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0710A -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0710A
TW201630710A TW105100189A TW105100189A TW201630710A TW 201630710 A TW201630710 A TW 201630710A TW 105100189 A TW105100189 A TW 105100189A TW 105100189 A TW105100189 A TW 105100189A TW 201630710 A TW201630710 A TW 2016307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jig
adhesive tape
elongated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0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8325B (zh
Inventor
Atsushi Muraoka
Takashi Shimizu
Satoshi Hirat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0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3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以高製造效率製造於斜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之方法。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長條狀膜斜延伸;及將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和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之始端部利用黏著帶接合;且該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另一長條狀膜之始端部之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0°~10°。

Description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於液晶顯示裝置(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OLED)等圖像顯示裝置中,以提高顯示特性、防止反射為目的而使用有圓偏光板。圓偏光板代表性而言係將偏光元件與相位差膜(代表性而言為λ/4板)以使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相位差膜之遲相軸形成45°之角度之方式層疊。先前,相位差膜代表性而言係藉由於縱向及/或橫向進行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製作,因此其遲相軸於多數情況下,於膜原片之橫向(寬度方向)或縱向(長度方向)上顯現。其結果,於製作圓偏光板時,需要將相位差膜以相對於橫向或縱向形成45°之角度之方式裁斷,並逐片地貼合。
為解決此種問題,提出有藉由於斜向延伸,而於斜向上顯現相位差膜之遲相軸之技術。然而,向斜向之延伸難以進行原片捲筒之切換,其結果,存在難以連續地製造於斜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45619號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先前之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較高之製造效率製造於斜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之方法。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長條狀膜斜延伸;及將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和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之始端部利用黏著帶接合。該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和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之始端部之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0°~10°。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黏著帶包含基材與黏著劑層,該基材與上述長條狀膜之加熱至135℃時之彈性模數之差之絕對值為500N/mm2以下。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黏著帶之寬度為60mm以上。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長條狀膜含有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以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長條狀膜與上述黏著帶之基材含有相同之樹脂。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斜延伸係使用拉幅延伸機進行。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斜延伸係藉由沿相對於上述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為45°±10°或135°±10°之方向延伸而進行。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中,於長條狀膜之接合步驟中以使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與接合線所成之角度為-10°~10°之方式配置兩長條狀膜,並貼附黏著帶。藉由使用以此種角度接合之長條狀膜,不會有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之分離等不良情況,且能夠以較高之製造效率獲得於斜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又,於所得之相位差膜中,亦 可防止於每一所接合之長條狀膜中相位差特性不同之不良情況。因此,可連續地製造相位差特性均一之相位差膜。
11‧‧‧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前一長條狀膜)
12‧‧‧與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另一長條狀膜)
20‧‧‧黏著帶
21‧‧‧黏著劑層
22‧‧‧基材
40L‧‧‧環形圈
40R‧‧‧環形圈
41‧‧‧驅動用鏈輪
42‧‧‧驅動用鏈輪
43‧‧‧電動馬達
44‧‧‧電動馬達
50‧‧‧夾具
60‧‧‧夾具擔載構件
61‧‧‧長孔
