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4109A -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 Google Patents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4109A
CN112334109A CN201980043996.5A CN201980043996A CN112334109A CN 112334109 A CN112334109 A CN 112334109A CN 201980043996 A CN201980043996 A CN 201980043996A CN 112334109 A CN112334109 A CN 112334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t
absorbent article
main body
region
wais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39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4109B (zh
Inventor
桥本达也
桂川邦彦
长友翔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3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4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44Devices worn by the patient for reception of urine, faeces, catamenial or other discharge; Portable urination aids; Colostomy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1)的腰部部分(20、30)在位于吸收性主体(10)上方的区域中包括通风孔(41),该通风孔穿透腰部部分(20、30)的片材。其中布置有通风孔(41)的通风孔区域(40)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合。从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腰部部分(20)的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的竖直方向的长度不同于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30)的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后侧的上端的竖直方向的长度。

Description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括外部主体和吸收性主体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外部主体具有前区域和后区域,并且设置有贯穿外部主体的通孔。通孔增强了外部主体的透气性,并且能够减少吸收性制品内部的蒸汽。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107223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通孔在吸收性主体附近的布置使得能够有效地在吸收性主体附近释放湿气。同时,当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抓握并拉起外部主体(腰部部分)的上端部。因此,力易于被施加在外部主体的上端部与吸收性主体之间的部分上。因此,在将通孔布置在吸收性主体的附近的情况下,当将外部主体强力拉起时,存在外部主体从通孔开始破坏的风险。
在穿着者处于站立姿势的情况下,前侧会吸收大量尿液;然而,在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后侧的外部主体被强力地拉起,以防止吸收性制品被臀部的隆起部卡住。另一方面,在穿着者处于躺卧姿势的情况下,后侧会吸收大量尿液;然而,在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首先将前侧的外部主体强力地拉起。如上所述,当穿着者处于站立姿势时,期望提高透气性的一侧是前侧,并且在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破坏的可能性较高的一侧是后侧,但是在躺卧姿势的情况下,期望提高透气性的一侧是后侧,并且在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破坏的可能性较高的一侧是前侧。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短裤型吸收性制品中,没有考虑穿着者的姿势,通孔相对于吸收性主体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不足以同时满足透气性和耐破坏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该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当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以目标穿着者的通常的姿势被穿着时不容易破坏。
问题的解决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方面的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具有竖直方向、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吸收性制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和一对腰部部分,所述一对腰部分别在位于所述吸收性主体上方的区域中包括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穿透包括于腰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片材,其中布置有通风孔的通风孔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合,并且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以下竖直长度不同:从位于前后方向的前侧的腰部部分的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的上端的竖直长度;和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后侧的上端的竖直长度。通过本说明书的说明和附图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该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当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以目标穿着者的通常的姿势被穿着时不容易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尿布1的立体图。
图2是处于展开和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尿布1的前侧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尿布1的后侧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如何将尿布1置于站立姿势的穿着者上的图。
图6是示出通风通道S2的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通风孔41的开孔率的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通风孔41的布置形态的图。
图9是通风孔41的放大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尿布1的展开状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如何将尿布1穿在躺着的穿着者上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至少阐明以下事项。
