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1225A - 眼睛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眼睛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1225A
TW201411225A TW102132257A TW102132257A TW201411225A TW 201411225 A TW201411225 A TW 201411225A TW 102132257 A TW102132257 A TW 102132257A TW 102132257 A TW102132257 A TW 102132257A TW 201411225 A TW201411225 A TW 2014112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accessory
section
orifice
contact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7861B (zh
Inventor
Ronald Blum
Original Assignee
Beautiey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utieyes Llc filed Critical Beautieyes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411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1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8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4Eye parts, e.g. lenses, corneal implants; Implant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tificial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718Restoration of lid fun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9Contact lenses having special fitting or structural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10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for visual disorders other than refractive errors, low vi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輔具增大了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孔口)達至少1毫米。也提出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的一方法。

Description

眼睛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 相關申請案的交互參照
本案請求下列美國臨時及非臨時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全部各案全文皆係爰引於此並融入本說明書之揭示:第61/698,205號申請案,名稱「新穎眼瞼舉升隱形鏡片設計及使用」,申請日2012年9月7日。
第61/702,274號申請案,名稱「新穎化妝用隱形鏡片」,申請日2012年9月18日。
第61/706,827號申請案,名稱「新穎化妝用眼增大隱形鏡片」,申請日2012年9月28日。
第61/714,567號申請案,名稱「化妝用眼增大隱形鏡片」,申請日2012年10月16日。
第61/716,633號申請案,名稱「本發明瞼裂增大隱形鏡片之裝戴方法及隱形鏡片設計」,申請日2012年10月22日。
第61/721,530號申請案,名稱「用於增大佩戴者眼睛的瞼裂之隱形鏡片設計」,申請日2012年11月2日。
第61/762,096號申請案,名稱「用於增大佩戴者眼睛的瞼裂之改良隱形鏡片設計」,申請日2012年11月14日。
第61/729,020號申請案,名稱「瞼裂增大隱形鏡片」,申請日2012年11月21日。
第61/730,185號申請案,名稱「瞼裂增大隱形鏡片」,申請日2012年11月27日。
第61/736,210號申請案,名稱「提升瞼裂增大隱形鏡片」,申請日2012年12月12日。
第61/757,365號申請案,名稱「用於瞼裂增大之角鞏膜鏡片」,申請日2013年1月28日。
第61/835,709號申請案,名稱「瞼裂增大鞏膜環」,申請日2013年6月17日。
第61/859,360號申請案,名稱「眼孔口增大輔具」,申請日2013年7月29日。
第14/018,244號申請案,名稱「眼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申請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領域
本案係有關於用於眼睛的輔具,及更明確言之,係有關於增大或變更佩戴者眼睛外觀的輔具領域。
發明背景
今日的角鞏膜隱形鏡片(軟式隱形眼鏡或混成隱形眼鏡)裝戴於人眼的角膜上(並不撐開角膜),及延伸於角膜緣及眼球結膜上方,如此覆蓋部分鞏膜,未曾用於矯正上瞼下垂及/或增大佩戴者的瞼裂。其係因其幾何形狀設計所致。又只裝戴於角膜而不延伸超出角膜緣的角膜隱形鏡 片(硬性或軟性)未曾用於矯正上瞼下垂及/或增大佩戴者的瞼裂,原因在於幾何形狀設計及總直徑所致。鞏膜隱形鏡片為硬質/剛性且過去曾經設計以緊貼佩戴者眼睛的鞏膜,「撐開角膜」及具有極厚緣設計因而舉升患有上瞼下垂的佩戴者眼睛之上瞼。雖然鞏膜隱形鏡片過去已經存在將舉升佩戴者眼睛之上瞼,但此等硬質/剛性鞏膜隱形鏡片高度不適,造成重度紅眼,刺激眼瞼邊緣,如此給佩戴者帶來嚴重限制。因此等理由故,鞏膜隱形鏡片成功地上市用以矯正上瞼下垂功敗垂成。此外,已知當人類從孩童成熟變成40歲成人時,人眼孔口的總直徑縮小1.5毫米或以上,而當長成60歲或以上的老人時甚至縮小更多。如此,需要有一種非手術舒適的手段以開啟人眼孔口以維持年輕外觀及/或於上瞼下垂之病例中恢復部分或全部喪失的視野功能。
發明概要
若干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輔具增大了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輔具乃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的一角鞏膜隱形鏡片。
有些實施例包括一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輔具乃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的一鞏膜環。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該輔具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
有些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凸面、一凹面、及一周緣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也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具有位在其間的最大厚度變化。該外斜率與該內斜率係為不同。
有些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凸面、一凹面、及一周緣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也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具有位在其間的最大厚度變化。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該孔口增大區段也具有一最小垂直維度。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一凹面一周緣、及一幾何中心。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該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的至少一 部分係位在距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5.25毫米處或以外。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4.0毫米的總直徑。於其它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4.0毫米的總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5毫米的總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5.5毫米的總直徑。於又若干其它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6.0毫米或更大的總直徑。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為一旋轉對稱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能夠旋轉。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不能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下推該佩戴者的下眼瞼達至少1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舉升該佩戴者的上眼瞼達至少1毫米。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包括一彩色深影色。於若干實施例中,當佩戴該輔具時,該彩色深影色係環繞該輔具的一部分,其係裝戴於接近或位在眼睛角膜緣。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彩色深影色為一角膜緣環、圓環、或圓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多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複曲面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單焦隱形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含一表面摩擦增加區。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增加的表面摩擦係由表面處理、塗覆層、不同材料、表面凹紋、表面不規則、或其 組合提供。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也包括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具有位在其間的最大厚度變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與該內斜率係為不同。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係大於該內斜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具有3度至45度的一角。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具有5度至25度的一角。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內斜率具有1度至15度的一角。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遞增厚度及厚度的一最大變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在100微米至500微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在75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位在距該輔具之一外緣1.0毫米至2.5毫米間。於若干實施例中,當該輔具係戴在眼球上時,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或其外部。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為厚度的增加。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為厚度的減少。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外部係位在距該輔具的一幾何中心3毫米至8.5毫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外部係位在距該輔具的一幾何中心5毫米至7.75毫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內部係位在該輔具之一周緣至距該輔具的一周緣6毫米間。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 維度係大於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的一最大垂直維度。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0.5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1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1.5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2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為該孔口增大區段之一最頂部與該孔口增大區段之一最底部間之垂直距離。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複數個表面特性件。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乃一角鞏膜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乃一鞏膜環。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最小垂直維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也具有一周緣、一幾何中心、及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或該至少一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係位在距該輔具的幾何中心5.25毫米處或以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周緣具有刀刃形、圓化形、鈍形、或半圓形。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周緣具有25微米至100微米之厚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混成設計。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同質設計。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含一環、多環、一部分環、多部分環、一島、多島、一帶、多帶、多部分帶、一分段區、或多分段區。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可由佩戴者連續佩戴。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可由佩戴者非連續佩戴。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可由佩戴者每日、每週、或每月佩戴。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拋棄式。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可重複使用。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光學倍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不包含一光學倍率。
若干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外斜率、一內斜率、一最大增加厚度△點、及一遞增厚度直徑。該輔具也具有一周緣、一幾何中心、及一總直徑。該總直徑係從該周緣上的一第一點,通過該輔具的幾何中心及該孔口增大區段度量至該相對周緣上的一第二點。該總直徑為14.5毫米或以下。外斜率係在5度至25度之範圍。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增加厚度△點為75微米或以上。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增加厚度△點為位距該周緣1毫米至3毫米。該遞增厚度直徑為10.5毫米或以上。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為自由旋轉。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非為自由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直徑係比佩戴者眼睛的自然孔口的垂直度量大1毫米。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單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多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複曲面隱形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水凝膠。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聚矽氧水凝膠。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均質材料。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混成材料。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始於或相鄰於該周緣。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始於該周緣內部。
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100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125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150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200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225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250微米或以上。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下列中之一者:日佩戴型、拋棄型、連續佩戴型、週佩戴型、或月佩戴型。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非穩定化。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為一圓環。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為組成一圓環的一串列部分節段。
有些實施例提出一種增大一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之方法,係經由提供一方案或指令增大該佩戴者的自 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及提供包含位在其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至少一個輔具。於若干實施例中,該方案或指令包括指示以決定該佩戴者的自然瞼裂之一垂直維度,及對該佩戴者提供以一輔具,具有最小垂直維度比該自然瞼裂的一最大垂直維度大至少1毫米。
須瞭解前文就該輔具及/或孔口增大區段所引述的各個實施例可以任一項組合而予組合,但特性件彼此互斥除外。
1200、1300、2710、2720、2730、2740、2750、6300、6350、6400、6500、6600、6650‧‧‧輔具
1202、1302‧‧‧最大差厚度
1400、1600、1730、1740、1750、4900、5000、6230、6700‧‧‧鞏膜環
1402、1452、2500、4712、4922、5016、5120、5216、6114、6214‧‧‧幾何中心
1404、1602、1622、1642、1662、1732、1742、1752、4920、5014、5300、6212‧‧‧中心開放孔口、開放中心孔口
1406、1456‧‧‧最大增加厚度
1408、1458、2522、2542、2546、2712-4、2722-8、2732-4、2742-4、2752-8、2810、3110、3210、3310、3410、3506、3806‧‧‧遞增厚度區域
1450、1500、1520、1540、1560、1700、1710、1720、2800、2900、 3000、3100、3200、3300、3400、3500、3600、3700、3800、 3900、4000、4100、4200、4300、5100、5200、6130、6800、 6900‧‧‧隱形鏡片
1454、1502、1522、1542、1562、1702、1712、1722、5302、6802、6902‧‧‧視區
1504、1524、1544、1564、1604、1624、1644、1664‧‧‧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
1506、1526、1546、1606、1626、1646‧‧‧遞減厚度區域
1704、1714、1724、1734、1744、1754、2910、3606、3706‧‧‧增加表面摩擦區域
2520、2540、2560‧‧‧鏡片
2502、2700、3510、3610、3710、3810、4006、4106、4206、4306‧‧‧瞳孔區段
2802、2902、3002、3102、3202、3302、3402‧‧‧凸面
2804、2904、3004、3104、3204、3304、3404‧‧‧凹面
2806、2906、3006、3106、3206、3306、3406、3502、3602、3702、3802、4004、4104、4204、4304、4402、4502、4602、4702、 4902、5002、5102、5202、6102、6710、6810‧‧‧周緣
3010‧‧‧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
2812-8、3112-8、3212-8、3312-8、3412-8‧‧‧厚度
2912-8‧‧‧表面摩擦
3012-8‧‧‧厚度及表面摩擦
3120、3220、3320‧‧‧小截斷
3222‧‧‧稜柱安定器
3322、3422‧‧‧小截斷/稜柱安定器
3504、3604、3704、3804‧‧‧周邊區域
3508、3608、3708、3808‧‧‧內部區域
3904-3910‧‧‧表面
4002、4102、4218、4318、4406、4506、4604、4706‧‧‧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
4008、4108、4208、4308、6122、6222、6904‧‧‧下(眼)瞼
4012、4112、4212、4312、6120、6220、6906‧‧‧上(眼)瞼
4010、4110、4210、4310‧‧‧裝戴區
4014、4114、4214、4314‧‧‧眼睛
4116、4316‧‧‧配重/穩定化區段
4400‧‧‧混成多焦隱形鏡片
4406、4504‧‧‧軟裙裾
4408、4508‧‧‧氣體可通透剛性區段
4410‧‧‧非球面遠區段
4412‧‧‧連續倍率梯度
4414‧‧‧非球面近區段
4416、4516、4708‧‧‧接點
4500‧‧‧混成隱形鏡片
4600‧‧‧軟式多焦隱形鏡片
4606‧‧‧近距離區段
4608‧‧‧中間區段
4610‧‧‧遠區段
4700‧‧‧反混成隱形鏡片
4704‧‧‧剛性外裙裾
4710‧‧‧軟性中心
4800‧‧‧影像
4802‧‧‧標度
4804‧‧‧記號
5304‧‧‧遞增厚度帶
4904、4918、5104、5118、5214‧‧‧區域
4906、5004、5106、5204、6132、6232‧‧‧孔口增大區段
4908、6306、6356、6420、6510、6610、6660‧‧‧外緣
4910、5006、5110、5206、6104‧‧‧外斜率
4912、5008、5112、5208‧‧‧最大增加厚度
4914、5010、5114、5210、6108、6208‧‧‧內斜率
4916、5012、5116、5212、6110、6210‧‧‧內緣
6100、6200‧‧‧視覺代表圖
6106、6206‧‧‧最大遞增厚度
6112‧‧‧光學倍率區段
