於1次之使用即廢棄者,亦包含耐短期間之使用或數次之洗滌者。圖60係藉由穿著者P穿著之狀態之拋棄式泳褲2之外觀圖。圖61係拋棄式泳褲2之剖面圖。
如圖60及圖61所示,軀體部穿著部20於前部20a與後部20b之間具備胯下部20c,於胯下部20c內側,於前部20a與後部20b之間架設有彈性片材17。胯下部20c具有藉由面扣結件、鉤、紐扣等而構成之能夠連接脫離之連接部20d。連接部20d亦可僅能夠開放地構成,亦可將連接部20d例如藉由熱熔、縫合、熱密封、超音波之接合等而接合,視需要將接合部位分斷,藉此可使胯下部20c開放。又,亦可藉由於胯下部20c加入縫線孔等切斷預定線,視需要將切斷預定線分斷而使胯下部20c開放。胯下部20c亦可為不具有能夠開放之連接部20d之構成。軀體部穿著部20具有與作為一般之內衣之短褲、作為衣物之運動短褲大致相同之形狀,且具有同等之高度。於軀體部穿著部20,可於兩側設置狹縫29,藉由設置狹縫29,而穿著者P容易活動腿部。
較佳為,於拋棄式泳褲2中之彈性片材17配置有疏水性片材209。作為疏水性片材209,例如,可使用透濕性膜、防水膜等。透濕性膜係具有使空氣通過但不使水分通過之特性之片材。
彈性片材17亦可於寬度方向之側緣部形成成為立體之側褶皺之折彎部。又,亦可於彈性片材17之上配置不包含高分子化合物之片狀之墊。作為該片狀之墊,既可為將粉碎紙漿夾入至不織布之間之構造,亦可為將棉、毛氈、經積層之紙加工為片狀者。又,亦可於該片狀之墊之寬度方向之側緣部形成立體之側褶皺。
以上,已經說明之實施形態及變形形態亦可適當組合使用。又,本發明並非為僅由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而限定者。
實施例
以下列舉用於本發明之伸縮性複合片材之具體之實施例而對本發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
(實施例1)
作為透氣性片材,使用紡黏不織布(單位面積重量10g/m2),作為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將紙漿100%之紙(衛生紙用之紙片材:單位面積重量18g/m2)不印刷而直接使用,作為線狀彈性體,使用直徑620分德士之胺基甲酸酯橡膠。將於2片不織布之間,夾入紙與伸展為2.6倍之狀態之胺基甲酸酯橡膠,藉由熱熔膠(熱熔膠之塗佈量1.2g/m2)而接著之後,實施壓紋處理而獲得之總單位面積重量149.3g/m2片材素材設為實施例1。再者,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係藉由伸展之胺基甲酸酯橡膠之恢復力而片材素材收縮之後之值。
(比較例1)
將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不織布、胺基甲酸酯橡膠,藉由熱熔膠而於不織布間夾入伸展為2.6倍之狀態之胺基甲酸酯橡膠而接著(熱熔
膠之塗佈量1.2g/m2)之後,實施壓紋處理而獲得之片材素材設為比較例1。該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為92.3g/m2。
(比較例2)
將前面及背面之不織布為紡黏不織布,於不織布間介置有橡膠直徑620分德士之胺基甲酸酯橡膠之習知品之片材素材設為比較例2。該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為123.2g/m2。
(比較例3)
將前面及背面之不織布為熱黏合不織布,於不織布間介置有橡膠直徑620分德士之胺基甲酸酯橡膠之習知品之片材素材設為比較例3。該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為144.9g/m2。
(比較例4)
將前面及背面之不織布為熱黏合不織布,於不織布間介置有橡膠直徑620分德士之胺基甲酸酯橡膠之習知品之片材素材設為比較例4。該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為147.8g/m2。
(比較例5)
將前面及背面之不織布為熱黏合不織布,於不織布間介置有橡膠直徑620分德士之胺基甲酸酯橡膠之習知品之片材素材設為比較例5。該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為143g/m2。
首先,評價此種實施例1及比較例1~5之片材素材之蒸散性及透濕性。
首先,蒸散性係進行蒸散性(II)試驗(BOKEN標準BQEA028),綜合性地評價吸水性與速乾性之兩者。
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5之片材素材分別製作直徑約9cm之試驗片,測定各試驗片與培養皿之質量(W)。其次,於培養皿上滴加水0.1ml,於其上載置試驗片,測定質量(W0)。將其於標準狀態(20℃,濕度65%RH)下放置,測定每經過既定時間(5分鐘、10分鐘、以下每隔10分鐘直至60分鐘為止)之質量(Wt)。根據經測定之質量W、W0、Wt,使用下述式(1),算出每經既定時間之蒸散率(%)。
蒸散率(%)={(W0-Wt)/(W0-W)}×100‧‧‧‧(1)
將結果示於表1。
根據表1所示之蒸散率之結果明確,可知於比較例3~5中,均係即便經過60分鐘蒸散率亦為20%以下,於比較例1及2中,經過20分鐘蒸散率未達20%,即便經過60分鐘蒸散率亦為40%以下,相對於此,於實施例1中,經過10分鐘後蒸散率超過20%,經過20分鐘後蒸散率超過40%,然後,經過30分鐘後蒸散率超過60%,經過40分鐘後蒸散率超過75%,經過50分鐘後蒸散率超過85%,經過60分鐘後蒸散率超過90%。
