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3661A -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3661A
TW201523661A TW104104594A TW104104594A TW201523661A TW 201523661 A TW201523661 A TW 201523661A TW 104104594 A TW104104594 A TW 104104594A TW 104104594 A TW104104594 A TW 104104594A TW 201523661 A TW201523661 A TW 2015236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conductor
induction coil
coils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6628B (zh
Inventor
Ming-Chiu Tsai
Chi-Che Chan
Original Assignee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104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6628B/zh
Priority to CN201510104061.7A priority patent/CN1047667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3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3661A/zh
Priority to US14/835,677 priority patent/US1000270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628B/zh
Priority to US15/979,406 priority patent/US10643787B2/en
Priority to US16/294,858 priority patent/US10784042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01F27/36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mad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感應線圈結構,用於一無線充電裝置,該感應線圈結構包含至少一第一線圈,設置於一感應線圈之第一層;至少一第二線圈,設置於該感應線圈之第二層;一第一磁導體,位於該至少一第一線圈與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之間,其中,該第一磁導體之第一面疊合該至少一第一線圈,第二面疊合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以及一第二磁導體,疊合在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上未疊合該第一磁導體之一面。該第一磁導體包含一開孔,而用來繞製該至少一第一線圈中的一第一線圈之一導線從第一層通過該開孔而延伸至第二層,以繞製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

Description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本發明係指一種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尤指一種具有良好電感及電阻特性的感應線圈結構,可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以提升無線充電裝置的效能。
在感應式電源供應器中,供電端發送電力的方式是由開關電路推動諧振電容及具有電感特性的供電線圈所構成的諧振電路,以在諧振電路上振盪而產生弦波,此弦波透過線圈發送能量至受電端。受電端亦包含由受電線圈及諧振電容所構成的諧振電路,用來接收供電端傳送的能量,以達到無線電力傳送的目的。
一般來說,諧振電路是由互相串聯的線圈及電容所構成,在供電端,當諧振電路兩端(全橋驅動模式)或其中一端(半橋驅動模式)輸入開關電源訊號時,會在諧振電路上產生振盪。理想上,諧振電路的電感值及電容值皆具有極大值,因此輸入諧振電路的開關電源訊號的直流成分及交流成分皆不會在諧振電路兩端產生短路現象,使得訊號能量有效地傳送到受電端。然而,雖然市面上可取得的電容皆具有足夠的電容值,但線圈可能因為粗細、長度或繞製方式的不同,而呈現大小不一的電感值。當電感值過小時,開關電源訊號的交流成分會直接穿過線圈,形同短路現象,因而在諧振電路及驅動電路中產生瞬間的大電流,此短路現象容易造成電路燒毀。此外,瞬間電流亦可能在線圈訊號的電壓上產生較大的鏈波,隨之而來的是產生電磁干擾 (Electronic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問題。另一方面,由於諧振電路運作時會有電流通過,且諧振電路中的線圈往往存在內阻,當電流通過線圈上的內阻時會造成能量的損耗。
