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2214A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遮罩單元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遮罩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2214A
TW201442214A TW103105368A TW103105368A TW201442214A TW 201442214 A TW201442214 A TW 201442214A TW 103105368 A TW103105368 A TW 103105368A TW 103105368 A TW103105368 A TW 103105368A TW 201442214 A TW201442214 A TW 2014422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electrode
organic emission
emission layer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5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4935B (zh
Inventor
Oh-Seob Kwon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42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2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9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e.g. using a mask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第一電極、位於第一電極上並包含具有暴露第一電極之第一多邊形形狀之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以及位於對應於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一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第一開口之邊角之第一切邊之第一有機發射層。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遮罩單元 【0001】
本發明之實施例大致上相關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與遮罩單元,更具體地,相關於包含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之複數個有機發射層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與沉積有機發射層時所使用的遮罩單元。
【0002】
顯示裝置為顯示影像之裝置,且最近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已經受到關注。
【0003】
因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自發光特性且不像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不需要單獨光源,故降低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厚度與重量是可能的。更進一步,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高品質特性,例如低功耗、高亮度與高反應速率。
【0004】
大致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陽極、包含藉由暴露陽極而定義像素的面積與形狀之開口之像素定義層、位於相對應於開口之陽極上之有機發射層以及位於有機發射層上之陰極。
【0005】
此處,像素意味顯示影像的最小單位,且其為實質上發光之有機發射層之部份。
【0006】
構成相關領域中之有機發光顯示器之像素之有機發射層藉由使用例如精細金屬遮罩(FMM)之遮罩而沉積。
【0007】
目前,已發展在限制面積中以高解析度執行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08】
然而,在高解析度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中,因像素的尺寸非常小且因此根據像素定義層之開口形成在遮罩的圖案非常小,故難以於遮罩形成圖案,且結果遮罩的製造產量劣化。
【0009】
更進一步,在高解析度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中,相鄰像素間之距離變低,且結果當有機發射層通過遮罩的圖案而沉積於開口上時,所沉積之有機發射層之邊緣侵入其它開口且兩個或多個有機發射層沉積於其他開口中,而因此有其中藉由相對應於其他開口之像素所發出之光之顏色混合之問題。
【0010】
上述所揭露於背景部份之資訊僅用於所述技術之背景了解之增強,於是其可含有不形成已被此國家中之此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之先前技術之資訊。
【0011】
所述技術致力於提供即使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仍具有避免由一像素所發射之光顏色被混合之優點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12】
更進一步,本發明致力提供即使於受限顯示區域中製造高解析度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時使用遮罩單元,其仍具有提高製造產量之優點之遮罩單元。
【0013】
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含:第一電極、位於第一電極上並包含具有暴露第一電極之第一多邊形形狀之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以及位於相對應於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一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第一開口之邊角之第一切角邊緣之第一有機發射層。
【0014】
設置於橫切第一開口之第一虛擬直線上之第一開口之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之一邊緣間之第一距離可不等於設置於平行於第一虛擬直線以橫切第一開口之第二虛擬直線上之第一開口之另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之另一邊緣間之第二距離。
【0015】
第一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可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第一切角邊緣與連接第一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一連接部份。
【0016】
四個連接部份皆可彎曲一次或多次並延伸。
【0017】
第一開口之中點可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一頂點,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二頂點之第二電極,像素定義層可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第二電極之第二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第二頂點之第二開口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第二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二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第二開口之邊角之第二切角邊緣之第二有機發射層。
【0018】
第二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可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第二切角邊緣與連接第二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二連接部份。
【0019】
四個第二連接部份皆可彎曲一或多次並延伸。
【0020】
第一有機發射層之第一切角邊緣可重疊於第二有機發射層之第二切角邊緣。
【0021】
第一有機發射層與第二有機發射層之一可發出紅光,而另一可發出藍光。
【0022】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三頂點之第三電極,像素定義層可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第三電極之第三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第三頂點之第三開口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第三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三電極上之第三有機發射層。
【0023】
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可具有八邊形形狀。
【0024】
空間上分別地分離於第一切角邊緣與第二切角邊緣之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之一部份可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與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各邊緣。
【0025】
第一有機發射層、第二有機發射層與第三有機發射層之一可發出紅光,另一可發出藍光,而其它可發出綠光。
【0026】
虛擬三角形可為其中連接第一頂點與第三頂點之第一側邊之長度相等於連接第二頂點與第三頂點之第二側邊之長度之等腰三角形。
【0027】
第一多邊形可為四邊形,第二多邊形可為六角形,而第三多邊形可為八邊形。
【0028】
另一實施例提供設置於包含第一電極與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並包含暴露第一電極之第一多邊形形狀之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之基板上之遮罩單元。遮罩單元包含穿透地形成(through-formed)以對應於與第一開口相對應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一電極且包含含有相對應於第一開口之邊角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之第一遮罩圖案部份之第一遮罩。
【0029】
第一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可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與連接第一遮罩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一遮罩連接部份。
【0030】
四個第一遮罩連接部份皆可彎曲一或多次並延伸。
【0031】
第一開口之中點可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一頂點,而基板可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二頂點之第二電極,而像素定義層可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第二電極之第二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第二頂點之第二開口,以及遮罩單元可進一步包含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第二開口相對應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二電極並包含含有相鄰於第二開口之邊角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之第二遮罩圖案部份之第二遮罩。
【0032】
第二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可包含彼此分離之四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與四個第二遮罩連接部份。
【0033】
四個第二遮罩連接部份皆可彎曲一或多次並延伸。
【0034】
通過第一遮罩圖案部份而形成於像素定義層上之第一有機發射層之第一切角邊緣可重疊於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
【0035】
基板可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三頂點之第三電極,而像素定義層可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第三電極之第三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第三頂點之第三開口,以及遮罩單元可進一步包含含有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第三開口相對應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三電極之第三遮罩圖案部份之第三遮罩。