再者,於BOKEN標準BQEA028中,作為評價之標準,可謂之試驗開始後20分鐘之蒸散率於運動用途之情形時,較佳為於織物中為
50%以上,於編織物中為40%以上,於一般用途之情形時,較佳為於織物中為40%以上,於編織物中為30%以上。
因此,實施例1之片材素材可獲得40%以上之蒸散率,故而可謂之不管是運動用途,還是一般之用途,均可舒適地穿著。
根據以上,可知使用實施例1之片材素材之本發明之拋棄式衣物具有極高之蒸散性。
其次,透濕性係進行JIS-L1099(2012)之A-1法(氯化鈣法),求出透濕度(g/m2‧h)進行評價。
再者,透濕度係於規定之溫度及濕度中,定義為將透過纖維製品之水蒸氣之質量(g)換算為該纖維製品之平均1m2×1小時之值。
根據JISL0105之6.3(布狀之試料及其試驗片),自實施例1及比較例1~5之片材素材採取試驗片。
準備該氯化鈣法中規定之透濕杯、恆溫、恆濕裝置、圓形板、及吸濕劑等之裝置及材料,進行實驗。
首先,於預先加熱至約40℃之透濕杯加入吸濕劑約33g,對透濕杯賦予振動使之均勻之後,用藥匙將表面弄平,使用圓形板,以吸濕劑與試驗片之下表面之距離成為3mm之方式進行調節。
其次,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5之片材素材,根據JISL0105之6.3(布狀之試料及其試驗片),分別採取3片直徑約70mm之試驗片。
將各試驗片之表面以朝向吸濕劑側相對於透濕杯成為同心圓之方式載置,依序安裝墊圈及環,以蝶形螺母固定之後,將安裝側面用乙烯黏著膠帶密封形成試驗體。將該試驗體放置於溫度40℃±2℃、濕度
(90±5)%RH之恆溫、恆濕裝置內之試驗片上約10mm上部之風速不超過0.8m/s之位置。1小時之後取出試驗體,立刻測定質量(a1)直至1mg為止。測定後,再次將試驗體放置於恆溫、恆濕裝置之相同位置,1小時後取出試驗體,立刻測定質量(a2)直至1mg為止。根據經測定之質量a1、a2,使用下述式(2),算出透濕度PA1(g/m2‧h)。
透濕度PA1(g/m2‧h)=(a2-a1)/SA1‧‧‧‧(2)
於式(2)中,a2-a1係試驗體之平均1小時之質量之變化量(g/h),SA1係透濕面積(m2)。
試驗結果係以根據3次之平均值JISZ8401之規則(四捨五入法)將小數點第1位四捨五入所得之值表示。將所獲得之結果示於表2。
根據表2所示之透濕度之結果明確,可知於比較例2、3、及5中,均係透濕度為500g/m2‧h以下,於比較例1中,為563g/m2‧h,於比較例4中透濕度為526g/m2‧h。另一方面,於實施例1中,為564g/m2‧h,較比較例高。
根據以上,可知本發明之功能性布料素材具有高穩定且良好之透濕性。
其次,針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5,將透濕性評價結果、以及20分鐘後及60分鐘後之蒸散性評價結果示於表3。
根據表3所示之蒸散性、透濕性評價結果明確,可知實施例1之本發明之功能性布料素材與比較例1~5之功能性布料素材相比,蒸散性、透濕性之兩者優異,具有較高之蒸散率及透濕度。
根據以上,本發明之拋棄式製品用之功能性布料素材、及拋棄式結構製品之效果明確。
再者,當然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包含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所有實施形態。
其次,對在不織布間介置有紙之片材素材與不在不織布間介置紙之片材素材之接觸冷感(冷感)及濕潤接觸冷溫感(出汗時之黏膩感)進行試驗。
(實施例2~5)
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不織布、紙、熱熔膠、胺基甲酸酯橡膠調整片材素材。實施例2、3中所使用之紙係使用一對平輥實施有表4所示之次數之壓紋處理。使用之紙之單位面積重量、熱熔膠之總單位面積重
量、片材素材之總單位面積重量一併示於表4。對該等之片材素材按照以下之方法測定接觸冷感、濕潤接觸溫熱感。將接觸冷感、濕潤接觸冷溫感之值之結果示於表5。
接觸冷感(W/m2‧K):接觸冷感係表示穿著時之涼爽感覺之大小、及穿著時之熱之移動量。因此,接觸冷感可謂熱之移動量較大者涼爽。即,作為試料,可謂接觸冷感值較大者優異。接觸冷感係使用精密迅速熱物性測定裝置(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之KES-F7THERMOLABOII),按照以下之方法測定。將自片材素材切取之試驗片(6cm×6cm)載置於20℃之底板上。將帶精密熱感測器之熱板加熱至40℃,於20℃之試驗片之上放置熱板,根據由熱板之熱感測器測定之放熱行為算出接觸冷感值(qmax)。
濕潤接觸冷溫感(W/m2‧K):濕潤接觸冷溫感係將出汗時,即濕潤時之黏膩感之大小以熱之移動量表示。因此,作為試料,可謂濕潤接觸冷溫感值較小者無黏膩感而優異。濕潤時接觸冷溫感係使用精密迅速熱物性測定裝置(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之KES-F7THERMOLABOII)按照以下之方法測定。
將使自片材素材切取之試驗片(6cm×6cm)吸收80g/m2之水而給水之試驗片載置於20℃之底板上。將帶精密熱感測器之熱板加熱至40℃,於20℃之試驗片之上載置熱板,根據由熱板之熱感測器測定之放熱行為,算出濕潤接觸冷溫感值(wet-qmax)。