62‧‧‧滑件
63‧‧‧第1軸構件
64‧‧‧第2軸構件
65‧‧‧主連桿構件
66‧‧‧副連桿構件
67‧‧‧樞軸
68‧‧‧移行輪
70‧‧‧基準軌道
81‧‧‧移行路面
82‧‧‧移行路面
90‧‧‧間距設定軌道
100‧‧‧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
400‧‧‧延伸裝置
A‧‧‧夾持區
B‧‧‧預熱區
C‧‧‧斜延伸區
C1‧‧‧第1斜延伸區
C2‧‧‧第2斜延伸區
D‧‧‧熱處理區
E‧‧‧解除區
P1‧‧‧夾具間距
P2‧‧‧夾具間距
P3‧‧‧夾具間距
W‧‧‧寬度方向
W1‧‧‧膜之初期寬度
W2‧‧‧斜延伸後之膜之寬度
W3‧‧‧斜延伸後之膜之寬度
圖1係說明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過程之概略俯視圖。
圖2係說明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過程之概略俯視圖。
圖3A係對接地接合之情形時之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之接合部分之概略剖視圖。
圖3B係將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之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之接合部分之概略剖視圖。
圖4係說明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使用之延伸裝置之一例之整體構成之概略俯視圖。
圖5係用於說明於圖4之延伸裝置中改變夾具間距之連桿機構之主要部分概略俯視圖,且表示夾具間距最小之狀態。
圖6係用於說明於圖4之延伸裝置中改變夾具間距之連桿機構之主要部分概略俯視圖,且表示夾具間距最大之狀態。
圖7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之斜延伸之一例之模式圖。
圖8係表示圖7所示之斜延伸時之延伸裝置之各區與夾具間距之關係之圖表。
圖9係表示另一實施形態之斜延伸時之延伸裝置之各區與夾具間距之關係之圖表。
以下,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長條狀膜斜延伸;及將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以下,亦稱為前一長條狀 膜)之終端部與和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以下,亦稱為另一長條狀膜)之始端部利用黏著帶接合。於將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步驟中,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與接合線所成之角度為-10°~10°。藉由以此種角度將長條狀膜彼此利用黏著帶接合,並將該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供於斜延伸,而不會有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之分離等不良情況,且能夠以高製造效率獲得於斜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與接合線所成之角度較佳為-5°~5°,更佳為-2°~2°。本說明書中,所謂接合線係指前一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另一長條狀膜之始端部所成之直線。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如上所述般包括將長條狀膜接合之步驟。藉由包括將長條狀膜接合之步驟,可一面將2條以上之長條狀膜接合一面連續地進行於斜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之製造,從而相位差膜之製造效率可進一步提高。圖1及圖2係說明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製造過程之概略俯視圖。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藉由將2條以上之長條狀膜接合,而將它們連續地搬送並供於斜延伸步驟。更詳細而言,於將前一長條狀膜11全都供於斜延伸步驟之前,將前一長條狀膜11之終端部與另一長條狀膜12之始端部利用任意適當之黏著帶20接合。以使該長條狀膜11與12之接合線(未圖示)與長條狀膜11及12之寬度方向(圖1之W)成-10°~10°之角度之方式配置長條狀膜11及12,並利用黏著帶接合(圖1)。代表性而言,作為上述黏著帶,選擇將接合線包含於其寬度內者。
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100被供於斜延伸步驟,黏著帶20可追隨被延伸之長條狀膜11及12之移動。藉由黏著帶20追隨長條狀膜11及12之伴隨延伸之移動,可防止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11與12之分離。因此,可一面將2條以上之長條狀膜接合一面連續地製造相位差膜,從而製造效率可進一步提高。於一實施形態中,於被供於延伸步驟後,黏著 帶20可與延伸方向(圖2中之雙向箭頭)實質上平行。再者,根據延伸條件等,可能亦有於斜延伸後之長條膜中,接合線與延伸方向實質上不平行之情況。例如,可能有於長條狀膜之接合部分產生間隙,接合步驟中設定之接合線受損(即,不為直線)之情況。於該情形時,亦只要黏著帶與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即可。本說明書中,所謂接合線(或黏著帶)與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係指斜延伸中之所期望之延伸角度與接合線(或黏著帶)所成之角度為±10°。
<1.將長條狀膜接合之步驟>
前一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另一長條狀膜之始端部之接合係使用任意適當之黏著帶進行。接合中所用之黏著帶包含基材與黏著劑層。黏著帶之貼附既可手動地進行,亦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裝置進行。
前一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另一長條狀膜之始端部之接合係以使2條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端部一致之方式配置,並以保持該狀態之方式利用黏著帶固定。代表性而言,黏著帶以將接合線包含於其寬度內之方式而貼附。黏著帶既可僅貼附於接合部分之單側,亦可貼附於兩側。
長條狀膜之接合部分既可使兩端部對接地接合(所謂之對頭拼接),亦可將一部分重疊地接合。於將長條狀膜之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前一長條狀膜與另一長條狀膜之哪一者為上側均可。於將長條狀膜之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重疊之部分之相對於搬送方向之長度例如為20mm以下,較佳為10mm以下,更佳為5mm以下,尤佳為0mm(即對接)。若重疊之部分之長度為此種範圍,則可防止於所得之相位差膜中接合部分之厚度變得過厚。
