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0924A - 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 - Google Patents

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0924A
TW201420924A TW102124506A TW102124506A TW201420924A TW 201420924 A TW201420924 A TW 201420924A TW 102124506 A TW102124506 A TW 102124506A TW 102124506 A TW102124506 A TW 102124506A TW 201420924 A TW201420924 A TW 2014209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xial direction
screw
joint
ball scr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4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1275B (zh
Inventor
Toshiaki Ohno
Katsuhiko Sato
Original Assignee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Y M Lab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Y M Lab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20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0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2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4Elements essential to such mechanisms, e.g. screws, nu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04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 F16B7/0406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for rods or tubes being coaxial
    • F16B7/0426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for rods or tubes being coaxial for rods or for tubes without using the innerside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37Actuator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xing piston end, e.g.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4Elements essential to such mechanisms, e.g. screws, nuts
    • F16H2025/2481Special feature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nufacturing of spindles, nuts, or sleeves of screw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7Distinct end coupler
    • Y10T403/5706Diverse serial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87Rotary bodie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以不同構件所製作之軸體與軸終端用接頭之組合體。本發明係於承接軸體之端部之軸線方向孔於游離端開口之筒狀部形成保留於游離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而於軸線方向延伸的開槽並設於閉合開槽之方向緊固之緊固螺栓。

Description

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更詳細言之,係有關於安裝於滾珠螺桿等軸體之端部之軸終端用接頭及使用該軸終端用接頭之滾珠螺桿組合體。
發明背景
用於進給螺桿設備之滾珠螺桿軸於端部具有未形成有螺紋溝之安裝軸部作為軸承構件或驅動齒輪之安裝軸部。
一般,安裝軸部與滾珠螺桿軸一體成形,在全長長之滾珠螺桿軸,安裝軸部之加工需要專用之工作機械、夾具。又,安裝軸部與滾珠螺桿軸一體者於即使螺溝之規格共通而安裝軸部之形狀因使用者之要求不同時,或即使安裝軸部之形狀共通而螺軸之全長不同時,需依各規格製造安裝軸部與滾珠螺桿軸全體,此點為在製程之瓶頸。再者,螺軸進行淬火處理,但由於對淬火硬化部份之追加工不易,故安裝軸部之加工需要退火製程。
在此種滾珠螺桿軸中已知有將安裝軸部(軸終端用接頭)與形成有螺溝之螺軸部作為個別零件來製作,藉以硬 焊或焊接將安裝軸部及螺軸部一體化,或以熱配合一體化(專利文獻1、2)。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5-114081號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9-275914號
發明概要
若如螺軸部之軸體與安裝軸部一體形成,因切削加工等之加工精確度,可易保證要求之軸體與安裝軸部之同心精確度與真直精確度(偏轉精確度)。然而,以不同構件製作之軸體與安裝軸部若為以硬焊、焊接或熱配合一體化者暫且不提軸體及安裝軸部之加工精確度,軸體與安裝軸部之一體化之精確度對軸體與安裝軸部之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造成大影響。
因此,為獲得要求之同心精確度與真直精確度,需提高軸體與安裝軸部之一體化之精確度。然而,因硬焊、焊接或熱配合所作之一體化不易進行同心精確度或真直精確度之微調整,而且加上熱變形之主要原因,故不易呈現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製品之品質易產生參差不齊。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係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以不同構件製作之軸體與安裝軸部(軸終端用接頭)之組合體。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包含有筒狀部(24、64),該筒狀部(24、64)是承接軸體(10)之端部之軸線方向孔(26、66)於游離端開口,前述筒狀部(24、64)形成有至少保留於前述游離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32、72)而於軸線方向延伸之開槽(30、70),且前述筒狀部(24、64)安裝有作用於閉合前述開槽(30、70)之方向之夾緊構件(42、82、86、90、94)。
