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5215A - 葉輪及使用葉輪之軸流送風機 - Google Patents

葉輪及使用葉輪之軸流送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5215A
TW201435215A TW102120854A TW102120854A TW201435215A TW 201435215 A TW201435215 A TW 201435215A TW 102120854 A TW102120854 A TW 102120854A TW 102120854 A TW102120854 A TW 102120854A TW 201435215 A TW201435215 A TW 2014352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distribution
staggered
impeller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9308B (zh
Inventor
Toshikatsu Arai
Hitoshi Kikuchi
Kazuki Okamoto
Kazuyuki Shimomura
Daisuke Yabe
Kazuya Okayama
Kaoru Nakatan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5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9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93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旋轉翼包括:輪轂部,係具有圓柱形之外形;及複數片旋轉翼,係放射狀地安裝於輪轂部。旋轉翼係具有:第1區域,係從與輪轂部連接之內周緣至既定半徑位置具有第1交錯角分布;及第2區域,係從與第1區域連接之既定半徑位置至外周緣具有與第1交錯角分布相異的第2交錯角分布;第2交錯角分布係在第2區域內具有交錯角從交錯角成為極大之極大半徑位置往外周緣減少的分布。

Description

葉輪及使用葉輪之軸流送風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換氣扇或空調裝置所使用之葉輪及使用葉輪之軸流送風機。
以往,在換氣扇或空調裝置所使用之軸流送風機係具有將周緣具有喇叭口形狀的開口形成於筐體,並將具有旋轉翼之葉輪配置於開口的構成。在本軸流送風機,主要為了低噪音化而配置成旋轉翼之一部分突出至比喇叭口之高度更高的位置。又,在旋轉翼配置成不從喇叭口端部突出的情況,藉由將喇叭口之吸入側的曲率形成大,以實現低噪音化。
又,提議藉由將葉輪之旋轉翼的形狀作成既定三維曲面形狀,以實現低噪音化及高效率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在專利文獻1,揭示葉輪將連接與輪轂部之連接位置和周邊部的直線形成既定角度,同時形成既定交錯角,藉此,抑制噪音。在專利文獻2,揭示使吸入方向的前傾角變小,並使轉向前進角變大,以抑制噪音。在專利文獻3,揭示一種軸流送風機,該軸流送風機係具有將從輪轂部至既定位置之第1區域的第1前傾角形成定值,而且將比第1區域更外周側之第2區域的第2前傾角形成為比第1前傾角更大的葉輪。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2-20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30379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203994號公報
如上述之專利文獻1~3所示,藉由將翼形狀作成既定三維立體形狀,以實現低噪音化及高效率化,但是未充分考慮到在前緣外周附近之來自翼側面的吸入。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所示之課題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考慮到橫吸入而可實現低噪音化及高效率化的軸流送風機。
本發明之旋轉翼係包括:輪轂部,係具有圓柱形之外形;及複數片旋轉翼,係放射狀地安裝於該輪轂部;旋轉翼係具有:第1區域,係從與輪轂部連接之內周緣至既定半徑位置具有第1交錯角分布;及第2區域,係從與第1區域連接之既定半徑位置至外周緣具有與第1交錯角分布相異的第2交錯角分布;第2交錯角分布係在第2區域內具有交錯角從交錯角成為極大之極大半徑位置往外周緣減少的分布。
若依據本發明之旋轉翼,藉由作成具有使有橫吸入之旋轉翼之第2區域的交錯角具有適合橫吸入之流量增加的角度的第2交錯角分布,因為可防止在翼外周附近之流動的剝 離,所以可達成由橫吸入所引起之噪音的降低及高效率化。
