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6069A - 基於液晶的光學顯示系統 - Google Patents

基於液晶的光學顯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6069A
TW201626069A TW104131112A TW104131112A TW201626069A TW 201626069 A TW201626069 A TW 201626069A TW 104131112 A TW104131112 A TW 104131112A TW 104131112 A TW104131112 A TW 104131112A TW 201626069 A TW201626069 A TW 2016260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ly active
light
nanoro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0295B (zh
Inventor
烏里 巴寧
海加 阿爾貝爾
貝哈德 瑞杰
吳明洲
Original Assignee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伊森研究暨發展中心
可萊特奈米科技有限公司
默克專利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伊森研究暨發展中心, 可萊特奈米科技有限公司, 默克專利 filed Critical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伊森研究暨發展中心
Publication of TW201626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6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2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7Illumin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Luminescent elements or materials associated to the ce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23Polyimide, polyamide-im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42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for homeotropic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1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the liquid crystal having negative dielectric anisotrop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1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mi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34Colour display without the use of colour mosaic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光學活性結構及一顯示裝置。該裝置利用包含液晶材料及複數奈米棒之光學活性結構,該等奈米棒係用以回應激發光而放射一或更多預定範圍之光。在液晶方向上的變化改變了奈米棒的方向、並對來自奈米棒的光進行調變。

Description

基於液晶的光學顯示系統
本發明大體上在光學顯示系統的領域,更具體而言係在平板顯示系統的領域。
平板顯示系統被廣泛地使用於各樣的裝置/系統,例如電腦監視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電視機、等。大體上,平板顯示器已成為市場中的主要顯示類型。
基於液晶(LC)的顯示系統在平面螢幕顯示系統的種類中佔了多數。基於LC的顯示系統利用結合了某些液體特性與分子之間的似晶體次序(crystal-like order)的分子材料。液體特性的存在使得其可回應外部場(例如,電場)而改變LC材料之方向。LC分子的不同方向一般可藉由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例如,偏振光之旋轉或傳輸及/或雙折射)而區別。
一般而言,基於LC的顯示系統利用對應的背面照明單元,背面照明單元在橫跨裝置的整個表面上提供了高強度且大部分均勻的照明。顯示系統的LC面板藉由完全或部分地阻擋來自沿著該表面的不同區域之光而對均勻的背面照明提供調變。為了提供足夠的調變,背面照明單元所照射的光被轉換成偏振光(例如,藉由安裝至LC單元之底部部分的輸入偏振器),同時LC材料的相位變化(例如,旋轉)改變了其對偏振光的傳輸。
各樣類型之基於LC的顯示器為本技藝領域中已知的,其中包括基於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之液晶材料的裝置,例如美國專利案第5384065、及5599480號中所描述的那些裝置。
此外,各樣類型的背面照明單元為已知的,其中包括利用奈米粒子(例如,奈米點及棒狀奈米粒子)之光學放射的單元。例如,美國專利第8471969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3/181234及2014/009902號(全部皆是讓渡給本申請案之受讓人)中描述了這樣的光學顯示裝置及照明單元。這樣的基於奈米粒子之發光單元能夠提供具有所想要色溫的高強度照明、同時降低能源成本,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消除或至少減少了對於偏振濾光器的需要。
此外,若干顯示裝置配置對於從顯示系統的背面側到達的光提供了某程度上的透明度。可提供至少部分透明的顯示器的一些已知技術包括:半透明全像投影系統;透明有機LED(TOLED)顯示器;反射式抬頭顯示器(HUD);基於藍色反射厚板的顯示器;及透明LCD。這些技術在對使用者提供顯示的同時,容許光透射通過顯示器以讓使用者得以看見顯示系統的背面景象。
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4/0292839號提供了包括液晶面板的透明顯示裝置。該液晶面板包括一彩色濾光器基板、一陣列基板、一液晶層、一第一偏振器及一第二偏振器。第一偏振器設置在彩色濾光器基板遠離液晶層的一側。第二偏振器配置在陣列基板遠離液晶層的一側。彩色濾光器基板包括透明基底、及形成於該透明基底上的彩色濾光器。彩色濾光器包括複合像素區域,其中每一複合像素區域具有複數彩色子像素區及一透明子像素區。第二偏振器包括一非偏振圖案,該非偏振圖案在空間上對應於彩色濾光器中的透明子像素區,在光通過非偏振圖案之後,偏振狀態保持不變。
如上面所述,基於LC的顯示裝置一般利用光學傳輸的變化來提供調變的照明(換言之,顯示影像)。更具體而言,顯示裝置上所顯示的影像係藉由阻擋、或部分阻擋通過該裝置不同區域/像素的光傳輸而產生。像這樣基於阻擋透射的顯示技術需要高強度的背面照明,而這使得他們在能源效率上落伍。
此外,透明或部分透明顯示系統的習知配置受到各樣的限制,例如受限的視角、低對比度及亮度、及難以擴大顯示尺寸。本發明的技術利用光學活性奈米粒子(具體而言,奈米棒及來自奈米棒的光放射)來提供能夠在提供想要的高亮度的同時保持系統之透明度(例如,15%或更多、較佳為30%、且更佳為40%或更多的可見光傳輸通過顯示器)的透明顯示系統。因此,在本技術領域中需要新穎的顯示裝置結構。本發明提供了用於顯示裝置中的光學活性層/結構。該光學活性結構能夠讓顯示裝置得以用較高的能源效率運作。此外,使用本發明的光學活性結構使得光學透明顯示系統的設計成為可能。本發明的光學活性結構包含一或更多層,該一或更多層具有嵌入在液晶(LC)分子矩陣中的複數光學活性棒狀奈米粒子。棒狀奈米粒子較佳與LC材料對準,俾使LC分子的方向變化會導致奈米粒子與LC分子一起旋轉/變動。
光學活性棒狀奈米粒子係選擇用以吸收預定第一波長範圍的光、並回應而放射出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一般而言在可見光譜內),該預定第一波長範圍一般對應至在藍光與紫外光之間的範圍、且一般包括UVA範圍(320-400 nm)範圍及/或紫色波長範圍(380-450 nm)。吾人應注意,第二波長範圍的波長係取決於奈米粒子之尺寸、幾何形狀、及材料成分。 相似地,第一波長範圍的光之吸收一般係取決於奈米粒子的材料成分。根據一些較佳的實施例,奈米粒子係選擇為各向異性的奈米粒子(換言之,具有一長於其他軸的軸)。此外,根據較佳實施例其中一些者,奈米粒子係選擇為棒狀半導體奈米粒子。這樣的棒狀奈米粒子(亦稱為奈米棒)可具有核-殼、核-雙殼、或核-多殼結構,其中核係由第一材料成分所形成,且一或更多殼係由一或更多其它材料成分所形成。此外,核本身可為單一材料核、核-殼、或核-多殼,並可以是或可以不是為各向異性的。
棒狀奈米粒子(奈米棒)一般回應光學或電激發能量而表現出狀似偶極的光學放射。此外,奈米棒一般提供具有相對較高偏振比(PR)之光放射。為此,偏振比一般係定義為在具有平行偏振與垂直偏振(相對於奈米棒對準的軸)的光之放射強度之間的比率。更具體而言,一旦適當地激發,則奈米棒放射根據奈米棒之參數而確定的一預定波長範圍的光,且所放射的光實質上以垂直於奈米棒的長軸之方向傳播。此外,奈米棒所放射的光係實質上線偏振的(換言之,可具有高於1.5、或較佳高於4之偏振比(PR),偏振比係定義為在平行與垂直偏振(相對於奈米棒長對準軸)的奈米棒放射強度之間的比率。因此。奈米棒的轉動改變了從奈米棒所放射出的光的傳播方向,且亦可改變放射光的偏振性及偏振方向。
為此,奈米棒嵌入在其中的液晶層係用以回應外部場而改變LC分子的方向。一般而言,LC層係用以回應為直流(DC)或交流(AC)場的外部電場而改變液晶分子的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LC分子係配置成在一定向(水平定向)中與該層之表面平行對準、並在第二定向(垂直/直列定向)中與該層之表面垂直對準。此外,LC材料之旋轉係較佳用以改變嵌入其中的奈米棒之方向。奈米棒的此旋轉可影響從奈米棒放射的光的一或更多特性、以及奈米棒對激發能量的吸收其中至少一者(如下面將進一步詳細說明)。
