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0775A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0775A
TW201610775A TW103131423A TW103131423A TW201610775A TW 201610775 A TW201610775 A TW 201610775A TW 103131423 A TW103131423 A TW 103131423A TW 103131423 A TW103131423 A TW 103131423A TW 201610775 A TW201610775 A TW 2016107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otective layer
decorative
outer edge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桂延
郭男極
李晏伶
郭崇倫
Original Assignee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1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1077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775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括透光蓋板、裝飾層、觸控感測元件、第一保護層、第二保護層及遮蔽層。裝飾層設置於透光蓋板上且對應於觸控面板的遮光區,裝飾層的外緣與透光蓋板的側壁之間具有間隙。觸控感測元件至少對應設置於觸控面板的透光區,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裝飾層上,且第二保護層比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裝飾層。第一與第二保護層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裝飾層的外緣與間隙,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裝飾層的外緣與間隙。遮蔽層由抗光材質所構成且至少覆蓋位在間隙的第一與第二保護層的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尤指一種改善遮光區之亮線問題之觸控面板。
觸控面板由於具有人機互動的特性,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電腦(tablet PC)、個人數位助理(PDA)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C)等電子產品上。在現有技術中,單片基板式觸控基板是藉由將觸控元件製作在透光蓋板上以達到減薄化觸控面板的目的。一般而言,透光蓋板表面會設置裝飾層以遮蔽不欲被看到之電子元件或光線,然而,裝飾層的設置可能會干擾元件的製作或性能,且裝飾層製作完成後仍然會受到許多後續元件製程的影響,從而使元件或裝飾層發生不良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現有技術藉由在裝飾層上配置透明有機絕緣層,使其完全包覆裝飾層以避免裝飾層干擾後續形成的元件或受到這些後續元件的干擾。另外,在觸控元件製作完成後也可能需要設置保護層來保護這些元件。然而,當裝飾層上有多層膜層堆疊時,這些膜層之間可能會因附著力不佳而產生空氣層,空氣層會因折射率問題而發生光線介面反射,造成使用者會觀看到亮線。舉例而言,為了提高觸控面板的產量,觸控面板的製作方式通常是先在母基板上依序製作裝飾層、觸控元件與保護層等構件。接著,將形成有這些構件的母基板切割成多個所需大小觸控面板。如此一來,裝飾層的外緣與基板的側壁間將存在一間隙。若空氣層發生在間隙中便不會被裝飾層所遮蔽,而導致亮線等外觀不良的問題。除此之外,若裝飾層上側堆疊 的保護層或其他膜層皆覆蓋裝飾層外緣,那麼這些膜層的傾斜面會暴露在間隙中而不受裝飾層遮蔽,當光束入射至這些傾斜面時也可能會造成外觀不良。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藉由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與裝飾層外緣的相對位置之設計,可以減少亮線問題,改善觸控面板的外觀視效。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該遮光區緊鄰於該透光區。本發明觸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蓋板、一裝飾層、一觸控感測元件、一第一保護層、一第二保護層及一遮蔽層。該透光蓋板具有一側壁,該裝飾層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對應於該遮光區,該裝飾層具有一外緣與一內緣,該外緣相對於該內緣更鄰近於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該外緣與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間具有一間隙。該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並至少對應設置在該透光區,該第一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而該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且該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該裝飾層。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且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該遮蔽層由抗光材質所構成且至少覆蓋位在該間隙的該第一與第二保護層的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該遮光區緊鄰於該透光區。本發明觸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蓋板、一裝飾層、一觸控感測元件、一第一保護層及一第二保護層。該透光蓋板具有一側壁,該裝飾層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與該遮光區對應,且該裝飾層具有一外緣與一內緣,該外緣相對於該內緣更鄰近於該透光蓋板的側壁,該外緣與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該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至少對應設置在該透 光區。該第一保護與該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且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該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該裝飾層,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無機材料層與一有機材料層,該無機材料層的折射率與該有機材料層的折射率的差異不大於0.2。
本發明又另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該遮光區緊鄰於該透光區。本發明觸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蓋板、一裝飾層、一觸控感測元件、一第一保護層及一第二保護層。該透光蓋板具有一側壁。該裝飾層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對應於該遮光區,其中該裝飾層具有一外緣與一內緣,該外緣相對於該內緣更鄰近於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且該外緣與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該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至少對應設置在該透光區。該第一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且該第一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該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且該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該裝飾層,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的該至少一部分的折射率與該第二保護層的該至少一部分的折射率的差異不大於0.2。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而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至少一部分的該間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包含一有機絕緣材料層,且該有機透明絕緣材料層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由至少一無機絕緣材 料層與一有機絕緣材料層所構成,其中該無機絕緣材料層相較於該有機絕緣材料層更靠近該裝飾層,該有機絕緣材料層係局部地覆蓋該裝飾層而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而該無機絕緣材料層係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無機絕緣材料層係延伸分佈至該透光區。