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1557A - 空調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空調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1557A
TW201441557A TW102126823A TW102126823A TW201441557A TW 201441557 A TW201441557 A TW 201441557A TW 102126823 A TW102126823 A TW 102126823A TW 102126823 A TW102126823 A TW 102126823A TW 201441557 A TW201441557 A TW 2014415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filter
desiccant
cel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6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8120B (zh
Inventor
Takeshi Sugimoto
Shinichi Ito
Fumitake Unezaki
Keizo Fukuhar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41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1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120B/zh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可抑制異物附著於乾燥劑組件之空調裝置。【解決手段】空調裝置1係包括:冷媒迴路,係以冷媒配管連接壓縮機3、流路切換裝置4、第1熱交換器5、降壓裝置及第2熱交換器7;筐體2,係具有配置第1熱交換器5與第2熱交換器7之風路;乾燥劑組件8,係設置於筐體2內,吸脫附水分,並具有複數個細胞;及網孔狀之過濾器14,係設置於比乾燥劑組件8更靠近風路之上游側,並抑制異物15之混入;在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係比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更小。

Description

空調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空調裝置,尤其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除濕功能之空調裝置。
以往之具有除濕功能的空調裝置係由壓縮機、凝結器、膨脹閥、蒸發器及除霜加熱器所構成,在空調裝置之冷凍循環內,填充冷媒。在冷凍循環,以壓縮機所壓縮的冷媒係成為高溫高壓之氣體冷媒,並被送入凝結器。然後,已流入凝結器之冷媒係藉由將熱放出至空氣而液化。該液化之冷媒係在膨脹閥降壓,成為氣液二相狀態之冷媒,然後,在蒸發器從周圍空氣吸收熱,藉此氣化,並流至壓縮機。在本空調裝置用於冷凍或冷藏倉庫的情況,因為需要控制成保持於比10℃更低之溫度帶,所以在蒸發器之蒸發溫度係變成比0℃更低。因此,在蒸發器發生霜,而使空調裝置之冷凍性能(除濕性能)降低。
因此,藉安裝於蒸發器之除霜加熱器,定期地進行除霜運轉。結果,能量額外地消耗了進行除霜運轉的份量,而引起空調裝置之效率的降低。進而,除濕運轉後,冷凍或冷藏倉庫內之溫度上升,而作用於空調裝置之負載增大,耗電力增加。又,在可控制壓縮機之轉速之空調裝置的情況。在冷房之中間期(梅雨季節、秋季等),因為冷房負載變小,藉由降低 壓縮機之轉速,使其追蹤負載。結果,在蒸發器之蒸發溫度上升,可除去房間之顯熱,但是陷入房間之潛熱係無法除去的情況,房間之相對濕度上升,而使在室內的人的不舒適感增大。
因此,自以往,揭示一種技術,該技術係將冷媒冷凍機與水分吸附手段組合,藉水分吸附手段預先除去流入蒸發器(吸熱器)之空氣中的水分,藉此,不需要除霜運轉。在專利文獻1,揭示具備乾燥劑轉子之空調裝置,該專利文獻1係將藉是水分吸附手段之乾燥劑轉子已降濕的空氣供給至蒸發器(吸熱器),又,為了脫附已吸濕之水分吸附手段(乾燥劑轉子)的水分,使其再生,將以凝結器(散熱器)已加熱之空氣供給至水分吸附手段(乾燥劑轉子)。
又,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亦與專利文獻1一樣,揭示藉乾燥劑轉子進行除濕之空調裝置或除濕裝置。
進而,在專利文獻4,揭示一種脫臭裝置,該脫臭裝置係從空氣通路之上游側依序配置第1熱交換器、脫臭單元及第2熱交換器,並切換第1熱交換器及第2熱交換器之加熱及冷卻,以進行吸附運轉與分解運轉之切換,該吸附運轉係使脫臭單元吸附臭味成分,該分解運轉係分解脫臭單元所吸附之臭味成分。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1-241693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第6頁~第8頁、第2圖)
[專利文獻2]特開2006-30823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0015、第2圖)
[專利文獻3]特開2006-150305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第1圖)
[專利文獻4]特開2008-148832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1圖)
可是,在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技術,在逐漸使用脫臭裝置中,脫臭單元發生阻塞,具有吸脫附性能變差的問題。這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3亦一樣。
本發明係以如上述所示之課題為背景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異物附著於乾燥劑組件之空調裝置。