6124、6224‧‧‧角膜
6126、6226‧‧‧角膜緣
6128、6228‧‧‧鞏膜
6302、6352、6402、6502、6508、6652、6654‧‧‧最高點
6304、6354、6404、6504、6508、6654、6656‧‧‧最低點
6360、6406-6412、6602-8‧‧‧點
6702‧‧‧開放孔口
6704-6、6804-6、6908-10‧‧‧指狀構件
6708、6808‧‧‧溝槽
圖1顯示右眼患有先天性上瞼下垂的個人。
圖2示例說明一視野顯示因上瞼下垂眼瞼所致的功能阻斷。
圖3-7示例說明患有上瞼下垂的各個個體。
圖8-11示例說明未患有上瞼下垂的具有寬大眼睛之各個個體。
圖12A-B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孔口增大區段的輔具疊置於個體眼睛上。
圖13A-B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孔口增大區段的輔具疊置於個體眼睛上。
圖14A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孔口增大區段的一隱形鏡片。圖14B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孔口增大區段的一鞏膜環。
圖15A-D顯示具有不同孔口增大區段而有遞增厚度之一隱形鏡片的多個實施例。
圖16A-D顯示具有不同孔口增大區段而有遞增厚度之一鞏膜環的多個實施例。
圖17A-F顯示具有不同孔口增大區段而有增加表面摩擦之一隱形鏡片的多個實施例。
圖18-19顯示有及無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一個體眼睛間之比較。圖18顯示該個體的自然眼,及圖19顯示同一個體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
圖20-21顯示有及無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一個體眼睛間之比較。圖20顯示該個體的自然眼。
圖22A-B顯示有及無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一個體的左眼間之比較。圖22A顯示該個體的自然左眼,及圖22B顯示該個體在其左眼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
圖23顯示一個體的右眼與左眼間之比較。該個體在其右眼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而在其左眼未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
圖24A-B顯示有及無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一個體眼睛間之比較。圖24A顯示該個體的自然眼,及圖24B顯示同一個體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
圖25A-C顯示依據多個實施例輔具之表面輪廓圖。
圖26為一線圖示例說明依據多個實施例橫跨輔具之厚度。
圖27A-E顯示依據多個實施例輔具之表面輪廓 圖。
圖28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29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30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31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32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33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34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透視圖。
圖35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鳥瞰圖。
圖36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鳥瞰圖。
圖37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鳥瞰圖。
圖38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之鳥瞰圖。
圖39A-E示例說明依據一個實施例一隱形鏡片3900之表面輪廓圖。圖39A顯示該隱形鏡片之鳥瞰圖。圖39B顯示該隱形鏡片之側視圖。圖39C顯示該隱形鏡片沿其中軸之剖面圖。圖39D顯示該隱形鏡片之該凸面。圖39E顯示該隱形鏡片之該凹面。
圖40顯示疊置於一眼上的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輔具。
圖41顯示疊置於一眼上的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輔具。
圖42顯示疊置於一眼上的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輔具。
圖43顯示疊置於一眼上的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 輔具。
圖44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混成隱形鏡片。
圖45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混成隱形鏡片。
圖46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混成隱形鏡片。
圖47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反混成隱形鏡片。
圖48顯示用以符合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一標度之實施例。
圖49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含一遞增厚度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鞏膜環。
圖50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含一遞增厚度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鞏膜環。
圖51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含一遞增厚度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隱形鏡片。
圖52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含一遞增厚度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隱形鏡片。
圖53A-C顯示具有孔口增大區段含複數個遞增厚度帶的鞏膜環之多個具體實施例。圖53D及53E顯示具有孔口增大區段含複數個遞增厚度帶的隱形鏡片之多個具體實施例。
圖54-56顯示有及無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一個體眼睛間之比較。圖54顯示該個體的自然眼,及圖55顯示同一個體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圖56為圖54與55的並排比較。
圖57為一線圖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的外斜 率、內斜率及厚度。
圖58為一線圖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的外斜率、內斜率及厚度。
圖59為一線圖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的外斜率、內斜率及厚度。
圖60為一線圖示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輔具的外斜率、內斜率及厚度。
圖61示例說明,相較於一眼睛結構,依據一個實施例一角鞏膜隱形鏡片輔具的維度及裝戴至眼睛。
圖62示例說明,相較於一眼睛結構,依據一個實施例一鞏膜環輔具的維度及裝戴至眼睛。
圖63A示例說明在具有呈圓形外緣的一輔具上如何量測一孔口增大區段的垂直維度。圖63B及63C示例說明在具有呈三角形外緣的一輔具上如何量測一孔口增大區段的垂直維度。
圖64A-C示例說明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有一卵形外緣的一輔具之各個方向性。圖64A示例說明具有最小垂直維度之一方向。圖64B及64C示例說明不具有最小垂直維度之方向。
圖65A及65B示例說明在具有二部分環形狀的外緣之一輔具上如何量測一孔口增大區段的該最小垂直維度。
圖66A-D示例說明在具有複數個分開區之一輔具上如何量測一孔口增大區段的該最小垂直維度。
圖67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指狀構件之一鞏膜環的鳥瞰圖。
圖68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指狀構件之一隱形鏡片的鳥瞰圖。
圖69顯示依據一個實施例具有指狀構件的一輔具之側視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說明書揭示結合本發明之特性件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所揭示之實施例僅祇舉例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於所揭示之實施例。可描述多個發明。該項發明係由隨附於本文的申請專利範圍各項界定。
所描述的實施例及於說明書中述及「一個實施例」、「一實施例」、「一具體實施例」等指示所描述的該(等)實施例可包括一特定特性件、結構、或特性,但並非必要每個實施例皆包括該特定特性件、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片語並非必要係指相同實施例。又復,當一特定特性件、結構、或特性係連結一實施例描述時,無論是否明確地說明,須瞭解熟諳技藝人士顯然易知連結其它實施例具現此等特性件、結構、或特性。
有些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輔具增大了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輔具乃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的一角鞏膜隱形鏡片。
有些實施例包括一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輔具乃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的一鞏膜環。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該輔具增大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
有些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凸面、一凹面、及一周緣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也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具有位在其間的最大厚度變化。該外斜率與該內斜率係為不同。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係大於該內斜率。於其它實施例中該內斜率係大於該外斜率。
有些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凸面、一凹面、及一周緣之能夠佩戴於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也具有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具有位在其間的最大厚度變化。該外斜率與該內斜率係為相同。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一孔口增大區段係 位在該凸面上。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該孔口增大區段也具有一最小垂直維度。
有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一佩戴者眼睛上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一凸面、一凹面一周緣、及一幾何中心。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該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係位在距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5.25毫米處或以外。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4.0毫米的總直徑。於其它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4.0毫米的總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5毫米的總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5.5毫米的總直徑。於又若干其它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至少16.0毫米或更大的總直徑。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為一旋轉對稱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能夠旋轉。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不能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下推該佩戴者的下眼瞼達至少1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舉升該佩戴者的上眼瞼達至少1毫米。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包括一彩色深影色。於若干實施例中,當佩戴該輔具時,該彩色深影色係環繞該輔具的一部分,其係裝戴於接近或位在眼睛角膜緣,或係延伸超過該眼睛的角膜緣(表示該彩色部分的直徑係大於角膜緣至角膜緣度量的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彩色深 影色為一角膜緣環、圓環、或圓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多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複曲面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單焦隱形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含一表面摩擦增加區。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增加的表面摩擦係由表面處理、塗覆層、不同材料、表面凹紋、表面不規則、或其組合提供。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也包括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具有位在其間的最大厚度變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與該內斜率係為不同。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係大於該內斜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具有3度至45度的一角。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外斜率具有5度至25度的一角。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內斜率具有1度至15度的一角。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遞增厚度及厚度的一最大變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在100微米至500微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在75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位在距該輔具之一外緣1.0毫米至2.5毫米間。於若干實施例中,當該輔具係戴在眼球上時,該厚度的最大變化係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或其外部。外部一詞表示當從最大增加厚度的一點通過該輔具的幾何中心至最大增加厚度的一相對點測量 時,該厚度直徑的最大變化係大於當從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上一點通過該角膜中心至該角膜緣上一相對點測量時。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為厚度的增加。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為厚度的減少。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外部係位在距該輔具的一幾何中心3毫米至8.5毫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外部係位在距該輔具的一幾何中心5毫米至7.75毫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內部係位在該輔具之一周緣至距該輔具的一周緣6毫米間。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大於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的一最大垂直維度。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0.5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1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1.5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等於或大於12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一最小垂直維度係為該孔口增大區段之一最頂部與該孔口增大區段之一最底部間之垂直距離。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複數個表面特性件。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乃一角鞏膜隱形鏡片。於 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乃一鞏膜環。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最小垂直維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也具有一周緣、一幾何中心、及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或該至少一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係位在距該輔具的幾何中心5.25毫米處或以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周緣具有刀刃形、圓化形、鈍形、或半圓形。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周緣具有25微米至100微米之厚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混成設計。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同質設計。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含一環、多環、一部分環、多部分環、一島、多島、一帶、多帶、多部分帶、一分段區、或多分段區。於若干實施例中,此等部分區係對齊而環繞該輔具。於其它實施例中,此等部分區係不對齊以環繞該輔具。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可由佩戴者連續佩戴。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可由佩戴者非連續佩戴。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可由佩戴者每日、每週、或每月佩戴。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拋棄式。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可重複使用。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光學倍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不包含一光學倍率。
若干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 具。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外斜率、一內斜率、一最大增加厚度△點、及一遞增厚度直徑。該輔具也具有一周緣、一幾何中心、及一總直徑。該總直徑係從該周緣上的一第一點,通過該輔具的幾何中心及該孔口增大區段度量至該相對周緣上的一第二點。該總直徑為14.5毫米或以下。外斜率係在5度至25度之範圍。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增加厚度△點為75微米或以上。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增加厚度△點為位距該周緣1毫米至3毫米。該遞增厚度直徑為10.5毫米或以上。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為自由旋轉。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非為自由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直徑係比佩戴者眼睛的自然孔口的垂直度量大1毫米。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乃一角鞏膜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乃一鞏膜環。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一光學倍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不具一光學倍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單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多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複曲面隱形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水凝膠。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聚矽氧水凝膠。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均質材料。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含括混成材料。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始於或相鄰於該周緣。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始於該周緣內部。
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100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125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150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200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225微米或以上。於若干實施例中,最大增加厚度△點為250微米或以上。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下列中之一者:日佩戴型、拋棄型、連續佩戴型、週佩戴型、或月佩戴型。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非穩定化。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為一圓環。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為組成一圓環的一串列部分節段。
