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0306A - 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0306A
TW201510306A TW103117482A TW103117482A TW201510306A TW 201510306 A TW201510306 A TW 201510306A TW 103117482 A TW103117482 A TW 103117482A TW 103117482 A TW103117482 A TW 103117482A TW 201510306 A TW201510306 A TW 2015103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air
piston
seat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9134B (zh
Inventor
Tiberio Lonati
Ettore Lonati
Fausto Lonati
Original Assignee
Santoni & C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ni & C Spa filed Critical Santoni & C Spa
Publication of TW201510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0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1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8Needle latch openers; Brush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2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eedle cams u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該裝置 包含:至少一本體,其具有指定成可連接至一壓縮空氣源的至少一空 氣入口,至少一第一殼體座,其用於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 於該本體中,及具有至少一第一空氣路徑,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且將 該至少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用來藉由該壓縮空氣移動該致動 器;該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其可移動地安裝並與該 本體相關聯,且指定成用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至少一織針交互作 用,及至少一第一致動器,其可移動地至少部份地容納於該第一殼體 座中,且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用以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該裝置進 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一電磁閥,其安裝並直接連接於該裝置之該本體, 且直接作用至少在該第一空氣路徑上,該第一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 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藉此選擇性 地啟用該第一致動器。

Description

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裝置。詳言之,本發明係有關於用於針織品、無縫針織品、襪類等等之編織機,特別是圓形編織機的技術領域。
眾所皆知地,編織機係設有與一組線配合用於形成一編織織物之多數織針;其係特別涉及一圓型編織機的旋轉圓筒之織針。編織機係設有能夠作用在織針上的操控裝置,使他們以所欲之方式與線配合來形成一具有已定特性之已定縫線。
該等操控裝置包含操控凸輪(該領域中被稱作織針凸輪),其可作用在機器之一或多個織針上以將他們帶到至少介於一停用位置與一啟用位置之間,其中於該停用位置該等織針不與線交互作用,而其中於該啟用位置該等織針與一或多條線交互作用來運作並形成編織縫線。
實質上,該操控裝置係利用適合的致動器以一受控制方式移動該等操控凸輪,以致於該等織針作用或不作用在該等線上。該等致動器典型地係流體動力致動器,特 別是氣動致動器或活塞,供應有壓縮空氣以便來回移位並因此將該等操控凸輪移動接近及遠離該旋轉圓筒,藉此在編織形成的期間啟用及停用該等織針。
一編織機典型地包含多數操控裝置,繞該旋轉圓筒配置,藉此操控該圓筒之多數且較佳為全部的織針之移動。
在習知機器中,該等操控裝置每一者之控制係藉由一配置於機器之一特別區段中之電子控制單元來達成,例如一艙室或盒子或配電板或操控台。該電子控制單元包含多數電磁閥,其每一者係經指派有操控一操控裝置內部之一單一致動器之作用的任務。典型地,在習知機器中,用來控制該等操控裝置之電磁閥係結合成單塊,其併有多數(例如八個、十六個等等)電磁閥且連接至該控制單元。
進一步地,該操控裝置內部的每一致動器需要供應壓縮空氣;對此,機器包含一管總成,該等管係從一壓縮空氣之單一源(例如一槽)開始並且各自地到達一個別致動器;因此對於該等操控裝置中存在的已定數目之致動器係對應於一個一個地專屬之相等數目之壓縮空氣管。為了控制壓縮空氣供應至該等致動器,在習知機器中每一電磁閥係作用在一個別空氣供應管上,且具有能分別賦予或防止空氣通至一致動器以啟用或停用該致動器之目的。
在習知機器中每一操控裝置典型地包含兩個致動器,其能夠獨立地操控兩個操控凸輪;在此組態中,該裝置亦於該領域中被稱作「雙凸輪」之用語;藉由側接一 已定數目之雙凸輪,自該編織機之縫線的落下可被組構。每一雙凸輪因此需要兩個空氣供應管及兩個或更多電磁閥位於該操控單元中來操控該等致動器之作用。
申請人發現用來操控織針及其他移動編織機器件之習知裝置並非沒有缺陷而可在各種方式上改善,特別是涉及該等裝置所能達到的性能及其於編織機中之整合。
習知裝置之一典型缺陷係為需要對該裝置的每一致動器指定該壓縮空氣之一單一專屬供應管。須記得許多操控裝置係存在於一編織機中,每一者皆有多數致動器,由於沿著整體機器從壓縮空氣源(對於該整體機器為單一個)至所有致動器設置的高數目之壓縮空氣管,其係一極端複雜的機器。這顯著地增加了設計成本、用於編織機之氣動佈纜、維修的成本;進一步地,習知編織機之設置係相當容易受到安裝誤差影響,且其功能上係遭受故障及/或失效。
習知方案的另一缺陷在於隨著許多及長的空氣供應管係遭受堵塞現象及雜質的累積,他們需要在該氣動設施上頻繁的且昂貴的清潔介入;該氣動設施之缺乏或不完整的維修可導致該裝置之該等致動器或該操控凸輪中的故障或失效。
申請人所遭遇到之習知裝置的另一缺陷在於該等操控凸輪之移動的緩慢及/或非最佳控制,因為該等習知裝置中致動器的啟用之限制。事實上,藉由設置在該編織機之中央操控單元中之電磁閥(每一者作用在一用於一致 動器之單一空氣供應管上)來控制該等單一致動器係需要長的時間,係因隨著該電磁閥通過該供應管之開啟條件(用以啟用對應致動器)與該管之關閉條件(用以停用該致動器)之間在每一情況下皆遭受致動器響應中的延遲,歸咎於該電磁閥與該個別致動器之間之距離及該供應管自該電磁閥至該致動器之長度的關係。換言之,處理及實行該等習知裝置之控制的總體速度係被該等裝置之結構及其在該編織機內部之配置所限制。由於這個原因,該等習知操控裝置所能獲得之性能被限制了,因為超過特定限度不可能再藉由電磁閥增加該等致動器之啟用速度(啟用/停用),隨著壓縮空氣供應連接(其致動該等致動器)將無法以所需速度切換該等致動器之啟用及停用條件之間的通過。
例如,在習知形式的圓形編織機中,這項性能的限制係轉換成該編織機之旋轉速度上的限制(且因此對每單位時間所生產之編織量的限制):事實上,其係典型地在技術上不可能在一對應於該圓筒旋轉的一部分之時間中移動該等致動器,而因此其係不可能將該圓筒帶至一如用來要求切換該等致動器於一較該等氣動連接所施加的最小響應時間還短之時間的旋轉速度。
其係值得考慮,關於上述之習知編織機的組態需要自該等電磁閥所設置之機器的操控單元至該等單一致動器的複雜氣動供應連接是必須的,因為有油、灰塵及其他雜質存在於該機器之該織針凸輪操控裝置運作的區域中。這項缺陷需要操控壓縮空氣自該控制源至該操控裝置之該 等致動器的每一者的通過/不通過與該實際裝置呈一段距離來完成,以使控制部分及該等致動器之內側不受油及其他雜質汙染。
在這個狀況下,本發明所支援之目的,於其各種面相及/或實施例中,係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可排除一或多個所援引之缺陷。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揭露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特徵在於簡單及合理的結構。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移動凸輪裝置,其能夠改善一編織機之性能,特別是增加機器之編織產率,例如單位時間中生產的編織量及/或所生產之編織的複雜度。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圓形編織機之移動凸輪裝置,其能夠增加支承該等織針之旋轉圓筒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賦予機器之織針更有效率且有效的控制。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能夠以簡單及有效之方式保持機器之氣動迴路乾淨。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 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能夠降低該裝置及整體編織機的維修需求。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特徵在於顯著的持續時間及/或更耐故障或失效。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具有一通用結構,可輕易適應於各種型式的編織機及/或生產需求。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補救在該凸輪操控裝置運作之點上存在油及灰塵之上述缺陷,藉由提供一可有效率地運作於該等條件下之新穎裝置。
本發明之進一步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其特徵在於一相對於所給予的性能及品質之適度製造成本及/或在於安裝及/或設置及/或維修的高度便利性。
這些目的及以外的其他者,其在接隨的說明流程中會更佳地浮現,且係藉由根據隨附之請求項的一或多者之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來實質上達成,該等請求項之每一者可單獨視之(沒有相對依附關係)或可與其他請求項任意組合,並且接隨的面向及/或實施例亦可不同地與上述之請求項組合。
在一第一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該裝置包含: 至少一本體,其具有至少一空氣入口,該空氣入口經指定成擬與一壓縮空氣源連接、至少一殼體座,用於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於該本體中、且具有至少一第一空氣路徑,其界定在該本體內部及將該至少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來藉由該壓縮空氣移動該致動器;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其可移動地安裝於該本體上且與該本體相關聯,並經指定成可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之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至少一第一致動器,其可移動地容納至少部份於該本體中該第一殼體座中,且經指定成可控制性地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
