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7869A -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7869A
TW201617869A TW103139206A TW103139206A TW201617869A TW 201617869 A TW201617869 A TW 201617869A TW 103139206 A TW103139206 A TW 103139206A TW 103139206 A TW103139206 A TW 103139206A TW 201617869 A TW201617869 A TW 2016178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electronic device
circuit
determination
voltage lev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7800B (zh
Inventor
吳宜昌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9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7800B/zh
Priority to CN201510012778.9A priority patent/CN105843310B/zh
Priority to US14/631,862 priority patent/US1007374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17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8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28Failover techniques eliminating a faulty processor or activating a sp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25Failover techniques using centralised failover control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33Failover techniques switching over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41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with more than one idle spare processing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一種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備援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第二電子裝置、決策電路以及至少二個隔離模組。決策電路耦接至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用以判斷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至少二個隔離模組分別耦接至第一電子裝置、第二電子裝置以及決策電路,用以根據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切換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Description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備援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透過硬體切換主從關係之備援系統與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在目前的伺服器系統中,為了讓整個伺服器系統可以穩定運作,甚至於希望在伺服器系統的部分設備在維修時仍能有永不中斷的服務。在此種情況下,使用者通常會考慮使用有備援架構(failover)的伺服器系統設計。然而,如何在有備援架構的伺服器系統設計中來決定何者為主(Main)裝置及備援(Redundant)裝置,通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讓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為備援的電子裝置,利用訊號的連結(例如:RS-232、I2C、LAN等等)來讓各電子裝置去互相溝通。電子裝置中的軟/韌體將會透過相互溝通以決定何者為主裝置及備援裝置,從而使得主裝置得以擁有整個伺服器系統的裁決權。然而,由於各個電子裝置中的軟/韌體必須經 由通訊才能得知其他電子裝置是否為正常,若某個電子裝置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已經故障,但卻仍繼續主導整個系統,或是在主裝置損毀的情況下,互為備援的電子裝置無法正常通訊的時候,將導致備援系統的失效。因此,如何使伺服器系統中的備援功能能夠完備,便可避免伺服器系統在管理上的不便。
本發明提供一種備援系統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可簡化各個互為備援的電子裝置中的軟/韌體架構,且擁有更佳的擴充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備援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第二電子裝置、決策電路以及至少二個隔離模組。決策電路耦接至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用以判斷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至少二個隔離模組分別耦接至第一電子裝置、第二電子裝置以及決策電路,用以根據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切換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在本發明提出一種備援系統的主從關係的方法。所述決定方法包括判斷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以及,根據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切換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備援系統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可利用備援系統中的實體決策電路進行主從關係的裁決,並且利用此決策電路所輸出的裁決訊號加以控制隔離模組,而不會讓互為備援的電子裝置有兩個以上的主裝置同時控制整個系統的情況發生。而且,各個互為備援的電子裝置中的軟/韌體架構上可以更為簡化,無須在軟/韌體上去判別何者為主裝置或備援裝置,且並不會因為互為備援的裝置數量增多,而有擴充上的困難,故使用上有更強的擴充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HB1‧‧‧第一脈衝訊號
HB2‧‧‧第二脈衝訊號
HB3‧‧‧第三脈衝訊號
DHB1‧‧‧第一判斷訊號
DHB2‧‧‧第二判斷訊號
DHB3‧‧‧第三判斷訊號
SEL1‧‧‧第一裁決訊號
SEL2‧‧‧第二裁決訊號
