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4794A - 光電傳感器 - Google Patents

光電傳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4794A
TW201704794A TW105115107A TW105115107A TW201704794A TW 201704794 A TW201704794 A TW 201704794A TW 105115107 A TW105115107 A TW 105115107A TW 105115107 A TW105115107 A TW 105115107A TW 201704794 A TW201704794 A TW 2017047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ase
cover
light receiving
photo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田俊司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神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神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神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4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479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09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在基座部(11)的前部埋設有被連接器蓋(16)覆蓋的連接器(內部連接器)(17)。在連接器(17)內配設有多個連接端子(18)。在該連接器(17)中插入有接續用連接器(外部連接器)(201)。在連接器蓋(16)的後板中形成有與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對應的多個貫通孔。貫通孔形成為與連接端子(18)大致相同的大小。該基座部(11)利用與投光部(12)、受光部(13)一起一體成形的殼體(10a)形成。根據該構成,能穩定地製造光電傳感器。

Description

光電傳感器
本發明關於光電傳感器。
透射型的光電傳感器具有對峙地配置的投光部和受光部,從投光部朝向受光部射出檢測光。光電傳感器基於受光部中的檢測光的受光量將檢測信號輸出。基於該檢測信號,能檢測投光部與受光部之間的被檢測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4550號公報
但是,光電傳感器有利用連接器連接用於提供電源、傳送檢測信號的電纜的光電傳感器。並且,要求穩定地製造這樣的光電傳感器。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能穩定地製造的光電傳感器。
解決上述問題的光電傳感器包含安裝於引線框中的投光元件、受光元件以及電路部件,所述光電傳感器具有:電路基座,其包含安裝有所述電路部件的所述引線框的部分;投光元件基座和受光元件基座,其經由引線部連接到所述電路基座的兩端部,分別包含安裝有所述投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元件的所述引線框的部分;連接部,其經由引線部連接到所述電路基座的一端部;內部連接器,其具有連接到所述連接部的多個連接端子,具有外部連接器插入的凹部;連接器蓋,其收納所述內部連接器,在底部具有所述多個連接端子插通的貫通孔;以及殼體,其以覆蓋所述電路基座、所述投光元件基座、所述受光元件基座、所述連接部、所述連接器蓋的方式一體成形。
根據該構成,內部連接器被連接器蓋覆蓋,所以可抑制將殼體一體成形時的內部連接器的變形。因此,能相對於內部連接器可靠地插入外部連接器,所以能穩定地製造光電傳感器。
上述光電傳感器較佳為:所述貫通孔形成為可使所述連接端子插合其中。 根據該構成,可限制插入到連接器蓋的內部連接器的移動,可防止一體成形時的錯位。
上述光電傳感器較佳為:在所述連接器蓋與所述內部連接器之間設定有間隙。 根據該構成,即使在將殼體一體成形時連接器蓋變形,該變形對內部連接器的影響也較小。因此,可抑制內部連接器的變形。因此,能相對於內部連接器可靠地插入外部連接器,所以能穩定地製造光電傳感器。
上述光電傳感器較佳為:,在所述連接器蓋的開口端朝向內部形成有錐形面。 根據該構成,通過錐形面,能將內部連接器容易地插入到連接器蓋。
上述光電傳感器較佳為:,在所述連接器蓋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外部連接器的插拔方向上與所述殼體卡合。 根據該構成,連接器殼體的卡合部在外部連接器的插拔方向上與殼體卡合。因此,在相對於內部連接器插拔外部連接器時,可抑制由於該插拔使內部連接器和連接器蓋從殼體脫落。
根據本發明的光電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的製造方法,能穩定地製造。
