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0556A - 電動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0556A
TW201630556A TW104144084A TW104144084A TW201630556A TW 201630556 A TW201630556 A TW 201630556A TW 104144084 A TW104144084 A TW 104144084A TW 104144084 A TW104144084 A TW 104144084A TW 201630556 A TW201630556 A TW 2016305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leaner
dust
box
electric vacuum
ha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2758B (zh
Inventor
Yusuke Yabuki
Shinpei Abe
Taishi Yokoyama
Takuya Kitsukawa
Wataru Yamamoto
Keiichi Yabe
Kenichi Tad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630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7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2Handles for 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不論是在作為直立型來使用或者是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重心平衡度均為良好,而容易使用的電動吸塵器。 係具備有吸塵器本體(1),該吸塵器本體(1),係具備有:具有電動送風機之本體部(10);和相對於本體部(10)而被可自由伸縮地作安裝之伸縮管(20);和在伸縮管(20)之前端部處朝向伸縮管(20)之伸縮方向而被可轉動地作安裝之旋轉把手(30)。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能夠作為直立型以及手持型來使用的電動吸塵器。
一般而言,可作為直立型、手持型之兩用型的電動吸塵器,係具有下述之構成:亦即是,係具備有電動送風機,並將從吸口而吸入的含塵空氣導引至吸塵器本體處,再通過此吸塵器本體內之集塵裝置來進行除塵,而將藉由除塵所清淨後的空氣排氣至吸塵器本體外。
在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一種電動吸塵器,其係在作為手持型而使用的吸塵器本體之吸入口處安裝延長管,並進而在該延長管之前端處安裝吸口,而能夠藉由此來作為直立型而使用。
在非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一種電動吸塵器,其係將在前端處設置有把手部的伸縮管內藏於吸塵器本體中,並藉由使伸縮管進行伸縮,而成為既能夠作為手持型也能夠作為直立型來使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DRETEC股份有限公司VC-100旋風式清掃器「Cleanstorm」[平成27年1月6日檢索]網際網路(URL:http://www.dretec.co.jp/products/other/VC-100.html)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發明中,當作為直立型來使用的情況時,由於吸塵器本體之重心係集中於手邊,因此係有著會對於手部施加大的負擔之問題。
又,在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發明中,當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由於相對於持把之位置,吸塵器本體之重心係位置於前方,因此係有著會對於手部施加大的負擔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對於前述先前技術之問題作解決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不論是在作為直立型來使用的情況時或者是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重心平衡度均為良好,而容易使用的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係具備有吸塵器本體,該吸塵器本體,係具備有:具有電動送風機之本體部;和相對於前述本體部而被可自由伸縮地作安裝之伸縮管;和在前述伸縮管之前端部處朝向前述伸縮管之伸縮方向而被可轉動地作安裝之旋轉把手。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提供一種不論是在作為直立型來使用的情況或者是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重心平衡度均為良好,而容易使用的電動吸塵器。
1‧‧‧吸塵器本體
2‧‧‧集塵箱
3‧‧‧吸口體
6‧‧‧棉被吸口
6a‧‧‧吸口本體
6b‧‧‧旋轉體
6c‧‧‧接頭
6j‧‧‧開口
6m‧‧‧下面(吸口本體之下面的前部)
6n‧‧‧下面(吸口本體之下面的後部)
6p‧‧‧轉動軸
10‧‧‧本體部
12d‧‧‧本体端子
20‧‧‧伸縮管
21a‧‧‧前端部
25‧‧‧把手夾鉗(夾鉗手段)
30‧‧‧旋轉把手
30s、30t‧‧‧手柄部
32‧‧‧開口部
40‧‧‧電動送風機
50‧‧‧本體基板(控制基板)
60‧‧‧蓄電池(蓄電裝置)
70‧‧‧充電台
71‧‧‧基底部
71a‧‧‧載置面
72‧‧‧豎立部
73‧‧‧充電台端子部
73a‧‧‧端子台
73c‧‧‧充電端子
75‧‧‧重物
100‧‧‧電動吸塵器
Ga‧‧‧重心
[圖1]係為對於在將電動吸塵器作為直立型來使用時的全體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2]係為對於在將電動吸塵器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的全體作展示之左側面圖。
[圖3]係為圖2中所示之吸塵器本體的中央剖面圖。
[圖4]係為圖1之A方向視剖面圖。
[圖5]係對圖2之C-C剖面圖作展示,並為伸縮管之鎖死狀態。
[圖6]係對圖2之C-C剖面圖作展示,並為伸縮管之鎖死解除狀態。
[圖7]係為對於旋轉把手之旋轉機構部作展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為圖1之B-B剖面中的旋轉把手之鎖死狀態。
[圖9]係為圖1之B-B剖面中的旋轉把手之鎖死解除狀態。
[圖10](a)係為在直立型狀態下之旋轉把手內的導線之狀態,(b)係為在手持型狀態下之旋轉把手內的導線之狀態。
[圖11]係為旋轉把手之夾鉗狀態。
[圖12]係對於圖3之B部擴大圖作展示,並為旋轉把手之夾鉗解除狀態。
[圖13]係為對於在將電動吸塵器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的全體作展示之右側面圖。
[圖14]係為集塵箱之外觀正面圖。
[圖15]係為集塵箱之分解圖。
[圖16]係為圖14之D-D剖面圖。
[圖17]係為內筒之正面圖。
[圖18]係為內筒之分解圖。
[圖19]係為圖17之E-E剖面圖。
[圖20]係為對於將外筒之底蓋作了開啟的狀態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1]係為對於將外筒之底蓋作了開啟的狀態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22]係為圖21之F-F剖面圖。
[圖23]係為圖21之G-G剖面圖。
[圖24]係為對於塵埃回捲防止面之其他形態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25]係為對於塵埃回捲防止面之又一其他形態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26]係為圖16之H-H剖面圖。
[圖27]係為對於垃圾丟棄時的動作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28]係為對於集塵箱和導入管之位置關係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29]係為對於管殼體部內之空氣的流動作展示之圖。
[圖30]係為圖29之I-I剖面圖。
[圖31]係為對於集塵箱和導入管之位置關係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32]係為對於集塵箱內部之空氣的流動作展示之圖。
[圖33]係為對於集塵箱和吸塵器本體之氣密構造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34]係為充電台之外觀立體圖。
[圖35]係為對於充電台作展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36]係為對於充電台之充電端子作展示的擴大立體圖。
[圖37]係為對於電動吸塵器之本體端子作展示之立體 圖。
[圖38]係為對於充電端子和本體端子之連接狀態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39]係為當將電動吸塵器在手持型狀態下來安裝於充電台處時的立體圖。
[圖40]係為當將電動吸塵器在直立型狀態下來安裝於充電台處時的立體圖。
[圖41]係為對於吸口體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42]係為在使電動吸塵器以手持型狀態來自立時之側面圖。
[圖43]係為對於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44]係為對於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底面圖。
[圖45]係為對於在使接頭躺下時的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46]係為對於在使接頭立起時的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47]係為對於安裝有棉被吸口的手持狀態下之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48]係為對於安裝有棉被吸口的直立型狀態下之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49]係為對於旋轉刷之收容狀態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50]係為對於旋轉刷之使用狀態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51]係為對於使用旋轉刷時之手持狀態下之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52]係為對於安裝有吸口體的直立型狀態下之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53]係為對於安裝有其他的吸口體之使用狀態作展示之側面圖。
以下,適當參考圖面,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作詳細說明。另外,以下,作為前後上下左右之方向,當作為直立型以及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係以圖1中所示之前後上下左右方向作為基準來進行說明。又,當將電動吸塵器收容於充電台處並進行充電的情況時,係以圖34中所示之前後上下左右方向作為基準來進行說明。
圖1,係為對於在將電動吸塵器作為直立型來使用時的全體作展示之外觀立體圖。
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電動吸塵器100,係具備有吸塵器本體1以及集塵箱2(集塵裝置),而構成之。另外,在圖1中,雖係針對在電動吸塵器100處安裝有吸口體3的情況作展示,但是,係亦可適宜切換為縫隙管嘴(參考圖2)、應用吸口體5(參考圖53)、棉被吸口6(參考圖47)、旋轉刷80(參考圖50)並作使用。
吸塵器本體1,係具備有本體部10、伸縮管20以及旋轉把手30,而構成之。集塵箱2以及吸口體3,係被可自由裝卸地而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處。吸口體 3,係為動力刷式。
本體部10,係具備有馬達箱部11、和蓄電池箱部12、以及管箱部13。又,在本體部10處,係可自由裝卸地被安裝有集塵箱2,並且係具備有將從吸口體3所吸入的包含有塵埃之空氣送入至集塵箱2中的導入路徑14。
在馬達箱部11中,係內包有電動送風機40(參考圖3),在蓄電池箱部12中,係內包有蓄電池60(參考圖3),在管箱部13中,係內包有伸縮管20。
在吸塵器本體1之前端處,係被設置有吸口體裝卸按鍵16。藉由將此吸口體裝卸按鍵16按下,係成為能夠進行吸口體3之卸下。
伸縮管20,係在被設置於吸塵器本體1處的管箱部13內而可自由伸縮地被作支持。又,伸縮管20,係成為從本體部10之後面起而被朝向後方拉出。藉由將被設置在本體部10之側面處的按鍵24e按下,係能夠使伸縮管20朝向前後方向伸縮。又,係具備有當使用者正在使用吸塵器本體1時不會使伸縮管20縮回的鎖死機構。另外,針對伸縮管20之伸縮機構以及鎖死機構的詳細內容,係於後再述。
旋轉把手30,係為使用者以手來抓握的部份,並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持於伸縮管20之前端部處。另外,針對旋轉把手30之旋轉機構部33的詳細內容,係於後再述。又,旋轉把手30,係被形成為當側面觀察時成 略長圓形狀且為環狀。又,旋轉把手30,係具備有當作為直立型來使用時會成為使用者以手來抓握的部份之手柄部30s、和當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會成為使用者以手來抓握的部份之手柄部30t。
又,旋轉把手30,係具備有操作按鍵31a、31b(參考圖3)。操作按鍵31a,係當作為直立型來使用的情況時會被操作,並被設置在手柄部30s之外面(圖1之上面)處。操作按鍵31b(參考圖3),係當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會被操作,並被設置在手柄部30t之外面(圖2之上面)處。
操作按鍵31a,係為在直立狀態下所被使用者,並由「強」、「標準」、「關」之3個鍵所構成。操作按鍵31b,係為在手持狀態下所被使用者,並藉由1個按鍵,來以會使「強」、「標準」、「關」進行循環動作的方式所構成。如此這般,藉由將操作按鍵31b以1個鍵來構成,係能夠降低當在直立狀態下來使用的情況時而誤按到操作按鍵31b的可能性。