在一面向中,該裝置包含至少至少一第一電磁閥,其安裝且直接連接於該裝置之該本體,及直接作用至少在該第一空氣路徑上,該第一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藉此選擇性地啟用該第一致動器。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係設有一連接於該第一空氣路徑之第一底部端,及一相對該底部端之第二頭端,其係可部份地插入該第一座中,或者一第一操控凸輪之一接合部分係可於該第一座處與於該致動器相關聯,使得該凸輪之一運作部分從該第一座及從該本體離開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一或多個織針配合。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一活塞,其可選擇性地在該第一座中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 移位,其中於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於該底部端處,較佳地毗鄰在該底部端之一表面上,較佳地毗鄰在該底部端之一表面上,其中於該第二位置該第一活塞係在該第一座中朝向該頭端前進。
在一面向中,於該第一活塞之該第一位置中,該第一電磁閥防止該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且於該第二位置中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
在一面向中,該本體包含一第二空氣路徑,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且將該至少一空氣入口或另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於該第一活塞之下游的一點上,以及一第二電磁閥,其安裝及直接連接於該本體且直接作用在該第二空氣路徑上,該第二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二活塞,其容納於該第一座中並與該第一活塞串聯,即,在相對於該底部端至該頭端之該第一座的一縱向展開之該第一活塞之下游,該第二活塞係可選擇性地在該第一座中於一個別第一位置與一個別第二位置之間移位,其中於該個別第一位置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且頭部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一頭表面上,其中於該個別第二位置該第二活塞係相對於該第一活塞之該頭表面在該第一座中朝向該頭端前進。
在一面向中,於該第二活塞之該第一位置中,該第二電磁閥防止該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且於該第二位置中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二活塞係設有一前接合部分,該第一操控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指定成穩固地連接至該前接合部分,藉此使得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一及/或該第二活塞之移位可決定該第一操控凸輪進入及離開該第一座的一對應移位。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致動器係經組構成可選擇性地運作至少於下列運作組態中:一縮回組態,其中該第一及該第二電磁閥分別關閉該第一及該第二空氣路徑中之空氣通過且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皆係於該第一位置中,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縮回;一中間組態,其中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及該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二位置中且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一位置中,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部份地前進;一前進組態,其中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二位置中,且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於同一座中完全地前進,同時該第一電磁閥可賦予或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一空氣路徑中,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一位置或於該個別第二位置。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其容納於該第一座中且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在該第一活塞上及/或在該第二活塞上產生一沿著該縱向展 開、自該第一座之該頭端導引至該底部端的推力,當該第一及/或該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一及/或該二空氣路徑中時,該第一彈性元件係能夠維持該第一及/或該第二活塞於該個別第一位置。
在一面向中,該本體內部包含至少一第一空氣釋放器件或一快速釋放器件,其沿著至少該第一空氣路徑串聯插設且實現該空氣路徑之一部分,該空氣釋放器件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賦予一空氣流自該器件之上游通至下游沿著該第一空氣路徑朝向該第一致動器,以及用以向該器件之外側,即,該第一空氣路徑之外側,截取並釋放一來自該致動器沿著該第一空氣路徑自該釋放器件之下游至上游導引之空氣流。
在本發明之一獨立面向中,其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一針床之織針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預先設置至少一本體,該本體具有經指定擬與一壓縮空氣源連接之至少一空氣入口、至少一容納座用以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於該本體中、及具有至少一第一空氣路徑,該第一空氣路徑界定在該本體內部且將該至少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來藉由該壓縮空氣移動該致動器;在該本體上連結及可移動地安裝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該第一操控凸輪係指定成用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之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 至少部份地可移動地容納一第一致動器於該本體中之該殼體座中,該第一致動器係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用以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將一第一電磁閥直接安裝及連接至該裝置之該本體,使得該第一電磁閥直接作用至少在該第一空氣路徑上,該第一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該空氣通過第一空氣路徑以選擇性地啟用該第一致動器;藉由該第一電磁閥選擇性地啟用該第一致動器,且具有操控該第一操控凸輪之移動的目的,並因此啟用或停用一或多個織針與一或多條線用來形成編織之交互作用。
在一進一步之獨立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該裝置包含:該裝置之一本體,其設有至少一第一殼體座,該第一殼體座具有一縱向展開且經組構成用來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於該本體中;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其可移動地安裝並連結於該本體且指定成用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至少一織針,較佳地與一圓形編織機之一圓筒的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至少一第一致動器,其可移動地容納至少部份地於該本體中之該第一殼體座中且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用以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一及一第二 活塞,其彼此相異且可移位地容納於該第一座中,該第一及第二活塞係沿著該第一座之縱向延伸串聯配置且係能夠相對於彼此獨立地移位,該裝置本體係為一個且單獨的一個,且係經製成一單件。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係設有一在該本體之一後側上開啟之第一底部端,及一相對該底部端且在該本體之一前側上開啟之第二頭端,其經指定成面向該編織機之該等織針,該底部端讓該第二及第一活塞連續地插入及該頭端讓該第一操控凸輪之一接合部分至少部份插入,藉此該接合部分可連接至該第二活塞且該第一凸輪之一運作部分在該本體之該前側上離開該第一座,以與該編織機之該針床的一或多個織針配合。
在一面向中,該第二活塞係相對於該第一座自該底部端至該頭端之該縱向延伸容納在該第一活塞之下游的該第一座中,該第二活塞係可選擇性地在該第一座中至少介於一個別第一位置與一個別第二位置之間移位,其中於該個別第一位置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且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一頭表面上,其中於該個別第二位置該第二活塞係在該第一座中相對於該第一活塞之該頭表面朝向該頭端前進。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具有一不會自該頭端至該底部端遞減的截面。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具有一自該底部端至該頭端的錐形截面。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不具有自該頭端至該底部端的底切。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具有 自該底部端至該頭端串聯的一第一截面、一第二截面及一第三截面,嚴格地遞減且較佳為圓形。在一面向中,該第一截面具有一第一直徑,該第二截面具有一小於該第一直徑之第二直徑,及該第三截面具有一小於該第二直徑之第三直徑。在一面向中,該第一座具有介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截面之間之一第一相接部,及介於該第二與該第三截面之間之一第二相接部。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活塞包含一後部及一前部,其係穩固地彼此拘束且沿著該第一活塞之一縱軸串聯展開,當該活塞插入該座中時,該前部係於該後部之下游,該後部接收一來自供應該第一活塞之一壓縮空氣流之推力而該前部將該推力向該活塞之下游軸向地傳送。
在一面向中,該第一活塞之該等後部及前部具有一圓筒形構造,該後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一直徑之直徑及該前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二直徑之直徑,該第一活塞具有一介於該後部與該前部之間之階部,該階部係實質上成形為相對於該第一相接部互補。
在一面向中,該第二活塞包含一個別後部及一個別前部,其彼此穩固且沿著該第二活塞之一縱軸串聯展開,當該活塞插入該座中時,該前部係於該後部之下游,該後部接收一來自供應該第二活塞之一個別壓縮空氣流之個別推力而該前部將該推力向該活塞之下游軸向地傳送。
在一面向中,該第二活塞之該等後部及前部具有一圓筒形構造,該後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二直徑之直 徑及該前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三直徑之直徑,該第二活塞具有一介於該後部與該前部之間之個別階部,該階部係實質上成形為相對於該第二相接部互補。
在一面向中,該本體係設有至少一空氣入口,其經指定成可與一壓縮空氣源連接以供應該等第一及第二活塞壓縮空氣,以及用以賦予其等於該座內部之移動。
