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案主張於2015年8月21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208,077號之優先權,該申請案之內容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定義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申請案(包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以下術語具有下文所給出之定義。必須注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示,否則如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指示物。 所有數字標示(例如重量、pH、溫度、時間、濃度及分子量,包括範圍)係近似值,其可變化10%。應理解,儘管不總是明確說明,但所有數字標示之前皆經術語「約」修飾。亦應理解,儘管不總是明確說明,但本文所述之試劑僅係例示性的且此等試劑之等效物為此項技術中已知。 除非另有明確定義,否則參照本揭示內容,本文說明書中所用之技術及科學術語將具有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理解之意義。因此,以下術語意欲具有以下意義。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部分」係指分子之特定片段或官能基。化學部分通常為公認包埋於分子中或附加至分子上之化學實體。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脂肪族」涵蓋術語烷基、烯基、炔基,其各自視情況係如下文所述經取代。 如本文中所用,「烷基」係指含有1-20 (例如,2-18、3-18、1-8、1-6、1-4或1-3)個碳原子之飽和脂肪族烴基團。烷基可係直鏈、具支鏈、環狀或其任何組合。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正庚基或2-乙基己基。烷基可經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即,視情況經取代)或可係多環的,如下文所述。 除非另有明確限制,否則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烷基」以及衍生術語(例如「烷氧基」及「硫代烷基」)在其範圍內包括直鏈、具支鏈及環狀部分。 如本文中所使用,「烯基」係指含有2-20 (例如,2-18、2-8、2-6或2-4)個碳原子及至少一個雙鍵之脂肪族碳基團。如同烷基一般,烯基可係直鏈、具支鏈或環狀或其任何組合。烯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烯丙基、異平基、2-丁烯基及2-己烯基。烯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如下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炔基」係指含有2-20 (例如,2-8、2-6或2-4)個碳原子且具有至少一個三鍵之脂肪族碳基團。炔基可係直鏈、具支鏈、環狀或其任何組合。炔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丙炔基及丁炔基。炔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如下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脂環族」係指包含至少3個碳原子之脂肪族環化合物或基團,且毗鄰原子對之間之鍵可全部係指定類型之單鍵(涉及2個電子),或其中之一些可係雙鍵或三鍵(分別具有4個或6個電子)。 「鹵素」係週期表之第17族之原子,其包括氟、氯、溴及碘。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獨或作為較大部分之部分(如在「芳烷基」、「芳烷氧基」或「芳氧基烷基」中)使用之「芳基」係指單環(例如,苯基);二環(例如,茚基、萘基、四氫萘基、四氫茚基);及三環(例如,茀基、四氫茀基或四氫蒽基、蒽基)系統,其中單環系統為芳香族或二環或三環系統中之至少一個環係芳香族。二環及三環基團包括苯并稠合2-3員碳環。例如,苯并稠合基團包括與兩個或更多個C
4-8
碳環部分稠合之苯基。芳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如下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芳烷基」或「芳基烷基」係指經芳基取代之烷基(例如,C
1-4
烷基)。「烷基」及「芳基」二者均已定義於上文中。芳烷基之實例係苄基。芳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如下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環烷基」係指3-10 (例如,5-10)個碳原子之飽和碳環單環或二環(稠合或橋接)。環烷基之實例包含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金剛烷基、降崁基、立方烷基、八氫-茚基、十氫-萘基、二環[3.2.1]辛基、二環[2.2.2]辛基、二環[3.3.1]壬基、二環[3.3.2]癸基、二環[2.2.2]辛基、金剛烷基、氮雜環烷基或((胺基羰基)環烷基)環烷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雜芳基」係指具有4至18個環原子之單環、二環或三環系統,其中一或多個環原子為雜原子(例如,N、O、S或其組合)且其中單環系統係芳香族或二環或三環系統中之至少一個環係芳香族。雜芳基包括具有2至3個環之苯并稠合環系統。舉例而言,苯并稠合基團包括與一或兩個4至8員雜環脂族部分(例如,吲嗪基、吲哚基、異吲哚基、3H-吲哚基、吲哚啉基、苯并[b]呋喃基、苯并[b]噻吩-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苯并稠合基。雜芳基之一些實例係氮雜環丁基、吡啶基、1H-吲唑基、呋喃基、吡咯基、噻吩基、噻唑基、噁唑基、咪唑基、四唑基、苯并呋喃基、異喹啉基、苯并噻唑基、
、硫
、吩噻嗪、二氫吲哚、苯并[1,3]二氧雜環戊烯、苯并[b]呋喃基、苯并[b]噻吩基、吲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嘌呤基、噌啉基、喹啉基、喹唑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異喹啉基、4H-喹嗪基、苯并-1,2,5-噻二唑基或1,8-萘啶基。 在無限制下,單環雜芳基包括呋喃基、噻吩基、2H-吡咯基、吡咯基、噁唑基、噻唑基、咪唑基、吡唑基、異噁唑基、異噻唑基、1,3,4-噻二唑基、2H-哌喃基、4-H-哌喃基、吡啶基、噠嗪基、嘧啶基、吡唑基、吡嗪基或1,3,5-三嗪基。單環雜芳基係根據標準化學命名法進行編號。 在無限制下,二環雜芳基包括吲嗪基、吲哚基、異吲哚基、3H-吲哚基、吲哚啉基、苯并[b]呋喃基、苯并[b]噻吩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吲嗪基、異吲哚基、吲哚基、苯并[b]呋喃基、苯并[b]噻吩基、吲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嘌呤基、4H-喹嗪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1,8-萘啶基或蝶啶基。二環雜芳基係根據標準化學命名法進行編號。 雜芳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如下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雜芳基烷基」係指經雜芳基取代之烷基(例如,C
