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4225A -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 Google Patents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4225A
TW201434225A TW102107125A TW102107125A TW201434225A TW 201434225 A TW201434225 A TW 201434225A TW 102107125 A TW102107125 A TW 102107125A TW 102107125 A TW102107125 A TW 102107125A TW 201434225 A TW201434225 A TW 2014342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maginary
axis
side wall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1139B (zh
Inventor
wen-zhong Zhuang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ng Z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ng Zhuang filed Critical wen-zhong Zhuang
Priority to TW102107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3422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34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4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1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1139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創作係關於一種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包括:一底壁:沿該底壁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嵌槽;二側壁:分別嵌合各嵌槽,以令該底壁及該二側壁共同界定出一線槽,且該線槽具有一可供容置線體之第一軌道。透過各側壁分別嵌合各嵌槽,令使用者得以便於組裝成該線槽。

Description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本發明創作係關於一種線槽,尤指一種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按,線槽係以提供使用者便於收納線體(如電線、網路線),以避免線體受外力影響而損毀。請參閱台灣專利證書號:M421636「配線槽結構」,該專利主要係揭露一種配線槽結構,該線槽包括一槽底,於兩側板之自由端緣設有嵌合部,於該槽底兩側板上開設有多數個併列之出線孔,並於所有出線孔近槽底內面設有折斷線;及一槽蓋,可蓋合槽底,且相對嵌合部位置設有卡勾。
然,此種線槽雖然可以保護線體免受外力之影響,但由於該線槽之槽底係由一體成型之手段製成,不僅開模成本較高,而且相同單元的線槽之間於疊放時,需要有較大的存放空間,而不便於攜帶、運輸。
爰此,本發明創作者認為應有一種線槽之可拆卸構造,不僅可以降低開模成本,而且組裝便利,相同單元之線槽組件於堆疊時亦較不佔據空間。
基於先前技術所述之內容,本發明創作者認為應有一種改善之手段,而提出一種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包括:
一底壁:
該底壁沿該底壁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嵌槽。
二側壁:
該側壁分別嵌合各嵌槽,以令該底壁及該二側壁共同界定出一線槽,且該線槽具有一可供容置線體之第一軌道。
相較於先前技術之線槽,本發明創作之線槽並非由一體成型之手段所製成,所以在製作方面,可節省開模成本,而且因為各側壁、及該底壁係為片體,所以在堆疊時較不佔據空間而便於運輸,再加上,本發明創作之線槽係透過各側壁分別嵌入各嵌槽,即可完成該線槽,而達成組裝簡便之目的,爰此,透過本發明創作可解決先前技術所述不足之處。
(A)...線槽組
(X)...假想X軸
(Y)...假想Y軸
(Z)...假想Z軸
(1)...線槽
(1A)...線槽
(11)...底壁
(111)...嵌槽
(112)...第一底壁
(113)...第二底壁
(114)...第一嵌槽
(115)...第二嵌槽
(116)...第三嵌槽
(117)...嵌片
(118)...第一條孔
(119)...穿孔
(12)...側壁
(12A)...側壁
(121)...第一側壁
(122)...第二側壁
(123)...第一壁片
(124)...第二壁片
(13)...第一軌道
(14)...開口
(15)...第一透口
(2)...轉向單元
(21)...第三側壁
(22)...第四側壁
(23)...第三底壁
(24)...第二軌道
(25)...第二透口
(26)...第一連接壁
(27)...第二連接壁
(3)...第一鎖固件
(4)...第二鎖固件
(5)...連結件
(51)...連結片
第一圖係本發明創作之外觀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之剖視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創作之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創作之另一實施例外觀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中B的剖視圖
