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3599A -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3599A
TW201533599A TW103106219A TW103106219A TW201533599A TW 201533599 A TW201533599 A TW 201533599A TW 103106219 A TW103106219 A TW 103106219A TW 103106219 A TW103106219 A TW 103106219A TW 201533599 A TW201533599 A TW 2015335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ye
processing unit
preset
code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6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7911B (zh
Inventor
Chia-Chun Tsou
Chia-We Hsu
Original Assignee
Utechzo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techzo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techzon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06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791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466599.8A priority patent/CN104751114B/zh
Priority to US14/510,131 priority patent/US10049271B2/en
Priority to JP2014253345A priority patent/JP5922214B2/ja
Publication of TW20153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3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911B/zh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所述手持式控制裝置包括殼體、影像擷取單元以及處理單元。殼體具有窗口,並且適於供使用者持握。影像擷取單元配置於殼體內,經由窗口拍攝使用者之眼部區域以取得影像序列。處理單元耦接影像擷取單元,用以分析影像序列,藉以獲得在影像序列中之眼部區域之眼部影像資訊。處理單元基於眼部影像資訊偵測使用者的睜眼狀態與閉眼狀態,轉換複數個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並據以產生控制指令來控制保全設備。

Description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驗證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藉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進行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現有的保險箱的密碼輸入方法是使用鍵盤將作為密碼的數字、文字或符號輸入一裝置或機器,若所輸入的字符與預設的密碼相符,則通過認證,然後開啟保險箱。
但是在輸入密碼的過程中,如果遭受到旁人窺視,則密碼會有外洩之虞,或者藉由偵測鍵盤上殘留的指紋或溫度,也可以竊取或複製密碼。即便是最先進的虹膜識別,也無法確認使用者是在具有自由意志的情況下輸入密碼,而利用掌紋及指紋辨識的裝置,指紋及掌紋可以複製,同樣地,也可能無法確認人員是在具有自由意志的狀態下輸入密碼。
本發明提供一種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其可偵測使用者所做出的眼部開闔狀態來解除保全設備的鎖定狀態。
本發明的手持式控制裝置適於耦合保全設備,並對使用者進行驗證。所述手持式控制裝置包括殼體、影像擷取單元以及處理單元。殼體具有窗口,並且適於供使用者持握。影像擷取單元配置於殼體內,經由窗口拍攝使用者之眼部區域以取得影像序列。處理單元耦接影像擷取單元,用以分析影像序列,藉以獲得在影像序列中之眼部區域之眼部影像資訊。處理單元基於眼部影像資訊偵測使用者的睜眼狀態與閉眼狀態,轉換複數個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並據以產生控制指令來控制保全設備。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基於眼部開闔狀態之手持式控制裝置更包括光源、顯示單元以及反射鏡。光源設置於殼體內並鄰近窗口。顯示單元設置於殼體內,用以顯示操作資訊。反射鏡設置於殼體內,將操作資訊之影像反射至窗口。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保全設備包括保險箱、門禁系統或網路驗證系統。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基於眼部開闔狀態之手持式控制裝置更包括無線傳輸模組。無線傳輸模組用以無線傳輸控制指令 至保全設備。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處理單元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時,處理單元解除鎖具的鎖定狀態。當處理單元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時,處理單元維持鎖具的鎖定狀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基於眼部影像資訊搜尋眼部區域內的眼部物件,並且依據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斷眼部區域處於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偵測眼部物件的高度與寬度;當處理單元偵測到眼部物件的高度小於高度門檻值,且眼部物件的寬度大於寬度門檻值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區域處於閉眼狀態。當處理單元偵測到眼部物件的高度大於等於高度門檻值,或眼部物件的寬度小於等於寬度門檻值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區域處於睜眼狀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於搜尋到眼部物件後,先行辨識眼部物件的生物特徵資訊。當生物特徵資訊符合預設使用者資訊時,再進行依據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斷眼部區域處於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的動作;以及當生物特徵資訊不符合預設使用者資訊時,停止進行依據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斷眼部區域處於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的動作。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偵測眼部區域於單位時間內的狀態。當處理單元偵測到眼部區域於單位時間內處於睜眼 狀態時,處理單元產生第一編碼。當處理單元偵測到眼部區域於單位時間內處於閉眼狀態時,處理單元產生第二編碼。處理單元將預設時間內之基於複數個睜眼狀態與閉眼狀態所產生的複數個第一與第二編碼,依序排列組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比對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預設解鎖密碼中的每一位元;當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的每一位元皆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當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的至少一位元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定義連續產生的第一與第二編碼為眨眼編碼。處理單元計數於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眨眼編碼出現的眨眼次數,並且比較眨眼次數與預設眨眼次數。當眨眼次數等於預設眨眼次數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當眨眼次數不等於預設眨眼次數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定義連續產生的第一與第二編碼為眨眼編碼。處理單元計算於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眨眼編碼出現的眨眼頻率,並且判斷眨眼頻率是否位於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內。