根據此結構,因軸線方向孔(26、66)之開口端(26B、66B)附近以連續之部份(32、72)形成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在完全閉合之圓環狀截面具有高剛性,故該部份即使因夾緊構件(42、82、90、94)於閉合開槽(30、70)之方向筒狀部(24、64)彈性變形,亦不易彈性變形,而保持正圓形。藉此,僅夾緊構件(42、82、90、94)之操作便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以不同構件製作的軸體(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60)之組合體。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於前述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32、72)是形成為將前述軸線方向孔(26、66)之開口端附近之內周面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
根據此結構,因連續之部份(32、72)以與軸線方向孔(26、66)相同之內徑,將筒狀部(24、64)之游離端附近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故可有效地進行將該部份之軸線方向孔(26、66)保持在正圓形狀。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於前述圓周方向 連續之部份(32、72)是形成為將前述開口端側之前述筒狀部(24、64)之端面(24D、64D)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
根據此結構,因連續之部份(32、72)係將開口端側之筒狀部(24、64)之端面(24D、64D)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故可有效地進行將軸線方向孔(26、66)之開口端附近保持在正圓形狀。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前述開槽(30、70)是保留於與前述游離端在軸線觀看為相對之前述筒狀部(24、64)之基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34、74)而形成。
根據此結構,因軸線方向孔(26、66)之基端附近也以連續之部份(34、74)形成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在完全閉合之圓環狀截面具有高剛性,故該部份亦不易彈性變形,而保持正圓形狀。藉此,僅夾緊構件(42、82、90、94)之操作便可以更高之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以不同構件製作之軸體(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60)之組合體。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於前述筒狀(24)部之圓周方向之複數處具有分別於徑方向貫穿而於前述軸線方向孔(26)開口之螺孔(44、48),且螺絲構件(46、50)是以可抵接前述軸體(10)之外周面之狀態螺進卡合於前述各螺孔(44、48)。
根據此結構,因個別調節複數個螺絲構件(46、50)之各自之螺入量,以螺絲構件(46、50)調節作用於軸體(10)之徑方向之按壓力,藉此,可微調整軸體(10)之中心軸 線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傾斜,故可高精確度地進行真直性之精確度呈現。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前述軸體是滾珠螺桿軸(10),前述螺絲構件(46、50)之至少1個卡合於前述滾珠螺桿軸(10)之螺溝(12)。
根據此結構,螺絲構件(46、50)亦作用作為阻止滾珠螺桿軸(10)從軸線方向孔(26)脫離之止動件。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於與前述筒狀部(24)之前述游離端在軸線方向觀看為相對之基端藉由軸部(102)一體形成凸緣部(100),前述凸緣部(100)之圓周方向之複數處形成有分別將該凸緣部(100)於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106),前述筒狀部(24)形成有位在與前述貫穿孔(106)相同之軸線上且於軸線方向延伸而於前述基端之端面開口的複數個螺孔(108),插入前述各貫穿孔(106)之螺絲構件(110)是螺進卡合於前述螺孔(108)。
根據此結構,藉個別調節複數個螺絲構件(110)對各螺孔(108)之螺入量,可以螺絲構件(110)對螺孔(108)之螺入量的不同,在軸部(102)之彎曲變形下,微調整軸體(10)之中心線軸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傾斜,故可高精確度地進行真直性之精確度呈現。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於與前述筒狀部(24)之前述游離端在軸線方向觀看為相對之基端藉由軸部(102)一體形成凸緣部(100),前述凸緣部(100)之圓周方向之複數處形成有分別將該凸緣部(100)於軸線方向貫穿之螺孔 (112),螺絲構件(114)是以可抵接前述基端之端面之狀態螺進卡合於前述各螺孔(112)。
根據此結構,藉個別調節複數個螺絲構件(114)對各螺孔(112)之螺入量,可以螺絲構件(114)對螺孔(112)之螺入量的不同,在軸部(102)之彎曲變形下,微調整軸體(10)之中心軸線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傾斜,故可高精確度地進行真直性之精確度呈現。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作為前述夾緊構件是將前述開槽(30)於縫隙寬度方向橫過延伸而螺進卡合於前述筒狀部(24)之緊固螺栓(42)設於前述筒狀部(24)之軸線方向之至少二處。
根據此結構,可橫亙開槽(30)之軸線方向全區來均等地進行以緊固螺栓(42)閉合開槽(30),而可避免軸體(10)之中心軸線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傾斜,而可確保軸體(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同心性及真直性之精確度。
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較佳為前述筒狀部(64)之外周面之軸線方向之至少二處形成為尖細之錐外周面(78、80),作為前述夾緊構件,是將具以有與前述錐外周面(78、80)分別卡合之錐內周面(84、84A、84B、92、96)形之錐孔之筒夾套筒(82、90、94)裝設於前述筒狀部(64)。
根據此結構,可以筒夾套筒(82、90、94)將開槽(70)橫亙軸線方向全區均等地閉合,可避免軸體(10)之中心軸線對軸線方向孔(66)之中心軸線傾斜,而可確保軸體(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同心性及真直性之精確度。
本發明之滾珠螺桿組裝體是於上述之軸終端用接頭(20、60)固定有滾珠螺桿軸(10)。
根據此結構,僅夾緊構件(42、82、90、94)之操作,便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以不同構件製作之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60)之組合體。
根據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因軸線方向孔之開口端附近以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內周面形成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在完全閉合之圓環狀截面具有高剛性,故該部份即使因夾緊構件於閉合開槽之方向筒狀部彈性變形,亦不易彈性變形,而保持正圓形,故僅夾緊構件之操作便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以不同構件製作之軸體與軸終端用接頭之組合體。
1‧‧‧滾珠螺桿組合體