本發明之空調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冷媒迴路,係以冷媒配管連接壓縮機、流路切換裝置、第1熱交換器、降壓裝置及第2熱交換器;筐體,係具有配置第1熱交換器與第2熱交換器之風路;乾燥劑組件,係設置於筐體內,吸脫附水分,並具有複數個細胞;及網孔狀之過濾器,係設置於比乾燥劑組件更靠近風路之上游側,並抑制異物之混入;在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乾燥劑組件之細胞之最短邊的長度更小。
若依據本發明,因為在空調裝置,設置過濾器, 且該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乾燥劑組件之細胞之最短邊的長度更小,所以可抑制異物附著於乾燥劑組件。
1‧‧‧空調裝置
2‧‧‧筐體
2a‧‧‧機械室
3‧‧‧壓縮機
4‧‧‧流路切換裝置
5‧‧‧第1熱交換器
5a‧‧‧散熱片
6‧‧‧膨脹閥
7‧‧‧第2熱交換器
8‧‧‧乾燥劑組件
8a‧‧‧細胞
9‧‧‧送風裝置
10‧‧‧風路室
10a‧‧‧吸入口
10b‧‧‧吹出口
11‧‧‧溫濕度感測器
12‧‧‧控制裝置
14‧‧‧過濾器
15‧‧‧異物
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的示意圖。
第2圖係乾燥劑組件8所使用之固體吸附材料的水分吸附特性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的示意圖。
第4圖係表示第1運轉模式時之空氣之狀態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
第5圖係表示第2運轉模式時之空氣之狀態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
第6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的示意圖。
第7圖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示意圖。
第8圖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示意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變形例之空調裝置1的示意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之空調裝置的實施形態。此外,不是根據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限定本發明。又,包含第1圖在內,在以下之圖面有各構成元件之大小的關係與實際者相異的情況。又,在以下的說明,為了易於理解而適當地使用表示方向的術語(例如「上」、「下」、「右」、 「左」、「前」、「後」等),但是這係為了說明,這些術語不是限定本發明者。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a)、(b)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的示意圖。根據第1圖(a)、(b),說明空調裝置1。如第1圖(a)、(b)所示,空調裝置1係在機械室2a內包括壓縮機3及流路切換裝置4,又,在筐體2內,包括第1熱交換器5、是降壓裝置之膨脹閥6、及與第1熱交換器5平行地配置之第2熱交換器7,以冷媒配管環狀地連接這些元件,構成冷媒迴路A。
壓縮機3係將所吸入之冷媒壓縮而變成高壓。又,流路切換裝置4係將流路切換成冷媒在第1圖(a)之方向或第1圖(b)之方向流動,在切換成第1圖(a)之流路的情況,構成從壓縮機3所排出之冷媒按照流路切換裝置4、第1熱交換器5、膨脹閥6、第2熱交換器7及流路切換裝置4之順序流動,並回到壓縮機3的冷凍循環。在本構成,第1熱交換器5係作為凝結器(散熱器)動作,第2熱交換器7係作為蒸發器動作。
另一方面,在流路切換裝置4之流路被切換成第1圖(b)之流路的情況,構成從壓縮機3所排出之冷媒按照壓縮機3、流路切換裝置4、第2熱交換器7、膨脹閥6、第1熱交換器5及流路切換裝置4之順序流動,並回到壓縮機3的冷凍循環。在本構成,第2熱交換器7係作為凝結器(散熱器)動作,第1熱交換器5係作為蒸發器動作。
作為本空調裝置1之冷媒,例如使用R410A。此外,冷媒係未限定為R410A,除此以外,可應用HFC系冷媒、 HC冷媒或HFO冷媒等。又,可應用CO2或NH3等之自然冷媒等。在應用CO2冷媒的情況,高壓為臨界壓力以上之運轉時,凝結器係作為散熱器動作。
又,第1熱交換器5及第2熱交換器7係例如由板式散熱片管熱交換器所構成,成為在導熱管內流動之冷媒與在散熱片之周圍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的構成。膨脹閥6係開口大小固定的閥,使通過之冷媒降壓膨脹。此外,膨脹閥6係亦可採用開口大小可變之電子式膨脹閥。
在筐體2,在筐體2之一側的側面,形成將除濕對象空氣導入內部的吸入口10a,在筐體2之另一側的側面,形成將已除濕之空氣排出至外部的吹出口10b。而且,在第1圖(a)、(b)之箭號α的方向,藉送風裝置9所搬運之空氣從吸入口10a向吹出口10b流動。在風路室10內,形成串列地配置抑制異物之混入之網孔狀的過濾器14、第1熱交換器5、是與第1熱交換器5平行地配置之乾燥劑材料的乾燥劑組件8、與第1熱交換器5平行地配置之第2熱交換器7及送風裝置9的風路B。因此,從吸入口10a被吸入風路B內的空氣係在風路B內,按照過濾器14、第1熱交換器5、乾燥劑組件8、第2熱交換器7及送風裝置9的順序成直線地流動後,從吹出口10b排出至空調裝置1的外部。
其次,說明乾燥劑組件8。乾燥劑組件8係將乾燥劑材料成形成固態且矩形,並由吸脫附水分之材料所構成。作為其材料,例如應用沸石、矽膠、中孔洞矽石或高分子系吸附材料等。第2圖係乾燥劑組件8所使用之固體吸附材料的水分 吸附特性圖。在該第2圖,橫軸係相對濕度,縱軸係平衡吸附率。在第2圖之C係矽膠或沸石等。又,在第2圖之D係孔質矽材料,對在相對濕度從30%至40%之範圍的相對濕度之水分之平衡吸附率的變化率(斜率)係比對在未滿30%之範圍及超過40%之範圍的相對濕度之水分之平衡吸附率的變化率更大。該孔質矽材料例如是鑽多個約1.5nm的細孔(中孔洞矽石)。進而,在第2圖之E是高分子系吸附材料,在相對濕度高之範圍的平衡吸附率極高。