當眨眼頻率位於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內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當眨眼次數位於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外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 密碼。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計算於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第一編碼連續出現的持續睜眼時間,並且判斷持續睜眼時間是否位於預設睜眼時間範圍內。當持續睜眼時間位於預設睜眼時間範圍內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當持續睜眼時間位於預設睜眼時間範圍外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計算於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第二編碼連續出現的持續閉眼時間,並且判斷持續閉眼時間是否位於預設閉眼時間範圍內。當持續閉眼時間位於預設閉眼時間範圍內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當持續閉眼時間位於預設閉眼時間範圍外時,處理單元判定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更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緊急求助密碼,以及當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緊急求助密碼時,處理單元發出緊急求助信息。
本發明的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包括手持式控制裝置、處理單元以及保全設備。手持式控制裝置用以拍攝使用者之眼部區域以取得影像序列。處理單元透過資料傳輸介面從手持式控制裝置接收並分析影像序列,藉以獲得在影像序列中之眼部區域之眼部影像資訊。處理單元設置於保全設備上,其中保全設備受控於控制指令而切換鎖定狀態。處理單元基於眼部影像資 訊偵測使用者的睜眼狀態與閉眼狀態,轉換複數個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並據以產生控制指令。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資料傳輸介面包括無線傳輸模組。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所述驗證系統可利用特定的眼部動作(例如眨眼、持續睜眼及/或持續閉眼)作為解除鎖具的鎖定狀態的解鎖密碼。由於使用者的眼部動作難以為旁人所窺視或察覺,因此所述驗證系統應用於門禁系統或保險箱等保全設備時,其安全性可大幅地提高,並且可防止密碼外洩的問題。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900、1000‧‧‧驗證系統
110、910、1010‧‧‧手持式控制裝置
120、920、1020‧‧‧處理單元
130、930、1030‧‧‧保全設備
140、1040‧‧‧提示單元
410‧‧‧眼部物件
912、1012‧‧‧殼體
914、1014‧‧‧影像擷取單元
932‧‧‧箱體
934‧‧‧防護門
936、1034‧‧‧鎖具
940‧‧‧收納盒
1015‧‧‧光源
1016‧‧‧顯示單元
1017‧‧‧反射鏡
1032‧‧‧門體
1050‧‧‧無線傳輸模組
B1‧‧‧第一編碼
B2‧‧‧第二編碼
BB‧‧‧眨眼編碼
COT、COT’、CCT、CCT’‧‧‧時間長度
IS‧‧‧影像序列
L1、L2‧‧‧眼部物件的高度
PUC、PUC’‧‧‧眨眼動作編碼
PT‧‧‧預設時間
TD1、TD2、TD1’、TD2’‧‧‧時間間隔
TL‧‧‧傳輸線
UT‧‧‧單位時間
W1、W2‧‧‧眼部物件的寬度
S200~S250、S300~S370、S341~S345、S351A~S358A、S351B~S358B、S352C~S358C、S352D~S358D、S352E~S358E、S810~S820‧‧‧步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4A為依照圖3的一實施例之判斷眼部區域的狀態的步驟流程圖。
圖4B與4C為依照圖3的一實施例之判斷眼部區域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5為依照圖3的一實施例之轉換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成眨眼動作編碼的步驟流程圖。
圖6A至圖6E為依照圖3的不同實施例之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的步驟流程圖。
圖7A至圖7E為分別對應圖6A至圖6E的不同實施例之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的編碼格式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判斷是否發生緊急狀況的步驟流程圖。
圖9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示意圖。
圖9B為圖9A之一實施例之驗證系統的使用示意圖。
圖10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示意圖。
圖10B與圖10C為圖10A之不同實施例之手持式控制裝置的應用示意圖。
為了使本揭露之內容可以被更容易明瞭,以下特舉實施例作為本揭露確實能夠據以實施的範例。於此,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步驟,係代表相同或 類似部件。另外,在實施方式中所述及之“上”、“下”、“左”、“右”等敘述皆係參照圖式所繪示之方向而言,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於此合先敘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功能方塊示意圖。請參照圖1,所述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100包括手持控制裝置110、處理單元120以及保全設備130。
在本實施例中,手持式控制裝置110可活動地耦合於保全設備130。手持式控制裝置110可用以拍攝使用者之眼部區域以取得一影像序列IS(即,連續擷取多張影像),並提供給處理單元120。處理單元120耦接手持式控制裝置110。處理單元120對手持式控制裝置110所擷取的影像序列IS進行影像處理與分析,藉以獲得使用者的眼部區域在影像序列IS中的眼部影像資訊。
基此,處理單元120即可根據所獲得之眼部影像資訊來偵測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包括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再判斷使用者連續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是否符合一預設解鎖密碼(可儲存於一儲存單元中(未繪示))。處理單元120依據判斷的結果決定是否發出對應的控制指令CMD,來切換保全設備130的配置狀態,為鎖定狀態或解鎖狀態。即,保全設備130會反應於處理單元120的控制指令CMD而鎖定或解除鎖定。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20例如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是其他可程 式化之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等裝置;而保全設備130可例如為保險箱、門禁系統或網路驗證系統。此外,處理單元120可依據設計需求而設置於手持式控制裝置110或保全設備130中(後續實施例會進一步舉例說明),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的驗證系統100中,其可選擇性地設置一提示單元140。所述提示單元140可用以提示保全設備130的目前配置狀態,如保全設備130係處於鎖定狀態或解鎖狀態。於此,提示單元140可利用文字顯示、燈號顯示、語音提示或任何其他可行的提示方式以令使用者可分辨出保全設備130當下的狀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所述驗證系統可基於如圖2所示之步驟流程來執行基於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決定是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的動作。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的步驟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首先,透過手持式控制裝置110擷取影像序列IS(步驟S200)。之後,透過處理單元120來分析影像序列IS,藉以獲得影像序列IS中使用者的眼部區域的眼部影像資訊(步驟S210)。接著,處理單元120會基於上述眼部影像資訊來偵測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包含睜眼狀態與閉眼狀態)(步驟S220)。