SEL3‧‧‧第三裁決訊號
100‧‧‧備援系統
112‧‧‧第一電子裝置
114‧‧‧第二電子裝置
116‧‧‧第三電子裝置
120‧‧‧決策電路
122‧‧‧脈衝判斷電路
122_1‧‧‧參考電壓產生電路
122_2‧‧‧積分電路
122_3‧‧‧電壓比較電路
124‧‧‧裁決訊號產生電路
124_1‧‧‧第一邏輯運算電路
124_2‧‧‧第二邏輯運算電路
124_3‧‧‧第三邏輯運算電路
126‧‧‧類比數位轉換器
127‧‧‧計數器
128‧‧‧數位比較器
132、134、136‧‧‧隔離模組
140‧‧‧系統控制介面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備援系統的方塊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脈衝判斷電路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脈衝判斷電路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決策電路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流程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8中的步驟S100的流程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9中的步驟S110的流程圖。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流程圖。
圖12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11中的步驟S300的流程圖。
圖1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說明圖8中的步驟S100的流程圖。
圖14是依照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說明圖9中的步驟S110的流程圖。
現將詳細參考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在附圖中說明所述示範性實施例之實例。另外,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符號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備援系統100的方塊圖。請參照圖1,備援系統100中包括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子裝置114及第三電子裝置116、決策電路120、隔離模組132、134、136以及系統控制介面140。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子裝置114及第三電子裝置116分別耦接至對應的隔離模組132、隔離模組134及隔離模組136,舉例來說,第一電子裝置112耦接至隔離模組132,第二電子裝置114耦接至隔離模組134,第三電子裝置116耦接至隔離模組136,而隔離模組132、134及136耦接至系統控制介面140之間。系統控制介面140例如是這些電子裝置112、114及116以串列ATA(Serial 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區域網路(LAN)…等技術來進行相互通訊的介面。
基於清晰與簡潔,圖1僅繪示三組電子裝置112、114、116以及對應的隔離模組132、134、136加以說明,但電子裝置及隔離模組的數目可視實際設計/應用需求而論,並不以此為限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子裝置114及第三電子裝置116更耦接至決策電路120,決策電路120耦接至隔離模組132、134及136,決策電路120判斷該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子裝置114及第三電子裝置116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第二裁決訊號SEL2及第三裁決訊號SEL3,而隔離模組132、134及136分別根據第一裁決訊號SEL1、第二裁決訊號SEL2及第三裁決訊號SEL3切換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 子裝置114及第三電子裝置116之間的主從關係。在下文中,所述的備援系統100將主要以伺服器應用為例,例如是以多個刀鋒伺服器(blade server)所形成的伺服器系統,每個電子裝置112、114、116皆是不同的刀鋒伺服器。應用本實施例者並不以限制電子裝置的種類。
繼續參考圖1,於本實施例中,備援系統100中的各個電子裝置112、114、116皆可輸出一個固定頻率(例如頻率為1Hz)的脈衝訊號至決策電路120。此種脈衝訊號通常可被稱為是心跳信號(Heartbeat signal;HBx)。例如,第一電子裝置112輸出第一脈衝訊號HB1,第二電子裝置114輸出第二脈衝訊號HB2,而第三電子裝置116輸出第三脈衝訊號HB3。第一脈衝訊號HB1、第二脈衝訊號HB2及第三脈衝訊號HB3可為判斷各個電子裝置112、114、116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更具體來說,電子裝置需要不斷地輸出脈衝訊號HBx,當脈衝訊號HBx經過決策電路120判斷處理後,決策電路120便會得知這些電子裝置112、114、116是否正常,因此便會輸出裁決訊號SELn至對應的隔離模組132、134及136,從而切換各個電子裝置112、114、116之間的主從關係。在一實施例中,若各個電子裝置112、114、116有相應的軟/硬體而想要知道各個電子裝置112、114、116本身是否為主裝置的話,決策電路120更可將上述裁決訊號SELn分別回傳至各電子裝置112、114、116中(如圖1的虛線所示),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隔離模組132、134及136為一種可以隔 離電器訊號的元件。此隔離模組132、134及136可以藉由機械元件或是電子元件來實現。機械元件只適用於低頻的傳輸速率,其例如是彈簧繼電器(Reel Relay)或是固態繼電器(Solid State Relay,SSR)。電子元件可適用於大多數的傳輸速率,且成本最低。電子元件例如是電晶體或是雙向式緩衝器(Bi-Directional Buffer),但本實施例並不限於此。本實施例的隔離模組132、134及136亦可以是使用光隔離元件,其可以完全隔離訊號又沒有響應頻率上的問題,且可適用於高頻或是超高頻的傳輸速率。光隔離元件例如是光耦合器或是光電晶體…等。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脈衝判斷電路的電路示意圖。請參照圖2,脈衝判斷電路122包括參考電壓產生器122_1、積分電路122_2以及電壓比較器122_3。參考電壓產生器122_1與積分電路122_2皆耦接至電壓比較器122_3。電壓比較器122_3可包括兩個訊號放大器OP1、OP2,其用以比較不同電壓的電壓準位。各個電子裝置所輸出的脈衝訊號HBx皆由決策電路120中的脈衝判斷電路122來進行判斷,並輸出判斷訊號DHBx至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
在本實施例中,參考電壓產生器122_1包括分壓電阻Ra、Rb、Rc,分壓電阻Ra、Rb、Rc彼此串接於系統電壓Vcc與接地電壓Vss之間,其中參考電壓產生器122_1藉由分壓電阻Ra、Rb之間的節點產生第一參考電壓Vref1,並藉由分壓電阻Rb、Rc之間的節點產生第二參考電壓Vref2,而第一參考電壓Vref1大於 第二參考電壓Vref2。值得注意的是,分壓電阻Ra、Rb、Rc的大小可分別用來調整參考電壓區間。換句話說,分壓電阻Ra、Rb、Rc的大小可決定脈衝判斷電路122中電壓比較器122_3所比較的參考電壓的上限值與下限值,藉此可用來判斷積分電路122_2所產生的電壓準位是否合理的電阻元件。