1-4
烷基)。「烷基」及「雜芳基」二者均已定義於上文中。雜芳基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如下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醯基」係指甲醯基或R
X
--C(O)-- (例如-烷基-C(O)--,亦稱為「烷基羰基」),其中「烷基」已定義於前文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醯氧基」包括直鏈醯氧基、具支鏈醯氧基、環醯氧基、環狀醯氧基、未經雜原子取代之醯氧基、經雜原子取代之醯氧基、未經雜原子取代之C
n
-醯氧基、經雜原子取代之C
n
-醯氧基、烷基羰基氧基、芳基羰基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芳基氧基羰基氧基及羧酸酯基團。 如本文中所使用,「烷氧基」係指烷基-O--基團,其中「烷基」已定義於前文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羧基」在用作末端基團時係指--COOH、--COOR
X
、--OC(O)H、--OC(O)R
X
;或在用作內部基團時係指--OC(O)--或--C(O)O--。 如本文中所使用,「烷氧基羰基」意指--COOR,其中R係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及諸如此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磺醯基」在末端使用時係指--S(O)
2
--R
x
,且在內部使用時係指--S(O)
2
--。 術語「烷基硫基」包括直鏈烷基硫基、具支鏈烷基硫基、環烷基硫基、環狀烷基硫基、未經雜原子取代之烷基硫基、經雜原子取代之烷基硫基、未經雜原子取代之C
n
-烷基硫基及經雜原子取代之C
n
-烷基硫基。在某些實施例中,涵蓋低級烷基硫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胺」或「胺基」包括其中氮原子共價鍵結至至少一個碳或雜原子之化合物。術語「胺」或「胺基」亦包括--NH
2
且亦包括經取代之部分。該術語包括「烷基胺基」,其包含其中氮係結合至至少一個額外烷基之基團及化合物。該術語包括「二烷基胺基」,其中氮原子係結合至至少兩個額外的獨立經選擇之烷基。該術語包括「芳基胺基」及「二芳基胺基」,其中氮係分別結合至至少一個或兩個獨立經選擇之芳基。 術語「鹵基烷基」係指經1個直至最大可能數目之鹵素原子取代之烷基。術語「鹵基烷氧基」及「鹵基硫代烷基」係指經1個直至5個鹵素原子取代之烷氧基及硫代烷基。 片語「視情況經取代」可與片語「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互換使用。如本文所述,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如上文所概述,或如藉由本揭示內容之具體種類、亞類及物質所例示。如本文所述,任何上文部分或下文介紹之彼等均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本文所述之取代基取代。特定基團之每一取代基視情況進一步經以下中之1至3者取代:鹵基、氰基、側氧基烷氧基、羥基、胺基、硝基、芳基、鹵基烷基及烷基。舉例而言,烷基可經烷基硫基取代且烷基硫基可視情況經以下中之1至3者取代:鹵基、氰基、側氧基烷氧基、羥基、胺基、硝基、芳基、鹵基烷基及烷基。 通常,術語「經取代」(不論前面是否經術語「視情況」修飾)係指使用指定取代基之自由基替代給定結構中之氫之自由基。特定取代基係闡述於上文定義中及下文對化合物及其實例之說明中。除非另有所指,否則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可在該基團之每一可取代位置處具有取代基,且在任一給定結構中之一個以上之位置可經一個以上選自指定基團之取代基取代時,在每一位置處之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環取代基(例如雜環烷基)可結合至另一環(例如環烷基),以形成螺-雙環系統,例如兩個環共享一個共同原子。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意識到,本揭示內容所設想之取代基之組合係彼等可形成穩定或化學上可行之化合物之組合。 儘管圖式僅顯示關於雙鍵處構成之一種異構物,但此並不意味著僅此異構物有意義,而是展示一種異構物作為所有異構物之代表。因此,順式以及反式異構物以及兩者之混合物包括於化合物與結構之一般說明中。 預期整個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化合物之修飾物或衍生物均可用於本揭示內容之方法及組合物。可製備衍生物且該等衍生物之性質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方法分析其期望性質。在某些態樣中,「衍生物」係指仍保持在化學修飾之前化合物之期望效應之經化學修飾之化合物。
磺酸衍生物光酸產生劑化合物
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磺酸衍生物化合物可用作如下文中將更詳細解釋之光酸產生劑。令人驚訝地,已發現,本揭示內容之PAG化合物之特徵在於極佳之溶解性及對於電磁輻射、尤其對於波長在150 nm至500 nm範圍內、較佳300 nm至450 nm範圍內、更佳350 nm至440 nm範圍內、更佳地波長在365 nm (i線)、405 nm (h線)及436 nm (g線)處之電磁輻射之光反應性。 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磺酸衍生物化合物係藉由式(I)或式(II)所表示之N-羥基萘二甲醯亞胺磺酸酯衍生物:
其中,可相同或不同且可經連接以形成脂環族基團之R
1
及R
2
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 氫原子; 氰基; 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 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O-、-S-、-C(=O)-、-C(=O)-O-、-C(=O)-S-、-O-C(=O)-O-、-CN、-C(=O)-NH-、-C(=O)-NR
a
-及-C(=O)-NR
a
R
b
組成之群之部分,其中R
a
及R
b
各自獨立地係具有1至10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可相同或不同且可經連接以形成脂環族基團,且其中脂肪族基團視情況包含至少一個鹵素原子;及 具有4至18之碳數之芳基或雜芳基,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脂肪族基團、鹵代烷基、烷氧基、鹵代烷氧基、烷基硫基、雙烷基胺基、醯氧基、醯硫基、醯胺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烷基亞磺醯基、脂環族基團、雜環基團、芳基、烷基芳基、氰基或硝基取代;且 R
3
係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O-、-S-、-C(=O)、-C(=O)-O-、-C(=O)-S-、-O-C(=O)-O-、-CN、-C(=O)-NH-、-O-C(=O)-NH-、-C(=O)-NR
a
-、-O-C(=O)-NR
a
-及-C(=O)-NR
a
R
b
組成之群之部分,其中R
a
及R
b
係如上文所定義,其中脂肪族基團視情況包含至少一個鹵素原子;及 具有4至18之碳數之芳基或雜芳基,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脂肪族基團、鹵代烷基、烷氧基、鹵代烷氧基、烷基硫基、雙烷基胺基、醯氧基、醯硫基、醯胺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烷基亞磺醯基、脂環族基團、雜環基團、芳基、烷基芳基、氰基或硝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之一者係氫且R