一种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具有竖直方向、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吸收性制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和一对腰部部分,所述一对腰部分别在位于所述吸收性主体上方的区域中包括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穿透包括于腰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片材,其中布置有通风孔的通风孔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合,并且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以下竖直长度不同:从位于前后方向的前侧的腰部部分的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的上端的竖直长度;和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后侧的上端的竖直长度。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在前后方向上的吸收大量排泄物的侧上,通风孔区域可以被设置为靠近吸收性主体,从而可以实现有效的通风。另外,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的腰部被强力拉起的侧上将透气孔区域布置成与吸收性主体间隔开,从而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位于前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小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在将其穿在主要以站立姿势活动的穿着者身上的情况下,透气性良好,并且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位于前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大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在将其穿在主要以躺着的姿势活动的穿着者身上的情况下,透气性良好,并且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包括在腰部部分中的并且位于吸收性主体上方的区域包括:
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重合的重合区域,和
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吸收性主体的延伸区域,并且
通风孔区域布置在重合区域和延伸区域中。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由于通风孔区域被布置在宽的横向范围内,所以透气性进一步提高。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重合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重合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大于将布置在延伸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延伸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增加重合区域的开孔率可以实现有效的通风。关于在横向方向上不与吸收性主体重合并且具有相对较弱的强度的延伸区域,其开孔率减小,从而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腰部部分包括:
位于吸收性主体上方的上部区域;和
位于上部区域的下方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吸收性主体的第二延伸区域,
在第二延伸区域中布置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穿透包括在腰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片材,并且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第二延伸区域中的第二通风孔的数量除以第二延伸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大于将布置在上部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上部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第二延伸区域的开孔率增大,从而透气性提高。当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第二延伸区域不容易被强力地拉伸。这使得即使在第二延伸区域的开孔率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腰部部分包括:
在横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线状弹性部件,
线状弹性部件插置在其间的两个片材,
在腰部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在两个片材的一侧上布置有无纺布,
通风孔穿透无纺布和两个片材中的至少一者,并且
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将无纺布附接至两个片材的粘合剂不与通风孔重合。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固化的粘合剂不易于通过通风孔暴露,从而可以抑制当腰部部分与皮肤接触时的感觉变差。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并且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通风孔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无纺布覆盖。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可以抑制排泄物从通风孔泄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并且具有较长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腰部部分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的下端的竖直长度比从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竖直长度短。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由于通风孔区域位于更上侧,所以当腰部部分被拉起时手指不容易被卡住,并且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并且具有较长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竖直长度比从腰部部分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的下端的竖直长度短。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可以将通风孔区域布置在更靠近吸收性主体的位置,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通风。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芯,
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并且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吸收性主体的上端到吸收芯的上端的竖直长度比从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竖直长度长。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可以抑制排泄物从通风孔泄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通风孔区域中,多个通风孔在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
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通风孔在横向方向上错开布置。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由于通风孔之间的竖直间隔变大,并且腰部部分的竖直强度增加,因此使得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通风孔区域中,多个通风孔在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