10‧‧‧滾珠螺桿軸
10A‧‧‧前端面
12‧‧‧螺溝
14‧‧‧滾珠螺帽
20,60‧‧‧軸終端用接頭
22,62‧‧‧安裝軸部
24,64‧‧‧筒狀部
24A‧‧‧大徑筒部
24B‧‧‧大徑筒部
24C‧‧‧小徑筒部
24D,64D‧‧‧端面
24L‧‧‧開槽30之其中一側
24U‧‧‧開槽30之另一側
26,66‧‧‧軸線方向孔
26A,66A‧‧‧底面
26B,66B‧‧‧開口端
30,70,70A,70B‧‧‧開槽
30A,30B‧‧‧溝側面
32,72‧‧‧第1連續部份
34,74‧‧‧第2連續部份
36‧‧‧螺栓安裝用凹部
36A‧‧‧座面
38‧‧‧螺栓通孔
40,44,48,108,112‧‧‧螺孔
42‧‧‧緊固螺栓
42A‧‧‧頭部肩面
42B‧‧‧螺紋部
46,50,110,114‧‧‧調節螺絲
76‧‧‧陽螺紋部
76A‧‧‧第1陽螺紋部
76B‧‧‧第2陽螺紋部
78‧‧‧第1錐外周面
80‧‧‧第2錐外周面
82‧‧‧筒夾套筒
84‧‧‧錐內周面
84A,92‧‧‧第1錐內周面
84B,96‧‧‧第2錐內周面
85,93,97‧‧‧錐孔
86‧‧‧緊固螺帽
88‧‧‧陰螺紋部
90‧‧‧第1筒夾套筒
94‧‧‧第2筒夾套筒
98‧‧‧第1陰螺紋部
99‧‧‧第2陰螺紋部
100‧‧‧軸側凸緣部
102‧‧‧小徑軸部
104‧‧‧筒側凸緣部
106‧‧‧貫穿孔
132‧‧‧第1陰螺紋孔
134‧‧‧第2陰螺紋孔
136‧‧‧第1陽螺紋構件
138‧‧‧六角卡合孔
140‧‧‧第2陽螺紋構件
142‧‧‧第3陰螺紋孔
144‧‧‧六角卡合孔
a‧‧‧軸線方向長度
b‧‧‧徑方向長度
圖1係顯示本發明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1實施形態之全體結構的圖。
圖2係從基端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立體圖。
圖3係從游離端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側視圖。
圖5係圖4之V-V截面圖。
圖6係圖5之VI-VI截面圖。
圖7係圖4之VII-VII截面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2實施形態之分解立體圖。
圖9係第2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截面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3實施形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11係第3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截面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4實施形態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第4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截面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5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15係第5實施形態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一部份截面的側視圖。
圖16係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6實施形態的側視圖。
圖17係本發明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7實施形態之相當於圖4之VII-VII截面的放大截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參照圖1~圖7,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1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組合體1係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組合體。於滾珠螺桿軸10之外周形成有螺旋狀螺溝12。具有在螺溝12內轉動之滾珠(省略圖示)之滾珠螺帽14螺進卡合於滾珠螺桿軸10。
軸終端用接頭20係安裝軸部22及筒狀部24一體形成為相互同心且於軸線方向真直。安裝軸部22裝設滾珠軸承等而以軸承裝置(省略圖式)以可繞自身之中心軸線旋轉之狀態支撐於固定部份(省略圖式)。亦有安裝軸部22係裝設傳達圖中未示之電動機之旋轉之齒輪等的軸部之情形。
筒狀部24於安裝軸部22側(基端側)及於軸線方向觀看與安裝軸部22相對之側(游離端側)的軸線方向分離之二處具有大徑筒部24A、24B,大徑筒部24A與24B具有以小徑筒部24C連結之外徑形狀。
於筒狀部24形成有承接滾珠螺桿軸10之端部之軸線方向孔26。軸線方向孔26係與安裝軸部22同心且於軸線方向真直且僅一端於筒狀部24之游離端之端面24D開口的有底孔,具有與滾珠螺桿軸10之外徑相等之內徑或稍大於該外徑之內徑之圓形橫截面形。因此,軸線方向孔26於端面24D具有開口端26B。
軸線方向孔26於大徑筒部24A之軸線方向之中間位置(包含大徑筒部24A之軸長之1/2以外)具有底面26A。底面26A宜為垂直相交於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 面。此時,滾珠螺桿軸10之前端面10A形成為垂直相交於滾珠螺桿軸10之中心軸線的平面,滾珠螺桿軸10嵌插於軸線方向孔26至前端面10A碰觸底面26A為止即可。
在筒狀部24,於繞中心軸線相互旋轉變位180度之二處分別形成有於軸線方向延伸之槽狀開槽30。開槽30係開口溝,其具有隔著較小之間隙(縫隙寬度)相互對向之平坦溝側面30A、30B(參照圖4、圖6、圖7)且於筒狀部24之外周面及軸線方向孔26之內周面開口。開槽30係保留於筒狀部24之游離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32(之後稱為第1連續部份32)、於基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34(之後稱為第2連續部份34)而形成。
此外,在此所稱之游離端附近包含游離端,基端附近包含基端,在下述之稱為附近之表現亦為相同之意思。
詳細言之,第1連續部份32形成為將軸線方向孔26之開口端26B附近之內周面從開口端26B往底面26A側較小之軸線方向長度a(參照圖5)以與軸線方向孔26同一內徑而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並且將端面24D從軸線方向孔26對端面24D之開口緣往徑方向外側較小之徑方向長度b(參照圖5)作為圓周方向平坦之連續面。如此,第1連續部份32僅存在於在筒狀部24之軸線方向觀看於軸線方向孔26之開口端26B附近且僅存在於在筒狀部24之徑方向觀看於開口端26B之開口緣附近,而非至大徑筒部24B之外周面。藉此,開槽30在大徑筒部24B之外周側觀看為於軸線方向延伸至端面24D之溝。
第2連續部份34將開槽30之底面26A側之末端與底面26A之軸線方向範圍以與第1連續部份32同一內徑而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此連續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稱為構成軸線方向孔26之內周面之一部份。
在大徑筒部24A及24B之外周面,於筒狀部24之兩側之各開槽30各形成有2個螺栓安裝用凹部36。安裝用凹部36分別形成有構成於垂直相交於開槽30之縫隙寬度方向延伸之平面的座面36A、換言之與溝側面30A、30B平行之座面36A(參照圖3、圖7)。於大徑筒部24A及24B貫穿形成有共4個以開槽30之縫隙寬度方向為軸線方向而從座面36A至其中一溝側面30A之螺栓通孔38(參照圖7)。在大徑筒部24A及24B,從其中一溝側面30A以開槽30之縫隙寬度方向為軸線方向而至大徑筒部24A及24B之外周面之螺孔40(參照圖7)於與螺栓通孔38相同之軸線上總計共貫穿形成有4個。