【0036】
第三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可具有八邊形
【0037】
空間上分離於通過第一遮罩圖案部份而而形成於像素定義層上之第一有機發射層之第一切角邊緣與通過第二遮罩圖案部份形成於像素定義層上之第二有機發射層之第二切角邊緣之第三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之一部份可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與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各邊緣。
【0038】
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含:第一電極、位於第一電極上並包含具有暴露第一電極之第一多邊形形狀之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以及位於相對應於第一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一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第一開口之邊角之第一凸起部份之第一有機發射層。
【0039】
設置於橫切第一開口之第一虛擬直線上之第一開口之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之一邊緣間之第一距離可不等於設置於平行於第一虛擬直線以橫切第一開口之第二虛擬直線上之第一開口之另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之另一邊緣間之第二距離。
【0040】
第一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可包含彼此連接之四個第一凸起部份。
【0041】
第一開口之中點可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一頂點,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二頂點之第二電極,而像素定義層可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第二電極之第二多邊形且其之中點位於第二頂點之第二開口,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第二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二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第二開口之邊角之第二凸起部份之第二有機發射層。
【0042】
第二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可包含其彼此連接之四個第二凸起部份。
【0043】
第一有機發射層之第一凸起部份可重疊於第二有機發射層之第二凸起部份。
【0044】
第一有機發射層與第二有機發射層之一可發出紅光,而另一可發出藍光。
【0045】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分離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之第三頂點之第三電極,像素定義層可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第三電極之第三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第三頂點之第三開口,而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第三開口之像素定義層至第三電極上之第三有機發射層。
【0046】
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可具有圍繞第三開口邊緣之封閉迴路形狀。
【0047】
第一有機發射層、第二有機發射層與第三有機發射層之一可發出紅光,另一可發出藍光,而其它可發出綠光。
【0048】
虛擬三角形可為其中連接第一頂點與第三頂點之第一側邊之長度相等於連接第二頂點與第三頂點之第二側邊之長度之等腰三角形。
【0049】
第一多邊形可為四邊形,第二多邊形可為六邊形,而第三多邊形可為八邊形。
CE...共電極
CM1...第一切角邊緣
CM2...第二切角邊緣
CO1...第一連接部份
CO2...第二連接部份
CON1...第一凸起部份
CON2...第二凸起部份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E3...第三電極
II-II...線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MASK1...第一遮罩
MASK2...第二遮罩
MASK3...第三遮罩
MC1...第一遮罩切角邊緣
MC2...第二遮罩切角邊緣
MO1...第一遮罩連接部份
MO2...第二遮罩連接部份
MP1...第一遮罩圖案部份
MP2...第二遮罩圖案部份
MP3...第三遮罩圖案部份
OL1...第一有機發射層
OL2...第二有機發射層
OL3...第三有機發射層
OM1...第一開口
OM2...第二開口
OM3...第三開口
P1...第一頂點
P2...第二頂點
P3...第三頂點
PC...電路部份
PDL...像素定義層
SU...基板
V1...第一側邊
V2...第二側邊
VL1...第一虛擬直線
VL2...第二虛擬直線
VT...虛擬三角形
【0050】
隨著本發明結合所附圖式考慮時藉由參考以下實施方式而變得更好了解時,本發明之更完整的認識與其許多附加優點將輕易地變得顯而易見,其中相同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部件,其中:
【0051】
第1圖為顯示建構為根據本發明之原則之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部份平面之圖;
【0052】
第2圖為沿第1圖之線II-II截取之剖面圖;
【0053】
第3圖為顯示建構為根據本發明之原則之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一遮罩之部份平面之圖;
【0054】
第4圖為用於描述使用第3圖中所顯示之第一遮罩之第一有機發射層之形成之圖;
【0055】
第5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二遮罩之部份平面之圖;
【0056】
第6圖為用於描述使用第5圖中所顯示之第二遮罩之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形成之圖;
【0057】
第7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三遮罩之部份平面之圖;
【0058】
第8圖為用於描述使用第7圖中所顯示之第三遮罩之第三有機發射層之形成之圖;
【0059】
第9圖為顯示建構為根據本發明之原則之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部份平面之圖。
【0060】
本發明將隨參閱其中顯示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之所附圖式而更完整地描述於下文中。如此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明白的,所述實施例可以各種不同方式修改,且全都不偏離於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
【0061】
圖式與描述將視為本質上為說明性的而不為限制性的,且於說明書中各處相同參考符號可指稱相同元計。
【0062】
更進一步,在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與厚度可任意地為了描述之方便而繪製,且本發明不以受限於圖式中所繪製的各元件的尺寸與厚度為必要。
【0063】
更進一步,在說明書中,除非清楚地描述為相反的,字彙「包含(comprise)」與變體例如「包含(comprises)」或「包含(comprising)」將被了解為意指所述元件的包含但不為任何其他元件之排除。
【0064】
在下文中,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將隨參閱第1圖與第2圖被描述。
【0065】
第1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部份平面之圖。為了描述之便利,第1圖主要顯示第一電極、像素定義層與有機發射層。第2圖為沿第1圖之線II-II截取之剖面圖。
【0066】
如第1圖與第2圖中所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基板SU、電路部份PC、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第三電極E3、像素定義層PDL、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以及共電極CE。
【0067】
基板SU藉由以玻璃、石英、陶瓷、金屬、塑膠等等製成的絕緣基板而形成。更進一步,在基板SU以塑膠製成的情況中,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具有可撓特性與可拉伸或可捲繞特性。
【0068】
電路部份PC位於基板SU上,且可包含:包含一或多條掃描線、資料線、驅動電源線、共電源線等等之線路;以及例如兩個或多個薄膜電晶體(TFT),連接到線路以對應一個像素與一或多個電容等等之像素電路。電路部份PC可形成以具有各種已知結構。
【0069】
第一電極E1位於電路部份PC上,並與電路部份PC之薄膜電晶體(TFT)連接。第一電極E1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一頂點P1。此處,虛擬三角形VT為其中相鄰於彼此之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之中央區域彼此連接之等腰三角形。細節上,連接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一頂點P1與第三頂點P3之第一側邊V1之長度相等於連接虛擬三角形VT之第二頂點P2與第三頂點P3之第二側邊V2之長度。
【0070】
第一電極E1可具有各種多邊形形狀,且第一電極E1之中央區域藉由像素定義層PDL之第一開口OM1暴露。
【0071】
第二電極E2位於電路部份PC上,且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電路部份PC之薄膜電晶體(TFT)連接。第二電極E2之中央部份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二頂點P2。第二電極E2可具有多種多邊形形狀,且第二電極E2之中央區域藉由像素定義層PDL之第二開口OM2暴露。
【0072】
第三電極E3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且位於電路部份PC上。第三電極E3與電路部份PC之薄膜電晶體(TFT)連接。第三電極E3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三頂點P3。第三電極E3可具有各種多邊形形狀,且第三電極E3之中央區域藉由像素定義層PDL之第三開口OM3暴露。
【0073】
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設置於以第三電極E3為中心之虛擬方形上,且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以第三電極E3為中心而圍繞第三電極E3。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皆可為作用為電洞注入電極之陽極或陰極。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皆可藉由光透射電極或光反射電極形成。
【0074】
像素定義層PDL分別地設置於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上,且覆蓋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之邊緣。像素定義層PDL包含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
【0075】
第一開口OM1暴露第一電極E1並具有其為四邊形之第一多邊形形狀。第一開口OM1空間上分離於第三開口OM3與第二開口OM2,且其之中點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一頂點P1。第一開口OM1具有大於相鄰之第三開口OM3之面積並具有小於相鄰開口OM2之面積。第一開口OM1具有多邊形形狀中之四邊形形狀,但並不限於此且可具有例如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與八邊形之多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一開口OM1被包含,且複數個第一開口OM1具有相同四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一開口OM1以第三開口OM3於其間地彼此分離。發出紅光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位於藉由第一開口OM1暴露之第一電極E1上。或者是,發出例如藍光、綠光或白光之各種顏色的光之有機發射層可位於藉由第一開口OM1暴露之第一電極E1上。
