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9802A - 二次電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9802A
TW201409802A TW102115048A TW102115048A TW201409802A TW 201409802 A TW201409802 A TW 201409802A TW 102115048 A TW102115048 A TW 102115048A TW 102115048 A TW102115048 A TW 102115048A TW 201409802 A TW201409802 A TW 2014098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folded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5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9673B (zh
Inventor
Takuo KUDOH
Kiyoyasu Hiwada
Shozo Izumo
Tomokazu Saito
Akira Nakazawa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Micronics Kk
Guala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Micronics Kk, Guala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Nihon Micronic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09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9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6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plate-like electrodes
    • H01M10/0454Cells or batteries with electrodes of only one polarity fold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4/00Electrochemical current or voltage gener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6/00 - H01M12/00;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4/005Photoelectrochemical storag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1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2Solid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適用有藉由正極層和負極層來包夾蓄電層之全固體型的二次電池構造之從容積上、作業上、定位上等之1以上的觀點而言為較先前技術而更為良好之二次電池。本發明之二次電池,其特徵為:係將藉由正電極層以及負電極層來包夾蓄電層的薄片狀之單層二次電池,適用為作對折或者是作二次對折之折疊的折曲構造之單層二次電池。於此,較理想,係將折曲構造之單層二次電池作並排設置,並在相鄰接之折曲構造的單層二次電池間,使其作電性之直接接觸,或者是經由正極端子構件或負極端子構件來作接觸,以達成電流容量之增大化以及端子電壓之高壓化的至少其中一者。

Description

二次電池
本發明,係有關於二次電池,例如,係可適用在:利用金屬氧化物之光激勵構造變化,而根據在能帶隙中形成新的能階並捕獲電子的動作原理所得之二次電池(以下,稱作量子電池)中。
作為二次電池,鎳氫電池(Ni-MH)或鋰離子二次電池(LIB)等係為週知。另一方面,近年來,係對於小型且大容量之電池有所要求。因此,係進行有將單獨地作為二次電池而起作用之單位(以下,稱作單層電池)作複數重疊的使用。
在非專利文獻1之第319頁~320頁中,係記載有如同圖1以及圖2中所示一般之圓筒型以及角型的鎳氫電池(Ni-MH)之構造。圓筒型電池1A,係將特定形狀之薄板狀的正極2以及負極3,隔著間隔物4而捲繞成漩渦狀(漩渦,係可視為將單層電池作了重疊),並插入至圓筒型之殻體5中,再注入電解液,之後進行密閉,而完成為電池。角型電池1B,係層積成在特定形狀之薄板狀的正 極2以及負極3之間中介存在有間隔物4之構造,並插入至角型之殻體5中,再注入電解液,之後進行密閉,而完成為電池。
在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之角型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內部構造(極板群)。其係記載有:在被彎折為鋸齒狀之間隔物4的連續體之谷溝內,交互插入正極板2和負極板3,並朝向鋸齒方向作推壓,而設為扁平狀的極板群1C。此種極板群,係被插入至角型之外裝罐內,並注入電解液,之後進行密閉,而完成為角型電池。
又,近年來,係進行有固體薄膜化所構成之全固體型的二次電池之研究、開發,並被期待能夠作為實現小型化之二次電池。在圖4中,係對於展示有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之立體圖以及剖面圖作展示。在圖4中,係將正極端子以及負極端子等之端子構件、外裝構件和被覆構件等之安裝構件等,作了省略。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1D,係為在負極層3和正極層2之間具備有當充放電時會產生內部變化的固體之層(以下,稱作蓄電層)6者。作為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1D,係存在有上述之量子電池或者是全固體型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等。在量子電池的情況時,係在負極層3和正極層2之間,設置有藉由充電動作來積蓄(捕獲)電子並藉由放電動作來將積蓄了的電子放出之層(如同後述一般,將此層稱作充電層),此充電層6,係該當於蓄電層6。又,在全固體型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情 況時,於負極層3和正極層2之間,係被設置有固體電解質層,此固體電解質層,係該當於蓄電層6。另外,在將圖4中所示之構造作為單層電池而作層積一般的情況時,較理想,係在蓄電層6之周圍等處,設置將負極層3和正極層2相絕緣或者是對於蓄電層6之周圍作保護的密封構件7(但是,密封構件7係並非為必要之構成要素)。
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1D,亦如同週知一般,能夠藉由將單層電池作串聯層積而提高端子電壓,並藉由將單層電池作並聯層積而將電流容量增大。
圖5,係為對於可容易思及之將二次電池1D作為單層電池並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了串聯連接的二次電池1E作展示之剖面圖。在二次電池1E中之中間的單層電池(1D),其之負極層3的下面係與下一段之單層電池之正極層2的上面作接觸,最下段之單層電池,其之負極層3的下面係與負極端子板或者是負極端子層(以下,稱作負極端子板)8之上面作接觸,最上段之單層電池,其之正極層2的上面係與正極端子板或者是正極端子層(以下,稱作正極端子板)9之上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若是將二次電池1D之端子電壓設為Vo,將電流容量設為Io(=I×t(Ah)),將二次電池1D之層積數(串聯連接數)設為N,則二次電池1E之端子電壓係為N×Vo(例如,若是層積數為6,則係為6×Vo),而電流容量係成為 Io。
圖6,係為對於可容易思及之將二次電池1D作為單層電池並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了並聯連接的二次電池1F作展示之剖面圖。在二次電池1F中之各單層電池(1D),係分別被挾持於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之間,在某一單層電池之正極端子板9和其上段的單層電池之負極端子板8之間,係設置有絕緣層10。複數之負極端子板8,係經由負極端子連結部8b而被連結,複數之正極端子板9,係經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連結,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分別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若是將二次電池1D之端子電壓設為Vo,將電流容量設為Io,將二次電池1D之層積數(並聯連接數)設為N,則二次電池1F之端子電壓係為Vo,容量係成為N×Io(例如,若是層積數為6,則係為6×Io)。
為了實現高端子電壓且大電流容量之二次電池,係只要將單層電池之串聯層積和並聯層積作組合即可。例如,藉由將圖6之被挾持在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之間的單層電池(1D)之部分,置換為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了串聯性層積者,係能夠構成高端子電壓且大電流容量之二次電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4070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電性化學會 電池技術委員會編「電池小冊」,歐姆股份有限公司,平成22年2月發行
在圖1~圖3所示之先前技術的二次電池中,為了使相鄰接之單層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相互絕緣,係需要配置間隔物,又,為了確保電解液之收容空間,要將電池之全容積縮小一事係為困難。又,在圖1~圖3所示之二次電池中,由於係利用有化學反應,因此,會有充放電性能劣化或壽命降低的情況。又,由於係使用有電解液,因此係伴隨著漏液的風險。進而,在鋰離子型之二次電池中,會有由於過充電、充放電而導致信賴性降低或者是由於使用有電解液而導致電極間短路之風險。
伴隨著利用電解液一事所導致的缺點,係可藉由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而對於大部分的問題作解決。
如同上述一般,藉由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並聯連接,係能夠將二次電池之電流容量增大。然而,此種二次電池1F,係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必須要在相鄰接之單層電池的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之間設置絕緣層10,並且,係必須要設置與單層電池之負極層3的數量相同之負極端子板8,同時設置與單層電池之正極層2的數量相 同之正極端子板9,因此,二次電池1F之容積係變大。
一般而言,電池之容積效率,係藉由相對於電池之全容積的電池之實效容積的比例,而求取出來。若是對於二次電池之充電週期作考慮,則雖然係對於將二次電池之電流容量增大一事有所要求,但是,更理想,係能夠達成就算是將電流容量增大也能夠將電池之全容積縮小。又,若是電池之全容積縮小,則亦能夠對於二次電池之小型化有所助益。負極端子板8和正極端子板9,雖係為在電池之構成上而為必要者,但是,絕緣層10,乃是雖非所願卻不得不設置者,並成為使容積效率降低的重大原因。
若是所期望之電流容量變得越大,則只需要將並聯連接之單層電池的層積數增大即可。但是,伴隨著層積數之增大,絕緣層10之數量亦會增加(負極端子板8和正極端子板9之數量亦會增加),全容積係會變得更大。
不論是並聯連接或者是串聯連接,在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層積的二次電池中,對於各單層電池之對位的要求均係為高。在圖6中所示之二次電池1F的情況時,負極端子連結部8b和正極端子連接部9b,從全容積之降低的觀點來看,係以越接近單層電池1D(圖6中之空隙L越短)為越理想。例如,當任一者的單層電池朝向圖6之右方偏移而被層積,並導致該單層電池之負極層3與正極端子連結部9b作了接觸的情況時,係會形成短路路徑。因此,對於各單層電池之對位的要求係為高,而會有導致製造效率之降低的可能性。
又,在層積工程中,係必須要對於與層積數相同之數量的單層電池進行層積處理,因此製造工程數也會增多。
因此,係期望能夠提供一種:將藉由正極層和負極層來包夾蓄電層之全固體型的二次電池構造作為單層二次電池來作了適用,並且從容積上、作業上、定位上等之1以上的觀點而言均為較先前技術而更為良好之二次電池。
為了解決此種課題,本發明之二次電池,其特徵為:係將藉由正電極層以及負電極層來包夾蓄電層的薄片狀之單層二次電池,適用為作對折或者是作二次對折之折疊的折曲構造之單層二次電池。
於此,較理想,係將折曲構造之複數的單層二次電池作並排設置,並在相鄰接之折曲構造的單層二次電池間,使其作電性之直接接觸,或者是經由正極端子構件或負極端子構件來作接觸,以達成電流容量之增大化以及端子電壓之高壓化的至少其中一者。
若依據本發明之二次電池,則由於係將具備有作了折疊的折曲構造之單層二次電池作了適用,因此,係能夠達成下述之數個效果:亦即是,係能夠完全不使用絕緣層、或者是盡可能地減少絕緣層,而能夠對於容積作抑制,並且,能夠對於零件數作抑制,而能夠使製造更加效率化, 進而,係將正極端子構件或者是負極端子構件插入至作了折疊的內部間隙中,而能夠提高定位精確度。