有些實施例提出一種增大一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之方法,係經由提供一方案或指令增大該佩戴者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及提供包含位在其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至少一個輔具。於若干實施例中,該方案或指令包括指示以決定該佩戴者的自然瞼裂之一垂直維度,及對該佩戴者提供以一輔具,具有最小垂直維度比該自然瞼裂的一最大垂直維度大至少1毫米(此項決定可藉例如實際度量、攝影術、目測估計、或藉下列中之一者作出:匹配一測試輔具、具已知直徑的隱形鏡片、或具已知直徑的輔具)。
已經發展出呈角鞏膜隱形鏡片及鞏膜環形式的本專利申請案之一輔具,該輔具加大/增大一佩戴者眼睛的瞼裂以提升佩戴者眼睛的美觀,及也可用以給患有眼瞼下垂及/或上瞼下垂的病人提供緩解。提升佩戴者眼睛的美觀一詞表示讓眼睛看來更開及/或更大且更有精神。該新穎輔具藉由上推(舉升)上眼瞼及/或也下推(下壓)下眼瞼,如此加大佩戴者的瞼裂或孔口。業已顯示該輔具開啟一佩戴者眼睛的孔口達其正常/自然眼孔口垂直維度額外增加50%。給定40歲以下個人眼睛的平均孔口將具有約10.5毫米垂直維度(上瞼緣與下瞼緣間)的自然瞼裂,而40歲以後得自相同點的平均維度為約9毫米,或孔口縮小約15%,可知此處描述的輔具可恢復佩戴者眼睛的年輕外貌。
該輔具包含例如下列中之一或多者:邊緣厚度的加大、內部遞增厚度區段、遞減厚度區段、或增加表面摩擦區段(任一者)位在該角膜緣或該角膜緣外部,如此也位在該凸面上形式的瞳孔或視區外部,舉例言之下列中之一或多者:一環(多環)、一帶(多帶)、部分環(小環)、一圓頂(多圓頂)、一島(多島)、一分段區(多分段區)、接近或環繞鏡片周邊及/或在該孔口增大區段內部或覆蓋其上的凸面粗度/摩擦、一截斷(多截斷)、隱形鏡片的總體增厚、直徑加大、及基本曲度變較陡。其功效係撐開佩戴者眼睛的瞼裂,因而最小化上瞼下垂對視覺效能的影響,及提供病人/佩戴者的美觀。該輔具當呈角鞏膜隱形鏡片形式時,可為軟式隱形眼鏡或混成隱形眼鏡。當該輔具係呈與隱形鏡片相對的 鞏膜環形式時,該鞏膜環包含一無光學倍率的中心開放孔口。該鞏膜環可由下列中之一種材料製成:硬式隱形鏡片、透氣性隱形鏡片、軟式隱形鏡片、混成隱形鏡片。針對該輔具(係為隱形鏡片或鞏膜環),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或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或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為下列中之任一者:旋轉對稱、旋轉不對稱、橢圓拱形特性件、單離島。橢圓拱形特性件(多特性件)可類似上瞼瞼緣的曲線及/或下瞼瞼緣的曲線。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或增加表面摩擦之區域可為連續性或非連續性。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或增加表面摩擦之區域可由相同材料或相異材料製成。該輔具可佩戴成下列中之一者:連續佩戴型、日佩戴型、週連續佩戴型、月連續佩戴型。該輔具可為拋棄式或可重複使用。該輔具可由佩戴者取出及再重新置入。
眼睛孔口(瞼裂):乃眼皮張開時位在眼睛的上下眼瞼間之該區。
孔口增大區段:(也可稱作為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或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中之一或多者)。乃提供地形或表面摩擦其升高(舉升)上眼瞼及/或下推(下降)下眼瞼,如此增大眼睛孔口的一區域、區段、區。
遞增厚度區:位在鞏膜環或隱形鏡片的遞增厚度區域或區段內部的該區。若(僅供舉例說明)該遞增厚度區域或區段為複數個區域或區段,則該遞增厚度區將稱為該等遞增厚度區。須注意一遞增厚度區可藉增加厚度至該表面 或藉移除環繞該遞增厚度區的厚度(如此藉一遞減厚度區)形成。
上瞼下垂:也稱作ptosis,定義為主要凝視時眼睛的上瞼緣異常地低。正常成人上眼瞼係位在上角膜緣下方1.5毫米處,鼻至瞳孔為最高。上瞼下垂可分類為先天性,如下示,或後天性。其區別係根據年齡。更加綜合性分類係根據病因,包括肌原性、腱膜性、神經原性、機械性、創傷性、及假性上瞼下垂。先天性上瞼下垂的最常見起因為提瞼肌肌肉的發育不全所致之肌原性上瞼下垂。
瞼成形術為用於升高眼瞼的手術。目前全美國每年約動20萬至30萬例瞼成形術手術,花費約每個上眼瞼手術約2,500美元,每個下眼瞼手術約3,500美元。瞼成形術乃四十歲齡以上最常動的面部整形手術中之一者。此外,也須注意今日全球社會公認大眼睛比小眼睛更具魅力。
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之中心化:如此處使用該詞表示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之適當對中,使得佩戴者的角膜緣及/或瞳孔大半對中於鞏膜環的開放孔口內部,或以隱形鏡片為例,佩戴者的瞳孔大半對中於該視區內部。
中心開放孔口:表示不含組成該輔具的幾何中心之材料的一孔洞或開口。
隱形鏡片:設計以裝戴於角膜上方且通常佩戴來矯正視力缺陷的薄鏡片;隱形鏡片通常分成三大類:#1)角膜隱形鏡片;#2)角鞏膜隱形鏡片;#3)鞏膜隱形鏡片。該等三大類又再分成小類(僅供舉例說明之用):A)每日佩戴型 (表示只有白天使用,睡眠時取出);B)連續佩戴型(表示在有限日數以內日夜佩戴);及C)拋棄式隱形鏡片,可每日或連續佩戴,但當變髒污或喪失某些光學品質或舒適品質時拋棄。(要緊地須注意此處揭示的該輔具係屬類別#2)角鞏膜隱形鏡片,因此當使用隱形鏡片一語時,表示角鞏膜隱形鏡片)。
角膜隱形鏡片:角膜鏡片排它地只由角膜支持,不延伸超過角膜緣(角膜與鞏膜間之接合)。角膜隱形鏡片的一例為硬質剛性隱形鏡片,具有直徑不大於佩戴者角膜的直徑,大部分情況下係小於佩戴者角膜的直徑。角膜隱形鏡片也可為軟式隱形鏡片。
角鞏膜鏡片:角鞏膜鏡片乃用以矯正視力缺陷的一型隱形鏡片。該名稱係指鏡片於眼部的區及停靠點。角鞏膜隱形鏡片係由角膜及位在鞏膜上方的眼球結膜二者支持,及確實延伸超出角膜緣。角鞏膜隱形鏡片之實施例有:軟式隱形鏡片、混成隱形鏡片。此等鏡片具有超過佩戴者角膜之直徑的一直徑且延伸超出佩戴者的緣區。其直徑通常(但非經常)係於12.5至15毫米直徑之範圍。比較撐開角膜的全鞏膜隱形鏡片,在角鞏膜隱形鏡片下方的淚庫極有限。角鞏膜隱形鏡片乃最常用者。
△遞增厚度、遞增厚度△、遞增厚度之△、及厚度的最大變化:乃位在遞增厚度區內部的一點厚度與在同一點測量得的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正常厚度間之差。最大△為厚度差值或最大△厚度為最大的該點,或換言之,厚度出 現最大變化之該點。
△遞減厚度、遞減厚度△、遞減厚度之△、及厚度的最大變化:乃位在遞減厚度區內部的一點厚度比較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在朝向該輔具中心該側上)內部之一接近(鄰近定位)區之厚度間之厚度差。最大△為厚度差值或最大△厚度為最大的該點,或換言之,厚度出現最大變化之該點。
邊緣:如此處使用,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邊緣乃隱形鏡片的外周邊,或以鞏膜環為例,乃最接近該鞏膜環之開放孔口的外周緣或內周緣。一鞏膜環的內緣(鄰近該開放中心孔口)具有與該鞏膜環的外緣輪廓相似的輪廓。
透氣型隱形鏡片:乃包含可通透氧氣之剛性材料的一隱形鏡片;此種材料係用於透氣型角膜隱形鏡片,其具有等於或小於佩戴者角膜直徑的一直徑;或此種材料係用於混成隱形鏡片的中心剛性透氣區,藉此使得位在軟性親水性裙裾中心的材料係為氣體通透性材料。
幾何中心:幾何中心如此處使用表示一鞏膜環或隱形鏡片的絕對中心。於隱形鏡片之例中該幾何中心為實際;以鞏膜環為例,給定該中心開放孔口,該幾何中心為假想。
混成隱形鏡片或混成鞏膜環:如此處使用,混成隱形鏡片為由二或多種材料連結在一起所組成的一隱形鏡片或鞏膜環。此種之一例為今日市售混成隱形鏡片,包含一中心透氣性材料及一外軟性親水性隱形鏡片裙裾。此處討論的三個額外實施例為:#1)此處教示之一實施例,藉此 該混成隱形鏡片的外周緣為剛性及中心為軟性;或#2)以鞏膜環為例,停駐在鞏膜上方的一環係為較為剛性(較非軟性或較具剛性)材料,但附接至該鞏膜環乃一更為柔軟更加可彎的材料形成該遞增厚度區之部分或全部而提供增大效果。此種更為柔軟更加可彎的材料可呈指狀構件形式,從該較為剛性鞏膜環伸出。#3)以軟式隱形鏡片為例,具有一構件或表面處理其係與提供增加表面摩擦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藉此升高上眼瞼及/或降低下眼瞼。
遞增厚度:取基本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上標準化凸面的一點,計算該點與在此處教示的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上的同一點間之差,獲得的增加差或△厚度。換言之,經數學方式標準化該鞏膜環或隱形鏡片的凸面曲率之後,遞增厚度係為增加於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上標準化凸面上方且超過的額外厚度。要緊地須注意針對一隱形鏡片,視區的凸面並不考慮在標準化凸面的計算中,因而被排除,原因在於因隱形鏡片的特定光學倍率導致該視區具有一不同凸曲率。最大遞增厚度為峰厚度△或最大厚度變化。要緊地須注意藉環繞或相鄰一遞減厚度區可產生遞增厚度。
遞增厚度直徑:該遞增厚度直徑為從最大△厚度或最大厚度變化的一點,在一直線上前進通過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至位在距該最大△厚度的前一點對側上的最大△厚度或最大厚度變化的一點沿該縱軸之一距離。
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也稱作「孔口增大區段」)乃符合本案目的之一片語。遞增厚度區段為增加至該隱形 鏡片或鞏膜環的標準化凸面上方且超過的一區段、區域、區之額外厚度。該遞增厚度區段也係由複數個遞增厚度區段或區域組成,且可進一步分解成遞增厚度區。大部分但非全部情況下,遞增厚度區段或區域無法給佩戴者提供有用的視力矯正。遞增厚度區段又稱該孔口增大區段。該遞增厚度區段或區域之目的係提供一力來對抗上瞼以舉升(升高)及/或對抗下瞼來下降(壓低),因而增大佩戴者眼睛的瞼裂(孔口)。
遞增厚度區段寬度:乃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之凸面上遞增厚度區段起始處或結束處的寬度度量。此乃通常從最靠近該輔具外緣部分量至最靠近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部分之遞增厚度區段的寬度。
內斜率:「內」斜率乃該孔口增大區段在最大厚度△點與最靠近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部分之該孔口增大區段結束處間之斜率。
接頭:如此處使用,接頭表示習知混成隱形鏡片於該處透氣中心區的外周緣會合外軟裙裾的內周緣位置;或以混成鞏膜環或反混成鏡片為例,接頭表示兩種不同材料會合位置。
角膜緣(limbus):眼角膜相鄰鞏膜的邊緣區。角膜的平均直徑為約11至12毫米,通常識別平均為約11.5毫米。
最小垂直維度:量測及/或量化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結構特性件的一種方式。最小垂直維度乃 用以量化部分但非必要全部此處描述的實施例之一參數。「垂直維度」乃一孔口增大區段接近該輔具頂的最高部分與一孔口增大區段接近該輔具底的最低部分間之垂直距離。換言之,「垂直維度」定義上推上眼瞼的該輔具最頂部與下壓下眼瞼的該輔具最底部間之垂直距離。當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始於該輔具邊緣時,該孔口增大區段的「垂直維度」係相對應於該輔具的垂直尺寸(總直徑)。若該最高與最低部分係不在同一縱軸上,則「垂直維度」乃該最高與最低部分係在同一縱軸上的一凸部間距。若該孔口增大區段係非為旋轉對稱,則該垂直距離可改變係為該輔具被旋轉。「最小垂直維度」乃相對應於該輔具具有最小垂直維度的旋轉位置之該垂直維度。許多情況下,來自眼瞼的壓力將該輔具旋轉入此種旋轉位置。
多焦隱形鏡片:乃由二或多個光學倍率區所組成的一隱形鏡片。此種隱形鏡片係用以矯正老花眼,及至少矯正佩戴者的遠視。有些多焦隱形鏡片可矯正佩戴者的遠視、中視及近視。
自然瞼裂(自然孔口):眼瞼邊際間之空間,又稱瞼裂(rima palpebrarum)。自然瞼裂為當不戴隱形鏡片時,當眼睛鬆弛時,及當個人無表情,不瞇著眼、不笑或皺眉等時瞼裂的空間或區。
標準化前凸面:表示一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正常前凸面並未增加任何遞增厚度的一前凸面。正常前凸面可為非球面凸曲率或球面凸曲率。於大部分但非全部情況 下,正常前凸面具有球面曲率。換言之,正常前凸面曲率等於凸曲率減增加的遞增厚度。當標準化一隱形鏡片的前凸面時,標準化表面並不考慮視區的凸面,原因在於視區可具有受隱形鏡片的光學倍率影響的不同曲率。
視區:乃隱形鏡片包含光學倍率的中心區。視區具有固定大小且係在隱形鏡片中的固定位置。於本文揭示中,視區optic zone與optical zone二詞表示相同意義。通常,軟式隱形鏡片的視區直徑係在7毫米至9毫米之範圍。視區直徑通常大於瞳孔區段直徑以防止夜間瞳孔擴張時的炫光及光散射。鞏膜環不具視區,反而具有一開放孔口。
總外徑:從該輔具外緣橫跨該輔具貫穿幾何中心至相對外緣量測得的直徑。
外斜率:「外」斜率乃該孔口增大區段在最大厚度△點與最靠近該輔具外緣之該孔口增大區段結束處間之斜率。
總厚度:當在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凹面上一點至在相對於彼此為同一點的外側凸面上的一點量測時的厚度。
峰厚度△(最大厚度△):為最大遞增厚度(增加)或最大遞減厚度(源少)。換言之,為最大厚度變化。
輔具:由佩戴者所佩戴給該佩戴者提供效益的一裝置。於此處揭示之揭示內容的情況下,效益可為化妝效益或視力效益。
上瞼下垂:上眼瞼例如只因下列因素而下垂:來 自於動眼神經的麻痺。上瞼下垂係指上眼瞼的異常下垂,可能影響單眼或雙眼。可能具有恆常或間歇本質。上瞼下垂可為先天性,自出生即已存在;或後來才發展出則為後天性。通常上瞼下垂係出現為分開的病症,但也可與多個其它病症相聯結。上瞼下垂的患者可能為兒童及成人族群。發生率報告為兒童0.18%,但在年紀較大的成人更常見,可能係由於老化因素,可能發生率為1%或以上。男性及女性對上瞼下垂的易感性相等。
上瞼下垂的最常見特徵為患眼的上眼瞼下垂。取決於下垂的嚴重程度分類成:輕度(1-2毫米)、中度(3-4毫米)及重度(>4毫米)。患上瞼下垂的患者可能主訴流淚增加及視力模糊。患顯著上瞼下垂的病人可能需用手指舉升眼瞼,或挑高眉毛才能獲得正常筆直視力,如此可能導致張力型頭痛及眼睛疲勞。
上瞼下垂發生在舉高眼瞼的肌肉(提瞼肌及穆勒氏肌)不夠強無法適當舉升眼瞼時。可能影響單眼或雙眼,且較常見於老年人,原因在於眼瞼裡的肌肉可能開始退化。上瞼下垂通常發生在眼瞼肌肉未能適當發揮作用。此點可能出現在眼瞼肌肉局部受損,或供應眼瞼肌肉的神經受損。也可能出現為正常老化過程。患有重症肌無力、糖尿病、中風、霍納氏症候群等病的病人可能有較高的後天性上瞼下垂的風險。實際上,屬於神經肌肉病症的重症肌無力乃後天性上瞼下垂的常見起因之一。也曾報告長期佩戴隱形鏡片的佩戴者及使用肉毒桿菌素作為外觀美容治療 者也可能發生上瞼下垂。若置之不理,特別在兒童,上瞼下垂可能導致稱作為「懶惰眼」的併發症,兒童有一隻眼無法正常視物。若經妥善處理則狀況可逆轉。兒童可能因視力缺陷及肉體毀容而造成情緒障礙。
於輕度上瞼下垂之情況下,當不存在有視力受損時,需要例行性地監視病況。但顯著的先天性上瞼下垂需要手術介入,包括眼科專科醫師及整形醫師的專業。手術情況包括眼瞼肌肉的矯正及通常進行例如提瞼肌切除、穆勒氏肌切除、或懸吊術等手術。今日也常用非手術情況,例如使用克蘭屈(Crunch)眼鏡或特殊鞏膜隱形鏡片。圖1顯示左眼患有先天性上瞼下垂的個人。圖2示例說明一視野顯示因上瞼下垂眼瞼所致之功能阻礙。上瞼下垂可能影響佩戴者眼睛的視野,因而限制了功能視力區。若上瞼下垂係在上瞼,因而上瞼遮蓋了瞳孔的一部分,則該上瞼下垂患者將喪失在其上視野視物的能力。圖3-7顯示患有上瞼下垂的四位個體。上瞼下垂的患者可能為各個年齡,但以40歲以上的發生率為最高。
瞳孔區段:如此處使用表示隱形鏡片當由佩戴者佩戴時的區段,藉此佩戴者的瞳孔將呈光通訊(或易言之,佩戴者眼睛的瞳孔將接收光通過)。夜間或照明昏暗而瞳孔擴張時,瞳孔區段面積較大,而當周圍光較強時瞳孔區段面積較小。此處描述的輔具之瞳孔區段通常係在直徑約6毫米至直徑8毫米(或距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半徑3毫米至4毫米)之範圍以覆蓋因周圍光度低導致瞳孔擴大時的瞳孔。瞳 孔區段通常係小於隱形鏡片的視區optic zone或optical zone。瞳孔區段係位在鞏膜環中心開放孔口內部。
背覆(piggy back):「背覆」或正在背覆等詞係為:較小的硬式隱形鏡片在較大的軟式隱形鏡片上。此等技術獲得硬式鏡片的視力矯正效果及軟式鏡片的舒適效果。該術語也適用於同時佩戴二或多個軟式隱形鏡片。
區域:於本文揭示中,區域、區段、區等詞全部皆具有相同定義。
遞減厚度:乃厚度的減少。
遞減厚度直徑:該遞增厚度直徑為從最大△厚度或最大厚度變化的一點,在一直線上前進通過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至位在距該最大△厚度的前一點對側上的最大△厚度或最大厚度變化的一點沿該縱軸之一距離。
遞減厚度區:(也稱作「孔口增大區段」)乃該輔具的標準化厚度減少因而形成例如在該輔具的凸面地形的一「谷」狀區、區域、區段或一「部分」谷狀區、區域、區段,藉此一側厚度增加而另一側維持相同厚度或厚度遞減的一區域。一遞減厚度區通常(但不經常)導致一遞增厚度區。
遞減厚度區段寬度:乃鞏膜環或隱形鏡片之凸面上遞增厚度區段起始處或結束處的寬度度量。此乃通常(但不經常)始於最靠近該輔具外緣至結束於最靠近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該側上的度量。
反混成隱形鏡片:此乃外裙裾係由剛性材料製成 而中心區段係由軟式鏡片材料製成的一種混成輔具。
剛性中心:剛性中心表示隱形鏡片該區:由剛性材料製成的習知透氣型或混成透氣型。
環:環一詞用於此處可指一連續環或一不連續環。如此一遞增厚度環可為一連續環或一斷裂不連續環。一環也可稱呼連續地或不連續地環套該輔具的一帶(多帶)、一區段(多區段)、一島(多島)、一區域(多區域)、及一節段(多節段)中之一者。
鞏膜:眼睛的白色覆蓋物,在角膜緣接合角膜,而在眼睛的某些區係由結膜覆蓋。
鞏膜環眼加大器(鞏膜環):裝戴在一佩戴者眼睛的鞏膜上方的一輔具裝置,具有一地形(孔口增大區段)位在其凸外表面上,提供佩戴者瞼裂的增大,及包含一開放中心孔口因而不致於干擾佩戴者的視線。鞏膜環可包含一種材料(均質)或以混成鞏膜環為例可包含多種材料。混成鞏膜環可包含指狀件,升高上瞼及/或下降下瞼。鞏膜環不含光學倍率。於大部分但非全部情況下,鞏膜環不會覆蓋角膜部分。但於若干實施例中,鞏膜環將會覆蓋角膜緣及角膜的極有限的周邊區。
鞏膜隱形鏡片:鞏膜鏡片乃撐開角膜(表示不停駐在角膜上)的特殊設計的大直徑「硬式」隱形鏡片。直徑可達14毫米至超過20毫米之範圍。稱作為「鞏膜」鏡片的原因在於完全地覆蓋與撐開角膜(覆蓋眼睛有色部分的透明組織圓頂)及延伸至鞏膜上(形成眼球外壁的眼白部分)。 鞏膜鏡片「排它地係由鞏膜支承」,及完全地撐開角膜及角膜緣。鞏膜鏡片極為緊密地裝戴在佩戴者眼睛的鞏膜上。
聚矽氧水凝膠:乃用於軟式隱形鏡片的材料。1998年聚矽氧水凝膠問市。聚矽氧水凝膠具有極高的聚矽氧的氧氣通透性,及習知水凝膠的舒適性及臨床效能。由於聚矽氧許可比水更高的氧氣通透性,故聚矽氧水凝膠的氧氣通透性並不關係著鏡片的含水量。鏡片今日已經發展出夠高的氧氣通透性因而被核准用於隔夜佩戴(長戴型)。已核准的每日佩戴型鏡片也有聚矽氧水凝膠製成者。
聚矽氧水凝膠的缺點為略為僵硬,鏡片表面可能斥水而較非「可濕潤」。此等因素可能影響鏡片的舒適性。新穎製造技術及多用途解決方案的改變已經減少了此等影響效應。一種表面改性處理稱作電漿塗覆改變了鏡片表面的斥水性本質。另一項技術結合內部再濕潤劑使得鏡片表面變成親水性。第三方法使用長鏈骨架聚合物,結果導致沒有表面變更或添加劑而較少交聯及增加濕潤。
單焦隱形鏡片:包含單一光學倍率的隱形鏡片。該光學倍率能夠用以矯正下列中之一或多者:遠視、近視、散光。
滑動阻力:當眼瞼眨眼而在隱形鏡片或鞏膜環上移動時在眼瞼與隱形鏡片間產生的阻力。
斜率:乃一外表面的曲率或地形。更明確言之,於本文揭示中的斜率係以該孔口增大區段、區域或區的上傾或下傾程度決定特徵。斜率係由外斜率及內斜率決定特 徵。
軟式裙裾:軟式裙裾為位在混成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出現的軟式親水性材料的外圓帶。
軟式隱形鏡片:雖然硬式鏡片已有120年歷史,但軟式鏡片的發展遠更晚近。由Otto Wichterle所做的軟式鏡片的主要突破導致1960年代在有些國家上市第一副軟式水凝膠鏡片,及1971年由美國FDA核准「舒服能(Soflens)」日拋型材料(polymacon)。軟式隱形鏡片即刻感覺舒適,但硬式隱形鏡片在達成完全舒適感之前需要一段適應期。軟式鏡片聚合物的最大改進為透氧率增加、鏡片濕潤能力增高,及總舒適性增加。
穩定化區段:穩定該輔具的一區域、區段、區,諸如僅供舉例說明之用:共軸穩定化區段、截斷、稜柱安定器、片落、配重。當該輔具在眼中而眨眼時,穩定化區段實質上將減少或停止該輔具的旋轉。穩定化區段通常接觸瞼緣以防止鏡片旋轉。穩定化區段或特性件可能造成藉軟式隱形鏡片傳送氧氣至佩戴者角膜的減少。
表面特性件:位在該輔具表面上而與該輔具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特性件。舉例言之,此種特性件可為厚度的增減、增加表面摩擦、由不同材料製成的一區、凹紋、凸塊、表面不規則、表面地形的任何變化、及其任一項組合。
表面摩擦或增加表面摩擦:表示當由該輔具的佩戴者眼瞼接觸時用以提供增加表面摩擦的該輔具之凸面的 一表面區、區段、區域。在該輔具之凸面上的此區可位在該孔口增大區段。此區或區段可設在遞增厚度區段或區的表面上或置換遞增厚度區段或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為平坦或突起。
厚度區域或區段:隱形鏡片的遞增厚度區域或區段係加至基礎隱形鏡片上。此區域或區段乃厚度增加至凸面外表面之處。也可稱作為遞增厚度區段。
厚度差:乃該輔具的一區域、區段、區於該處第一點係比相鄰於第一點的第二點更薄。於大部分(但非全部)情況下,此厚度差為漸進而非梯階函數導致非連續性。厚度差可能出現於該輔具在遞增厚度區或遞減厚度區。
厚度斜率:沿具有一上傾或一下傾的一表面地形的一橫軸每前進一毫米測得的厚度。厚度斜率可使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計算,及也利用總厚度計算。厚度斜率可位在外厚度斜率區域或內厚度斜率區域,二區域皆係與該孔口增大區段相聯結。
複曲面隱形鏡片:乃包含用以矯正佩戴者的散光誤差之一複曲面區域或區段的一隱形鏡片。此型複曲面鏡片可為柱面矯正倍率或球柱面光學倍率。
垂直維度:乃該孔口增大區段突起至縱軸上的最高點與最低點間之距離。若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本質不對稱,則該垂直維度可隨鏡片的旋轉而改變,亦即該垂直維度為該鏡片之旋轉位置的函數。
圖8至圖11乃須從適合此處教示的隱形鏡片之病 人族群中排除的眼睛實施例。須注意圖8-11中個人的上瞼不落入瞳孔上緣的2毫米以內,或下瞼不落入瞳孔下緣的2毫米以內。
如前文討論的設計用以升高上瞼的鞏膜硬式/剛性隱形鏡片在市場上已經重大失敗,原因在於當佩戴者正常眨眼時此種鏡片造成顯著不適。此外,當佩戴此種鞏膜隱形鏡片時佩戴者的眼睛外觀不怡人。為了實用目的,自1980年代以後設計用以矯正上瞼下垂的此種鞏膜隱形鏡片大半已停止商業化。只裝戴在角膜上的硬式角膜隱形鏡片無法升高佩戴者的眼瞼,原因在於眼瞼會將隱形鏡片推離偏心。
習知角鞏膜隱形鏡片(今日全球最流行的鏡片)(在此處教示的角鞏膜隱形鏡片之前)由於其幾何形狀設計原故,無法升高多數角鞏膜隱形鏡片佩戴者的眼瞼或開啟瞼裂。角鞏膜隱形鏡片提供複數個不同的光學矯正。「複數個不同的光學矯正或處方」一詞的使用表示角鞏膜隱形鏡片佩戴者的光學倍率或處方為平光(無光學倍率)及亦表示由隱形鏡片所提供的全部已知光學處方或光學倍率。
如此呈角鞏膜隱形鏡片(軟式隱形鏡片及/或混成隱形鏡片)形式的下述輔具的需求仍有待滿足,該輔具能夠設計成提供任何及全部已知之光學倍率(含平光)、高度舒適、良好對中、及優異滋養,將舉升佩戴者的上眼瞼(以上瞼下垂為例)及/或降低佩戴者的下眼瞼,如此增大佩戴者的瞼裂(或瞼裂/孔口,當佩戴兩個此種隱形鏡片時,一個戴左 眼及一個戴右眼)。
此外,迫切需要有增大眼睛瞼裂(孔口)或隱形鏡片的「非佩戴者」之一輔具。此種輔具係於此處描述為呈鞏膜環形式作為另一實施例。鞏膜環非意圖作為隱形鏡片。一鞏膜環不含視區或任何光學倍率。一鞏膜環的中心區為中心開放孔口。但如此處教示的鞏膜環包含一孔口增大區段,其加大了佩戴者的瞼裂或眼孔口。
須指出除非述及為鞏膜隱形鏡片、透氣型角膜隱形鏡片、硬式角膜隱形鏡片,否則「隱形鏡片」一詞用於此處係表示角鞏膜隱形鏡片。此處揭示的隱形鏡片為角鞏膜隱形鏡片。因此當研讀本文揭示時,除了本文本段落的註明之外,否則「隱形鏡片」一詞須經常性地解譯為角鞏膜隱形鏡片。鞏膜環一詞須瞭解具有如此處所含定義中界定的意義。
此處揭示之實施例教示呈角鞏膜隱形鏡片及鞏膜環形式的一輔具。該角鞏膜隱形鏡片具有定位在距該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3.0毫米的一點外側的一區以內的任一處的至少25微米或以上遞增厚度的一區域或區段,藉此該角鞏膜隱形鏡片透過其視區提供適當光學倍率以大為矯正佩戴者的未經矯正的屈光誤差,及藉此該遞增厚度係為比較相同製造商的用以提供相同光學倍率矯正且同型的習知隱形鏡片在同一點測得的厚度之厚度差值,及藉此該遞增厚度區造成佩戴者眼睛之瞼裂的增大。僅供舉例說明之用,該角鞏膜隱形鏡片可為軟式隱形鏡片或混成隱形鏡 片。該角鞏膜隱形鏡片可具有下列中之任一者或多者的光學設計:單焦、多焦、複曲面、散光隱形鏡片。軟式隱形鏡片可為連續佩戴型、每日佩戴型、計畫更換型或拋棄式。該角鞏膜隱形鏡片可具有妥當偏離該隱形鏡片的視區之一彩色、著色虹膜環、角膜緣環或圓帶以更進一步強調該佩戴者的瞼裂的增大。此種彩色、著色環或帶之一部分可位在約略相鄰於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但在其上方,且可延伸超出佩戴者的角膜緣。表示彩色部至彩色部的外直徑可大於角膜緣至角膜緣的直徑度量。
