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877A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877A
TW201543877A TW104103441A TW104103441A TW201543877A TW 201543877 A TW201543877 A TW 201543877A TW 104103441 A TW104103441 A TW 104103441A TW 104103441 A TW104103441 A TW 104103441A TW 201543877 A TW201543877 A TW 2015438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control uni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5913B (zh
Inventor
Hideki Iwami
Katsutoshi Itoh
Yoshihiko Ikenag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43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9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在複數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通訊時,進行適切的控制。 資訊處理裝置,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又,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使得用來進行關於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而予以接收。又,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使得用來進行基於該要求資訊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向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直接通訊進行發送。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詳細而言,是有關於利用無線通訊而進行各種資訊之收授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先前,利用無線通訊而進行各種資料之收授的無線通訊技術,已經存在。例如,在2個無線通訊裝置間藉由無線通訊而進行各種資訊之收授的資訊交換裝置,已被提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78388號公報
若依據上述之先前技術,則即使不用有線線 路來連接,也可利用無線通訊而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各種資訊之收授。例如,可使基於從送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之影像資料的影像,被顯示在收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的顯示部。
此處,例如,利用無線通訊而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各種資訊的收授時,可想定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直接通訊的情形,和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間接通訊的情形。此外,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間接通訊的情況係為,例如,透過其他通訊裝置(例如存取點、基地台)而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間接通訊的情況。
例如,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直接通訊的情況下,想定會遷移至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間接通訊。又,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間接通訊的情況下,也想定會遷移至在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直接通訊。如此,在進行通訊之切換時,進行適切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誕生,目的在於,在複數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通訊時,進行適切的控制。
本技術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而研發,其第1側面係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令該 當方法被電腦執行的程式,係為依照Wi-Fi(Wireless Fidelity)CERTIFIED Miracast規格(技術規格書名:Wi-Fi Display)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將用來進行關於上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接收,將基於上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上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藉由直接通訊而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而接收設定要求資訊,以直接通訊向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設定要求。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經由上記存取點而與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關於上記資訊處理裝置之capability資訊的收授;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係基於上記capability資訊而生成上記設定要求資訊。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經由存取點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關於資訊處理裝置的capability資訊之收授,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係基於capability資訊而生成設定要求資訊。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切換經由上記存取點的與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和上記直接通訊所致之與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的情況下,使用關於切換前之連接的連接埠資訊及IP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來進行連接處 理。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切換經由存取點的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和直接通訊所致之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的情況下,使用關於切換前之連接的連接埠資訊及IP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來進行連接處理。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將上記設定要求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後,藉由上記直接通訊而進行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的影像送訊。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將設定要求發送至其他資訊處理裝置後,藉由直接通訊而進行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的影像送訊。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低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顯示部中之所定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以高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上記顯示部中之大於上記所定領域之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以低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顯示部中之所定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以高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顯示部中之大於所定領域之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使用者操作而以上記直接通訊將上記設定要求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基於使用者操作,而以直接通訊將設定要求發送 至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以上記直接通訊進行影像送訊之資訊處理裝置是複數存在的情況下,基於所定順序而以上記直接通訊將上記設定要求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以直接通訊進行影像送訊之資訊處理裝置是複數存在的情況下,基於所定順序,而以直接通訊將設定要求發送至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經由上記存取點而進行,表示是否許可經由上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基地台的與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的許可資訊之收授,在接收到許可上記連接之意旨的上記許可資訊時,進行經由上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上記基地台的與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交訊。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經由存取點而進行許可資訊的收授,在接收到許可連接之意旨的許可資訊時,進行經由其他存取點或基地台的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交訊。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接收到許可上記連接之意旨的上記許可資訊時,經由上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上記基地台而將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至少1者,從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予以接收並輸出之。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接收到許可連接之意旨的許可資訊時,經由其他存取點或基地台而將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至少1者,從其他資訊處理裝 置予以接收並輸出之。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而進行用來進行上記直接通訊所需之資訊的收授。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進行用來進行直接通訊所需之資訊的收授。
又,本技術之第2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令該當方法被電腦執行的程式,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將用來進行關於上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經由存取點而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將基於上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上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從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直接通訊加以接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經由存取點而向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設定要求資訊,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直接通訊接收設定要求。
又,本技術之第3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令該當方法被電腦執行的程式,具備:控制部,係在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在接收端機器及複數訊源端機器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時,進行用來對上記訊源端機器設定,經由存取點而連接上記接收端機器及上記訊源端機器的待機模式、和以直接通訊而連接上記接收端機器及上記訊源端機器的影像送訊 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將待機模式與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
又,於該第3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令表示上記複數訊源端機器的影像被顯示在輸出入部,基於上記輸出入部上的操作輸入而進行用來對上記訊源端機器設定上記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令表示複數訊源端機器的影像被顯示在輸出入部,基於輸出入部上的操作輸入,而將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
又,於該第3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基於所定順序而進行,用來對上記訊源端機器設定上記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基於所定順序,而將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
又,本技術之第4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令該當方法被電腦執行的程式,具備:接收端機器,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訊源端機器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且該接收端機器係進行控制,經由存取點而向上記訊源端機器發送設定要求資訊,其係用來對上記訊源端機器進行關於上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從上記訊源端機器藉由與上記訊源端機器之直接通訊而接收設定要求,其係用來進行基於上記設定要求資訊的上記設定;和控制裝置,係在上記接收端機器及複數上記訊源端機器間進行上記即時影像傳輸時,進 行用來對上記訊源端機器設定經由上記存取點而連接上記接收端機器及上記訊源端機器的待機模式和以上記直接通訊而連接上記接收端機器及上記訊源端機器的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接收端機器,係經由存取點而將設定要求資訊發送至訊源端機器,以直接通訊從訊源端機器接收設定要求,控制裝置,係將待機模式與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
若依據本技術,則可獲得,在複數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通訊時,可進行適切之控制的此一優異的效果。此外,並非一定限定於這裡所記載的效果,亦可為本揭露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11‧‧‧影像
12‧‧‧影像
30‧‧‧教室
31~35‧‧‧座位
36‧‧‧出入口
37‧‧‧讀/寫裝置
100‧‧‧通訊系統
101‧‧‧資訊傳達範圍
200‧‧‧資訊處理裝置
201‧‧‧資料送訊系
202‧‧‧線路控制系
210‧‧‧天線
220‧‧‧無線通訊部
230‧‧‧控制訊號收訊部
240‧‧‧控制部
250‧‧‧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
260‧‧‧影像.聲音壓縮部
270‧‧‧串流送訊部
300‧‧‧資訊處理裝置
301‧‧‧線路控制系
302‧‧‧輸出入系
310‧‧‧天線
320‧‧‧無線通訊部
330‧‧‧串流收訊部
340‧‧‧影像.聲音展開部
350‧‧‧影像.聲音輸出部
351‧‧‧顯示部
352‧‧‧聲音輸出部
360‧‧‧使用者資訊取得部
361‧‧‧攝像部
370‧‧‧控制部
380‧‧‧控制訊號送訊部
390‧‧‧管理資訊保持部
391‧‧‧終端識別資訊
392‧‧‧頻率頻道
393‧‧‧電波傳播測定資訊
394‧‧‧機器資訊
395‧‧‧頻帶使用位準
396‧‧‧顯示形態
397‧‧‧待命/喚醒
398‧‧‧多重收訊分集支援
400‧‧‧資訊處理裝置
610‧‧‧訊源端機器
611‧‧‧存取點
612‧‧‧接收端機器
700‧‧‧通訊系統
701‧‧‧存取點
702‧‧‧網路
703~705、710、720、730‧‧‧資訊處理裝置
711、721‧‧‧顯示部
731‧‧‧顯示裝置
732‧‧‧顯示部
733‧‧‧中央頻道領域
734‧‧‧周邊頻道領域
740‧‧‧控制裝置
741‧‧‧天線
742‧‧‧無線通訊部
743‧‧‧輸出入部
744‧‧‧顯示部
745‧‧‧輸入部
746‧‧‧操作受理部
747‧‧‧控制部
748‧‧‧簡報領域
749‧‧‧待機領域
750‧‧‧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
751‧‧‧終端識別資訊
752‧‧‧使用者資訊
753‧‧‧通訊模式
754‧‧‧群組參加狀態
755‧‧‧屋外使用
756‧‧‧群組參加可能時間
761‧‧‧公眾網
762‧‧‧基地台
763‧‧‧電波到達範圍
820‧‧‧訊源端機器
830‧‧‧接收端機器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攝影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100的系統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2]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3]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4]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管理資訊保持部 390的保持內容之一例的模式性圖示。
[圖5]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300之顯示部351上所被顯示之影像的遷移例的圖示。
[圖6]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7]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8]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9]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10]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11]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12]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3]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300所做的資料傳輸速度控制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15]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16]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17]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
[圖18]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之設置例的圖示。
[圖19]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裝置740的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20]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的保持內容之一例的模式性圖示。
[圖21]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裝置740的輸出入部743上所被顯示之顯示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圖22]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顯示裝置731上所被顯示之顯示畫面之遷移例的圖示。
[圖23]本技術之基礎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通訊模式之切換例的圖示。
[圖24]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所被進行的連接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25]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7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26]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7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27]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28]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之使用例的圖示。
[圖29]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0]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1]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2]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3]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4]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WFD IE格式之一例的圖示。
[圖35]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WFD IE格式之一例的圖示。
[圖36]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WFD IE格式之一例的圖示。
[圖37]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WFD IE格式之一例的圖示。
[圖38]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WFD IE格式之一例的圖示。
[圖39]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用新訊息之一例的圖示。
[圖40]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1]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技術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基於使用者資訊或管理資訊而進行無線通訊相關控制之例子)
2.第2實施形態(經由存取點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連接、和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直接連接的切換例子)
3.第3實施形態(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而開始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群組認證之例子)
4.第4實施形態(訊源端機器自動連接至存取點或接收端機器的例子)
5.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通訊系統之構成例]
圖1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100的系統構成例的區塊圖。
通訊系統100係具備:資訊處理裝置200、資訊處理裝置300、資訊處理裝置400。又,通訊系統100 係為,從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400之其中至少1者所發送之資料(例如,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是由資訊處理裝置300予以接收的通訊系統。
又,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係為具備無線通訊機能的收送訊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係為具備無線通訊機能的顯示裝置(例如個人電腦)或攜帶型的資訊處理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又,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係為符合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IEEE802.15、IEEE802.16、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規格(例如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GSM(註冊商標)(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2、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Advanced))的無線通訊裝置。然後,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係可利用無線通訊機能而進行各種資訊之收授。
此處,作為一例,說明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間,或資訊處理裝置4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間,進行使用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之無線通訊之情形的例子。
作為該無線LAN,係可使用例如:Wi-Fi(Wireless Fidelity)Direct、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隨意網路、網型網路。又,作為通訊系統100中所使用的近距離無線AV(Audio Visual)傳輸通訊,係可使用例如Wi-Fi CERTIFIED Miracast(技術規格書名:Wi-Fi Display)。此外,Wi-Fi CERTIFIED Miracast,係利用Wi-Fi Direct或TDLS之技術,將一方終端上所被再生之聲音或顯示影像發送至其他終端,在其他終端上可同樣地輸出該聲音、影像資料的鏡射技術。
又,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是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上實現UIBC(User Input Back Channel)。UIBC,係從一方終端往他方終端發送滑鼠或鍵盤等之輸入機器之操作資訊的技術。此外,亦可取代Wi-Fi CERTIFIED Miracast,改為適用其他遠端桌面軟體(例如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
此處,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係規定,將影像(映像),例如使用H.264進行壓縮、解壓。又,例如,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係可在送訊側調整H.264。此外,不限於H.264,例如,H.265(例如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SHVC(scalable video coding extensions of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4、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2000,都可支援。又,例如,把1掃描線以上予以集結而壓縮,或把2掃描線以上分割成2×2以上之巨集區塊而進行壓縮、展開 的線性基礎編解碼器(例如Wavelet、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也能支援。又,例如,藉由求出特定之編碼量領域(Picture或複數掃描線之束或巨集區塊等)與前編碼量領域之差分而不進行DCT或Wavelet等之壓縮以減少傳輸速率的編解碼器,也能支援。又,亦可以非壓縮方式來發送、接收影像(映像)。
又,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200係把藉由攝像動作所生成之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當作送訊對象的例子。又,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400係將記憶部(例如硬碟)中所儲存之內容(例如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所成之內容),當作送訊對象的例子。此外,作為資訊處理裝置200,亦可使用搭載攝影機的電子機器(例如個人電腦、遊戲機、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又,作為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可使用具備顯示部的其他電子機器(例如攝像裝置、遊戲機、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又,若資訊處理裝置400是具備連線分享機能,則亦可透過無線或有線網路而將保存在ISP(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中的內容,當作送訊對象。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藉由攝像動作所生成之影像資料係被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以該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像11係被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所顯示。又,資訊處理裝置400的記憶部(例如硬碟)中所保存之內容係被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以該 內容為基礎之影像12係被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所顯示。
如此,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是將訊源側之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令作資訊處理裝置200、400,將接收側之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令作資訊處理裝置300,來展示例子。