圖3A及圖3B係本發明中所用之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100之接合部分之概略剖視圖。圖3A係將長條狀膜之兩端部對接地接合之情形時之接合部分之概略剖視圖。於對接地接合之情形時,代表性而言,以 使長條狀膜11與12之寬度方向端部一致之方式配置,將兩端部對接,且將至少一面利用黏著帶20固定。黏著帶20以使黏著劑層21與長條狀膜11及12相接之方式而貼附。圖3B係將前一長條狀膜11與另一長條狀膜12以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之接合部分之概略剖視圖。圖示例中,自上側按前一長條狀膜11、另一長條狀膜12之順序重疊,且自另一長條狀膜12側利用黏著帶20固定。於將長條狀膜11及12以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於該等膜之間會產生階差。黏著帶20之黏著劑層21可追隨該階差,將長條狀膜11及12固定。再者,於該等圖示例中僅於單側貼附有黏著帶,但黏著帶亦可貼附於與圖示例為相反側之面,亦可貼附於兩側。
將前一長條狀膜11與另一長條狀膜12以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接合線會成為具有某程度之寬度之直線。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只要該接合線與長條狀膜11及12之寬度方向W所成之角度為-10°~10°即可。如上所述,代表性而言,選擇將接合線包含於其寬度內之黏著帶。於此種情形時,藉由使用將接合線包含於寬度內之黏著帶,即便在將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供於斜延伸步驟時,亦可防止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之分離等不良情況。
<1-1.長條狀膜>
作為上述長條狀膜,可根據所需之特性使用任意適當之樹脂膜。作為該樹脂膜中所含之樹脂之具體例,可舉出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縮醛樹脂、環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烯烴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等。較佳為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縮醛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其原因在於:若為該等樹脂,則可獲得顯示所謂逆分散之波長依存性之相位差膜。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根據所期望之特性而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例如,較佳為包含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二羥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二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苯基)茀等。聚碳酸酯樹脂除源自上述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亦可包含源自異山梨酯、異甘露糖醇、異艾杜糖醇、螺二醇、二烷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雙酚類等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
如上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詳情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2-6730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325560號及WO2014/061677號中。該等專利文獻之記載作為參考而引用於本說明書中。
聚碳酸酯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10℃以上且250℃以下,更佳為120℃以上且230℃以下。若玻璃轉移溫度過低,則有耐熱性變差之傾向,有可能於膜成形後引起尺寸變化。若玻璃轉移溫度過高,則有膜成形時之成形穩定性變差之情況,又,有損害膜之透明性之情況。再者,玻璃轉移溫度係依照JIS K 7121(1987)而求出。
作為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乙烯縮醛樹 脂。代表性而言,聚乙烯縮醛樹脂可使至少2種醛化合物及/或酮化合物、與聚乙烯醇系樹脂進行縮合反應而獲得。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具體例及詳細之製造方法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7-161994號公報中。該記載作為參考而引用於本說明書中。
<1-2.黏著帶>
前一長條狀膜11與另一長條狀膜12之接合所用之黏著帶20具備基材22及黏著劑層21。黏著帶20之厚度可設定為任意適當之值。黏著帶之厚度例如為100μm~200μm。
黏著帶之寬度代表性而言可設計為將接合線包含於其寬度內。藉由使用將接合線包含於寬度內之黏著帶,即便於將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供於斜延伸步驟之情形時,亦可防止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之分離等不良情況。黏著帶之寬度例如為60mm以上,較佳為75mm以上,更佳為100mm以上。黏著帶之寬度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300mm。
黏著帶之加熱至135℃時之基材之彈性模數與長條狀膜之彈性模數之差之絕對值較佳為500N/mm2以下,更佳為200N/mm2以下。若基材與長條狀膜之加熱至135℃時之彈性模數之差之絕對值為上述範圍內,則於斜延伸步驟中,黏著帶可良好地追隨長條狀膜之伴隨延伸之移動。因此,可防止對接合部分施加過度之負荷,可防止已接合之長條狀膜於斜延伸步驟中分離。再者,長條狀膜及黏著帶之基材之加熱至135℃時之彈性模數係於135℃之恆溫裝置中加熱5分鐘,其後依照JIS K7127測定之值。
黏著帶之黏著劑層對玻璃板之黏著力較佳為5N/25mm以上。若黏著劑層之黏著力為上述範圍內,則可良好地保持前一長條狀膜與另一長條狀膜接合之狀態。對玻璃板之黏著力係指依照JIS Z0237測定之黏著力(90°剝離黏著力)(N/25mm)。
<1-2-1.基材>
作為黏著帶20之基材22,可使用任意適當之基材。基材之厚度例如為75μm~180μm,較佳為100μm~150μm。於基材之厚度未達75μm之情形時,由於黏著帶之強度較低,故而有黏著帶斷裂,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於斜延伸步驟中分離之虞。又,於基材之厚度超過180μm之情形時,接合部分之厚度過厚,可能對斜延伸步驟造成不良影響。
構成基材之樹脂可使用任意適當之樹脂。構成基材之樹脂較佳為與長條狀膜所含之樹脂相同。藉由使黏著帶之基材與長條狀膜含有相同之樹脂,長條狀膜與黏著帶於斜延伸步驟中可顯示出相同之行為。因此,於斜延伸步驟中黏著帶更良好地追隨長條狀膜之移動,可防止已接合之長條狀膜分離。具體而言,可舉出上述1-1項中例示之樹脂。