請繼續參照圖2,積分電路122_2包括電阻Ri與電容Ci,當脈衝訊號HBx經過電阻Ri與電容Ci後會產生一個電壓準位,於脈衝訊號HBx正常穩定時,此電壓準位會是一個固定的數值(例如是3.3V)。在本實施例中,電阻Ri的電阻值與電容Ci的電容值的大小會由脈衝訊號HBx的頻率與操作所需要的電壓準位來決定,但並不以此為限。
更詳細而言,脈衝判斷電路120可透過調整參考電壓產生器122_1中的分壓電阻Ra、Rb、Rc而產生第一參考電壓Vref1與第二參考電壓Vref2。當判斷電壓準位大於第一參考電壓Vref1準位或小於第二參考電壓Vref2準位時,則電壓比較電路輸出一低準位的判斷訊號DHBx。當判斷電壓準位小於第一參考電壓Vref1準位且大於第二參考電壓Vref2準位時,則電壓比較電路輸出一高準位的判斷訊號DHBx。
舉例而言,當脈衝訊號HBx透過積分電路122_2中的電阻Ri與電容Ci產生的電壓準位落在第一參考電壓Vref1與第二參考電壓Vref2的區間時(例如是3V至3.5V之間),則脈衝判斷電路122可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DHBx。當脈衝訊號HBx透過積分 電路122_2中的電阻Ri與電容Ci產生的電壓準位落在第一參考電壓Vref1與第二參考電壓Vref2的區間之外時(例如是大於3V或小於3.5V),則脈衝判斷電路122可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DHBx。因此,當判斷訊號DHBx為高準位時,則代表產生脈衝訊號HBx的電子裝置可正常工作,反之,則代表產生脈衝訊號HBx的電子裝置未可正常工作。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電路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備援系統100中互相備援的電子裝置數量為2時(例如是電子裝置112、114),則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的電路架構包括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如圖3所示,其中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為反閘(NOT gate)N1。具體而言,當判斷訊號DHBx為高準位時,則經過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中的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處理後,則可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及第二裁決訊號SEL2至第一電子裝置112及第二電子裝置114,其中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互為反相訊號。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圖3的實施例差別在於,若備援系統100中互相備援的電子裝置數量大於3時(例如是電子裝置112、114、116),則須增加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中第二邏輯運算電路124_2,如圖4所示。第二邏輯運算電路124_2串接至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的反相輸出端,其中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 為反閘N1,而第二邏輯運算電路124_2包括及閘(AND gate)A1、A2以及反閘N2。在本實施例中,及閘A1用以接收脈衝判斷電路122判斷第二電子裝置114的操作狀態的第二判斷訊號DHB2以及前一級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的反相輸出結果SEL2'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第二裁決訊號SEL2。而及閘A2同樣用以接收脈衝判斷電路122判斷第二電子裝置114的操作狀態的第二判斷訊號DHB2並經反閘N2反相的輸出結果與前一級邏輯運算電路124_1的反相輸出結果SEL2'進行邏輯運算,從而得到第三裁決訊號SEL3。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圖3的實施例差別在於,若備援系統100中互相備援的電子裝置數量大於4時,則同樣需要增加相應數量的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中的第三邏輯運算電路124_3,相同敘述可參照圖4之相關說明,並以此類推。由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當備援系統100中的電子裝置數量不斷增加時,只須不斷加入相應數量的裁決訊號SELn產生電路,即可達到擴充的效果。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脈衝判斷電路示意圖。在不考慮電路成本的情況下,可將電壓比較器(如圖2中的電壓比較器122_3)由可程式控制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126來取代,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ADC 126通常可透過控制介面,例如是I2C、CAN、SPI等等, 調整與控制整個ADC 126的作動,當由積分電路122_2中的電阻Ri、電容Ci處理過的電壓訊號,與ADC 126內部的設定值相符或不符時,則ADC 126進而輸出相對應的DHBx數位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備援系統100也可以利用可程式化邏輯元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複雜可編程邏輯裝置(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與可編程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積體電路來實施,但並不以此為限。而使用此類元件時,由於其功能強大,所以就不需先將脈衝訊號HBx轉換為電壓,再經由比較電壓準位來判斷產生脈衝訊號HBx的電子裝置(例如是112、114、116等等)是否為正常的裝置。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說明圖1中的決策電路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可在決策電路120中規劃出計數器(Counter)127、數位比較器(Digital Comparator)128以及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用來檢測各電子裝置112、114、116所輸出的脈衝訊號HB1、HB2、HB3是否在合適頻率範圍內。更具體來說,決策電路120中計數器127用以於預設時間內進行,計算接收到的脈衝訊號有多少個並得到計數結果,然後將此計數結果送到數位比較器128與預設數字做比較,而產生大於、小於或是等於數位訊號的結果。