又,在圖1中,是藉由P2P(Peer to Peer)直接連接,資訊處理裝置300利用無線通訊而可直接通訊之範圍,以資訊傳達範圍101來表示。此資訊傳達範圍101,係為以資訊處理裝置300為基準時的資訊傳達範圍(服務範圍)。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構成例]
圖2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此外,資訊處理裝置400的關於無線通訊之機能構成,係和資訊處理裝置200大略相同之構成。因此,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僅針對資訊處理裝置200進行說明,省略資訊處理裝置400之說明。
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具備:天線210、無線通訊部220、控制訊號收訊部230、控制部240、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串流送訊部270。
無線通訊部220,係基於控制部240之控制,利用無線通訊,而和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 置300)之間,透過天線210而進行各資訊(例如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收送訊。例如,影像資料之送訊處理被進行時,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所生成之影像資料係被影像.聲音壓縮部260進行壓縮,該已被壓縮之影像資料(影像串流)係經由無線通訊部220而從天線210被發送。
又,無線通訊部220係可利用複數頻率頻道,而和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之間,進行各資訊之收送訊。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無線通訊部220是具備可收送2.4GHz、5GHz、60GHz之3種類頻率頻道之機能的例子。如此,訊源端機器具備可收送複數頻率頻道之機能的情況下,接收端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可控制讓各訊源端機器使用哪個頻率頻道。
控制訊號收訊部230,係從無線通訊部220所接收到的各資訊之中,取得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所發送的控制訊號(例如與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收授資訊)。然後,控制訊號收訊部230,係將所取得之控制訊號,輸出至控制部240。
控制部240,係進行從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之各資訊的相關控制。例如,控制部240,係基於控制訊號收訊部230所接收到的控制訊號,而對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及影像.聲音壓縮部260進行控制。例如,控制部240係進行將送訊對象之影像資料的解析度或聲音 之聲道數予以變更所需的控制,或將送訊對象之影像資料之影像領域予以變更所需的控制。亦即,控制部240,係基於控制訊號收訊部230所接收到的控制訊號,而進行送訊對象之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
又,控制部240,係亦可具備測定利用無線通訊而與接收端機器之間進行收送資料之際的電波傳播狀況(鏈結電波傳播狀況)之機能,將該測定結果(電波傳播測定資訊)發送至接收端機器。
此處,電波傳播測定資訊係例如:在判斷與接收端機器之線路品質,是否為能夠進行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收送訊之品質之際所被使用的資訊。又,電波傳播測定資訊係例如,在進行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之際,會被使用。此外,關於電波傳播測定資訊,係參照圖4而詳細說明。此外,亦可取代電波傳播測定資訊,改為計數從控制部240重送同一封包的次數,隨應於該計數數,來進行串流之傳輸控制。
此處,資料傳輸速度,係主要意味著佔有通訊路的比率,包含了通訊速度及通訊容量之意思。又,解析度係定義成,例如影像資料的畫框(縱.橫之像素數)、影像資料之位元速率(壓縮率)等之要素所構成的畫質之指標。又,作為畫質之指標,係可使用串流的吞吐率。又,聲音之聲道數,係包含了單聲道(1.0ch)、立 體聲(2.0ch)等之聲音的記錄再生方法之意思。又,聲音之聲道數,係定義成聲音資料之位元速率(壓縮率)或聲道數等之要素所構成的音質之指標。又,作為音質之指標,係可使用串流的吞吐率。
又,控制部240,係進行用來改善資料速率控制上無法穩定化之狀態所需的控制。例如,控制部240,係藉由和接收端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資訊之收授,而掌握接收端機器的系統性能資訊。此處,系統性能資訊,係為例如接收端機器的關於系統之性能資訊。例如,系統性能資訊係為:可使用之頻率頻道、解析度、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又,系統性能資訊係為分別表示例如:加密方法的支援、SD(Standard Definition)/HD(High Definition)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之支援的資訊。例如,控制部240,係可隨應於接收端機器是否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而選擇使通訊系統100之系統全體的穩定度更加提升的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方法。
例如,控制部240,在與係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資訊收授之中,放入表示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否為行動機器的資訊。例如,在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中,可以含有表示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否為行動機器的資訊。又,資訊處理裝置300,係一旦掌握了資訊處理裝置200是行動機器,則基於與其他連接之資 訊處理裝置之關連,就可判斷為不需要令資訊處理裝置200動作。如此,判斷為不需要令資訊處理裝置200動作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從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送訊停止指令。然後,控制部240係一旦掌握該送訊停止指令,則可使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串流送訊部270各個機能的電源,關閉一定時間。又,控制部240,係針對無線通訊部220也可令其變成間歇收訊(可從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指令之程度地定期啟動,其他時候則關閉電源的模式)。
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係基於控制部240之控制,生成輸出對象之資料(影像資料、聲音資料),並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例如,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係具備攝像部(未圖示)及聲音取得部(未圖示)。該攝像部(例如鏡頭、攝像元件、訊號處理電路),係拍攝被攝體而生成影像(影像資料)。又,聲音取得部(例如麥克風),係將該影像資料生成時的周圍聲音,加以取得。如此生成之資料,係變成往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送訊對象。
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係基於控制部240之控制,而將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所生成之資料(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予以壓縮(編碼)。然後,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係將該已被壓縮之資料(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輸出至串流送訊部270。此外,影像.聲音壓縮 部260,係可藉由軟體所致之編碼之執行來實現,也可藉由硬體所致之編碼之執行來實現。又,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係想定為編解碼器而發揮機能,但亦可處理非壓縮的影像或聲音。再者,影像.聲音壓縮部260係成為可調式編解碼器而發揮機能。此處,可調式編解碼器,係意味著例如,可隨著收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之解析度或網路環境等,而能適應自如的編解碼器。
串流送訊部270,係基於控制部240之控制,進行將已被影像.聲音壓縮部260所壓縮之資料(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當成串流而經由無線通訊部220而從天線210發送的送訊處理。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在上述各部以外,還可具備顯示部、聲音輸出部、操作受理部等,但關於這些係省略圖2中的圖示。又,雖然例示由資訊處理裝置200生成送訊對象之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的例子,但資訊處理裝置200係亦可從外部裝置取得送訊對象之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係亦可從附帶麥克風的Web攝影機,取得送訊對象之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又,資訊處理裝置200,係亦可將無論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內部、外部的記憶裝置(例如硬碟)中所保存之內容(例如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所成之內容),當作送訊對象。此情況下,也想定該記憶裝置中所保存之內容是經過壓縮的內容的情形。此情況下,若該經過壓縮之內容,是以通訊系統100中所被採用之規格所定義的編碼方式而 被壓縮的情況下,則亦可將該經過壓縮之內容不進行解碼(decode)就直接發送。
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顯示部(未圖示),係例如,將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所生成之影像予以顯示的顯示部。此外,作為顯示部係可使用例如: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水晶LED(Light Emitting Diode)顯示器(Crystal LED Display)、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之顯示面板。
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聲音輸出部(未圖示)係例如,將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所生成之聲音予以輸出的聲音輸出部(例如揚聲器)。此外,關於影像,係從送訊機器及收訊機器之雙方都可輸出,但關於聲音係僅從其中任一方輸出,較為理想。
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操作受理部(未圖示),係受理使用者所進行之操作輸入的操作受理部,係為例如:鍵盤、滑鼠、遊戲墊、觸控墊、攝影機、麥克風。此外,關於操作受理部及顯示部,係可使用藉由讓使用者把其手指接觸或接近顯示面就可進行操作輸入的觸控面板而一體構成。
[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之構成例]
圖3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具備:天線310、無線通 訊部320、串流收訊部330、影像.聲音展開部340、影像.聲音輸出部350、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控制部370、控制訊號送訊部380、管理資訊保持部390。
無線通訊部320,係基於控制部370之控制,利用無線通訊,而和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之間,透過天線310而進行各資訊(例如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收送訊。例如,影像資料之收訊處理進行時,被天線310所接收到的影像資料,係經由無線通訊部320、串流收訊部330而被影像.聲音展開部340所解壓(解碼)。然後,該已被解壓之影像資料係被供給至影像.聲音輸出部350,相應於該已被解壓之影像資料的影像,會從影像.聲音輸出部350被輸出。亦即,相應於該已被解壓之影像資料之影像,係被顯示部351所顯示。
又,無線通訊部320係可利用複數頻率頻道,而和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之間,進行各資訊之收送訊。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無線通訊部320是具備可收送2.4GHz、5GHz、60GHz之3種類頻率頻道之機能的例子。亦即,無線通訊部320係可進行:使用第1頻帶之通訊、和使用比第1頻帶的資料傳輸速度更高的第2頻帶之通訊。又,控制部370係控制,在與各訊源端機器之無線通訊中,使用複數頻率頻道之中的哪個頻率頻道。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間之鏈結、和資訊處理裝置4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間之 鏈結係可設成同一頻率頻道,也可設成不同之頻率頻道。
又,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無線通訊部320是具備可收送2.4GHz、5GHz、60GHz之3種類頻率頻道之機能的例子,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無線通訊部320係可具備可收送訊其他頻率頻道、或者2或4以上之頻率頻道之機能。
串流收訊部330,係基於控制部370之控制,而從無線通訊部320所接收到的各資訊之中,接收與各訊源端機器收授的資訊及串流(例如影像串流、聲音串流)。然後,串流收訊部330係將所接收到的指令資訊輸出至控制部370,將所接收到的串流輸出至影像.聲音展開部340及控制部370。
此處,與各訊源端機器收授之資訊,係為從訊源端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之資訊,例如:含有資訊處理裝置300之系統性能資訊的取得要求。該系統性能資訊係為例如:可使用之頻率頻道、解析度、TCP、UDP、或加密方法的支援、SD/HD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之支援的資訊。
又,串流收訊部330,係亦可具備測定利用無線通訊而與接收端機器之間進行收送資料之際的電波傳播狀況(鏈結電波傳播狀況)之機能。然後,串流收訊部330係將該測定結果(電波傳播測定資訊)輸出至控制部370。此外,關於電波傳播測定資訊,係參照圖4而詳細說明。
影像.聲音展開部340,係基於控制部370之控制,而將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過來的串流(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予以解壓(解碼)。然後,影像.聲音展開部340,係將該已被解壓之資料(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輸出至影像.聲音輸出部350。此外,影像.聲音展開部340,係可藉由軟體所致之解碼之執行來實現,也可藉由硬體所致之解碼之執行來實現。又,影像.聲音展開部340,係想定為編解碼器而發揮機能,但亦可處理非壓縮的影像或聲音。又,影像.聲音展開部340係成為可調式編解碼器而發揮機能。
影像.聲音輸出部350係具備顯示部351及聲音輸出部352。
顯示部351係為,將以已被影像.聲音展開部340所解壓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各影像(例如圖1所示的影像11、12)予以顯示的顯示部。此外,作為顯示部351係可使用例如:有機EL面板、水晶LED顯示器、LCD面板等之顯示面板。此外,作為顯示部351,係亦可使用藉由讓使用者把其手指接觸或接近顯示面就可進行操作輸入的觸控面板。
聲音輸出部352係為,將以已被影像.聲音解壓部340所解壓之聲音資料為基礎的各種聲音(顯示部351所被顯示之影像的相關之聲音等)予以輸出的聲音輸出部(例如揚聲器)。此處,作為聲音之輸出方法係可使 用例如:僅被分配給中央頻道(主影像)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會從揚聲器再生,而被分配給周邊頻道(副影像)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不會再生的方法。又,作為其他聲音之輸出方法係可使用例如:被分配給中央頻道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之音量為主,將被分配給周邊頻道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之音量予以降低而再生的方法。此外,亦可使用這些以外的聲音之輸出方法。
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係用來取得關於使用者之資訊(使用者資訊),並將該取得到的使用者資訊,輸出至控制部370。例如,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係藉由從可讓使用者直接設定顯示方法之操作受理部(鍵盤、滑鼠、遙控器、遊戲墊、觸控面板)受理輸入,就可取得使用者資訊。此外,操作受理部係例如,用來指定顯示部351中所被顯示之影像中的任意領域所需的操作構件。又,例如,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係藉由從攝影機、麥克風、各種感測器(例如陀螺儀感測器、感知人體的感測器)等這類可以掌握使用者意圖的裝置受理輸,就可取得使用者資訊。
例如,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係將在利用無線通訊而而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所接收到之串流為基礎的資訊是被從影像.聲音輸出部350輸出之際的使用者動作所產生的使用者資訊,加以取得。該使用者資訊係例如,藉由關於顯示部351中所被顯示之影像的使用者動作所產生的使用者資訊。例如, 使用者資訊,係為基於關於顯示部351中所被顯示之影像的使用者操作而被生成之資訊。
控制部370,係將串流收訊部330所取得到的各資訊,保持在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基於管理資訊保持部390所保持的管理資訊,來管理各訊源端機器。又,控制部370,係將從複數訊源端機器所發送之串流,進行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以使系統全體的穩定度提升。
例如,控制部370,係基於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所取得到的使用者資訊、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所保持的管理資訊,來進行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具體而言,控制部370係基於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所保持的管理資訊,針對每一訊源端機器而生成用來進行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所需之控制訊號,將該已被生成之控制訊號,輸出至控制訊號送訊部380。例如,控制部370,係基於使用者資訊及管理資訊,而變更顯示部351中所被顯示之影像的解析度,生成用來向各訊源端機器要求與該解析度同等之送訊速率所需的控制訊號。又,例如,控制部370,係基於使用者資訊及管理資訊,而生成用來變更顯示部351中的影像之顯示領域所需的控制訊號。又,例如,控制部370,係基於使用者資訊及管理資訊,而生成用來變更顯示部351中的影像之尺寸所需的控制訊號。
又,例如,控制部370,係基於使用者資訊及管理資訊,而進行用來設定所使用之頻率頻道與解析度所需的控制。例如,控制部370,係針對無線通訊部320所具備的複數頻率頻道,每一訊源端機器地設定所使用的頻率頻道。又,控制部370,係在每一頻率頻道的消費電力模式是不同的情況下,係掌握各個模式,可以設定考慮到行動機器之消費電力的頻率頻道。亦即,控制部370係可將關於第1頻帶之第1消費電力模式、和關於資料傳輸速度高於第1頻帶的第2頻帶之第2消費電力模式,分別加以設定。
控制訊號送訊部380,係進行送訊處理,將從控制部370所輸出之控制訊號,透過無線通訊部320、天線310,發送至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係為將用來管理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各訊源端機器所需之資訊(管理資訊)予以保持的表格。此外,關於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的保持內容,係參照圖4而詳細說明。
[管理資訊保持部的保持內容例]
圖4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的保持內容之一例的模式性圖示。
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係為將用來管理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各訊源端機器所需之資訊(管理資訊)予以保持的表格。例如,管理資訊保 持部390中係有終端識別資訊391、頻率頻道392、電波傳播測定資訊393、機器資訊394、頻帶使用位準395、顯示形態396、待命/喚醒397、多重收訊分集支援398,被建立關連而保持。
終端識別資訊391中係被儲存有,用來識別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所需的識別資訊。
頻率頻道392中係被儲存有,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所實際使用的頻率頻道。
電波傳播測定資訊393中係被儲存有,關於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的電波傳播測定資訊。此電波傳播測定資訊,係針對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每一訊源端機器,藉由串流收訊部330而被測定。
作為電波傳播測定資訊393係儲存了例如:PER(Packet Error Rate)、BER(Bit Error Rate)、封包的重送次數、吞吐率。又,作為電波傳播測定資訊393係儲存了例如:訊框遺失、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此處,亦可不是SIR而改為使用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此外,圖4所示之電波傳播測定資訊393係為一例,這些之中只要儲存其中至少1者即可,亦可由串流收訊部330測定其他電波傳播測定 資訊而加以儲存。又,亦可將訊源端機器所測定到的電波傳播測定資訊加以取得而儲存。甚至,亦可由收訊側來判斷所收取的封包延遲,將關於該封包延遲之資訊,當作電波傳播測定資訊來使用。該封包延遲,係例如在錯誤發生時,藉由第2層的重送處理而使得對收訊側之傳輸發生延遲,因此是關於電波傳播的1個指標。甚至,封包延遲,係例如在被複數裝置共用無線頻帶的無線系統中,係為表示哪邊的鏈結特性有劣化的指標。
機器資訊394中係被儲存有,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之種別(訊源端機器的屬性)。例如,作為訊源端機器之種別,係儲存了行動機器、或桌上型機器之任一者。此外,作為訊源端機器之種別,係可儲存插著電源使用之機器、或其以外之機器的任一者。又,作為訊源端機器之種別,係可儲存電池驅動之機器、或其以外之機器的任一者。
頻帶使用位準395中係被儲存有,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所致之頻帶的使用位準。作為頻帶使用位準,係可使用例如解析度或吞吐率。又,例如,頻帶使用位準中係可儲存使用中的吞吐率,也可準備預定之表格,將表示相當於該桌面之哪個範圍的號碼加以儲存而管理。
顯示形態396中係被儲存有,以從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所發送之串流為基礎之資料的顯示形態(輸出形態)。例如,從訊 源端機器所發送之串流為基礎的影像資料在顯示部351中的顯示形態(主影像(中央頻道)、副影像(周邊頻道)),會被儲存。又,例如,從訊源端機器所發送之串流為基礎的聲音資料從聲音輸出部352之輸出形態(主聲音、副聲音),會被儲存。此外,亦可隨著顯示形態,而為不顯示周邊頻道之形式。
待命/喚醒397中係被儲存有,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的模式(待命模式、喚醒模式)。此外,關於待命模式及喚醒模式,係參照圖6乃至圖8而詳細說明。
多重收訊分集支援398中係被儲存有,表示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是否支援多重收訊分集之資訊。
如此,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所保持的管理資訊,係為將用來識別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需之識別資訊(終端識別資訊391)與關於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capability資訊建立關連而加以管理的資訊。又,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所保持的管理資訊,係作為關於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capability資訊,而至少含有: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通訊相關的電波傳播測定之相關資訊(電波傳播測定資訊393)、和消費電力之相關資訊(待命/喚醒397)。又,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所保持的管理資訊,係作為關於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capability資訊,而至少含有用來顯示影像資訊所需之顯示形態的相關資訊(顯示 形態396)。該顯示形態之相關資訊,係為例如,表示將影像資訊進行主顯示或副顯示的資訊。
[影像之遷移例]
圖5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300之顯示部351上所被顯示之影像的遷移例的圖示。
圖5的a中係圖示,將影像11當作中央聲道,將影像12當作周邊聲道,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中顯示出影像11及影像12的顯示形態之一例。
圖5的b中係圖示,將影像11當作周邊聲道,將影像12當作中央頻道,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中顯示出影像11及影像12的顯示形態之一例。
例如,想定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400之每一者,將標準的解析度之串流(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情形。在此情況下,如圖1所示,可以使得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像11、和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400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像12之各者的尺寸成為相同的方式,顯示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上。此外,在此例中,雖然將所被給予之解析度和顯示領域定義為相同,但亦可對顯示部351追加尺度縮放機能,將影像11、影像12改變尺度而顯示在顯示部351上。但是,在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中,為了簡化說明,而是以不使用該機能為前提來進行說明。
又,關於影像11及影像12之各自的顯示形態,係亦可例如,將上次通訊時所被設定之顯示形態加以保持,隨著該顯示形態而將影像11及影像12顯示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
又,亦可基於資訊處理裝置300所被連接之順序來決定影像11及影像12各自的顯示形態。例如,想定資訊處理裝置200是最先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在該連接後,資訊處理裝置400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情形。此情況下,將影像11當作中央頻道,將影像12當作周邊頻道,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中顯示出影像11及影像12。亦即,亦可基於對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連接順序,而按照中央頻道、周邊頻道之順序進行顯示。
又想定,如圖5的a所示,將影像11當作中央頻道,將影像12當作周邊頻道,在顯示部351中顯示出影像11及影像12的情況下,將影像12當作中央頻道的使用者資訊,係已被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所取得的情形。例如,視聽者藉由使用遙控器或手勢等之指標器而進行用來把影像12設成中央頻道所需之操作,使影像12變成中央頻道的使用者資訊,係被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所取得。此情況下,係如圖5的b所示,將影像12當作中央頻道,將影像11當作周邊頻道,在顯示部351中顯示出影像11及影像12。又,關於顯示部351之顯示面中的影像11及影像12之顯示位置,也是基於使用者資訊取得 部360所取得之使用者資訊(例如手動操作、視線)而被決定。
[通訊例]
圖6乃至圖8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此外,在圖6乃至圖8中係圖示了,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間的通訊處理例。
又,在圖6乃至圖8中,係在構成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各部之中,將影像.聲音訊號生成部250、影像.聲音壓縮部260及串流送訊部270圖示為資料送訊系201。又,將天線210、無線通訊部220、控制訊號收訊部230及控制部240係圖示為線路控制系202。
又,在圖6乃至圖8中,係在構成資訊處理裝置300的各部之中,將天線310、無線通訊部320、串流收訊部330、控制部370及控制訊號送訊部380圖示為線路控制系301。又,將影像.聲音展開部340、影像.聲音輸出部350及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圖示為輸出入系302。
又,在圖6乃至圖8中係圖示,首先,令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像,成為周邊頻道而被顯示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顯示部351,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的例子。接著圖示,令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 像,成為中央頻道而被顯示在顯示部351,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設定通常消費電力模式的例子。亦即,在圖6乃至圖8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連接設置例、和資訊處理裝置200中消費電力模式之遷移例。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電源被打開時,作為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輸出形態(影像顯示形態、聲音輸出形態),上次的輸出形態(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電源關閉時的輸出形態)會被設定(501)。又,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令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各訊源端機器的管理資訊,被保持在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示於圖4)。又,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如圖5所示,基於上次的輸出形態,令從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400所分別發送過來的2個串流所對應之影像11、12,被顯示在顯示部351。
