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8389A - 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8389A
TW201508389A TW103111953A TW103111953A TW201508389A TW 201508389 A TW201508389 A TW 201508389A TW 103111953 A TW103111953 A TW 103111953A TW 103111953 A TW103111953 A TW 103111953A TW 201508389 A TW201508389 A TW 2015083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dhesive layer
strip
substrate
laminated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3252B (zh
Inventor
Tomokazu Yura
Satoru Koshio
Takuya Nakazono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8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3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32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which influences the bonding during the lamination process, e.g. release layers or pressure equalising layers
    • B32B2037/268Releas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4Punching, slitting or perforating
    • B32B2038/047Perf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及裝置,當使用捲體寬度不同的二個以上之積層體條帶,使從其等切出的至少二個薄膜片連續地貼合於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以形成積層體時,以所用的積層體條帶之捲體寬度成為不一致為前提來形成不發生偏移的積層體。 本發明並非是在事先製造例如使用於光學顯示裝置之製造的二個以上之積層體條帶的捲體時,嚴密地控制:將一方之捲體寬度裁斷成與使用於光學顯示裝置之長方形基板即顯示面板之長邊對應的尺寸、將另一方之捲體寬度裁斷成與短邊對應的尺寸之精度,而是一種包含以下步驟的方法及裝置,該步驟係計測從製造光學顯示裝置之裝置上所裝設的該等捲體依序放出的積層體條帶之寬度,且以一方所計測到的寬度成為另一方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之方式、又以另一方所計測到的寬度成為一方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之方式,在各自的積層體條帶上,形成用以控制與各自的薄膜片之捲體寬度對應的尺寸之相鄰的切割線。

Description

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的方法及裝置。更具體而言,是關於一種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及裝置,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將與基板之長方形相同或相似的二個以上之不同的薄膜片(film sheet),由具有與長方形基板之長邊對應的寬度之積層體條帶(web)、和具有與長方形基板之短邊對應的寬度之積層體條帶所形成,使該等薄膜片依序重疊貼合以形成積層體基板。
日本特許第4304810號(專利文獻1)及特許第4451924號(專利文獻2)之專利說明書,係揭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使用包含一對偏光薄膜的積層體條帶,該一對偏光薄膜具備與具有長方形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之長邊或短邊對應的寬度,將二個不同之偏光薄膜片以透射軸相互地正交的方式連續地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之雙面,藉此製造液晶顯示裝置。
又,日本特開2009-271516號公報(專利文獻 3)及特開2012-128409號公報(專利文獻4),係揭示一種積層體之形成方法及裝置,兩者皆是將複數個積層體條帶依序放出並切出二個以上不同之薄膜片,而依序重疊貼合於具有長方形形狀的液晶面板之一方表面以形成積層體。尤其是,在專利文獻4揭示以下的步驟:將從與短邊對應的寬度之積層體條帶以長度對應於長邊之方式所形成的第1薄膜片,貼在以短邊作為前頭所搬運的液晶面板之一方表面,其次將從與長邊對應的寬度之積層體條帶以長度對應於短邊之方式所形成的第2薄膜片,依序重疊貼在以長邊作為前頭所搬運的該液晶面板之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上。
專利文獻3係進一步提示積層於偏光薄膜的相位差薄膜,且記載著積層二種以上之相位差的薄膜片以控制由相位差等所帶來的光學特性。如此製造的1/4波長板、圓偏光板及顯示裝置,已揭示於日本特開2002-311239號公報(專利文獻5)。
雖然並非被限定於光學顯示裝置,但是根據此等專利文獻可明白,構成光學顯示裝置的基板,例如在製造組裝有反射型偏光薄膜之薄片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通常可藉由如下的步驟連續地製造。反射型偏光薄膜,與通常之吸收型偏光薄膜不同點是在於構造及功能。亦即,其透射軸之方向相對於延伸方向,與通常之長邊方向單軸延伸的吸收型偏光薄膜成為相反的關係。因此,當製造組裝有反射型偏光薄膜之薄片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 況,就必須形成如下的積層體:以吸收型偏光薄膜之薄片的透射軸和反射型偏光薄膜之薄片的透射軸相互地成為平行的方式,使二個不同之薄膜片重疊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之非觀察側。
當如此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時,會在以下的 步驟中存在尚未解決的技術課題:將包含吸收型偏光薄膜及反射型偏光薄膜的積層體條帶依序放出,首先將吸收型偏光薄膜之薄片切出並貼合於送來的液晶顯示面板之非觀察側,其次將反射型偏光薄膜之薄片切出,使液晶顯示面板迴旋90°,而重疊貼在液晶顯示面板之吸收型偏光薄膜的薄片之外表面。又同樣的技術課題,亦存在於具有以下步驟的有機EL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從包含圓偏光薄膜及相位差薄膜的積層體條帶依序切出,要貼在送來的有機EL顯示面板之觀察側的圓偏光薄膜之薄片的外表面上,將相位差薄膜之薄片重疊貼上。
亦即,在成對使用的二個積層體條帶之捲體 製造中,當欲裁斷成與形成積層體的長方形面板之長邊或短邊對應的寬度時,將難以正確地裁斷捲體寬度,而必須在捲體寬度不一致的狀態下,使用其等來切出薄膜片而進行重疊貼合。因捲體寬度不一致所產生的問題有二個。
問題之一在於,對應於縮小形成於顯示面板 之四邊的非顯示部之寬度,即顯示裝置之窄邊框(narrow frame)化。近年來,在液晶顯示器之大型化和小型化的二極化進展中,要求大型顯示器之窄邊框化,另一方面,當 然也要求朝小型化進展的平板型(tablet type)液晶或有機EL之顯示裝置的窄邊框化。具體而言,當在顯示面板形成二個不同之光學薄膜片的積層體的情況,例如,從寬度不一致的積層體條帶切出的一方之薄膜片之短邊、和切出成與顯示面板之短邊對應之長度的另一方之薄膜片之短邊會發生不一致的情形。要藉由提高捲體製造之裁斷精度以謀求解決此問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有必要以成對使用的捲體寬度不一致為前提,藉由使二個不同的薄膜片之短邊或長邊一致,來實現顯示裝置中的顯示畫面之窄邊框化。
另一個問題在於,當藉由從成對使用的捲體 寬度不一致之積層體條帶切出的二個不同之薄膜片在顯示面板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時,當重疊於一方之薄膜片上的另一方之薄膜片的尺寸超出,而使另一方之薄膜片的黏著層從一方之薄膜片露出時,就會視為不良品的顯示裝置。此問題並無法利用例如日本特開2011-197281號(專利文獻6)或是特許第5022507號公報(專利文獻7)等所記載之貼合精度檢查方法等來解決。因此,例如,亦有如專利文獻4提出將另一方之薄膜片形成為比一方之薄膜片還小的尺寸之方案。但是,依此所進行之解決,將與往窄邊框化之對應產生矛盾。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30751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45192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27151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2-12840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2-31123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1-19728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許第5022507號公報
本發明之技術課題,如上述般其前提在於,當使用捲體寬度不同之二個以上的積層體條帶,使從其等切出的至少二個薄膜片連續地貼合於基板之一方表面以形成積層體時,在製造上難以避免所用的積層體條帶之捲體寬度成為不一致。
具體而言,在基板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的第1薄膜片,例如是將具有與長方形基板之短邊對應的寬度之第1積層體條帶放出,切出成長度對應於長邊。相對於此,第2薄膜片,係將具有與長方形基板之長邊對應的寬度之第2積層體條帶放出,切出成長度對應於短邊。
在用以形成積層體基板的連續步驟中,係藉由第1步驟及第2步驟來形成積層體基板,該第1步驟係將從第1積層體條帶切出的第1薄膜片,貼合於送來的基板之一方表面,該第2步驟係使基板迴旋90°,且使從第 2積層體條帶切出的第2薄膜片,重疊貼在基板上所貼合的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上。
此時,從第1及第2積層體條帶切出的薄膜 片之進給方向的長度尺寸,皆可以藉由控制形成於積層體條帶之相鄰的切割線之距離來決定。然而,因薄膜片之相對於進給方向的寬度方向尺寸,係成為事先製造的第1及第2積層體條帶之捲體寬度,故而在形成積層體基板的連續步驟中並無法進行控制。
當事先製造的第1及第2積層體條帶之捲體 寬度為不一致的情況,就以不一致之捲體寬度作為所給予的條件,將具有與不一致之捲體寬度對應的尺寸之邊的薄膜片從積層體條帶切出。例如,當第2薄膜片的尺寸超過第1薄膜片之尺寸時,即便不產生偏移而正確地貼合薄膜片彼此,亦無法避免第2薄膜片之黏著層從第1薄膜片露出。結果,該黏著層會露出於基板之表面。如此形成的積層體基板,當使用於光學顯示裝置時,經常有被視為不良品來處理的情況。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並非是在事先製造裝設 於製造積層體基板之裝置中的二個以上之積層體條帶的捲體時,嚴密地控制將其等之捲體寬度裁斷成與長方形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或另一方對應的尺寸之精度,而是提供一種包含以下步驟的方法及裝置,該步驟係計測從製造積層體基板之裝置上所裝設的捲體依序放出的積層體條帶之寬度,且以一方所計測到的寬度成為另一方之進給方向 的長度之方式、又以另一方所計測到的寬度成為一方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之方式,在各自的積層體條帶上,形成用以控制與各自的薄膜片之捲體寬度對應的尺寸之相鄰的切割線。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及 裝置,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依序重疊與該基板之長方形相同或相似的二個以上不同之薄膜片以形成積層體基板。
在第1態樣中,本發明準備有:第1捲體, 係捲繞第1積層體條帶而構成,該第1積層體條帶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前述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對應的寬度a之第1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上所得;以及第2捲體,係捲繞第2積層體條帶而構成,該第2積層體條帶係同樣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前述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另一方對應的寬度b之第2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上所得。
其係包含以下的步驟:在裝設有第1捲體的 裝置之第1進給線路中,從第1捲體放出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將與該第1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 第1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片;從第1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片;在送往第1進給線路的基板,透過黏著層而貼合第1薄膜片;將前述基板送往第2進給線路。
