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3828A -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3828A
TW201623828A TW103144344A TW103144344A TW201623828A TW 201623828 A TW201623828 A TW 201623828A TW 103144344 A TW103144344 A TW 103144344A TW 103144344 A TW103144344 A TW 103144344A TW 201623828 A TW201623828 A TW 2016238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muffler
clutch cover
combining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745B (zh
Inventor
Guo-Liang Jiang
Original Assignee
Liang Huei Motor Design & Develo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 Huei Motor Design & Develo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 Huei Motor Design & Develop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44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2382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3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3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745B/zh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包括表面成形、組合和鉚接等步驟。表面成形:金屬材質的本體環壁外表面形成第一、第二外環緣、內環緣和凹槽,鋁或鋁合金的消音環第一端軸向地向外凸出第一外環凸,消音環內表面徑向地凸出第二外環凸,消音環外表面形成環槽。組合:本體壓入消音環的穿孔,第二外環緣外側抵靠於第二外環凸內側。鉚接:滾輪將第一外環凸壓彎且其內側抵靠於第一外環緣外側。藉此,本發明以鉚接手段使消音環與本體緊密地相互結合固定,且兼具散熱、消音、輕量化等效果。

Description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無段變速機車的機車變速系統包含一變速盤、一傳動盤、一皮帶和一離合器。該變速盤連接一引擎。該皮帶連接該變速盤與該傳動盤。該離合器包含多個離合塊和一離合器外蓋本體,該等離合塊設於該離合器外蓋本體內部且與該傳動盤相接。其中,該離合器外蓋本體具有多個散熱孔;使用時,該離合器外蓋本體與該機車之一後輪,藉由該引擎作動該變速盤,令該變速盤以該皮帶連動該傳動盤,使該多數離合塊旋動甩出抵撐摩擦該離合器外蓋本體,使該機車後輪轉動前進。
惟,由於該等離合塊摩擦帶動該離合器外蓋本體旋轉時會有兩個問題產生;其一,所產生的高溫僅藉由該等散熱孔排出,散熱效果差,使該離合器外蓋本體容易因高溫而變形,降低機械效能及使用壽命;其二,產生擾人的噪音。對此,習知的離合器外蓋本體外側會在加上一圈消音環,改善上述問題。
習知的離合器外蓋本體和消音環以焊接、鎖固、卡合、嵌合及螺固等結合手段相互結合固定,但各有其問題存在,一併連同參考前 案列舉於下:
一、焊接手段: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77433號的第一、二圖揭露利用點焊將二者結合的焊接手段。然而,焊接手段會在本體和消音環之間的接縫上產生焊接的痕跡,不美觀;再者,本體與消音環需為同性質之相容材質,使本體和消音環所能運用之金屬材料受限,且以焊接固定之離合器外蓋於高速旋轉下,仍可能使焊接處斷裂而造成消音環從本體上滑出而脫落。另外,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18994號中第3c圖所揭露的本體和消音環除了是以焊接手段固定之外,該消音環緊鄰開口處的一端下彎成一矩型狀補強肋。但是當焊接處斷裂時,該消音環還是會從本體上滑出而脫落。
二、鎖固手段: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77433號的第三至九圖揭露利用螺絲、鉚釘或拉釘等緊固件將二者鎖固的鎖固手段。雖然鎖固手段的結合固定效果優異,但是本體和消音環需要極精準地加工出對應的螺孔,非常考驗加工技術,不易加工,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三、卡合手段: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23764號揭露的本體外表面和消音環內表面直接卡合的卡合手段。然而,由於本體外表面與消音環內表面都是光滑表面,所以固定效果差,該外蓋在長期的高速旋轉使用下,消音環容易從本體上滑出而脫落。
四、嵌合手段: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10814號揭露的消音環是直接以入模射料方式使該等結合部固結在該本體的該等嵌接部中的。然而,該消音環是塑膠或橡膠製的,本體是金屬材質,塑膠或橡膠的熱膨脹係數高於金屬的熱膨脹係數,故塑膠或橡膠製的消音環在高溫的 情況下變形的程度較本體嚴重而與本體的結合固定效果會變差,使消音環容易從本體上滑出而脫落。再者,塑膠或橡膠的導熱係數低於金屬的導熱係數,所以該消音環散熱效果差。
五、螺固手段,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66621號揭露 的消音環是以其內螺紋可拆卸地與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螺紋螺旋固定者。然而,該消音環為可拆卸式的,故其在高速旋轉之下,會漸漸鬆脫而從該本體上滑出而脫落。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以鉚接手段使消音環與本體緊密結合固定,防止消音環從本體上滑出。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消音環的外表面切削出環槽,達到提高散熱面積以及輕量化等功效。