第六圖係第四圖中C的剖視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創作之轉向單元寬度縮小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創作之線槽與另一相同單元線槽之連結示意圖
以下藉由圖式之輔助,說明本發明創作之構造、特點與實施例,俾使貴審查人員對於本發明創作有更進一步之瞭解。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發明創作係關於一種易於組裝之線槽組,該線槽組(A)包括:
一底壁(11):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沿該底壁(11)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嵌槽(111),該嵌槽(111)之槽口較佳係朝上,以便於使用者將後述二側壁(12)分別嵌入各嵌槽(111)。
二側壁(12):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各側壁(12)分別嵌合各嵌槽(111),以令該底壁(11)及各側壁(12)共同界定出一線槽(1),且該線槽(1)具有一可供容置線體之第一軌道(13)。其中,由於該線體並非本發明創作之主要述求,故第一圖至第八圖中並未顯示。
透過上述之介紹可知,本發明創作之線槽(1)並非利用一體成型之手段所製成,因此在製作時可節省開模成本,而且在組裝方面係透過各側壁(12)嵌入各嵌槽(111),令使用者得以輕鬆的將上述之組件組裝成該線槽(1),此外,各側壁(12)及該底壁(11)係成片體,而便於堆疊後進行存放、運輸,以解決先前技術所述不足之處。
此外,請參閱第三圖至第六圖所示,為了讓使用者得以根據線體數量、粗細來調整該線槽(1)之寬度大小,該底壁(11)可以實施為:該底壁(11)包括一第一及第二底壁(112、113),沿該第一底壁(112)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第一嵌槽(114)及一第二嵌槽(115),沿該第二底壁(113)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第三嵌槽(116)及一嵌片(117),該嵌片(117)嵌合該第二嵌槽(115),各側壁(12)分別嵌合該第一嵌槽(114)及該第三嵌槽(116)。爰此,使用者得以透過增減該第二底壁(115)之數量,來調整該線槽(1)之寬度。
請再參閱第第一圖至第三圖及第七圖所示,為了讓線體得以改變放置之方向,本發明創作也可以實施為:該二側壁(12)分別包括一第一側壁(121)及一第二側壁(122),該第一側壁(121)嵌合該第三嵌槽(116),該第二側壁(122)包括一第一壁片(123)及一第二壁片(124),該第一及第二壁片(123、124)分別相間隔嵌合該第一嵌槽(114)以形成一開口(14)。而且,使用者得以根據需求來調整該開口(14)之大小及位置。
此外,請參閱第三圖至第六圖所示,該線槽組(A)還可以實施為:該第一至第三嵌槽(114、115、116)之左右二側壁分別設有一穿孔(119),該第一及第二壁片(123、124)及該第一側壁(121)分別設有一第一條孔(118);更設複數第一鎖固件(3),各第一鎖固件(3)分別穿過各第一條孔(118)及各穿孔(119),以令該第一側壁(121)與該第二底壁(113)形成固接,且該第一及第二壁片(123、124)及該第二底壁(113)分別與該第一底壁(112)形成固接,藉此來讓該線槽(1)得以更為穩固,此外,透過各第一鎖固件(3)鎖固於各第一條孔(118)之位置不同,可調整該開口(14)之大小。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為避免線體於轉向時與該第一壁片(123)之緣邊或第二壁片(124)之緣邊產生摩擦,本發明創作之線槽組(A)也可以實施為:
該線體沿該第一軌道(13)設置之方向定為一假想X軸(X),一假想Z軸(Z)貫穿該底壁(11)且垂直該假想X軸(X),一假想Y軸(Y)分別垂直該假想X軸(X)及該假想Z軸(Z);該線槽(1)於一端設有一第一透口(15)。
更設一第三側壁(21)、一第四側壁(22)、及一分別連接該第三側壁(21)及該第四側壁(22)之一第三底壁(23),藉以共同界定出一具有一第二軌道(24)之轉向單元(2),該轉向單元(2)於該第二軌道(24)之第一端形成一第二透口(25),該第二透口(25)銜接該第一透口(15)或該開口(14),以令該第二軌道(24)與該第一軌道(13)形成相通。該轉向單元(2)至少於該第三側壁(21)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X軸方向、該第四側壁(22)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X軸方向、或該第三底壁(23)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Z軸方向其中之一形成一弧狀。透過該弧狀,可令線體於轉向時,不易因與第一至第四側壁(121、122、21、22)摩擦而損毀。
此外,以該轉向單元(2)為觀察主體時,該第三側壁(21)之第一端內緣係沿該假想X軸(X)方向形成一弧狀,若以該線槽(1)為觀察主體時,則該第三側壁(21)之第一端內緣則變成沿該假想Y軸(Y)方向形成一弧狀。