<1-2-2.黏著劑層>
黏著帶20之黏著劑層21可使用任意適當之黏著劑組合物而形成。黏著劑層之厚度例如為10μm~30μm,較佳為10μm~25μm。若黏著劑層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內,則可於接合部分良好地維持前一長條狀膜11與另一長條狀膜12接合之狀態。又,即便於將前一長條狀膜11與另一長條狀膜12以一部分重疊地接合之情形時,黏著劑層亦可良好地追隨該等膜間之階差。
作為黏著劑層所含之黏著劑組合物,可使用任意適當之黏著劑。例如可舉出丙烯酸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聚酯系黏著劑、乳液系(無溶劑系)黏著劑等。
<2.斜延伸步驟>
為獲得所期望之相位差膜而將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100供於斜延伸步驟。作為斜延伸之方法,可使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上述斜延伸步 驟較佳為使用拉幅延伸機進行。
斜延伸步驟中之延伸角度較佳為相對於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為45°±10°、或135°±10°。藉由以此種延伸角度進行斜延伸,可獲得適於圓偏光板之相位差膜。
於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於斜延伸步驟之前包括:利用縱向之夾具間距發生變化之可變間距型之左右之夾具,分別將延伸對象之膜之左右端部夾持之步驟(以下,稱為夾持步驟);及將該膜預熱之步驟(以下,稱為預熱步驟)。該實施形態中,藉由使上述左右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而進行斜延伸步驟。該實施形態於斜延伸步驟之後進而包括:於使上述左右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固定之狀態下,對該膜進行熱處理之任意步驟(以下,稱為熱處理步驟);及將夾持膜之夾具解除之步驟(以下,稱為解除步驟)。以下,對該實施形態進行具體說明。
<2-1.夾持步驟>
首先,參照圖4~圖6,對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所使用之延伸裝置進行說明。圖4係說明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使用之延伸裝置之一例之整體構成之概略俯視圖。圖5及圖6分別係用於說明於圖4之延伸裝置中使夾具間距變化之連桿機構之主要部分概略俯視圖,圖5表示夾具間距最小之狀態,圖6表示夾具間距最大之狀態。延伸裝置400於俯視時,於左右兩側左右對稱地具有具備膜夾持用之複數個夾具50之環形圈40L與環形圈40R。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自膜之入口側觀察,將左側之環形圈稱為左側之環形圈40L,將右側之環形圈稱為右側之環形圈40R。左右之環形圈40L、40R之夾具50分別由基準軌道70引導而環狀地巡迴移動。左側之環形圈40R沿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右側之環形圈40R沿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於延伸裝置中,自片之入口側向出口側依序設置有夾持區A、預熱區B、斜延伸區C、熱處理區 D、及解除區E。再者,該等各區表示對成為延伸對象之膜實質上進行夾持、預熱、斜延伸、熱處理及解除之區,並非表示機械上、構造上獨立之區間。又,望注意各區之長度比率與實際之長度比率不同。
於夾持區A及預熱區B中,左右之環形圈40R、40L構成為以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之初期寬度對應之間隔距離相互大致平行。於斜延伸區C中,構成為隨著自預熱區B側向熱處理區D,左右之環形圈40R、40L之間隔距離緩緩地擴大至與上述膜之延伸後之寬度對應。於熱處理區D中,左右之環形圈40R、40L構成為以與上述膜之延伸後之寬度對應之間隔距離相互大致平行。
左側之環形圈40L之夾具(左側之夾具)50及右側之環形圈40R之夾具(右側之夾具)50可分別獨立地進行巡迴移動。例如,左側之環形圈40L之驅動用鏈輪41、42藉由電動馬達43、44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右側之環形圈40R之驅動用鏈輪41、42藉由電動馬達43、44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其結果,對卡合於該等驅動用鏈輪41、42之驅動輥(未圖示)之夾具擔載構件60賦予移行力。藉此,左側之環形圈40L向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右側之環形圈40R向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藉由使左側之電動馬達及右側之電動馬達分別獨立地進行驅動,可使左側之環形圈40L及右側之環形圈40R分別獨立地進行巡迴移動。
進而,左側之環形圈40L之夾具(左側之夾具)50及右側之環形圈40R之夾具(右側之夾具)50均為可變間距型。即,左右之夾具50、50可分別獨立地隨著移動而改變縱向(MD(Machine Direction,機械方向))之夾具間距(夾具間距離)。可變間距型可利用任意適當之構成而實現。以下,作為一例,對連桿機構(縮放機構)進行說明。
如圖5及圖6所示,設置有逐個擔載夾具50之俯視橫向為細長矩形狀之夾具擔載構件60。雖未圖示,但夾具擔載構件60係藉由上樑、 下樑、前壁(夾具側之壁)、及後壁(與夾具為相反側之壁)而形成為閉合剖面之牢固之框架構造。夾具擔載構件60設置為利用其兩端之移行輪68而於移行路面81、82上轉動。再者,於圖5及圖6中,未圖示前壁側之移行輪(於移行路面81上轉動之移行輪)。移行路面81、82遍及整個區域而與基準軌道70並行。於夾具擔載構件60之上樑與下樑之後側(與夾具為相反側),沿夾具擔載構件之長度方向形成有長孔61,且滑件62於長孔61之長度方向上可滑動地進行卡合。於夾具擔載構件60之夾具50側端部之附近,貫通上樑及下樑而垂直地設置有一根第1軸構件63。另一方面,於夾具擔載構件60之滑件62,垂直貫通地設置有一根第2軸構件64。於各夾具擔載構件60之第1軸構件63,樞動連結有主連桿構件65之一端。主連桿構件65之另一端樞動連結於鄰接之夾具擔載構件60之第2軸構件64。於各夾具擔載構件60之第1軸構件63,除主連桿構件65以外,亦樞動連結有副連桿構件66之一端。副連桿構件66之另一端藉由樞軸67而樞動連結於主連桿構件65之中間部。藉由利用主連桿構件65、副連桿構件66之連桿機構,如圖5所示,滑件62越向夾具擔載構件60之後側(夾具側之相反側)移動,夾具擔載構件60彼此之縱向之間距(以下僅稱為夾具間距)越小,如圖6所示,滑件62越向夾具擔載構件60之前側(夾具側)移動,夾具間距越大。滑件62之定位藉由間距設定軌道90而進行。如圖5及圖6所示,夾具間距越大,基準軌道70與間距設定軌道90之間隔距離越小。再者,連桿機構為業界所周知,因此省略更詳細之說明。