為了達成前述之目的,本發明將提供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一離合器外蓋包含一本體和一消音環,該本體包含一環壁,該消音環圍構一穿孔,該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的步驟包括表面成形、組合和鉚接。
在該表面成形步驟中,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一外環緣和一第二外環緣,該消音環包含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消音環的第一端軸向地向外凸出一第一外環凸,該消音環的內表面徑向地凸出一第二外環凸。較佳地,該消音環的第一端的外徑朝遠離該消音環的第二端的 方向軸向地漸縮,該呈漸縮狀的第一端的端部為該第一外環凸。較佳地,該消音環的第二端的內表面徑向地凸出該第二外環凸。
在該組合步驟中,該本體進入該消音環的穿孔,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的第二外環緣的外側抵靠於該消音環的第二外環凸的內側。較佳地,該消音環放置在一壓床的一加工基座上,該本體放置在該消音環的第一端上方且對準該消音環的穿孔,該壓床的一加壓件將該本體壓入該消音環的穿孔。
在該鉚接步驟中,將該消音環的第一外環凸徑向地彎折,使該消音環的第一外環凸的內側抵靠於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的外側。較佳地,一旋轉軸驅動該本體與該消音環在一旋轉座上旋轉,該本體與該消音環在旋轉的過程中,一滾輪抵靠在該消音環的第一外環凸上,並且將該第一外環凸壓彎,直至該第一外環凸的內側抵靠於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的外側為止。其中,該旋轉座的複數夾具夾住該消音環。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在該表面成形步驟中,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形成複數內環緣,該等內環緣位於該第一、第二外環緣之間,每二相鄰的內環緣之間以及第一、第二外環緣和其相鄰的內環緣之間分別形成一凹槽。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該消音環的外表面切削加工出複數環槽。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該本體和該消音環的材質為金屬。較佳地,該消音環的材質是鋁或鋁合金。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利用鉚接手段使消音環與本體達成緊密地相互結合固定之功效,消音環不會從本體上滑出而脫落,消音環得以維持防止本體變形的功效,進一步提高本體的機械效能、壽命以及減少振動力而有良好的消音效果,且加工成本低。再者,該消音環的外表面切削加工出該等環槽,達到提高散熱面積和輕量化等功效。
10‧‧‧離合器外蓋
20‧‧‧本體
21‧‧‧頂蓋
22‧‧‧環壁
221‧‧‧第一外環緣
222‧‧‧第二外環緣
223‧‧‧內環緣
224‧‧‧凹槽
30‧‧‧消音環
31‧‧‧穿孔
32‧‧‧第一端
321‧‧‧第一外環凸
33‧‧‧第二端
331‧‧‧第二外環凸
34‧‧‧環槽
41‧‧‧加工基座
42‧‧‧加壓件
51‧‧‧旋轉座
511‧‧‧夾具
52‧‧‧旋轉軸
53‧‧‧滾輪
S1‧‧‧表面成形
S2‧‧‧組合
S3‧‧‧鉚接
第一圖是本發明之方法流程圖。
第二圖是本發明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之分解圖。
第三圖是第二圖之剖視圖。
第四圖是本發明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之組合步驟示意圖。
第五圖是本發明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之鉚接步驟示意圖。
第六圖是本發明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完成組裝之立體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請參考第一、二圖,本發明提供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一離合器外蓋10包含一本體20和一消音環30,該本體20包含一頂蓋21和一環壁22,該頂蓋21設於該環壁22的其中一端,該消音環30圍構一穿孔31。較佳地,該本體20和該消音環30的材質為金屬,尤其是該消音環30以鋁或鋁合金製成為佳,因為鋁或鋁合金的重量較輕。該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表面成形S1:請參考第二、三圖,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 表面形成一第一外環緣221、一第二外環緣222和複數內環緣223。該第一外環緣221位於該環壁22靠近該頂蓋21的一側,該第二外環緣222位於該環壁22遠離該頂蓋21的一側。該等內環緣223位於該第一、第二外環緣221、222之間。每二相鄰的內環緣223之間以及第一、第二外環緣221、222和其相鄰的內環緣223之間分別形成一凹槽224,所以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形成複數凹槽224。該消音環30包含一第一端32和一第二端33,該消音環30的第一端32軸向地向外凸出一第一外環凸321。更明確地說,該消音環30的第一端32的外徑朝遠離該消音環30的第二端33的方向軸向地漸縮,也就是說,該消音環30的第一端32的外徑朝其端部方向軸向地漸縮。該呈漸縮狀的第一端32的端部為該第一外環凸321。該消音環30的第二端33的內表面徑向地凸出一第二外環凸331。其中,該消音環30的外表面形成複數環槽34。 其中,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該等凹槽224和該消音環30的外表面的該等環槽34是由切削加工而成,但不以此為限,本發明亦可採用其他業界常用的表面成形手段來達成此目的,例如模鑄。
組合S2:請參考第四圖,該消音環30放置在一壓床的一加 工基座41上,該本體20放置在該消音環30的第一端32上方且對準該消音環30的穿孔31,該壓床的一加壓件42將該本體20壓入該消音環30的穿孔31,使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二外環緣222的外側抵靠於該消音環30的第二外環凸331的內側,如第五圖所示。
