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5965A - 電動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5965A
TW201635965A TW104144173A TW104144173A TW201635965A TW 201635965 A TW201635965 A TW 201635965A TW 104144173 A TW104144173 A TW 104144173A TW 104144173 A TW104144173 A TW 104144173A TW 201635965 A TW201635965 A TW 2016359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er
suction
vacuum cleaner
pillar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8818B (zh
Inventor
岡光宏
関根加津典
佐藤雅俊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8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暫時拆下集塵單元之狀態,可將吸塵器本體載置於吸塵器架的電動吸塵器。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1係包括:吸塵器套2,係具有吸塵器本體4、對吸塵器本體4可拆裝之集塵單元7、吸入件6以及延長管5;及吸塵器架3,係具有底座部8及支柱部9;吸塵器本體4係具有:從前端部向下地延伸的吸入管31;及本體側凸部32,係被固定於吸入管31的後側,並在下方突出;集塵單元7係在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之狀態位於比本體側凸部32更上方;在下方凹下之架側凹部29形成於支柱部9之上面的前端部;吸塵器本體4係與是否被安裝集塵單元7無關,藉由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被支柱部9所支撐。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動吸塵器。
在下述之專利文獻1,記載一種包括吸塵器本體、與被載置吸塵器本體之架部的電動吸塵器。集塵室被設置於吸塵器本體之內部。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24443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集塵室係無法輕易地拆下。因此,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係例如在仍然暫時只拆下集塵室下無法預先將吸塵器本體載置於架部。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在暫時拆下集塵單元之狀態,可將吸塵器本體載置於吸塵器架的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係包括:吸塵器套,係具有吸塵器本體、對吸塵器本體可拆裝之集塵單元、吸入件以及一 端部係與吸塵器本體可連接且另一端部係與吸入件可連接的延長管;及吸塵器架,係具有底座部及以從底座部直立之方式所形成的支柱部,並被載置吸塵器套;吸塵器本體係具有:從前端部向下地延伸的吸入管;及本體側凸部,係被固定於吸入管的後側,並在下方突出;集塵單元係在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之狀態位於比本體側凸部更上方;在下方凹下之架側凹部形成於支柱部之上面的前端部;吸塵器本體係與是否被安裝集塵單元無關,藉由本體側凸部與架側凹部嵌合,被支柱部所支撐。
在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吸塵器本體係與是否被安裝該集塵單元無關,藉由該本體側凸部與該架側凹部嵌合,被該支柱部所支撐。因此,若依據本發明,在暫時拆下集塵單元之狀態,可將吸塵器本體載置於吸塵器架
1‧‧‧電動吸塵器
2‧‧‧吸塵器套
3‧‧‧吸塵器架
4‧‧‧吸塵器本體
5‧‧‧延長管
6‧‧‧吸入件
7‧‧‧集塵單元
8‧‧‧底座部
9‧‧‧支柱部
10‧‧‧吸入件載置部
11‧‧‧排氣口
12‧‧‧支柱前面凹部
13‧‧‧本體載置部
14‧‧‧吸氣口
15‧‧‧地板部
16‧‧‧壁部
17‧‧‧突起
18‧‧‧後輪收容部
18a‧‧‧第1後輪收容部
18b‧‧‧第2後輪收容部
19‧‧‧吸入件本體
20‧‧‧連接管
21‧‧‧肘管
21a‧‧‧上部
21b‧‧‧下部
22‧‧‧後輪
22a‧‧‧第1後輪
22b‧‧‧第2後輪
23‧‧‧後輪支撐部
23a‧‧‧第1後輪支撐部
23b‧‧‧第2後輪支撐部
24‧‧‧風扇
24a‧‧‧葉輪室
24b‧‧‧葉輪
25‧‧‧轉動刷
26‧‧‧吸入件凹部
27‧‧‧簷狀部位
29‧‧‧架側凹部
29a‧‧‧架側端子
30‧‧‧把手
31‧‧‧吸入管
32‧‧‧本體側凸部
32a‧‧‧本體側端子
33‧‧‧吸入口
34‧‧‧流入口
第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第1立體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第2立體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套的第1立體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套的第2立體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架的第1立體圖。