(比較例6)
使用與比較例2相同之片材素材,與實施例2~5相同地對
接觸冷感、濕潤接觸冷溫感進行試驗。將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7)
使用與比較例4相同之片材素材,與實施例2~5相同地對接觸冷感、濕潤接觸冷溫感進行試驗。將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8)
使用與比較例3相同之片材素材,與實施例2~5相同地對接觸冷感、濕潤接觸冷溫感進行試驗。將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9)
使用與比較例5相同之片材素材,與實施例2~5相同地對接觸冷感、濕潤接觸冷溫感進行試驗。將結果示於表5。
根據表5所示之結果明確,於實施例2~5中與比較例6~9相比為同等以上之值,故而表示接觸冷感優異。又,濕潤時接觸冷溫感於實施例2~5中均為100以下之值,相對於此,比較例6~9為100以上之值,故而可謂實施例2~5之片材素材與比較例6~9之片材素材相比,出汗時之黏膩感較少。其結果,可知接觸冷感、濕潤時接觸冷溫感均優異。
1‧‧‧拋棄式衣物
10‧‧‧吸收體
17‧‧‧彈性片材
20‧‧‧軀體部穿著部
20f‧‧‧腿周圍開口部
21‧‧‧腰圍部
21a‧‧‧腰圍開口部
21c‧‧‧回折部
29‧‧‧狹縫
201a‧‧‧固定部
P‧‧‧穿著者
Claims (12)
- 一種拋棄式衣物,其具有積層體,該積層體係於第1透氣性片材與第2透氣性片材之間配置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及具有伸長性之線狀彈性體並積層而成,上述積層體係經由塗佈有接著劑且伸長之上述線狀彈性體而將上述第1透氣性片材與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接合,且將上述液體擴散性片材與上述第2透氣性片材接合,使上述積層體吸收80g/m2之水之情形時之濕潤接觸冷溫值為100W/m2‧K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作為上述第1透氣性片材及上述第2透氣性片材而使用不織布,且作為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而使用紙,利用BOKEN Ⅱ法進行蒸散性之試驗,測定於標準狀態下放置之上述積層體與鐘錶皿之重量(W),將0.1ml之水滴加至鐘錶皿,於其上載置上述積層體,測定重量(WO),其次放置於標準狀態之試驗室,測定每一既定時間之重量(Wt),藉由如下之式而求出蒸散率,即蒸散率(%)=(WO-Wt)/(WO-W)×100經過20分鐘之後之上述積層體之蒸散率為40%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積層體之接觸冷溫值為42至50W/m2‧K。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具有脆弱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之上述脆弱部係藉由壓紋處理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實施上述壓紋處理之前,於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表面形成印刷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於上述第1透氣性片材與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之間,具有由塗佈於上述線狀彈性體之上述接著劑所形成之接合部及未塗佈該接著劑之非接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伸縮性複合片材之配置有上述線狀彈性體之部分係於上述線狀彈性體之伸縮方向具有1.2~5.0倍之伸長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線狀彈性體係以3.00~6.25mm間隔而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液體擴散性纖維片材為包含紙漿纖維之紙片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第1透氣性片材及上述第2透氣性片材為不織布或多孔質片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拋棄式衣物,其中上述軀體部穿著部具有前部及後部,於上述軀體部穿著部之上述前部與上述後部之間,具備包含吸收性芯之吸收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WOPCT/JP2015/071339 | 2015-07-28 | ||
PCT/JP2015/071339 WO2016092898A1 (ja) | 2014-12-12 | 2015-07-28 | 使い捨て衣類、吸収体及び弾性シート |
WOPCT/JP2015/072716 | 2015-08-10 | ||
PCT/JP2015/072716 WO2016092904A1 (ja) | 2014-12-12 | 2015-08-10 | 使い捨て衣類、吸収体及び弾性シート |