1A‧‧‧圓筒型電池
1B‧‧‧角型電池
1C‧‧‧極板群
1D‧‧‧二次電池
1E‧‧‧二次電池
1F‧‧‧二次電池
2‧‧‧正極層
3‧‧‧負極層
4‧‧‧間隔物
5‧‧‧殼體
6‧‧‧蓄電層
7‧‧‧密封構件
8‧‧‧負極端子板
8a‧‧‧延長部
8b‧‧‧負極端子連結部
9‧‧‧正極端子板
9a‧‧‧延長部
9b‧‧‧正極端子連結部
10‧‧‧絕緣層
12‧‧‧導電性基板
20A‧‧‧二次電池
20B‧‧‧二次電池
20C‧‧‧二次電池
20D‧‧‧二次電池
20E‧‧‧二次電池
20F‧‧‧二次電池
20G‧‧‧二次電池
20H‧‧‧二次電池
20I‧‧‧二次電池
20J‧‧‧二次電池
20K‧‧‧二次電池
20L‧‧‧二次電池
20M‧‧‧二次電池
20N‧‧‧二次電池
20O‧‧‧二次電池
20P‧‧‧二次電池
20Q‧‧‧二次電池
20R‧‧‧二次電池
20S‧‧‧二次電池
20T‧‧‧二次電池
20U‧‧‧二次電池
2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1P‧‧‧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1N‧‧‧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1-1‧‧‧第1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1-2‧‧‧第2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1-3‧‧‧第3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2‧‧‧多段折疊單層量子電池
23‧‧‧逆2段折疊單層量子電池
24‧‧‧細縫
25‧‧‧舌片
26‧‧‧溝
27‧‧‧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7-1‧‧‧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7-2‧‧‧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7N‧‧‧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7P‧‧‧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28‧‧‧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
28-1‧‧‧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
28-2‧‧‧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
29‧‧‧非完全二次對折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
30‧‧‧非完全二次對折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
[圖1]對於先前技術之圓筒型的鎳氫電池(Ni-MH)之內部構造作了一部份截斷並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2]對於先前技術之角型的鎳氫電池(Ni-MH)之內部構造作了一部份截斷並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3]對於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角型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內部構造(極板群)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4]係對於展示有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之立體圖以及剖面圖作展示。
[圖5]對於可思及之將全固體型的二次電池作為單層電池並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了串聯連接的二次電池之構成作展示的剖面圖。
[圖6]對於可思及之將全固體型的二次電池作為單層電池並將複數之單層電池作了並聯連接的二次電池之構成作展示的剖面圖。
[圖7]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8]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9]對於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10]對於第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11]對於將第4實施形態作了變形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12]對於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13]對於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以及身為其之構成要素的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之構成作展示的剖面圖。
[圖14]對於將第5以及第6實施形態之技術思想作了組合的變形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15]對於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圖16]對於將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第1例作了適用之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17]對於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第2例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18]對於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第3例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19]對於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第4例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20]對於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第5例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21]對於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2]對於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3]對於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4]對於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以及分解正面圖。
[圖25]對於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以及分解正面圖。
[圖26]對於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7]對於第14實施形態之變形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之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8]對於第1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29]對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30]係為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所適用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的形成方法之說明圖。
[圖31]對於第1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
[圖32]對於第1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33]對於第1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34]係為變形實施形態(其之1)之二次電池的說明圖。
[圖35]係為對於變形實施形態(其之2)之二次電池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A)關於量子電池
以下所說明之各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係為適用有量子電池之技術者。因此,在各實施形態之說明前,先針對量子電池作簡單的說明。
如同上述一般,量子電池,係為利用金屬氧化物之光激勵構造變化,而根據在能帶隙中形成新的能階並捕獲電子的動作原理,所得到的二次電池。
量子電池,係為全固體型之二次電池,單獨作為二次電池而起作用之構成,係可藉由上述之圖4來作表現。亦即是,量子電池(1D),係為在負極層3和正極層2之間具備有充電層6者。
充電層6,係為藉由充電動作而積蓄電子,並藉由放電動作而放出蓄電電子,且在並未進行充放電的狀態下而將電子作保持(蓄電)之層,並為適用光激勵構造變化技術所形成者。
於此,光激勵構造變化,例如,係在國際公開 WO/2008/053561中有所記載,並為該申請案之發明者(亦為本申請案之發明者)中澤明先生所發現的現象(技術)。亦即是,中澤明先生,係發現了:身為具有特定值以上之能帶隙的半導體並具備透光性的金屬氧化物,若是在被作了絕緣被覆的狀態下而被賦予有效的激勵能量,則在能帶隙內會產生多數之不存在有電子的能階。量子電池,係為藉由將電子捕獲至此些之能階中來進行充電,並藉由將捕獲的電子放出來進行放電者。
充電層6,係使被絕緣被膜所包覆之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微粒子,對於負極層3而附著為薄膜狀,再經由紫外線照射來使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產生光激勵構造變化,並變化成能夠積蓄電子者。
於量子電池的情況時,正極層2,係具備有電極本體層、和以與充電層6相接的方式所形成的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層。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層,係為了防止從電極本體層所對於充電層6之電子的注入,而被設置者。負極層3和正極層2之電極本體層,只要是作為導電層而形成者即可。
以下所說明之各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係為將圖4中所示之單獨作為量子電池來起作用的單位(以下,稱作單層量子電池)作了1或者是複數之利用者。在各實施形態中所共通之技術思想,係在於將單層量子電池作了對折折疊或者是二次對折折疊地來作利用一點。因此,單層量子電池,係被形成為其折疊方向之長度為具備有在折疊方向 上所必要之長度的2倍或者是超過2倍程度之長度的形狀。作為形狀,係以矩形為理想,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矩形,亦可為圓形、橢圓形、六角形等之其他的形狀。於此,在對折中,較理想,係為上側和下側的圖形會完全重疊的線對稱圖形,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在二次對折之後述實施形態中,雖然並非為使二次對折後之4個的部分完全地相重疊者,但是,亦可使用完全地相重疊者。
例如,單層量子電池中之正極層2以及負極層3的膜厚,係可設為10nm~1μm程度,充電層6之膜厚,係可設為50nm~10μm程度。亦即是,單層量子電池,係為薄片狀之電池,並為可作對折折疊或者是二次對折折疊者。又,充電層6,由於雖然係身為完全固體之層,但是係並非為將粒子作推壓而硬化者,因此,係不會有在彎折部分處而發生損傷或者是龜裂一般的情況。
另外,關於圖4,係如同在上述之說明中亦有所提及一般,在單層量子電池中,亦同樣的,密封構件7係並非為必要之構成要素。只要是在作了折疊之後,能夠將負極層3和正極層2之間的短路等之不必要的短路藉由空隙等來作防止者,則係可將密封構件7省略。
(B)第1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7,係為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 (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7,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係具備有被作了對折折疊之1或者是複數(在圖7中,係為3個之例)的單層量子電池(以下,適宜稱作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以下,係針對將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作了複數適用的情況時之構成、效果作說明(但是,就算是在僅適用有1個的情況時,亦仍存在有能夠直接作適用之構成和效果)。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係分別為將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來作了折疊者。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數量,係只要因應於所期望之電流容量來作選擇即可。