因此,如上面所述,根據一些實施例,本發明提供包含光學活性結構的顯示系統,該光學活性結構可操作用以回應輸入激發能量(例如,激發光)並根據來自控制單元的操作指令提供從該裝置放射的結構光。在一些實施例中 ,顯示系統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顯示裝置一般用以改變從其放射的光以產生具有預定出現次數的一或更多輸出影像(例如,影片顯示器)。
因此,根據一廣義態樣,本發明提供一光學活性結構,該光學活性結構包含至少一層,該至少一層包含了混合在該至少一層內的一液晶材料與複數光學活性奈米棒,其中在該液晶材料的一方向上時,該等奈米棒回應一第一激發波長範圍的輸入輻射而以一第一強度位準放射一或更多預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且在該液晶材料的另一方向上時,來自該等奈米棒之放射減小至一第二強度位準。
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可選擇為具有用來以該至少一第二波長範圍而放射光的材料成分及幾何形狀。
該液晶材料較佳用以回應外部電場而變化其方向。另外,在液晶材料之方向上的變化相應地導致了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對準軸的旋轉,從而改變了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所吸收及放射的光之特性。在該液晶材料之方向上的變化可提供來自奈米棒之光放射的連續變化。
一般而言,在光學活性奈米棒中的液晶材料可在一定向狀態中沿著平行於該結構之表面的一預定軸而對準、並在另一定向狀態中使其方向改變成沿著垂直於該結構之表面的一預定軸而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液晶材料可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質。
奈米棒材料可選擇或配置用以回應外部電場而改變其放射特性;所施加的電場可導致奈米棒之光放射的消光,而在電場的存在下減少了光放射的強度。然而吾人應注意,奈米棒材料最好選擇為使得外部電場之存在實質上不會顯著地改變放射的波長,這是為了避免降低發光強度時的顏色變化。
光學活性結構可更包含一電極裝置(electrode arrangement),該電極裝置包含複數電極元件,該複數電極元件界定了該結構之獨立操作的複數像素,該電極裝置的該等電極元件係用以選擇性地施加電場至對應的像素以藉此引起該液晶材料及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旋轉。
光學活性結構可包含二或更多類型的光學活性奈米棒,其中每一類型包含選擇用來以所選擇波長範圍(不同於其他類型之奈米棒的波長範圍)提供光學放射的材料成分及尺寸。不同類型的光學活性奈米棒可設置在該結構之複數像素區域中,從而藉由所放射的光(紅、綠、及藍像素區域)、及/或放射想要照明溫度之白光的像素區域之選擇性空間及時間變化而使得彩色影像得以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活性結構、及其液晶與光學活性奈米棒可配置成對可見光譜的光為光學部分透明的。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係用以回應一第一波長範圍的激發光而放射可見光譜的光,該第一波長範圍包含紫外線(UV)或紫光照明。
在一些實施例中,液晶材料可包含向列型液晶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活性結構可更包含與該液晶材料物理性接觸的至少一配向層,該至少一配向層係用以在該液晶材料之休息狀態中對該液晶材料進行配向。該至少一配向層可包含聚合物穩定垂直配向層。
光學活性結構可更包含一或更多領域分隔器,該一或更多領域分隔器在該結構的一或兩側與該液晶材料及奈米棒材料物理性接觸以藉此提供該液晶材料及對應的該等奈米棒之多領域配向。
一般而言,吾人應注意,光學活性結構可使用在顯示裝置中。
根據一其他廣義的態樣,本發明提供了用以選擇性地顯示想要的圖案(影像)的顯示裝置,該裝置包含: 一激發光源,用以提供第一激發波長範圍的光照明, 一光學活性結構,包含對準的奈米棒及LC材料,奈米棒係用以回應激發光而放射一或更多所選擇的第二波長範圍的光,及 一電極裝置,用以提供外部場以從而局部地改變LC材料及奈米棒的方向,從而對來自奈米棒的光放射進行調變;一般而言,在LC之方向上的變化係用以誘發在奈米棒之方向上的對應變化,從而選擇性地對來自顯示裝置的所想要像素區域的光放射進行調變。
該顯示裝置可配置成在對可見光波長範圍、或可見光譜的一部分的光為至少部分透明的。
可對該顯示裝置進行動態地控制以顯示非靜態影像,例如電影。為此,該顯示裝置可包含、或相連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可操作用以產生與一或更多影像對應之影像資料、及對光學活性結構的電極裝置進行操作以使所選擇像素區域中之LC材料的方向改變為開啟及/或關閉模式 、以及在關閉及開啟模式之間的中間位準,從而形成想要的影像。
該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阻擋/擴散層,該阻擋/擴散層係位於該裝置與從其背後景像到達的光之間,該阻擋/擴散層/元件係用以對從該裝置之背後景像到達的一預定波長範圍的光進行選擇性地阻擋或擴散,例如阻擋激發光波長的光(例如,UV激發光),從而在使用時最小化活性層的螢光、或全部的可見光譜(400-700 nm)的一部分而藉此將該顯示器後面之景像的亮度調暗及/或提供非透明的顯示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廣義態樣,提供了一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包含一光學活性結構,該光學活性結構係用以產生圖案化的照明而產生所想要的影像,該光學活性結構包含至少一層,該至少一層包含用以回應激發能量而放射一預定波長範圍之輸出光的複數光學活性奈米棒、及一液晶材料。該顯示系統可配置成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至少一層可包含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與該液晶材料的一混合物,使得在該液晶材料之方向上的變化導致在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方向上的對應變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可用以回應為一第一預定波長範圍之光學激發的激發能量而藉此放射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該第一波長範圍可包含下列至少一者:紫光、及紫外光之波長,該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可包含可見光。
該顯示裝置可包含與該光學活性結構相連的一電極裝置,用以選擇性地施加電場至該液晶材料上以引起其方向之變化。 該電極裝置可包含複數電極元件,該複數電極元件界定了該光學活性結構之獨立操作的複數像素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可包含二或更多類型的奈米棒,每一奈米棒類型係根據該等奈米棒之尺寸、結構、及成分來選擇以放射預定之不同波長範圍的光。該二或更多類型的奈米棒可包含至少三類型的奈米棒,每一類型係選擇用以放射與一原色相對應的一預定波長範圍的光。
該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激發光源,該激發光源係用來以一第一波長範圍的光學激發之形式來提供激發能量,從而導致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放射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該激發光源可配置成距離該光學活性結構一預定距離,該預定距離高於1公分、或高於5公分。 在一些配置中,激發光源可距離該顯示裝置的該光學活性結構大於50公分、或大於1公尺的距離。
根據一些實施例,該顯示裝置亦可包含至少一濾光層,該濾光層係用以過濾掉不想要之波長範圍的光。 該濾光層可用以阻擋激發光 (例如,紫外線) 照射之傳輸、並容許背景及/或放射的光(例如,可見光譜)之傳輸。
該光學活性結構的該液晶材料與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可混合在一起,使得在該結構之特定區域中的該液晶材料之方向變化導致在該特定區域中的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旋轉變化,從而使得該等奈米棒回應激發能量之光放射增加或減少。
根據一些實施例,該液晶材料、及對應的該等奈米棒之方向變化可提供一關閉狀態、及一開啟狀態,在該關閉狀態下該等奈米棒之長軸係對準成平行於輸出光傳播的大致方向,在該開啟狀態下該等奈米棒之長軸係對準成平行於該至少一層之表面並回應激發能量而放射光。該顯示裝置更可用以提供與該液晶材料之方向相關聯的一或更多中間狀態,從而使得來自一或更多像素區域的一或更多中間位準之光放射成為可行的。
根據一些實施例,該顯示裝置亦可包含一阻擋/擴散層,該阻擋/擴散層係位於該裝置與從該裝置之背後景像到達的光之間,該阻擋/擴散元件係用以對從該裝置之背後景像到達的一預定波長範圍的光進行選擇性地阻擋或擴散,從而提供該顯示裝置的「智能玻璃」能力。
本發明提供一顯示器,該顯示器係基於插入或嵌入在液晶層中的螢光各向異性的奈米材料(fluorescence anisotropic nanomaterial)。較佳地,各向異性的奈米材料可用以提供具有增強的彩色品質之光學照明,同時,將各向異性奈米材料混和至液晶中提供了簡化的結構、及其放射的調變。