第6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架的第2立體圖。
第7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的放大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長管及吸入件的第1立體圖。
第9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長管及吸入件的第2立體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入件的放大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1垂直剖面圖。
第12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水平剖面圖。
第13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長管及吸入件的第3立體圖。
第14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2垂直剖面圖。
第15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1模式圖。
第16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2模式圖。
第17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架的第3立體圖。
第18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的第1立體圖。
第19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的第2立體圖。
第20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套被載置 於吸塵器架之狀況的立體圖。
第2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套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況的側視圖。
第22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本體載置部周邊的垂直剖面圖。
第2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況的側視圖。
第2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態的第1立體圖。
第2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態的第2立體圖。
第26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延長管及吸入件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態的立體圖。
參照附加的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在各圖,對相同或相當之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重複的說明係適當地簡化或省略。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第1立體圖。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第2立體圖。第1圖主要表示電動吸塵器1的前面及左側面。第2圖主要表示電動吸塵器1的背面及左側面。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電動吸塵器1包括吸塵器套2及吸塵器架3。吸塵器套2係拆裝自如地被載置於吸塵 器架3。吸塵器架3形成為能以直立狀態載置吸塵器套2。
吸塵器套2係具備未圖示之蓄電池之無線式桿型吸塵器。吸塵器架3具有未圖示之電源電纜。蓄電池係例如藉由在電源電纜與外部電源連接之狀態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而被充電。
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套的第1立體圖。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套的第2立體圖。第3圖主要表示吸塵器套2的前面及左側面。第4圖主要表示吸塵器套2的背面及左側面。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吸塵器套2具有吸塵器本體4、延長管5、吸入件6以及集塵單元7。在第3圖及第4圖,吸入件6係經由延長管5與吸塵器本體4連接。在第3圖及第4圖,集塵單元7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
延長管5的一端部形成為可與吸塵器本體4連接。延長管5的另一端部形成為可與吸入件6連接。吸入件6形成為與延長管5之另一端部及吸塵器本體4的任一方都可連接。集塵單元7形成為可對吸塵器本體4拆裝。又,集塵單元7形成為可拆下並洗淨。
產生吸力之未圖示的電動風扇設置於吸塵器本體4的內部。又,將電力供給至該電動風扇之未圖示的蓄電池設置於吸塵器本體4的內部。延長管5及吸入件6形成該電動風扇所產生之吸力作用的通風路。集塵單元7係位於通風路之中途並用以收集塵埃的裝置。集塵單元7例如是在內部具備未圖示之迴旋室之旋風式的裝置。此外,集塵單元7係未僅限於旋 風式,例如亦可是在內部安裝紙袋等的方式。