接著,想定使用者進行了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的情形(502)。此情況下,該設定操作所涉及之控制訊號係被當成使用者資訊而被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所取得,該使用者資訊係被輸出至控制部370。然後,控制部370係基於該使用者資訊,來變更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示於圖4)中的保持內容(503、504)。例如,如圖5的b所示,想定用來把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像11設成周邊頻道所需的設定操作(變更操作)被進行的情況。此情況下,控制部 370係將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之顯示形態396(示於圖4),變更成「副」(503、504)。
又,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定期或不定期(亦包含只有在開始時)地,將模式表要求(解析度/音質、低消費電力模式等之查詢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05、506)。該模式表要求,係用來要求資訊處理裝置300中所管理之各資訊(關於資訊處理裝置300的管理資訊,且為與資訊處理裝置200進行通訊上所使用之資訊(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能顯示之解析度資訊等))的送訊。
一旦接收模式表要求(506),則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將相應於該模式表要求的指令資訊,予以發送(507、508)。該指令資訊,係由資訊處理裝置300,考慮電波傳播環境與顯示形態而相望對資訊處理裝置200設定所需的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資訊。例如,指令資訊係為含有:解析度/音質之輸出形態資訊(例如中央頻道、周邊頻道)、能否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製造商名、多重收訊分集機能之有無的資訊。又,例如,指令資訊係為含有:解析度/音質、影像.聲音編解碼器之種類、3D機能之有無、內容保護之有無、顯示機器的顯示尺寸、拓撲資訊、可使用之協定、這些協定的設定資訊(連接埠資訊等)、連接介面資訊(連接器形式等)、水平同步.垂直同步之位置、訊源端機器的性能優先順位要求資訊、可否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等之模式控制表回應、無線的送訊 最大吞吐率或可收訊之最大吞吐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功率、電池殘量、電源供給資訊的資訊。又,這些各資訊係被包含在capability資訊之一部分。此處,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解析度/音質之輸出形態資訊,係為例如表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資料之顯示形態,是主(中央頻道)還是副(周邊頻道)的資訊。又,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視點上,將有關於解析度/音質或低消費電力模式之設定的希望,以參數的方式而包含在指令資訊中加以發送。此外,資訊處理裝置300係亦可在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各資訊以外,還將關於所有訊源端機器的各資訊,以指令資訊方式而加以發送。此時,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只選擇適合自裝置的資訊來使用。此外,若為符合Wi-Fi CERTIFIED Miracast的裝置,則支援被定義成RTSP Message的wfd-audio-codecs、wfd-video-formats、wfd-content-protection、wfd-displayedid、wfd-coupledsink、wfd-client-rtpports、wfd-I2C、wfd-uibccapability、wfd-connectortype、wfd-standby-resume-capability等,但於本指令中,所發送之訊息內容係不限定於此。
在接收到指令資訊時(508),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基於指令資訊,而將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資料的輸出形態是主還是副,加以特定。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基於指令資訊,來判斷資訊處理裝置300是否具備支援消費電力動作模式之機 能。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表示要設定成該已被特定之輸出形態之意旨的模式設定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09、510)。此處,假設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資料的輸出形態,是被特定為副。又,假設資訊處理裝置300是具備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之機能。於是,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通知要設定成該已被特定之輸出形態(副)之意旨、和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之意旨所需的模式設定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09、510)。
此外,在此例中,雖然是展示基於指令資訊,而特定出是中央頻道還是周邊頻道並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的例子,但亦可不把是中央頻道還是周邊頻道當成判斷基準使用就直接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例如,藉由在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進行可進入低消費電力模式的許可旗標之收授,就可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設定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來作為送訊模式(511)。藉此,在資料送訊系201中,用來顯示周邊頻道所需的解析度、和用來輸出副聲音所需的音質,就被設定(512)。又,在線路控制系202中,低消費電力模式係被設定(513)。
此處,如此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的情況下,接收端機器及訊源端機器之雙方都必須要具備該機能。又,例如,行動機器(例如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平板 終端),係經常是以電池驅動而進行動作。因此,從自裝置送來的資料之輸出形態若非主要的情況下(副的情況),則盡量降低自裝置的電池消費,較為理想。於是,針對接收端機器中的輸出形態是被設定成副的訊源端機器,係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較為理想。再者,於設定處理(512)中,亦可設定成僅被分配給中央頻道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會從揚聲器再生,而被分配給周邊頻道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不會再生。又,亦可設定成,被分配給中央頻道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之音量為主,將被分配給周邊頻道之訊源端機器的聲音之音量予以降低而再生。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在輸出形態是被設定成周邊頻道(副顯示)的情況下,進行用來對資訊處理裝置200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所需的控制。亦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根據基於串流而輸出影像資訊的顯示部351之輸出形態,來進行設定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消費電力模式之控制。
如此,低消費電力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513),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開始間歇送訊(514乃至522)。
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200,係一定時間地停止送訊處理,令各部睡眠(514)。接下來,一旦經過一定時間(514),則資訊處理裝置200係為了進行送訊處理,而將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各部予以喚醒(WakeUp),向資訊處理裝置300進行送訊處理(515乃 至520)。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確認資訊處理裝置300中是否發生任何變更(例如輸出形態之變更)所需的查詢訊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15、516)。
一旦接收查詢訊息(516),則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通知是否有某種變更(例如輸出形態之變更)所需的回應訊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17、518)。此處,假設在資訊處理裝置300中沒有發生變更(例如輸出形態之變更)。因此,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通知沒有變更(例如輸出形態之變更)之意旨所需的回應訊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17、518)。
如此,接收到沒有變更(例如輸出形態之變更)之意旨的回應訊息時(518),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就不需要進行設定之變更。因此,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輸出周邊頻道及副聲音所需之串流,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19、520)。如此,一旦接收串流(520),則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將以所接收之串流為基礎之影像及聲音,予以輸出(521)。例如,如圖5的b所示,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串流為基礎的影像11,係以周邊頻道的方式被顯示在顯示部351。
又,一旦送訊處理結束(519),則資訊處理裝置200係一定時間就停止送訊處理,令各部睡眠 (522)。又,直到有來自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變更要求為止的期間,會持續進行間歇送訊。
此處,在間歇送訊中,會發生沒有從資訊處理裝置200發送串流的期間。因此,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在最後進行將從資訊處理裝置200所接收之串流所對應之影像進行內插而顯示的顯示處理,較為理想。然而,也要想定資訊處理裝置300不具備內插處理機能的情形。此情況下,係在睡眠期間中,無法將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影像,顯示在顯示部351。因此,若資訊處理裝置300不具備內插處理機能,則亦可持續進行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影像資料之送訊。例如,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送訊對象之串流之中,將送訊停止時的最後之影像資料,保持在送訊緩衝區中。然後,在睡眠期間中,雖然令係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影像處理停止,針對無線鏈結係持續進行送訊處理,持續進行該送訊緩衝區中所保持的影像資料之送訊。
又,在睡眠期間中,亦可僅將從資訊處理裝置400所發送之串流所對應之影像,顯示在顯示部351。例如,可將從資訊處理裝置400所發送之串流所對應之影像,顯示在顯示部351的全面。
接著,展示使用者進行了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的情形的例子。
使用者進行了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時(531),如上述,控制部370係基於該設定操作 所涉及之使用者資訊,而變更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示於圖4)中的保持內容(532、533)。例如,如圖5的a所示,想定用來把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影像資料為基礎的影像11設成中央頻道所需的設定操作(變更操作)被進行的情況。此情況下,控制部370係將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之顯示形態396(示於圖4),變更成「主」(532、533)。
此處,如上述,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被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的情況下,想定資訊處理裝置200會變成睡眠。如此,資訊處理裝置200正在睡眠時,無法將使用者進行了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之意旨,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200。
於是,使用者進行了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531),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示於圖4)中的保持內容有被變更的情況下(532、533),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設定變更觸發(534)。該變更觸發,係從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到查詢訊息時,用來將使用者進行過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之意旨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200所需的觸發。藉由該變更觸發,會解除資訊處理裝置200變成Standby模式之狀態,將使用者進行過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變更操作)之意旨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200。
此處,想定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各部會被喚醒,往資訊處理裝置300之送訊處理被開始的情形。此情 況下,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Standby解除訊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35、536)。
一旦接收到Standby解除訊息(536),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回應訊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37、538)。
如此,藉由來自接收端機器的Standby模式解除要求(535乃至538),資訊處理裝置200就必須要查詢設定之狀況。因此,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模式表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39、540)。此模式表要求,係如上述,是用來要求資訊處理裝置300中所管理之各資訊(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管理資訊)的送訊。此外,上述各處理(535乃至538)中,亦可進行有變更(例如輸出形態之變更)之意旨的收授(例如各處理(515乃至518)中的對查詢訊息之回應訊息)。
一旦接收模式表要求(540),則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將相應於該模式表要求的指令資訊,予以發送(541、542)。此處,從資訊處理裝置300往資訊處理裝置200已經發送指令資訊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就會已經取得該指令資訊中所含之資訊。因此,此處,資訊處理裝置300係亦可僅發送差分資訊,來作為相應於該模式表要求的指令資訊(541、542)。該差分資訊,係為變更所涉及之資訊,例如,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解析度/音質之輸出形態資訊。
在接收到指令資訊時(54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基於指令資訊,而將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資料的輸出形態是主還是副,加以特定。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表示要設定成該已被特定之輸出形態之意旨的模式設定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43、544)。此處,假設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資料的輸出形態,是被特定為主要。於是,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通知要設定成該已被特定之輸出形態(主)之意旨、和設定通常消費電力模式之意旨所需的模式設定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43、544)。此外,各處理(539乃至544),係若為符合Wi-Fi CERTIFIED Miracast的裝置時,亦可用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來進行。Capability Re-negotiation的情況下,處理(534)中關於輸出形態沒有變化之設定值,係不需要再度交涉。例如,可舉出wfd-displayedid、wfd-client-rtpports、wfd-I2C、wfd-connectortype等。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設定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來作為送訊模式(545)。藉此,在資料送訊系201中,用來顯示中央頻道所需的解析度、和用來輸出主聲音所需的音質,就被設定(546)。又,在線路控制系202中,係被設定通常消費電力模式(547)。
如此,通常消費電力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 (547),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開始通常送訊處理(548、549)。亦即,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將用來輸出中央頻道及主聲音所需之串流,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48、549)。如此,一旦接收串流(549),則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將以所接收之串流為基礎之影像及聲音,予以輸出(550)。例如,如圖5的a所示,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之串流為基礎的影像11,係以中央頻道的方式被顯示在顯示部351。
此外,在此例中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電源打開時,顯示部351之顯示形態係設定上次之輸出形態(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電源關閉時之輸出形態)的例子。但是,在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電源被打開時,亦可設定其他輸出形態。例如,亦可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電源打開時,總是設定預設的輸出形態。或者,亦可基於資訊處理裝置300所被連接之順序,來決定輸出形態。
此外,在圖6乃至圖8中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200會查詢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設定資訊根據所接收到的參數資訊,設定送訊參數的例子。但是,資訊處理裝置200所欲設定之參數亦可委託給資訊處理裝置300來設定,在接收到資訊處理裝置300沒有問題之意旨的回應之時點上,進行設定。該例子示於圖9及圖10。
[通訊例]
圖9乃至圖11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 訊系統1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此外,圖9及圖10,係將圖6乃至圖8所示之通訊處理例之一部分予以變形而成。因此,在圖9及圖10中,關於和圖6乃至圖8所示之通訊處理例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省略這些說明之一部分。又,圖11係將圖9所示之通訊處理例之一部分予以變形而成。因此,在圖11中,關於和圖9所示之通訊處理例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省略這些說明之一部分。
圖9所示之各處理(561乃至564),係對應於圖6所示之各處理(501乃至504)。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通知已被使用者所設定之輸出形態所需的模式狀態通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65、566)。該模式狀態通知係為,連同已被使用者所設定之輸出形態(例如主還是副),將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能設定之解析度/音質、影像.聲音編解碼器之種類、3D機能之有無、內容保護之有無、顯示機器的顯示尺寸、拓撲資訊、可使用之協定、這些協定的設定資訊(連接埠資訊等)、連接介面資訊(連接器形式等)、水平同步.垂直同步之位置、訊源端機器的性能優先順位要求資訊、可否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等之模式控制表回應、無線的送訊最大吞吐率或可收訊之最大吞吐率、CPU功率、電池殘量、電源供給資訊等予以通知所需的資訊。
如此,於資訊處理裝置300中使用者所致之 輸出形態之設定操作剛被進行後,就可將用來通知該設定操作所涉及之輸出形態所需的模式狀態通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因此,可以縮短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之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300間的設定時間(變更時間)。
一旦接收到模式狀態通知(566),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藉由所接收之模式狀態通知而被特定的狀態參數、和自裝置的狀態參數,進行比較。接著,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基於其比較結果,決定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接著,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通知該已被決定之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所需的模式設定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67、568)。
一旦接收到模式設定要求(568),則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判斷是否許可藉由所接收之模式設定要求而被特定的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然後,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通知該判斷結果所需的模式設定可否指令,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69、570)。
一旦接收到模式設定可否指令(570),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確認模式設定可否指令的內容。例如,在接收到許可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之模式設定要求所涉及之設定內容之意旨的模式設定可否指令 時,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設定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來作為送訊模式(571)。此外,圖9所示之各處理(571乃至574),係對應於圖6所示之各處理(511乃至514)。又,圖10所示之各處理(575乃至578),係對應於圖7所示之各處理(519乃至522)。
此外,在接收到不許可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之模式設定要求所涉及之設定內容之意旨的模式設定可否指令時,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決定新的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然後,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通知該新被決定之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所需的模式設定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
圖10所示之各處理(581乃至583),係對應於圖7所示之各處理(531乃至533)。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通知已被使用者所變更之輸出形態所需的模式狀態變更通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84、585)。該模式狀態變更通知,係用來連同已被使用者所變更之輸出形態(例如主還是副),一併通知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能設定之解析度/音質、可否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等所需的資訊。
一旦接收到模式狀態變更通知(585),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決定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關於該設定內容之決定處 理,係和上述的決定處理相同。接著,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將用來通知該已被決定之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所需的模式變更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586、587)。
一旦接收到模式變更要求(587),則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判斷是否許可藉由所接收之模式變更要求而被特定的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音質、消費電力模式)。然後,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通知該判斷結果所需的模式設定可否指令,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588、589)。
一旦接收到模式設定可否指令(589),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確認模式設定可否指令的內容,設定送訊模式(590)。此外,關於該確認處理,係和上述的確認處理相同。又,圖10所示之各處理(590乃至595),係對應於圖8所示之各處理(545乃至550)。
此處,訊源端機器,係在進行周邊頻道及中央頻道之切換時,亦可將用來掌握表示該切換之時序的資訊(例如掌握GOP(Group of Picture)之開頭的資訊或掌握Picture開頭的資訊)包含在串流中而發送。換言之,訊源端機器係在進行主顯示及副顯示之切換時,亦可將表示該切換之時序的資訊,發送至接收端機器。此情況下,接收到該串流的接收端機器,係可基於該表示時序之資訊,在適切的時序上,進行周邊頻道及中央頻道之切換。
此處,在圖6乃至圖10中,圖示了接收端機器上所被連接之訊源端機器的待命.喚醒的控制例。但是,亦可基於接收端機器上所被連接之訊源端機器的待命.喚醒,來控制接收端機器的待命.喚醒。例如,接收端機器上所被連接之所有訊源端機器都變成待命的情況下,可控制接收端機器變成待命。又,接收端機器上所被連接之訊源端機器之其中至少1者是喚醒的情況下,則可將接收端機器控制成喚醒。
又,圖9所示之各處理(565乃至570)中,處理(564)中已被保持之保持內容有被變更之事實是從接收端機器通知給訊源端機器,從訊源端機器發送模式表要求時的變形例,示於圖11。
如圖11所示,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將輸出形態已變更之事實(564)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200,並且為了催促從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模式設定要求之送訊,而發送模式狀態通知(565、566)。接收到該模式狀態通知的資訊處理裝置200,係若為可支援,則將表示認可模式狀態通知之意旨的模式狀態通知認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851、852)。
如此,模式狀態通知認可被發送後(851),各處理就被進行(853乃至858)。此外,該各處理(853乃至858),係對應於圖6所示之各處理(505乃至510)。如此,模式狀態通知認可被發送後(851),各處理就被進行(853乃至858),藉此,對於狀態變化(輸 出形態之變更(564)),可適切進行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
此處,例如,在Wi-Fi CERTIFIED Miracast所準備的指令中,含有wfd-triggered-method的RTSPM5 Message,在現狀是被定義成,由資訊處理裝置200往資訊處理裝置300發送的指令。但是,若含有wfd-triggered-method的RTSPM5 Message是被擴充成由資訊處理裝置300往資訊處理裝置200發送的指令時,則含有wfd-triggered-method的RTSPM5 Message會被資訊處理裝置200所接收,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可和資訊處理裝置300之間,開始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亦即,可使用含有wfd-triggered-method的RTSPM5 Message來進行管理資訊的交換。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可進行控制,將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所規定的含有wfd-triggered-method的RTSPM5 Message,當作在管理資訊有被變更時用來將該變更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200所需的指令,而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又,亦可在這些指令以外新定義其他指令,可獲得同等的效果。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12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在圖12中,首先展示,資訊處理裝置200將標準解析度的串流(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時 的例子。此情況下,假設在資訊處理裝置300中,係基於該串流而進行輸出。
