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7032U -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 Google Patents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7032U
TWM447032U TW101215922U TW101215922U TWM447032U TW M447032 U TWM447032 U TW M447032U TW 101215922 U TW101215922 U TW 101215922U TW 101215922 U TW101215922 U TW 101215922U TW M447032 U TWM447032 U TW M4470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eripheral wall
unit
wire
troug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5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zhong Zhuang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ng Z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ng Zhuang filed Critical wen-zhong Zhuang
Priority to TW101215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7032U/zh
Publication of TWM447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7032U/zh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轉向單元,尤指一種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並基於廣義同一發明,本創作亦提出一種線槽,尤指一種線槽組。
按,一般用於放置線體之線槽主要係包括二側壁,及一分別連接二側壁之底壁所框圍而成,且二側壁係與該底壁以一體成形之手段所形成。因此,當使用者依照需求,而需讓線體沿一路徑形成彎折時,必須將其中一側壁裁切出一缺口,來讓該缺口與另一線槽之槽口銜接,而形成一彎折之路徑,使線體沿該路徑布置,而達到使該線體轉向之目的。
然而,由於二線槽連接時,連接處容易形成一銳角,而讓線體於彎折處,容易因該銳角而摩擦、損毀,尤其當該線體為纜線時,此舉容易造成纜線損毀、斷裂,而影響訊號的傳輸。並且使用者在對該側壁裁切出該缺口時,也會因為該線槽是一體成形所製成,而造成裁切上的不便。
基於上述之理由,本創作者認為應有需改善之必要,爰此提出改善之手段。
為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問題,本創作者提出一種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該轉向單元包括:一槽體: 該槽體包括一第一周壁及一第二周壁,及一連接該第一周壁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底壁,以界定出一可供線體放置之第一軌道,該槽體至少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或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或該第一底壁之第一端內緣沿Y方向其中之一形成一弧狀。由上述構造可知,利用該轉向單元,可以讓線體在不同方向進行轉向,且彎折處不易因為與該第一周壁或該第二周壁之間的摩擦而造成損毀,進而解決先前技術所述不足之處。
基於廣義同一發明,本創作者又另外提出一種線槽組,該線槽組包括:一線槽:該線槽包括一第三周壁及一連接該第三周壁之第二底壁;一第一單元壁及一第二單元壁分別以一第三連接單元與該第二底壁作拆合性連結,且該第三周壁及該第二底壁及該第一單元壁及該第二單元壁共同界定出一可供放置線體之第二軌道,該第一單元壁與該第二單元壁之間具有一間距,且該間距與該第二軌道相通。
一槽體:該槽體包括一第一周壁及一第二周壁,及一分別連接該第一周壁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底壁,以界定出一可供線體放置之第一軌道,該槽體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形成一弧狀,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以一第一連接單元連接該第一單元壁,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以該第一連接單元連接該第二單元壁,且該間距與該第一軌道相通。
藉由上述之構造,令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來設置複數該槽體及該線槽,並且透過該第一單元壁與該第二單元壁來形成該間距,而提供使用者便於施工之效果,再加上利用各弧狀,來讓線體在轉向時,彎折處較不會因為摩擦而損毀,而解決先前技術所述不足之處。