在單層量子電池之藉由對折折疊而成為相對向的正極層2之上下部分間,正極端子板9係被插入至直到使其之前端與折曲部之內面相接為止。被作了與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數量相同數量的設置之正極端子板9,係經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作連結。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係被插入至於上下方向而相鄰接之負極端子板8之間。全部的負極端子板8,係經由負極端子連結部8b而被作連結。另外,亦可將圖7中所示之一部份的負極端子板8省略。例如,圖7中,位置於最上方之負極端子板8以及位置於最下方之負極端子板8,係亦可作省略。
另外,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雖係被稱作「板」,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薄板,而亦可為薄膜狀 者。又,係並不需要使全面作電性接觸並起作用,而亦可為網格狀或者是梳齒狀等之導電性構件有一部分欠缺者。又,關於插入方向之長度,亦同樣的,係可設為較使其之前端與折曲部之內面相接的長度而更短。
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分別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在圖7中,雖係針對將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設置於左右的例子作了展示,但是,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之位置,係可為任意。例如,亦可設為在紙面之法線方向的面前側以及深處側,設置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亦可將負極端子連結部8b設置於左方,並將正極端子連結部9b設置於紙面之法線方向的面前側。又,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亦可分別為板狀物或者是棒狀物,又,係並不被限定於1個的構件,而亦可為將複數之構件在紙面之法線方向上作了配列者。
又,在圖7中,雖係展示負極端子板8、延長部8a以及負極端子連結部8b為被一體性構成,且正極端子板9、延長部9a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為被一體性構成的情況,但是,係並不需要從一開始便身為一體性之構成。例如,亦可為將負極端子板8、延長部8a以及負極端子連結部8b作為相異之構件來構成,並在製造之過程中再作連結者。
負極端子板8、延長部8a以及負極端子連結部8b,只要是電性上為充分低之阻抗值,且能夠與負極層3以及未圖示之朝向外部的負極端子作連接,則對於形狀和材質係並不作特別限定。同樣的,正極端子板9、延長部9a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只要是電性上為充分低之阻抗值,且能夠與正極層2以及未圖示之朝向外部的正極端子作連接,則對於形狀和材質係並不作特別限定。
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係成為複數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的並聯連接,而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
又,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就算是適用有並聯層積構造,亦並不需要用以確保正極以及負極間之絕緣的絕緣層(參考圖6),而能夠將全容積縮小。
進而,由於係將單層量子電池作對折而作利用,因此,係能夠將二次電池20A所佔有之面積縮小。例如,當設為適用了與圖6中所示之二次電池1F的單層電池相同面積之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時,係能夠將二次電池20A所佔有之面積,設為二次電池20A之一半程度。
更進而,由於係將單層量子電池作對折利用,因此,係能夠將層積對象之零件數等減少,而能夠降低層積工程之工程數。例如,在形成與圖6中所示之二次電池1F的厚度同等程度之厚度的二次電池20A的情況時,所需要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的數量,係成為在二次電池1F中之單層電池的必要數量之一半程度。
又,係成為能夠對於被作了小片化的單層量子電池作 選別並形成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地,來製作二次電池20A,而成為能夠製作出將良品之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的大容量之二次電池20A。
進而,正極端子板9,由於係設為一直插入至使其之前端與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折曲部的內面相接觸的程度為止,因此,係能夠消除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位置的偏移,而能夠防範短路等於未然。
圖7,雖係對於適用將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來作了對折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者作了展示,但是,作為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的變形實施形態,係可列舉出適用了將負極層3作為內側地來作了對折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者。此變形實施形態,係成為將圖7中的正極要素置換為負極要素並將圖7中之負極要素置換為正極要素者。
亦可將圖7中所示之複數的二次電池20A,設為安裝在1個安裝構件之中,於此情況,係可將複數之二次電池20A的延長部8a以及9a作串聯連接,又,亦可作並聯連接,進而,亦可作串並聯連接,更進而,亦可設為使其個別地露出於外部。例如,亦可將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面形狀設為半圓形狀,並將2個二次電池20A,以使平面形狀成為概略圓形的方式來安裝在安裝構件中。
(C)第2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2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8,係為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二 次電池20B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8,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B,係具備有1或複數個(圖8係為2個之例)的電池構造22,該電池構造22,係為將單層量子電池作2段(此段數,係成為串聯連接數,且亦可為3段以上)之重疊,並在該2段重疊的狀態下而作了對折折疊之電池構造(以下,適宜稱作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以下,係針對將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作了複數適用的情況時之構成、效果作說明(但是,就算是在僅適用有1個的情況時,亦仍存在有能夠直接作適用之構成和效果)。各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係分別為將上段之單層量子電池的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來作了折疊者。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之數量,係只要因應於所期望之電流容量來作選擇即可。又,將折疊前之單層量子電池作重疊的段數,係只要因應於所期望之端子電壓來選定即可。
在藉由折疊而成為相對向的正極層2之上下部分間,正極端子板9係被插入至直到使其之前端與折曲部之內面相接為止。被作了與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之數量相同數量的設置之正極端子板9,係經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作連結。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係被插入至於上下方向而相鄰接之負極端子板8之間。另外,圖8中, 位置於最上方之負極端子板8以及位置於最下方之負極端子板8,係亦可作省略。全部的負極端子板8,係經由負極端子連結部8b而被作連結。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分別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
第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B,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係成為單層量子電池之串聯連接,而能夠將端子電壓提高,又,係成為複數之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之並聯連接,而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
又,第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B,亦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係能夠得到下述之效果等:亦即是,係成為不需要絕緣層(參考圖6),而能夠將全容積縮小,並且,由於係作對折,因此係能夠將佔有面積縮小,且能夠將層積對象之零件數等減少,而能夠降低層積工程之工程數,並且能夠對於被作了小片化的單層量子電池作選別,而製作將良品之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的二次電池,且能夠對於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2之位置的偏差作抑制。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在第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B中者,係成為第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B的變形實施形態。
(D)第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3實施形態,一面 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9,係為對於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9,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係為將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單層量子電池(以下,適宜稱作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和以負極層3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單層量子電池(以下,適宜稱作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以使折曲部位置於反方向的方式來作了層積者。在圖9之例中,身為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負極層3之面的下面、和身為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正極層2之面的上面,係作面接觸。
在藉由折疊而成為相對向的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正極層2之上下部分間,正極端子板9係被插入至直到使其之前端與折曲部之內面相接為止。在藉由折疊而成為相對向的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負極層3之上下部分間,負極端子板8係被插入至直到使其之前端與折曲部之內面相接為止。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由於係成為能夠在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負極層3和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正極層2之間而直接授受電子的構造,因此, 係成為2個單層量子電池之串聯連接。故而,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係能夠將端子電壓提高。