其係進一步包含以下的步驟:在裝設有第2 捲體的裝置之第2進給線路中,從第2捲體放出第2積層體條帶;將與第2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第2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2薄膜片;從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第2薄膜片;在送往第2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之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透過黏著層而重疊貼合前述第2薄膜片。
雖然是件容易假定的事,但是其亦可以使 用:在第1薄膜之外表面積層第1表面保護薄膜作為第1積層體條帶、以及在第2薄膜之外表面積層第2表面保護薄膜作為第2積層體條帶。當使用此等的情況,係在使由從第1積層體條帶切出的第1薄膜片和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貼合於前述基板,其次使由從第2積層體條帶切出的第2薄膜片和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2積層體重疊貼在第1積層體時,可以藉由從第1積層體剝離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而貼在使第1薄膜片露出的外表面。
送往第1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係以長邊或 短邊的一方作為前頭來供給,送往第2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係以長邊或短邊的另一方作為前頭來供給。
與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為 藉由計測裝設於第2進給線路的第2捲體之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所得的值或可以設定成為不低於第2積層體條帶之捲體寬度的距離。又與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為藉由計測裝設於第1進給線路的第1捲體之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所得的值或可以設定成為不高於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的距離。
在第1態樣中,本發明係可以將有機EL顯示 面板作為基板。在該情況,第1薄膜為相位差薄膜,第2薄膜為偏光薄膜。從第1積層體條帶切出的相位差薄膜片係可以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之觀察側,且使從第2積層體條帶切出的偏光薄膜片重疊貼合於其外表面上。
其係包含以下的步驟: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 之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及構成第2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在第1載體薄膜上,藉由在從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以在與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視為第1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除。
其係包含以下的步驟:在第2進給線路中, 包含黏著層的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在第2載體薄膜上,在從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視為第2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而是從第2進給線路排除。
在第1態樣中,可以將液晶顯示面板作為基 板。在該情況,本發明係包含以下的步驟: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為具有與面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對應的寬度且在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吸收型偏光薄膜,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為具有與面板之長邊或短邊之另一方對應的寬度且在長邊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反射型偏光薄膜;在第1進給線路中,將第1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從第1載體薄膜剝離,且貼合於送來的面板之非觀察側;將液晶顯示面板送往第2進給線路。
其係包含以下的步驟:在第2進給線路中, 將第2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反射型偏光薄膜片從第2載體薄膜剝離,且在貼合於送來之面板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外表面上,以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和反射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成為平行的方式重疊貼合。
其亦可以進一步使具有透射軸的吸收型偏光 薄膜片進一步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之觀察側而完成液晶顯示裝置,該吸收型偏光薄膜的透射軸係具有與形成於液晶顯示面板之非觀察側之構成積層體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正交之關係。
其係包含以下的步驟: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 之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在第1載體薄膜上,藉由在從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以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視為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除。
在第2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積層體基 板之形成裝置,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依序重疊與該基板之長方形相同或相似的二個以上不同之薄膜片,藉此形成積層體基板的裝置。
本裝置係具備第1及第2進給線路10、20; 在第1進給線路10,係裝設有捲繞第1積層體條帶而構成的第1捲體,該第1積層體條帶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對應的寬度a之第1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上所得;在第2進給線路20,係裝設有捲繞第2積層體條帶而構成的第2捲體,該第2積層體條帶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另一方對應的寬度b之第 2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上所得。
本裝置係包含:第1站,其設置於第1進給 線路中離該線路之一端第1既定距離的位置,用以進行貼合;及第1基板搬運路,從第1進給線路之一端遍及於第1既定距離而設置於第1進給線路,具有用以將基板朝向第1站供給的第1搬運手段;及第1薄膜搬運路,其具有第1放出機構,用以從第1捲體放出第1積層體條帶,且朝向第1站供給;及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係設置於第1薄膜搬運路,用以將與第1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第1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片;以及第1貼合手段,係設置於第1站,其具有第1剝離機構,用以從第1積層體條帶剝離第1薄膜片,而貼合於送入第1站的基板之一方表面,藉此形成中間積層體基板。
本裝置又包含:路徑間移送部,其具有中間 搬運手段,用以將中間積層體基板朝向第2進給線路移送;及第2站,其設置於第2進給線路中離該線路之一端第2既定距離的位置,用以進行貼合;及第2薄膜搬運路,係設置於第2進給線路,其具有第2放出機構,用以從第2捲體放出第2積層體條帶,且朝向第2站供給;及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係設置於第2薄膜搬運路,用以將與第2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切 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第2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2薄膜片;及第2貼合手段,係設置於第2站,其具有第2剝離機構,用以從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第2薄膜片,且在送往第2站的中間積層體基板之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上重疊貼合而形成積層體基板;以及第2基板搬運路,其具有第2搬運手段,用以搬運積層體基板。
本裝置係可以進一步包含:控制裝置,其至 少使第1搬運手段、第1放出機構、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第1貼合手段、中間搬運手段、第2放出機構、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第2貼合手段、第2搬運手段之各個以連動之方式動作。
在本裝置之路徑間移送部,亦可設置用以將中間積層體進行90°轉向的迴旋手段。
在第2態樣中,本發明係可以將有機EL顯示面板作為基板。在該情況,本發明之第1薄膜為相位差薄膜,第2薄膜為偏光薄膜。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從第1積層體條帶切出的相位差薄膜片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之觀察側,且使從第2積層體條帶切出的偏光薄膜片重疊貼合於其外表面上的裝置。
本裝置亦可為: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及構成第2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第1進給線 路中,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根據事先記憶於記憶裝置的缺點之位置資訊,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會在第1載體薄膜上,在從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藉由以與第1貼合手段連動之方式所設置的第1排除手段,將積層體視為第1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除。
其又可為:在第2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 的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根據事先記憶於記憶裝置的缺點之位置資訊,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會在第2載體薄膜上,在從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藉由以與第2貼合手段連動之方式所設置的第2排除手段將積層體視為第2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而是從第2進給線路20排除。
在第2態樣中,係可以將液晶顯示面板作為 基板。在該情況,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以下的裝置:第1薄膜為在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第2薄膜為在長邊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反射型偏光薄膜,將從第1積層體條帶切出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之非觀察側,且使從第2積層體條帶切出的反射型偏光薄膜片重疊貼合於其外表面上。