鞏膜環乃一環,該環通常但非經常當眼睛正常開啟時具有其外周緣位在上瞼及下瞼下方,及具有其內周緣位在佩戴者的瞳孔直徑外部(當因黑暗而自然放大時),因而不會干擾佩戴者的視線。一鞏膜環內緣(相鄰該開放中心孔口)具有與該鞏膜環周緣輪廓相似的輪廓。如此有助於當眨眼時防止佩戴者不適。該鞏膜環具有一開放中心孔口,許可佩戴者的視線不受妨礙。該鞏膜環可由多種隱形鏡片材料中之任一種製成:硬式、透氣、軟式、混成。該鞏膜環可包含遞增厚度、遞減厚度的一孔口增大區段或區域、及/或增加表面摩擦區。增加表面摩擦區段可為平坦或在該輔具的凸面上突起。遞增厚度區域或區段例如只由一種材料(該環的基本材料)或多種材料製成,使得更加可彎的軟性材料固定至該主鞏膜環之較為剛性的、較不可彎的軟性材料。於大部分但非全部情況下,當述及一混成鞏膜環時,較為可彎材料(較非剛性)提供上瞼舉升及下瞼下壓。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一混成鞏膜環可包含指狀構件,其舉升上瞼及/或下推下瞼。該鞏膜環不含光學倍率。作用機轉為當正在閉眼或已閉眼時,上下眼瞼提供一力克服摺疊或彎曲該指狀構件所需正常力,但當再度開啟眼瞼時,摺疊或彎折該指狀構件所需力變成少於由指狀構件的結構所加諸之力,因此指狀構件回彈至如此現在克服的力道位置,及上升或升高上瞼及/或下壓或下降下瞼。於部分但非全部的混成鞏膜環實施例中,指狀構件係彎折或摺疊入預先成形(設計)於鞏膜環外表面的接納溝槽內。溝槽的位置係設在相對於各個指狀構件的適當位置。如此許可指狀構件摺疊成幾乎如同眨眼時般平坦,使得眼瞼容易在指狀構件上方開閤。也須指出雖然本案揭示內部顯示與教示指狀構件係與鞏膜環輔具相聯結,但指狀構件也可與隱形鏡片輔具相聯結。
當鞏膜環與隱形鏡片係由一種材料製成時,遞增區段可包含均質材料,或當鞏膜環與隱形鏡片係由兩種材料製成時,遞增區段可包含混成區段。於輔具的若干實施例中,可有或或無一遞增厚度區段或區域或一遞減厚度區段或區域,反而該區段或區域的表面經變更以提供額外瞼摩擦。此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或區段在眼瞼眨眼或強制閤眼時容易被克服,但當開啟眼瞼時,此一增加摩擦區域升高了上瞼及/或下壓了下瞼,如此開啟了眼睛的孔口。增加表面摩擦區段、區域、區在該輔具的凸面上可為平坦或凸起。增加表面摩擦區段、區域、區可為孔口增大區段、區 域、區。
遞增厚度區段或增加表面摩擦區段可出現於此處教示的該等輔具之若干實施例中,該等區段可成形為,僅供舉例說明之用:一環(多環)、小環、部分環、一帶、多帶、部分帶、圓頂、一系列圓頂、任何幾何形狀的分開區域或島、一分段區、多分段區。遞增厚度區段係位在該隱形鏡片的外凸面上。該遞增厚度區段可表示為從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該標準化外凸面曲率區升高的該厚度區。於大部分但非全部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較佳實施例中,(孔口增大區段的)該遞增厚度區段係連結至該外凸面曲率區段位在下述該點,於該點以連續方式其外斜率會合該凸面或其內斜率會合該凸面(表示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凸面曲率係為一連續表面的凸面曲率)。於若干其它實施例中,凸面具有不連續性加諸其上,其位置係相鄰於或接近於遞增厚度區,因此並非一連續表面。於若干實施例中,當述及一混成鞏膜環時,該遞增厚度區係由一非連續表面形成,於該處一種材料係黏附至另一材料。當述及一均質鞏膜環時,該環係由一種材料製成,於大部分情況下利用一遞增厚度區(孔口增大區段)以提供上瞼的上升及/或下瞼的下壓。
如此處使用,輔具一詞表示下列中之一者:角鞏膜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如此處使用,「隱形鏡片」一詞表示角鞏膜隱形鏡片其可為下列中之一者:硬式、軟式、透氣型、混成型。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包含遞增厚度區的 遞增厚度區段/區域/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相鄰於瞳孔區段外緣,且係位在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瞳孔區段外部。該瞳孔區段係與隱形鏡片光學倍率的大小相同或更小,且係位在鞏膜環的中心開放孔口內部。當屬於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輔具被佩戴時,遞增厚度區段的最大厚度差係位在(對齊於)該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或在其外部(外側)。如此表示該遞增厚度區段(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厚度差或最大厚度變化係等於或大於通過隱形鏡片或鞏膜環正在佩戴或意欲佩戴的眼睛角膜幾何中心,該角膜緣至角膜緣直徑的度量(角膜直徑外側)。如此處教示隱形鏡片或鞏膜環乃包含一遞增厚度區段的一隱形鏡片或鞏膜環,使得該遞增厚度區段具有一遞增厚度、一斜率及一寬度;及使得該遞增厚度直徑係落入於比該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更大1毫米至10毫米之範圍內。遞增厚度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且係作為上瞼的舉升器及/或下瞼的按壓器。淨美容效果為增大了該佩戴者眼睛的孔口或瞼裂(孔口)。
於若干進一步實施例中,一遞減厚度區域係設置於凸面設計中,以提供一地形其也將造成眼睛孔口增大效果。於此種情況下,該遞減厚度區域在該凸面形成一波谷,造成該上瞼的升高/舉升,及下瞼的下降/下壓。該波谷的周國地形變成一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等。
於最佳實施例中,與一遞減厚度區域設計入該輔具相反地,當增加/設計一遞增厚度區域時該輔具的全區可維持較薄。原因在於遞減厚度區域實際上乃遞增厚度區域 的厚度減除的效果。如此,為了在該輔具的凸面獲得(藉一遞減區域)需要的波谷深度以提供孔口增大效果,位在內部的區(較為接近鏡片中心的區)須比遞減區域更厚。如此具有一遞減厚度區域的該輔具於總表面積將比包含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的厚度更厚。於該輔具之大半情況下,具有較薄的總表面積係優於具有較厚的總表面積。綜上所述,於該輔具之若干實施例中,係利用一遞減厚度區域以提供眼睛孔口增大效果。
遞增厚度區域及/或遞減厚度區域可為下列中之一者:旋轉對稱、旋轉不對稱、橢圓拱狀特性件(多特性件)、島或島狀區。橢圓拱(多拱)狀特性件(多特性件)可類似上瞼的瞼緣彎曲及/或下瞼的瞼緣彎曲。於若干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區段可形成位在視區(以隱形鏡片為例)或開放孔口(以鞏膜環為例)的任一側(右或左)上的略為垂直島。
該輔具的遞增厚度區域可具有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一最大△厚度差(增加厚度),具有100微米至500微米之較佳範圍,具有100微米至400微米之更佳範圍,具有75微米至400微米之又更佳範圍。最大△厚度可為25微米、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450微米、500微米、550微米、600微米、650微米、700微米、750微米、800微米、1000微米。最大△厚度差可於位距該輔具的外周緣0.5毫米至3毫米。該遞增厚度區域可位在起點/始於或接近於該輔具的外緣距該外緣6毫米。於大多數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區域可 位在該外緣或距該輔具的外緣0.1毫米至3毫米。於大部分情況下該最大遞增厚度差係落入於距該輔具邊緣內部0.5毫米至3.0毫米之範圍內,以距該輔具邊緣內部1.0毫米至2.5毫米之範圍為較佳。遞增厚度直徑(從最大增加厚度點通過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量至該最大增加厚度點的相對點)可為:10.5毫米或以上、11.0毫米或以上、11.5毫米或以上、12.0毫米或以上、12.5毫米或以上、13毫米或以上、13.5毫米或以上、或14.0毫米或以上。
該輔具的遞減厚度區域可具有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一最大△厚度差(減少厚度),具有100微米至500微米之較佳範圍,具有100微米至400微米之更佳範圍,具有75微米至400微米之又更佳範圍。最大△厚度可為25微米、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450微米、500微米、550微米、600微米、650微米、700微米、750微米、800微米、1000微米。該遞減厚度區域可位在距該外緣6毫米。於大多數實施例中,該遞減厚度區域可位在距該輔具的外緣0.1毫米至3毫米。於大部分情況下該最大遞增厚度差或該最大遞減厚度差係落入於距該輔具邊緣內部0.5毫米至3.0毫米之範圍內,以距該輔具邊緣內部1.0毫米至2.5毫米之範圍為較佳。
該孔口增大區段當由遞增厚度所造成時包含由最大厚度變化點(最大厚度差)所劃分的兩個斜率。此二斜率稱作外斜率及內斜率。在最接近該孔口增大區段(遞增厚度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域)的該輔具外緣該側上的「外」斜率輔 助達成孔口增大效果。僅供舉例說明之用,該「外」斜率可為50微米/毫米或以上、100微米/毫米或以上、150微米/毫米或以上、200微米/毫米或以上、250微米/毫米或以上、300微米/毫米或以上、350微米/毫米或以上。僅供舉例說明之用,該「內」斜率可為50微米/毫米或以上、100微米/毫米或以上、150微米/毫米或以上、200微米/毫米或以上、250微米/毫米或以上、300微米/毫米或以上、350微米/毫米或以上。若該「外」斜率的厚度變化每毫米小於50微米則增大效果減低。若該外斜率的厚度變化每毫米大於300微米則該輔具變不適且可能偏離中心。在最靠近該輔具外緣該側上的該孔口增大區段之一外斜率之範圍係在最小3度至最大45度之範圍,及較佳地係在5度至25度之範圍。在最靠近該輔具外緣該側上的該孔口增大區段之一「內」斜率之範圍係在最小1度至最大15度之範圍。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外斜率係大於內斜率。於若干實施例中,外斜率係約略等於內斜率。於若干實施例中,內斜率係大於外斜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在其凸面上可包含一孔口增大區段(遞增厚度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域),藉此該孔口增大區段在該凸面上造成一凸塊提供孔口增大效果。此一凸塊(係由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造成)具有一彎曲形、斜角、每毫米的厚度變化、及最大厚度變化(最大△厚度)。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外斜率可始於或相鄰於該輔具的外周緣,及持續至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厚度差。於若干實施例中,當該外斜率始於或相鄰於該外周緣時,該外 斜率將落入於該外緣的斜率的2度以內。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最大厚度差的位置係在距該外緣1毫米至3毫米之範圍內達成,具有距該外緣1.0毫米至2.5毫米之較佳範圍。當從該外緣前進橫跨該孔口增大區段朝向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度量時,該孔口增大區段可包含1毫米至6毫米之一寬度。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沿交叉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的一假想縱軸,至少有一個凸塊位在該幾何中心上方及下方。於若干其它實施例中,至少有一個凸塊位在該幾何中心的任一側上,因而由交叉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的一假想縱軸所貫穿。又於其它實施例中,多個分開的凸塊可定位因而由通過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的一假想軸所貫穿,僅供舉例說明之用,相對於該輔具的幾何中心下列中之二或多者:40度、45度、90度、135度、150度、180度、210度、330度。
該輔具之峰△遞增厚度(最大厚度變化)區域(區段、區)或峰△遞減厚度(最大厚度變化)區域(區段、區)可位在相對於該佩戴者的上瞼緣高位(上方)0.1毫米或以上,及/或位在相對於下瞼緣低位(下方)0.1毫米或以上;但更較地位在相對於該佩戴者的上瞼緣高位(上方)0.5毫米或以上,及/或位在相對於下瞼緣低位(下方)0.5毫米或以上。要緊地須注意本段落所含前述度量係指「未佩戴輔具」的眼瞼及當佩戴者眼睛係正視前方且鬆弛而無為了看清楚或在強光下的緊張的度量(此乃佩戴者眼睛的自然孔口)。如此,當佩 戴該輔具時,上瞼上升至少0.1毫米或以上及/或下瞼下壓(下降)達至少0.1毫米或以上。但於一更佳實施例中,當佩戴該輔具時,上瞼上升至少0.5毫米或以上及/或下瞼下壓(下降)達至少0.5毫米或以上。該輔具的孔口增大效果可藉彩色深影色而進一步強調。該彩色深影色可為一彩色角膜緣環,位在該輔具上的一彩色圓環(可稱作為彩色圓鏡片)。如此,佩戴者眼睛孔口由具有此種彩色深影色的該輔具諸如彩色角膜緣環所增大得愈多,則當注視該佩戴者眼睛時能夠看到愈多彩色角膜緣環。如此提供極其互補效應,使得彩色角膜緣環、彩色環或彩色深影色的美容化妝上加大佩戴者眼睛效果更為引人注目。當佩戴該彩色強調輔具時,部分彩色深影色將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上方及相鄰)或外部。如此表示當佩戴時,該彩色強調輔具的一部分係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頂上或外部。如此,該彩色強調輔具的一部分直徑係等於或大於佩戴者角膜的外徑。
於若干實施例中,諸如僅供舉例說明之用,採用屬於隱形鏡片多焦設計及/或矯正散光用因而要求光學倍率的一輔具,其具有複曲面組件及一安定區段(特性件或構件)。於若干實施例中,諸如僅供舉例說明之用,當一輔具係為一鞏膜環或單焦隱形鏡片只有球面光學倍率時,當正常眨眼時該輔具係自由旋轉,如此免除了一安定區段(特性件或構件)。於若干其它實施例中,一安定區段(特性件或構件)係採用於單焦球面倍率隱形鏡片。當採用一安定區段(特 性件或構件)時,其可建構至其上或內建入孔口增大區段的設計(因而特別設計成同一件),或可與孔口增大區段分開。
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位在該輔具的凸面上且可增加佩戴者眼睛的孔口。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稱作孔口增大區域/區段/區。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在該輔具的凸面上為平坦、不規則、凸起、或整合一體。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之寬度可具有含括該輔具外緣至距該外緣6毫米的一點之一寬度。於若干其它實施例中,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係位在距該輔具外緣的0.1毫米至6毫米以內。假設於某些實施例中,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可為平坦,如此近似在該輔具的孔口增大區段或其一部分的凸面上包含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的一區段/區域/區,該區域不具厚度斜率。於其它實施例中有一厚度斜率。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可製作在該輔具的孔口增大區段或其一部分的凸面上,製作方式係利用任一種已知手段,僅供舉例說明之用包括:模製、熱成型、表面處理、塗覆、蝕刻、沈積、氣體蝕刻、氣體處理、雷射蝕刻、雷射處理、化學蝕刻、及化學處理。比較位距該外緣超出6毫米的該凸面的一區,位距該輔具外緣的0毫米至6毫米範圍以內的包含1%或以上拖曳摩擦的該輔具之任何凸面區域/區段/區將被視為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僅供舉例說明之用,此種增加表面摩擦凸面區域/區段/區可為:經塗覆表面、凹紋表面、裂紋表面、表面凸塊、表面環、表面線、不光滑表面、不規則表面等。
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的該等凹紋、凸塊、環、及線具有一縱深。縱深係由凹紋、凸塊、環、及線的峰與谷間距界定。此等特性件的縱深係落入於500埃至50微米之範圍,及較佳地落入於1微米至10微米之範圍。
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為位在該輔具的凸面上之一孤立特性件。此外,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可位在一孔口增大區段或其部分的外斜率上。
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區段/區也可藉不拋光在該輔具的凸面上的全部或部分孔口增大區段產生。如此將導致由該孔口增大區段所界定的一區域/區段/區,其相對於已拋光的其餘凸面具有增加的表面摩擦。
圖12A-B及13A-B示例說明兩個方式,其中一孔口增大區段能夠增加一個體眼睛的瞼裂。圖12A及13A顯示未佩戴如此處描述的輔具的人,圖12B及13B顯示同一人佩戴一輔具具有孔口增大區段重疊其眼睛上。
圖12B顯示一輔具1200之實施例,因而一最大差厚度1202係落在該眼的自然瞼裂外側。換言之,當佩戴時,當眼睛放鬆且直視正前方時,該輔具1200的一孔口增大區段(多區段)的最大差厚度1202係位在該上瞼緣上方及該下瞼緣下方。遞增厚度直徑(其乃從最大增加厚度點通過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量至該最大增加厚度點的相對點)係大於該上瞼緣與該下瞼緣間距。
該遞增厚度直徑及亦該遞減厚度直徑為沿一軸,從最大差厚度的一點,直線通過該輔具的幾何中心, 至位在該最大差厚度的前一點相對側上的最大差厚度的一點之距離。此處揭示之實施例教示當裝戴該輔具時,欲裝戴該輔具使得該最大差厚度(又稱峰厚度差)係位在相對於該上瞼緣上方至少0.1毫米及/或位在相對於該下瞼緣下方至少0.1毫米。
取決於該輔具的總直徑(最外直徑),該輔具的該遞增厚度直徑及該遞減厚度直徑可以是任何直徑,但於大半情況下,該遞增及該遞減厚度直徑係落入10.5毫米至15毫米之範圍。
輔具1200上的該最大差厚度1202的位置係位在相對於上瞼緣下方而高於上瞼緣,及位在相對於下瞼緣下方而低於下瞼緣,如此加寬了眼睛的瞼裂(孔口)。須瞭解於本實施例中,該最大差厚度並不落入該眼睛的自然瞼裂以內,原因在於其係落在該眼睛的自然瞼裂以外,或具有比該眼睛的自然瞼裂之垂直度量更大的一距離度量(表示該遞增厚度直徑係大於該自然瞼裂之垂直度量)。以本實施例為例,上眼瞼被舉升,原因在於該孔口增大區段乃遞增厚度區段、遞減厚度區段、或增加表面摩擦區域中之一或多者。及該下瞼被下推,原因也在於該孔口增大區段乃遞增厚度區段、遞減厚度區段、或增加表面摩擦區域中之一或多者。以本實施例為例的作用方法具有一遞增厚度區段(區域、區),藉增加厚度推出與上推上瞼及下壓及推出下瞼發揮效果。以本實施例為例的作用方法具有一遞減厚度區段(區域、區),藉上瞼緣及下瞼緣由該斜率接觸,於該處該遞 減厚度區段邊界開始在最接近眼睛瞳孔該側上增加顯著厚度,或由該遞減厚度區段的波谷接觸及固持於波谷內而發揮效果。以本實施例為例的作用方法具有一增加表面摩擦區段(區域、區),藉增加厚度推出與上推上瞼及下壓及推出下瞼發揮效果。
圖13B顯示在一輔具1300上的一最大差厚度1302位置係位在該上瞼緣及該下瞼緣。注意圖13B的點線直徑(遞增厚度直徑或遞減厚度直徑)比圖12B描述的實施例的相同點線直徑縮小。圖12B具有比圖13B更大的遞增厚度直徑或遞減厚度直徑。本實施例之作用方法利用穿過該遞增厚度區段寬度的外斜率以完成增大效果。藉由具有陡峭斜率(交叉該遞增厚度區域寬度或遞減厚度區域寬度),上升(增長)厚度從其面對輔具1300外緣的該側起點,至恰位在該眼睛的自然瞼裂內側的最大差厚度1302,該斜率係作為一滑梯或稜鏡形楔子,使得上瞼上移及下瞼下移,如此開啟眼睛孔口。利用本實施例,可能讓遞增厚度直徑或遞減厚度直徑具有一最大差厚度其係落入於該眼睛的正常/自然孔口以內。
圖14A-17B示例說明存在於一輔具的凸面上之孔口增大區段/遞增厚度區域之多個實施例。
圖14A示例說明依據一個實施例的一鞏膜環1400。鞏膜環1400具有一中心開放孔口1404,有一位在該中心的幾何中心1402。鞏膜環1400包括位在開放孔口1404的相對兩側上的二遞增厚度區域1408。各個遞增厚度區域 1408具有一最大遞增厚度(峰差厚度)1406。當佩戴時遞增厚度區域1408能夠增大一佩戴者眼睛的瞼裂。
圖14B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隱形鏡片1450。隱形鏡片1450具有一視區1454有位在中心的一幾何中心1452。隱形鏡片1450包括位在視區1454的相對兩側之兩個遞增厚度區域1458,二者皆係呈凸起島形式。各個遞增厚度區域1458具有一最大遞增厚度(峰差厚度)1456。當佩戴時,遞增厚度區域1458能夠增大一佩戴者眼睛的瞼裂。
圖15A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隱形鏡片1500。隱形鏡片1500包括由一環形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04包圍的一視區1502。隱形鏡片1500也包括環繞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04且朝向隱形鏡片1500邊緣延伸的一遞減厚度區域1506。
圖15B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隱形鏡片1520。隱形鏡片1520包括由一卵形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24包圍的一視區1522。隱形鏡片1520也包括環繞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24且朝向隱形鏡片1520邊緣延伸的一遞減厚度區域1526。
圖15C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隱形鏡片1540。隱形鏡片1540包括由兩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44包圍的一視區1542,一個在上方而一個在下方。各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44具有一部分環形。隱形鏡片1540也包括位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24外側且朝向隱形鏡片1540邊緣延伸的一遞減厚度區域1546。
圖15D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隱形鏡片1560。隱形鏡片1560包括具有複數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64的一視區1562。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64係以輪輻狀方式環繞視區1562定位。環繞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564可延伸至隱形鏡片1560邊緣(如圖所示),或可延伸至該邊緣外側的一點(圖中未顯示)。
圖16A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鞏膜環1600。鞏膜環1600包括由一環形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04包圍的一開放中心孔口1602。鞏膜環1600也包括環繞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04且朝向鞏膜環1600邊緣延伸的一遞減厚度區域1606。
圖16B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鞏膜環1620。鞏膜環1620包括由一卵形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24包圍的一開放中心孔口1622。鞏膜環1620也包括環繞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24且朝向鞏膜環1620邊緣延伸的一遞減厚度區域1626。
圖16C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鞏膜環1640。鞏膜環1640包括由兩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44包圍的一開放中心孔口1642,一個在上方而一個在下方。各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44具有一部分環形。鞏膜環1640也包括位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24外側且朝向鞏膜環1640邊緣延伸的一遞減厚度區域1646。
圖16D示例說明依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鞏膜環1660。鞏膜環1660包括具有複數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 域1664的一開放中心孔口1662。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64係以輪輻狀方式環繞開放中心孔口1662定位。環繞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域1664可延伸至鞏膜環1660邊緣(如圖所示),或可延伸至該邊緣外側的一點(圖中未顯示)。