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包括多個折射率相異的無機絕緣材料層,且具有低折射率的無機絕緣材料層較具有高折射率的無機絕緣材料層更靠近該觸控感測元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外緣與該間隙,且該第一保護層至少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含一有機絕緣材料層,且該有機絕緣材料層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二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二保護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更靠近該裝飾層,且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為一透明無機絕緣材料層,而該上部第二保護層為一透明有機絕緣材料層。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二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二保護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更靠近該裝飾層,且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小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更包括設置在該間隙的至少一框型圖案,該至少一框形圖案由透明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二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二保護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更靠近該裝飾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小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且由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構成該至少一框型圖案。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保護層至少包括一有機絕緣材料層,且該第二保護層係延伸覆蓋至該透光區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一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一保護層,該下部第一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一保護層更靠近該透光蓋板,在該遮光區中,該下部第一保護層覆蓋該裝飾層與該間隙,且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上部第一保護層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該下部第一保護層由透明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而該上部第一保護層由透明無機絕緣材料所構成。
100‧‧‧觸控面板
102‧‧‧透光蓋板
102a‧‧‧內表面
102b‧‧‧側壁
102c‧‧‧外表面
104‧‧‧裝飾層
104a、130a‧‧‧內緣
104b‧‧‧外緣
1041‧‧‧第一裝飾層
1042‧‧‧第二裝飾層
1043‧‧‧第三裝飾層
106‧‧‧觸控感測元件
1061‧‧‧第一導電串列
1061a‧‧‧第一連接線
1061b‧‧‧第一電極
1062‧‧‧第二導電串列
1062a‧‧‧第二連接線
1062b‧‧‧第二電極
108‧‧‧透光區
110‧‧‧遮光區
112‧‧‧間隙
114‧‧‧第一保護層
114a、116a‧‧‧開口
1141‧‧‧下部第一保護層
1142‧‧‧上部第一保護層
116‧‧‧第二保護層
1161‧‧‧下部第二保護層
1161a‧‧‧二氧化矽層
1161b‧‧‧氮化矽層
1162‧‧‧上部第二保護層
1162a‧‧‧框型圖案
118‧‧‧絕緣間隙
120‧‧‧絕緣元件
122‧‧‧訊號導線
124‧‧‧接合區
126‧‧‧接合墊
128‧‧‧抗蝕刻膜
130‧‧‧遮蔽層
1301‧‧‧第一遮蔽層
1302‧‧‧第二遮蔽層
132‧‧‧遮光層
134‧‧‧外側接地線
136‧‧‧內框層
138‧‧‧接觸洞
142‧‧‧導電膠
144‧‧‧軟性印刷電路板
150‧‧‧防護導線
152‧‧‧導體墊
第1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主要元件之俯視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各膜層圖形範圍的俯視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進行強化製程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變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第二變化形的部分俯視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二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三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四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四實施例的變化形的部分俯視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五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六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七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八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3圖,第1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主要元件的俯視示意圖,第2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第3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各膜層圖形範圍的俯視示意圖。其中第2圖的省略記號左右邊可分別取自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兩個部份的剖面示意,為方便繪示合併於同一圖中敘明。其中第3圖的網點圖案並未完全對應第2圖,且第3圖的元件尺寸與比例並未對應第2圖,以盡量簡化圖面,避免因太過複雜而不易閱讀。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具有透光區108與緊鄰透光區108的至少一側的遮光區110。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遮光區110圍繞以虛線標記外圍邊界的透光區108, 但不以此為限。觸控面板100包括透光蓋板102、裝飾層104、遮蔽層130、至少一觸控感測元件106、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透光蓋板102具有內表面102a、外表面102c與側壁102b。內表面102a與外表面102c相對,側壁102b連接內表面102a與外表面102c。本實施例中,裝飾層104、遮蔽層130、觸控感測元件106、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均配置於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上。裝飾層104設置於遮光區110中,裝飾層104具有一外緣104b與一內緣104a,其中外緣104b相較於內緣104a更靠近透光蓋板102的側壁102b。透光蓋板102的側壁102b可經過例如機械加工或其他加工方式而具有圓角(radius corner,簡稱R角)或倒角(chamfer corner,簡稱C角)。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透光蓋板102的側壁102b之間的距離定義為間隙112。遮蔽層130設置於遮光區110中,遮蔽層130覆蓋間隙112與部分裝飾層104,用以避免光線自間隙112漏出以具有更理想的外觀。遮蔽層130與裝飾層104可具有相近或相同的顏色,但不以此為限。遮蔽層130可由有色油墨、紅外線可通過油墨(IR油墨)或其組合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觸控感測元件106至少設置於透光區108內。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元件106是由多條第一導電串列1061以及多條第二導電串列1062所構成,其中第一導電串列1061與第二導電串列1062分別沿著不平行的方向延伸且彼此絕緣。每一條第一導電串列1061包括多個第一電極1061b以及多個第一連接線1061a,各第一連接線1061a位於相鄰的第一電極1061b之間;第二導電串列1062包括多個第二電極1062b及多個第二連接線1062a,各第二連接線1062a位於相鄰的第二電極1062b之間。第一電極1061b與第二電極1062b不互相重疊,且相鄰的第一電極1061b與第二電極1062b之間具有絕緣間隙118。第一連接線1061a可與第二連接線1062a相交且藉由絕緣元件120相互絕緣。藉由控制電路對觸控感測元件106施加電壓,如果有導電物體(例如手指)接近或接觸觸控面板100的表面(即外表面102c),導電物體將與相靠近的觸控感測元件106之間形成耦合電容,從而在導電物體接近或接觸區域 發生電容效應的變化,以偵測導電物體的位置或移動等。另外,關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點座標相關測量方法可參考目前熟知的觸點座標測量方法,例如自電容測量方法與互電容測量方法,然而本發明並不受特定測量方法所限制。