本裝置係可以為: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之包 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根據事先記憶於記憶裝置的缺點d之位置資訊,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會在第1載體薄膜上,在從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藉由以與第1貼合手段連動之方式所設置的第1排除手段,將積層體視為第1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除。
X‧‧‧長方形基板
A‧‧‧積層體基板
100‧‧‧中間積層體
200‧‧‧積層體製品
R1、R1-1‧‧‧第1捲體
c1‧‧‧第1載體薄膜
PW1、PW1-1‧‧‧第1積層條帶
e1、e1-1‧‧‧黏著層
p1‧‧‧第1薄膜
f1‧‧‧第1表面保護薄膜
PL1‧‧‧第1積層體
P1‧‧‧第1薄膜片
F1‧‧‧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
R2‧‧‧第2捲體
c2‧‧‧第2載體薄膜
PW2‧‧‧第2積層條帶
e2、e2-2‧‧‧黏著層
p2‧‧‧第2薄膜
f2‧‧‧第2表面保護薄膜
PL2‧‧‧第2積層體
P2‧‧‧第2薄膜片
F2‧‧‧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
d、d1、d2‧‧‧缺點
N、N1、N2‧‧‧不良薄片
1‧‧‧用以實施本發明的貼合裝置
10‧‧‧第1進給線路
101‧‧‧第1站
102‧‧‧第1基板搬運路
103‧‧‧第1薄膜搬運路
104‧‧‧第1貼合手段
110‧‧‧第1搬運手段
120‧‧‧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
130‧‧‧第1放出機構
140‧‧‧第1剝離機構
150‧‧‧第1排除機構
160‧‧‧中間搬運手段
20‧‧‧第2進給線路
201‧‧‧第2站
202‧‧‧第2基板搬運路
203‧‧‧第2薄膜搬運路
204‧‧‧第2貼合手段
210‧‧‧第2搬運手段
220‧‧‧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
230‧‧‧第2放出機構
240‧‧‧第2剝離機構
30‧‧‧路徑間移送部
33、37‧‧‧迴旋手段
34‧‧‧剝離手段
400‧‧‧控制裝置
410‧‧‧資訊處理裝置
420‧‧‧記憶裝置
n、n1、n2‧‧‧距離
第1圖(1)至(3)係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從第1捲體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及從第2捲體放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之俯視圖和從側面觀察的局部放大圖、以及長方形基板的俯視圖。
第2圖(1)及(2)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如下各步驟的概略圖: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下表面),藉由步驟1至步驟5依序貼合與由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上之第1積層體條帶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上之第2積層體條帶所形成的長方形基板之長邊或短邊對應的二個不同之薄膜片,而形成積層體基板。
第3圖(1)及(2)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包含與長方形基板之短邊對應的窄幅之相位差薄膜的第1積層 體條帶、和包含與長方形基板之長邊對應的寬幅之偏光薄膜的第2積層體條帶所放出之狀態的俯視圖和從側面觀察的局部放大圖。
第4圖(1)至(4)係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的有機EL顯示裝置之構成。
第5圖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的控制步驟之概念圖:在用以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的方法及裝置中,控制分別形成於從寬度不同之第1捲體及第2捲體放出的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及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的相鄰切割線之長度,用以各自形成與長方形基板相同或相似之長方形薄膜片。
第6圖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如下裝置的示意俯視圖,該裝置係在構成用以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的方法及裝置之裝設有第1捲體的第1進給線路以及裝設有第2捲體的第2進給線路中,從第1捲體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切出第1薄膜片,且貼合於送來的基板之一方表面,使貼合有第1薄膜片的長方形基板迴旋90°,從第2捲體放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切出第2薄膜片,且重疊貼合於改變方向送來的長方形基板之第1薄膜片的外表面上,用以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
第7圖係顯示從側面觀察第6圖所示之構成裝置的第1進給線路及第2進給線路之示意圖。
第8圖係控制第6圖及第7圖所示之構成裝置的第1 進給線路及第2進給線路之各步驟的流程圖。
第9圖係使用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控制以下各步驟的流程圖:從第8圖所示之裝設有第1捲體的第1進給線路,當長方形基板經由路徑間移送部且通過裝設有第2捲體的第2進給線路時,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貼合第1薄膜片,其次在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上重疊貼合第2薄膜片,而形成積層體。
第10圖係控制以下各步驟的流程圖:在使用於第9圖之構成裝置的第1進給線路及第2進給線路中,當成對使用的第1捲體及第2捲體未同時更換的情況,就更換第1進給線路的第1捲體,當第2捲體在使用中時,運算形成於與更換後之第1捲體連接的更換前之第1捲體上的第1薄膜片之剩餘片數,使更換後之第1捲體的第1積層體條帶之計測後的寬度,反映於由使用中之第2捲體的第2積層體條帶所形成的第2薄膜片。
第11圖係包含以下步驟的流程圖:當事前檢測出成對使用之構成第1捲體的第1積層體條帶存在於內部的缺點的情況,將包含缺點的不良薄片在第1進給線路中,並不貼合於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出。
第12圖係包含以下步驟的流程圖:當事前檢測出成對使用之構成第1捲體的第1積層體條帶及構成第2捲體的第2積層體條帶分別存在於內部的缺點的情況,將包含缺點的第1不良薄片在第1進給線路中,並不貼合於長方 形基板之一方表面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出的步驟;以及將包含缺點的第2不良薄片在第2進給線路中,並不貼合於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上所貼合的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而是從第2進給線路排出的步驟。
第1圖係顯示用以形成實施本發明之方法的 積層體基板A之裝置1上所裝設的二個不同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的第1捲體R1及第2捲體R2之示意圖。另外,第1圖(3)係顯示長方形基板之長邊a及短邊b。
第1圖(1)係從寬幅之第1捲體R1放出的第1 積層體條帶PW1,該第1捲體R1係朝向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a對應的長邊方向連續地延伸,而第1薄膜p1至少透過黏著層e1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c1上而構成。其又可以透過黏著層e1-1積層第1表面保護薄膜f1。
第1圖(2)係從窄幅之第2捲體R2放出的第2 積層體條帶PW2,該第2捲體R2係朝向與長方形基板X之短邊b對應的長邊方向連續地延伸,而第2薄膜p2至少透過黏著層e2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c2上而構成。其又可以透過黏著層e2-2積層第2表面保護薄膜f2。
再者,第1圖(1)係顯示在第1薄膜p1及/或 形成於第1薄膜p1的黏著層e1,藉由包含事前檢測出之內在的缺點d之相鄰的切割線所形成的不良薄片N之區 域。此係假定吸收型偏光薄膜作為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PW1的第1薄膜p1。第1圖(1)所示的不良薄片N之區域,係具有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a對應的寬度且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地延伸,係對應於長度x(通常,x<b),該長度x其長邊方向間隔對應於:離缺點d之位置既定距離的進給方向上游側的位置所形成的切割線與比該切割線之前一個的切割線之間的長度x(通常x<b)。
第2圖係概略地顯示步驟1至步驟5。其係顯 示以下的步驟:準備: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第1捲體R1,係包含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a對應的寬幅之第1薄膜p1;以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第2捲體R2,係包含與長方形基板X之短邊b對應的窄幅之第2薄膜p2;而在用以形成積層體基板A之裝置1中,放出第1積層體條帶PW1,使形成於第1載體薄膜c1上,且進給方向之長度與長方形基板X之短邊b對應的尺寸之第1薄膜片P1,透過黏著層e1貼合於以長邊a作為前頭送來的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
其進一步顯示以下的步驟:依序放出第2積 層體條帶PW2,使長方形基板X迴旋90°,且使形成於第2載體薄膜c2上的進給方向之長度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a對應的尺寸之第2薄膜P2,透過黏著層e2貼合於以短邊b作為前頭供給的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上所貼合的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
包含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上的第 1薄膜片P1之第1積層體PL1,係由包含第1圖(1)所示之第1薄膜p1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所構成。包含第1積層體PL1之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上所貼合的第2薄膜片P2之第2積層體PL2,係由包含第1圖(2)所示之第2薄膜p2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所形成。第1圖(1)所示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係包含黏著層e1和第1薄膜p1,且在黏著層e1接合有第1載體薄膜c1。又在第1薄膜p1之與第1載體薄膜c1為相反側的面,透過黏著層e1-1積層有第1表面保護薄膜f1。因此,當使包含第2薄膜片P2之第2積層體PL2貼合於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時,係需要將構成第1積層體PL1的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F1予以剝離的步驟。第1圖(2)所示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係包含:假定反射型偏光薄膜的第2薄膜p2;以及包含其兩側之黏著層e2和黏著層e2-2的第2表面保護薄膜f2;在黏著層e2,係接合第2載體薄膜c2。
如此地藉由二階段的貼合步驟,可以從具有 二個不同寬度之積層體條帶PW1和PW2使相同或相似的二個薄膜片P1和P2,利用連續的步驟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更具體而言,其係藉由第2圖所示之步驟1至步驟5加以說明。
步驟1,係顯示長方形基板X以長邊a作為 前頭來供給的狀態。在步驟2中,將形成於第1積層體條帶PW1的第1積層體PL1從第1載體薄膜c1剝離,而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例如背面)。在步驟3中, 長方形基板X係迴旋90°。步驟4係顯示長方形基板X以短邊b作為前頭來供給的狀態。
步驟4又顯示以下的狀態:從形成於第1積 層體條帶PW1之第1載體薄膜c1上,且由包含黏著層e1的第1薄膜片P1和包含黏著層e1-1的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F1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PL1,僅剝離包含黏著層e1-1的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F1。
