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8634A - 抑制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的方法、孔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抑制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的方法、孔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8634A
TW201608634A TW103144914A TW103144914A TW201608634A TW 201608634 A TW201608634 A TW 201608634A TW 103144914 A TW103144914 A TW 103144914A TW 103144914 A TW103144914 A TW 103144914A TW 201608634 A TW201608634 A TW 2016086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tching
hole
etched
layer
etching proc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0804B (zh
Inventor
qiu-ping Huang
hong-chao Wang
Li-Jun Yan
Shenjian Liu
Tuqiang Ni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
Publication of TW201608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8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0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0804B/zh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抑制孔結構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的方法,以及孔結構的形成方法。其中,該孔結構的形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待蝕刻材料層與粘附在所述待蝕刻材料層下表面的絕緣層,(2)、異向等離子刻蝕所述待蝕刻材料層,以初步形成孔,(3)、在相對較低的工作氣壓環境下,繼續異向等離子刻蝕,以加深所述孔,至少在所述加深所述孔的工藝結束時,所述絕緣層已能透過所述孔而暴露。

Description

抑制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的方法、孔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半導體製造領域,特別係關於一種利用等離子在待蝕刻材料層內刻蝕以形成貫穿該材料層的通孔的方法,用來抑制在通孔的底部(即該材料層與下方絕緣層的交界面處)出現缺陷(notching)現象。
利用異向等離子刻蝕的方法在材料層內形成通孔是半導體加工最常見的工藝之一。如圖1,在刻蝕矽(或其它材料)1時,由於下方絕緣層(如氧化矽)2的電性隔離作用,矽1上會累積大量電荷。由於電荷的影響,當刻蝕進行至矽1與絕緣層2的交界面處時,孔3的兩側會產生缺口(notching)4。
在某些應用中,缺口是要竭力避免的,因為缺口的存在本身就已破壞了特徵(即孔)的形狀,進而惡化器件的性能。不僅如此,缺口也會對後續的處理工藝(如對孔的填充)帶來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改善等離子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的缺口(notching)現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利用波希法刻蝕孔結構的方法,其包括: 執行主刻蝕工藝,以形成孔,所述主刻蝕工藝包括:(a)、等離子刻蝕步驟;(b)、鈍化步驟;(c)、交替重複上述等離子刻蝕步驟(a)與鈍化步驟(b); 執行過刻蝕工藝,以加深所述孔,所述過刻蝕工藝包括:(d)等離子刻蝕步驟;(e)鈍化步驟;(f)交替重複上述等離子刻蝕步驟(d)與鈍化步驟(e); 其中,所述過刻蝕工藝對應的等離子刻蝕步驟(d)中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小於所述主刻蝕工藝對應的等離子刻蝕步驟(a)中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孔結構的形成方法,其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待蝕刻材料層與粘附在所述待蝕刻材料層下表面的絕緣層; 異向等離子刻蝕所述待蝕刻材料層,以初步形成孔; 在相對較低的工作氣壓環境下,繼續異向等離子刻蝕,以加深所述孔;至少在所述加深所述孔的工藝結束時,所述絕緣層已能透過所述孔而暴露。