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1114B -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1114B
CN104751114B CN201410466599.8A CN201410466599A CN104751114B CN 104751114 B CN104751114 B CN 104751114B CN 201410466599 A CN201410466599 A CN 201410466599A CN 104751114 B CN104751114 B CN 104751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
processing unit
state
open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65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1114A (zh
Inventor
邹嘉骏
许佳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techzo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techzo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21488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7818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3106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0791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Utechzo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techzo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1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1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1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1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1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13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14Head
    • A61B5/6821Ey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3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by means of a passw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76/00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A61B2576/02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organ or body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8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mounted on external non-worn devices, e.g. non-medical devices
    • A61B5/6898Portable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e.g. music players, telephones, tablet comput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2035/009Locks where a characteristic part of the user's body is used as a ke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s, e.g. edi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该手持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图像获取单元以及处理单元。壳体具有窗口,并且适于供使用者持握。图像获取单元配置于壳体内,经由窗口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以取得图像序列。处理单元耦接图像获取单元,用以分析图像序列,藉以获得在图像序列中的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处理单元基于眼部图像信息检测使用者的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转换多个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并据以产生控制指令来控制保全设备。

Description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验证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险箱的密码输入方法是使用键盘将作为密码的数字、文字或符号输入一装置或机器,若所输入的字符与预设的密码相符,则通过认证,然后开启保险箱。
但是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如果遭受到旁人窥视,则密码会有外泄的问题,或者通过检测键盘上残留的指纹或温度,也可以窃取或复制密码。即便是最先进的虹膜识别,也无法确认使用者是在具有自由意志的情况下输入密码,而利用掌纹及指纹辨识的装置,指纹及掌纹可以复制,同样地,也可能无法确认人员是在具有自由意志的状态下输入密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其可检测使用者所做出的眼部开闭状态来解除保全设备的锁定状态。
本发明的手持式控制装置适于耦合保全设备,并对使用者进行验证。所述手持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图像获取单元以及处理单元。壳体具有窗口,并且适于供使用者持握。图像获取单元配置于壳体内,经由窗口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以取得图像序列。处理单元耦接图像获取单元,用以分析图像序列,藉以获得在图像序列中的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处理单元基于眼部图像信息检测使用者的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转换多个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并据以产生控制指令来控制保全设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手持式控制装置还包括光源、显示单元以及反射镜。光源设置于壳体内并邻近窗口。显示单元设置于壳体内,用以显示操作信息。反射镜设置于壳体内,将操作信息的图像反射至窗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保全设备包括保险箱、门禁系统或网络验证系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手持式控制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用以无线传输控制指令至保全设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处理单元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时,处理单元解除锁具的锁定状态。当处理单元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时,处理单元维持锁具的锁定状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基于眼部图像信息搜索眼部区域内的眼部物件,并且依据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断眼部区域处于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检测眼部物件的高度与宽度;当处理单元检测到眼部物件的高度小于高度门限值,且眼部物件的宽度大于宽度门限值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区域处于闭眼状态。当处理单元检测到眼部物件的高度大于等于高度门限值,或眼部物件的宽度小于等于宽度门限值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区域处于睁眼状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在搜索到眼部物件后,先行辨识眼部物件的生物特征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符合预设使用者信息时,再进行依据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断眼部区域处于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的动作;以及当生物特征信息不符合预设使用者信息时,停止进行依据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断眼部区域处于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的动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检测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内的状态。当处理单元检测到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内处于睁眼状态时,处理单元产生第一编码。当处理单元检测到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内处于闭眼状态时,处理单元产生第二编码。处理单元将预设时间内的基于多个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所产生的多个第一与第二编码,依序排列组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比对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预设解锁密码中的每一比特;当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的每一比特皆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当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的至少一比特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定义连续产生的第一与第二编码为眨眼编码。