圖17A-C示例說明具有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的隱形鏡片之多個實施例。圖17A顯示具有一視區1702及環繞視區1702的一環形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04的一隱形鏡片1700。圖17B顯示具有一視區1712及環繞視區1712的一卵形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14的一隱形鏡片1710。圖17C顯示具有一視區1722及環繞視區1722的兩個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24的一隱形鏡片1720,一個在上方而一個在下方。各個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24具有一部分環形。
圖17D-F示例說明具有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的鞏膜環之多個實施例。圖17D顯示具有一中心開放孔口1732及環繞中心開放孔口1732的一環形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34的一鞏膜環1730。圖17E顯示具有一中心開放孔口1742及環繞中心開放孔口1742的一卵形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44的一鞏膜環1740。圖17F顯示具有一中心開放孔口1752及環繞中心開放孔口1752的兩個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54的一鞏膜環1750,一個在上方而一個在下方。各個增加表面摩擦區域1754具有一部分環形。
該輔具許可修正下列中之「一或多者」以最佳化該輔具的眼瞼舉升效果或瞼裂(孔口)增大效果:
1)總直徑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情況下,較大直徑為最有效。僅供舉例說明之用,14.5毫米、14.8毫米、15.0毫米、15.5毫米、16.0毫米、16.5毫米(以鞏膜環為例,外徑可具有前述維度或可為16.0毫米或以上)。
2)總厚度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較大總厚度為最有效。
3)緣厚度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極周緣厚度與特定品牌鏡片、特定型別、及特定光學倍率的隱形鏡片製造商正常所提供的緣厚度維持不變。因此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外緣係近似習知角鞏膜隱形鏡片的外緣。
於若干實施例中,極周緣厚度的厚度增加。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極周緣厚度與特定品牌鏡片、特定型別、及特定光學倍率的隱形鏡片製造商正常所提供的緣厚度維持不變。因此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外緣係近似習知角鞏膜隱形鏡片的外緣。
4)最大增加厚度或最大厚度△的位置
於某些實施例中,距該隱形鏡片外緣0.5毫米至距外緣3毫米內部(從該外緣朝向該輔具中心)的一區的厚度增加。於其它實施例中,距該隱形鏡片外緣0.5毫米至距外緣7毫米內部(從該外緣朝向該輔具中心)的一區的厚度增 加。於此等實施例中,取決於該隱形鏡片的總直徑,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可於2.5毫米至6.5毫米之範圍內。於某些其它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可落入於1毫米至7毫米之範圍內,再度係取決於該隱形鏡片的總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從該輔具外緣延伸至落入該輔具外緣內側2.5毫米至5毫米的範圍內。距該外緣的精準距離係取決於該輔具的類別及也係取決於該輔具的總直徑。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落入於距該輔具的極周緣0.5毫米至2.5毫米範圍內的一區提供最大差厚度(但較佳地係位在距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極周緣0.5毫米至2.0毫米範圍內)。
5)遞增厚度區域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的一區域或多區域係位置相鄰於該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或位在該幾何中心的3.0毫米外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的一區域或多區域通常係位置相鄰於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開放孔口之瞳孔區段或在其外側。
此一區域或此等區域可包含在該隱形鏡片之凸面上的一區或多區,舉例言之,任何幾何形狀的一環(多環)、一帶(多帶)或部分環(小環)、一圓頂(多圓頂)、一島(多島)、一分段區、多分段區。該區域可為一旋轉對稱區域或一旋轉不對稱區域。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於遞增厚度的一區域或多區域中,該區域或該等區域的表面幾何形狀係包含 一增加的凸面曲率。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於遞增厚度的一區域或多區域中,該表面幾何形狀係包含一連續表面具有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總凸面的連續表面。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於遞增厚度的一區域或多區域中,該曲率變化並未提供佩戴者的任何視力矯正。於全部鞏膜環實施例中,於遞增厚度的一區域或多區域中,該曲率變化並未提供佩戴者的任何視力矯正。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可於0.1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於大部分但非全部輔具之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區域可具有最大增加厚度的一點。最大增加厚度可於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於若干實施例中,厚度的最大變化/最大厚度差係落入於100微米至500微米之範圍。於若干實施例中,厚度的最大變化係落入於75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
6)增加表面摩擦
利用增加表面摩擦的實施例可為形成孔口增大區段或作為遞增厚度區段的一部分的該輔具的凸面上之表面摩擦增加之實施例。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與該瞼或該等瞼間之滑動阻力接觸面積增加。此點係藉增加該瞼(該等瞼)與該隱形鏡片之凸面間之摩擦達成,但藉如此有限方式可不刺激該瞼(該等瞼)達成。比較該輔具在孔口增大區段外部的表面摩擦,在孔口增大區段內部1%或以上 增加阻力摩擦的差異可能有意義。
7)凸面形狀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比較由特定品牌鏡片、特定型別、及特定光學倍率的隱形鏡片製造商正常所提供的隱形鏡片,接近及/或環繞該隱形鏡片周邊的該凸面形狀改變。
8)斜率差
於大半實施例中,最陡峭斜率為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外斜率,而較不陡峭斜率為最靠近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幾何中心之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內斜率。
於有些實施例中,最陡峭斜率為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內斜率,而較不陡峭斜率為最靠近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外緣之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外斜率。
於某些其它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外斜率係等於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內斜率。
9)鏡片材料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鏡片材料乃聚矽氧水凝膠或水凝膠材料中之一者。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鏡片材料乃氣體可通透性材料或剛性材料中之一者。
於若干實施例中,不同材料增加/連結、插入、黏附至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如此變更該隱形鏡片凸起外表面材料的一區域(多區域)或一區(多區)。
於若干其它鞏膜環實施例中,該鞏膜環係由不透 氣材料製成。
於若干其它鞏膜環實施例中,該鞏膜環係由硬質不透氣材料製成。
10)該輔具之緣形狀
該極周緣形狀係與得自特定品牌、特定隱形鏡片型別、及特定隱形鏡片光學倍率的該極周緣形狀不變。
於若干實施例中,當與得自特定品牌、特定隱形鏡片型別、及特定隱形鏡片光學倍率的該周緣形狀作比較時,該周緣形狀係變更成在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周緣內部的該凸面上具有較陡峭斜率。
於若干實施例中,比較得自特定品牌、特定隱形鏡片型別、及特定隱形鏡片光學倍率的該周緣形狀,該周緣形狀係變更成在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周緣內部的該凸面上具有較不陡峭斜率。
緣厚度較佳為25至100微米。針對拋棄式隱形鏡片緣厚度較佳為25至50微米。針對非拋棄式隱形鏡片緣厚度較佳為30至60微米。該緣可具有刀刃形、圓化形、半圓形、或鈍形。
11)緣處理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該緣之一部分經截斷。於若干其它實施例中,二部分(一者相鄰上瞼,而一者相鄰下瞼)被截斷。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緣係與一稜柱安定器相聯結。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緣係加配重。
12)基本曲度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基本曲度係增加成比普通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或眼球更陡峭(須瞭解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鞏膜環係不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上)。若鞏膜環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上,則將只裝戴在該瞳孔區段外部的周邊角膜上。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基本曲度係減低成比普通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或眼球較不陡峭(須瞭解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鞏膜環係不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上)。若鞏膜環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上,則將只裝戴在該瞳孔區段外部的周邊角膜上。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基本曲度係與普通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或眼球相同(須瞭解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鞏膜環係不裝戴至一佩戴者的角膜上)。
13)凸面紋理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凸面紋理可具有一區域、多區域、一區、多區,僅供舉例說明之用:凹紋、非光滑面、凸塊、不規則、比該孔口增大區段外部的該輔具區更不滑溜、及凹口。此種表面紋理通常覆蓋該孔口增大區段或構成其中一部分。
14)光學倍率
須指出此處揭示的隱形鏡片預期涵蓋全部處方 鏡片倍率,含平光(無倍率)。
此處揭示的該輔具(係為隱形鏡片或鞏膜環)之實施例預期需要一裝戴器件集合,專家將利用該裝戴器件集合以測試是否裝戴於病人而確保針對該病人獲得最佳的眼瞼舉升結果。該裝戴器件集合可提供欲在病人測試的前述14個變因中之一或多者,以客製化與瞭解單一最佳變因或一組合變因而在處方隱形鏡片時作變更。但業已決定利用一最佳裝戴器件集合,2至6個測試隱形鏡片將足夠匹配全部潛在佩戴者中的大部分。
須指出所揭示的鞏膜環包含一開放中心孔口及「無」光學倍率。圖18-23顯示佩戴及未佩戴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的各個個體眼睛。
圖18顯示一位65歲男性的自然眼,亦即未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相反地,圖19顯示他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藉比較圖18與圖19可知當佩戴如此處描述的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時,他的眼睛瞼裂增大。圖19中佩戴的該輔具具有100微米的基本厚度及具有300微米總厚度的一遞增厚度區域,峰厚度差或最大增加厚度為200微米。
圖20-21顯示一位45歲女性的瞼裂增大。圖20顯示她的自然眼,而圖21顯示她的眼睛上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如圖可知,圖21中的上瞼比圖20升高。圖21中佩戴的該輔具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有600微米的最大增加厚度或最大厚度差。
圖22A-B顯示一位66歲男性的眼睛。圖22A顯示其自然右眼患有上瞼下垂,及圖22B顯示他在該眼上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的該輔具。圖22B中可知該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輔具提高其上右眼瞼。如此相對神奇地開啟/放大了該孔口。
圖23顯示一位40歲女性的右眼及左眼。她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於其右眼(圖23左)。她的右眼沒有佩戴一輔具(圖23右)。在她右眼的該輔具比起左眼實質上增大了她的右眼孔口/瞼裂。戴在她右眼的該輔具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有200微米的一最大增加厚度或最大厚度差位距該輔具的外周緣內側約1.5毫米處。
圖24A顯示一位男性的自然眼,亦即未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相反地,圖24B顯示他佩戴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藉比較圖24A與圖24B可知當佩戴如此處描述的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的一輔具時,他的眼睛瞼裂增大。
圖25A-C顯示針對三個不同輔具的各種表面輪廓圖。鏡片2520、2540及2560全部皆有一個位在2500的幾何中心及以線2502指示的一瞳孔區段。各個鏡片2520、2540及2560分別地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域2522、2542及2546。注意圖25A中該遞增厚度區域2522的外斜率係小於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內斜率。注意圖25B中該遞增厚度區域2542的外斜率係大於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內斜率。注意圖25C中該遞增厚度區域2546的外斜率係大於該遞增厚度區域的內斜率。
遞增厚度區段寬度:遞增厚度區段或區域之寬度係從在該側上的起點(於該處開始遞增厚度),朝向該輔具外緣,至在朝向該輔具中心的該側上的該區段或區域的終點測得。此區段或區域之寬度係通常於1毫米至7毫米之範圍,但有些情況下為2.5毫米至6.5毫米,及大半情況下為2.5毫米至5毫米。
該輔具的遞增厚度輪廓可為具有0.1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的遞增厚度之一遞增厚度區段。該遞增厚度區段可始於或相鄰於該輔具外緣。最大差遞增厚度/最大增加厚度係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較佳為100微米至800微米,較佳差值為100微米至500微米,及更佳範圍係為75微米至400微米。於某些實施例中,距隱形鏡片外緣0.5毫米至距外緣3毫米內側(從外緣朝向該輔具中心)的一區厚度增厚。於其它實施例中,距隱形鏡片外緣0.5毫米至距外緣7毫米內側(從外緣朝向該輔具中心)的一區厚度增厚。於此等實施例中,取決於該隱形鏡片的總直徑,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可落入於2.5毫米至6.5毫米之範圍。於其它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可落入於1毫米至7毫米之範圍,再度係取決於該隱形鏡片的總直徑。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從該輔具外緣延伸至落入於輔具外緣的內側2.5毫米至5毫米之範圍。距該外緣的精確距離係取決於該輔具的類型及亦取決於該輔具的總直徑。
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距該輔具之極周緣0.5毫米至2.5毫米內側之一區提供予最大差厚度,但較佳地 係落入於距該輔具之極周緣0.5毫米至2.0毫米之範圍內。
圖26為此處描述的輔具之若干實施例的該外凸面從邊緣至中心的厚度輪廓圖之示例說明。該示例說明顯示該凸面輪廓(斜率)及亦該遞增厚度區域或區段之不同的可能實施例。
圖27A-E示例說明針對五個不同輔具2710、2720、2730、2740及2750的各個遞增厚度區域。各個輔具2710、2720、2730、2740及2750具有由遞增厚度區所包圍的一瞳孔區段2700。圖27A顯示具有遞增厚度區域2712及2714的輔具2710。圖27B顯示具有遞增厚度區域2722、2724、2726及2728的輔具2720。圖27C顯示具有遞增厚度區域2732及2734的輔具2730。圖27D顯示具有遞增厚度區域2742及2744的輔具2740。圖27E顯示具有遞增厚度區域2752、2754、2756及2758的輔具2750。
圖28-34為具有各類型孔口增大區段的各種隱形鏡片之透視圖。雖然圖28-34皆示例說明隱形鏡片,但須瞭解參照圖28-34所述的相同特徵也可結合至鞏膜環上。圖28顯示具有一凸面2802、一凹面2804、及一周緣2806的一隱形鏡片2800。一遞增厚度區域2810係位在凸面2802上。遞增厚度區域2810可為具有增加厚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增加厚度的不連續部分環。遞增厚度區域2810係位在周緣28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28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厚度。該鏡片之厚度輪廓係藉一第一厚度2812、一第二厚度2814、一第三厚度2816、及一第四厚度2818示例說明。 第一厚度2812、第三厚度2816、及第四厚度28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位在該遞增厚度區域2810上的第二厚度2814具有大於該標準厚度之一厚度。
圖29顯示具有一凸面2902、一凹面2904、及一周緣2906的一隱形鏡片2900。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2910係位在凸面2902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2910可為具有增加表面摩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增加表面摩擦的不連續部分環。增加表面摩擦區域2910係位在周緣29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29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表面摩擦。該凸面2902之表面摩擦輪廓係藉一第一表面摩擦2912、一第二表面摩擦2914、一第三表面摩擦2916、及一第四表面摩擦2918示例說明。第一表面摩擦2912、第三表面摩擦2916、及第四表面摩擦29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表面摩擦。位在該增加表面摩擦區域2910上的第二表面摩擦2914具有大於該標準表面摩擦之一表面摩擦。
圖30顯示具有一凸面3002、一凹面3004、及一周緣3006的一隱形鏡片3000。一遞增厚度及增加厚度及表面摩擦區域3010係位在凸面3002上。遞增厚度及增加厚度及表面摩擦區域3010可為具有遞增厚度及增加厚度及表面摩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遞增厚度及增加厚度及表面摩擦的不連續部分環。遞增厚度及增加厚度及表面摩擦區域3010係位在周緣30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30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厚度及表面摩擦。該凸面3002之厚度及表面摩擦輪廓係藉一第一厚度及表面摩擦3012、一第二厚度及 表面摩擦3014、一第三厚度及表面摩擦3016、及一第四厚度及表面摩擦3018示例說明。第一厚度及表面摩擦3012、第三厚度及表面摩擦3016、及第四厚度及表面摩擦30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及表面摩擦。位在該遞增厚度及增加厚度及表面摩擦區域3010上的第二厚度及表面摩擦3014具有大於該標準厚度及表面摩擦之一厚度及表面摩擦。
圖31顯示具有一凸面3102、一凹面3104、及一周緣3106的一隱形鏡片3100。一遞增厚度區域3110係位在凸面3102上。遞增厚度區域3110可為具有增加厚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增加厚度的不連續部分環或區。遞增厚度區域3110係位在周緣31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31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厚度。該鏡片之厚度輪廓係藉一第一厚度3112、一第二厚度3114、一第三厚度3116、及一第四厚度3118示例說明。第一厚度3112、第三厚度3116、及第四厚度31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位在該遞增厚度區域3110上的第二厚度3114具有大於該標準厚度之一厚度。隱形鏡片3100也具有在周緣3106上的一小截斷3120。
圖32顯示具有一凸面3202、一凹面3204、及一周緣3206的一隱形鏡片3200。一遞增厚度區域3210係位在凸面3202上。遞增厚度區域3210可為具有增加厚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增加厚度的不連續部分環或區。遞增厚度區域3210係位在周緣32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32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厚度。該鏡片之厚度輪廓係藉一第一厚 度3212、一第二厚度3214、一第三厚度3216、及一第四厚度3218示例說明。第一厚度3212、第三厚度3216、及第四厚度32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位在該遞增厚度區域3210上的第二厚度3214具有大於該標準厚度之一厚度。隱形鏡片3200也具有在周緣3206上的一小截斷3220及一稜柱安定器3222。小截斷3220係位在周緣3206上與稜柱安定器3222相對。
圖33顯示具有一凸面3302、一凹面3304、及一周緣3306的一隱形鏡片3300。一遞增厚度區域3310係位在凸面3302上。遞增厚度區域3310可為具有增加厚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增加厚度的不連續部分環或區。遞增厚度區域3310係位在周緣33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33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厚度。該鏡片之厚度輪廓係藉一第一厚度3312、一第二厚度3314、一第三厚度3316、及一第四厚度3318示例說明。第一厚度3312、第三厚度3316、及第四厚度33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位在該遞增厚度區域3310上的第二厚度3314具有大於該標準厚度之一厚度。隱形鏡片3300也具有在周緣3306上的一小截斷3320及一小截斷/稜柱安定器3322。小截斷3320係位在周緣3306上與小截斷/稜柱安定器3322相對。