參照圖1A及1B,圖1A及1B示意性地繪示一顯示裝置(例如,像素單元)100的一部分的橫剖面,該顯示裝置係利用根據本發明的光學活性結構(層)10,該光學活性結構(層)係以開啟(圖1A)及關閉(圖1B)狀態來顯示。光學活性結構10包括液晶(LC)分子14及各向異性奈米材料粒子12(奈米棒)之混合物,該等LC分子及各向異性奈米材料粒子係一起沿一偏好的軸而配向、並用以回應所施加的外場(external field)而改變方向。顯示裝置100的活性層10一般可被封在頂部104及底部102基板之間,頂部及底部基板對於可見光譜的光而言較佳為透明的(且對於紫外線照明而言亦可能是透明的),具體而言,頂部及底部基板對於第一波長範圍的激發光(pumping light)、及第二波長範圍的放射光而言可為透明的。此外,該裝置可包括一或更多配向/定向層106(例如由一層的摩擦後聚醯亞胺所形成),在圖式中顯示了兩個這樣的層。該裝置亦可包括電極裝置(electrode arrangement) 107或與電極裝置相連,該電極裝置係用以選擇性地提供一電場調變,該電場調變促成了LC材料14的方向變化。一般而言,LC材料14之方向變化誘發了奈米材料粒子12之方向變化,並因此提供了裝置100的光學活性調變。在一些配置中,電極裝置107包括了透明電極,例如基於ITO(銦-錫氧化物)之電極,俾使光輻射得以傳輸通過電極。光學活性層10的奈米棒12係選擇並配置用以回應第一波長範圍(例如藍、紫、UV、或任何基於奈米棒的物質成分及想要的裝置應用之合適波長)的輸入激發光108而放射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110。顯示裝置100可包括激發光阻擋器105,該激發光阻擋器係用以阻擋激發光未被吸收的部分以防止干擾所顯示的影像。吾人應注意,圖1A及圖1B、以及所有以下圖式皆為示意性的、且不涉及到不同元件的實際尺寸。更具體而言,相對於奈米棒的大小,LC材料的相對大小一般是不成比例的、且無法從圖式中得知。根據本發明,一般適合使用的奈米棒材料之長度可為8-500 nm(長軸)、或較佳為在10至160 nm之間,並具有幾奈米(例如,3 nm至50nm)的寬度或直徑,並具有高於1.5、且較佳為高於3的長寬比(在沿著長軸的長度與沿著短軸的長度之間的比率)。LC分子14係用以回應外部電場而旋轉、並於該電場為零時旋轉回來。圖1A及1B繪示了顯示裝置100的開啟/關閉狀態之範例。在圖1A中,LC材料14處於其休息方向、並沿著與結構10表面平行的軸對準。此配置使得奈米棒12與LC分子一起沿著與結構10表面平行的類似的軸而對準。在此方向,奈米棒12係對準為其長軸垂直於輸入的激發光108之方向、且垂直於輸出的放射光110想要的傳播方向。這提供了奈米棒12對於激發光的有效率吸收、以及很大一部分在想要的方向上傳播以透過該裝置投射影像的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之光放射。因此,從奈米棒所放射之第二波長範圍的輸出放射光110可從顯示裝置以想要的方向傳播向觀看者(如圖1A所示)。
當在電極裝置107的電極之間施加適當的電場時,LC材料的分子14相應地旋轉、並導致嵌入在層10中的奈米棒12的對應旋轉。在此範例中(如圖1B中所示),奈米棒12係定向在關閉狀態,使得其長軸垂直於層10的表面。在此配置中,從奈米棒放射的光實質上在層10內傳播、且實質上不會傳播至該層外。此外,由於奈米棒12的方向、以及由於電極107所施加的外部電場所導致的在奈米棒螢光上的消光效應(quenching effect),在背向照明中用以吸收激發光108的橫剖面極大地減少。因此,在選擇區域(像素)中的LC材料及奈米棒之方向的適當變化使得吾人得以對奈米棒的光放射進行局部調變、並使得光學活性層的區域得以在開啟與關閉狀態之間(包括中間狀態)轉換。
一般而言,本發明之奈米晶體12為半導體細長結構,例如子晶奈米棒、奈米棒、或核/殼奈米棒。奈米棒係在有或沒有經過額外的表面調製處理(例如表面配體之附著、等)的情況下插入至合適的液晶材料14中。奈米棒可在LC層內藉由液晶分子方向而配向。可藉由任何合適的技術對LC分子進行配向,例如利用摩擦後聚醯亞胺層、或光配向(photo alignment)。將電場施加至顯示裝置之所選擇的電極誘發了LC材料以及奈米棒的局部(例如,於一像素區域內)的旋轉,使得其長軸平行或實質上平行於電場(例如,具有±10度的角度公差)。這使得顯示裝置的所選擇之對應區域在開啟、關閉、及中間狀態之間切換。吾人應注意,儘管在圖1A及1B中於沒有施加電場時係描述開啟狀態、且關閉狀態係描述為由電場之施加所引起,但這是藉由不同實施例的配置而選擇(如本文下面所述)。該「開啟狀態」之術語係指具有強烈的光放射向觀看者之狀態,且「關閉狀態」之術語係指沒有光放射向觀看者、或只有弱的光放射向觀看者之狀態。吾人亦應注意,圖1B中所示之奈米棒的方向(長軸垂直地對準該層的表面)提供了若干協同地使來自光學活性層的輸出光減少及最小化的效果。
首先,施加在奈米棒上的電場(具有平行於奈米棒之長軸的方向)提供了奈米棒的光學活性的消光。在美國專利案第8471969號(其描述了以與奈米棒長軸相同方向而施加之DC及AC電場其中任一者所導致之消光)中詳述了在電場下的電子-電洞分離所導致的消光。如上面所述,施加在奈米棒上的電場導致了放射光的顯著消光。然而吾人應該注意,奈米棒的材料及配置係經過較佳地選擇以將外部電場所導致之在放射波長上的偏移消除、或至少使其顯著地減少。這是為了避免顯示裝置之影像形成所導致的顏色變化。
第二,如上面所述,來自奈米棒的光放射具有實質上狀似偶極的分佈。更具體而言,大部分的光係以垂直於奈米棒長軸的方向而放射,而且只有非常少的光係以長軸的方向放射。藉由對奈米棒進行對準而使其長軸指向觀看者,只有非常小部分的放射光會傳播向觀看者。因此,放射光的大部分強度會被引導至可設置適當的吸收體來防止光洩漏的側邊。
第三,奈米棒對激發光的吸收取決於用以吸收的對應橫剖面。在圖1B中所示之所謂的「關閉配置」中,奈米棒係定向為使其長軸平行於激發光的傳播方向。這使得用以吸收激發光的橫剖面最小化,從而減少了來自奈米棒的放射。
吾人應注意,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LC材料的方向變化亦可用以使奈米棒所放射的光之偏振(polarization) 旋轉。該裝置一般可包括位於光學活性結構10之下游(相對於光傳播的大致方向)的偏振濾光器。因此,當該裝置的一區域處於開啟狀態時,LC材料允許奈米棒所放射的光在沒有偏振旋轉的情況下傳播、並傳輸通過額外的偏振濾光器,而在關閉狀態時,LC可協助使至少一部分的放射光之偏振旋轉以藉此導致此部分被額外的偏振濾光器過濾掉。
因此,藉由在LC材料上施加電場所產生的奈米棒之方向變化使得吾人得以消除或至少顯著地減少奈米棒回應激發光所產生的光放射。然而,在一些奈米棒的光放射沒有完全被消除之配置中,該方向變化導致放射光被引導至位於像素區域之間合適的光吸收體中被吸收,以至少顯著地減少在向外方向上(往觀看者)的放射。然而,在裝置之像素單元的開啟狀態時,一般沒有防止來自奈米棒的光放射之效應,且吸收橫剖面相較於關閉狀態為大得多的,這導致了回應激發光而產生的高光放射。因此,在開啟狀態中,奈米棒係定向為平行於光學活性結構10的平面,這為輸入激發光之吸收提供了高的橫剖面以藉此引起來自奈米棒的光放射。奈米棒因而強烈吸收、並放射他們的最大放射,且放射的方向性係指向顯示器的輸出方向。在此狀態下,奈米棒的方向使得以相鄰像素方向放射的光為最小的、且在觀看方向的光強度可處於最大值。此外,可使用合適的背面反射器(該背面反射器一般可用以在傳輸激發光的同時將從奈米棒所放射的光反射)而將更大部分的光引導至較佳的方向。
就此而言,吾人亦應注意,中間電壓的應用提供了中間的光強度輸出(通常稱為灰階能力)。更具體而言,中間的場振幅導致LC及奈米棒旋轉至相對於光學活性層10在平行與垂直之間的方向,從而導致了降低光強度的放射(尤其是在朝向觀看者之想要方向上的光傳播)。這使得吾人得以使用提供單色影像的一類型之奈米棒來產生「灰階」圖案。此外,在利用複數像素單元的顯示器中,從特定像素輸出的光之強度的變化可用以改善影像品質。在這樣的「 多像素」顯示系統中,不同的像素區域包括了不同光學放射特性的奈米棒(換言之,放射紅光的奈米棒在一像素中,而那些放射綠光的在相鄰像素區域中)。此配置提供該裝置呈現彩色影像的能力。
此外、且不同於習知的基於LC的顯示系統,本發明的技術不須要使用任何偏振濾光器來進行光放射的調變、及顯示器上的影像之產生。 然而,如上面所指出,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這樣的偏振濾光器可為有益的。吾人一般藉由改變奈米棒的方向來減少來自奈米棒的放射而達成對奈米棒所輸出的光之調變,因此不特別需要進行濾光。此偏振濾光器的省略可提供更好的能量效率、並且在具有更好色彩的同時提供更低的成本。
此外,本發明的技術使得吾人得以配置完全透明的顯示裝置(換言之,透視顯示裝置)。這可藉由使用光學透明的電極裝置(例如,ITO電極)及光學透明的承載基板而達成。在此配置中,激發光可較佳屬於從顯示器的背面及/或從其側面到來之UV波長範圍。同時,從位於顯示裝置後方的物體抵達之可見光譜的光可傳輸透過該裝置。這示例於圖1A及1B中,其中顯示了在激發光108及放射光110之外的背景(「額外的」)光輸入109、及光輸出114,。
如上面所指出,根據本發明的光學活性結構10及顯示裝置利用二個主要材料群組來提供想要的光學活性及其調變。光學活性結構10一般包括: 1.    液晶材料(LC) 2.    各向異性螢光半導體奈米結構(奈米棒)
然而吾人應注意,可在光學活性層中使用額外的成分(例如,配體及添加劑)以使吾人得以將奈米結構插入至液晶中、及/或使得將奈米結構插入至液晶中變得簡單。
可將各樣類型的液晶材料及混合物與奈米棒組合使用。這些材料較佳能夠以平行(homogenous,亦稱為平面(planar))配向而對準。LC材料可較佳為向列型液晶材料,然而亦可使用其它類型的LC材料。向列型液晶材料可具有介電負或正各向異性。LC的配向一般是藉由外部電場、及/或藉由與光學活性層的LC材料接觸之基板表面的邊界條件而誘發。例如,進行了可選性磨擦之基板的聚醯亞胺塗層可將LC分子配向為平行於基板表面。亦可使用其它組合及相(phase)的LC材料。
合適的液晶材料在相關技術領域中為廣為人知的。可根據偏好的光學活性結構的配向及切換模式來選擇材料特性。在一較佳模式中,可選擇介電負性LC材料。其較佳使用在具有垂直配向之LC材料(相對於基板)的配置中,以藉此使吾人能夠將上述之來自奈米棒的光放射之調變最佳化。
可用於本發明的各樣實施例之光學活性各向異性奈米粒子(奈米棒)一般係由半導體材料所製成,例如II-VI族、III-V族、或IV-VI族半導體、以及其各樣的組合。在上面所指出的專利案(其中包括了轉讓給本申請案之受讓人的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4/009902及2013/115455號、以及美國專利第8471969號)中亦更詳細地描述了這樣的材料。半導體材料可選自CdS、CdSe、CdTe、ZnS、ZnSe、ZnTe、ZnO、GaAs、GaP、GaAs、GaSb、HgS、HgSe、HgTe、InAs、InP、InSb、AlAs、A1P、AlSb、Cu2 S、Cu2 Se、CuInS2 、CuInSe2 、Cu2 (ZnSn)S4 、Cu2 (InGa)S4 、Ti02 、其合金、及其各樣的混合物。此材料清單可針對棒材料(在奈米棒的情況下)、或核與殼材料(在核/殼奈米棒中)、或子晶棒結構中的子晶及棒材料其中任何一者。子晶奈米棒可具有不對稱地位於細長的殼中的子晶(或核)。該核在細長粒子上一般可位於長度的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地方,但其他位置亦為可能的。子晶的一般尺寸可介於1〜20nm,更具體而言,其直徑介於2至10nm之間。為了穩定性及光學功能,在第一殼之外還可包括更多的殼。一般對奈米棒的材料組合及尺寸進行調整以提供對應用方式所需之想要顏色的光放射之調整。