1
與R
2
之另一者係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較佳實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正己基、2-乙基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及正癸基。在此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3
較佳係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較佳地,R
1
或R
2
係具有1至6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且更佳地具有1至4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經至少一個氟原子取代。此等PAG化合物之實例包括表1中之彼等:
表 1
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之一者係氫且R
1
與R
2
之另一者係包含至少一個-C(=O)-O-部分之具有2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在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之一者係包含至少一個-C(=O)-O-部分之具有2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且R
3
係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在此實施例中,較佳地R
3
係具有1至6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且更佳地具有1至4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經至少一個氟原子取代。此等PAG化合物之實例包括表2中之彼等:
表 2
:
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之一者係氫且R
1
與R
2
之另一者係具有4至18之碳數之芳基或雜芳基,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脂肪族基團或烷氧基取代,且R
3
係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在其中芳基或雜芳基係經脂肪族基團或烷氧基取代之此等實施例中,較佳地,脂肪族基團(及烷氧基之脂肪族部分)具有1至6之碳數,且更佳1至4之碳數。在此實施例中,較佳地,R
3
係具有1至6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且更佳地具有1至4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經至少一個氟原子取代。此等PAG化合物之實例包括表3中之彼等:
表 3 :
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經連接以形成脂環族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脂環族基團係二環基團。在此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3
係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此等PAG化合物之實例包括表4中之彼等:
表 4
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之一者係氫且R
1
與R
2
之另一者係-C(=O)-NR
a
-或-C(=O)-NR
a
R
b
,其中R
a
及R
b
各自獨立地係具有1至10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可相同或不同且可經連接以形成脂環族基團。在此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3
係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此等PAG化合物之實例包括表5中之彼等:
表 5
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1
與R
2
之一者係氫且R
1
與R
2
之另一者係-CN或包含至少一個-O-之具有1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在此實施例中,式(I)及(II)中之R
3
係具有2至18之碳數之脂肪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此等PAG化合物之實例包括表6中之彼等:
表 6
在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式(I)及(II)之化合物之最佳實施例中,R
3
係-CF
3
。 根據本揭示內容之PAG賦予光微影術方法以高效率程度並使得阻劑組合物之曝光與未曝光區域之間之對比度及解析度增強。選擇PAG之量及由UV輻照所提供之能量,使得其足以容許期望之縮聚。 本揭示內容之PAG可適宜地用於正性作用或負性作用化學放大型光阻劑中,即,負性作用阻劑組合物,其經歷經光酸促進之交聯反應以使得阻劑之塗層之曝光區域較未曝光區域不易溶於顯影液中,及正性作用阻劑組合物,其經歷一或多種組合物組份之酸不穩定基團之經光酸促進之去保護反應以使得阻劑之塗層之曝光區域較未曝光區域更易溶於水性顯影液中。 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之較佳成像波長包括亞300 nm波長(例如,248 nm)及亞200 nm波長(例如,193 nm及EUV),更佳地200 nm至500 nm範圍內、較佳地300 nm至450 nm範圍內、甚至更佳地350 nm至440 nm範圍內、最佳地365 nm (i線)、405 (h線)及436 nm (g線)處之波長。
式 (I) 及 (II) 之化合物之製備 ( 實例中之其他詳情 )
對於本揭示內容之N-羥基萘二甲醯亞胺磺酸酯衍生物化合物之產生方法無具體限制,且任何已知之合成可用來製造式(I)及(II)之化合物。在下文方案1中圖解說明兩種例示性途徑。在3位置處具有三鍵取代基之化合物可藉由自3-溴酸酐起始類似地來合成。起始酸酐(4-溴-1,8-萘二甲酸酐及3-溴-1,8-萘二甲酸酐)可商業上購得。 如方案1中所示,4-溴-1,8-萘二甲酸酐與烯烴之間之Heck偶合給予具有雙鍵基團之萘二甲酸酐。應注意,為清晰起見,在方案1中僅示出烯烴之E異構物。該等酸酐經由兩種不同方法轉化為最終N-羥基萘二甲醯亞胺磺酸酯衍生物。對於所有含有雙鍵基團之萘二甲酸化合物而言,在方案1中僅示出Z或E異構物之一者。實際實驗可針對雙鍵取代基產生Z異構物、E異構物或呈各種比率之Z異構物與E異構物之混合物。第一種方法涉及使用2.2當量之三氟甲磺酸酐之一鍋式反應。第二種方法容許分離N-羥基醯亞胺中間體且僅需要1.25當量之三氟甲磺酸酐。
方案 1
.
組合物