处理单元计数于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眨眼编码出现的眨眼次数,并且比较眨眼次数与预设眨眼次数。当眨眼次数等于预设眨眼次数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当眨眼次数不等于预设眨眼次数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定义连续产生的第一与第二编码为眨眼编码。处理单元计算于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眨眼编码出现的眨眼频率,并且判断眨眼频率是否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内。当眨眼频率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内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当眨眼次数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外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计算于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第一编码连续出现的持续睁眼时间,并且判断持续睁眼时间是否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内。当持续睁眼时间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内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当持续睁眼时间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外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计算于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第二编码连续出现的持续闭眼时间,并且判断持续闭眼时间是否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内。当持续闭眼时间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内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当持续闭眼时间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外时,处理单元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紧急求助密码,以及当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紧急求助密码时,处理单元发出紧急求助信息。
本发明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包括手持式控制装置、处理单元以及保全设备。手持式控制装置用以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以取得图像序列。处理单元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从手持式控制装置接收并分析图像序列,藉以获得在图像序列中的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处理单元设置于保全设备上,其中保全设备受控于控制指令而切换锁定状态。处理单元基于眼部图像信息检测使用者的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转换多个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并据以产生控制指令。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接口包括无线传输模块。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所述验证系统可利用特定的眼部动作(例如眨眼、持续睁眼及/或持续闭眼)作为解除锁具的锁定状态的解锁密码。由于使用者的眼部动作难以为旁人所窥视或察觉,因此所述验证系统应用于门禁系统或保险箱等保全设备时,其安全性可大幅地提高,并且可防止密码外泄的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密码输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密码输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A为图3的一实施例的判断眼部区域的状态的步骤流程图;
图4B与4C为图3的一实施例的判断眼部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一实施例的转换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步骤流程图;
图6A至图6E为图3的不同实施例的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流程图;
图7A至图7E为分别对应图6A至图6E的不同实施例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编码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是否发生紧急状况的步骤流程图;
图9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示意图;
图9B为图9A的一实施例的验证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示意图;
图10B与图10C为图10A的不同实施例的手持式控制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900、1000:验证系统;
110、910、1010:手持式控制装置;
120、920、1020:处理单元;
130、930、1030:保全设备;
140、1040:提示单元;
410:眼部物件;
912、1012:壳体;
914、1014:图像获取单元;
932:箱体;
934:防护门;
936、1034:锁具;
940:收纳盒;
1015:光源;
1016:显示单元;
1017:反射镜;
1032:门体;
1050:无线传输模块;
B1:第一编码;
B2:第二编码;
BB:眨眼编码;
COT、COT’、CCT、CCT’:最大时间长度;
IS:图像序列;
L1、L2:眼部物件的高度;
PUC、PUC’:眼部开闭状态编码;
PT:预设时间;
TD1、TD2、TD1’、TD2’:时间间隔;
TL:传输线;
UT:单位时间;
W1、W2:眼部物件的宽度;
S200~S250、S300~S370、S341~S345、S351A~S358A、S351B~S358B、S352C~S358C、S352D~S358D、S352E~S358E、S810~S82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可以被更容易明了,以下特举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于此,凡可能之处,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步骤,代表相同或类似部件。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所述及的“上”、“下”、“左”、“右”等叙述皆是参照附图所示出的方向而言,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于此事先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功能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述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100包括手持控制装置110、处理单元120以及保全设备130。
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式控制装置110可活动地耦合于保全设备130。手持式控制装置110可用以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以取得一图像序列IS(即,连续获取多张图像),并提供给处理单元120。处理单元120耦接手持式控制装置110。处理单元120对手持式控制装置110所获取的图像序列IS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藉以获得使用者的眼部区域在图像序列IS中的眼部图像信息。
基此,处理单元120即可根据所获得的眼部图像信息来检测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包括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再判断使用者连续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是否符合一预设解锁密码(可存储于一存储单元中(未示出))。处理单元120依据判断的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CMD,来切换保全设备130的配置状态,为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即,保全设备130会反应于处理单元120的控制指令CMD而锁定或解除锁定。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20例如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简称GPU),或是其他可程序化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等装置;而保全设备130可例如为保险箱、门禁系统或网络验证系统。此外,处理单元120可依据设计需求而设置于手持式控制装置110或保全设备130中(后续实施例会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验证系统100中,其可选择性地设置一提示单元140。所述提示单元140可用以提示保全设备130的目前配置状态,如保全设备130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于此,提示单元140可利用文字显示、灯号显示、语音提示或任何其他可行的提示方式以令使用者可分辨出保全设备130当下的状态,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所述验证系统可基于如图2所示的步骤流程来执行基于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决定是否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的动作。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密码输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首先,通过手持式控制装置110获取图像序列IS(步骤S200)。之后,通过处理单元120来分析图像序列IS,藉以获得图像序列IS中使用者的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步骤S210)。接着,处理单元120会基于上述眼部图像信息来检测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包含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步骤S220)。