首先,控制部240係將模式表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步驟S901)。接下來,控制部240係判斷是否從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到指令資訊(步驟S902),若未接收到指令資訊,則,繼續進行監視。此外,亦可即使等待某一定時間仍無法接收指令資訊時則視為逾時,結束處理。例如,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係隨著狀況而設定有5秒至9秒的逾時時間。
若從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到指令資訊(步驟S902),則控制部240係表示基於所接收到的指令資訊而設定模式之意旨的模式設定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步驟S903)。
接下來,控制部240係基於所接收到的指令資訊來設定模式(步驟S904)。又,控制部240,係在用來提升解析度所需之變更要求有被包含在指令資訊中的情況下,則隨應於該變更要求,設定影像及聲音之解析度。又,控制部240,係在用來降低解析度所需之變更要求有被包含在指令資訊中的情況下,則隨應於該變更要求,來設定影像之解析度及聲音之音質。
接下來,控制部240係隨應於該設定而進行將串流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送訊處理(步驟S905)。
接著,控制部240係判斷低消費電力模式是 否有被設定(步驟S906),若低消費電力模式未被設定(亦即通常消費電力模式是被設定的情況),則前進至步驟S911。另一方面,若低消費電力模式有被設定(步驟S906),則控制部240係睡眠一定時間(步驟S907)。
接下來,控制部240係將查詢訊息,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300(步驟S908)。接下來,控制部240係判斷是否從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到回應訊息(步驟S909),若未接收到回應訊息,則,繼續進行監視。亦可即使等待某一定時間仍無法接收回應訊息時則視為逾時,結束處理。例如,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係隨著狀況而設定有5秒至9秒的逾時時間。
若從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到回應訊息(步驟S909),則控制部240係判斷該回應訊息中是否含有變更要求(步驟S910)。然後,若該回應訊息中含有變更要求(步驟S910),則回到步驟S901。
若該回應訊息中不含變更要求(步驟S910),則控制部240係判斷是否已接收到變更要求(步驟S911)。然後,若已接收到變更要求(步驟S911),則回到步驟S901。另一方面,若尚未接收到變更要求(步驟S911),則控制部240係判斷是否進行過送訊停止操作(步驟S912)。然後,若送訊停止操作有被進行過(步驟S912),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另一方面,若送訊停止操作未被進行(步驟S912),則回到步驟S905。
[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13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300所做的資料傳輸速度控制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在圖13中係圖示,在資訊處理裝置300接收到串流(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時,決定關於訊源端機器之設定內容(例如解析度、消費電力模式)的例子。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可隨著設成中央頻道所需的使用者資訊、或資訊處理裝置300及各訊源端機器間的鏈結電波傳播環境,而決定所使用的解析度或所使用的頻率頻道。
例如,想定在圖5的a所示之狀態下,用來選擇影像12所需的使用者操作有被進行。此情況下,令關於影像12的解析度提高,令影像11之解析度降低,較為理想。又,隨著時間的經過,基於各訊源端機器之鏈結電波傳播環境,來選擇對影像11及影像12而言最佳之解析度,較為理想。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在複數頻率頻道中,嘗試通過相當於該當吞吐率的資料,就可掌握電波傳播特性。又,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係可先保持有,掌握複數頻率頻道每一者之理想吞吐率的表格。然後,資訊處理裝置300,係亦可基於同時使用的訊源端機器之數目與PER,而掌握所使用之頻率頻道的可利用資料傳輸速度,選擇對每一頻率頻道的最佳頻率頻道。
例如,控制部370係從管理資訊保持部390取得管理資訊,從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取得使用者資訊(步驟S921)。接下來,控制部370係基於所被取得之管理資訊及使用者資訊,來決定輸出形態(步驟S922)。基於該已被決定之輸出形態,從複數訊源端機器之每一者所發送過來的2個串流所對應之影像,會被顯示在顯示部351中。
接下來,控制部370係判斷是否有會使管理資訊中所含之PER是閾值以下的訊源端機器存在(步驟S923)。若會使管理資訊中所含之PER是閾值以下的訊源端機器係為存在(步驟S923),則控制部370係決定用來提升該訊源端機器之解析度所需的變更要求(步驟S924)。此外,藉由以使用者資訊為基礎的輸出形態,對中央頻道分配較多資料傳輸速度的控制,會由控制部370進行之。該變更要求,係例如被包含在指令資訊(例如圖6所示之指令資訊)中而被發送至該訊源端機器。此外,亦可判斷在使該訊源端機器之解析度提升後的吞吐率是否為閾值以內,根據該判斷結果來控制串流的速率。
若會使管理資訊中所含之PER是閾值以下的訊源端機器並不存在(步驟S923),則控制部370係基於管理資訊,而判斷各訊源端機器的吞吐率是否為閾值以下(步驟S925)。亦即,判斷各鏈結之吞吐率是否在目前的頻率頻道中仍沒有問題(步驟S925)。
若各訊源端機器的吞吐率並非閾值以下(步 驟S925),則回到步驟S921。另一方面,若各訊源端機器的吞吐率是閾值以下(步驟S925),則控制部370係基於管理資訊,而判斷是否有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的訊源端機器存在(步驟S926)。
若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的訊源端機器係存在(步驟S926),則控制部370係針對該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的訊源端機器,決定用來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所需之變更要求(步驟S928)。該變更要求,係例如被包含在指令資訊(例如圖6所示之指令資訊)中而被發送至該訊源端機器。
若支援低消費電力模式的訊源端機器不存在(步驟S926),則控制部370係決定用來降低該訊源端機器(PER會是閾值以下之訊源端機器)之解析度所需的變更要求(步驟S927)。該變更要求,係例如被包含在指令資訊(例如圖6所示之指令資訊)中而被發送至該訊源端機器。
又,判斷收訊停止操作是否有被進行(步驟S929),若收訊停止操作有被進行,則結束資料傳輸速度控制處理之動作,若收訊停止操作未被進行,則回到步驟S921。此外,因低消費電力模式之設定而變成睡眠狀態的訊源端機器若存在,則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之數目會減少。此情況下,係亦可變更步驟S925中的吞吐率閾值。又,如此變更了吞吐率閾值後,亦可再執行相當於步驟S925的步驟。
如此,由接收端機器將線路環境做一定時間訓練,將可進行穩定的映像通訊之解析度,通知給訊源端機器,可實現如此控制協定。此外,亦可設計成,由訊源端機器將線路環境做一定時間訓練,要求可進行穩定的映像通訊之解析度,由接收端機器來回應的控制協定。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基於管理資訊保持部390的管理資訊和使用者資訊取得部360所取得到的使用者資訊,就可進行從各訊源端機器所分別發送之2個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
此外,亦可進行控制,使得從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400之各者所發送的2個串流的合計資料傳輸速度呈最小。例如,將該合計資料傳輸速度的最大容許值,設定至收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然後,控制部370,係將用來降低位元速率所需之變更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後,將從資訊處理裝置200及400之各者所發送的2個串流之位元速率,從串流收訊部330加以取得。接下來,控制部370,係計算所被取得之2個串流的合計資料傳輸速度。接下來,控制部370,係在不超過所被設定的最大容許值之範圍內,決定從資訊處理裝置400所發送之串流的位元速率,將用來提升該位元速率所需之變更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400。此外,即使設定最低位元速率仍PER大太而無法收容在同一頻率頻道的情況下,係亦可使用別的頻率頻道。 又,亦可設計成,影像(中央頻道、周邊頻道)停止一定時間以上時,只要沒有發生來自使用者之操作(例如指標),就會使影像資料停止。
如此,若依據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則將從複數訊源端機器所發送之複數串流以1個接收端機器進行接收時,仍可隨應於使用者的操作.狀況.意圖,進行適切的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例如,可隨著使用者的操作.狀況.意圖,減少複數影像.聲音串流的其中一部分的資料傳輸速度,增加剩餘之串流的資料傳輸速度。
又,例如,當接收端機器係接收複數串流並顯示時,可隨時隨著使用者的設定,將重要的影像.聲音,以高品質加以鑑賞。又,針對非如此之影像.聲音,則可將其資料傳輸速度自動地調整成最佳的頻率頻道、消費電力、傳輸速率。
此處,關於管理資訊保持部390中所保持的管理資訊,例如,管理資訊的交換,係亦可使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所準備的指令。此情況下,可用Wi-Fi Display規格所規定的capability negotiation或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來進行。此處,作為capability negotiation或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係可舉出例如RFC5939或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但是,capability negotiation或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係不被限定於此,定義成裝置性能資訊之收授。使用該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指令的收授之通訊例,示於圖14乃至圖16。
[使用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指令的收授之通訊例]
圖14乃至圖16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在圖14乃至圖16中,圖示了使用RTSP協定的收授之通訊例。此外,訊源端機器820係對應於資訊處理裝置200、400,接收端機器830係對應於資訊處理裝置300。
首先,參照圖14來說明。例如,如圖14的虛線的矩形840內所示,可以使用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所發送的「RTSP M3 Request」(RTSP GET_PARAMETER Request)訊息、和回應其而從接收端機器往訊源端機器所發送的「RTSP M3 Response」(RTSP GET_PARAMETER Response)訊息。此交換處理係例如,對應於圖6所示之處理(505乃至508)、圖8所示之處理(539乃至542)。另一方面,亦可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適宜地發送。例如,亦可省略「RTSP M3 Request」(RTSP GET_PARAMETER Request)訊息、和「RTSP M3 Response」(RTSP GET_PARAMETER Response)訊息的交換,在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所發送的訊息中包含管理資訊,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發送管理資訊,接收端機器係選擇資訊然後保持在管理資訊 保持部390中。例如,進行內容保護設定時,在M3 Response後進行鏈結保護設定。因此,也有想要藉由只進行M4以上之訊息,就能一直確保曾經一度所被設定之鏈結的隱匿性,而進行通訊。
又,關於消費電力模式的相關資訊之收授,係可藉由使用RTSP協定之所定訊息來進行。例如,可以進行以下的(1)乃至(3)之3種類的管理資訊的交換。
(1)"往Standby模式之設定"
(2)"訊源端機器解除Stanby模式時或訊源端機器解除接收端機器之Standby模式時"
(3)"接收端機器解除Standby模式時或接收端機器解除訊源端機器之Standby模式時"
首先,參照圖15來說明。例如,使用Wi-Fi CERTIFIED Miracast中所準備的指令時,在上述(1)"往Standby模式之設定"的交換中,可以使用從訊源端機器820往接收端機器830所發送的「RTSP M12 Request」(RTSP SET_PARAMETER(with WFD-standby))訊息、和回應其而從接收端機器830往訊源端機器820所發送的「RTSP M12 Response」(RTSP OK)訊息。另一方面,從接收端機器830往訊源端機器820的往Stanby模式之設定也相同。
接著,參照圖16來說明。例如,上述的(2)"訊源端機器解除Stanby模式時或訊源端機器解除接收端機器之Standby模式時",訊源端機器820係交換被發 送至接收端機器830的「RTSP M5 Request」(RTSP SET_PARAMETER(Request(wfd-trigger-method:PLAY))訊息、和回應其而從接收端機器830往訊源端機器820所發送的「RTSP M5 Response」(RTSP OK)訊息。接收端機器830係可使用被發送至訊源端機器820的「RTSP M7 Request」(RTSP PLAY Request)訊息、和回應其而從訊源端機器820往接收端機器830所發送的「RTSP M7 Response」(RTSP OK)訊息。
又,例如,上述的(3)"接收端機器解除Standby模式時或接收端機器解除訊源端機器之Standby模式時"的交換時,接收端機器830係可使用被發送至訊源端機器820的「RTSP M7 Request」(RTSP PLAY Request)訊息、和回應其而從訊源端機器820往接收端機器830所發送的「RTSP M7 Response」(RTSP OK)訊息。這些交換,係例如,對應於圖7所示之處理(515乃至518)、圖7所示之處理(535乃至538)。
又,例如,圖9所示的處理(565乃至570)的交換,係可使用從接收端機器830往訊源端機器820所發送的「RTSP M12 Request」(RTSP SET_PARAMETER(with WFD-standby))訊息、和回應其而從訊源端機器820往接收端機器830所發送的「RTSP M12 Response」(RTSP OK)訊息。
甚至,例如,圖10所示的處理(584乃至589)的交換,係亦可使用從接收端機器830往訊源端機 器820所發送的「RTSP M7 Request」(RTSP PLAY Request)訊息、和回應其而從訊源端機器820往接收端機器830所發送的「RTSP M7 Response」(RTSP OK)訊息。
如此,無線通訊部320係可將capability資訊之交換,以Wi-Fi Display規格所規定的capability negotiation或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來進行之。又,capability資訊,係例如在capability negotiation或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中的RTSP M3 Message中被交換。
如此,例如,資訊處理裝置300的無線通訊部320,係與訊源端機器之間,進行用來交換關於資訊處理裝置300之capability資訊、和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所需的通訊。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無線通訊部220,係與資訊處理裝置300之間,進行用來交換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和關於資訊處理裝置300之capability資訊所需的通訊。這些情況下,無線通訊部220、320係可將capability資訊的交換,以capability negotiation或capability re-negotiation來進行之。
又,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基於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和與資訊處理裝置200之通訊有關的電波傳播測定資訊、和資訊處理裝置300的使用方式,來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串流之 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又,雖然串流傳輸的方法係和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不同,但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亦可基於以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和與資訊處理裝置300之串流通訊有關的電波傳播測定資訊為基礎的來自資訊處理裝置300之控制,而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300的串流之傳輸控制(例如資料傳輸速度控制、可調性傳輸速率控制)。
又,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控制部370係基於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例如,表示是否為行動機器之資訊)而進行設定資訊處理裝置200中的消費電力模式之控制。此情況下,控制部370係可基於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和用來管理資訊處理裝置200所需的管理資訊,而進行對資訊處理裝置200設定低消費電力模式的控制。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40係基於以關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之capability資訊為基礎的來自資訊處理裝置300之控制,來設定消費電力模式。此外,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將訊源端機器設置2台之拓撲的一例,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例如,若為2台以上,則必須進行台數份的資料傳輸速度控制,狀態遷移會較多,因此控制會變難,但為有益。亦可支援2台以上之訊源端機器所連接的拓撲。
<2.第2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經由存取點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連接、和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直接連接的切換例子。
[通訊系統之構成例]
圖17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
通訊系統700係具備:存取點701、網路702、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730、顯示裝置731、控制裝置740。
存取點701,係為無線LAN(例如Wi-Fi)之存取點(Access Point)。例如,存取點701,係具有IEEE802.11規格之Infrastructure模式之機能。然後,存取點701,係與1或複數之資訊處理裝置(例如送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收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連接。
又,存取點701,係可經由有線線路(例如Ethernet(註冊商標))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例如,存取點701,係可經由網路702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又,存取點701,係亦可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內部匯流排連接而進行處理。資訊處理裝置730的內部匯流排係為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PCI(Peripheral Components Interconnect)、PCI Express。 甚至,存取點701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係亦可不是有線,而為無線連接(例如無線LAN)。例如,若為無線LAN,則網路702係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730,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必須要判斷是否為與存取點701之收送訊處理,還是與資訊處理裝置710之收送訊處理。
在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存取點701與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係使用無線LAN(例如相當於IEEE802.11a/b/g/n/ac/ad的無線LAN)來進行連接的例子。又展示,存取點701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以Ethernet線路做連接的例子。
又係展示,以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為送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以資訊處理裝置730為收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的例子。又,假設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係對應於圖2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200,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對應於圖3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300。此外,以下說明中,作為訊源端機器,主要是針對資訊處理裝置710進行說明,但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20也是同樣如此。
資訊處理裝置710,係為發送影像的送訊側之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又,資訊處理裝置710係為,可以Infrastructure模式,而和存取點701連接的資訊處理裝置。
此處說明,以Infrastructure模式,資訊處理裝置710進行與存取點701之連接的連接例。資訊處理裝 置710,係對從存取點701所發送的信標訊號,將連接要求訊號發送至存取點701。如此,資訊處理裝置710,係藉由發送連接要求訊號,而開始用來與存取點701建立連接所需之動作(連接建立動作)。
該連接建立動作,係為用來連接第2層之層級所需之動作。例如,無線LAN中所被進行的PID(Packet Identification)所致之密碼認證以外,還必須要有,判斷是否將資訊處理裝置710當作應用而連接的連接認證處理。
又,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可與資訊處理裝置730藉由P2P直接通訊(例如WiFi Direct)而連接。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10,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藉由WiFi Direct而連接,具有可進行Wi-Fi CERTIFIED Miracast或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等之影像通訊的協定。
又,資訊處理裝置710係亦可為,與存取點701連接,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僅進行各種資訊之收授的待機裝置。此外,將資訊處理裝置710僅當作待機裝置來使用時,資訊處理裝置710係亦可不具有可進行影像通訊之協定。
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具備:與存取點701、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控制裝置740連接所需之通訊機能。又,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具備:與存取點701、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控制裝置740 連接而控制全體之協定的機能。又,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具備:用來與近端LAN或全球LAN連接所需之通訊機能。
此處,使資訊處理裝置730、與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之連接穩定下來,是很重要的。因此,將與存取點701所使用之無線頻率不同的頻率,用於資訊處理裝置730、與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之連接上,較為理想。此外,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展示了使用IEEE802.11a/b/g/n/ac/ad等之2.4GHz帶、5GHz帶、60GHz等之頻率帶的例子。但是,亦可使用其他無線規格、頻率帶。
又,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具備令影像被顯示的顯示機能。該顯示機能,係為進行TV(電視)或投影機等之畫面顯示的機能。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可令資訊處理裝置730所具備的顯示部顯示出影像,也可令外部之顯示裝置顯示出影像。此外,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了有別於資訊處理裝置730而另外設置了獨立型顯示裝置731的例子。
如此,有別於資訊處理裝置730而另外設置獨立型之顯示裝置731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30及顯示裝置731間,係可進行有線連接或無線連接。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及顯示裝置731間進行有線連接時,係可利用有線纜線(例如HDMI(註冊商標)(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或MHL(Mobile High- definition Link)、DisplayPort、USB3.0)而連接。又,例如,將資訊處理裝置730及顯示裝置731間進行無線連接時,係可利用無線LAN。又,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730的顯示裝置係亦可為複數台。
控制裝置740,係管理著構成通訊系統700的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10、720、730),係為控制各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的連接控制裝置。例如,控制裝置740,係管理著各資訊處理裝置的相關之資訊(例如終端識別資訊、Capability資訊)、各資訊處理裝置之動作狀態(例如通訊模式、群組參加狀態)並掌握之。又,控制裝置740,係利用無線通訊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作為該無線通訊係可採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所具備的通訊方式(例如無線LAN)。又,亦可採用紅外線、其他無線方式、有線線路。此外,亦可具備用來讓控制裝置740與存取點701連接所需之協定,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
[通訊系統之設置例]
圖18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之設置例的圖示。
在圖18中係圖示,在大學的教室30中,設置通訊系統700的例子。在圖18中,將人物以圓來模式性表示,該人物所對應的圓內係標示代表各人物的名稱。例如,教室30之講台側(圖18之上側)係有老師1存 在,假設由該老師1來使用控制裝置740。又,假設教室30之前側的座位31上係有學生1坐著,該學生1係正在使用資訊處理裝置710。同樣地,假設學生2乃至20係坐在座位32乃至35,正在使用資訊處理裝置703乃至705、720。又,假設在教室30之後方側(圖18之下側),係設有出入口36。
例如,在教室30中,為了使坐在座位31乃至35的學生1乃至20容易觀看,而在講台側設置有顯示裝置731。又、存取點701、網路702、資訊處理裝置730,係考慮教室30的空間,而被適宜設置在教室30的內部或教室30的外部。此情況下,存取點701係設置在,可使坐在座位31乃至35的各學生所使用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能夠進行無線通訊的場所,較為理想。
例如,想定在教室30中,讓學生每次1人進行簡報的情形。此情況下,各學生係可一面將簡報相關影像顯示在顯示裝置731上讓其他學生觀看,一面進行簡報。
又,老師1,係藉由操作控制裝置740,就可依序選擇要在顯示裝置731之顯示部732上顯示影像的學生之資訊處理裝置。針對該資訊處理裝置的選擇例,參照圖21而詳細說明。
又,在教室30的出入口36附近,係設置有讀/寫裝置37。讀/寫裝置37,係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例如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而與資訊處理裝 置之間進行各種資訊之收授。又,讀/寫裝置37,係將資訊處理裝置之間所收授的資訊,利用無線線路或有線線路而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此外,針對使用讀/寫裝置37的例子,以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來展示。
[控制裝置之構成例]
圖19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裝置740的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控制裝置740係具備:天線741、無線通訊部742、輸出入部743、操作受理部746、控制部747、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
無線通訊部742,係基於控制部747之控制,利用無線通訊,而和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透過天線741而進行各資訊之收送訊。
操作受理部746,係為受理使用者所進行之操作輸入的操作受理部,會將相應於所受理之操作輸入的操作資訊,輸出至控制部747。操作受理部746,係藉由例如鍵盤、滑鼠而被實現。
輸出入部743,係基於控制部747之控制而將各種影像顯示在顯示部744,並且基於接近或接觸顯示部744之顯示面的物體之偵測狀態而將來自使用者的操作輸入,藉由輸入部745而予以受理。又,輸入部745,係將相應於所受理之操作輸入的控制資訊,輸出至控制部747。
如此,輸出入部743,係由顯示部744及輸入部745一體化而被構成。輸出入部743係例如,可使用藉由讓使用者把其手指接觸或接近顯示面就可進行操作輸入的觸控面板而一體構成。然後,例如,使用者係藉由對顯示部744上所被顯示的影像等之接觸操作(或接近操作),就可操作控制裝置740。
例如,作為輸入部745係可採用,將具有導電性之物體(例如人物之手指)之接觸或接近,基於靜電電容之變化而加以偵測的靜電式(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此外,亦可採用靜電式(靜電電容方式)以外之其他觸控面板。例如,可採用感壓式(電阻膜壓式)或光式等之觸控面板。
控制部747,係基於控制程式而控制控制裝置740之各部。例如,控制部747係在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在接收端機器及複數訊源端機器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時,進行用來將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所需之控制。此時,控制部747係令表示複數訊源端機器的影像被顯示在輸出入部743,基於輸出入部743上的操作輸入,而進行用來將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所需之控制。或者,控制部747,係基於所定順序,來進行用來將通訊模式設定至訊源端機器所需之控制。此處,所定順序係可為例如,圖22所示的周邊頻道領域734中被排列顯示的影像之順序。又,顯示裝置若為複數時,則控制部747係可進行對各顯示裝置之全畫面顯示或 切換顯示等之控制。