在步驟5中,係將形成於第2積層體條帶 PW2之第2載體薄膜c2上的第2積層體PL2從第2載體薄膜c2剝離,使由包含黏著層e2的第2薄膜片P2和包含黏著層e2-2的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F2所構成的第2積層體PL2,透過黏著層e2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的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藉此,在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例如背面)形成有由第1薄膜片P1和積層有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F2的第2薄膜片P2所構成的積層體。步驟5係顯示形成有積層體基板A的狀態。
第3圖係顯示從第1捲體R1和第2捲體R2 放出第1積層體條帶PW1和第2積層體條帶PW2的狀態,該第1捲體R1係由包含與長方形基板X之短邊a對應的窄幅之相位差薄膜p1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所構成,該第2捲體R2係由包含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b對應的寬幅之偏光薄膜p2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所構成。 此為假定用以製造有機EL顯示裝置之裝置1上所裝設的二個不同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 的第1捲體R1及第2捲體R2之示意圖。詳細係如後述般,第4圖為有機EL顯示裝置之構成。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控制步驟的 概念圖,該控制步驟係在使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a對應的寬幅之第1薄膜片P1和與長方形基板X之短邊b對應的窄幅之第2薄膜片P2,依序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之表面而形成積層體的裝置1中,控制分別形成於從所裝設的寬幅之第1捲體R1及窄幅之第2捲體R2依序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相鄰的切割線之長度,用以依序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二個薄膜片P1、P2。當使其相似的情況,係設定為第2薄膜片P2的尺寸比第1薄膜片P1還小。
更具體而言,裝置1,係將從寬幅之第1捲體 R1及窄幅之第2捲體R2依序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即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寬度a讀取作為a1,將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讀取作為b1。如此所計測的值係記憶於構成裝置1之控制裝置400的記憶裝置420。
裝置1係進一步以在所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 帶PW1之第1載體薄膜c1上所形成之相鄰的切割線之長度、即長方形薄膜片之進給方向的長度成為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所計測到的值b1之方式、又以在所放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第2載體薄膜c2上所形成之相鄰的切割線之長度、即長方形薄膜片之進給方向的長度成為 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所計測到的值a1之方式,控制各自的長度。
藉此,在事先製造的第1捲體及第2捲體之各寬度不會發生起因於不一致的問題,而可以在具有寬幅及窄幅之二個寬度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形成相同或相似的第1薄膜片P1及第2薄膜片P2。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用以在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形成積層體的裝置1之示意俯視圖。第7圖係從側面觀察構成裝置1的第1進給線路10及第2進給線路20的示意圖。
本裝置1,係使與該基板之長方形相同或相似的二個以上不同之薄膜片P1、P2,依序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以形成積層體基板200的裝置。
當參照第6圖及第7圖時,本裝置1,係具備第1及第2進給線路10、20,在第1進給線路10,係裝設有第1捲體R1,該第1捲體R1係捲繞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而構成,該第1積層體條帶PW1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長方形基板X之長邊a對應的寬度a1之第1薄膜p1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c1上所得;在第2進給線路20,係裝設有第2捲體R2,該第2捲體R2係捲繞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而構成,該第2積層體條帶PW2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長方形基板X之短邊b對應的寬度b1之第2 薄膜p2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c2上所得。
本裝置1,係包含:第1站101,其設置於第 1進給線路10內離第1進給線路10之一端第1既定距離的位置,用以進行貼合;及第1基板搬運路102,從第1進給線路10之一端遍及於第1既定距離而設置於第1進給線路10,具有用以將長方形基板X朝向第1站101供給的第1搬運手段110;及第1薄膜搬運路103,其具有第1放出機構130,用以從第1捲體R1放出第1積層體條帶PW1,且朝向第1站供給;及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120,係設置於第1薄膜搬運路103,用以將與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第1載體薄膜c1,以在鄰接的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片P1;以及第1貼合手段104,係設置於第1站101,其具有第1剝離機構140,用以從第1積層體條帶PW1剝離第1薄膜片P1,而貼合於以長邊a作為前頭送入於第1站101的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藉此形成中間積層體100。
本裝置1又包含:路徑間移送部30,其具有 中間搬運手段160,用以將中間積層體100朝向第2進給線路20移送;及第2站201,其設置於第2進給線路20內離第2進給線路20之一端第2既定距離的位置,用以 進行貼合;及第2薄膜搬運路203,係設置於第2進給線路20內,其具有第2放出機構230,用以從第2捲體R2放出第2積層體條帶PW2,且朝向第2站201供給;及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220,係設置於第2薄膜搬運路203,用以將與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a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第2載體薄膜c2上,以在鄰接的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2薄膜片P2;及第2貼合手段204,係設置於第2站201,其具有第2剝離機構240,用以從第2積層體條帶PW2剝離第2薄膜片P2,且在以短邊b作為前頭送往第2站201的中間積層體100之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上重疊貼合而形成積層體基板200;以及第2基板搬運路202,其具有第2搬運手段210,用以搬運積層體基板200。
本裝置1係可以進一步包含:控制裝置400, 其至少使第1搬運手段110、第1放出機構130、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120、第1貼合手段104、中間搬運手段160、第2放出機構230、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220、第2貼合手段204及第2搬運手段210之各個以連動之方式動作。
第8圖係包含第6圖及第7圖所示意顯示之 控制第1進給線路10中的各步驟之流程圖,該第1進給線路係構成用以形成積層體基板A即積層體製品200的裝 置1。更具體而言,是以下的流程圖:在第1進給線路10中,讀取從裝設於一方之第1捲體R1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寬度a,作為顯示切斷長度之值a1並記錄於記憶裝置420,而控制以下之步驟:運算用以形成包含第2薄膜片P2之第2積層體PL2的切割線位置之步驟;及在放出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形成包含第1薄膜片P1的第1積層體PL1之步驟;以及使包含第1薄膜片P1的第1積層體PL1,貼合於從另一方以長邊a作為前頭送入第1站101的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的步驟。
第8圖係進一步包含控制第2進給線路20中 之各步驟的流程圖,該第2進給線路20係構成用以形成積層體基板A即積層體製品200的裝置1。更具體而言,是以下的流程圖:在第2進給線路20中,讀取從裝設於一方之第2捲體R2放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作為表示切斷長度的值b1並記錄於記憶裝置420,而控制以下之步驟:運算用以形成包含第1薄膜片P1之第1積層體PL1的切割線位置之步驟;及在放出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形成包含第2薄膜片P2的第2積層體PL2之步驟;及在第1進給線路10中將積層於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上所貼合的第1積層體PL1的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F1予以剝離而使第1薄膜片P1露出的步驟;以及使包含第2薄膜片P2的第2積層體PL2,貼合於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上所貼合的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的步驟。
第9圖係顯示控制步驟的概念圖,該控制步 驟係在用以形成積層體基板A即積層體製品200的裝置1中,當經由裝設有第1捲體R1的第1進給線路10並通過裝設有第2捲體R2的第2進給線路20時,在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形成第1薄膜片P1和第2薄膜片P2之積層體。
亦即,其係顯示以下之步驟:在第1進給線 路10中以長邊a作為前頭送入第1站101的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貼合包含第1薄膜片P1的第1積層體PL1,該第1薄膜片P1係藉由根據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的記憶值b1所運算出的切割線位置而從第1積層體條帶PW1切出所得;且顯示以下之步驟:在經由第1進給線路10並以短邊b作為前頭送來的第2進給線路20之貼合於中間積層體100的第1薄膜片P1之外表面,貼合包含第2薄膜片P2的第2積層體PL2,該第2薄膜片P2係藉由根據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寬度a的記憶值a1所運算出的切割線位置而從第2積層體條帶PW2切出所得;經由其等步驟,而顯示以下之控制步驟:用以在長方形基板X之一方表面形成至少由第1薄膜片P1和第2薄膜片P2所構成的積層體。
根據第9圖可明白,較佳是在裝置1開始動 作時,計測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且作為值b1記憶於記憶裝置420,藉由根據所記憶的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1所運算出的切割線位置而從第1積層體條 帶PW1切出第1積層體PL1,藉此開始往最初之長方形基板進行貼合。
在用以形成作為本發明之一態樣的積層體基 板A即積層體製品200的裝置1中,當排除裝置1開始動作時,通常不會同時更換所用的寬幅之捲體R1及窄幅之捲體R2。
第10圖為以如下之情形為前提的控制步驟: 隨著排除裝置1開始動作時的寬幅之捲體R1及窄幅之捲體R2的各自更換而所計測的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寬度a及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的值是與更換之前之各自的值有所不同。