本發明的透光蓋板102的材質可以是強化玻璃、塗佈有硬塗層的偏光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與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的複合疊層、紫外線固化型樹脂(例如ORGA樹脂)或其他硬質透光材質以具備耐刮、高機械強度等保護特性。另外,在透光蓋板102的外表面102c上還可以配置例如抗眩膜、抗反射膜或抗指紋膜等光學膜層,且所述光學膜層的厚度與硬度均小於透光蓋板102的厚度與硬度。
本發明的觸控感測元件106的材料由不可視的導電材料製成,其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及具有不可視結構的高導電材料。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鋅鎵(GZO)、碳納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based thin films)、金屬奈米線(例如奈米銀絲)、矽烯(Silicene)或石墨烯(Graphene),但不以此為限。具有不可視結構的高導電材料例如線寬小於10微米的金屬線,其可以構成金屬網格,但不以此為限。
裝飾層104與遮蔽層130係由抗光材質所構成,所述抗光材質定義為光通過其介面會發生損失的材質,以用於遮蔽電子裝置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裝飾層104的材質可包括陶瓷、有機材料、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之混合物或有機-無機混成化合物,其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遮蔽層130的材質可包括導電銀膠、導電油墨、陶瓷、類鑽碳、絕緣有機材料、絕緣有機材料與絕緣無機材料之混合物或絕緣有機-絕緣無機材料的混成化合 物,其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裝飾層104的厚度可以是介於0.3微米至50微米之間,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裝飾層104的材質可為感光樹脂(例如有色光阻)或非感光樹脂(例如油墨),遮蔽層130的材質可為非感光樹脂。
本發明觸控面板100之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而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14配置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裝飾層104之間,觸控感測元件106主要分布於透光區108且一部分延伸分布至遮光區110。詳細而言,於透光區108中,觸控感測元件106設置於透光蓋板102上;於遮光區110中,觸控感測元件106覆蓋第一保護層114。亦即,相較於分布於透光區108者,分布在遮光區110的觸控感測元件106更遠離透光蓋板102。本實施例的第一保護層114為框型,其可覆蓋裝飾層104之內緣104a而不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藉此,使第一電極1061b及第二電極1062b與裝飾層104隔開,以避免用來形成第一電極1061b或第二電極1062b的導電層與裝飾層104接觸,而不容易圖案化,甚至造成第一電極1061b與第二電極1062b導通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14由透明的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且絕緣元件120與第一保護層114可以具有相同材料,例如由同一有機絕緣材料層經圖案化後所構成,但不為所限。另一方面,第二保護層116覆蓋觸控感測元件106與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即第二保護層116覆蓋至少一部分的間隙112與裝飾層104,且第二保護層116相較於第一保護層114更遠離裝飾層104。本實施例之第二保護層116包括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其中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相較於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更靠近裝飾層104。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由不同材料所構成,例如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為透明的無機絕緣材料層,而上部第二保 護層1162可為透明的有機絕緣材料層。舉例而言,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為樹脂型硬塗層或有機絕緣光阻。其中,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的厚度可以不同,例如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厚度小於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的厚度。又,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的材料可相同但成分比例不同,例如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皆由無機絕緣材料及有機絕緣材料構成,但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中的無機絕緣材料的含量高於上部第二保護層中的無機絕緣材料的含量。藉由上述,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提供不同的保護效果,例如,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提供較緻密的保護結構而避免裝飾層104及觸控感測元件106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提供較佳的物理緩衝而避免裝飾層104及觸控感測元件106受到外力的破壞,例如製作過程中擦拭或搬運過程可能導致的物理損害。
本實施例中,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係為一連續覆蓋層,其分佈於遮光區110與透光區108中,而覆蓋裝飾層104、觸控感測元件106與間隙112。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以為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舉例而言,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選自氧化鋁(Al2O3)、氧化鈮(例如Nb2O5)、二氧化鈦(TiO2)、氮化矽、氮氧化矽、二氧化矽或其他透明無機絕緣材料之任一者及其組合疊層,但不為此限。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為具有折射率差異的組合疊層,藉此可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06的可視性。舉例而言,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為二氧化矽層與氮化矽層的疊層,其中二氧化矽層相較於氮化矽層更靠近觸控感測元件106,但不以此為限。根據本實施例,第一保護層114不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且第二保護層116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其中,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為非連續的圖案化膜層,其局部地分佈以分別覆蓋透光蓋板102上較高的隆起結構,例如第一導電串列1061與第二導電串列1062的交叉區域以及遮光區110。藉此可針對透光 蓋板102上較高的隆起結構提供保護,以解決這些地方特別容易在製造或運送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問題。