在检测出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后,处理单元120会将所检测到的多个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转换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步骤S230),并据以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240)。于此所述的预设解锁密码可例如为眨眼的发生次数、发生频率及/或睁眼或闭眼的持续时间等条件(后续实施例会进一步举例说明)。基此,处理单元120即可依据上述判断的结果而决定是否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步骤S250)。
下面以图3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上述基于眼部开闭状态进行解锁的具体步骤流程。其中,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密码输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于此,下述实施例皆配合图1实施例的验证系统100的功能方块来进行说明,但所述基于眼部开闭状态的密码输入方法可应用在任何类型的验证系统的硬件架构上,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先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的密码输入方法中,同样会先通过手持式控制装置110获取图像序列IS(步骤S300),以令处理单元120通过分析图像序列IS来获得在图像序列IS中,使用者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步骤S310)。
之后,处理单元120会基于眼部图像信息,搜索眼部区域内的眼部物件(步骤S320),并依据眼部物件的尺寸来判断眼部物件是处于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步骤S330)。接着,处理单元120会根据眼部物件的睁/闭眼状态而检测出使用者每一单位时间内的眼部开闭状态,并据以将所检测到的多个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转换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步骤S340)。
在取得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后,处理单元120会将所取得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预设解锁密码进行比较,以判断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0)。在保全设备130处于锁定的状态下,若步骤S350判断为是,则处理单元120会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即,保全设备130被切换至解锁状态)(步骤S360);反之,若判断为否,则处理单元120会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步骤S370)。从另一观点而言,若保全设备130已处于解锁的状态,则无论步骤S350的判断结果是否为是,保全设备130皆会维持在解锁状态。于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范例实施例中,使用者还可在保全设备130处于解锁的状态下,通过做出一组连续的眼部动作,以利用对应所述连续的眨眼动作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来自行定义出预设解锁密码。当然,所述预设解锁密码也可为设计者预先定义并存储于保险箱10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于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范例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可在搜索到眼部物件(步骤S320)后,先行辨识使用者的眼部物件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虹膜或视网膜信息),藉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若使用者的身份正确,才进一步的执行后续的步骤S330~S370。若不正确,则停止/拒绝进行后续的眼部动作辨识步骤。
下面以图4A、图4B与4C、图5、图6A~图6E以及图7A~图7E实施例来分别说明上述判断眼部物件状态的步骤S330、转换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步骤S340以及判断眼部开闭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S350的具体步骤流程。
图4A为图3的一实施例的判断眼部区域的状态的步骤流程图。图4B与4C为图3的一实施例的判断眼部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4A至图4C,在处理单元120搜索到眼部区域ER内的眼部物件410后,处理单元120可针对眼部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得可明确指示出眼部物件边界的图像信息,以令处理单元120可依据所述图像信息来计算出眼部物件410的尺寸(包含眼部物件410的高度与宽度)(步骤S332)。
举例来说,处理单元120可通过调整眼部图像信息的对比度(例如调整增益值(gain)与偏移值(offset))以获得一加强图像,接着再对加强图像依序进行去杂点、边缘锐利化、二值化及再次边缘锐利化等处理以获得如图4B所示的眼部物件410的图像。
在检测到眼部物件410并计算出眼部物件410的尺寸后,处理单元120会依据眼部物件410的尺寸来判断眼部物件410的高度是否小于高度门限值(例如,高度门限值的范围界于15~17个像素),且眼部物件410的宽度是否大于宽度门限值(例如,宽度门限值的范围界于70~90个像素)(步骤S334)。其中,当处理单元120检测到眼部物件410的高度小于高度门限值且眼部物件的宽度大于宽度门限值时,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眼部区域ER目前处于闭眼状态(如图4B下半部所示)(步骤S336);反之,若处理单元120检测到眼部物件410不符合上述条件至少其中之一,则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眼部区域ER目前处于睁眼状态(如图4B上半部所示)(步骤S338)。
如图4B所示,所述的眼部物件410的高度可例如为眼框边界的上侧顶点至下侧顶点的距离(如高度L1、L2),而所述的眼部物件410的宽度可例如为眼框边界的左侧顶点至右侧顶点的距离(如宽度W1、W2),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20也可自行定义眼部物件410上的特征点做为计算高度与宽度的依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虽示出根据单眼的图像来辨识眼部区域ER为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眼部区域ER的睁/闭眼状态也可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左右眼图像来决定(例如:同时检测到左右眼为闭眼时才判定眼部区域ER处于闭眼状态)。或者,分别根据左右眼图像来独立地定义出对应左眼区域(例如:眼部区域ER的左半部)的睁/闭眼状态以及右眼区域(例如:眼部区域ER的右半部)的睁/闭眼状态。
在处理单元120判断出眼部物件是处于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后,处理单元可依据图5的步骤流程来进行转换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步骤S340。
图5为图3的一实施例的转换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步骤流程图。请参照图5,在处理单元120判断出眼部区域是处于睁眼状态或闭眼状态后,其会进一步检测眼部物件于单位时间(可由设计者自行定义)内的状态(步骤S341),并且判断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内是处于睁眼状态抑或是闭眼状态(步骤S342)。若于步骤S342中判断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内处于睁眼状态,处理单元120即判定使用者作出睁眼动作,并据以产生第一编码(步骤S343)。反之,若步骤S342中判断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内处于闭眼状态,则处理单元120即判定使用者作出闭眼动作,并据以产生第二编码(步骤S344)。于此,所述第一编码例如为逻辑“1”,而所述第二编码例如为逻辑“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对应至睁眼状态的第一编码也可为逻辑“0”,而对应至闭眼状态的第二编码也可为逻辑“1”。