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係為將用來以群組單位管理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730的各訊源端機器所需之資訊(群組管理資訊)予以保持的表格。此外,關於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的保持內容,係參照圖20而詳細說明。
[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之保持內容例]
圖20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的保持內容之一例的模式性圖示。
在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中,係有終端識別資訊751、使用者資訊752、通訊模式753、群組參加狀態754、屋外使用755、群組參加可能時間756被建立關連而保持。
終端識別資訊751中係被儲存有,用來識別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所需的識別資訊。
使用者資訊752中係儲存,擁有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之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的相關資訊(使用者資訊)。作為該使用者資訊係可儲存例如:使用者之姓名、暱稱、識別資訊(例如學籍號碼、員工號碼、會員號碼)、影像(例如使用者之臉影像、使用者之素描畫)等。又,使用者資訊752中所被儲存的使用者資訊,係被顯示在輸出入部743。此外,使用者資訊係 例如,可藉由擁有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事前登錄至控制裝置740。又,亦可每次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時,登錄至控制裝置740。
通訊模式753中係被儲存有,會對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所設定的通訊模式。作為該通訊模式係儲存有例如:待機模式、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之任一者。針對這些各通訊模式,係參照圖22來詳細說明。
群組參加狀態754中係儲存有,表示是否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資訊。例如,針對預先登錄至控制裝置740的訊源端機器,係也想定會有未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情形。因此,藉由參照群組參加狀態754,就可掌握雖然已被登錄至控制裝置740,但未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
在屋外使用755中係儲存有,表示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是否可以利用特定存取點以外之基地台來進行通訊的資訊。亦即,在屋外使用755中係儲存有,表示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即使在移動至特定場所以外之場所時,是否仍可利用該訊源端機器來進行通訊的資訊。
群組參加可能時間756係儲存有,表示利用無線通訊而被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300的訊源端機器可以 參加至群組之時間帶的資訊。例如,針對進行機密性高的發表或會議、重要度高的發表或會議、不希望外流的會議等的時間帶,係可不允許部份使用者。
[控制裝置之顯示例]
圖21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裝置740的輸出入部743上所被顯示之顯示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輸出入部743中係被顯示有,表示被控制裝置740所管理的1或複數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老師1、學生1乃至20)。又,在輸出入部743係設置有,簡報領域748及待機領域749。
在圖21中,如圖18所示,圖示了在大學的教室30中設置有通訊系統700時的例子。此情況下係顯示著,例如:表示存在於教室30中的老師1和學生1乃至20的影像(例如小圖示)。此外,在圖21中,在代表老師的影像所對應之矩形內,係標示有老師之文字還有用來識別老師所需之數字。又,在代表學生的影像所對應之矩形內,係標示有學生之文字還有用來識別學生所需之數字。此外,亦可顯示出標示有用來識別學生所需之其他資訊(例如學籍號碼、ID、臉部影像、姓名、暱稱)的小圖示。
在圖21中雖然圖示了,將代表學生1乃至20的影像,按照學生所被標示的號碼之順序而配置成格子狀的例子,但亦可為其他配置。例如,可隨著各學生所存在 的場所來配置。例如,可取得各學生所擁有之資訊處理裝置之位置資訊(例如緯度及經度),根據該位置資訊,決定各資訊處理裝置之絕對位置。可基於如此決定的各資訊處理裝置之位置,決定各資訊處理裝置之相對位置然後配置各學生。此外,各資訊處理裝置,係例如可藉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而取得位置資訊。
又,例如,針對各資訊處理裝置之相對位置,係可利用電波來加以偵測。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可取得來自複數資訊處理裝置的電波強度,基於這些電波強度,利用三角測量之測量方法,求出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相對位置(自裝置之位置)。如此求出的相對位置係可被控制裝置740所取得,來配置各學生。
此處,已經參加至群組的各訊源端機器,係在不給予消費電力造成影響的程度內,進行向存取點701或資訊處理裝置730發送指令等之處理。在直接接收該指令時,或者,經由存取點701而間接接收時,資訊處理裝置730,係有關於將接收到指令之訊源端機器的資訊,通知給控制裝置740。藉此,控制裝置740,係可確認訊源端機器是否已經從群組中脫離。
例如,控制裝置740係確認已經參加至群組的訊源端機器是否從群組中脫離,若偵測到已經脫離的訊源端機器,則將該已脫離之訊源端機器所對應之影像(例如小圖示),從輸出入部743中刪除。例如,若判斷為從圖21所示之學生17所對應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定時間以 上沒有接收到指令時,則控制裝置740係判斷為學生17所對應之資訊處理裝置已經脫離群組。然後,控制裝置740係將該脫離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對應之影像(學生17),從輸出入部743中刪除。
簡報領域748,係為從待機模式切換至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周邊頻道)時所被使用的領域。
待機領域749,係為從影像送訊模式切換至待機模式時所被使用的領域。
此外,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730上所被連接之1或複數個資訊處理裝置是由控制裝置740所管理,控制裝置740的輸出入部743中顯示有表示各資訊處理裝置之影像的例子。但是,資訊處理裝置730上所被連接之1或複數個資訊處理裝置,亦可由資訊處理裝置730來管理,在資訊處理裝置730的顯示部或顯示裝置731上顯示出代表各資訊處理裝置之影像。
[顯示裝置之顯示例]
圖22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顯示裝置731上所被顯示之顯示畫面之遷移例的圖示。圖22中,圖示隨著訊源端機器之通訊模式而被切換的顯示畫面之遷移例。
如上述,訊源端機器與接收端機器連接的狀態下(被許可參加至群組時),於訊源端機器中係被設定待機模式及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
此處,影像送訊模式係為,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進行影像送訊的通訊模式,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係藉由P2P而被直接連接。影像送訊模式係含有,發送中央頻道之影像的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和發送周邊頻道之影像的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
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係為用來發送,用來令接收端機器之顯示部中的中央頻道(中央頻道領域733)顯示影像所需之影像資料的通訊模式。在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中,例如,以高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發送影像資料。
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係為用來發送,用來令接收端機器之顯示部中的周邊頻道(周邊頻道領域734)顯示影像所需之影像資料的通訊模式。在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中,例如,以低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發送影像資料。
又,待機模式係為,不進行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的影像送訊,在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經由存取點維持連接狀態的通訊模式。亦即,待機模式,係藉由接收端機器及控制裝置740而被辨識成為網路參加者之際,所被設定的模式。
如此,在影像送訊模式中,雖然可進行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的影像送訊,但在待機模式中,無法進行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的影像送訊。但是,即使在待機模式下,若為簡單的傳訊,則仍可進行從訊源端 機器往接收端機器的送訊。
又,於訊源端機器中,例如像是待機模式→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待機模式…這樣,通訊模式會被依序切換。
圖22之a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710中被設定待機模式時的顯示例。例如,在圖17所示的例子中,想定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中被設定待機模式的情形。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10,係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此情況下,係不進行從資訊處理裝置710往資訊處理裝置730的影像送訊。因此,在顯示裝置731的顯示部732中係不會顯示出,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上所被顯示的影像(奔跑的馬)。
圖22之b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710中被設定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時的顯示例。例如,在圖17所示的例子中,想定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中被設定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的情形。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10,係不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此情況下,係進行從資訊處理裝置710往資訊處理裝置730的影像送訊。然後,在顯示裝置731的顯示部732中的周邊頻道領域734中係會顯示出,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上所被顯示的影像(奔跑的馬)。
此處,在周邊頻道領域734中,係以中央頻道領域733中影像所被顯示的順序,顯示著各訊源端機器之影像。例如,正在發送周邊頻道領域734之最下側所被 顯示之影像的訊源端機器,接著會是在中央頻道領域733中顯示影像的訊源端機器。又,例如,正在發送周邊頻道領域734之下方數來第2個所被顯示之影像的訊源端機器,在其之後,會是在中央頻道領域733中顯示影像的訊源端機器。亦即,可依照簡報之順序,在周邊頻道領域734中排列影像(副影像)而顯示之。
圖22之c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710中被設定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時的顯示例。例如,在圖17所示的例子中,想定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中被設定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的情形。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10,係不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此情況下,係進行從資訊處理裝置710往資訊處理裝置730的影像送訊。然後,在顯示裝置731的顯示部732中的中央頻道領域733中係會顯示出,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上所被顯示的影像(奔跑的馬)。
[訊源端機器之通訊模式之切換例]
此處說明,訊源端機器之通訊模式(待機模式、影像送訊模式)切換時的切換方法。
例如,可將以下的(B1)乃至(B3),當作訊源端機器之通訊模式之切換的觸發。
(B1)使用到訊源端機器之切換(例如使用到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操作所致之主動切換)
(B2)使用到控制裝置之切換(例如使用到控制裝置 740的使用者操作所致之切換(遠端操作切換))
(B3)使用到接收端機器之切換(例如使用到接收端機器的使用者操作所致之切換)
此外,各裝置的使用者操作(切換操作),係例如,使用到各裝置所具備之操作受理部(例如操作構件、觸控面板)的使用者操作、或使用到各裝置所具備之使用者資訊取得部(例如偵測手勢的偵測部)的使用者操作。
(B1)係例如,可把訊源端機器中預先內建的應用程式或操作構件之操作輸入,當作切換觸發。例如,一旦在訊源端機器上進行切換操作,則關於通訊模式之切換的指令就被發送至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該指令時,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一面包含其他頻帶而做控制,一面進行接收到該指令之訊源端機器之頻帶的增減控制。又,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將接收到該指令之訊源端機器之通訊模式予以切換之意旨的資訊,發送至控制裝置740。此情況下,控制裝置740,係亦可將已經切換通訊模式之意旨的通知資訊,予以輸出(顯示、聲音輸出)。
(B2)係例如,可把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上的使用者操作,當作切換觸發。例如,一旦在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上進行訊源端機器之切換操作,則一面包含其他頻帶進行控制,一面將該被進行切換操作之訊源端機器之頻帶進行增減控制。又,接收 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將進行過切換操作之訊源端機器之通訊模式予以切換之意旨的資訊,發送至控制裝置740。此情況下,和(B1)的情況同樣地,控制裝置740,係亦可將已經切換通訊模式之意旨的通知資訊,予以輸出。
(B3)係例如,可把控制裝置740上的使用者操作,當作切換觸發。例如,一旦在控制裝置740上進行訊源端機器之切換操作,則將關於該切換操作已被進行之訊源端機器的資訊(例如終端識別資訊),發送至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該資訊時,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一面包含其他頻帶而做控制,一面進行該切換操作已被進行之訊源端機器之頻帶的增減控制。
此處說明,控制裝置740上的使用者操作。例如,於圖21所示的顯示畫面中,想定將已經被設定成待機模式的資訊處理裝置(學生17),切換至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的情形。此情況下,進行使資訊處理裝置(學生17)所對應之影像,移動至簡報領域748的操作。例如,進行拖放操作。藉此,可將已經被設定成待機模式的資訊處理裝置(學生17),切換至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
又,例如,於圖21所示的顯示畫面中,想定將已經被設定成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周邊頻道)的資訊處理裝置(學生13),切換至待機模式的情形。此 情況下,進行使資訊處理裝置(學生13)所對應之影像,移動至待機領域749的操作。例如,進行拖放操作。藉此,可將已經被設定成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周邊頻道)的資訊處理裝置(學生13),切換至待機模式。
又,和(B1)、(B2)的情況同樣地,控制裝置740,係亦可將已經切換通訊模式之意旨的通知資訊,予以輸出。
又,控制裝置740,係亦可將代表各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例如圖21所示的學生1乃至20),隨著每種通訊模式而設成不同的顯示態樣。例如,將表示被設定在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之輪廓設成粗線,將表示被設定在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之輪廓設成細線。又,可將表示被設定在待機模式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之輪廓設成虛線。又,例如,將表示被設定在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之顏色設成紅色,將表示被設定在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之顏色設成藍色。又,可將表示被設定在待機模式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影像之顏色設成白色。
[通訊模式之切換例]
圖23係本技術之基礎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通訊模式之切換例的圖示。
在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如上述,在待 機模式中,是採用經由存取點611而間接連接訊源端機器610及接收端機器612的連接方式。又,在影像送訊模式中,是採用不經由存取點611就直接連接訊源端機器610及接收端機器612的連接方式。
例如,想定從待機模式下的連接(613)切換成影像送訊模式下的連接(614)之情形。亦即,想定從經由存取點611而被連接的待機模式(613),切換成不經由存取點611而被連接的影像送訊模式(614)之情形。
如此切換的情況下,必須要進行圖24所示的Wi-Fi Direct控制(P2P Device Discovery、P2P Service Discovery、GO Negociation)、進行無線LAN之安全性認證的4Way交握(Handshake)、用來取得IP(Internet Protocol)位址的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存取、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之連接埠設定的收授等。因此,從待機模式下的連接(613)切換至影像送訊模式下的連接(614)時,會產生數秒程度之連接時間D1。
此處,想定存取點611及訊源端機器610間、訊源端機器610及接收端機器612間,是在同一群組認證內。此情況下,在存取點611及訊源端機器610間,會進行安全性認證。因此,想定存取點611及訊源端機器610間的設定值,即使使用於訊源端機器610及接收端機器612間之連接處理,在安全性也沒有問題。
於是,在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展示了省略針對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安全性認證,而進行較為無縫的連接切換的例子。例如,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system)之IP取得、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之連接埠設定等之處理,係可沿用。藉此,即使進行往連接方式為不同的通訊模式之切換(從待機模式往影像送訊模式之切換,從影像送訊模式往待機模式之切換)時,仍可進行迅速的連接處理。因此,可讓使用者感到連接是被持續。
此外,若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有支援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機能,則亦可使用TDLS協定。
[連接處理例]
圖24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所被進行的連接處理例的程序圖。此外,在圖24中係圖示了,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710及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730間的連接處理例。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710係進行Device Discovery(615)。一旦藉由此Device Discovery而偵測到資訊處理裝置730,則資訊處理裝置710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藉由Formation而進行親子關係之決定或認證處理(620)。一旦這些各處理完成,則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間之連接就被建立。然後,資 訊處理裝置710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直接通訊(Operation)(616)。
此處,說明Formation(620)。
首先,在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間,進行GO_Negotiation。在此GO_Negotiation中,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之每一者,係交換以群組擁有者(GO)身分而動作的優先度,優先度較高的資訊處理裝置係被決定以群組擁有者(GO)身分而動作。在圖24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730的優先度較高,資訊處理裝置730被決定成為群組擁有者(GO)的例子。
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將GO_Negotiation_Request,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621)。一旦接收到此GO_Negotiation_Request(621),則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將GO_Negotiation_Respons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10(622)。一旦接收到此GO_Negotiation_Response(622),則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將GO_Negotiation_Confirmation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623)。
藉由這些之收授(621乃至623),資訊處理裝置730係被決定成為群組擁有者(GO),資訊處理裝置710係被決定成為客戶端。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執行WPS(Wi-Fi Protected Access)_exchange (624)。藉由此WPS_exchange之執行,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共享身份碼(例如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WPS2(Wi-Fi Protected Access 2)-PSK(Pre-Shared Key)。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執行4-way_handshake(625)。
[通訊例]
圖25及圖26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70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此外,在圖25及圖26中係圖示了,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710、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730、存取點701間的通訊處理例。
又,在圖25及圖26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730是以群組認證伺服器身分而發揮機能的例子。亦即,假設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端機器)730,係具備群組認證機能。
圖34乃至圖38,係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WFD IE格式之一例的圖示。
圖39係構成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700的各裝置間所收授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用新訊息之一例的圖示。
首先,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用來與資訊處 理裝置730間進行通訊所需之應用程式(預先安裝在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應用程式),會被啟動(631)。該應用程式之啟動,係例如,藉由使用者操作(例如應用程式鈕的按下操作)而被進行。
此處,在圖25及圖26中係圖示,預設上,訊源端機器直接連接至存取點後開始各處理的例子。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啟動預先安裝的應用程式,經由特定之存取點(存取點701)而向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
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在連接至存取點701後,進行機器探索(相當於圖24所示的Device Discovery(615)),令可連接之接收端機器被顯示在顯示部711。
此處,作為機器探索之方法係可採用,例如,使得WiFi Direct之協定可經由存取點701而執行,接收ProbeRequest等之訊息,進行機器探索的方法。又可採用,例如,在已被連接至存取點701的Station間收授以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為代表的Device Service Type,進行機器探索的方法。
此處,說明Device Discovery或Service Discovery之控制方法之一例。
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係經由存取點701,向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發送Probe Request,搜尋可P2P連接的裝置。
例如,若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是可P2P連接之裝置,則經由存取點701,接收Probe Response,藉此可偵測P2P連接所使用的頻率頻道。此處,想定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係為可P2P連接之機器,且已成功接收到Probe Response為前提,進行說明。
藉由上述處理,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係掌握用來與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進行P2P連接所需之頻率頻道,並建立P2P連接之連線。
P2P連接之連線建立後,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建立TCP連線或RTSP連線之連結後,進行以下(C1)乃至(C4)之任1者以上之收授。
(C1)P2P IE(Information Element)
(C2)WFD IE(Information Element)
(C3)ASP(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例如ASP之格式指令中的新格式)
(C4)UPnP標準中的協定
例如,說明在Probe Request或Probe Response之酬載酬載部分將WFD IE予以封裝化,進行收授的方法。
使用到上述(C2)之WFD IE的格式例,示於圖34乃至圖38。圖34乃至圖36,係為已經被Miracast Releasel所指派的格式。但是,圖36所示的 Subelement ID(11)中,有指派新的位元。具體而言,關於該Subelement ID(11)所對應之新Field,係示於圖37、圖38。
於圖38中,New Device Information欄位之〔5:0〕,係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在P2P連接時,用來判斷最佳頻率頻道所需之資訊。
在使用到上述(C1)乃至(C3)之任1者之程序的過程中,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係藉由掌握各資訊,而在與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的P2P連接時,可判斷最佳頻率頻道。例如,可使用存取點701及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間之已被關連的頻率資訊(圖38所示的〔23:14〕之欄位)。又,例如,可使用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之無線線路之同作資訊(圖38所示的〔5:2〕之欄位)。該同作資訊係為,例如,相同頻率頻道之分時連接、不同頻率頻道之分時連接、相同頻率頻道之同時連接、不同頻率頻道之同時連接等之連接形態可能與否之資訊(圖38所示的〔5:2〕之欄位)。又,例如,可使用作為無線機能之終端能力(圖38所示的〔13:8〕之欄位)。
又,也有時候,存取點701及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間是以Ethernet纜線或USB纜線、連接器這類有線連接或連接器連接。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係將與存取點701之連接係為有線(圖38所示的〔1:0〕)、和是否具備P2P連接用無 線,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藉此,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係可判斷最佳頻率頻道。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若僅支援有線線路,則不變成P2P連接而維持原狀與存取點701連接。另一方面,若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也支援無線線路,則可選擇所支援的頻率頻道之1,然後進行連接。
以上雖然是在Probe Request或Probe Response之酬載部分中將WFD IE予以封裝化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此。
例如,若使用Wi-Fi Direct Services之Display Servie,則透過ASP規格之訊息而在裝置間就可交換Service Capability資訊。具體而言,將WFD IE中所含之資訊,以每4bit區隔而變成16進位數當作text string而予以收送。甚至,WFD IE中所含之資訊係不限於現時點之規格。例如,亦可將圖39所示的Service Capability資訊包含在酬載中。
此外,已被關連之頻率資訊、裝置之同作資訊的交涉,係亦可作為Device Discovery或Service Discovery之處理之一環而進行。又,已被關連之頻率資訊、裝置之同作資訊之交涉,係亦可在傳輸途中需要變更頻率頻道之際,才進行交涉。甚至,交涉開始時,(C1)乃至(C4)之哪一者的收授係為可能,是可在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及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 器)間進行交涉,選擇以哪種方法進行資訊之收授。