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通风孔布置成在横向方向上重合。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腰部部分的截面形状为相对均匀的凹凸形状。这使得更加易于形成通风通道(竖直褶皱),从而增强了透气性。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腰部部分中的位于吸收性主体上方并且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重合的区域具有横向中央区域和横向侧区域,并且,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横向中央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横向中央区域的面积所获得的值小于将布置在横向侧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横向侧区域的面积所获得的值。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关于在穿上内裤状吸收性制品时易于被强力拉伸的横向中央区域,减小横向中央区域的开孔率使得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布置在横向中央区域中的最上方的通风孔到最下方的通风孔的竖直长度比布置在横向侧区域中的从最上方的通风孔到最下方的通风孔的竖直长度短。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在横向中央区域中在短的竖直范围内布置了较少数量的通风孔。这增加了竖直强度,使得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在这样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中,
腰部部分具有在横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多个线状弹性部件,所述多个线状弹性部件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
通风孔布置在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线状弹性部件之间,并且
通风孔不布置在腰部部分中的线状弹性部件中的最上方的线状弹性部件的上方。
根据上述内裤状吸收性制品,线状弹性部件可以抑制腰部部分从通风孔处开始裂开,从而可以抑制腰部部分的破坏。
实施例
将使用婴儿用的内裤状一次性尿布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的示例来描述实施方式。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也可用于成人用的内裤状一次性尿布、短裤型卫生巾等。
第一实施例
内裤状一次性尿布的基本构成1
图1是内裤状一次性尿布1(以下,称为“尿布”)的立体图。图2是处于展开和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是尿布1的前侧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尿布1的后侧的示意性剖视图。
尿布1具有竖直方向、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并且在其中形成有腰部开口BH和一对腿部开口LH。在竖直方向上,将腰部侧定义为上侧,并将胯部侧定义为下侧。在前后方向上,将穿着者的前侧定义为前侧,并且将穿着者的后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如图3所示,将尿布1的构成部件彼此重叠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着者接触的一侧定义为皮肤侧,将不与穿着者接触的一侧定义为非皮肤侧。
另外,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10和一对腰部部分20和30,它们是在平面图中呈矩形的三个部件。在一对腰部部分20和30之间,与穿着者的腹侧部分接触的部分被定义为前腰部分20,而与穿着者的背侧部分接触的部分被定义为后腰部分30。
在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中,前腰部分20的横向中央部分与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上的一个端部重合,并且后腰部分30的横向中央部分与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上的另一端部重合。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在大致纵向中央处被折叠一次,并且前腰部分20的两个横向端部与后腰部分30的两个横向端部接合,形成一对接合部7,由此形成为内裤状的尿布1,如图1所示。作为在接合部7处的接合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焊接、使用粘合剂等的接合方法。
参照图3,吸收性主体10具有吸收芯11、设置在吸收芯11的皮肤侧的透液性顶片12、设置在吸收芯11的非皮肤侧的不透液性背片13和设置在背片13的非皮肤侧上的外片14。作为吸收芯11,其可以例如为将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诸如纸浆之类的液体吸收性纤维成型为预定形状而得到的吸收芯。吸收芯11可以覆盖有芯包裹片(未示出)。
另外,可以采用以下构造(未示出):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两个横向部分中,设置有在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腿部弹性部件和/或能够朝向穿着者的皮肤侧上升的防漏壁部。
前腰部分20(后腰部分30)包括两个片材21(31)和22(32)以及在横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多个线状弹性部件23(33)。在两个片材之间,将在厚度方向上位于皮肤侧的片材定义为皮肤侧片材21(31),将位于非皮肤侧的片材定义为非皮肤侧片材22(32)。多个线状弹性部件23(33)在皮肤侧片材21(31)与非皮肤侧片材22(32)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并以在横向方向上被拉伸的状态固定。因此,前腰部分20和后腰部分30配合穿用者的腰部。
皮肤侧片材21和31以及非皮肤侧片材22和32优选为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柔性片材,并且可以例如为诸如纺粘无纺布或SMS无纺布的无纺布。作为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其可以例如为线状橡胶、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等。
另外,图2所示的尿布1是所谓的三片式尿布,其中前腰部分20和后腰部分30是分开的部件。尿布1可以是所谓的两件式套穿尿布(未示出),其包括两个部件,即吸收性主体和外部部件,其中前腰部分20和后腰部分30是通过胯部部分连续的。另外,可以采用以下构造(未示出):尿布1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从后腰部分30向下延伸以覆盖穿着者的臀部。在这些情况下,关于将前腰部分20和后腰部分30接合的接合部7,将在竖直位置上与接合部7重合的部分定义为腰部部分。
通风孔区域40
图5是示出如何将尿布1置于站立姿势的穿着者上的图。图6是示出通风路径S2的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通风孔41的开孔率的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通风孔41的布置形态的图。图9是通风孔41的放大图。
前腰部分20(后腰部分30)在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上部区域中具有通风孔41,并且通风孔41贯穿腰部部分20(30)中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片材(皮肤侧片材21(31)、非皮肤侧片材22(32)等)。设置有通风孔41的通风孔区域40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合。
在此,将从设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上方的通风孔41中的最上方的通风孔41的位置(通风孔41的中心或外边缘)横向延伸的假想线定义为假想线La,将从最下面的通风孔41的位置横向延伸的虚拟线定义为假想线Lb,将从最左边的通风孔41的位置竖直延伸的假想线定义为假想线Lc,并且将从最右边的通风孔41的位置竖直延伸的假想线定义为假想线Ld。如图7A所示,例如,通风孔区域40被限定为由假想线La、假想线Lb、假想线Lc和假想线Ld包围的矩形区域。