以下藉由圖式之輔助,說明本創作之構造、特點與實施例,俾使貴審查人員對於本創作有更進一步之瞭解。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創作係一種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該轉向單元(A)包括:一槽體(1):請參閱第一圖所示,該槽體(1)包括一第一周壁(11)及一第二周壁(12),及一連接該第一周壁(11)及該第二周壁(12)之第一底壁(13),藉由該第一周壁(11)及該第二周壁(12)及該第一底壁(13)共同界定出一可供線體放置之第一軌道(14),該槽體(1)較佳係於其中一槽壁(該槽壁包括該第一周壁(11)及該第二周壁(12)及該第一底壁(13))內緣之一段部彎曲成一弧狀。本說明書所指之線體例如但不限於為一訊號傳輸線、纜線等,以下茲以纜線來說明本創作之優點。該轉向單元(A)主要係提供纜線由一軸向彎折至另一軸向,以下本說明書茲以纜線沿X軸方向設置,而利用該轉向單元(A)沿Y軸或Z軸方向進行轉向,來說明該轉向單元(A)之優點與實施方式,且由於該纜線非屬本創作之主要訴求,因此圖示中並未顯示。
請參閱第三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該槽體(1)於該第一周壁(11)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且該第二周壁(12) 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形成一弧狀(111、121),以令纜線得以透過該轉向單元(A)進行Y軸方向的轉向,並藉由該弧狀(111、121),使該纜線在彎折處,不易與該第一周壁(11)或該第二周壁(12)摩擦而損毀,以解決先前技術所述不足之處。
請再參閱第一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該轉向單元(A)更進一步可以實施為:於該第一底壁(13)之第一端內緣沿Y軸方向形成弧狀(131),以令纜線得以透過該轉向單元(A)先進行Y軸方向的轉向後,再進行Z軸方向的轉向,並藉由該弧狀(131),讓該纜線不易因摩擦而損毀。
該轉向單元(A)不限於上述之實施態樣,也可以實施為:僅於該第一底壁(13)之第一端內緣沿Y軸方向形成該弧狀(131),以令該纜線可以透過該轉向單元(A),進行Z軸方向的轉向。其中此實施態樣於圖式中並未顯示。
請參閱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由於該纜線在通常實施時,為避免該纜線與外界其他物品接觸而損毀,所以會將該纜線置於一線槽(2)內,為了令該纜線在此種實施狀態下,也可達成轉向及避免與該第一周壁(11)或該第二周壁(12)摩擦而損毀之目的,因此該轉向單元(A)也可以實施為:於該第一周壁(11)之第一端及該第二周壁(12)之第一端分別設有一第一連接單元(15),該第一連接單元(15)令該槽體(1)可連接該線槽(2),且該第一軌道(14)與該線槽(2)內的第二軌道(21)形成連通,其中該第二軌道(21)可供纜線放置。舉凡可令該槽體(1)與該線槽(2)連接,而使該第一軌道(14)與該第二軌道(21)連通者,均為本創作所指之第一連接單元(15)。
承上,請再配合參閱第一圖所示,該第一連接單元(15)可以實施為:於該第一周壁(11)之第一端及該第二周壁(12)之第一端,分別沿X軸延伸一連結壁(112、122),各連結壁(112、122)分別設有一穿孔(113、123),利用該第一連接單元(15)包括一螺絲及一螺帽,來讓該槽體(1)及該線槽(2)形成連接,且可便於拆換。且再配合參閱第五圖所示,該第一連接單元(15)更包括一連接片(151),透過該連接片(151)來讓該槽體(1)與該線槽(2)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固。
利用上述之構造,該轉向單元(A)更進一步可以實施為:各連結壁(112、122)分別朝向Y軸方向沿伸一勾體(114、124),利用各勾體(114、124)勾住該線槽(2)之槽壁,來讓該轉向單元(A)與該線槽(2)之間的連接可以更為穩固。並為強化上述之效果,還可以分別於該勾體(114、124)設一穿孔(115、125),利用該第一連接單元(15)包括該螺絲及該螺帽,來讓該勾體(114、124)與該線槽(2)槽壁頂緣連接。
請參閱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該轉向單元(A)還可以於該第一周壁(11)之第二端,及該第二周壁(12)之第二端分別設一第二連接單元(16),而說明書中是呈現該第二連接單元(16)之一種實施方式,係於該第一周壁(11)之第二端,及該第二周壁(12)之第二端分別設一穿孔(116、126),並利用該第二連接單元(16)包括螺絲及螺帽,來讓該槽體(1)與另一線槽(3)連接,且該第一軌道(14)與另一線槽(3)內部空間連通,使得該纜線得以透過該轉向單元(A),而設於不同軸向之線槽內。且該第二連接單元 (16)更包括一連接片(161),藉由該連接片(161)來讓該槽體(1)與該線槽(3)連接更為穩固。
請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而上述所提到的線槽(2)較佳係實施為:該線槽(2)包括一第三周壁(22)及一第二底壁(23),該第三周壁(22)連接該第二周壁(23),較佳係形成一L型線槽,且該線槽(2)更包括一第一單元壁(24)及一第二單元壁(25)分別以一第三連接單元(26),拆合性連接該第二底壁(23),使得該第三周壁(22)及該第二底壁(23)及該第一單元壁(24)及該第二單元壁(25)共同界定出該第二軌道(21),且該第一單元壁(24)與該第二單元壁(25)之間具有一間距(27),且該間距(27)與該第二軌道(21)相通。藉由該第一單元壁(24)及該第二單元壁(25),來讓使用者得以依照需求,來調整該間距(27)的位置,以便於施工。
該第一單元壁(24)底緣與該第二單元壁(25)底緣之間較佳係設一連接壁(28),由此實施例中,係由一壁體裁切出一缺口,而形成該第一單元壁(24)及該第二單元壁(25)及該連接壁(28),不僅可以讓使用者便於裁切該間距(27),而且可以依照需求來設置該間距(27)之位置及數量。