當舉具體例時,從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 PW1切出的第1薄膜片P1之長方形的尺寸,進給方向之長度,係成為與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寬度b對應的長度b1。可是在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的捲體R2之製造中,例如,以200mm寬度切開所得的實測值,通常分布在198mm至202mm寬度的範圍內。又,從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切出的第2薄膜片P2之長方形的尺寸,進給方向之長度,係成為與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寬度a對應的長度a1。該情況亦同樣,在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的捲體R1之製造中,例如,以400mm寬度切開所得的實測值,通常分布在398mm至402mm寬度的範圍內。
其為以下的控制步驟:例如,當第1進給線 路10之第1捲體R1來到更換時期時,運算與所更換的例如402mm寬度之第1捲體R1-1連接的更換前之例如398mm寬度的第1積層體PL1之剩餘片數,且使其記憶,而在形成第2積層體條帶PW2的第2積層體PL2時使其反映。
更具體而言,裝置1,係在裝設於第1進給線 路10的第1捲體R1來到更換時期時,根據已形成的第1薄膜片P1之片數及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長度,運算在更換前所計測的398mm寬度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上所形成的398mm寬度之第1積層體PL1的剩餘片數,該398mm寬度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係與從更換後的402mm寬度之第1捲體R1-1放出的更換後之積層體條帶PW1-1連接,使其記憶該剩餘片數,且反映於往從第2進給線路20之第2捲體R2放出的例如198mm寬度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的第2積層體PL2之形成中。亦即,形成的第2積層體PL2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係配合第1積層體PL1之剩餘片數並成為398mm且寬度為198mm的長方形。當完成更換前之第1積層體PL1之剩餘片數的貼合動作時,使更換後的402mm寬度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1所計測的寬度402mm反映於往第2積層體條帶PW2的第2積層體PL2之形成中。亦即,所形成的第2積層體PL2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係可以設為402mm且寬度為198mm之長方形。與此同步所形成的第1積層體PL1之進給方向的長度,由於第2捲體R2並未更換,所以當然為 198mm,且成為寬度為402mm之長方形。
第11圖係顯示假定在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的 液晶顯示面板X之非觀察側,以吸收型偏光薄膜片P1和反射型偏光薄膜片P2相互地使透射軸成為平行的方式形成積層體的控制流程。
此係如第1圖(1)所示,當在顯示本發明之一 實施態樣之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p1內部存在使不良部位發生於液晶顯示裝置的缺點d的情況,在液晶顯示面板X之非觀察側形成積層體的步驟中,進一步包含以下的步驟:讀取第1積層體條帶PW1內部存在的缺點d之位置,且將例如離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前端的距離n記錄於記憶裝置420的步驟;及在第1積層體條帶PW1形成不良薄片N,挑選第1積層體PL1和不良薄片N的步驟;以及將挑選出的不良薄片N不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X而是進行回收的步驟。 另一方面,如第1圖(2)所示,構成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包含黏著層的反射型偏光薄膜,係使來自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X之非觀察側的光源之入射光當中與所吸收之50%相當的光成分交互地藉由折射率不同的複數層之界面來反射,藉此有效地利用光成分而提高亮度。因此,如吸收型偏光薄膜p1般不存在與使顯示畫面劣化的不良部位者。
根據第11圖可明白,藉此,在第1薄膜搬運 路103中,可藉由步驟1放出寬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藉由步驟3將第1積層體條帶PW1內部存在的缺 點d之位置、例如離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前端的距離n之值記錄於記憶裝置420,藉由步驟4根據該值n而形成構成不良薄片N之相鄰的切割線,藉由步驟5從第1積層體條帶PW1剝離不良薄片N,藉此可以不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X而是進行回收。
另一方面,不包含藉由步驟4而切出之缺點d 的第1積層體PL1,係在第1基板搬運路102中,藉由步驟10以長邊作為前頭送入第1站101的液晶顯示面板X之非觀察側,藉由步驟11貼合而形成中間積層體100。 在第1薄膜搬運路103中,當不包含缺點d的第1積層體PL1被切出時,經由路徑間移送部30而送往第2基板搬運路202的中間積層體100,係從貼合於中間積層體100的第1積層體PL1剝離第1表面保護薄膜F1,藉此在吸收型偏光薄膜片P1之外表面露出的狀態下,藉由步驟20送往第2站201。
對應該動作,在第2薄膜搬運路203中,藉 由步驟13放出不具有不良部位的窄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藉由步驟15切出第2積層體PL2。與此同步在第2基板搬運路202,中間積層體100朝向第2站201迴旋90°,且以短邊作為前頭供給。在第2站201,藉由步驟21在中間積層體100之吸收型偏光薄膜片P1的外表面,貼合第2積層體PL2。藉此以吸收型偏光薄膜P1之吸收軸和構成第2積層體PL2的反射型偏光薄膜片P2之吸收軸相互地成為平行的方式積層。
第12圖係顯示假定在使用於有機EL顯示裝 置的有機EL顯示面板之觀察側形成由相位差薄膜片P1和偏光薄膜片P2所構成的積層體之控制流程。根據第4圖(4)可明白,有機EL顯示裝置,係在第4圖(1)至(3)所示之基板上形成有OLED層的非觀察側不具有光源部的有機EL顯示面板,積層有從相位差薄膜及偏光薄膜切出的薄膜片。
此係如第3圖(1)及(2)所示,當在顯示本發明 之另一實施態樣之構成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p1、及構成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包含黏著層的偏光薄膜p2之雙方,內部存在使不良部位發生於有機EL顯示裝置的缺點d1及缺點d2的情況,在有機EL顯示面板X之觀察側形成積層體的步驟中,進一步包含以下的步驟:讀取第1積層體條帶PW1內部存在的缺點d1之位置,且將例如離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前端的距離n1記錄於記憶裝置420的步驟;及在第1積層體條帶PW1形成不良薄片N1,挑選第1積層體PL1和不良薄片N1的步驟;以及將挑選出的不良薄片N1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X而是進行回收的步驟。
此在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X之觀察側之構 成第1積層體PL1的相位差薄膜片P1上,積層從第2積層體條帶PW2切出的第2積層體PL2,並在有機EL顯示面板X之觀察側形成積層體的步驟中,進一步包含以下的步驟:讀取第2積層體條帶PW2內部存在的缺點d2之位 置,且將例如離第2積層體條帶PW2之前端的距離n2記錄於記憶裝置420的步驟;及在第2積層體條帶PW2形成不良薄片N2,挑選第2積層體PL2和不良薄片N2的步驟;以及將挑選出的不良薄片N2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X而是進行回收的步驟。
根據第12圖可明白,藉此,在第1薄膜搬運 路103中,可藉由步驟1放出窄幅之第1積層體條帶PW1,藉由步驟3將第1積層體條帶PW1內部存在的缺點d1之位置、例如離第1積層體條帶PW1之前端的距離n1之值記錄於記憶裝置420,藉由步驟4根據該值n1而形成構成不良薄片N1之相鄰的切割線,藉由步驟5從第1積層體條帶PW1剝離不良薄片N1,藉此可以不貼合於有機EL顯示面板X而是進行回收。
另一方面,不包含藉由步驟4而切出之缺點 d1的第1積層體PL1,係在第1基板搬運路102中,藉由步驟10以長邊作為前頭送入第1站101的有機EL顯示面板X之觀察側,藉由步驟11貼合而形成中間積層體100。在第1薄膜搬運路103中,當不包含缺點d1的第1積層體PL1被切出時,經由路徑間移送部30而送往第2基板搬運路202的中間積層體100,係從貼合於中間積層體100的第1積層體PL1剝離第1表面保護薄膜F1,藉此在相位差薄膜片P1之外表面露出的狀態下,藉由步驟20送往第2站201。
對應該動作,在第2薄膜搬運路203中,藉 由步驟13放出寬幅之第2積層體條帶PW2,藉由步驟15切出不包含缺點d2的第2積層體PL2。與此同步在第2基板搬運路202,中間積層體100朝向第2站201迴旋90°,且以短邊作為前頭供給。在第2站201,藉由步驟23在中間積層體100之相位差薄膜片P1的外表面,貼合第2積層體PL2。藉此在相位差薄膜片P1積層偏光薄膜片P2,而在有機EL顯示面板X之觀察側形成有機EL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並非是在事先製造例如使用於 光學顯示裝置之製造的二個以上之積層體條帶的捲體時,嚴密地控制:將一方之捲體寬度裁斷成與使用於光學顯示裝置之長方形基板即顯示面板之長邊或短邊對應的尺寸、將另一方之捲體寬度裁斷成與短邊或長邊對應的尺寸之精度,而是一種包含以下步驟的方法及裝置,該步驟係計測從製造光學顯示裝置之裝置上所裝設的此等捲體依序放出的積層體條帶之寬度,且以一方所計測到的寬度成為另一方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之方式、又以另一方所計測到的寬度成為一方之進給方向的長度之方式,在各自的積層體條帶上,形成用以控制與各自的薄膜片之捲體寬度對應的尺寸之相鄰的切割線。
藉此,可以將例如4吋至11吋的平板型資訊 終端之顯示畫面的窄邊框縮小至1mm至2mm左右。窄邊框化之現狀,即便在40吋至60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不管尺寸如何皆要求1mm至2mm左右的窄邊框。本發明係 能充分地符合如此的要求。
a1、b1‧‧‧距離
c1‧‧‧第1載體薄膜
c2‧‧‧第2載體薄膜
e1、e1-1‧‧‧黏著層
e2、e2-2‧‧‧黏著層
f1‧‧‧第1表面保護薄膜
f2‧‧‧第2表面保護薄膜
p1‧‧‧第1薄膜
p2‧‧‧第2薄膜
PW1‧‧‧第1積層條帶
PW2‧‧‧第2積層條帶
R1‧‧‧第1捲體
R2‧‧‧第2捲體
400‧‧‧控制裝置
410‧‧‧資訊處理裝置
420‧‧‧記憶裝置

Claims (23)

  1. 一種積層體基板之形成方法,係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依序重疊與該基板之長方形相同或相似的二個以上不同之薄膜片,藉此形成積層體基板的方法,其特徵為至少準備:第1捲體,係捲繞第1積層體條帶而構成,該第1積層體條帶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前述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對應的寬度a之第1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上所得;以及第2捲體,係捲繞第2積層體條帶而構成,該第2積層體條帶係同樣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前述基板之長方形的長邊或短邊之另一方對應的寬度b之第2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上所得;在裝設有前述第1捲體的裝置之第1進給線路中,從前述第1捲體放出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將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連續地放入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片;從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薄膜片;在送往前述第1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透過前述黏著層而貼合前述第1薄膜片; 