1‧‧‧軸流送風機
2‧‧‧筐體
3‧‧‧開口
4‧‧‧喇叭口
10‧‧‧葉輪
11、111‧‧‧輪轂部
12、112‧‧‧旋轉翼
12a、112a‧‧‧前緣
12b、112b‧‧‧後緣
12c、112c‧‧‧內周緣
12d、112d‧‧‧外周緣
112f‧‧‧翼負壓面
AC1‧‧‧空氣剝離
AC2‧‧‧尾渦旋
AR1‧‧‧第1區域
AR2‧‧‧第2區域
CL‧‧‧轉軸
Dξ、Dξ1、Dξ11‧‧‧第1交錯角分布
Dξ2‧‧‧第1交錯角分布
HL‧‧‧垂線
M‧‧‧馬達
R1‧‧‧第1區域之半徑位置
R2‧‧‧第2區域之半徑位置
RR‧‧‧轉向
Rb‧‧‧內周緣之半徑位置
Rd‧‧‧邊界位置(既定半徑位置)
Rt‧‧‧外周緣之半徑位置
SL‧‧‧翼弦線
U‧‧‧橫向量
V、V10‧‧‧流速向量
W、W10‧‧‧相對流速向量
ξ‧‧‧交錯角
ξb、ξ20b‧‧‧內周緣之交錯角
ξd‧‧‧邊界位置之交錯角
ξt‧‧‧外周緣之交錯角
第1A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軸流送風機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第1B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軸流送風機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葉輪之第1實施形態的上視模式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葉輪之第1實施形態的側視模式圖。
第4圖係第2圖之葉輪的旋轉翼之在既定半徑位置的圓筒剖面展開圖。
第5圖係表示第2圖之旋轉翼之交錯角分布的曲線圖。
第6圖係在第2圖之葉輪的第1區域之半徑位置R1的圓筒剖面展開圖。
第7圖係在第2圖之葉輪的第2區域之半徑位置R2的圓筒剖面展開圖。
第8圖係表示比較例之葉輪之一例的側視模式圖。
第9圖係表示不考慮橫吸入的情況之相對速量向量的模式圖。
第10圖表示考慮到橫吸入的情況之相對速量向量的模式圖。
第11圖係表示在第2圖之葉輪的相對速量向量與氣流之 關係的模式圖。
第12圖係表示在第8圖之比較例之葉輪的相對速量向量與氣流之關係的模式圖。
第13圖係表示使用第2圖之葉輪及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的情況之噪音比特性的曲線圖。
第14圖係表示使用第2圖之葉輪及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的情況之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
第15圖係表示使用第2圖之葉輪及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的情況之最小噪音比之差的曲線圖。
第16圖係表示使用第2圖之葉輪及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的情況之最高風扇效率之差的曲線圖。
第17圖係使用第2圖之葉輪及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的情況之在外周緣相異的各交錯角之展開圖比較高度的曲線圖。
第18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葉輪的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翼之交錯角分布的曲線圖。
第19圖係在第18圖的旋轉翼之第1區域之半徑位置R1的圓筒剖面展開圖。
第20圖係表示使用第2圖之葉輪、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及第18圖之葉輪的情況之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
第21圖係表示使用第2圖之葉輪、第8圖之比較例的葉輪及第18圖之葉輪的情況之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之葉輪及使用葉輪之軸流送風機的實施形態。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軸 流送風機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圖,參照第1圖,說明軸流送風機1。此外,第1A圖係表示從正面觀察軸流送風機的立體圖,第1B圖係表示表示從背面觀察軸流送風機的立體圖。第1圖之軸流送風機1包括:筐體2;葉輪10,係轉動自如地配置於吸入口;及驅動葉輪轉動之馬達M。筐體2係形成開口3,該開口係轉動自如地收容葉輪10,藉葉輪所產生之氣流所通過的風路,直徑朝向空氣流之上游側擴大的喇叭口4形成於開口3的緣部。