吸塵器本體4之內部的電動風扇被驅動時,吸力作用於通風路,而從吸入件6與空氣一起吸入塵埃。所吸入之空氣及塵埃係通過延長管5的內部,流入集塵單元7的內部。在集塵單元7,空氣與塵埃被分離,僅塵埃被收集。
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架的第1立體圖。第6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架的第2立體圖。第5圖主要表示吸塵器架3的前面及左側面。第6圖主要表示吸塵器架3的背面及左側面。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吸塵器架3具有底座部8及支柱部9。支柱部9形成為從底座部8直立。支柱部9係例如形成於底座部8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吸入件載置部10形成於底座部8的前部。排氣口11形成於底座部8的左側面。沿著上下方向在後方凹下之支柱前面凹部12形成於支柱部9的前面。支柱前面凹部12係例如形成於支柱部9的前面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本體載置部13形成於支柱部9的上面。吸氣口14形成於支柱部9的背面。
未圖示之第1過濾器及第2過濾器設置於支柱部9的內部。第1過濾器被配置於吸氣口14的內側。第2過濾器被配置於第1過濾器的內側。第1過濾器例如是用以收集大塵埃的前置過濾器。第2過濾器例如是用以收集微細之塵埃的HEPA過濾器。
第7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的放大圖。第7圖主要表示底座部8的前面及左側面。
如第7圖所示,吸入件載置部10具有地板部15及壁部16。地板部15係在前後方向形成為從底座部8的前端附近至支柱部9的前端附近。地板部15係在左右方向形成為從底座部8的左端附近至右端附近。壁部16係形成為從地板部15的後端連續至上方。壁部16係形成為在後方凹下。
如第7圖所示,地板部15具有在上方突出的突起17。突起17係例如形成於地板部15之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中央。突起17係例如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形成具有沿著左右方向之長邊及沿著前後方向之短邊的矩形。
如第7圖所示,後輪收容部18形成於吸入件載置部10。後輪收容部18係從壁部16在更後方凹下的空間。在吸入件載置部10,作為後輪收容部18,形成第1後輪收容部18a及第2後輪收容部18b。第1後輪收容部18a係例如在左右方向形成於比突起17更左側。第2後輪收容部18b係例如在左右方向形成於比突起17更右側。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長管及吸入件的第1立體圖。第9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長管及吸入件的第2立體圖。第8圖主要表示與延長管5連接之吸入件6的前面及左側面。第9圖主要表示與延長管5連接之吸入件6的背面及左側面。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吸入件6具有吸入件本體19、連接管20以及肘管21。在第8圖及第9圖,連接管20的一端部係與延長管5的另一端部連接。連接管20的一端部係形成為與延長管5的另一端部及吸塵器本體4之任一個都可 連接。連接管20的另一端部係與肘管21連接。吸入件本體19係經由肘管21與連接管20的另一端部連接。
如第9圖所示,吸入件6具有後輪22。後輪22設置於吸入件本體19的後部。在吸入件本體19,作為後輪22,設置第1後輪22a及第2後輪22b。第1後輪22a係例如在左右方向設置於比連接管20及肘管21更左側。第2後輪22b係例如在左右方向設置於比連接管20及肘管21更右側。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入件的放大圖。第10圖主要表示吸入件6的背面及左側面。
如第10圖所示,肘管21形成上部21a與下部21b相異之構造。肘管21之上部21a係與連接管20連接。肘管21之下部21b係與吸入件本體19連接。
肘管21之上部21a係對連接管20的另一端部可轉動。肘管21之上部21a形成為在連接管20垂直之狀態向後方傾斜。連接管20係藉由對肘管21之上部21a可轉動,而對吸入件本體19沿著左右方向可轉動。即,與連接管20連接之延長管5係對吸入件本體19沿著左右方向可轉動。肘管21之下部21b係在所預設的角度範圍,沿著前後方向對吸入件本體19可轉動。即,與連接管20連接之延長管5係在所預設的角度範圍,沿著前後方向對吸入件本體19可轉動。
如第10圖所示,吸入件本體19具有被安裝後輪22的後輪支撐部23。在吸入件本體19的後部,作為後輪支撐部23,形成第1後輪支撐部23a及第2後輪支撐部23b。第1後輪支撐部23a配置成從左右夾住第1後輪22a。第2後輪支 撐部23b配置成從左右夾住第2後輪22b。後輪支撐部23的上端部係以傾斜成隨著接近後端而變低的方式所形成。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1垂直剖面圖。第11圖表示在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的狀態之後輪收容部18周邊的垂直剖面。
吸入件本體19係在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的狀態,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地板部15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與吸入件本體19的底面相對向。壁部16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隱藏地覆蓋吸入件本體19的後部。後輪22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被收容於後輪收容部18。
