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7649A -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7649A
TW201627649A TW104127334A TW104127334A TW201627649A TW 201627649 A TW201627649 A TW 201627649A TW 104127334 A TW104127334 A TW 104127334A TW 104127334 A TW104127334 A TW 104127334A TW 201627649 A TW201627649 A TW 2016276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film
glare film
light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7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2157B (zh
Inventor
Gen Furui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27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7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157B/zh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實際上即使未由斜向以目視評估在防眩薄膜發生眩光的程度,亦可進行與由斜向目視防眩薄膜時的眩光的相關性高且定量的眩光評估的方法。 藉由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係具備有:光透過性基材(31)、及設在光透過性基材(31)上且具有凹凸面(32A)的防眩層(32),表面(30A)形成為凹凸面之防眩薄膜(30)的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係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在離配置在防眩薄膜(30)的背面(30B)側的格子狀矩陣濾光片(20)為分離2.0mm以上的狀態下,使來自白色光源(10)的光,透過矩陣濾光片(20),由防眩薄膜(30)的背面(30B)側入射至防眩薄膜(30),對由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出射的透過光進行攝影而取入前述透過光作為畫像,根據所取入的前述畫像,求出亮度分布不均的標準偏差,將所求出的前述標準偏差的值設為眩光值。

Description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在液晶顯示器(LCD)、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電漿顯示器(PDP)、電激發光顯示器(ELD)、場效發射顯示器(FED)等畫像顯示裝置中的畫像顯示面,通常為了抑制觀察者及觀察者的背景等的映入,設有在表面具有凹凸的防眩薄膜或在最表面具有反射防止層的反射防止性薄膜。
防眩薄膜係使外光在防眩層的凹凸面散射而抑制觀察者及觀察者的背景等的映入者。防眩薄膜主要具備有:光透過性基材、及設在光透過性基材上之具有凹凸面的防眩層。
在畫像顯示裝置中,因黑矩陣與防眩薄膜的凹凸面的影響,有產生眩光的情形。因此,目前已有評估防眩薄膜的眩光的各種方法被提出(參照專利文獻1~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0464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7948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7172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9-236621號公報
相較於由正面方向目視畫面之時,眩光係有以由相對畫面的法線方向具有30°以上的角度的斜向目視畫面之時為較強看得到的情形,即使在由正面方向目視畫面時未確認到眩光的情形下,亦會有在由斜向目視畫面之時確認眩光的情形。
尤其在被稱為4K2K(水平像素數3840×垂直像素數2160)的水平像素數為3000以上的超高精細的畫像顯示裝置中,當由斜向目視畫面時,容易發生眩光。
對於如上所示之由斜向目視畫面時的眩光問題,在專利文獻1~4的眩光評估方法中,與由斜向目視時的眩光沒有相關性,無法適當評估。
另一方面,即使欲由斜向將防眩薄膜的眩光,使用CCD攝影機由斜向攝影評估對象來進行評估,亦無法將CCD攝影機的焦點對在評估對象全體,因此無法適當評估。此外,實際上,由斜向以目視評估是否在防 眩薄膜發生眩光,係會有產生依個人差異所致之不均之虞,因此圖求客觀的定量評估方法。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者。亦即,目的在提供一種實際上即使未由斜向以目視評估在防眩薄膜發生眩光的程度,亦可進行與由斜向目視防眩薄膜時的眩光的相關性高且定量的眩光評估的方法。
藉由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係具備有:光透過性基材、及設在前述光透過性基材上且具有凹凸面的防眩層,表面形成為凹凸面之防眩薄膜的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係將前述防眩薄膜的表面,在離配置在前述防眩薄膜的背面側的格子狀矩陣濾光片為分離2.0mm以上的狀態下,使來自白色光源的光,透過前述矩陣濾光片,由前述防眩薄膜的背面側入射至前述防眩薄膜,對由前述防眩薄膜的前述表面出射的透過光進行攝影而取入前述透過光作為畫像,根據所取入的前述畫像,求出亮度分布不均的標準偏差,將所求出的前述標準偏差的值設為眩光值。