因此,目前的線圈設計方式皆是以提升電感值並降低電阻值為主要目的。常見的提升電感值的方式為增加線圈的圈數以及將線圈與磁導體搭配使用;而常見的降低電阻值的方式則是使用較粗的線圈,並盡可能減少線圈的長度。在相同繞線面積之下,使用較粗的線圈也代表了線圈的繞線長度受到限制。在此情況下,如何在電感值及電阻值當中取捨而得出較佳的線圈長度,以及如何設計線圈的繞線方式以有效地與磁導體進行搭配,已成為業界亟欲努力的目標。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透過本發明之感應線圈結構,可在不影響電阻值的情況之下大幅提升電感量,抑或在保有一定程度電感量的情況之下大幅降低電阻值,進而提升感應線圈的效能。
本發明揭露一種感應線圈結構,用於一無線充電裝置,該感應線圈結構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線圈,設置於一感應線圈之一第一層;至少一第二線圈,設置於該感應線圈之一第二層;一第一磁導體,位於該至少一第一線圈與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之間,其中,該第一磁導體之一第一面疊合該至少一第一線圈,該第一磁導體之一第二面疊合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以及一第二磁導體,疊合在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上未疊合該第一磁導體之一面;其中,該第一磁導體包含一開孔,而用來繞製該至少一第一線圈中的一第一線圈之一導線從該第一層通過該開孔而延伸至該第二層,以繞製該至少 一第二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感應線圈結構,用於一無線充電裝置,該感應線圈結構包含有複數個線圈,分別設置於一感應線圈之複數層中的第一層至第N層;(N-1)個夾層磁導體,其中每一夾層磁導體分別位於該感應線圈之該複數層中相鄰兩層之間,並疊合在設置於該相鄰兩層的線圈之間;以及一底層磁導體,疊合在位於第N層之一線圈上未面對第(N-1)層之一面;其中,在該(N-1)個夾層磁導體中,位於該感應線圈之第i層與第(i+1)層之間的一第一夾層磁導體包含一開孔,而用來繞製位於第i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第一線圈之一導線通過該開孔而延伸至第(i+1)層,以繞製位於第(i+1)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
10‧‧‧線圈
T_1、T_2、T_3、T_4‧‧‧線端
20‧‧‧α型線圈
200‧‧‧磁導體
30、40、50‧‧‧感應線圈
302、402、404‧‧‧上層線圈
304、406‧‧‧下層線圈
306、408、M_1~M_(N-1)‧‧‧夾層磁導體
308、410、M_N‧‧‧底層磁導體
310‧‧‧開孔
312、314‧‧‧片體
322、324‧‧‧缺口
W_1、W_2‧‧‧導線
C_1~C_N‧‧‧線圈
第1圖為一線圈之示意圖。
第2圖為一α型線圈之示意圖。
第3A、3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感應線圈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感應線圈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N層感應線圈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一線圈10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線圈10包含有繞線所構成的感應面與線端T_1、T_2,線端T_1、T_2可與電容串聯或並聯以形成諧振電路,訊號及能量則透過開關電源電路輸入諧振電路兩端或其中一端。導線上存在有內阻,內阻的大小會隨著導線的長度增加而上升,若欲提升電感量而增加線圈繞製的圈數時,內阻也會隨之而提高,造 成較大的能量損耗。
線圈10為一種常見的線圈,其是由內而外進行繞製,再透過熱熔或化學溶劑方式黏合,以形成片狀的螺旋形結構,片狀的表面即可用來進行感應。然而,在線圈10的結構之下,導線之一端(線端T_1)位於螺旋外側,而另一端(線端T_2)須從螺旋內側以貼齊片狀表面的方式拉出。此結構至少有兩項缺點:在機構上,若線端T_2拉出的部分與感應物位於同側時,線端T_2會在線圈與感應物之間形成一條線寬的厚度,而影響線圈的感應效果;若線端T_2拉出的部分與感應物位於相反兩側時,則此線圈無法完全貼合磁導體。另一方面,由於繞製線圈的導線每一部分皆會產生磁場,這些磁場會交互作用而發送能量,然而,線端T_2直接拉出的部分會形成多餘的磁場,而影響線圈本身運作的電磁場,造成感應效率下降。
為解決上述問題,業界發展出一種α型繞線法。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一α型線圈20之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α型線圈20包含有兩層彼此疊合的螺旋形結構,導線從線端T_1進入線圈並由外而內繞行第一層,隨後在第一層內側轉入第二層,再由內而外繞行第二層,最後由第二層外側之線端T_2輸出。
在第2圖中,α型線圈20另疊合在一磁導體200上。一般來說,線圈製造商可在線圈不需進行感應的一側加上磁導體,以提升線圈的感應效能。磁導體可產生磁傳導、磁反射及磁阻隔等效應。其中,磁傳導可增加線圈的電感量,磁反射可將線圈發射的能量反射至欲進行感應的一側,磁阻隔可阻擋線圈發射的能量。因此,若磁導體疊合在線圈不需進行感應的一側時,可將線圈能量反射至感應物以提升感應效率,同時避免多餘的能量穿透至後端而對後端電路造成不良影響。此外,當磁導體疊合在線圈上時,亦可傳導 線圈運作時產生的熱能,而產生散熱效果。