藉由本實施例,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接觸的位置可被裝飾層104所遮蔽,而可避免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之間發生不預期分離現象被看到,進而提供具有較佳外觀的遮光區110。進一步地,當第二保護層116包括無機絕緣材料層與有機絕緣材料層時,藉由將有機絕緣材料層的外緣與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的距離限制在50微米以下,較佳地,限制在30微米以下,可抑制第二保護層116內部疊層的分離現象被肉眼觀察到。另一方面,本實施例可使第二保護層116的傾斜面幾乎被裝飾層104所遮蔽而不會暴露出,因而能降低光束入射至第二保護層116的傾斜面所造成外觀不良的問題。再者,本實施例觸控面板100還包括多個訊號導線122設置在裝飾層104遠離透光蓋板102的一側,這些訊號導線122的一端電連接於觸控感測元件106,用以將觸控感測元件106電連接至一外部電路板(未繪示出)。進一步地,觸控面板100還可選擇性包括至少一防護導線150(未示於第2圖),設置於裝飾層104遠離透光蓋板102的一側,且設置於與第一導電串列1061相接的訊號導線122及與第二導電串列1062相接的訊號導線122之間,藉以避免第一導電串列1061與第二導電串列1062的訊號相互干擾。再者,觸控面板100還包括至少一接合墊126位於裝飾層104上,接合墊126分布的範圍定義為觸控面板100的接合區124,接合墊126電連接於訊號導線122的另一端,用以與外部電路板上的接合腳位電連接,且第二保護層116具有開口116a以曝露接合墊126。本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為連續覆蓋層,其覆蓋於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上,但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具有開口以暴露出接合區124。本實施例中,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開口更露出一部分的間隙112。請同步參考第3圖,以網點表示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所分布的範圍。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包括覆蓋裝 飾層104的外緣104b且在接合區124具有開口116a的框型膜層。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的開口116a面積可小於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開口面積。請同步參考第3圖,以右上至左下的斜線表示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所分布的範圍。此外,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地包括導體墊152與外側接地線134(未示於第2圖中),其中導體墊152係用來電連接觸控感測元件106與訊號導線122,其可以與訊號導線122由相同的材料層所製作,而外側接地線134可提供靜電防護功能。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進行側壁強化製程的示意圖。為了提高觸控面板100的產量,觸控面板100中除了遮蔽層130以外的大部分膜層(包括但不限於裝飾層104、觸控感測元件106、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是先製作於一母基板上。接著,將形成有這些膜層的母基板切割成多個所需大小觸控面板100。如此,透光蓋板102的側壁102b將存在切割破壞痕跡而降低外力承受能力。為了改善透光蓋板102的側壁102b的強度,可採用蝕刻液蝕刻側壁102b以降低側壁102b的表面不平整。如第4圖所示,在透光蓋板102的側壁102b強化製程中,藉由貼附一抗蝕刻膜128於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可避免位於內表面102a上的各膜層(例如裝飾層104、觸控感測元件106、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等),受到蝕刻液所傷。然而,由於形成有這些元件的內表面102a存在高低起伏,尤其間隙112為相對低處,造成抗蝕刻膜128不易緊貼於形成有這些膜層的內表面102a上。如此一來,蝕刻液容易滲入破壞這些膜層,而導致外觀或性能的不良。為了克服上述問題,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選擇性地另包括多個框型圖案1162a設置於間隙112中的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上,其剖面為凸塊(bump),其用以阻擋在側壁102b強化製程中所使用的蝕刻液損傷觸控面板100。進而言之,位於間隙112的框型圖案1162a是由有機絕緣材料層所構成,其厚度大於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厚度,可避免下部第 二保護層1161受到蝕刻液的損傷,從而提高觸控面板100的外觀品質與性能。進一步地,框型圖案1162a有利於抗蝕刻膜128緊貼於形成有這些元件的內表面102a上。於側壁102b強化製程之後,遮蔽層130可在抗蝕刻膜128移除後設置於透光蓋板110的內表面102a上,如第2圖所示。有關框形圖案1162a、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裝飾層104及遮蔽層130的分佈範圍可參考第3圖,其中遮蔽層130的內緣130a所指的框形線以外的區域都是遮蔽層130所分佈的範圍。另,第3圖中省略繪示觸控面板100的部分元件(例如觸控感測元件106和訊號導線122等)。此外,需注意的是,為清楚表示出間隙112和遮光區110中各膜層的相對關係,第2圖與第3圖所繪示的間隙112區域比實際產品中的尺寸大很多,而實際上裝飾層104的寬度應遠大於間隙112的寬度,透光區108所佔面積也大於遮光區110的面積,且各膜層的相對尺寸及其比例關係可依產品需要而改變,以下其他實施例亦同,不再贅述。
需注意的是,於第3圖中,以設置三個封閉的框型圖案1162a作為舉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其數量與型態。舉例而言,於一未繪示的變化實施例中,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選擇性地另包括兩個非封閉的框型圖案與一個封閉的框型圖案設置於間隙112中的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上,且非封閉的框型圖案的開口位於接合區124所在的一側。因此,若以圖2或圖4為基礎作為變化實施例,框型圖案1162a在靠近接合墊126的區域只會看到一條框型圖案1162a。
另一方面,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元件106的各部分可以不相互重疊,而不需要設置上述之絕緣元件。舉例而言,觸控感測元件106包括設置在透光蓋板110的內表面102a上的第一導電串列與第二導電串列。第一導電串列與第二導電串列的延伸方向彼此不相交,且彼此電性絕緣。又,舉另一例而言,觸控感測元件106可包括多個彼此電性絕緣的電極,再藉由各電極與參考電位所產生的自電容變化而提供觸 控感測功能。觸控感測元件106可包括多個矩形電極、三角形電極,或可視需要使用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形狀之電極,例如複數根條狀電極搭配複數個位於相鄰二根條狀電極之間的塊狀電極,用以達到所需之觸控感應偵測效果。
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繼續揭示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或變化形,然為了簡化說明並突顯各實施例或變化形之間的差異,下文中使用相同標號標注相同元件,並不再對重覆部分作贅述。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變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圖。本變化形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為一連續覆蓋層,其設置於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上且連續地覆蓋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第一保護層114、裝飾層104與觸控感測元件106,並且在接合區124有一開口116a。進一步地,至少在間隙112中,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與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折射率差異可不大於0.2。舉例而言,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為透明有機絕緣光阻所構成,而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為氮化矽層1161b與二氧化矽層1161a的疊層,其中二氧化矽層1161a相較於氮化矽層1161b更靠近觸控感測元件106,氮化矽層1161b不覆蓋間隙112,且二氧化矽層1161a覆蓋間隙112。或者,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可為二氧化矽層。