其中,該轉向單元(2)分別連接該線槽(1)之手段可為:該第三及第四側壁(21、22)沿該假想X軸(X)分別設有一第一及第二連接壁(26、27);更設複數第二鎖固件(4),各第二鎖固件(4)分別穿過該第一連接壁(26)與該第一壁片(123),及該第二連接壁(27)及該第二壁片(124),以令該轉向單元(2)與該線槽(1)形成固接。此外,該轉向單元(2)也可以透過各第二鎖固件(4)分別穿過該第一連接壁(26)及該第一側壁(121),及該第二連接壁(27)及該第二側壁(122),令該轉向單元(2)與該線槽(1)之一端形成連結。並且該第一壁片(123)及該第二壁片(124)較佳係於一端分別設有一第二條孔(125、126),透過各第二鎖固件(4)於各第二條孔(125、126)之鎖固位置不同,而得以鎖固不同寬度之該轉向單元(2)。
請參閱第八圖所示,本發明創作更可以實施為:各側壁(121、122)分別以一連結件(5)連結另一相同單元線槽(1A)之各側壁(12A),藉此來讓使用者得以依照需求,來改變該第一軌道(13)之長度。其中,該連結件(5)如圖示較佳為一連結片(51)及複數螺絲(52),透過螺絲分別穿過該連結片(51)及該二側壁(12)及另一相同單元之二側壁(12A),藉此來讓二相同單元之線槽(1、1A)得以形成連結。
爰此,本發明創作之線槽組具有下列之優點:
1.透過二側壁(12)與該底壁(11)之嵌合,而令該線槽(1)便於組裝及拆卸。
2.藉由增減該第二底壁(113)之數量,而得以改變該線槽(1)之寬度。
3.利用該轉向單元(2),讓線體於轉向時不易因與側壁(12)摩擦而損毀。
4.透過改變該第一及第二壁片(123、124)之間的距離,以改變該開口(14)之大小,藉此可供選擇連結不同寬度大小之該轉向單元(2)。
5.藉由該連結件(5),可讓二相同單元之線槽(1、1A)形成連結,以增加該第一軌道(13)之長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創作確實符合產業利用性,且未於申請前見於刊物或公開使用,亦未為公眾所知悉,且具有非顯而易知性,符合可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惟上述所陳,為本發明創作在產業上一較佳實施例,舉凡依本發明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皆屬本案訴求標的之範疇。
(A)...線槽組
(1)...線槽
(11)...底壁
(118)...第一條孔
(119)...穿孔
(12)...側壁
(121)...第一側壁
(122)...第二側壁
(123)...第一壁片
(124)...第二壁片
(125)...條孔
(126)...條孔
(2)...轉向單元
(21)...第三側壁
(22)...第四側壁
(23)...第三底壁
(24)...第二軌道
(25)...第二透口
(26)...第一連接壁
(27)...第二連接壁
(4)...第二鎖固件

Claims (10)

  1. 一種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包括:
    一底壁:沿該底壁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嵌槽;
    二側壁:分別嵌合各嵌槽,以令該底壁及該二側壁共同界定出一線槽,且該線槽具有一可供容置線體之第一軌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底壁包括一第一及第二底壁,沿該第一底壁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第一嵌槽及一第二嵌槽,沿該第二底壁相反二長邊向緣邊分別設一第三嵌槽及一嵌片,該嵌片嵌合該第二嵌槽,該二側壁分別嵌合該第一嵌槽及該第三嵌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二側壁分別包括一第一側壁及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嵌合該第三嵌槽,該第二側壁包括一第一壁片及一第二壁片,該第一及第二壁片分別相間隔嵌合該第一嵌槽以形成一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二側壁分別包括一第一側壁及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嵌合該第三嵌槽,該第二側壁包括一第一壁片及一第二壁片,該第一及第二壁片分別相間隔嵌合該第一嵌槽以形成一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線體沿該第一軌道設置之方向定為一假想X軸,一假想Z軸貫穿該底壁且垂直該假想X軸,一假想Y軸分別垂直該假想X軸及該假想Z軸;該線槽於一端設有一第一透口;更設一第三側壁、一第四側壁、及一分別連接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三底壁,藉以共同界定出一具有一第二軌道之轉向單元,該轉向單元於該第二軌道之第一端形成一第二透口,該第二透口銜接該第一透口或該開口,以令該第二軌道與該第一軌道形成相通,該轉向單元至少於該第三側壁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Y軸方向、該第四側壁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Y軸方向、或該第三底壁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Z軸方向其中之一形成一弧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第一至第三嵌槽之左右二側壁分別設有一穿孔,該第一及第二壁片及該第一側壁分別設有一第一條孔;更設複數第一鎖固件,各第一鎖固件分別穿過各第一條孔及各穿孔,以令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底壁形成固接,且該第一及第二壁片及該第二底壁分別與該第一底壁形成固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第三及第四側壁沿該假想X軸分別設有一第一及第二連接壁;更設複數第二鎖固件,各第二鎖固件分別穿