圖2,係為對於在將電動吸塵器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的全體作展示之左側面圖。另外,圖2,係對於代替吸口體3(參考圖1)而裝著有縫隙管嘴4的狀態作展示。又,係亦可並不裝著吸口體3或縫隙管嘴4地來作使用。
如圖2中所示一般,伸縮管20,係成為使該伸縮管20之略全體被收容在本體部10內。
管箱部13,係延伸存在於前後方向上,伸縮管20係從管箱部13之後端部起而朝向前方插入,在管箱部13之前端部處,係連接有縫隙管嘴4。
馬達箱部11,係位置在管箱部13之長邊方向的從略中央部起而更後方處並且位於管箱部13之下側。又,在馬達箱部11之前方處,係被設置有集塵箱2。
蓄電池箱部12,係位置在長邊方向(前後方向)的從略中央部起而更後方處並且位於馬達箱部11之下側。
旋轉把手30,係構成為可在伸縮管20之伸縮方向(前後方向)上自由轉動。又,旋轉把手30,在圖2之側面觀察時,係成為具備有細長形狀之開口部32的略履帶形狀。此開口部32,當將伸縮管20收容於管箱部13中並且以使旋轉把手30重疊於伸縮管20之上側處的方式來作了折疊時,開口部32之長邊方向係成為與伸縮20之軸方向(伸縮方向)相平行。
又,在手柄部30s、30t處,係於開口部32側之面上被形成有指固定凹部32a、32b。藉由此,當將吸塵器本體1作為手持型而讓使用者把持手柄部30t的情況時,係能夠將手指勾掛於指固定凹部32a處來使用。又,當將吸塵器本體1作為直立型(參考圖1)而讓使用者把持手柄部30s的情況時,係能夠將手指勾掛於指固定凹部32b處來使用。藉由此,係能夠牢固地握住旋轉把手30。又,係以能夠在手柄部30s、30t內而於前後改變位置的 方式,來將指固定凹部32a、32b形成於前後的2個場所處。又,旋轉把手30之表面,係亦能夠以讓使用者易於以手來作拿持的方式來藉由熱可塑性樹脂等之柔軟的素材來構成。
旋轉把手30,係在被形成為細長狀之開口部32的周圍處,具備有手柄部30s、30t,在伸縮管20被收容於本體部10處之管箱部13中並且使旋轉把手30轉動至伸縮管20側處的狀態下,開口部32,係位置在電動送風機40之略上方向處。又,在伸縮管20被收容於本體部10處之管箱部13中並且使旋轉把手30轉動至伸縮管20側處的狀態下,開口部32,係位置在蓄電池(蓄電裝置)60(參考圖3)之略上方向處,
圖3,係為圖2中所示之吸塵器本體的中央剖面圖。另外,圖3,係對於在吸塵器本體1處並未裝著有吸口體3以及縫隙管嘴4的狀態作展示。
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在本體部10之馬達箱部11處,係被收容有電動送風機40。又,在馬達箱部11內,係被設置有用以固定電動送風機40之固定箱11a。在固定箱11a內,於電動送風機40之後方處,係被固定有對於吸塵器本體1進行控制之本體基板50(控制基板)。以將此固定箱11a作覆蓋的方式,來構成馬達箱部11。
電動送風機40,係以使旋轉驅動軸40a在伸縮管20之下方處而成為與伸縮管20相平行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又,從電動送風機40所排出之空氣,係流動至 被配置在電動送風機40之後方的本體基板50處,並成為使本體基板50冷卻。
本體基板50,係被分割為上下並被作配置,且在相對向之面上被安裝有零件。從電動送風機40所排出之空氣的絕大部分,係以使各本體基板50之被作了對向配置的零件(發熱零件)冷卻的方式而流動。
又,電動送風機40,當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旋轉把手30之開口部32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的長度S1,係構成為會成為與電動送風機40的長邊方向(前後方向)之長度和本體基板50的長邊方向之長度的兩者相加後之長度略相等。藉由此,在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由於電動送風機40以及本體基板50係位置在使用者所拿持的手柄部30t之下方處,因此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參考圖2)係成為接近於手柄部30t,而能夠實現就算是在手持型的形態下也易於拿持的電動吸塵器100。
在本體部10之蓄電池箱部12中,係被收容有蓄電池60,蓄電池60係以鄰接於電動送風機40之下方的方式而被作配置。此蓄電池60,係藉由鋰離子電池或鎳氫電池等之可進行充電者來構成。又,蓄電池60,當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係構成為使旋轉把手30之開口部32的長邊方向之範圍S1會與蓄電池60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的長度成為略相等。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之蓄電池60,係為將單電池作複數 使用並作了封裝的電池組。另外,依存於使用條件等,係亦可使用單電池。藉由此,在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由於蓄電池60係位置在使用者所拿持的手柄部30t之下方處,因此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係成為接近於手柄部30t,而能夠實現就算是在手持型的形態下也易於拿持的電動吸塵器100。
另外,蓄電池60,係並非僅被限定於如同前述一般之配置在電動送風機40之下方處的構成,只要是位置在開口部32之下方處,並且構成為會成為與長邊方向之長度S1略相等,則係亦能夠以包圍電動送風機40之周圍的方式來作配置,又,亦可將配置在電動送風機40之下方處的構成和包圍電動送風機40之周圍的構成作組合,而配置之。又,本體基板50,係依存於蓄電池60之配置,而亦可設置在固定箱11a之上面或側面、下面處。
集塵箱2,係為旋風方式者,並被配置在馬達箱部11之前方處,而呈現略圓柱形狀。又,集塵箱2之前端係與被形成在管箱部13處之集塵箱固定突起13a相嵌合,集塵箱2之後端係藉由可自由滑動地而構成之鎖死按鍵119而與蓄電池箱部12相卡合並被鎖死。
伸縮管20,係具備有鋁合金等之輕量的金屬管21、和從此金屬管21之前端部21a(圖3之後端)而被插入的樹脂管22、以及從金屬管21之基端(圖3之前端)而被插入的樹脂管23。
金屬管21,係被形成為會成為與管箱部13之 前後方向的長度略相等之長度。又,在金屬管21處,係沿著軸方向(伸縮方向),而空出有間隔地被形成有複數之銷承受孔21b、21b、21b、21b。
樹脂管22,係經由螺絲22a而被固定在金屬管21處。又,在樹脂管22處,係於與銷承受孔21b相重疊的位置處被形成有穿通孔22b。
在樹脂管23內,係被插入有被形成為螺旋狀之捲線(curl cord)23a。又,在樹脂管23處,係於與銷承受孔21b相重疊的位置處被形成有貫通孔23b。捲線23a之前端,係被與設置在管箱部13之前端處的端子(未圖示)作電性連接,後端係藉由周知之方法而被與本體基板50以及蓄電池60作電性連接。
在本體部10處,係於馬達箱部11和管箱部13間之邊界處,被設置有將伸縮管20之長度作階段性的固定之管鎖死機構24。又,在本體部10之管箱部13的上面處,係被設置有當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而將旋轉把手30之前端作夾鉗的把手夾鉗25(夾鉗手段)。操作按鍵31b,當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係成為朝上,而成為能夠容易地進行電源之開關。
又,在本體部10處,係於本體基板50之後方,具備有本體LED51。本體LED51,係能夠點燈紅和綠之2色,而能夠進行吸塵器本體1之運轉狀態和蓄電池60之充電狀態的顯示。又,本體LED51之顏色數,係可為1色或2色以上,亦可藉由點燈或點滅之組合,來顯示 蓄電池60之充電結束狀態或吸塵器本體1之運轉錯誤狀態,又,亦可作為設計外觀來作點燈或點滅。
圖4,係為圖1之A方向視剖面圖。圖4,係對於將伸縮管20伸長至最大的狀態作展示。
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在金屬管21處,係沿著軸方向(伸縮方向、前後方向),而空出有間隔地被形成有複數之銷承受孔21b。此銷承受孔21b,由於係相對於金屬管21而朝向下方開口,因此係能夠防止在使用時而水等之液體或塵埃等侵入至金屬管21中。
圖5,係對圖2之C-C剖面圖作展示,並為伸縮管之鎖死狀態,圖6,係對圖2之C-C剖面圖作展示,並為伸縮管之鎖死解除狀態。另外,管鎖死機構24,由於係為左右對稱形狀,因此,以下係參考右側之管鎖死機構24來作說明。
如同圖5以及圖6中所示一般,管鎖死機構24,係具備有基部24a、和在此基部24a上而於上下方向動作之可動部24b、和將可動部24b朝向上方作推壓之鎖死彈簧24c、24c、和與可動部24b一體性地動作之固定用之銷24d、和將可動部24b朝向下方壓下的推壓按鍵24e,而構成之。
基部24a,係被固定在馬達箱部11之上部處,並包夾銷24d地而於左右形成有將鎖死彈簧24c之下端作支持的凸部24a1。
可動部24b,係使被插入有鎖死彈簧24c之上 端的凹部24b1形成於與前述凸部24a1相對向的位置處。又,在可動部24b處,係於與推壓按鍵24e相對向的位置處,被形成有錐狀部24b2。
鎖死彈簧24c,係被中介裝著於凸部24a1和凹部24b1之間,並將可動部24b恆常朝向上方作推壓。
銷24d之下端部,係藉由可動部24b而被作保持,並成為與可動部24b一體性地動作。又,銷24d,係一面在被形成於管箱部13處之銷保持孔13b內滑動一面被作導引。又,由於銷24d係被構成於管箱部13之內部處,因此係成為不會出現在外觀上,而能夠得到高的設計性。
推壓按鍵24e,係從管箱部13之側面而突出。又,在推壓按鍵24e之內面處,係被形成有與可動部24b之錐狀部24b2相互滑動的錐狀部24e1。
在如此這般所構成的管鎖死機構24中,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當推壓按鍵24e並未被操作的情況時,藉由以鎖死彈簧24c之彈性恢復力來將可動部24b朝向上方上推,銷24d係上升並被插入至伸縮管20之銷承受孔21b中。因此,係防止當使用者正在使用電動吸塵器100時而伸縮管20之長度發生改變。
又,在圖5所示之狀態中,例如,若是將左側(圖示右側)之推壓按鍵24e朝向右方向(圖示左方向)推入,則推壓按鍵24e之錐狀部24e1係在可動部24b之錐狀部24b2處滑動。此時,藉由推壓按鍵24e之推入力, 可動部24b係與鎖死彈簧24c之推壓力相抗衡並被壓下,藉由此,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銷24d係被從銷承受孔21b中而拔出。藉由此,係成為能夠使伸縮管20伸縮。
又,若是銷24d從銷承受孔21b中而拔出,則由於銷24d係被鎖死彈簧24c所推壓,因此當伸縮管20移動而銷24d之位置與銷承受孔21b相互一致時,銷24d係被插入至銷承受孔21b中,伸縮管20係被鎖死。
又,藉由在管箱部13之左右兩側處設置推壓按鍵24e,不論使用者是右撇子或者是左撇子,均能夠容易地操作推壓按鍵24e,而能夠容易地進行伸縮管20之伸縮動作。又,藉由將推壓按鍵24e設置於左右兩側處,並按壓兩側之推壓按鍵24e,係能夠並不成為單端支撐地而將銷24d筆直地降下。
接著,針對旋轉把手30之旋轉機構部33,參考圖7~圖9來作說明。圖7係為對於旋轉把手之旋轉機構部作展示之分解立體圖,圖8係為圖1之B-B剖面中的旋轉把手之鎖死狀態,圖9係為圖1之B-B剖面中的旋轉把手之鎖死解除狀態。另外,在圖8以及圖9中,係對於並非為在旋轉把手30之轉動軸的中心處而是在圖7中所示之鎖死銷36b的位置處來作了切斷時之狀態作圖示。
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旋轉把手30,係藉由把手本體部34a、把手蓋34b、右把手關節35a、左把手關節35b、鎖死板36a、鎖死銷36b、鎖死彈簧36c、把手螺絲37a、把手螺帽37b、鎖死按鍵38a、鎖死彈簧38b、關 節蓋38c等,而構成之。
把手本體部34a,係具備有被可自由轉動地支持在右把手關節35a處之轉動軸部34e。在此轉動軸部34e之徑方向的中心處,係被形成有使把手螺絲37a作插通之把手螺絲插通孔34d。
把手蓋34b,係具備有被可自由轉動地支持在左把手關節35b處之轉動軸部34e。在此轉動軸部34e之徑方向的中心處,係被形成有使把手螺絲37a作插通之把手螺絲插通孔34f。又,在轉動軸部34e處,係於與鎖死銷36b相對向的位置處,被形成有鎖死孔34g。
右把手關節35a,係具備有將把手本體部34a可自由轉動地作支持的略圓筒形狀之把手固定部35c、和被外嵌於伸縮管20處的圓筒形狀之管固定部35d。
把手固定部35c,係呈現將把手蓋34b側(圖示左側)作了開放的有底圓筒形狀,在徑方向的中心部處,係被形成有使把手螺絲37a作插通之把手螺絲插通部35e。又,在把手固定部35c處,係於把手螺絲插通部35e之周圍,於複數場所處被形成有螺絲突座35f。又,在把手固定部35c處,係被形成有將鎖死彈簧36c之其中一端作支持的彈簧支持部35g。
左把手關節35b,係被固定在右把手關節35a處,並且係在與鎖死銷36b相對向之位置處,被形成有圓形之貫通孔35i。又,在左把手關節35b處,係在徑方向的中心處,被形成有使把手螺絲37a作插通之把手螺絲插 通孔35j。又,在左把手關節35b處,係在與螺絲突座35f相對向之位置處,被形成有螺絲插通孔35k。
鎖死板36a,係藉由圓形之金屬板所構成,並在徑方向之中心部處被形成有孔36d。又,在鎖死板36a處,係於孔36d之外周側處被形成有使鎖死銷36d成為可自由進退之鎖死孔36e。又,係被形成有用以進行鎖死板36a之表背面之方向的定位以及旋轉動作之限制的切缺部36f、36f。
鎖死銷36b,係於轉動軸部34e處而可在左右方向(旋轉把手30之轉動軸方向)上自由移動地被作支持。又,鎖死銷36b,係藉由鎖死彈簧36c而被朝向鎖死板36a之鎖死孔36e側作推壓。
把手螺絲37a,係依序被插通於把手本體部34a之把手螺絲插通孔34d、右把手關節35a之把手螺絲插通部35e、左把手關節35b之把手螺絲插通孔35j、孔36d以及把手螺絲插通孔34f中,之後被與把手螺帽37b作螺合。
鎖死按鍵38a,係於把手蓋34b之旋轉軸部34e處而可自由壓下地被作支持。在鎖死按鍵38a之內側處,係於與鎖死孔34g相對向的位置處,被形成有鎖死解除銷38d(參考圖8)。
鎖死彈簧38b,係被中介裝著於轉動軸部34e和鎖死按鍵38a之間,並朝向將鎖死按鍵38a上推的方向(圖示左方向)作推壓。
關節蓋38c,係以將把手螺絲37a之外側作覆蓋的方式,而被安裝於轉動軸部34c之外面處。
如同圖8中所示一般,在旋轉把手30正被鎖死的狀態下,鎖死銷36b係藉由鎖死彈簧36c而被朝向鎖死板36a側作推壓,並被插入至鎖死孔36e中。藉由此,係能夠防止當使用者正在使用電動吸塵器100時而旋轉把手30轉動的情形。