本發明對α型線圈進行改良,使磁導體對線圈的包覆程度更高,以更有效地實現磁導體所帶來的優點,亦即,更有效地提升電感量並加強散熱效果。
請參考第3A、3B圖,第3A、3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感應線圈30之示意圖。以結構分解而言,如第3A圖所示,感應線圈30包含有一上層線圈302、一下層線圈304、一夾層磁導體306及一底層磁導體308。在感應線圈30中,一線端T_1位於上層線圈302的外側,而一線端T_2位於下層線圈304的外側,而上層線圈302的導線與下層線圈304的導線在線圈內側相連,因此不存在如線圈10之一線端需從內側拉出的問題。根據感應線圈30的結構,上層線圈302設置於感應線圈30之上層,其上無任何阻隔,可用來發送能量。下層線圈304設置於感應線圈30之下層,由夾層磁導體306及底層磁導體308對其進行包覆。夾層磁導體306位於上層線圈302及下層線圈304之間,更明確來說,夾層磁導體306之一面與上層線圈302疊合,另一面與下層線圈304疊合。底層磁導體308則疊合在下層線圈304上未疊合夾層磁導體306之一面。此外,夾層磁導體306另包含一開孔310,用來繞製上層線圈302的導線可從上層通過開孔310而延伸至下層,再繞製而形成下層線圈304。透過上述方式組合而成的感應線圈30則繪示於第3B圖。
在感應線圈30中,夾層磁導體306及底層磁導體308皆為片狀,其面積可根據上層線圈302及下層線圈304的繞製圈數及導線線寬來決定。一般來說,夾層磁導體306之上下兩面的面積需夠大,足以使上層線圈302及下層線圈304分別完全疊合在夾層磁導體306之上下兩面。底層磁導體308之面積也應足以完全疊合下層線圈304,以達到良好的包覆效果。相較於α 型線圈20只使用一塊磁導體疊合在線圈下方,本發明之感應線圈30的下層線圈304之上下兩面皆疊合磁導體,而上層線圈302亦疊合在夾層磁導體306上,使得磁導體對線圈具有更高的包覆程度。如此一來,由於線圈與磁導體的接觸面積以及磁導體對線圈的包覆程度皆大幅增加,且線圈之上層及下層皆與磁導體接觸,可大幅提升線圈的電感量,同時提升磁導體所帶來的散熱效果。
一般來說,感應線圈的製作過程是先將線圈繞製完成並成形之後,再加入磁導體。且在線圈繞製的過程中,不易將線圈穿越磁導體的開孔。因此,磁導體可採用多片式的設計。舉例來說,感應線圈30中的夾層磁導體306可設計為由片體312及314所構成。片體312及314之側邊分別包含有一缺口322及324。在線圈繞製完成並定形之後,可將片體312及314分別由不同方向嵌入上層線圈302及下層線圈304之間。片體312上包含有缺口322之側邊與片體314上包含有缺口324之側邊相互連接並貼合,以形成夾層磁導體306。在此例中,缺口322與缺口324相互對齊,合併之後即形成開孔310。另一方面,底層磁導體308不需要設計開孔,因此可由單一片體來實現。
在上述實施例中,夾層磁導體306為兩片式設計,但此設計方式不應為本發明之限制。在其它實施例中,夾層磁導體亦可由三個或四個以上的片體組合而成,或以一體成形的方式來實現,而不限於此。若採用一體成形的方式時,可直接在夾層磁導體上鑽孔,以形成用來穿越導線的開孔。
值得注意的是,在感應線圈30中,上層及下層皆僅包含單一線圈(即上層線圈302與下層線圈304),且上層線圈302與下層線圈304可根據夾層磁導體306的表面積而設計為具有相同圈數。在其它實施例中,亦可調 整上層線圈及下層線圈,使其具有不同圈數,進而使上下層的電感量達到平衡。詳細來說,由於下層線圈的磁導體包覆程度較高,較容易獲得較高的電感量,因此,可調整線圈使上層線圈的圈數大於下層線圈的圈數,以提升上層線圈的電感量,進而使上下層的電感量彼此接近或相等,即達到電感平衡的狀態。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亦可在感應線圈之一層中設置多個線圈,以進一步提升電感量配置的彈性。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感應線圈40之結構分解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感應線圈40包含有上層線圈402及404、一下層線圈406、一夾層磁導體408及一底層磁導體410。感應線圈40與感應線圈30的主要差異在於,感應線圈40之上層包含二個上層線圈402及404。上層線圈402及404可具有相同圈數且相互疊合,詳細來說,上層線圈404疊合在夾層磁導體408上,而上層線圈402疊合在上層線圈404上。上層線圈402及404係分別由具有相同線寬的導線W_1及W_2由外而內繞製而成,導線W_1及W_2再由線圈內側通過夾層磁導體408上的開孔延伸至下層。接著,在下層中,此二條導線W_1及W_2會在水平方向互相貼合,並共同繞行在夾層磁導體408及底層磁導體410之間,以形成下層線圈406。詳細來說,在感應線圈40之上層中,上層線圈402及404是上下疊合,因此上層線圈的總體高度為導線W_1之線寬加上導線W_2之線寬;在感應線圈40之下層中,導線W_1與導線W_2是在水平方向貼合且在同一平面上繞行,因此下層線圈406的高度為單一條導線的線寬。在此情況下,若上層線圈402及404的繞線面積與下層線圈406的繞線面積相同時,對任一條導線W_1或W_2而言,在下層進行繞線的圈數是上層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夾層磁導體408及底層磁導體410的結構及實施方式分別類似於第3A圖中夾層磁導體306及底層磁導體308的結構及實施方式,於此不贅述。
