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6608A - 影像顯示系統、構成影像顯示系統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方式、電腦程式、影像傳送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顯示系統、構成影像顯示系統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方式、電腦程式、影像傳送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26608A TW201526608A TW103145082A TW103145082A TW201526608A TW 201526608 A TW201526608 A TW 201526608A TW 103145082 A TW103145082 A TW 103145082A TW 103145082 A TW103145082 A TW 103145082A TW 201526608 A TW201526608 A TW 20152660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 video
- image
- information
- miraca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594 fluoroscopy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3057 hereditary mucoepithelial dys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RRAMGCGOFNQTLD-UHFFFAOYSA-N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NCCCCCCN=C=O RRAMGCGOFNQT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47 omen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28 ref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08—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n identification number or address, e.g. local network addr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04N21/41265—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having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and client devi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ormative content of the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能夠使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進行連接。
本發明係一種影像顯示系統,其係自不具備用以實現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對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傳送影像而進行顯示者,且影像傳送裝置包括控制第1連接與第2連接之確立之連接控制部,該第1連接係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該第2連接係於確立第1連接之前將影像傳送裝置
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確立第2連接之處理。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顯示系統及構成影像顯示系統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方式、以及影像傳送裝置及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作為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或聲音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例如有由Wi-Fi Alliance(Wi-Fi聯盟)制定之「Miracast」。作為與Miracast(亦稱為「Wi-Fi Display(WFD)」)對應之裝置,開展智慧型電話、或平板終端機、電視機(以下簡稱為「電視」)、顯示器、遊戲機、轉接器等各種裝置之開發。例如,智慧型電話或平板終端機等具有影像輸出功能之裝置(亦稱為「源裝置」)可不經由如Wi-Fi網路般之無線網路而直接利用無線將影像(亦稱為「圖像」)之資訊傳送至
電視或顯示器等裝置(亦稱為「顯示裝置」或「接收裝置」)而顯示影像。又,源裝置亦可使用作為與Miracast對應之接收裝置發揮功能之轉接器作為中介裝置,將影像資訊傳送至不與Miracast對應之顯示裝置(亦稱為「Miracast非對應接收裝置」)而顯示影像。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13-51123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44429號公報
此處,於以接收裝置顯示利用不與Miracast對應之影像播放裝置(亦稱為「Miracast非對應源裝置」)播放之影像之情形時,作為Miracast非對應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中介裝置,亦考慮使用作為與Miracast對應之源裝置發揮功能之轉接器。作為影像播放裝置,例如可列舉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位通用磁碟)記錄器、或DVD播放器、藍光光碟(BD,Blue-ray Disk)記錄器、BD播放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磁碟驅動機)記錄器、攝錄影機等各種裝置。又,作為接收裝置,可列舉智慧型電話或平板終端機(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筆記型PC、個人數位助理、投影器、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頭戴式顯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等具有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各種裝置。
作為與Miracast對應之源裝置發揮功能之轉接器只要設為僅具備進行Miracast非對應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中介之功能的構成即可,因此較理想為,省略用以實現如智慧型電話或平板終端機般之先前之源裝置中通常具備之高度之使用者介面(例如圖形使用者介面,以下亦將使用者介面簡稱為「UI」)之顯示部或操作部,實現小型
化、簡單化。
然而,存在如下問題:由於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接收裝置,故而無法確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步驟之連接。即便假設於接收裝置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自先前以來,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連接亦僅為於源裝置側選擇接收裝置並採用依照Miracast步驟連接之步驟之構成,不存在於接收裝置側選擇源裝置而連接之構成者。
再者,於專利文獻1中僅揭示有對應於接收裝置之第2WFD裝置中支持之Wi-Fi Display服務之對應於源裝置之第1WFD裝置中之檢索方法及其裝置。因此,於專利文獻1中,關於無法進行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步驟之連接之問題,未作任何記載或提示。
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可攜式資訊處理裝置與HMD之間藉由無線通信連接之影像顯示系統,作為無線通信,僅例示Bluetooth(登錄商標)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因此,於專利文獻2中,與專利文獻1同樣地,關於無法進行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步驟之連接之問題,未作任何記載或提示。
以上,以Miracast為例說明了問題,但其係於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或聲音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連接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而傳送影像及聲音之系統中共通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作為以下之形態而實現。
(1)根據發明之形態,提供如下影像顯示系統,其係自不具備用以實現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對影像接收顯示
裝置,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傳送影像而進行顯示。於該影像顯示系統中,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包括連接控制部,該連接控制部係控制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連接之確立者,且控制第1連接與第2連接之確立,該第1連接係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該第2連接係於確立上述第1連接之前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上述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確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第2連接之處理。此處,第2連接係於確立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第1連接之前進行之對等連接。於根據來自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而開始確立第2連接之處理之情形時,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控制部可將請求之傳送源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設為第2及第1連接之對象、即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之對象。於根據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而開始確立第2連接之處理之情形時,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控制部可將例如影像傳送裝置內以任意方法規定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設為第2及第1連接之對象、即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之對象。該等結果為,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即便為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亦可特定出影像無線通信之對象,因此可實現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
(2)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上述請求之獲取而開始確
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時,對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傳送表示係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連接識別資訊,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於上述連接識別資訊與儲存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識別資訊匹配之情形時,確立上述第1連接。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於影像傳送裝置中,自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連接識別資訊與儲存於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識別資訊匹配之情形時,可選擇該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作為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執行於與該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第1連接之處理。因此,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而無法進行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的問題。再者,影像之傳送不僅可為僅傳送表示影像之影像信號,亦可為傳送包含影像信號及表示聲音之聲音信號。
(3)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上述連接識別資訊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中,可設為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至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中固有之識別資訊。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藉由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中固有之識別資訊設為連接識別資訊,而於影像傳送裝置中,於確立對等之第2連接之處理中,可基於必然傳送來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中固有之識別資訊,而容易地選擇傳送固有之識別資訊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作為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可執行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第1連接之處理。
(4)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亦可為,上述連接識別資訊係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包括用以獲取上述固有資訊之固有資訊獲取裝置,於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