藉由使用如上所述之延伸裝置進行膜之斜延伸,可製作於斜向(例如相對於長度方向為45°之方向)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首先,於夾持區A(延伸裝置400之膜取入之入口),藉由左右之環形圈40R、40L之夾具50,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之兩側緣以彼此相等之固定之夾具間距夾持,並藉由左右之環形圈40R、40L之移動(實質上為由基準 軌道70引導之各夾具擔載構件60之移動),將該膜輸送至預熱區B。
<2-2.預熱步驟>
於預熱區(預熱步驟)B,左右之環形圈40R、40L如上所述般構成為以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之初期寬度對應之間隔距離相互大致平行,因此,基本上不進行橫延伸及縱延伸地將膜加熱。但,為避免因預熱引起膜之彎曲而與烘箱內之噴嘴接觸等不良情況,可略微地擴大左右夾具間之距離(寬度方向之距離)。
於預熱步驟中,將膜加熱至溫度T1(℃)。溫度T1較佳為膜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上,更佳為Tg+2℃以上,進而較佳為Tg+5℃以上。另一方面,加熱溫度T1較佳為Tg+40℃以下,更佳為Tg+30℃以下。溫度T1雖因所使用之膜而異,但例如為70℃~190℃,較佳為80℃~180℃。
至上述溫度T1之升溫時間及於溫度T1之保持時間可根據膜之構成材料、製造條件(例如膜之搬送速度)而適當設定。該等升溫時間及保持時間可藉由調整夾具50之移動速度、預熱區之長度、預熱區之溫度等而進行控制。
C.延伸步驟
於延伸區(延伸步驟)C,使左右之夾具50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將膜斜延伸。亦可於維持左右夾具中之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之狀況下,增大或減少另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將膜斜延伸。例如圖示例所示,斜延伸可一面擴大左右之夾具間之距離(寬度方向之距離)一面進行。以下進行具體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方便起見,將延伸區C分為入口側延伸區(第1斜延伸區)C1與出口側延伸區(第2斜延伸區)C2而記載。第1斜延伸區C1及第2斜延伸區C2之長度及彼此之長度之比可根據目的適當地設定。
於一實施形態中,斜延伸係於將上述左右之夾具中之一方之夾 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與另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設為縱向上之不同位置之狀態下,將各夾具之夾具間距擴大至特定之間距。參照圖7及圖8,對該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於預熱區B,左右之夾具間距均設為P1。P1為夾持膜時之夾具間距。其次,於膜進入第1斜延伸區C1之同時,開始增大一方之(於圖示例中為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斜延伸區C1,將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P2。另一方面,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斜延伸區C1維持為P1。因此,於第1斜延伸區C1之終端部(第2斜延伸區C2之開始部),左側夾具以夾具間距P1進行移動,右側夾具以夾具間距P2進行移動。繼而,於膜進入第2斜延伸區C2之同時,開始增大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斜延伸區C2,將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P2。另一方面,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斜延伸區C2維持為P2。因此,於第2斜延伸區C2之終端部(延伸區C之終端部),左側夾具及右側夾具均以夾具間距P2進行移動。再者,於圖示例中,為簡便,將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設為第1斜延伸區C1之開始部,將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設為第2斜延伸區C2之開始部,但該位置可設定為延伸區中之任意適當之位置。例如,可將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設為第1斜延伸區C1之中間部,亦可設為第2斜延伸區C2之中間部,亦可將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設為第1斜延伸區C1之中間部。再者,夾具間距之比可與夾具之移動速度之比大致對應。藉此,左右之夾具之夾具間距之比可與膜之右側側緣部和左側側緣部之MD方向之延伸倍率之比大致對應。
夾具間距可如上所述藉由調整延伸裝置之間距設定軌道與基準軌道之間隔距離且將滑件定位而調整。
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夾具間距P1與上述夾具間距P2之比P2/P1(以下,亦稱為夾具間距變化率)較佳為1.2~1.9,更佳為1.4~ 1.7。若夾具間距變化率為此種範圍,則有可防止膜之斷裂,又,於膜不易產生皺褶之優點。
於另一實施形態中,斜延伸包括:(i)增大左右之夾具中之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且減小另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及(ii)將該減小後之夾具間距增大至與該擴大後之夾具間距相同之間距,而將各夾具之夾具間距設為特定之間距。參照圖9,對該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於預熱區B,左右之夾具間距均設為P1。P1為夾持膜時之夾具間距。其次,於膜進入第1斜延伸區C1之同時,開始增大一方(於圖示例中為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且開始減小另一方(於圖示例中為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斜延伸區C1,將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P2,將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小至P3。因此,於第1斜延伸區C1之終端部(第2斜延伸區C2之開始部),左側夾具以夾具間距P3進行移動,右側夾具以夾具間距P2進行移動。繼而,於膜進入第2斜延伸區C2之同時,開始增大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斜延伸區C2,將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P2。另一方面,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斜延伸區C2維持為P2。因此,於第2斜延伸區C2之終端部(延伸區C之終端部),左側夾具及右側夾具均以夾具間距P2進行移動。再者,於圖示例中,為簡便,將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小之位置及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均設為第1斜延伸區C1之開始部,但該位置可與上述圖7及圖8之實施形態同樣地設定為延伸區中之任意適當之位置。