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包含(i) 至少一種選自式(I)及(II)之光酸產生劑;(ii) 至少一種化合物,其在酸存在下能被賦予經改變之在水溶液中之溶解度;(iii) 有機溶劑;及視情況,(iv) 添加劑。 包含式(I)及(II)之光酸產生劑之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適於用作各種應用中之光阻劑,尤其適用於生產電子裝置,包括平板顯示器(在此情形下,光阻劑可為經塗覆玻璃基材或銦錫氧化物層)及半導體裝置(在此情形下,光阻劑可塗覆至矽晶圓基材上)。包含式(I)及(II)之光酸產生劑之組合物適用於官能基之光致聚合、光致交聯、光致降解、光致去保護、光致變色或光致轉換或其至少二者之任何組合。可使用各種曝光輻射,包括利用200 nm至500 nm、較佳300 nm至450 nm範圍內、更佳350 nm至440 nm範圍內、甚至更佳365 nm (i線)、436 nm (g線)或405 nm (h線)處之波長之電磁輻射之曝光,其中波長為365 nm之電磁輻射尤佳。 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組合物包含作為組份(ii)之一或多種光阻劑聚合物或共聚物,該等光阻劑聚合物或共聚物可溶於或不溶於顯影液中。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組合物可用於正型或負型組合物。在正型組合物之情形下,在與自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釋放之酸反應後組份(ii)之溶解度增加。在此情形下,使用具有酸不穩定基團之光阻劑聚合物或共聚物作為組份(ii),其不溶於水性鹼溶液,但其在酸存在下經催化性去保護,使得其在溶液中變得可溶。在負型組合物之情形下,在與自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釋放之酸反應後組份(ii)之溶解度降低。在此情形下,使用光阻劑聚合物或共聚物作為組份(ii),其可溶於顯影液,但在酸存在下交聯,使得其在水性鹼溶液中變得不溶。因此,光阻劑聚合物或共聚物在酸存在下能被賦予經改變之在顯影液中之溶解度。較佳地,顯影液係水溶液,更佳地其係水性鹼溶液。 可用作正型組合物中之組份(ii)之光阻劑聚合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芳香族聚合物,例如經酸不穩定基團保護之羥基苯乙烯之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酯,其具有至少一個含有側鏈脂環族基團之單元且具有自聚合物主鏈及/或自脂環基懸垂之酸不穩定基團);環烯烴聚合物、環烯烴馬來酸酐共聚物、環烯烴乙烯醚共聚物、矽氧烷;倍半矽氧烷、碳矽烷;及寡聚物,包括多面體寡聚倍半矽氧烷、碳水化合物及其他籠狀化合物。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根據需要適當地經水性鹼可溶性基團、酸不穩定基團、極性官能基及含矽基團官能化。 可用作本揭示內容之正型組合物中之組份(ii)之共聚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甲基丙烯酸(對羥基苯乙烯)-甲基金剛烷基酯(PHS-MAdMA)、聚甲基丙烯酸(對羥基苯乙烯)-2-乙基-2-金剛烷基酯(PHS-EAdMA)、聚甲基丙烯酸(對羥基苯乙烯)-2-乙基-2-環戊基酯(PHS-ECpMA)、聚甲基丙烯酸(對羥基-苯乙烯)-2-甲基-2-環戊基酯(PHS-MCpMA)或PHS-EVE。 較佳地,正型組合物中之至少一種組份(ii)係聚(羥基苯乙烯)-樹脂,其中羥基之至少一部分經保護基團取代。較佳保護基團係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第三丁氧基羰基氧基、第三丁基氧基、第三戊基氧基羰基氧基及縮醛基團。其他適宜作為組份ii)者係在EP 1 586 570 A1之段落[0068]至[0114]中描述為「含有酸可解離性基團之樹脂」之所有聚合物及共聚物。EP 1 586 570 A1關於該等樹脂之揭示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並形成本揭示內容之一部分。 較佳負型組合物包含在暴露於酸後將固化、交聯或硬化之材料之混合物。較佳負性作用組合物包含作為組份(ii)之聚合物黏合劑,例如酚系或非芳香族聚合物;作為添加劑(iv)之交聯劑組份及作為組份(i)之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光酸產生劑組份。用於該等負型光阻劑組合物之適宜聚合物黏合劑及交聯劑及其用途已揭示於EP-A-0 164 248及US 5,128,232中。用作組份(ii)之較佳酚系聚合物包括酚醛樹脂(novolak)及聚(乙烯基苯酚)。酚醛樹脂係酚與醛之熱塑性縮合產物。用於與醛、尤其甲醛進行縮合以形成酚醛樹脂之適宜酚之實例包括苯酚、間甲酚、鄰甲酚、對甲酚、2,4-二甲苯酚、2,5-二甲苯酚、3,4-二甲苯酚、3,5-二甲苯酚及瑞香草酚。經酸催化之縮合反應導致適宜酚醛樹脂之形成,其分子量可自500道耳頓(Dalton)至100,000道耳頓變化。聚乙烯基苯酚樹脂係可在陽離子觸媒存在下藉由使相應單體嵌段聚合、乳化聚合或溶液聚合來形成之熱塑性聚合物。可用於產生聚乙烯基苯酚樹脂之乙烯基苯酚可(例如)藉由使市售香豆素或經取代之香豆素水解,之後使所得羥基肉桂酸脫羧來製備。可用之乙烯基苯酚亦可藉由使相應羥基烷基苯酚脫水或藉由使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羥基苯甲醛與丙二酸之反應所得之羥基肉桂酸脫羧來製備。自該等乙烯基苯酚製備之較佳聚乙烯基苯酚樹脂具有約2,000道耳頓至約60,000道耳頓之分子量範圍。用作組份(iv)之較佳交聯劑包括基於胺之材料,其包括三聚氰胺、甘脲、基於苯并胍胺之材料及基於脲之材料。三聚氰胺-甲醛聚合物往往特別適宜。此等交聯劑可商業上購得,例如,三聚氰胺聚合物、甘脲聚合物、基於脲之聚合物及苯并胍胺聚合物,例如由Cytec以商標名稱Cymel™ 301、303、1170、1171、1172、1123及1125及Beetle™ 60、65及80所售之彼等。 作為組份(iii),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包含至少一種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可係任何能夠溶解組份(ii)及組份(i)以產生均勻溶液之溶劑,且可使用一或多種選自用作習用化學放大型阻劑之溶劑之已知材料之溶劑。有機溶劑之特定實例包括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甲基異戊基酮及2-庚酮;水;多元醇及其衍生物,例如乙二醇、乙二醇單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單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單乙酸酯、二丙二醇或二丙二醇單乙酸酯之單甲基醚、單乙基醚、單丙基醚、單丁基醚或單苯基醚;環醚,例如二噁烷;及酯,例如乳酸甲酯、乳酸乙酯(EL)、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甲氧基丙酸甲酯及乙氧基丙酸乙酯。該等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或作為含有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溶劑之混合溶劑使用。尤佳有機溶劑(i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酮、醚及酯。 此外,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亦可視情況包含至少一種不同於組份(i)、(ii)及(iii)之添加劑。舉例而言,其他可選添加劑包括光化及對比染料、抗條紋劑、塑化劑、加速劑、敏化劑、交聯劑、單體、聚合物、黏合劑、穩定劑、吸收劑、填充劑等。此等可選添加劑通常將以較小濃度於光阻劑組合物中,但填充劑、黏合劑、聚合物、單體及染料除外,其可為相對較大濃度,例如阻劑之乾燥組份之總重量5重量%至80重量%之量。 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組合物中所通常採用之一種添加劑係鹼性淬滅劑。