设置在腰部部分20和30中的通风孔41增强了尿布1的透气性。特别地,包括在腰部部分20或30中并且位于吸收性主体10上方的部分在整个圆周上与穿着者的腰部紧密接触,并且湿气很可能在这些部分中积聚。因此,通过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上方设置通风孔41,能够将尿布1内的湿气从通风孔41向外部释放,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尿布1内的水蒸气。此外,将通风孔区域40(通风孔41)设置于与吸收了排泄物并变湿的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方向重合的区域中可以有效地将湿气释放到外部。
另外,当监护人等打开腰部部分20和30以便将尿布1放在婴儿身上时,监护人等易于识别出位于吸收性主体10上方的通风孔41。因此,可以使监护人等获得本实施例的尿布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的印象。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孔41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但是通风孔41可以具有各种平面形状。
第一实施例的尿布1的对象穿着者是月龄较大并且主要以站立姿势活动的婴儿。在站立姿势的婴儿穿着尿布1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吸收芯11的靠近前侧的部分111吸收大量尿液。因此,期望能够在前腰部分20中有效地释放湿气。
另外,当监护人等将尿布1穿在婴儿身上时,监护人等抓住腰部部分20和30的上端部并拉起尿布1。当腰部部分20和30被拉起时,连接至腰部部分20和30的吸收性主体10也被拉起。因此,在吸收性主体10与腰部部分20、30的被监护者所抓住的上端部之间的部分、即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的周缘延伸。这些部分易于承受力。
另外,在婴儿的月龄较大的情况下,监护人等通常将尿布1穿在站立状态的婴儿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尿布1易于被穿着者的臀部的隆起部51卡住,并且后腰部分30被强力地拉起。这使得更可能将强力施加到吸收性主体10的后上端部的周围。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尿布1中,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从前腰部分20的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前腰部分20a的前上端10a1的竖直长度L1(见图3)短于从后腰部分30的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吸收性主体10的后上端10a2的竖直长度L2(见图4)(L1<L2)。
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孔41被布置成靠近吸收芯11的靠近前侧的部分111。即,通风孔41被布置成靠近吸收芯11的吸收大量尿液的部分111。因此,可以有效地释放湿气并减少尿布1内的蒸汽。
另一方面,在后侧,通风孔41设置成与吸收性主体10的后上端的周缘间隔开。即,通风孔41设置成与后腰部分30的强大的上拉力被施加至其上的部分间隔开。因此,可以抑制后腰部分30从通风孔41裂开和破坏。
如上所述,优选的结构是,根据目标穿着者所采取的姿势的不同,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在尿布1的前后之间不同。这使得当吸收性制品被穿上时可以有效地通风并且抑制腰部部分20和30的破坏。
应当注意,竖直长度L1和L2的测量和比较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进行。后述的对长度或面积的测量等也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进行。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是尿布1(腰部部分20和30)被拉伸直到褶皱消失的状态。具体地说,是尿布1被拉伸直到尿布1的构成部件(例如,皮肤侧片材21、31等)的尺寸匹配或接近这些部件自身尺寸的状态。
另外,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通风孔41优选地从腰部部分20和30的非皮肤侧是可见的。更优选地,通风孔41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例如,在将尿布1平放在桌子等上的状态下)从腰部部分20和30的非皮肤侧是可见的。这使得通风孔41更容易被监护人等识别,从而可以使监护人等获得本实施例的尿布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的印象。
因此,通风孔41优选地大到足以使监护人等能看见。另外,通风孔41优选地穿透包括于腰部部分20和30中的并且最接近非皮肤侧的片材。更优选地,通风孔41穿透腰部部分20和30中包括的所有片材。然而,只要通风孔41可以通过最靠近非皮肤侧的片材被识别,通风孔41不必穿透最靠近非皮肤侧的片材。
另外,在构成腰部部分20、30的片材是无纺布的情况下,通风孔41周围的纤维密度的变化优选地如图9中所示那样设置。即,腰部部分20(30)在通风孔41和与之竖直相邻的线状弹性部件23(33)之间具有高密度区域H,并且在高密度区域H和线状弹性部件23(33)之间具有外部区域E。高密度区域H具有预定的横向长度。高密度区域H中的无纺布的纤维密度被设定为高于外部区域E中的无纺布的纤维密度。在这种情况下,高密度区域H中的刚性高于外部区域E中的刚性,并且通风孔41的形状变得容易维持。因此,通风孔41的可视性提高。
同时,在形成通风孔41的过程中形成高密度区域H和外部区域E。作为形成通风孔41的方法的示例,可以提供这样的方法,其中,使片材在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均未示出)之间通过,第一旋转体具有热源和多个销,第二旋转体具有热源和销适配于其中的多个孔。使第一旋转体的销穿透经加热的片材,从而在通风孔41周围形成高密度区域H。
另外,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比较高密度区域H和外部区域E中的纤维密度。例如,用电子显微镜等以约20至100倍的放大率拍摄腰部部分20(30)的表面的放大图像。另外,可以测量和比较高密度区域H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和外部区域E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基于放大图像,可以在视觉上进行比较。
另外,如图7A所示,包括在腰部部分20或30中并且位于吸收性主体10上方的区域A1和A2(区域abcd)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合的重合区域A1(区域efgh)和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吸收性主体10的延伸区域A2(区域abef和区域cdgh)。通风孔区域40优选地不仅布置在重合区域A1中,而且也布置在延伸区域A2中。
例如,如图2所示,通风孔41可以在腰部部分20和30的整个横向区域中在横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并排设置。此外,参照图7A,通风孔41可以设置在重合区域A1的整个横向区域和延伸区域A2的部分横向区域中。如上所述,通风孔41在宽的横向范围内布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尿布1的透气性。然而,构造不限于上述描述,并且如图7B所示,通风孔41可以仅设置在重合区域A1中。
另外,优选的是,将设置在重合区域A1中的通风孔41的数量除以重合区域A1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大于将设置在延伸区域A2中的通风孔41的数量除以延伸区域A2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即,优选使重合区域A1的开孔率大于延伸区域A2的开孔率。
如上所述,重合区域A1是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了排泄物并变湿的吸收性主体10重合的区域。前述构造增加了重合区域A1的开孔率,使得可以有效地将湿气释放到外部。另一方面,延伸区域A2与吸收性主体10在横向方向上不重合,并且与重合区域A1相比强度较弱。因此,延伸区域A2的开孔率低,因此能够抑制穿着吸收性制品时腰部部分20、30的破坏。