在偵測出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後,處理單元120會將所偵測到的複數個睜眼狀態與閉眼狀態轉換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 (步驟S230),並據以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240)。於此所述之預設解鎖密碼可例如為眨眼的發生次數、發生頻率及/或睜眼或閉眼的持續時間等條件(後續實施例會進一步舉例說明)。基此,處理單元120即可依據上述判斷的結果而決定是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步驟S250)。
底下以圖3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上述基於眼部開闔狀態進行解鎖的具體步驟流程。其中,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的步驟流程圖。於此,下述實施例皆係搭配圖1實施例的驗證系統100的功能方塊來進行說明,但所述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可應用在任何類型之驗證系統的硬體架構上,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先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的密碼輸入方法中,同樣會先透過手持式控制裝置110擷取影像序列IS(步驟S300),以令處理單元120藉分析影像序列IS來獲得在影像序列IS中,使用者眼部區域的眼部影像資訊(步驟S310)。
之後,處理單元120會基於眼部影像資訊,搜尋眼部區域內的眼部物件(步驟S320),並依據眼部物件的尺寸來判斷眼部物件是處於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步驟S330)。接著,處理單元120會根據眼部物件的睜/閉眼狀態而偵測出使用者每一單位時間內的眼部開闔狀態,並據以將所偵測到的複數個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轉換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步驟S340)。
在取得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後,處理單元120會 將所取得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預設解鎖密碼進行比較,以判斷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0)。在保全設備130處於鎖定的狀態下,若步驟S350判斷為是,則處理單元120會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即,保全設備130被切換至解鎖狀態)(步驟S360);反之,若判斷為否,則處理單元120會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步驟S370)。從另一觀點而言,若保全設備130已處於解鎖的狀態,則無論步驟S350的判斷結果是否為是,保全設備130皆會維持在解鎖狀態。於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範例實施例中,使用者還可在保全設備130處於解鎖的狀態下,藉由做出一組連續的眼部動作,以利用對應所述連續的眨眼動作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來自行定義出預設解鎖密碼。當然,所述預設解鎖密碼亦可為設計者預先定義並儲存於保險箱100的儲存單元(未繪示)中,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於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範例實施例中,本實施例還可在搜尋到眼部物件(步驟S320)後,先行辨識使用者的眼部物件的生物特徵資訊(例如:虹膜或視網膜資訊),藉以確認使用者的身分。若使用者的身分正確,才進一步的執行後續的步驟S330~S370。若不正確,則停止/拒絕進行後續的眼部動作辨識步驟。
底下以圖4A、圖5、圖6A~圖6E以及圖7A~圖7E實施例來分別說明上述判斷眼部物件狀態的步驟S330、轉換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的步驟S340以及判斷眼部開闔狀態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 碼的步驟S350的具體步驟流程。
圖4A為依照圖3的一實施例之判斷眼部區域的狀態的步驟流程圖。圖4B與4C為依照圖3的一實施例之判斷眼部區域的狀態的示意圖。請一併參照圖4A至圖4C,在處理單元120搜尋到眼部區域ER內的眼部物件410後,處理單元120可針對眼部影像資訊進行影像處理以獲得可明確指示出眼部物件邊界的影像資訊,以令處理單元120可依據所述影像資訊來計算出眼部物件410的尺寸(包含眼部物件410的高度與寬度)(步驟S332)。
舉例來說,處理單元120可藉由調整眼部影像資訊的對比度(例如調整增益值(gain)與偏移值(offset))以獲得一加強影像,接著再對加強影像依序進行去雜點、邊緣銳利化、二值化及再次邊緣銳利化等處理以獲得如圖4B所示的眼部物件410的影像。
在偵測到眼部物件410並計算出眼部物件410的尺寸後,處理單元120會依據眼部物件410的尺寸來判斷眼部物件410的高度是否小於高度門檻值(例如,高度門檻值的範圍界於15~17個像素),且眼部物件410的寬度是否大於寬度門檻值(例如,寬度門檻值的範圍界於70~90個像素)(步驟S334)。其中,當處理單元120偵測到眼部物件410的高度小於高度門檻值且眼部物件的寬度大於寬度門檻值時,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眼部區域ER目前處於閉眼狀態(如圖4B下半部所示)(步驟S336);反之,若處理單元120偵測到眼部物件410不符合上述條件至少其中之 一,則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眼部區域ER目前處於睜眼狀態(如圖4B上半部所示)(步驟S338)。
如圖4B所示,所述之眼部物件410的高度可例如為眼框邊界的上側頂點至下側頂點的距離(如高度L1、L2),而所述之眼部物件410的寬度可例如為眼框邊界的左側頂點至右側頂點的距離(如寬度W1、W2),但本發明不僅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20亦可自行定義眼部物件410上的特徵點做為計算高度與寬度的依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雖係繪示根據單眼的影像來辨識眼部區域ER為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眼部區域ER的睜/閉眼狀態亦可同時根據使用者的左右眼影像來決定(例如:同時偵測到左右眼為閉眼時才判定眼部區域ER處於閉眼狀態)。或者,分別根據左右眼影像來獨立地定義出對應左眼區域(例如:眼部區域ER的左半部)的睜/閉眼狀態以及右眼區域(例如:眼部區域ER的右半部)的睜/閉眼狀態。
在處理單元120判斷出眼部物件是處於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後,處理單元可依照圖5的步驟流程來進行轉換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的步驟S340。
圖5為依照圖3的一實施例之轉換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的步驟流程圖。請參照圖5,在處理單元120判斷出眼部區域是處於睜眼狀態或閉眼狀態後,其會進一步偵測 眼部物件於單位時間(可由設計者自行定義)內的狀態(步驟S341),並且判斷眼部區域於單位時間內是處於睜眼狀態抑或是閉眼狀態(步驟S342)。若於步驟S342中判斷眼部區域於單位時間內處於睜眼狀態,處理單元120即判定使用者作出睜眼動作,並據以產生第一編碼(步驟S343)。反之,若步驟S342中判斷眼部區域於單位時間內處於閉眼狀態,則處理單元120即判定使用者作出閉眼動作,並據以產生第二編碼(步驟S344)。於此,所述第一編碼例如為邏輯“1”,而所述第二編碼例如為邏輯“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對應至睜眼狀態的第一編碼亦可為邏輯“0”,而對應至閉眼狀態的第二編碼亦可為邏輯“1”。
處理單元120會在一段預設時間(可視為多個單位時間所組成)內連續地取得使用者的複數個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並且將預設時間內之基於複數個睜眼狀態及閉眼狀態所產生的複數個第一與第二編碼,依序排列組成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步驟S345)。其中,處理單元120會接續地進行比對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預設解鎖密碼的步驟S350,藉以判斷從使用者的眼部動作所取得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底下以圖6A至圖6E的步驟流程搭配圖7A至圖7E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的編碼格式示意來說明在不同的預設解鎖密碼下的判斷方式。其中,圖7A至圖7E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與PUC’是處理單元120在預設時間PT內,連續地基於每一單位時間UT眼部物件的睜/閉眼狀態 而依序轉換成的編碼序列(於此以12位元的編碼序列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與PUC’中,基於睜眼狀態所產生的第一編碼B1係以邏輯“1”標示,而基於閉眼狀態所產生的第二編碼B2則係以邏輯“0”標示,但本發明不僅限於此。