US201562204070P | 2015-08-12 | 2015-08-12 | |
US62/204,070 | 2015-08-12 | ||
PCT/JP2015/082635 WO2016093034A1 (ja) | 2014-12-12 | 2015-11-13 | 使い捨て衣類 |
WOPCT/JP2015/082635 | 2015-11-13 | ||
PCT/JP2015/085432 WO2016093371A1 (ja) | 2014-12-12 | 2015-12-14 | 使い捨て衣類 |
WOPCT/JP2015/085432 | 2015-12-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7870A true TW201717870A (zh) | 2017-06-01 |
TWI743042B TWI743042B (zh) | 2021-10-21 |
Family
ID=5968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23884A TWI743042B (zh) | 2015-07-28 | 2016-07-28 | 拋棄式衣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4304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34109A (zh) * | 2018-06-29 | 2021-02-05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12140B2 (ja) * | 2004-10-01 | 2009-08-12 | 花王株式会社 | 通気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2016
- 2016-07-28 TW TW105123884A patent/TWI743042B/zh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34109A (zh) * | 2018-06-29 | 2021-02-05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
CN112334109B (zh) * | 2018-06-29 | 2022-04-19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3042B (zh) | 2021-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69964B2 (ja) | 使い捨て生地 | |
CN101646558A (zh) | 复合片和采用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 | |
BRPI0614517A2 (pt) | artigo absorvente com um painel lateral multifuncional | |
JP3497815B2 (ja) |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 |
JP2007050145A (ja) |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 |
CN106029023B (zh) | 短裤型的穿着物品 | |
JP2005509098A (ja) | 使い捨て不織下着 | |
TW201717870A (zh) | 拋棄式衣物 | |
WO2016182016A1 (ja) | 使い捨て衣類 | |
CN211910585U (zh) | 一种除异味下身衣物 | |
WO2016092904A1 (ja) | 使い捨て衣類、吸収体及び弾性シート | |
CN108778213A (zh) | 抛弃式尿布 | |
JP2009034547A (ja) |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 |
CN206102853U (zh) | 一种新型婴儿拉拉裤 | |
CN218552573U (zh) | 一种柔软透气泡泡型裤型纸尿裤 | |
JP436403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219047402U (zh) | 一种防紫外线免烫衬衫 | |
JP6384804B1 (ja) | 足指のための吸水性包帯および吸水性包帯群 | |
WO2017082206A1 (ja) | 使い捨てボトム衣類 | |
CN110839977A (zh) | 一种除异味下身衣物及其制作方法 | |
JP3038836U (ja) | ショーツ | |
JP2020158896A (ja) | 脇用汗取りパッド | |
JP2018099173A (ja) | 使い捨て衣類の製造方法 | |
TWM328789U (en) | Anti-slip-off structure of human limb tying mem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