藉由本發明之一態樣的眩光定量評估方法,由於在將防眩薄膜的表面離矩陣濾光片為分離2.0mm以上的狀態下評估眩光,因此實際上即使未由斜向以目視評 估防眩薄膜中的眩光程度,亦可藉由數值來確認當由斜向目視防眩薄膜時發生什麼樣程度的眩光。
10‧‧‧白色光源
20‧‧‧矩陣濾光片
30、70‧‧‧防眩薄膜
30A、70A‧‧‧表面
30B、70B‧‧‧背面
31‧‧‧光透過性基材
32‧‧‧防眩層
32A、71A‧‧‧凹凸面
40‧‧‧攝像裝置
50‧‧‧支持板
50A‧‧‧支持板50之白色光源10側的面
60‧‧‧間隔件
71‧‧‧功能層
80‧‧‧畫像處理裝置
d‧‧‧距離
圖1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眩光定量評估方法的圖。
圖2係圖1所示之防眩薄膜的概略構成圖。
圖3係其他防眩薄膜的概略構成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示,一邊說明實施形態之防眩薄膜的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圖1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防眩薄膜的眩光定量評估方法的圖,圖2係圖1所示之防眩薄膜的概略構成圖,圖3係其他防眩薄膜的概略構成圖。其中,在本說明書中,「薄膜」、「薄片」、「板」等用語並非為僅依據稱呼的不同而互相作區分者。因此,例如「薄膜」係亦包含亦可被稱為薄片或板的構件的概念。以一具體例而言,在「防眩薄膜」亦包含被稱為「防眩薄片」或「防眩板」等的構件。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首先,如圖1所示,依序配置白色光源10、格子狀矩陣濾光片20、防眩薄膜30、及攝像裝置40。藉由使用白色光源10及矩陣濾光片20的組合,可擬似性重現液晶 顯示器。
以白色光源10而言,為更加忠實重現擬似性的液晶顯示器,以白色面光源為佳。以白色光源而言,係列舉例如HAKUBA製LIGHTBOX。白色光源10係以稍微分離矩陣濾光片20的方式作配置。
圖1所示之格子狀矩陣濾光片20係由黑矩陣構成。具體而言,例如矩陣濾光片20係僅由形成為縱85nm、橫65nm、厚度1nm、間距127μm×127μm(200ppi)的黑矩陣所構成,作為未被著色的擬似性彩色濾光片來發揮功能。其中,使用擬似性彩色濾光片作為矩陣濾光片,但是亦可使用經著色的彩色濾光片作為矩陣濾光片。
矩陣濾光片20係形成在玻璃板等具光透過性的支持板50的其中一面。具體而言,矩陣濾光片20係形成在支持板50之白色光源10側的面50A。
如圖1及圖2所示,評估對象的防眩薄膜30係具備有:光透過性基材31、及設在光透過性基材31上且具有凹凸面32A的防眩層32。
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係形成為反映出防眩層32之凹凸面32A的凹凸面。圖2所示之防眩薄膜30係在防眩層32上未設有低折射率層等功能層,因此防眩層32的凹凸面32A形成為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其中,如圖3所示之防眩薄膜70,亦可在防眩層32上設有功能層71。此時,功能層71的表面71A形成為防眩薄膜70 的表面70A。「功能層」係指在防眩薄膜中,意圖發揮某些功能之層,具體而言,列舉例如用以發揮反射防止性、抗靜電性、或防污性等功能之層。功能層係不僅為單層,亦可為積層2層以上者。若使用具有低於防眩層32之折射率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層作為功能層71,低折射率層由於膜厚薄,因此在低折射率層的表面,防眩層的凹凸面中的凹凸形狀幾乎照原樣被維持。因此,防眩薄膜70的表面70A中的凹凸形狀實質上形成為防眩層32的凹凸面32A中的凹凸形狀。
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係相對被配置在防眩薄膜30的背面30B側的矩陣濾光片20為分離2.0mm以上。亦即,圖1所示之距離d為2.0mm以上。在此,在本說明書中,「防眩薄膜的表面相對矩陣濾光片為分離2.0mm以上」意指由離防眩薄膜的背面,在該背面的法線方向而且防眩薄膜的表面側以防眩薄膜的厚度程度分離的位置,至矩陣濾光片的防眩薄膜側的面為止的距離成為2.0mm以上。該距離是否成為2.0mm以上,亦可直接測定由防眩薄膜的表面至矩陣濾光片的防眩薄膜側的面的距離來確認,但是亦可藉由將存在於防眩薄膜的表面與矩陣濾光片的防眩薄膜側的面之間的防眩薄膜及構件的厚度進行合計來確認。此外,本說明書中的防眩薄膜的「背面」意指與防眩薄膜的表面為相反側的面。在本實施形態中,防眩薄膜30的背面30B係形成為與光透過性基材31中的防眩層32側的面為相反側的面。其中,若使用防眩薄膜 70,在防眩薄膜70的背面70B側配置矩陣濾光片20。此外,防眩薄膜的表面係形成為凹凸面,因此防眩薄膜的厚度依場所而異,但是上述「防眩薄膜的厚度」係設為將防眩薄膜的厚度進行10點測定,意指其平均值者。
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的距離的下限係以3.0mm以上為佳。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的距離的上限係以10mm以下為佳,以8mm以下為更佳。若矩陣濾光片與防眩薄膜的距離超過10mm,由於不易發生眩光,因此會有無法適當評估眩光之虞。