又,在圖8所示之鎖死狀態中,若是鎖死按鍵38a被按下,則被形成於鎖死按鍵38a之內側處的鎖死解除銷38d,係一面承受鎖死彈簧36c之推壓力一面將鎖死銷36b壓下。此時,如同圖9中所示一般,鎖死銷36b係一直被壓下至從鎖死孔36e中而拔出的位置處。藉由此,係成為圖9中所示之鎖死解除狀態,轉動軸部34c、34e、鎖死板36a以及鎖死按鍵38a,係成為相對於右把手關節35a以及左把手關節35b而可轉動的狀態。如此這般,藉由將鎖死按鍵38a壓下,係能夠使旋轉把手30轉動,並能夠容易且迅速地在直立型和手持型之間作切換。
圖10(a)係為在直立型狀態下之旋轉把手內的導線之狀態,圖10(b)係為在手持型狀態下之旋轉把手內的導線之狀態。
如同圖10(a)中所示一般,在旋轉把手30內,係被設置有用以將操作按鍵31a、31b和本體基板50(參考圖3)作連接的導線39。此導線39,係在使其中一端被與操作按鍵31b作了連接之後,被與操作按鍵31a作連接,並在旋 轉機構部33之轉動軸(把手螺絲37a)的周圍作一圈的捲繞,再通過伸縮管20內,而被與本體基板50(參考圖3)作連接。
在圖10(a)中所示之直立狀態下,位置於旋轉機構部33之轉動軸的周圍之導線39,係位置在外周側處。另一方面,在旋轉把手30被作折疊的圖10(b)中所示之手持狀態下,位置於旋轉機構部33之轉動軸的周圍之導線39,係位置在內周側處。藉由如此這般地將導線39捲繞在轉動軸上,係能夠對於導線39而將彎折場所集中在1個場所處,又,藉由使導線39追隨於旋轉把手30之移動,係能夠防止導線39之斷線。
接著,針對旋轉把手30之把手夾鉗25(夾鉗機構),參考圖11以及圖12來作說明。圖11係為旋轉把手之夾鉗狀態,圖12係為旋轉把手之夾鉗解除狀態。
如同圖11中所示一般,把手夾鉗25,係具備有將旋轉把手30作夾鉗之夾鉗構件25a、和將此夾鉗構件25a可自由滑動地支持於管箱部13(本體部10)處之安裝部25b、和將夾鉗構件25a朝向將旋轉把手30作夾鉗的方向(後方)作推壓之夾鉗彈簧25c、以及被設置在旋轉把手30處之勾掛部30a,而構成之。
夾鉗構件25a,係沿著前後方向(伸縮方向)而被形成,並於前端處被形成有使手指作勾掛之手指勾掛部25a1,且於後端處被形成有與旋轉把手30作卡止之卡止部25a2。
安裝部25b,係經由螺絲25d,而藉由螺合於被形成在管箱部13之上面的突座13d處而被固定。
夾鉗彈簧25c,係為將夾鉗構件25a朝向後方(將旋轉把手30作夾鉗之方向)作推壓者,例如係藉由壓縮線圈彈簧來構成。又,夾鉗彈簧25c,係被配設在被立設於管箱部13之上面的壁面13e和夾鉗構件25a之間。
勾掛部30a,係被構成於被形成在旋轉把手30處之孔內。藉由此,來防止使用者的手觸碰到勾掛部30a或者是衣服等被勾掛於勾掛部30a處的情形。
在如此這般所構成的把手夾鉗25中,如同圖11中所示一般,在夾鉗構件25a並未被進行操作的狀態下,藉由夾鉗彈簧25c之彈性恢復力,夾鉗構件25a係被朝向後方作推壓。藉由此,卡止部25a2係被卡止於勾掛部30a處,藉由此,旋轉把手30係在被作了折疊的狀態下而被作夾鉗(鎖死)。
又,如圖12中所示一般,藉由將手指勾掛於手指勾掛部25a1處,並一面承受夾鉗彈簧25c之推壓力一面使夾鉗構件25a朝向前方滑動,卡止部25a2和旋轉把手30之勾掛部30a之間的卡止狀態係被解除。藉由此,旋轉把手30之夾鉗係被解除,而能夠使旋轉把手30朝向上方轉動,並能夠將電動吸塵器100從手持型來切換為直立型。
又,當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直立型來使用的情況時,夾鉗構件25a係身為圖11中所示之狀態。若 是從此狀態起來朝向將旋轉把手30作折疊的方向轉動,則被形成於旋轉把手30之外面處的錐狀部30b係與被形成於卡止部25a2處之錐狀部25a3相抵接。之後,藉由將旋轉把手30壓下,來藉由此壓下力而一面承受夾鉗彈簧25c之推壓力一面使夾鉗構件25a朝向前方滑動。之後,當旋轉把手30之勾掛部30a越過了卡止部25a2時,藉由夾鉗彈簧25c之彈性恢復力,卡止部25a2係被卡止於勾掛部30a處,旋轉把手30係被夾鉗於(被固定於)本體部10處。
如此這般,藉由以把手夾鉗25來將旋轉把手30固定在本體部10處,係能夠防止旋轉把手30之晃動。又,由於係能夠藉由使夾鉗構件25a朝向前方滑動一事來將鎖死解除,因此係能夠對於在使用中而旋轉把手30之鎖死被解除一事作防止。
圖13,係為對於在將電動吸塵器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的全體作展示之右側面圖。
在本體部10(馬達箱部11)之右側面處,係被設置有排氣口10a,在此排氣口10a之內側,係被設置有排氣濾網(未圖示)。另外,在圖13中,雖係針對僅在左右方向之單側處設置有排氣口10a的情況為例來作說明,但是,係亦可設置在本體部10(馬達箱部11)之左右兩側處。
排氣口10a,係相對於馬達箱部11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而沿著略平行之方向來形成為格子狀,並且係被形成於以圓形而突出之面的下部處。藉由此,由於由 格子所成之各開口係朝向下方而被形成,因此當使用者把持手柄部30t並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係可發揮不會使電動送風機40之排氣直接吹到使用者的功效。又,當作為手持型來使用的情況時,雖然也會有將吸塵器本體1暫時性地放置在地上等處的情形,但是,就算是當不小心從本體部10之上方而將水等的液體作了傾倒的情況時,亦能夠防止液體侵入至本體部10之內部,而能夠防止電動送風機40或蓄電池60之故障。又,由於係想定為使用者乃身為右撇子的情況,因此,係藉由將排氣口10a設置在吸塵器本體1之右側,來防止排氣直接吹到使用者。又,亦可在左側處設置排氣口,來與使用者乃身為左撇子的情況相對應,或者是,亦可藉由並非僅在單側而是設置在左右兩側處來將排氣之風量分散,而對於排氣直接吹到使用者的情形作抑制。
接著,針對集塵箱2之構成以及作用,參考圖14~圖33來作說明。圖14,係為集塵箱之外觀正面圖。另外,圖14,係為從管箱部13(參考圖2)側來作了觀察時的狀態。又,在以下之圖14~圖33之說明中,係將圖示之前後方向稱作上下方向來作說明。
如同圖14中所示一般,集塵箱2,係具備有將從吸口體3(參考圖1)或縫隙管嘴4(參考圖2)所吸入的包含有塵埃之空氣分離為塵埃和空氣並使塵埃聚集的功能。
又,集塵箱2,係具備有與導入管14(參考圖1)相連接之流入口149。流入至此流入口149中的包含有 塵埃之空氣,係在集塵箱2內而被分離為塵埃與空氣,之後被從集塵箱2之上部而排出。
圖15,係為集塵箱之分解圖。
如同圖15中所示一般,集塵箱2,係具備有外筒128、內筒129、捕塵濾網130、收容捕塵濾網130之濾網箱131、上蓋132、以及底蓋31,而構成之。
外筒128,係為於上下被形成有開口部之筒體,外筒128之下部的開口部係藉由底蓋133而被作開閉。
內筒129,係於內筒129之上部處具備有濾網箱131,並成為被與濾網箱131作了一體化的構造。又,被與內筒129作了一體化的濾網箱131,係從外筒128之上部的開口部而被作插入。
在濾網箱131中係被收容有捕塵濾網130,藉由將上蓋132安裝於外筒128之上部處,係成為如同圖14中所示一般之被作了一體化的集塵箱2。此時,內筒129係以會成為與外筒128略同心圓狀的方式而被作裝著。
圖16係為圖14之D-D剖面圖。
如同圖16中所示一般,若是在外筒128處裝著內筒129,則在外筒128和內筒129之間係被形成有用以進行塵埃之分離、集塵的空間。在藉由外筒128和內筒129所形成的空間中,後部(圖示上部)係成為塵埃分離部134(參考圖16),前部(圖示下部)係成為塵埃收容部135(參考圖 16)。塵埃分離部134,係為使塵埃與將塵埃作了搬運的空氣相互分離之空間,塵埃收容部135,係為收集塵埃並作收容之空間。
上蓋132,係身為使上下作了開口的略筒體,並以將後述之在外筒128的上部所具備之濾網箱承受部128a作覆蓋的方式,來形成為較濾網箱承受部128a之外徑而更大上一圈。
在集塵箱2中,係成為能夠從將上蓋132覆蓋於濾網箱承受部128a處的狀態起來使上蓋132旋轉而將上蓋132和濾網箱承受部128a作固定之構造。在濾網箱承受部128a處,係以僅能夠在特定之位置處而覆蓋上蓋132的方式,來在上蓋132之內面處形成有切缺部(未圖示),並在濾網箱承受部128a處形成有突起部(未圖示)。若是在使切缺部和突起部相互合致的狀態下將上蓋132朝向外筒128側作推壓,並使上蓋132旋轉,則突起部係進入至切缺部之空間中,而能夠將上蓋132固定於外筒128處。又,在上蓋132處,係具備有鎖死按鍵119,並進行與吸塵器本體1之間的固定。
捕塵濾網130,係由框體、和在框體內被折疊成裙襬狀之濾網構件147所構成。濾網構件147之波方向,係以成為縱方向(重力作用方向)為理想(參考圖15)。此係為了成為容易使附著在濾網構件147上之細塵落下之故。又,藉由將濾網構件147折疊成裙襬狀,係能夠使濾網面積增大,而能夠降低起因於濾網構件147所導致的壓 力損失。
濾網構件147,例如係為高密度之HEPA濾網(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所謂HEPA濾網,係指具備有在額定風量下對於粒徑為0.3μm之粒子而具有99.97%以上的粒子捕集率,並且初期壓力損失為245Pa以下之性能的空氣濾網。
又,捕塵濾網130,係以成為能夠讓使用者進行水洗為理想。又,係亦可在捕塵濾網130之前部處,設置海綿濾網(未圖示)等之其他的濾網。海綿濾網,較理想,係將捕塵濾網130之框體朝向前側延長,並嵌入至框體中。又,海綿濾網,係以成為能夠讓使用者進行水洗為理想。藉由此,捕塵濾網130係成為不易被塵埃所直接污染,而保養性係提昇。
又,捕塵濾網130,係成為被收容於在內筒129之上部處所具備的濾網箱131中。故而,捕塵濾網130,係位置在前述之上蓋132和濾網箱131之間。為了使通過了內筒129之網格構件136的空氣之全部均會通過捕塵濾網130,係有必要將捕塵濾網130壓接於上蓋132和濾網箱131之間。故而,在捕塵濾網130處,係於外周而具備有用以保持其與上蓋132和濾網箱131之間之氣密的墊圈148。
墊圈148,係在被設置於捕塵濾網130之外周處的鍔部130a之上下面處,藉由橡膠構件等而被成形。若是將捕塵濾網130裝著於濾網箱131處,則墊圈148之 下面側和濾網箱131上部之凸緣部131a係相接。在上蓋132之上部處,係設置有氣密面132a,如同前述一般,若是將上蓋132從捕塵濾網130之上方來作覆蓋,則墊圈148之上面側和氣密面132a係相接,藉由將上蓋132作固定之動作,捕塵濾網130係被壓接於上蓋132和濾網箱131之間。此時,如同前述一般,係以亦能夠於設置在濾網箱131下部之墊圈137和外筒128之間而保持氣密的方式,而被作壓接。
進而,在捕塵濾網130之上面,亦係具備有用以進行氣密保持之墊圈130b。此墊圈130b,係以較上蓋132之頂面而更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而作設置。當將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時,藉由此墊圈130b,吸塵器本體1和集塵箱2之間的氣密係被作保持。
針對內筒129,使用圖17、圖18以及圖19來作說明。圖17係為內筒之正面圖,圖18係為內筒之分解圖,圖19係為圖17之E-E剖面圖。
如同圖17中所示一般,內筒129,係於上部處具備有具有吸氣部129c之上部圓筒129a,並於下部處具有直徑為較上部圓筒129a而更大的下部圓筒129b,而構成之。
在上部圓筒129a之側面(周面)處,係具備有吸氣部129c,並藉由格子狀之框體(支架骨)所形成。另外,在前述集塵箱2處,雖係設為上下方向之框體(支架骨),但是,係亦可構成為上下左右方向之框體(支架骨)的 格子狀。
吸氣部129c,係於外周面被全面披掛有網格構件136。此網格構件136,係藉由被覆或者是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等而被保持於框體(支架骨)處。又,藉由在吸氣部129c處設置網格構件136,上部圓筒129a係具備濾網功能,而對於朝向內筒129之內部的細微之塵埃之流入作抑制。另外,網格構件136,係可為聚酯,亦可為金屬(例如不鏽鋼)。
又,吸氣部129c,亦可並不採用框體(支架骨),而構成為設置有複數之小徑之貫通孔(能夠藉由模具來成型之Φ2mm程度的孔)者。具備有此種貫通孔者,係與在框體(支架骨)上全面披掛網格構件136的情況相異,在強度上以及防止網格構件136之破裂上係為有利,並且有著並不需要進行二次成形之優點。
在上部圓筒129a之上側處,係被一體性地形成有濾網箱131。此濾網箱131,係為略圓筒狀,並構成為與上部圓筒129a成同心圓狀。又,濾網箱131,係使上部開口,並具備有使下部在略中心部處而與上部圓筒129a之內部空間相通連的開口部131b。另外,雖係將上部圓筒129a和濾網箱131構成為一體,但是係亦可採用能夠進行裝卸之構造。
又,在濾網箱131之下部處,係被設置有墊圈137。此墊圈137,係當將濾網箱131收容於後述之外筒128的濾網箱承受部128a中時,以保持外筒128和濾 網箱131之間之氣密的狀態而作接觸。
被設置在濾網箱131處之墊圈137,係設為將環狀之橡膠構件裝著於濾網箱131下部之凹陷部中的構造(可作卸下之構造)。但是,亦可推測到在對於集塵箱2進行洗淨時會有將墊圈137卸下的情況,並且也可能會有忘記進行墊圈137之裝著的情形,因此,係亦可將濾網箱131和墊圈137作一體性之成形(二次成形)。
如同圖18中所示一般,內筒129之下部內筒129b,係構成為與上部圓筒129a(參考圖7)成同心圓狀,並身為略圓筒狀,且使上面作閉塞。換言之,下部圓筒129b,係身為使底面開口並具備有空間138(參考圖19)之形狀。
又,內筒129,係具備有以內包於下部圓筒129b之空間138(參考圖19)中的方式而將下部圓筒129b之形狀作了偏位的傘部139、和從被形成於此傘部139內之空間139a的上面起來朝向下方而以從空間139a內突出並成為凸的方式所形成之筒體140。
筒體140,係構成為與傘部139成同心圓狀,底面140a係作閉塞而呈現略半球狀。又,筒體140,係成為隨著朝向底面140a而前端會縮細一般的錐狀形狀。藉由將筒體140構成為會使前端縮細一般之錐狀形狀,由於係配合於後述之外筒128下部之前端為粗的錐狀部而成為朝向下方作了擴大的容器形狀,因此,在丟棄垃圾時垃圾係變得容易落下。另外,係亦可為了擴大集塵容積,而 將筒體140之直徑縮小。
如同前述一般,藉由將傘部139內包於下部圓筒129b中,並設置於上下方向滑動之滑動機構,在丟棄垃圾時係成為易於將塵埃排出。傘部139,在吸引時等之丟棄垃圾以外的情況中,係被收容於下部圓筒129b內,在進行丟棄垃圾時,則係成為藉由朝向下方滑動,而將集塵箱2內之塵埃推出。
滑動機構,係在傘部139內之略中央處具備有底圓筒狀之彈簧箱141、和活塞部142、和擋止構件143、和螺絲144、和彈簧145,而構成之。
如同圖19中所示一般,彈簧箱141,係具備有彈簧座141a以及彈簧軸141b,彈簧箱141之外周,係成為被前述之筒體140所覆蓋的構造。
活塞部142,係構成為對於彈簧箱141作插入的狀態。在彈簧軸141b處,係成為以能夠將擋止構件143固定的方式來藉由螺絲144而作了締結的構造。在彈簧箱141處,從上方而插入彈簧145,並裝著與下部圓筒129b成為一體化之插入狀的活塞部142,之後,將擋止構件143藉由螺絲144等來締結於彈簧軸141b上。
藉由此種構造,而構成傘部139之滑動機構。擋止構件143,係一直滑動至在下部圓筒129b之上面處所具備的擋止構件承受部129d處。故而,如同前述一般,由於滑動距離係成為未滿下部圓筒129b之空間138的高度,因此,擋止構件143之高度係成為與滑動距 離略同等。