在一進一步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實現一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一前方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預先設置該裝置之一本體,該本體設有至少一第一殼體座,該第一殼體座具有一縱向延伸且經組構成用來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於該本體中,該第一座係設有一在該本體之一後側上開啟之第一底部端,及一相對該底部端且在該本體之一前端上開啟之第二頭端,經指定成面向該編織機之該等織針;預先設置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該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係指定成用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至少一織針,較佳地與一圓形編織機之一圓筒的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預先設置至少一第一致動器,該至少一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一活塞及一第二活塞且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用以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從該座之該底部端插入該第二活塞,使其可移位地容納於該座中;至少部份地插入該頭端中於該第一操控凸輪之一接合 部分中,且安裝該接合部分至該第二活塞,藉此讓該第一凸輪與該第二活塞穩固;從該底部端插入該第一活塞,使其可移位地容納於該座中且沿著該第一座之該縱向展開與該第二活塞串聯配置;選擇性地及獨立地啟用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等第一及第二活塞,藉此操控該第一操控凸輪之移動。
本發明以上援引面向的每一者可單獨視之或可與請求項的任一者或其他所述面向組合。
1‧‧‧移動凸輪裝置
2‧‧‧本體
3‧‧‧空氣入口
3a‧‧‧空氣出口
4a‧‧‧第一殼體座
4b‧‧‧第二殼體座
4c‧‧‧第三殼體座
4d‧‧‧第四殼體座
5a‧‧‧第一致動器
5b‧‧‧第二致動器
5c‧‧‧第三致動器
5d‧‧‧第四致動器
6a,6b,6c,6d‧‧‧第一空氣路徑
7a,7b,7c,7d‧‧‧第二空氣路徑
8a‧‧‧第一操控凸輪
8b‧‧‧第二操控凸輪
8c‧‧‧第三織針操控凸輪
8d‧‧‧第四織針操控凸輪
9a,9b,9c,9d‧‧‧第一電磁閥
10a,10b,10c,10d‧‧‧第二電磁閥
11‧‧‧底部端
12‧‧‧頭端
15a,15b,15c,15d‧‧‧第一活塞
16a,16b,16c,16d‧‧‧第二活塞
17a,17b‧‧‧前接合部分
18a‧‧‧第一彈性元件
18b‧‧‧第二彈性元件
18c‧‧‧第三彈性元件
18d‧‧‧第四彈性元件
20‧‧‧空氣供應管路
24a,24b‧‧‧後部
25a,25b‧‧‧前部
26a,26b‧‧‧後部
27a,27b‧‧‧前部
30‧‧‧第一空氣釋放器件
31‧‧‧本體
32‧‧‧後部
33‧‧‧前部
34‧‧‧中間部
35‧‧‧中心孔
36‧‧‧開口
37‧‧‧側向孔
38‧‧‧彈性膜
39‧‧‧中心體
39a‧‧‧環形部
41‧‧‧後側
41a‧‧‧第一相接區段
41b‧‧‧個別第一相接區段
42‧‧‧前側
42a‧‧‧第二相接區段
42b‧‧‧個別第二相接區段
51‧‧‧外部板
51a‧‧‧外部側
51b‧‧‧內部側
52‧‧‧第一安裝座
53‧‧‧第二殼體座
54‧‧‧第一開口
55‧‧‧第二開口
56‧‧‧內部板
56a‧‧‧外部側
56b‧‧‧內部側
57‧‧‧第一穿孔
58‧‧‧第二穿孔
59‧‧‧內部管路
61‧‧‧密封件
62‧‧‧室
65‧‧‧中間板
66‧‧‧反座
67‧‧‧穿孔
70‧‧‧電子板件
71‧‧‧連接埠
72‧‧‧外殼
73‧‧‧連接器
74‧‧‧銷
75‧‧‧通氣孔
76‧‧‧過濾器
81a,81b,81c,81d‧‧‧接合部分
82a,82b,82c,82d‧‧‧運作部分
90‧‧‧回行凸輪
101‧‧‧第一截面
102‧‧‧第二截面
103‧‧‧第三截面
111‧‧‧第一密封件
112‧‧‧第二密封件
113‧‧‧個別第一密封件
藉由非限制性範例之方式,從某些實施例之詳細說明中,亦包含根據本發明之一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的較佳實施例,進一步的特徵及優點將會更完整地浮現。
發明說明將參照以非限制性範例之方式提供的隨附圖式訂定如下,其中:圖1係例示一根據本發明之移動凸輪裝置的可能實施例之前/上個別視圖;圖2顯示圖1之裝置的前/上個別視圖;圖3係圖1之裝置的側視圖;圖4係圖1之裝置的分解個別視圖;圖5係圖1之裝置具有某些部件移除的進一步分解個別視圖;圖6a、6b及6c係圖1之裝置具有某些部件移除於三個不 同運作組態下的縱向截面視圖,該等截面係藉由沿著圖7之線VIIa-VIIa取該裝置之截面來獲得;圖7係例示圖1之裝置具有某些部件移除的進一步後視圖;圖7a係圖1之裝置沿著平面VIIa-VIIa取截面之縱向截面中的進一步視圖;圖7b係圖1之裝置沿著平面VIIb-VIIb取截面之縱向截面中的進一步視圖;圖7c係圖1之裝置沿著平面VIIc-VIIc取截面之縱向截面中的進一步視圖;圖8係圖1之裝置具有某些部件移除的前視圖;圖9係一為圖1之裝置之一部分的釋放器件的透視圖;圖9a係圖9之釋放器件沿著平面IXa-IXa取截面之縱向截面中的視圖;圖10係一經分解例示圖1之裝置之某些部件的進一步前透視圖;圖11係一經分解例示圖1之裝置之某些部件的進一步後透視圖。
參照於圖式的圖,標號1於其之整體上表示一種根據本發明之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大致上,同一元件標號係可能係在其之各種實施例中用於相等或類似元件。
本發明之裝置係指定為位在用以操控該等織針 之任何編織機中,該等織針係與用於形成該編織縫線的線交互作用;該裝置係特別易用於使用在圓形編織機上。該編織機及該等相對織針並未顯示於圖中,因為他們係為習知型式及傳統型式。本發明係適合用於新的機器及已存在的機器中,且在後者之情況係用於取代一傳統型式之織針凸輪的操控裝置。整體編織機之功能(例如該等操控凸輪與該等織針之間之交互作用、針與線之間之配合等等)係未詳細描述,因為其在本發明之技術領域中係習知的。
移動凸輪裝置1包含一本體2,其具有至少一空氣入口3經指定成可連接至一壓縮空氣源,未例示出來,因為其係習知型式且例如藉由一壓縮機或一槽安置裝載於該編織機上或在該機器所安裝之室中來建構。
本體2包含至少一第一殼體座4a,用以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5a於本體2中,以及至少一第一空氣路徑6a,其界定於本體2內部且將該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以藉由壓縮空氣來移動該致動器。
裝置1包含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8a,其可移動地安裝及與本體2相關聯,且經指定成用以與該編織機之一針床之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本發明之裝置係較佳地指定成用以與一圓形編織機之一圓筒的織針交互作用,即,該針床係一編織圓筒。
該裝置包含至少一第一致動器5a,其可移動地至少部份地容納於該殼體座中且經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用以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
該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一電磁閥9a,其安裝及直接連接於該裝置之該本體且直接作用在第一空氣路徑6a上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該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並帶有選擇性地致動該第一致動器的目的。
詞句「直接連接」被採用以象徵該電磁閥係安裝或直接與該裝置之該本體相關聯,或定位於其上,藉此可結合至並穩固地拘束至該本體。
第一座4a係設有一連接至第一空氣路徑6a之第一底部端11,及一相對該底部端之第二頭端12,於該第一座中係部份地插入(並與該第一致動器相關聯)第一操控凸輪8a之一接合部分81a,使得該凸輪之一運作部分82a從該第一座及從該本體離開以便與該編織機的一或多個織針配合。實質上,該接合部分係連接至該致動器藉此自其接收移動的部份凸輪,同時該運作部分係從該裝置離開且在該裝置安裝於該機器上時係面向一編織圓筒之織針或一編織針床的部份凸輪。該接合部分,如圖中範例所示者,可具有一實質上圓筒形狀,用以插入本體2之座4a內部。該運作部分包含實際凸輪,如圖中範例所示者,且以一開放凸輪輪廓存在,典型地各種不同的曲線:當凸輪之部分與一織針配合並與其相對運動時(例如歸因於支承該等織針之該圓筒旋轉),他會迫使其沿著一實質垂直於該圓筒之運動的垂直方向移動。該運作部分典型地包含一凸輪輪廓,其具有一初始點及一終點且以對於該織針其於該凸輪上之通過產生一決定的運動法則之方式展開。
該等圖式例示範例凸輪輪廓:基於縫線及/或作業的型式,可選擇一特定操控凸輪來與本發明之裝置相關聯。
對於本發明之目的,考慮到該等操控凸輪係經指定成用以直接作用在該等織針之對接上,使得該等織針上升或降低以實行該等編織運作。
進一步地,圖1-4係藉由範例之方式例示一固定於本體2前方之回行凸輪90;回行凸輪90不會移動但在該圓筒旋轉期間與該等織針交互作用。如此該等織針之返回(下降),先前係由一操控凸輪啟用者,可根據一決定的編織圖樣於一降低位置中操控。
第一致動器5a較佳地包含一第一活塞15a,其可選擇性地在第一座4a中於至少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位,其中於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於底部端11處,較佳地毗鄰在該底部端之一表面上,較佳地毗鄰在該底部端之一表面上,其中於該第二位置該第一活塞係在該第一座中朝向頭端12前進。
在第一活塞15a之該第一位置中,第一電磁閥9a較佳地防止空氣通至第一空氣路徑6a中,且在該第二位置中,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至該第一空氣路徑中。所有存在於第一發明之裝置中的活塞係較佳為流體動力式,特別是氣動式。
詞句「空氣路徑」被採用來表示一管道在本體2內部展開且將一壓縮空氣流帶至該致動器。顯示於圖中的 該等空氣路徑,其將如下詳細說明者,僅僅構成一非限制性範例;對於本發明具有不同空氣路徑之裝置未例示者之實施例可以存在,其中基本概念仍不會改變,亦即,當必要時該等空氣路徑專注於輸送該壓縮空氣用於該致動器之啟用之事實。
本體2較佳地包含一第二空氣路徑7a,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且將空氣入口3或另一空氣入口與第一座4a連接於該第一活塞之下游一點上;在一可能的變化實施例中(未例示),該第二空氣路徑將該第一座與另一相異於第一空氣入口3並形成在該裝置本體中之空氣入口連接。在圖1-11所例示之實施例中,空氣入口對於該本體內部的所有空氣路徑僅有一個。
本體2較佳地包含一第二電磁閥10a,其係安裝及直接連接於本體2且直接作用在該第二空氣路徑上;該第二電磁閥係經組構且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至該第二空氣路徑中。
第一致動器5a較佳地包含一第二活塞16a,其容納於該座中並與第一活塞15a串聯,即,在相對於自底部端11至頭端12之第一座4a的一縱向展開之該第一活塞之下游。該第二活塞係可選擇性地在該第一座中於一個別第一位置與一個別第二位置之間移位,其中於該個別第一位置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且頭部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一頭表面上,其中於該個別第二位置該第二活塞係相對於該第一活塞之該頭表面在該第一座中朝向頭端12前進。
在該第二活塞之該第一位置中,第二電磁閥10a較佳地防止空氣通至第二空氣路徑7a中,且在該第二位置中,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
第一致動器5a之第二活塞16a係較佳地設有一前接合部分17a,第一操控凸輪8a之接合部分81a係指定成用以與其穩固地連接,使得第一致動器5a之第一活塞15a及第二活塞16a的移位決定該第一操控凸輪縮回及離開第一座4a之一對應移位。