第12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水平剖面圖。第12圖表示在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的狀態之吸入件本體19周邊的水平剖面。
如第12圖所示,風扇24設置於底座部8的內部。風扇24位於壁部16的後方。風扇24具有葉輪室24a及葉輪室24a所收容的葉輪24b。葉輪室24a係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呈圓形。即,葉輪室24a的側壁形成曲線狀。後輪收容部18係壁部16與葉輪室24a之間的空間。
風扇24產生從吸氣口14至排氣口11之空氣的流動。風扇24被驅動時,從吸氣口14將空氣吸入支柱部9的內部。從吸氣口14所吸入之空氣係依序通過第1過濾器及第2過濾器。從吸氣口14所吸入之空氣所含的塵埃係藉第1過濾 器及第2過濾器除去。被除去塵埃之空氣係在支柱部9的內部流至下方,並通過底座部8之內部的風扇24。已通過風扇24之空氣係從排氣口11被吹出至外部。依此方式,吸塵器架3具有使周圍的空氣變成清淨之空氣清淨功能。
第13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長管及吸入件的第3立體圖。第13圖主要表示吸入件本體19的底面。
如第13圖所示,轉動刷25設置於吸入件本體19的底面側。轉動刷25被安裝於沿著吸入件本體19之左右方向的軸。延長管5及吸入件6係在內部具有未圖示之導線。將延長管5及吸入件6與吸塵器本體4連接時,該導線係與吸塵器本體4之內部的蓄電池以電性連接。轉動刷25係藉從該蓄電池所供給之電力驅動。
如第13圖所示,在上方凹入之吸入件凹部26形成於吸入件本體19的底面。吸入件凹部26係例如形成於吸入件本體19之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中央。吸入件凹部26係例如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形成具有沿著左右方向之長邊及沿著前後方向之短邊的矩形。吸入件凹部26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形成於與突起17相對向的位置。即,突起17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形成於與吸入件凹部26相對向的位置。
第14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2垂直剖面圖。第14圖表示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的狀態之突起17附近的垂直剖面。
如第14圖所示,突起17的前端部係在吸入件本 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位於吸入件凹部26的內側。突起17係以隨著接近前端而前後方向之厚度變薄的方式所形成。即,突起17的前端部係以傾斜成隨著遠離地板部15而變細的方式所形成。突起17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與吸入件凹部26之內壁及頂部不接觸。即,突起17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位於吸入件凹部26的內側且形成為在與吸入件本體19之間產生間隙的形狀及大小。
第15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1模式圖。第16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底座部及吸入件的第2模式圖。第15圖及第16圖表示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況。
第15圖係表示在連接管20成為垂直之狀態將吸入件6從上向下逐漸放下之狀況。如第15圖所示,在此時,吸入件本體19的前端係未朝向正下。吸入件本體19傾斜成前端位於比肘管21的下部21b更前方。即,肘管21的下部對吸入件本體19可轉動的角度範圍係在連接管20成為垂直之狀態固持吸入件6的情況,被設定成吸入件本體19的前端位於比肘管21更前方的位置。
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壁部16係在上部具有簷狀部位27。簷狀部位27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從上覆蓋吸入件本體19之上面的後端部。簷狀部位27的上面係隨著接近前端而變低的曲面。又,後輪支撐部23的上端部傾斜成隨著接近後端而變低。
第17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架的第3立體圖。第17圖主要表示形成於支柱部9之上面的本體載置部13。
如第17圖所示,本體載置部13的外形係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呈圓形。在下方凹下的架側凹部29形成於本體載置部13的前端部。架側凹部29係從上下方向觀察時,位於本體載置部13之外形的內側。架側凹部29形成於與支柱前面凹部12之上端鄰接的位置。架側凹部29具有架側端子29a。架側端子29a係例如設置於架側凹部29之後側的內壁。架側端子29a係在吸塵器架3的內部與電源電纜以電性連接。