在前述集塵箱2處,係將彈簧箱141以相互獨立之零件來形成,傘部139係成為能夠作卸下。傘部139和彈簧箱141之固定,係藉由在雙方處所具備的鎖死機構(未圖示)來進行,並藉由使傘部139作旋轉,來進行裝卸。又,在彈簧箱141之側面處,係設置有切缺部141c,在切缺部141c處,係嵌合有設置在活塞部142處之突出部(未圖示),並成為在進行傘部139之裝卸時的旋轉擋止部。藉由設置此種傘部139之裝卸構造,就算是當塵埃進入至下部圓筒129b內的情況時,亦成為能夠藉由將傘部139卸下來進行塵埃之除去。又,在對於內筒129作清洗時,藉由能夠進行分解一事,係易於將水分除去,處理係變得容易。另外,雖係將傘部139和彈簧箱141設為相互獨立之零件,但是,係亦能夠將傘部139和彈簧箱141作一體性之成形。此時,藉由將筒體140設為相互獨立之零件,係成為能夠以模具來進行成形。
針對外筒128,參考圖20~圖26來作說明。圖20,係為對於將外筒之底蓋作了開啟的狀態作展示之正面圖,圖21,係為對於將外筒之底蓋作了開啟的狀態作展示之側面圖,圖22,係為圖21之F-F剖面圖,圖23,係為圖21之G-G剖面圖,圖24,係為對於塵埃回捲防止面之其他形態作展示之剖面圖,圖25,係為對於防塵埃回捲面之又一其他形態作展示之剖面圖,圖26,係為圖16之H-H剖面圖,圖27,係為對於丟棄垃圾時的動 作作展示之剖面圖。
如同圖20以及圖21中所示一般,外筒128,係身為使上下作了開口的略筒體,並於上部具備有以將濾網箱131(參考圖15)作內包的方式來形成為較濾網箱131之外徑而更大上一圈的濾網箱承受部128a。
在濾網箱承受部128a處,係被形成有於外面側和內面側而突出的凸緣部128b。凸緣部128b之外面側,係與前述之上蓋132(參考圖15)之底面相接,凸緣部128b之外徑係成為與上蓋132之外徑略同等。
又,雖係省略詳細說明,但是,在濾網箱承受部128a處,係於1個場所處設置有切缺部,並以避開設置在濾網箱131之外周處的突起部之大小來作切缺。故而,係藉由使此切缺部和濾網箱131之突起部的位置相合致,來進行插入至外筒128中之內筒129的定位。
又,濾網箱承受部128a之高度,係如同前述一般,設為較前述之內筒129的滑動距離而更高。此係為當在將後述之底蓋133作了關閉的狀態下而裝著內筒129時(在傘部139(參考圖17)作了突出的狀態下),濾網箱131會被收容於濾網箱承受部128a中的高度,若是濾網箱131超過此高度,則內筒129會成為不安定,並變得難以進行裝著。
凸緣部128b之內徑,係較被設置在濾網箱131(參考圖15)之下部處的墊圈137(參考圖15)之外徑而更小,在將濾網箱131(參考圖15)作了固定時,墊圈137 係壓接於凸緣部128b的上部處,並保持氣密。
在濾網箱承受部128a之對面側(外筒128之下部)的開口處,係可開閉地而被設置有底蓋133。另外,針對底蓋133之形狀的詳細內容,係於後再述。
在外筒128之側面處,係被設置有流入口149以及蓋鎖死機構150。流入口149,係如同圖23中所示一般,被設置在與橫軸中心線(A)成為平行之面(B)上,流入口外壁面149a,係位置在較外筒128之外壁面128c而更外側處,並構成為會以切線S2來與外筒128相連接。又,流入口149之開口,係為略四角形狀。故而,流入口外壁面149a,係並非為與縱軸中心線(C)相互平行。換言之,流入口149係較外筒128之外徑而更朝向外側突出。此係為了使在與外筒128之同心軸上所具備的內筒129當從流入口149之面來作觀察時不會成為與流入口149相互重疊之故。
另外,當成為使內筒129從流入口149之正面(開口側之面)來作面臨之構成的情況時,所流入的包含有塵埃之空氣係會與內筒129相碰撞,塵埃分離之性能係會降低。又,由於內筒129之側面係如同前述一般而成為將網格構件136(參考圖15)作了披掛的濾網構造,因此,會發生塵埃貼附在網格構件136上等的問題,而亦會有導致吸引力降低之虞。
因此,若是如同前述一般地來配置流入口149,則對於壓力損失和噪音的降低而言,亦為有效。另 外,若是將與前述集塵箱2相同開口面積之流入口149收容於外筒128之外徑內,則由於內筒129係從流入口149而作面臨,因此係會發生前述之問題。故而,係有必要將流入口149之寬幅方向縮小,而會使流速增加,並成為導致壓力損失和噪音之增加。為了成為不會使壓力損失和噪音增加,雖然亦可考慮將流入口149之縱橫比改變並設為縱長之流入口以確保開口面積,但是,若是設為縱長(圖20之上下方向)之流入口149,則集塵箱2之高度會增加,集塵箱2係會大型化。電動吸塵器100,係為直立型、手持型兩用之吸塵器,而希望其身為緊緻(compact)之吸塵器本體1,對於集塵箱2,係亦有必要使其緊緻化。故而,藉由採用前述之集塵箱2,係能夠提供使吸塵器本體1作了緊緻化的電動吸塵器100。
又,流入口149,係被設置在與圖23中所示之橫軸中心線(A)成為相互平行之面(B面)上,進而,流入口149之面,係位置在較外筒128之外徑而更內側(橫軸中心線(A)側)處。在外筒128處,由於係流體性地連結有後述之導入管14(參考圖1),因此,藉由如同前述一般地將流入口149之面設為較外筒128之外徑而更內側處,係能夠將高度(上下方向之高度)縮小,而能夠提供使吸塵器本體1作了緊緻化的電動吸塵器100。
另外,流入口149,在圖20之圖示中,雖係列舉出設置在左側處的情況為例來作說明,但是,係亦可設置在右側處。就算是在將流入口149設置在右側處的情 況時,亦僅會使流入了的空氣之旋轉方向成為相反方向,而不會產生對於塵埃分離之性能等之影響。
外筒128之上部,係呈現圓筒形狀。在外筒128處,係如同在圖22中以虛線190所包圍一般,在略中央部處來相對於外筒128之中心軸而於略垂直方向外側處略水平地設置有塵埃回捲防止面151。又,外筒128,係具備有從塵埃回捲防止面151起朝向下方而擴徑為錐狀的形狀。又,塵埃回捲防止面151,係從外筒128之上部圓筒狀之內周面起而作了約2.5mm之擴大。
如同圖26中所示一般,在將內筒129裝著於外筒128中的狀態下,內筒129之傘部139的下面係位於外筒128上方之圓筒內,塵埃係堆積在較內筒129之傘部139的下面(較鍔部146(參考圖17)而更下方)處。故而,係藉由塵埃回捲防止面151,來防止堆積在外筒128之錐狀部的下部處之塵埃或者是在從塵埃收容部135(圖16)所返回之空氣中所包含之塵埃沿著外筒128之內面而回捲。藉由此,由於係能夠抑制對於內筒128之側面的網格構件136(參考圖15)之塵埃的貼附和微細之塵埃的被吹拂並通過網格構件136的情況,因此係能夠提供一種具備有對於吸引力之降低作了抑制的集塵箱2之電動吸塵器100。
又,係藉由設置塵埃回捲防止面151,並從塵埃回捲防止面151起來將下方設為錐狀,來將外筒128之容積擴大,並成為能夠堆積更多的塵埃。另外,係從將集塵箱2之中心軸設為鉛直方向的狀態起來作了約8度之傾 斜。
另外,圖22之被虛線190所包圍的部份,係亦可如同圖24中所示一般,在塵埃回捲防止面151之下方略垂直方向上,設置圓環狀肋152。此圓環狀肋152,係在上方之圓筒部處作延伸並突出於錐狀部之內側處,而能夠對於塵埃沿著外筒128之內壁而回捲的情況作更進一步的防止。
又,圖22之被虛線190所包圍的部份,係亦可如同圖25中所示一般,被設置有上方係身為圓筒形狀並且從略中央部起來相較於相對於集塵箱2之中心軸的垂直方向而更朝向上方作了傾斜的塵埃回捲防止面151A,並設為從塵埃回捲防止面151A起朝向下方來以錐狀而逐漸擴大的情況。藉由設置此種作了傾斜的塵埃回捲防止面151A,由於係能夠抑制對於內筒129之側面的網格構件136之塵埃的貼附和微細之塵埃的被吹拂並通過網格構件136的情況,因此係能夠提供一種具備有對於吸引力之降低作了抑制的集塵箱2之電動吸塵器100。
如同圖26中所示一般,底蓋133,係為具備有深度的盤皿狀,並在上面之外周處具備有墊圈157,並成為在將底蓋133作了關閉時,能夠保持其與外筒128之底部之間的氣密。又,底蓋133,係藉由構成為盤皿狀,而使強度增加。又,在底蓋133之外周的一部分處,係被設置有使底蓋133卡止於前述之外筒128處的勾掛部155(參考圖21)。在外筒128處,係於勾掛部155之對面 處,設置有具備旋轉軸158a(參考圖21)之轉樞部158(參考圖21)。
如同前述一般,在將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時,係使底蓋133之底面的凹陷部159(參考圖33)嵌合於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箱固定突起13a(參考圖33)處,並以集塵箱固定突起13a作為起點而將集塵箱2推壓附著於吸塵器本體1側。之後,藉由以前述之上蓋132的上部之鎖死按鍵119(參考圖16)來作鎖死,集塵箱2係與吸塵器本體1成為一體。故而,若是將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則蓋鎖死機構150係被隱藏於吸塵器本體1側。此係因為,當將蓋鎖死機構150設置在相反側(外側)處的情況時,會有於進行清掃中而蓋鎖死機構150被解除之虞,但是,藉由將蓋鎖死機構150隱藏於吸塵器本體1側,係能夠防止誤動作。例如,當在直立型狀態下而對於沙發下或床下進行清掃等時,係會有使吸塵器本體1相對於地面而以水平來作接近的情況,但是,此時,當將蓋鎖死機構150設置在表面側的情況時,係會有與地面相互接觸並使蓋鎖死機構150被解除的可能性。蓋鎖死機構150和轉樞部158之位置,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亦可相對於吸塵器本體1而設置在左右處。藉由設置在左右處,係能夠防止前述之誤動作,並且轉樞部158之突出亦會消失,因此,係能夠將前後方向之高度縮短,並成為能夠緊緻化。
又,底蓋133,係具備有使盤皿狀之中央突出 並且在中央部係從突出了的部份而成為凹下形狀的凹陷部170。此凹陷部170,係構成為較前述之筒體140之底面140a的球形狀之球半徑而更大,凹陷部170,係構成為於底蓋133為開狀態(相對於外筒128之底面而成垂直狀態)時在凹陷部170處不會出現水平面。又,係將凹陷部170盡可能地設為較淺,而成為在排出垃圾時不會在凹陷部170中殘留塵埃。
又,凹陷部170,係以獨立個體來形成,並為了降低起因於在底蓋133之開閉時的與筒體140間之摩擦所導致的構件之磨損,而使用有POM(聚甲醛)等之材料來形成。另外,凹陷部170,係亦可作一體性之成形。
蓋鎖死機構150,係藉由蓋鎖死罩153、按鍵154、彈簧(未圖示)而構成。
蓋鎖死罩153,係具備有旋轉軸和彈簧座(均未圖示),並在側面之一部分和底面之一部分處設置切缺部,而構成之。
按鍵154,係具備有捏抓部、爪部、軸孔以及彈簧軸(均未圖示)。在蓋鎖死罩153之旋轉軸處,係嵌合有按鍵154之軸孔。若是在按鍵154之彈簧軸處插入彈簧(未圖示)之其中一端,並將另外一端固定在蓋鎖死罩153之彈簧座處,則按鍵154之捏抓部係從蓋鎖死罩153之側面的切缺部而突出,爪部係從底面之切缺部而突出。外筒128,係具備有與蓋鎖死罩153之位置相對位的突起和螺絲凸座(未圖示),藉由將蓋鎖死罩153以螺絲來締結於外 筒128處,而構成蓋鎖死機構150。
以蓋鎖死罩153之側面(捏抓部之對面)作為支點,來藉由對捏抓部作捏抓而使彈簧(未圖示)縮短,爪部係在可動範圍內旋轉,若是將捏抓力放鬆,則彈簧(未圖示)係回復到自然長度,捏抓部係回到從蓋鎖死罩153而作了突出的狀態。若是在將底蓋133作了關閉的狀態下而使蓋鎖死機構150動作,則按鍵154之爪部係從被設置在底蓋133處的勾掛部156而脫離,底蓋133係開啟。爪部以及勾掛部156,係相互具備有斜面,藉由將底蓋133關閉之動作,斜面彼此係相互接觸,藉由更進而將底蓋133上推,按鍵154係得到旋轉力,彈簧(未圖示)係縮短,爪部係越過勾掛部156並再度使底蓋133被關閉。
在如同上述一般之具備有外筒128以及內筒129的集塵箱2之構造中,藉由將內筒129裝著於外筒128中,設置在內筒129處之滑動機構,係藉由被設置在外筒128之下端處的底蓋133之開閉而被進行。如同圖27中所示一般,在將底蓋133作了開啟的狀態下,傘部139係於下方處而突出,若是將底蓋133關閉,則彈簧145係縮短,傘部139係被收容在下部圓筒129b內。故而,若是在丟棄垃圾時而將底蓋133之蓋鎖死機構150解除,則傘部139係朝向下方彈出並將塵埃推出。
在此種滑動機構中,彈簧145成為接近於自然長度的狀態,係身為傘部139所最為彈出的狀態。傘部139之上下的滑動距離,係如同前述一般,設為未滿下部 圓筒129b之空間138的高度。換言之,傘部139之上面139c(參考圖18),係構成為不會超越下部圓筒129b之底面129e(參考圖18)。此係為了藉由在丟棄垃圾時盡可能地不會在下部圓筒129b之底面129e和傘部139之上面139c之間出現有空隙,來對於塵埃被夾在底面129e和上面139c之間的情況作抑制之故。又,傘部139,係設置有為了能夠在下部圓筒129b內之空間138中容易地進行滑動所需的必要最低限度之間隙。又,由於傘部139係位於塵埃收容部135內,因此若是傘部139之外周和下部圓筒129b之間的間隙(空隙)過小,則可以推測到也會有塵埃被咬入至空隙中並變得難以滑動的情形。在前述集塵箱2處,係設置有對於塵埃之咬入有所考慮的間隙,並藉由在傘部139之外周處設置複數之肋139b(參考圖18),而將起因於使間隙增大一事所導致的滑動時之晃動降低。進而,傘部139係設置有階差部139d(參考圖18),在使階差部139d和下部圓筒129b之底面129e(參考圖18)相對位的狀態(傘部139被收容在下部圓筒129b之空間138中的狀態)下,下部圓筒129b和傘部139之空隙係消失。藉由此,來對於在吸引塵埃時之塵埃進入至下部圓筒129b和傘部139內之間的空隙中之情形作抑制。又,在傘部139之底部處,係設置有鍔部146(參考圖18),藉由此鍔部146,來對於塵埃之從塵埃收容部135(參考圖16)而回到塵埃分離部134(參考圖16)處的情形作抑制。又,由於塵埃係堆積在鍔部146之下方,因此只要將塵埃會超過鍔部 146之前的時機,設為塵埃排出之時機即可。
接著,針對丟棄垃圾時的動作,參考圖26以及圖27來作說明。
如同圖26中所示一般,底蓋133,係藉由對於被設置在集塵箱2之側面處的蓋鎖死機構150之按鍵154(參考圖20)作捏抓,而被解除。亦即是,底蓋133,係在蓋鎖死機構150之相反側處,具備有轉樞部158(參考圖21),以轉樞部158之旋轉軸158a(參考圖21)作為軸來旋轉,而如同圖27中所示一般,底蓋133係成為略垂直(底蓋133之上面為垂直)之狀態。
又,與底蓋133之開啟同時地,藉由彈簧145之推壓力,傘部139以及筒體140係從外筒128之下端的開口而朝向下方彈出。藉由此,傘部139,相較於當底蓋133為關閉的狀態時之位置,係以底蓋133為開啟的狀態時之位置會成為更靠近外筒128之下面的開口之位置。藉由此傘部139之滑動動作,來將所捕集了的塵埃朝向下方推出。
在垃圾丟棄後,於關閉底蓋133時,朝向下方而彈出了的筒體140之底面140a係和設置於底蓋133之中央處的凹陷部170相接觸,傘部139以及筒體140係被朝向上方推壓。由於筒體140之底面140a和凹陷部170係以球狀而相接,因此,就算是起因於將底蓋133關閉之動作而導致底蓋133之角度改變,亦能夠將筒體140之底面140a和凹陷部170之間的接觸面積保持為一定, 又,藉由使該些以曲面彼此來相接觸,由於係恆常朝向垂直方向施加力,因此傘部139係被順暢地收容在下部圓筒129b內。另外,當並不在底蓋133處設置凹陷部170而以平面來相互接觸的情況時,由於施加力的方向係成為相對於平面而垂直,因此,傘部139係難以垂直地返回,底蓋133係變得難以關閉。又,若是將底蓋133一直關閉至略水平狀態,則勾掛部156係與勾掛部155(參考圖21)相互卡合,並以藉由設置在底蓋133處之墊圈157來氣密地作了保持的狀態下被作鎖死。