請先參照圖6A,在本實施例中,預設解鎖密碼係被設定為一特定的眨眼次數。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350中,處理單元120會將連續產生的第一與第二編碼定義為眨眼編碼(表示處理單元120連續產生第一與第二編碼時,使用者作出眨眼動作)(步驟S351A),並且計數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眨眼編碼出現的次數(即,使用者的眨眼次數)(步驟S352A)。接著,處理單元120會比較眨眼次數與一預設眨眼次數,藉以判斷所計數的眨眼次數是否等於預設眨眼次數(步驟S354A)。其中,若處理單元120判斷眨眼次數等於預設眨眼次數,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6A),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60以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反之,若處理單元120判斷眨眼次數不等於預設眨眼次數,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8A),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70以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圖6A與圖7A,假定預設眨眼次數被設定為3。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1101110101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 時,處理單元120會將“10”的編碼定義為一個眨眼編碼BB,並且據以計數眨眼編碼BB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出現的次數。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數出眨眼編碼BB出現了3次(即,使用者眨眼3次),從而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另一方面,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1111011101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同樣先將“10”的編碼定義為一個眨眼編碼BB,並且據以計數眨眼編碼BB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出現的次數。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由於處理單元120僅會計數出眨眼編碼BB出現了2次(即,使用者眨眼2次),因此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於此,所述之預設眨眼次數(3次)僅係為便於說明而列舉之範例,本發明不僅限於此。更進一步地說,所設定之預設眨眼次數可為N次,而N值為可依據設計者自行選用的正整數。
請參照圖6B,在本實施例中,預設解鎖密碼係被設定為一特定的眨眼頻率範圍。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350中,處理單元120會會將連續產生的第一與第二編碼定義為眨眼編碼(步驟S351B),並且計算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眨眼編碼出現的頻率(即,使用者的眨眼頻率)(步驟S352B)。接著,處理單元120 會判斷所計算的眨眼頻率是否位於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內(步驟S354B)。其中,若處理單元120判斷眨眼頻率位於預設眨眼頻率範圍之內,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6B),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60以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反之,若處理單元120判斷眨眼頻率位於預設眨眼頻率範圍之外,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8B),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70以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圖6B與圖7B,假定預設眨眼頻率範圍被設定為1.9~2.1秒/眨眼次數。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1011101110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將“10”的編碼定義為一個眨眼編碼BB,並且據以計算眨眼編碼BB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出現的頻率/時間間隔。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出第一次眨眼編碼BB與第二次眨眼編碼BB出現的時間間隔為TD1,而第二次眨眼編碼BB與第三次眨眼編碼BB出現的時間間隔為TD2。其中,當所述時間間隔TD1、TD2皆位於1.9~2.1秒內時(即,使用者以每間隔1.9~2.1秒眨眼1次的頻率眨眼),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另一方面,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1011011101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 PUC’時,處理單元120同樣先將“10”的編碼定義為一個眨眼編碼BB,並且據以計算眨眼編碼BB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出現的頻率。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出第一次眨眼編碼BB與第二次眨眼編碼BB出現的時間間隔為TD1’,而第二次眨眼編碼BB與第三次眨眼編碼BB出現的時間間隔為TD2’。其中,當所述時間間隔TD1’、TD2’有一者位於1.9~2.1秒之範圍外時(如時間間隔TD1’),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於此,所述之預設眨眼頻率範圍(1.9~2.1秒/眨眼次數)僅係為便於說明而列舉之範例,但本發明不僅限於此。更進一步地說,所設定之預設眨眼頻率範圍的上/下限可由設計者自行選定,且亦可為一特定頻率(例如2秒/眨眼次數)。
請參照圖6C,在本實施例中,預設解鎖密碼係被設定為一特定的持續睜眼時間。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350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於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對應於睜眼狀態的第一編碼連續出現的時間(即,持續睜眼時間)(步驟S352C)。接著,處理單元120會判斷所計算的持續睜眼時間是否位於預設睜眼時間範圍(步驟S354C)。其中,若處理單元120判斷持續睜眼時間位於預設睜眼時間範圍之內,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6C),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60以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反之,若處理單元120判斷持 續睜眼時間位於預設睜眼時間範圍之外,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8C),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70以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圖6C與圖7C,假定預設睜眼時間範圍被設定為9~11秒。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0011111101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計算第一編碼B1(標示為“1”)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OT。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出第一編碼B1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OT約為6個單位時間UT。其中,當最大時間長度COT位於9~11秒內時(即,使用者持續睜眼9~11秒),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另一方面,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10111011110”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計算第一編碼B1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OT。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出第一編碼B1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OT’約為4個單位時間UT。其中,當最大時間長度COT’位於9~11秒之範圍外時,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於此,所述之預設睜眼時間範圍(9~11秒)僅係為便於說明而列舉之範例,但本發明不僅限於此。更進一步地說,所設定之睜眼時間範圍的上/下限可由設計者自行選定,或者僅設定睜眼時間範圍的下限而不設定上限(即,只要使用者持續睜眼超過所設定的睜眼時間範圍下限,即判定對應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