第18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的第1立體圖。第19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的第2立體圖。第18圖表示集塵單元7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之狀態。第19圖表示從吸塵器本體4拆下集塵單元7之狀態。
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吸塵器本體4具有把手30、吸入管31以及本體側凸部32。把手30係使用者在清掃時用以握持。把手30設置於吸塵器本體4的前面。吸入管31係從吸塵器本體4的前端向下地延伸。吸入管31係外觀上形成為與把手30的下端連接。吸入口33形成於吸入管31的下端。吸入口33形成為與延長管5及吸入件6的任一個都可連接。本體側凸部32被固定於吸入管31的後側。本體側凸部32位於比吸入口33更上方。本體側凸部32形成為在下方突出的形狀。集塵單元7係在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之狀態,位於比本體側凸部32更上方。
如第19圖所示,流入口34形成於吸入管31的背面。流入口34位於比本體側凸部32更上方。流入口34係在集塵單元7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的情況,形成於與集塵單元7相對向的位置。吸入管31係在集塵單元7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的情況,經由流入口34與集塵單元7的內部相通。
本體側凸部32具有本體側端子32a。本體側端子32a係例如設置於本體側凸部32之後側的面。本體側端子32a係在吸塵器本體4的內部與蓄電池以電性連接。
吸入管31係在內部具有未圖示之導線。該導線係與吸塵器本體4之內部的蓄電池以電性連接。將延長管5及吸入件6與吸入口33連接時,該導線係與延長管5及吸入件6之內部的導線以電性連接。
第20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套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況的立體圖。第2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套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況的側視圖。第20圖主要表示吸塵器套2及吸塵器架3的前面及左側面。第21圖主要表示吸塵器套2及吸塵器架3的左側面。
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吸塵器套2係以從上方放下的方式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吸塵器本體4係在吸入管31沿著支柱部9之前面的狀態,藉由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相嵌合,被支柱部9所支撐。即,吸塵器套2係藉由一面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導引吸入管31及延長管5,一面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而被吸塵器架3所支撐。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時,集塵單元7係在底面與本體載 置部13相對向之狀態被固持。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時,延長管5係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被固持。
第22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本體載置部周邊的垂直剖面圖。第22圖表示在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的狀態之本體載置部13周邊的垂直剖面。
如第22圖所示,吸塵器本體4係藉由本體側凸部32從上方嵌入架側凹部29,被支柱部9所支撐。在此狀態,本體側凸部32的本體側端子32a係與架側凹部29的架側端子29a連接。在此時,吸塵器本體4之內部的蓄電池係與吸塵器架3之電源電纜以電性連接。
第2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況的側視圖。第2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態的第1立體圖。第23圖主要表示吸塵器本體4及吸塵器架3的左側面。第24圖主要表示吸塵器本體4及吸塵器架3的前面及左側面。
如第23圖及第24圖所示,吸塵器本體4係即使是已拆下延長管5及吸入件6之狀態,亦可載置於吸塵器架3。吸塵器本體4係藉由一面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導引吸入管31一面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被支柱部9所支撐。在此情況,亦集塵單元7係在底面與本體載置部13相對向之狀態被固持。
第2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本體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態的第2立體圖。第25圖主要表示 吸塵器本體4及吸塵器架3的前面及左側面。