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降低或消除孔結構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缺陷的方法,包括: 在上批工藝製得的器件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缺陷或缺口缺陷超出允許範圍時,調低上次工藝中等離子刻蝕步驟的工作氣壓; 以該調整後的參數對下批工件進行等離子刻蝕。
目前的研究理論通常認為,等離子刻蝕中,孔底部缺口(notching)的產生與矽(或其它材料)上電荷的累積直接相關,因而,抑製缺口現象的思路通常是中和矽表面累積的電荷,或直接減少離子傳遞給矽的電荷量,具體的措施包括降低射頻的頻率(lower frequency)、施加脈衝(pulsed generator)於射頻電源、降低空占比(duty cycle,也可稱之為工作週期)等。
在研究消除缺口現象這一課題時,本發明人發現了一個新的可影響缺口的因素:等離子刻蝕的氣壓。在其它參數不變時,採用越低的工作氣壓,缺口現象的改善越明顯。
在等離子刻蝕中,刻蝕所形成的底部的表面是不平坦,為弧形,刻蝕步驟中的氣壓越高,弧形越大,反之越小。如圖2,刻蝕剛進行至下方絕緣層2時,孔3’底部中央區域的矽1已被消耗殆盡,而邊緣區域的矽1仍有殘留,並且越靠近邊緣殘留越多,也就是說刻蝕底面產生了高度差H。邊緣區域殘留的矽1材料大體呈臺階狀。
繼續刻蝕以清除殘留的矽1,如圖3,發明人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殘留矽的消除,其對應高度的孔側壁處也會出現損傷D(對於該損傷D產生的原因,發明人的理解是,伴隨著下方絕緣層的暴露面積越來越大,實際被刻蝕的矽1的面積逐漸在縮小,而起刻蝕作用的粒子數目卻維持不變,這使得矽1的刻蝕相當於被增強,進而導致出現損傷)。隨著刻蝕的進行,這些損傷D就會發展為最終的缺口。最終形成的缺口的高度基本等於上述的底面高度差H。
不同參數條件的多次試驗也都驗證了缺口與底面高度差(特別是剛刻蝕至下方絕緣層時刻蝕底面的高度差,如圖2所示的情景)之間的上述關係。
鑒於上述發現,發明人提出,通過減小等離子刻蝕階段的工作氣壓,改善刻蝕底面的平坦度(高度差),減弱甚至是避免前面所述的刻蝕被增強現象,從而抑制或消除孔底部的缺口現象。具體實施時,既可以自始至終以較低的工作氣壓完成孔的刻蝕,也可以先以較高的工作氣壓刻蝕孔的大部分深度,待刻蝕至下方絕緣層或接近下方絕緣層時,再以較低的工作氣壓完成後續刻蝕。不管以上述的何種方式,都可抑制甚至消除缺口現象。
以下結合附圖,對等離子刻蝕中如何具體實施本發明的方法以抑制通孔底部缺口現象進行說明。需強調的是,這裡僅是示例型的闡述,不排除有其它利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依據本發明原理而實施的一種可抑制缺口產生的等離子刻蝕通孔工藝,如圖4所示,主要包括兩個刻蝕階段:主刻蝕階段與過刻蝕階段。其中,先執行的主刻蝕階段用於形成通孔的主要輪廓及深度,後執行的過刻蝕階段則在相對較低的氣壓環境中完成剩餘部分的刻蝕從而形成完整的通孔結構。下面結合待加工的半導體元件,詳細介紹該工藝的各步驟的實施情形及要達到的效果。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至少包括位於表面的待蝕刻材料層,以及粘附在待蝕刻材料層下表面的絕緣層。其中,絕緣層的材質與待蝕刻材料層不同,在後續的刻蝕工藝中較難(相對於待刻蝕材料層而言)被腐蝕,適合作為刻蝕停止層。絕緣層的下方還可以有其它材料層。
在本實施例中,該基底為SOI基板,如圖5所示。其頂層矽10為待蝕刻材料層;埋氧化層20為絕緣層及停止層,可防止對頂層矽10的刻蝕工藝損傷底層矽30。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以其它方式提供待蝕刻材料層和停止層,也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不僅如此,待蝕刻材料層的材質並不局限於矽,其它任何適合在其內刻蝕通孔的材料,如鍺、氧化矽等,亦均可行。其下方絕緣層材質的選擇可根據待蝕刻材料層進行調整。另外,在進行刻蝕前,基底內(準確的說是待蝕刻材料層內)可已形成有其它結構,如淺溝槽隔離結構(圖中未示出)等。
如圖6,在頂層矽10上方形成掩膜P,比如光刻膠。所述掩膜P遮蓋頂層矽10的部分區域;頂層矽10未被遮蓋的區域即是將被刻蝕而形成通孔的區域。
將基底放置於一等離子刻蝕裝置內,執行主刻蝕工藝,透過掩膜P異向等離子刻蝕頂層矽10至一定深度,初步形成孔。形成的器件如圖7所示,其中,標號12所指為初步形成的孔。在圖7中,孔12的中央區域被刻蝕得較快,邊緣區域被刻蝕得相對較慢,使得中央區域至邊緣區域的連接處形成逐步抬升的階梯。