於螺栓通孔38插入有以六角承窩圓柱頭螺釘之之緊固螺栓42。緊固螺栓42以頭部肩面42A(參照圖7)抵接座面36A之形態將開槽30於縫隙寬度方向橫過延伸,前端側之螺紋部42B(參照圖7)螺進卡合於螺孔40,以對螺孔40之螺入,於閉合開槽30之方向作用。
以此緊固螺栓42所構成之緊固部係於筒狀部24之兩側之各開槽30在於軸線方向分離之大徑筒部24A與24B二處,且在大徑筒部24B之緊固部係存在於第1連續部份32附近,在大徑筒部24A之緊固部係存在於第2連續部份34附近。換言之,緊固螺栓42所構成之二處之固緊部配置 於開槽30之軸線方向之末端附近。
在大徑筒部24A,於繞中心軸線旋轉變位180度之二處形成有於徑方向貫穿而於軸線方向孔26開口之螺孔44。在螺孔44,六角承窩固定螺釘(內六角固定螺絲)之調節螺絲46螺合卡合於螺孔44。又,在大徑筒部24A,於對螺孔44於軸線方向偏移預定量之位置且繞中心軸線旋轉變位180度之二處形成有於徑方向貫穿而於軸線方向孔26開口的螺孔48。在螺孔48,六角承窩固定螺釘(內六角固定螺絲)之調節螺絲50螺進卡合於螺孔48。
調節螺絲46、50具有圓錐形之尖銳前端,可以前端抵接插入至軸線方向孔26之滾珠螺桿軸10之外周面。
若滾珠螺桿軸10之導程規格係5mm間隔,螺孔44與48之軸線方向之偏移量只要為2.5mm即可。藉此設定,即使為導程係5mm、10mm...中之任一滾珠螺桿軸10,即使滾珠螺桿軸10對軸終端用接頭20之繞中心軸之位置為任一位置,調節螺絲46之1個與調節螺絲50之1個至少一者卡合於滾珠螺桿軸10之螺溝12,剩餘抵接滾珠螺桿軸10之脊部(螺溝12以外之外徑部份)(參照圖5、圖6)。藉此,調節螺絲46、50構成阻止於組合步驟時滾珠螺桿軸10從軸線方向孔26脫離之止動部。
此外,螺孔44與48之軸線方向之偏移量配合滾珠螺桿軸10之各導程,亦可為相當於導程之1/4螺距之軸長,此時,即使為任一導程之滾珠螺桿軸10,調節螺絲46之1個及調節螺絲50之1個卡合於滾珠螺桿軸10之螺溝12,止動效 果增加。
接著,就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組裝程序作說明。
首先,在鬆開所有緊固螺桿42及調節螺孔46、50之狀態下,將滾珠螺桿軸10之一端從開口端26B插入至軸線方向孔26。此插入進行至滾珠螺桿軸10之前端面10A碰觸軸線方向孔26之底面26A為止。
接著,固緊大徑筒部24A、24B之各2個緊固螺栓42。藉此緊固螺栓42之固緊,開槽30之縫隙寬度減少,於閉合開槽30之方向,筒狀部24之設有開槽30之部份產生彈性變形。藉此,以滾珠螺桿10之外周面與軸線方向孔26之內周面之摩擦,滾珠螺桿軸10之端部為軸終端用接頭20夾緊,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一體化。
軸線方向孔26中於軸線方向分離之開口端26B附近與底面26A附近以第1連續部份32、第2連續部份34以與軸線方向孔26相同之內徑形成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因在完全閉合之圓環狀截面具高剛性,故即使以緊固螺栓42之固緊於閉合開槽30之方向筒狀部24彈性變形,該部份亦不易彈性變形而保持正圓形狀。
藉此點,軸線方向孔26中第1連續部份32存在之軸線方向孔26之開口端26B附近與第2連結部份34存在之底面26A附近之於軸線方向分離之二處的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之精確度藉軸線方向孔26之切削加工擔保,藉此,可確保插入至軸線方向孔26而與該等部份嵌合之滾珠 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組合體之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的精確度。
因第1連續部份32以與軸線方向孔26同一內徑將筒狀部24之游離端附近作為圓周方向的連續面,故可有效地進行將該部份之軸線方向孔26保持在正圓形狀。又,因第1連續部份32將開口端側之筒狀部24之端面24D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故可有效地進行將軸線方向孔26之開口端附近保持在正圓形狀。該等點有效地有助於提高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組合體之同心性及真直性的精確度。
又,因緊固螺栓42設於於大徑筒部24A及24B在軸線方向分離之二處,而且位於開槽30之軸線方向之末端附近,故可橫亙開槽30之軸線方向之全區均等地進行以緊固螺栓42閉合開槽30。藉此,滾珠螺桿軸10之中心軸線不致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傾斜,而可確保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之精確度。
進而,在緊固螺栓42之固緊所作之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一體化完畢的狀態下,真直性之精確度未達要求精確度時,螺入繞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以90度間隔設之總計4個調節螺絲46、50,使調節螺絲46、50之前端部抵接滾珠螺桿軸10之外周面。然後,個別調節總計4個調節螺絲46、50各自之螺入量,藉調節螺絲46、50,以90度之旋轉角間隔調節作用於滾珠螺桿軸10之徑方向的按壓力。
藉此,可微調整滾珠螺桿軸10之中心軸線對軸線 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傾斜,可高精確度地進行真直性之精確度呈現。
僅螺進卡合操作,便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筆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如此進行而以不同構件製作之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的組合體。
參照圖8、圖9,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2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組合體係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組合體。滾珠螺桿軸10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等。軸終端用接頭60係安裝軸部62與筒狀部64一體形成成相互同心且於軸線方向真直。
於筒狀部64形成有承接滾珠螺桿軸10之端部之軸線方向孔66。軸線方向孔66係有底孔,其係與安裝軸部62同心且於軸線方向真直,僅一端於筒狀部64之游離端(於軸線方向觀看與安裝軸部62相對之側之端部)之端面64D開口,於基端側(安裝軸部62側)具有底面66A。因此,軸線方向孔66於端面64D具有開口端66B。底面66A也宜為垂直相交於軸線方向孔66之中心軸線之面。軸線方向孔66具有與滾珠螺桿軸10之外徑相等之內徑或稍大於該外徑之內徑之圓形橫截面形狀。
在筒狀部64,於繞中心軸線之90度間隔之4處形成有分別於軸線方向延伸之槽狀開槽70。開槽70係開口溝,其具有隔著比較小之間隙(縫隙寬度)相互對向之平坦之溝側面且於筒狀部64之外周面與軸線方向孔66之內周面開 口。開槽70係保留在筒狀部64之游離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72(之後稱為第1連續部份72)、在基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74(之後稱為第2連續部份74)而形成。
詳細言之,第1連續部部份72形成為以與軸線方向孔66同一內徑而將筒狀部64之游離端附近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並且將端面64D作為圓周方向之平坦之連續面。第2連續部份74形成為將開槽70之底面66A側之末端與底面66A之軸線方向範圍以與第1連續部份72同一內徑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並且將端面64D作為圓周方向之平坦之連續面。