之處理前,藉由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獲取上述固有資訊,且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後,將所獲取之上述固有資訊作為上述連接識別資訊傳送至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於確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對等之第2連接後,於影像傳送裝置中,自影像接收顯示裝置接收預先於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中獲取之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作為連接識別資訊。而且,於影像傳送裝置中,可基於接收到之作為連接識別資訊之固有資訊,容易地選擇傳送固有資訊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作為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可執行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第1連接之處理。
(5)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上述固有資訊之獲取亦可藉由下述中之任一者而執行,即: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QR碼(登錄商標)之資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特定顯示圖案之資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RF(radio frequency,射頻)標籤之資訊;以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發光部發光之特定發光圖案所表示之資訊。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可容易地獲取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
(6)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亦可為,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係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上述固有資訊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以上述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進行透視顯示時,重疊地顯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可利用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容易地確認提供作為連接識別資訊之固有資訊之影像傳送裝置。
(7)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亦可為,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包括用以獲取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之固有資訊獲取裝置,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對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請求傳送上述固有資訊,以接收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上述固有資訊作為上述契機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於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上述固有資訊與儲存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資訊匹配之情形時,確立上述第1連接。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於影像傳送裝置中,可對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請求傳送固有資訊,於自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固有資訊與儲存於影像傳送裝置之資訊匹配之情形時,選擇該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作為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執行於與該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第1連接之處理。因此,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而無法進行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的問題。
(8)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亦可為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決定成為上述連接之對象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以決定上述連接之對象作為上述契機,於與所決定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確立上述第2連接,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後,於與所決定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確立上述第1連接。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影像傳送裝置可決定成為連接對象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因此,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而無法進行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的問題。
(9)於上述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中,上述連接對象之決定亦可藉由下述中之任一者而執行,即: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中預先記憶之優先順序;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接收之關於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電波之資訊;基於關於上述連接之過去資訊;以及基於上述優先順序、關於上述電波之資訊及上述過去資訊中之2種以上之組合。根據
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影像傳送裝置可利用影像傳送裝置內記憶之資訊(即影像傳送裝置中預先記憶之優先順序)、及影像傳送裝置能夠自動獲取之資訊(即,影像傳送裝置接收之關於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電波之資訊、及關於連接之過去資訊)而決定連接對象。因此,決定連接對象時無需來自利用者之輸入,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而無法進行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的問題。
再者,本發明可藉由如下所示之各種態樣而實現。
(a)影像顯示系統、影像顯示方法。
(b)影像顯示系統中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方式。
(c)對應於影像顯示系統之影像傳送裝置、對應於影像顯示系統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10‧‧‧控制部
12‧‧‧點燈部
14‧‧‧觸控板
16‧‧‧方向鍵
18‧‧‧電源開關
20‧‧‧圖像顯示部
21‧‧‧右保持部
22‧‧‧右顯示驅動部
23‧‧‧左保持部
24‧‧‧左顯示驅動部
26‧‧‧右光學像顯示部
28‧‧‧左光學像顯示部
30‧‧‧耳機插頭
32‧‧‧右耳機
34‧‧‧左耳機
40‧‧‧連接部
42‧‧‧右軟線
44‧‧‧左軟線
46‧‧‧連結構件
48‧‧‧本體軟線
51‧‧‧傳送部
52‧‧‧傳送部
53‧‧‧接收部
54‧‧‧接收部(Rx)
66‧‧‧9軸感測器
67‧‧‧相機
100‧‧‧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頭戴式顯示器,HMD)
110‧‧‧輸入資訊獲取部(操作獲取部)
120‧‧‧記憶部
130‧‧‧電源
132‧‧‧無線通信部
134‧‧‧GPS模組
140‧‧‧CPU
150‧‧‧作業系統(OS)
160‧‧‧圖像處理部
170‧‧‧聲音處理部
175‧‧‧相機控制部
180‧‧‧介面
190‧‧‧顯示控制部
195‧‧‧Miracast控制部(接收側連接控制部)
201‧‧‧右背光源控制部(顯示驅動部)
202‧‧‧左背光源控制部(顯示驅動部)
211‧‧‧右LCD控制部
212‧‧‧左LCD控制部
221‧‧‧右背光源(顯示驅動部)
222‧‧‧左背光源(顯示驅動部)
241‧‧‧右LCD
242‧‧‧左LCD
251‧‧‧右投影光學系統(顯示驅動部)
252‧‧‧左投影光學系統(顯示驅動部)
261‧‧‧右導光板
262‧‧‧左導光板
300‧‧‧Miracast轉接器(影像傳送裝置)
301‧‧‧電源按鈕
303‧‧‧透視按鈕
305‧‧‧Miracast切換開關
307‧‧‧點燈部
307A‧‧‧LED
307B‧‧‧LED
310‧‧‧CPU
311‧‧‧OS
312‧‧‧USB控制部
313‧‧‧HDMI控制部
314‧‧‧Wi-Fi控制部
315‧‧‧透視控制部
316‧‧‧Miracast控制部(連接控制部)
317‧‧‧LED控制部
320‧‧‧記憶部
322‧‧‧Miracast設定資訊
324‧‧‧優先度資訊
326‧‧‧決定方法資訊
330‧‧‧電源
332‧‧‧AC轉接器
334‧‧‧USB纜線
340‧‧‧USB介面
350‧‧‧HDMI收發部
360‧‧‧Wi-Fi收發部
400‧‧‧影像機器(BD記錄器)
402‧‧‧HDMI纜線
500‧‧‧顯示裝置(TV)
502‧‧‧HDMI纜線
600‧‧‧電腦
602‧‧‧USB纜線
1000‧‧‧影像顯示系統
CP‧‧‧確認畫面
Data‧‧‧圖像資料
Data1‧‧‧右眼用圖像資料
Data2‧‧‧左眼用圖像資料
DL‧‧‧可連接裝置清單
EA‧‧‧結束圖標
HSync‧‧‧水平同步信號
LE‧‧‧左眼
MS‧‧‧模式切換開關
MV‧‧‧選單畫面
OA‧‧‧外部裝置
PCLK‧‧‧時脈信號
RE‧‧‧右眼
SC‧‧‧外景
SD‧‧‧顯示畫面
SP‧‧‧影像播放畫面
ST‧‧‧開始按鈕
VI‧‧‧虛像
VR‧‧‧視野
VSync‧‧‧垂直同步信號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影像顯示系統之概略構成之說明圖。
圖2係功能性地表示頭戴式顯示器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3係表示由使用者視認之虛像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4係功能性地表示Miracast轉接器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5係表示Miracast轉接器為源模式(source mode)之情形時之Miracast轉接器與HMD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之說明圖。
圖6係表示用於Miracast連接之選單畫面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7係表示接收裝置中之藉由源裝置檢測而檢測到之可連接之源裝置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8係表示Miracast設定資訊中預先儲存之可連接之裝置清單之
一例之說明圖。
圖9係表示以HMD顯示之影像播放畫面之說明圖。
圖10係表示輕擊圖9所示之結束圖標時顯示之確認畫面之說明圖。
圖11係功能性地表示透視模式下之Miracast轉接器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12係表示於第2實施形態中Miracast轉接器為源模式之情形時之Miracast轉接器與HMD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的說明圖。
圖13係功能性地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之Miracast轉接器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14係表示優先度資訊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15係表示決定方法資訊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16係表示於第3實施形態中Miracast轉接器為源模式之情形時之Miracast轉接器與HMD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之說明圖。
圖17係用以說明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綜合」之情形時之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之圖。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影像顯示系統1000之概略構成之說明圖。影像顯示系統1000包括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Miracast轉接器300、影像機器400、顯示裝置500及電腦600。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及顯示裝置500亦被稱為「影像顯示裝置」或「圖像顯示裝置」。如以下所說明般,影像顯示系統1000係將利用不與
Miracast對應之影像機器400播放之影像自與Miracast對應之Miracast轉接器300無線傳送至與Miracast對應之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使該影像於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中顯示之系統。又,影像顯示系統1000亦係將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中顯示之影像或播放之影像自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無線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使該影像於不與Miracast對應之TV500中顯示之系統。Miracast係作為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或聲音(以下簡稱為「影像等」)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一,由Wi-Fi Alliance制定之規格。利用Miracast之傳送適用於僅傳送影像(具體而言為傳送影像資訊)之情形、傳送影像及聲音(具體而言傳送包含影像資訊及聲音資訊)之情形、及僅傳送聲音之情形中之任一者。再者,Miracast轉接器300相當於本發明之影像傳送裝置,HMD100相當於本發明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於本實施形態之Miracast轉接器300中,省略用以實現先前之源裝置中通常具備之高度之使用者介面(以下亦將使用者介面簡稱為「UI」)之顯示部或操作部。所謂高度之UI係指例如圖形使用者介面、文本使用者介面、字元使用者介面等利用者可一面觀察字符串或圖像一面進行操作之介面之全體。即,本實施形態之Miracast轉接器300未提供例如使用液晶或有機EL之顯示器、或例如使用各種方式之觸控面板。