請參照圖6D,在本實施例中,預設解鎖密碼係被設定為一特定的持續閉眼時間。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350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於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對應於閉眼狀態的第二編碼連續出現的時間(即,持續睜眼時間)(步驟S352D)。接著,處理單元120會判斷所計算的持續閉眼時間是否位於預設閉眼時間範圍(步驟S354D)。其中,若處理單元120判斷持續閉眼時間位於預設閉眼時間範圍之內,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6D),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60以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反之,若處理單元120判斷持續閉眼時間位於預設閉眼時間範圍之外,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8D),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70以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圖6D與圖7D,假定預設閉眼時間範圍被設定為9~11秒。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1011000000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計算第二編碼B2(標示為“0”)在 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CT。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出第二編碼B2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CT約為6個單位時間UT。其中,當最大時間長度CCT位於9~11秒內時(即,使用者持續閉眼9~11秒),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另一方面,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01100011011”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計算第二編碼B2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CT’。在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處理單元120會計算出第二編碼B2連續出現的最大時間長度CCT’約為3個單位時間UT。其中,當最大時間長度COT’位於9~11秒之範圍外時,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於此,所述之預設閉眼時間範圍(9~11秒)僅係為便於說明而列舉之範例,但本發明不僅限於此。更進一步地說,所設定之閉眼時間範圍的上/下限可由設計者自行選定,或者僅設定閉眼時間範圍的下限而不設定上限(即,只要使用者持續閉眼超過所設定的閉眼時間範圍下限,即判定對應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
請參照圖6E,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20是藉由比對 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與預設解鎖密碼完全相同的方式來決定是否解鎖。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350中,處理單元120會比對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預設解鎖密碼的每一位元(步驟S352E)。接著,處理單元120會判斷所取得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的每一位元是否皆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4E)。其中,若處理單元120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的每一位元皆符合預設解鎖密碼,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6E),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60以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反之,若處理單元120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的至少一位元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時,則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步驟S358E),並且接續進行步驟S370以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圖6E與圖7E,假定預設眨眼密碼係設定為以8個位元“10101010”所組成的編碼序列。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得由“10101010”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將所取得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的每一位元與預設解鎖密碼進行比對。經比對後,處理單元120會判斷出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與預設解鎖密碼的每一位元皆相同,因此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解除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另一方面,當處理單元120根據使用者的眼部動作而取 得由“11101010”之編碼序列所組成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時,處理單元120會將所取得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的每一位元與預設解鎖密碼進行比對。經比對後,處理單元120會判斷出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中的第2位元與預設解鎖密碼不符,因此,處理單元120即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PUC’不符合預設解鎖密碼,並維持保全設備130的鎖定狀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於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密碼輸入方法中,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的步驟S350並不僅限於單獨採用圖6A至圖6E實施例之其中一者作為具體判斷的方式,而係可搭配圖6A至圖6D之判斷方式中的至少二者,藉以設定出同時包含有判斷眨眼次數/眨眼頻率/睜眼持續時間/閉眼持續時間其中至少二者的判斷條件,以做為預設解鎖密碼。
舉例來說,設計者可將預設解鎖密碼設定為先進行連續3次的眨眼動作(即,預設眨眼次數等於3),再接續進行9~11秒的閉眼動作(即,預設閉眼時間範圍為9~11秒)。此時,若處理單元120取得具有如“101010000000”格式的眨眼動作編碼,即可判定眨眼動作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換言之,於此預設解鎖密碼下,使用者需作出先眨眼3次(對應至3個眨眼編碼“10”)再持續閉眼9~11秒(對應至6個第二編碼“0”)的動作,處理單元120才會判定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預設解鎖密碼。於此,上述條件亦僅係便於說明所列舉之範例,本發明不僅限於此。更進一步地說,藉由上述眨眼次數/眨眼頻率/持續睜眼時 間/持續閉眼時間所搭配出的任何條件組合,皆包含於本發明實施例之範圍內。