並且由圖式中再配合第四圖所示,可知在此實施例狀態下,該第一周壁(11)及該第二周壁(12)較佳係實施為:個別第一端之內緣係沿X軸方向形成該弧緣(111、121),且該第一單元壁(24)及該第二單元壁(25)分別設有一穿孔(241、251),利用該第一連接單元(15)為螺絲及螺帽,來讓該槽體(1)與該線槽(2)連接,以形成一可供纜 線放置之線槽組(B)。且本創作可依照使用者之需求,設置複數該槽體(1)及該線槽(2)。
藉由上述之構造,本創作可達成以下之優點:
1.藉由各弧狀(111、121、131),來讓纜線在彎折時不易因摩擦而損毀。
2.透過一壁體與該第二底壁(23)是作拆合性連接,令使用者得以便於拆下該壁體,而對該壁體進行裁切,來讓使用者得以依照需求,任意改變該間距(27)之位置及數量。
3.各元件之間係利用連接單元(15、16、26)進行拆合性連接,而便於施工。
4.使用者亦可透過該第一單元壁(24)與該第二單元壁(25)相間隔設置,而形成該間距。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符合產業利用性,且未於申請前見於刊物或公開使用,亦未為公眾所知悉,且具有非顯而易知性,符合可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上述所陳,為本創作在產業上一較佳實施例,舉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皆屬本案訴求標的之範疇。
(A)‧‧‧轉向單元
(B)‧‧‧線槽組
(1)‧‧‧槽體
(11)‧‧‧第一周壁
(111)‧‧‧弧狀
(112)‧‧‧連結壁
(113)‧‧‧穿孔
(114)‧‧‧勾體
(115)‧‧‧穿孔
(116)‧‧‧穿孔
(12)‧‧‧第二周壁
(121)‧‧‧弧狀
(122)‧‧‧連結壁
(123)‧‧‧穿孔
(124)‧‧‧勾體
(125)‧‧‧穿孔
(126)‧‧‧穿孔
(13)‧‧‧第一底壁
(131)‧‧‧弧狀
(14)‧‧‧第一軌道
(15)‧‧‧第一連接單元
(151)‧‧‧連接片
(16)‧‧‧第二連接單元
(161)‧‧‧連接片
(2)‧‧‧線槽
(21)‧‧‧第二軌道
(22)‧‧‧第三周壁
(23)‧‧‧第二底壁
(24)‧‧‧第一單元壁
(241)‧‧‧穿孔
(25)‧‧‧第二單元壁
(251)‧‧‧穿孔
(26)‧‧‧第三連接單元
(27)‧‧‧間距
(28)‧‧‧連接壁
(3)‧‧‧線槽
第一圖係轉向單元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二圖係轉向單元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三圖係轉向單元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第四圖係轉向單元之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係線槽組之實施例圖
第六圖係線槽組之分解圖
(A)‧‧‧轉向單元
(1)‧‧‧槽體
(11)‧‧‧第一周壁
(111)‧‧‧弧狀
(112)‧‧‧連結壁
(113)‧‧‧穿孔
(114)‧‧‧勾體
(115)‧‧‧穿孔
(12)‧‧‧第二周壁
(121)‧‧‧弧狀
(122)‧‧‧連結壁
(123)‧‧‧穿孔
(124)‧‧‧勾體
(125)‧‧‧穿孔
(13)‧‧‧第一底壁
(131)‧‧‧弧狀
(14)‧‧‧第一軌道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包括:一槽體:該槽體包括一第一周壁及一第二周壁,及一分別連接該第一周壁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底壁,以界定出一可供線體放置之第一軌道,該槽體至少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或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或該第一底壁之第一端內緣沿Y方向其中之一形成一弧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其中當該槽體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時,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形成一弧狀;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分別設有一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可供該槽體與一線槽連接,且該第一軌道與該線槽內部空間連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其中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分別沿X軸延伸一連結壁,各連結壁分別設有一穿孔,該穿孔可供一螺絲分別穿伸該穿孔及設於該線槽槽壁之孔洞而與一螺帽螺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其中各連結壁分別朝向Y軸方向延伸一勾體,各勾體可供分別勾設於該線槽之槽壁頂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其中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二端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二端,分別設一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連接單元可供該槽體與另一線槽連接,且該第一軌道與另一線槽內部空間連通。