作為乾燥劑組件8之乾燥劑材料,選擇在第2圖之C、D、E都可,但是在第2圖之D、E,在脫附水分時,不必使相對濕度變成低濕度。因此,在第1熱交換器5作為凝結器動作時(後述之第1運轉模式),能以其吹出空氣脫附乾燥劑組件8所含的水分。此外,作為乾燥劑材料,在選擇在第2圖之C時,僅藉來自第1熱交換器5之吹出空氣時,亦可能水分之脫附變成不完全,而有另外需要輔助加熱器(未圖示)的情況。
第3圖(a)、(b)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的示意圖。其中,第3圖(a)係乾燥劑組件8的整體圖,第3圖(b)係表示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圖。如第3圖(a)所示,乾燥劑組件8係具有複數個細胞8a。該細胞8a的形狀係如第3圖(b)所示,例如是偏平之等腰三角形,將底邊的長度設為D1,將斜邊的長度設為D2時,D1>D2。即,在該細胞8a,最短的邊(最短邊)係斜邊,其長度係D2。此外,在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尺寸係可設為從約0.9mm至5mm,可在考慮空調裝置1之壓力損失與機器尺寸的平衡下,適當地選擇。
其次,說明設置於比乾燥劑組件8及第1熱交換器5更靠近風路B之上游側的過濾器14。乾燥劑組件8係在該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內部之表面積的大小相當於除加濕性能。因此,過濾器14係如上述所示,在風路B內,配置於乾燥劑組件8及第1熱交換器5之上游側。藉此,藉過濾器14捕集塵埃等之異物,抑制因異物附著於在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表面而發生堵塞。此外,過濾器14係成為網孔狀,藉此,抑制異物混入風路B內。而且,在該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係比乾燥劑組件8之最短邊的長度D2更小。
該過濾器14的材質係例如可吸附水或排氣氣體等者。又,在該過濾器14,亦可浸泡中和酸性物質之鹼性物質,亦可浸泡中和鹼性物質之酸性物質。在空調裝置1之周圍所含的物質係酸性或鹼性的情況,若該物質附著於乾燥劑組件8,則乾燥劑組件8可能劣化。在周圍之空氣所含的物質係酸性的情況,只要在該過濾器14浸泡鹼性物質,就中和該酸性物質。又,在周圍之空氣所含的物質係鹼性的情況,只要在該過濾器14浸泡酸性物質,就可中和鹼性物質。藉此,可抑制乾燥劑組件8之劣化。此外,作為鹼性物質,例如有氨等。因為該過濾器14係設置於風路B之最上游側,所以從筐體2易取出,而其更換係容易。因此,適當地變更過濾器14之材質這件事亦容易。
其次,說明本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的作用。從吸入口10a被吸入風路B內的空氣係在風路B內,首先,通過過濾器14。在從吸入口10a所吸入之空氣混合了異物的情 況,藉該過濾器14,抑制該異物到達在風路B之過濾器14的下游側。而且,在該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係比乾燥劑組件8之最短邊的長度D2更短。藉此,可藉過濾器14,捕集寬度為D2以上的異物。
另一方面,寬度小於D2的異物係有通過該過濾器14的情況。可是,因為在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是D2,所以即使寬度小於D2的異物附著於該乾燥劑組件8,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亦難發生堵塞。因此,因為抑制乾燥劑組件8發生堵塞,所以可延長乾燥劑組件8之更換週期。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將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設為比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更小,但是亦可將該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設為比細胞8a之最短邊之長度的1/2更小。藉此,因為可更抑制乾燥劑組件8之堵塞,所以可更延長乾燥劑組件8之更換週期。
又,在風路室10,設置測量空調裝置1之吸入空氣之溫濕度(空調裝置1之周圍的溫濕度)的溫濕度感測器11。又,在空調裝置1之機械室2a,設置控制空調裝置1之動作的控制裝置12。該控制裝置12係進行後述之除濕運轉控制(因應於溫濕度感測器11的檢測信號之流路切換裝置4的切換等)、送風裝置9之轉速控制、壓縮機3之轉速控制及膨脹閥6之開口大小控制等之各種控制。
其次,說明空調裝置1之除濕運轉動作。在空調裝置1,藉流路切換裝置4之流路切換,可實現2種運轉模式。以下,依序說明之。
(第1運轉模式:冷凍循環的動作)
首先,說明是流路切換裝置4之流路被切換成第1圖(a)之方向的情況之第1運轉模式的動作。在第1運轉模式之冷凍循環的動作係如以下所示。藉壓縮機3吸入低壓之氣體後,被壓縮,成為高溫且高壓的氣體。自壓縮機3所排出之冷媒係經由流路切換裝置4,並流入第1熱交換器5。流入第1熱交換器5之冷媒係散熱至在風路B流動之空氣,在對空氣加熱下,冷媒本身係被冷卻而凝結,成為高壓之液冷媒後,從第1熱交換器5流出。從第1熱交換器5所流出的液冷媒係在膨脹閥6降壓,成為低壓之二相冷媒。然後,冷媒係流入第2熱交換器7,從在風路B流動之空氣吸熱,在對空氣冷卻下,冷媒本身係被加熱而蒸發,成為低壓之氣體。然後,冷媒係經由流路切換裝置4,並被壓縮機3吸入。
(第1運轉模式:空氣的動作)
其次,根據第4圖,說明在第1運轉模式之空氣的動作。第4圖係表示第1運轉模式時之空氣之狀態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縱軸係空氣之絕對濕度,橫軸係空氣之乾球溫度。又,第4圖之曲線係表示飽和空氣,在飽和空氣之相對濕度係100%。