圖34顯示具有一凸面3402、一凹面3404、及一周緣3406的一隱形鏡片3400。一遞增厚度區域3410係位在凸面3402上。遞增厚度區域3410可為具有增加厚度的一連續環或複數個具有增加厚度的不連續部分環或區。遞增厚度 區域3410係位在周緣3406內側,且具有與隱形鏡片3400的其餘部分不同的一厚度。該鏡片之厚度輪廓係藉一第一厚度3412、一第二厚度3414、一第三厚度3416、及一第四厚度3418示例說明。第一厚度3412、第三厚度3416、及第四厚度3418係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位在該遞增厚度區域3410上的第二厚度3414具有大於該標準厚度之一厚度。隱形鏡片3400也具有在周緣3406上的一小截斷/稜柱安定器3422。
圖35-38為具有各類型孔口增大區段的各種隱形鏡片之透視圖。雖然圖35-38皆示例說明隱形鏡片,但須瞭解參照圖28-34所述的相同特徵也可結合至鞏膜環上。圖35顯示具有一周緣3502及瞳孔區段3510的一隱形鏡片3500。瞳孔區段3510可具有光學倍率或可沒有光學倍率,且可具有與具有特定光學倍率或無光學倍率的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及凸面曲率。位在周緣3502與瞳孔區段3510間者為一遞增厚度區域3506。須指出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3506可始於或相鄰於該輔具外緣。雖然針對遞增厚度區域3506顯示單一環,但須瞭解可有多環或部分環。環繞遞增厚度區域3506及位在周緣3502與遞增厚度區域3506間者為一周邊區域3504。周邊區域3504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及曲率之厚度及曲率。一內部區域3508係位在瞳孔區段3510與遞增厚度區域3506間。內部區域3508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厚度及曲率。
圖36顯示具有一周緣3602及瞳孔區段3610的一 隱形鏡片3600。瞳孔區段3610可具有光學倍率或可沒有光學倍率,且可具有與具有特定光學倍率或無光學倍率的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表面摩擦、厚度、及凸面曲率。位在周緣3602與瞳孔區段3610間者為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606。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606包括增加表面摩擦的一紋理化表面。該紋理化表面可由不同材料、凹紋、凸塊、表面不規則、表面地形的任何變化、或其任一項組合形成但非限制性。雖然針對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3606顯示單一環,但須瞭解可有多環。環繞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606及位在周緣3602與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606間者為一周邊區域3604。周邊區域3604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表面摩擦之表面摩擦。一內部區域3608係位在瞳孔區段3610與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606間。內部區域3608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表面摩擦、厚度、及曲率。
圖37顯示具有一周緣3702及瞳孔區段3710的一隱形鏡片3700。瞳孔區段3710可具有光學倍率或可沒有光學倍率,且可具有與具有特定光學倍率或無光學倍率的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表面摩擦、厚度、及凸面曲率。位在周緣3702與瞳孔區段3710間者為一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706。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3706包括增加表面摩擦的一增加厚度及紋理化表面。該紋理化表面可由不同材料、表面處理、凹紋、凸塊、表面不規則、表面地形的任何變化、或其任一項組合形成但非限制性。雖然針對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706顯示 單一環,但須瞭解可有多環。環繞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706及位在周緣3702與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706間者為一周邊區域3704。周邊區域3704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及表面摩擦之厚度及表面摩擦。一內部區域3708係位在瞳孔區段3710與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摩擦區域3706間。內部區域3708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厚度、表面摩擦、及曲率。
圖38顯示具有一周緣3802及瞳孔區段3810的一隱形鏡片3800。瞳孔區段3810可具有光學倍率或可沒有光學倍率,且可具有與具有特定光學倍率或無光學倍率的習知隱形鏡片的標準厚度及凸面曲率。瞳孔區段3810也可包括一散光光學倍率。位在瞳孔區段3810的上方及下方者為兩個遞增厚度區域3806。須注意該等兩個遞增厚度區域3806(孔口增大區段)各自將具有一外斜率、一內斜率及最大厚度差/最大增加厚度點。各個遞增厚度區域3806具有一半球形。隱形鏡片3800也包括位在瞳孔區段3810的任一側上的兩個內部區域3808。各個內部區域3808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一標準厚度及曲率之一厚度及曲率。環繞該鏡片周邊者為一周邊區域3804其也具有等於一習知隱形鏡片的一標準厚度及曲率之一厚度及曲率。但須注意該等兩個遞增厚度區域各自可始於或相鄰於隱形鏡片外緣。須瞭解遞增厚度區域3806也包括一增加表面摩擦的紋理化表面。此外,遞增厚度區域3806可以具有一紋理化表面及具有習知厚度及曲率的增加表面摩擦區域置換。
圖39A-E示例說明依據一個實施例之隱形鏡片3900的表面輪廓圖。隱形鏡片3900具有0.0±1.00D的光學倍率。如圖39A可知,隱形鏡片3900包括一第一表面3904、一第二表面3906、一第三表面3908、及一第四表面3910。第一表面3904具有6.50毫米至9.5毫米之範圍之一曲率半徑。第二表面3906舉例說明呈凸塊形的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第二表面3906之曲率半徑係於4.50毫米至7.50毫米之範圍。第二表面3906可具有2.0毫米至4.0毫米之一寬度。第三表面3908具有6.50毫米至9.50毫米之範圍之一曲率半徑。第四表面3910係位在隱形鏡片3900的最外周邊及具有2.0毫米至8.0毫米之範圍之一曲率半徑。隱形鏡片3900的總直徑可於11.0毫米至16.5毫米之範圍。圖39B顯示隱形鏡片3900的側視圖。圖39C顯示於圖39A中隱形鏡片3900沿線3902之剖面圖。圖39D顯示隱形鏡片3900之凸面表面,及圖39E顯示隱形鏡片3900之凹面表面。
圖40顯示具有球面光學倍率疊置於一眼4014上的一隱形鏡片4000。眼4014有一上瞼4012及一下瞼4008。隱形鏡片4000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孔口增大區段)4002、一瞳孔區段4006、及一周緣4004。於圖40中可知隱形鏡片4000具有裝戴至上瞼4012下方的一區4010。含括於區4010內者為遞增厚度區域4002的一部分。
圖41顯示具有散光光學倍率疊置於一眼4114上的一隱形鏡片4100。眼4114有一上瞼4112及一下瞼4108。隱形鏡片4100具有一遞增厚度區(孔口增大區段)4102、一瞳 孔區段4106、及一周緣4104。於圖41中可知隱形鏡片4100具有裝戴至上瞼4112下方的一區4110。含括於區4110內者為遞增厚度區域4102的一部分。隱形鏡片4100也具有位在該底部的一配重/穩定化區段4116。
圖42顯示具有球面光學倍率疊置於一眼4214上的一隱形鏡片4200。眼4214有一上瞼4212及一下瞼4208。隱形鏡片4200具有含複數個部分環4202的一遞增厚度區(孔口增大區段)4218、一瞳孔區段4206、及一周緣4204。於圖42中可知隱形鏡片4200具有裝戴至上瞼4212下方的一區4210。含括於區4210內者為遞增厚度區域4218的複數個部分環4202。
圖43顯示具有一球面光學倍率疊置於一眼4314上的一隱形鏡片4300。眼4314有一上瞼4312及一下瞼4308。隱形鏡片4300具有含複數個部分環4302的一遞增厚度區(孔口增大區段)4318、一瞳孔區段4306、及一周緣4304。於圖43中可知隱形鏡片4300具有裝戴至上瞼4312下方的一區4310。含括於區4310內者為位在遞增厚度區域4318內的複數個部分環4202。隱形鏡片4300也具有位在該底部的一配重/穩定化區段4316。
圖44顯示混成多焦隱形鏡片4400之一實施例。隱形鏡片4400包括包圍一軟裙裾4404的一周緣4402。軟裙裾4404包括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4406。一接合點4416係位在遞增厚度區域4406的周邊。接合點4416連結遞增厚度區域4406至一氣體可通透剛性區段4408。氣體可通 透剛性區段4408具有一連續倍率梯度4412及包括非球面遠區段4410及非球面近區段4414。雖然圖44之實施例顯示遞增厚度區域4406位置接近周緣4402,但其位在相鄰於氣體可通透剛性區段4408或其周邊的任何位置。如此表示遞增厚度區域4406位置可相鄰於混成隱形鏡片4400的一幾何中心或在該中心的3.0毫米外側。
圖45顯示疊置於一眼上的混成隱形鏡片4500之一實施例。隱形鏡片4500包括包圍一軟裙裾4504的一周緣4502。軟裙裾4504包括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4506及具有位在其周緣的一接合點4516。接合點4516連結軟裙裾4504至一氣體可通透剛性區段4508。氣體可通透剛性區段4508可包括一球面光學倍率或一散光光學倍率。
圖46顯示軟式多焦隱形鏡片4600之一實施例。隱形鏡片4600包括一周緣4602、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4604、一近距離區段4606(示例說明為圈住該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的該環)、一中間區段4608(示例說明為圈住該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的該環)、及一遠區段4610(示例說明由中間區段4608所圍繞的該較大中心深色區)。
圖47顯示一反混成隱形鏡片4700之一實施例。隱形鏡片4700包括一周緣4702及一幾何中心4712。一剛性外裙裾4704環繞一軟性中心4710及包括一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4706。接合點4708係位在剛性外裙裾4704與軟性中心4710間。
針對裝戴該輔具的病人選擇處理程序: 當該輔具裝戴至具有一上瞼緣係在瞳孔上緣的2毫米至3毫米或以下之內,及/或一下瞼緣係在該瞳孔下緣的2毫米至3毫米或以下之內的眼睛上時,該輔具提供了顯著的化妝增強/增大了佩戴者眼睛的瞼裂。另一個針對該輔具建立病人選擇的方式係選擇任何眼睛,於該處於眼瞼開啟的休息位置,該上或下瞼遮蓋該眼的上及/或下角膜緣區。
此處揭示的實施例也教示一儀器其投影具有已知直徑的一影像至一潛在佩戴者的皮膚及面部眼區。該儀器許可拍攝投影至該潛在佩戴者的皮膚及面部眼區影像的照片。藉此方式,可能快速地瞭解提供最佳的瞼裂增大效果所需適當直徑隱形鏡片或鞏膜環。於若干實施例中,紅外光係用以投射光至佩戴者眼睛以減少佩戴者瞳孔的任何縮小。於其它實施例中係投射低位準可見光。於又其它實施例中係使用紅外線照相機。
該處理程序進一步預期涵蓋一裝戴輔具集合,藉此以隱形鏡片輔具為例,一集合的環或一系列的點、線係塗在或黏附至隱形鏡片;僅供舉例說明之用,各個點、線或環係比最外部相鄰的點、線或環的直徑小1毫米。然後當該輔具在佩戴者眼睛上嘗試時,許可護眼專家快速地目測決定哪個隱形鏡片提供最大的孔口增大。然後,專家也可簡單地指出存在於各個試驗鏡片的該開放孔口中的線數或環數,如此許可選出在佩戴者眼睛的孔口內部呈現最多線或環者。
於第一裝戴方法實施例中,當裝戴此處教示的該輔具時遵循下述技術:#1)拍攝當病人/意欲佩戴者放鬆但不笑時該意欲佩戴者單眼或雙眼的照片;#2)顯示或列印照片;#3)度量如於該所顯示或列印照片所示的自然瞼裂;#4)選擇一試驗輔具,該輔具提供良好對中及具有一總外直徑係比被裝戴的意欲佩戴者剛測得的瞼裂更寬1毫米至10毫米之範圍內,但於大部分情況下將更寬2毫米至4毫米;#5)在看過佩戴者眼睛的外觀(此點可只由護眼專家及/或藉來自被裝戴的病人反饋進行)後,選出欲處方及/或交付病人的輔具;#6)重複適當步驟以裝戴於意欲佩戴者或病人的第二隻眼。
於第二裝戴方法實施例中,當裝戴此處教示的該輔具時遵循下述技術:#1)拍攝當病人/意欲佩戴者放鬆但不笑時,量測該病人/該意欲佩戴者單眼或雙眼的自然瞼裂;#2)選擇一試驗輔具,該輔具提供良好對中及具有一總外直徑係比被裝戴的意欲佩戴者剛測得的瞼裂更寬1毫米至10毫米之範圍內,但於大部分情況下將更寬2毫米至4毫米;#3)在看過佩戴者眼睛的外觀(此點可只由護眼專家及/ 或藉來自被裝戴的病人反饋進行)後,選出欲處方及/或交付病人的輔具;#4)重複適當步驟以裝戴於意欲佩戴者或病人的第二隻眼。
於第三裝戴方法實施例中,當裝戴此處教示的該輔具時遵循下述技術:#1)拍攝當病人/意欲佩戴者放鬆但不笑時該意欲佩戴者單眼或雙眼的照片;#2)顯示或列印照片;#3)度量如於該所顯示或列印照片所示的自然瞼裂;#4)從存貨中取出裝戴一輔具或訂購一輔具其提供良好對中及具有一總外直徑係比被裝戴的意欲佩戴者剛測得的瞼裂更寬1毫米至10毫米之範圍內,但於大部分情況下將更寬2毫米至4毫米。
於第四裝戴方法實施例中,當裝戴此處教示的該輔具時遵循下述技術:#1)拍攝當病人/意欲佩戴者放鬆但不笑時,量測該病人/該意欲佩戴者單眼或雙眼的自然瞼裂;#2)從存貨中取出裝戴一輔具或訂購一輔具其提供良好對中及具有一總外直徑係比被裝戴的意欲佩戴者剛測得的瞼裂更寬1毫米至10毫米之範圍內,但於大部分情況下將更寬2毫米至4毫米。
於第五裝戴方法實施例中,當裝戴此處教示的該輔具時遵循下述技術: #1)從存貨中取出裝戴一輔具或訂購一輔具其提供良好對中及具有一總外直徑係比被裝戴的意欲佩戴者剛測得的瞼裂更寬1毫米至10毫米之範圍內,但於大部分情況下將更寬2毫米至4毫米。
圖48顯示用以裝戴如此處描述的一輔具之方法的實施例。如圖48所示,一影像4800投射至個人眼中。影像4800包括有多個記號4804的一標度4802。記號4804係用以量測個人的瞼裂,及用以決定將提高上瞼,或下壓下瞼,藉此增大個人的瞼裂之一輔具直徑。
須瞭解任何及全部已知之隱形鏡片處理、色澤、客製化色彩設計(包括色彩設計,諸如僅供舉例說明之用,角膜緣環、彩色環、彩色深影色加諸該輔具之上以增加外角膜緣環大小的呈現,因而使得佩戴者眼睛顯得更大)、塗覆層、材料、過濾特定波長光、隱形鏡片設計、形狀、光學倍率含平光、靜態或動態聚焦隱形鏡片、散光、球面、及老花眼矯正所需的任何已知光學倍率皆可考慮應用至此處描述的輔具(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僅供舉例說明之用,當該輔具係呈隱形鏡片時,該隱形鏡片可為:單焦只有球面光學倍率、單焦有球柱面光學倍率、多焦只有球面光學倍率、多焦有球柱面光學倍率。呈鞏膜環的輔具將不具有光學倍率,且將不考慮單焦或多焦。
須瞭解如此處揭示之實施例涵蓋軟式隱形鏡片或混成隱形鏡片或鞏膜環可藉此而利用後述隱形鏡片的特徵中之「一或多者」增加佩戴者瞼裂大小的任何手段,僅 供舉例說明之用:「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增厚總厚度、增厚緣厚度、增加總直徑、局限化增加厚度區、增加凸面表面摩擦、增加凸面表面摩擦之局限區、凸面上升高厚度增加的部分區、遞減厚度區段、凸面表面處理(材料及/或紋理)、截斷至鏡片上緣、截斷至鏡片下緣、截斷至鏡片上下緣、鏡片緣厚度增厚、瞳孔區段外側該隱形鏡片之凸面上厚度增厚的(部分或全部)一帶(多帶)或一環(多環)、一圓頂(多圓頂)、一節段(多節段)、增加基本曲度配合。本列表非意圖為限制性。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比瞳孔區段更高的一增加厚度區域。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比瞳孔區段更低的一增加厚度區域。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輔具具有比瞳孔區段更高及更低的一增加厚度區域。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輔具提供截斷及/或配重以穩定該輔具。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鏡片緣係具有一習知輔具的厚度及邊緣。
於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該鏡片緣係具有比傳統隱形鏡片更厚的總厚度及邊緣。
要緊地須注意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隱形鏡片輔具增加的厚度(無論係在瞳孔區段以內或瞳孔區段以外)不會變更將光聚焦在隱形鏡片佩戴者的視網膜上的 該隱形鏡片部分期望的處方或光學倍率。
於若干實施例中,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中之一者具有球面光學倍率,但就厚度而言,瞳孔區段周邊區係組配成類似負非球面複曲面鏡片具有180(±20度)軸線,表示在該瞳孔區段上方及下方的厚度係比正常更厚。
於其它實施例中,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中之一者具有球面光學倍率,但就厚度而言,瞳孔區段周邊區係組配成類似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中之一者,但例外為針對相同光學倍率、直徑及基本曲度,此一周邊區具有比習知/傳統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增厚的厚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中之一者包含散光光學倍率,及就厚度而言,瞳孔區段周邊區係組配成類似負非球面複曲面鏡片具有180(±20度)軸線,表示在該瞳孔區段「上方及下方」的厚度係比典型散光矯正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正常更厚。
若干實施例預期不具光學倍率軸的球面鏡片將使得該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之該瞳孔區段上方及下方區係比具有此種球面或散光光學倍率的一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預期的厚度更厚。
若干實施例預期有一光軸的散光鏡片將使得該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之該瞳孔區段上方及下方區係比具有此種球面或散光光學倍率的一軟式或混成隱形鏡片預期的厚度更厚。
若干實施例考慮位在旋轉對稱的該輔具的凸面 上之一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或一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
若干實施例考慮位在旋轉不對稱的該輔具的凸面上之一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或一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
若干實施例考慮位在非旋轉對稱的該輔具的凸面上之一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或一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
若干實施例考慮位在近似上瞼緣曲度及/或下瞼緣曲度的該輔具的凸面上之一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或一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
該輔具的遞增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可具有落入於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100微米至500微米之較佳範圍,75微米至400微米之更佳範圍內的一最大△厚度差(增加厚度)。
該輔具的遞減厚度區域(孔口增大區段)可具有落入於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100微米至500微米之較佳範圍,100微米至400微米之更佳範圍,75微米至400微米之更佳範圍內的一最大△厚度差(減少厚度)。
該輔具的遞增厚度(孔口增大區段)之凸面區域可位在距該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3毫米至8.5毫米之範圍內,及更佳地係位在距該隱形鏡片的幾何中心5毫米至7.75毫米之範圍內。
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孔口增大區段)之該區域 於大部分情況下係在該輔具緣內部。但於有些但非大部分情況下,該區域可始於該輔具的外緣。
大多數情況下,最大遞增厚度之差值係位在該輔具緣內部0.5毫米至3.0毫米之範圍內。
大多數情況下,最大遞減厚度之差值係位在該輔具緣內部0.5毫米至3.0毫米之範圍內。
大多數情況下,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輔具的外緣內部0.1毫米至6.0毫米之範圍內。
大有些情況下,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孔口增大區段)可始於該輔具外緣及前進至該輔具的外緣內部6毫米。
大多數情況下,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輔具緣內部0.1毫米至6.0毫米之範圍內。但於有些但非大部分情況下可始於該輔具外緣。
遞增厚度區域(區段、區)(孔口增大區段)或遞減厚度區域(區段、區)(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可為0.5毫米至6毫米。
遞增厚度直徑及遞減厚度直徑係落入於7毫米至15毫米之範圍內。
於若干實施例中,有遞增厚度及/或遞減厚度的多環或多區段,因而一個環係位在另一個環內部(或較接近鏡片的幾何中心)。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增厚度(孔口增大區段)之 區域或區段具有一斜率及一最大厚度差,因而在該最大遞增厚度差外側(較為接近該輔具外緣)上的外斜率係比內側(最接近該輔具的中心)上的內斜率更陡。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減厚度之區域或區段具有一外斜率及一最大厚度差,因而在該最大遞增厚度差該側(較為接近該輔具的中心)上的內斜率為最陡。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遞減厚度之區域或區段具有一外斜率及一最大厚度差,因而在該最大遞增厚度差該側(較為接近該輔具的中心)上的內斜率係等於外斜率。
於若干實施例中,呈隱形鏡片或鞏膜環的該輔具可包含指狀構件,當眼瞼閉合或眨眼時該等指狀構件朝向該鞏膜環中心彎折,及當眼瞼開啟時該等指狀構件遠離該鞏膜環中心開啟(展開)。該等指狀構件可位在該鞏膜環在眼瞳孔上方及下方該區域上。當眼瞼開啟而不眨眼或閉眼時,該等指狀構件可升高上瞼與下壓或下降下瞼。
當隱形鏡片一詞係提供於或用於本文揭示時,其表示下列中之一者:角鞏膜隱形鏡片、混成隱形鏡片。
當使用遞增厚度區域一詞時係表示該孔口增大區段。
當使用遞減厚度區域一詞時係表示該孔口增大區段。
當使用增加表面摩擦區域一詞時係表示該孔口增大區段。
於該輔具之若干實施例中,可有或可無一遞增厚 度區段(區域、區)或一遞減厚度區段(區域、區),反而該區段或區域表面係經變更以比較該輔具的其它區提供增高的瞼摩擦。此一增加表面摩擦區域或區段在眼瞼眨眼或強制閉眼時容易被克服,但當開啟眼瞼時,此一增加摩擦區域升高上瞼及/或下壓下瞼因而開啟眼睛孔口。
如此處揭示之該輔具可被穩定化(藉使用穩定化區段)以於多焦或複曲面單焦或複曲面多焦之情況下防止旋轉,僅供舉例說明之用。
於單焦球面鏡片之情況下,如此處揭示之該輔具可不被穩定化(未經穩定化/自由旋轉),僅供舉例說明之用。
當呈鞏膜環時,當自然/正常眨眼時,如此處揭示之該輔具經常性地可自由旋轉。及又於大部分(但非全部實施例中),當呈單焦隱形鏡片時,可只包含球面光學倍率及不含穩定化區段、特性件或構件。
當呈鞏膜環時,當自然/正常眨眼時,於若干實施例中,如此處揭示之該輔具經常性地不可自由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與該穩定化區段可藉設計成為一個且同一個。於其它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與該穩定化區段、特性件或構件分開。