第一致動器5a,當其包含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時,係較佳地經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運作至少下列運作組態:一縮回組態,其中第一電磁閥9a及第二電磁閥10a分別關閉第一空氣路徑6a及第二空氣路徑7a中之空氣通過且第一活塞15a及第二活塞16a皆係於該第一位置中,第一凸輪8a之接合部分81a係於第一座4a中縮回;一中間組態,其中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及該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二位置中且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一位置中,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部份地前進;一前進組態,其中該第一電磁閥及該第二電磁閥分別賦予空氣通到該第一及該第二空氣路徑中,且該第一及第二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二位置中,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完全地前進。
替代性地,在該前進組態中,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至該第二空氣路徑中,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二活塞中,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完全地前進,同時該第一電磁閥可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一位置或於該個別第二位置。
實質上,為了達成該進前進組態,係需要至少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至該第二空氣路徑中,將該第二活塞向前帶到其之第二位置中;在該第二活塞前方且與其串聯之該第一活塞,可以被停用及啟用,亦即,可在其之第一位置中(其中該第一電磁閥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或在其之第二位置中(其中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
第一致動器5a(於其之整體)所採取的該等三個組態係例示於圖6a(縮回組態)、圖6b(中間組態)及圖6c(前進組態)。事實上,可以觀察到:在圖6a中,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兩者係縮回,且該第一活塞毗鄰在該座之該底部上且該第二活塞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該頭部上;在圖6b中,該第一活塞係前進(因此與座4a之底部脫離),同時該第二活塞係縮回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該頭部上;在圖6c中,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兩者係前進,且該第一活塞前進(因此與座4a之底部脫離)且該第二活塞亦前進 (因此與該第一活塞之該頭部脫離)。
如下所述之該第二致動器,亦以該第一活塞所採取的相同組態來例示。
對於每一致動器的兩個相異的活塞之存在,以串聯配置用以界定用於該致動器之三個不同位置(或組態),並不構成僅僅的任意選擇,而目標係在於精密的用途,其對於許多編織機而言相當重要,特別是圓形編織機。
事實上,某些圓形編織機在該圓筒上包含兩個不同型式之織針:一第一織針組(例如大約半數的圓筒織針),各設有一具有一朝向該圓筒外側之第一徑向延伸的對接部;這種型式的對接部於該領域中被稱作「低型」或「短型」;一第二織針組(典型地該圓筒中的剩餘織針),各設有一具有一朝向該圓筒外側且大於該第一延伸之第二徑向延伸的對接部;這種型式的對接部於該領域中被稱作「高型」或「長型」。
當該致動器係處於該縮回組態時,該對應操控凸輪係於「零」的位置,而不會與任何的織針交互作用,讓他們保持「停用」或「不插入」(即,不與線配合)。當該致動器被帶到該中間組態時,該凸輪向上前進(朝向該旋轉圓筒)至該中間位置,而不會與短織針交互作用(因為其之對接部較低,不會在該圓筒徑向上浮現),同時會與長對接部織針交互作用,其「上升」到該凸輪上並係「插入」,即,上升到作業位置中。
一旦該等高對接部織針上升,該致動器可移動到該前進組態中,即,其將該個別操控凸輪向前推(朝向該圓筒),絲毫不受該等高對接部織針阻擋因為他們已經藉由凸輪上升到該中間組態中。在該前進組態中,該操控凸輪藉由毗鄰於該圓筒上而到達該圓筒(於該領域中有時候稱作該凸輪「進入」到該圓筒上)且因此可與該等低對接部織針交互作用,同樣將他們上升及將他們帶至一作業位置,如前述對於高對接部織針所作者。
該等織針之細分成兩組因此對於賦予該等操控凸輪在該圓筒上之插入係必要的;用於各致動器的兩個活塞之存在賦予該等二織針組依序啟用,重複每一圓筒旋轉時之運作。
此外,根據需要,該凸輪的兩個相異位置(中間及前進者)可賦予兩個不同織針組選擇性地啟用:藉由在該圓筒之決定分率的旋轉上將該等凸輪帶至該中間或前進位置,其係可能僅與特定織針之對接部交互作用(基於該等低對接部織針及該等高對接部織針之圓筒的配置)。
該致動器包含兩個相異的活塞,其可獨立於該電磁閥致動並因此能獲得用於該第一操控凸輪之三個不同前進;以此方式,若需要的話,係可能進一步用以管理被該操控凸輪所操控之織針的數個位置。
在本發明之裝置之一可能的簡化實施例中(未示出),該致動器包含一底活塞:在這個情況下,可獲得之組態係只有兩個,分別為縮回及前進者,其分別操控該織針 或該等織針與該裝置配合的不插入或插入。
該第一座較佳地具有一圓筒形構造;該等第一及第二活塞亦具有一較佳圓筒形構造藉此可與該座互補地成形。如圖7a-7c所示者,該致動器較佳地包含一或多個密封元件(例如橡膠密封件或類似者),其經組構成用以賦予該座內部之該等第一及第二活塞的氣密滑動以及用以防止該第一與該第二空氣路徑之間的空氣洩漏。
第一座4a較佳地包含一第一相接區段41a,其經組構成當該第一活塞從該第一位置通到該第二位置時,用以停止該第一活塞自該座之該底部端的前進。該第一相接區段界定該第一活塞之該第二位置且較佳地由該第一座之一窄化區段(或相接部)組成。
第一座4a較佳地包含一第二相接區段42a,其相對於第一座4a自該底部端至該頂端之該縱向延伸定位於第一相接區段41a之下游;該第二相接區段係經組構成當該第二活塞從該個別第一位置通到該個別第二位置時,用以停止該第二活塞自該第一活塞之該頭表面的前進。該第二相接區段界定該第二活塞之該第二位置且較佳地由該第一座之另一窄化區段(或相接部)組成。
如圖5、6a、6b及6c中範例方式所示者,第一致動器5a較佳地包含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18a,其容納在第一座4a中且經組構成用以在該第一活塞及該第二活塞上產生一推力,其沿著該第一座自該頭端至該底部端的縱向延伸導引。當該第一及/或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及/ 或該第二空氣路徑時,該第一彈性元件係能夠維持該第一及/或該第一活塞於該等個別第一位置中。
第一彈性元件18a係較佳地組構成:當該第一致動器處於該縮回組態中時,用以決定該第一及第二活塞返回到該個別第一位置;當該第一致動器處於該中間組態中時,用以決定該第二活塞返回到該個別第一位置,賦予該第一活塞通到該個別第二位置中;當該第一致動器處於該前進組態中時,用以賦予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通到該第二位置中。
第一彈性元件18a係較佳地在第一座4a中且係插設於該座之該頭端與該第二活塞之一頭表面之間。第一彈性元件18係較佳地一螺旋彈簧。
實質上,該彈性元件作用在該第二活塞之該頭上且推動該等活塞兩者朝向該座之該底部;如此當該個別電磁閥關閉該個別空氣路徑時,該彈性元件賦予該第一及第二活塞返回到該個別縮回位置中。該彈性元件具有一彈性常數,藉此當空氣壓力不存在空氣路徑中時用以賦予推動該等活塞到該座之底部上,以及當壓縮空氣存在時用以賦予從其離開。這意謂當其供應有壓縮空氣時(藉由以該個別電磁閥開啟空氣管道),該彈性元件不能夠停止活塞的離開,而當該活塞之上游沒有壓縮空氣時,其係迫使返回。當該第一活塞供應有壓縮空氣而該第二活塞未供應時,該彈性元件推動該第二活塞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上,而仍可移 動至其之第二位置(亦推動該第二活塞向前);另一方面,當是該第二活塞供應有壓縮空氣而該第一活塞未供應時,該彈性元件係受該第二活塞所運作之推動影響下而壓縮,而將該致動器帶到該前進組態中。
如圖5、6a-6c所示者,該彈性元件較佳地具有一第一端毗鄰在該座之該頭端的一毗鄰表面上(經實現呈在該座內部之一相接部或一窄化區段),較佳地在該第二相接區段之下游。該彈性元件係較佳地捲繞在插入該座之凸輪部分四周(或該凸輪之該接合部分)。
如圖9及9a中範例方式所示者,本體2較佳地在其之內部包含至少一第一空氣釋放器件30,或快速釋放件,其沿著至少該第一空氣路徑串聯插設(即,截取該第一空氣路徑)且其本身實現該空氣路徑的一部分。
空氣釋放器件30賦予一空氣流從該器件之上游通至下游沿著第一空氣路徑6a朝向第一致動器5a,並且藉由將其釋放到該器件外側(即,離開該第一空氣路徑)來截取一空氣流,該空氣流從該致動器沿著該第一空氣路徑從該釋放器件之下游導引至上游。
實質上,快速釋放器件30行為類似一止回閥,其係相對於一正向地穿越他的流,即,沿著一導引至該第一致動器之空氣供應方向者,防止空氣自該致動器的返回;此外,其行為係呈一相對於一負向地穿越他的流,即,於該空氣供應之相對方向者之釋放閥;此釋放閥傳輸該器件外側之返回空氣(從該器件之下游至上游),將空氣從該第一 空氣路徑抽空。
釋放器件30較佳地包含一本體31,較佳地呈一單件,並設有一後部32、一前部33、及一插設在該等前與後部之間並將其連接的中間部34。後部32係連接至空氣路徑6a之側邊而與空氣入口3連通,及前部33係連接至該空氣路徑之該側邊而與該致動器連通。
後部32、中間部24及前部33係較佳地彼此軸向上對準,如以圖式中範例方式所示者。
釋放器件30之本體31包含一中心孔35,將該後部與一成型在中間部34中的開口36連接並與該本體外側連通,以及至少一側向孔37,穿越該中間部並安置後部32與前部33連通。
釋放器件30包含一彈性膜38,其容納於後部32中且經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及可逆地在該空氣流動方向之基礎上自動運作,介於一開啟組態與一釋放組態之間,其中於該開啟組態該膜賦予一空氣流藉由至少一側向孔37從該後部通至該前部,其中於該釋放組態該膜防止空氣返回該後部之上游,且其中一來自前部33及穿越該至少一側向孔之空氣流係傳輸到後部32中,並經由中心孔35抽空至該釋放器件之本體31外側。側向孔37係較佳為兩個(如圖9、9a所示者),例如於相對於該中心孔在直徑上相對的位置配置者。
彈性膜38較佳地包含一中心體39,較佳為圓筒形,以及一環形部39a,其自該中心體徑向地延伸且可摺疊 地拘束至該中心部分。環形部39a係經組構成藉由從該器件之上游導引至下游的空氣流所施加之推動影響用以向釋放器件30之本體31的前部33摺疊,賦予該流穿越側向孔37(於圖式中之情形為兩個側向孔)朝向前部33並因此朝向致動器5a及藉由中心體39關閉中心孔35。環形部39a係進一步經組構成藉由從該器件之下游面向至上游的空氣流所施加之推動影響用以阻礙該釋放器件之該本體的後部32,以及用以將中心體39與中心孔35軸向地相距,而在該後部中釋出一自該側向孔(圖式中為兩個側向孔37)至中心孔35,及自中心孔35朝向該中間部之開口36的空氣通道而與該釋放器件之外側連通。
環形部39a構成一唇座,其面向該釋放器件從該後部至該前部之該路徑方向。該中心體及該彈性模之該環形部係較佳地以一單件製成,較佳為橡膠或塑膠材料。該釋放器件具有釋放該返回氣體離開個別的空氣路徑從該致動器朝向該電磁閥(例如藉由該第一及/或第二活塞當他們返回到個別第一位置時之推力的效果,從該空氣路徑之下游導引至上游的空氣)的功能;這賦予從該空氣路徑排出雜質,諸如微粒或塵土、潤滑油、空氣冷凝劑等等,防止其在該空氣路徑的一開始就到達該電磁閥。這項問題事實上正苦惱著習知裝置,其中該釋放器件的缺乏並未賦予該空氣路徑保持乾淨。上述的雜質(特別是油及冷凝劑)係對於該電磁閥特別有害,且係典型上故障、失效及性能下降的原因。
目前所述的裝置之組件係關於該第一操控凸輪者(一座、一具有兩個活塞之致動器、兩個空氣路徑及兩個電磁閥):以此方式組構的裝置在該領域中係以用語「單凸輪式」來界定,而其亦確實控制一單一織針凸輪。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致動器5b,其可移動地至少部份地容納於一成型於本體2中之第二殼體座4b中(較佳地與第一殼體座4a相同或相等),第二致動器5b係能夠以一受控制方式移動一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之第二操控凸輪8b。在此組態中,該裝置被稱作「雙凸輪式」,由於其賦予兩個相異織針凸輪的獨立操控。這種型式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個別第一空氣路徑6b,其界定於本體2內部及將空氣入口3與第二致動器5b連接藉此以壓縮空氣來移動他。該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個別第一電磁閥9b用以將第二致動器5b安裝並直接連接於本體2及直接作用在第二致動器5b之個別第一空氣路徑6b上;第二致動器5b之個別第一電磁閥9b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個別第一空氣路徑6b藉此用以選擇性地啟用第二致動器5b。