空調裝置1之周圍的空氣(第4圖、a點)係流入空調裝置1後,在第1熱交換器5被加熱,而溫度上升,同時相對濕度降低。(第4圖、b點)。然後,空氣係流入乾燥劑組件8,但是因為空氣之相對濕度低,所以乾燥劑組件8所保持之水分係被脫附(釋出),而空氣所含的水量增加。另一方面,從已流 入乾燥劑組件8之空氣,奪走脫附所伴隨之脫附熱,而空氣之溫度係降低,成為低溫且高濕度之狀態(第4圖、c點)。然後,空氣係流入第2熱交換器7,被冷卻。此外,冷媒迴路A係運轉成第2熱交換器7內之冷媒溫度成為比空氣之露點溫度更低,空氣係藉第2熱交換器7冷卻同時除濕,成為低溫且絕對濕度低之狀態(第4圖、d點)。然後,空氣係流入送風裝置9,並從吹出口10b排出至空調裝置1的外部。
(第2運轉模式:冷凍循環的動作)
其次,說明是流路切換裝置4之流路被切換成第1圖(b)之方向的情況之第2運轉模式的動作。在第2運轉模式之冷凍循環的動作係如以下所示。藉壓縮機3吸入低壓之氣體後,被壓縮,成為高溫且高壓的氣體。自壓縮機3所排出之冷媒係經由流路切換裝置4,並流入第2熱交換器7。流入第2熱交換器7之冷媒係散熱至在風路B流動之空氣,在對空氣加熱下,冷媒本身係被冷卻而凝結,成為高壓之液冷媒後,從第2熱交換器7流出。從第2熱交換器7所流出的液冷媒係在膨脹閥6降壓,成為低壓之二相冷媒。然後,冷媒係流入第1熱交換器5,從在風路B流動之空氣吸熱,在對空氣冷卻下,冷媒本身係被加熱而蒸發,成為低壓之氣體。然後,冷媒係經由流路切換裝置4,並被壓縮機3吸入。
(第2運轉模式:空氣的動作)
其次,根據第5圖,說明在第2運轉模式之空氣的動作。第5圖係表示第2運轉模式時之空氣之狀態變化的空氣濕度線圖,縱軸係空氣之絕對濕度,橫軸係空氣之乾球溫 度。又,第5圖之曲線係表示飽和空氣,在飽和空氣之相對濕度係100%。
空調裝置1之周圍的空氣(第5圖、a點)係流入空調裝置1後,在第1熱交換器5被冷卻。此外,冷媒迴路A係運轉成第1熱交換器5內之冷媒溫度成為比空氣之露點溫度更低,空氣係藉第1熱交換器5冷卻同時除濕,成為低溫且高相對濕度之狀態(第5圖、e點)。然後,空氣係流入乾燥劑組件8,但是因為空氣之相對濕度高,所以乾燥劑組件8吸附水分,而空氣所含的水量減少,更加除濕。另一方面,已流入乾燥劑組件8之空氣係藉吸附伴隨吸附熱加熱,其溫度係上升,成為高溫且低濕度之狀態(第5圖、f點)。然後,空氣係流入第2熱交換器7,被加熱,成為高溫(第5圖、g點)。然後,空氣係流入送風裝置9,並從吹出口10b排出至空調裝置1的外部。
依此方式,在第2運轉模式,除了實施藉在第1熱交換器5之藉冷媒之冷卻的除濕(第5圖:絕對濕度a-e之差)以外,亦實施藉乾燥劑組件8之吸附的除濕(第5圖:絕對濕度e-f之差)。因此,比較第4圖與第5圖亦得知,第2運轉模式係可確保比第1運轉模式更多的除濕量。因此,在本空調裝置1之主要的除濕係以第2運轉模式所實施。
在本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交互地重複第1、第2運轉模式。例如在繼續實施第2運轉模式的情況,因為乾燥劑組件8所含的水量具有上限,所以運轉固定時間以上時,乾燥劑組件8無法吸附水分,而除濕量降低。因此,在乾燥劑組件8之保持水量接近上限附近的階段,切換成第1運轉 模式,實施從乾燥劑組件8釋出水分的運轉。依此方式,藉由交互地實施第1、第2運轉模式,依序進行乾燥劑組件8之吸脫附作用,維持藉乾燥劑組件8之吸脫附作用的除濕量增加效果。
又,在乾燥劑組件8之脫附時,第2熱交換器7係作用為蒸發器,但是若是板式散熱片管熱交換器之蒸發器的散熱片所保持之水分(結露水)被保持於散熱片間而不落下,在乾燥劑組件8吸附時,即第2熱交換器7作用為凝結器時,散熱片間所保持之水分再蒸發,反而可能加濕。為了避免之,採用使第2熱交換器7提高水分之滑落性的構造,作成在第2熱交換器7作為蒸發器動作時,在散熱片間不保持水分。
如以往般在空調裝置1使用乾燥劑轉子的構成,需要用以驅動乾燥劑轉子轉動的馬達及其固定構造等,而裝置的構成變得複雜。又,以往係需要以吸附部與脫附部劃分風路,而需要氣密地分離吸附部與脫附部之邊界部分的密封構造。相對地,在本第1實施形態,風路B係一個,藉流路切換裝置4之切換,因為可切換乾燥劑組件8之吸附與脫附,所以以往之密封構造係不需要,可簡化裝置的構成,而可低耗費化。進而,因為可簡化裝置的構成,而可易於更換乾燥劑組件8。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第2運轉模式,對所搬運之空氣,進行藉第1熱交換器5之除濕及藉乾燥劑組件8的除濕。在如以往般僅藉冷凍循環進行除濕(僅藉第1熱交換器5除濕)的情況,若所搬運之空氣的溫度成為約10℃以下時,因為在第 1熱交換器5發生著霜,所以需要頻繁地除霜,因為無法持續地除濕,所以除濕性能極度降低。相對地,在本實施形態,除了藉第1熱交換器5除濕以外,亦藉乾燥劑組件8除濕。因此,即使所搬運之空氣的溫度成為約10℃以下,而第1熱交換器5之除濕性能降低,亦因為藉乾燥劑組件8之除濕負擔該降低量,所以可抑制以往之除濕性能的極度降低。
又,如以往般僅藉冷凍循環進行除濕時,得到約40%之相對濕度係極限。相對地,在本實施形態之第2運轉模式,除了藉第1熱交換器5之除濕及藉乾燥劑組件8之除濕以外,還實施藉第2熱交換器7之加熱。因此,空調裝置1之吹出空氣係成為高溫且水量少之狀態(第5圖、g點),可使相對濕度成為例如20%以下之低相對濕度。這種低相對濕度之空氣係適合乾燥用途的空氣,若使這種空氣直接碰觸洗滌物等之被乾燥物,可促進被乾燥物之乾燥,而可實現更高性能之乾燥功能。
(第1運轉模式及第2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
其次,說明第1運轉模式及第2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第1運轉模式與第2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係亦可分別採用預定之時間,但是在各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係分別具有因應於空氣條件及空調裝置1之運轉狀態等的適當值。因此,為了能以該適當值運轉,亦可作成根據空氣條件及空調裝置1之運轉狀態等,決定各運轉模式。