過該第一連接壁與該第一壁片,及該第二連接壁及該第二壁片,或各第二鎖固件分別穿過該第一連接壁及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連接壁及該第二側壁,以令該轉向單元與該線槽形成固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線體沿該第一軌道設置之方向定為一假想X軸,一假想Z軸貫穿該底壁且垂直該假想X軸,一假想Y軸分別垂直該假想X軸及該假想Z軸;該線槽於一端設有一第一透口;更設一第三側壁、一第四側壁、及一分別連接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三底壁,藉以共同界定出一具有一第二軌道之轉向單元,該轉向單元於該第二軌道之第一端形成一第二透口,該第二透口銜接該第一透口,以令該第二軌道與該第一軌道形成相通,該轉向單元至少於該第三側壁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X軸方向、該第四側壁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X軸方向、或該第三底壁之第一端內緣沿該假想Z軸方向其中之一形成一弧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各側壁分別設有一連結件連結另一相同單元線槽之各側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易於組裝之線槽組,其中該嵌槽之槽口朝上。
TW102107125A 2013-02-27 2013-02-27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TW201434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7125A TW201434225A (zh) 2013-02-27 2013-02-27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7125A TW201434225A (zh) 2013-02-27 2013-02-27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4225A true TW201434225A (zh) 2014-09-01
TWI481139B TWI481139B (zh) 2015-04-11

Family

ID=5194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7125A TW201434225A (zh) 2013-02-27 2013-02-27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3422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1868B2 (en) * 2005-10-07 2008-12-3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able trough system and method
TWM320245U (en) * 2007-04-17 2007-10-01 Ching-Huei Yang Raceway structure that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TWM447032U (zh) * 2012-08-17 2013-02-11 wen-zhong Zhuang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1139B (zh) 2015-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68869S1 (en) Tool box
JP2022515035A (ja) 組み立て式ケーブルダクト
TW201505923A (zh) 底板
TW201434225A (zh)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TWM461919U (zh) 易於組裝之線槽組
JP5009742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におけるバス拡張構造
US20130234571A1 (en) Computer case
TW201338664A (zh) 電子設備
TWM591252U (zh) 保險絲盒結構
CN205777011U (zh) 具有弧形连接面的双层组合扣板结构
US20170062137A1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capacitor thereof
JP5361969B2 (ja) 配線用固定金具とこの固定金具を用いた収納キャビネット
JP6018371B2 (ja) 板材を使用した収納ラック
JP2010119795A (ja) 収納システム
US11345512B1 (en) Parts storage box
TWM535403U (zh) 電子裝置的封裝盒
CN204986919U (zh) 防爆灯具上盖
JP2018052528A (ja) トレイ
TWM627949U (zh) 隔板結構及應用其的包裝盒
CN205723708U (zh) 动力电池模组
CN206517691U (zh) 一种采用金属中框的usbhub组装结构
JP2011234938A (ja) デスクトップパネルシステム
TWM584053U (zh) 組合式線槽
JP3857246B2 (ja) ケース
JP3195842U (ja) 情報コンセ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