以下說明一實施方式。 此外,附圖有時為了易於理解而將構成要素放大示出。構成要素的尺寸比率有時與實際尺寸或者其他附圖中的尺寸不同。另外,在剖視圖中,為了易於理解,有時將一部分構成要素的剖面線省略。
此外,在以下說明中,使用箭頭記號表示的方向。這些方向表示光電傳感器的裝配方向的一例。另外,在一部分圖中,用箭頭表示各方向。另外,有時在各圖的說明中對沒有示出的構件省略附圖標記。
圖1所示的光電傳感器10是第1類型的光電傳感器。將該類型設為K型。 K型的光電傳感器10具有基座部11、投光部12、受光部13、裝配部14、15,上述各部利用樹脂一體成形。樹脂是例如熱可塑性樹脂。基座部11、投光部12、受光部13包含後述的基座等成形品。以該成形品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被樹脂覆蓋。樹脂是例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將該樹脂設為殼體10a。即,光電傳感器10在殼體10a埋設形成各部的成形品。
對各部依次說明。 基座部11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在基座部11的後方,投光部12和受光部13以隔著一定間隔而對峙的方式向後方延設。在投光部12內內置有投光元件,在受光部13內內置有受光元件。從投光元件射出的檢測光(例如紅外光)經由投光部12和受光部13的外框由受光元件受光。
在基座部11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有裝配部14、15。在裝配部14、15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貫通裝配部14、15的裝配孔14a、15a。另外,在裝配部14、15中形成有在前後方向貫通裝配部14、15的裝配孔14b、15b。裝配部14、15利用成形殼體10a的樹脂一體成形。樹脂是例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確保在擰緊螺釘時可防止發生壓曲的強度。
在基座部11的前部埋設有被連接器蓋16覆蓋的連接器(內部連接器)17。連接器蓋16和連接器17的前方開口,在連接器17內配設有多個連接端子18。在該連接器17上插入接續用連接器(外部連接器)201。光電傳感器10經由接續用連接器201連接到電纜202。
接著,對光電傳感器的主要部進行說明。 圖2所示的K型用主要部20具有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端子基座26。這些基座通過將引線框模塑而形成。即,該K型用主要部20是將引線框模塑而形成的成形品。並且,將引線框折彎而形成圖2所示的形狀的K型用主要部20。
如圖2所示,放大器基座21具有形成為大致矩形板狀的基座部21a。在基座部21a中以引線框27從基座部21a的表面露出的方式埋設有引線框27。在基座部21a的表面的端部形成有四角框狀的基座框21b。即,放大器基座21具有使引線框27露出的矩形凹部。在被基座框21b包圍的基座部21a的表面露出的引線框27上安裝有構成放大器電路的電路部件。電路部件包含發光元件31和IC晶片等晶片部件。
投光元件基座22和受光元件基座23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在投光元件基座22上形成有使引線框27露出的矩形凹部22a。並且,在從凹部22a處露出的引線框27中安裝有投光元件32。
此外,雖然圖2中沒有示出,但是在受光元件基座23中與投光元件基座22同樣形成有使引線框露出的凹部,在從該凹部處露出的引線框中安裝有受光元件33。
圖3示出覆蓋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的蓋構件40。蓋構件40具有放大器蓋41、投光部蓋42、受光部蓋43。如圖6所示,蓋構件40固定於K型用主要部20。
放大器蓋41形成為覆蓋圖2所示的放大器基座21的基座框21b的蓋狀。放大器蓋41用具有使可見光透射的性質的樹脂、例如紅色的樹脂形成。投光部蓋42和受光部蓋43相對於放大器蓋41垂直地形成於放大器蓋的長度方向兩端部。
投光部蓋42和受光部蓋43以覆蓋圖2所示的投光元件基座22和受光元件基座23的對峙面的方式形成。投光部蓋42和受光部蓋43用具有使可見光不透射的性質的樹脂、例如黑色的樹脂形成。即,蓋構件40是二色成形的。蓋構件40使用例如PC(聚碳酸酯)等熱可塑性樹脂。
如圖4所示,在放大器蓋41的內面的外周部形成有框狀部41a,框狀部41a能嵌合放大器基座21的外周部。另外,在框狀部41a的內側,且在放大器蓋41的內面形成有沿著放大器蓋4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多個凹部41b。由於這些凹部41b,放大器蓋41的內面形成為波狀截面。
當使這樣的蓋構件40的放大器蓋41與放大器基座21嵌合時,形成有被放大器基座21和放大器蓋41包圍的空間。在該空間中配設有圖2所示的發光元件31等的電路部件。另外,投光部蓋42和受光部蓋43覆蓋投光元件基座22和受光元件基座23的對峙面。並且,形成被投光元件基座22和投光部蓋42包圍的空間,在該空間中配設有圖2所示的投光元件32。同樣,形成被受光元件基座23和受光部蓋43包圍的空間,在該空間中配設有圖2所示的受光元件33。