筒狀部64之外周面自游離端側形成為陽螺紋部76、第1錐外周面78、第2錐外周面80。第1錐外周面78與第2錐外周面80位於於軸線方向分離之位置,皆為游離端側係小徑之尖細之同一錐度的錐面。在第1錐外周面78及第2錐外周面80之部份,開槽70橫亙軸線方向之全體延伸。而且第1錐外周面78與第2錐外周面80設於開槽70之軸線方向之末端附近。
於筒狀部64之外周嵌合有具有以一併卡合於第1錐外周面78及第2錐外周面80之錐內周面84形成之錐孔85的筒夾套筒82。於陽螺紋部76螺進卡合有緊固螺帽86之陰螺紋部88。
接著,就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組裝程序作說明。
首先,在鬆開緊固螺帽86之狀態下,將滾珠螺桿軸10之一端自開口端66B插入至軸線方向孔66。此插入進行 至滾珠螺桿軸10之前端面10A碰觸軸線方向孔66之底面66A為止。
接著,固緊緊固螺帽86。藉此緊固螺帽86之固緊,將筒夾套筒82推至基端側,在第1錐外周面78及第2錐外周面80與錐內周面84之錐卡合下,開槽70之縫隙寬度減少而於閉合開槽70之方向筒狀部64之設有開槽70之部份產生彈性變形。藉此,因滾珠螺桿軸10之外周面與軸線方向孔66之內周面之摩擦,滾珠螺桿軸10之端部為軸終端用接頭60所夾緊,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可一體化。
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因軸線方向孔66中於軸線方向分離之開口端66B附近與底面66A附近以第1連續部份72、第2連續部份74以與軸線方向孔66相同之內徑形成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在完全閉合之圓環狀截面具有高剛性,故藉緊固螺帽86之固緊,即使筒狀部64於閉合開槽70之方向彈性變形,該部份亦不易彈性變形而保持正圓形狀。
藉此,軸線方向孔66中第1連續部份72存在之軸線方向孔66之開口端66B附近與第2連續部份74存在之底面66A附近之於軸線方向分離之二處的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之精確度以軸線方向孔66之切削加工擔保,藉此,可確保插入至軸線方向孔66而與該等部份嵌合之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組合體之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的精確度。
由於第1錐外周面78與第2錐外周面80在軸線方向之二處且在開槽70之軸線方向之末端附近,故可橫亙開 槽70之軸線方向全區均等地進行以筒夾套筒82及緊固螺帽86閉合開槽70。藉此,亦可確保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的精確度。
因第1連續部份72以與軸線方向孔66相同之內徑,將筒狀部64之游離端附近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故可有效地進行將該部份之軸線方向孔66保持在正圓形狀。又,因第1連續部份72將開口端側之筒狀部64之端面64D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故可有效地進行將軸線方向孔66之開口端附近保持在正圓形狀。該等點有效地有助於提高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組合體之同心性及真直性的精確度。
僅藉螺進卡合操作,便可以高同心精確度及真直精確度以良好生產性獲得如此進行而製作為不同構件之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的組合體。
參照圖10、圖11,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3實施形態。此外,在圖10、圖11中,對應於圖8、圖9之部份標上與附在圖8、圖9之標號相同之標號,而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筒狀部64之外周面自游離端側形成為第1錐外周面78、陽螺紋部76、第2錐外周面80,開槽以第1錐外周面78及第2錐外周面80分割形成為第1開槽70A及第2開槽70B。筒夾套筒82之錐內周面分割形成為卡合於第1錐外周面78之第1錐內周面84A及卡合於第2錐外周面80之第2錐內周面84B,並且於筒夾套筒82形成有陰螺紋 部88。
此點以外為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結構。因而,第3實施形態亦可獲得與第2實施形態同等之作用效果。
參照圖12、圖13,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4實施形態。此外,在圖12、圖13中,對應於圖8、圖9之部份亦標上與附在圖8、圖9之標號相同之標號,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筒狀部64之外周面自游離端側形成為第1錐外周面78、第1陽螺紋部76A、第2陽螺紋部76B、第2錐外周面80。筒夾套筒分割形成為具有以卡合於第1錐外周面78之第1錐內周面92形成之錐孔93之第1筒夾套筒90、具有以卡合於第2錐外周面80之第2錐內周面96形成之錐孔97之第2筒夾套筒94。於第1筒夾套筒90形成有與第1陽螺紋部76A螺進卡合之第1陰螺紋部98,於第2筒夾套筒94形成有與第2陽螺紋部76B螺進卡合之第2陰螺紋部99。
在本實施形態中,可個別以第1筒夾套筒90及第2筒夾套筒94進行閉合開槽70A與70B。藉此,可個別調整在開槽70A部份之滾珠螺桿軸10之夾緊力與在開槽70B部份之滾珠螺桿軸10之夾緊力。藉此,可微調節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60之同心性及軸線方向之真直性。
參照圖14、圖15,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5實施形態。此外,在圖14、圖15中,對應於圖1~圖7之部份標上與附在圖1~圖7之標號相同之標號,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安裝軸部22與筒狀部24間一體形成有軸側凸緣部100、小徑軸部102及筒側凸緣部104。亦即,於形成於筒狀部24之基端之筒側凸緣部104藉由小徑軸部102一體形有軸側凸緣部100。
在軸側凸緣部100,以90度等間隔於圓周方向之4處形成有將該軸側凸緣部100於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106。於筒狀凸緣部104形成有在與各貫穿孔106相同之軸線上且於軸線方向延伸而於筒側凸緣部104之軸側凸緣部100側之端面(筒狀部24之基端之端面)開口的4個螺孔108。
於各貫穿孔106從與筒側凸緣部104相對之側插入有以六角承窩圓柱頭螺釘構成之調節螺絲110。調節螺絲110以前端側螺進卡合於螺孔108。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個別調節4個調節螺絲110之對各螺孔108之螺入量,可調節於筒側凸緣部104以90度間隔作用於4處之軸線方向的拉伸力。
藉此,因4個調節螺絲110之對螺孔108之螺入量的不同,在小徑軸部102之彎曲變形下,可與第1實施形態之調節螺絲46、50同等地,微調整滾珠螺桿軸10之中心軸線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傾斜,而可高精確度地進行真直性之精確度呈現。
由於此點以外之結構與第1實施形態同等,故第5實施形態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作用效果。