此外,在上述各處理中係展示了,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係在接收Probe Response後,P2P連接連結之TCP連線或RTSP連線建立後,進行(C1)乃至(C4)的例子。但是,亦可在P2P連接連結建立前,經由存取點701,使用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及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所連接的TCP連線或RTSP連線,進行含有WFD IE之Probe Request與Probe Response之收授。又,在此例中,雖然展示是由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來主導進行的例子,但亦可由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來主導進行。
又,不限於上述各處理,亦可在上述Probe Request中記載P2P連接所需之頻率,而讓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的Probe Response進行回送之頻率頻道,變成不是Probe Request所使用的頻率頻道。又,收訊亦可經由P2P連接而進行。
又,在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中,雖然展示了應用程式啟動之後立刻進行機器探索的例子,但本技術並非限定於此。例如,想定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之其中至少1者是具備有NFC之標籤機能或Reader/Writer機能。此情況下,亦可在其中一方之機器上使用NFC,藉由NFC而被碰觸的時序上,開始上述Device Discovery或Service Discovery之控制方法。甚至,是否開始對存取點 之連接,也可在藉由NFC碰觸的時序上來為之。又,亦可將上述(C1)乃至(C4)之選擇基準,透過NFC而在資訊處理裝置710(訊源端機器)及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端機器)間進行。例如,亦可將如下的(D1)、(D2)之切換中,採用NFC之處碰時序。
(D1)被碰觸之時序上切斷存取點而直接連接
(D2)被碰觸之時序上以TDLS來連接
又,也想定藉由機器探索處理,探索到複數個已啟動應用程式所對應之接收端機器。此情況下,可在訊源端機器的顯示部中,顯示出用來從已被探索到之複數接收端機器中選擇所望接收端機器所需之選擇畫面,藉由使用者操作於該選擇畫面中讓其做選擇。又,亦可在已被探索到的複數接收端機器之中,自動選擇距離訊源端機器最近的機器並連接。此外,自動選擇最近的機器時,例如,可使用各機器所取得的位置資訊。
如此,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應用程式被啟動,接收端機器係被選擇(631)。在圖25及圖26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730被選擇時的例子。
一旦如此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被選擇(631),則資訊處理裝置710之控制部(相當於圖2所示的控制部240),係經由存取點701而向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632乃至635)。在該連接要求中係含有,例如,用來特定資訊處理裝置710所需之識別資訊(例如圖4所示的終端識別資 訊391)、和用來特定所啟動之應用程式所需之識別資訊(應用程式資訊)。
接收到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10的連接要求時(635),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相當於圖3所示的控制部370),係進行群組認證處理(636)。在該群組認證處理中,判斷是否讓資訊處理裝置710參加至藉由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所被啟動的應用程式而動作的群組(636)。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群組認證處理,判斷用來使資訊處理裝置710中已被啟動之應用程式動作所需之連接,是否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中進行許可(636)。
例如,在群組認證處理中,係在屬於同一群組,且已經是連接狀態的訊源端機器、接收端機器、控制裝置740之任一者上,判斷用來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所需之使用者操作是否有被進行。然後,以這些各裝置(訊源端機器、接收端機器、控制裝置740)之任一者中,有進行用來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所需之使用者操作為條件,就可進行許可讓資訊處理裝置710參加群組的判斷。
例如,令各裝置(訊源端機器、接收端機器、控制裝置740)之其中至少1個者的顯示部中,顯示出用來進行用來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所需之使用者操作所需之顯示畫面(例如彈出窗)。然後,於該顯示畫面中,用來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所需之使用者操作被進行時,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許可讓資訊處 理裝置710參加群組的判斷(636)。
又,例如,亦可基於是否有被登錄在控制裝置740中,來進行群組認證處理。例如,針對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的終端識別資訊751(圖20所示)中儲存有終端識別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許可參加至群組的判斷(636)。但是,此情況下,只有在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之群組參加可能時間756(圖20所示)之時間內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許可參加至群組的判斷(636)。
於群組認證處理中若判斷為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參加至群組(636),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將連接許可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10經由存取點701而發送(637乃至640)。此處,連接許可資訊係為,表示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參加至藉由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所被啟動的應用程式而動作的群組之意旨的資訊。
此外,於群組認證處理中判斷為不讓資訊處理裝置710參加至群組時(認證不許可時)(636),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經由存取點701而將連接不許可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10。此處,連接不許可資訊係為,表示不許可資訊處理裝置710參加至藉由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所被啟動的應用程式而動作的群組之意旨的資訊。該連接不許可資訊被資訊處理裝置710接收到時,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接收到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30的連接許可資訊時(640),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將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10的Capability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經由存取點701而予以發送(641乃至644)。該Capability資訊係為,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Wi-Fi CERTIFIED Miracast通訊所需之Capability資訊。又,該Capability資訊中係含有,向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P2P直接連接所需之資訊。
接收到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10的Capability資訊時(644),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將設定要求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10,經由存取點701而予以發送(645乃至648)。該設定要求資訊係為,要求以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進行影像送訊所需之設定的資訊。
此處,資訊處理裝置730,係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之各訊源端機器之頻帶控制及顯示畫面控制。因此,對新連接的資訊處理裝置710,必須要基於與其他訊源端機器之關係,要求有考慮到群組共享的參數之設定。於是,資訊處理裝置730,係資訊處理裝置710被許可參加至群組後,基於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的各訊源端機器所相關之各資訊,發送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10的設定要求資訊(645乃至648)。
此外,如上述,基於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指示,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最初會設定待機模式。 亦即,接收到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30的設定要求資訊時(648),作為初期狀態,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是設定為待機模式。
又,基於來自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指示,資訊處理裝置710中的通訊模式,會以待機模式→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待機模式…之順序,而被依序切換。
此處,想定藉由上述(B1)乃至(B3)之任一切換方法,來切換資訊處理裝置710之通訊模式的情形。此處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710的通訊模式,從待機模式切換至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的例子。
如此,影像送訊模式被設定時(649),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切斷經由存取點701的往資訊處理裝置730之存取(650、651)。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用來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直接連接所需之P2P連接處理(652、653)。該P2P連接處理完成後(652、653),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所接收的設定要求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654、655)。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所接收的設定要求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發送連接要求(654、655)。該連接要求,係為關於第3層為止之連接設定的連接要求。
接收到連接要求時(655),資訊處理裝置 730的控制部,係將表示許可該連接要求所對應之影像之收訊之意旨的確認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10(656、657)。接收到該確認資訊時(657),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和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開始P2P直接連接(658、659)。
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確認資訊所對應之連接要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影像參數或聲音參數之交涉,進行影像資料之送訊(658、659)。
此處,想定藉由上述(B1)乃至(B3)之任一切換方法,來切換資訊處理裝置710之通訊模式的情形。此處係展示,資訊處理裝置710的通訊模式,從影像送訊模式(中央頻道)切換至待機模式的例子。
如此,在待機模式是已被設定的情況下(660),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切斷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直接連接(661、662)。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所需之連接處理(663、664)。
此外,在切換直接連接、和經由存取點701之連接時,亦可事前掌握其連接時間,將顯示裝置731中最後顯示之影像,讓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保持其原狀。然後,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在令顯示裝置731中的顯示位置改變的處理之期間,進行 連線切換。亦即,接收端機器,係進行讓使用者不易察覺切斷的內插處理。藉此,就可使實體上所發生的切換時間,不被使用者感知就進行切換。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27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在圖27中係圖示,預設上,訊源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10)直接連接至存取點後開始各處理的例子。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啟動預先安裝的應用程式,經由特定之存取點(存取點701)而向接收端機器進行連接要求。又,在圖27中係圖示,被連接至作為接收端機器的資訊處理裝置730,被連接至作為特定之存取點的存取點701例子。
首先,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用來與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間進行通訊所需之應用程式,會被啟動(步驟S1031)。該啟動後,連接對象的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會被選擇(步驟S1031)。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經由存取點701(AP)而向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步驟S1032)。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經由存取點701而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33)。若未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33),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 之動作。此情況下,亦可以所定時間以內未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為條件,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若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33),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Capability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經由存取點701而予以發送(步驟S1034)。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經由存取點701而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設定要求資訊(步驟S1035)。此外,步驟S1035係為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2程序之一例。若未接收到設定要求資訊(步驟S1035),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有接收到設定要求資訊(步驟S1035),則作為初期狀態,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會設定待機模式。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待機模式是否已被設定(步驟S1036)。然後,若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已經設定待機模式(步驟S1036),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待機模式未被設定(被設定為影像送訊模式時)(步驟S1036),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否已從群組中脫離(步驟S1037)。此處,資訊處理裝置710從群組中脫離的情形係想定有,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10移動到存取點或接收端機器之任一者的電波都無法抵達的場所的這種情形、或進行了用來從群組脫離所需之使用者操作的情形。該使用者操作係可為,例如,脫離鈕之按下操作(例如操作構件 之按下操作、觸控面板之按下操作)。又,該使用者操作,係可在資訊處理裝置710、其他訊源端機器、接收端機器、控制裝置740的任一者上進行。
然後,若資訊處理裝置710已經從群組脫離(步驟S1037),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又,若資訊處理裝置710尚未從群組脫離(步驟S1037),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切斷經由存取點701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步驟S1038)。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用來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直接連接所需之P2P連接處理(步驟S1039)。該P2P連接處理完成後(步驟S1039),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所接收的設定要求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步驟S1040)。此外,步驟S1040係為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3程序之一例。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表示許可該連接要求所對應之影像之收訊之意旨的確認資訊,是否有從資訊處理裝置730發送(步驟S1041)。若確認資訊未從資訊處理裝置730發送(步驟S1041),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確認資訊已從資訊處理裝置730發送(步驟S1041),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開始P2P直接連接(步驟S1042)。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確認資 訊所對應之連接要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影像參數或聲音參數之交涉,進行影像資料之送訊(步驟S1043)。此外,步驟S1043係為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1程序之一例。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影像送訊模式是否已被設定(步驟S1044)。然後,若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已經設定影像送訊模式(步驟S1044),則回到步驟S1043。
若影像送訊模式未被設定(被設定為待機模式時)(步驟S1044),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線路是否已經被切斷(步驟S1045)。例如,當資訊處理裝置710已經從群組中脫離時,存取點701或資訊處理裝置730之線路會被切斷。然後,若線路已被切斷(步驟S1045),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若線路未被切斷(步驟S1045),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切斷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直接連接(步驟S1046)。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開始與存取點701的連接(步驟S1047)。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710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控制,經由存取點701,將用來令資訊處理裝置710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相關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資訊處理裝置730予以接收。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 行控制,藉由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直接通訊而將用來進行基於該設定要求資訊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該設定要求資訊,係根據經由存取點701而在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間所被收授的Capability資訊(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10),而被生成。
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在切換連接狀態時,可進行控制以使用關於切換前之連接的連接埠資訊及IP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來進行連接處理。此外,連接狀態之切換,係從經由存取點701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狀態,往直接通訊所致之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狀態的切換,或是其相反的切換。
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在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中,進行控制,將顯示裝置731中的周邊頻道領域734中顯示所需之影像之送訊,以低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之。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在影像送訊模式(周邊頻道)中,進行控制,將顯示裝置731中的中央頻道領域733中顯示所需之影像之送訊,以高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之。
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各裝置之任一者的使用者操作而進行控制,藉由直接通訊而將設定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或者,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所定順序(例如在周邊頻道領域734中排列顯示的影像之順序),以直接通訊而將 設定要求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
又,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控制,經由存取點701,將用來令資訊處理裝置710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相關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10。又,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控制,藉由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直接通訊而將用來進行基於該設定要求資訊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從資訊處理裝置710予以接收。
如此,進行存取點與直接連接之切換時,可縮短該切換時間。例如,在將複數訊源端機器進行頻帶控制的環境下,可以縮短Infrastructure環境、和WiFi Direct(或Wi-Fi CERTIFIED Miracast)環境的切換時間。藉此,可提供無縫的連接切換。
又,於多訊源環境下,可使複數訊源端機器參加至群組,同時設定連接順序,可以高品質的影像進行影像資訊共享。例如,可將參加至Infrastructure環境的訊源端機器,通知給接收端機器(或控制裝置)。又,WiFi Direct(或Wi-Fi CERTIFIED Miracast)環境中,可使用與Infrastructure環境不同的頻率頻道而藉由直接通訊來進行影像送訊。藉此,複數訊源端機器被連接至1台之顯示裝置(接收端機器)時,仍可進行穩定的影像通訊。又,藉由無線頻帶限制,即使所有的訊源端機器無法變成影像送訊模式,仍可使所有的連接都穩定地連接。
又,群組內之連接台數越多,連接控制之負 擔就越增加,頻帶利用效率就越差,因此影像傳輸也難以穩定進行。對此,在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中,即使在連接台數很多的環境下,仍可進行穩定的影像傳輸,提供可達成如此的通訊系統。亦即,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中,在複數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通訊時,可進行適切的控制。
[可往最先被連接之存取點以外的公衆線路做連接的例子]
以上展示了,訊源端機器連接至接收端機器時,經由存取點往接收端機器之連接、或往接收端機器之直接連接的例子。此處,想定訊源端機器係為攜帶型之資訊處理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時,正在使用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發生移動。此情況下,也想定例如,正在使用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移動到無法與存取點之連接的場所。此種情況下也是,想定會有希望繼續進行對接收端機器之連接的使用者。於是,以下係展示,考慮到正在使用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移動到無法與存取點連接之場所時的例子。
[訊源端機器之使用例]
圖28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之使用例的圖示。
在圖28中,如箭頭40所示,在圖18所示的教室30中使用資訊處理裝置710的學生1移動到教室30的外側的情形,予以模式性圖示。例如,想定學生1從進 行發表的教室30,移動到研究室或大學外之場所的情形。又,例如,若是公司,則想定業務員從進行簡報的會議室外出之類的情形。
又,在圖28中,利用無線通訊而可與存取點701直接通訊之範圍(以存取點701為基準時的電波到達範圍),以電波到達範圍705來表示。利用無線通訊而可與基地台762直接通訊之範圍(以基地台762為基準時的電波到達範圍),以電波到達範圍763來表示。
公眾網761,係為電話網、網際網路等之公衆線路網。此外,網路702及基地台762係例如,透過公眾網761而被連接。
基地台762,係為通訊事業者所營運的基地台,利用無線通訊而將資訊處理裝置與公眾網761連接而提供各種無線服務。該無線服務係為例如,IEEE802.11之熱點服務、符合IEEE802.15、IEEE802.16、3GPP規格(例如W-CDMA、GSM、WiMAX、WiMAX2、LTE、LTE-A)的線路服務。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29及圖30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致之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在圖29及圖30中係圖示,預設上,訊源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10)直接連接至存取點後開始各處理,可往存取點以外之公眾線路做連接的例子。又,圖 29及圖30,係為圖27之變形例,因此和圖27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份說明。
首先,應用程式係被啟動(步驟S1051),經由存取點701(AP)而向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步驟S1052)。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經由存取點701而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53)。若未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33),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此外,步驟S1051乃至S1053,係對應於圖27所示的步驟S1031乃至S1033。
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時(步驟S1053),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該連接許可資訊中是否含有,許可屋外之利用的資訊(屋外使用資訊)(步驟S1054)。該屋外使用資訊,係為表示是否許可經由存取點701以外之存取點或基地台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的許可資訊,被儲存在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的屋外使用755(示於圖20)。又,資訊處理裝置730係若對經由存取點701(AP)所接收之連接要求進行回應而發送連接許可資訊,則將屋外使用資訊(許可、不許可)從控制裝置740加以取得並包含在連接許可資訊中予以發送。此外,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即使在屋外使用755中儲存有「許可」的情況下,在群組參加可能時間756(示於圖20)中所儲存的時間帶以外的時間帶時,將不許可的屋外使用資訊包含在連接許可資訊中而發送。亦 即,可以控制裝置740進行排程(行程管理),管理參加者之預定時間,只有到了該時間帶時,才許可屋外使用。此外,亦可將屋外使用資訊包含在Capability資訊中而從接收端機器發送至訊源端機器。
又,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在將許可的屋外使用資訊包含在連接許可資訊中而發送的情況下,將用來在存取點701之電波無法到達之場所中利用公眾網所需的設定資訊,包含在該連接許可資訊中。
此外,在此例中,雖然例示預先設定好屋外使用的許可、不許可的例子,但亦可每次有來自訊源端機器的連接要求時,才對各裝置設定許可、不許可。例如,可使用其他訊源端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03、704、720)、接收端機器(資訊處理裝置730)、控制裝置740的至少1個裝置而進行用來設定許可、不許可所需之操作。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令控制裝置740的輸出入部743顯示出用來選擇許可、不許可所需之顯示畫面,可受理在該顯示畫面中所被進行的許可、不許可之選擇操作。
又,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令顯示裝置731的顯示部732顯示出用來選擇許可、不許可所需之顯示畫面,可使用該顯示畫面而受理許可、不許可之選擇操作。例如,藉由使用操作構件的操作輸入、或手勢所致之操作輸入,就可受理許可、不許可之選擇操作。