葉輪10包括:外形大致圓柱形之輪轂部11;及複數片旋轉翼12,係放射狀地安裝並設置於輪轂部11之外周。輪轂部11係在轉軸CL與筐體2所固持之馬達M連接,藉由馬達M驅動,輪轂部11以轉軸CL為中心在箭號RR方向轉動,產生箭號A方向(參照第3圖)的氣流。此外,第1圖之葉輪10係舉例表示具有5片旋轉翼12的情況,但是亦可旋轉翼12之片數係3片或其他的複數片數。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葉輪之第1實施形態的上視模式圖,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葉輪之第1實施形態的側視模式圖。參照第2圖及第3圖,說明在葉輪10之旋轉翼12。此外,在第2圖及第3圖舉例表示一片旋轉翼12,但是安裝於輪轂部11之其他的旋轉翼12亦具有相同的形狀。第2圖之旋轉翼12係具有既定三維立體形狀者,並形成位於轉向RR之正方向側的前緣12a、位於轉向RR之逆方向側的後緣12b、與輪轂部11連接之內周緣12c、及位於筐體2側之外周緣12d的4個邊。
旋轉翼12係具有:第1區域AR1,係從輪轂部11至既定半徑位置(邊界位置)Rd具有第1交錯角分布Dξ1;及第2區域AR2,係從邊界位置Rd至外周緣12d具有與第1交錯角分布Dξ1相異的第2交錯角分布Dξ2。該邊界位置Rd係例如對從內周緣12c上之位置Rb至外周緣12d上之位置Rt之徑向的長度,被設定成邊界位置Rd=0.7×(Rt-Rb)。在此,第4圖係在連接前緣12a與後緣12b之中點的線上之任意點之旋轉翼12的展開剖面圖。如第4圖所示,交錯角ξ意指連接前緣12a與後緣12b之翼弦線SL、與從旋轉翼12之前緣12a與轉軸CL平行地延伸之垂線HL的夾角ξ。
第5圖係表示在第2圖之旋轉翼12的交錯角分布之一例的曲線圖。此外,在第5圖之表示交錯角ξ之分布的線段,線段之左端係在與輪轂部11連接之內周緣12c之半徑位置Rb的交錯角ξb,右係在外周緣12d之半徑位置Rt的交錯角ξt。在第5圖,第1區域AR1之第1交錯角分布Dξ1具有交錯角ξ逐漸變大成圓滑地連續之分布,尤其第1交錯角分布Dξ1成為交錯角ξ以固定之增加率成直線(一次函數)地增加的分布。第1交錯角分布Dξ1係例如被設定成在內周緣12c之半徑位置Rb的交錯角ξb=58°,並被設定成在邊界位置Rd的交錯角ξd=64.46°,在其中間的第1區域AR1,成為交錯角ξ成直線地增加的分布。
第2區域AR2之第2交錯角分布Dξ2係具有交錯角ξ從邊界位置Rd變大成交錯角ξ之增加率逐漸減少,並在極大半徑位置R2max成為極大交錯角ξ2max,交錯角ξ從極大 半徑位置Rmax朝向外周緣12d逐漸減少,第2區域AR2之外周緣12d的交錯角ξt比極大交錯角ξ2max小的分布(ξt<ξ2max)。換言之,第2區域AR2之第2交錯角分布Dξ2係具有在第2區域AR2內交錯角ξ從交錯角ξ成為極大之極大半徑位置R2max朝向外周緣12d減少之二次函數的分布。此外,第2區域AR2內之成為極大之極大交錯角ξ2max係亦成為旋轉翼12整體之交錯角ξ的最大值。第2交錯角分布Dξ2係例如從邊界位置Rd的交錯角ξd=64.46°逐漸增加至極大半徑位置R2max的極大交錯角ξ2max,交錯角ξ從極大半徑位置R2max朝向外周緣12d減少,而外周緣12d之交錯角ξt=63.5°。此外,在第1區域AR1與第2區域AR2之邊界位置Rd上,交錯角分布具有成連續之曲線或直線的分布。
依此方式,因為在位於旋轉翼12之外周側的第2區域AR2,具有外周緣12d之交錯角ξt比極大半徑位置R2max的更小之第2交錯角分布Dξ2,所以設定成適合在外周緣12d所產生之橫吸入量之流量增加的角度,因為可防止在外周緣12d之流動的剝離,所以可達成由擾流所引起之噪音的降低及風扇效率的高效率化。
以下,一面與比較例比較,一面說明葉輪10。此外,作為以下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使用具有上述之交錯角分布(參照第5圖)的旋轉翼12。另一方面,第8圖係表示是比較例之旋轉翼112之一例的模式圖,參照第8圖,說明比較例之旋轉翼112。比較例之旋轉翼112亦與第2圖及第3圖之旋轉翼12一樣,係具有既定三維立體形狀者,並具有位於轉向RR 之正方向側的前緣112a、位於轉向RR之逆方向側的後緣112b、與輪轂部111連接之內周緣112c、及位於筐體2側之外周緣112d。旋轉翼112具有交錯角ξ如第5圖的虛線所示之從內周緣112c的位置至外周緣112d的位置成直線(一次函數)增加的交錯分布。具體而言,旋轉翼112係被設定成直徑Rt=260(mm)、外周緣12d側之交錯角ξt=67.5°、輪轂部111側之交錯角ξb=58°,其中間之交錯角ξ係具有因應於翼直徑成直線增加的交錯角分布。