參照圖16,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6實施形態。此外,在圖16中,對應於圖14、 圖15之部份標上與附在圖1~圖7之標號相同之標號,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軸側凸緣部100,以90度等間隔於圓周方向之4處形成有將該軸側凸緣部100於軸線方向貫穿之螺孔112。於各螺孔112從與筒側凸緣部104相對之側螺進卡合有以六角承窩圓柱頭螺釘形成之調節螺絲114。調節螺絲114之前端抵接筒側凸緣部104之軸側凸緣部100側之端面(筒狀部24之基端之端面)。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個別調節4個調節螺絲114之對各螺孔112之螺入量,可調節於筒側凸緣部104以90度間隔作用於4處之軸線方向之按壓力。
藉此,因4個調節螺絲114之對螺孔112之螺入量的不同,在小徑軸部102之彎曲變形下,與第1實施形態之調節螺絲46、50同等地,可微調整滾珠螺桿軸10之中心軸線對軸線方向孔26之中心軸線之傾斜,而可高精確度地進行真直性之精確度呈現。
由於此點以外之結構與第1實施形態同等,故第6實施形態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作用效果。
參照圖17,說明本發明之軸終端用接頭及滾珠螺桿組合體之第7實施形態。此外,在圖17中,對應於圖4之部份標上與附在圖4之標號相同之符號,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開槽30之緊固設備(夾緊構件)使用差分螺栓設備。下述就差分螺栓設備作說明。
於筒狀部24對各開槽30形成有從該開槽30之其 中一側(在圖17觀看為下側)24L於開槽30開口之第1陰螺紋孔132、以大於第1陰螺紋孔132之徑在與第1陰螺紋孔132相同之軸線上從開槽30之另一側(在圖17觀看為上側)24U於開槽30開口的第2陰螺紋孔134。
於第1陰螺紋孔132螺進卡合有具有六角卡合孔138之第1陽螺紋構件136。於第2陰螺紋孔134螺進卡合有具有六角卡合孔144之第2陽螺紋孔140。於第2陽螺紋構件140之中心部形成有第3陰螺紋孔142,於第3陰螺紋孔142螺進卡合有第1陽螺紋孔136。
在使扳手(省略圖)卡合於六角卡合孔138而以扳手將第1陽螺紋構件136固定成不旋轉之狀態下,使第2陽螺紋構件140往第1陽螺紋構件136對第3陰螺紋孔142之螺入量增大之方向、例如順時鐘方向旋轉,而使第2陽螺紋構件140往開槽30之側(在圖17中觀看為下側)擰進。
以此第2陽螺紋構件140之擰進,筒狀部24之開槽30之另一側24U往第2陽螺紋構件140之擰進方向之反方向彈性變形,開槽30之溝寬度隨此擴大,筒狀部24擴徑變形。
藉此,軸線方向孔26之內徑與滾珠螺桿軸10之外徑之嵌合公差因確保高同心精確度,即使小,亦易進行滾珠螺桿軸10對軸線方向孔26之插入。
滾珠螺桿軸10對軸線方向孔26之插入完畢後,將滾珠螺桿軸10緊固於軸終端用接頭20之際,與擴俓變形時同樣地,在將第1陽螺紋構件136固定成不旋轉之狀態下,使第2陽螺紋構件140往第1陽螺紋構件136對第3陰螺紋孔 142之螺入量減少之方向、例如逆時鐘方向旋轉,而使第2陽螺紋構件140往與開槽30之側相對之側(在圖17觀看為上側)擰進。
藉此第2陽螺紋構件140之擰進,解決開槽30之另一側24U之上述彈性變形,開槽30之溝寬度回復原狀。藉此,不再有筒狀部24之擴徑變形,可藉開槽30欲縮小之力將滾珠螺桿10固定於筒狀部24。
在將第1陽螺紋構件136固定成不旋轉之狀態下,進一步使第2陽螺紋構件140往於與開槽30之側相對之側(在圖17觀看為上側)擰進之方向旋轉,而使開槽30之前述另一側24U於第2陽螺紋構件140之擰進方向之反方向彈性變形。藉此,開槽30之溝寬度縮窄,筒狀部24縮徑變形,而可以所需之固緊力,滾珠螺桿軸10為軸終端用接頭20所夾緊。此時之最後之緊固扭矩為不破壞螺進卡合,以依第1陽螺紋構件136之強度之正規之緊固扭矩管理即可。
上述將本發明就其較佳之實施形態作了說明,為了只要為該業者便可輕易了解,本發明非以此種實施形態限定,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旨趣之範圍適宜變更。
舉例言之,相較於第1連續部份32、72存在之軸線方向孔26、66之開口端26B、66B附近及第2連續部份34、74存在之底面26A、66A附近之內徑,其他部份之軸線方向孔26、66之內徑亦可較大。又,第2連續部份34並非必要,僅第1連續部份32,亦可藉該部份之切削加工之擔保,確保滾珠螺桿軸10與軸終端用接頭20之組合體之同心性及軸線 方向之真直性的精確度,該等只要按要求之精確度訂定即可。又,第1連續部份32未必需將開口端26B側之筒狀部24之端面24D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亦可設於從端面24D變位至基端側之位置。
又,開槽30、70之個數不限於2個或4個,亦可為1個或3個等其他個數。緊固螺栓42不限於軸線方向之二處之配置,亦可為3處以上之複數處之配置。調節螺絲46、50之個數亦不限於4個,亦可為2個、3個或更多之複數個。軸體不限於滾珠螺桿軸,亦可為各種軸構件。
又,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要件未必全部為必要,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旨趣,可適宜取捨選擇。
10‧‧‧滾珠螺桿軸
12‧‧‧螺溝
20‧‧‧軸終端用接頭
22‧‧‧安裝軸部
24‧‧‧筒狀部
24A‧‧‧大徑筒部
24B‧‧‧大徑筒部
24C‧‧‧小徑筒部
24D‧‧‧端面
26‧‧‧軸線方向孔
26B‧‧‧開口端
30‧‧‧開槽
32‧‧‧第1連續部份
36‧‧‧螺栓安裝用凹部
36A‧‧‧座面
38‧‧‧螺栓通孔
40,44,48‧‧‧螺孔
42‧‧‧緊固螺栓
46,50‧‧‧調節螺絲

Claims (11)

  1. 一種軸終端用接頭,包含有筒狀部,該筒狀部是承接軸體之端部之軸線方向孔於游離端開口,前述筒狀部形成有開槽,該開槽是至少保留在前述游離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而於軸線方向延伸,前述筒狀部安裝有作用於閉合前述開槽之方向之夾緊構件。
  2. 如請求項1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於前述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是形成為將前述軸線方向孔之開口端附近之內周面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
  3. 如請求項1或2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於前述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是形成為將前述開口端側之前述筒狀部之端面作為圓周方向之連續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前述開槽是保留於與前述游離端在軸線觀看為相對之前述筒狀部之基端附近於圓周方向連續之部份而形成。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於前述筒狀部之圓周方向之複數處具有分別於徑方向貫穿而於前述軸線方向孔開口之螺孔,且螺絲構件是以可抵接前述軸體之外周面之狀態螺進卡合於前述各螺孔。