如圖5、6a-6c、7a-7c可觀察到的,第二致動器5b包含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一活塞15b,其與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一活塞相同。本體2進一步包含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二空氣路徑7b,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及將該空氣入口與該第二座連接於該第二致動器之該個別第一活塞之下游一點上,以及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二電磁閥10b,其 直接連接於該本體且直接作用在該第二致動器之個別第二空氣路徑7b上。第二致動器5b較佳地包含一個別第二活塞16b,其與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二活塞相同。
第二致動器5b之第二活塞16b係較佳地設有一個別前接合部分17b,第二操控凸輪8b之接合部分81b係與其穩固地連接。
第二致動器5b係較佳地經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運作至少於一個別縮回組態、一個別中間組態與一個別前進組態之間,其等相似於對該第一致動器描述的縮回、中間及前進組態。
第二座4b較佳地包含一個別第一相接區段41b,其經組構成當該第一活塞從該第一位置通到該第二位置時,用以停止該第一活塞自該座之該底部端的前進。第二座4b較佳地包含一個別第二相接區段42b,其相對於第二座4b從該底部端至該頭端的縱向延伸定位在第一相接區段41b之下游;第二相接區段42b係經組構成當其從該個別第一位置通到該個別第二位置時,用以停止該第二活塞的前進。
第二致動器5b較佳地包含一第二彈性元件18b,其與該第一致動器之該彈性元件相同。
本發明之裝置1可有益地亦包含一第三致動器5c,較佳地與該第一及/或該第二致動器相同或相等,以便以一受控制方式移動一第三織針操控凸輪8c;在此情況下該裝置被稱作「三凸輪式」裝置。
本發明之裝置1可有益地亦包含一第四致動器5d,較佳地與該第一及/或該第二及/或該第三致動器相同或相等,以便以一受控制方式移動一第四織針操控凸輪8d;在此情況下該裝置被稱作「四凸輪式」裝置。
圖1-11所例示之裝置1,其未構成發明的任何限制,係有關於完整的組態,即,包含四個相異的操控件用於四個相異的凸輪者;本發明之裝置當需要時可整合更多數目的致動器及/或電磁閥(在待操控的凸輪數目及/或所需之移動的基礎上)。
在圖1-11中,四個致動器5a、5b、5c及5d係實質上彼此相同:他們的每一者包含一個別座(4a,4b,4c,4d)、一個別第一路徑(6a,6b,6c,6d)、一個別第一電磁閥(9a,9b,9c,9d)、一個別第一活塞(15a,15b,15c,15d)、一個別第二空氣路徑(7a,7b,7c,7d)、一個別第二電磁閥(10a,10b,10c,10d)、一個別第二活塞(16a,16b,16c,16d)、一個別彈性元件(18a,18b,18c,18d)。另外,每一單一空氣路徑包含一個別快速釋放器件(因此對於每一致動器較佳為兩個釋放器件)。
四個操控凸輪8a、8b、8c及8d的每一者係設有一個別接合部分及一個別運作部分;該等凸輪係彼此功能上相等,且係由該運作部分之軸向延伸並用該凸輪輪廓的尺寸及構造來區別。
專屬於該第二、第三及第四致動器的元件係較佳地與專屬於該第一致動器的對應元件相等。
每一致動器(較佳所有致動器)的該等第一及第二電磁閥(如圖1-11所示者)係較佳地彼此相同。每一電磁閥係較佳地各自地且可移除地安裝於該裝置本體。在圖1-11中,八個相異的電磁閥係可見的(該等四個致動器的每一者有兩個,每一者設有兩個活塞)。
每一電磁閥係較佳地安裝於本體2藉此與相鄰電磁閥分隔一空白空間,該空白空間具有一尺寸大於或等於一空白空間具有一尺寸大於或等於0.5mm,較佳1mm,仍更佳2mm。如此,可以防止該等電磁閥之過熱,其典型地導致該等電磁閥的故障及失效。
如圖1-11所例示者,裝置1之本體2包含一後側41及一與後側41相對的前側42,該等致動器之該等電磁閥係定位於該後側上,該前側係經指定成面向該編織機之該等織針且該第一座、該第二座、該第三座及該第四座之個別頭端12係開啟於該前側上,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操控凸輪係分別自其浮現。特別參照於圖4、10及11,根據一可能實施例的一更完整詳細之說明現在係針對該裝置之本體2的結構。
本體2較佳地包含一空氣供應管路20,其自空氣入口3延伸及以一空氣出口3a終結,該空氣出口係經指定成擬連接於另一裝置1之一個別空氣入口用於操控織針或使用壓縮空氣的另一個使用者裝置。
換言之,來自該壓縮空氣源的壓縮空氣流可藉由該空氣入口到達本發明之裝置,供應該本體的內部空氣路 徑,及繼續超過該本體而離開空氣出口3a;如此,藉由一外部空氣管路(例如一管或類似者)來將本體(2)之該空氣出口連接至另一裝置之入口,其係可能供應該另一裝置直接與該第一者串聯,而沒有任何需要去各自地連接該另一裝置至該壓力源。
朝向另一裝置「串聯」連接(特別是朝向其係該編織機的一部份之相同裝置)可對任何數目之裝置進行,較佳為該機器中存在的所有裝置,產生一「迴圈」結構,該迴圈結構從該源開始並且氣動地串聯供應各種的裝置,每一者向下一者「進入及離開」。這是有益的,因為在一編織機中係典型地存在眾多的操控裝置,且本體2中入口3及出口3a的存在不需要將每一裝置各自連接至該壓縮機(或槽或壓縮空氣的其他供應件),雖然其係足夠供應第一裝置1及從這個通到下一個,等等。
本體2之內部,所有空氣路徑分支(呈平行)較佳地從供應管路20分歧,使得他們係全部可供應有壓縮空氣;換言之,該本體之該等空氣路徑係較佳地全部於不同點連接至供應管路20,並且通過其至空氣供應入口3。較佳地,如圖1-5、10-11所示者,該裝置之本體2包含一單一空氣入口3及/或一單一空氣出口3a及/或一單一空氣供應管路20。在該等圖式中,該供應管路係U形及空氣入口3及空氣出口3a及/或一單一空氣供應管路20。在該等圖式中,該供應管路係U形且空氣入口3及出口3a係彼此側面相接。本體2內部的該等空氣路徑之某些部分可被共享(例如該入口與 該出口之間的單一供應管路20的部分)。
該裝置之本體2較佳地包含一外部板51,其可移除地安裝在該本體之後側41上且設有空氣入口3及空氣出口3a。該外部板較佳地於內部界定供應管路20,介於其之一外部側51a與一內部側51b之間。
外部板51較佳地於外部側51a上包含至少一第一安裝座52,其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較佳地可移除地容納第一致動器5a之第一電磁閥9a,及與供應管路20連通。外部板51於其之內部側51b上較佳地包含至少一第一開口54,其與該電磁閥連通,用於第一致動器5a之第一空氣路徑6a係自其分歧。
每一電磁閥較佳地於內部界定其中電磁閥插入的該個別空氣路徑的一部分。詳言之,每一電磁閥係連接於該壓縮空氣供應管路且具有一可選擇性地開啟及關閉之個別壓縮空氣出口。當該電磁閥受操控不供應該個別活塞時,其關閉該個別空氣出口且該個別空氣路徑不將壓縮空氣帶至該活塞;相反地,當該電磁閥係受操控來供應該相對活塞時,其開啟該個別空氣出口並因此該個別空氣路徑將壓縮空氣帶到該活塞,而決定其之移動。
上述外部板之開口43係較佳地配置在該第一板之該內部側上,藉此對應於安裝在該第一板之該外部側上的該安裝座上之該第一電磁閥之該空氣出口;如此,當該電磁閥開啟及關閉其之空氣出口時,他會分別地賦予及防止該壓縮空氣從空氣入口3通到該第一空氣路徑中。外部板 51較佳地於其之外部側51a上包含一第二殼體座53,其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較佳為可移除地容納第一致動器5a之第二電磁閥10a,以及與供應管路20連通。外部板51較佳地於其之內部側51b上包含一第二開口55,其與該個別電磁閥連通,用於第一致動器5a之第二空氣路徑7a係自其分歧。如就第一開口54所述者,第二開口55係配置在該第一板之該內部側上,藉此對應於安裝在該第一板之該外部側上的該安裝座上之該第二電磁閥之該個別空氣出口;如此,當該電磁閥開啟及關閉其之空氣出口時,他會分別地賦予及防止該壓縮空氣從該空氣入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
如圖4、10及11中範例方式所示者,外部板51較佳地於其之外部側上包含多數安裝座,各係經組構成用以較佳為可移除地容納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致動器的其中一者之個別電磁閥。特別是,該板包含一對安裝座52、53用於每一致動器之每一對的電磁閥(於圖1-11之實施例中,係存在四個操控凸輪,每一者藉由兩個電磁閥來致動,以用於該外部板上之總共八個安裝座)。
外部板51較佳地於其之內部側上包含該供應管路中的多數開口,用於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致動器的其中一者的個別空氣路徑係自其分歧,其中每一開口係配置在該第一板之該內部側上,於定位在該外部板之外側的該個別電磁閥上。
特別是,該板針對每一致動器之每一對空氣路徑 包含一對的開口54、55(在圖1-11之實施例中,係存在四個操控凸輪,各藉由兩個空氣路徑致動,以用於該外部板中之總共八個安裝座)。
該外部板之安裝座52、53係較佳地彼此相同且經組構成用以使安裝於其上的相鄰電磁閥相距一空白空間,該空白空間具有一尺寸大於或等於0.5mm及/或1mm及/或2mm。
該裝置之本體2較佳地進一步包含一內部板56,其可移除地安裝在該本體之後側41上,藉此可插設在本體2與外部板51之間,該內部板係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57,其通過該內部板之一外部側56a與一內部側56b之間,且經組構藉此用以設定該外部板之內部側上的第一開口54,與第一座4a之底部端11的連通,第一開口54及第一穿孔57實現第一空氣通過6a,將壓縮空氣帶至第一致動器5a的第一活塞15a。
第一穿孔57係較佳地定位在內部板56中藉此與該外部板之該內部側上的該第一開口對準,且該第一空氣路徑實質上直達該第一座之該底部端。
內部板56係較佳地設有一第二穿孔58通過其之外部側與內部側之間,且經組構成用以覆板該外部板之該內部側上的第二開口55與在該本體之後側41上開始之本體2之一內部管路59連通,該第一座之該底部端11係開啟於其上,延伸進入本體2於第一座4a之側向上且開啟於該第一座中於該第一活塞之下游一點處。
第二穿孔58係較佳地定位在該內部板中,藉此至少側向地及在下方地或側向地及在上方地相對於該外部板之該內部側上的該第二開口不對準,且該本體包含至少一密封件61插設於該外部板與該內部板之間,藉此用以實現一將該第二開口放置成與該第二穿孔連通之室62。
第二開口55、密封件61所實現之室62、第二穿孔58及內部管路59較佳地實現將壓縮空氣帶至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二活塞的該第二空氣路徑。
該等二空氣路徑之組態賦予將壓縮空氣各自地帶至一致動器之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詳言之,該第一空氣路徑係線型且開啟在該座之底部上(藉此用以移動該第一活塞),而該第二空氣路徑係於該本體內部偏離以側向於該座進入該本體以及進入他於其之一點處,該點係位於該第一活塞之下游,藉此供應該第二活塞(放置成與該第一者串聯)予以壓縮空氣。
該等板中孔的組態賦予克服本體3中設定的幾何限制,其係藉由一單一座與兩個相異活塞(其需要各自地致動)的存在,以及額外地藉由多數個座(用於多數個操控凸輪)的存在。
內部板56係較佳地設有另一第一穿孔及另一第二穿孔,其指定設置成分別與該外部板之另一第一開口及另一第二開口連通,及用以實現該個別第一空氣路徑及該第二空氣路徑,藉此用以將壓縮空氣帶至該第二致動器之該個別第一及第二活塞。
該內部板係較佳地設有一或多個另一對之第一及第二穿孔,其指定放置成與該外部板之一或多個另一第一及第二開口連通,用以實現一或多個另一第一及第二空氣路徑,以將壓縮空氣帶至另一致動器,例如該第三致動器及/或該第四致動器之另一第一及第二活塞。
特別如圖11所示者,外部板51較佳地於其之一內部側上包含一或多個殼體座,各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較佳為可移除地容納一個別釋放器件30,每一殼體座係經定位成可與該外部板之該內部側上之一個別開口(54或55)對準,以及與該外部板之該外部側上之一電磁閥的一個別安裝座(分別為52或53)對準。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如圖1-11所示者),外部板51包含一中間板65,與該外部板之該內部側相關聯,使得可插設於該外部板與該內部板之間,該中間板具有用於容納一釋放器件30之多個反座66,其每一者與該等殼體座之一個別殼體座配合,以密封地容納一個別釋放器件,且具有一穿孔67於該外部板之一個別空氣開口或與其對準。