在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之間亦可介在用以使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的距離確實地形成為2.0mm以上之具光透過性的間隔件60。以間隔件60而言,列舉玻璃板等。在本實施形態中,支持板50與間隔件60為相接。
若矩陣濾光片20形成在支持板50,而且在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之間介在間隔件60,若將支持板50與間隔件60的合計厚度形成為2.0mm以上,可確實地將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距離形成為2.0mm以上。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之間係介在有支持板50及間隔件60,但是若將支持體50的厚度形成為2.0mm以上,可確實地將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的距離形成為2.0mm以 上,因此亦可未介在間隔件60。此外,若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的距離為2.0mm以上,可在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之間介在空氣層,但是若介在空氣層,會有在界面的反射對測定造成不良影響之虞,因此矩陣濾光片20與防眩薄膜30之間較佳為以氣體以外的透明媒質充滿為佳。防眩薄膜30係對間隔件60以透明黏著劑(未圖示)進行黏貼。
防眩薄膜30係具備有:光透過性基材31、及防眩層32,但是以光透過性基材31而言,若具光透過性,即沒有特別限定,列舉例如:醯化纖維素基材、環烯聚合物基材、聚碳酸酯基材、丙烯酸系聚合物基材、聚酯基材、或玻璃基材。
光透過性基材31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定,可為5μm以上、1000μm以下,光透過性基材31的厚度的下限若由處理性等觀點來看,以15μm以上為佳,以25μm以上為更佳。光透過性基材31的厚度的上限若由薄膜化的觀點來看,以80μm以下為佳。
防眩層32係發揮防眩性之層。防眩層32亦可為發揮防眩性,並且發揮其他功能者。具體而言,防眩層32亦可為發揮防眩性,並且發揮例如硬塗性、反射防止性、抗靜電性、或防污性等功能之層。
防眩層32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定,可形成為1μm以上、20μm以下。防眩層32的厚度係由剖面電子顯微鏡(TEM、STEM)的畫像,使用畫像處理軟體所測定 的值。在此,防眩層的表面係形成為凹凸面,因此厚度依場所而異,但是上述「防眩層的厚度」係設為將防眩層的厚度進行10點測定,意指其平均值者。
以防眩層32的凹凸面32A的形成方法而言,列舉例如:(A)使用包含成為硬化後黏結劑樹脂的硬化性樹脂前驅物及微粒子的防眩層用組成物來形成凹凸面的方法;(B)藉由使用模具的轉印方法來形成凹凸面的方法;(C)藉由噴砂使防眩層的表面粗糙,藉此形成凹凸面的方法;或(D)藉由壓花輥在防眩層的表面賦予凹凸,藉此形成凹凸面的方法等。在該等之中亦基於製造容易,以上述(A)的方法為佳。若藉由上述(A)的方法形成防眩層,防眩層係包含有黏結劑樹脂及微粒子。
在由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出射的透過光的攝影係使用攝像裝置40,但是可使用例如CCD攝影機(Charge-Coupled Device攝影機)作為攝像裝置40。
防眩薄膜30與攝像裝置40的距離係依攝像裝置40的解析度而異,但是以例如200mm以上、300mm以下為佳。攝影時,攝像裝置40的焦點係配合防眩薄膜30,且將光圈配合在適當之處。
在攝像裝置40係電性連接有用以進行畫像處理等,以求出透過光中的亮度分布不均的標準偏差的畫像處理裝置80。
如上所述在配置防眩薄膜30等之後,由白色光源10,使光透過矩陣濾光片20而由防眩薄膜30的背 面30B側入射,藉由攝像裝置40,對由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出射的透過光進行攝影。
接著,將藉由攝影所得的透過光作為畫像而取入在畫像處理裝置80。被取入的畫像係將眩光進行數值化時,進行畫像處理俾以取得適當值。畫像處理係由例如低通過濾、陰影校正、及對比強調所構成。畫像處理係可利用ImagePro Plus ver.6.2(Media Cybernetics公司製)等畫像處理軟體進行。以下,說明使用ImagePro Plus ver.6.2作為畫像處理軟體的情形。
在畫像處理中,首先,選擇對所取入的畫像進行畫像處理的區域。此係基於僅將存在防眩薄膜的部分設為畫像處理對象之故。具體而言,選擇例如200×160畫素的區域。
接著,在該區域中,為防止在畫像處理計算中的位數取消(cancellation of significant digits),將8位元灰階的畫像轉換成16位元灰階。接著,將畫像進行過濾,將因黑矩陣圖案而來的成分去除。該過濾係以變得無法分辨矩陣濾光片的程度施加低通過濾來進行。具體而言,例如由過濾器命令的強調標籤選擇低通過濾,以3×3、次數3、強度10的條件進行過濾。
過濾後,進行陰影校正,之後進行對比強調。對比的強調係在評估眩光方面用以容易觀看亮度分布的處理,具體而言,例如將對比設為96、亮度設為48。