又,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亦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係能夠得到下述之效果等:亦即是,由於係作對折,因此係能夠將佔有面積縮小,且能夠將層積對象之零件數等減少,而能夠降低層積工程之工程數,並且能夠對於被作了小片化的單層量子電池作選別,而製作將良品之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的二次電池,且能夠對於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位置的偏差作抑制。
在圖9中,雖係針對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係分別為將1個(1段)的單層量子電池作了折疊者的情況來作了展示,但是,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的至少其中一方,係亦可為在第2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多段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B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在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中者,係成為第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C的變形實施形態。
(E)第4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4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10,係為對於第4實施形態之 二次電池20D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10,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D,係將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複數(在圖10中,係為3個之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中之上折疊部分以及下折疊部分的至少其中一方,插入至其他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內部間隙中,並且將複數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作了堆積重疊者。以能夠將上折疊部分以及下折疊部分之至少其中一方插入至其他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內部間隙中的方式,來設為使從下側數起之第奇數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折曲部分和第奇數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折曲部分,在左右方向上而位置於相反側。在圖10之例中,第1個和第3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1、21-3,其折曲部分係位置於右側,第2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其折曲部分係位置於左側,第1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1之上折疊部分,係被插入至第2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之內部間隙中,第2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之下折疊部分,係被插入至第1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1之內部間隙中,並且,第2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之上折疊部分,係被插入至第3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3之內部間隙中,第3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3之下折疊部 分,係被插入至第2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之內部間隙中。
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露出面,係為負極層3之面,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係分別經由2枚的負極端子板8而被作包夾。另外,在如同第1和第3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1、21-3一般地被作堆積重疊而負極層3彼此相鄰接的場所處,係作為下側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1用的上側之負極端子板8、和作為上側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3用的下側之負極端子板8,而適用共通之負極端子板8。另外,亦可將負極端子板8之一部份作省略(參考後述之圖11)。
由於相鄰接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的上折疊部分以及下折疊部分,係作為插入部而被插入至內部間隙中(換言之,相鄰接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的上折疊部分以及下折疊部分係相互嵌合),因此,在其中一方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的正極層3和負極層3成為相對向之部分處,係被插入有被設置有絕緣層10之正極端子板9。絕緣層10,係被設置在與負極層3相接之側處。
正極端子板9,係經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而被作連結,負極端子板8,係經由負極端子連結部8b而被作連結。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分別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
3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係經由使負極層3與負 極端子板9作連接,而實現負極層3側之並聯連接,並且,藉由使正極層2相互作連接,而實現正極層2側之並聯連接,3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係成為並聯連接。
圖10中所示之二次電池20D,係為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對折折疊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為3個時的情況。圖11,係為對於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對折折疊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為5個時的情況時之二次電池作展示,作為其技術思想,係與圖10中所示之二次電池相同。另外,如同上述一般,在圖11所示之二次電池中,係將能夠省略之負極端子板8的一部份作了省略。
第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D(包含圖11中所示者),係成為複數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的並聯連接,而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
又,第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D(亦包含圖11中所示者),亦係能夠得到下述之效果等:亦即是,係能夠抑制絕緣層之數量而將全容積縮小,並且,由於係作對折,因此係能夠將佔有面積縮小,且能夠將層積對象之零件數等減少,而能夠降低層積工程之工程數,並且能夠對於被作了小片化的單層量子電池作選別,而製作將良品之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的二次電池,且能夠對於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之位置的偏差作抑制。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C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D中者,係成 為第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D的變形實施形態。
(F)第5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5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12,係為對於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12,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係將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和以負極層3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該些中之上折疊部分以及下折疊部分的至少其中一方,插入至其他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內部間隙中,並且將複數(圖12係為3個之例)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21N作了堆積重疊者。圖12中所示之二次電池20E,從下側起之第1個以及第3個,係為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第2個,係為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
2個的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係分別經由2枚之負極端子板8而被作包夾。另外,作為下側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用的上側之負極端子板8和上側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用的下側之負極端子板8,係適用共通之負極端子板8。此共通之負極端子板8,係亦可省略。 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係經由2枚之被設置有絕緣層10的正極端子板9而被作包夾。絕緣層10,係被設置在與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正極層2相接之側處。
正極端子板9,係經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作連結,負極端子板8,係經由負極端子連結部8b而被作連結。負極端子連結部8b以及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分別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
於此,作為將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作了展開者,來對於連接關係作考慮。在此展開構成中,於負極端子板8處,2個的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係將負極層3作為下側地而被作載置,在此些之2個的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係以負極層3作為下側地而被作載置,在此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上,係被載置有正極端子板9。亦即是,係成為在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並聯電路處,將1個的單層量子電池(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作了串聯連接之構成。
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係成為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串聯連接,而能夠將端子電壓增高。另外,於圖12中所示者,係亦可經由並聯連接而將電流容量增大。