中間板65係較佳地與該外部板相異且係可移除地安裝於其上;或者,該中間板可實現成一具有該外部板之一單件。
實質上,該等兩個板(外部及內部者)賦予界定該等空氣路徑從該等電磁閥(彼此側面相接)至該等活塞(每一致動器兩個,呈串聯地對準)。在該等釋放器件不沿著該等空氣路徑存在之情況下,該中間板可被忽略;在其存在下, 該中間板幫助界定該等空氣路徑。
在圖1-11中,其顯示一種四凸輪式的裝置1,兩個密封件61係存在(該領域中亦稱作金字塔形密封件),其每一者界定室62的二者於該外部板與該內部板之間。一第一密封件界定兩個室,分別為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二空氣路徑的室以及該第二致動器之該第二空氣路徑的室;該第二密封件界定兩個室用於該三及第四致動器之該等第二空氣路徑。由於實現於該外部板(或為其之一部份的該中間板)與該內部板之間的該等室,空氣供應可向上移動(即,每一第二空氣路徑係偏離)至每一致動器之該第二活塞(該第二活塞係與該第一活塞串聯,並因此由於該第一活塞存在的緣故而在軸向上不可達)。該外部及/或內部及/或中間板係藉由特殊緊固螺絲安裝於該本體。本體2係較佳地由一複合材料製成,例如塑膠材料的混和物(例如尼龍)及/或玻璃纖維及/或碳纖維。
裝置1較佳地包含電子控制構件,其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管理該裝置之作用,特別是為了操控該裝置之該等電磁閥及為了使該裝置與該編織機之一中心單元(未例示出)界接。
該電子控制構件可藉由該編織機之該中心單元接收關於該裝置之管理的指令或可以本身處理對該裝置的該等控制指令。
該電子控制構件較佳地包含一電子板件70相關聯(較佳地直接安裝)於本體2。
該電子板件包含連接器73的一總成(例如一系列的座或插座),其經組構成用以電性地及電子地連接該等電磁閥至該電子板件;每一電磁閥包含一或多個插入一或多個連接器73的個別銷74。該電子板件較佳地包含一連接埠71(例如一現場總線(field bus)埠之一網路埠),其經組構成用以賦予裝置1與該編織機之該中心單元的連接。該裝置可較佳地包含一容納該電子板件的外殼72。
本體2可包含(如圖1-11中範例所示者)一系列的孔75(或通氣孔75),較佳地位在該本體之一側向表面上,將一座之內側與該本體之外側連接且經組構成用以在該個別致動器之該等活塞之作用下從該座排出空氣,即,當該等活塞移動於該個別第一與第二位置之間時。事實上,一致動器於該等前進、中間與縮回位置之間之向外及/或返回會導致該座中空氣的壓縮,其若未被排除可能作用為一氣動彈簧且防止該致動器之移動(並因此防止該對應操控凸輪之移動)。通氣孔75賦予在這些狀況下之空氣的排除且係較佳地對每一致動器的數量為兩個,該第一通氣孔位在該致動器之該第一活塞之下游(及該第活塞之上游),且該第二通氣孔相對於該第一者軸向地前進且(立即地)定位在該第二活塞之下游。
每一通氣孔75較佳地包含一個別過濾器76(較佳地容納於該通氣孔中),其能夠保持油、金屬殘渣、灰塵微粒等等,而防止這些雜質透過該通氣孔進入該個別座。過濾器76可以是碳過濾器。
該通氣孔較佳地具有一直徑大於或等於1mm及/或3mm及/或5mm及/或7mm。該過濾器的存在賦予實現大尺寸的通氣孔,其有效地實現空氣的離開而不使雜質進入該本體內部。
在一未例示的可能實施例中,每一致動器包含一與該活塞相關聯之第一感測器及/或一與該第二活塞相關聯之第二感測器。每一感測器係經組構成用以偵測該個別活塞之狀態的改變(即,該活塞之該第一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的通過),即,用來驗證該活塞由於該個別電磁閥的致動,該活塞到達該個別第一或第二位置。每一感測器係較佳地連接至該電子板件,藉此用來實現一具有該個別電磁閥的封閉操控環;當該電磁閥啟用或停用該活塞時,該板件經由該感測器驗證該活塞已有效地到達其之行程的末端且已毗鄰於其之第二位置上,或反之亦然,該活塞已有效地到達其之相對末端行程且已毗鄰在其之第一位置上。在故障或失效的情況下(例如該電磁閥或該活塞者),該感測器賦予偵測該故障且該電子板件可阻擋該裝置或該機器及/或預先設置適合的警報信號。
於下文中,係發展本發明之一特定面向,關於該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之本體。
如上所述且可特別見於圖5、6a、6b及6c,該裝置之本體2係設有至少一第一殼體座4a,其具有一縱向展開且經組構成用以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5a,其致動第一操控凸輪8a。該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一活塞15a及一 第二活塞16a,其等彼此相異且可移位地容納及呈串聯於該第一座中;該致動器之該等二活塞係可獨立地彼此致動。
如圖中範例所示者,本發明之本體2的特點在於對於整體裝置只有一個(即,並非由相異部件彼此組裝而製成):本體3係實現為一單件,亦即,其係一單塊本體。
如上所述,第一座4a係設有一開啟於該本體之後側41上之第一底部端11,及一相對於該底部端且開啟於該本體之前側42上之第二頭端12,其經指定成可面向該編織機之該等織針。
底部端11可使第二活塞16a及第一活塞15a連續地插入,而頭端12可使第一操控凸輪8a之接合部分81a至少部份地插入。
如上所述,該等二活塞的每一者係相對於該第一座從該底部端至該頭端之該縱向延伸,選擇性地移位到該第一座中介於一第一位置(縮回)與一第二位置(前進)之間。
如圖中範例所示者,第一座4a具有一非縮小截面,即,從頭端12至底部端11狹窄地增長或由截面增長的管道製成(例如階段增加及恆定截面管道),且不具有從該頭端至該底部端的底切。該第一座較佳地具有一從該底部端至該頭端之錐形截面。
詳言之,第一座4a有益地具有從該底部端至該頭端呈串聯的一第二截面102與一第三截面103,其嚴格地縮小且較佳為圓形。
第一截面101較佳地具有一第一直徑,第二截面 102具有一小於該第一直徑之第二直徑,且第三截面103具有一小於該第二直徑之第三直徑。
第一座4a較佳地具有一介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截面之間之第一相接部(或第一相接區段41a,界定如上者),以及一介於該第二與該第三截面之間之第二相接部(或第二相接區段42a,界定如上者)。該第一及該第二相接部界定用於該第一活塞及該第二活塞分別的前進運動之端行程(endruns),從該個別位置至該個別第二位置。
如圖中範例所示者,第一活塞15a較佳地包含一後部24a及一前部25a,其彼此穩固地拘束且沿著該第一活塞之一縱軸串聯展開;當該活塞係插入該座中時,前部25a係在後部24a之下游。該後部接收來自供應該第一活塞的壓縮空氣流(藉由該第一空氣路徑)之一推力,而該前部軸向地傳送該推力至該第一活塞之下游(朝向該第二活塞)。
該第一活塞係較佳地插入該第一座中,使得其之縱軸係與該座之該縱向展開共軸。
如圖中範例所示者,該第一活塞之該等後及前部具有一圓筒形構造,該後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一直徑之直徑且該前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二直徑之直徑。該第一活塞因此具有一介於該後部與該前部之間之階部,該階部係實質上成形為與第一相接部41a互補。
第二活塞16a包含一個別後部26a及一個別前部27a,其彼此穩固地拘束且沿著該第二活塞之一縱軸串聯展開;當該活塞插入該座中時,該前部係於該後部之下游。 該後部接收一來自供應該第二活塞之壓縮空氣流(介於該第二空氣路徑之間)之個別推力,而該前部將該推力軸向地傳送至該活塞之下游(朝向該操控凸輪)。
如圖中範例所示者,第二活塞16a係插入該第一座中,使得其之縱軸與該座之該縱向展開共軸,且附加地與該第一活塞之該個別縱軸共軸。
第二活塞16a之後部26a及前部27a較佳地具有一圓筒形構造,該後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二直徑之直徑且該前部具有一實質上等於該第三直徑之直徑。該第二活塞因此具有一介於該後部與該前部之間之個別階部,該階部係實質上成形為與第二相接部42a互補。
第一活塞15a之前部25a及第二活塞16a之後部26a較佳地具有相同直徑,其實質上等於該座之該第二直徑,且當該第二活塞位在其之第一位置時,係彼此接觸,即該第二活塞之一後表面頭部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上述頭表面上。
如圖中範例所示者,該第一活塞之該前部終止於上述的頭表面,且該第二活塞之該前表面具有上述的前接合部分(用於組裝該操控凸輪)。
第一活塞15a較佳地包含一第一密封件111,其捲繞在後部24a周圍藉此用以插設在其與座4a之第一截面101之間,以及用以於靜止時及該活塞移位期間,實現該第一活塞與該座之該第一截面之間的氣密。
第一活塞15a較佳地包含一第二密封件112,其捲 繞在前部25a周圍藉此用以插設在其與座4a之第二截面102之間,以及用以於靜止時及該活塞移位期間,實現該第一活塞與該座之該第二截面之間的氣密。
第二活塞16a較佳地包含一個別第一密封件113,其捲繞在個別後部26a周圍藉此用以插設在其與該座之第二截面102之間,以及用以於靜止時及該活塞移位期間,實現該第二活塞與該座之該第二截面之間之氣密。
第二活塞16a,如果對該活塞之返回係存在例如一氣動彈簧的話,則較佳地包含一個別第二密封件(未例示),其繞個別前部27a捲繞,藉此可插設於後部27與該座之第三截面103之間且於靜止時及該活塞移位期間,實現該第二活塞與該座之該第三截面之間的氣密。
該第一致動器係較佳地設有用以直接安裝該第一凸輪至該第一致動器之構件。該安裝構件包含一螺絲(可能設有一扁平或彈性墊片)可插入該第二活塞之一孔中及接合一實現於該第一凸輪之該接合部分中的螺紋孔,藉此用以穩固地拘束該第一凸輪至該第二活塞,且較佳為共軸。
在一面向中,該第二活塞中之該孔係一介於該後部與該前部之間之穿孔,且該螺絲係可從該活塞之該後部的側面插入該孔中使得該螺絲頭係可從該後部存取且該螺杆從該前部離開,以便旋入該凸輪之該螺紋孔。
可被該第一致動器採用的運作組態(縮回、中間、前進)係與已如上述及例示於圖6a、6b及6c者相同。
注意,如上例示者,本發明之裝置之本體2可根 據裝置1被指定之編織機的需要,亦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致動器5b且可能一第三致動器5c及一第四致動器5d。圖中範例所示之實施例具有一本體,其設有四個相異的座(4a、4b、4c及4d)用於每一者致動一個別操控凸輪的四個致動器。各種致動器之類似元件(關於一個別座、操控凸輪等等)所使用的元件標號係相同的,加上字母「a」用於該第一致動器,字母「b」用於該第二致動器,字母「c」用於該第三致動器,及字母「d」用於該第四致動器。
本發明之本體2,其特徵在於被實現成一單一本體者,賦予提供一種特有的方法用於實現一用以操控一編織機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預先設置本體2;預先設置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8a;預先設置設有該個別第一及第二活塞之至少一第一致動器;將該活塞從該第二活塞之該底部端插入,使得其係可移位地容納在該座中;將該第一操控凸輪之該接合部分至少部份地插入於該座之該頭端中,且將該接合部分安裝於該第二活塞,藉此穩固地拘束該第一凸輪至該第二活塞;將該第一活塞從該座之該底部端插入,使得其係可移位地容納在該座中且係配置成沿著該第一座之該縱向延伸與該第二活塞串聯;選擇性地及獨立地致動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一及該第 二活塞,藉此操控該第一操控凸輪的運動(介於縮回、中間與前進組態之間)。
本發明如其所構思者,係可接受多數修改及變體,全部屬於發明概念的範疇,且所提及之組件係可由其他技術上等同之元件來替換。
本發明達成多個重要優點。
首先且最重要的一點,本發明賦予避免習知技術的至少某些缺陷。進一步地,本發明之裝置具有一簡單及合理的結構且賦予有效地獲得編織機所需要的編織功能(新穎及已存在的二者),特別是以精密方式移動一編織機之前方的織針操控凸輪。
本發明之裝置有益地賦予提供一編織機效能的改良,特別是增加縫合的生產速度,增加機器的織物產率。
進一步地,本發明之裝置係萬用的、模組化的且可易於適應至各種不同編織需求。本發明之裝置的一進一步優點在於其可維持氣動迴路乾淨且沒有汙染物質的能力。
進一步地,該裝置係更為可靠的、可抵抗故障,且其特徵在於一較習知裝置更長的作業壽命。進一步地,本發明之裝置需要較少的維護。本發明之裝置係進一步簡單及/或堅實及/或相對便宜用於實現。
1‧‧‧移動凸輪裝置
2‧‧‧本體
3‧‧‧空氣入口
3a‧‧‧空氣出口
8a‧‧‧第一操控凸輪
8b‧‧‧第二操控凸輪
8c‧‧‧第三織針操控凸輪
8d‧‧‧第四織針操控凸輪
9a,9b‧‧‧第一電磁閥
10a,10b‧‧‧第二電磁