將如上所得之畫像轉換成8位元灰階,針對 其中的150×110畫素,算出每個畫素的值的不均作為標準偏差值,藉此將眩光進行數值化。將求出的眩光值與預定值作比較,藉此可評估防眩薄膜的眩光性。該經數值化的眩光值愈小,眩光愈少,因此眩光值係以14以下為佳,以12以下為更佳。本說明書中的「斜向」係設為意指由防眩薄膜中的光透過性基材的法線方向以左右傾斜30°以上的方向。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在離矩陣濾光片20為分離2.0mm以上的狀態下,評估防眩薄膜30的眩光。在此,雖然理由不明確,但是本發明人等發現若在將防眩薄膜30的表面30A離矩陣濾光片為分離2.0mm以上的狀態下,評估防眩薄膜的眩光時,實際上,居然與由斜向目視時的防眩薄膜的眩光的評估具有相關性。因此,藉由本實施形態,實際上,即使未由斜向以目視評估在防眩薄膜發生的眩光,亦可當由斜向目視防眩薄膜時,藉由數值來確認眩光的程度。
藉由本實施形態之評估方法所求出的眩光值為12以下的防眩薄膜係被組入在畫像顯示裝置來使用,但是尤其以被組入在被稱為4K2K(水平像素數3840×垂直像素數2160)的水平像素數為3000以上的超高精細的畫像顯示裝置來使用為佳。
〔實施例〕
為詳加說明本發明,以下列舉實施例來進行 說明,惟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等記載。
<防眩層用組成物的調製>
首先,以成為下述所示之組成的方式摻合各成分,而得防眩層用組成物。
(防眩層用組成物1)
‧二氧化矽微粒子(辛基矽烷處理氣相二氧化矽(Fumed silica)、平均一次粒子徑12nm、日本AEROSIL公司製):0.5質量份
‧二氧化矽微粒子(甲矽烷處理氣相二氧化矽、平均一次粒子徑12nm、日本AEROSIL公司製):0.2質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製品名「PETA」、Daicel-Cytec公司製):50質量份
‧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製品名「V-4000BA」、DIC公司製):5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5質量份
‧聚醚改質矽酮(製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0.025質量份
‧甲苯:70質量份
‧異丙醇:40質量份
‧環己酮:40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2)
‧有機微粒子(球狀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粒子、粒徑3.5μm、折射率1.545、積水化成品公司製):12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製品名「KAYARAD-PET-30」、日本化藥公司製):38質量份
‧異三聚氰酸EO改質三丙烯酸酯(製品名「M-313」、東亞合成公司製):22質量份
‧無機超微粒子(在表面導入有反應性官能基的二氧化矽、平均一次粒子徑12nm、溶劑MIBK、固形分30%、日產化學公司製):12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5質量份
‧聚醚改質矽酮(製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0.025質量份
‧甲苯:135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3)
‧有機微粒子(球狀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粒子、粒徑5μm、折射率1.525、積水化成品公司製):20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製品名「KAYARAD-PET-30」、日本化藥公司製):38質量份
‧異三聚氰酸EO改質三丙烯酸酯(製品名「M- 313」、東亞合成公司製):22質量份
‧無機超微粒子(在表面導入有反應性官能基的二氧化矽、平均一次粒子徑12nm、溶劑MIBK、固形分30%、日產化學公司製):12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5質量份
‧聚醚改質矽酮(製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0.025質量份
‧甲苯:135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4)
‧有機微粒子(親水化處理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粒子、平均粒子徑2.0μm、折射率1.5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3質量份
‧氣相二氧化矽(甲矽烷處理、平均粒子徑12nm、日本AEROSIL公司製):1質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製品名:PETA、Daicel-Cytec公司製):60質量份
‧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製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官能基數10):4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5質量份
‧聚醚改質矽酮(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0.025質量份
‧甲苯:105質量份
‧異丙醇:30質量份
‧環己酮:15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5)