而後,調整該刻蝕裝置的反應腔內的氣壓,在較低的氣壓環境中,執行過刻蝕工藝,徹底清除上述孔12(參圖7)底部的矽材料,形成最終的通孔。上述過刻蝕工藝同樣為異向等離子刻蝕工藝。該步結束後形成的器件如圖8所示,其中,標號14所指為最終形成的通孔。由於過刻蝕步驟採用了較低的工作氣壓,保證了孔底部刻蝕的平坦度,從而消除了主刻蝕工藝階段所形成的階梯(或者說高度差),因而避免了孔底部兩側缺口(notching)的產生。
在等離子刻蝕工藝中,反應腔內氣壓的設定會直接影響到刻蝕速率。在其它參數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氣壓越高,刻蝕速率越快;氣壓越低,刻蝕速率越慢,但相應的,刻蝕所形成表面的平坦度越高。在上述主刻蝕階段中,採用較高的氣壓完成通孔主要部分的刻蝕,基本保證了刻蝕效率;而收尾階段(即過刻蝕階段)採取的低氣壓只完成很淺深度的刻蝕,因而其在避免或抑制缺口產生的同時,不會明顯降低整個刻蝕的效率。
為保證異向刻蝕中側壁能保持較高的垂直度,不管是主刻蝕階段還是過刻蝕階段,同時通入的氣體較佳地都既包括刻蝕氣體,也包括鈍化氣體,其中,刻蝕氣體解離所形成的離子與待蝕刻材料反應生成的物質易自基底上分離,以實現刻蝕的目的;鈍化氣體解離所形成的離子與待蝕刻材料反應生成聚合物,並保留在側壁上,以實現對側壁的臨時保護。具體的刻蝕氣體與鈍化氣體的選擇及兩者之間比例的調節,以及刻蝕中各種參數的設定,都可根據待蝕刻的材料以及實際需求作選擇和調整。
作為一個更佳的替換方式,上述主刻蝕工藝、過刻蝕工藝均可採用波希法(Bosch process),以在獲得較高的側壁垂直度(highly vertical sidewalls)的同時,保證刻蝕的速率。也就是說,不管是主刻蝕還是過刻蝕,都可利用兩個交替循環的刻蝕步驟及鈍化步驟來實現。其中,在刻蝕步驟中,由反應氣體解離出的等離子的至少一部分沿幾乎豎直的方向轟擊基底;在鈍化步驟中,通入的鈍化氣體在暴露的基底表面(包括側壁、底部)生成一層聚合物。在後續的刻蝕步驟中,底部的聚合物會被垂直方向的粒子轟擊開,其下方的基底被暴露進而被刻蝕,而側壁的聚合物卻極少被轟擊,因而得以留存並起到對側壁的臨時保護作用。
當主刻蝕、過刻蝕採用波希法時,或者主刻蝕、過刻蝕中的至少一個在包含基本刻蝕步驟的同時還包含其它非刻蝕步驟時,本發明所說的“在較低的氣壓環境下刻蝕”要求的僅是實際刻蝕步驟在較低氣壓環境下進行,而不要求其它非刻蝕步驟(如鈍化步驟)也得是在該較低氣壓環境中進行。
當待蝕刻材料為矽時,通常將過刻蝕階段的氣壓設定為40mTorr或以下時,可基本消除孔底部缺口的產生,即便偶有缺口留存,其尺寸也已被限制在幾乎不對器件造成影響的程度。這裡需說明一點,由於氣壓並非可影響缺口產生的唯一要素,因而在調整氣壓的同時,保證其它參數(如Duty Cycle等)不在最差狀態也很重要。但是,即便由於實際需求或其它原因使得其它影響要素處於較差狀態而無法優化,依本發明調低刻蝕階段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依然可以改善缺口現象。
主刻蝕階段的刻蝕速率較快,因而通常可被利用來完成整個通孔的大部分深度。通常可在刻蝕最快的區域剛刻蝕至下方的停止層時,即馬上停止所述主刻蝕階段。在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何時終止主刻蝕階段、開始過刻蝕階段。可遵循的原則是,主刻蝕階段終止的越早,殘留給過刻蝕階段刻蝕的待蝕刻材料層的深度越大,抑制缺口產生的效果越好;相對的,主刻蝕階段終止的越晚,整個刻蝕過程的刻蝕效率越高,但缺口產生的幾率越大、所產生的缺口缺陷越嚴重。在實際操作中,經驗證確實行之有效的一種做法是:檢查上個批次的產品,測量它們缺口產生的深度;在加工下個批次的相同產品時,將主刻蝕階段設定為到達這個深度前或到達這個深度時終止。舉例來講,假如上個批次加工獲得的多個產品,缺口大多是在距停止層還有X微米(或納米)開始出現,那麼,為了抑制缺口的產生,下個批次加工時,可以將主刻蝕工藝設定為距停止層還有X微米(或納米)或更多時終止,並代之以工作氣壓較小的過刻蝕工藝。
在通孔(尤其是深孔)刻蝕時,缺口總是產生在通孔的底部,通常在超過某個深度,如整個孔深的六分之五深度後,才會出現,因而,為簡便計,可將主刻蝕工藝設定為刻蝕到整個孔深的六分之五結束。理論上,將主刻蝕工藝設定為刻蝕至整個孔深的三分之二到二十分至十九終止,都是可行的。假如太早結束主刻蝕,一方面不能進一步改善缺口現象(舉例而言,假如,稍晚結束主刻蝕的工藝X1已可完全避免缺口現象,比之更早結束主刻蝕的工藝X2自然無法在改善缺口現象方面比X1有更好表現),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刻蝕效率;而太晚結束主刻蝕的話,可能導致後續進行的過刻蝕無意義,無法有效的改善缺口現象。
對於反應腔內設置有刻蝕終點監測裝置的等離子刻蝕設備,其可利用上述終點監測裝置監測整個刻蝕過程,並在刻蝕進行至停止層時,立刻終止主刻蝕工藝、開始過刻蝕工藝。