奈米棒結構的整體長度可示範性地介於8 nm至500 nm之間,且更佳為介於10至160 nm之間。棒的整體直徑可範例性地介於1-20 nm之間,且更具體而言係介於1-10 nm之間。一般的奈米棒具有高於1.5、或較佳大於3之長度/直徑的長寬比。透過對尺寸及成分的控制,吾人可為不同的樣本調整各向異性奈米棒的發光顏色以提供顯示器的所需的基本色。例如,可將單一類型的棒用於單色顯示器的單色背光來源,或可將放射不同顏色的二或更多不同的棒之組合用於彩色顯示器。如上面所指出,吾人一般使用在奈米棒之尺寸、結構、及材料/化學成分(例如,奈米棒的長寬比、幾何形狀、各樣的殼及/或核的不同成分、等)上的變化來控制其放射之波長。例如,使用子晶及棒的直徑變化以控制放射波長。
奈米棒係配置成使每一類型的奈米棒放射具有相對較窄之頻帶寬度的光、且具有在可見光譜中的波長範圍。一般而言,對奈米棒進行選擇以放射在顯示器工業中普遍使用之可見顏色的光(例如,紅、綠、及藍)。然而,可使用額外顏色或顏色組合以增強影像品質。一般而言,可選擇奈米棒來放射具有低於60 nm 之半峰全寬(FWHM)的光以從而提供高品質的顏色,且在以下一些實例中半峰全寬為45 nm或更低。
奈米棒可被由能夠增強奈米棒的光學特性之分子配體所覆蓋/圍繞,且在一些配置中係用以協助提供奈米棒與LC材料的共同旋轉。分子配體亦可使層內的奈米棒及LC之分散度增強,從而提供光學活性層內之奈米棒的更高且均勻的分佈。奈米棒的配體覆蓋可在奈米棒的合成階段獲得、或可在奈米棒合成之後進行交換。可使用各樣的配體將奈米棒轉化為水狀或有機溶液。
因此,為了提供顯示裝置的像素結構,該光學活性層配置具有複數像素區域,其中每一者包含選擇用以放射一或更多波長範圍的光(通常每一像素係用以放射一顏色的光)之LC及奈米棒。具體而言,光學活性層可位於二(較佳為透明的)基板之間、且包括一電極裝置,該電極裝置包括複數較佳為透明的電極,該等電極係沿該結構(橫跨其表面)而排列(例如,在該等基板其中兩者或一者上)以選擇性將適當的電場施加至不同的像素區域。電極裝置的不同電極係用以產生局部電場至光學活性結構上,從而界定及操作該層的像素區域。在一些配置中,至少一基板塗佈了配向層(例如,聚醯亞胺材料、或任何用以藉由摩擦而提供LC材料對一特定方向(相對於基板平面)之配向的其它材料)。如上面所述,LC材料較佳係配置成平行於光學活性層的表面。然而,如同將於下面進一步描述的,亦可使用LC材料之額外的方向。
往回參照圖1A及1B,吾人應注意光學活性結構可較佳配置成容許可見光傳輸通過裝置100、並同時吸收輸入的激發光(例如,UV光)而導致處於開啟及中間狀態之奈米棒放射輸出光。吾人應注意,就此而言該結構對於可見光譜之環境光可為光學透明的(其意義為從該結構的一側抵達的光之至少15%、較佳40%或更多可傳輸通過其中)。一般而言,本發明之光學活性結構中的液晶材料之使用導致了穿過其中的光之偏振的旋轉,就此而言,通過該結構的部分光線可根據其偏振狀態而被反射或吸收。吾人更應注意,利用該結構之顯示裝置及光學活性結構可以或可以不利用一或更多偏振濾光器來增強顯示品質。這樣的偏振濾光器可減少通過該裝置之環境光的光傳輸。
此外,光學活性結構在有或沒有激發能量(例如,激發光)的情況下對於所施加電場的回應之確切分佈圖(profile)實際上取決於結構的複數設計參數。這些參數包括了對於LC-奈米棒配向回應、奈米棒對電場的回應(例如,由於外部電場所導致的放射消光)、光學活性奈米棒的機械特性、LC層中的奈米棒之濃度、及所施加之影響LC及奈米棒的電場的頻率及波形之測量結果。
如上面所指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LC及奈米棒層可配置成在零電場的情況下處於開啟狀態中、並於施加電場時被關閉。可利用向列型液晶而提供此配置。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可於施加電場時獲得「開啟狀態」,而「關閉」狀態則是裝置的休息狀態(在沒有施加電場的情況下獲得)。這可藉由使用直列式(homeotropic)的液晶材料而提供(如同在各樣的基於垂直配向(VA)類型液晶之裝置中所普遍使用)。參照圖2A及2B,該等圖式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關閉(圖2A)、及開啟(圖2B)狀態。圖2A顯示了具有嵌入之奈米棒12的直列式LC 14。當電極107提供電場時,一層的LC材料旋轉為與光學活性層平行,從而使對應的奈米棒旋轉、並使得放射的光得以被引導出該層。如圖式中所示,該層/區域之LC材料14可配置成沿著層10的整個區域而變化其方向、或配置成在使一部分的液晶材料14旋轉的同時讓一部分留在休息狀態。 這提供了光學活性奈米棒12的旋轉以回應激發光108而啟動來自光學活性奈米棒之光放射110。
圖3A及3B繪示了光學活性層的多領域垂直配向(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之配置。此配置包括了領域分隔元件116,該領域分隔元件從基板延伸以改變LC之配向。一般而言,圖3A顯示了沒有施加電場的關閉狀態,而圖3B顯示了將電場施加於該區域上時之開啟狀態。分隔零件(例如,突起物)116係位於LC/奈米棒混合物區域的一或兩側上以於界定了單一像素之該結構的該區域內產生液晶材料14之多領域配向。
圖4A及4B繪示了利用圖案化垂直配向(PVA)層的額外配置。在此配置中,兩個分離的電極117位於一像素區域的附近、且用以在頂部基板部分上施加相等強度的電壓。圖4A顯示了沒有施加電場的關閉狀態,而圖4B顯示了將電場施加於該區域上時之開啟狀態。光學活性結構100的如此配置使吾人得以使用包括了位於單一像素內及/或在結構100的單一側上的圖案化電極117之電極裝置。額外地或替代性地,可將該等電極元件其中一或更多者圖案化以提供對特定像素區域之選擇性存取(selective access)。然而,另一電極元件可以或可以不為圖式化的。
吾人應注意,電極裝置可包括複數的電極元件117之配置,用以選擇性地及合意地將電場施加至結構100(因此,亦即利用該光學活性結構以形成想要影像之顯示系統)的不同像素區域。吾人更應注意,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電極裝置可包括複數電極元件之配置,該等電極元件從光學活性結構的一側與不同的像素區域相關聯,而一單一電極元件提供了光學活性結構的另一側之接地接點。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光學活性結構的兩側皆可利用複數的像素專用電極元件(pixel dedicated electrode element)。此外,在一些利用光學活性結構(液晶材料)之多領域垂直配向(MVA)配置的實施例中,一單一像素可與複數的電極元件相關聯,該複數電極元件可改變施加至像素區域之不同領域的其中一或更多者上的電場。
可使用液晶材料及其方向控制的一些額外配置,例如利用聚合物穩定型垂直配向(PS-VA)層。可藉由將可聚合添加劑(例如,回應性液晶(reactive mesogens))層加入活性層中(例如,與液晶材料接觸)而穩定及最佳化含有奈米棒之LC材料的配向。可藉此而改善切換性能、且可省略圖3A中所示之配向突起物(元件116)。
在一些基於VA的裝置中,開啟狀態可包括並非垂直指向、而是呈水平方向、並因此不必定為平行對準的奈米棒。例如,在MVA(圖3A及3B)、及PVA(圖4A及4B)類型的結構中,像素的不同區域可包括以不同的角度而對準(相對於該基板平面之水平投影)的奈米棒及液晶分子。此外,基於VA之裝置可具有與圖1A及1B中所示那些零件不同的額外的電極圖案化零件及配向零件。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可使用上述之光學活性結構100做為顯示裝置中的圖案化之光放射結構。為此,顯示裝置可一般包括光學活性結構、以及用以選擇性地施加電場至結構之想要像素區域的電極裝置。藉此使吾人得以使所選擇的像素在開啟與關閉狀態之間轉換,從而產生觀看者可見之影像。一般而言,亦可對光學活性結構進行配置,俾使相鄰的像素區域包括放射不同的三或更多波長範圍(顏色)的光的奈米棒。一般而言,這樣的不同顏色包括了原色(例如,紅色、綠色、及藍色)以藉此透過混合而提供全彩影像。在一些配置中,光學活性結構可包括四或更多不同顏色的像素區域以藉此提高影像品質。
就此而言,可參照圖5A及5B,該等圖式示意性地繪示了本發明之顯示系統250的一示例性部分,顯示系統部分250包括如上面所述之顯示裝置之像素的二維陣列中的三個像素。上述的電氣連接及控制結構並未被具體地顯示以簡化插圖。像素陣列220係藉由將所選擇之(不同的)放射特性的奈米棒材料設置在所選擇的不同像素區域內而形成。一般而言吾人應注意,電極元件(換言之,電極裝置)的有效區域界定了像素區域。然而,在一些配置中,不同的相鄰像素區域可在物理上被彼此區隔開以避免像素之間的LC及奈米棒之混合。在圖5A及5B中所示的範例中,每一像素、或像素的每一排/列係配置成具有來自不同的奈米棒群組之材料、且被分隔器210從相鄰區域的像素分隔開。分隔器210可用以分隔相鄰像素區域的材料、且亦可阻擋或吸收由對應像素及其相鄰像素所放射出的光以避免像素區域之間的光之洩漏。為此,分隔區域210的材料成分可較佳地選擇成對於可見光譜範圍的光、或至少對於對應奈米棒之放射波長範圍的光具有高吸收率及低反射率。例如,分隔器210可由具有吸收著色劑的樹脂或其它合適材料來配置。
此外,亦如圖5A及5B中所示例,顯示系統250可利用額外的彩色濾光層220,該彩色濾光層具有不同顏色的濾光單元221、222、223之陣列。濾光單元之陣列一般與像素佈置對準,俾使每一濾光單元對應至一像素區域。且像素區域與濾光單元係基於像素區域之放射顏色而配對。彩色濾光器220係用以協助減少來自相鄰像素區域之光洩漏、及/或環境光的洩漏。
吾人應注意,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可配置顯示系統250而不需要在相鄰像素之間的使用分隔器210。為此,可在一或更多像素區域中將所選擇之以不同選定波長範圍進行放射的奈米棒之混合物混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二或更多顏色(一般而言,紅、綠、及藍)的組合放射。因此,一般提供白光照明。對電極裝置進行用以改變來自不同像素區域的放射之操作影響了不同顏色之奈米棒的放射、並大致上控制了來自對應像素區域之放射光的強度。為了提供彩色顯示器(換言之,具有以不同顏色放射之不同像素),顯示系統250可如此利用彩色濾光器陣列(如彩色濾光器單元221、222、223所示例)來對不同像素區域的放射進行濾光、並致使不同的像素放射不同顏色的光。此配置可提供較不具能量效率的顯示器,然而其可不需要使用邊界區域結構(分隔器210),而這降低了製造的複雜性。