‧有機微粒子(球狀聚苯乙烯粒子、粒徑3.5μm、折射率1.59、綜研化學公司製):12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製品名「KAYARAD-PET-30」、日本化藥公司製):90質量份
‧丙烯酸聚合物(分子量75,000、三菱麗陽(Mitsubishi Rayon)公司製):1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3質量份
‧聚醚改質矽酮(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0.025質量份
‧甲苯:145質量份
‧環己酮:60質量份
(防眩層用組成物6)
‧無機微粒子(凝膠法不定形二氧化矽、疏水處理、平均粒子徑(雷射繞射散射法)4.1μm、日本富士矽化學(Fuji Sylysia)公司製):14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製品名「KAYARAD-PET- 30」、日本化藥公司製):10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5質量份
‧聚醚改質矽酮(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0.2質量份
‧甲苯:150質量份
‧MIBK:35質量份
<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的調製>
以成為下述所示之組成的方式摻合各成分,而得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
(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
‧中空二氧化矽微粒子(中空二氧化矽微粒子的固形分:20質量%、溶液:甲基異丁基酮、平均粒徑:50nm):40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製品名:PETIA、Daicel-Cytec公司製):10質量份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127;BASF Japan公司製):0.35質量份
‧改質矽油(X22164E;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0.5質量份
‧甲基異丁基酮(MIBK):320質量份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161質量份
<試樣1>
準備作為光透過性基材之厚度60μm的三醋酸纖維素樹脂薄膜(富士軟片(Fujifilm)公司製、TD60UL),在三醋酸纖維素樹脂薄膜的單面塗佈防眩層用組成物1,且形成塗膜。接著,對所形成的塗膜,以0.2m/s的流速,使50℃的乾燥空氣流通15秒鐘之後,另外以10m/s的流速,使70℃的乾燥空氣流通30秒鐘而使其乾燥,藉此使塗膜中的溶劑蒸發,且將紫外線在氮氣環境(氧濃度200ppm以下)下,以積算光量成為100mJ/cm2的方式進行照射而使塗膜硬化,藉此形成4.0μm厚度(硬化時)的防眩層,且製作試樣1之防眩薄膜。
<試樣2>
在試樣2中,除了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2取代防眩層用組成物1,而且將防眩層硬化時的厚度設為5.0μm之外,係與試樣1同樣地製作防眩薄膜。
<試樣3>
在試樣3中,除了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3取代防眩層用組成物1,而且將防眩層硬化時的厚度設為7.0μm之外,係與試樣1同樣地製作防眩薄膜。
<試樣4>
在試樣4中,除了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4取代防眩層用組成物1之外,係與試樣1同樣地製作防眩薄膜。
<試樣5>
在試樣5中,除了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5取代防眩層用組成物1,而且將防眩層硬化時的厚度設為4.5μm之外,係與試樣1同樣地製作防眩薄膜。
<試樣6>
在試樣6中,除了使用防眩層用組成物6取代防眩層用組成物1,而且將防眩層硬化時的厚度設為2.0μm之外,係與試樣1同樣地製作防眩薄膜。
<試樣7>
在試樣7中,除了將紫外線的積算光量設為50mJ/cm2之外,係與試樣1同樣地在三醋酸纖維素樹脂薄膜形成防眩層。接著,在防眩層的表面,將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以乾燥後(40℃×1分鐘)的膜厚成為0.1μm的方式進行塗佈,在氮氣環境(氧濃度200ppm以下)下,以積算光量100mJ/cm2進行紫外線照射使其硬化而形成低折射率層,且製作試樣7之防眩薄膜。
<實施例>
在試樣1~7之各防眩薄膜中,在防眩薄膜的背面 (與三醋酸纖維素樹脂薄膜之形成有防眩層的面為相反側的面)以透明黏著劑貼合厚度3mm的玻璃板。此外,將該玻璃板中未貼合有防眩薄膜的玻璃面、及在單面形成有200ppi之黑矩陣的厚度0.7mm的玻璃板中未形成有黑矩陣的玻璃面,以水進行貼合。亦即,在試樣1~7中,防眩薄膜的表面係離黑矩陣為分離3.76mm。對如此所得之積層體,由黑矩陣側照射白色面光源(HAKUBA製LIGHTBOX、平均亮度1000cd/m2)的光,擬似性使眩光發生。將其由防眩薄膜側利用CCD攝影機(KP-M1、C安裝轉接器、近攝接環;PK-11A Nikon、攝影機鏡頭;50mm,F1.4s NIKKOR)進行攝影。CCD攝影機與防眩薄膜的距離係設為250mm,CCD攝影機的焦點係以配合防眩薄膜的方式進行調節。將以CCD攝影機攝影到的畫像取入至個人電腦,以畫像處理軟體(ImagePro Plus ver.6.2;Media Cybernetics公司製)如下所示進行解析。首先,由所取入的畫像選擇200×160畫素的區域,在該區域中,轉換成16位元灰階。接著,由過濾器命令的強調標籤選擇低通過濾,以3×3、次數3、強度10的條件施加過濾。藉此將因黑矩陣圖案而來的成分去除。接著,選擇平坦化,以背景:暗、物件寬幅10的條件進行陰影校正。接著,以對比強調命令形成為對比:96、亮度:48來進行對比強調。將所得之畫像轉換成8位元灰階,針對其中的150×110畫素,算出每個畫素的值的不均作為標準偏差值,藉此將眩光進行數值化。可謂該經數值化的眩光 值愈小,眩光愈少。