需注意的是,在感應線圈40的結構之下,導線W_1的線端T_1、T_3以及導線W2的線端T_2、T_4皆位於線圈外側,因此不存在如線圈10之一線端需從內側拉出的問題。此外,由於導線W_1及W_2在上層繞行的圈數為下層繞行圈數的兩倍,因此線圈本身可在上層產生較大的電感。另一方面,由於上層線圈402及404僅單面疊合於夾層磁導體408,而下層線圈406之上下兩面分別疊合於夾層磁導體408及底層磁導體410,使得磁導體對下層電感量產生的加強效果大於對上層電感量的加強。如此一來,感應線圈的製造商可任意調整線圈的圈數以及磁導體的配置方式,來控制上層的電感量與下層的電感量接近或相等,以達到電感平衡的狀態。除此之外,在感應線圈40中,下層線圈的圈數僅是上層的二分之一,具有內阻低的優點,且磁導體的高包覆程度可使得下層的電感量不致因為線圈數少而降低。
本發明使用之夾層磁導體與底層磁導體可由具有高導磁率特性之磁性材料所構成。磁性材料可為一錳鋅磁芯(Mn-Zn Core)、鎳鋅磁芯(Ni-Zn Core)、鐵粉芯(Iron Powder Core)、鐵鎳鉬磁芯(Molypermalloy Powder(MPP)Core)、鐵矽鋁磁芯(Sendust Core)、鐵氧體磁芯(Ferrite Core)、高磁通磁芯(High Flux Core)或其它等效之磁性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主要精神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用於無線充電裝置的感應線圈結構,此無線充電裝置可以是感應式電源供應器之供電模組或受電模組,其可透過良好的感應線圈結構來提升電力傳送或接收的效能。透過本發明之感應線圈結構,可在不影響電阻值的情況之下大幅提升電感量,抑或在保有一定程度電感量的情況之下大幅降低電阻值,進而提升感應線圈的效能。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進行修飾或變化,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本發明使用之磁導體皆以片體來實現,此片體的表面形狀可為正方形、矩形、圓形或多邊形等,只要磁導體能夠有效地包覆線圈,可使用任 何形狀的片體來實現。此外,在本發明之感應線圈中,每一層皆可包含任意數量的線圈,並使用任意數量的導線來進行繞製,且每一層之線圈皆可根據系統需求,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繞行,而線圈的配置或安排方式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採用的方式。對於任何形式的感應線圈而言,只要不同層的線圈之間設置有磁導體,所形成之夾層結構皆包含在本發明的範疇內。除此之外,在上述實施例中,感應線圈皆包含二層線圈,並以上層作為與感應物進行感應的媒介而下層用來接觸磁導體以提升電感量。但在其它實施例中,感應線圈亦可採用更多層結構,使電感量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N層感應線圈50之結構分解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感應線圈50包含有N個線圈C_1~C_N、(N-1)個夾層磁導體M_1~M_(N-1)及一底層磁導體M_N。線圈C_1~C_N分別設置於第1層至第N層,而每一層之間分別以夾層磁導體M_1~M_(N-1)進行區隔。對線圈C_1~C_N而言,除了位於第1層之線圈C_1僅下方疊合夾層磁導體M_1,其它線圈之上下兩面皆疊合磁導體,因此具有良好的包覆效果。對磁導體M_1~M_N而言,每一夾層磁導體M_1~M_(N-1)之上下兩面皆與線圈疊合,而底層磁導體M_N僅疊合線圈C_N。較佳地,每一線圈C_1~C_N皆由同一導線繞製而成,且具有相同的圈數及面積,而每一磁導體M_1~M_N表面或形成磁導體M_1~M_N之片體表面皆具有足夠的面積,使得相疊的線圈皆可完全疊合在磁導體M_1~M_N上。
值得注意的是,若感應線圈50之導線係由上而下進行繞製,且上方的線端位於線圈外側時,位於奇數層的線圈(C_1、C_3、C_5、......)係由外而內繞製,位於偶數層的線圈(C_2、C_4、C_6、......)則是由內而外繞製。舉例來說,在第1層中,導線可由外而內繞製以形成線圈C_1,接著通過位於磁導體M_1上的開孔並延伸至第2層,再由內而外繞製位於第2層的線圈 C_2。此時,導線需從磁導體M_2外側延伸至第3層,再由外而內繞製位於第3層的線圈C_3,並以此類推。
由上述可知,對於疊合在奇數層下方以及偶數層上方的磁導體而言(如M_1、M_3、M_5、......),由於導線是由線圈內側穿越兩層之間,因此這些磁導體需包含開孔,用來穿越導線。另一方面,對於疊合在偶數層下方以及奇數層上方的磁導體而言(如M_2、M_4、M_6、......),由於導線是由線圈外側穿越兩層之間,因此導線可由磁導體外側穿越上下兩層,在此情況下,磁導體中央不需包含開孔,或者可在靠近線圈外側的位置設計開孔,用來穿越導線。如此一來,每一夾層磁導體M_1~M_(N-1)皆可根據需求,決定是否包含用來通過導線的開孔,此外,上述每一磁導體M_1~M_N亦可根據需求,使用兩片式、多片式或一體成形的設計。
較佳地,感應線圈50的層數可設計為偶數(即N為偶數),使得導線上方及下方的線端皆位於線圈外側,可避免導線之一線端需從內側拉出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將磁導體疊合在不同層線圈之間,藉此提升磁導體對線圈的包覆程度,以提升感應線圈的電感量,進而使感應線圈同時具有良好的電感及電阻特性。如此一來,可在不影響電阻值的情況之下大幅提升電感量,抑或在保有一定程度電感量的情況之下大幅降低電阻值,進而提升感應線圈的效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30‧‧‧感應線圈
302‧‧‧上層線圈