圖49-53示例說明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之具體實施例。圖49顯示一鞏膜環4900具有與其周緣4902分開的一孔口增大區段4906。位在周緣4902與孔口增大區段4906間者為一第一區域4904。第一區域4904具有等於習知鞏膜環的一厚度及曲率。孔口增大區段4906具有一外緣 4908及一內緣4916。孔口增大區段4906具有由一外斜率4910及一內斜率4914界定的一遞增厚度,具有位在外斜率4910與內斜率4914間之一最大遞增厚度4912。一第二區域4918的位置係相鄰於內緣4916及朝向一開放中心孔口4920延伸。類似第一區域4904,第二區域4918具有等於習知鞏膜環的一厚度及曲率。位在開放中心孔口4920的中心者為鞏膜環4900之幾何中心4922。圖49也顯示鞏膜環4900之垂直維度(VD)。垂直維度(VD)係從外緣4908的最高點量至外緣4908的最低點。
圖50顯示一鞏膜環5000具有始於其周緣5002的一孔口增大區段5004。孔口增大區段5004具有由一外斜率5006及一內斜率5010界定的一遞增厚度,具有位在外斜率5006與內斜率5010間之一最大遞增厚度5008。孔口增大區段5004包括相鄰於一開放中心孔口5014的一內緣5012。位在開放中心孔口5014中心者為鞏膜環5000的幾何中心5016。圖50也顯示鞏膜環5000之垂直維度(VD)。垂直維度(VD)係從外緣5002的最高點量至外緣5002的最低點。
圖51顯示一隱形鏡片5100具有與其周緣5102分開的一孔口增大區段5106。位在周緣5102與孔口增大區段5106間者為一第一區域5104。第一區域5104具有等於習知隱形鏡片的一厚度及曲率。孔口增大區段5106具有一外緣5108及一內緣5116。孔口增大區段5106具有由一外斜率5110及一內斜率5114界定的一遞增厚度,具有位在外斜率5110與內斜率5114間之一最大遞增厚度5112。一第二區域 5118的位置係相鄰於內緣5116及朝向該隱形鏡片5100之幾何中心5120延伸。類似第一區域5104,第二區域5118可具有光學倍率或可沒有光學倍率,及具有等於有特定光學倍率或缺乏的習知隱形鏡片的一厚度及曲率。圖51也顯示隱形鏡片5100之垂直維度(VD)。垂直維度(VD)係從外緣5108的最高點量至外緣5108的最低點。
圖52顯示一隱形鏡片5200具有始於其周緣5202的一孔口增大區段5204。孔口增大區段5204具有由一外斜率5206及一內斜率5210界定的一遞增厚度,具有位在外斜率5206與內斜率5210間之一最大遞增厚度5208。一第二區域5214的位置係相鄰於內緣5212及朝向該隱形鏡片5200之幾何中心5220延伸。第二區域5214可具有光學倍率或可沒有光學倍率,及具有等於有特定光學倍率或缺乏的習知隱形鏡片的一厚度及曲率。圖52也顯示隱形鏡片5200之垂直維度(VD)。垂直維度(VD)係從外緣5202的最高點量至外緣5202的最低點。
圖53A-E顯示具有複數個遞增厚度帶5304的孔口增大區段之多個具體實施例。遞增厚度帶係環繞一開放中心孔口5300或一視區5302以輪輻狀方式排列。雖然於圖53A-E中顯示複數個不同樣式,但須瞭解任何數目或任何方向性的遞增厚度帶5304皆可存在於該孔口增大區段。
圖54-56示例說明此處描述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瞼裂增大效果。圖54顯示一個人的自然瞼裂。如圖54可見個人的左自然瞼裂(圖54右側)的最大直徑為約6毫米。圖55 顯示同一個人佩戴具有如此處描述的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由圖55可見其左眼瞼裂已經增大。其左眼瞼裂的最大直徑現在為約9.5毫米,增加約3.5毫米。圖56顯示圖54與圖55的左眼並排以供比較。
圖57-60顯示舉例說明如此處描述的該輔具之實施例的表面輪廓之線圖。圖57-60量化各個孔口增大區段之內及外斜率。
圖61示例說明一隱形鏡片6130之維度比較人眼解剖。該人眼具有一上瞼6120、一下瞼6122、一角膜6124、及一鞏膜6128。位在角膜6214與鞏膜6128的界面者為一角膜緣6126。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6132的隱形鏡片6130係顯示為佩戴於眼上,及延伸橫過角膜6124及角膜緣6126至位在角膜6124兩側上的鞏膜6128。隱形鏡片6130的視覺代表圖6100係顯示於眼睛左側(此非實際鏡片,反而係一代表圖顯示隱形鏡片6130的各個維度)。如視覺代表圖6100所示,隱形鏡片6130具有位置相鄰一周緣6102的一孔口增大區段6132。孔口增大區段6132係由一外斜率6104、一最大遞增厚度6106、一內斜率6108、及一內緣6110所界定。位在內緣6110內側者為有一幾何中心6114位在其中的一光學倍率區段6112。從圖61可知最大遞增厚度6106係位在該眼兩側上的角膜緣6126外側。
圖62示例說明一鞏膜環6230之維度比較人眼解剖。該人眼具有一上瞼6220、一下瞼6222、一角膜6224、及一鞏膜6228。位在角膜6214與鞏膜6228的界面者為一角 膜緣6226。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6232的鞏膜環6230係顯示為佩戴於眼上,及延伸橫過角膜6224及角膜緣6226至位在角膜6224兩側上的鞏膜6228。鞏膜環6230的視覺代表圖6200係顯示於眼睛左側(此非實際鏡片,反而係一代表圖顯示鞏膜環6130的各個維度)。如視覺代表圖6200所示,鞏膜環6230具有位置相鄰一周緣6202的一孔口增大區段6232。孔口增大區段6232係由一外斜率6204、一最大遞增厚度6206、一內斜率6208、及一內緣6210所界定。位在內緣6210內側者為有一幾何中心6214位在其中的一開放中心孔口6212。從圖61可知最大遞增厚度6206係位在該眼兩側上的角膜緣6226外側。
圖63A-66D示例說明如何量測各個形狀的垂直維度及/或最小垂直維度之實施例。雖然此等圖式為孔口增大區段的形狀說明例之簡化版本,但須瞭解任何形狀將具有一垂直維度及一最小垂直維度。用於此等示例說明之目的,將假設用以度量垂直維度及/或最小垂直維度的該等點將係位在一孔口增大區段的最頂部及一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底部。
圖63A顯示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外緣6306呈圓形之一輔具6300。外緣6306的最高點係顯示於點6302,及外緣6306的最低點係顯示於點6304。從最高點6302量至最低點6304的且投影至一縱軸上的垂直維度(VD)係顯示於圖63A左側。因外緣6306係呈圓形,故垂直維度(VD)係等於最小垂直維度(MVD)。針對一圓而言,此點對該輔具的 任何旋轉方向性皆為真。
圖63B顯示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的外緣6356呈正三角形之一輔具6350。外緣6356的最高點係顯示於點6352,及外緣6356的最低點係顯示於點6354。從最高點6352量至最低點6354的且投影至一縱軸上的垂直維度(VD)係顯示於圖63B左側。於圖63B中,此乃該正三角形的高,也是該最小垂直維度(MVD)。因外緣6356係呈正三角形,故垂直維度將根據鏡片的方向性而改變。舉例言之,如圖63C所示,若該三角形係轉至側邊,則最高點將為點6358,及最低點將為點6360。從最高點6358量至最低點6360的且投影至一縱軸上的垂直維度(VD)係顯示於圖63C左側。該三角形的此種旋轉定向結果導致較大的垂直維度。此種較大的垂直維度係來自於下述事實,全部正三角形皆具有高度小於其邊長。
圖64A-C示例說明如何量測位在具有卵形外緣6420的一輔具6400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之垂直維度(VD)及最小垂直維度(MVD)。圖64A顯示於第一旋轉方向的輔具6400,於該處該卵形係定位成其短軸係於垂直方向取向。圖64A之方向性顯示垂直維度等於該卵形的最小垂直維度(MVD)。該最小垂直維度(MVD)係從最高點6402至最低點6404度量,且投影至縱軸上。圖64B及64C顯示該卵形的其它方向性,於該處其垂直維度(VD)並非其最小垂直維度。舉例言之,於圖64B中該卵形的長軸係於垂直方向定向。如此導致從點6410至點6412量測的一垂直維度(VD)係大於圖 64A所示卵形的最小垂直維度(MVD)。同理,圖64C中該卵形的方向性顯示從點6406至點6408量測的一垂直維度(VD)係大於圖64A所示卵形的最小垂直維度(MVD)。
圖65A-B顯示如何量測在由具有外緣6510的兩個部分環所界定的一輔具6500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之垂直維度(VD)及最小垂直維度(MVD)。圖65A顯示該輔具之一方向性,於該處針對該孔口增大區段垂直維度(VD)係等於最小垂直維度(MVD)。最小垂直維度(MVD)係從最高點6502量至最低點6504。圖65B顯示該輔具6500之一方向性,於該處垂直維度(VD)係不等於最小垂直維度(MVD)。圖65B中的垂直維度(VD)係從最高點6506量至最低點6508,且係大於圖65A顯示的最小垂直維度。
圖66A-B顯示如何量測在由複數個隔開區所界定的一輔具6600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之垂直維度及最小垂直維度,於該處外緣6610係配置成方形。圖66A顯示該輔具之一第一方向性,於該處針對該孔口增大區段垂直維度(VD)係等於最小垂直維度(MVD)。外緣6610具有位置最遠離輔具6600的中心的點6602、6604、6606、及6608。於圖66A中,最小垂直維度(MVD)係從一最高點6602量至一最低點6606,及投影至位在圖66A左側的一縱軸上。圖66B顯示該輔具之一第二方向性,示例說明垂直維度(VD)係非為最小垂直維度(MVD)。於圖66B中,垂直維度(VD)係從一最高點6604量至一最低點6606,及投影至位在圖66B左側的一縱軸上。可知圖66B的垂直維度(VD)係大於圖66A顯示的最小垂 直維度(MVD)。
圖66C-D示例說明如何量測在由複數個隔開區所界定的一輔具6650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之垂直維度及最小垂直維度,於該處外緣6660係配置成三角形。圖66C顯示該輔具6650之一第一方向性,其中該垂直維度(VD)係為最高點6652與最低點6654間距。圖66D顯示一第二方向性,其中該垂直維度係等於最小垂直維度(MVD)。如圖66D所示,從一最高點6652量至一最低點6656的該最小垂直維度(MVD)係投影至位在圖66D左側的一縱軸上。
圖67顯示具有一周緣6710及一開放孔口6702的一鞏膜環6700。位在開放孔口6702上方者為具有一上指狀構件6704的一遞增厚度區域,及位在開放孔口6702下方者為具有一下指狀構件6706的一遞增厚度區域。鞏膜環6700也具有溝槽6708設計以當指狀構件6704及6706被佩戴者眼瞼所向下彎折時容納之。溝槽6708位置係相鄰指狀構件6704及6706的內側。須注意溝槽6808為選擇性。
圖68顯示具有一周緣6810及一視區6802的一隱形鏡片6800。位在視區6802上方者為具有一上指狀構件6804的一遞增厚度區域,及位在視區6802下方者為具有一下指狀構件6806的一遞增厚度區域。隱形鏡片6800也具有溝槽6808設計以當指狀構件6804及6806被佩戴者眼瞼所向下彎折時容納之。溝槽6808位置係相鄰指狀構件6804及6806的內側。須注意溝槽6808為選擇性。
圖69顯示具有一視區6902、一上指狀構件6910 及一下指狀構件6908的一隱形鏡片6900之側視圖。於圖69中,一上瞼6906係顯示接觸上指狀構件6910。當佩戴隱形鏡片6900時上指狀構件6910舉起(提高)上瞼6906。圖69也顯示一下瞼6904係顯示接觸下指狀構件6908。當佩戴隱形鏡片6900時下指狀構件6909下壓(下降)下瞼6904。雖然圖69係顯示一隱形鏡片,但須瞭解具有指狀構件的一鞏膜環(參考前文就圖67的說明)也可以如於圖69中描述的相同方式舉起(提高)及/或下壓(下降)上及下眼瞼。
表1摘述四個不同舉例說明之輔具對四個不同個體眼睛的效果。
鏡片I之規格如下:8.4基本曲率/15.0毫米總直徑/150微米最大厚度差凸塊距該鏡片的外緣內側1.0毫米至1.50毫米/孔口增大區段始 於該鏡片的外緣/一般基本厚度(凸塊及外緣除外)係落入於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光學倍率等於-0.50D
鏡片J之規格如下:8.4基本曲率/15.0毫米總直徑/300微米最大厚度差凸塊距該鏡片的外緣內側1.5毫米至2.0毫米/孔口增大區段始於該鏡片的外緣/一般基本厚度(凸塊及外緣除外)係落入於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光學倍率等於-0.50D
鏡片K之規格如下:8.4基本曲率/15.5毫米總直徑/150微米最大厚度差凸塊距該鏡片的外緣內側1.0毫米至1.50毫米/孔口增大區段始於該鏡片的外緣/一般基本厚度(凸塊及外緣除外)係落入於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光學倍率等於-0.50D
鏡片L之規格如下:8.4基本曲率/15.5毫米總直徑/300微米最大厚度差凸塊距該鏡片的外緣內側1.5毫米至2.0毫米/孔口增大區段始於該鏡片的外緣/一般基本厚度(凸塊及外緣除外)係落入於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光學倍率等於-0.50D
表1示例說明針對不同個人效果為最佳的特定鏡片,大部分個人瞼裂可藉佩戴如此處描述的包含一孔口增大區段的一輔具而予增大。須瞭解表1只是可佩戴的多種鏡片中之一例,而並非表示限制此處描述的輔具之尺寸及/或增大能力。
若干實施例包括位在其凸面外表面上包含一孔口增大區段的能夠由一佩戴者佩戴的一輔具。該輔具具有X 毫米總直徑,及該佩戴者眼睛包含Y毫米垂直孔口度量,故X毫米係比Y毫米長至少1毫米。孔口增大區段增大了佩戴者眼睛的瞼裂。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下壓(下降)了一佩戴者的下瞼。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舉升(提高)了一佩戴者的上瞼。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舉升(提高)了上瞼達至少1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下壓(下降)了下瞼達至少1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提高了上瞼達少於1毫米及/或下壓了下瞼達少於1毫米,但增大了該佩戴者眼睛的瞼裂達至少1毫米。
該輔具包含一材料其為下列中之一者:水凝膠、矽水凝膠、矽、透氣性、親水性、剛性及可撓性。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角鞏膜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軟式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混成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鞏膜環。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輔具邊緣的內部。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始於該輔具的外緣。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為旋轉對稱。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為旋轉不對稱。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具有落入於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一最大遞增厚度差。於若干 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具有落入於100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的一最大遞增厚度差。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距該輔具的幾何中心3毫米至8.5毫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距該輔具的幾何中心5毫米至7.75毫米之範圍內。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距該輔具的外周緣0.1毫米至6.0毫米之範圍內。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從該輔具的外周緣至距該輔具的外周緣6.0毫米之範圍內。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位在距該輔具的外周緣0.5毫米至3.0毫米之範圍內的一最大差厚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包含在該鏡片之凸面上的一凸塊。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鞏膜環包含一開放中心孔口。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鞏膜環包含一同質設計。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鞏膜環包含一混成設計。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鞏膜環包含一可撓性指狀構件。於若干實施例中,當眨眼時該指狀構件係於朝向該鞏膜環的幾何中心之方向彎折。於若干實施例中,當眼瞼打開時該指狀構件係於背向該鞏膜環的幾何中心之方向展開。
該輔具可被佩戴歷經下列中之一時間:連續、每日、每週及每月。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拋棄式。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可重複使用式。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光學倍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沒有光學倍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斜率及最大遞增厚度之一差。於若干實施例中,在該最大遞增厚度差的外側(最接近該輔具外緣)上的斜率係比內側上的(最接近該輔具中心)斜率更陡。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增加表面摩擦的一區段或區域。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沒有增加表面摩擦的一區段或區域,但反而具有位在其外凸面上的增加表面摩擦的一區段。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係落入於0.5毫米至6毫米之範圍。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外緣係近似一習知角鞏膜隱形鏡片的邊緣。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峰差厚度,其係相對應於當不佩戴該輔具時位在該佩戴者上瞼緣上方0.1毫米或以上的一點。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峰差厚度,其係相對應於當不佩戴該輔具時位在該佩戴者下瞼緣下方0.1毫米或以上的一點。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峰差厚度係相對應於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內部的一點。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峰差厚度係相對應於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外部的一點(表示通過該輔 具的幾何中心測得的峰差厚度至峰差厚度的距離係大於上瞼緣與下瞼緣間之垂直度量(垂直眼孔口)。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落入於7毫米至15毫米之範圍的一直徑(非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寬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為一角鞏膜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角鞏膜隱形鏡片為一球面單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角鞏膜隱形鏡片為一多焦隱形鏡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角鞏膜隱形鏡片具有一複曲面光學倍率。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角鞏膜隱形鏡片為一單焦球柱面隱形鏡片。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旋轉對稱孔口增大區段且係未經穩定化。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旋轉對稱孔口增大區段且該輔具係不含一穩定化區段。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不含一穩定化區段及因而可自由旋轉。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經穩定化及因而不可自由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及一分開孔口穩定化區段。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係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及該輔具在自然眨眼期間自由旋轉。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有色區,當佩戴至佩戴者眼睛上時增加眼睛變大的化妝外觀。於若干實施例中,該有色區為下列中之一者:角膜緣環、彩色環、深影色。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位在沿交叉該輔具的幾何中心之一假想縱軸的該幾何中心之上方及下方。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輔具包含一孔口增大區段位在沿交叉該輔具的幾何中心之一假想縱軸的該幾何中心之右側或左側。
若干實施例包括針對一佩戴者眼睛的一輔具具有X毫米總直徑,及該佩戴者眼睛具有Y毫米垂直孔口度量,其中X毫米係比Y毫米長至少1毫米。該輔具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有3度至45度之範圍內的一外斜率。
若干實施例包括針對一佩戴者眼睛的一輔具具有X毫米總直徑,及該佩戴者眼睛具有Y毫米垂直孔口度量,其中X毫米係比Y毫米長至少1毫米。該輔具具有一孔口增大區段有1度至15度之範圍內的一內斜率。
若干實施例包括一輔具具有在其幾何中心的頂側及底側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一厚度斜率。該厚度斜率係超過5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
若干實施例包括一輔具具有在其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在該凸面上形成一凸塊。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大於5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的一外斜率厚度。
若干實施例包括一輔具具有在其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該孔口增大區段在該凸面上形成一凸塊。該孔口增大區段具有小於5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的一內斜率 厚度。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外斜率厚度係大於10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外斜率厚度係大於15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外斜率厚度係大於20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外斜率厚度係大於30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內斜率厚度係小於10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內斜率厚度係小於15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內斜率厚度係小於20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之內斜率厚度係小於300微米增加厚度/毫米。
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孔口增大區段在該輔具的凸面上具有一凸塊。於若干實施例中,該凸塊係位在該輔具的幾何中心的垂直上方及下方。
須瞭解該詳細說明部分章節而非概要及摘要說明章節(若有)係意圖用以解譯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該等概要及摘要說明章節(若有)可列舉如發明人預期涵蓋的一或多個但非全部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因而絕非意圖囿限本發明或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各項。
雖然參考領域及應用實施例的具體實施例已經於此處描述本發明,但須瞭解本發明並非囿限於此。其它實施例及修正亦屬可能,且係落入於本發明之範圍及精髓 內。舉例言之,不限制本段落的通用性,實施例並非限於圖式示例說明的及/或此處描述的硬體、方法及/或實體。又復,實施例(無論是否於此處明確地描述)於超出此處描述實施例的領域及應用有顯著用途。