<比較例>
在試樣1~7之各防眩薄膜中,將防眩薄膜的背面,以透明黏著劑貼合在單面形成有200ppi的黑矩陣的厚度0.7mm的玻璃板中未形成有黑矩陣的玻璃面。亦即,在試樣1~7中,防眩薄膜的表面係離黑矩陣為分離0.76mm。對如此所得之積層體,由黑矩陣側照射白色面光源(HAKUBA製LIGHTBOX、平均亮度1000cd/m2)的光,擬似性使眩光發生。將此由防眩薄膜側以CCD攝影機(KP-M1、C安裝轉接器、近攝接環;PK-11A Nikon、攝影機鏡頭;50mm,F1.4s NIKKOR)進行攝影。CCD攝影機與防眩薄膜的距離係設為250mm,CCD攝影機的焦點係以配合防眩薄膜的方式進行調節。將以CCD攝影機攝影到的畫像取入至個人電腦,且以畫像處理軟體(ImagePro Plus ver.6.2;Media Cybernetics公司製)如下所示進行解析。首先,由所取入的畫像選擇200×160畫素的區域,在該區域,轉換成16bit灰階。接著,由過濾器命令的強調標籤選擇低通過濾,以3×3、次數3、強度10的條件施加過濾。藉此將因黑矩陣圖案而來的成分去除。接著,選擇平坦化,且以背景:暗、物件寬幅10的條件進行陰影校正。接著,以對比強調命令設為對比:96、亮度:48來進行對比強調。將所得之畫像轉換成8位元灰階,針對其中之150×110畫素,算出每個畫素的值 的不均作為標準偏差值,藉此將眩光進行數值化。
<藉由目視所為之眩光評估>
在試樣1~7之各防眩薄膜中,如以下對眩光進行目視評估。形成為依亮度1500cd/m2的白色面光源、在單面形成有200ppi的黑矩陣的厚度0.7mm的玻璃板、防眩薄膜的順序由下重疊的狀態,在30cm左右的距離,由防眩薄膜的三醋酸纖維素樹脂薄膜的法線方向以左右傾斜45°的方向進行目視評估。觀察眩光程度,且以1~4之4階段進行判定。在此,以眩光由多而少的順序設為1、2、3、4。亦即,眩光最多的為1,眩光最少的為4。
以下將結果顯示於表1。
如表1所示,比較例之眩光評估方法的結果與藉由目視所為之眩光評估結果不相對應。相對於此,實施例之眩光評估方法的結果係與藉由目視所得之眩光評估結果為相對應。藉此,藉由實施例之眩光評估方法,確認 實際上即使未由斜向以目視評估在防眩薄膜發生眩光的程度,亦可評估當由斜向目視防眩薄膜時發生什麼樣程度的眩光。
10‧‧‧白色光源
20‧‧‧矩陣濾光片
30‧‧‧防眩薄膜
30A‧‧‧表面
30B‧‧‧背面
31‧‧‧光透過性基材
32‧‧‧防眩層
40‧‧‧攝像裝置
50‧‧‧支持板
50A‧‧‧面
60‧‧‧間隔件
80‧‧‧畫像處理裝置
d‧‧‧距離

Claims (5)

  1. 一種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係具備有:光透過性基材、及設在前述光透過性基材上且具有凹凸面的防眩層,表面形成為凹凸面之防眩薄膜的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係:將前述防眩薄膜的前述表面,在自配置在前述防眩薄膜的背面側的格子狀矩陣濾光片分離2.0mm以上的狀態下,使來自白色光源的光,透過前述矩陣濾光片,由前述防眩薄膜的背面側入射至前述防眩薄膜,對由前述防眩薄膜的前述表面出射的透過光進行攝影而取入前述透過光作為畫像,根據所取入的前述畫像,求出亮度分布不均的標準偏差,將所求出的前述標準偏差的值設為眩光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中,在前述矩陣濾光片與前述防眩薄膜之間配置具光透過性的間隔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中,在將所取入的前述畫像進行畫像處理之後,求出亮度分布不均的標準偏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中,前述矩陣濾光片係由黑矩陣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眩光定量評估方法,其中,前述透過光的攝影係藉由CCD攝影機進行。
TW104127334A 2014-09-11 2015-08-21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TWI682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5282 2014-09-11
JP2014185282A JP6471435B2 (ja) 2014-09-11 2014-09-11 ギラツキ定量的評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649A true TW201627649A (zh) 2016-08-01
TWI682157B TWI682157B (zh) 2020-01-11

Family

ID=5565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7334A TWI682157B (zh) 2014-09-11 2015-08-21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71435B2 (zh)