Miracast轉接器300包括電源按鈕301、透視(Pass Through)按鈕303、Miracast切換開關305、點燈部307、未圖示之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登錄商標)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以及未圖示之2個Micro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端子。
於一MicroUSB(以下簡稱為「USB」)端子,經由USB纜線334連接有AC(Alternating Current,直流)轉接器332,進行對Miracast轉接
器300供給直流電源。於另一USB端子,經由USB纜線602連接有電腦600之USB端子,可於Miracast轉接器300與電腦600之間進行有線通信,例如可藉由電腦600設定Miracast轉接器300之動作條件。再者,電腦600係資訊通信終端機。於本實施形態中,例示筆記型電腦作為電腦600,但電腦600亦可包括桌上型電腦、平板終端機、智慧型電話(smartphone)、行動電話、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等其他資訊通信終端機。
於HDMI輸入端子,經由HDMI纜線402連接影像機器400之HDMI輸出端子(未圖示),以影像機器400播放之影像等可經由HDMI纜線402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又,於Miracast轉接器300之HDMI輸出端子,經由HDMI纜線502連接顯示裝置500之HDMI輸入端子(未圖示),於顯示裝置500中,可進行自Miracast轉接器300經由HDMI纜線502傳送之影像之顯示或聲音之輸出(以下亦稱為「影像等之播放」)。
Miracast切換開關305係選擇源模式MTx或接收模式MRx之兩種模式中之任一者之開關。於藉由Miracast切換開關305選擇源模式MTx之情形時,於Miracast轉接器300中,成為可執行將自外部機器依照HDMI輸入之影像等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之功能(以下亦稱為「源功能」或「源模式」)之狀態。另一方面,於藉由Miracast切換開關305選擇接收模式MRx之情形時,於Miracast轉接器300中,可執行將依照Miracast無線接收之影像等依照HDMI有線傳送至外部機器之功能(以下亦稱為「接收功能」或「接收模式」)。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下所述,Miracast轉接器300於與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之間依照Miracast以源模式或接收模式進行無線連接。
點燈部307包括2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307A、307B,藉由2個LED307A、307B之發光態樣而通知Miracast
轉接器300之動作狀態、例如電源之ON/OFF、模式狀態等。電源按鈕301相應於按鈕之ON/OFF而切換Miracast轉接器300之動作狀態(動作/停止)。透視按鈕303相應於按鈕之ON/OFF而切換透視模式之選擇/不選擇。如下所述,於選擇透視模式之情形時,輸入至HDMI輸入端子之影像等自HDMI輸出端子直接輸出。
影像機器400包括DVD記錄器、或DVD播放器、BD記錄器、BD播放器、HDD記錄器、攝錄影機、資訊通信終端機等對應於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登錄商標)之各種影像播放機器。如下所述,以影像機器400播放之影像等係經由HDMI纜線402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至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於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中播放。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影像機器400設為包括BD記錄器者,影像機器400亦被稱為「BD記錄器400」。
顯示裝置500包括電視(以下亦稱為「TV」)、或顯示器、投影器等對應於HDMI之各種影像顯示裝置(圖像顯示裝置)。於顯示裝置500中,如下所述,播放依照Miracast自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無線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且經由HDMI纜線502有線傳送至顯示裝置500之影像等。又,於顯示裝置500中,如下所述,播放自影像機器400經由HDMI纜線402有線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進而經由HDMI纜線502有線傳送至顯示裝置500之影像等。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顯示裝置500設為包括TV者,顯示裝置500亦被稱為「TV500」。
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100係配戴於頭部之圖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亦被稱為頭戴式顯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本實施形態之頭戴式顯示器(HMD)100係使用者於視認虛像之同時亦可直接視認外景之光學透過型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HMD100包括:圖像顯示部20,其於配戴於使用者頭部之狀態下使使用者視認虛像;以及
控制部(控制器)10,其控制圖像顯示部20。
圖像顯示部20係配戴於使用者頭部之配戴體,於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眼鏡形狀。圖像顯示部20包含右保持部21、右顯示驅動部22、左顯示驅動部24、左保持部23、右光學像顯示部26、及左光學像顯示部28。右光學像顯示部26及左光學像顯示部28分別以使用者配戴有圖像顯示部20時位於使用者之右眼及左眼前之方式配置。右光學像顯示部26之一端與左光學像顯示部28之一端於使用者配戴有圖像顯示部20時之對應於使用者之眉間之位置相互連接,於該連接部配置有相機67。
右保持部21及左保持部23係如眼鏡腳(眼鏡腿)般於使用者之頭部保持圖像顯示部20之構件。右顯示驅動部22配置於右保持部21之內側、換言之為使用者配戴有圖像顯示部20時與使用者之頭部對向之側。又,左顯示驅動部24配置於左保持部23之內側。再者,以下,亦存在不區分右保持部21及左保持部23而作為「保持部」進行說明之情況。同樣地,亦存在不區分右顯示驅動部22及左顯示驅動部24而作為「顯示驅動部」進行說明,不區分右光學像顯示部26及左光學像顯示部28而作為「光學像顯示部」進行說明之情況。
圖像顯示部20進而具有用以將圖像顯示部20連接於控制部10之連接部40。連接部40包含:本體軟線48,其連接於控制部10;右軟線42及左軟線44,其等係由本體軟線48分支為2條而成;以及連結構件46,其設於分支點。於連結構件46設有用以連接耳機插頭30之插孔。右耳機32及左耳機34自耳機插頭30延伸。
圖像顯示部20與控制部10經由連接部40進行各種信號之傳送。於本體軟線48之與連結構件46為相反側之端部與控制部10之各者,設有相互嵌合之連接器(省略圖示),藉由本體軟線48之連接器與控制部10之連接器之嵌合/嵌合解除,而控制部10與圖像顯示部20連接或分離。連接部40可採用金屬纜線或光纖。
控制部10係用以控制HMD100之裝置。控制部10包含點燈部12、觸控板14、方向鍵16、及電源開關18。點燈部12藉由其發光態樣而通知HMD100之動作狀態(例如電源之ON/OFF等)。作為點燈部12,例如可使用LED。觸控板14檢測於觸控板14之操作面上之接觸操作,而輸出與檢測內容對應之信號。作為觸控板14,可採用靜電式或壓力檢測式、光學式之各種觸控板。方向鍵16檢測對與上下左右方向對應之鍵之按下操作,輸出與檢測內容對應之信號。電源開關18藉由檢測開關之滑動操作,而切換HMD100之電源之狀態。
如上所述,控制部10於Miracast轉接器300以源模式動作之情形時,接收自Miracast轉接器30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來之影像等,並經由連接部40將影像傳送至圖像顯示部20,自耳機32、34輸出聲音。又,如上所述,控制部10於Miracast轉接器300以接收模式動作之情形時,依照Miracast將自圖像顯示部20經由連接部40傳送之影像等無線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再者,關於Miracast轉接器300與HMD100之控制部10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確立於下文詳細敍述。
圖2係功能性地表示頭戴式顯示器(HMD)100之構成之方塊圖。控制部10包括輸入資訊獲取部110、記憶部120、電源130、無線通信部13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模組134、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140、介面180以及傳送部(Tx)51及52,各部藉由未圖示之匯流排而相互連接。
輸入資訊獲取部110獲取與對上述觸控板14或方向鍵16、電源開關18等之操作輸入對應之信號。再者,雖然省略圖示,但作為輸入資訊獲取部110,亦可獲取與對視線檢測、觸控檢測、麥克風等輸入裝置之操作輸入對應之信號。具體而言,於視線檢測中,使用紅外線感測器等檢測使用者之視線。於此情形時,預先將視線之移動與命令建
立對應。於觸控檢測中,檢測使用者對設於HMD100之殼體之任意部位(例如圖像顯示部20之右保持部21及左保持部23(圖1)之外側)之接觸感測器之觸控操作。
記憶部120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硬碟等,記憶由CPU140讀出並執行之電腦程式或各種資料資訊。電源130對HMD100之各部供給電力。作為電源130,例如可使用二次電池。
無線通信部132係依照特定之無線通信規格(例如紅外線、Bluetooth(登錄商標)中例示之近距離無線通信、Wi-Fi(IEEE802.11)中例示之無線LAN等),於與外部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信。於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信部132至少與由Wi-Fi Alliance制定之「Wi-Fi」、「Wi-Fi Direct(Wi-Fi直連)」、「Miracast」對應。GPS模組134藉由接收來自GPS衛星之信號,而檢測HMD100之使用者之當前位置,產生表示使用者之當前位置資訊之當前位置資訊。再者,當前位置資訊可藉由例如表示緯度經度之座標而實現。
CPU140藉由讀出並執行儲存於記憶部120之電腦程式,而作為作業系統(OS,Operating System)150、圖像處理部160、聲音處理部170、相機控制部175、顯示控制部190、Miracast控制部195發揮功能。
圖像處理部160基於自介面180或無線通信部132、相機67輸入之影像信號而產生信號。圖像處理部160藉由將產生之信號經由連接部40供給至圖像顯示部20,而控制圖像顯示部20中之顯示。用以供給至圖像顯示部20之信號於類比形式與數位形式之情形時不同。
例如,於數位形式之情形時,輸入數位R信號、數位G信號、數位B信號、時脈信號PCLK同步之狀態之影像信號。圖像處理部160視
需要對包含數位R信號、數位G信號、數位B信號之圖像資料Data執行周知之解像度轉換處理、亮度彩度之調整等各種色調修正處理、楔形修正處理等圖像處理。其後,圖像處理部160經由傳送部51、52傳送時脈信號PCLK及圖像資料Data。
於類比形式之情形時,輸入包含類比R信號、類比G信號、類比B信號、垂直同步信號VSync、及水平同步信號HSync之影像信號。圖像處理部160自輸入之信號分離垂直同步信號VSync與水平同步信號HSync,根據其等之週期,使用未圖示之PLL(Phase Locked Loop,鎖相迴路)電路等產生時脈信號PCLK。又,圖像處理部160使用A/D轉換電路等將類比R信號、類比G信號、及類比B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圖像處理部160視需要對包含轉換後之數位R信號、數位G信號、數位B信號之圖像資料Data執行周知之圖像處理後,經由傳送部51、52傳送時脈信號PCLK、圖像資料Data、垂直同步信號VSync及水平同步信號HSync。再者,以下,亦將經由傳送部51傳送之圖像資料Data稱為「右眼用圖像資料Data1」,亦將經由傳送部52傳送之圖像資料Data稱為「左眼用圖像資料Data2」。
顯示控制部190產生控制右顯示驅動部22及左顯示驅動部24之控制信號。所謂控制信號係指用以個別地切換利用右LCD控制部211之右LCD241之驅動ON/OFF、利用右背光源控制部201之右背光源221之驅動ON/OFF、利用左LCD控制部212之左LCD242之驅動ON/OFF、利用左背光源控制部202之左背光源222之驅動ON/OFF的信號。顯示控制部190藉由該等控制信號控制右顯示驅動部22與左顯示驅動部24中之圖像光之產生及射出。顯示控制部190經由傳送部51、52傳送產生之控制信號。
聲音處理部170獲取內容中所含之聲音信號,並將獲取之聲音信號放大,供給至右耳機32之未圖示之揚聲器及左耳機34之未圖示之揚
聲器。再者,雖然省略圖示,但亦可對控制部10與圖像顯示部20中之至少一者所具備之麥克風檢測到之聲音進行取樣而獲取聲音信號。
相機控制部175控制相機67之動作,拍攝使用者視認之影像。拍攝之影像可記憶於記憶部120中。
介面180依照特定之有線通信規格(例如MicroUSB、USB、HDMI、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數位視覺介面)、VGA(Video Graphics Array,視頻圖形陣列)、合成、RS-232C(Recommended Standard(建議標準)232)、IEEE802.3中例示之有線LAN等),於與外部裝置OA之間進行有線通信。作為外部裝置OA,例如有PC或行動電話(包含智慧型電話)、遊戲終端機等。
如下所述,Miracast控制部195經由無線通信部132確立與HMD100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而且,Miracast控制部195於接收模式之情形時,利用無線通信部132接收自Miracast轉接器30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來之影像等,經由圖像處理部160及顯示控制部190於圖像顯示部20中顯示影像,經由聲音處理部170向耳機32、34輸出聲音。又,Miracast控制部195於源模式之情形時,自無線通信部132向Miracast轉接器30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影像等。再者,作為無線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之影像等,可列舉利用相機67拍攝之影像及利用麥克風收集之聲音、或經由介面180自外部裝置OA供給之各種內容。
圖像顯示部20包括右顯示驅動部22、左顯示驅動部24、作為右光學像顯示部26(圖1)之右導光板261、作為左光學像顯示部28(圖1)之左導光板262、及9軸感測器66。9軸感測器66係檢測加速度(3軸)、角速度(3軸)、地磁(3軸)之運動感測器。