接著,針對在電動吸塵器100處之位在集塵箱2之上游側的將包含有塵埃之空氣導引至集塵箱2中的導入管14之形狀及構造還有空氣的流動,參考圖28~圖33來作說明。圖28,係為對於集塵箱和導入管之間的位置關係作展示之立體圖,圖29,係為對於管箱部內之空氣的流動作展示之圖,圖30,係為圖29之I-I剖面圖,圖31,係為對於集塵箱和導入管之間的位置關係作展示之正面圖,圖32,係為對於集塵箱內部之空氣的流動作展示之圖,圖33,係為對於集塵箱和吸塵器本體之氣密構造作展示之剖面圖。另外,圖中所示之元件符號171係代表塵埃,箭頭A係代表空氣之流動。
如同圖28中所示一般,直立型/手持型兩用之電動吸塵器100,係具備有身為從吸塵器本體1之前端部的吸入口15起直到集塵箱2(外筒128)之流入口149為止的流路之導入管14。在圖28中,係為從圖1所示之將 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的狀態起來將各零件省略並僅對於導入管14和集塵箱2作展示者。
導入管14,係具備有於前後而開口並在前方與前述之吸入口15作連接且在後方與集塵箱2(外筒128)之流入口149作連接的導入管出口161。又,導入管14,係具備有直線配管160a、160b,直線配管160a係位置在集塵箱2之側面,直線配管160b係位置在底蓋133之前方。
如同圖29中所示一般,集塵箱2之中心軸(D),係當從上方作觀察時為位置在與吸塵器本體1之中心軸(未圖示)同一線上(平行)。如同前述一般,集塵箱2,係位置在直線部(直線配管160a)之下方。
導入管14之直線部(直線配管160a)之中心軸(E),係與集塵箱2之中心軸(D)相平行。導入管14,係呈現略S字狀,於前端(前方)之吸入口15處,係被連接有吸口體3(參考圖1)等。又,導入管14,係具備有被形成為從外筒128之流入口149(參考圖20)起而直到外筒128之底部為止的長度之直線配管160a、和沿著底蓋133之外面而彎曲至朝向底蓋133之中央的方向之傾斜配管160c、以及朝向前方而延伸存在之直線配管160b。
直線配管160b之中心軸(F),係當從上方作觀察時為位置在與集塵箱2之中心軸(D)同一線上。換言之,導入管14,係成為使直線配管160a之中心軸和具有吸入口15之直線配管160b的中心軸(F)相互平行,並將 兩直線配管160a、160b朝向斜下方而作了連接的配管形狀。將兩直線配管160a、160b朝向斜下方而作連接的配管160c之傾斜角度,係依存於吸入口15之位置而有所相異,但是,係構成為會使吸入口15之位置(範圍)位於集塵箱2之底面內(底蓋133外徑內)一般的形狀。
又,導入管14,係被收容於吸塵器本體1之管箱部13內,管箱部13,係成為當從上方作觀察時而使左側作了膨脹的形狀。在被與集塵箱2之流入口149作連接的導入管出口161處,係設置有墊圈162,若是將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則墊圈162和流入口149係相互壓接,並成為作氣密保持。
墊圈162,係使用橡膠製之構件或者是不具備透氣性之海綿狀的構件等,來進行會與導入管出口161成為一體一般之成形(二次成形)、或者是以被包夾於導入管出口161和管箱部13之間的方式來作固定等,而成為將導入管出口161和墊圈162之間的氣密作保持之構造。又,墊圈162,雖然亦可並非是設置在導入管出口161處而是被設置在集塵箱2之流入口149處,但是,在將集塵箱2設為可進行水洗時,當墊圈162乃身為相獨立之零件的情況時,由於係有可能會發生忘記裝上墊圈162的情況之虞,因此,較理想,係如同前述一般而設置在導入管出口161處。
從吸入口15所吸入的空氣,係沿著導入管14之形狀而如同箭頭A所示一般地流動。此時,密度為較空 氣更大而具有重量的塵埃171,係藉由傾斜配管160c,而被慣性力推壓至直線配管160a之右內壁面側(圖示之左內壁面側),並沿著右內壁面側(圖示之左內壁面側)而被朝向集塵箱2作搬送。直線配管160a之右內壁面側,由於係與設置在外筒128處之流入口149的右內壁面相連,因此係相對於外筒128之內壁面而在切線方向上相連。故而,沿著直線配管160a之右內壁面而被作了搬送的塵埃171,由於係在從內筒129之外周而最為遠離的外筒128之內壁面上迴旋,因此離心分離性能係提昇。
如同圖31中所示一般,根據從吸入口15側(前方)來作了觀察之圖,直線配管160a,由於係位置在較具備有吸入口15之直線配管160b而更上方處,因此,與前述之流動相同的,由於塵埃171係藉由慣性力180而被朝向直線配管160a之內壁面之上側作搬送,因此塵埃171係被搬送至外筒128之上方。藉由此,係能夠對於流入口149之高度方向有效地作使用,而能夠對於塵埃分離部134(參考圖16)之長度有效地作使用。
塵埃分離部134若是越高(於前後方向上為越長),則塵埃之離心分離性能係越高。故而,藉由設為如同前述一般之作了彎曲的導入管14,係能夠提供一種具備有在對於塵埃分離部134之高度作了抑制(作了緊緻化)的同時亦對於離心分離性能有所確保的集塵箱2之電動吸塵器100。
又,在導入管14處設置彎曲部一事,係亦對 於吸塵器本體1之緊緻化有所助益。例如,當在直立型之形態下而對於沙發下或床下進行掃除時,係成為使吸塵器本體1接近地面並使吸口體3進入至狹窄的空隙中一般之動作。此時,若是導入管係成為筆直延伸的形狀,則若是不將導入管設為較長,便無法使吸塵器本體1接近地面。故而,藉由使導入管14如同前述一般地作彎曲,係能夠將吸塵器本體1之前後長度縮短,而能夠提供緊緻化之電動吸塵器100。另外,作為將吸塵器本體1之前後長度縮短之方法,雖然也可藉由將集塵箱2之直徑縮小,來並不使導入管變得過長地便能夠接近地面,但是,起因於將集塵箱2之直徑縮小一事,係會有導致分離性能、集塵量有所降低並進而導致壓力損失更加惡化之虞。故而,藉由如同前述一般地使導入管14彎曲,係能夠成為分離性能為高且集塵量為多並且壓力損失亦為小的集塵箱2,並且係能夠提供緊緻化之電動吸塵器100。
又,就算導入管14係身為筆直地延伸的形狀,藉由與前述電動吸塵器100相異地而使集塵箱2具備於吸塵器本體1之上部(管箱部13之上方),係成為能夠進行前述之使吸塵器本體1接近地面並使吸口體3進入至狹窄的空隙中一般之動作。但是,由於集塵箱2之流入口149係朝向上方,因此,在進行使吸塵器本體1接近地面之掃除時、或者是在手持型之狀態下而吸塵器本體1之姿勢成為使集塵箱2之上部(捕塵濾網130側)朝向下方一般之掃除時,於停止運轉時,係會有使塵埃殘留在導入管 14內之虞。為了解決此問題,雖係存在有在流入口149處設置有逆止閥之製品,但是,如此一來,也會有起因於逆止閥而導致壓力損失增加或者是塵埃被夾在逆止閥中之虞。故而,藉由如同前述一般地將集塵箱2設置在吸塵器本體1之下側處並且使導入管14彎曲,不論是在各種各樣的掃除姿勢中,塵埃均係成為難以殘留在流入口149側,因此,係能夠對起因於設置逆止閥等一事所導致的壓力損失之增加或者是對於逆止閥之塵埃的卡入等作抑制,並且能夠提供緊緻化之電動吸塵器100。
又,如同前述一般,若是從上方來對於吸塵器本體1作觀察,則管箱部4之左側係成為作了膨脹的形狀。換言之,雖然集塵箱2之中心軸和吸塵器本體1之中心軸係為平行(同一線上),但是,導入管14之直線配管160a之軸係並不會位置在該兩軸之同一線上。如此這般,藉由採用使導入管14從吸塵器本體1(集塵箱2)起而朝向左右方向作了偏離的非對稱性之配置,在直立型之形態中,係能夠使吸塵器本體1難以碰撞到使用者之身體。當如同前述一般而將導入管14配置在從前方向來觀察時而位於右側(圖示之左側)處的情況時,由於吸塵器本體1之左側的膨出係為少,因此右撇子的使用者係容易使用,當在左側處配置了導入管14的情況時,左撇子的使用者係變得容易使用。右側和左側之切換,由於係僅需要對於外筒128和導入管14以及管箱部13作交換即可,因此係能夠提供一種可藉由少量的零件交換來實現通用設計的電 動吸塵器100。
如同圖32中所示一般,若是使用者藉由被設置在旋轉把手30(參考圖1以及圖2)處之操作按鍵31a或者是操作按鍵31b而開始運轉,則係從蓄電池60而對於電動送風機40供電。之後,電動送風機40係驅動,並吸入空氣。吸入了的空氣,係從導入管14之吸入口15經過導入管出口161而藉由流入管149來流入至集塵箱2內(流動200)。此時,藉由導入管14之彎曲部,塵埃係一面被推壓至導入管14之右內壁面上(參考圖29),一面在集塵箱2內而從外筒128之切線S2方向(參考圖23)被作搬送。流入了的包含有塵埃之空氣,係成為旋轉流,在塵埃處係作用有離心力,塵埃和空氣係被分離(流動201)。亦即是,在身為塵埃收容部135內之上部的塵埃分離部134處,塵埃和空氣係被分離。被分離了的空氣之大部分,係從設置在上部內筒129a處之吸氣部129c而流入至內筒129之內部(流動202)。之後,空氣係通過捕塵濾網130,再經過上蓋132之上部開口,而到達電動送風機40處(流動203)。此時,通過了吸氣部129c之網格構件136之微細的塵埃,係被捕塵濾網130所捕集。
另一方面,被離心力所分離的塵埃,係藉由重力和一部分的空氣流,而通過外筒128和下部圓筒129b之間,並被搬送至塵埃收容部135內。此時,由於在塵埃處係作用有離心力,因此塵埃係在塵埃收容部135內旋轉(流動204)。而,若是持續電動吸塵器100之使 用,則塵埃係逐漸堆積,當塵埃收容部135成為裝滿的狀態(甜甜圈狀)時,係成為丟棄垃圾之時機。
另外,流入至塵埃收容部135內之空氣,係會有沿著筒體140、傘部139之空間139a的形狀,而從下部圓筒129b之外周附近起朝向上部內筒129a側流動的情形(流動205)。為了對起因於此空氣之流動所導致的塵埃回到上部內筒129a側之情形作抑制,傘部139係需要具備有深度。在集塵箱2處,由於係設置有將塵埃推出至下部圓筒129b處之滑動機構,因此在傘部139處係設置有充分的深度。又,藉由設置在外筒28之錐狀部上端處的塵埃回捲防止面151(參考圖22),塵埃之朝向上部圓筒129a側的返回係更進一步被作抑制。
當在塵埃收容部135中而塵埃成為滿載時,係進行丟棄垃圾,但是,垃圾排出機構,係如同前述一般,就算是在所吸引了的塵埃之量為少的情況時,也能夠藉由傘部139之滑動機構以及外筒128之錐狀形狀,來將塵埃排出。
又,如此這般地具備有從集塵箱2之下方來排出塵埃之機構一事,對於在集塵箱2之後方具備有本體端子12d的電動吸塵器(充電式電動吸塵器)而言,係為有效,而能夠對於塵埃附著在集塵箱2之後方(上蓋132側)的情形作抑制。
接著,針對集塵箱裝卸機構(鎖死按鍵)之構成作說明。
如同圖33中所示一般,在管箱部13處,係具備有用以將集塵箱2作固定之集塵箱固定突起13a,在馬達箱部11處,係具備有用以將集塵箱2作固定之集塵箱固定孔118。在集塵箱2處,係被設置有藉由鎖死按鍵彈簧120而被作了推壓的鎖死按鍵119。藉由將集塵箱固定突起13a插入至集塵箱2之底面的凹陷部159中,並以集塵箱固定突起13a作為起點而使其旋轉至管箱部13側,鎖死按鍵119係勾掛於集塵箱固定孔118中,集塵箱2係被與吸塵器本體1作一體化。
在將集塵箱2卸下時,藉由使鎖死按鍵119朝向前側滑動,鎖死按鍵119係從集塵箱固定孔118而脫離,藉由使集塵箱2朝向與安裝時相反之方向轉動,係能夠將凹陷部159從集塵箱固定突起13a而卸下。
如同圖33中所示一般,在底蓋133之底面(裡側面)處,係於吸塵器本體1之管箱部13側處具備有凹陷部159,並成為使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箱固定突起13a和底蓋133之底面的凹陷部159(參考圖3)作嵌合之形狀。另外,集塵箱固定突起13a以及凹陷部159,係在左右方向(圖33之紙面垂直方向)上具備有寬幅地而被形成。藉由此,當將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時,係對於集塵箱2朝向旋轉方向而動作的情形作抑制。
在對於被配置在本體部10處之電動送風機40和集塵箱2作區劃形成的氣密面112處,係被設置有使電動送風機40和集塵箱2相通連之吸入部113。在此吸入 部113之通氣流路內,係設置有保護濾網115,而能夠對於當在將集塵箱2卸下了的狀態下而不小心進行運轉的情況時塵埃侵入至電動送風機40之內部的情形作防止。
又,保護濾網115,較理想,係以當被弄髒時能夠進行清掃的方式來構成為能夠從本體部10而自由裝卸,並且藉由能夠進行水洗之素材來構成。又,保護濾網115,係藉由保護濾網罩114而被固定在本體部10處。此保護濾網罩114,較理想,係成為以不會讓使用者之手指接觸到電動送風機40的方式來藉由手指無法進入的大小之孔所構成的格子狀。
在本體部10中,係於電動送風機40之上游側處,具備有藉由橡膠等之彈性體密封構件所構成的防震氣密橡膠116,藉由使防震氣密橡膠116與保護濾網罩114之外周的平坦面相互密著,係能夠確保氣密。又,防震氣密橡膠116,由於係在固定箱11a內而被與電動送風機40一同作固定,因此係亦發揮有將起因於電動送風機40之驅動所產生的旋轉震動作吸收之功能。
另外,當將集塵箱2裝著於本體部10處的情況時,若是從下方(水平方向)起來一面作平行移動一面推入,則墊圈120b會被上掀,而會有無法確保集塵箱2和吸入部113之間的氣密之虞。因此,係藉由在集塵箱2處設置凹陷部159,並在管箱部13(本體部10)處設置嵌合於凹陷部159中之集塵箱固定突起13a,來以集塵箱固定突起13a作為支點P而使其旋轉。進而,氣密面112,係位 置在較集塵箱2之上端面2s的轉動之切線S3而更後方(圖示之上側)處。而,當將集塵箱2作了最大限度之推入時,集塵箱2之上端面2s和氣密面112係成為平行,墊圈130b係在吸入部113之開口緣部的全周處而作接觸。另外,本體部10之氣密面112,係相對於上下方向(圖示之水平方向)而以特定角度α(例如,5度)作傾斜。
又,墊圈130b,係在圖33中所示之剖面觀察中,身為朝向後方(圖示之上方)而作擴徑的形狀,並且成為進而在後端部處而朝向前方(圖示之下方)作了反折的形狀。藉由設為此種形狀,在進行集塵箱2之裝卸時,墊圈130b係成為難以被掀起。又,就算是並不將墊圈130b強力地推壓附著於吸入部113處,藉由起因於電動送風機40被驅動時之吸入力而成為負壓一事,墊圈130b係被吸附在吸入部113處,集塵箱2和吸入部113之間的氣密係被確實地確保。
如此這般,在前述之電動吸塵器100中,係具備有吸塵器本體1,該吸塵器本體1,係具備有:具有電動送風機40之本體部10;和相對於本體部10而被可自由伸縮地作安裝之伸縮管20;和在伸縮管20之前端部處朝向該伸縮管20之伸縮方向(前後方向)而被可轉動地作安裝之旋轉把手30。藉由此,由於旋轉把手30之位置係接近於本體部10之電動送風機40,因此,在將電動吸塵器100以手持狀態來使用時,係能夠使旋轉把手30接近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參考圖2),而不會有對於使 用者之手造成大的負擔之虞。又,在將電動吸塵器100以直立狀態來使用時,由於係能夠使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位置在接近地面的位置,因此係不會有對於使用者之手造成大的負擔之情形。
又,在電動吸塵器100中,旋轉把手30係在被形成為細長狀之開口部32的周圍處,具備有手柄部30s、30t,在伸縮管20被收容於本體部10中並且使旋轉把手30轉動至伸縮管20側處而作了折疊的狀態下(在手持狀態下),開口部32係位置在電動送風機40之上方向處。藉由此,由於係能夠在前後方向上而使手柄部30t之位置和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參考圖2)相互一致,因此在作為手持狀態而使用時,係不會有對於使用者之手造成大的負擔之情形。