【0076】
第二開口OM2暴露第二電極E2並具有其為六邊形之第二多邊形形狀。第二開口OM2分別地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開口OM1與第三開口OM3,且其之中點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二頂點P2。第二開口OM2具有分別大於相鄰之第三開口OM3與第一開口OM1之面積。第二開口OM2具有多邊形形狀中之六邊形形狀,但並不限於此且可具有例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七邊形與八邊形之多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二開口OM2被包含,且複數個第二開口OM2具有相同六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二開口OM2以第三開口OM3於其間地彼此分離。發出藍光之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位於藉由第二開口OM2暴露之第二電極E2上。或者是,發出例如紅光、綠光或白光之各種顏色的光之有機發射層可位於藉由第二開口OM2暴露之第二電極E2上。
【0077】
第三開口OM3暴露第三電極E3並具有其為八邊形之第三多邊形形狀。第三開口OM3分別地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開口OM1與第二開口OM2,且其之中點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三頂點P3。第三開口OM3具有分別小於相鄰之第二開口OM2與第一開口OM1之面積。第三開口OM3具有多邊形形狀中之八邊形形狀,但並不限於此且可具有例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與七邊形之多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三開口OM3被包含,且複數個第三開口OM3中之相鄰的第三開口OM3具有其彼此對稱之八邊形形狀。同時,複數個第三開口OM3可具有相同八邊形形狀。發出綠光之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位於藉由第三開口OM3暴露之第三電極E3上。或者是,發出例如藍光、紅光或白光之各種顏色的光之有機發射層可位於藉由第三開口OM3暴露之第三電極E3上。
【0078】
同時,第三開口OM3之中心位於虛擬方形之中點,且沿虛擬方形圍繞第三開口OM3之第一開口OM1與第二開口OM2之中心可分別位於虛擬方形之相鄰頂點。
【0079】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位於相對應於第一開口OM1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一電極E1上。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包含相鄰於為四邊形之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切角邊緣CM1。第一切角邊緣CM1可為相交穿過第一開口OM1之中點與第一開口OM1之例如邊角之頂點之直線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邊緣,其中第一開口OM1之頂點或邊角設置於第一切角邊緣CM1與第一開口OM1之中點間。
【0080】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整體邊緣具有十六邊形形狀,且包含四個第一切角邊緣CM1與連接第一切角邊緣CM1之端點之四個第一連接部份CO1。四個第一連接部份CO1皆彎曲兩次並延伸以連接相鄰之第一切角邊緣CM1。或者是,第一連接部份CO1彎曲一次、三次或多次並延伸或以直線延伸以連接相鄰第一切角邊緣CM1。
【0081】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整體邊緣包含四個第一切角邊緣CM1與四個第一連接部份CO1,而因此設置於橫切第一開口OM1之第一虛擬直線VL1上之第一開口OM1之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邊緣間之第一距離L1不同於設置於平行於第一虛擬直線VL1而橫切第一開口OM1之第二虛擬直線VL2上之第一開口OM1之另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另一邊緣間之一第二距離L2。換句話說,相同第一連接部份CO1具有距離第一開口OM1之設置於相同第一連接部份CO1與第一開口OM1之中點間之相同邊緣不同間距之至少兩點。更具體地,靠近相鄰於第一開口之邊角之第一切角邊緣CM1之第二距離L2大於第一距離L1。
【0082】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包含發出紅光之有機材料,且位於第一開口並接觸第一電極E1之部份發出紅光。也就是說,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具有為第一開口OM1之第一多邊形形狀之四邊形形狀並發出紅光。
【0083】
或者是,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可包含發出藍光、綠光或白光之有機材料,且於此情況中,位於第一開口並接觸第一電極E1之部份發出藍光、綠光或白光。
【0084】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位於相對應於第二開口OM2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二電極E2。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包含相鄰於為六邊形之第二開口OM2之邊角第二切角邊緣CM2。
【0085】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整體邊緣具有十六邊形形狀,並包含四個第二切角邊緣CM2與連接第二切角邊緣CM2之端點之四個第二連接部份CO2。四個第二連接部份CO2皆彎曲兩次並延伸以連接相鄰第二切角邊緣CM2。或者是,第二連接部份CO2彎曲一次、三次或多次並延伸或以直線延伸以連接相鄰第二切角邊緣CM2。
【0086】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切角邊緣CM2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切角邊緣CM1於像素定義測PDL之頂部。即使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切角邊緣CM2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切角邊緣CM1,因第一電極E1或第二電極E2不位於像素定義測PDL之頂部,故為重疊部份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切角邊緣CM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切角邊緣CM2不發光。
【0087】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包含發出藍光之有機材料,且位於第二開口OM2並接觸第二電極E2之部份發出藍光。也就是說,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具有為第二開口OM2之第二多邊形形狀之六邊形形狀並發出藍光。
【0088】
或者是,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可包含發出紅光、綠光或白光之有機材料,且於此情況中,位於第二開口OM2並接觸第二電極E2之部份發出紅光、綠光或白光。
【0089】
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位於相對應於第三開口OM3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三電極E3上。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整體邊緣具有八邊形形狀,該八邊形形狀具有大於第三開口OM3之面積。
【0090】
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整體邊緣中之空間上分離於第一切角邊緣CM1與第二切角邊緣CM2之部份邊緣分別地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邊緣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即使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部份邊緣分別地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邊緣,因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與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不位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為重疊部份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與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部份邊緣不發光。
【0091】
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包含發出綠光之有機材料,且位於第三開口並接觸第三電極E3之部份發出綠光。也就是說,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具有為第三開口OM3之第三多邊形形狀之八邊形形狀並發出綠光。
【0092】
或者是,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可包含發出紅光、藍光或白光之有機材料,且於此情況中,位於第三開口OM3並接觸第三電極E3之部份發出紅光、藍光或白光。
【0093】
共電極CE位於基板SU全體表面上方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與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上,且共電極CE皆可為作用為電子注入電極之陰極或陽極。共電極CE可形成為光透射電極或光反射電極。
【0094】
如此一來,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之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也因此,相鄰於彼此之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之邊角間之距離下降且同時地,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形成以具有大於第一開口OM1之面積。因此,即使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位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包含相鄰於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切角邊緣CM1,而因此當沉積第一有機發射層OL1時,避免為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最外側邊緣之第一切角邊緣CM1侵入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也就是說,提供避免混合由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所發出之光的顏色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95】
更進一步,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之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也因此,相鄰於彼此之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之邊角間之距離下降且同時地,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形成以具有大於第二開口OM2之面積。因此,即使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位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並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切角邊緣CM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包含相鄰於第二開口OM2之邊角之第二切角邊緣CM2,而因此當沉積第二有機發射層OL2時,避免為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最外側邊緣之第二切角邊緣CM2侵入第一開口OM1與第三開口OM3。也就是說,其提供避免混合由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所發出之光的顏色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96】