右顯示驅動部22與左顯示驅動部24使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下稱為「LCD」)或投影光學系統,產生並射出表
示圖像之圖像光。右顯示驅動部22包含接收部(Rx)53、作為光源發揮功能之右背光源(BL)控制部201及右背光源(BL)221、作為顯示元件發揮功能之右LCD控制部211及右LCD241、以及右投影光學系統251。
接收部53接收自傳送部51傳送之資料。右背光源控制部201基於輸入之控制信號驅動右背光源221。右背光源221例如為LED或電致發光(EL,electroluminescence)等發光體。右LCD控制部211基於輸入之時脈信號PCLK、右眼用圖像資料Data1、垂直同步信號VSync、及水平同步信號HSync,驅動右LCD241。右LCD241係呈矩陣狀配置有複數個像素之透過型液晶面板。右LCD241藉由驅動呈矩陣狀配置之各像素位置之液晶,且藉由使透過右LCD241之光之透過率變化,而將自右背光源221照射之照明光調變為表示圖像之有效之圖像光。右投影光學系統251包括使自右LCD241射出之圖像光成為並行狀態之光束之準直透鏡。
左顯示驅動部24具有與右顯示驅動部22大致相同之構成,與右顯示驅動部22同樣地動作。即,左顯示驅動部24包含接收部(Rx)54、作為光源發揮功能之左背光源(BL)控制部202及左背光源(BL)222、作為顯示元件發揮功能之左LCD控制部212及左LCD242、以及左投影光學系統252。省略詳細之說明。再者,雖然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背光源方式,但亦可使用前光源方式、或反射方式射出圖像光。
右光學像顯示部26與左光學像顯示部28以使用者配戴有圖像顯示部20時分別位於使用者之左右眼前之方式配置(參照圖1)。右光學像顯示部26包含右導光板261及未圖示之調光板。右導光板261由透光性樹脂材料等形成。右導光板261使自右顯示驅動部22輸出之圖像光沿特定之光路反射並且導向使用者之右眼RE。右導光板261可使用繞射光柵,亦可使用半透過反射膜。調光板係薄板狀之光學元件,以覆蓋圖像顯示部20之表側之方式配置(未圖示)。調光板保護右導光板
261,且抑制右導光板261之損傷或污垢之附著等。又,藉由調整調光板之透光率,可調整進入使用者之眼睛之外界光量而調整虛像之視認容易度。再者,可省略調光板。
左光學像顯示部28具有與右光學像顯示部26大致相同之構成,與右光學像顯示部26同樣地動作。即,左光學像顯示部28包含左導光板262及未圖示之調光板,將自左顯示驅動部24輸出之圖像光導向使用者之左眼LE。省略詳細之說明。
圖3係表示使用者視認之虛像之一例之說明圖。於圖3中,例示使用者之視野VR。如上所述,藉由導向至HMD100之使用者之兩眼之圖像光於使用者之網膜成像,使用者可視認虛像VI。於圖3之例中,虛像VI係HMD100之OS之待機畫面。又,使用者透過右光學像顯示部26及左光學像顯示部28視認外景SC。如此,關於視野VR中顯示有虛像VI之部分,本實施形態之HMD100之使用者可看到虛像VI及虛像VI背後之外景SC。又,關於視野VR中未顯示虛像VI之部分,使用者可透過右光學像顯示部26及左光學像顯示部28直接看到外景SC。又,使用者可阻斷外景SC而僅看到虛像VI,可以虛像VI之形式看到自Miracast轉接器30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之影像。再者,於本說明書中,「HMD100顯示影像(圖像)」中包含使HMD100之使用者視認虛像。
圖4係功能性地表示Miracast轉接器300之構成之方塊圖。Miracast轉接器300除包括圖1所示之電源按鈕301、透視按鈕303、Miracast切換開關305、及點燈部307(LED307A、307B)以外,亦包括CPU310、記憶部320、電源330、USB介面340、HDMI收發部350、及Wi-Fi收發部360。各部藉由未圖示之匯流排而相互連接。
記憶部320包括ROM、RAM等,記憶有由CPU310讀出並執行之
電腦程式或各種資料資訊。再者,於圖4中表示記憶部320中記憶有Miracast設定資訊322之狀態。於Miracast設定資訊322中,除包含藉由Miracast控制部316執行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確立時如下所述般使用之資訊以外,亦包含關於顯示器或音響、視訊之形式之資訊等。
電源330於電源按鈕301為ON之情形時對Miracast轉接器300之各部供給電力。作為電源330,例如可使用二次電池。對於電源330,可藉由供給自AC轉接器332經由USB介面340供給之直流電源而進行充電。
CPU310藉由讀出並執行儲存於記憶部320之電腦程式,而作為作業系統(OS)311、USB控制部312、HDMI控制部313、Wi-Fi控制部314、透視控制部315、Miracast控制部316、LED控制部317等各種控制部發揮功能。
USB控制部312控制USB介面340之依照USB之動作。藉此,USB介面340執行與電腦600之間之依照USB之通信。又,USB介面340執行自AC轉接器332供給之直流電源對電源330之供給。
HDMI控制部313控制HDMI收發部350之動作。藉此,HDMI收發部350自BD記錄器400接收依照HDMI傳送之影像等。又,如下所述,HDMI收發部350將自BD記錄器400接收之影像等、或依照Miracast自HMD100無線接收之影像等依照HDMI傳送。
透視控制部315於透視按鈕303為ON之情形時,控制HDMI收發部350之動作,使自HDMI輸入端子輸入之影像等直接輸出至HDMI輸出端子。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自BD記錄器400接收之依照HDMI之影像等依照HDMI傳送至TV500,於TV500中顯示。
如下所述,Miracast控制部316經由Wi-Fi控制部314控制Wi-Fi收發部360,確立與HMD100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而且,Miracast控制部316於源模式之情形時,將自連接於HDMI收發部350
之HDMI輸入端子之BD記錄器400輸入之影像等自Wi-Fi收發部36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至HMD100。於HMD100中,執行自BD記錄器400經由Miracast轉接器300無線傳送來之影像之顯示或聲音之輸出。又,Miracast控制部316於接收模式之情形時,將自HMD100依照Miracast無線傳送來之影像等以Wi-Fi收發部360接收,並輸出至連接於HDMI收發部350之HDMI輸出端子之TV500。於TV500中,執行自HMD100無線傳送至Miracast轉接器300之影像之顯示或聲音之輸出。
如以下所說明般,Miracast轉接器300於與HMD100之間執行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確立之步驟、尤其源模式下之連接之確立之步驟具有特徵。
對Miracast轉接器為源模式之情形時,即Miracast轉接器300為影像傳送側之源裝置,使HMD100為影像接收側之接收裝置之情形時,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以下亦稱為「Miracast連接」)之步驟進行說明。
圖5係表示Miracast轉接器300為源模式之情形時之Miracast轉接器300與HMD100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的說明圖。Miracast轉接器300藉由使用者將電源按鈕301設為ON而啟動。此時,藉由將Miracast切換開關305設為源模式MTx,Miracast控制部316開始源模式下之動作(步驟S302),進行成為影像接收側之接收裝置之檢測或接收裝置之可利用Miracast進行之能力(亦稱為「服務」)之檢測(步驟S304)。再者,該等檢測係依照由Wi-Fi Alliance制定之Wi-Fi Peer-to-Peer(以下亦稱為「對等」、「P2P」)規格之規定執行。
另一方面,於作為接收裝置之HMD100中,使用者選擇執行Miracast執行用圖標(圖3之記載為「Miracast」之圖標」),執行用於
Miracast連接之應用程式,藉此Miracast控制部195開始動作,於圖像顯示部20中顯示Miracast連接之選單畫面。
圖6係表示用於Miracast連接之選單畫面MV之一例之說明圖。當使用者將選單畫面MV之模式切換開關MS設定於接收模式(Sink)側,輕擊(選擇)開始按鈕ST時,Miracast控制部195以接收模式開始動作(步驟S102),進行成為影像傳送側之源裝置之檢測或源裝置之可利用Miracast進行之能力(亦稱為「服務」)之檢測(步驟S104)。再者,該等檢測係與源裝置側同樣地依照P2P規格之規定執行。
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以下,為方便說明,亦簡稱為「源裝置」)進行接收裝置之檢測(步驟S304)後,待機至自接收裝置開始設定利用Miracast之連接為止(步驟S308)。另一方面,HMD100之Miracast控制部195(以下,為方便說明,亦簡稱為「接收裝置」)進行源裝置之檢測(步驟S104)後,使用者自檢測之源裝置中進行連接對象之源裝置之選擇(步驟S106),藉此對源裝置開始Miracast連接之設定(連接建立)(步驟S108)。再者,連接建立之開始係依照由Wi-Fi Alliance制定之Wi-Fi Direct或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通道直接鏈路建立)規格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P2P連接之開始成為觸發。
圖7係表示接收裝置中之藉由源裝置檢測檢測之可連接之源裝置之顯示畫面SD之一例之說明圖。如圖7(A)所示,於顯示畫面SD中,在基於源裝置之檢測結果而可連接之源裝置(AVAILABLE DEVICES)之顯示欄中顯示有裝置名(圖例中,記載為「**-WFD_****」)、及表示作為該裝置之狀態之能否連接之記載(於圖7(A)之例中,記載為表示可連接狀態之「Available」)。使用者自可連接(Available)之源裝置中,輕擊成為連接對象之源裝置之裝置名,藉此可進行源裝置之選擇。
當開始設定Miracast連接時,源裝置及接收裝置相互進行用於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之協商(步驟S310、S110),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步驟S312、S112)。若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則如圖7(B)所示般,連接對象之源裝置之狀態之記載成為連接狀態(「Connected」)。再者,於協商中,自接收裝置對源裝置傳送接收裝置之裝置名(參照圖7(A))或MAC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體存取控制位址)。
其次,源裝置將上述協商時自接收裝置獲取之裝置名與Miracast設定資訊322中預先儲存之可連接之接收裝置之清單(以下稱為「可連接裝置清單」)進行對照(步驟S316)。圖8係表示Miracast設定資訊322中預先儲存之可連接裝置清單DL之一例之說明圖。該可連接裝置清單DL於製品出貨時預先儲存於Miracast設定資訊322中。再者,亦可自電腦600經由USB進行更新設定。
於不存在與可連接裝置清單DL一致之裝置名之情形時(步驟S316:否),判斷為源裝置與接收裝置無法連接,結束Miracast連接之處理。另一方面,於存在與可連接裝置清單DL一致之裝置名之情形時(步驟S316:是),繼續設定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Miracast連接(步驟S318),隨之,亦繼續設定接收裝置與源裝置之間之Miracast連接(步驟S118)。其結果為,源裝置及接收裝置確立Miracast連接(步驟S320、S120)。
若於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確立Miracast連接,則作為接收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可依照Miracast對作為源裝置之HMD100無線傳送以作為影像機器之BD記錄器400播放之影像等(步驟S322、S122)。圖9係表示HMD100中顯示之影像播放畫面SP之說明圖。如圖9所示,於HMD100中,將接收到之影像播放顯示於影像播放畫面SP中,將接收到之聲音輸出至耳機32、34。
依照Miracast之影像等之無線傳送持續至以源裝置或接收裝置進行利用Miracast之對話之結束程序為止(步驟SS324、S124)。於作為源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中,例如藉由將電源按鈕301設為OFF而執行結束程序。又,於HMD100中,藉由輕擊(選擇)位於圖9之左上之結束圖標EA而執行結束程序。圖10係表示輕擊圖9所示之結束圖標EA時顯示之確認畫面CP之說明圖。如圖10所示,若輕擊結束圖標EA,則作為確認畫面CP,顯示「確定退出?(Are you sure to exit?)」之確認顯示、取消(cancel)按鈕、及OK按鈕。藉由使用者選擇OK按鈕,而執行利用Miracast之對話之結束程序,若選擇取消按鈕,則繼續利用Miracast之對話。
再者,HMD100之裝置名係本發明之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中固有之識別資訊,相當於表示係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許可對象(亦稱為「連接對象」)的連接許可識別資訊(亦稱為「連接識別資訊」)。於上述說明中,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作為「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控制部」發揮功能,HMD100之Miracast控制部195作為「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接收側連接控制部」發揮功能。又,於上述說明中,Miracast連接相當於「第1連接」,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相當於「第2連接」。再者,Miracast係以利用Wi-Fi Direct之P2P協定為基礎而動作之協定,即Wi-Fi Direct係下位協定,Miracast係上位協定。
對Miracast轉接器為透視模式之情形時,即Miracast切換開關305設為源模式MTx之狀態下,透視按鈕303設為ON而選擇透視模式之情形時之Miracast轉接器300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11係功能性地表示透視模式下之Miracast轉接器300之構成之方塊圖。圖11僅表示說明透視模式所需之構成,省略地表示其他構
成。於Miracast切換開關305設為源模式MTx之狀態(參照圖1、4)下,透視按鈕303設為ON而選擇透視模式之情形時,透視控制部315控制HDMI收發部350之動作,使自HDMI輸入端子輸入之影像等信號直接自HDMI輸出端子輸出。藉此,可將自BD記錄器400輸出之影像等經由Miracast轉接器300直接輸出至TV500,於TV500中播放。
對使Miracast轉接器300為接收模式之情形,即使Miracast轉接器300為影像接收側之接收裝置,使HMD100為影像傳送側之源裝置之情形時,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進行說明。再者,作為接收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與對應於Miracast之HDM100之間之Miracast連接之步驟,和先前之作為對應於Miracast之接收裝置之轉接器與先前之對應於Miracast之源裝置之間之Miracast連接之步驟相同。因此,以下說明作為接收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與對應於Miracast之HDM100之間之Miracast連接之步驟之概略。
Miracast轉接器300藉由將Miracast切換開關305(參照圖1、4)設為接收模式MRx,而作為接收裝置開始動作。另一方面,於HMD100中,使用者選擇執行Miracast執行用圖標(圖3),將Miracast連接之選單畫面(參照圖6)之模式切換開關MS設定於源模式(Source)側,並輕擊開始按鈕ST,藉此作為源裝置開始動作。