吾人應注意,根據本發明之顯示系統250未被示例具有、亦不需要使用任何偏振濾光器來調變光放射。這與大部分基於液晶之顯示器(依靠液晶材料之偏振旋轉特性)是相反地。此外,基於習知LC之顯示系統、以及大部分習知顯示系統係基於阻擋光的傳輸。然而,本發明之顯示系統係基於對不同像素區域內的奈米棒所產生之光放射進行調變。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放射係藉由發光奈米棒之光學激發並導致來自奈米棒的螢光而獲得。此外,藉由奈米棒之吸收及放射特性的調變而提供對放射光之調變以在顯示裝置上產生影像。在某種程度上,調變效應係基於偶極放射體(換言之,奈米棒)的方向性、基於產生電場(該電場誘發了奈米棒之放射的消光並使得激發光之吸收減少)、及此效應對於不同方向之奈米棒的變化。因此,本發明之顯示系統可用以提供更高的光透射(顯示系統的透明度)。環境光通過顯示系統之傳輸率一般取決於奈米棒的濃度、以及像素陣列之填充因子、及奈米棒在可見範圍內之吸收。
然而吾人應注意,仍然可在顯示系統250中使用一或更多偏振濾光器(並未在此明確顯示)。一般而言,該等偏振濾光器其中一或更多者可位於頂部基板上方(換言之,朝向觀看者)以在開啟與關閉狀態之間提供額外的對比。偏振濾光器可利用奈米棒本身的偏振放射、及「在其關閉方向下,任何小的放射強度包括了不同偏振之光分量」的事實。在根據本發明之顯示系統250的情境中所使用的術語「對比」或「對比度」並非意指普遍使用之在一般液晶顯示裝置中測量白色像素及黑色像素之間比率的術語。本文中所使用的這些術語係定義為來自開啟狀態與關閉狀態中之像素區域的螢光放射之間的比率的測量結果,因此對比度實際上與顯示器的透明程度有關。
如上面所指出,在開啟狀態中奈米棒在光學活性結構中對準(換言之,平行於結構/層的表面),因此來自奈米棒的放射光實質上沿奈米棒之對準方向而偏振化。然而,在關閉狀態中,奈米棒係對準成「站立」在它們的頂端(換言之,對準為平行於光傳播向觀看者的大致方向、垂直於顯示系統的表面),並因此以沒有偏好對準或偏振的情況而放射光。因此,由於偏振器阻擋了關閉狀態中所放射的非偏振光的約50%、且傳輸了開啟狀態中放射的偏振光的大部分,故使用偏振濾光器可幾乎雙倍地達成對比度。然而吾人應注意,在關閉狀態中的光放射係配置成實質上可忽略的。 吾人更應注意,此效應主要與在像素區域內利用相對平行的液晶配向之顯示裝置有關。然而,一般而言,像素區域之多領域類型配置可能不會有利於偏振濾光器之使用。
因此,如上面指出,本發明的光學透明顯示系統/裝置能夠傳輸位於裝置後方之景象的光、同時在所傳輸之背後景像的光上面呈現影像。在本申請案中,有著降低LC堆疊中所發生之光吸收的優點。圖6示意性地繪示了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250的疊層結構。顯示裝置250一般可包括光導層305,該光導層具有低散射、高透明度、且係用以將激發光源310所放射的光引導至可被電極裝置350操作之裝置的光學活性結構/層380及LC堆疊上,該電極裝置一般包括位於光學活性結構的像素區域附近的複數電極元件。LC堆疊可包括二透明支撐基板102及104、及位於它們之間的光學活性LC/奈米棒層380。雖然在這裡沒有顯示,但吾人應注意,可視情況而以遠端激發光源來取代該光導。如圖6中所示之光導305繪示了可無須容許在顯示裝置250後方之區域中的開放式UV燈而提供之激發光。如上面所述,顯示裝置250可包括一或更多彩色濾光器220,該一或更多彩色濾光器係設置於LC堆疊上、並與每一像素區域的想要之輸出顏色(放射光的波長範圍)相對應。本文中所示例之顯示裝置250的光學堆疊可包括一頂部偏振器330、二偏振器(頂部偏振器330及底部偏振器340)、一底部偏振器340、或者可完全沒有配置偏振器。不同的偏振器配置可為所選擇的應用方式提供對應的不同優點及性能。圖6亦繪示了位於顯示裝置250之背面側的機械式或電子式調變光阻擋器/擴散器、或「智能玻璃」層385。智能玻璃層385一般係用以選擇性地傳輸或阻擋穿過其中之光傳輸(以下將進一步詳述)。
此外,顯示裝置250可包括沿著光學堆疊而設置在所選擇位置的一或更多可選性的光回收元件(未具體顯示)。這些光回收元件可具有選擇性波長傳輸特性、或選擇性偏振特性。例如,可在彩色濾光器220下方的各樣位置設置反射激發光(例如,UV光)的膜。這樣的激發光反射器較佳設置在光學活性結構380的電極側、且較佳用以反射激發波長範圍的光並傳輸放射波長範圍(例如,可見光)的光。這樣的光回收及反射元件可用以改善奈米棒之光放射、及/或使得吾人能夠在使用較少的材料(在光學活性結構380中的奈米棒的量)的同時維持放射強度(對給定的激發源強度而言)。若需要的材料較少,則對於相同的LC中之奈米棒濃度而言,電極之間的間隙可為較小的,從而使得吾人得以在一些配置中在相同的電壓下使用較高的電場。這接著可讓所施加的電壓(利用較高電場)產生對奈米棒放射的更大消光。可在光導305下方設置額外的反射光學元件320,反射光學元件320較佳具有對激發波長的高反射率、及對可見光的高傳輸率、並使得吾人得以將更多的激發光引導至光學活性LC/NR層380。
如上面所指出,在一些應用方式中,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可藉由不使用任何偏振器而受益獲得想要的性能。在此情況下,在像素區域的開啟狀態中,奈米棒放射出光、並可因此在顯示器上產生影像。處於其關閉狀態的像素區域一般會是透明的、且不會放射螢光。對於此配置而言,可達成高透射率、且省略偏振器之使用可在透明度及激發光傳輸上提供多於50%之增益(不被底部偏振器所阻擋)。而在使用一或二偏振器的情況下,某些光強度係被阻擋、或反射。亦可能省略彩色濾光器層220,從而產生大約3倍之較高透射率(例如,在白光的情況下)。在此情況下,不同像素區域係配置成包含不同的所選擇之光學放射特性的奈米棒,該等不同所選擇之光學放射特性與該等像素區域之想要的放射顏色相對應(如上面所述)。
對於某些應用方式,使用一或二偏振器來獲得某些效能是有利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在光學活性結構380或其光學堆疊的兩側上使用二偏振器330及340。例如,對偏振器的相對方向、LC摩擦方向、及LC的雙折射特性進行選擇以提供各樣的想要之顯示器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偏振器330及底部偏振器340可用與奈米棒材料之方向相同的方向對準。在這樣的配置中,LC材料可用以使輸入的偏振光旋轉90度,從而導致所放射的光被頂部偏振器330阻擋。這會在開啟狀態中阻擋背後景物的光分量(圖式1-4中的109),同時提供奈米棒材料的最大螢光。在關閉狀態中,LC材料為垂直對準的,因此不會使穿過其中的光之偏振旋轉。同時,奈米棒亦為垂直對準的、且實質上不放射光。因此,在此配置中,關閉狀態提供了透明的像素,而開啟狀態則提供了像素強度及背景光之阻擋。
參照圖7,該圖繪示了一透明顯示系統400,該透明顯示系統包括了外殼(例如,櫥窗盒、冰箱、等)410、本發明之透明顯示裝置420、物體430(在此實例中,一雙鞋子)、及用以放射UV或紫射線450之激發光以將激發能量提供至奈米棒之光源440。一般而言,可根據顯示器尺寸、外殼的尺寸及構造、及激發光源的照明分佈圖來選擇在激發光源440與顯示裝置420的光學活性結構之間的距離。例如,利用雷射類型激發光源可使吾人得以將該距離增加至非常大的距離。然而一般而言,激發光源440與顯示裝置420之間的距離可在幾公分至一或二公尺之間(例如,2 cm至200 cm),從而維持激發強度及均勻的照明。此外,一般而言,在激發光源440與顯示裝置420之間的距離可因較大的顯示區域而增加、及因較小的顯示區域而減少。
可包括額外的照明以照亮物體430(未於這裡顯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獨立的透明背光燈來提供激發光450或一部分的激發光,該透明背光燈使用LED或CCFL之邊緣照明,該LED或CCFL係安裝至如圖6中為舉例而顯示之波導。在另一實施例(未顯示)中,可從顯示裝置的觀看者側將激發光引導向顯示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用較佳之想要的偏振方向將UV激發光偏振化並引導至顯示裝置。若UV偏振方向與開啟狀態之奈米棒的長軸方向相符合,則相較於不對輸入偏振方向敏感的關閉狀態,奈米棒可提供增加的光吸收。這可進一步使所獲得的對比度增加為兩倍。顯示裝置亦可包括額外的濾光器(例如,波長選擇濾光器),該濾光器係位於顯示裝置所放射並傳播向觀看者的光之光學路徑中。額外的濾光器可用以對激發波長範圍的光(例如,UV(UVA)或紫光)之通過進行阻擋及/或擴散、同時傳輸可見波長範圍的光(例如,背景及/或放射光)。額外的濾光器可用以吸收未在顯示器本身中被吸收的光。由於激發光不具有或只具有很少的視程(visibility),有可能增加激發以使顯示器可提供發光影像(luminescent image)。這使吾人得以將該物體之照明與使用激發光之顯示器的照明的可見光區分開。相對於使用相同可見光來進行顯示、以及對物體及其周圍進行照明的一般透明顯示器而言,這提供了優勢。
由於顯示器用以輸出的所需光量可根據周圍的環境光位準而改變,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可包括於觀看者側位於顯示器附近的光感測器、可能亦包括在顯示器之物體側的光感測器。這些感測器係用以偵測其周圍之光強度、並將光位準傳輸至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係用以對激發光、及照亮物體之可見光的強度進行調變以為顯示器提供最佳的照明條件。例如,在日光下,應增加激發光的強度以匹配觀看者周圍的高強度環境光。而在夜間(相對黑暗),應減少激發光以將螢幕的亮度調整至周圍的亮度。在本範例中,被引導向該物體的可見光亦可在日光下(黑暗中)增加(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透明顯示裝置可與一或更多選擇性濾光元件一起使用,使得顯示裝置得以在其透明或非透明模式其中任一者中進行操作。更具體而言,選擇性濾光元件(或複數選擇性濾光元件)可用以將顯示裝置轉換為螢光式非透明顯示器(換言之,具有「一般模式」的功能),從而在顯示不同的像素區域所產生之影像的同時防止來自裝置後方的光到達觀看者。如圖6中所示,選擇性濾光元件可為位於透明顯示裝置的背光輸入與顯示器後方的物體/景象之間的光阻擋/擴散層(元件385)。阻擋/擴散層可阻擋、或至少強烈地擴散來自任何物體、及/或來自顯示裝置後方的整個景象的光。