304‧‧‧下層線圈
306‧‧‧夾層磁導體
308‧‧‧底層磁導體
310‧‧‧開孔
312、314‧‧‧片體
322、324‧‧‧缺口
T_1、T_2‧‧‧線端

Claims (19)

  1. 一種感應線圈結構,用於一無線充電裝置,該感應線圈結構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線圈,設置於一感應線圈之一第一層;至少一第二線圈,設置於該感應線圈之一第二層;一第一磁導體,位於該至少一第一線圈與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之間,其中,該第一磁導體之一第一面疊合該至少一第一線圈,該第一磁導體之一第二面疊合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以及一第二磁導體,疊合在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上未疊合該第一磁導體之一面;其中,該第一磁導體包含一開孔,而用來繞製該至少一第一線圈中的一第一線圈之一導線從該第一層通過該開孔而延伸至該第二層,以繞製該至少一第二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第一磁導體包含有:一第一片體,該第一片體之一側邊具有一第一缺口;以及一第二片體,該第二片體之一側邊具有一第二缺口;其中,該第一片體上包含有該第一缺口之該側邊與該第二片體上包含有該第二缺口的該側邊相互連接,以形成片狀之該第一磁導體,且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二缺口合併而形成該開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第一磁導體之該第一面及該第二面的面積夠大,足以使該至少一第一線圈及該至少一第二線圈分別完全疊合在該第一磁導體之該第一面及該第二面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第二磁導體包含有:一片體,該片體之一表面的面積夠大,足以使該至少一第二線圈完全疊 合在該表面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線圈包含有單一第一線圈,而該至少一第二線圈包含有單一第二線圈,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的圈數相同。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線圈包含有二個第一線圈,該二個第一線圈的圈數相同且相互疊合,而該至少一第二線圈包含有單一第二線圈,該第二線圈是由二個第一線圈所分別對應的二條導線貼合並在同一平面上共同繞行在該第一磁導體與該第二磁導體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第一磁導體及該第二磁導體分別為具有高導磁率特性之一磁性材料。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磁性材料為一錳鋅磁芯(Mn-Zn Core)、一鎳鋅磁芯(Ni-Zn Core)、一鐵粉芯(Iron Powder Core)、一鐵鎳鉬磁芯(Molypermalloy Powder(MPP)Core)、一鐵矽鋁磁芯(Sendust Core)、一鐵氧體磁芯(Ferrite Core)或一高磁通磁芯(High Flux Core)。
  9. 一種感應線圈結構,用於一無線充電裝置,該感應線圈結構包含有:複數個線圈,分別設置於一感應線圈之複數層中的第一層至第N層;(N-1)個夾層磁導體,其中每一夾層磁導體分別位於該感應線圈之該複數層中相鄰兩層之間,並疊合在設置於該相鄰兩層的線圈之間;以及一底層磁導體,疊合在位於第N層之一線圈上未面對第(N-1)層之一面; 其中,在該(N-1)個夾層磁導體中,位於該感應線圈之第i層與第(i+1)層之間的一第一夾層磁導體包含一開孔,而用來繞製位於第i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第一線圈之一導線通過該開孔而延伸至第(i+1)層,以繞製位於第(i+1)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第二線圈。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i為奇數。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用來繞製位於第j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第三線圈之一導線通過該(N-1)個夾層磁導體中的一第二夾層磁導體的一側而延伸至第(j+1)層,以繞製位於第(j+1)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第四線圈。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j為偶數。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N-1)個夾層磁導體中的一夾層磁導體包含有:一第一片體,該第一片體之一側邊具有一第一缺口;以及一第二片體,該第二片體之一側邊具有一第二缺口;其中,該第一片體中包含有該第一缺口之該側邊與該第二片體中包含有該第二缺口的該側邊相互連接,以形成片狀之該夾層磁導體,且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二缺口合併而形成該開孔。