在下文中,當製造根據第一實施例描述於以上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第一有機發射層、第二有機發射層與第三有機發射層時,使用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將參照第3圖至第8圖被描述。
【0097】
當製造第一有機發射層、第二有機發射層與第三有機發射層時,使用包含第一遮罩、第二遮罩與第三遮罩之遮罩單元。
【0098】
第3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一遮罩之部份平面之圖。第4圖為用於描述使用第3圖中所顯示之第一遮罩之第一有機發射層之形成之圖。
【0099】
如第3圖與第4圖中所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一遮罩MASK1於沉積第一有機發射層OL1時被使用並包含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用於形成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沉積製程期間,第一遮罩MASK1設置於像素定義層PDL上。
【0100】
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位於第一電極E1上,設置於包含具有暴露第一電極E1之第一多邊形形狀之第一開口OM1之像素定義層PDL上,且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形成時被使用。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具有點狀形狀(dotted shape),且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第一開口OM1 對應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一電極E1。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包含相對應於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MC1。
【0101】
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之整體邊緣具有相對應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整體形狀之十六邊形形狀,並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MC1與連接第一遮罩切角邊緣MC1之端點之四個第一遮罩連接部份MO1。四個第一遮罩連接部份MO1皆彎曲兩次並延伸以連接相鄰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MC1。或者是,第一遮罩連接部份MO1彎曲一次、三次或多次並延伸或以直線延伸以連接相鄰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MC1。
【0102】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通過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而形成於第一電極E1上。
【0103】
第5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二遮罩之部份平面之圖。第6圖為用於描述使用第5圖中所顯示之第二遮罩之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形成之圖。
【0104】
如第5圖與第6圖所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二遮罩MASK2於沉積第二有機發射層OL2時被使用並包含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用於形成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沉積製程期間,第二遮罩MASK2設置於像素定義層PDL上。
【0105】
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位於第二電極E2上,設置於包含具有暴露第二電極E2之第二多邊形形狀之第二開口OM2之像素定義層PDL上,且於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形成時被使用。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具有點狀形狀,且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第二開口OM2對應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二電極E2。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包含相對應於第二開口OM2之邊角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
【0106】
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之整體邊緣具有相對應於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整體形狀之十六邊形形狀,並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與連接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之端點之四個第二遮罩連接部份MO2。四個第二遮罩連接部份MO2皆彎曲兩次並延伸以連接相鄰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或者是,第二遮罩連接部份MO2彎曲一次、三次或多次並延伸或以直線延伸以連接相鄰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
【0107】
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重疊於通過第一遮罩MASK1之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而形成於像素定義層PDL上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切角邊緣CM1。
【0108】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通過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而形成於第二電極E2上。
【0109】
第7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三遮罩之部份平面之圖。第8圖為用於描述使用第7圖中所顯示之第三遮罩之第三有機發射層之形成之圖。
【0110】
如第7圖與第8圖所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之第三遮罩MASK3於沉積第三有機發射層OL3時被使用並包含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用於形成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沉積製程期間第三遮罩MASK3設置於像素定義層PDL上。
【0111】
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位於第三電極E3上,設置於包含具有暴露第三電極E3之第三多邊形形狀之第三開口OM3之像素定義層PDL上,且於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形成時被使用。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具有點狀形狀,且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第三開口OM3對應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三電極E3。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形成為相對應於第三開口OM3之形狀。
【0112】
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之整體邊緣具有八邊形形狀以對應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整體形狀。
【0113】
空間上分離於通過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而形成於像素定義層PDL上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切角邊緣CM1與通過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而形成於像素定義層PDL上之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切角邊緣CM2之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之整體邊緣之部份邊緣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各邊緣。
【0114】
第三有機發射層OL3通過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而形成於第三電極E3上。
【0115】
如此一來,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中,即使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而因此即使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之尺寸變得顯著地下降,第一遮罩MASK1、第二遮罩MASK2與第三遮罩MASK3之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與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通過將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擴大形成而被擴展至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而因此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與第三遮罩圖案部份MP3可分別輕易地形成於第一遮罩MASK1、第二遮罩MASK2與第三遮罩MASK3。也就是說,包含製造產量提高之第一遮罩MASK1、第二遮罩MASK2與第三遮罩MASK3之遮罩單元被提供。
【0116】
更進一步,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遮罩單元中,即使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而因此彼此相鄰之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之邊角間之距離下降,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與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包含相對應於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遮罩切角邊緣MC1與相對應於第二開口OM2之邊角之第二遮罩切角邊緣MC2,而因此當第一有機發射層OL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通過第一遮罩圖案部份MP1與第二遮罩圖案部份MP2而沉積時,避免為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最外側邊緣之第一切角邊緣CM1侵入第二開口OM2或第三開口OM3且同時,避免為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最外側邊緣之第二切角邊緣CM2侵入第一開口OM1或第三開口OM3。也就是說,提供避免不期望之有機發射層沉積於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中之遮罩單元。
【0117】
在下文中,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將隨參閱第9圖被描述。第9圖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部份平面之圖。
【0118】
在下文中,僅被提出並描述與第一實施例之特徵有區隔的特徵,且省略遵循第一實施例之部份之描述。
【0119】
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為當根據以上所述之第一實施例設計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並製造所設計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時所產生之藉由製程錯誤而製造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120】