在第1運轉模式,從乾燥劑組件8釋出適當量的水分,至殘留於乾燥劑組件8之水量成為適當量所需的時間成 為適當值。在乾燥劑組件8所殘留之水量比適當量多的狀態,結束第1運轉模式,切換成第2運轉模式時,抑制在第2運轉模式乾燥劑組件8所吸附之水量,而在第2運轉模式之除濕量減少。反之,若第1運轉模式運轉太長久,在第1運轉模式之後半,從乾燥劑組件8幾乎無法脫附水分之狀態持續,而向實現比第1運轉模式更高之除濕量的第2運轉模式的切換變成延遲。因此,在此情況,總除濕量亦減少。
在第2運轉模式,因為乾燥劑組件8吸附水分,所以乾燥劑組件8之吸附水量成為適當量的時間成為適當值。在儘管在乾燥劑組件8有可吸附之餘地,卻將運轉切換成第1運轉模式的情況,高除濕量之第2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變成比第1運轉模式短,而總量上除濕量減少。反之,若第2運轉模式運轉太長久,在第2運轉模式之後半,乾燥劑組件8無法吸附水分之狀態持續,在此情況,除濕量亦減少。
乾燥劑組件8之保持水量的變化係根據流入乾燥劑組件8之空氣的相對濕度所決定,高相對濕度之空氣流入時,乾燥劑組件8內之水分難釋出,反之水分吸附量係變多。又,低相對濕度之空氣流入乾燥劑組件8時,乾燥劑組件8內之水分易釋出,反之水分吸附量係變少。
其次,說明根據藉狀態檢測裝置所檢測出之吸入空氣的狀態決定第1運轉模式及第2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的情況,該狀態檢測裝置係檢測出從除濕對象空間吸入風路B內之吸入空氣的狀態。該狀態檢測裝置例如是設置於風路室10之溫濕度感測器11,藉該溫濕度感測器11,檢測出吸入空氣的 相對濕度,並因應於該相對濕度,分別決定各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
預先決定吸入空氣之成為基準的相對濕度(以下稱為基準相對濕度),而且分別預先藉實驗或模擬等求得在該基準相對濕度之吸入空氣通過風路B的情況成為高除濕量之各運轉模式的基準運轉時間。然後,因應於實際之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與基準相對濕度的大小關係,從各運轉模式之各自的基準運轉時間適當地增減,分別決定各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
在除濕運轉開始時,根據藉溫濕度感測器11所得之吸入空氣的狀態,求得實際之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在該相對濕度比預設之相對濕度更高的情況,在第1運轉模式之來自乾燥劑組件8的水分釋出量係比相對濕度為基準相對濕度之情況的水分釋出量少,又,在第2運轉模式之乾燥劑組件8的水分吸附量係比相對濕度為基準相對濕度之情況的水分吸附量多。因此,在實際之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比基準相對濕度高的情況,使第1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比與第1運轉模式對應之基準運轉時間長,反之使第2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比與第2運轉模式對應之基準運轉時間短。另一方面,在實際之吸入空氣的相對濕度比基準相對濕度更低的情況,控制裝置12係使第1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比與第1運轉模式對應之基準運轉時間短,反之使第2運轉模式之運轉時間比與第2運轉模式對應之基準運轉時間長。
藉由依此方式調整第1運轉模式及第2運轉模式的運轉時間,可適當地保持乾燥劑組件8之水分保持量,因此, 可提高空調裝置1之除濕量。
第2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第6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的示意圖。本實施形態係在特定在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與在第1熱交換器5之散熱片之間距的尺寸關係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在本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共同的部分係省略說明,主要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的相異點。
在本實施形態,第1熱交換器5係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是板式散熱片管熱交換器,如第6圖所示,在其內壁具有複數片散熱片5a。而且,在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係比在第1熱交換器5之散熱片5a的間距更小。此外,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係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係比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D2更小。因此,若將第1熱交換器5之散熱片5a的間距設為D3,則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係比D2及D3更小。即,若比較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及第1熱交換器5之散熱片5a的間距,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成為最小。
依此方式,在本實施形態,因為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比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及第1熱交換器5之散熱片5a的間距更小,所以可抑制塞住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及第1熱交換器5之散熱片5a的異物混入。因此,可提高乾燥劑組件8及第1熱交換器5之可靠性。