蓋構件40的放大器蓋41利用紅色的樹脂成形。由於從安裝於引線框27的發光元件31射出的可見光,放大器蓋41點亮為紅色。從發光元件31射出的可見光由於放大器蓋41的凹部41b成為散射光並通過放大器蓋41。因此,放大器蓋41的上表面和側面整體成為點亮為紅色的狀態,所以從K型的光電傳感器10的周圍的能見性提高。
圖7示出將引線框折彎前的K型用主要部20。該圖7所示的K型用主要部20作為成形品形成。 引線框27包含多個引線構件。將該引線框27內裝於模具中,利用樹脂模塑既定部位而形成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端子基座26。將連結各基座的引線框作為引線部。即,在放大器基座21的長度方向端部經由引線部27a、27b連接有投光元件基座22和受光元件基座23。在放大器基座21的寬度方向一端經由引線部27a、27d、7e串聯連接有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以及端子基座26。
此外,在圖7中,用粗線示出引線框27,用細線示出各基座。放大器基座21的引線框27在圖7的內面側露出,在該露出的引線框27上連接有包含圖2所示的發光元件31在內的電路部件。同樣,投光元件基座22和受光元件基座23的引線框在圖7的內面側露出,在該露出的引線框27上分別連接有圖2所示的發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3。端子基座26的引線框27在圖7的外表面側露出。該露出的引線框27作為相對於連接器的端子的連接部51發揮作用。
彎曲基座24與加強基座25之間的引線部27d連接部作為相對於連接器的端子的連接部52發揮作用。詳細地說,引線框27具有彎曲基座24與加強基座25之間的引線部27d。另外,引線框27具有保持於加強基座25的大致矩形板狀的保持部52a。該保持部52a從加強基座25朝向彎曲基座24突出。引線框27還具有從保持部52a朝向彎曲基座24與引線部27d平行地突出的突出部52b。引線部27d、保持部52a以及突出部52b在彎曲基座24與加強基座25之間構成略ㄇ字狀的連接部52。因此,連接部52具有利用引線部27d、保持部52a以及突出部52b形成的切口部。該連接部52在後述的L型的光電開關中被利用。
如圖8所示,引線部27c被折彎,彎曲基座24配置於放大器基座21的側方(在圖8中為放大器基座21的上側)。而且,引線部27d、27e分別被折彎,加強基座25和端子基座26配設於放大器基座21的內面側(在圖8中為放大器基座21的左側)。此時,端子基座26配設成,使其端子基座26所包含的引線框27(連接部51)與受光元件基座23延伸的方向(在圖8中為左右方向)平行。
如圖9所示,端子基座26的連接部51與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連接。 如圖10所示,連接器17具有多個連接端子18。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7具有4個連接端子18。2個連接端子是提供K型的光電傳感器10的工作電源的電源端子。2個連接端子是從K型的光電傳感器10輸出2個檢測信號的信號輸出端子。2個檢測信號是例如互補信號。
連接器17具有圖1所示的接續用連接器201插入的凹部17a。連接端子18與插入到該凹部17a中的接續用連接器201的連接端子(省略圖示)電連接。連接端子18形成為矩形截面,從連接器17的後面突出。
如圖11(a)所示,連接器17被連接器蓋16覆蓋。如圖10所示,連接器蓋16具有收納連接器17的凹部16a。在連接器蓋16的凹部16a的內表面與連接器17的外表面之間遍及全周或者部分地形成有間隙。凹部16a的開口端、即插入連接器17的連接器插入口朝向連接器蓋16的內部形成有錐形面16b。藉由該錐形面16b而使連接器17容易向凹部16a插入。
在連接器蓋16的開口端形成有切口16c。切口16c使連接器17的卡合凸部17b露出。通過該切口16c,插入到連接器17中的接續用連接器201(參照圖1)的卡合部201a與卡合凸部17b卡合,防止接續用連接器201脫離。
在連接器蓋16的後板16d中形成有與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對應的多個(4個)貫通孔16e(在圖10中示出2個)。貫通孔16e形成為與連接端子18大致相同的大小。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形成為四邊形截面。貫通孔16e形成為,使得連接端子18與該貫通孔16e的內周面抵接或者從內周面稍微進入連接器蓋16。藉著這樣形成貫通孔16e,從而限制插入到凹部16a的連接器17的移動,防止成形時的錯位。
如圖11(a)和圖11(b)所示,在連接器蓋16的外表面形成有多種凹部16f。在該凹部16f中填充有成形圖1所示的殼體10a的樹脂。凹部16f與成形後的殼體10a卡合。例如,在上下方向(在圖11(a)中為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16f在圖1所示的接續用連接器201的插拔方向上與成形後的殼體10a卡合。藉此防止連接器蓋16和連接器17由殼體10a脫落。
圖12所示的光電傳感器60是第2類型的光電傳感器。將該類型設為L型。 L型的光電傳感器60具有基座部61、投光部62、受光部63、裝配部64、65,上述各部利用樹脂一體成形。將該樹脂設為殼體60a。