处理单元120会在一段预设时间(可视为多个单位时间所组成)内连续地取得使用者的多个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并且将预设时间内的基于多个睁眼状态及闭眼状态所产生的多个第一与第二编码,依序排列组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步骤S345)。其中,处理单元120会接续地进行比对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S350,藉以判断从使用者的眼部动作所取得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图6A至图6E为图3的不同实施例的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流程图;图7A至图7E为分别对应图6A至图6E的不同实施例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编码格式示意图。下面以图6A至图6E的步骤流程配合图7A至图7E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编码格式示意来说明在不同的预设解锁密码下的判断方式。其中,图7A至图7E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与PUC’是处理单元120在预设时间PT内,连续地基于每一单位时间UT眼部物件的睁/闭眼状态而依序转换成的编码序列(于此以12比特的编码序列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与PUC’中,基于睁眼状态所产生的第一编码B1以逻辑“1”标示,而基于闭眼状态所产生的第二编码B2则以逻辑“0”标示,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请先参照图6A,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解锁密码被设定为一特定的眨眼次数。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50中,处理单元120会将连续产生的第一与第二编码定义为眨眼编码(表示处理单元120连续产生第一与第二编码时,使用者作出眨眼动作)(步骤S351A),并且计数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眨眼编码出现的次数(即,使用者的眨眼次数)(步骤S352A)。接着,处理单元120会比较眨眼次数与一预设眨眼次数,藉以判断所计数的眨眼次数是否等于预设眨眼次数(步骤S354A)。其中,若处理单元120判断眨眼次数等于预设眨眼次数,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6A),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60以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反之,若处理单元120判断眨眼次数不等于预设眨眼次数,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8A),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70以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举例来说,请一并参照图6A与图7A,假定预设眨眼次数被设定为3。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101110101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将“10”的编码定义为一个眨眼编码BB,并且据以计数眨眼编码BB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出现的次数。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数出眨眼编码BB出现了3次(即,使用者眨眼3次),从而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111011101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同样先将“10”的编码定义为一个眨眼编码BB,并且据以计数眨眼编码BB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出现的次数。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由于处理单元120仅会计数出眨眼编码BB出现了2次(即,使用者眨眼2次),因此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于此,所述的预设眨眼次数(3次)仅为便于说明而列举的范例,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更进一步地说,所设定的预设眨眼次数可为N次,而N值为可依据设计者自行选用的正整数。
请参照图6B,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解锁密码被设定为一特定的眨眼频率范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50中,处理单元120会将连续产生的第一与第二编码定义为眨眼编码(步骤S351B),并且计算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眨眼编码出现的频率(即,使用者的眨眼频率)(步骤S352B)。接着,处理单元120会判断所计算的眨眼频率是否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内(步骤S354B)。其中,若处理单元120判断眨眼频率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之内,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6B),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60以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反之,若处理单元120判断眨眼频率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之外,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8B),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70以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举例来说,请一并参照图6B与图7B,假定预设眨眼频率范围被设定为1.9~2.1秒/眨眼次数。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011101110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将“10”的编码定义为一个眨眼编码BB,并且据以计算眨眼编码BB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出现的频率/时间间隔。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出第一次眨眼编码BB与第二次眨眼编码BB出现的时间间隔为TD1,而第二次眨眼编码BB与第三次眨眼编码BB出现的时间间隔为TD2。其中,当所述时间间隔TD1、TD2皆位于1.9~2.1秒内时(即,使用者以每间隔1.9~2.1秒眨眼1次的频率眨眼),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011011101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同样先将“10”的编码定义为一个眨眼编码BB,并且据以计算眨眼编码BB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出现的频率。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出第一次眨眼编码BB与第二次眨眼编码BB出现的时间间隔为TD1’,而第二次眨眼编码BB与第三次眨眼编码BB出现的时间间隔为TD2’。其中,当所述时间间隔TD1’、TD2’有一者位于1.9~2.1秒的范围外时(如时间间隔TD1’),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于此,所述的预设眨眼频率范围(1.9~2.1秒/眨眼次数)仅为便于说明而列举的范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更进一步地说,所设定的预设眨眼频率范围的上/下限你可由设计者自行选定,且也可为一特定频率(例如2秒/眨眼次数)。
请参照图6C,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解锁密码被设定为一特定的持续睁眼时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50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于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对应于睁眼状态的第一编码连续出现的时间(即,持续睁眼时间)(步骤S352C)。接着,处理单元120会判断所计算的持续睁眼时间是否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步骤S354C)。其中,若处理单元120判断持续睁眼时间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之内,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6C),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60以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反之,若处理单元120判断持续睁眼时间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之外,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8C),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70以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举例来说,请一并参照图6C与图7C,假定预设睁眼时间范围被设定为9~11秒。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0011111101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计算第一编码B1(标示为“1”)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OT。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出第一编码B1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OT约为6个单位时间UT。其中,当最大时间长度COT位于9~11秒内时(即,使用者持续睁眼9~11秒),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0111011110”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计算第一编码B1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OT。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出第一编码B1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OT’约为4个单位时间UT。其中,当最大时间长度COT’位于9~11秒的范围外时,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于此,所述的预设睁眼时间范围(9~11秒)仅为便于说明而列举的范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更进一步地说,所设定的睁眼时间范围的上/下限可由设计者自行选定,或者仅设定睁眼时间范围的下限而不设定上限(即,只要使用者持续睁眼超过所设定的睁眼时间范围下限,即判定对应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请参照图6D,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解锁密码被设定为一特定的持续闭眼时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50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于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对应于闭眼状态的第二编码连续出现的时间(即,持续睁眼时间)(步骤S352D)。