在此,在第5圖,在第1實施形態與比較例之內周緣12c之位置Rb的交錯角ξb係一致。而且,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翼12的交錯角ξ隨著從內周緣12c往外周側,以比比較例之旋轉翼112更大的增加率增加。第6圖係表示在第1區域AR1之任意的半徑位置R1之第1實施形態的旋轉翼12及比較例之旋轉翼112的翼剖面展開圖。如第6圖所示,在第1區域AR1,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翼12的交錯角ξ1比比較例之旋轉翼112的交錯角ξc1大(ξ1>ξc1),對轉向RR橫躺。
在第5圖之第2區域AR2,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翼12之交錯角ξ的增加率逐漸減少,而逐漸接近比較例之旋轉翼112之交錯角ξ,在比極大半徑位置R2max更外周側(外周緣12d),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翼12的交錯角ξ變成比比較例之旋轉翼112的交錯角ξ更小。第7圖係表示在第2區域AR2之比極大半徑位置R2max更外周側的半徑位置R2之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翼12及比較例之旋轉翼112的翼剖面展開圖。如第7圖所示,在比極大半徑位置R2max更外周側的半 徑位置R2,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翼12的交錯角ξ2變成比比較例之旋轉翼112的交錯角ξc2更小(ξ2<ξc2),對轉向RR站立。
第9圖及第10圖係表示外周緣12d附近之翼圓筒剖面圖與速度三角形之關係的模式圖。此外,第9圖係表示不考慮橫吸入的情況,第10圖係表示考慮到橫吸入的情況,在圖中以V、V10表示轉軸方向(參照第1圖之箭號A方向)之流速向量、以U表示與旋轉翼12之轉速對應的橫向量、以W、W10表示由流速向量V、V10與橫向量U所合成的相對流速向量光束。如第8圖所示,在比較例之旋轉翼112,根據不考慮假設氣流沿著是翼面之同一半徑上的線素之翼素流動的情況之橫吸入的流速向量V及橫向量U,進行二維之最佳設計。因此,在所設計之流量,表示往旋轉葉片112之流入流動之相對流速向量W的方向係大致適合前緣112a。
可是,因為實際上有來自外周緣112d側的空氣流,所以因來自翼側面之橫吸入的流竻加入來自前緣112a的流入,而流量變多,成為流速向量V10(>V)。因此,如第10圖所示,相對流速向量W10之方向與旋轉葉片112之前緣112a側的角度變成不適合。
第11圖係表示相對流速向量W10之方向與旋轉葉片112之前緣112a側的角度不適合的情況之空氣流之狀態的模式圖。如第11圖所示,除了來自旋轉葉片112之前面(第3圖之箭號A方向)的流入以外,在前緣112a側還有自喇叭口4側的橫吸入。因此,在翼負壓面112f之前緣112a側發生空氣 剝離AC1等,氣流的流動不適合旋轉翼112的形狀,一面擾流一面往後緣112b側移流,尾渦旋AC2之規模亦變大。因為這些流動的損失變大,所以送風-噪音特性變差。
第12圖係表示相對流速向量W10之方向與旋轉翼12之前緣12a的角度適合的情況之空氣流之狀態的模式圖。因為旋轉翼12具有既定之交錯角分布(參照第6圖),所以具有橫吸入之影響大之外周緣12d附近的交錯角ξ與流量增加量對應的分布。因此,即使是具有橫吸入的情況,亦成為相對流速向量W10之方向與前緣12a之角度適合的方向。因此,氣流沿著翼形狀流動,因為剝離變小,所以流動之損失變小,而送風-噪音特性之惡化亦變小。
第13圖係比較在具有第1實施形態之交錯角分布Dξ的旋轉翼12與具有比較例之交錯角分布的旋轉翼112之噪音比特性與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此外,噪音比Ks[dB]係在將風量設為Q[m3/min]、靜壓設為Ps[Pa]、噪音特性(A修正後)設為SPLA[dB]時,能以如下之數學式(1)表示。
[數學式1]Ks=SPLA-10Log(Q‧Ps2.5)...(1)
如第13圖所示,噪音比Ks比具有直線性交錯角特性之翼可在寬範圍之風量帶低噪音化,可實現最大-5[dB]之低噪音化。
第14圖係比較在具有第1實施形態之交錯角分布Dξ的旋轉翼12與具有比較例之交錯角分布的旋轉翼112之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此外,風扇效率Es[%]係在將軸動力設 為Pw[W]時,能以如下之數學式(2)表示。
[數學式2]Es=(Ps‧Q)/(60‧Pw)...(2)
如第14圖所示,關於風扇效率,亦可實現最大+1(point)之高效率化。
第15圖係表示在具有第4圖之交錯角分布Dξ的旋轉翼12,與使外周緣12d之交錯角ξt從57.5°變化至66.5°時之最小噪音比Ks之關係的曲線圖。在第15圖,在57.5°≦ξt≦66.5°之範圍內,都可實現低噪音化。第16圖係表示在具有第4圖之交錯角分布Dξ的旋轉翼12,使外周緣12d之交錯角在57.5°≦ξt≦66.5°的範圍內變化時之風扇效率的最高點之關係的曲線圖。如第16圖所示,在具有本發明之交錯角分布的翼,在這次所檢討之範圍都可實現高效率化。更佳係從第15圖及第16圖的曲線圖得知,在60°≦ξt≦63°,可一面將噪音的產生抑制成最低限度,一面使軸流送風機1高效率地運轉。又,在旋轉翼12之外周側,可使旋轉翼12的高度比具有比較例之交錯角分布的葉片低,而與馬達M的接合等變得容易。