另外,如图7A所示,腰部部分20或30包括:位于吸收性主体10上方的上部区域A1、A2(区域abcd);和在上部区域A1、A2的下方且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吸收性主体10的第二延伸区域A3(区域bfij和区域dhkl)。优选地,通风孔42(贯通包括在腰部中的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二通风孔)不仅布置在上部区域A1、A2中,而且布置在第二延伸区域A3中。在这种情况下,大数量的通风孔41和42增强了尿布1的透气性。
此外,优选的是,将布置在第二延伸区域A3中的通风孔42的数量除以第二延伸区域A3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大于将布置在上部区域A1、A2中的通风孔41的数量除以上部区域A1、A2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即,优选地使第二延伸区域A3的开孔率比上部区域A1、A2的开孔率高。
当穿着尿布1时,与上部区域A1、A2相比,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对齐设置的第二延伸区域A3没有被强力拉伸,从而使其不易破坏。因此,增加第二延伸区域A3的开孔率进一步提高尿布1的透气性,同时抑制腰部部分20和30的破坏。
另外,如图2所示,通风孔41优选地布置于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线状弹性部件23、33之间。另外,优选的是,在腰部部分20、30的最上方的线状弹性部件23a、33a的上方不设置通风孔41。
在这种情况下,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可以抑制腰部部分20和30在通风孔41和42处裂开。另外,当通风孔41与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重合时,通风孔41也可能由于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的收缩而收缩。因此,当通风孔41布置于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之间时,保持通风孔41的形状和透气性。另外,用于将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固定到皮肤侧片材21和31以及非皮肤侧片材22和32的粘合剂不容易通过通风孔41暴露。
构造不限于以上描述。通风孔41可以布置在腰部部分20和30中的最上面的线状弹性部件23a和33a的上方。
另外,通风孔41优选地贯通两个片材:其间插置有线状弹性部件23(33)的皮肤侧片材21(31)和非皮肤侧片材22(32)。在这种情况下,尿布1的透气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关于一对腰部部分20、30中的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L1、L2,一个腰部部分(第一实施例的前腰部分20)的竖直长度短于另一个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并且优选地,在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的腰部部分中,通风孔区域40的至少一部分被无纺布覆盖。
例如,如图3所示,包括在前腰部分20中的非皮肤侧片材22的上端部在皮肤侧向下折回,并且折回部221覆盖通风孔区域40。此外,在尿布1中,设置有覆盖片材24(无纺布),以抑制吸收芯11从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露出等情况。覆盖片材24设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跨过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该覆盖片材24可以覆盖通风孔区域40。
如此,在其中通风孔区域40靠近吸收性主体10的前腰部分20中,排泄物更易于从通风孔41泄漏,但是可以通过覆盖通风孔41的无纺布来抑制泄漏。另外,由于通风孔41被透气性比薄膜等更好的无纺布覆盖,因此也维持了透气性。
此外,通风孔区域40优选从皮肤侧被无纺布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从尿布1的外部对通风孔41的可见度增加,并且通风孔41易于被监护人等识别。
与此相对,关于一对腰部部分20、30中的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L1、L2,一对腰部部分20和30中的一个腰部部分(第一实施例的后腰部分30)具有较长的竖直长度。在该腰部部分中,其透气性的效果不好,但是从通风孔41泄漏的风险很小。因此,通风孔41能够从最靠近皮肤侧的片材到最靠近非皮肤侧的片材贯穿腰部部分。
例如,在图4所示的后腰部分30中,非皮肤侧片材32的上端部不折回。另外,跨过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覆盖片材34位于通风孔41的下方。如上所述,由于后腰部分30的通风孔41不被片材覆盖,因此增强了尿布1的透气性。
另外,在如图3所示的前腰部分20中,无纺布布置在其间插置有线状弹性部件23或33的两个片材(皮肤侧片材21或31和非皮肤侧片材22或32)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情况下,通过粘合剂52将无纺布附着于两个片材。例如,通过粘合剂52将非皮肤侧片材22的折回部221附接于皮肤侧片材21。此外,覆盖片材24通过粘合剂52附接至非皮肤侧片材22的折回部221上。
当在厚度方向上观察腰部部分20和30时,该粘合剂52优选不与通风孔41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固化的粘合剂52不通过通风孔41暴露,并且可以防止腰部部分20和30的触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孔41穿透皮肤侧片材21或31、非皮肤侧片材22或32以及无纺布中的至少一者即可。
另外,在图2所示的通风孔区域40中,多个通风孔41在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通风孔41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重合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例如,图1),由于线状弹性部件23和33的收缩,易于在腰部部分20、30上均匀地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褶皱50。如此的理由可以认为是如下:如图6所示,片材(皮肤侧片材21和31、非皮肤侧片材22和32等)易于从通风孔41的位置开始变形。因此,腰部部分20、3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括通风孔41作为顶点的相对均匀的凹凸形状,并形成竖直褶皱50。竖直褶皱50的形成在穿着者的皮肤和片材之间形成通风通道S2(空间),尿布1内的湿气可以通过通风通道S2释放到外部,并且尿布1的透气性增强。
特别地,关于在一对腰部部分20和30中,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L1或L2,一对腰部部分20中的一个腰部部分(第一实施例的前腰部分20)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在该腰部部分中,优选通过如图2所示的那样布置通风孔41而形成竖直褶皱50(通风通道S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吸收芯11的吸收大量尿液的部分111附近形成通风通道S2,从而可以从通风通道S2释放湿气。
在图2中,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通风孔41的横向位置一致,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通风孔41彼此部分重合即可。另外,在图2中,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有两排通风孔41,但是排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一或三或更多。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如图8A所示,在通风孔区域40中,多个通风孔41在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通风孔41布置成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即,通风孔41可以以锯齿形图案布置。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重合的位置处的通风孔(例如41a和41b)之间的竖直长度L6变得比图2中的更长。这增加了腰部部分20和30的竖直强度,并且可以抑制在穿上尿布1时被拉起的腰部部分20和30的破坏。