鹼性淬滅劑係用於中和因到達意欲為光阻劑層之未曝光(黑暗)區域之雜散光在下伏光阻劑層之表面區域中所產生之酸之目的。此容許藉由在未曝光區域中控制不希望之去保護反應來改良散焦區之焦點深度及曝光寬容度。因此,可最小化或避免已形成之阻劑圖案之輪廓中之不規則性,例如頸縮及T型頂。 為使鹼性淬滅劑與下伏光阻劑層之黑暗區域中所產生之酸之間有效相互作用,鹼性淬滅劑應為非表面活性劑類型。即,鹼性淬滅劑不應係由於(例如)相對於外塗層組合物之其他組份之低表面自由能而遷移至外塗層之頂面之類型。在此一情形下,鹼性淬滅劑將不能大量位於光阻劑層界面處以與所產生之酸相互作用來防止酸去保護。因此,鹼性淬滅劑應係存在於外塗層/光阻劑層界面處之類型,不論是否均勻分散於整個外塗層或在界面處形成梯度層或隔離層。此一隔離層可藉由選擇相對於外塗層組合物之其他組份具有高表面自由能之鹼性淬滅劑來達成。 適宜鹼性淬滅劑包括(例如):直鏈及環狀醯胺及其衍生物,例如N,N-雙(2-羥基乙基)新戊醯胺、N,N-二乙基乙醯胺、N1,N1,N3,N3-四丁基丙二醯胺、1-甲基氮雜環庚-2-酮、1-烯丙基氮雜環庚-2-酮及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芳香族胺,例如吡啶及二-第三丁基吡啶;脂肪族胺,例如三異丙醇胺、n-第三丁基二乙醇胺、參(2-乙醯氧基-乙基)胺、2,2’,2’’,2’’’-(乙烷-1,2-二基雙(氮烷三基))四乙醇及2-(二丁基胺基)乙醇、2,2’,2’’-氮基三乙醇;環狀脂肪族胺,例如1-(第三丁氧基羰基)-4-羥基六氫吡啶、1-吡咯啶甲酸第三丁基酯、2-乙基-1H-咪唑-1-甲酸第三丁基酯、六氫吡嗪-1,4-二甲酸二-第三丁基酯及N (2-乙醯氧基-乙基)嗎啉。在該等鹼性淬滅劑中,1-(第三丁氧基羰基)-4-羥基六氫吡啶及三異丙醇胺較佳。雖然鹼性淬滅劑之含量將取決於(例如)下伏光阻劑層中之光酸產生劑之含量,但其通常以基於外塗層組合物之總固體0.1 wt %至5 wt %、較佳0.5 wt %至3 wt %、更佳1 wt %至3 wt %之量存在。 另一概念係使鹼性部分附接至PAG分子。在此情形下,淬滅劑係PAG之一部分且緊密接近於輻照後所形成之酸。該等化合物對於電磁輻射、尤其對於波長在200 nm至500 nm範圍內之電磁輻射、更尤其對於波長為365 nm (i線)之電磁輻射具有較高敏感性,且同時容許產生與自先前技術已知之含有淬滅劑作為添加劑之光阻劑組合物相比,具有較高解析度之圖案化結構。遵循此概念之化合物係(例如) D-8、D-14、D-15及D-20。 本揭示內容之阻劑之樹脂黏合劑組份通常係以足以使得阻劑之曝光塗層可用例如鹼性水溶液顯影之量進行使用。更具體而言,樹脂黏合劑將適當地佔阻劑之總固體之50重量%至約90重量%。光活性組份應以足以使得能在阻劑之塗層中產生潛在影像之量存在。更特定而言,光活性組份將適當地以阻劑之總固體之約1重量%至40重量%之量存在。通常,較少量之光活性組份將適於化學放大型阻劑。 根據較佳實施例,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包含: (i) 0.05 wt. %至15 wt. %、較佳0.1 wt. %至12.5 wt. %且最佳1 wt. %至10 wt. %之至少一種式(I)或(II)之光酸產生劑化合物; (ii) 5 wt. %至50 wt. %、較佳7.5 wt. %至45 wt. %且最佳10 wt. %至40 wt. %之至少一種可溶於鹼或不溶於鹼之光阻劑聚合物或共聚物;及 (iv) 0 wt. %至10 wt. %、較佳0.01 wt. %至7.5 wt. %且最佳0.1 wt. %至5 wt. %之另一添加劑,其中組合物中之剩餘部分係有機溶劑(iii)。 由於在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中用作酸基團(其係在曝露於電磁輻射之後釋放)之淬滅劑之官能鹼性基團係光酸產生劑化合物之一部分,因此不需要添加單獨鹼性組份作為淬滅劑(在自先前技術已知之光阻劑組合物中需要)。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之較佳實施例,此組合物較佳包含少於5 wt. %、更佳地少於1 wt. %、甚至更佳地少於0.1 wt. %且最佳0 wt. %之不同於組份(i)至(iv)之鹼性化合物,例如氫氧化物、羧酸酯、胺、亞胺及醯胺。 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通常係根據已知程序製備,但用本揭示內容之PAG取代先前用於該等光阻劑之調配之光活性化合物。舉例而言,本揭示內容之阻劑可藉由使光阻劑之組份溶解於諸如以下之適宜溶劑中來製備為塗覆組合物:二醇醚,例如2-甲氧基乙基醚(二甘醇二甲醚)、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乳酸酯,例如乳酸乙酯或乳酸甲酯,其中乳酸乙酯較佳;丙酸酯,具體而言丙酸甲酯及丙酸乙酯;賽珞蘇(Cellosolve)酯,例如乙酸甲賽珞蘇;芳香族烴,例如甲苯或二甲苯;或酮,例如甲基乙基酮、環己酮及2-庚酮。通常,光阻劑之固體含量係在光阻劑組合物之總重量之介於5重量%與35重量%之間變化。 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可根據已知程序進行使用。雖然本揭示內容之光阻劑可作為乾膜施加,但其較佳作為液體塗覆組合物施加至基材上,藉由加熱進行乾燥以去除溶劑,較佳直至塗層不發黏為止,透過光遮罩曝露於活化輻射,視情況經曝光後烘烤以造成或增強阻劑塗層之曝光與未曝光區域之間之溶解度差異,且然後較佳利用水性鹼性顯影液進行顯影以形成浮凸影像。其上施加有本揭示內容之阻劑並經適當處理之基材可係用於涉及光阻劑之製程中之任何基材,例如微電子晶圓。舉例而言,基材可係矽、二氧化矽或鋁-氧化鋁微電子晶圓。亦可採用砷化鎵、陶瓷、石英或銅基材。亦可適當地採用用於液晶顯示器及其他平板顯示器應用之基材,例如,玻璃基材、經銦錫氧化物塗覆之基材及諸如此類。液體塗層阻劑組合物可藉由任何標準方式來施加,例如旋塗、浸塗或輥塗。曝光能量應足以有效活化輻射敏感系統之光活性組份以在阻劑塗層中產生圖案化影像。適宜曝光能量通常係在約1 mJ/cm
2
至300 mJ/cm
2
範圍內。如上文所論述,較佳曝光波長包括亞200 nm,例如193 nm。適宜曝光後烘烤溫度係約50℃或更高,更特定而言約50℃至140℃。對於酸硬化負性作用阻劑而言,若期望,則可採用在約100℃至150℃之溫度下顯影後烘烤若干分鐘或更久,以進一步固化顯影後所形成之浮凸影像。在顯影及任何顯影後固化之後,藉由顯影所露出之基材表面可然後選擇性地進行處理,例如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程序化學蝕刻或電鍍無光阻劑之基材區域。適宜蝕刻劑包括氫氟酸蝕刻溶液及電漿氣體蝕刻,例如氧電漿蝕刻。
複合物
本揭示內容提供包含基材及以圖案化結構施加至該基材上之塗層之複合物之產生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 將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之層施加至基材之表面上,並至少部分去除有機溶劑(iii); (b) 使該層之經選擇之區域曝露於電磁輻射,藉此在曝露於電磁輻射之區域中自化合物(i)釋放酸; (c) 視情況加熱該層以在其中已釋放酸之區域中賦予化合物(ii)以經改變之於水溶液中之溶解度;及 (d) 視情況,至少部分去除該層。 在製程步驟(a)中,將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之層施加至基材之表面上,之後至少部分地去除有機溶劑(iii)。 基材可係任何尺寸及形狀,且較佳係可用於光微影術之彼等,例如矽、二氧化矽、絕緣體上覆矽(SOI)、應變矽、砷化鎵;經塗覆之基材,包括經氮化矽、氧氮化矽、氮化鈦、氮化鉭塗覆之彼等;超薄柵氧化物,例如氧化鉿;金屬或經金屬塗覆之基材,包括經鈦、鉭、銅、鋁、鎢、其合金及其組合塗覆之彼等。較佳地,本文中基材之表面包括欲圖案化之臨界尺寸層,包括(例如)用於半導體製造之基材上之一或多種柵級層或另一臨界尺寸層。此等基材可較佳包括矽、SOI、應變矽及其他此等基材材料,其形成為具有諸如以下尺寸之圓形晶圓:20 cm、30 cm或更大之直徑,或可用於晶圓製作生產之其他尺寸。 