舉例而言,當電子裝置應該產生1Hz的脈衝訊號HBx輸出,那我們就可以設定計數器127,計算預設時間(例如10秒)內 接收到多少訊號,假若在此正常的裝置,應該在預設時間內產生10個訊號,故將數位比較器128的預設數字設定為10,並在計數器127進行計數的過程進行判斷,判斷脈衝訊號HBx的次數是否符合預設數字,若符合則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DHBx。然後,就在內部規劃出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裁決訊號SELn。
至於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備援系統100的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為了更清楚說明,底下即搭配上述圖1備援系統100中的各項元件,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備援系統100的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詳細流程。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以及圖8,首先,決策電路120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2以及第二電子裝置114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步驟S100)。接著,隔離模組132及隔離模組134根據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切換第一電子裝置112與第二電子裝置114之間的主從關係(步驟S200)。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8中的步驟S100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圖8以及圖9,首先,第一脈衝判斷電路122分別根據第一電子裝置112與第二電子裝置114所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HB1與第二脈衝訊號HB2的頻率輸出對應的第一判斷訊號DHB1與第二判斷訊號DHB2(步驟S110)。接著,裁決訊號產生 電路134接收第一判斷訊號DHB1與第二判斷訊號DHB2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步驟S120)。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9中的步驟S110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圖9以及圖10,首先,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接收第一判斷訊號DHB1與第二判斷訊號DHB2中的一者,並經積分電路122_2產生判斷電壓準位(步驟S112)。接著,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分別比較判斷電壓準位與第一參考電壓準位Vref1與第二參考電壓準位Vref2,其中,當判斷電壓準位大於第一參考電壓準位Vref1或小於第二參考電壓準位Vref2時,則電壓比較電路122_3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判斷電壓準位小於第一參考電壓準位Vref1且大於第二參考電壓準位Vref2時,則電壓比較電路122_3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步驟S114)。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流程圖。圖11與圖8的實施例差異在於,備援系統100更包括第三電子裝置116,也就是說電子裝置的總數為3時,脈衝判斷電路122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子裝置114以及第三電子裝置116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第二裁決訊號SEL2以及第三裁決訊號SEL3(步驟S300)。接著,裁決訊號產生電路124根據第一裁決訊號SEL1、第二裁決訊號SEL2以及第三裁決訊號SEL3切換第一電子裝置112、第二電子裝置114以及第三電子裝置116之間的主從關係(步驟S400)。而圖11所示步驟 S300與S400可以參照圖8所示步驟S100與S200的相關說明而類推之。
圖12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圖11中的步驟S300的的方法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圖11以及圖12,首先,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接收第一判斷訊號DHB1與第二判斷訊號DHB2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步驟S310)。接著,第二邏輯運算電路124_2接收第二裁決訊號SEL2與第三判斷訊號DHB3並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第二裁決訊號SEL2與第三裁決訊號SEL3(步驟S320)。而圖12所示步驟S310與S420可以參照圖9所示步驟S110與S120的相關說明而類推之。
圖1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說明圖8中的步驟S100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圖8以及圖13,首先,積分電路122_2接收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中的一者並產生電壓準位(步驟S142)。接著,類比數位轉換器126判斷電壓準位是否符合預設準位,其中,當電壓準位不符合預設準位時,則類比數位轉換器126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電壓準位符合預設準位時,則類比數位轉換器126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步驟S144)。
圖14是依照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說明圖9中的步驟S110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圖9以及圖14,首先,計數器127於預設時間中對於第一電子裝置112與第二電子裝置114所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HB1與第二脈衝訊號HB2號進行計數,並輸出 計數結果(步驟S152)。接著,數位比較器128接受並比較計數結果與預設次數以產生比較結果,其中,當計數結果不符合預設次數時,則數位比較器128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計數結果符合預設次數時,則數位比較器128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步驟S154)。最後,第一邏輯運算電路124_1接收並根據上述比較結果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第一裁決訊號SEL1與第二裁決訊號SEL2(步驟S156)。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出之一種備援系統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可利用實體決策電路用來做為主從關係的裁決,並且利用此決策電路所輸出的裁決訊號加以裁決隔離裝置,從而讓各個互為備援的裝置,而不會有兩個以上的主裝置同時裁決整個系統的情況發生。而且,各個互為備援的裝置中的軟/韌體架構上卻可以簡化許多,無須在軟/韌體上去判別何者為主裝置或備援裝置。此外,本發明並不會因為互為備援的電子裝置數量增多,而有擴充上的困難,故使用、操作上有更強的擴充性。