另外,关于一对腰部部分20、30中的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L1或L2,一对腰部部分20和30的一个腰部部分(第一实施例的后腰部分30)的竖直长度比另一腰部部分的长,并且优选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从腰部部分30的上端30a到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的竖直长度L4小于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2的竖直长度L2,如图4所示(L4<L2)。
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孔区域40位于腰部部分20和30的上部区域。这使得在穿上尿布1时抓住腰部部分20或30的监护人的手指等被通风孔41卡住可能性较小,从而能够抑制腰部部分20、30的破坏。
与此相对,关于一对腰部部分20、30中的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L1或L2,一对腰部部分20和30的一个腰部部分(第一实施例的前腰部分20)的竖直长度较短,并且优选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1的竖直长度L1小于从腰部部分20的上端20a到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的竖直长度L3,如图3所示(L3>L1)。
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孔区域40被布置成更靠近吸收性主体10。因此,可以有效地释放湿气,从而进一步提高尿布1的透气性。
此外,关于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L1或L2,优选地,在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的腰部部分(第一实施例的前腰部分20)中,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从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1到吸收芯11的上端11a的竖直长度L5比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1的竖直长度L1长(L1<L5)。
在这种情况下,在通风孔区域40靠近吸收性主体10的前腰部分20中,排泄物易于从通风孔41泄漏。但是,通风孔41被布置成与吸收芯11适当地分开,这可以抑制排泄物从通风孔41泄漏。
应当注意,在图2中,从腰部部分20和30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40的竖直长度在前后腰部部分中基本相同,并且从腰部部分20和30的上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在前后腰部部分中不同。这使得在前后腰部部分中,从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的竖直长度不同。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从腰部部分20和30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40的竖直长度在前后腰部部分中可以不同。
另外,如图8B所示,腰部部分20或30中的位于吸收性主体10上方并且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合的区域(区域abgh)具有横向中央区域A4(区域cdef)和横向侧区域A5(区域abcd和区域efgh)。当吸收性主体10在横向方向上被分成三个部分时,横向中央区域A4被定义为中央部分,并且横向侧区域A5被定义为横向中央区域A4的两个外侧上的部分。
当在穿戴尿布1时将腰部部分20和30向上拉时,尤其是横向中央区域A4被拉伸,并且较强的力可能施加到横向中央区域A4。因此,优选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横向中央区域A4中的通风孔41的数量除以横向中央区域A4的面积而得到的值小于将布置在横向侧区域A5中的通风孔41的数量除以横向侧区域A5的面积而得到的值。即,减小横向中央区域A4的开孔率抑制腰部部分20和30的破坏,并且增大横向侧区域A5的开孔率提高尿布1的透气性。
此外,如图8B所示,通风孔41的数量从尿布1的横向中心CL朝向外部而增加,并且通风孔41被布置在宽的竖直范围内。即,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从设置在横向中央区域A4中的最上方的通风孔41到最下方的通风孔41的竖直长度L7比设置在横向侧区域A5中的最上方的通风孔41到最下方的通风孔41的竖直长度L8短(L7<L8)。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横向中央区域A4中在短的竖直范围内布置了较少数量的通风孔41,因此与横向侧区域A5的强度相比,可以增加横向中央区域A4的竖直强度。因此,可以抑制腰部部分20和30的破坏。
另外,在穿着尿布1时,吸收性主体10与腰部部分20、30的上端部之间的由监护人等抓住的部分、即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的周边被拉伸。力易于被施加在这些部分上。因此,优选的是,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通风孔41的排(最下排)以使得该排通风孔41在横向中心向上凸出的方式倾斜或弯曲。即,优选的是,从布置在横向中央区域A4中的最下部的通风孔41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的竖直长度L9比布置在横向侧区域A5中的最下部的通风孔41到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的竖直长度L10长。因此,通风孔41在横向中央区域A4中与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10a间隔开设置,从而可以抑制腰部部分20和30的破坏。
第二实施例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尿布1的展开和拉伸状态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1是示出如何将尿布1穿在躺着的穿着者上的图。第二实施例的尿布1的对象穿着者是月龄较小且主要以躺着的姿势活动的婴儿。在躺着的婴儿穿着尿布1的情况下,排泄的尿流向后侧,并且大量的尿被吸收芯11的靠近后侧的部分111吸收,如图10所示。因此,期望能够在后腰部分30中有效地释放湿气。
另外,在月龄较小的婴儿的情况下,监护人等将尿布1穿在躺着的婴儿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臀部与毯子等接触。因此,如图11所示,监护人等首先抓住前腰部分20并拉起尿布1。随后,在后腰部分30也已经与前腰部分20相关联地被拉起一定程度的状态下,调整后腰部分30的位置。因此,前腰部分20可能被强力地拉起,并且强力可能被施加到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部的周围。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尿布1中,在尿布1被拉伸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从包括在前腰部分20中的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10a1的竖直长度L1比从包括在后腰部分30中的通风孔区域40的下端40a到吸收性主体10的后侧的上端10a2的竖直长度L2长(L1>L2)。
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孔41靠近吸收芯11的靠近后侧的部分111设置。即,通风孔41靠近吸收芯11的吸收大量尿液的部分111设置。因此,可以有效地释放湿气并进一步减少尿布1内的蒸汽。
另一方面,在前侧,通风孔41布置成与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部的周边间隔开。即,通风孔41布置成与前腰部分20的拉起力被强力地施加于其上的部分间隔开。因此,可以抑制前腰部分20从通风孔41裂开或破坏。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尿布1在被穿在主要为躺着的姿势的穿着者身上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不易破坏。因此,第二实施例的尿布1可以优选用作睡眠中的穿着者的夜用尿布。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例旨在促进对本发明的理解,而不旨在限制对本发明的解释。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改进,并且无需赘言的是,本发明包括其等同形式。