將前述基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裝設有前述第2捲體的前述裝置之第2進給線路中,從前述第2捲體放出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將與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2薄膜片;從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片;在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之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透過前述黏著層而重疊貼合前述第2薄膜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將送往前述第1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以該基板之長邊或短邊的一方作為前頭來供給,且將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的前述基板以該基板之長邊或短邊的另一方作為前頭來供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與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前述距離b1,為藉由計測裝設於前述第2進給線路的前述第2捲體之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所得的值;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前述距離a1,為藉由計測裝設於前述第1進給線路的前述第1捲體之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所得的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將與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前述距離b1,設定成為不低於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的距離;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前述距離a1,設定成為不高於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的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係在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的前述第1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1表面保護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將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前述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由包含黏著層之第1薄膜片和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從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積層體,且在送來的前述基板之一方表面,透過前述黏著層而貼合前述第1積層體;將前述基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從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片,且在對貼合於前述基板之一方表面的前述第1積層體剝離前述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後的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透過前述黏著層而重疊貼合前述第2薄膜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係在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的前述第2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2表面保護薄膜;在前述基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時,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與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前述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一體地形成由包含黏著層之第2薄膜片和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2積層體;從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積層體,且在貼合於前述基板之一方表面的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透過前述黏著層而重疊貼合前述第2積層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基板為有機EL顯示面板;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薄膜為相位差薄膜,而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為偏光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將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片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且貼合於送來的前述面板之觀察側;將前述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 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偏光薄膜片從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且在貼合於送來的前述面板之觀察側的前述相位差薄膜片之外表面,透過前述黏著層而貼合前述偏光薄膜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相位差薄膜,係在該相位差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1表面保護薄膜,又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係在前述偏光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2表面保護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將由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片和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且將前述第1積層體貼合於送來的前述面板之觀察側;將前述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由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片和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2積層體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對貼合於前述面板之觀察側的前述第1積層體,在剝離前述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後的前述相位差薄膜片之外表面上,透過前述黏著層而貼合前述第2積層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構成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相位差薄膜及構成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相位差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藉由在從前述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以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視為第1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前述面板而是從前述第1進給線路排除;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在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在從前述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視為第2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前述面板而是從第2進給線路排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基板為液晶顯示面板;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薄膜,為具有與前述面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對應的寬度且在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吸收型偏光薄膜,而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為具有與前述面板之長邊或短邊之另一方對應的寬度且在長邊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反射型偏光薄膜; 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將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且貼合於送來的前述面板之非觀察側;將前述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反射型偏光薄膜片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且在貼合於送來之前述面板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外表面上,以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和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成為平行的方式重疊貼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係在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1表面保護薄膜,又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係在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2表面保護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將由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和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且將前述第1積層體貼合於送來的前述面板之非觀察側;將前述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由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 形成於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片和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2積層體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對貼合於前述面板之非觀察側的前述第1積層體,在剝離前述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後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外表面上,以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和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成為平行的方式重疊貼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構成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藉由在從前述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以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視為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前述面板而是從前述第1進給線路排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將吸收型偏光薄膜片進一步貼合於前述面板之觀察側,該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具有與形成於前述面板之非觀察側之構成積層體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正交之關係。