除上述基於眼部開闔狀態進行解鎖的步驟流程外,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判斷使用者是否發生緊急狀況的密碼輸入方法,其具體步驟流程如圖8所示。
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判斷是否發生緊急狀況的步驟流程圖。請參照圖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密碼輸入方法可在判斷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的步驟S350前(或者同時,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先判斷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緊急求助密碼(步驟S810)。其中,若判斷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緊急求助密碼,則表示使用者目前可能處於緊急狀況下(例如被人挾持),故此時處理單元120會發出緊急求助信息(步驟S820)給保全單位,藉以通知保全單位有異常狀態發生;反之,若判斷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緊急求助密碼時,再進一步地進行判斷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的步驟S350。
於此,所述之比對使用者的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緊急求助密碼的具體方式可參照有關比對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預設解鎖密碼的相關說明(圖6A至圖7E實施例),故不再贅述。
底下以圖9A至圖10B實施例來說明上述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實際應用範例。其中,圖9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示意圖。圖9B為圖9A之一 實施例之驗證系統的使用示意圖。
請參照圖9,驗證系統900包括手持式控制裝置910、處理單元920、保全設備930以及收納盒940。在本實施例中,保全設備930係以保險箱為例,其包括箱體932、防護門934以及鎖具936。箱體932的內部是中空設計且具有可供放置物品的容置空間。此容置空間可供各種物品存放,如貴重珠寶、有價證券、金飾等等。防護門934設置於箱體932的一側並可活動自由旋轉,其中防護門934於關閉時能夠遮覆住箱體932的容置空間,使得容置空間可成為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狀態,從而提供收藏貴重物品的功能。鎖具936設置於防護門934上,用以控制防護門934的開啟或關閉。
當鎖具936經處理單元920控制而處於鎖定狀態時,防護門934會被卡合於箱體932上而無法為使用者開啟;反之,當鎖具936經控制而處於解鎖狀態時,防護門934則呈可為使用者開啟的狀態,以令使用者可自由地將物品置入容置空間或從容置空間中取出物品。
手持式控制裝置910活動地設置於箱體932的上側(但不僅限於此),並且透過有線或無線的資料傳輸介面與處理單元920耦接(本實施例係繪示以傳輸線TL連接的有線傳輸介面,但不僅限於此)。其中,手持式控制裝置910包括殼體912以及影像擷取單元914。殼體912上具有窗口W,並且其可供使用者持握。影像擷取單元914配置於殼體912之內,並且朝向窗口W以拍攝 使用者的眼部區域,從而取得影像序列IS。
更具體地說,如圖9B所示,在使用者使用驗證系統900時,使用者可採手持的方式將手持式控制裝置910承靠於眼睛上,並且將眼部區域對準殼體912上的窗口W,再對著窗口W朝向影像擷取單元914作出眼部動作,使得影像擷取單元914可針對使用者的眼部區域拍攝影像,藉以取得影像序列IS。接著,影像擷取單元914會將所取得的影像序列IS傳遞至處理單元920。基此,處理單元920即可根據前述之密碼輸入方法判別使用者的眼部動作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從而決定是否解除鎖具的鎖定狀態。因此,使用者可不受限於裝置位置而較自由地使用手持式控制裝置910來輸入密碼,並且同時可避免他人窺視,從而提高保險箱9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實施例中,保險箱930的箱體932上側還可設置有一收納盒940,其可提供一收納空間,以供使用者在密碼輸入完畢後放置手持式控制裝置910。此外,在一範例實施例中,收納盒940內部可配置有捲線器(未繪示),其可將傳輸線TL收回,以使手持式控制裝置910收納至收納空間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920係以設置於保全設備/保險箱930上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範例實施例中,處理單元920亦可直接設置於手持式控制裝置910上(如後續圖10B實施例之架構)。於此實施範例下,手持式控制裝置910經由有線或無線之資料傳輸介面所回傳的資訊即為 用以切換保全設備/保險箱930的鎖定狀態的控制指令。
基於驗證系統900的架構下,處理單元920即可依據手持式控制裝置910所擷取的影像序列而藉由上述圖2至圖8實施例的步驟流程來偵測出使用者所做出的眼部動作,並據以判斷使用者的眼部動作是否符合預設解鎖密碼,再依據判斷結果決定是否發出對應的控制訊號來控制保險箱930解除鎖定狀態,從而令使用者可開啟防護門934以從容置空間拿取物品或將物品放置於容置空間中。
圖10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的示意圖。圖10B與圖10C分別為圖10A之不同實施例之手持式控制裝置的應用示意圖。
請先參照圖10A,驗證系統1000包括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處理單元1020、保全設備1030、提示單元1040以及無線傳輸模組1050。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20係以設置於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中為例(但不僅限於此)。
保全設備1030係以門禁系統為例,其包括門體1032以及鎖具1034。鎖具1034設置於門體1032上,並用以控制門體1032的開啟或關閉。提示單元1040於本實施例中例如是以燈號來提示鎖具1034的目前配置狀態為鎖定狀態或解鎖狀態的燈號顯示裝置(但不僅限於此)。
所述無線傳輸模組1050可具有分別設置於保全設備/門禁系統1030與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上的兩收發端,藉以提供一 無線的資料傳輸介面(例如:短距離無線通訊(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藍芽(Bluetooth)或Wi-Fi等)。
詳細而言,在使用者欲使用驗證系統1000時,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持的方式將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承靠於眼睛上,再對著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作出眼部動作。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會擷取使用者的眼部影像並據以產生影像序列IS。處理單元1020會藉由上述圖2至圖6E實施例的步驟流程來處理所擷取到的影像序列IS並產生指示解除鎖具1034之鎖定狀態與否的控制指令CMD,接著經由無線傳輸模組1050而將控制指令CMD傳遞至鎖具1034,藉以使鎖具1034反應於控制指令CMD決定是否解除鎖定狀態。
圖10B為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之一實施例的具體應用範例。請參照圖10B,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例如包括殼體1012、取像單元1014、光源1015、顯示單元1016以及反射鏡1017。另外,處理單元1020與無線傳輸模組1050的一收發端也配置於手持式控制裝置910中。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12上具有窗口W,其可供使用者持握。影像擷取單元1014與光源1015皆配置於殼體1012內並且鄰近於窗口W的位置。光源1015可在影像擷取單元1014拍攝使用者的眼部影像時開啟(或者在使用者靠近時開啟,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以提供足夠的亮度。顯示單元1016配置於殼體1012 內,其可用以顯示相關於操作資訊的畫面,而反射鏡1017則可將顯示單元1016操作資訊的影像反射至窗口W,以令使用者可以觀看到顯示單元1016所顯示的畫面內容。於此,所述之密碼輸入資訊例如為“請輸入密碼”等提示使用者可開始進行眼部開闔動作的文字,或者指示使用者密碼是否輸出正確的文字,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20雖係以設置於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上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範例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20亦可設置於保全設備/門禁系統1030上(如前述圖9A實施例之架構)。於此實施範例下,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經由有線或無線之資料傳輸介面所回傳的資訊即為關聯於使用者之眼部區域影像之影像序列。