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第一夾層磁導體上疊合該第一線圈之一第一面以及疊合該第二線圈之一第二面的面積夠大,足以使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分別完全疊合在該第一夾層磁導體之該第一面及該第二面上。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底層磁導體包含有:一片體,該片體之一表面的面積夠大,足以使位於該複數層中的第N層之該複數個線圈中的一線圈完全疊合在該表面上。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複數個線圈包含有N個線圈,且該複數層中每一層皆設置該N個線圈中的一線圈。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N個線圈中每一線圈的圈數皆相同。
  18. 如請求項9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N-1)個夾層磁導體及該底層磁導體分別為具有高導磁率特性之一磁性材料。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感應線圈結構,其中該磁性材料為一錳鋅磁芯(Mn-Zn Core)、一鎳鋅磁芯(Ni-Zn Core)、一鐵粉芯(Iron Powder Core)、一鐵鎳鉬磁芯(Molypermalloy Powder(MPP)Core)、一鐵矽鋁磁芯(Sendust Core)、一鐵氧體磁芯(Ferrite Core)或一高磁通磁芯(High Flux Core)。
TW104104594A 2015-02-11 2015-02-11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TWI596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4594A TWI596628B (zh) 2015-02-11 2015-02-11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CN201510104061.7A CN104766714B (zh) 2015-02-11 2015-03-10 用于无线充电装置的感应线圈结构
US14/835,677 US10002707B2 (en) 2015-02-11 2015-08-25 Induction coil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US15/979,406 US10643787B2 (en) 2015-02-11 2018-05-14 Induction typ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il module thereof
US16/294,858 US10784042B2 (en) 2015-02-11 2019-03-06 Induction typ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il modul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4594A TWI596628B (zh) 2015-02-11 2015-02-11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3661A true TW201523661A (zh) 2015-06-16
TWI596628B TWI596628B (zh) 2017-08-21

Family

ID=5364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594A TWI596628B (zh) 2015-02-11 2015-02-11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2707B2 (zh)
CN (1) CN104766714B (zh)
TW (1) TWI59662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812B (zh) * 2015-12-03 2017-01-01 Smartdisplayer Technology Co Ltd Magnetic card
CN106855953A (zh) * 2015-12-08 2017-06-16 智慧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卡片
TWI794327B (zh) * 2017-11-21 2023-03-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54345B2 (en) 2012-03-02 2020-12-01 Nuscale Power, Llc Servicing a nuclear reactor module
KR102527794B1 (ko) 2016-02-04 2023-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7134354A (zh) * 2016-02-26 2017-09-05 苏州伊诺联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WO2017161531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Intel Corporation Conical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