接着,处理单元120会判断所计算的持续闭眼时间是否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步骤S354D)。其中,若处理单元120判断持续闭眼时间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之内,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6D),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60以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反之,若处理单元120判断持续闭眼时间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之外,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8D),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70以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举例来说,请一并参照图6D与图7D,假定预设闭眼时间范围被设定为9~11秒。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011000000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计算第二编码B2(标示为“0”)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CT。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出第二编码B2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CT约为6个单位时间UT。其中,当最大时间长度CCT位于9~11秒内时(即,使用者持续闭眼9~11秒),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01100011011”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计算第二编码B2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CT’。在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处理单元120会计算出第二编码B2连续出现的最大时间长度CCT’约为3个单位时间UT。其中,当最大时间长度COT’位于9~11秒的范围外时,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于此,所述的预设闭眼时间范围(9~11秒)仅为便于说明而列举的范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更进一步地说,所设定的闭眼时间范围的上/下限可由设计者自行选定,或者仅设定闭眼时间范围的下限而不设定上限(即,只要使用者持续闭眼超过所设定的闭眼时间范围下限,即判定对应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
请参照图6E,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20是通过比对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与预设解锁密码完全相同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解锁。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50中,处理单元120会比对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预设解锁密码的每一比特(步骤S352E)。接着,处理单元120会判断所取得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的每一比特是否皆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4E)。其中,若处理单元120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的每一比特皆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6E),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60以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反之,若处理单元120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的至少一比特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时,则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步骤S358E),并且接续进行步骤S370以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举例来说,请一并参照图6E与图7E,假定预设眨眼密码设定为以8个比特“10101010”所组成的编码序列。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0101010”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将所取得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的每一比特与预设解锁密码进行比对。经比对后,处理单元120会判断出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与预设解锁密码的每一比特皆相同,因此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解除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当处理单元120根据使用者的眼部动作而取得由“11101010”的编码序列所组成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时,处理单元120会将所取得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的每一比特与预设解锁密码进行比对。经比对后,处理单元120会判断出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中的第2比特与预设解锁密码不符,因此,处理单元120即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PUC’不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并维持保全设备130的锁定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密码输入方法中,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S350并不仅限于单独采用图6A至图6E实施例的其中一者作为具体判断的方式,而可配合图6A至图6D的判断方式中的至少二者,藉以设定出同时包含有判断眨眼次数/眨眼频率/睁眼持续时间/闭眼持续时间其中至少二者的判断条件,以作为预设解锁密码。
举例来说,设计者可将预设解锁密码设定为先进行连续3次的眨眼动作(即,预设眨眼次数等于3),再接续进行9~11秒的闭眼动作(即,预设闭眼时间范围为9~11秒)。此时,若处理单元120取得具有如“101010000000”格式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即可判定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换言之,于此预设解锁密码下,使用者需作出先眨眼3次(对应至3个眨眼编码“10”)再持续闭眼9~11秒(对应至6个第二编码“0”)的动作,处理单元120才会判定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于此,上述条件也仅便于说明所列举的范例,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更进一步地说,通过上述眨眼次数/眨眼频率/持续睁眼时间/持续闭眼时间所配合出的任何条件组合,皆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除上述基于眼部开闭状态进行解锁的步骤流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判断使用者是否发生紧急状况的密码输入方法,其具体步骤流程如图8所示。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是否发生紧急状况的步骤流程图。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码输入方法可在判断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S350前(或者同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先判断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紧急求助密码(步骤S810)。其中,若判断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紧急求助密码,则表示使用者目前可能处于紧急状况下(例如被人挟持),故此时处理单元120会发出紧急求助信息(步骤S820)给保全单位,藉以通知保全单位有异常状态发生;反之,若判断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紧急求助密码时,再进一步地进行判断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的步骤S350。
于此,所述的比对使用者的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紧急求助密码的具体方式可参照有关比对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预设解锁密码的相关说明(图6A至图7E实施例),故不再赘述。
下面以图9A至图10B实施例来说明上述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实际应用范例。其中,图9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示意图。图9B为图9A的一实施例的验证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请参照图9,验证系统900包括手持式控制装置910、处理单元920、保全设备930以及收纳盒940。在本实施例中,保全设备930以保险箱为例,其包括箱体932、防护门934以及锁具936。箱体932的内部是中空设计且具有可供放置物品的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可供各种物品存放,如贵重珠宝、有价证券、金饰等等。防护门934设置于箱体932的一侧并可活动自由旋转,其中防护门934于关闭时能够遮覆住箱体932的容置空间,使得容置空间可成为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状态,从而提供收藏贵重物品的功能。锁具936设置于防护门934上,用以控制防护门934的开启或关闭。