於源裝置及接收裝置中,相互依照Miracast連接之步驟進行裝置檢測及服務檢測。於作為源裝置之HDM100中,接收裝置檢測之結果與接收模式之情形時同樣地顯示於顯示畫面SD(參照圖7)之可連接之接收裝置之顯示欄。使用者自可連接之接收裝置中輕擊作為成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之裝置名,藉此選擇Miracast轉接器300作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自源裝置對接收裝置開始Miracast連接之設定,確立Miracast連接。其結果為,可依照Miracast自作為
源裝置之HMD100對作為接收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無線傳送影像或聲音,可經由Miracast轉接器300而以TV500顯示影像或輸出聲音。再者,於自HMD100經由Miracast轉接器300對TV500傳送影像等之情形時,可設為於HMD100中不進行影像等之播放,而傳送影像等者(亦稱為「串流」),亦可設為一面於HMD100中播放影像等,一面亦經由Miracast轉接器300傳送至TV500,於TV500中播放影像等者(亦稱為「鏡射」)。
於以上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Miracast轉接器300不具有用以顯示先前之源裝置中通常具備之高度之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例如使用液晶或有機EL之顯示器)或操作部(例如使用各種方式之觸控面板)。因此,於Miracast轉接器300成為影像傳送側之源裝置,HMD100成為影像接收側之接收裝置之情形時,無法如先前般使用者於源裝置側選擇接收裝置而實現Miracast連接之確立。然而,如上所述,於用以確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第2連接)之處理中,藉由在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後將自接收裝置對源裝置傳送之接收裝置之裝置名與預先登錄之可連接裝置清單DL進行對照,源裝置可特定出成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藉此,源裝置繼續執行用於選擇特定出之接收裝置而實現Miracast連接(第1連接)之確立之程序,可實現Miracast連接之確立。即,使於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交換之程序相對於在源裝置側選擇接收裝置而實現Miracast連接之確立之情形無任何變更,便可實現Miracast連接之確立。藉此,可解決因如Miracast轉接器300般未裝備用以實現高度之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接收裝置,而無法進行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步驟之連接的問題。
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對與第1實施形態中例示之用以確立Miracast連接之程序不同,為了選擇成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而於源裝置中設置新的程序之情形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之影像顯示系統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影像顯示系統1000相同,省略圖示及說明。
圖12係表示於第2實施形態中Miracast轉接器300為源模式之情形時之Miracast轉接器300與HMD100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的說明圖。圖12係相對於圖5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連接步驟,追加接收裝置中之步驟S101、S103之方面、及於源裝置中追加步驟S313並且步驟S314、S316變更為步驟S314b、S316b之方面不同。
於作為接收裝置之HMD100中,使用者選擇執行Miracast執行用圖標(參照圖3),執行用於Miracast連接之應用程式,藉此Miracast控制部195開始動作,首先執行源裝置之固有資訊之獲取動作(步驟S101)。具體而言,可藉由使例如作為固有資訊獲取裝置之相機67(參照圖1、2)及相機控制部175動作,讀取隨附於Miracast轉接器300之殼體表面之QR碼或條碼(以下稱為「QR碼等」)中所含之固有資訊而執行。再者,作為固有資訊,例如可使用預先決定之各種資料作為表示連接許可之資訊。再者,獲取之固有資訊亦可重疊地顯示於透視顯示在HMD100之視野VR之外景SC(參照圖3)中所含之Miracast轉接器300。該顯示例如可藉由繼續固有資訊獲取部之動作,辨識提供所獲取之固有資訊之裝置等進行各種圖像辨識等而執行。
繼而,於作為源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及作為接收裝置之HMD100中,執行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步驟(步驟S302~S312、步驟S102~S112),確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
於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之情形時,源裝置對接收裝置
請求傳送接收裝置所獲取之固有資訊(步驟S313)。此時,作為對源裝置之請求之應答,接收裝置對源裝置傳送步驟S101中所獲取之固有資訊(步驟S113),源裝置接收接收裝置所獲取之固有資訊。再者,該獲取請求及應答於確立之利用Wi-Fi Direct之P2P中,可藉由利用新設置之程序(協定)而執行。
接收到自接收裝置傳送之固有資訊之源裝置將Miracast設定資訊322中預先儲存之自身之固有資訊(與QR碼等中所含之固有資訊相同之資訊)與所接收到之固有資訊進行對照(步驟S314b)。繼而,於固有資訊不一致之情形時(步驟S316b:否),源裝置判斷為不存在可進行Miracast連接之接收裝置,結束Miracast連接之處理。另一方面,於固有資訊一致之情形時(步驟S316b:是),源裝置判定為傳送該固有資訊之接收裝置係可進行Miracast連接之接收裝置,選擇作為連接對象裝置。繼而,源裝置繼續設定與該接收裝置之間之Miracast連接(步驟S318),隨之,接收裝置亦繼續設定與源裝置之間之Miracast連接(步驟S118)。其結果為,源裝置與接收裝置確立Miracast連接(步驟S320、S120),可執行自源裝置對接收裝置之影像之無線傳送(步驟S322、S122)。
於以上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接收裝置預先獲取源裝置提供之表示連接許可之資訊作為固有資訊。源裝置於確立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後,將作為依照新設置之程序對接收裝置請求之應答而自接收裝置傳送來之固有資訊與自身提供之固有資訊進行對照,藉此可特定出並選擇成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藉此,源裝置可繼續執行於與選擇之接收裝置之間實現利用Miracast之連接之確立之情形之程序,實現利用Miracast之連接之確立。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後,需要用以在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收發接收裝置自源裝置獲取之固有
資訊之新的程序,但可利用源裝置選擇成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而實現Miracast連接之確立。藉此,可解決因如Miracast轉接器300般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接收裝置,而無法進行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步驟之連接的問題。
再者,上述Miracast轉接器300提供之固有資訊係本發明之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相當於表示係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連接識別資訊。
於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中,對源裝置中能夠自動決定成為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以下,僅對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及動作之部分進行說明。再者,於圖中,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部分標註與之前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圖13係功能性地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之Miracast轉接器300之構成之方塊圖。與圖4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在於,於記憶部320中,代替Miracast設定資訊322而記憶有優先度資訊324及決定方法資訊326之方面。又,第3實施形態之Miracast控制部316係依照Miracast之連接步驟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連接步驟之詳情於下文敍述。
圖14係表示優先度資訊324之一例之說明圖。優先度資訊324係作為源裝置動作之Miracast轉接器300用於決定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對象(接收裝置)之資訊。於優先度資訊324中,關於影像顯示系統1000中所含之複數個裝置,記憶有各裝置之資訊。具體而言,於優先度資訊324中包含有裝置識別碼、裝置名稱、特定之優先順序、電波強度、連接次數、及最近連接裝置之欄位。
於「裝置識別碼」中儲存有用以唯一地識別影像顯示系統1000
中所包含之各裝置之識別碼。識別碼可利用字符串、字母數字等任意態樣。於「裝置名稱」中儲存有由裝置識別碼表示之裝置之名稱。
於「特定之優先順序」中儲存有表示預先規定之優先順序之字符串(圖例中為數字)。
於「電波強度」中儲存有表示影像顯示系統1000中所包含之各裝置與Miracast轉接器300之間之無線通信中之電波強度之字符串(圖例中為數字)。Miracast控制部316亦可定期地獲取藉由Wi-Fi收發部360之天線接收之電波強度,而更新電波強度。再者,亦可省略電波強度之欄位。電波強度作為「關於電波之資訊」發揮功能。
於「連接次數」中儲存有過去在影像顯示系統1000中所包含之各裝置與Miracast轉接器300之間進行Miracast連接之次數之累計值。Miracast控制部316亦可於每次實施依照Miracast之連接時遞增連接次數。連接次數作為「關於連接之過去資訊」發揮功能。
於「最近連接裝置」中儲存有表示影像顯示系統1000中所包含之各裝置是否為前一次之Miracast連接對象之字符串。於圖例中,「Y」表示係前一次之Miracast連接對象,「N」表示不為前一次之Miracast連接對象。Miracast控制部316亦可於每次實施依照Miracast之連接時更新最近連接裝置。最近連接裝置作為「關於連接之過去資訊」發揮功能。
再者,優先度資訊324內之各資訊亦可構成為能夠藉由影像顯示系統1000之利用者進行變更。亦可設為,能夠藉由影像顯示系統1000之利用者變更例如儲存於裝置名稱中之值、或儲存於特定之優先順序中之值。作為變更方法,例如可設為,使優先度資訊324顯示於HMD100之圖像顯示部20中,可使用HMD100之控制部10進行編輯,亦可設為使優先度資訊324顯示於TV500中,可使用TV500之未圖示之遙控器進行編輯。
圖15係表示決定方法資訊326之一例之說明圖。於決定方法資訊326中,記憶有於第3實施形態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處理中作為源裝置動作之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用於決定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對象(接收裝置)之方法。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決定方法資訊326中儲存有「特定之優先順序」、「電波強度」、「連接次數」、「最近連接裝置」及「綜合」中之任一者。
圖16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Miracast轉接器300為源模式之情形時Miracast轉接器300與HMD100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步驟的說明圖。與圖5中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在於如下方面,即:於源裝置中包括步驟S400、S402、代替步驟S308而包括步驟S308a、及不包括步驟S314、S316。又,與圖5中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在於如下方面,即:於接收裝置中不包括步驟S106、及代替步驟S108而包括步驟S108a。
作為源裝置動作之Miracast轉接器300藉由執行步驟S400、S402,而自利用步驟S304檢測之裝置中決定依照Miracast之連接對象、即接收裝置。具體而言,於步驟S400中,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藉由參照儲存於決定方法資訊326之值而特定出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
於步驟S402中,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決定接收裝置。具體而言,於由步驟S400特定出之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特定之優先順序」之情形時,Miracast控制部316參照優先度資訊324之「特定之優先順序」,抽選儲存有表示優先順序最高之值(例如以字符串之升序決定優先順序之情形時為「1」或「A」)之入口(列)。Miracast控制部316將藉由抽選之入口之裝置識別碼或裝置名稱特定出之裝置決定為接收裝置。於圖14之例中,將HMD100決定為接收裝置。
於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電波強度」之情形時,Miracast控制部316參照優先度資訊324之「電波強度」,抽選存儲有表示電波強度最強之值之入口。Miracast控制部316將藉由抽選之入口之裝置識別碼或裝置名稱特定出之裝置決定為接收裝置。於圖14之例中,將HMD100決定為接收裝置。再者,於優先度資訊324中省略電波強度之欄位之情形時,Miracast控制部316亦可獲取藉由Wi-Fi收發部360之天線接收到之電波強度,將強度最強之裝置決定為接收裝置。
於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連接次數」之情形時,Miracast控制部316參照優先度資訊324之「連接次數」,抽選儲存有表示連接次數最多之值之入口。Miracast控制部316將藉由抽選之入口之裝置識別碼或裝置名稱特定出之裝置決定為接收裝置。於圖14之例中,將HMD100決定為接收裝置。
於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最近連接裝置」之情形時,Miracast控制部316參照優先度資訊324之「最近連接裝置」,抽選儲存有表示係前一次之Miracast連接對象之值、即「Y」之入口。Miracast控制部316將藉由抽選之入口之裝置識別碼或裝置名稱特定出之裝置決定為接收裝置。於圖14之例中,將TV500決定為接收裝置。