L型的光電傳感器60與圖1所示的K型的光電傳感器10大體上相同,但是投光部62和受光部63相對於基座部61的延伸方向不同。重點說明該不同部分。此外,在說明中,對與圖1所示的K型的光電傳感器10所包含的構件同樣的構件標注相同附圖標記,省略說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基座部61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在基座部61的上方,投光部62和受光部63隔著一定間隔對峙地向上方延設。在投光部62內內置有投光元件,在受光部63內內置有受光元件。從投光元件射出的檢測光(例如紅外光)經由投光部62和受光部63的外框由受光元件受光。
在基座部61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有裝配部64、65。在裝配部64、65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貫通裝配部64、65的裝配孔64a、65a。另外,在裝配部64、65中形成有在前後方向貫通裝配部64、65的裝配孔64b、65b。裝配部64、65利用成形殼體60a的樹脂一體成形。樹脂是例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確保在擰緊螺釘時可防止發生壓曲的強度。
在基座部61的前部埋設有被連接器蓋16覆蓋的連接器17。連接器蓋16和連接器17的前方開口,在連接器17內配設有多個連接端子。在該連接器17上插入接續用連接器201。L型的光電傳感器60經由接續用連接器201連接到電纜202。
圖15所示的L型用主要部20a具有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即,該L型用主要部20a相對於圖2所示的K型用主要部20省略了端子基座26。該L型用主要部20a是加工成形品而形成的。
如圖13所示,將作為成形品的K型用主要部20的引線部在虛線所示的位置切斷,形成L型用主要部20a。將該L型用主要部20a的引線框27折彎而形成圖15所示的形狀的L型用主要部20a。
如圖14(a)所示,引線部27c被折彎,彎曲基座24配置於放大器基座21的側方(在圖14(a)中為放大器基座21的左側)。
此時,彎曲基座24與加強基座25之間的引線部27d沒有被折彎。因此,蓋引線部27d與受光元件基座23延伸的方向(在圖14(a)中為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並且,針對該引線部27d配設有從連接器蓋16突出的連接端子18。
如圖16所示,在L型用主要部20a中,在彎曲基座24與加強基座25之間形成有連接部52。連接部52包含引線部27d、保持部52a以及突出部52b,形成略為ㄇ字狀。並且,在引線部27d與突出部52b之間配設有連接端子18。並且,連接端子18和連接部52藉由焊錫連接。
此外,該L型的光電傳感器60具有覆蓋圖14(b)所示的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的蓋構件。該蓋構件具有與圖1所示的K型的光電傳感器10的蓋構件40(參照圖3)相同的形狀。因此,省略附圖和說明。
(作用) 接著,說明上述的光電傳感器10(60)的作用。 在K型的光電傳感器10中,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蓋構件40、連接器蓋16由殼體10a大致覆蓋。在殼體10a成形時,殼體10a和其他構件的表面相互熔融而密合。藉此提高K型的光電傳感器10的水密性。
圖2所示的放大器基座21和圖3所示的放大器蓋41形成被圖2所示的基座部21a、基座框21b以及放大器蓋41包圍的空間。在該空間內收納有電路部件收納(安裝於引線框27)。因此,在殼體10a成形時,作用於電路元件的熱應力減小。同樣,關於投光元件32和受光元件33,熱應力也減小。
如圖7所示,將引線框27部分地模塑,形成包含平面配置的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端子基座26在內的K型用主要部20(成形品)。各基座通過引線框27的引線部連接。藉由將引線部27a、27b折彎,從而使投光元件基座22的投光元件32和受光元件基座23的受光元件33相互對峙。另外,藉由將引線部27c~27e折彎,從而與投光元件基座22以及受光元件基座23延伸的方向平行地配置連接部51。藉由對該連接部51連接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成形殼體10a,從而形成連接器17的插入方向和投光部12以及受光部相對於基座部11延伸的方向平行的K型的光電傳感器10。
另外,如圖13所示,將K型用主要部20的引線部27e切斷,形成L型用主要部20a。如圖14(a)所示,通過將L型用主要部20a的引線部27c折彎,從而形成與投光元件基座22以及受光元件基座23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連接部52。將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配設成沿著與該連接部52正交的方向延伸,在連接部52上連接連接端子18。並且,通過成形殼體10a,從而形成連接器17的插入方向和投光部12以及受光部13相對於基座部1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L型的光電傳感器60。