KR (1) KR102022142B1 (zh)
TW (1) TWI6821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4469A (zh) * 2021-07-20 2021-11-09 河北华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板性能试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13455A (ja) * 2016-07-22 2018-01-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モアレ評価装置およびモアレ評価方法
CN109530269B (zh) * 2018-10-22 2021-02-09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编及色坐标粗分档的发光芯片分档方法
JP7413907B2 (ja) 2020-04-20 2024-0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測定装置および光学測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4177B2 (ja) * 1999-02-19 2010-06-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ぎらの定量的評価方法及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2196111A (ja) * 2000-12-25 2002-07-10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3766342B2 (ja) 2002-03-26 2006-04-1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ギラツキ評価装置
JP4581927B2 (ja) 2005-09-07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ぎらつき測定方法およびぎらつき測定装置
JP2009236621A (ja) 2008-03-26 2009-10-15 Toray Ind Inc 防眩フィルムのぎらつき評価方法及びぎらつき評価装置
CN104160303B (zh) * 2012-02-29 2017-03-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
JP6093153B2 (ja) * 2012-11-13 2017-03-0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4469A (zh) * 2021-07-20 2021-11-09 河北华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板性能试验装置
CN113624469B (zh) * 2021-07-20 2023-11-24 河北华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板性能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2157B (zh) 2020-01-11
KR20160030854A (ko) 2016-03-21
JP2016057227A (ja) 2016-04-21
JP6471435B2 (ja) 2019-02-20
KR102022142B1 (ko)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9025B (zh)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LCD panel, and video display device
JP5924311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28794B1 (ko) 광학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이 부착된 표시 장치
JP5976602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82157B (zh) 眩光定量評估方法
JP6984598B2 (ja) 文字ぼけ評価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48882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633054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TWI635309B (zh)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JP6435681B2 (ja) 光学積層体
JP6198106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8127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16118788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