圖9中,將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及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之位置均設為第1斜延伸區C1之起點,但亦可與圖示例不同,於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後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亦可於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後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均未圖示)。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一側(例如右側)之夾具之夾 具間距開始增大後另一側(例如左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根據此種實施形態,於如圖示例般一面將左右之夾具間之距離(寬度方向之距離)擴大一面進行斜延伸之情形時,由於膜已沿寬度方向被延伸一定程度(較佳為1.2倍~2.0倍左右),故而即便較大地減少該另一側之夾具間距亦不易產生皺褶。
同樣地,圖9中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之增大及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之減少持續至第1斜延伸區C1之終點(第2斜延伸區C2之起點),但亦可與圖示例不同,於較第1斜延伸區C1之終點更靠前結束夾具間距之增大或減少之任一方,且將夾具間距原樣不變地維持至第1斜延伸區C1之終點。
本實施形態中,夾具間距變化率(P2/P1)較佳為1.1~1.9,更佳為1.15~1.7,進而較佳為1.2~1.6。若P2/P1為此種範圍,則有可防止膜之斷裂之優點。進而,夾具間距變化率(P3/P1)較佳為0.5~0.9,更佳為0.6~0.8。若P3/P1為此種範圍,則有於膜不易產生皺褶之優點。
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斜延伸中,第1斜延伸(於第1斜延伸區C1之延伸)結束時之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變化率與另一方之夾具之夾具間距變化率之乘積較佳為1.0~1.7。若變化率之乘積為此種範圍內,則可獲得軸精度優異、相位差不均較小、且尺寸變化較小之相位差膜。
斜延伸代表性而言可於溫度T2進行。溫度T2較佳為相對於樹脂膜之玻璃轉移溫度(Tg)而為Tg-20℃~Tg+30℃,進而較佳為Tg-10℃~Tg+20℃,尤佳為Tg左右。溫度T2雖因所使用之樹脂膜而異,但例如為70℃~180℃,較佳為80℃~170℃。上述溫度T1與溫度T2之差(T1-T2)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5℃以上。於一實施形態中,T1>T2,因此,於預熱步驟中被加熱至溫度T1之膜會被冷卻至溫度T2。
上述斜延伸可包括橫向之延伸,亦可不包括橫向之延伸。換言之,斜延伸後之膜之寬度可較膜之初期寬度大,亦可與初期寬度實質上相同。當然,圖示例表示包括橫延伸之實施形態。於如圖示例般斜延伸包括橫延伸之情形時,橫向之延伸倍率(膜之初期寬度W1與斜延伸後之膜之寬度W2之比W2/W1)較佳為1.0~4.0,更佳為1.3~3.0。若該延伸倍率過小,則有於所得之相位差膜產生鍍鋅鐵皮狀之皺褶之情況。若該延伸倍率過大,則有所得之相位差膜之雙軸性變高,而於應用於圓偏光板等時視角特性降低之情況。
D.熱處理步驟
於熱處理區(熱處理步驟)D,於將左右之夾具50之夾具間距設為固定之狀態下對膜進行熱處理。即,於將左右之夾具50之夾具間距均設為P2之狀態下一面搬送膜一面進行加熱。熱處理步驟可根據需要進行。
熱處理代表性而言可於溫度T3進行。溫度T3因要被延伸之膜而異,可有T2≧T3之情況或T2<T3之情況。一般而言,於膜為非晶性材料之情形時T2≧T3,於為結晶性材料之情形時,亦有藉由設為T2<T3而進行結晶化處理之情況。於T2≧T3之情形時,溫度T2與T3之差(T2-T3)較佳為0℃~50℃。熱處理時間代表性而言為10秒~10分鐘。熱處理時間可藉由調整熱處理區之長度及/或膜之搬送速度而控制。
E.解除步驟
最後,將夾持膜之夾具解除,而獲得相位差膜。再者,斜延伸後之膜之寬度W3對應於所得之相位差膜之寬度(圖7)。於斜延伸不包括橫延伸之情形時,所得之相位差膜之寬度與膜之初期寬度實質上相等。
<III.相位差膜之用途>
利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相位差膜可適宜用於圓偏光板。包括利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適宜用於液晶顯示裝置(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OLED)等圖像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定。再者,實施例中之測定及評價方法如下所示。
(1)黏著帶之黏著力
對製造例2~5中所得之黏著帶對玻璃板之黏著力(90°剝離黏著力)依照JIS Z0237進行測定(N/25mm)。
(2)加熱至135℃時之彈性模數
測定製造例2~5中作為黏著帶之基材之膜之彈性模數。具體而言,將作為基材之膜於135℃之恆溫裝置內放置5分鐘。其後,依照JIS K 7127測定試樣之彈性模數。
(3)斜延伸後之接合部分之分離
於將實施例1~5及比較例1~2中所得之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斜延伸時,利用目視確認於接合部分有無長條狀膜之分離。將維持接合之狀態之情況設為○,將長條狀膜分離為2片之情況設為×。
(4)厚度
使用千分尺式厚度計(三豐公司製)測定。
[製造例1]聚碳酸酯樹脂膜1之製作
使用包括2台具備攪拌翼及控制為100℃之回流冷卻器之立式反應器之分批聚合裝置進行聚合。將9,9-[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BHEPF)、異山梨酯(ISB)、DEG(二乙二醇)、碳酸二苯酯(DPC)、及乙酸鎂四水合物以莫耳比率計為BHEPF/ISB/DEG/DPC/乙酸鎂=0.348/0.490/0.162/1.005/1.00×10-5之方式加入。對反應器內充分地進行氮氣置換後(氧濃度0.0005~0.001vol%),利用熱媒進行加熱,於 內溫為100℃之時間點開始攪拌。於升溫開始40分鐘後使內溫到達220℃,以保持該溫度之方式進行控制,同時開始減壓,於到達220℃後以90分鐘成為13.3kPa。將與聚合反應一起副生成之苯酚蒸氣導入100℃之回流冷卻器,將苯酚蒸氣中少量含有之單體成分送回反應器,將未冷凝之苯酚蒸氣導入45℃之冷凝器進行回收。
向第1反應器導入氮氣而暫時恢復至大氣壓後,將第1反應器內之已被低聚物化之反應液轉移至第2反應器。繼而,開始第2反應器內之升溫及減壓,以50分鐘使內溫成為240℃、使壓力成為0.2kPa。其後,使聚合進行至成為特定之攪拌動力為止。於到達特定動力之時間點向反應器導入氮氣而恢復壓力,將反應液以股線之形態抽出,利用旋轉式切割器進行顆粒化,獲得BHEPF/ISB/DEG=34.8/49.0/16.2[mol%]之共聚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該聚碳酸酯樹脂之比濃黏度為0.430dL/g,玻璃轉移溫度為128℃。