51‧‧‧外部板
56‧‧‧內部板
65‧‧‧中間板
70‧‧‧電子板件
71‧‧‧連接埠
72‧‧‧外殼
75‧‧‧通氣孔
76‧‧‧過濾器
82d‧‧‧運作部分
90‧‧‧回行凸輪

Claims (10)

  1. 一種用以操控編織機之針床的織針之移動凸輪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一本體,其具有指定成可連接至一壓縮空氣源的至少一空氣入口、至少一第一殼體座,其用於可移動地容納至少一第一致動器於該本體中、及具有至少一第一空氣路徑,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且將該至少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以藉由該壓縮空氣來移動該致動器;至少一第一操控凸輪,其可移動地安裝並與該本體相關聯,且指定成用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至少一織針、較佳地與一圓形編織機之一圓筒的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至少一第一致動器,其可移動地、至少部份地容納於該本體中之第一殼體座中,且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來移動該第一操控凸輪;及至少一第一電磁閥,其安裝並直接連接於該裝置之本體,且至少直接作用在該第一空氣路徑上,該第一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以選擇性地啟用該第一致動器。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座係設有一連接於該第一空氣路徑之第一底部端及一與該底部端相對之第二頭端,而一第一操控凸輪之一接合部分係可部份地插入其中,或與其對應的一第一操控凸輪之一接合部分係可 與該致動器相關聯,使得該凸輪之一運作部分自該第一座及自該本體離開,以與一編織機之一針床的一或多個織針配合;及/或其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一活塞,其可選擇性地在該第一座中、至少介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位,於該第一位置中時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且對應於該底部端,較佳地毗鄰在該底部端之一表面上,較佳地毗鄰在該底部端之一表面上,而於該第二位置中時該第一活塞係於該第一座中朝向該頭端前進;及/或其中於該第一活塞之第一位置中時該第一電磁閥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且於該第二位置中時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本體包含一第二空氣路徑,其界定在該本體內部且將該至少一空氣入口或另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一座連接於該第一活塞之下游一點、及一第二電磁閥,其安裝及直接連接於該本體且直接作用在該第二空氣路徑上,該第二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及/或其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一第二活塞,該第二活塞係容納於該第一座中且與該第一活塞串聯,即位在該第一活塞相對於該第一座中之從該底部端至該頭端的一縱向展開的下游,該第二活塞係可選擇性地在該第一座中、至少介於一個別第一位置與一個別第二位置之間移位,於該個別第一位置中時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座中縮回且頭部毗鄰在該第一活塞之一頭表面上,而於該 個別第二位置中時該第二活塞係於該第一座中相對於該第一活塞之頭表面朝向該頭端前進;及/或其中於該第二活塞之第一位置中時,該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二空氣路徑,且於該第二位置中時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二空氣路徑;及/或其中該第一致動器之第二活塞係設有一前接合部分,該第一操控凸輪之接合部分係指定成用以穩固地連接於該前接合部分,使得該第一致動器之該第一及/或第二活塞的移位可決定該第一操控凸輪插入及離開該第一座的一對應移位。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致動器係經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至少運作於下列運作組態:一縮回組態,其中該第一及該第二電磁閥分別關閉該第一及該第二空氣路徑中的空氣通過,且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皆係位於該個別第一位置,該第一凸輪之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縮回;一中間組態,其中該第一電磁閥賦予空氣通過該第一空氣路徑,且該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二空氣路徑,該第一活塞係位於該個別第二位置且該第二活塞係位於該個別第一位置,該第一凸輪之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部份地前進;一前進組態,其中該第二電磁閥賦予空氣通到該第二空氣路徑中,該第二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二位置中,且該第一凸輪之接合部分係於該第一座中完全地前進,同時該第一電磁閥可賦予或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一空氣路 徑中,該第一活塞係於該個別第一位置或於該個別第二位置,及/或其中該第一致動器包含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其容納於該第一座中且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在該第一活塞上及/或在該第二活塞上產生一沿著該縱向展開、自該第一座之該頭端導引至該底部端的推力,而當該第一及/或該第二電磁閥防止空氣通到該第一及/或該第二空氣路徑中時,該第一彈性元件係能夠維持該第一及/或該第二活塞於該個別第一位置,及/或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當該第一致動器處於該縮回組態中時,用以決定該第一及第二活塞返回到該個別第一位置中;當該第一致動器處於該中間組態中時,用以決定該第二活塞返回到該個別第一位置,以賦予該第一活塞通到該個別第二位置中;當該第一致動器處於該前進組態中時,用以賦予該第一及該第二活塞通到該相對第二位置中。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本體內部包含至少一第一空氣釋放器件或快速釋放件,其沿著至少該第一空氣路徑串聯插設且實現該空氣路徑之一部分,該空氣釋放器件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賦予一自該器件之上游通至下游、沿著該第一空氣路徑朝向該第一致動器的空氣流,以及用以向該器件之外側,即,該第一空氣路徑之外側,截取並釋放一從該致動器沿著該第一空氣 路徑、自該釋放器件之下游導引至上游的空氣流。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釋放器件包含一本體,較佳地呈一單件,並設有一後部、一前部、及一插設在該等後與前部之間並將其連接的中間部,其中該後部係可連接至該第一空氣路徑中與該空氣入口連通的側邊,及該前部係可連接至該空氣路徑中與該致動器連通的側邊;及/或其中該釋放器件之本體包含一中心孔,以將該後部與一成型在該中間部中的開口連接並與該本體外側連通、以及至少一側向孔,以穿越該中間部並安置該後部與該前部連通;及/或其中該釋放器件包含一彈性膜,其容納於該後部中且經組構成用以選擇性地及可逆地在空氣流動方向之基礎上自動運作於一開啟組態與一釋放組態之間,於該開啟組態中時該膜賦予一空氣流經由該至少一側向孔從該後部通至該前部,於該釋放組態中時該膜防止空氣返回該後部之上游,且其中一來自該前部及穿越該至少一側向孔之空氣流係傳輸到該後部中,並經由該中心孔抽空至該釋放器件之本體的外側;及/或其中該彈性膜包含一中心體及一環形部,該環形部自該中心體徑向地延伸且可摺疊地拘束至該中心部分。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操控凸輪,其可移動地安裝並與該本體相關聯,且指定成用以與該編織機之針床的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 一第二致動器,其可移動地、至少部份地容納於一第二殼體座中,而該第二殼體座較佳與該第一殼體座相同或相等且成型於該本體中,該第二致動器係指定成以一受控制方式來移動該第二操控凸輪;一個別第一空氣路徑,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及將該至少一空氣入口或另一空氣入口與該第二致動器連接,以藉由壓縮空氣來移動該第二致動器;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一電磁閥,其安裝並直接連接於該裝置之本體及直接作用在該第二致動器之個別第一空氣路徑上,該第二致動器之個別第一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該個別第一空氣路徑,以選擇性地啟用該第二致動器;及/或其中該第二致動器包含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一活塞,其與該第一致動器之第一活塞相同或相等;及/或其中該本體包含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二空氣路徑,其界定於該本體內部及將該空氣入口與該第二座連接於該第二致動器之個別第一活塞之下游一點上、以及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二電磁閥,其直接連接於該本體且直接作用在該第二致動器之個別第二空氣路徑上,該第二致動器之第二電磁閥係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賦予或防止空氣通過該第二致動器之第二空氣路徑;及/或其中該第二致動器包含該第二致動器之一個別第二活塞,其與該第一致動器之第二活塞相同或相等;及/或其中該第二致動器係經組構成 用以選擇性地至少運作於一個別縮回組態、一個別中間組態與一個別前進組態之間,該等組態相似於對該第一致動器描述的該等縮回、中間及前進組態;及/或其中該第二致動器包含一第二彈性元件,其與該第一致動器之第一彈性元件相同或相等。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包含一第三操控凸輪,其指定成用以與該編織機之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一第三致動器,較佳與該第一及/或第二致動器相同或相等,係容納於該本體之一第三座中、一個別第一空氣路徑、一個別第一電磁閥、一個別第一活塞,及/或包含一個別第二空氣路徑、一個別第二電磁閥及一個別第二活塞,而該第三致動器以一受控制方式移動該第三操控凸輪;及/或其中該裝置包含一第四操控凸輪,其指定成用以與該編織機之至少一織針交互作用、一第四致動器,較佳與該第一及/或第二及/或第三致動器相同或相等,係容納於該本體之一第四座中、一個別第一空氣路徑、一個別第一電磁閥、一個別第一活塞,及/或包含一個別第二空氣路徑、一個別第二電磁閥及一個別第二活塞,而該第四致動器以一受控制方式移動該第四操控凸輪;及/或其中專屬於該第三致動器及該第四致動器的元件係與專屬於該第一致動器的對應元件相等。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致動器及/或該第二致動器及/或該第三致動器及/或該第四致動器的該第一及該第二電磁閥係較佳地彼此相同,及/或係 各自地且可移除地安裝於該裝置之本體,使得每一電磁閥係與相鄰電磁閥分隔一空白空間,而該空白空間具有一尺寸大於或等於0.5mm及/或1mm及/或2mm;及/或其中該本體包含一空氣供應管路,其自該空氣入口延伸及以一空氣出口終結,該空氣出口係經指定成可連接於另一裝置之一個別空氣入口,以利用壓縮空氣來操控織針或另一個使用者裝置;及/或其中該等空氣路徑中的一或多個空氣路徑係從該供應管路分歧或連接於該供應管路,使得他們係全部可供應有壓縮空氣。