又,在電動吸塵器100中,當將伸縮管20收容在本體部10中並且將旋轉把手30作了折疊時,電動送風機40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的長度和本體基板50的長邊方向(前後方向)之長度的兩者相加後之長度(蓄電池60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之長度),係構成為會成為與旋轉把手30之開口部32的長邊方向之長度略相等。藉由此,由於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參考圖2)係成為位置在接近於旋轉把手30之下方(附近)處,因此,就算是在將電動吸塵器100作為手持型之形態時,亦容易拿取,並且也容易進行掃除,使用的便利性係提昇。又,在將電動吸塵器100以直立型之狀態來使用的情況時,由於電動吸塵器 100之重心係並非位置在手邊而是位置在地面側,因此係成為能夠並不對於使用者之手造成大的負擔地來進行掃除,使用之便利性係提昇。如此這般,係能夠實現一種不論是手持型或者是直立型均易於使用的電動吸塵器100。又,在收容電動吸塵器100時,藉由將其設為手持型,係能夠收容在高度為低的場所中。
又,被設置在集塵箱2處之蓋鎖死機構150,當將集塵箱2裝著在吸塵器本體1上時,由於蓋鎖死機構150係被配置在被作了隱藏的位置處,因此係能夠防止在運轉中而將蓋鎖死機構150解除並不小心地將被集塵於集塵箱2中之垃圾排出的情形。又,在集塵箱2中,雖係可裝卸地設置有清潔用刷172,但是,關於此清潔用刷172,亦由於當將集塵箱2裝著於吸塵器本體1處時係會被隱藏,因此係並不會有在運轉中而脫落的情況,又,也不需要將清潔用刷172另外保管在與電動吸塵器100相異的場所處。
又,在將集塵箱2從吸塵器本體1而卸下時之鎖死按鍵119的操作方向,由於係成為朝向前方(圖33之下方向),因此係能夠防止在運轉中而集塵箱2從吸塵器本體1脫落的情形。
接著,針對充電台70之構成,參考圖34~圖40來作說明。圖34係為充電台之外觀立體圖,圖35係為對充電台作展示之分解立體圖,圖36係為對於充電台之充電端子作展示之立體圖,圖37係為對於電動吸塵器 之本體端子作展示之立體圖,圖38係為對於充電端子與本體端子之連接狀態作展示之剖面圖,圖39係為當將電動吸塵器以手持狀態來安裝於充電台處時的立體圖,圖40係為當將電動吸塵器以直立狀態來安裝於充電台處時的立體圖。
如同圖34中所示一般,充電台70,係包含有基底部71和豎立部72以及充電台端子部73,而構成之。
基底部71,係具備有使吸口體3(參考圖1)被作載置之略矩形狀的載置面71a。又,基底部71,係於寬幅方向(左右方向)之中央處,具備有朝向後方延伸之延出部71b。在此延出部71b之左右的側方處,係被設置有將應用吸口體5(參考圖53)等可自由裝卸地作安裝之應用吸口體固定突起71c、71c。當附加有應用吸口體5的情況時,係可藉由將應用吸口體5插入至應用吸口體固定突起71c中,而作保管。
豎立部72,係從延出部71b之後端部起而於鉛直方向(上下方向)朝向上方而延伸存在。又,豎立部72,係以上下方向之中央為邊界,來形成為使上部相較於下部而在前後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厚度。
充電端子73c,係為藉由被與吸塵器本體1作電性連接而對於蓄電池60進行充電之端子,並從上面72a起朝向上方突出地而被形成。
如同圖35中所示一般,豎立部72,係成為可 相對於基底部71而自由作裝卸。另外,雖然基底部71和豎立部72係亦可構成為並不可自由作裝卸,但是,為了提昇收容性、裝箱性,係以成為可自由作裝卸為理想。
基底部71,係於後面具備有電源線76,並於內部具備有充電基板74。又,在基底部71之內部,係被設置有重物75,當將電動吸塵器100裝著於充電台70處時,充電台70係成為不容易倒下。
在豎立部72之上面72a處,係被設置有充電台端子部73,並成為能夠藉由與後述之被設置在吸塵器本體1之蓄電池箱部12處的本體端子部12a相互導通來對於蓄電池60進行充電。
在豎立部72處,係被設置有連接銷72b,在基底部71處,係被設置有承受連接銷72b之連接端子71d,並在將基底部71和豎立部72作了連接時會相互導通。又,在豎立部72之上端前面處,係被形成有用以容納鎖死按鍵119之突出部分的凹部72c。
如同圖36中所示一般,充電台端子部73,係具備有從豎立部72之上面72a起而朝向上方突出的略直方體形狀之端子部73a。此端子台73a,係朝向左右方向而形成為細長狀。又,在端子台73a處,係於左右兩端,被形成有以使前面以及上面作開放的方式來作了切缺的略直方體形狀之凹部73b、73b。在各凹部73b內,係被設置有充電端子73c。充電端子73c,係在豎立部72內而被作螺絲固定。
在端子台73a處,係於充電端子73c和充電端子73c之間,被形成有以使前面以及上面作開放的方式來作了切缺的略直方體形狀之凹陷部73d、73d。
充電端子73c,係藉由將細長之金屬板作彎折而構成,並在凹部73b內以朝向前後方向作撓折變形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又,充電端子73c,係經由導線(未圖示)來與前述之連接銷72b作電性連接。
另一方面,如同圖37中所示一般,在吸塵器本體1之蓄電池箱部12處,係被設置有本體端子部12a。圖37,係為對於從集塵箱2側來仰望本體端子部12a的狀態作圖示。本體端子部12a,係具備有端子箱12b,端子箱12b係從蓄電池箱部12而突出並且形成為於左右方向上具有長度。
在端子箱12b之下面,係被形成有使充電台70之端子台73a作嵌合的嵌合凹部12c。在嵌合凹部12c內,係配置有被與充電台70之充電端子73c作連接的本體端子12d。此本體端子12d,係在蓄電池箱部12內,經由導線而被與蓄電池60作電性連接。又,在嵌合凹部12c內,係被形成有與充電台70之凹陷部73d(參考圖36)作嵌合的嵌合突起12e。
在對於吸塵器本體1之蓄電池60進行充電的情況時,藉由將吸塵器本體1從充電台70之上方的位置起來朝向下方而降下,被設置在豎立部72之上面72a處的充電台端子部73係與吸塵器本體1之嵌合凹部12c相 嵌合。
如同圖38中所示一般,在使本體端子部12嵌合於充電台端子部73處時,本體端子12d係與充電端子73c相接觸,藉由更進而使本體端子12d之緣部12f下降,充電端子73c係朝向後方而撓折變形。充電端子73c,由於係具備有朝向前方而作推壓之彈簧性,因此在吸塵器本體1被裝著於充電台70處的期間中,本體端子12d和充電端子73c係維持相互接觸的狀態,對於蓄電池60之充電係被持續進行。
又,充電台端子部73,由於係與本體端子部12間作凹凸嵌合,因此,例如就算是在充電中而使用者接觸到吸塵器本體1,也不會有造成本體端子12d和充電端子73c之間的導通狀態(接觸狀態)被解除的情形。
在如此這般所構成的充電台70處,由於充電台端子部73係被形成於豎立部72之上面72a處,因此,在使充電台端子部73和本體端子部12相互對位時,係成為接近於使用者之視線的位置,並成為易於將本體端子部12插入至充電台端子部73處,而成為易於將吸塵器本體1安裝在充電台70上。
又,在充電台70處,充電台端子部73係被形成於豎立部72之上面72a處。亦即是,由於充電台端子部73係被形成在較地面而更高的位置處,因此,係成為不容易在充電台端子部73處堆積塵埃,又,亦能夠降低塵埃從地面而捲起並附著的情形。
又,在被安裝於充電台70上的電動吸塵器100處,由於充電台端子部73係位置在接近於電動吸塵器100之重心Ga(參考圖2)的位置(電動送風機40以及蓄電池60之位置)處,因此,藉由以充電台端子部73來承載重心Ga附近,在充電中係能夠將吸塵器本體1安定地保持在充電台70上。
又,在充電台70處,當以在電動吸塵器100處連接有吸口體3的狀態下來進行充電的情況時,由於係能夠藉由基底部71之載置面71a來作支持,因此係能夠以充電台端子部73和吸口體3之2個場所來支持電動吸塵器100,而能夠將電動吸塵器100安定地保持在充電台70上。
又,藉由將電動吸塵器100適用於充電台70處,由於係能夠在將集塵箱2作了卸下的狀態下來進行充電,因此就算是正在對於集塵箱2進行洗淨、乾燥的期間中,亦能夠進行充電。
如同圖39中所示一般,係能夠將電動吸塵器100以手持狀態來進行充電,如同圖40中所示一般,係亦能夠將電動吸塵器100以直立狀態來進行充電。如此這般,不論是在手持狀態或者是直立狀態之任一者的狀態下,均能夠將電動吸塵器100安裝在充電台70上。此時,藉由裝上吸口體3並將電動吸塵器100作安裝,由於吸口體3之下面係被基底部71之載置面71a所支持,因此係能夠更加安定地支持電動吸塵器100。
又,由於係將充電台端子部73形成於豎立部72之上面72a的較地面而更高之位置處,因此,如同圖39中所示一般,當在將應用吸口體5保持於充電台70處之狀態下而將電動吸塵器100安裝於充電台70上時,係能夠抑制電動吸塵器100和應用吸口體5之間的接觸,亦即是電動吸塵器100首先係成為與豎立部72作接觸,而能夠對於應用吸口體5從應用吸口體固定突起71c脫落的情形作抑制。
又,充電台70,就算是在並不連接電源線76而並不進行蓄電池60之充電的情況時,亦可作為在收容吸塵器本體1時的立台來起作用。
在吸塵器本體1處,係可裝卸地而被設置有吸口體3、充電台70。又,電動吸塵器100,雖係身為藉由充電台70來對於蓄電池60進行充電並作為電源來使用的充電式吸塵器,但是,係亦可在吸塵器本體1處具備有電源線,並作為AC式之電動吸塵器來使用。
接著,參考圖41以及圖42,針對電動吸塵器100之自立構造作說明。圖41,係為對於吸口體作展示之剖面圖,圖42,係為在使電動吸塵器以手持型狀態來自立時之側面圖。
如同圖41中所示一般,吸口體3,係具備有吸口箱3a、和吸口接頭3b,而構成之。
吸口箱3a,係於下面(與清掃面相對峙之面),被形成有具有開口部之吸入室Q。又,在此吸入室 Q處,係被設置有第1旋轉清掃體3c、第2清掃旋轉體3d。
第1旋轉清掃體3c,係為藉由馬達(未圖示)之驅動力來旋轉者,並可旋轉地被支持於吸口箱3a處。第2旋轉清掃體3d,係具備有較第1旋轉清掃體3c之直徑而更小徑的刷,並被配置在第1旋轉清掃體3c之後方。又,在吸口箱3a處,係於第2旋轉清掃體3d之後方,設置有用以將吸口箱3a與地面相平行地來作支持之滾輪3e、3f。
吸口接頭3b,係具備有相對於吸口箱3a而可於前後方向自由轉動地作連結之第1連接管3g、和相對於此第1連接管3g而可於左右方向自由轉動地作連結之第2連接管3h。
第1連接管3g,係構成為能夠從相對於地面(清掃面)而略平行之狀態起直到成為略垂直的狀態為止地(於上下方向)作轉動。亦即是,藉由使第1連接管3g相對於吸口箱3a而以軸3i作為支點來進行轉動,係能夠使第2連接管3h在與地面略平行之狀態和與地面略垂直之狀態之間作轉動。
第2連接管3h,係構成為能夠相對於第1連接管3g而在左右方向(圖41之紙面垂直方向)作轉動。藉由此,例如,係能夠從將本體部10相對於地面而設為略垂直的狀態起,來使本體部10朝向成為與地面略平行之狀態而倒下。
又,在第2連接管3h處,係被設置有從蓄電池60而進行有供電之供電端子3j。又,在第2連接管3h處,係被形成有被與吸塵器本體1之吸入口15作連結的連結管3k。
又,在第2連接管3h處,係於前端部處被形成有朝向連結管3k之軸方向的前方而突出之突起部3m。又,在吸口箱3a之上面,係被形成有使突起部3m之前端部作抵接的抵接面3n。
如同圖41之假想線所示一般,當使吸口接頭3b朝向前方而立起時,藉由使突起部3m之前端突出並碰觸抵接面3n,吸口接頭3b之朝向前方的轉動動作係被作限制。
如同圖42中所示一般,在電動吸塵器100處,當吸口接頭3b之轉動被作了限制時,吸塵器本體1之重心Ga係位置在通過吸口接頭3b(第1連接管3g)之軸3i的鉛直線(F)上。藉由此,係能夠使電動吸塵器100自立。
另外,關於是否能夠使電動吸塵器100自立一事,由於係亦會隨著吸口體3之吸口箱3a的前後方向之寬幅而有所改變,因此係並非為被軸3i和重心Ga之位置所限定者。
接著,針對棉被吸口,參考圖43~圖48來作說明。圖43,係為對於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側面圖,圖44,係為對於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底面圖,圖45,係為對 於使接頭躺下時之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剖面圖,圖46,係為對於使接頭立起時之棉被吸口作展示之剖面圖,圖47,係為對於安裝有棉被吸口之手持狀態的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圖48,係為對於安裝有棉被吸口之直立狀態的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
如同圖43中所示一般,棉被吸口6,係具備有吸口本體6a、旋轉體6b以及接頭6c,而構成之。
吸口本體6a,係具備有收容旋轉體6b之本體箱6d、和在此本體箱6d之上面而將接頭6c可自由轉動地作連結之連結部6e。又,本體箱6d,係具備有朝向前後方向而以直線狀作延伸存在之中間部6f、和位置在此中間部6f之前方並且朝向上方而彎曲之前彎曲部6g、以及位置在中間部6f之後方並且朝向上方而彎曲之後彎曲部6h。又,本體箱6d,係以前後方向之中央部ST1作為邊界而被形成為前後對稱。
旋轉體6b,係相對於本體箱6d之下面6i,而使旋轉體6b之一部分(較半圓而更小之區域)朝向下方作突出。又,旋轉體6b,係於前後方向上被形成有複數個。另外,雖係針對設置有3根的旋轉體6b的情況為例來作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3根,亦可為4根以上,亦可為2根以下。又,3根的旋轉體6b,係相對於中央部ST1,而被配置於靠向後方。
如同圖44中所示一般,本體箱6d,係當作平面觀察時呈橫長之略矩形狀,在本體箱6d之下面6i處, 係被形成有相較於本體箱6d而更小上一圈的橫長之略矩形狀之開口6j。
旋轉體6b,係從開口6j之左右方向的其中一端起一直延伸至另外一端而存在地來作配置。又,在旋轉體6b處,係朝向複數方向而突出形成有板狀之扇葉部6k,並且係在軸方向上每隔開特定長度地而改變扇葉之朝向來作配置。
另外,棉被吸口6,係以能夠對於全體而整個作清洗的方式來構成之。因此,在本體箱6d之下面,係於開口6j之周圍的複數場所處,被形成有排水用之孔6v。
如同圖45中所示一般,本體箱6d之前彎曲部6g的下面6m(吸口本體6a之下面的前部),係以相較於開口6j(中間部6f之下面)而更朝向上側彎曲的方式而被形成。又,下面6m之尖端(前端)P10,係位置在較旋轉體6b之上端而更上側處。
本體箱6d之後彎曲部6h的下面6n(吸口本體6a之下面的後部),係以相較於開口6j(中間部6f之下面)而更朝向上側彎曲的方式而被形成。又,下面6n之尖端(後端)P20,係位置在較旋轉體6b之上端而更上側處。
在吸口本體6a之連結部6e處,係被形成有將接頭6c之轉動軸6p可自由轉動地作支持之軸承部6q。在轉動軸6p處,係被形成有當使接頭6c朝向上方作了轉動時會與連結部6e之開口緣6t作抵接之抵接部6u。 又,在轉動軸6p處,係被形成有當使接頭6c朝向下方作了轉動時會與連結部6e之開口緣6r作抵接之抵接部6s。
排水用之孔6v,係被形成於前彎曲部6g之下端以及後彎曲部6h之下端處。