圖17係用以說明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綜合」之情形時之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之圖。於由圖16之步驟S400特定出之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為「綜合」之情形時,Miracast控制部316分別求出採用上述特定之優先順序、電波強度、連接次數、最近連接裝置之各者作為接收裝置之決定方法之情形時導入之優先順序(圖17)。Miracast控制部316針對每個入口(換言之,針對每個裝置)將表示分別求出之優先順序之數字進行合計,求出各裝置中之綜合優先順序。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按字符串之升序決定優先順序。因此,Miracast控制部316將求出之綜合優先順序之值最小之裝置決定為接收裝置。於圖17之例中,將
HMD100決定為接收裝置。再者,Miracast控制部316亦可使用其他統計方法(例如平均值、最頻值)代替優先順序之合計值。
於圖16之步驟S108a中,HMD100之Miracast控制部195待機至自源裝置開始設定利用Miracast之連接為止。
另一方面,以決定接收裝置(步驟S402)作為契機,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開始對由步驟S402決定之接收裝置之Miracast連接之設定(連接建立)(步驟S308a)。Miracast連接之設定之詳情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再者,圖16之例係步驟S402中決定HMD100作為接收裝置之情形之例示。若於步驟S402中決定其他裝置(例如TV500)作為接收裝置,則設為HMD100執行之步驟S108a以後之處理於決定之其他裝置中執行。
再者,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開始Miracast連接之設定之契機可任意地變更。例如,亦可以Miracast轉接器300成為接收模式ON、即藉由Miracast切換開關305選擇接收模式MRx作為契機,而開始Miracast連接之設定。又,亦可以Miracast轉接器300之電源設為ON作為契機。
於以上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作為源裝置發揮功能之Miracast轉接器300(影像傳送裝置)可決定成為Miracast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因此,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接收裝置,而無法進行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的問題。
進而,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作為源裝置發揮功能之Miracast轉接器300(影像傳送裝置)可利用源裝置內記憶之資訊(即,源裝置中預先記憶之優先順序)、及源裝置可自動獲取之資訊(即,源裝置接收到之關於接收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電波之資訊、及關於連接之
過去資訊)而決定連接對象。因此,作為源裝置發揮功能之Miracast轉接器300於決定連接對象時無需來自影像顯示系統1000之利用者之輸入。其結果為,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接收裝置,而無法進行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影像無線通信規格)之連接的問題。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發明之影像顯示系統1000,Miracast轉接器300(影像傳送裝置、源裝置)之Miracast控制部316(連接控制部)根據來自HMD100(影像接收顯示裝置、接收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Miracast轉接器300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確立Miracast轉接器300與HMD100之間之第2連接之處理。此處,第2連接係於確立依照Miracast(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第1連接之前進行之對等連接。如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般根據來自HMD100之請求之獲取而開始確立第2連接之處理之情形時,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可將請求之傳送源之HMD100作為第2及第1連接對象、即Miracast連接對象。如第3實施形態般相應於Miracast轉接器300內之契機之產生(即接收裝置之決定)而開始確立第2連接之處理之情形時,Miracast轉接器300之Miracast控制部316可將例如Miracast轉接器300內利用任意方法決定之接收裝置作為第2及第1連接對象、即Miracast連接對象。該等之結果為,根據該形態之影像顯示系統1000,即便為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Miracast轉接器300(影像傳送裝置、源裝置),亦可特定出Miracast通信對象,因此可實現Miracast轉接器300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將作為HMD100之固有識別資訊之裝置名設為表示依照Miracast係連接許可對象之連接許可識別資訊。繼
而,於作為源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中,藉由將用以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之處理中自作為接收裝置之HMD100傳送來之裝置名與可連接裝置清單DL進行對照,判定是否可連接。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確立利用Wi-Fi Direct之P2P連接之處理中自接收裝置傳送來之其他固有識別資訊用作連接許可識別資訊,根據與源裝置中預先登錄之識別資訊是否匹配,判定是否可連接。例如,將MAC位址用作HMD100中固有之識別資訊,根據是否通過利用作為可連接之接收裝置之識別資訊預先登錄之MAC位址之濾波器、即與預先登錄之MAC位址是否匹配,可判定是否可連接。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以在作為接收裝置之HMD100中,藉由讀取隨附於Miracast轉接器300之殼體表面之QR碼等而獲取作為源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提供之表示連接許可之固有資訊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藉由相機67讀取隨附於Miracast轉接器300之殼體表面之特定顯示圖案、例如Miracast認定顯示、裝置之標誌、裝置之製造編號等作為表示連接許可之固有資訊。又,亦可使Miracast轉接器300之點燈部307中對應於表示連接許可之固有資訊之特定發光圖案發光,利用HMD100讀取該特定之發光圖案。又,亦可於Miracast轉接器300設置紅外線發光部,使該紅外線發光部中對應於表示連接許可之固有資訊之特定之發光圖案依照例如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紅外線數據協定)發光,利用HMD100讀取該發光圖案。又,亦可於Miracast轉接器300設置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標籤或iBeacon,利用HMD100讀取來自RFID標籤或iBeacon之信標中所含之表示連接許可之固有資訊。又,亦可於Miracast轉接器300設置揚聲器,利用HMD100之麥克風對揚聲器發出之固有資訊進行集音而讀取。即,只要利用作為接收
裝置之HMD100獲取作為源裝置之Miracast轉接器300提供之表示連接許可之各種固有資訊即可。又,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例示使用相機作為固有資訊獲取裝置之例,但固有資訊獲取裝置並不限於相機,可根據資訊之收發方法而任意變更。例如,作為固有資訊獲取裝置,可採用紅外光等之受光裝置、可進行無線通信或近距離無線通信之通信裝置、麥克風等。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設為執行用於Miracast連接之應用程式之後,執行源裝置之固有資訊之獲取動作(圖12之步驟S101)進行說明。然而,亦可首先使用以獲取源裝置之固有資訊之應用程式動作,於第2實施形態中使用以讀取QR碼之應用程式動作,將獲取源裝置之固有資訊作為觸發(契機),執行用於Miracast連接之應用程式。根據變化例3,作為源裝置發揮功能之Miracast轉接器300對接收裝置請求固有資訊之傳送,於自接收裝置傳送之固有資訊與儲存於源裝置之資訊匹配之情形時,可選擇該接收裝置作為依照Miracast(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接收裝置,執行與該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第1連接之處理。因此,可解決因未裝備用以實現UI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源裝置無法選擇應連接之接收裝置,而無法進行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依照Miracast之連接的問題。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追加源裝置之固有資訊之獲取動作。於此情形時,只要將固有資訊設為源裝置之裝置名或MAC位址即可。於此情形時,於接收裝置中,使用者無需選擇對象源裝置(步驟S106),可基於獲取之固有資訊而自動地選擇對象源裝置。又,亦可與上述變化例3同樣地,將源裝置之固有資訊之獲取作為觸發而執行用於Miracast連接之應用程式。
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列舉作為源裝置發揮功能之Miracast轉接器300決定接收裝置(依照Miracast之連接之對象)之方法之一例進行了說明。然而,源裝置亦可使用除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方法以外之方法決定接收裝置。例如,Miracast轉接器300亦可使用除第3實施形態中例示之「電波強度」以外之關於各種電波之資訊決定接收裝置。作為關於電波之資訊,例如亦可使用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無線通信中使用之頻帶、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之無線通信中之通信內容有無加密等。例如,Miracast轉接器300亦可使用除第3實施形態中例示之「連接次數」及「最近連接裝置」以外之關於各種連接之過去資訊決定接收裝置。作為關於連接之過去資訊,亦可使用例如於源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過去維持Miracast連接之(維持連接)時間之合計值等。又,Miracast轉接器300亦可組合預先決定之優先順序、關於電波之資訊、及關於連接之過去資訊中之兩種以上而決定接收裝置。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關於HMD100,以控制部10與圖像顯示部20經由連接部40連接之分體型之構造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進行各種變化。例如可為於圖像顯示部20內包含控制部10之全部之一體型構造,又,亦可為包含控制部10之一部分之構造。又,亦可獨立地形成控制部10所具備之電源130,設為可更換之構造。形成於控制部之構成亦可於圖像顯示部內重複地形成。例如,CPU亦可形成於控制部與圖像顯示部之兩者,亦可區分以控制部之CPU與HMD之CPU分別進行之功能。又,亦可為將控制部內置於個人電腦(PC),且使用圖像顯示部代替PC之顯示器之態樣,又,亦可為將控制部與圖像顯示部一體化,而安裝於使用者之衣服之隨身電腦之態樣。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為經由HMDI纜線將Miracast轉接器300連接於不與Miracast對應之影像機器400或顯示裝置500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插入至不與Miracast對應之影像機器或顯示裝置等之HDMI之輸入輸出端子之構造之插入型構造之轉接器。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以對應於Miracast之HMD100與Miracast轉接器300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代替HMD,而應用於投影器、或智慧型電話、個人電腦(PC)、平板終端機、可攜式電子機器(媒體播放器、行動電話等)等各種對應於Miracast且可作為接收裝置發揮功能之各種裝置。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以作為由Wi-Fi Alliance制定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一之Miracast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應用於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等之各種影像無線傳送規格。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化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利用各種構成實現。例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了達成上述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與發明之概要欄中所記載之各形態中之技術性特徵對應之實施形態、變化例中之技術性特徵可適當進行替換或組合。又,若該技術性特徵於本說明書中並非作為必需者進行說明,則可適當削除。
100‧‧‧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頭戴式顯示器,HMD)
300‧‧‧Miracast轉接器(影像傳送裝置)
S102~S124‧‧‧步驟
S302~S324‧‧‧步驟
Claims (16)
- 一種影像顯示系統,其係自不具備用以實現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對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傳送影像而進行顯示者,且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包括連接控制部,該連接控制部係控制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連接之確立者,且控制第1連接與第2連接之確立,該第1連接係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該第2連接係於確立上述第1連接之前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且上述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
-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上述請求之獲取,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時,對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傳送表示係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連接識別資訊,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於上述連接識別資訊與儲存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識別資訊匹配之情形時,確立上述第1連接。