藉此,即使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與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發生分離現象,並不會對遮光區110的外觀造成實質的視覺影響。此外,為了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06的可視性,當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為單層結構時,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折射率可小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而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為折射率高於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透明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其中,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的外緣與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的距離限制在50微米以下,甚至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可以不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藉以提高遮光區110的外觀視效。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一實施例的第二變化形的部分俯視示意圖。本變化形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不同處在於,第一保護層114不為環繞透光區108的單一框形圖案,而是分別設置在鄰近遮光區110的絕緣間隙118處的多個圖案,例如為多個相分離的V字型圖案。從垂直投影方向上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保護層114有一部分位於裝飾層104與第一電極1061b之間以及裝飾層104與第二電極1062b之間,而另一部分位於裝飾層104上且未與第一電極1061b及第二電極1062b接觸。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一電極1061b或第二電極1062b的接觸面積較小,可有效避免完成第一保護層114後的後續製程使第一保護層114產生氣體而損傷第一電極1061b或第二電極1062b。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保護層114仍然不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在其他變化形中,第一保護層114的這些相分離的圖案可藉由絕緣元件120相連接,進一步地,絕緣元件120與第一保護層114可為同材質且於同一步驟製作出。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二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其主要是顯示觸控面板100其中一側的遮光區110。本實施例中,裝飾層104包括第一裝飾層1041、第二裝飾層1042及第三裝飾層1043依序設置於透光蓋板102上。需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制裝飾層104由幾層構成。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還包括一遮光層132覆蓋裝飾層104,詳細而言,遮光層132可覆蓋了裝飾層104的內緣104a但並不覆蓋裝飾層的外緣104b。遮光層132由抗光材質所構成。遮光層132的光學密度大於裝飾層104的光學密度。舉例而言,遮光層132可具有明度較低的顏色,例如黑色、灰色、藍色、紫色或銀色,而裝飾層104可具有明度較高的顏色,例如白色、粉紅色或鵝黃色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保護層114可包括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與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相較於上部第一 保護層1142更靠近透光蓋板102。在遮光區110,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覆蓋裝飾層104與間隙112,且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位於裝飾層104與遮光層132之間。在遮光區110,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覆蓋部分遮光層132而介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遮光層132之間。本實施例中,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均延伸至透光區108而位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透光蓋板102之間。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與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可包括透明無機材料。為了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06的圖案的可視性,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的折射率可以小於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舉例而言,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可包括二氧化矽,且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可包括氮化矽,但本發明不為此限。訊號導線122設置於遮光層132上從而被遮光層132與裝飾層104隱蔽,其電連接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舉例而言,訊號導線122可藉由一導體墊(圖未示,可參考第6圖之導體墊152)與觸控感測元件106電連接,其中導體墊可疊於觸控感測元件106之上,導體墊的長度大於訊號導線122的寬度。導體墊的材料可與訊號導線122的材料相同,且於同一步驟中製作出。導體墊可以由不透明導電材料構成,以利於辨識而容易進行電性檢測。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還包括外側接地線(outer ground line)134,設置遮光層132上且圍繞訊號導線122,用以提供靜電宣洩路徑以避免靜電損害觸控感測元件106。外側接地線134的材料可與訊號導線122的材料相同,且於同一步驟中製作出。外側接地線134可以由不透明導電材料構成,以提供較低的阻抗。第二保護層116的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與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分別由一有機絕緣材料層與一無機絕緣材料層所構成,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比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更靠近裝飾層104。其中,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覆蓋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且其覆蓋範圍未及於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覆蓋遮光區110與透光區108,且覆蓋範圍及於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觸控感測元件106位於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之間。本實施例的遮蔽層130覆蓋間隙112與部分裝飾層104,其中遮 蔽層130可包括第一遮蔽層1301與第二遮蔽層1302,第一遮蔽層1301與裝飾層104可具有相近或相同的顏色,但不以此為限。第二遮蔽層1302的光學密度大於第一遮蔽層1301,用以補償第一遮蔽層1301的光遮蔽率。例如,第二遮蔽層1302的材料可以和遮光層132的材料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地包括一內框層136,其內緣定義出遮光區110與透光區108的交界處。內框層136的材料較佳選自不透明光阻,例如白色或黑色光阻,藉以具有較好的製作精度,使遮光區110與透光區108的分界與預期相同。當內框層136的顏色與裝飾層104的顏色不同時,內框層136的寬度小於裝飾層104的寬度。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不具有上部第二保護層1162,而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覆蓋範圍可未及於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下部第二保護層1161的材料可包括有機絕緣材料。