當刻蝕採用波希法時,選擇提高過刻蝕階段鈍化步驟的工作氣壓(這裡的提高是相對主刻蝕階段的鈍化步驟而言的)也可改善缺口現象。這是因為,鈍化步驟氣壓的提高可改善保護層(即聚合物)沉積的量(厚度),而位於側壁的保護層厚度的提高能更有效阻止缺口或損傷在側壁的出現。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將過刻蝕階段鈍化步驟的工作氣壓設置在70 mTorr或以上。當然,根據需要可選擇設置其它的氣壓參數。此亦不能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9是依據本發明原理而實施的另一種可抑制缺口產生的等離子刻蝕通孔工藝的流程示意圖。該工藝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第N批待加工品放置於等離子反應腔內。
該待加工品可以是如前面實施方式中所給出的、類似於圖5所示的基底,其至少包括位於表面以便加工的待蝕刻材料層,以及位於待蝕刻材料層下方的絕緣層。
步驟(2)、依已設定好的參數執行等離子刻蝕,在待加工品內形成通孔。
該等離子刻蝕可以是如前面實施例中所給出的兩階段刻蝕法(即,分為主刻蝕階段與過刻蝕階段),或更多階段刻蝕法,也可以是單階段刻蝕法(即,自始至終以不變的參數完成對整個通孔的刻蝕)。不僅如此,該等離子刻蝕的每一階段(如有兩個或更多階段的話)可以採用波希法或不採用波希法,如前面實施方式中所描述。
步驟(3)、將加工完成的待加工品移出反應腔,檢測所形成通孔的底部有無出現缺口(notching),缺口尺寸有無超出允許範圍。
若未發現缺口,或缺口尺寸在允許範圍內,則維持之前的刻蝕參數,對相同待加工品的以後批次(如第N+1批次)繼續適用;
若缺口尺寸超出允許範圍,則調整之前採用的刻蝕參數,以便在對後面批次(如第N+1批)加工時(在缺口缺陷方面)可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並且,調整參數而對下批次進行加工時,也可繼續對其成品的缺口繼續檢測,若其缺口仍達不到要求,可進一步優化其參數。
前面所說的為優化缺口缺陷而進行的參數調整,至少包括調低反應腔內部氣壓。當然,也可同時輔之以業內所熟知的可取得改善效果的其它參數調整,如降低射頻的頻率、降低空占比等。
不僅如此,跟前面實施方式中所已論述過的相似,這裡的調低氣壓既可以是調低整個刻蝕階段的工作氣壓,也可以是只調低刻蝕階段後段(其大致對應於前面所討論過的過刻蝕階段)的工作氣壓。
儘管本發明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後,對於本發明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由所附的請求項來限定。
1‧‧‧矽
2‧‧‧絕緣層
3‧‧‧孔
3’‧‧‧孔
4‧‧‧缺口
10‧‧‧頂層矽
12‧‧‧孔
14‧‧‧通孔
20‧‧‧埋氧化層
30‧‧‧底層矽
D‧‧‧損傷
H‧‧‧高度差
P‧‧‧掩膜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是刻蝕矽通孔時,在矽與下方絕緣層介面處產生缺口的示意圖; 圖2是剛刻蝕至下方絕緣層時,刻蝕所形成的底面的不平整狀況的示意圖; 圖3是繼續刻蝕圖2所示器件而導致缺口產生的示意圖; 圖2與圖3結合在一起反映出了缺口產生位置與刻蝕底面不平整狀況之間的對應關係; 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用於刻蝕通孔結構的工藝的流程示意圖; 圖5至圖8是執行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刻蝕工藝的各步驟而形成的半導體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用於刻蝕通孔結構的工藝的流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利用波希法刻蝕孔結構的方法,包括: 執行主刻蝕工藝,以形成孔,所述主刻蝕工藝包括:(a)、等離子刻蝕步驟;(b)、鈍化步驟;(c)、交替重複上述等離子刻蝕步驟(a)與鈍化步驟(b); 執行過刻蝕工藝,以加深所述孔,所述過刻蝕工藝包括:(d)等離子刻蝕步驟;(e)鈍化步驟;(f)交替重複上述等離子刻蝕步驟(d)與鈍化步驟(e); 其中,所述過刻蝕工藝對應的等離子刻蝕步驟(d)中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小於所述主刻蝕工藝對應的等離子刻蝕步驟(a)中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過刻蝕工藝對應的等離子刻蝕步驟(d)中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不大於40 mTorr。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過刻蝕工藝對應的鈍化步驟(e)中反應腔內的工作氣壓,大於所述主刻蝕工藝對應的鈍化步驟(b)。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待蝕刻材料層的下方粘附一層不同材質的絕緣層,所述主刻蝕工藝在刻蝕最快的區域剛接觸所述絕緣層立刻停止,或未接觸到所述絕緣層停止。