又,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亦係能夠得到下 述之效果等:亦即是,係能夠抑制絕緣層之數量而將全容積縮小,並且,由於係作對折,因此係能夠將佔有面積縮小,且能夠將層積對象之零件數等減少,而能夠降低層積工程之工程數,並且能夠對於被作了小片化的單層量子電池作選別,而製作將良品之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的二次電池,且能夠對於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21N之位置的偏差作抑制。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D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中者,係成為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的變形實施形態。
(G)第6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6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13(A),係為對於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13(A),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圖13(B),係為對於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的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
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係為將圖13(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並不隔著絕緣層而使其相互接觸地作了1段或者是複數段(圖13(A)係為3段之例)之堆積重疊者。正極端子板9,係與露出於最上段之外部 處的正極層2作接觸,此正極端子板9,係被與用以使正極端子露出於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之延長部9a作連接。負極端子板8,係與最下段之露出的負極層3作接觸,此負極端子板8,係被與用以使負極端子露出於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之延長部8a作連接。
圖13(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係為將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作為下側,並將以負極層3作為內側地而作了對折折疊之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作為上側,而以使折曲部位置於相反方向的方式且成為插入狀態(嵌合狀態)的方式,來作了層積者。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下折疊部分的正極層2、和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下折疊部分的正極層2,係與相同之下側的絕緣層10之相反的面作接觸,而確保有絕緣。又,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上折疊部分的負極層3、和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上折疊部分的負極層3,係與相同之上側的絕緣層10之相反的面作接觸,而確保有絕緣。
假設,若是將構成圖13(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的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以及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的折疊展開,則在被作了展開的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上,被作了展開的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係成為以將一半之區域作了重疊的狀態來作了接觸之狀態。亦即是,圖13(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係成為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以及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 池21P之串聯連接構成。
圖13(A)中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20F之例,由於圖13(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係為3段,因此,係成為6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21P之串聯連接。
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由於係成為複數之單層量子電池的串聯連接,因此係能夠將端子電壓增高。
又,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亦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係能夠得到下述之效果等:亦即是,由於係作對折,因此係能夠將佔有面積縮小,且能夠將層積對象之零件數等減少,而能夠降低層積工程之工程數,並且能夠對於被作了小片化的單層量子電池作選別,而製作將良品之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的二次電池,且能夠對於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位置的偏差作抑制。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E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中者,係成為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的變形實施形態。
圖14,係為對於將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20E之技術思想和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F之技術思想作了組合的二次電池20G作展示之剖面圖。此變形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G,係為在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的上側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上,將圖13 (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作上下反轉地來作了設置,之後,使其與上側之負極端子板8作接觸,並且,在第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E的下側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下,將圖13(B)中所示之串聯連接單位構成作了設置,之後,使其與下側之負極端子板8作接觸者。
故而,二次電池20G,係為在將3個的單層量子電池(從下側起,21P、21N、21P)之串聯電路作了2個的並聯連接之電路中,將1個的單層量子電池(21N)作了串聯連接的構成。
(H)第7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7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15,係為對於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H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剖面圖。圖15,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上述之第1~第6實施形態,係為對於將具備有負極層3、充電層6以及正極層2之單層量子電池(參考圖4)作了折疊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利用者(密封構件7係並非為必須要件)。具備有負極層3、充電層6以及正極層2之單層量子電池,係經由對於基板上所進行之薄膜形成而被形成,並從基板而脫離所形成者。或者是,係為在脫離後,被切出為特定之形狀所形成者。於量子電池 的情況時,作為上述之基板,係不僅是能夠適用絕緣性基板,而亦能夠適用藉由銅或不鏽鋼等之導電性材料所成之薄的導電性基板。
此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H,係為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參考圖7)的一部份作了變更者。該二次電池20H,係為將在導電性基板12之上層積負極層3、充電層6以及正極層2並且具備有防止短路之密封構件7(但是,密封構件7係並非為必須之構成要件)的構成,作為單位構成(以下,適宜稱作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並將此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來折疊並得到折曲之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23,再將此折曲之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23,代替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來作了適用者。其他之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相同。
若依據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H,則由於折疊前之單位構成,係為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因此,係能夠成為不需要進行像是將電池構成部分從基板而剝離一般之製造工程。其他之效果,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折曲之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23所具有的基板,由於係為導電性基板12,因此,係亦能夠使導電性基板12擔負起負極層3之功能,而將負極層3省略。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F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 中,能夠適用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H的技術思想者,係成為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H的變形實施形態。
第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H,係為對將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的折疊單層量子電池21之部分,置換為折曲之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23者。雖省略圖示,但是,亦可實現將第2實施形態~第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B~20F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1P的部分置換為折曲之附有基板之單層量子電池23的二次電池。
在圖15中所示之二次電池20H,雖係為將導電性基板12設置在負極層3側者,但是,在將導電性基板12設置在正極層2側的情況時,亦同樣的,係可設為在殘留有導電性基板12的狀態下來構成二次電池。
(I)第8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8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16(C),係為對於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16(C),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例如,係如同下述一般地而形成。最初,係如同圖16(A)之平面圖中所示一 般,對於單層量子電池,而設置一直延伸至被實行折疊的線近旁處之1根或者是複數根(圖16(A)係為4根之例)的細縫24。細縫24,係亦可設為藉由對於完成後的單層量子電池所進行的切割而設置者,且亦能夠以在由薄膜之依序形成所進行的單層量子電池之形成過程中而對於成為細縫24之部分處的膜之形成造成阻礙的方式來設置之。接著,如同圖16(B)之平面圖中所示一般,從藉由細縫24而被作了切割區分的部分中,將預先所制定的部分,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來作折疊。圖16(B)之例,係為將最深側部分、和從深側起之第2個以及第3個的細縫24間之部分、以及最前側之部分,作了折疊的例子。並不被作折疊之部分,當作為折疊後的全體來作觀察的情況時,係構成從折疊本體而拉出的舌片25,在折疊本體處之舌片25的延長部分,係成為溝26。以下,將圖16(B)中所示一般之具備有舌片25的被作了折疊之單層量子電池27,適宜稱作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