当锁具936经处理单元920控制而处于锁定状态时,防护门934会被卡合于箱体932上而无法为使用者开启;反之,当锁具936经控制而处于解锁状态时,防护门934则呈可为使用者开启的状态,以令使用者可自由地将物品置入容置空间或从容置空间中取出物品。
手持式控制装置910活动地设置于箱体932的上侧(但不仅限于此),并且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920耦接(本实施例示出以传输线TL连接的有线传输接口,但不仅限于此)。其中,手持式控制装置910包括壳体912以及图像获取单元914。壳体912上具有窗口W,并且其可供使用者持握。图像获取单元914配置于壳体912之内,并且朝向窗口W以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从而取得图像序列IS。
更具体地说,如图9B所示,在使用者使用验证系统900时,使用者可采手持的方式将手持式控制装置910承靠于眼睛上,并且将眼部区域对准壳体912上的窗口W,再对着窗口W朝向图像获取单元914作出眼部动作,使得图像获取单元914可针对使用者的眼部区域拍摄图像,藉以取得图像序列IS。接着,图像获取单元914会将所取得的图像序列IS传递至处理单元920。基此,处理单元920即可根据前述的密码输入方法判别使用者的眼部动作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从而决定是否解除锁具的锁定状态。因此,使用者可不受限于装置位置而较自由地使用手持式控制装置910来输入密码,并且同时可避免他人窥视,从而提高保险箱9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保险箱930的箱体932上侧还可设置有一收纳盒940,其可提供一收纳空间,以供使用者在密码输入完毕后放置手持式控制装置910。此外,在一范例实施例中,收纳盒940内部可配置有卷线器(未示出),其可将传输线TL收回,以使手持式控制装置910收纳至收纳空间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20是以设置于保全设备/保险箱930上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范例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20也可直接设置于手持式控制装置910上(如后续图10B实施例的架构)。于此实施范例下,手持式控制装置910经由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接口所回传的信息即为用以切换保全设备/保险箱930的锁定状态的控制指令。
基于验证系统900的架构下,处理单元920即可依据手持式控制装置910所获取的图像序列而通过上述图2至图8实施例的步骤流程来检测出使用者所做出的眼部动作,并据以判断使用者的眼部动作是否符合预设解锁密码,再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保险箱930解除锁定状态,从而令使用者可开启防护门934以从容置空间拿取物品或将物品放置于容置空间中。
图10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的示意图。图10B与图10C分别为图10A的不同实施例的手持式控制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请先参照图10A,验证系统1000包括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处理单元1020、保全设备1030、提示单元1040以及无线传输模块1050。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020以设置于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中为例(但不仅限于此)。
保全设备1030以门禁系统为例,其包括门体1032以及锁具1034。锁具1034设置于门体1032上,并用以控制门体1032的开启或关闭。提示单元1040于本实施例中例如是以灯号来提示锁具1034的目前配置状态为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灯号显示装置(但不仅限于此)。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1050可具有分别设置于保全设备1030与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上的两收发端,藉以提供一无线的数据传输接口(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Short DistanceWireless Communication)、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蓝牙(Bluetooth)或Wi-Fi等)。
详细而言,在使用者欲使用验证系统1000时,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持的方式将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承靠于眼睛上,再对着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作出眼部动作。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会获取使用者的眼部图像并据以产生图像序列IS。处理单元1020会通过上述图2至图6E实施例的步骤流程来处理所获取到的图像序列IS并产生指示解除锁具1034的锁定状态与否的控制指令CMD,接着经由无线传输模块1050而将控制指令CMD传递至锁具1034,藉以使锁具1034反应于控制指令CMD决定是否解除锁定状态。
图10B与图10C为图10A的不同实施例的手持式控制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10B为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的一实施例的具体应用范例。请参照图10B,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例如包括壳体1012、图像获取单元1014、光源1015、显示单元1016以及反射镜1017。另外,处理单元1020与无线传输模块1050的一收发端也配置于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中。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12上具有窗口W,其可供使用者持握。图像获取单元1014与光源1015皆配置于壳体1012内并且邻近于窗口W的位置。光源1015可在图像获取单元1014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图像时开启(或者在使用者靠近时开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藉以提供足够的亮度。显示单元1016配置于壳体1012内,其可用以显示相关于操作信息的画面,而反射镜1017则可将显示单元1016操作信息的图像反射至窗口W,以令使用者可以观看到显示单元1016所显示的画面内容。于此,所述的密码输入信息例如为“请输入密码”等提示使用者可开始进行眼部开闭动作的文字,或者指示使用者密码是否输出正确的文字,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020虽以设置于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上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范例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020也可设置于保全设备1030上(如前述图9A实施例的架构)。于此实施范例下,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经由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接口所回传的信息即为关联于使用者的眼部区域图像的图像序列。
图10C为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的另一实施例的具体应用范例。请参照图10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的功能可以利用软件的方式在一般智能手机上实现。其中,手持控制装置1010的图像获取功能可利用内建于智能手机的相机模块来实现。显示相关于操作信息的画面的功能可利用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幕来实现。在使用智能手机作为手持式控制装置1010时,使用者可手持智能手机并且将其置放于距离使用者眼部一定的工作距离内,藉以令智能手机的镜头可对使用者眼部进行对焦,从而获取使用者的眼部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所述验证系统可利用特定的眼部动作(例如眨眼、持续睁眼及/或持续闭眼)作为解除锁具的锁定状态的解锁密码。由于使用者的眼部动作难以为旁人所窥视或察觉,因此所述验证系统应用于门禁系统或保险箱等保全设备时,其安全性可大幅地提高,并且可防止密码外泄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手持式控制装置,适于耦合保全设备,并对使用者进行验证,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式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窗口,其中该壳体适于供该使用者持握;
图像获取单元,配置于该壳体内,经由该窗口拍摄该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以取得图像序列;以及
处理单元,耦接该图像获取单元,用以分析该图像序列,藉以获得在该图像序列中的该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
其中,该处理单元基于该眼部图像信息,检测该使用者的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转换多个该睁眼状态及该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并据以产生控制指令来控制该保全设备,
其中,该处理单元检测该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的状态,当该处理单元检测到该眼部区域于该单位时间内处于该睁眼状态时,该处理单元产生第一编码,以及当该处理单元检测到该眼部区域于该单位时间内处于该闭眼状态时,该处理单元产生第二编码,其中该处理单元将预设时间内的基于多个该睁眼状态与该闭眼状态所产生的多个该第一与该第二编码,依序排列组成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并邻近该窗口;
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显示操作信息;以及