  5. 一種孔結構的形成方法,用以抑製或避免在孔的底部出現缺口,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待蝕刻材料層與粘附在所述待蝕刻材料層下表面的絕緣層; 異向等離子刻蝕所述待蝕刻材料層,以初步形成孔; 在相對較低的工作氣壓環境下,繼續異向等離子刻蝕,以加深所述孔;至少在所述加深所述孔的工藝結束時,所述絕緣層已能透過所述孔而暴露。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形成方法,其中,用於初步形成孔的所述刻蝕步驟,以及用於加深孔的所述刻蝕步驟,均採用的是波希法。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待蝕刻材料層與所述絕緣層為SOI基板的頂層矽與埋氧化層。
  8. 一種降低或消除孔結構刻蝕過程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缺陷的方法,包括: 在上批工藝製得的器件中,孔底部出現缺口缺陷或缺口缺陷超出允許範圍時,調低上次工藝中等離子刻蝕步驟的工作氣壓; 以該調整後的參數對下批工件進行等離子刻蝕。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調低針對的是刻蝕後段。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於形成孔的所述等離子刻蝕採用的均是波希法;所述調低針對的是波希法的刻蝕步驟,而不針對鈍化步驟。
TW103144914A 2014-08-25 2014-12-23 A method of forming a notch 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 during the etching proces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hole TWI5708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1297.9A CN105374737B (zh) 2014-08-25 2014-08-25 抑制刻蚀过程中孔底部出现缺口的方法、孔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8634A true TW201608634A (zh) 2016-03-01
TWI570804B TWI570804B (zh) 2017-02-11

Family

ID=55376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914A TWI570804B (zh) 2014-08-25 2014-12-23 A method of forming a notch 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 during the etching proces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hol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4737B (zh)
TW (1) TWI5708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866A (zh) * 2018-01-18 2018-07-06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对覆盖台阶的膜层的刻蚀方法、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8447930A (zh) * 2018-04-20 2018-08-24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太阳能电池前板、制备方法及柔性太阳能电池
CN109218945A (zh) 2018-08-07 2019-01-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Mems结构的制造方法、mems结构及硅麦克风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1664B2 (en) * 2006-05-30 2008-04-01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inimizing mask undercuts and notches for plasma processing system