如第9圖所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基板、電路部份、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第三電極E3、像素定義層PDL、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第三有機發射層OL3與共電極。
【0121】
第一電極E1位於電路部份上並連接於電路部份之薄膜電晶體。第一電極E1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一頂點P1。此處,虛擬三角形VT為其中彼此相鄰之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第三電極E3之中央區域彼此連接之等腰三角形。細節上,連接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一頂點P1與第三頂點P3之第一側邊V1之長度相等於連接第二頂點P2與第三頂點P3之第二側邊V2之長度。
【0122】
第一電極E1可具有各種多邊形形狀,且第一電極E1之中央部份藉由像素定義層PDL之第一開口OM1而暴露。
【0123】
第二電極E2位於電路部份上,並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連接於電路部份之薄膜電晶體。第二電極E2之中央區域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二頂點P2。第二電極E2可具有各種多邊形形狀,且第二電極E2之中央部份藉由像素定義層PDL之第二開口OM2而暴露。
【0124】
第三電極E3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並位於電路部份上。第三電極E3連接於電路部份之薄膜電晶體(TFT)。第三電極E3之中央部份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三頂點P3。第三電極E3可具有各種多邊形形狀,且第三電極E3之中央部份藉由像素定義層PDL之第三開口OM3而暴露。
【0125】
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設置於以第三電極E3為中心之虛擬方形上,且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以第三電極E3為中心而圍繞第三電極E3。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皆可為作用為電洞注入電極之陽極或陰極。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可藉由光透射電極或光反射電極而形成。
【0126】
像素定義層PDL分別位於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上,且覆蓋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之邊緣。像素定義層PDL包含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
【0127】
第一開口OM1暴露第一電極E1並具有為四邊形之第一多邊形形狀。第一開口OM1分別地於空間上分離於第三開口OM3與第二開口OM2,且其之中點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一頂點P1。第一開口OM1具有大於相鄰之第三開口OM3之面積並具有小於相鄰之第二開口OM2之面積。第一開口OM1具有多邊形形狀中之四邊形形狀,但並不限於此且可具有例如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與八邊形之多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一開口OM1被包含,且複數個第一開口OM1具有相同四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一開口OM1以第三開口OM3於其間地彼此分離。發出紅光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位於藉由第一開口OM1暴露之第一電極E1上。或者是,發出例如藍光、綠光或白光之各種顏色的光之有機發射層可位於藉由第一開口OM1暴露之第一電極E1上。
【0128】
第二開口OM2暴露第二電極E2並具有為六邊形之第二多邊形形狀。第二開口OM2分別地於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開口OM1與第三開口OM3,且其之中點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二頂點P2。第二開口OM2具有分別大於相鄰之第三開口OM3與第一開口OM1之面積。第二開口OM2具有多邊形形狀中之六邊形形狀,但並不限於此且可具有例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七邊形與八邊形之多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二開口OM2被包含,且複數個第二開口OM2具有相同六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二開口OM2以第三開口OM3於其間地彼此分離。發出藍光之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位於藉由第二開口OM2暴露之第二電極E2上。或者是,發出例如紅光、綠光或白光之各種顏色的光之有機發射層可位於藉由第二開口OM2暴露之第二電極E2上。
【0129】
第三開口OM3暴露第三電極E3並具有為八邊形之第三多邊形形狀。第三開口OM3分別地於空間上分離於第一開口OM1與第二開口OM2,且其之中點位於虛擬三角形VT之第三頂點P3。第三開口OM3具有分別小於相鄰之第二開口OM2與第一開口OM1之面積。第三開口OM3具有多邊形形狀中之八邊形形狀,但並不限於此且可具有例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與七邊形之多邊形形狀。複數個第三開口OM3被包含,且複數個第三開口OM3中之相鄰之第三開口OM3具有彼此對稱之八邊形形狀。同時,複數個第三開口OM3可具有相同八邊形形狀。發出綠光之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位於藉由第三開口OM3暴露之第三電極E3上。或者是,發出例如藍光、紅光或白光之各種顏色的光之有機發射層可位於藉由第三開口OM3暴露之第三電極E3上。
【0130】
同時,第三開口OM3之中心位於虛擬方形之中點,且沿虛擬方形圍繞第三開口OM3之第一開口OM1與第二開口OM2之中心可分別位於虛擬方形之相鄰頂點。
【0131】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位於相對應於第一開口OM1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一電極E1。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包含相鄰於為四邊形之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第一凸起部份CON1相交於穿過第一開口OM1之中點與第一開口OM1之例如邊角之頂點之直線,其中第一開口OM1之頂點或邊角設置於第一凸起部份CON1與第一開口OM1間。
【0132】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整體邊緣具有藉由曲線而形成之封閉迴路形狀,且藉由彼此連接之四個第一凸起部份CON1而配置。相鄰第一凸起部份CON1間之連接部份藉由凹陷部份而形成。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整體邊緣包含四個第一凸起部份CON1,而因此設置於橫切第一開口OM1之第一虛擬直線VL1上之第一開口OM1之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一邊緣間之第一距離L1不同於設置於平行於第一虛擬直線VL1以橫切第一開口OM1之第二虛擬直線VL2上之第一開口OM1之另一邊緣與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另一邊緣間之第二距離L2。也就是說,靠近相鄰於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之第二距離L2比第一距離L1長。
【0133】
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包含發出紅光之有機材料,而其位於第一開口OM1並接觸第一電極E1之部份發出紅光。也就是說,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具有為第一開口OM1之多邊形形狀並發出紅光之四邊形形狀。
【0134】
或者是,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可包含發出藍光、綠光或白光之有機材料,而在此情況中,其設置於第一開口OM1並接觸第一電極E1之部份發出藍光、綠光或白光。
【0135】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位於相對應於第二開口OM2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二電極E2。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包含相鄰於為六邊形之第二開口OM2之邊角之第二凸起部份CON2。
【0136】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整體邊緣具有藉由曲線而形成之封閉迴圈形狀,且藉由彼此連接之四個第二凸起部份CON2而配置。相鄰第二凸起部份CON2間之連接部份藉由凹陷部份而形成。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凸起部份CON2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即使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凸起部份CON2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因第一電極E1或第二電極E2並不位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故為重疊部份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第二凸起部份CON2不發光。
【0137】
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包含發出藍光之有機材料,而其位於第二開口OM2並接觸第二電極E2之部份發出藍光。也就是說,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具有為第二開口OM2之多邊形形狀之六邊形形狀並發出藍光。
【0138】
或者是,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可包含發出紅光、綠光或白光之有機材料,而在此情況中,其位於第二開口OM2並接觸第二電極E2之部份發出紅光、綠光或白光。
【0139】
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位於相對應第三開口OM3之像素定義層PDL至第三電極E3上。第三有機發射層OL3之整體邊緣具有圍繞第三開口OM3之封閉迴圈形狀並不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與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各邊緣。
【0140】
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包含發出綠光之有機材料,而其位於第三開口OM3並接觸第三電極E3之部份發出綠光。也就是說,第三有機發射層OL2具有為第三開口OM3之多邊形形狀之八邊形形狀並發出綠光。
【0141】
或者是,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可包含發出紅光、藍光或白光之有機材料,而在此情況中,位於第三開口OM3並接觸第三電極E3之部份發出紅光、藍光或白光。
【0142】
同時,當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與第三有機發射層OL3形成時,所使用之第一遮罩、第二遮罩與第三遮罩之開孔之第一遮罩圖案部份、第二遮罩圖案部份與第三遮罩圖案部份可分別具有與第一有機發射層OL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與第三有機發射層OL3相同之形狀。
【0143】
如此一來,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之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而因此彼此相鄰之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之邊角間之距離下降且同時,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形成以具有大於第一開口OM1之面積。因此,即使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位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第一有機發射層OL1包含相鄰於第一開口OM1之邊角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而因此當第一有機發射層OL1沉積時,避免為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最外側邊緣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侵入第二開口OM2或第三開口OM3。也就是說,提供防止混合由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所發出之光之顏色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144】