第17圖係使用在外周緣12d之相異之各交錯角ξt的展開剖面圖比較了高度的曲線圖。此外,在第17圖,表示既定位置(例如前緣12a側)對準位置時之高度的比較。交錯角ξt愈小,前緣12a側與後緣12b側之高低差愈大,旋轉翼12的高度愈高,在第1實施形態,比比較例更高。旋轉翼12的高度係受到製品的高度限制或馬達支架等之間隙的關係等的限制。因為該高度限制係根據各個製品形態或與其他的元件的 關係各不相同,無法一般性地決定。另一方面,若交錯角ξt是位於57.5°~66.5°之範圍內,可位於上述之高度限制的範圍內,而且可提高上述之低噪音、高效率的旋轉翼12。尤其,若60°≦ξt≦63°,可一面將噪音的產生抑制成最低限度,一面使軸流送風機1高效率地運轉。
第2實施形態
第18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葉輪的旋轉翼之交錯角分布之第2實施形態的曲線圖。此外,具有第18圖之交錯角分布的葉輪亦成為具有如第1圖~第3圖所示之輪轂部11及複數片旋轉翼12的構成。又,第18圖之交錯角分布與第5圖之交錯角分布的相異點係第1區域AR1之第1交錯角分布Dξ11。此外,在第18圖,亦與第5圖一樣,邊界位置Rd係被設定於Rd=0.7×(Rt-Rb)的位置,並藉邊界位置Rd劃分成具有第1交錯角分布Dξ11之第1區域AR1與具有第2交錯角分布Dξ2的第2區域AR2。又,外周緣12d之交錯角ξt係被設定於57.5°≦ξt≦66.5°之範圍內。
在第18圖之第1區域AR1,交錯角ξ係從內周緣12c之半徑位置Rb的交錯角ξ20b逐漸減少,在極小半徑位置R1min成為極小交錯角ξ1min,並隨著從極小半徑位置R1min往邊界位置Rd之交錯角ξd逐漸增加。具體而言,第1交錯角分布Dξ1係例如被設定成內周緣12c之半徑位置Rb之交錯角ξ20b=72°,並被設定成外周緣12d之半徑位置Rt的交錯角ξt=63.5°。
第19圖係在具有第18圖之第2實施形態之交錯 角分布的旋轉翼,第1區域AR1之任意之半徑位置R1的剖面展開圖。如第19圖所示,在半徑位置R1,與具有以往之交錯角分布的翼相比,旋轉翼12成為橫躺之狀態。
第20圖係比較在具有第2實施形態之交錯角分布Dξ的旋轉翼12與具有比較例之交錯角分布的旋轉翼112之噪音比特性與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第21圖係比較在具有第2實施形態之交錯角分布Dξ的旋轉翼12與具有比較例之交錯角分布的旋轉翼112之風扇效率特性的曲線圖。在第20圖及第21圖,大風量側的特性係惡化的部分存在,但是在是實際使用區域之中間風量的點,可進一步低噪音、高效率化,與具有以往之交錯角分布的翼相比,可實現最大一6[dB]之低噪音化。關於風扇效率,亦可實現最大+2.4(point)之高效率化。
依此方式,即使是具有如第18圖所示之第1區域AR1之交錯角分布Dξ1的情況,亦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因為具有外周緣12d之交錯角ξt比極大半徑位置R2max更小的第2交錯角分布Dξ2,所以被設定成適合在外周緣12d所產生之橫吸入量之流量增加的角度,因為可防止在外周緣12d之流動的剝離,所以可達成擾流所引起之噪音的降低及風扇效率的高效率化。又,在旋轉翼12的外周側可使旋轉翼12的高度比具有比較例之交錯角分布的葉片低,而與馬達M的接合等變得容易。進而,藉由對第1區域AR1作成第18圖所示之第1交錯角分布Dξ11,而可圓滑地與第2區域AR2的交錯角ξ連接,亦可達成薄型化。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未限定為上述的實施形態。 例如,在該第1及第2實施形態,舉例表示第1區域AR1具有既定第1交錯角分布Dξ1、Dξ11的情況,但是亦可第2區域AR2之第2交錯角分布Dξ2係只要在第2區域AR2具有交錯角ξ從交錯角ξ成為極大之極大半徑位置R2max往外周緣12d減少的分布,可採用任何之第1交錯角分布。
又,在該第1實施形態,舉例表示內周緣12c之交錯角ξb=58°的情況,在第2實施形態,舉例表示內周緣12c之交錯角ξ20b=72°的情況,但是內周緣12c之交錯角ξb、ξ20b係58°~72°之範圍較佳。這是由於在旋轉翼12,對送風性能最有貢獻之範圍係位於半徑之0.7~1.0倍之外周側的區域,雖然內周緣12c之貢獻度比外周側低,但是內周側係由於與輪轂部11之關係,旋轉翼12橫躺係在構造上有利。
1‧‧‧軸流送風機
2‧‧‧筐體
3‧‧‧開口
4‧‧‧喇叭口
10‧‧‧葉輪
11‧‧‧輪轂部
12‧‧‧旋轉翼
RR‧‧‧轉向
CL‧‧‧轉軸
M‧‧‧馬達
R1‧‧‧第1區域之半徑位置

Claims (12)