CN107492436B (zh) * 2016-06-11 2019-11-22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和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JP6717127B2 (ja) * 2016-09-02 2020-07-01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保持部材および保持部材セット
US20180090999A1 (en) 2016-09-23 2018-03-29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mat with multiple coil arrangements optimized for different devices
TWI623170B (zh) * 2016-10-04 2018-05-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接收裝置
FR3061999B1 (fr) * 2017-01-19 2019-08-23 Institut Vedecom Panneau de charge sans fil, unite de stockage d’energie equipee et systeme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chargeable
EP3385964B1 (en) * 2017-04-03 2019-10-02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A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1605487B2 (en) * 2017-04-14 2023-03-14 The Diller Corporation Laminate with induction coils and charging st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600421B2 (en) * 2017-04-14 2023-03-07 The Diller Corporation Laminate with induction coils
CN1091496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快充电子装置
US10725515B2 (en) 2017-09-29 2020-07-28 Apple Inc. I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system
CN107799900A (zh) * 2017-10-23 2018-03-13 苏州威斯东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无线充电线圈
CN108417363B (zh) * 2018-02-10 2021-05-11 深圳大学 一种液态金属无线充电线圈及其制备方法
US11342108B2 (en) 2018-05-11 2022-05-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ackable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antennas
TWI706424B (zh) * 2018-06-27 2020-10-01 合利億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線圈
CN109152317B (zh) * 2018-08-17 2021-04-02 无锡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屏蔽片、制备方法及其线圈模组
CN109921522A (zh) * 2019-03-07 2019-06-21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线圈装置
CN209591776U (zh) * 2019-03-19 2019-11-05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模组和无线电能发射电路
CN112242749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电子设备
CN112802665B (zh) * 2019-11-14 2022-04-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电子设备
TWI805944B (zh) * 2020-09-23 2023-06-21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應用於電動載具充電之無線充電系統
CN112750618B (zh) * 2020-12-28 2021-10-26 天津大学 一种奇数匝比的平面变压器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3872A (en) * 1972-06-13 1974-09-03 I Marcus Microminiature monolithic ferroceramic transformer