藉由此,在棉被吸口6處,當使接頭6c躺下至地面(被清掃面)側時,如同圖45中所示一般,係構成為會相對於吸口本體6a之下面(被形成有開口6j之面)而成為γ1(例如,15度)。另外,若是角度為較γ1更小(例如,若是未滿15度),則當使棉被吸口6作了後退時,吸口本體6a之前部係成為容易上浮。
如同圖46中所示一般,在棉被吸口6處,當使接頭6c以最為遠離地面(被清掃面)的方式來作了立起時,係構成為會相對於吸口本體6a之下面(被形成有開口6j之面)而成為γ2(例如,50度)。另外,若是角度為較γ2更大(例如,若是超過50度),則會成為容易鑽入至棉被中,而對於棉被吸口6之順暢的動作造成阻礙。
如同圖47中所示一般,藉由將相對於吸口本體6a之下面的角度設定為γ1,在將吸塵器本體1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集塵箱2和本體部10係成為不會與棉被相接觸,而成為能夠使吸塵器本體1朝向前後來順暢地移動。
如同圖48中所示一般,藉由將相對於吸口本體6a之下面的角度設定為γ2,係能夠防止鑽入至棉被中之力強力地作用的情形,而成為能夠使棉被吸口6朝向前 後來順暢地移動。
如此這般,在棉被吸口6處,由於吸口本體6a之下面6m係較開口6j而更朝向上方彎曲,因此在使棉被吸口6前進時,係藉由下面6m來順著棉被之表面的皺折前進,而能夠越過棉被的表面之凹凸。又,由於吸口本體6a之下面6n亦係較開口6j而更朝向上方彎曲,因此在使棉被吸口6後退時,亦同樣的,係藉由下面6n來順著棉被之表面的皺折前進,而能夠越過棉被的表面之凹凸。藉由此,係能夠對於棉被吸口6被勾扯於棉被6處的情形作抑制。又,就算是適用了吸入力微弱之充電式的電動吸塵器100,亦能夠良好地作吸入。
又,在棉被吸口6處,由於係在吸口本體6a之上面設置有朝向前後方向而轉動之接頭6c,因此係能夠使棉被吸口6之身為吸入口的開口6j確實地朝向棉被。
又,在棉被吸口6處,藉由使接頭6c相對於下面而在15度~50度之範圍內轉動,係能夠使棉被吸口6之身為吸入口的開口6j確實地朝向棉被。
又,在棉被吸口6處,由於係將接頭6c之旋轉軸6p配置在較吸口本體6a之前後方向的中央部ST1(參考圖43)而更靠後方處,因此,在使棉被吸口6作了前進時,棉被吸口6係成為難以被蓋入至棉被中,而能夠使棉被吸口6順暢地移動。
接著,針對被可自由轉動地安裝在吸塵器本 體1處之旋轉刷80,參考圖49~圖51來作說明。圖49,係為對於旋轉刷之收容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圖50,係為對於旋轉刷之使用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圖51,係為對於使用旋轉刷時之手持狀態下之電動吸塵器作展示之側面圖。
如同圖49中所示一般,旋轉刷80,係具備有被可自由轉動地支持於吸塵器本體1之前端的吸入口15處之旋轉刷部81、和固定刷部82,而構成之。
旋轉刷部81,係具備有旋轉基底81a、和被植毛設置於此旋轉基底81a處的刷毛部81b,而構成之。
旋轉基底81a,在收容狀態下,係具備有位置於吸入口15之右側方處的右邊部81a1、和位置於吸入口15之左側方處的左邊部81a2、以及位置於吸入口15之下方處的下邊部81a3。又,右邊部81a1和左邊部81a2之各端部,係在管箱部13之外面而被可自由轉動地作支持。又,右邊部81a1以及左邊部81a2,係朝向下邊部81a3,而以使前後方向之寬幅擴廣的方式來形成。
刷毛部81b,係背對著右邊部81a1、左邊部81a2以及下邊部81a3地而被形成。又,刷毛部81b之植毛設置方向,係與吸入口15之軸方向相平行。
固定刷部82,係具備有被固定在管箱部13處之固定基底82a、和被植毛設置於此固定基底82a處的刷毛部82b,而構成之。又,固定刷部82,係被配置在管箱部13和旋轉刷部81之間。刷毛部82b,係相對於固定基 底82a而朝向前方並朝向下方地來形成。
如同圖50中所示一般,若是使旋轉刷部81轉動,則刷毛部81b係從朝向後方而轉動至前方側並成為朝向斜下方。此時,藉由使被形成於下邊部81a3處之板狀部81a4與被形成於吸入口15之上方處的抵接面15a(參考圖49)相抵接,旋轉刷部81之轉動動作係被作限制。
如此這般,藉由將旋轉刷80設為使用狀態,吸入口15之周圍全體係被4邊之刷毛部81b、82b所包圍,藉由此,由於係能夠構成被作了閉鎖之空間,因此係能夠使吸入性能提昇。
如同圖51中所示一般,在將吸塵器本體1作為手持型來使用時,藉由使旋轉刷80轉動並將刷設為清掃面側,係成為能夠使刷毛部81b、82b之前端與平坦的清掃面作接觸。藉由此,係能夠減少與清掃面之間的空隙並使吸入性能提昇,並且能夠並不對於清掃面造成損傷地來進行掃除。
又,如同圖52中所示一般,在具備有吸口體3之電動吸塵器100中,藉由設為直立狀態下之使用並設為使吸塵器本體1作了躺下的狀態,係成為能夠對於床或沙發下的地面進行掃除。
又,如同圖53中所示一般,係亦可除了吸口體3之外,而另外附加有應用吸口體5。應用吸口體5,係裝著在吸入口15處來作使用,較理想,係以能夠對於吸口體3所無法進入之狹窄的場所進行清掃的方式,來將 應用吸口體5之前端設為較吸口體3之前端而更小的形狀。又,為了進行在手持形態時所無法伸到的較高之場所之清掃,較理想,係身為能夠進行伸縮之構造。
另外,於將集塵箱配置在管箱部之上側處的情況中,當在集塵箱之上部(手邊側)成為朝下的狀態下而停止了運轉的情況時,係會有集塵箱內之垃圾逆流至管箱部中之虞。在此種構成之電動吸塵器中,為了防止逆流,係有必要在集塵箱和管箱部之間的邊界部處,設置逆流防止閥。相對於此,當將應用吸口體5裝著於電動吸塵器100上並作使用,而集塵箱2之上部(捕塵濾網130側)成為朝下的情況時,由於集塵箱2係被配置在管箱部13之下側處,因此,就算是在如同圖53中所示一般之狀態下而停止了運轉,被集塵於集塵箱2內之垃圾也不會有逆流至管箱部13側的情形。又,就算是在使集塵箱2之下部朝向下方的狀態下而停止了運轉,被集塵於集塵箱2內之垃圾也不會有逆流至管箱部13側的情形。如此這般,就算是並不設置逆流防止閥,也能夠對於從集塵箱2而朝向管箱部13之逆流作防止。
另外,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前述之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係能夠施加各種之變更。例如,在旋轉把手30之旋轉機構部33處,係亦可並不被限定於圖1中所示之直立狀態和圖2中所示之手持狀態的2個形態,而構成為亦能夠在手持狀態和直立狀態之中間的狀態下來使用。為了設為此種構成,係可藉由增 加在圖7中所示之被形成在鎖死板36a處的鎖死孔36e之數量一事,來對應之。
又,伸縮管20,雖係為了在內部收容用以進行旋轉把手30之操作按鍵31a、31b和本體基板50之間的連接之導線,而設為中空之管形狀,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藉由使導線位置在外側,或者是藉由在本體部10處配置操作按鍵,係並不需要將伸縮管20設為管形狀,而只要身為能夠藉由與管箱部13之間之組合來進行伸縮者即可,例如係可僅單純為棒形狀。又,雖係以本體部10、伸縮管20、旋轉機構部33、旋轉把手30之順序來作記載,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設為本體部、旋轉機構部、伸縮管、旋轉把手之順序,並將伸縮管20設為收容在旋轉把手內並相對於本體部而進行旋轉之機構。
1‧‧‧吸塵器本體
2‧‧‧集塵箱
4‧‧‧縫隙管嘴
10‧‧‧本體部
11‧‧‧馬達箱部
12‧‧‧蓄電池箱部
13‧‧‧管箱部
16‧‧‧吸口體裝卸按鍵
20‧‧‧伸縮管
24e‧‧‧按鍵
25‧‧‧把手夾鉗(夾鉗手段)
30‧‧‧旋轉把手
30s、30t‧‧‧手柄部
31a、31b‧‧‧操作按鍵
32‧‧‧開口部
32a、32b‧‧‧指固定凹部
33‧‧‧旋轉機構部
80‧‧‧旋轉刷
100‧‧‧電動吸塵器
Ga‧‧‧重心

Claims (14)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吸塵器本體,該吸塵器本體,係具備有:具有電動送風機之本體部;和相對於前述本體部而被可自由伸縮地作安裝之伸縮管;和在前述伸縮管之前端部處朝向前述伸縮管之伸縮方向而被可轉動地作安裝之旋轉把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旋轉把手,係在被形成為細長狀之開口部的周圍具備有手柄部,在前述伸縮管被收容於前述本體部中並且該旋轉把手為轉動至前述伸縮管側處的狀態下,前述開口部係位置於前述電動送風機之略上方向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開口部之長邊方向的長度,與前述電動送風機的長邊方向之長度和前述電動送風機之後方處的對於前述吸塵器本體作控制之控制基板的長邊方向之長度的兩者相加後的長度,係為略相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其中,係具備有對於前述電動送風機供給電力之蓄電裝置, 前述旋轉把手,係在被形成為細長狀之開口部的周圍具備有手柄部,在前述伸縮管被收容於前述本體部中並且該旋轉把手為轉動至前述伸縮管側處的狀態下,前述開口部係位置於前述蓄電裝置之略上方向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開口部之長邊方向的長度,與前述蓄電裝置之長邊方向的長度,係為略相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本體部,係具備有在前述伸縮管被收容於前述本體部中並且該旋轉把手為轉動至前述伸縮管側處的狀態下,將前述旋轉把手作夾鉗之夾鉗手段。
  7. 一種電動吸塵器用之充電台,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基底部;和從前述基底部而立起之立架部;和對於電動吸塵器進行充電之充電端子,前述充電端子,係被設置在前述立架部之上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用之充電台,其中,前述充電端子,係被設置在從前述上面起而朝向上方突出之端子台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用之充電台,其中,在前述基底部中,係內藏有重物。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用之充電台,其中,前述基底部,係具備有載置面,該載置面,係載置有被與前述電動吸塵器作了連接的吸口體。
  11. 一種電動吸塵器,係為藉由被裝著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充電台上來進行充電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吸塵器本體,該吸塵器本體,係具備有電動送風機、和對於該電動送風機供給電力之蓄電裝置、以及能夠與前述充電端子作接觸之本體端子,前述本體端子,係被設置在接近於前述吸塵器本體之重心的位置處。
  12. 一種棉被吸口,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於下面具有開口之吸口本體;和以從前述開口突出的方式而被可自由旋轉地安裝於前述吸口本體處之旋轉體,前述吸口本體,係使在該吸口本體之下面處的前部以及後部,相較於前述開口而更朝向上方彎折。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棉被吸口,其中,在前述吸口本體之上面,係被設置有朝向前後方向而轉動之接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棉被吸口,其中,前述接頭,係相對於前述下面而在15度~50度之範 圍內轉動。
TW104144084A 2015-01-28 2015-12-28 電動吸塵器 TWI682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4843A JP6435204B2 (ja) 2015-01-28 2015-01-28 電気掃除機
JP2015-014843 2015-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556A true TW201630556A (zh) 2016-09-01
TWI682758B TWI682758B (zh) 2020-01-21

Family

ID=5651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084A TWI682758B (zh) 2015-01-28 2015-12-28 電動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35204B2 (zh)
CN (1) CN105816104B (zh)
TW (1) TWI6827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294B (zh) * 2017-08-08 2020-04-11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吸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8208B2 (en) 2016-04-11 2019-04-16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9888817B2 (en) 2014-12-17 2018-02-13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722086B2 (en) 2017-07-06 2020-07-28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251519B2 (en) 2014-12-17 2019-04-09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136778B2 (en) 2014-12-17 2018-11-27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022027B2 (en) 2014-12-17 2018-07-17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All in the hea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1950745B2 (en) 2014-12-17 2024-04-09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9883781B2 (en) 2014-12-17 2018-02-06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All in the hea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GB2594886B (en) * 2016-04-11 2022-02-23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016104B2 (en) 2016-04-11 2018-07-10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1241129B2 (en) 2016-04-11 2022-02-08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016105B2 (en) 2016-04-11 2018-07-10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568477B2 (en) 2016-04-11 2020-02-25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9986880B2 (en) 2016-04-11 2018-06-05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JP6819222B2 (ja) * 2016-10-31 2021-0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持ち型電気掃除機