  6. 如請求項5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前述軸體是滾珠螺桿軸,前述螺絲構件之至少1個卡合於前述滾珠螺桿軸之 螺溝。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於與前述筒狀部之前述游離端在軸線方向觀看為相對之基端藉由軸部一體形成凸緣部,前述凸緣部之圓周方向之複數處形成有分別將該凸緣部於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前述筒狀部形成有位在與前述貫穿孔相同之軸線上且於軸線方向延伸而於前述基端之端面開口的複數個螺孔,插入前述各貫穿孔之螺絲構件是螺進卡合於前述螺孔。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於與前述筒狀部之前述游離端在軸線方向觀看為相對之基端藉由軸部一體形成凸緣部,前述凸緣部之圓周方向之複數處形成有分別將該凸緣部於軸線方向貫穿之螺孔,螺絲構件是以可抵接前述基端之端面之狀態螺進卡合於前述各螺孔。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作為前述夾緊構件是將前述開槽於縫隙寬度方向橫過延伸而螺進卡合於前述筒狀部之緊固螺栓設於前述筒狀部之軸線方向之至少二處。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軸終端用接頭,其中前述筒狀部之外周面之軸線方向之至少二處形成為尖細之錐外周面,作為前述夾緊構件是將具有與前述錐外周面分別卡合之錐內周面之筒夾套筒裝設於前述筒狀部。
  11. 一種滾珠螺桿組合體,是於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 軸終端用接頭固定有滾珠螺桿軸。
TW102124506A 2012-11-30 2013-07-09 Shaft end connector and ball screw assembly TWI591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07694 WO2014083597A1 (ja) 2012-11-30 2012-11-30 軸端末用アダプタ及びボールねじ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0924A true TW201420924A (zh) 2014-06-01
TWI591275B TWI591275B (zh) 2017-07-11

Family

ID=5082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4506A TWI591275B (zh) 2012-11-30 2013-07-09 Shaft end connector and ball screw assembl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0908B2 (zh)
JP (1) JP6016943B2 (zh)
KR (1) KR101917415B1 (zh)
CN (1) CN104822971B (zh)
DE (1) DE112012007184T5 (zh)
HK (1) HK1207411A1 (zh)
TW (1) TWI591275B (zh)
WO (1) WO20140835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60859S (zh) * 2012-11-30 2014-06-01 黑田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滾珠螺桿之部份
TWD160858S (zh) * 2012-11-30 2014-06-01 黑田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軸接頭之部份
US10364871B2 (en) * 2015-05-14 2019-07-30 Fondazione Istituto Italiano Di Technologia Linear drive mechanism of the screw and nut type with perfect rolling contact
US9845851B2 (en) * 2015-05-28 2017-12-19 Honda Motor Co., Ltd. Spring mechanism and linear motion displacement mechanism
WO2017034133A1 (ko) * 2015-08-24 2017-03-02 (주)세고스 서랍용 롤러 유닛
KR101705808B1 (ko) 2015-08-24 2017-02-10 (주)세고스 서랍용 롤러 유닛
US10337547B2 (en) * 2015-09-24 2019-07-02 Gem Products, Inc. Outrigger clamp
US10470451B2 (en) * 2015-09-24 2019-11-12 Gem Products, Inc. Outrigger clamp
US10575512B2 (en) * 2015-09-24 2020-03-03 Gem Products, Inc. Outrigger clamp with attachment point
WO2017165633A1 (en) 2016-03-23 2017-09-28 Nsk Americas, Inc. Integrated ball screw linear actuator
JP6647414B2 (ja) * 2016-09-21 2020-02-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モーターユニット、カップリングユニット
DE102016120248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Sfs Intec Holding Ag Kugelgewindetrieb
CN106735604B (zh) * 2016-11-18 2018-06-22 四川法斯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立式插齿机加工薄壁空心长轴的工装及使用方法
US11289355B2 (en) 2017-06-02 2022-03-29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chuck for us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US11469084B2 (en) * 2017-09-05 2022-10-11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High temperature RF connection with integral thermal choke
KR102063958B1 (ko) * 2018-06-28 2020-01-08 이종기 스크류 고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직선운동장치
CN107701677A (zh) * 2017-10-30 2018-02-16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单向限力螺旋结构
JP6613289B2 (ja) * 2017-11-21 2019-11-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カップリングの固定方法
JP7297407B2 (ja) * 2017-12-21 2023-06-26 エムケー精工株式会社 継手および洗車機
WO2019142378A1 (ja) * 2018-01-19 2019-07-2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ナット、送りねじ機構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電動位置調節装置
CN108562511A (zh) * 2018-02-01 2018-09-21 上海百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疲劳试验机的同轴度调整装置
JP6600705B2 (ja) * 2018-02-02 2019-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のシフトアンドセレクト機構
US11086233B2 (en) 2018-03-20 2021-08-10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Protective coating for electrostatic chucks