圖10C為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之另一實施例的具體應用範例。請參照圖10C,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的功能可以利用軟體的方式在一般智慧型手機上實現。其中,手持控制裝置1010的影像擷取功能可利用內建於智慧型手機的相機模組來實現。顯示相關於操作資訊的畫面的功能可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顯示螢幕來實現。在使用智慧型手機作為手持式控制裝置1010時,使用者可手持智慧型手機並且將其置放於距離使用者眼部一定的工作距離內,藉以令智慧型手機的鏡頭可對使用者眼部進行對焦,從而擷取使用者的眼部動作。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 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所述驗證系統可利用特定的眼部動作(例如眨眼、持續睜眼及/或持續閉眼)作為解除鎖具的鎖定狀態的解鎖密碼。由於使用者的眼部動作難以為旁人所窺視或察覺,因此所述驗證系統應用於門禁系統或保險箱等保全設備時,其安全性可大幅地提高,並且可防止密碼外洩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驗證系統
110‧‧‧手持式控制裝置
120‧‧‧處理單元
130‧‧‧保全設備
140‧‧‧提示單元
CMD‧‧‧控制指令
IS‧‧‧影像序列

Claims (19)

  1. 一種手持式控制裝置,適於耦合一保全設備,並對使用者進行驗證,該手持式控制裝置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窗口,其中該殼體適於供該使用者持握;一影像擷取單元,配置於該殼體內,經由該窗口拍攝該使用者之一眼部區域以取得一影像序列;以及一處理單元,耦接該影像擷取單元,用以分析該影像序列,藉以獲得在該影像序列中之該眼部區域之一眼部影像資訊;其中,該處理單元基於該眼部影像資訊,偵測該使用者的一睜眼狀態與一閉眼狀態,轉換複數個該睜眼狀態及該閉眼狀態成一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並據以產生一控制指令來控制該保全設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更包括:一光源,設置於該殼體內並鄰近該窗口;一顯示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內,用以顯示一操作資訊;以及一反射鏡,設置於該殼體內,將該操作資訊之影像反射至該窗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保全設備包括保險箱、門禁系統或網路驗證系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更包括:一無線傳輸模組,用以無線傳輸該控制指令至該保全設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當該處理單元判斷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一預設解鎖密碼時,該保 全設備依據該控制指令解除一鎖定狀態,以及當該處理單元判斷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時,該保全設備依據該控制指令維持該鎖定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基於該眼部影像資訊搜尋該眼部區域內的一眼部物件,並且依據該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斷該眼部區域處於一睜眼狀態或一閉眼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偵測該眼部物件的高度與寬度;當該處理單元偵測到該眼部物件的高度小於一高度門檻值,且該眼部物件的寬度大於一寬度門檻值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區域處於該閉眼狀態,以及當該處理單元偵測到該眼部物件的高度大於等於該高度門檻值,或該眼部物件的寬度小於等於該寬度門檻值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區域處於該睜眼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於搜尋到該眼部物件後,先行辨識該眼部物件的一生物特徵資訊;當該生物特徵資訊符合一預設使用者資訊時,再進行依據該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斷該眼部區域處於該睜眼狀態或該閉眼狀態的動作;以及當該生物特徵資訊不符合該預設使用者資訊時,停止進行依據該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斷該眼部區域處於該睜眼狀態或該閉眼狀態的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 理單元偵測該眼部區域於一單位時間的狀態;當該處理單元偵測到該眼部區域於該單位時間內處於該睜眼狀態時,該處理單元產生一第一編碼,以及當該處理單元偵測到該眼部區域於該單位時間內處於該閉眼狀態時,該處理單元產生一第二編碼,其中該處理單元將一預設時間內之基於複數個該睜眼狀態與該閉眼狀態所產生的複數個該第一與該第二編碼,依序排列組成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定義連續產生的該第一與該第二編碼為一眨眼編碼,計數於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該眨眼編碼出現的一眨眼次數,並且比較該眨眼次數與一預設眨眼次數;當該眨眼次數等於該預設眨眼次數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以及當該眨眼次數不等於該預設眨眼次數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定義連續產生的該第一與該第二編碼為一眨眼編碼,計算於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該眨眼編碼出現的一眨眼頻率,並且判斷該眨眼頻率是否位於一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內;當該眨眼頻率位於該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內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以及當該眨眼次數位於該預設眨眼頻率範圍外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計算於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該第一編碼連續出現的一持續睜眼時間,並且判斷該持續睜眼時間是否位於一預設睜眼時間範圍內;當該持續睜眼時間位於該預設睜眼時間範圍內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以及當該持續睜眼時間位於該預設睜眼時間範圍外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計算於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該第二編碼連續出現的一持續閉眼時間,並且判斷該持續閉眼時間是否位於一預設閉眼時間範圍內;當該持續閉眼時間位於該預設閉眼時間範圍內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以及當該持續閉眼時間位於該預設閉眼時間範圍外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比對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與該預設解鎖密碼中的每一位元;當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的每一位元皆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以及當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中的至少一位元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時,該處理單元判定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不符合該預設解鎖密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裝置,其中該 處理單元更判斷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是否符合一緊急求助密碼,以及當該眼部開闔狀態編碼符合該緊急求助密碼時,該處理單元發出一緊急求助信息。