JP7212521B2 (ja) * 2016-11-30 2023-01-2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KR102453842B1 (ko) 2017-01-03 2022-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핸디-스틱형 진공청소기
US10537216B2 (en) 2017-07-06 2020-01-21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702113B2 (en) 2017-07-06 2020-07-07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631693B2 (en) 2017-07-06 2020-04-28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750913B2 (en) 2017-07-06 2020-08-25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506904B2 (en) 2017-07-06 2019-12-17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842330B2 (en) 2017-07-06 2020-11-24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Handhel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JP6710186B2 (ja) * 2017-08-08 2020-06-17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充電台
KR102372897B1 (ko) 2017-08-22 2022-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청소기
KR101992018B1 (ko) * 2017-09-19 2019-09-30 에이스전자(주) 접어지는 진공청소기
CN117678925A (zh) * 2017-12-01 2024-03-12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及装配方法
WO2019114964A1 (en) * 2017-12-14 2019-06-20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Vacuum cleaner assembly
JP6941784B2 (ja) * 2018-03-30 2021-09-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14947608A (zh) * 2018-03-30 2022-08-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JP7045922B2 (ja) * 2018-05-01 2022-04-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のブラシノズ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108618699A (zh) * 2018-07-26 2018-10-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US11013384B2 (en) 2018-08-13 2021-05-25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Cyclonic air treatment member an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330478A (zh) * 2018-12-05 2019-02-15 索立沃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可变形的两用吸尘器
JP2020110472A (ja) * 2019-01-16 2020-07-27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6712658B2 (ja) * 2019-02-06 2020-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FR3092982B1 (fr) * 2019-02-21 2021-02-19 Seb Sa Aspirateur comprenant une partie de connecteur mobile
CN110313868A (zh) * 2019-07-29 2019-10-11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手柄延长式拉伸推杆组件及吸尘器
AU2020205211A1 (en) 2019-08-02 2021-02-18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CN112932321B (zh) * 2019-12-11 2022-04-26 苏州诚河清洁设备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
CN214742186U (zh) 2020-01-21 2021-11-16 创科无线普通合伙 鼓风机
AU2020286200A1 (en) 2020-01-21 2021-08-05 Techtronic Cordless Gp Power tool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IT202200009203A1 (it) * 2022-05-05 2023-11-05 Lindhaus S R L Snodo regolabile e bloccabile per macchine per la pulizia dei pavimenti
CN115281569B (zh) * 2022-06-24 2023-06-09 苏州简单有为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8914A (en) * 1971-10-06 1973-09-18 Whirlpool Co Vacuum cleaner with movable handle structure
JPS5261173U (zh) * 1975-10-06 1977-05-04
JPS5397873U (zh) * 1977-01-13 1978-08-08
US4660246A (en) * 1986-04-14 1987-04-28 The Singer Company Versatile vacuum cleaning appliance
JP2698295B2 (ja) * 1992-08-19 1998-0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TW339273B (en) * 1997-01-23 1998-09-01 Hitachi Taga Kogyo Kagi Kk A vacuum cleaner
KR200163307Y1 (ko) * 1998-07-06 2000-02-15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청소기
JP3482144B2 (ja) * 1998-12-25 2003-12-2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循環式電気掃除機
WO2005092017A2 (en) * 2004-03-19 2005-10-06 Electrolux Home Care Products, Ltd. Circular vacuum handle
JP2007089895A (ja) * 2005-09-29 2007-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4774925B2 (ja) * 2005-11-02 2011-09-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吸込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GB2433022A (en) * 2005-12-08 2007-06-13 Hoover Ltd Vacuum cleaner with folding handle
CN201821128U (zh) * 2010-09-13 2011-05-04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附件架的吸尘器充电座
TW201216912A (en) * 2010-10-27 2012-05-01 Panasonic Corp enabling the vacuum cleaner to become dual-use and to be stored in a compact manner even the handle is assembled on the main body
CN202313124U (zh) * 2011-10-21 2012-07-11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内置式推杆拉伸结构的简易手持立式除尘装置
US9993847B2 (en) * 2012-02-02 2018-06-12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Cleaning arrangement for a nozzle of a vacuum cleaner
JP2014124443A (ja) * 2012-12-27 2014-07-07 Iris Ohyama Inc 電気掃除機
KR200475588Y1 (ko) * 2013-06-24 2014-12-12 주식회사 부강샘스 진공청소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294B (zh) * 2017-08-08 2020-04-11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吸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5204B2 (ja) 2018-12-05
JP2016137164A (ja) 2016-08-04
CN105816104A (zh) 2016-08-03
CN105816104B (zh) 2019-02-05
TWI682758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0556A (zh) 電動吸塵器
JP6321560B2 (ja) 充電台
JP671556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488137B2 (ja) 電気掃除機
TWI689277B (zh) 電動吸塵器之充電座
TWI711421B (zh) 吸塵器
US10492651B2 (en) Bagless vacuum cleaner
TWI552713B (zh)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TW201909819A (zh) 電動吸塵器
JP6762277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0582362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无线手持吸尘器
WO2020224601A1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JP2004313249A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2032722A1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6136982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3024828A (ja) 電気掃除機セット
TWI637714B (zh) Electric sweeper
JP6523692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1904323A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JP2019146876A (ja) 電気掃除機
JP691862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7013038B2 (ja) 袋付き電気掃除機
JP6472255B2 (ja) ふとん吸口
CN201234953Y (zh) 一种带有尘筒锁扣机构的真空吸尘器
WO2021253683A1 (zh) 摆动组件、用于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与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