更進一步,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之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而因此彼此相鄰之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之邊角間之距離下降且同時,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形成以具有大於第二開口OM2之面積。因此,即使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位於像素定義層PDL之頂部並重疊於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第一凸起部份CON1,第二有機發射層OL2包含相鄰於第二開口OM2之邊角之第二凸起部份CON2,而因此當第二有機發射層OL2沉積時,避免為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最外側邊緣之第二凸起部份CON2侵入第一開口OM1或第三開口OM3。也就是說,提供防止混合由第一開口OM1、第二開口OM2與第三開口OM3所發出之光之顏色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145】
如第1圖與第9圖中所示並於本發明之第一與第三實施例所解釋的,第一有機發射層OL1覆蓋整體第一開口OM1並也覆蓋形成第一開口OM1之像素定義層PDL之一部份。因此,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面積大於第一開口OM1。
【0146】
另一方面,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外形幾何上相異於藉由第一開口OM1而形成之第一多邊形。舉例來說,第1圖中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外形由於第一切角邊緣CM1與彎曲的第一連接部份CO1而比第一開口OM1具有更多邊。舉另一例子來說,第9圖中所示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一有機發射層OL1之外形具有凸起部份CON1與連接凸起部份CON1之凹陷部份。相反地,第一開口OM1具有四條直邊。
【0147】
同理,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面積大於第二開口OM2,但另一方面,第二有機發射層OL2之外形幾何上相異於藉由第二開口OM2而形成之第二多邊形。
【0148】
根據實施例,即使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制之顯示區域中以高解析度執行,提供避免由一像素所發出之光之顏色被混合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仍是可能的。
【0149】
更進一步,根據實施例,即使當高解析度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於受限制之顯示區域中製造時使用遮罩單元,提供提高產量之遮罩單元仍是可能的。
【0150】
即使本揭露已結合目前被考慮為是可行的例示性實施例而描述,其要被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所揭露之實施例,而是相反地,意在涵蓋包含於所附之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範疇中之各種修改與等效設置。
CM1...第一切角邊緣
CM2...第二切角邊緣
CO1...第一連接部份
CO2...第二連接部份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E3...第三電極
II-II...線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OL1...第一有機發射層
OL2...第二有機發射層
OL3...第三有機發射層
OM1...第一開口
OM2...第二開口
OM3...第三開口
P1...第一頂點
P2...第二頂點
P3...第三頂點
PDL...像素定義層
V1...第一側邊
V2...第二側邊
VL1...第一虛擬直線
VL2...第二虛擬直線
VT...虛擬三角形

Claims (38)

  1. 【第1項】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含:
    一第一電極;
    一像素定義層,其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並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一電極之一第一多邊形形狀之一第一開口;以及
    一第一有機發射層,其位於相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一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該第一開口之邊角之一第一切角邊緣。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設置於橫切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虛擬直線上之該第一開口之一邊緣與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一邊緣間之一第一距離不同於設置於平行於該第一虛擬直線以橫切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二虛擬直線上之該第一開口之另一邊緣與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另一邊緣間之一第二距離。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該第一切角邊緣與連接該第一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一連接部份。
  4.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四個該第一連接部份皆彎曲至少一次並於該第一切角邊緣之端點間延伸。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開口之中點位於一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一頂點,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該第一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該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二頂點之一第二電極,
    該像素定義層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二電極之一第二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該第二頂點之一第二開口,以及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該第二開口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二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該第二開口之邊角之一第二切角邊緣之一第二有機發射層。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該第二切角邊緣以及連接該第二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二連接部份。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四個該第二連接部份皆彎曲至少一次並於該第二切角邊緣之端點間延伸。
  8.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該第一切角邊緣重疊於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該第二切角邊緣。
  9. 【第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一發出紅光,且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另一發出藍光。
  10. 【第1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該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三頂點上之一第三電極,
    該像素定義層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三電極之一第三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三開口,以及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該第三開口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三電極上之一第三有機發射層。
  11. 【第1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具有一八邊形形狀。
  12. 【第1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空間上分別分離於該第一切角邊緣與該第二切角邊緣之該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之一部份重疊於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各邊緣。
  13. 【第1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該第二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三有機發射層之一發出紅光,另一發出藍光,而其它發出綠光。
  14. 【第1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虛擬三角形為其中連接該第一頂點與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一側邊之長度相等於連接該第二頂點與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二側邊之長度之一等腰三角形。
  15. 【第1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多邊形為一四邊形,該第二多邊形為一六邊形,而該第三多邊形為一八邊形。
  16. 【第16項】
    一種設置於包含一第一電極以及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並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一電極之一第一多邊形形狀之一第一開口之一像素定義層之一基板上之遮罩單元,該遮罩單元包含:
    一第一遮罩,其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該第一開口相對應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一電極而並包含含有相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之邊角之一第一遮罩切角邊緣之一第一遮罩圖案部份。
  17. 【第1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該第一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該第一遮罩切角邊緣與連接該第一遮罩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一遮罩連接部份。
  18. 【第1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四個該第一遮罩連接部份皆彎曲至少一次且於該第一遮罩切角邊緣之端點間延伸。
  19. 【第1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該第一開口之中點位於一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一頂點,且該基板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該第一電極並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該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二頂點之一第二電極,而該像素定義層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二電極之一第二多邊形且其之中點位於該第二頂點之一第二開口,以及