鉚接S3:請參考第五圖,將該消音環30的第一外環凸321徑 向地彎折,使該消音環30的第一外環凸321的內側抵靠於該本體20的環壁22 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221的外側。本實施例所採用的鉚接手段說明如下,但並不以此為限,任何可將第一外環凸321徑向地彎折的鉚接手段皆涵蓋於本發明的範圍之中,合先敘明。在本實施例中,該消音環30放置於一旋轉座51上,該旋轉座51的複數夾具511夾住該消音環30,一旋轉軸52插設於該本體20的頂蓋21,該旋轉軸52驅動該本體20與該消音環30一同在該旋轉座51上旋轉。該本體20與該消音環30在旋轉的過程中,一滾輪53抵靠在該消音環30的第一外環凸321上,並且將該第一外環凸321壓彎,使該第一外環凸321改變成徑向地凸出於該消音環30的第一端32的內表面而伸入該穿孔31中,直至該第一外環凸321的一部份的內側抵靠於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221的外側為止,該第一外環凸321的最外端最後則被該滾輪53給壓平貼合在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如第六圖所示。藉此,該本體20與該消音環30組合成該離合器外蓋10。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滾輪53亦可將該第一外環凸321整個壓彎成該第一外環凸321的內側完全抵靠於該本體的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221的外側,也就是說,該第一外環凸321的最外端也被壓彎而使其內側也抵靠於該本體的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221的外側。其中,本實施例所使用的旋轉座51、旋轉軸52和滾輪53等皆為一車床設備的裝置,然本發明也可使用其他加工設備的旋轉座、旋轉軸和滾輪來進行鉚接步驟,先予敘明。
本發明藉由在鉚接步驟中,利用該旋轉軸51、旋轉座52和 該滾輪53之組合作為一鉚接手段所使用的工具,將該消音環30的第一外環凸321壓彎且其內側抵靠於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221的外側,並且配合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二外環緣222的外側抵靠於 該消音環30的第二外環凸331的內側,藉此,該本體20和該消音環30的結合十分緊密,比採用焊接、卡合、嵌合、螺固等手段時的結合固定效果更好,使該消音環30完全不會從該本體20上滑落而脫出,該消音環30得以維持其防止該本體20變形的功效,進一步提高該本體20的機械效能及壽命,而且無須在該本體20和該消音環30上加工出任何螺孔,該本體20和該消音環30的加工容易,成本自然比鎖固手段便宜。
其次,由於該呈漸縮狀的該消音環30的第一端32的端部為 該第一外環凸321,故該第一外環凸321的厚度薄,且該第一外環凸321位置貼近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221。藉此,該滾輪53可十分容易地將該第一外環凸321壓彎。
再者,本發明由於該本體20與該消音環30的結合固定效果 比先前技術佳,故該本體20對該消音環30的振動力比先前技術小,使該銷音環30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該離合器外蓋10在使用時所產生的噪音更小。
此外,本發明在組合步驟中,將該本體20壓入該消音環30 的穿孔31,該本體20的環壁22的外表面的第二外環緣222的外側抵靠於該消音環30的第二外環凸331的內側,達到將該本體20精準地定位於該消音環30的穿孔31的特定位置的功效。
又,該消音環30的外表面切削加工出該等環槽34。藉此, 該消音環有較大的散熱面積而具有優異的散熱效果且還可達到輕量化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材質為鋁或鋁合金的消音環30搭配該等環槽34所達到的輕量化效果更為優異。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 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
20‧‧‧本體
21‧‧‧頂蓋
22‧‧‧環壁
221‧‧‧第一外環緣
222‧‧‧第二外環緣
30‧‧‧消音環
321‧‧‧第一外環凸
331‧‧‧第二外環凸
51‧‧‧旋轉座
511‧‧‧夾具
52‧‧‧旋轉軸
53‧‧‧滾輪

Claims (10)

  1. 一種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一離合器外蓋包含一本體和一消音環,該本體包含一環壁,該消音環圍構一穿孔,該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表面成形: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一外環緣和一第二外環緣,該消音環包含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消音環的第一端軸向地向外凸出一第一外環凸,該消音環的內表面徑向地凸出一第二外環凸;組合:該本體進入該消音環的穿孔,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的第二外環緣的外側抵靠於該消音環的第二外環凸的內側;以及鉚接:將該消音環的第一外環凸徑向地彎折,使該消音環的第一外環凸的內側抵靠於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的外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表面成形步驟中,該消音環的第一端的外徑朝遠離該消音環的第二端的方向軸向地漸縮,該呈漸縮狀的第一端的端部為該第一外環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表面成形步驟中,該消音環的第二端的內表面徑向地凸出該第二外環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表面成形步驟中,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