第3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第7圖(a)、(b)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示意圖。其中,第7圖(a)係表示細胞8a之構成的圖,第7圖(b)係表示異物15附著於細胞8a的圖。本實施形態係在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形狀是大致三角形之波形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在本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共同的部分係省略說明,主要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的相異點。
在本實施形態,如7圖(a)所示,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形狀是波形,若將該細胞8a之底邊的長度設為D4、將一方之斜邊的長度設為D5、將另一方之斜邊的長度設為D6,則D4係比D5及D6更小。即,該細胞8a係底邊成為最短邊。又,因為該細胞8a係形成波形的形狀,所以在與底邊相對向之頂點的部分,異物15難堵塞。相對地,因為底邊之兩端部之頂點的部分係比與底邊相對向之頂點的部分更窄,所以異物15易堵塞。依此方式,在本實施形態,細胞8a內之窄小部係底邊之兩端部之頂點的部分,即2處。
乾燥劑組件8等之加濕過濾器之更換的大致標準係在日本電機工業協會規格(JEM1467),採用成為額定性能之50%的情況。乾燥劑組件8係細胞8a內部之表面積的大小相當於除加濕性能。因此,例如,在細胞8a之周長的50%因異物15等而堵塞時,認為性能成為50%。此外,乾燥劑組件8之性能係為了得到長期可靠性,即使因異物15等之附著而性能降低,亦確保起始性能之60%~80%較佳。
如第7圖(b)所示,在細胞8a內之2處的窄小部(底 邊之兩端部之頂點的部分),塵埃等之異物15塞住時,細胞8a之周長係變短。該異物15塞住窄小部時,因為窄小部係銳角,所以認為形成大致三角形的形狀。而且,在細胞8a的底邊,周長縮短了僅2個異物15之底邊的長度。又,在細胞8a之一方的斜邊,周長縮短僅1個異物15之斜邊的長度,在細胞8a之另一方的斜邊,周長亦縮短了僅1個異物15之斜邊的長度。若將該異物15的形狀假設成例如正三角形,並將各邊的長度設為x時,細胞8a之周長係僅縮短異物15之邊長的4倍(4×x)。
如上述所示,因為在細胞8a之周長的50%因異物15等而堵塞時,認為性能成為50%,所以為了延長乾燥劑組件8之更換週期,需要確保細胞8a之周長的至少50%以上。細胞8a係波形,因為邊的個數係3個,所以只要在至少細胞8a之最短邊之3倍的長度中,確保50%以上即可,如上述所示,細胞8a之最短邊係細胞8a的底邊,是D4。因此,為了滿足細胞8a之周長的50%,需要將將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D4與異物15之邊的長度x之關係設為如下之第(1)數學式。
(3×D4)/2=4×x...(1)
變換該第(1)數學式,成為如下之第(2)數學式。
x=(3/8)×D4...(2)
依此方式,若異物15之邊長比細胞8a之最短邊之長度的3/8更小,即使該異物15塞住細胞8a之窄小部,亦抑制細胞8a之周長的50%被堵塞。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使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比乾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之長度的3/8更小。藉此,因為抑制細胞8a之周長的50%被堵塞, 所以可延長乾燥劑組件8之更換週期。
第4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1。第8圖(a)、(b)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示意圖。其中,第8圖(a)係表示細胞8a之構成的圖,第8圖(b)係表示異物15附著於細胞8a的圖。本實施形態係在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形狀是三角形上,與第1實施形態共同,但是在三角形的高度比第1實施形態更高上相異。在本第4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共同的部分係省略說明,主要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的相異點。
在本實施形態,如8圖(a)所示,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的形狀是三角形,若將該細胞8a之底邊的長度設為D7、將一方之斜邊的長度設為D5、將另一方之斜邊的長度設為D9,則D7係比D8及D9更小。即,該細胞8a係底邊成為最短邊。又,因為該細胞8a係形成三角形的形狀,所以各頂點的部分成為銳角,而異物15易堵塞。依此方式,在本實施形態,細胞8a內之窄小部係三角形之各頂點的部分,即3處。
如第8圖(b)所示,在細胞8a內之3處的窄小部(三角形之各頂點的部分),塵埃等之異物15塞住時,細胞8a之周長係變短。該異物15塞住窄小部時,因為窄小部係銳角,所以認為形成大致三角形的形狀。而且,在細胞8a的底邊,周長縮短了僅2個異物15之底邊的長度。又,在細胞8a之一方的斜邊,周長亦縮短僅2個異物15之斜邊的長度,在細胞8a之另一方的斜邊,周長亦縮短了僅2個異物15之斜邊的長 度。若將該異物15的形狀假設成例如正三角形,並將各邊的長度設為y時,細胞8a之周長係僅縮短異物15之邊長的6倍(6×y)。
本實施形態之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是三角形,但是因為邊數係與第2實施形態一樣是3個,所以只要在至少細胞8a之最短邊之3倍的長度中,確保50%以上,就抑制性能落至50%。如上述所示,細胞8a之最短邊係細胞8a的底邊,是D7。因此,為了滿足細胞8a之周長的50%,需要將將細胞8a之最短邊的長度D7與異物15之邊的長度y之關係設為如下之第(3)數學式。