反射镜,设置于该壳体内,将该操作信息的图像反射至该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全设备包括保险箱、门禁系统或网络验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处理单元判断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预设解锁密码时,该保全设备依据该控制指令解除锁定状态,以及当该处理单元判断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时,该保全设备依据该控制指令维持该锁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基于该眼部图像信息搜索该眼部区域内的眼部物件,并且依据该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断该眼部区域处于该睁眼状态或该闭眼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检测眼部物件的高度与宽度;当该处理单元检测到该眼部物件的高度小于高度门限值,且该眼部物件的宽度大于宽度门限值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区域处于该闭眼状态,以及当该处理单元检测到该眼部物件的高度大于等于该高度门限值,或该眼部物件的宽度小于等于该宽度门限值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区域处于该睁眼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在搜索到眼部物件后,先行辨识该眼部物件的生物特征信息;当该生物特征信息符合预设使用者信息时,再进行依据该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断该眼部区域处于该睁眼状态或该闭眼状态的动作;以及当该生物特征信息不符合该预设使用者信息时,停止进行依据该眼部物件的尺寸判断该眼部区域处于该睁眼状态或该闭眼状态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定义连续产生的该第一与该第二编码为眨眼编码,计数于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该眨眼编码出现的眨眼次数,并且比较该眨眼次数与预设眨眼次数;当该眨眼次数等于该预设眨眼次数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以及当该眨眼次数不等于该预设眨眼次数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定义连续产生的该第一与该第二编码为眨眼编码,计算于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该眨眼编码出现的眨眼频率,并且判断该眨眼频率是否位于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内;当该眨眼频率位于该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内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以及当该眨眼次数位于该预设眨眼频率范围外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计算于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该第一编码连续出现的持续睁眼时间,并且判断该持续睁眼时间是否位于预设睁眼时间范围内;当该持续睁眼时间位于该预设睁眼时间范围内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以及当该持续睁眼时间位于该预设睁眼时间范围外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计算于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该第二编码连续出现的持续闭眼时间,并且判断该持续闭眼时间是否位于预设闭眼时间范围内;当该持续闭眼时间位于该预设闭眼时间范围内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以及当该持续闭眼时间位于该预设闭眼时间范围外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比对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与该预设解锁密码中的每一比特;当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的每一比特皆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以及当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中的至少一比特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时,该处理单元判定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不符合该预设解锁密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还判断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是否符合紧急求助密码,以及当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符合该紧急求助密码时,该处理单元发出紧急求助信息。
14.一种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式控制装置,用以拍摄使用者的眼部区域以取得图像序列;
处理单元,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从该手持式控制装置接收并分析该图像序列,藉以获得在该图像序列中的该眼部区域的眼部图像信息;以及
保全设备,其中该保全设备受控于控制指令而切换锁定状态,
其中,该处理单元基于该眼部图像信息,检测该使用者的睁眼状态与闭眼状态,转换多个该睁眼状态及该闭眼状态成眼部开闭状态编码,并据以产生该控制指令,
其中,该处理单元检测该眼部区域于单位时间的状态,当该处理单元检测到该眼部区域于该单位时间内处于该睁眼状态时,该处理单元产生第一编码,以及当该处理单元检测到该眼部区域于该单位时间内处于该闭眼状态时,该处理单元产生第二编码,其中该处理单元将预设时间内的基于多个该睁眼状态与该闭眼状态所产生的多个该第一与该第二编码,依序排列组成该眼部开闭状态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式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窗口,其中该壳体适于供该使用者持握;
图像获取单元,配置于该壳体内,经由该窗口拍摄该使用者的该眼部区域以取得该图像序列;
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并邻近该窗口;
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显示操作信息;以及
反射镜,设置于该壳体内,将该操作信息的图像反射至该窗口。
CN201410466599.8A 2013-12-27 2014-09-12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Active CN104751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8804 2013-12-27
TW102148804A TWI578184B (zh) 2013-12-27 2013-12-27 基於眼部開闔狀態的密碼輸入方法及應用其之保全裝置
TW103106219A TWI507911B (zh) 2014-02-25 2014-02-25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TW103106219 2014-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1114A CN104751114A (zh) 2015-07-01
CN104751114B true CN104751114B (zh) 2018-09-18

Family

ID=5348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6599.8A Active CN104751114B (zh) 2013-12-27 2014-09-12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9271B2 (zh)
JP (1) JP5922214B2 (zh)
CN (1) CN1047511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7845B2 (en) 2015-07-06 2018-06-26 Pixart Imaging Inc. Eye state detecting method and eye state detecting system
CN105187441B (zh) * 2015-09-28 2018-09-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认证的方法及终端
WO2017119908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Secure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input
CN105809782A (zh) * 2016-03-03 2016-07-27 陈健强 一种基于眨眼次数的汽车解锁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478227B (zh) * 2016-06-28 2024-01-05 英特尔公司 计算设备上的虹膜或其他身体部位识别
CN109670282B (zh) * 2017-10-17 2023-12-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8513074B (zh) * 2018-04-13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拍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19205007A1 (en) 2018-04-25 2019-10-31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ink ac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facial feature points
JP6947131B2 (ja) * 2018-07-12 2021-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状態認識装置
JP7137746B2 (ja) * 2019-01-30 2022-09-1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映像処理装置、映像処理方法および映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EP3832407B1 (fr) * 2019-12-06 2024-03-27 Tissot S.A. Procédé de connexion sécurisée d'une montre à un serveur distant