又,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令其他訊源端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20)的顯示部721,顯示出用來選擇許可、不許可所需之顯示畫面(例如彈出窗)。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可受理於該顯示畫面中所被進行的許可、不許可之選擇操作。
如此,每次有來自訊源端機器之連接要求時,就可設定許可、不許可。因此,例如,隨著時間帶而機密性或重要度會有不同的情況下,仍可適切地設定許可、不許可。
此外,在此例中係展示了,接收端機器是身為群組認證伺服器而發揮機能,同時,接收端機器係進行用來判斷是否許可屋外使用所需之管理的例子。但是,亦可新設置將屋外使用之許可不許可管理、與訊源端機器加以連結來做管理的管理裝置(例如管理伺服器),藉由該管理裝置來進行用來判斷是否許可屋外使用所需之管理。
若連接許可資訊中含有許可屋外使用之屋外使用資訊時(步驟S1054),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令顯示部711顯示出屋外使用係被許可之意旨(步驟S1055)。例如,進行同一樓層內(存取點701的電波抵達範圍)的使用、和屋外使用是被許可之意旨的彈出顯示,通知給使用者。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10的Capability資訊、和公眾網服務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經由存取點701而發送(步驟 S1056)。此處,公眾網服務資訊,係為資訊處理裝置710為了利用公眾網之服務所需之資訊,例如連接目標電話號碼(資訊處理裝置710之電話號碼)、認證密碼等。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通訊處理(步驟S1057)。在該通訊處理中,會進行圖27所示的各處理(步驟S1035乃至S1047)。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步驟S1058)。然後,若尚未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步驟S1058),則回到步驟S1057。
若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步驟S1058),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確認使用者是否希望在屋外繼續使用(步驟S1059)。例如,也想定使用者會進行切斷與接收端機器之連接的動作(例如通訊結束操作)。因此,會確認使用者是否希望在屋外繼續使用。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將含有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之意旨、和用來選擇是否希望在屋外繼續使用所需之選擇鈕的彈出窗,顯示在顯示部711。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在該彈出窗中,選擇屋外繼續使用的選擇鈕是否有被按下(步驟S1059)。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選擇了在移動後之場所中的繼續使用(步驟S1059)。若移動後之場所中的繼續使用未被選擇 (步驟S1059),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在接收到許可屋外之使用的屋外使用資訊(許可資訊)時,控制以進行經由存取點701以外之存取點或基地台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交訊。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可進行控制,經由存取點701以外之存取點或基地台,而將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至少1者,從資訊處理裝置730予以接收並輸出之。
此外,在此例中,雖然展示了,每次偵測到往存取點701之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之移動時,進行屋外之繼續使用之確認的例子,但亦可事前設定屋外之繼續使用之有無。藉由如此事前設定,就可自動地無縫切換同一樓層內的使用與屋外使用。
若在移動後之場所中的繼續使用被選擇(步驟S1059),則經由存在於移動後之場所之基地台的資訊處理裝置730所致之連接處理,會被進行(步驟S1060)。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否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然後,若資訊處理裝置710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經由存在於移動後之場所之基地台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10進行連接所需之連接處理。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若從資訊處理裝置710接收到的公眾線路服務資訊裡含有電話號碼時,則基於該電話號碼,經由 公眾網而向資訊處理裝置710進行發話。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經由公眾網的連接處理。
此處,若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則想定擁有資訊處理裝置710的使用者,係無法看見顯示裝置731的顯示部732,也無法聽到從顯示裝置731所輸出的聲音。於是,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在經由公眾網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10連接的時點上,進行用來確認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否能夠接收影像及聲音所需的交訊。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否可以接收影像及聲音雙方,還是只能接收影像,或是只能接收聲音。
基於該判斷結果,資訊處理裝置730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10之間,進行資料通訊(影像資料、聲音資料)。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經由公眾網,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資料通訊(影像資料、聲音資料)。在該資料通訊中,係在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間,進行雙方向之交訊。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將顯示裝置731的顯示部732中所顯示的顯示畫面、和從顯示裝置731所輸出之聲音的其中至少1者,予以發送。又,在屋外的情況下,也想定可能無法看見資訊處理裝置710的顯示部711上所顯示的顯示畫面。此情況下,亦可僅進行聲音之送訊。關於該應送訊之資料,係可藉由資訊處理 裝置710之使用者來做變更。
又,在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間進行雙方向之資料收授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30係確認經由公眾網到資訊處理裝置710為止的傳輸路(例如頻帶或通訊狀況)。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亦可基於該確認結果,來切換應送訊之資料。例如,當確保了大容量之傳輸路時,則資訊處理裝置730係會發送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雙方。又,例如,當沒有確保大容量之傳輸路時,則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將影像資料予以轉碼以削減容量,或是僅發送聲音資料等等。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繼續經由公眾網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連接(步驟S1062)。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將用來選擇是否經由公眾網而繼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所需的顯示畫面,顯示在顯示部711(常時顯示、或定期顯示)。然後,基於該顯示畫面中的選擇操作,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可判斷是否經由公眾網而繼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
若要經由公眾網而繼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步驟S1062),則回到步驟S1061。又,若不要經由公眾網而繼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步驟S1062),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切斷經由公眾網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步驟S1063)。
若連接許可資訊中含有不許可屋外使用之屋 外使用資訊時(步驟S1054),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令顯示部711顯示出屋外使用係為不許可之意旨(步驟S1064)。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10的Capability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經由存取點701而發送(步驟S1065)。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通訊處理(步驟S1066)。在該通訊處理中,會進行圖27所示的各處理(步驟S1035乃至S1047)。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步驟S1067)。然後,若尚未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步驟S1067),則回到步驟S1066。又,若已經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傳達範圍之外側(步驟S1067),則前進至步驟S1063。
如此,在接收端機器及複數訊源端機器間進行資訊共享時,可無關於訊源端機器的場所而進行資訊的收授。例如,擁有資訊處理裝置710的學生1,即使移動到存取點701的電波到達範圍705之外側的這類情況下,仍可經由基地台而將資訊處理裝置710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730。例如,想定學生1從進行發表的教室30,移動到研究室或大學外之場所的情形。又,例如,若通訊系統700是被設置在是公司的情況下,則想定業務員從進行簡報的會議室外出之類的情形。此情況下,該業務員係可在 屋外(例如電車內),聆聽會議內容。
此外,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例示了,藉由使訊源端機器連接至存取點或基地台,而開始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群組認證的例子。但是,亦可為,具備NFC之reader/writer機能的機器,與接收端機器或其他機器協同,而開始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群組認證。其他機器係為例如,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之機器。又,關於利用NFC之reader/writer機能,而開始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群組認證的例子,係於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展示。
<3.第3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首先展示了,藉由使訊源端機器連接至存取點或基地台,而開始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的群組認證的例子。
在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而開始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群組認證之例子。例如,可使用Wi-Fi Direct over NFC之協定、或Wi-Fi direct using NFC之協定,而開始群組認證。例如,藉由將具備NFC之機能的訊源端機器,直接碰觸至具備NFC之機能的接收端機器,就可開始群組認證。
此外,Wi-Fi Direct over NFC之協定係為,藉由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之碰觸而將訊源端機器及接收 端機器間予以連接所需之協定。該協定,係例如,藉由將具備NFC用標籤的訊源端機器,碰觸(或接近)至具備NFC Reader/Writer機能的接收端機器,而使用來連接Wi-Fi Direct所需之資訊做交換的協定。
如此,藉由令訊源端機器直接碰觸至接收端機器的使用者之動作,就可開始群組認證。因此,若有參加群組之意圖,則使用者係可主動進行用來參加至群組所需之動作。又,在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之直接連接後,可切換成對存取點之連接。藉此,可以提供更親使用者的介面。
又,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若藉由機器探索而找到複數台接收端機器時,則令用來選擇所望接收端機器所需的選擇畫面被顯示,於該選擇畫面中讓使用者選擇所望之的例子。對此,在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用者把訊源端機器對所望之接收端機器做碰觸的動作,就會使其自動連接至所望之接收端機器。
此外,亦可不是直接碰觸於接收端機器,而是改成將訊源端機器碰觸至其他裝置,藉此而開始群組認證。例如,於圖18所示的例子中,亦可設計成,對被設置在教室30的出入口36附近的讀/寫裝置37,使訊源端機器去碰觸之,藉此而開始群組認證。此情況下,讀/寫裝置37,係將關於所被碰觸之訊源端機器的資訊(例如終端識別資訊、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碼),發送至接收端機器。此外,關於PIN碼,係採用獨 自產生的獨特ID,較為理想。
又,例如,亦可將用來操作接收端機器(例如資訊處理裝置730)或顯示裝置(例如顯示裝置731)所需之遙控器,當作接收端機器之替代品來使用。例如,亦可藉由對具備NFC Reader/Writer機能的遙控器,使訊源端機器碰觸之,而開始群組認證。此情況下,遙控器,係將關於所被碰觸之訊源端機器的資訊(例如終端識別資訊、PIN碼),發送至接收端機器。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31係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在圖31中係圖示,藉由使資訊處理裝置710直接碰觸於資訊處理裝置730而開始群組認證的例子。又,圖31係為圖27之變形例,因此和圖27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份說明。
又,在圖31中,假設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具備NFC之標籤機能,資訊處理裝置730係具備NFC之Reader/Writer機能。但是,關於NFC之標籤機能、NFC之Reader/Writer機能,亦可實裝在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之其中任一方。又,資訊處理裝置730,係亦可身為DHCP伺服器而發揮機能。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否被碰觸至資訊處理裝置730(步驟 S1071)。若資訊處理裝置710未被碰觸至資訊處理裝置730(步驟S1071),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資訊處理裝置710有被碰觸至資訊處理裝置730(步驟S1071),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開始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直接連接(步驟S1072)。亦即,資訊處理裝置710係變成P2P客戶端,資訊處理裝置730係變成P2P GO。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無線參數,基於該接收之無線參數而進行連接處理(步驟S1073)。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從資訊處理裝置730(DHCP伺服器)取得IP位址(步驟S1074)。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75)。若未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75),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若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075),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將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710的Capability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730(步驟S1076)。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設定要求資訊(步驟S1077)。若未接收到設定要求資訊(步驟S1077),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有接收到設定要求資訊(步驟S1077),則作為初期狀態,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會設定影像送訊模式。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所接收的設定要求資訊,向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要求(步驟S1078)。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表示許可該連接要求所對應之影像之收訊之意旨的確認資訊,是否有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步驟S1079)。若確認資訊未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受到(步驟S1079),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確認資訊已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步驟S1079),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開始P2P直接連接(步驟S1080)。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確認資訊所對應之連接要求,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間進行影像參數或聲音參數之交涉,進行影像資料之送訊(步驟S1081)。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影像送訊模式是否已被設定(步驟S1082)。然後,若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已經設定影像送訊模式(步驟S1082),則回到步驟S1081。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否已經從群組脫離(步驟S1083)。然後,若資訊處理裝置710已經從群組脫離 (步驟S1083),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又,若資訊處理裝置710尚未從群組脫離(步驟S1083),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AP連接資訊(步驟S1084)。該AP連接資訊係為,用來令資訊處理裝置710及資訊處理裝置730間之連接被切斷,令資訊處理裝置710連接至存取點701所需之資訊。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切斷與資訊處理裝置730的直接連接(步驟S1085)。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進行,經由存取點701而與資訊處理裝置730進行連接所需之連接處理(步驟S1086)。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表示許可該連接之意旨的確認資訊,是否有從資訊處理裝置730經由存取點而接收到(步驟S1087)。若確認資訊未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步驟S1087),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有從資訊處理裝置730接收到確認資訊(步驟S1087),則經由存取點701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就被建立。然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待機模式是否已被設定(步驟S1088)。然後,若於資訊處理裝置710中已經設定待機模式(步驟S1088),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待機模式未被設定(被設定為影像送訊模 式時)(步驟S1088),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線路是否已經被切斷(步驟S1089)。然後,若線路已被切斷(步驟S1089),則結束資料送訊處理之動作。
若線路未被切斷(步驟S1089),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將經由存取點701的與資訊處理裝置730之連接予以切斷(步驟S1090),回到步驟S1078。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可進行控制,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例如NFC)而進行用來進行直接通訊所需之資訊的收授。
此外,例如,亦可基於是否有被登錄至控制裝置740,來判斷對資訊處理裝置730的觸碰操作是否有效。例如,針對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的終端識別資訊751(圖20所示)中儲存有終端識別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視觸碰操作為有效,進行許可參加至群組的判斷。但是,此情況下,只有在群組管理資訊保持部750之群組參加可能時間756(圖20所示)之時間內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730的控制部,係進行許可參加至群組的判斷。又,亦可將碰觸操作後的往群組之參加時間,限制成一定時間。例如,只有在會議之時間帶(例如碰觸後1小時以內),才可以參加至群組。又,亦可在碰觸起經過所定時間後,使用另一會談金鑰。
如此,就可利用NFC而容易進行訊源端機器及接收端機器間之連接設定。藉此,例如,使用者可直覺 地啟動會議參加之觸發,可較簡單地進行會議參加。
<4.第4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2及第3實施形態中係展示了,藉由使用者操作或使用者動作,而將訊源端機器連接至接收端機器或存取點的例子。
此處,想定利用無線LAN而對存取點或接收端機器連接訊源端機器後,切斷該連接的情形。此情況下,有可能即使連接切斷後,無線LAN之連接設定仍被保存在訊源端機器中。此情況下,想定擁有訊源端機器的使用者,即使沒有進行連接所需之設定操作等,訊源端機器仍會自動連接至存取點或接收端機器。
於是,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係展示,訊源端機器自動連接至存取點或接收端機器的例子。此外,訊源端機器會自動連接至存取點或接收端機器的環境中,想定各種之接收端機器所連接的存取點,係有複數存在。因此,藉由對這些複數存取點令訊源端機器以軟體接手而持續性連接,就可實現此種環境。
首先展示,訊源端機器自動連接至存取點的例子。例如,想定自動持續連接至建物內之無線LAN的情形。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32係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 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32係為圖27之變形例,因此和圖27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它們的部份說明。
首先,對被設置在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存在之場所中的存取點,資訊處理裝置710係自動被接手而連接(步驟S1100)。例如,想定擁有資訊處理裝置710的使用者,為了參加至群組,而移動到特定樓層的這種情形。在該環境中,在資訊處理裝置710上啟動應用程式(步驟S1101)。在該啟動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嘗試進行希望連接之接收端機器的機器探索處理。
也想定藉由該機器探索處理,探索到複數個已啟動應用程式所對應之接收端機器。此情況下,可在資訊處理裝置710的顯示部711中,顯示出用來從已被探索到之複數接收端機器中選擇所望接收端機器所需之選擇畫面,藉由使用者操作於該選擇畫面中讓其做選擇(步驟S1102)。又,亦可在已被探索到的複數接收端機器之中,自動選擇距離訊源端機器最近的機器並連接(步驟S1102)。
首先展示,訊源端機器自動連接至接收端機器及存取點的例子。例如,想定接收端機器之連接設定係被保存在訊源端機器,且,訊源端機器移動到接收端機器之電波到達範圍內而被自動連接的情形。
[資訊處理裝置(訊源端機器)之動作例]
圖33係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710所做的資料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33係為圖27之變形例,因此和圖27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它們的部份說明。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710的無線LAN機能是否為具備同作機能(分時同作機能或同時利用同作機能)(步驟S1111)。若具備同作機能,則資訊處理裝置710,係即使不進行存取點及接收端機器之切斷切換,仍可向存取點及接收端機器之雙方進行分時或同時連接。
若資訊處理裝置710是具備同作機能(步驟S1111),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以自動接好的連接,進行至第3層為止的設定(IP位址之取得為止的設定)(步驟S1112)。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經由存取點而嘗試與接收端機器之連接(步驟S1113)。此處,如果存取點經由和P2P直接連接之雙方連結都與接收端機器連接的情況下,則不要兩邊都進行機器探索處理,比較理想。例如,亦可令存取點經由為優先,P2P直接連接係僅維持連結連接,令Wi-Fi CERTIFIED Miracast之影像送訊被停止。此情況下,在影像送訊模式下,就可不必浪費Wi-Fi CERTIFIED Miracast所使用的頻帶之頻寬,可高速進行下個切換時間。
若資訊處理裝置710不具備同作機能(步驟S1111),則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確認往接收 端機器的連接狀態(步驟S1114)。此處,例如,若接收端機器是以P2P直接連接而被連接時,則先將P2P直接連接予以切斷,變更成經由存取點的連接。又,若是以存取點經由而被連接,則維持該連接。又,若不具備同作機能,則連接狀態的連接埠資訊或IP資訊係被資訊處理裝置710所保持並沿用。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經由存取點而進行機器探索處理(步驟S1115)。該機器探索處理後,資訊處理裝置71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經由存取點而從接收端機器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步驟S1116)。
此處,在參加台數較少的環境中,亦可維持原狀繼續進行P2P直接連接。在此情況下,若經由存取點而從接收端機器接收到連接許可資訊時(步驟S1116),則前進至步驟S1038。
如此,即使使用者沒有注意到連接設定,仍可適宜掌握現時點之設定資訊。然後,可像是與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同等之動作般地對應之。
此外,本技術係不被本技術之實施形態所限定。例如,亦可為,以Wi-Fi Infrastructure模式所連接的機器,係僅將同一IP子網路上所被連接之機器(例如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之機器)進行機器探索。又,針對上述具備同作機能的機器,係可例如,以Wi-Fi Infrastructure模式所連接的機器,可設成在P2P中進行同 一頻道之同作處理的裝置。
又,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中雖然沒有想定,在存取點經由時,傳輸影像(映像)或聲音,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此。例如,即使在如下環境中,仍可適用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例如,可適用於,訊源端機器係向以Wi-Fi Infrastructure模式而連接至同一IP子網路的接收端機器,經由Wi-Fi Infrastructure模式之IP網路而發送影像(映像)或聲音的形態。又,例如,可適用於,接收端機器係從以Wi-Fi Infrastructure模式而連接至同一IP子網路的訊源端機器,經由Wi-Fi Infrastructure模式之IP網路而接收影像(映像)或聲音的形態。
<5.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703、704、710、720、730、控制裝置74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攝影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裝置等之固定端子、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703、704、710、720、730、控制裝置74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資訊處理裝置200、300、400、703、704、710、720、730、控制裝置74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5-1.第1應用例]
圖40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攝影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激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係與隨意模式不同,是由2個終端之其中一方運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是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 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40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40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40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2所說明的控制部240、使用圖3所說明的控制部37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執行存取點機能,而運作成為無線存取點 (軟體AP)。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5-2.第2應用例]