使用阻擋/擴散部件使吾人得以在避免背景光傳輸通過顯示器的同時讓奈米棒所放射的螢光形成顯示器上的影像。可使用額外的機械屏幕或快門,該機械屏幕或快門係以手動或電子控制來放置以提供對背景光之想要的阻擋及/或擴散。較佳地,阻擋/擴散元件係用以將激發光反射至顯示器中以藉此將激發能量提供至顯示裝置的奈米棒。
替代性地或額外地,可使用一或更多電子控制式透明媒介做為選擇性濾光器(或複數選擇性濾光器),圖6中示例了這樣的選擇性傳輸層(元件385)。電子控制式透明媒介相對於穿過其中的光可為透明、或不透明/擴散性其中任一者。這樣的電子控制式濾光器一般被稱為「智能窗」。
「智能玻璃」顯示裝置一般可用以在選擇性地容許或阻擋背景光傳輸通過該裝置的同時,同步且獨立地讓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在該裝置的至少一表面上顯示所想要的影像。可藉由專用控制單元來提供在高度透明及光阻擋或光擴散狀態之間的切換、以及所顯示的影像的變化,該專用控制單元連接至如上面所述之電極裝置、以及阻擋/擴散元件、可能亦連接至激發及物體光源。「智能玻璃」裝置可使用各樣之利用物理及化學現象的技術之裝置,例如:電泳裝置、電潤濕裝置、懸浮粒子裝置(SPD)、電致變色裝置、聚合物分散液晶裝置、及微百葉窗。
可使用上面未列出的額外技術來提供類似的功能。「智能玻璃」元件可藉由電壓之電氣控制而提供不透明及/或擴散層,從而使得吾人得以用簡單的電氣控制將透明顯示器轉化為一般顯示器或遮光屏幕。「智能玻璃」亦可用以將激發光反射回NR-LC層以提高光放射輸出。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利用光學活性層的顯示裝置。該活性層包括LC材料及發光奈米棒以回應激發光而提供想要的調變照明。該裝置可用以提供一透明顯示器,該透明顯示器能夠在位於裝置後方之物體的背景光之傳輸上面提供彩色影像。熟悉此技藝者將輕易地理解,可將各樣的修改與改變應用至如本文前述之本發明的實施例而不超出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之範圍。
10‧‧‧光學活性結構
12‧‧‧奈米棒
14‧‧‧液晶材料
100‧‧‧顯示裝置
102‧‧‧基板
104‧‧‧基板
105‧‧‧激發光阻擋器
106‧‧‧配向層
107‧‧‧電極裝置
108‧‧‧激發光
109‧‧‧背景光輸入
110‧‧‧放射光
114‧‧‧背景光輸出
116‧‧‧領域分隔元件
117‧‧‧電極
210‧‧‧分隔器
220‧‧‧彩色濾光器
221‧‧‧彩色濾光器單元
222‧‧‧彩色濾光器單元
223‧‧‧彩色濾光器單元
250‧‧‧顯示系統
305‧‧‧光導層
310‧‧‧激發光源
320‧‧‧反射光學元件
330‧‧‧頂部偏振器
340‧‧‧底部偏振器
350‧‧‧電極裝置
380‧‧‧光學活性結構
385‧‧‧智能玻璃層
400‧‧‧透明顯示系統
410‧‧‧外殼
420‧‧‧透明顯示裝置
430‧‧‧物體
440‧‧‧激發光源
450‧‧‧激發光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中所揭露的主題、並示例其實際上可如何實施,將參照隨附圖式而以僅為非限制性範例之方式來說明實施例,其中: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圖1A及1B分別示意性地繪示了在開啟及關閉狀態中之顯示裝置的一部分,該顯示裝置利用一光學活性層,該光學活性層包括具有嵌入之奈米棒的LC層;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圖2A及2B分別繪示了在開啟及關閉狀態中之顯示裝置的一部分,該顯示裝置利用一垂直配向的LC層,該LC層具有嵌入之奈米棒;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圖3A及3B分別繪示了在開啟及關閉狀態中之顯示裝置的一部分,該顯示裝置利用在多領域像素單元中之垂直配向的LC層,該LC層具有嵌入之奈米棒;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圖4A及4B分別繪示了在開啟及關閉狀態中之顯示裝置的一部分,該顯示裝置利用在圖案化電極像素單元中之垂直配向的LC層,該LC層具有嵌入之奈米棒; 圖5A及5B示意性地繪示了顯示裝置的三相鄰像素之側面(圖式5A)及頂部(圖式5B);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圖6繪示了透明顯示單元的疊層結構;及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圖7對透明顯示單元之使用進行示例。
10‧‧‧光學活性結構
12‧‧‧奈米棒
14‧‧‧液晶材料
100‧‧‧顯示裝置
102‧‧‧基板
104‧‧‧基板
105‧‧‧激發光阻擋器
106‧‧‧配向層
107‧‧‧電極裝置
108‧‧‧激發光
109‧‧‧背景光輸入
110‧‧‧放射光
114‧‧‧背景光輸出

Claims (34)

  1. 一種顯示系統,包含一光學活性結構,該光學活性結構係用以產生圖案化的照明而產生所想要的影像,該光學活性結構包含至少一層,該至少一層包含用以回應激發能量而放射一預定波長範圍之輸出光的複數光學活性奈米棒、及一液晶材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系統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層包含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與該液晶材料的一混合物,使得在該液晶材料之方向上的變化導致在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方向上的對應變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係用以回應為一第一預定波長範圍之光學激發的激發能量而藉此放射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第一波長範圍包含下列至少一者:紫光、及紫外光之波長,且其中該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包含可見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光學活性結構包含一電極裝置(electrode arrangement),用以選擇性地施加電場至該液晶材料上以藉此引起該液晶材料方向之變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電極裝置包含複數電極元件,該複數電極元件界定了該光學活性結構之獨立操作的複數像素區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包含二或更多類型的奈米棒,每一奈米棒類型係根據該等奈米棒之尺寸、結構、及成分來選擇以放射預定之不同波長範圍的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二或更多類型的奈米棒包含至少三類型的奈米棒,每一類型係選擇用以放射與一原色相對應的一預定波長範圍的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系統包含一激發光源,該激發光源係用來以一第一波長範圍的光學激發之形式來提供激發能量,從而導致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放射一或更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激發光源係配置成距離該光學活性結構一預定距離,該預定距離高於1公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更包含至少一濾光層,該濾光層係用以過濾掉不想要之波長範圍的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濾光層係用以阻擋紫外光照明的透射、並容許可見光譜之光的透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光學活性結構的該液晶材料與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係混合在一起,使得在該結構之特定區域中的該液晶材料之方向變化導致在該特定區域中的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旋轉變化,從而使得該等奈米棒回應激發能量之光放射增加或減少 。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液晶材料、及對應的該等奈米棒之方向變化提供了一關閉狀態、及一開啟狀態,在該關閉狀態下該等奈米棒之長軸係對準成實質上平行於輸出光傳播的方向,在該開啟狀態下該等奈米棒之長軸係對準成平行於該至少一層之表面並回應激發能量而放射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光學活性結構更係用以提供與該液晶材料之方向相關聯的一或更多中間狀態,從而使得來自一或更多像素區域的一或更多中間位準之光放射成為可行的。