HB1‧‧‧第一脈衝訊號
HB2‧‧‧第二脈衝訊號
HB3‧‧‧第三脈衝訊號
DHB1‧‧‧第一判斷訊號
DHB2‧‧‧第二判斷訊號
DHB3‧‧‧第三判斷訊號
SEL1‧‧‧第一裁決訊號
SEL2‧‧‧第二裁決訊號
SEL3‧‧‧第三裁決訊號
100‧‧‧備援系統
112‧‧‧第一電子裝置
114‧‧‧第二電子裝置
116‧‧‧第三電子裝置
120‧‧‧決策電路
122‧‧‧脈衝判斷電路
124‧‧‧裁決訊號產生電路
132、134、136‧‧‧隔離模組
140‧‧‧系統控制介面

Claims (16)

  1. 一種備援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第二電子裝置;決策電路,耦接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該第二電子裝置,用以判斷該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該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以及至少二個隔離模組,分別耦接至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電子裝置以及該決策電路,用以根據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切換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備援系統,其中該決策電路包括:脈衝判斷電路,用以分別根據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所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與第二脈衝訊號的頻率,以輸出對應的第一判斷訊號與第二判斷訊號;以及裁決訊號產生電路,耦接至該脈衝判斷電路,用以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備援系統,其中該脈衝判斷電路包括:參考電壓產生器,用以產生第一參考電壓準位與第二參考電壓準位,其中該第一參考電壓準位大於第二參考電壓準位; 積分電路,用以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產生判斷電壓準位;以及電壓比較電路,耦接該參考電壓產生器與該積分電路,用以分別比較該判斷電壓準位與該第一參考電壓準位以及該第二參考電壓準位,其中,當該判斷電壓準位大於該第一參考電壓準位或小於該第二參考電壓準位時,則該電壓比較電路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該判斷電壓準位小於該第一參考電壓準位且大於該第二參考電壓準位時,則該電壓比較電路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備援系統,其中該裁決訊號產生電路包括:第一邏輯運算電路,用以接收並根據該第一判斷訊號與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的準位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備援系統,更包括:第三電子裝置,耦接至該決策電路與該至少二隔離模組,其中,該決策電路判斷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電子裝置與該第三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該第二裁決訊號與第三裁決訊號,而該些隔離模組分別用以根據該第一裁決訊號、該第二裁決訊號與該第三裁決訊號切換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電子裝置與第三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備援系統,其中該裁決訊號 產生電路包括:第一邏輯運算電路,用以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反向輸出結果;以及第二邏輯運算電路,耦接至該第一邏輯運算電路,用以接收該反向輸出結果與第三判斷訊號並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該第二裁決訊號與該第三裁決訊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備援系統,其中該脈衝判斷電路包括:積分電路,用以接收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中的一者並產生電壓準位;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器,耦接至該積分電路,用以判斷該電壓準位是否符合預設準位,其中,當該電壓準位不符合該預設準位時,則該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該電壓準位符合該預設準位時,則該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備援系統,其中該決策電路包括:計數器,用以於一預設時間中對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所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與第二脈衝訊號進行計數,並輸出計數結果;數位比較器,耦接至該計數器,用以接受並比較該計數結果與預設次數,從而產生比較結果,其中,當該計數結果不符合該 預設次數時,則該數位比較器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該計數結果符合該預設次數時,則該數位比較器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以及裁決訊號產生電路,耦接至該數位比較器,用以接收並根據該比較結果的準位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
  9. 一種決定主從關係的方法,適用於備援系統,所述方法包括:判斷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以及根據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切換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斷該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該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之步驟包括:分別根據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所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與第二脈衝訊號的頻率,以輸出對應的第一判斷訊號與第二判斷訊號;以及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所輸出的該第一脈衝訊號與該第二脈衝訊號的頻率輸出對應的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之步 