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三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14可包括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相較於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更靠近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在遮光區110,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覆蓋裝飾層104與間隙112,且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位於裝飾層104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之間。在遮光區110,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覆蓋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而介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之間,且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的覆蓋範圍未及於間隙112。本實施例中,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均延伸至透光區108而位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之間。本實施例中,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可由透明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而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可由透明無機絕緣材料所構成,但不為所限。進一步地,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的折射率可以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不同,且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的折射率可以與觸控感測元件106不同。訊號導線122設置於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上而與觸控感測元件106電性連 接,而外側接地線134設置於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上,且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未覆蓋外側接地線134。此外,第二保護層116可由有機絕緣材料構成,且覆蓋了外側接地線134、間隙112的一部份、裝飾層104及其外緣104b。
在本實施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的覆蓋範圍也可以互換。即,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覆蓋裝飾層104與間隙112,而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的覆蓋範圍未及於間隙112。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可皆為透明無機絕緣材料所構成,但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這種情況下,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與第二保護層116的折射率差異不大於0.2。藉此,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可以提供光學匹配的效果,以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06的可視性。並且,由於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與第二保護層116的折射率差異不大於0.2,可避免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與第二保護層116的不預期分離現象影響觸控面板100的遮光區110之外觀。例如,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的折射率可以低於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的折射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可為二氧化矽,而第二保護層116可為透明有機光阻材料。另外,在另一未繪示的變化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14也可以僅部分覆蓋裝飾層104而曝露出其外緣104b,而外側接地線134可直接設置在裝飾層104表面,且訊號導線122設置於第一保護層114上。此外,本實施例觸控面板100還包括遮蔽層130,其覆蓋部分裝飾層104(包括外緣104b)、部分第二保護層116及間隙112。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四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第二保護層116沒有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間隙112與外側接地線134。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四實施例的另一變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在本變化形中,雖然第二保護層116僅部分覆蓋裝飾層104而沒有覆蓋外緣104b與 間隙112,但第二保護層116仍然覆蓋了外側接地線134,以提供外側接地線134保護功能。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五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分別由有機絕緣材料層所構成,且第二保護層116為連續的覆蓋層,整面覆蓋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以覆蓋裝飾層104、觸控感測元件106與間隙112,並且在接合區124有一開口116a。第一保護層114可為分別設置在鄰近遮光區110的絕緣間隙118處(未示於第11圖)的多個圖案的結構,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訊號導線122設置在第一保護層114的表面以及裝飾層104的表面上,且電連接於設置在第一保護層114表面上的觸控感測元件106。其中,訊號導線122可疊於觸控感測元件106上而與觸控感測元件106電連接,或者,訊號導線122可藉由導體墊152(繪示於第1圖中)與觸控感測元件106電連接,且導體墊152係疊於觸控感測元件106上。詳細而言,本實施例中,相較於訊號導線122與觸控感測元件106連接的一端,訊號導線122的另一端更靠近透光蓋板102。此外,在接合區124中,訊號導線122與接合墊126電連接,且接合墊126可藉由一導電膠142或其他接合元件而與一外部控制元件或導電元件電連接,例如與軟性印刷電路板144電連接。其中,接合墊126的寬度大於訊號導線122的寬度,且接合墊126的材質可與訊號導線122的材質相同或不同。本實施例中,接合墊126由透明導電材料製成,而訊號導線122由金屬製成,且接合墊126可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與間隙112。第二保護層116的開口116a露出一部份的接合墊126,且接合墊126的其餘部分被第二保護層116所覆蓋。藉由本實施例,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接觸的位置可被裝飾層104所遮蔽,使得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之間的分離現象受到裝飾層104所遮蔽,進而提供具有較佳外觀的遮光區110。