如第25圖所示,吸塵器本體4係即使是已拆下延長管5、吸入件6以及集塵單元7之狀態,亦可載置於吸塵器架3。即,吸塵器架3係可僅支撐吸塵器本體4。在此情況,亦吸塵器本體4係藉由一面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導引吸入管31一面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被支柱部9所支撐。此外,雖未圖示,吸塵器本體4係即使是連接延長管5及吸入件6且集塵單元7未被安裝之狀態,亦可載置於吸塵器架3。即,吸塵器本體4係與是否集塵單元7被安裝無關,藉由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被支柱部9所支撐。
第26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延長管及吸入件被載置於吸塵器架之狀態的立體圖。第26圖主要表示與延長管5連接之吸入件6及吸塵器架3的前面及左側面。
如第26圖所示,延長管5及吸入件6係即使是未與吸塵器本體4連接之狀態,亦可載置於吸塵器架3。在此情況,亦吸入件本體19係與吸塵器套2被載置於吸塵器架3的情況一樣,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延長管5係藉由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被固持成不會向左右倒下。即,延長管5係在與吸入件6連接的情況,與是否與吸塵器本體4連接無關,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被固持。此外,雖未圖示,吸入件6係即使是未連接延長管5之狀態,亦可載置於吸塵器架3。
在電動吸塵器1,底座部8之設計係與吸入件6之設計被賦予關聯,即,底座部8及吸入件6係例如形成為具 有彼此被賦予關聯的形狀、模樣或色彩或這些之組合等。
在第1實施形態,吸入件載置部10具有地板部15及壁部16。壁部16係形成為在後方凹下,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隱藏地覆蓋吸入件本體19的後部。因此,若依據本發明,可提高吸入件6與底座部8之一體性,防止所載置之吸入件本體19的偏移,而且提高電動吸塵器1的美觀。又,可抑制吸入件6因塵埃之堆積等而變髒。
在第1實施形態,是從壁部16在更後方凹下之空間的後輪收容部18形成於吸入件載置部10。設置於吸入件本體19之後部的後輪22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被收容於後輪收容部18。因此,可更提高吸入件6與吸入件載置部10的一體性,並防止所載置之吸入件本體19的偏移。又,可抑制後輪22因塵埃之堆積等而變髒。
在第1實施形態,在底座部8之內部,設置具有葉輪室24a及葉輪室24a所收容的葉輪24b,並用以使吸塵器架3之周圍的空氣變成清淨的風扇24。後輪收容部18係壁部16與葉輪室24a之間的空間。即,在底座部8之內部,利用在直線性的壁部16與葉輪室24a之曲線性的側壁之間所產生之空的空間,作為後輪收容部18。因此,可實現在元件組裝性優異之節省空間的吸塵器架3。
在第1實施形態,後輪支撐部23的上端部係傾斜成隨著接近後端而變低。因此,在從吸入件載置部10拆下吸入件本體19時,可防止後輪支撐部23卡在後輪收容部18及簷狀部位27。結果,易從吸塵器架3抬起吸塵器套2,而可提 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在第1實施形態,簷狀部位27的上面係隨著接近前端而變低的曲面。因此,可使吸入件本體19的底面在該曲面上滑動而將吸入件本體19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結果,易將吸塵器套2載置於吸塵器架3,而可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在第1實施形態,在吸入件本體19的底面,形成在上方凹下的吸入件凹部26。地板部15係具有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形成於與吸入件凹部26相對向的位置,並在上方突出的突起17。突起17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與吸入件凹部26寬鬆地嵌合。因此,可更提高吸入件6與吸入件載置部10的一體性,並防止所載置之吸入件本體19的偏移。
在第1實施形態,突起17的前端部係以傾斜成隨著遠離地板部15而變細的方式所形成。突起17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位於吸入件凹部26的內側而且形成為與吸入件本體19不接觸的大小。因此,例如,可防止因撞到突起17而吸入件本體19浮起。結果,可防止所載置之吸入件本體19的偏移。
在第1實施形態,吸入件6的肘管21係在所預設之角度範圍,對吸入件本體19沿著前後方向可轉動。該角度範圍係在連接管20成為垂直之狀態吸入件6被固持的情況被設定成吸入件本體19的前端位於比肘管21更前方。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時,吸入件本體19的前端不會撞到地板部15。結果,易於將吸塵器套2載置於吸塵器架 3,而可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在第1實施形態,延長管5係在與吸入件6連接的情況,與是否與吸塵器本體4連接無關,都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被固持。因此,例如,在不連接延長管5及吸入件6,而將吸塵器本體4用作手提式吸塵器的情況,可預先僅將延長管5及吸入件6載置於吸塵器架3。結果,可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在第1實施形態,底座部8之設計係在吸入件本體19被載置於吸入件載置部10之狀態,與吸入件6之設計被賦予關聯。因此,提高吸入件6與底座部8的統一感,而可提高電動吸塵器1的美觀。