驟,包括: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經積分電路產生一判斷電壓準位;以及分別比較該判斷電壓準位與第一參考電壓準位與第二參考電壓準位,其中,當該判斷電壓準位大於該第一參考電壓準位或小於該第二參考電壓準位時,則該電壓比較電路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該判斷電壓準位小於該第一參考電壓準位且大於該第二參考電壓準位時,則該電壓比較電路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之步驟,包括:接收並根據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的準位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判斷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電子裝置與第三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該第二裁決訊號與第三裁決訊號;以及根據該第一裁決訊號、該第二裁決訊號與該第三裁決訊號切換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電子裝置與該第三電子裝置之間的主從關係。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斷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電子裝置與該第三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 該第一裁決訊號、該第二裁決訊號與該第三裁決訊號之步驟,包括:接收該第一判斷訊號與該第二判斷訊號中的一者並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反向輸出結果;以及接收該反向輸出結果與第三判斷訊號並進行邏輯運算,並輸出該第二裁決訊號與該第三裁決訊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斷該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該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之步驟包括:接收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中的一者並產生電壓準位;以及判斷該電壓準位是否符合一預設準位,其中,當該電壓準位不符合該預設準位時,則該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該電壓準位符合該預設準位時,則該電壓比較電路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斷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該第二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並輸出該第一裁決訊號與該第二裁決訊號之步驟,包括:於一預設時間中對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所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與第二脈衝訊號進行計數,並輸出計數結果;接受並比較該計數結果與預設次數以產生比較結果,其中,當該計數結果不符合該預設次數時,則該數位比較器輸出低準位的判斷訊號,當該計數結果符合該預設次數時,則該數位比較器 輸出高準位的判斷訊號;以及接收並根據該比較結果的準位進行邏輯運算,從而輸出第一裁決訊號與第二裁決訊號。
TW103139206A 2014-11-12 2014-11-12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TWI547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206A TWI547800B (zh) 2014-11-12 2014-11-12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CN201510012778.9A CN105843310B (zh) 2014-11-12 2015-01-12 备援系统以及其主从关系的决定方法
US14/631,862 US10073748B2 (en) 2014-11-12 2015-02-26 Failover system and method of deciding master-slave relationship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206A TWI547800B (zh) 2014-11-12 2014-11-12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869A true TW201617869A (zh) 2016-05-16
TWI547800B TWI547800B (zh) 2016-09-01

Family

ID=5591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06A TWI547800B (zh) 2014-11-12 2014-11-12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3748B2 (zh)
CN (1) CN105843310B (zh)
TW (1) TWI5478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0923B2 (en) 2016-12-05 2019-01-15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Connect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3270A1 (en) * 2015-07-31 2017-02-0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ata copy to non-volatile memo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6635A (en) * 1990-06-01 1995-03-07 Vadem Corporation Power conservation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power reduction levels dependent upon the activity of the computer system
US5631629A (en) * 1995-02-08 1997-05-20 Allen-Bradley Company, Inc. Heartbeat communications
GB9601584D0 (en) * 1996-01-26 1996-03-27 Hewlett Packard Co Fault-tolerant processing method
US6931568B2 (en) * 2002-03-29 2005-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il-over control in a computer system having redundant service processors