  14. 一種積層體基板之形成裝置,係在長方形基板之一方表面,依序重疊與該基板之長方形相同或相似的二個以上不同之薄膜片,藉此形成積層體基板的裝置,其特徵 為:具備第1及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係裝設有捲繞第1積層體條帶而構成的第1捲體,該第1積層體條帶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前述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一方對應的寬度a之第1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1載體薄膜上所得;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係裝設有捲繞第2積層體條帶而構成的第2捲體,該第2積層體條帶係使朝向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具有與前述基板之長邊或短邊之另一方對應的寬度b之第2薄膜至少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第2載體薄膜上所得;該裝置具有:第1站,其設置於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離該線路之一端第1既定距離的位置,用以進行貼合;及第1基板搬運路,從前述第1進給線路之前述一端遍及於前述第1既定距離而設置於前述第1進給線路,具有用以將前述基板朝向前述第1站供給的第1搬運手段;及第1薄膜搬運路,其具有第1放出機構,用以從前述第1捲體放出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且朝向前述第1站供給;及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係設置於前述第1薄膜搬運路,用以將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 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1薄膜片;及第1貼合手段,係設置於前述第1站,其具有第1剝離機構,用以從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剝離前述第1薄膜片,而貼合於送入前述第1站的前述基板之一方表面,藉此形成中間積層體基板;及路徑間移送部,其具有中間搬運手段,用以將前述中間積層體基板朝向前述第2進給線路移送;及第2站,其設置於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離該線路之一端第2既定距離的位置,用以進行貼合;及第2薄膜搬運路,係設置於前述第2進給線路,其具有第2送出機構,用以從前述第2捲體送出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且朝向前述第2站供給;及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係設置於前述第2薄膜搬運路,用以將與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事先計測出的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第2薄膜片;及第2貼合手段,係設置於前述第2站,其具有第2剝離機構,用以從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剝離前述第2薄膜片,且在送往前述第2站的前述中間積層體基板之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上重疊貼合而形成積層體基板;及 第2基板搬運路,其具有第2搬運手段,用以搬運前述積層體基板;以及控制裝置,其至少使前述第1搬運手段、前述第1放出機構、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前述第1貼合手段、前述中間搬運手段、前述第2放出機構、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前述第2貼合手段、前述第2搬運手段之各個以連動之方式動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前述中間搬運手段,係具有用以將前述中間積層體進行90°轉向的迴旋手段。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係在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的前述第1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1表面保護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將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前述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第2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b1之方式,藉由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由包含黏著層之第1薄膜片和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藉由前述第1剝離機構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積層體,且藉由前述第1貼合手段,貼合於送入前述第1站的前述基板之一方表面,藉此形成第 1中間積層體基板;藉由設置於前述路徑間移送部或前述第2進給線路的保護薄膜片剝離手段,從前述第1中間積層體基板之前述第1積層體剝離前述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藉此形成前述中間積層體基板;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藉由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而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片,藉由前述第2剝離機構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且藉由前述第2貼合手段,重疊貼合於送往前述第2站的前述中間積層體基板之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係在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的前述第2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2表面保護薄膜;將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所形成的前述中間積層體基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將與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進給方向正交的前述切割線,以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的距離成為與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寬度對應的距離a1之方式,藉由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而連續地形成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以在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由包含黏著層之第2薄膜片和第2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2積層體; 藉由前述第2剝離機構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前述第2積層體,且藉由前述第2貼合手段,重疊貼合於送往前述第2站的前述中間積層體基板之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前述基板為有機EL顯示面板;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薄膜為相位差薄膜,而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為偏光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藉由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片;藉由前述第1剝離機構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相位差薄膜片,且藉由前述第1貼合手段,貼合於送往前述第1站的前述面板之觀察側,藉此形成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將前述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藉由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而在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偏光薄膜片;藉由前述第2剝離機構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片,且藉由前述第2貼合手段,重疊貼合於送往前述第2站的前述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 之前述相位差薄膜片之外表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至少成對使用的透過黏著層而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的前述相位差薄膜,係在該相位差薄膜之外表面積層有第1表面保護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藉由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由包含黏著層的相位差薄膜片和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所構成的第1積層體;藉由前述第1剝離機構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積層體,且藉由前述第1貼合手段,貼合於送往前述第1站的前述面板之觀察側,藉此形成第1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將前述第1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藉由設置於前述路徑間移送部或前述第2進給線路的保護薄膜片剝離手段,從前述第1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之前述第1積層體剝離前述第1表面保護薄膜片,藉此形成前述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藉由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在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片;藉由前述第2剝離機構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前述第2薄膜片,且藉由前述第2貼合手段,重疊貼合於送往 前述第2站的前述有機EL中間積層體面板之前述第1薄膜片之外表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或1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構成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相位差薄膜及構成前述第2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相位差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根據事先記憶於記憶裝置的前述缺點之位置資訊,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會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在從前述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藉由以與前述第1貼合手段連動之方式所設置的第1排除手段,將前述積層體視為第1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前述面板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除;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根據事先記憶於記憶裝置的前述缺點之位置資訊,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會在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在從前述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藉由以與前述第2貼合手段連動之方式所設置的第2排除手段將前述積層體視為第2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前述面板而是從第2進給線路排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前述基板為液晶顯示面板;至少成對使用的積層於前述第1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1薄膜為在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吸收型偏光薄膜,而積層於前述第2載體薄膜之包含黏著層的前述第2薄膜為在長邊方向具有透射軸的反射型偏光薄膜;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藉由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之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片;藉由前述第1剝離機構從前述第1載體薄膜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且藉由前述第1貼合手段,貼合於送入前述第1站的前述面板之非觀察側,藉此形成液晶中間積層體面板;將前述液晶中間積層體面板送往前述第2進給線路;在前述第2進給線路中,藉由前述第2切割線形成機構在前述第2載體薄膜上之鄰接的前述切割線之間形成包含黏著層的反射型偏光薄膜片;藉由前述第2剝離機構從前述第2載體薄膜剝離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片,且藉由前述第2貼合手段,在前述液晶中間積層體面板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外表面上,以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和前述反射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成為平行的方式重疊貼合。