  17. 一種光學活性結構,包含至少一層,該至少一層包含了混合在該至少一層內的一液晶材料與複數光學活性奈米棒,其中在該液晶材料的一方向上時,該等奈米棒對一第一激發波長範圍的輸入輻射做出回應而以一第一強度位準放射一或更多預定第二波長範圍的光,且在該液晶材料的另一方向上時,來自該等奈米棒之放射減小至一第二強度位準。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係配置成具有用來以該至少一第二波長範圍而放射光的材料成分及幾何形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液晶材料係用以回應外部電場而變化其方向,且其中在該液晶材料之方向上的變化對應地導致了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旋轉,從而改變了該等奈米棒的光放射。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在該液晶材料之方向上的變化提供了來自該等奈米棒之光放射的連續變化。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液晶材料及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在一方向狀態中沿著平行於該結構之表面的一預定軸而對準、且在另一方向狀態中變化該液晶材料及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方向以沿著垂直於該結構之表面的一預定軸而對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液晶材料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更包含一電極裝置,該電極裝置包含複數電極元件,該複數電極元件界定了該結構之獨立操作的複數像素,該電極裝置的該等電極元件係用以選擇性地施加電場至對應的像素以藉此引起該液晶材料及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之旋轉。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包含二或更多類型的光學活性奈米棒,其中每一類型包含了具有選擇用來以所選擇波長範圍(不同於其他類型之奈米棒的波長範圍)提供光學放射的材料成分及尺寸之光學活性奈米棒。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不同類型的光學活性奈米棒係設置在該結構之複數像素區域中,從而藉由所放射的光之選擇性空間及時間變化而使得彩色影像得以形成。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光學活性結構、及其液晶及光學活性奈米棒係配置成對可見光譜的光為光學上部分透明的,該等光學活性奈米棒係用以回應一第一波長範圍的激發光而放射可見光譜的光,該第一波長範圍包含紫外線(UV)或紫光照明。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液晶材料包含向列型液晶材料。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更包含與該液晶材料物理性接觸的至少一配向層,該至少一配向層係用以在其該液晶材料之休息狀態中對該液晶材料進行配向。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配向層包含聚合物穩定垂直配向層。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更包含一或更多領域分隔器,該一或更多領域分隔器在該結構的一或兩側與該液晶材料及奈米棒材料物理性接觸以藉此提供該液晶材料及對應的該等奈米棒之多領域配向。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光學活性結構,用於一顯示裝置。
  32. 一顯示裝置,包含:一激發光源,用以提供一第一激發波長範圍的光照明;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1項其中任一項之光學活性結構;及一電極裝置,用以選擇性地施加電場至該光學活性結構之想要的像素區域,從而對該顯示裝置之想要的像素區域中的奈米棒之光放射進行調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裝置對可見波長範圍的光為至少部分透明的。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或第33項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阻擋/擴散層,該阻擋/擴散層係位於該裝置與從該裝置之背後景像到達的光之間,該阻擋/擴散元件係用以對從該裝置之背後景像到達的一預定波長範圍的光進行選擇性地阻擋或擴散。
TW104131112A 2014-09-22 2015-09-21 基於液晶的光學顯示系統 TWI760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53299P 2014-09-22 2014-09-22
US62/053,299 2014-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6069A true TW201626069A (zh) 2016-07-16
TWI760295B TWI760295B (zh) 2022-04-11

Family

ID=54337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112A TWI760295B (zh) 2014-09-22 2015-09-21 基於液晶的光學顯示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5536B2 (zh)
EP (1) EP3198334B1 (zh)
JP (1) JP6842418B2 (zh)
KR (1) KR102402731B1 (zh)
CN (1) CN106796369A (zh)
TW (1) TWI760295B (zh)
WO (1) WO20160468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68639B2 (en) * 2015-02-20 2022-10-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lective occlusion system for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s
EP3303214B1 (en) * 2015-05-30 2020-05-13 Universiteit G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narly-aligned nanorods assemblies which include liquid crystals
CN105869604A (zh) * 2015-12-03 2016-08-1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屏幕调节显示亮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592722B (zh) * 2016-03-16 2017-07-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N106054462A (zh) * 2016-06-20 2016-10-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器
CN106773243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屏
EP3679110A1 (en) * 2017-09-04 2020-07-15 ABDULHALIM, Ibrahim Spectral and phase modulation tunable birefringence devices
US11774824B2 (en) * 2017-09-04 2023-10-03 Ibrahim Abdulhalim Spectral and phase modulation tunable birefringence devices
US10459310B2 (en) 2017-10-18 2019-10-29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u—Ag nanorods in nonpolar solvents
WO2019079506A1 (en) * 2017-10-18 2019-04-25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PLASMONIC NANOPARTICLES USED AS PIXELS AND SWITCHES OF LESS THAN MICROSECOND
KR102127559B1 (ko) * 2018-05-04 2020-06-26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성 전사 장치, 자성 전사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자성 전사 장치를 이용한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전사 방법
TWI663447B (zh) * 2018-05-17 2019-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JP7114748B2 (ja) * 2018-06-15 2022-08-08 コンチネンタル オートモーティヴ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表示装置のための光導波体
US10856379B2 (en) * 2018-10-18 2020-12-01 Luxtech, Llc Privacy glass system
KR102590984B1 (ko) * 2018-10-30 2023-10-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구조물 및 발광 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09491174B (zh) * 2018-11-19 2020-09-04 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核壳型纳米棒及带有该纳米棒的光阀
KR102618753B1 (ko) * 2018-12-04 2023-12-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180086A1 (ko) * 2019-03-07 2020-09-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변조 소자
US11441074B2 (en) * 2019-08-08 2022-09-13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gand, nanoparticle, and thin film with the same