US10933525B2 (en) * 2018-07-04 2021-03-02 Fanuc Corporation Horizontal articulated robot
TWM588756U (zh) * 2019-05-08 2020-01-01 美商愛寶窗飾股份有限公司 管體連接件之結構
KR102369073B1 (ko) * 2019-07-12 2022-03-02 박근호 스윙암 고정행거
CN11304813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江苏力达实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牢固防松型机械紧固件
CN111487742B (zh) * 2020-05-29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差动重载微调机构
CN115102327A (zh) * 2022-06-20 2022-09-23 东莞市特姆优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防尘电动推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010A (en) * 1970-12-03 1973-05-29 Lockheed Aircraft Corp Pitch link assembly and locking device therewith
JPS561040Y2 (zh) * 1975-07-31 1981-01-12
JPH0280228U (zh) * 1988-12-08 1990-06-20
US5588336A (en) * 1995-10-16 1996-12-31 Chou; Chen-Chang Handlebar stem coupling module for a bicycle
JPH10103434A (ja) * 1996-09-27 1998-04-21 Mitsuboshi Belting Ltd 歯付ベルトの位置決め精度試験装置及びその試験方法
JP4191291B2 (ja) * 1998-09-16 2008-12-03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レーザ波長調整機構
DE19907181B4 (de) 1999-02-19 2004-02-19 Neugart Gmbh & Co. Verbindung einer geschlitzten Hohlwelle, Hohlachse oder Hülse mit einem eingreifenden Gegenstück
US6186027B1 (en) * 2000-02-23 2001-02-13 Peter M. Nielsen Handlebar stem assembly for bicycle fork
JP2005114081A (ja) 2003-10-09 2005-04-28 Kss Kk 軸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TWI426685B (zh) * 2008-04-17 2014-02-11 Smc Kk 電動致動器
JP2012096681A (ja) * 2010-11-02 2012-05-24 Jtekt Corp シャフトと自在継手のヨークの結合構造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25195B2 (ja) * 2011-10-12 2015-05-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の製造方法
CN102588543B (zh) * 2011-12-23 2015-04-15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滚珠丝杠副支撑结构
TWM430540U (en) 2011-12-29 2012-06-01 Hiwin Tech Corp Ball screw rod with adjustable pre-pressing device
KR101313089B1 (ko) * 2012-09-27 2013-10-01 이종기 스크류 조립체
WO2016051434A1 (ja) * 2014-10-01 2016-04-07 黒田精工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機構のデフレクタ及びボールねじ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1275B (zh) 2017-07-11
CN104822971A (zh) 2015-08-05
WO2014083597A1 (ja) 2014-06-05
JP6016943B2 (ja) 2016-10-26
JPWO2014083597A1 (ja) 2017-01-05
HK1207411A1 (zh) 2016-01-29
DE112012007184T5 (de) 2015-08-13
KR20150092131A (ko) 2015-08-12
US10100908B2 (en) 2018-10-16
CN104822971B (zh) 2017-06-23
KR101917415B1 (ko) 2018-11-09
US20150323050A1 (en)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275B (zh) Shaft end connector and ball screw assembly
RU2620426C2 (ru) Вверт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и гнездо для так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JP6238890B2 (ja) ボルトおよびボルトを用いたクランプ装置
US7478983B2 (en) Tool assembly
JP4717955B1 (ja) 取付部材位置決め装置
US8342539B2 (en) Clamping tool
EP2999565A1 (de) Werkzeugaufnahme
CN106994527B (zh) 两个连接部件之间的工具连接及用于工具连接的连接部件
US8556551B2 (en) Cutting tool having a shank-mounted adjustment ring
JP2018511487A (ja) コレットチャック
WO2017094531A1 (ja) 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108481057B (zh) 车削球头轴类零件的夹具
US7600958B2 (en) Threaded ring
JP2007002858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6243500B2 (ja) 軸端末用アダプタ及びボールねじ組立体
US20160076576A1 (en) Disposable aligner for self-tapping threaded insert
JP2020153462A (ja) 軸受の取付構造
JP6869536B2 (ja) 工具ホルダ
WO2014142326A1 (ja) 取付構造
JP2018192565A5 (zh)
JP2016001032A (ja) 調整ねじと操作工具と切削工具
JP7290327B2 (ja) コレット装置
US10654112B1 (en) Cutter holder with reduced assembly tolerances
JP5788581B1 (ja) 球体形状を先端が円錐溝の逆センターで保持する芯出し方法。
EP3702076B1 (en) Cutter holder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