  6. 一種線槽組,包括:一線槽:該線槽包括一第三周壁及一連接該第三周壁之第二底壁;一第一單元壁及一第二單元壁分別以一第三連接單元與該第二底壁作拆合性連結,且該第三周壁及該第二底壁及該第一單元壁及該第二單元壁共同界定出一可供線體放置之第二軌道,該第一單元壁與該第二單元壁之間具有一間距,且該間距與該第二軌道相通;一槽體:該槽體包括一第一周壁及一第二周壁,及一分別連接該第一周壁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底壁,以界定出一可供線體放置之第一軌道,該槽體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內緣沿X軸方向形成一弧狀,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以一第一連接單元連接該第一單元壁,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以該第一連接單元連接該第二單元壁,且該間距與該第一軌道相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線槽組,其中該第一底壁之第一端內緣沿Y方向其中之一形成一弧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線槽組,其中該第一周壁之第一端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一端,分別沿X軸延伸一連結壁,各連結壁分別朝向Y軸方向延伸一勾體,各勾體個別勾設於該第一單元壁及該第二單元壁之頂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線槽組,其中於該第一周壁之第二端及該第二周壁之第二端,分別設一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連接單元可供該槽體與另一線槽連接,且該第一軌道與另一線槽內部空間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線槽組,其中該第一單元壁底緣及該第二單元壁底緣設有一連接壁。
TW101215922U 2012-08-17 2012-08-17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TWM447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5922U TWM447032U (zh) 2012-08-17 2012-08-17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5922U TWM447032U (zh) 2012-08-17 2012-08-17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7032U true TWM447032U (zh) 2013-02-11

Family

ID=4819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5922U TWM447032U (zh) 2012-08-17 2012-08-17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7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139B (zh) * 2013-02-27 2015-04-11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139B (zh) * 2013-02-27 2015-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731432S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
USD698961S1 (en) Portable light
USD777138S1 (en) Mono headset
USD719512S1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
CN104869745A (zh) 软性电路板的防撕裂结构
USD720698S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USD678199S1 (en) Cable connector
USD849001S1 (en) Processor unit for display device
USD750565S1 (en) Charger
WO2013027996A3 (ko) 자전거의 비대칭 타원형상 체인기어
USD707782S1 (en) Carbon fiber firearm rail
WO2014207537A3 (en) 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s
USD690266S1 (en) Connector interface for a cable
KR101311219B1 (ko) 멀티탭
TWM447032U (zh) 用於線體之轉向單元及其線槽組
USD807983S1 (en) Scope
US20170305366A1 (en) Grommet and electric wire with grommet
USD640543S1 (en) Corner system
CN104340462A (zh) 底板
USD681435S1 (en) Tree stud for mounting an electrical box
JP2017130535A5 (zh)
US20150305495A1 (en) Sheathing device
USD868701S1 (en) Overhead transmission conductor cable
JP6198307B2 (ja) 電源ケーブル収納器
US9190817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