另外,在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就算是當在用以說明之圖面中並無法看到舌片以及溝的情況時,亦會有在文章中附加符號「25」或「26」來作說明的情形。
圖17(B),係為對於在前方側而設置有唯一的舌片25以及其之延長的溝26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展示,圖17(A),係為對於該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被折疊前之狀態作展示。圖18(B),係為對於在深度方向之中央處而設置有唯一的舌片25以及其之延 長的溝26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展示,圖18(A),係為對於該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被折疊前之狀態作展示。
如圖16~圖18中所示一般,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其之舌片25的數量或舌片25之位置係並不被作限定。又,舌片25之寬幅,係亦並不被作限定。舌片25之長度,雖係因應於細縫24之長度而作制定,但是,亦可在被作了折疊之後,藉由沿著與舌片25之長邊方向相正交的方向而作切割,來將細縫24之長度更進一步縮短。
在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中,正極端子板9,係至少與在舌片25處之正極層2作接觸。進而,正極端子板9係亦可為以與露出於溝26之表面處的正極層2作接觸的方式而延伸者,在圖16(C)中,係對於此種情況作展示。負極端子板8,係至少與折疊本體處之下折疊部分的下側之負極層3作接觸。進而,負極端子板8係亦可為以與舌片25處的負極層3作接觸的方式而延伸者,在圖16(C)中,係對於此種情況作展示。又,亦可設置會與折疊本體處之上折疊部分的上側之負極層3作接觸一般的其他之負極端子板8。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在圖16中,雖係針對舌片25為與在折疊本體處之下折疊部分同一平面上而延伸者作展示,但是,舌片25係 亦可為以相對於折疊本體處之下折疊部分而具有180度以外之角度的方式來作了折曲者,並且,係亦可相應於此而對於正極端子板9之延長方向作選定。又,舌片25,係亦可為在其之途中而被作折曲,並藉由被折曲了的前端側而與正極端子板9作接觸者。
又,在圖16中,雖係針對細縫24和折曲線為相正交的情況作了展示,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如圖19中所示一般,而成為細縫24和折曲線為以90度以外之角度來作相交者。
進而,在圖16中,雖係針對藉由設置細縫24並作折疊而形成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的情況作了展示,但是,係亦可設為藉由其他的方法來形成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例如,亦可如圖20中所示一般,作為被折疊前的單層量子電池,而使用已被形成有舌片25的形狀者,並沿著與舌片25之長邊方向相平行的折曲線LN1或者是LN2,來將舌片25以外之部分作折疊,藉由此來形成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另外,在藉由折曲線LN1來作了折疊的情況時,係能夠作成相當於上述之溝26的部分,在藉由折曲線LN2來作了折疊的情況時,係不會作成相當於上述之溝26的部分。
若依據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則由於係設置有舌片26,因此,係能夠將正極層2本身作為拉出電極之構成要素來利用,而能夠將與電極相應之量的容積或體積等作削減。
將單層量子電池作折疊來作利用一事的效果,係如同在已述之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一般。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J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中者,係成為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變形實施形態。
(J)第9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9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1,係為對於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J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或者是圖16(C)之正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1,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J,係具備有下述之電池構造:亦即是,將單層量子電池作2段(此段數,係成為串聯連接數,而亦可為3段以上)之重疊,並在此2段重疊之狀態下,而作出細縫24(例如,參考圖18(A)),之後,將上段之單層量子電池的正極層2作為內側,並且以形成有舌片25的方式來作了對折折疊。
在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J中,正極端子板9,係至少與在舌片25處之最上段的單層量子電池之正極層 2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係至少與折疊本體處之下折疊部分的最下段之單層量子電池的下側之負極層3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J,由於係將把上下之朝向(頭腳)設為一致的多段之單層量子電池作折疊,因此,係成為複數之單層量子電池的串聯連接,而能夠將端子電壓增高。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I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J中者,係成為第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J的變形實施形態。
(K)第10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0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2,係為對於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K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或者是圖16(C)之正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2,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K,係具備有下述之電池構造:亦即是,將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使下段之單層量子電池以正極層2作為下側,並使上段之單層量子電池以正極層2作為上側,並且包夾著負極端子板8而作重疊,而在將該負極端子板8作了包夾之2段重疊的狀態下,而作出細縫24(例如,參考圖18(A)),之後,將上段之單層量子電池的正極層2作為內側,並且以形成有舌片25的方式來作了對折折疊。
在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K中,2個的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至少與舌片25處之上段以及下段的單層量子電池之正極層2作接觸,此些之2個的正極端子板9,係藉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作連結,此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具備有用以使正極端子露出於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處之延長部9a。被包夾於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中之負極端子板8,係藉由折疊,而從折疊本體之上下2個場所而突出於外部,從2個場所而突出了的負極端子板8,係藉由負極端子連結部8b而被作連結,此負極端子連結部8b,係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露出於未圖示之安裝構件之外部處之延長部8a。
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K,係成為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之並聯連接,相較於1個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係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 二次電池20A~20J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K中者,係成為第10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K的變形實施形態。
(L)第11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1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3,係為對於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L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或者是圖16(C)之正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3,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L,係為將如同圖16(C)中所示一般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2個的適用者,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係概略為使上下方向之位置成為相異,並使左右方向以及深度方向之位置相一致。另外,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的舌片之數量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上的位置等,係並未被作限定。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舌片之數量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上之位置等,係以相一致為理想,但是,係亦可為相異(所謂位置為相一致,係亦包含對稱關係的情況)。
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L,係以使負極層3與 負極端子板8之上側相接的方式,而設置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在負極端子板8之下側處,與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成為上下反轉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係以使負極層2與負極端子板8之下側相接的方式而被設置。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27-2的至少在舌片處之正極層2的各個,係分別與相異之正極端子板9相接觸。此些之2個的正極端子板9,係藉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作連結,此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具備有用以使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9a。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所共通作接觸之負極端子板8,係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露出於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之延長部8a。