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六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的主要不同處在於觸控面板100另可包括防護導線150設置於裝飾層104表面,且第一保護層114覆蓋訊號導線122與防護導線150。防護導線150與訊號導線122可由相同的導電材料層經圖案化後一次構成,且第一保護層114具有接觸洞138以暴露出訊號導線122或與之電連接的導體墊152的一部分,使設置在第一保護層114上的觸控感測元件106可以藉由接觸洞138而與訊號導線122電連接。需注意的是,防護導線150並不限制使用於本實施例,舉例而言,於第五實施例中,亦可選擇性地包括防護導線150設置於裝飾層104表面,但不被第一保護層114覆蓋。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七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與第五實施例相較,本實施例的第一保護層114包括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與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其中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相較於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更靠近透光蓋板102的內表面102a。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可由無機絕緣材料層構成,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可由有機絕緣材料層構成。在遮光區110中,第一保護層114位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裝飾層104之間,上部第一保護層1142局部地覆蓋裝飾層104而不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且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覆蓋裝飾層104的外緣104b。進一步地,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可以延伸分佈至透光區108而位於觸控感測元件106與透光蓋板102之間。第二保護層116在接合區124所在的一側覆蓋在間隙112中的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上,在沒有設置接合區124的其他側並未覆蓋間隙112。在本實施例的一變化形中,下部第一保護層1141可以包括多個折射率相異的無機絕緣材料層,例如包括二氧化矽層與氮化矽層,其中二氧化矽層較氮化矽層更靠近觸控感測元件106。
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之第八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其中第14圖僅繪示出觸控面板100的遮光區110的一部分,並且省略繪示出觸控感測元件與訊號導線等元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皆包括有機絕緣材料層,但不為所限。第一保護層114亦可以是由無機絕緣材料層或無機絕緣材料層與有機絕緣材料層的複合疊層。在遮光區110中,第一保護層114覆蓋了裝飾層104及其外緣104b與間隙112,而第二保護層116部分覆蓋裝飾層104而沒有覆蓋外緣104b和間隙112。在此設計下,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的接觸位置受到裝飾層104所遮蔽,因而即使第二保護層116發生內部疊層分離現象或第二保護層116與第一保護層114之間發生分離現象,這類層與層之間的分離位置也會被裝飾層104遮住而不影響視覺效果。進一步地,第一保護層114可以延伸分布於透光區108(未示於第14圖)中而位於透光蓋板102與觸控感測元件106(未示於第14圖)之間,以提供透光蓋板102、間隙112與裝飾層104保護作用。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保護層114與第二保護層116相對設置關係可以應用於前述所有實施例中,不再贅述。
根據本發明之精神,當本發明觸控面板包括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時,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分別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若為多層結構,可以包括一至多層無機絕緣材料層與一層有機絕緣材料層或是僅包括多層無機絕緣材料層。在較佳情況下,當第一保護層或第二保護層中的上下材料層之間的折射率差大於0.2時,則折射率較高的材料層應內縮至間隙之內側而不覆蓋裝飾層的外緣與間隙,以避免因折射率過大而使不同膜層之間的介面在裝飾層外緣或間隙發生反光而影響觸控面板的表面視效。另一方面,在較佳情況下,當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任一者為多層結構時,其上下相鄰的兩層材料層之折射率較佳不大於0.2,在此設計下,即使該保護層覆 蓋了間隙與裝飾層外緣,也不會影響觸控面板的視效。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觸控面板的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其中一膜層)會覆蓋裝飾層外緣與間隙,而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的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其中一膜層)不覆蓋裝飾層外緣與間隙。藉此,本發明可以避免在間隙區存在視覺效果差異問題。再者,藉由控制保護層中各膜層的折射率關係與位置也可以進一步改善亮線問題與觸控面板的視覺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觸控面板
102‧‧‧透光蓋板
102a‧‧‧內表面
102b‧‧‧側壁
102c‧‧‧外表面
104‧‧‧裝飾層
104a‧‧‧內緣
104b‧‧‧外緣
106‧‧‧觸控感測元件
1061a‧‧‧第一連接線
1061b‧‧‧第一電極
1062a‧‧‧第二連接線
1062b‧‧‧第二電極
108‧‧‧透光區
110‧‧‧遮光區
112‧‧‧間隙
114‧‧‧第一保護層
116‧‧‧第二保護層
116a‧‧‧開口
1161‧‧‧下部第二保護層
1162‧‧‧上部第二保護層
1162a‧‧‧框型圖案
120‧‧‧絕緣元件
122‧‧‧訊號導線
124‧‧‧接合區
126‧‧‧接合墊
130‧‧‧遮蔽層
152‧‧‧導體墊

Claims (18)

  1.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緊鄰於該透光區,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蓋板,具有一側壁;一裝飾層,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對應於該遮光區,該裝飾層具有一外緣與一內緣,該外緣相對於該內緣更鄰近於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該外緣與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間具有一間隙;一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至少對應設置在該透光區;一第一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一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部份相較於該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該裝飾層,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且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及一遮蔽層,由抗光材質所構成且至少覆蓋位在該間隙的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該另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而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至少一部分的該間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包含一有機絕緣材料層,且該有機透明絕緣材料層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由至少一無機絕緣材料層與一有機絕緣材料層所構成,其中該無機絕緣材料層相較於該 