圖41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 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41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 線,而向圖41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41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2所說明的控制部240、使用圖3所說明的控制部37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例示用以將本技術予以實現化所需之一例,實施形態中的事項、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發明特定事項,係分別具有對應關係。同樣地,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發明特定事項、和標示和其同一名稱的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中的事項,係分別具有對應關係。但是,本技術係不限定於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宗旨的範圍內,可對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形而加以實現。
又,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處理程序,係可視為具有這些一連串程序的方法,又,亦可視為,用來使電腦執行這些一連串程序所需的程式乃至於記憶該程式的記錄媒體。作為該記錄媒體,係可使用例如CD(Compact Disc)、MD(Mini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記憶卡、藍光碟片(Blu-ray(註冊商 標)Disc)等。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又,亦可還有其他的效果。
此外,本技術係亦可視為如下之構成。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依照Wi-Fi(Wireless Fidelity)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將用來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接收,將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前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藉由直接通訊而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2)如前記(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經由前記存取點而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關於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之capability資訊的收授;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係基於前記capability資訊而生成前記設定要求資訊。
(3)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切換經由前記存取點的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和前記直接通訊所致之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的情況下,使用關於切換前之連接的連接埠資訊及IP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來進行連接處理。
(4)如前記(1)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將前記設定要求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後,藉由前記直接通訊而進行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的影像送訊。
(5)如前記(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低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顯示部中之所定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以高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前記顯示部中之大於前記所定領域之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
(6)如前記(1)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使用者操作而以前記直接通訊將前記設定要求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7)如前記(1)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以前記直接通訊進行影像送訊之資訊處理裝置是複數存在的情況下,基於所定順序而以前記直接通訊將前記設定要求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8)如前記(1)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經由前記存取點而進行,表示是否許可經由前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基地台的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的許可資訊之收授,在接收到許可前記連接之意旨的前記許可資訊時,進行經由前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前記基地台的與前記其 他資訊處理裝置之交訊。
(9)如前記(8)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接收到許可前記連接之意旨的前記許可資訊時,經由前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前記基地台而將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至少1者,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予以接收並輸出之。
(10)如前記(1)至(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而進行用來進行前記直接通訊所需之資訊的收授。
(1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將用來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向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發送,將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前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直接通訊而予以接收。
(12)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在接收端機器及複數訊源端機器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時,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經由存取點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待機模式、和以直接通訊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3)如前記(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表示前記複數訊源端機器的影像被顯示在輸出入部,基於前記輸出入部上的操作輸入而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前記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4)如前記(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所定順序而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前記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5)一種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接收端機器,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訊源端機器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且該接收端機器係進行控制,經由存取點而向前記訊源端機器發送設定要求資訊,其係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從前記訊源端機器藉由與前記訊源端機器之直接通訊而接收設定要求,其係用來進行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的前記設定;和控制裝置,係在前記接收端機器及複數前記訊源端機器間進行前記即時影像傳輸時,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經由前記存取點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待機模式和以前記直接通訊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6)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具備:第1程序,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和 第2程序,係將用來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接收;和第3程序,係將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前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藉由直接通訊而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11‧‧‧影像
12‧‧‧影像
100‧‧‧通訊系統
101‧‧‧資訊傳達範圍
200‧‧‧資訊處理裝置
300‧‧‧資訊處理裝置
351‧‧‧顯示部
361‧‧‧攝像部
400‧‧‧資訊處理裝置

Claims (16)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依照Wi-Fi(Wireless Fidelity)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將用來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接收,將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前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藉由直接通訊而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經由前記存取點而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關於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之capability資訊的收授;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係基於前記capability資訊而生成前記設定要求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切換經由前記存取點的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和前記直接通訊所致之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狀態的情況下,使用關於切換前之連接的連接埠資訊及IP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來進行連接處理。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將前記設定要求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後,藉由前記直接通訊而進行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的影像送訊。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低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顯示部中之所定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以高頻頻帶之無線傳輸路來進行用來使前記顯示部中之大於前記所定領域之領域進行顯示所需之影像的送訊。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使用者操作而以前記直接通訊將前記設定要求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以前記直接通訊進行影像送訊之資訊處理裝置是複數存在的情況下,基於所定順序而以前記直接通訊將前記設定要求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經由前記存取點而進行,表示是否許可經由前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基地台的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連接的許可資訊之收授,在接收到許可前記連接之意旨的前記許可資訊時,進行經由前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前記基地台的與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交訊。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在接收到許可前記連接之意旨的前記許可資訊時,經由前記存取點以外之存取點或前記基地台而將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至少1者,從前記其他資訊處 理裝置予以接收並輸出之。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而進行用來進行前記直接通訊所需之資訊的收授。
  1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將用來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向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發送,將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前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直接通訊而予以接收。
  12.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在接收端機器及複數訊源端機器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時,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經由存取點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待機模式、和以直接通訊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表示前記複數訊源端機器的影像被顯示在輸出入部,基於前記輸出入部上的操作輸入而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前記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4.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 記控制部,係基於所定順序而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前記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5.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接收端機器,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訊源端機器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且該接收端機器係進行控制,經由存取點而向前記訊源端機器發送設定要求資訊,其係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從前記訊源端機器藉由與前記訊源端機器之直接通訊而接收設定要求,其係用來進行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的前記設定;和控制裝置,係在前記接收端機器及複數前記訊源端機器間進行前記即時影像傳輸時,進行用來對前記訊源端機器設定經由前記存取點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待機模式和以前記直接通訊而連接前記接收端機器及前記訊源端機器的影像送訊模式之任一通訊模式所需之控制。
  16.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具備:第1程序,係依照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而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即時影像傳輸;和第2程序,係將用來進行關於前記即時影像傳輸之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資訊,從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存取點予以接收;和第3程序,係將基於前記設定要求資訊而進行前記設定所需之設定要求,藉由直接通訊而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 處理裝置。
TW104103441A 2014-02-12 2015-02-02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TWI665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4016 2014-02-12
JP2014-024016 2014-0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877A true TW201543877A (zh) 2015-11-16
TWI665913B TWI665913B (zh) 2019-07-11

Family

ID=5379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441A TWI665913B (zh) 2014-02-12 2015-02-02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4) US9775107B2 (zh)
EP (2) EP3107347B1 (zh)
JP (1) JP6455447B2 (zh)
KR (2) KR102306258B1 (zh)
CN (2) CN105960826B (zh)
CA (1) CA2938653C (zh)
DE (1) DE202014011316U1 (zh)
TW (1) TWI665913B (zh)
WO (1) WO2015122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6304A4 (en) * 2014-03-25 2017-06-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JP6525771B2 (ja) * 2015-06-30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22801B2 (en) * 2015-07-02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discovery and topology management
US10223061B2 (en) * 2015-12-17 2019-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lay redistribution between a primary display and a secondary display
JP2017158017A (ja) * 2016-03-01 2017-09-0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37074B2 (ja) * 2016-08-30 2020-08-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69204B2 (ja) * 2016-09-21 2020-10-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349259B2 (en) * 2016-09-23 2019-07-09 Apple Inc. Broadcasting a device st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2598082B1 (ko) * 2016-10-28 2023-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 모바일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WO2018101514A1 (ko) * 2016-12-01 2018-06-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영상표시 시스템
CN106792823A (zh) * 2016-12-28 2017-05-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racast的终端连接方法和装置
US11202326B2 (en) 2016-12-29 2021-12-1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06083B2 (en) * 2016-12-30 2019-02-12 Intel Corporation Using wireless display docking technology over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KR102388049B1 (ko) * 2017-02-14 2022-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JP2018190040A (ja) * 2017-04-28 2018-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R3067542A1 (fr) * 2017-06-29 2018-12-14 Orange Procede de gestion de transmission d'un contenu multimedia et equipements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JP7027769B2 (ja) * 2017-09-29 2022-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504292B1 (ja) 2018-03-20 2019-04-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入出力装置、表示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DE102019122728A1 (de) * 2019-08-23 2021-02-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xtraktion von Informationen aus einem Datenstrom
JP7424004B2 (ja) * 2019-11-20 2024-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CN111314177B (zh) * 2020-02-21 2022-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作息时段识别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KR20210123927A (ko) * 2020-04-06 2021-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디바이스
CN113691842B (zh) * 2020-05-18 2023-03-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的内容投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22361B (zh) * 2020-05-27 2021-07-27 北京理工大学 主-从模式的多无人机编队一致性控制方法
CN111787377B (zh) * 2020-08-19 2022-06-28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投屏方法
CN114189946A (zh) * 2020-09-15 2022-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享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0633B1 (ko) * 2006-06-08 2013-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135947B1 (en) * 2007-03-21 2012-03-13 Qurio Holdings, Inc. Interconnect device to enable compliance with rights management restrictions
JP2008278388A (ja) 2007-05-07 2008-11-13 Sony Corp 情報交換装置および情報交換方法
US7895442B1 (en) * 2007-06-18 2011-02-22 Qurio Holdings, Inc. Interconnect device to enable compliance with rights management restrictions
CN101884203A (zh) * 2007-12-07 2010-11-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Ip媒体成流服务传送
TW201603621A (zh) * 2009-09-18 2016-01-16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提公具網路連接點對點通訊之方法及裝置
US9949305B2 (en) 2009-10-02 2018-04-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5440123B2 (ja) * 2009-11-24 2014-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21774B2 (ja) * 2010-05-25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9749832B2 (en) 2010-09-24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isplay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with TDLS
WO2012087078A2 (ko) 2010-12-24 2012-06-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통신 방식에서의 컨텐트 보호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178380A1 (en) * 2011-01-07 2012-07-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US8887222B2 (en) 2011-09-14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ing in a wireless display system
US20130166759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p address discovery for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JP2013150282A (ja) 2012-01-23 2013-08-01 Toshiba Corp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EP2838278B1 (en) 2012-04-10 2020-01-0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MX343129B (es) 2012-04-13 2016-10-26 Sony Corp Dispositivo inalambrico de comunicacion, dispositivo de procesamiento de informacion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JP5977612B2 (ja) 2012-07-24 2016-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ソース機器、シンク機器、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9306992B2 (en) * 2013-06-07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Wi-Fi display transport mechanisms to accomplish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38653C (en) 2023-04-11
JP6455447B2 (ja) 2019-01-23
US10172080B2 (en) 2019-01-01
US9775107B2 (en) 2017-09-26
JPWO2015122080A1 (ja) 2017-03-30
EP3422730A1 (en) 2019-01-02
EP3107347B1 (en) 2021-03-10
CA2938653A1 (en) 2015-08-20
US20180310239A1 (en) 2018-10-25
DE202014011316U1 (de) 2019-04-17
EP3422730B1 (en) 2020-02-19
US20170353920A1 (en) 2017-12-07
EP3107347A4 (en) 2017-08-16
US10667206B2 (en) 2020-05-26
EP3107347A1 (en) 2016-12-21
KR20160122711A (ko) 2016-10-24
TWI665913B (zh) 2019-07-11
US10034234B2 (en) 2018-07-24
CN109121127A (zh) 2019-01-01
US20160345254A1 (en) 2016-11-24
KR101938539B1 (ko) 2019-01-14
KR20180098697A (ko) 2018-09-04
US20190053149A1 (en) 2019-02-14
WO2015122080A1 (ja) 2015-08-20
CN105960826B (zh) 2020-04-03
CN109121127B (zh) 2019-10-18
CN105960826A (zh) 2016-09-21
KR102306258B1 (ko)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913B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US1038309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080567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WI637644B (z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046251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WI684101B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CN108966182A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