(3×D7)/2=6×y...(3)
變換該第(3)數學式,成為如下之第(4)數學式。
y=(1/4)×D7...(4)
依此方式,若異物15之邊長比細胞8a之最短邊之長度的1/4更小,即使該異物15塞住細胞8a之窄小部,亦抑制細胞8a之周長的50%被堵塞。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使過濾器14之網孔的寬度比乾燥劑組件8之細胞8a之最短邊之長度的1/4更小。藉此,因為抑制細胞8a之周長的50%被堵塞,所以可延長乾燥劑組件8之更換週期。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未限定為上述之實施形態。例如,舉例表示細胞8a之形狀為三角形的情況,但是如第9圖(表示本發明之變形例之空調裝置1的示意圖)所示,亦可採用四角形(例如邊長為D10),亦可採用多角形。
8‧‧‧燥劑組件
8a‧‧‧細胞
D1‧‧‧底邊的長度
D2‧‧‧斜邊的長度

Claims (11)

  1. 一種空調裝置,包括:冷媒迴路,係以冷媒配管連接壓縮機、流路切換裝置、第1熱交換器、降壓裝置及第2熱交換器;筐體,係具有配置該第1熱交換器與該第2熱交換器之風路;乾燥劑組件,係設置於該筐體內,吸脫附水分,並具有複數個細胞;及網孔狀之過濾器,係設置於比該乾燥劑組件更靠近該風路之上游側,並抑制異物之混入;其特徵在於:在該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該乾燥劑組件之細胞之最短邊的長度更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空調裝置,其中該乾燥劑組件之細胞的形狀是三角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在該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該乾燥劑組件之細胞之最短邊的1/2更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在該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該乾燥劑組件之細胞之最短邊的3/8更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在該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該乾燥劑組件之細胞之最短邊的1/4更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該第1熱交換器係在內壁具有複數片散熱片;該過濾器係設置於比該第1熱交換器更靠近該風路之上游側;在該過濾器之網孔的寬度係比該第1熱交換器之散熱片的間距更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該過濾器係吸附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該過濾器係吸附排氣氣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在該過濾器,浸泡中和酸性物質之鹼性物質。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在該過濾器,浸泡中和鹼性物質之酸性物質。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空調裝置,其中包括控制該流路切換裝置之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係藉該流路切換裝置之流路切換,交互地切換第1運轉模式與第2運轉模式,而該第1運轉模式係該第1熱交換器作為凝結器或散熱器動作,而且該第2熱交換器作為蒸發器動作,並脫附該乾燥劑組件所保持之水分,該第2運轉模式係該第1熱交換器作為蒸發器動作,而且該第2熱交換器作為凝結器或散熱器動作,該乾燥劑組件從通過該風路之空氣吸附水分。
TW102126823A 2013-04-17 2013-07-26 Air conditioner TWI638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6744 2013-04-17
JP2013086744A JP2014210223A (ja) 2013-04-17 2013-04-17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1557A true TW201441557A (zh) 2014-11-01
TWI638120B TWI638120B (zh) 2018-10-11

Family

ID=5170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6823A TWI638120B (zh) 2013-04-17 2013-07-26 Air condition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210223A (zh)
CN (1) CN104110748A (zh)
TW (1) TWI638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9998B2 (ja) * 2015-04-21 2018-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959268A (zh) * 2015-06-30 2015-10-07 成都市新都区鑫悦空气净化设备厂 一种用于漆雾处理的脱水器
JP7178283B2 (ja) * 2019-02-13 2022-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除湿機
CN115289827B (zh) * 2022-07-19 2023-09-22 康特(苏州)能源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零湿排放高效热泵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4659A (en) * 1985-05-03 1987-09-22 Shelton Samuel V Dual bed heat pump