  10. 一種特別用於針織品、襪類等等的圓形編織機,包含如請求項1至9項中任一項之至少一裝置,其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用以選擇性地操控該編織機之一針床、特別是一織針圓筒的一或多個織針;及/或其中該至少一裝置包含該第一操控凸輪,該第一操控凸輪可移動地插入該裝置之本體的一第一座中且由該裝置之一第一致動器啟用、及/或包含該第二操控凸輪,該第二操控凸輪可移動地插入該裝置之本體的一第二座中且由該裝置之一第二致動器啟用、及/或包含該第三操控凸輪,該第三操控凸輪可移動地插入該裝置之本體的一第三座中且由該裝置之一第三致動器啟用、及/或包含該第四操控凸輪,該第四操控凸輪可移動地插入該裝置之本體的一第四座中且由一第四致動器啟用。
TW103117482A 2013-05-20 2014-05-19 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 TWI659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070A ITBS20130070A1 (it) 2013-05-20 2013-05-20 Dispositivo a camme mobili per il comando di aghi di una frontura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BS2013A000070 2013-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0306A true TW201510306A (zh) 2015-03-16
TWI659134B TWI659134B (zh) 2019-05-11

Family

ID=4887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7482A TWI659134B (zh) 2013-05-20 2014-05-19 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89094B2 (zh)
EP (1) EP2999812B1 (zh)
CN (1) CN104178901B (zh)
BR (1) BR112015029142B1 (zh)
IT (1) ITBS20130070A1 (zh)
TR (1) TR201802204T4 (zh)
TW (1) TWI659134B (zh)
WO (1) WO201418831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07732S (zh) 2019-06-12 2020-10-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組件
TWD208197S (zh) 2019-06-18 2020-11-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08199S (zh) 2019-06-18 2020-11-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08383S (zh) 2019-06-18 2020-11-2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10319S (zh) 2019-06-12 2021-03-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組件
TWD212712S (zh) 2019-06-12 2021-07-2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BS20130086A1 (it) * 2013-06-21 2014-12-22 Santoni & C Spa Dispositivo per alimentare filo agli aghi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ITBS20130089A1 (it) * 2013-06-21 2014-12-22 Santoni & C Spa Elemento di erogazione del filo per un guidafilo per macchine tessili, e guidafilo comprendente tale elemento di erogazione
ITBS20130172A1 (it) * 2013-11-21 2015-05-22 Santoni & C Spa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una macchina tessile
USD873308S1 (en) * 2017-11-23 2020-01-21 Santoni S.P.A. Textile machine
TWD208198S (zh) * 2019-06-18 2020-11-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07736S (zh) * 2019-06-18 2020-10-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10322S (zh) * 2019-06-18 2021-03-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10323S (zh) * 2019-06-18 2021-03-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S164985B1 (zh) * 1969-03-12 1975-11-28
US3972207A (en) * 1974-11-04 1976-08-03 Vinatex Knitting Systems, Inc. Selection device for the needles of a knitting machine
GB9015204D0 (en) * 1990-07-10 1990-08-29 Bentley Group Lt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IT1250422B (it) * 1991-05-31 1995-04-07 Lonati Srl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o calzetteria con circuito pneumatico di servizio perfezionato
US5802877A (en) * 1997-02-13 1998-09-08 James W. Yates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king a sock with a knitted toe pocket
TW511664U (en) * 2001-12-31 2002-11-21 Bo-San Lin Improved forward/backward structure of triangular steel for sock-knitting machine
TW201200657A (en) 2010-06-30 2012-01-01 Guo-Chao Zhao Needle selecting device of a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
CN202047208U (zh) 2011-04-28 2011-11-23 广东福尔莱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无缝针织机降针三角和中脚针三角装置
CN102493122B (zh) * 2011-12-22 2013-07-24 飞虎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的机头度目调平装置及方法
TWI511664B (zh) * 2013-09-27 2015-12-11 Globeride Inc Fishing ne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07732S (zh) 2019-06-12 2020-10-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組件
TWD210319S (zh) 2019-06-12 2021-03-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組件
TWD212712S (zh) 2019-06-12 2021-07-2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組件
TWD208197S (zh) 2019-06-18 2020-11-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08199S (zh) 2019-06-18 2020-11-1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TWD208383S (zh) 2019-06-18 2020-11-21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紡織機構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9134B (zh) 2019-05-11
EP2999812A1 (en) 2016-03-30
BR112015029142B1 (pt) 2022-03-22
TR201802204T4 (tr) 2018-03-21
WO2014188314A1 (en) 2014-11-27
BR112015029142A2 (pt) 2017-07-25
CN104178901A (zh) 2014-12-03
CN104178901B (zh) 2017-05-31
US20160090671A1 (en) 2016-03-31
US9689094B2 (en) 2017-06-27
EP2999812B1 (en) 2017-11-29
ITBS20130070A1 (it) 2014-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134B (zh) 用以操控編織機針床之織針的移動凸輪裝置
US9689095B2 (en) Mobile cam device for commanding needles of a needle bed of a knitting machine
KR20160087871A (ko) 편직기의 명령 장치
JP6773564B2 (ja) 逆洗フィルタ及びそのためのフィルタインサート
JP6804204B2 (ja) 背圧制御装置を備える液体吐出アプリケーター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DE602004002279T2 (de) Wäschewaschmaschine mit einer integrierten Anordnung von Wasserverteilern
CN100520088C (zh) 流量控制阀和带有该流量控制阀的缸设备
EP2918879B1 (de) Mehrfachventil
US20140264106A1 (en) Flow rate control device
KR20090059129A (ko) 편물 기계용, 특히 환편기용 얀 공급 장치
CN102483173A (zh) 流体控制器
CS160492A3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JP6959485B2 (ja) スピードコントローラ
ITBS20130138A1 (it) Macchina tessile circolare
IT201800007340A1 (it) Gruppo operatore per la lavorazione di un pannello ed il relativo metodo di lavorazione.
JP2008114843A (ja) ワイヤーバルブによる電子冗長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3020512A1 (de)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für eine Sanitärarmatur
TWI671449B (zh) 繞線裁剪結構
CN102758309A (zh) 用于清理针织机的纺织头且带有至少一个接近纺织头的气动执行器的装置
US20190262850A1 (en) Color Change System
JPH102308A (ja) エアバルブの動作検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