可如此般將作為K型用主要部20的成形品設為形狀不同的光電傳感器10、60的共用部件。因此,只要針對形狀不同的光電傳感器10、60預先準備1種成形品即可,製造相關成本降低。
連接器17收納於連接器蓋16的凹部16a。並且,連接器17的連接端子18焊接於端子基座26的連接部51、52。並且,將K型用主要部20、蓋構件40、連接器蓋16以及連接器17設置於模具內,射出在模具內熔融的樹脂,成形殼體10a。圖5示出設置在模具內的構件。
在成形時,在連接器蓋16的外周面被施加在模具內射出的樹脂的射出壓力。在一體成形前,連接器蓋16的凹部16a形成為能可活動地插入連接器17的大小。即,在連接器蓋16的凹部16a的內表面與連接器17的外表面之間設有間隙。透過該間隙,使得即使由於射出壓力使連接器蓋16變形,也因為在連接器蓋16與連接器17之間形成有間隙,所以射出壓力不直接影響連接器17。因此,在一體成形中,連接器17難以變形。
在連接器17中插入圖1所示的接續用連接器201。因此,當連接器17變形時,接續用連接器201的插入變得困難。因此,接續用連接器201的插入變得困難的光電傳感器被篩選為不良品。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器17被連接器蓋16覆蓋。連接器蓋16抑制連接器17的變形。因此,能容易插入接續用連接器201。
另外,模具的溫度是在既定的溫度下,以確保成形殼體10a的樹脂的流動性。另外,將殼體10a成形的樹脂被加熱到既定溫度而具有流動性。因此,設置在模具內的連接器蓋16受到模具等的熱。連接器17被連接器蓋16大致覆蓋。另外,在成形前,在連接器17與連接器蓋16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連接器17受到成形時的熱的影響變少。由此,可抑制連接器17的變形。
在如上述的光電傳感器中,能得到下面所示的效果。 (1)用於K型的光電傳感器10的K型用主要部20是將引線框27部分地模塑的成形品,該成形品具有平面配置的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以及端子基座26。並且,使用將連接加強基座25和端子基座26的引線部27e切斷得到的L型用主要部20a製作L型的光電傳感器60。如此般,關於外形的形狀不同的光電傳感器10、60,能使用1種成形品製作。因此,能降低製造相關成本(用於製作各個主要部的模具等)。另外,針對外形的形狀不同的光電傳感器10、60只要預先準備1種成形品即可,所以管理的部件數量變少,能降低管理成本。
(2)將接續用連接器201連接的連接器17被連接器蓋16覆蓋,埋設於基座部11。該基座部11利用與投光部12、受光部13一起一體成形的殼體10a形成。將形成該殼體10a的樹脂在模具內射出時的壓力施加於連接器蓋16,對收納於連接器蓋16的連接器17的影響較少。因此,能抑制連接器17的變形。
(3)在連接器17的外表面與連接器蓋16的凹部16a之間,在成形前形成有間隙。藉由該間隙,使得即使由於將形成該殼體10a的樹脂在模具內射出時的壓力使連接器蓋16變形,對收納於連接器蓋16的連接器17的影響也較小。因此,能抑制連接器17的變形。
(4)如圖8所示,端子基座26的連接部52藉由將引線部27c~27e折彎而配置於殼體10a的大致中心(在圖8中為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心)。因此,連接到該連接部52的連接端子18配置於殼體10a的大致中心。因此,能將K型的光電傳感器10的厚度減薄,即,能使K型的光電傳感器10小型化。
(5)用於L型的光電傳感器60的製作的連接部52利用引線部27d、保持部52a以及突出部52b形成為具有切口部的ㄇ字狀。在該切口部插入連接端子18,連接到連接部52。如此般地,具有切口部的連接部52與連接端子18的連接部分與僅使用引線部27d的情況相比變大。因此,能使連接端子18和連接部52的連接牢固。另外,能減少連接部分的電阻。
(6)在連接器蓋16的外表面形成有多種凹部16f。凹部16f在接續用連接器201的插拔方向上與成形後的殼體10a卡合。因此,在相對於連接器17插拔接續用連接器201時,能抑制由於該插拔使連接器17和連接器蓋16從殼體10a脫落。
(7)殼體10a以大致覆蓋用熱可塑性樹脂成形的放大器基座21、彎曲基座24、加強基座25、端子基座26、以及用熱可塑性樹脂成形的蓋構件40的方式成形,所以在殼體10a成形時殼體10a和其他構件的界面相互熔融,水密性提高。因此,能形成耐水性優良的光電傳感器。
(8)利用放大器基座21和放大器蓋41,在確保了收納電路部件的空間的狀態下將殼體10a成形。因此,能減少由於電路部件的熱應力導致的故障,能提高製造時的成品率。
(9)因為在埋設引線框27的基座部21a的周邊將基座框21b成形而形成放大器基座21,所以在將加強基座25和端子基座26向放大器基座21的裡側折彎時,能減小對引線框27的機械應力的作用。因此,能防止由於機械應力導致的電路部件的損傷,能提高製造時的成品率。
此外,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按如下變更。 ・也可以適當地變更將上述實施方式的放大器基座21、投光元件基座22、受光元件基座23等成型的樹脂。例如,樹脂可使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PPS(聚苯硫醚)。另外,形成蓋構件40的樹脂也能使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放大器蓋41也可以用容易使紅色以外的可見光透射的色彩的樹脂成形。