借助於示例說明特定功能及其關係之具現的功能積木已經於此處描述實施例。為求描述的方便,此處已經任意地界定此等功能積木的邊界。只要合宜地執行特定功能及關係(或其相當例)可界定替代邊界。又,替代實施例使用與此處描述的不同的順序可執行功能方塊、步驟、操作、方法等。
此處述及「一個實施例」、「一實施例」、或類似片語指示所描述的實施例可包括一特定特性件、結構、或特性,但每個實施例可能並非必然包括該特定特性件、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片語並非必要指同一個實施例。又,當一特定特性件、結構、或特性係連結一實施例描述時,在相關技藝的熟諳技藝人士之知識範圍內可結合此等特性件、結構、或特性至其它實施例而無論於此處是否明確地敘述或描述。
本發明之幅員及範圍不應受前述具體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限,反而僅須依據如下申請專利範圍各項及其相當物界定。
1400‧‧‧鞏膜環
1402‧‧‧幾何中心
1404‧‧‧中心開放孔口
1406‧‧‧最大遞增厚度
1408‧‧‧遞增厚度區域

Claims (21)

  1. 一種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的眼睛上之輔具,其係包含:一凸面及一凹面;及位在該凸面上的一孔口增大區段;其中該輔具增大了該佩戴者眼睛的自然瞼裂達至少1毫米。
  2.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輔具係為一角鞏膜鏡片。
  3.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輔具係為一鞏膜環。
  4.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含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
  5.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含一外斜率及一內斜率而有位在介於其間的一厚度之最大變化。
  6.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含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及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有至少10.5毫米之一最小垂直維度。
  7.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輔具係進一步包含:一周緣;一幾何中心;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位在該凸面上及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及其中該至少一個表面特性件之至少一部分係位在距該鏡片之該幾何中心5.25毫米處或其外側。
  8.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輔具係包含至少14.5毫米之一 總直徑。
  9.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下壓該佩戴者的一下眼瞼達至少1毫米,或舉高該佩戴者的一上眼瞼達至少1毫米。
  10. 如請求項5之輔具,其中厚度之該最大變化係落入於25微米至1,000微米之一範圍內。
  11. 如請求項5之輔具,其中厚度之該最大變化係落入於75微米至400微米之一範圍內。
  12. 如請求項5之輔具,其中厚度之該最大變化係位在距該輔具之一周緣1.0毫米與2.5毫米之間。
  13. 如請求項5之輔具,其中當該輔具係佩戴於該眼睛上時,厚度之該最大變化係位在該佩戴者眼睛的角膜緣處或其外部。
  14. 如請求項5之輔具,其中該外斜率係大於該內斜率。
  15. 如請求項6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具有至少14毫米之一最小垂直維度。
  16.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包含增加表面摩擦的一區。
  17. 如請求項16之輔具,其中該增加摩擦係由一表面處理、一塗覆層、一不同材料、表面凹紋(dimples)、表面不規則、或其組合提供。
  18.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係包含具有一厚度之最大變化的一遞增厚度。
  19. 如請求項18之輔具,其中該遞增厚度係為一厚度之增 加。
  20. 如請求項18之輔具,其中該遞增厚度係為一厚度之減少。
  21. 一種輔具,其係包含:一孔口增大區段,包含一外斜率、一內斜率、最大增加厚度差(△)之一點、及一遞增厚度直徑;一周緣;一幾何中心;及從該周緣上的一第一點通過該輔具的該幾何中心及該孔口增大區段至在相對周緣上的一第二點度量的一總直徑;其中該輔具之該總直徑為14.5毫米或以上;其中該外斜率係落入於5度與25度之範圍內;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增加厚度差之該點為75微米或以上;其中該孔口增大區段的最大厚度差之該點係位在距該周緣1毫米與3毫米之間;及其中該遞增厚度直徑為10.5毫米或以上。
TW102132257A 2012-09-07 2013-09-06 眼睛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 TWI617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98205P 2012-09-07 2012-09-07
US61/698,205 2012-09-07
US201261702274P 2012-09-18 2012-09-18
US61/702,274 2012-09-18
US201261706827P 2012-09-28 2012-09-28
US61/706,827 2012-09-28
US201261714567P 2012-10-16 2012-10-16
US61/714,567 2012-10-16
US201261716633P 2012-10-22 2012-10-22
US61/716,633 2012-10-22
US201261721530P 2012-11-02 2012-11-02
US61/721,530 2012-11-02
US201261726096P 2012-11-14 2012-11-14
US61/726,096 2012-11-14
US201261729020P 2012-11-21 2012-11-21
US61/729,020 2012-11-21
US201261730185P 2012-11-27 2012-11-27
US61/730,185 2012-11-27
US201261736210P 2012-12-12 2012-12-12
US61/736,210 2012-12-12
US201361757365P 2013-01-28 2013-01-28
US61/757,365 2013-01-28
US201361835709P 2013-06-17 2013-06-17
US61/835,709 2013-06-17
US201361859360P 2013-07-29 2013-07-29
US61/859,360 2013-07-29
US14/018,244 US9414906B2 (en) 2012-09-07 2013-09-04 Eye aperture enhancing prosthesis and method
US14/018,244 2013-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225A true TW201411225A (zh) 2014-03-16
TWI617861B TWI617861B (zh) 2018-03-11

Family

ID=50237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257A TWI617861B (zh) 2012-09-07 2013-09-06 眼睛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4906B2 (zh)
EP (1) EP2893392A4 (zh)
JP (1) JP2015535944A (zh)
KR (1) KR101866282B1 (zh)
CN (1) CN104956255B (zh)
AU (1) AU2013312750B2 (zh)
BR (1) BR112015005155A2 (zh)
CA (1) CA2884047A1 (zh)
HK (1) HK1213997A1 (zh)
IL (1) IL237586A0 (zh)
RU (1) RU2632773C2 (zh)
SG (1) SG11201501624YA (zh)
TW (1) TWI617861B (zh)
WO (1) WO201403962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7889A (zh) * 2020-11-27 2021-03-05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5947B2 (en) 2012-09-07 2018-06-12 BeautiEyes, LLC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widening the palpebral fissure of an individual's eye
US10534197B2 (en) 2012-12-21 2020-01-14 Eyeprint Prosthetics Llc Prosthetic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0928653B2 (en) 2012-12-21 2021-02-23 Eyeprint Prosthetics Llc Prosthetic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0852564B2 (en) 2012-12-21 2020-12-01 Eyeprint Prosthetics Llc Prosthetic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5157437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BeautiEyes, LLC 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including spline surface topograph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9733493B2 (en) * 2014-08-29 2017-08-15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Lens system for presbyopes with inter-eye vision disparity limits
EP3304179B1 (en) * 2015-05-29 2020-11-04 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obtaining contact lenses with dynamically controlled sagitta and clearance
US9927633B2 (en) * 2015-10-28 2018-03-2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Friction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WO2017078820A1 (en) * 2015-11-03 2017-05-11 Boston Foundation For Sight Chiral scleral lenses
KR101713055B1 (ko) * 2016-10-27 2017-03-07 이동호 안구의 미용을 위한 눈동자 확대부재 및 그 확대부재를 사용한 미용성형시술방법 및 그 시술기구
US10620455B2 (en) 2018-04-18 2020-04-14 Tectus Corporation Non-circular contact lenses with payloads
CN115701959A (zh) * 2020-04-20 2023-02-14 阿维希有限公司 眼科装置
TWI758731B (zh) * 2020-05-12 2022-03-21 亮點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隱形眼鏡之定位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950C (de) 1925-11-06 1926-07-27 Inst Kuenstliche Augen Vorrichtung zum Anheben von gelaehmten Augenlidern
US3698802A (en) 1969-12-29 1972-10-17 Henry J Baron Hydrophilic contact lens
US4084890A (en) * 1972-08-04 1978-04-18 Baron Henry J Contact lens
DE2749144C2 (de) 1977-11-03 1979-12-06 Bruno 6000 Frankfurt Koller Kontaktlinse
IE820195L (en) 1981-03-23 1982-09-23 Bausch And Lomb Incorp Contact lenses
GB9017823D0 (en) 1990-08-14 1990-09-26 Albright & Wilson Complex phosphates
US5472436A (en) * 1994-07-26 1995-12-05 Fremstad; Daria A. Ocular appliance for delivering medication
TW275112B (en) 1995-03-15 1996-05-01 Ciba Geigy Ag Rotation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 and methods of lens stabilization
US5652638A (en) 1995-05-04 1997-07-29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ucts, Inc. Concentric annular ring lens designs for astigmatism
US5650837A (en) 1995-05-04 1997-07-22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ucts, Inc. Rotationally stable contact lens designs
CA2236097C (en) 1995-10-31 2007-03-06 Procornea Holding B.V. Multifocal len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FR2760853B1 (fr) 1997-03-17 1999-05-28 Essilor Int Lentille de contact a bossages palpebraux
SG83139A1 (en) 1998-08-10 2001-09-1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 Dynamic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US6176578B1 (en) 1998-12-09 2001-01-23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oric contact lenses
US6135594A (en) 1998-12-21 2000-10-2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oric contact lens with axis offset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6183082B1 (en) 1998-12-21 2001-02-06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Contact lenses with constant peripheral geometry
US20020024631A1 (en) 1999-08-31 2002-02-28 Roffman Jeffrey H. Rotation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WO2001016641A1 (en) 1999-08-31 2001-03-0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Rotation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US6467903B1 (en) * 2000-03-31 2002-10-22 Ocular Sciences, Inc. Contact lens having a uniform horizontal thickness profile
US6491392B2 (en) 2000-12-08 2002-12-10 Johnson & Johnson Vison Care, Inc. Dynamic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JP4263172B2 (ja) * 2002-07-19 2009-05-13 ジョンソン・アンド・ジョンソン・ビジョン・ケ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周方向の角度位置が安定し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6939005B2 (en) 2003-08-20 2005-09-06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Rotation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US7036930B2 (en) 2003-10-27 2006-05-02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corneal staining in contact lens wearers
RU50816U1 (ru) * 2004-08-02 2006-01-27 Серге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Тихонов Глазной протез
US20060050232A1 (en) 2004-08-19 2006-03-09 Jerry Dukes Tinted contact lenses with gradient ring patterns
SG129315A1 (en) * 2005-07-28 2007-02-26 Oculus Ltd Contact lens that makes the eye appear larger
WO2008118938A1 (en) * 2007-03-26 2008-10-02 Theta Research Consultant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hthalmic medication delivery and ocular wound recovery
US20080255663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Akpek Esen K Artificial Cornea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646908B2 (en) * 2008-03-04 2014-02-1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Rotation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design
US20110149229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Pierre Gerligand Contact lenses with stabilization features
US8322851B2 (en) 2009-12-17 2012-12-0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US20110149230A1 (en) 2009-12-17 2011-06-23 Menezes Edgar V Stabilization of contact lenses
EP2560693A1 (en) 2010-04-23 2013-02-2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 of improving lens rotation
KR20130128431A (ko) 2010-12-14 2013-11-26 노파르티스 아게 컬러 콘택트 렌즈
WO2012083195A2 (en) 2010-12-17 2012-06-21 Cornell University Magnetic control of eyelid posi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7889A (zh) * 2020-11-27 2021-03-05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5112572A (ru) 2016-10-27
WO2014039628A2 (en) 2014-03-13
WO2014039628A3 (en) 2014-05-01
KR20150080488A (ko) 2015-07-09
AU2013312750A9 (en) 2018-06-21
AU2013312750A1 (en) 2015-03-26
BR112015005155A2 (pt) 2017-07-04
CN104956255B (zh) 2017-09-08
RU2632773C2 (ru) 2017-10-09
KR101866282B1 (ko) 2018-06-11
US9414906B2 (en) 2016-08-16
EP2893392A4 (en) 2016-04-27
TWI617861B (zh) 2018-03-11
US20140074230A1 (en) 2014-03-13
AU2013312750A2 (en) 2016-07-28
IL237586A0 (en) 2015-04-30
JP2015535944A (ja) 2015-12-17
AU2013312750B2 (en) 2018-06-21
CA2884047A1 (en) 2014-03-13
HK1213997A1 (zh) 2016-07-15
EP2893392A2 (en) 2015-07-15
CN104956255A (zh) 2015-09-30
SG11201501624YA (en)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861B (zh) 眼睛孔口增大輔具及方法
RU2559176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многоосевых линз для астигматизма
US8083346B2 (en) Contact lens for keratoconus
TWI665489B (zh) 為防止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與瞳孔大小無關的鏡片設計
JP2015535944A5 (zh)
US9132005B2 (en) Eye aperture enhancing prosthesis and method
US20180284481A1 (en)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widening the palpebral fissure of an individual's eye
AU2018203697B2 (en) Contact lens stabilisation
US8113652B2 (en) Contact lens with meridional sagittal variation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2019530012A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上方部分にレンチキュラを備える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20150290034A1 (en) 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including spline surface topograph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1998052090A1 (en) Improved contact lens
TWI794831B (zh) 周邊象限隱形眼鏡之結構及其方法
US11733544B2 (en) Orthokeratology lens with displaced shaping zone
JP2007241233A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