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L,係成為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之並聯連接,相較於1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係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K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L中者,係成為第1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L的變形實施形態。
(M)第12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2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4(A),係為對於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M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或者是圖16(C)之正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4(B),係為將二次電池20M之構成要素朝上下方向作分解並分開了的正面圖。圖24,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M,係為將如同圖16(C)中所示一般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2個的適用者,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係概略為使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深度方向之位置相一致。另外,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的舌片之數量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上的位置等,係並未被作限定。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舌片之數量或舌片之深度方向的位置等,係以相一致為理想。
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M,係如同由圖24(B)而可明顯得知一般,係以使負極層3與負極端子板8之上側相接的方式,而被設置有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在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的從舌片15起而一直到達溝26的正極層3處,正極端子板9之下面係作接觸。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係以與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成為點對稱的方 式而被作設置,在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的從舌片15起而一直到達溝26的正極層3處,上述正極端子板9之上面係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M,係成為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之並聯連接,相較於1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係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L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M中者,係成為第12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M的變形實施形態。
(N)第1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3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5(A),係為對於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N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或者是圖16(C)之正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5(B),係為將二次電池20N之構成要素朝上下方向作分解並分開了的正面圖。圖25,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 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N,係為將如同圖16(C)中所示一般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2個的適用者,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係概略為使左右方向之位置成為相異,並使上下方向以及深度方向之位置相一致。另外,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的舌片之數量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上的位置等,係並未被作限定。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舌片之數量或舌片之深度方向的位置等,係以相一致為理想。
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N,係將在靠向右方處而具備有折疊本體之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在左右方向上作並排設置。右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係為使舌片25從折疊本體之下側的折疊部分起而朝向左方作了延伸者,左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係為使舌片25從折疊本體之上側的折疊部分起而朝向左方作了延伸者。
右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的舌片25,係進入至左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的溝26中。正極端子板9,係與左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的舌片25之正極層2的下面作接觸,並與右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的舌片25之正極層2的上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係與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的折疊本體之 下側的折疊部分之負極層3的下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N,係成為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之並聯連接,相較於1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係能夠將電流容量增大。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M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N中者,係成為第13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N的變形實施形態。
(O)第14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4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6,係為對於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或者是圖16(C)之正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6,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係為將如同圖16 (C)中所示一般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2個的適用者,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係概略為使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之位置成為相異,並使深度方向之位置相一致。另外,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的舌片之數量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上的位置等,係並未被作限定。較理想,至少位置於下段處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係採用有像是舌片之數量係為多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的寬幅為廣等之就算是將位置於上段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作載置也能夠使安定性增高一般之舌片的構成。
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係為將其他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以使其之位置在下側處的負極層3會與於左側處具有舌片25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的正極層2之上面相接觸的形態而作了載置者。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亦係為使舌片25朝向左方而作了延伸者。
正極端子板9,係與左上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的舌片25之正極層2的上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係與右下側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的至少折疊本體之下側的折疊部分之負極層3的下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另外,在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的情況時,2 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由於中心位置係相互偏離而接觸面積係為少,因此,例如,係亦可採用在安裝構件等處而設置有用以意圖性地將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的位置關係安定化一般之構造者。
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係成為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以及27-2之串聯連接,相較於1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係能夠將端子電壓增大。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圖27,係為對於第14實施形態之變形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20P之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26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
如同根據圖26以及圖27之比較而可明顯得知一般,圖27中所示之二次電池20P,相較於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位置於上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的舌片所延伸之方向係為反方向,除此之外,係為相同的構成。在圖27所示之二次電池20P中,位置於上側處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2的舌片25係朝向右方向而延伸,並進入至位置於下側處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1的溝26中。其結果,相較於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係能夠將在左右方向上所必要之 長度更加縮短。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N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以及20P)中者,係成為第14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O(以及20P)的變形實施形態。