  1. 一種葉輪,包括:輪轂部,係具有圓柱形之外形;及複數片旋轉翼,係放射狀地安裝於該輪轂部;其特徵在於:該旋轉翼係具有:第1區域,係從與該輪轂部連接之內周緣至既定半徑位置具有第1交錯角分布;及第2區域,係從與該第1區域連接之既定半徑位置至外周緣具有與該第1交錯角分布相異的第2交錯角分布;該第2交錯角分布係在該第2區域內具有交錯角從交錯角成為極大之極大半徑位置往該外周緣減少的分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葉輪,其中該第2交錯角分布係從該既定半徑位置至該極大半徑位置具有一面交錯角之增加率減少一面交錯角變大的分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葉輪,其中該第2交錯角分布係具有成二次函數之曲線狀變化的交錯角分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葉輪,其中該外周緣之交錯角係位於57.5°~66.5°之範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葉輪,其中該第1交錯角分布係具有交錯角從該輪轂部往外周增加的分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葉輪,其中該第1交錯角分布係具有交錯角成直線增加的分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葉輪,其中該第1交錯角分布係 具有該旋轉翼中最小之最小交錯角。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葉輪,其中該第1交錯角分布係具有交錯角之減少率從該內周緣至在該第1區域的極小半徑位置減少成變小,交錯角從在該第1區域的極小半徑位置至該既定半徑位置逐漸增加的分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葉輪,其中該旋轉翼係該內周緣的交錯角在該旋轉翼之交錯角中成為最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葉輪,其中該第1交錯角分布係具有成二次函數之曲線狀變化的交錯角分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葉輪,其中該內周緣之交錯角係位於58°~72°之範圍內。
  12. 一種送風機,其特徵在於包括:葉輪,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者;馬達,係驅動該葉輪之該輪轂部轉動;及筐體,係將該葉輪收容成轉動自如,藉該葉輪所產生之氣流所通過。
TW102120854A 2013-03-14 2013-06-13 Impeller and the use of impeller shaft flow blower TWI529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7135 WO2014141417A1 (ja) 2013-03-14 2013-03-14 羽根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軸流送風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215A true TW201435215A (zh) 2014-09-16
TWI529308B TWI529308B (zh) 2016-04-11

Family

ID=5153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0854A TWI529308B (zh) 2013-03-14 2013-06-13 Impeller and the use of impeller shaft flow blow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005256B2 (zh)
KR (1) KR101788431B1 (zh)
CN (1) CN105026768B (zh)
MY (1) MY180269A (zh)
TW (1) TWI529308B (zh)
WO (2) WO20141414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5985B1 (ja) * 2015-08-18 2016-04-2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及び直列型軸流送風機
EP3372841B1 (en) * 2015-11-02 2019-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xial fan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having said axial fan