US8035198B2 (en) * 2008-08-08 2011-10-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ough wafer via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598040B2 (en) * 2011-09-06 2013-12-03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ETCH process for 3D flash structures
GB2499816A (en) * 2012-02-29 2013-09-04 Oxford Instr Nanotechnology Tools Ltd Controlling deposition and etching in a chamber with fine time control of parameters and gas flow
JP5878091B2 (ja) * 2012-07-20 2016-03-0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方法
CN103390581A (zh) * 2013-07-26 2013-11-13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硅通孔刻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737A (zh) 2016-03-02
CN105374737B (zh) 2019-02-26
TWI570804B (zh) 2017-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0215B2 (ja)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US20120270404A1 (en) Methods for etching through-silicon vias with tunable profile angles
JP4849881B2 (ja)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方法
US10134625B2 (e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7351664B2 (en) Methods for minimizing mask undercuts and notches for plasma processing system
JP2012015343A (ja)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方法
TWI570804B (zh) A method of forming a notch 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 during the etching proces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hole
JP2003023000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56307B (zh) Etching method
TWI389865B (zh) 用於電漿處理系統之刻痕停止脈波程序
WO2018110150A1 (ja)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CN105810582A (zh) 蚀刻方法
JP5161461B2 (ja) プラズマ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選択性の制御方法
JP2020031190A5 (zh)
TWI570803B (zh) A deep silicon etch method
JP2009076711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41696B2 (ja)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KR20200113000A (ko) 측벽 에칭을 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TWI588890B (zh) 電漿蝕刻方法及電漿蝕刻裝置
TWI778226B (zh) 達成側壁蝕刻的方法
KR101615682B1 (ko) 건식 에칭 방법
EP3588537B1 (en) Method of plasma etching
KR101131740B1 (ko) 원격 플라즈마 발생장치를 이용한 웨이퍼 뒷면 건식 식각 방법
KR101139189B1 (ko) 플라즈마 에칭 방법,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TWI720241B (zh) 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