- 如請求項2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連接識別資訊係於確立上 述第2連接之處理中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至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中固有之識別資訊。
- 如請求項2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連接識別資訊係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且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包括用以獲取上述固有資訊之固有資訊獲取裝置,且於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之前,藉由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獲取上述固有資訊,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後,將所獲取之上述固有資訊作為上述連接識別資訊傳送至上述影像傳送裝置。
- 如請求項4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固有資訊之獲取係藉由下述中之任一者而執行,即: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QR碼之資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特定顯示圖案之資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RF標籤之資訊;以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發光部發光之特定發光圖案所表示之資訊。
- 如請求項4或5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係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且上述固有資訊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以上述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進行透視顯示時,重疊地顯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
-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包括固有資訊獲取裝置, 該固有資訊獲取裝置用以獲取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且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對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請求傳送上述固有資訊,以接收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上述固有資訊作為上述契機,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於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上述固有資訊與儲存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資訊匹配之情形時,確立上述第1連接。
- 如請求項7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固有資訊之獲取係藉由下述中之任一者而執行: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QR碼之資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特定顯示圖案之資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RF標籤之資訊;以及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讀取設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發光部發光之特定發光圖案所表示之資訊。
- 如請求項7或8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係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且上述固有資訊係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以上述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進行透視顯示時,重疊地顯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
-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上述連接控制部:決定成為上述連接之對象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且以決定上述連接之對象作為上述契機,於與所決定之上述影 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確立上述第2連接,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後,於與所決定之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確立上述第1連接。
- 如請求項10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上述連接之對象之決定係藉由下述中之任一者而執行: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中預先記憶之優先順序;基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所接收之關於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電波之資訊;基於關於上述連接之過去資訊;以及基於上述優先順序、關於上述電波之資訊、及上述過去資訊中之2種以上之組合。
- 一種連接方式,其係於自不具備用以實現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對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傳送影像而進行顯示的影像顯示系統中,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連接者,其特徵在於包括:(a)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而確立第1連接之步驟;以及(b)上述影像傳送裝置於確立上述第1連接之前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而確立第2連接之步驟;且上述步驟(b)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
- 一種電腦程式,其係於自不具備用以實現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及操作部之影像傳送裝置對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依照用以藉由1 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傳送影像而進行顯示的影像顯示系統中,用以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連接者,其特徵在於,其係用以使電腦實現如下功能者: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而確立第1連接;以及於確立上述第1連接之前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而確立第2連接;且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功能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
- 一種影像傳送裝置,其係不具備用以實現使用者介面之顯示部及操作部者,其特徵在於包括連接控制部,該連接控制部係控制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連接之確立者,且控制第1連接與第2連接之確立,該第1連接係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該第2連接係於確立上述第1連接之前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且上述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請求之獲取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內之契機之產生中之任一者,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
- 如請求項14之影像傳送裝置,其中上述連接控制部係:根據來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上述請求之獲取而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且 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時,於自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傳送之連接識別資訊且表示係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連接識別資訊與儲存於上述影像傳送裝置之連接識別資訊匹配之情形時,確立上述第1連接。
- 一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固有資訊獲取裝置,其用以獲取影像傳送裝置提供之固有資訊;以及接收側連接控制部,其係控制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連接之確立者,且控制第1連接與第2連接之確立,該第1連接係依照用以藉由1對1之直接無線通信傳送影像之影像無線傳送規格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連接,該第2連接係於確立上述第1連接之前將上述影像傳送裝置與上述影像接收顯示裝置對等連接;且上述接收側連接控制部係:於開始確立上述第2連接之處理前,藉由上述固有資訊獲取裝置獲取上述固有資訊,且於確立上述第2連接後,將獲取之上述固有資訊作為表示係依照上述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對象之連接識別資訊傳送至上述影像傳送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68217A JP6340792B2 (ja) | 2013-12-26 | 2013-12-26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映像送信装置と映像受信表示装置との間の映像無線伝送規格に従った接続方法、並びに、映像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受信表示装置 |
JP2014184367A JP6428071B2 (ja) | 2014-09-10 | 2014-09-10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映像送信装置と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との間の映像無線伝送規格に従った接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6608A true TW201526608A (zh) | 2015-07-01 |
Family
ID=5239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5082A TW201526608A (zh) | 2013-12-26 | 2014-12-23 | 影像顯示系統、構成影像顯示系統之影像傳送裝置與影像接收顯示裝置之間之依照影像無線傳送規格之連接方式、電腦程式、影像傳送裝置、影像接收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261905A1 (zh) |
EP (1) | EP3087751A1 (zh) |
KR (1) | KR101811813B1 (zh) |
CN (1) | CN105850148B (zh) |
BR (1) | BR112016015126A2 (zh) |
RU (1) | RU2629562C1 (zh) |
TW (1) | TW201526608A (zh) |
WO (1) | WO20150980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37167A1 (en) * | 2015-02-23 | 2016-09-01 | Lg Electronics Inc. | Terminal |
WO2016148458A1 (en) * | 2015-03-13 | 2016-09-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persistent miracast session over wireless link |
WO2017003007A1 (ko) * | 2015-07-02 | 2017-0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영상표시장치 및 이동 단말기 |
US20170055235A1 (en) * | 2015-08-21 | 2017-0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viding precision timing protocol (ptp) timing and clock synchronization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devices |