有機絕緣材料層更靠近該裝飾層,該有機絕緣材料層係局部地覆蓋該裝飾層而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而該無機絕緣材料層係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無機絕緣材料層係延伸分佈至該透光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包括多個折射率相異的無機絕緣材料層,且具有低折射率的無機絕緣材料層較具有高折射率的無機絕緣材料層更靠近該觸控感測元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外緣與該間隙,且該第一保護層至少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含一有機絕緣材料層,且該有機絕緣材料層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二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二保護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更靠近該裝飾層,且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為一透明無機絕緣材料層,而該上部第二保護層為一透明有機絕緣材料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二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二保護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更靠近該裝飾層,且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小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更包括設置在該間隙的至少一框型圖案,該至少一框形圖案由透明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二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二保護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更靠近該裝飾層,該下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小於該上部第二保護層的厚度,且由該上部第二保護層構成該至少一框型圖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保護層至少包括一有機絕緣材料層,且該第二保護層係延伸覆蓋至該透光區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保護層包括一下部第一保護層與一上部第一保護層,該下部第一保護層相較於該上部第一保護層更靠近該透光蓋板,在該遮光區中,該下部第一保護層覆蓋該裝飾層與該間隙,且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上部第一保護層不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下部第一保護層由透明有機絕緣材料所構成,而該上部第一保護層由透明無機絕緣材料所構成。
  17.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緊鄰於該透光區,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蓋板,具有一側壁;一裝飾層,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對應於該遮光區,該裝飾層具有一外緣 與一內緣,該外緣相對於該內緣更鄰近於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該外緣與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一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至少對應設置在該透光區;一第一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及一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且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部份相較於該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該裝飾層,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包括一無機絕緣材料層與一有機絕緣材料層,該無機絕緣材料層的折射率與該有機絕緣材料層的折射率的差異不大於0.2。
  18.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緊鄰於該透光區,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透光蓋板,具有一側壁;一裝飾層,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對應於該遮光區,該裝飾層具有一外緣與一內緣,該外緣相對於該內緣更鄰近於該透光蓋板的該側壁,該外緣與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一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光蓋板上且至少對應設置在該透光區;一第一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且該第一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及一第二保護層,至少設置於該裝飾層上,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部份相較於該第一保護層更遠離該裝飾層,且該第二保護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該裝飾層的該外緣與該間隙;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的該至少一部分的折射率與該第二保護層的該至少一部分的折射率的差異不大於0.2。
TW103131423A 2014-09-11 2014-09-11 觸控面板 TW201610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423A TW201610775A (zh) 2014-09-11 2014-09-11 觸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423A TW201610775A (zh) 2014-09-11 2014-09-11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775A true TW201610775A (zh) 2016-03-16

Family

ID=56085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423A TW201610775A (zh) 2014-09-11 2014-09-11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107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0362A (zh) * 2018-08-09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0362A (zh) * 2018-08-09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9040362B (zh) * 2018-08-09 2020-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1880B2 (en) Capacitive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40367242A1 (en) Decoration cover plate and touch panel having the same
TWI502429B (zh)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WO2018028161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20025B (zh) 電容式觸控顯示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9872400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241857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M461098U (zh) 觸控面板
TW201430635A (zh) 觸控面板
CN10612600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30661A (zh) 觸控面板
TW201426449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45398A (zh) 觸控面板與調整觸控面板之表面視覺效果之方法
TWM488679U (zh) 觸控面板
TW201516815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528237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0489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CN102968200A (zh) 镜片触控装置及其制程方法
TW201523363A (zh) 覆蓋板及觸控面板
TWI502440B (zh)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造方法
TWI597790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M472241U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US20150077648A1 (en) Touch panel
TW20153926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TWM464741U (zh) 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