將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合物施加至基材上可藉由任何適宜方法來完成,包括旋塗、幕塗、噴塗、浸塗、刮塗或諸如此類。施加光阻劑層較佳藉由使用塗覆軌跡旋塗光阻劑來完成,其中光阻劑分配於旋轉晶圓上。在旋塗製程期間,晶圓可以以下速度旋轉:至多4,000 rpm、較佳約500 rpm至3,000 rpm且更佳1,000 rpm至2,500 rpm。旋轉經塗覆之晶圓以去除有機溶劑(iii),並在熱板上烘烤以自膜去除殘餘溶劑及自由體積以使得其密度均勻。 在製程步驟(b)中,使層之經選擇之區域曝露於電磁輻射,藉此在曝露於電磁輻射之區域中自化合物(i)釋放酸; 如上文所述,可使用各種曝光輻射,包括利用波長為365 nm (i線)、436 nm (g線)或405 nm (h線)之電磁輻射之曝光,其中波長為365 nm之電磁輻射尤佳。 此一按圖案曝光可使用曝光工具(例如步進機)來實施,其中透過圖案遮罩使膜受輻照且藉此按圖案曝光。該方法較佳使用高級曝光工具以能具有高解析度之波長產生活化輻射,包括極紫外線(EUV)及電子束輻射。應瞭解,使用活化輻射之曝光分解含於曝光區域之光阻劑層中之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組份,並產生酸及分解副產物,且酸然後影響聚合物化合物(ii)中之化學變化(解封酸敏感性基團以產生鹼溶性基團,或在曝光區域中催化交聯反應)。此曝光工具之解析度可小於30 nm。或者,可使用跨越調配物表面移動之電磁輻射束實施輻照,藉此藉由該束之移動選擇受輻照區域。 在製程步驟(c)中,可視情況加熱層以在其中已釋放酸之區域中賦予化合物(ii)以經改變之於水溶液中之溶解度。在此所謂「曝光後烘烤」中,產生或增強塗層之曝光與未曝光區域之間之溶解度差異。通常,曝光後烘烤條件包括約50℃或更高之溫度、更特定而言約50℃至約160℃範圍內之溫度10秒至30分鐘、較佳30秒至200秒。根據本揭示內容之方法之具體實施例,在製程步驟(b)之後及(d)之前不實施熱處理。 在製程步驟(d)中,視情況利用水溶液、較佳水性鹼溶液至少部分地去除層。此可藉由用能夠選擇性去除膜之曝光部分(其中光阻劑係正型)或去除膜之未曝光部分(其中光阻劑係負型)之適宜顯影液處理曝光光阻劑層來完成。較佳地,光阻劑係基於具有酸敏感性(可去保護)基團之聚合物之正型,且顯影液較佳係不含金屬離子之氫氧化四烷基銨溶液。 根據本揭示內容所製造之複合物之特徵在於其包含基材及以圖案化結構施加於該基材之表面上之塗層,其中該塗層包含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 使用式(I)及(II)之光酸產生劑化合物進行官能基之光致聚合、光致交聯、光致降解及光致轉換亦係在本揭示內容之範圍內。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尤其適用於防護型塗層、智能卡、3D快速原型設計或積層製造、犧牲型塗層、黏著劑、抗反射塗層、全息圖、電及電鍍遮罩、離子注入遮罩、蝕刻阻劑、化學放大型阻劑、光感測應用、PCB (印刷電路板)圖案化、MEMS製造、於平板顯示器上之TFT層圖案化、於撓性顯示器上之TFT層圖案化、顯示器之像素圖案化、用於LCD之濾色器或黑色基質中或在封裝製程中之半導體圖案化及關於半導體製造防護型塗層、智能卡、3D快速原型設計或積層製造、犧牲型塗層、黏著劑、抗反射塗層、全息圖、電及電鍍遮罩、離子注入遮罩、蝕刻阻劑、化學放大型阻劑、光感測應用或濾色器中之TSV相關圖案化。 以下實例意欲說明上文所揭示內容且不應解釋為縮小其範圍。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地認識到該等實例提出許多可實踐本揭示內容之其他方法。應理解,可在保持在本揭示內容之範圍內的同時做出許多變化及修改。
實例 實例 1
:性能
光反應性
光阻劑組合物通常包含PAG、聚合物、添加劑及溶劑。光阻劑組合物之性能主要取決於PAG及聚合物組份之性質。為調配高性能光阻劑組合物,通常選擇光敏性更強之PAG。PAG之光敏性通常與所產生之酸之強度及PAG之光反應性直接相關。對於產生相同潛在性酸之一系列PAG而言,其光敏性僅與其光反應性相關。因此,可藉由研究PAG之光反應性來達成對其光敏性之評估。光反應性越高,光敏性越高。光反應性可藉由PAG在低曝光強度下(為避免不產生期望酸之副反應)於稀釋溶液中之光分解來研究。輻照後PAG之濃度變化可藉由在最大吸收波長下量測PAG之吸光度來測定。 在室溫下在空氣中於乙腈中實施PAG之光分解。在618 nm處具有最大吸收之酸指示劑染料四溴酚藍之鈉鹽(TBPBNa)係購自Aldrich (指示劑級)並以接收到之原樣使用。使用Cole-Parmer UV 15W檯燈(EW-97605-50)在365 nm下實施對PAG溶液(3×10
-5
M)之輻照。使用來自EIT Inc之UV Power Puck II輻射計量測光強度。在Thermo Scientific Evolution 201 UV-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運行UV-Vis光譜。 於乙腈中檢查NIT、比較性化合物A、D-1及D-2之光分解。輻照後D-2之UV-Vis光譜變化顯示於圖1中。輻照後在397 nm處之吸收帶逐漸減小,此指示光反應隨能量之曝光劑量之增加而進展。假定光反應係一級反應,則吸光度變化之自然對數對能量之曝光劑量之曲線給出D-2之光反應常數(即線性趨勢線之斜率) (圖2)。其他化合物之光反應常數係在相同輻照條件下類似地測定。將A、D-1及D-2之常數與正規化至1之NIT之常數進行比較給出相對光反應性(表7)。根據本揭示內容之PAG (例如D-2)之光反應性較NIT之光反應性高約8倍且較比較性化合物A之光反應性高約3倍。輻照後酸之形成係藉由在618 nm下觀察酸指示劑TBPBNa之光譜變化來確定。
表 7
:溶解度及光反應性之比較。
* =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 = N-羥基萘二甲醯亞胺三氟甲磺酸酯(NIT)
阻劑評估
按照此通用程序製備包含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D-1之光阻劑組合物:使50 g之PHS-EVE聚合物溶液(於PGMEA中約30 wt%聚合物含量;約35%以EVE封閉之OH基團,Mw = 32,000,Mw/Mn= 1.88)及50 g之PGMEA預混合。向此混合物添加1.3 mmol之PAG,並使用0.0263 g (PAG之20 mol% )之三乙基胺作為淬滅劑。攪拌混合物直至固體完全溶解為止。然後將組合物儲存於黑暗中,用於後續光微影術圖案研究。
圖案化結構之製備
按照此通用程序使用上文組合物藉由光微影術來製備圖案化結構。藉由旋塗機(1500 rpm,40 s,ACE-200型號)將組合物塗覆至經HMDS預處理之裸矽晶圓(4英吋直徑)上。將塗層在熱板(Wise Therm HP-30D)上於120℃下軟烘烤1.5分鐘,並隨後使用Jesung JSM-4S在來自LED燈之40 mJ/cm
2
之i線輻照下用10 um光遮罩曝光。藉由將晶圓浸漬至2.38 wt%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水溶液中1 min來去除曝露於輻射之區域中之塗層以產生圖案化結構。藉由高解析度顯微鏡仔細分析對於組合物所獲得之圖案化結構(圖3),以獲得實際CD圖案大小。此指示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作為良好PAG工作。
UV-Vis 光譜
如圖4中所顯示,本揭示內容之PAG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具有極佳溶解性且在汞燈之i線處具有強吸收。化合物D-1、D-2及D-4分別在363 nm、397 nm及415 nm處展現強吸收帶。其在汞燈之i線處之吸光度遠大於 (例如) NIT(其係性能之先前技術市售PAG基準)。化合物D-4展現較大g線吸光度。因此,相對於先前技術,本揭示內容之化合物展現更高之i線及g線敏感性及作為光微影術中之PAG之更佳性能。