形成複數內環緣,該等內環緣位於該第一、第二外環緣之間,每二相鄰的內環緣之間以及第一、第二外環緣和其相鄰的內環緣之間分別形成一凹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表面成形步驟中,該消音環的外表面切削加工出複數環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組合步驟中,該消音環放置在一壓床的一加工基座上,該本體放置在該消音環的第一端上方且對準該消音環的穿孔,該壓床的一加壓件將該本體壓入該消音環的穿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鉚接步驟中,一旋轉軸驅動該本體與該消音環在一旋轉座上旋轉,該本體與該消音環在旋轉的過程中,一滾輪抵靠在該消音環的第一外環凸上,並且將該第一外環凸壓彎,直至該第一外環凸的內側抵靠於該本體的環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外環緣的外側為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在該鉚接步驟中,該旋轉座的複數夾具夾住該消音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該本體和該消音環的材質為金屬。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其中該消音環的材質是鋁或鋁合金。
TW103144344A 2014-12-18 2014-12-18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TW2016238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4344A TW201623828A (zh) 2014-12-18 2014-12-18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4344A TW201623828A (zh) 2014-12-18 2014-12-18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3828A true TW201623828A (zh) 2016-07-01
TWI561745B TWI561745B (zh) 2016-12-11

Family

ID=5698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344A TW201623828A (zh) 2014-12-18 2014-12-18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2382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2116A (en) * 1934-01-10 1937-03-02 Spicer Mfg Corp Clutch mechanism
US2206988A (en) * 1938-02-09 1940-07-09 Ernest E Wemp Clutch
US3763977A (en) * 1972-09-13 1973-10-09 Dana Corp Brake with torque limiting coupling
TWM318688U (en) * 2007-04-11 2007-09-11 Ruei-Shian Jang Outer cov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lutch
TWM486706U (zh) * 2014-06-13 2014-09-21 jin-hui Lin 機車離合器及其外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1745B (zh)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86582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disk-shaped rotating tool
JP2012102755A (ja) 車両用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KR20160119784A (ko) 상시 결합식 클러치 장치
JP6265489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BR102015015399A2 (pt) disco de embreagem
TWI610838B (zh) 具有阻尼特徵之車頭碗組
TW201623828A (zh) 離合器外蓋之本體和消音環的結合方法
TW201727095A (zh) 自行車用碟煞碟盤
JP5546547B2 (ja) 振動を減衰するための装置
US6769522B2 (en) Fluid-type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lockup clutch
JP2014530337A (ja) プレスされたコアプレートを備えた摩擦プレート
WO2009065315A1 (fr) Volant moteur de démarrage électrique pour moteur à essence
TWI484731B (zh) 馬達
TWM499489U (zh) 離合器外蓋
JP2005214309A (ja) フリクションプレート
KR20130036485A (ko) 댐퍼 풀리 허브
JP3685488B2 (ja) 流体式トルク伝達装置のフロント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JP2019111558A (ja) 摩擦接合装置
JP6557001B2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TWI584905B (zh) 風扇輪轂之製造方法
JP2011179589A (ja) 車両用ドライブシャフト
JP2005273788A (ja) クラッチ装置の摩擦プレート
CN111609049B (zh) 一种离合器盖总成
KR101884327B1 (ko) 전동 공구용 악세서리
JP3119757U (ja) オートバイク用クラッチの外蓋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