10‧‧‧光電傳感器
10a‧‧‧殼體
11‧‧‧基座部
12‧‧‧投光部
13‧‧‧受光部
14、15‧‧‧裝配部
16‧‧‧連接器蓋
16a‧‧‧凹部
16e‧‧‧貫通孔
16f‧‧‧凹部(卡合部)
17‧‧‧連接器
17a‧‧‧凹部
18‧‧‧連接端子
20‧‧‧K型用主要部(成形品)
20a‧‧‧L型用主要部(主要部)
21‧‧‧放大器基座(電路基座)
22‧‧‧投光元件基座
22a‧‧‧凹部
23‧‧‧受光元件基座
24‧‧‧彎曲基座(連接部)
25‧‧‧加強基座(連接部)
26‧‧‧端子基座(連接部)
27‧‧‧引線框
27a~27e‧‧‧引線部
32‧‧‧投光元件
33‧‧‧受光元件
40‧‧‧蓋構件
41b‧‧‧凹部
51、52‧‧‧連接部
60‧‧‧光電傳感器
60a‧‧‧殼體
201‧‧‧連接器
201a‧‧‧卡合部
202‧‧‧電纜
圖1是示出K型的光電傳感器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K型的光電傳感器的K型用主要部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蓋構件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蓋構件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將殼體除去的各構件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在K型用主要部固定有蓋構件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引線框的說明圖。 圖8是示出模塑狀態的說明圖。 圖9是示出引線框和連接器的連接的說明圖。 圖10是連接器和連接器蓋的立體圖。 圖11(a)(b)是連接器和連接器蓋的立體圖。 圖12是示出L型的光電傳感器的立體圖。 圖13是示出引線框的說明圖。 圖14(a)(b)是示出引線框和連接器的連接的說明圖。 圖15是示出L型的光電傳感器的L型用主要部的立體圖。 圖16是示出引線框和連接器端子的連接的說明圖。
10‧‧‧光電傳感器
11‧‧‧基座部
12‧‧‧投光部
13‧‧‧受光部
14、15‧‧‧裝配部
14a、14b、15a、15b‧‧‧裝配孔
16‧‧‧連接器蓋
17‧‧‧連接器
18‧‧‧連接端子
201‧‧‧連接器
201a‧‧‧卡合部
202‧‧‧電纜

Claims (5)

  1. 一種光電傳感器,包含安裝於引線框中的投光元件、受光元件以及電路部件,所述光電傳感器的特徵在於,具有: 電路基座,其包含安裝有所述電路部件的所述引線框的部分; 投光元件基座和受光元件基座,其經由引線部連接到所述電路基座的兩端部,分別包含安裝有所述投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元件的所述引線框的部分; 連接部,其經由引線部連接到所述電路基座的一端部; 內部連接器,其具有連接到所述連接部的多個連接端子,具有外部連接器插入的凹部; 連接器蓋,其收納所述內部連接器,在底部具有所述多個連接端子插通的貫通孔;以及   殼體,其以覆蓋所述電路基座、所述投光元件基座、所述受光元件基座、所述連接部、所述連接器蓋的方式一體成形。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貫通孔形成為能使所述連接端子插合其中。
  3. 如請求項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連接器蓋與所述內部連接器之間設定有間隙。
  4. 如請求項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連接器蓋的開口端朝向內部形成有錐形面。
  5. 如請求項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連接器蓋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外部連接器的插拔方向上與所述殼體卡合。
TW105115107A 2015-07-23 2016-05-17 光電傳感器 TW2017047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5770A JP6510347B2 (ja) 2015-07-23 2015-07-23 光電センサ、光電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794A true TW201704794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06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107A TW201704794A (zh) 2015-07-23 2016-05-17 光電傳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10347B2 (zh)
KR (1) KR101813375B1 (zh)
CN (1) CN205642399U (zh)