PAG 化合物之製備
實例2、3、4及5闡述合成根據本揭示內容之磺酸衍生物之實例。
實例 2
:比較性化合物
A
之合成
按照充分確立之與苯乙炔之薗頭(Sonogashira)偶聯,以75%產率合成酸酐中間體
A-I1
。注意,
A-I1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 向1 L燒瓶裝填
A-I1
(81 g, 271.5 mmol)、250 mL之DMF及H
2
NOH·HCl (18.4 g, 285.1 mmol)。向該漿液混合物逐滴添加48% KOH溶液(16.0 g, 285.1 mmol),並在添加期間使溫度保持在25℃以下。添加後,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 h。添加250 mL之DI水。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 h。過濾並用DI水洗滌,得到黃色固體。將固體在60℃真空下乾燥過夜,得到80 g (產率:94%)之羥基醯亞胺
A-I2
。注意,
A-I2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Mp:194-199℃。 向500 mL燒瓶裝填
A-I2
(55 g, 175.5 mmol)、乙腈(200 mL)及吡啶(23.6 g, 298.4 mmol)。將混合物冷卻至0℃,且然後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74.3 g, 263.3 mmol),在添加期間低於5℃。添加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並保持30 min且冷卻至室溫。將200 mL之DI水添加至混合物並在室溫下攪拌10 min。過濾,得到黃色固體,將其溶於1 L之CH
2
Cl
2
中,並使溶液經過短矽膠墊。使溶液經受旋轉蒸發,直至剩下100 g之CH
2
Cl
2
為止。過濾,得到黃色固體,使其在50℃下於真空中乾燥過夜,得到46 g (產率:59%)之
A
。Mp:193-195℃。
1
H NMR (300 MHz, DMSO) δ: 8.94 (d, 1H), 8.70 (d, 1H), 8.63 (d, 1H), 8.18 (d, 1H), 8.10 (dd, 1H) 7.82 (m, 2H), 7.52 (m, 3H)。
實例 3
:化合物
D1
之合成
向1 L燒瓶裝填4-溴-1,8-萘二甲酸酐(150 g, 0.541 mol)、丙烯酸丁基酯(83.3 g, 0.65 mmol)、三乙醇胺(164.4 g, 1.624 mol)、Pd(OAc)
2
(1.22g, 0.00541 mol)及165 g之DMF。將混合物加熱至100-105℃,並在氮下攪拌22 h。使混合物緩慢冷卻至室溫。添加1L之DI水。過濾,得到深棕色固體,使其自CAN再結晶,得到77 g (產率:44%)之為淺黃色晶體之
D1-I
。注意,
D1-I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Mp:149-150℃。 向1 L燒瓶裝填
D1-I
(77 g, 0.2374 mol)、H
2
NOH·HCl (16.08 g, 0.249 mol)及吡啶(187.8 g, 2.374 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並保持4 h。監測反應之TLC顯示
D1-I
消失。使用冰鹽浴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6℃。向此混合物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147.2 g, 0.5223 mol),並在添加期間使溫度保持在10℃以下。在1.5 h內完成添加。添加2 L之DI水,並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 h。過濾,得到110 g之黃色固體。自200 g之ACN及200 g之MeOH再結晶,得到84 g (產率:75%)為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
D1
。Mp:151-152℃。
實例 4
:化合物
D2
之合成
按照與
D1-I
相同之程序用苯乙烯替換丙烯酸丁基酯,以86%產率類似地合成酸酐中間體
D2-I
。注意,
D2-I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Mp:224-226℃。 向1 L燒瓶裝填
D2-I
(69 g, 0.230 mol)、H
2
NOH·HCl (15.6 g, 0.241 mol)及吡啶(181.7 g, 2.30 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並保持4 h。監測反應之TLC顯示
D2-I
消失。使用冰鹽浴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向此混合物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142.5 g, 0.506 mol),並在添加期間使溫度保持在10℃以下。在2.5 h內完成添加。添加2 L之DI水,並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 h。過濾,得到83 g之黃色固體。自1000 g之CH
2
Cl
2
及1000 g之MeOH再結晶,得到65 g (產率:63%)之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
D2
。Mp:182-184℃。
1
H NMR (300 MHz, DMSO) δ: 9.11 (d, 1H), 8.65 (d, 1H), 8.59 (d, 1H), 8.31 (d, 1H), 8.22 (d, 1H), 7.99 (dd, 1H), 7.85 (d, 2H), 7.65 (d, 1H), 7.45 (m, 3H)。
實例 5
:化合物
D3
之合成
按照與
D2-I
相同之程序用第三丁基苯乙烯替換苯乙烯,以76%產率類似地合成酸酐中間體
D3-I
。注意,
D3-I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Mp:289-292℃。 向1 L燒瓶裝填
D3-I
(4.5 g, 0.0129 mol)、H
2
NOH·HCl (0.874 g, 0.0135 mol)及吡啶(10.43 g, 0.132 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並保持4 h。監測反應之TLC顯示
D3-I
消失。使用冰鹽浴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向此混合物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8.18 g, 0.0290 mol),並在添加期間使溫度保持在10℃以下。在25 min內完成添加。添加50 mL之DI水,並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0 min。過濾,得到6.3 g之黃色固體。自50 g之ACN再結晶,得到5.3 g (產率:80%)之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
D3
。Mp:227-229℃。
1
H NMR (300 MHz, DMSO) δ: 9.15 (d, 1H), 8.69 (d, 1H), 8.61 (d, 1H), 8.35 (d, 1H), 8.21 (d, 1H), 8.01 (dd, 1H), 7.82 (d, 2H), 7.65 (d, 1H), 6.99 (d, 2H), 1.29 (s, 9H)。
實例 6
:化合物
D4
之合成
按照與
D2-I
相同之程序用4-(第三丁氧基)苯乙烯替換苯乙烯,以81%產率類似地合成酸酐中間體