US20200240430A1 (en) * 2017-10-03 2020-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ropeller fan and axial flow blower
CN110513329B (zh) * 2019-09-30 2024-07-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轴流风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3696A (en) * 1980-11-14 1982-05-25 Nippon Denso Co Ltd Fan
JP2590514B2 (ja) * 1987-03-13 1997-03-12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送風ファン
JPH08284887A (ja) * 1995-04-11 1996-10-29 Toyo Radiator Co Ltd ファン
JPH1144432A (ja) * 1997-07-24 1999-02-1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US6899526B2 (en) * 2003-08-05 2005-05-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unterstagger compressor airfo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42225A1 (ja) 2017-02-16
CN105026768A (zh) 2015-11-04
WO2014142225A1 (ja) 2014-09-18
CN105026768B (zh) 2017-03-15
KR20150125006A (ko) 2015-11-06
WO2014141417A1 (ja) 2014-09-18
TWI529308B (zh) 2016-04-11
KR101788431B1 (ko) 2017-10-19
JP6005256B2 (ja) 2016-10-12
MY180269A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3882B1 (en) Centrifugal fan
AU2003207098B2 (en) Fan
CN107850083B (zh) 送风机和搭载有该送风机的空调装置
JP2007113474A (ja) 送風機
JPWO2015121989A1 (ja) 軸流送風機
TWI529308B (zh) Impeller and the use of impeller shaft flow blower
KR101251130B1 (ko) 프로펠러 팬
WO2019069374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および軸流送風機
JP4818310B2 (ja) 軸流送風機
KR100858395B1 (ko) 축류 송풍기
JP6330738B2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3184792A (ja) 送風機
JP6739656B2 (ja) 羽根車、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2107538A (ja) 軸流ファンまたは斜流ファン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室外ユニット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KR101799154B1 (ko) 원심팬
JP3744489B2 (ja) 送風機
JP6696525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KR20170116754A (ko) 고정압 원심임펠러
JP2859448B2 (ja) 多翼ファン
WO2021235197A1 (ja) 電動送風機
JP2013083158A (ja) 軸流ファンまたは斜流ファン
JP2014058902A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KR101826348B1 (ko) 횡류팬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WO2016170580A1 (ja) 遠心送風機
WO2020136750A1 (ja) 羽根車、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