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構成 前述第1積層體條帶之包含黏著層的吸收型偏光薄膜,係在事前檢測出內在的缺點;在前述第1進給線路中,包含黏著層的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存在有缺點的情況,根據事先記憶於記憶裝置的前述缺點之位置資訊,前述第1切割線形成機構,會在前述第1載體薄膜上,在從前述缺點之位置離進給方向上游側既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切割線,藉此在與前述切割線之前方的下游側切割線之間形成積層體;藉由以與前述第1貼合手段連動之方式所設置的第1排除手段,將前述積層體視為第1不良薄片,並不貼合於前述面板而是從第1進給線路排除。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將吸收型偏光薄膜片貼合於前述面板之觀察側,該吸收型偏光薄膜片貼合的透射軸,具有與形成於前述面板之非觀察側的前述積層體之前述吸收型偏光薄膜片之透射軸正交之關係。
TW103111953A 2013-07-04 2014-03-3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yered substrate TWI493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0298A JP5616494B1 (ja) 2013-07-04 2013-07-04 積層体基板の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389A true TW201508389A (zh) 2015-03-01
TWI493252B TWI493252B (zh) 2015-07-21

Family

ID=5179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953A TWI493252B (zh) 2013-07-04 2014-03-3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yered substrat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02143B2 (zh)
JP (1) JP5616494B1 (zh)
KR (1) KR101533959B1 (zh)
CN (1) CN104584108B (zh)
TW (1) TWI493252B (zh)
WO (1) WO20141749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220B (zh) * 2016-10-04 2019-09-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空間型的光學機能薄膜貼合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90855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08178B1 (ko) * 2016-08-29 2019-08-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패널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6634360B2 (ja) * 2016-11-01 2020-01-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KR102124184B1 (ko) * 2017-09-26 2020-06-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필름 부착시스템
KR102291616B1 (ko) * 2017-12-21 2021-08-23 산진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쑤저우)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4896B2 (ja) * 1996-10-04 2004-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の基板への接着用テープの貼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269002B2 (ja) * 1997-04-16 2002-03-25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法
JP4186805B2 (ja) * 2003-11-28 2008-11-26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EP2437049A1 (en) * 2006-10-17 2012-04-0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minating optical elements
WO2009128115A1 (ja) * 2008-04-15 2009-10-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ロー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455615B2 (ja) * 2008-12-25 2014-03-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
JP4503690B1 (ja) * 2009-10-13 2010-07-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を連続製造する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情報格納読出システム、及び、前記情報格納読出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728447B1 (ja) * 2009-12-25 2011-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5079115B2 (ja) * 2010-03-30 2012-11-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機構およ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貼合装置における搬送手段を備えた基板支持装置
JP4691205B1 (ja) * 2010-09-03 2011-06-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機能偏光膜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792597B2 (ja) * 2010-11-25 2015-10-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
JP5924726B2 (ja) * 2011-12-12 2016-05-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307947B1 (ja) * 2012-03-30 2013-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52762B1 (ja) * 2012-10-10 2014-03-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458211B1 (ja) * 2012-11-19 2014-04-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458212B1 (ja) * 2012-11-19 2014-04-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220B (zh) * 2016-10-04 2019-09-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空間型的光學機能薄膜貼合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14657A (ja) 2015-01-22
CN104584108B (zh) 2016-03-23
US20160243809A1 (en) 2016-08-25
CN104584108A (zh) 2015-04-29
US9902143B2 (en) 2018-02-27
KR101533959B1 (ko) 2015-07-06
TWI493252B (zh) 2015-07-21
WO2014174951A1 (ja) 2014-10-30
JP5616494B1 (ja) 2014-10-29
KR20150005627A (ko)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3252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yered substrate
JP5307947B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356927B (zh)
TWI499507B (zh) Optical film sheet of the bonding device
JP5592587B2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TW200949321A (en) Optical film layered roll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101264A (e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2194475A (ja)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12799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TWI519859B (zh)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display panel and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system, switching method and delivery device of optical display panel
TW201915571A (zh)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層積體的方法及裝置
CN107656389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5969247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切替方法および繰出装置
TW201915577A (zh)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層積體的方法
WO2015019932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TW201915570A (zh)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層積體的方法
TW201122573A (en) Roller type polarizer adhering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