D4-I
。注意,
D4-I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 向250 mL燒瓶裝填
D4-I
(11.0 g, 0.0295 mol)、H
2
NOH·HCl (2.095 g, 0.0325 mol)及35 g之DMF。使用冰水浴將該漿液混合物冷卻至4℃。在4 min內向此漿液逐滴添加50%之KOH溶液(1.82 g, 0.0325 mol)。將冷浴去除之後,使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添加50 mL之DI水,並將混合物攪拌1 h。過濾並在60℃下於高真空中乾燥過夜,得到11 g (產率:96%)之為黃色固體之
D4-II
。 向250 mL燒瓶裝填
D4-II
(11.0 g, 0.0284 mol)、44 mL之ACN及吡啶(3.59 g, 0.0454 mol)。使用冰水浴將漿液混合物冷卻至0℃。向此漿液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10.01 g, 0.0355 mol)。控制添加速率以使溶液溫度保持在<10℃。添加後,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 h。然後添加100 之DI水以使反應淬滅。過濾,得到橙黃色固體,使其溶解於500 mL之CH
2
Cl
2
中。使溶液經過矽膠墊。去除溶劑,得到11.9 g (產率:81%)之為橙黃色固體之
D4 。
Mp:160℃(分解)。
1
H NMR (300 MHz, CDCl
3
) δ: 8.60 (dd, 2H), 8.52 (d, 1H), 7.94 (d, 1H), 7.75 (d, 1H), 7.70 (d, 1H), 7.48 (d, 2H), 7.28 (d, 1H), 6.98 (d, 2H), 1.32 (s, 9H)。
13
C NMR (75 MHz, CDCl
3
) δ: 159.1, 158.9, 157.0, 143.9, 136.6, 132.8, 132.7, 132.0, 131.1, 129.8, 128.1, 127.0, 124.2, 124.0, 121.9, 121.3, 119.6, 116.5, 79.3, 28.9。
實例 7
:化合物
D9
之合成
按照與
D2-I
相同之程序用4-(1-丁氧基)苯乙烯替換苯乙烯,以84%產率類似地合成酸酐中間體
D9-I
。注意,
D9-I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 向250 mL燒瓶裝填
D9-I
(12.0 g, 0.0322 mol)、H
2
NOH·HCl (2.286 g, 0.0354 mol)及40 g之DMF。使用冰水浴將該漿液混合物冷卻至4℃。在4 min內向此漿液逐滴添加50%之KOH溶液(1.989 g, 0.0354 mol)。將冷浴去除之後,使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添加50 mL之DI水,並將混合物攪拌1 h。過濾並在60℃下於高真空中乾燥過夜,得到12.1 g (產率:97%)之為黃色固體之
D9-II
。 向250 mL燒瓶裝填
D9-II
(5.0 g, 0.0129 mol)、20 mL之ACN及吡啶(1.63 g, 0.0206 mol)。使用冰水浴將該漿液混合物冷卻至0℃。向此漿液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4.55 g, 0.0161 mol)。控制添加速率以使溶液溫度保持在<10℃。添加後,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 h。然後添加50 之DI水以使反應淬滅。過濾,得到橙黃色固體,使其溶解於100 mL之CH
2
Cl
2
中。使溶液經過矽膠墊。去除溶劑,得到5.5 g (產率:82%)之為橙黃色固體之
D9 。
Mp:171-2℃。
1
H NMR (300 MHz, CDCl
3
) δ: 8.62 (dd, 2H), 8.52 (d, 1H), 7.94 (d, 1H), 7.80 (dd, 1H), 7.60 (d, 1H), 7.48 (d, 2H), 7.24 (d, 1H), 6.88 (d, 2H), 3.98 (t, 2H), 1.78 (五重峰, 2H), 1.45 (六重峰, 2H), 0.92 (t, 3H)。
13
C NMR (75 MHz, CDCl
3
) δ: 160.3, 159.2, 158.9, 144.1, 136.6, 132.79, 132.75, 132.0, 129.8, 128.8, 128.7, 128.2, 126.9, 123.8, 121.9, 120.1, 115.0, 67.9, 31.3, 19.3, 13.9。
實例 8
:化合物
D10
之合成
按照與
D2-I
相同之程序用4-(2-丁氧基)苯乙烯替換苯乙烯,以82%產率類似地合成酸酐中間體
D10-I
。注意,
D10-I
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 向1 L燒瓶裝填
D10-I
(30.0 g, 0.0806 mol)、H
2
NOH·HCl (5.715 g, 0.0886 mol)及120 g之DMF。使用冰水浴將該漿液混合物冷卻至4℃。在5 min內向此漿液逐滴添加50%之KOH溶液(4.97 g, 0.0886 mol)。將冷浴去除之後,使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添加50 mL之DI水,並將混合物攪拌1 h。過濾並在60℃下於高真空中乾燥過夜,得到31.2 g (產率:100%)之為黃色固體之
D10-II
。 向1 L燒瓶裝填
D10-II
(31.2 g, 0.0805 mol)、120 g之ACN及吡啶(10.2 g, 0.129 mol)。使用冰水浴將該漿液混合物冷卻至0℃。向此漿液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28.4 g, 0.101 mol)。控制添加速率以使溶液溫度保持在<10℃。添加後,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 h。然後添加50 之DI水以使反應淬滅。過濾,得到橙黃色固體,使其溶解於670 g之CH
2
Cl
2
中。使溶液經過矽膠墊。去除溶劑,得到29.5 g (產率:70%)之為橙黃色固體之
D10 。
Mp:146-7℃。
1
H NMR (300 MHz, CDCl
3
) δ: 8.52 (dd, 2H), 8.42 (d, 1H), 7.82 (d, 1H), 7.65 (t, 1H), 7.55 (d, 1H), 7.42 (d, 2H), 7.20 (d, 1H), 6.85 (d, 2H), 4.28 (m, 1H), 1.65 (m, 2H), 1.24 (d, 3H), 0.92 (t, 3H)。
13
C NMR (75 MHz, CDCl
3
) δ: 159.5, 159.1, 158.8, 144.0, 136.6, 132.7, 132.6, 131.9, 129.7, 128.9, 128.6, 128.0, 126.8, 123.6, 121.8, 120.8, 119.8, 119.2, 116.2, 75.2, 29.2, 19.2, 9.7。 儘管已於上文中參照某些特定實施例及實例進行圖解說明及闡述,然而本揭示內容並不意欲限於所顯示之細節。相反,可在不背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之情況下,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形式之範疇及範圍內於細節中做出各種修改。例如,此文件中所廣泛列舉之所有範圍明確地意欲在其範疇內包括落入較寬範圍內之所有較窄範圍。另外,一個實施例之特徵可併入另一實施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