KR20140081355A (ko) * 2012-12-21 2014-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부품용 전자기 유도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81356A (ko) * 2012-12-21 2014-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부품용 전자기 유도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52076B1 (ko) * 2012-12-28 2014-10-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용 코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무선 충전 장치
TWM455965U (zh) * 2013-01-11 2013-06-21 Logah Technology Corp 無線充電裝置之薄型感應線圈結構
TWM453229U (zh) * 2013-01-11 2013-05-11 Logah Technology Corp 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CN104184217B (zh) * 2013-08-21 2016-08-10 深圳市安普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感应线圈及制造方法、无线充电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812B (zh) * 2015-12-03 2017-01-01 Smartdisplayer Technology Co Ltd Magnetic card
CN106855953A (zh) * 2015-12-08 2017-06-16 智慧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卡片
TWI794327B (zh) * 2017-11-21 2023-03-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02707B2 (en) 2018-06-19
TWI596628B (zh) 2017-08-21
CN104766714B (zh) 2017-10-24
US20150364244A1 (en) 2015-12-17
CN104766714A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628B (zh) 用於無線充電裝置之感應線圈結構
US11955262B2 (en) Inductor and EMI filter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457541B1 (ko) 코일 모듈, 무선 충전 방출 장치, 수신 장치, 시스템 및 단말
CN105845404B (zh) 一种高品质因数的发射线圈结构及其绕制方法
JP6520960B2 (ja) 電流検出素子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TW201511048A (zh) 電感及包含該電感之開關電路
CN106952710A (zh) 一种用于多负载的无线充电磁耦合结构及其电路
US20140203901A1 (en) Reactor and electrical device
WO2011124761A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apacitive current
KR101595774B1 (ko) 무선 전력 전달을 위한 복합형 코일 모듈
JP3057203B2 (ja) プリントコイル形トランス
JP3823322B2 (ja) 分布定数構造
US9672974B2 (en) Magnetic component and power transfer device
JP6956400B2 (ja) 磁性被覆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ランス
CN202930150U (zh) 脉冲变压器
KR101545735B1 (ko) 누설자속저감 권선법을 이용한 공진형 전력변환기용 변압기
TW202025182A (zh) 可調式漏感變壓器
US11881340B2 (en) Inductor structure
CN208315355U (zh) 一种积层电感
JP3306365B2 (ja) 複合トランス
CN103137303A (zh) 一种提高气隙磁芯电感系数的方法
CN101728066A (zh) Uu型铁芯的绕组配置方法、装置及变压器
JP2003100518A (ja) 整合器
JP6424710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用コイル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KR20200094420A (ko) E-타입 코어를 갖는 자성체 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