例如,腰部部分20和30的构造、取决于腰部部分20和30中的区域的开孔率的差异、从腰部部分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的竖直长度等不限于以上描述。
附图标记列表
1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短裤型吸收性制品),10吸收性主体,11吸收芯,12顶片,13背片,14外片,20前腰部分(腰部部分),21皮肤侧片材,22非皮肤侧片材,221折回部(无纺布),23线状弹性部件,24覆盖片材(无纺布),30后腰部分,31皮肤侧片材,32非皮肤侧片材,33线状弹性部件,40通风孔区域,41通风孔,42通风孔(第二通风孔),50竖直褶皱,52粘合剂。

Claims (16)

1.一种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具有竖直方向、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吸收性制品包括:
吸收性主体;和
一对腰部部分,
所述一对腰部分别在位于所述吸收性主体上方的区域中包括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穿透包括于所述腰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片材,
其中布置有通风孔的通风孔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合,并且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以下竖直长度不同:
从位于前后方向的前侧的腰部部分的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的上端的竖直长度;和
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后侧的上端的竖直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位于前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小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位于前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大于位于后侧的腰部部分的竖直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包括在腰部部分中的并且位于吸收性主体上方的区域包括:
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重合的重合区域,和
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吸收性主体的延伸区域,并且通风孔区域布置在重合区域和延伸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重合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重合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大于将布置在延伸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延伸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腰部部分包括:
位于吸收性主体上方的上部区域;和
位于上部区域的下方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吸收性主体的第二延伸区域,
在第二延伸区域中布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穿透包括在腰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片材,并且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第二延伸区域中的第二通风孔的数量除以第二延伸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大于将布置在上部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上部区域的面积而获得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腰部部分包括:
在横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线状弹性部件,和
线状弹性部件插置在其间的两个片材,
在腰部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两个片材的一侧上布置有无纺布,
通风孔穿透无纺布和所述两个片材中的至少一者,并且
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将无纺布附接至所述两个片材的粘合剂不与通风孔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的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通风孔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无纺布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的具有较长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所述一个腰部部分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的下端的竖直长度比从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竖直长度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的具有较长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竖直长度比从所述一个腰部部分的上端到通风孔区域的下端的竖直长度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
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芯,
在所述一对腰部部分中的具有较短的竖直长度的一个腰部部分中,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吸收性主体的上端到吸收芯的上端的竖直长度比从通风孔区域的下端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的竖直长度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
在通风孔区域中,多个通风孔在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
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通风孔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
在通风孔区域中,多个通风孔在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
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通风孔布置成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
在腰部部分中的位于吸收性主体上方并且在横向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重合的区域具有横向中央区域和横向侧区域,并且,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将布置在横向中央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横向中央区域的面积所获得的值小于将布置在横向侧区域中的通风孔的数量除以横向侧区域的面积所获得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
在内裤状吸收性制品被拉伸的状态下,从布置在横向中央区域中的最上方的通风孔到最下方的通风孔的竖直长度比布置在横向侧区域中的从最上方的通风孔到最下方的通风孔的竖直长度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状吸收性制品,其中,
腰部部分具有在横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多个线状弹性部件,所述多个线状弹性部件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