TW (1) TW20170479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5594A (ja) * 1995-07-18 1997-02-07 Omron Corp 光センサ
JPH11145505A (ja) * 1997-11-11 1999-05-28 Omron Corp ホト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21887B2 (ja) * 1999-10-01 2005-1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およびフォトマイクロセンサ
JP2008098471A (ja) 2006-10-13 2008-04-24 Sharp Corp 光結合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結合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8135683A (ja) 2006-10-24 2008-06-12 Sharp Corp 光結合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結合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5174371B2 (ja) 2007-04-16 2013-04-0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フォトインタラプタ
JP5093466B2 (ja) 2007-08-22 2012-12-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セーフティコントローラ
JP5198190B2 (ja) 2008-09-02 2013-05-15 株式会社タカデン フォトインタラプタ
JP2011027532A (ja) 2009-07-24 2011-02-10 Yamatake Corp 光電センサ
JP2015115186A (ja) 2013-12-11 2015-06-22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光電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12008A (ko) 2017-02-02
CN205642399U (zh) 2016-10-12
JP2017027812A (ja) 2017-02-02
JP6510347B2 (ja) 2019-05-08
KR101813375B1 (ko) 2017-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8825B2 (ja) 遮蔽された撮像素子回路を伴うカメラアセンブリ
KR101658158B1 (ko) 전기 커넥터에 사용되는 실 및 이것을 사용하는 방법
US7221149B2 (en)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device
US8616787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40061942A (ko) 접속모듈
KR20210093807A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08090097A (ja) 光素子モジュール
CN108474999A (zh) 用于相机模块的保持器组件、有保持器组件的相机模块及防水连接器
JP7066275B2 (ja) コネクタ
JP5638932B2 (ja) 電子部品内蔵コネクタ
TWI692910B (zh) 連接器、連接器組件及連接器組件的組裝方法
TWI596794B (zh) 光電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的製造方法
TW201704794A (zh) 光電傳感器
US9444161B2 (en) Multiple-in-one receptacle connector
KR101985055B1 (ko) 광전 센서 및 광전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14133A (ko) 센서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151128A (ja) 光コネクタ
TWM558378U (zh) 拆卸式鏡頭
TWI606655B (zh) 線纜連接器組件
JP4175288B2 (ja) 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I429279B (zh) 鏡頭模組
JP2006251014A (ja) 光伝送コネクタ
KR102361050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제조장치
JP2006251013A (ja) 光伝送コネクタ
JP2008172183A (ja) フォトインタラプ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