在第1實施形態,吸塵器本體4係具有從前端部向下地延伸,並形成可連接延長管5及吸入件6之吸入口33的吸入管31。吸塵器本體4係具有在比吸入口33更上方的位置設置於吸入管31的後側,並在下方突出的本體側凸部32。在下方凹下的架側凹部29形成於支柱部9之上面的前端部。吸塵器本體4係在吸入管31沿著支柱部9之前面的狀態,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藉此,被支柱部9所支撐。因此,使用者係藉由使吸入管31沿著支柱部9的前面,可易於將吸塵器本體4載置於吸塵器架3。結果,若依據本發明,可易於吸塵器本體4載置於吸塵器架3。
在第1實施形態,吸塵器本體4係一面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導引吸入管31,一面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藉此,被支柱部9所支撐。吸塵器套2係藉由一面沿 著支柱前面凹部12導引吸入管31及延長管5,一面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藉此,被吸塵器架3所支撐。因此,使用者係藉由使吸入管31及延長管5的一方或雙方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可易於將吸塵器本體4或吸塵器套2載置於吸塵器架3。結果,若依據本發明,可易於將吸塵器本體4或吸塵器套2載置於吸塵器架3。
在第1實施形態,吸塵器本體4具有從前端部向下地延伸的吸入管31。吸塵器本體4係具有被固定於吸入管31的後側,並在下方突出的本體側凸部32。集塵單元7係在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之狀態位於比本體側凸部32更上方。在下方凹下的架側凹部29形成於支柱部9之上面的前端部。吸塵器本體4係與是否集塵單元7被安裝無關,藉由本體側凸部32與架側凹部29嵌合,被支柱部9所支撐。即,若依據本發明,在暫時拆下集塵單元7之狀態,可將吸塵器本體4載置於吸塵器架3。因此,例如在拆下集塵單元7並進行丟垃圾及洗淨等時,不必將吸塵器本體4直接放在地面等。結果,可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在第1實施形態,在吸入管31,形成係位於比本體側凸部32更下方並可連接延長管5之吸入口33。在吸入管31,形成係位於比本體側凸部32更上方,並在集塵單元7被安裝於吸塵器本體4的情況與集塵單元7之內部相通的流入口34。沿著上下方向在後方凹下之支柱前面凹部12形成於支柱部9的前面。吸入管31及與吸入口33連接之延長管5係在吸塵器本體4被支柱部9支撐之狀態,沿著支柱前面凹部12被 固持。因此,即使是從吸塵器套2僅拆下集塵單元7之狀態,亦可穩定地固持吸入管31及延長管5。
在第1實施形態,架側凹部29具有架側端子29a。本體側凸部32具有在與架側凹部29嵌合之狀態與架側端子29a接觸的本體側端子32a。在吸塵器本體4的內部,設置在本體側端子32a與架側端子29a接觸之狀態被充電的蓄電池。因此,例如,可在拆下集塵單元7並進行丟垃圾及洗淨等之間對蓄電池充電。結果,可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又,因為用以使吸塵器架3支撐吸塵器本體4之本體側凸部32及架側凹部29與充電用的端子是相同的位置,所以能以更簡單的構成實現無線型式之桿型吸塵器。
【工業上的可應用性】
如以上所示,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在暫時拆下集塵單元之狀態,將吸塵器本體載置於吸塵器架的電動吸塵器。
1‧‧‧電動吸塵器
2‧‧‧吸塵器套
3‧‧‧吸塵器架

Claims (3)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包括:吸塵器套,係具有吸塵器本體、對該吸塵器本體可拆裝之集塵單元、吸入件以及一端部係與該吸塵器本體可連接且另一端部係與該吸入件可連接的延長管;及吸塵器架,係具有底座部及以從該底座部直立之方式所形成的支柱部,並被載置該吸塵器套;該吸塵器本體係具有:從前端部向下地延伸的吸入管;及本體側凸部,係被固定於該吸入管的後側,並在下方突出;該集塵單元係在被安裝於該吸塵器本體之狀態位於比該本體側凸部更上方;在下方凹下之架側凹部形成於該支柱部之上面的前端部;該吸塵器本體係與是否被安裝該集塵單元無關,藉由該本體側凸部與該架側凹部嵌合,被該支柱部所支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在該吸入管,形成如下的構件,吸入口,係位於比該本體側凸部更下方,並可連接該延長管;及流入口,係位於比該本體側凸部更上方,並在該集塵單元被安裝於該吸塵器本體的情況,與該集塵單元之內部相通;沿著上下方向在後方凹下的支柱前面凹部形成於該支柱部的前面;該吸入管及與該吸入口連接之該延長管係在該吸塵器本體 被該支柱部支撐之狀態沿著該支柱前面凹部被固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該架側凹部係具有架側端子;該本體側凸部係具有在與該架側凹部嵌合之狀態與該架側端子接觸的本體側端子;在該吸塵器本體之內部,設置在該本體側端子與該架側端子接觸之狀態被充電的蓄電池。
TW104144173A 2015-01-14 2015-12-29 電動吸塵器 TWI608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4656 2015-01-14
JP2015005818 2015-01-15
JP2015007093 2015-01-16
JP2015009415 2015-01-21