CN106385681A (zh) * | 2016-09-21 | 2017-02-08 | 平越 | 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85348A (zh) * | 2016-09-21 | 2017-02-08 | 平越 | 分步辨别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85680A (zh) * | 2016-09-21 | 2017-02-08 | 平越 | 增强娱乐性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85682A (zh) * | 2016-09-21 | 2017-02-08 | 平越 | 多功能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411874A (zh) * | 2016-09-21 | 2017-02-15 | 平越 | 若干标记下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83581A (zh) * | 2016-09-21 | 2017-02-08 | 平越 | 再现型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39098A (zh) * | 2016-09-21 | 2017-01-18 | 平越 | 增强正确性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411875A (zh) * | 2016-09-21 | 2017-02-15 | 平越 | 历史记录下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71609A (zh) * | 2016-09-21 | 2017-02-01 | 平越 | 带有时长标记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412895A (zh) * | 2016-09-21 | 2017-02-15 | 平越 | 高效虚拟现实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75840A (zh) * | 2016-09-30 | 2017-02-0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投影设备、移动终端及屏幕投影连接方法 |
CN107870264B (zh) * | 2016-10-12 | 2020-09-11 | 成武县晨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电线电缆测试仪及其方法 |
CN106453569A (zh) * | 2016-10-18 | 2017-02-22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再现型智慧城市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527713B (zh) * | 2016-11-07 | 2019-11-08 | 金陵科技学院 | Vr的三维数据渲染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657718B (zh) * | 2016-11-07 | 2019-12-06 | 金陵科技学院 | 实现虚拟现实的数据传送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527714B (zh) * | 2016-11-07 | 2020-04-28 | 金陵科技学院 | 基于虚拟现实下的图像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454322A (zh) * | 2016-11-07 | 2017-02-22 | 金陵科技学院 | Vr的图像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JP6919222B2 (ja) * | 2017-02-27 | 2021-08-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10810773B2 (en) * | 2017-06-14 | 2020-10-20 | Dell Products, L.P. | Headset display control based upon a user's pupil state |
US10897491B2 (en) * | 2017-12-28 | 2021-01-19 | Intel Corporation | Content provision based on usage analytics for multiple display receiver devices |
DK180186B1 (en) * | 2018-05-08 | 2020-07-23 | Maersk Drilling As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
US11328643B2 (en) | 2018-05-15 | 2022-05-10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Display unit |
US11422764B1 (en) * | 2018-06-03 | 2022-08-23 | Epic Optix, Inc. | Multi-platform integrated display |
CN109474858A (zh) * | 2018-12-04 | 2019-03-15 | 深圳市诺信连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Vr的远程控制方法及vr |
JP7234025B2 (ja) | 2019-04-23 | 2023-03-07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
CN112419999A (zh) * | 2019-08-21 | 2021-0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内容分享方法和终端设备 |
KR20210103880A (ko) * | 2020-02-14 | 2021-08-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컨텐트 제공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CN113642345B (zh) * | 2020-05-11 | 2023-12-08 |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二维码设备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 |
EP4191397A4 (en) * | 2020-10-28 | 2023-12-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JP2023072419A (ja) | 2021-11-12 | 2023-05-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93721A (ja) * | 2006-04-26 | 2007-11-08 | Shimadzu Corp | 巡回点検支援システム |
US10908421B2 (en) * | 2006-11-02 | 2021-02-02 |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sonal viewing devices |
US20100274671A1 (en) * | 2009-04-27 | 2010-10-28 | Sony Corporation And Sony Electron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contextual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network |
KR101732057B1 (ko) * | 2009-11-02 | 2017-05-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Av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입력 백 채널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기기 |
US8599773B2 (en) | 2009-11-17 | 2013-12-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scalable channel-based station enablement and de-enablement in television band white spaces |
JP5630141B2 (ja) | 2010-08-18 | 2014-11-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に含まれる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に含まれる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US8918719B2 (en) * | 2011-02-14 | 2014-12-23 |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s in a controlling device |
CN102647245B (zh) * | 2011-02-22 | 2015-07-2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MY168121A (en) * | 2012-04-13 | 2018-10-11 | Sony Corp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203105039U (zh) * | 2013-02-07 | 2013-07-31 | 协创立科数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WiFi无线影音分享器 |
CN203181128U (zh) * | 2013-02-22 | 2013-09-04 | 协创立科数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无线影音分享设备 |
CN103475907B (zh) * | 2013-09-23 | 2017-01-25 | 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14
- 2014-12-11 CN CN201480069645.9A patent/CN105850148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11 US US15/033,161 patent/US2016026190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12-11 KR KR1020167015432A patent/KR10181181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2-11 BR BR112016015126A patent/BR112016015126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12-11 EP EP14828555.4A patent/EP308775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12-11 RU RU2016130325A patent/RU2629562C1/ru active
- 2014-12-11 WO PCT/JP2014/006176 patent/WO201509801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23 TW TW103145082A patent/TW201526608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61905A1 (en) | 2016-09-08 |
CN105850148A (zh) | 2016-08-10 |
WO2015098016A1 (en) | 2015-07-02 |
BR112016015126A2 (pt) | 2017-08-08 |
EP3087751A1 (en) | 2016-11-02 |
KR101811813B1 (ko) | 2017-12-22 |
CN105850148B (zh) | 2019-04-02 |
KR20160084451A (ko) | 2016-07-13 |
RU2629562C1 (ru) | 2017-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11813B1 (ko) | 영상 표시 시스템, 영상 표시 시스템을 구성하는 영상 송신 장치 및 영상 수신 표시 장치 사이의 영상 무선 전송 규격에 따른 접속 방법,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을 갖는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영상 송신 장치, 및 영상 수신 표시 장치 | |
TWI615631B (zh) | 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及頭部配戴型顯示裝置之控制方法 | |
US10176783B2 (en) | Interactive wearable and portable smart devices | |
US9411160B2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 |
JP6459711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6066037B2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 |
JP6340792B2 (ja)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映像送信装置と映像受信表示装置との間の映像無線伝送規格に従った接続方法、並びに、映像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受信表示装置 | |
US979271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68729A1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363974A1 (en) |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head mounted displa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computer program | |
CN107077363B (zh) |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记录介质 | |
JP2017010185A (ja)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150168728A1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JP6631014B2 (ja) |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 |
JP6428071B2 (ja)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映像送信装置と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との間の映像無線伝送規格に従った接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 |
US10205990B2 (en) | Device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video,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JP2015064476A (ja) |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 | |
JP5887983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6119544A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
JP6565202B2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
JP2016085634A (ja)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