CN110824769B (zh) * 2019-10-30 2021-02-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装置
CN113341625B (zh) * 2021-05-13 2022-09-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发光液晶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7981A1 (de) 1990-09-04 1992-04-30 Merck Patent Gmbh Matrix-fluessigkristallanzeige
US5599480A (en) 1994-07-28 1997-02-04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Liquid-crystalline medium
US6133975A (en) 1996-05-10 2000-10-17 Kent State University Bist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polymer stabilization
JPH10260407A (ja) 1997-03-18 1998-09-2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601788B2 (ja) * 2000-10-31 2004-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20996C (zh) * 2003-06-05 2008-09-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视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器
US7119161B2 (en) * 2004-03-31 2006-10-10 Solaris Nanosciences, Inc. Anisotropic nanoparticles and anisotropic nanostructures and pixels, displays and inks using them
JP5172329B2 (ja) 2004-04-15 2013-03-2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電気的に制御可能な色変換セル
US20050270462A1 (en) * 2004-05-21 2005-12-08 Norio Kom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004511B2 (en) * 2004-12-02 2011-08-2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ortion-related source light management
CN100476549C (zh) * 2005-10-26 2009-04-08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0592159C (zh) * 2007-01-05 2010-02-2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面板
KR101539926B1 (ko) 2008-05-21 2015-07-28 피어 플러스 비.브이. 이방성 발광 재료를 갖는 광학 장치
JP5753796B2 (ja) 2009-02-23 2015-07-22 イサム・リサーチ・デベロツプメント・カンパニー・オブ・ザ・ヘブルー・ユニバーシテイ・オブ・エルサレム・リミテッド 光学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方法
WO2011092647A2 (en) 2010-01-28 2011-08-04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Ltd. Phosphor-nanoparticle combinations
US9957442B2 (en) 2010-09-16 2018-05-01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Ltd. Anistropic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WO2012053415A1 (ja) 2010-10-18 2012-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95309B1 (ko) 2010-11-05 2019-07-02 이섬 리서치 디벨러프먼트 컴파니 오브 더 히브루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예루살렘 엘티디. 편광 조명 시스템
KR101876945B1 (ko) * 2011-09-23 2018-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3144739A (ja) 2012-01-13 2013-07-25 Adeka Corp 重合性化合物を含有する液晶組成物及び該液晶組成物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CN103064208B (zh) * 2013-01-23 2015-06-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稳定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3113900B (zh) 2013-02-01 2015-02-04 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稳定配向型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41458B (zh) * 2014-02-14 2017-01-0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58429A (ko) 2017-05-26
TWI760295B (zh) 2022-04-11
US20170307939A1 (en) 2017-10-26
WO2016046815A1 (en) 2016-03-31
EP3198334B1 (en) 2023-05-31
JP2017533473A (ja) 2017-11-09
JP6842418B2 (ja) 2021-03-17
KR102402731B1 (ko) 2022-05-26
EP3198334A1 (en) 2017-08-02
US11175536B2 (en) 2021-11-16
CN106796369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0295B (zh) 基於液晶的光學顯示系統
US10718154B2 (en) LC modulator devices based on non-uniform electrode structures
US9964806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239112B1 (ko) 표시장치
CN105242441B (zh) Pdlc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pdlc显示装置
CN10791823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7041345A1 (zh) 液晶显示器
TW201640196A (zh) 電光切換元件及顯示裝置
US8559096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pixel
JP447101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バックライト光源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WO2013141051A1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180053989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1410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619187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60520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iu et al. Asymmetrical transmission windows for daily privacy protection using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KR10255795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22741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2090723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RU2785432C2 (ru) Оптическая стопа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аем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направленног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10703484A (zh) 一种量子点显示器
KR2019007619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6201304A (ja) 反射型表示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