通风孔布置在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线状弹性部件之间,并且
通风孔不布置在腰部部分中的线状弹性部件中的最上方的线状弹性部件的上方。
CN201980043996.5A 2018-06-29 2019-06-18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Active CN112334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4407 2018-06-29
JP2018124407A JP6659774B2 (ja) 2018-06-29 2018-06-29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PCT/JP2019/024136 WO2020004152A1 (ja) 2018-06-29 2019-06-18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109A true CN112334109A (zh) 2021-02-05
CN112334109B CN112334109B (zh) 2022-04-19

Family

ID=6898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3996.5A Active CN112334109B (zh) 2018-06-29 2019-06-18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9774B2 (zh)
CN (1) CN112334109B (zh)
BR (1) BR112020026811A2 (zh)
WO (1) WO2020004152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823A (zh) * 2008-03-21 2011-04-1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202908952U (zh) * 2012-11-19 2013-05-01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腰部透气型一次性尿裤
CN103764084A (zh) * 2011-08-31 2014-04-3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JP2015107223A (ja) * 2013-12-04 2015-06-11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17085806A1 (ja) * 2015-11-18 2017-05-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WO2017085805A1 (ja) * 2015-11-18 2017-05-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TW201717870A (zh) * 2015-07-28 2017-06-01 Kikuo Yamada 拋棄式衣物
JP6144805B1 (ja) * 2016-06-09 2017-06-0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110395A1 (ja) * 2015-12-22 2017-06-29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05534B1 (ja) * 2016-07-29 2017-09-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175288A1 (ja) * 2016-04-05 2017-10-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0676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823A (zh) * 2008-03-21 2011-04-1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3764084A (zh) * 2011-08-31 2014-04-3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CN202908952U (zh) * 2012-11-19 2013-05-01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腰部透气型一次性尿裤
JP2015107223A (ja) * 2013-12-04 2015-06-11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TW201717870A (zh) * 2015-07-28 2017-06-01 Kikuo Yamada 拋棄式衣物
WO2017085806A1 (ja) * 2015-11-18 2017-05-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WO2017085805A1 (ja) * 2015-11-18 2017-05-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WO2017110395A1 (ja) * 2015-12-22 2017-06-29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7175288A1 (ja) * 2016-04-05 2017-10-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44805B1 (ja) * 2016-06-09 2017-06-0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205534B1 (ja) * 2016-07-29 2017-09-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4152A1 (ja) 2020-01-02
CN112334109B (zh) 2022-04-19
JP6659774B2 (ja) 2020-03-04
JP2020000630A (ja) 2020-01-09
BR112020026811A2 (pt)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2185B1 (ko) 일회용 기저귀
KR100221391B1 (ko) 흡수 가멘트용 고정식 벨트
EP2589358A1 (en) Disposable diapers
US9439812B2 (en) Absorbent article for pet animals
RU2710415C2 (ru)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подгузник типа трусов
JP518903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4267335A (ja) パンツ型おむつ
CN11122564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3573677A (zh) 吸收性物品
EP2623073A1 (en) Disposable underwear-type worn article
KR20170036041A (ko) 일회용 기저귀
US20060167426A1 (en) Disposable pants-type wearing article
EP3009115B1 (en) Disposable pull-on diaper
JP5528750B2 (ja) パンツ型紙おむつ
JP2009195647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WO2022130653A1 (ja) 吸収性物品
JP5832150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166677U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EP3378453B1 (en) Wearable article
CN112334109B (zh) 内裤状吸收性制品
BR112018070545B1 (pt) Artigo absorvente de vestir
CN211985948U (zh) 吸收性物品
CN209790196U (zh) 吸收性物品
EP3705097A1 (en) Absorbent article
KR20210124235A (ko) 흡수성 물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