將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於80℃真空乾燥5小時後,使用具備單軸擠出機(五十鈴化工機公司製、螺桿直徑25mm、料缸設定溫度:220℃)、T型模頭(寬度275mm、設定溫度:22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捲取機之製膜裝置,製作厚195μm之聚碳酸酯樹脂膜1。
[製造例2]黏著帶1之製作
除使所得之樹脂膜之厚度為130μm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作聚碳酸酯樹脂膜2。於製造例2中所得之聚碳酸酯系樹脂膜,以使乾燥後之厚度為23μm之方式塗佈丙烯酸系黏著劑,獲得黏著帶。所得之黏著帶對玻璃板之黏著力為12N/25mm。
[製造例3]黏著帶2之製作
除使所得之樹脂膜之厚度為100μm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作聚碳酸酯樹脂膜3。除代替製造例2中所得之聚碳酸酯系樹脂膜,而使 用製造例3中所得之聚碳酸酯系樹脂膜以外,與製造例2同樣地獲得黏著帶。所得之黏著帶對玻璃板之黏著力為12N/25mm。
[製造例4]黏著帶3之製作
除以使乾燥後之厚度為12μm之方式塗佈丙烯酸系黏著劑以外,與製造例2同樣地獲得黏著帶。所得之黏著帶對玻璃板之黏著力為8N/25mm。
[製造例5]黏著帶4之製作
除代替聚碳酸酯系樹脂膜,而使用環烯烴系樹脂膜(日本ZEON公司製「ZEONOR ZF-14膜」、厚100μm)以外,與製造例2同樣地獲得黏著帶。所得之黏著帶對玻璃板之黏著力為12N/25mm。
<實施例1>
將製造例1中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膜切割為寬765mm、長500m,獲得長條狀膜。將2片所得之長條狀膜之端部對接。此時,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0°。繼而,將黏著帶1切割為寬100mm,於端部對接之部分之兩側貼附該黏著帶,固定對接部分,將長條狀膜接合。將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使用拉幅延伸機以延伸角度45°斜延伸,獲得相位差膜。又,同樣地將已接合之長條狀膜以延伸角度135°斜延伸,獲得相位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中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2>
除使用將黏著帶1切割為寬200mm所得者並將長條狀膜接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相位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中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代替黏著帶1而使用黏著帶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相位 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4>
除代替黏著帶1而使用黏著帶3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相位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將環烯烴系樹脂膜(日本ZEON公司製「ZEONOR ZF-14膜」、厚100μm)切割為寬800mm、長300m,獲得長條狀膜。除使用該長條狀膜、以及代替黏著帶1而使用黏著帶4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相位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中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不將長條狀膜之接合部分利用黏著帶固定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相位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中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將2片長條狀膜以使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35°之方式切割並接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相位差膜。對各相位差膜,評價接合部分之分離之有無及所得之相位差膜中之相位差穩定性。將結果示於表1。
<評價>
由表1可知,以使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0°~10°之方式接合之實施例1~5中,即便於斜延伸之情形時亦不會發生接合部分之分離,可良好地延伸。於接合部分發生長條狀膜之分離之情形時,要自新長條狀膜穩定地獲得具有所期望之相位差之相位差膜時,會產生數十米之膜之損失。由於不會發生接合部分之分離,故而實施例1~5中所得之相位差膜不會產生此種膜之損失,即便於切換長條狀膜之情形時,亦可穩定地獲得具有所期望之相位差之相位差膜。
未利用黏著帶固定接合部分之比較例1中,長條狀膜分離,無法進行斜延伸。又,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35°之比較例2中,可以延伸角度45°良好地進行斜延伸。另一方面,於以作為與接合線和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相同之角度的延伸角度135°進行斜延伸之情形時,長條狀膜分離,無法進行斜延伸。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利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相位差膜適宜用於圓偏光板,其結果,可適宜用於液晶顯示裝置(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OLED)等圖像顯示裝置。
11‧‧‧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前一長條狀膜)
12‧‧‧與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另一長條狀膜)
20‧‧‧黏著帶
100‧‧‧已被接合之長條狀膜
W‧‧‧寬度方向

Claims (7)

  1. 一種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長條狀膜斜延伸;及將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和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之始端部利用黏著帶接合;且該之前供於斜延伸步驟之長條狀膜之終端部與和該長條狀膜接合之新長條狀膜之始端部之接合線與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0°~10°。