    該遮罩單元進一步包含穿透地形成以對應於與該第二開口相對應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二電極並包含含有相鄰於該第二開口之邊角之一第二遮罩切角邊緣之一第二遮罩圖案部份之一第二遮罩。
  20. 【第2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該第二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包含空間上彼此分離之四個該第二遮罩切角邊緣與連接該第二遮罩切角邊緣之端點之四個第二遮罩連接部份。
  21. 【第2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四個該第二遮罩連接部份皆彎曲至少一次且於該第二遮罩切角邊緣之端點間延伸。
  22. 【第2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通過該第一遮罩圖案部份而形成於該像素定義層上之一第一有機發射層之一第一切角邊緣重疊於該第二遮罩之該第二遮罩切角邊緣。
  23. 【第2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
    該基板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該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三頂點之一第三電極,而該像素定義層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三電極之一第三多邊形且其之中點位於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三開口,以及
    該遮罩單元進一步包含含有穿透形成以對應於與該第三開口相對應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三電極之一第三遮罩圖案部份之一第三遮罩。
  24. 【第2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該第三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具有一八邊形形狀。
  25. 【第2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遮罩單元,其中空間上分離於通過該第一遮罩圖案部份而形成於該像素定義層上之一第一有機發射層之一第一切角邊緣與通過該第二遮罩圖案部份而形成於該像素定義層上之一第二有機發射層之一第二切角邊緣之該第三遮罩圖案部份之整體邊緣之一部份重疊於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各邊緣。
  26. 【第26項】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含:
    一第一電極;
    一像素定義層,其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並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一電極之一第一多邊形形狀之一第一開口;以及
    一第一有機發射層,位於相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一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該第一開口之邊角之一第一凸起部份。
  27. 【第2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設置於橫切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虛擬直線上之該第一開口之一邊緣與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一邊緣間之一第一距離不同於設置於平行於該第一虛擬直線而橫切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二虛擬直線上之該第一開口之另一邊緣與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另一邊緣間之一第二距離。
  28. 【第2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包含彼此連接之四個該第一凸起部份。
  29. 【第2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開口之中點位於一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一頂點,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該第一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該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二頂點之一第二電極,
    該像素定義層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二電極之一第二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該第二頂點之一第二開口,以及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該第二開口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二電極上並包含相鄰於該第二開口之邊角之一第二凸起部份之一第二有機發射層。
  30. 【第3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包含彼此連接之四個該第二凸起部份。
  31. 【第3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之該第一凸起部份重疊於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該第二凸起部份。
  32. 【第3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一發出紅光,而另一發出藍光。
  33. 【第3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空間上分離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且其之中央區域位於該虛擬三角形之一第三頂點之一第三電極,
    該像素定義層進一步包含具有暴露該第三電極之一第三多邊形形狀且其之中點位於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三開口,以及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位於相對應於該第三開口之該像素定義層至該第三電極上之一第三有機發射層。
  34. 【第3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具有圍繞該第三開口之邊緣之一封閉迴圈形狀。
  35. 【第3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該第二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三有機發射層之一發出紅光,另一發出藍光,而第三個發出綠光。
  36. 【第3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虛擬三角形為其中連接該第一頂點與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一側邊之長度相等於連接該第二頂點與該第三頂點之一第二側邊之長度之一等腰三角形。
  37. 【第3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多邊形為一四邊形,該第二多邊形為一六邊形,而該第三多邊形為一八邊形。
  38. 【第3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三有機發射層之整體邊緣不重疊於該第一有機發射層與該第二有機發射層之各邊緣。
TW103105368A 2013-04-25 2014-02-18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24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3-0046362 2013-04-25
KR20130046362A KR101485166B1 (ko) 2013-04-25 2013-04-25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마스크 유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2214A true TW201442214A (zh) 2014-11-01
TWI624935B TWI624935B (zh) 2018-05-21

Family

ID=5054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5368A TWI624935B (zh) 2013-04-25 2014-02-18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107112002A TWI696282B (zh) 2013-04-25 2014-02-18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111137218A TW202303962A (zh) 2013-04-25 2014-02-18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像素排列結構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002A TWI696282B (zh) 2013-04-25 2014-02-18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111137218A TW202303962A (zh) 2013-04-25 2014-02-18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像素排列結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484391B2 (zh)
EP (1) EP2797115B1 (zh)
KR (1) KR101485166B1 (zh)
CN (2) CN104124265B (zh)
TW (3) TWI6249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6695B (zh) * 2014-12-22 2017-08-25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Oled像素排列结构及显示装置
KR102471237B1 (ko) * 2015-01-21 2022-1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378421B1 (ko) * 2015-03-31 2022-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증착용 마스크 세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KR102547213B1 (ko) * 2015-06-15 2023-06-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7169961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8155205B (zh) * 2016-12-02 2020-09-11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amoled显示器
TWI658583B (zh) * 2017-06-14 2019-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及其製造方法
CN107425045A (zh) * 2017-09-18 2017-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器件和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11149055A (zh) * 2017-09-29 2020-05-12 夏普株式会社 光掩膜、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6978739B2 (ja) * 2017-10-27 2021-12-08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Oled表示装置、マスク及びoled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994509A (zh) 2018-01-02 2019-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及相关装置
CN108258018A (zh) * 2018-01-10 2018-07-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364983A (zh) * 2018-02-01 2018-08-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