US20040193737A1 (en) * 2003-03-31 2004-09-30 Huffman Amber D.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to couple one or more hosts to a storage device using unique signal from host
JP4415610B2 (ja) * 2003-08-26 2010-02-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系切替方法、レプリカ作成方法、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22557A (ja) * 2003-10-17 2005-05-12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マルチcpu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転送データ比較方法
CN100477547C (zh) * 2006-03-02 2009-04-08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主从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US7836320B2 (en) * 2006-07-07 2010-11-16 Arm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in 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omains in which devices of the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an operate
US7890684B2 (en) * 2006-08-31 2011-02-15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Two-cycle return path clocking
TW200823679A (en) * 2006-11-23 2008-06-01 Inventec Corp Dual redundant server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by link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WO2008126325A1 (ja) * 2007-03-30 2008-10-23 Fujitsu Limited クラスタシステム、ソフトウェア更新方法、サービス提供ノード、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用プログラム
CN101453313B (zh) * 2007-12-06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通信电路
CN102223250B (zh) * 2011-06-14 2014-03-19 上海华创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冗余服务器的切换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0923B2 (en) 2016-12-05 2019-01-15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Connect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3310A (zh) 2016-08-10
TWI547800B (zh) 2016-09-01
US10073748B2 (en) 2018-09-11
CN105843310B (zh) 2017-09-26
US20160132407A1 (en)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3221B2 (ja) 集積回路装置
CN105144638B (zh) 低功率本地互连网络(lin)接收器及其操作方法
JP2018013414A (ja) 電池監視システム
TWI547800B (zh) 備援系統以及其主從關係的決定方法
US10147678B2 (en) Trimming device
US9014242B2 (en) Bu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US20150234420A1 (en) Clock Switching Circuit
US20100277231A1 (en) filtering on current mode daisy chain inputs
KR102214496B1 (ko) 캘리브레이션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한 반도체 장치
US964100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5167278A (ja) A/d変換装置の出力切替方法及びa/d変換装置
CN105680863B (zh) 均衡pmos装置和nmos装置的阻抗的电路和方法
WO20131607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in for setting its mode of operation and method to set a mode of oper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in
JP5336559B2 (ja) テスト回路、及び、シリアルi/f回路、半導体装置
US10158351B1 (en) Skew control apparatus and algorithm using a low pass filter
US11204635B2 (en) Droop detection using power supply sensitive delay
US10742202B1 (en) Autozero to an offset value for a slope detector for voltage droop monitoring
US2022039050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reporting through serial interface transceivers
JP2008107256A (ja) 半導体試験装置
RU2342696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отключением неисправных и/или переводимых в резерв объектов системы и система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ия замещением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JP201311360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テスト方法
JPH11196002A (ja) 零連続抑圧符号化回路
JPH0653946A (ja) クロック断検出回路
RU2408046C2 (ru) Релейный регулятор
RU2408045C2 (ru) Релейный регулято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