  2.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黏著帶包含基材與黏著劑層,該基材與上述長條狀膜之加熱至135℃時之彈性模數之差之絕對值為500N/mm2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黏著帶之寬度為60mm以上。
  4.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長條狀膜含有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以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
  5. 如請求項4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長條狀膜與上述黏著帶之基材含有相同之樹脂。
  6.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斜延伸係使用拉幅延伸機進行。
  7.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斜延伸係藉由沿相對於上述長條狀膜之寬度方向為45°±10°或135°±10°之方向延伸而進行。
TW105100189A 2015-01-08 2016-01-05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TWI698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2542A JP2016126292A (ja) 2015-01-08 2015-01-08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002542 2015-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710A true TW201630710A (zh) 2016-09-01
TWI698325B TWI698325B (zh) 2020-07-11

Family

ID=5635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0189A TWI698325B (zh) 2015-01-08 2016-01-05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26292A (zh)
KR (1) KR20160085709A (zh)
CN (1) CN105785492A (zh)
TW (1) TWI698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6036B1 (ja) * 2021-09-24 2022-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076620B1 (ja) * 2021-09-24 2022-05-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5619B2 (ja) 2006-07-19 2011-12-28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ィルムの斜め延伸方法およびクリップ式シート・フィルム延伸装置
JP2008238678A (ja) * 2007-03-28 2008-10-09 Fujifilm Corp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延伸方法
JP5107193B2 (ja) * 2007-09-19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延伸方法
JP5811096B2 (ja) * 2010-10-21 2015-1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状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755675B2 (ja) * 2013-03-29 2015-07-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85709A (ko) 2016-07-18
CN105785492A (zh) 2016-07-20
TWI698325B (zh) 2020-07-11
JP2016126292A (ja) 2016-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382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TWI780395B (zh) 延伸薄膜之製造方法
TWI529429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TWI515241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TWI714526B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及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與膜延伸裝置
TW201940305A (zh) 延伸膜之製造方法
KR102042325B1 (ko) 위상차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201444893A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及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TWI673523B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TWI698325B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JP2015127830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19211787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576637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497916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39919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2531093B1 (ko)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15129970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KR20230043712A (ko)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15111311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