US5325676A (en) * 1992-08-24 1994-07-05 Milton Meckler Desiccant assisted multi-use air pre-conditioner unit with system heat recovery capability
JP2579613B2 (ja) * 1992-11-02 1997-02-05 株式会社フミテック 自然換気設備用フィルタ
MY117922A (en) * 1996-12-27 2004-08-30 Ebara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00001467A1 (fr) * 1998-07-07 2000-01-13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produire de l'air sec tres pur
US6364942B1 (en) * 2000-03-06 2002-04-0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ehumidifier using non-rotating desiccant material
JP2002273215A (ja) * 2001-03-21 2002-09-24 National House Industrial Co Ltd 空気浄化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665580Y (zh) * 2003-12-05 2004-12-22 清华大学 一种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
JP2005274181A (ja) * 2004-03-23 2005-10-06 Ebara Corp 環境ボックス内のケミカルガスフィルタの消耗度測定方法及び湿度測定方法
JP3864982B2 (ja) * 2005-05-30 2007-01-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TWM285677U (en) * 2005-06-03 2006-01-11 Shing-Tsz Lai Chemical dehumidifier with regenerated air outlet cooling device
JP5045088B2 (ja) * 2006-12-15 2012-10-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脱臭装置
JP5292768B2 (ja) * 2007-10-31 2013-09-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2009183905A (ja) * 2008-02-08 2009-08-20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除湿用フィルター材
TWM359675U (en) * 2009-02-05 2009-06-21 Yuarn Niring Co Ltd High efficient drying apparatus
US8545609B2 (en) * 2009-06-08 2013-10-01 7142871 Canada Inc. Microwave reactivation system for standard and explosion-proof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TWI541478B (zh) * 2009-10-27 2016-07-11 Seibu Giken Kk Air conditioning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10223A (ja) 2014-11-13
TWI638120B (zh) 2018-10-11
CN104110748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477B (zh)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JP5452565B2 (ja) 除湿装置
JP483568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空調システム
JP58549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TW201439477A (zh) 除濕裝置
TWI541476B (zh)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JP613833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TWI586924B (zh) Air conditioning unit
TWI638120B (zh) Air conditioner
JP201919999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85491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TWI586925B (zh)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613833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14150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5315463A (ja) 調湿装置
JP2017101917A (ja) 空気調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