CN110137211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高精度金属掩模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22792B1 (ko) * 2018-08-30 2024-0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449178B (zh) * 2018-10-15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728044B (zh) * 2018-12-29 2021-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94630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蒸着マスク
WO2020227930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9114B (zh) * 2019-05-2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和掩模板
KR20200136549A (ko) 2019-05-27 2020-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7421284B2 (ja) * 2019-08-09 2024-01-24 JD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合同会社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0578112B (zh) * 2019-08-09 2020-09-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掩膜版和像素结构
US11903300B2 (en) * 2019-11-18 2024-02-1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ixel configurations for high resolution OVJP printed OLED displays
CN111599942B (zh) * 2020-05-27 2022-1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83040B2 (en) 2020-10-15 2024-05-14 Dell Products L.P. Multi-axis edge bended display for infinity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O2022110173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板
KR20220091699A (ko) * 2020-12-23 2022-07-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스크, 마스크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13053973B (zh) * 2021-03-11 2023-04-07 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89A (en) * 1868-04-28 heath
TW461228B (en) * 2000-04-26 2001-10-21 Ritdisplay Corp Method to manufacture the non-photosensitive polyimide pixel definition layer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US7110012B2 (en) * 2000-06-12 2006-09-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for improving display resolution
JP2002320235A (ja) * 2001-04-19 2002-10-31 Fujitsu Ltd 空間解像度の低下を抑えて縮小画像信号を生成するcmosイメージセンサ
US7091941B2 (en) * 2003-04-11 2006-08-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OLED display with improved power efficiency
JP2005005227A (ja) * 2003-06-16 2005-01-06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発光表示装置
KR100635570B1 (ko) * 2004-10-19 2006-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5177957B2 (ja) 2005-03-31 2013-04-1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8866707B2 (en) * 2005-03-31 2014-10-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olygonal pixel electrode
KR101085449B1 (ko) * 2005-04-12 2011-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2007265696A (ja) 2006-03-27 2007-10-11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361637B (en) * 2007-09-20 2012-04-01 Chi Mei El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panel and compou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458388B (zh) * 2007-09-21 2014-10-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及其製法
KR101388582B1 (ko) * 2007-10-26 2014-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
US8330352B2 (en) * 2007-11-13 2012-12-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50495B2 (ja) * 2008-02-05 2011-03-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953539B1 (ko) 2008-06-11 2010-04-2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499234B1 (ko) 2008-06-27 2015-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섀도우 마스크
JP2010095744A (ja) * 2008-10-15 2010-04-30 Seiko Epson Corp 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20022967A (ko) 2009-06-26 2012-03-12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름의 표면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2132630B (zh) * 2009-11-11 2014-1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89025B1 (ko) * 2010-05-31 2012-10-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의 화소배열구조
DE102011053000B4 (de) * 2010-08-27 2017-08-17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te Vorrichtung
KR101257734B1 (ko) * 2010-09-08 2013-04-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739384B1 (ko) 2010-12-24 2017-05-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이트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734920B1 (ko) 2010-12-27 2017-05-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GB201105582D0 (en) * 2011-04-01 2011-05-18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KR101845332B1 (ko) * 2011-06-13 2018-05-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28979B1 (ko) 2011-06-30 201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US8552420B2 (en) 2011-08-09 2013-10-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LED light panel with controlled brightness variation
KR101958434B1 (ko) 2011-09-05 2019-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40086315A (ko) * 2012-12-28 2014-07-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의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09356B2 (en) 2022-04-19
CN109599418B (zh) 2023-09-29
TW202034523A (zh) 2020-09-16
US9484391B2 (en) 2016-11-01
TWI696282B (zh) 2020-06-11
US20140319484A1 (en) 2014-10-30
CN104124265A (zh) 2014-10-29
CN109599418A (zh) 2019-04-09
TW201830689A (zh) 2018-08-16
KR20140127690A (ko) 2014-11-04
TWI624935B (zh) 2018-05-21
TW202303962A (zh) 2023-01-16
EP2797115B1 (en) 2021-03-03
US20170025483A1 (en) 2017-01-26
EP2797115A3 (en) 2015-01-28
EP2797115A2 (en) 2014-10-29
KR101485166B1 (ko) 2015-01-22
CN104124265B (zh) 2018-11-13
US20220352260A1 (en)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935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49870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11651731B2 (en)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1068601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92098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像素排列結構
KR20210121273A (ko) 픽셀 배열 구조,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마스크 플레이트 그룹
KR2017011659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화소 배열 구조
KR10214116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마스크 유닛
KR10199143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마스크 유닛
KR20160048744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화소 배열 구조
TWI839515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製造方法及遮罩單元
US11997905B2 (en) OLED mask with end portioned corners
KR2018002660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