  16. 一種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包括:一手持式控制裝置,用以拍攝一使用者之一眼部區域以取得一影像序列;一處理單元,透過一資料傳輸介面從該手持式控制裝置接收並分析該影像序列,藉以獲得在該影像序列中之該眼部區域之一眼部影像資訊;以及一保全設備,其中該保全設備受控於一控制指令而切換一鎖定狀態,其中,該處理單元基於該眼部影像資訊,偵測該使用者的一睜眼狀態與一閉眼狀態,轉換複數個該睜眼狀態及該閉眼狀態成一眼部開闔狀態編碼,並據以產生該控制指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其中該手持式控制裝置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窗口,其中該殼體適於供該使用者持握;以及一影像擷取單元,配置於該殼體內,經由該窗口拍攝該使用者之該眼部區域以取得該影像序列。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其中該手持式控制裝置包括: 一光源,設置於該殼體內並鄰近該窗口;一顯示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內,用以顯示一操作資訊;以及一反射鏡,設置於該殼體內,將該操作資訊之影像反射至該窗口。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其中該資料傳輸介面包括一無線傳輸模組。
TW103106219A 2013-12-27 2014-02-25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TWI507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6219A TWI507911B (zh) 2014-02-25 2014-02-25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CN201410466599.8A CN104751114B (zh) 2013-12-27 2014-09-12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US14/510,131 US10049271B2 (en) 2013-12-27 2014-10-09 Authentication system controlled by eye open and eye closed state, handhel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a
JP2014253345A JP5922214B2 (ja) 2013-12-27 2014-12-15 開眼閉眼状態により制御される認証システム、その携帯型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6219A TWI507911B (zh) 2014-02-25 2014-02-25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599A true TW201533599A (zh) 2015-09-01
TWI507911B TWI507911B (zh) 2015-11-11

Family

ID=54694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6219A TWI507911B (zh) 2013-12-27 2014-02-25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79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2008B (en) * 2015-12-07 2016-12-11 Utechzone Co Ltd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I623848B (zh) * 2016-01-18 2018-05-11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分驗證方法、裝置、系統及電腦程式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8183B (zh) * 2016-01-18 2017-04-11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分驗證方法、裝置、系統及電腦程式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7292A (ja) * 2007-08-23 2009-03-05 Daiwa Kasei Ind Co Ltd スタッドボルト用固定クリップ
TWI447659B (zh) * 2010-01-15 2014-08-01 Utechzone Co Ltd 瞳孔或臉部特徵對位方法與裝置
TWI482610B (zh) * 2012-06-05 2015-05-01 Utechzone Co Ltd Two - 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53850B2 (en) * 2012-08-15 2015-02-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cula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ith system verific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2008B (en) * 2015-12-07 2016-12-11 Utechzone Co Ltd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I623848B (zh) * 2016-01-18 2018-05-11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分驗證方法、裝置、系統及電腦程式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7911B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2214B2 (ja) 開眼閉眼状態により制御される認証システム、その携帯型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10205883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TWI578184B (zh) 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及應用其之保全裝置
KR101730255B1 (ko) 얼굴 인식 디지털 도어록
KR101242304B1 (ko) 무선 디바이스의 기능에 대한 제어되는 액세스
KR101682311B1 (ko) 얼굴 인식 디지털 도어록
TWI528213B (zh) 手持式身分驗證裝置、身分驗證方法與身分驗證系統
WO2019050766A1 (en) VEIN MATCHING FOR DIFFICULT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ASES
KR101594433B1 (ko) 홍체인식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출입통제 시스템 및 출입통제방법
EP3739482B1 (en) Facial recognition device
CN105630277B (zh) 用于终端的屏幕解锁方法及解锁装置
JP5971733B2 (ja) 手持ち式眼制御・接眼装置、暗号入力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JP2007135149A (ja) 移動携帯端末
TWI507911B (zh)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KR101622154B1 (ko) 태그 리더와 개인 인증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인증 장치를 사용한 보안 장치
CN103019387B (zh)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KR101871762B1 (ko) 생체인식도어락
JP2010112002A (ja) 認証装置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6767685B2 (ja) 顔認証装置
TWI452204B (zh) 多重安全管制保全系統與保全訊息處理方法
JP6187386B2 (ja)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188477A (ja) 入室管理装置
KR20160082650A (ko) 차량 도난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JP5014258B2 (ja) ドア制御装置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2022140657A (ja) 顔認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