PCT/JP2015/084571 WO2016114046A1 (ja) 2015-01-14 2015-12-09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965A true TW201635965A (zh) 2016-10-16
TWI608818B TWI608818B (zh) 2017-12-21

Family

ID=56405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173A TWI608818B (zh) 2015-01-14 2015-12-29 電動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114046A1 (zh)
TW (1) TWI608818B (zh)
WO (1) WO2016114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2062B2 (ja) * 2016-07-29 2020-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掃除機システム及び支持装置
KR102630005B1 (ko) * 2016-12-27 2024-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듈형 무선 진공 청소기
JP6922786B2 (ja) * 2018-02-28 2021-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掃除機システム
GB2571581B (en) * 2018-03-02 2020-09-2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dock or storage stand for a vacuum cleaner
WO2020224601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0706A (ja) * 2001-08-31 2003-03-11 Sharp Corp 充電式電気掃除機
JP2004121469A (ja) * 2002-10-01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充電式掃除機
MXPA05007413A (es) * 2003-01-10 2005-10-18 Royal Appliance Mfg Pulidora con rocio humedo y succion.
JP5390155B2 (ja) * 2008-09-26 2014-01-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
JP2014012443A (ja) * 2012-07-04 2014-01-23 Japan Marine United Corp 摩擦抵抗低減船
JP2014124443A (ja) * 2012-12-27 2014-07-07 Iris Ohyama Inc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14046A1 (ja) 2017-04-27
WO2016114046A1 (ja) 2016-07-21
TWI608818B (zh)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818B (zh) 電動吸塵器
JP6455173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119915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231932B1 (ko) 로봇 청소기
EP3082539B1 (en) Dust container
EP3357393B1 (en) Autonomous cleaner
JP6278129B2 (ja) 掃除機システム
KR20140009338A (ko) 진공 청소기
CN105307552A (zh) 表面清洁装置
TWI611790B (zh) 電動吸塵器
JP5999206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7987444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TW201633986A (zh) 電動吸塵器
KR20110119176A (ko) 핸디형 진공 청소기
CN213411416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瓷砖打磨装置
KR20090118804A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JP5973751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1862682U (zh) 一种吸尘器用地刷
CN104068794B (zh) 吸尘器
JP7287095B2 (ja) 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CN211749303U (zh) 一种集尘桶的风道结构
CN211432699U (zh) 一种吸尘器
JP5809038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07088027B (zh) 电吸尘器
JP2023158104A (ja) サイクロン式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