DE102020116008A1 (de) 2020-06-17 2021-12-23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ommanditgesellschaft Tragbares elektronisches Schloss
CN113836973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22740A (zh) * 2020-11-16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14237119A (zh) * 2021-12-16 2022-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238070A (zh) * 2023-09-21 2023-12-15 湖北梦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小区的住户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2118A (zh) * 2002-04-16 2003-10-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可识别虹膜的鼠标,使用其的计算设备及其身份验证方法
WO2004102360A1 (en) * 2003-05-19 2004-11-25 Intellirad Solutions Pty Ltd Multi-paramete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02193621A (zh) * 2010-03-17 2011-09-2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基于视觉的交互式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30797A (zh) * 2012-07-26 2012-12-1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视线判断的人机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2999450A (zh) * 2011-05-26 2013-03-27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3324290A (zh) * 2013-07-04 2013-09-2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眼睛操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3819B2 (ja) 1994-05-20 2001-03-07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まぶたの開度検出装置
JP2001092786A (ja) * 1999-09-24 2001-04-06 Mizobe Tatsuji 携帯個人認証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よりアクセスが許可される電子システム
JP2001325434A (ja) 2000-05-12 2001-11-2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生体特徴利用による本人確認システム
KR100512764B1 (ko) 2002-12-27 2005-09-07 주식회사 신진금고 생체인식 기술을 이용한 대여금고
JP2006004294A (ja) 2004-06-18 2006-01-0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個体識別装置および個体識別方法
US20060072793A1 (en) * 2004-10-05 2006-04-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curity alarm notification using iris detection systems
JP5055166B2 (ja) * 2008-02-29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の開閉度判定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撮像装置
TW200947262A (en) 2008-05-05 2009-11-16 Utechzone Co Ltd Non-contact type cursor control method using human eye, pupil track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a
TWI447659B (zh) 2010-01-15 2014-08-01 Utechzone Co Ltd 瞳孔或臉部特徵對位方法與裝置
JP5577900B2 (ja) * 2010-07-05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3061508A (ja) 2011-09-14 2013-04-04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US9075453B2 (en) * 2011-12-29 2015-07-07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 Research (KUSTAR) Human eye controlled computer mouse interface
KR101242390B1 (ko) * 2011-12-29 2013-03-12 인텔 코오퍼레이션 사용자를 인증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9066125B2 (en) * 2012-02-10 2015-06-23 Advanced Biometric Controls, Llc Secure display
TWI482610B (zh) 2012-06-05 2015-05-01 Utechzone Co Ltd Two - 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63806B1 (en) * 2012-10-29 2015-02-24 Google Inc. Device authent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2118A (zh) * 2002-04-16 2003-10-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可识别虹膜的鼠标,使用其的计算设备及其身份验证方法
WO2004102360A1 (en) * 2003-05-19 2004-11-25 Intellirad Solutions Pty Ltd Multi-paramete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02193621A (zh) * 2010-03-17 2011-09-2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基于视觉的交互式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99450A (zh) * 2011-05-26 2013-03-27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2830797A (zh) * 2012-07-26 2012-12-1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视线判断的人机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324290A (zh) * 2013-07-04 2013-09-2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眼睛操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27956A (ja) 2015-07-09
US10049271B2 (en) 2018-08-14
CN104751114A (zh) 2015-07-01
US20150186720A1 (en) 2015-07-02
JP5922214B2 (ja) 201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1114B (zh) 通过眼部开闭状态控制的验证系统及其手持式控制装置
US10430645B2 (en) Facial recognition operations based on pose
CN212846789U (zh) 电子设备
US10719692B2 (en) Vein matching for difficult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ases
KR101730255B1 (ko) 얼굴 인식 디지털 도어록
KR101682311B1 (ko) 얼굴 인식 디지털 도어록
US20170070680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279409B (zh) 手持式身份验证装置、身份验证方法与身份验证系统
CN101393598A (zh) 利用手机摄像头对人脸识别来决定允许开机/解锁的方法
CN104750240B (zh) 基于眼部开合状态的密码输入方法及应用其的保全装置
EP3739482B1 (en) Facial recognition device
KR101594433B1 (ko) 홍체인식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출입통제 시스템 및 출입통제방법
KR20120053897A (ko) 차량내 운전자 얼굴 인증을 통한 출입 통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6274806A (zh) 汽车后备箱操作方法及装置
KR20160005863A (ko) 태그 리더와 개인 인증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인증 장치를 사용한 보안 장치
CN107066853A (zh) 实现指纹解锁的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08777009A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108846270A (zh) 一种计算机安全登录保障系统
TWI507911B (zh) 藉眼部開闔狀態控制的驗證系統及其手持式控制裝置
CN107133506A (zh) 一种身份认证模式确定方法和装置
KR20210003916A (ko) 얼굴 인식의 다수의 등록들
KR20070077264A (ko) 얼굴인식에 의한 본인 여부의 판단방법
KR102596462B1 (ko) 멀티 모달 센서를 이용한 심박수 측정이 가능한 출입 통제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401325A (zh) 一种智能指纹识别门把手
CN106327628A (zh) 开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