(P)第15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5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8,係為對於第15實施形態之變形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20Q之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26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8,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Q,係為將藉由折疊而成為了內面側的電極層乃互為相異之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者,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係概略為使左右方向之位置成為相異,並使上下方向以及深度方向之位置相一致。另外,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中的舌片之數量或者是舌片之深度方向上的位置等,係並未被作限定。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舌片之數量或舌片之深度方向的位置等,係以相一致為理想。
第1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Q,係為將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折疊了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P和以負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折疊了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N各作了1個的適用者。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N,其舌片25係從折疊本體之上側的折疊部分起而朝向左方延伸。另外一方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P,其舌片25係從折疊本體之下側的折疊部分起而朝向左方延伸,該舌片25係進入至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N的溝26中,並與露出於溝26內之負極層3相接觸。
正極端子板9,係與左側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N的舌片25之正極層2的上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係與右側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P的折疊本體下側之折疊部分之負極層3的下面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以及正極端子板9,係分別與用以使負極端子、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8a、9a相連接。
第1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Q,係成為2個的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7P以及27N之串聯連接,相較於1個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係能夠將端子電壓增大。其他之效果,係與第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I的效果相同。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20P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 中,能夠適用於第1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Q中者,係成為第15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Q的變形實施形態。
(Q)第16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6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29,係為對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的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4(B)之剖面圖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29,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上述之各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係為對於將單層量子電池作了對折折疊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或者是附有舌片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者(亦有代替單層量子電池而將多段單層量子電池作折疊者)。第16實施形態以後之各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係為對於意圖性地將單層量子電池以會產生位置偏移的方式來作了2次對折折疊的非完全2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作了適用者(亦有代替單層量子電池而將多段單層量子電池作折疊者)。
首先,參考圖30,針對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之形成方法作說明。圖30(A1)、(B1)、(C1),係分別為平面圖,圖30(A2)、(B2)、(C2),係分別為正面圖,圖30(A1)以及(A2)、圖30(B1)以及(B2)、圖30(C1)以及(C2),係為對 於相同之對象物作了描繪者。
首先,將如同圖30(A1)以及(A2)中所示一般之單層量子電池(與圖4之單層量子電池1D相同),沿著從左右方向之中心而有所偏移的位置處之折曲線LN3,來以正極層2作為內側地而對折折疊,藉由此,而如圖30(B1)以及(B2)中所示一般,成為就算是在作了折疊後正極層3之一部分也會露出於外部之狀態。接著,將如同圖30(B1)以及(B2)中所示一般之對折狀態之單層量子電池,沿著位置於深度方向之中心處的折曲線LN4,來以在圖30(B2)中而位置於下側的負極層3作為內側地而作對折折疊,藉由此,而如圖30(C1)以及(C2)中所示一般,成為就算是在作了折疊後正極層2之一部分也會露出於上方以及下方處之狀態。
此種正極層2之一部分露出於外部的單層量子電池,係為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在圖30中,雖係針對正極層2之大半為由於二次對折而被隱藏,而僅有一部份會露出於外部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作了展示,但是,相反的,亦可形成對於負極層3之大半為由於二次對折而被隱藏,而僅有一部份會露出於外部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並利用於二次電池中。
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係在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之正極層2的上方露出面以及下方露出面處,而使相異之正極端子板9分別作接觸。此些之2個的正極端子板9,係藉由正極端子連結部9b而被作連 結,此正極端子連結部9b,係具備有用以使正極端子在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而露出之延長部9a。負極端子板8,係與在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之最下側而露出的負極層3之下側作接觸,負極端子板8,係具備有用以使負極端子露出於未圖示之安裝構件的外部之延長部8a。
若依據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則係能夠將正極層2本身作為拉出電極之構成要素來利用,而能夠將與電極相應之量的容積或體積等作削減。
關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亦同樣的,由將單層量子電池作折疊來利用一事所得到的效果,係如同前述之實施形態中已有所說明一般,但是,由於係並非為對折,而是二次對折,因此,必要面積等的削減效果,係較前述之實施形態而更大。
於上述記載中,雖係針對將單層量子電子以會意圖性地產生位置偏移的方式來作了二次對折折疊之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作了展示,但是,亦可設為適用有:藉由將沿著線對稱之對象軸而作折疊的對折對於對象軸方向作改變地來反覆進行2次之二次對折所形成的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此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由於正極層2以及負極層3之其中一方係並不會露出於外部,因此,係需要將該電極層之端子板插入至被作了折疊的空隙之間。
雖並未作詳述,但是,在已作了敘述的各實施形態之 二次電池20A~20Q的說明中所適宜言及的變形實施形態中,能夠適用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中者,係成為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的變形實施形態。
(R)第17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7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31,係為對於第1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S之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29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31,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S,係為將2個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1、28-2在上下方向作重疊,並在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1、28-2的正極層2之外部露出面處而使相異之正極端子板9作接觸,並且在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1、28-2的負極層3之外部露出面處而使相異之負極端子板8作接觸者。
由於係將相同之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1以及28-2作重疊,因此,接觸面係成為同一之電極層,並成為2個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28-1以及28-2的並聯連接,而能夠將電流容量相較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而更為增大。
另外,雖係省略圖示,但是,當然的,亦可將3個以上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作並聯連接並構成二次電池。又,當然的,亦可將2個以上的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作串聯連接並構成二次電池。進而,當然的,亦可將複數之非完全二次對折單層量子電池作串並聯連接並構成二次電池。
關於第17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S的其他之效果或變形實施形態之說明,係作省略。
(S)第18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8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32(B),係為對於第1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T之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29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32(A)以及(B),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T,係如圖32(A)中所示一般,將把上下方向設為相同之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與圖4之單層量子電池1D相同),於上下方向而作2段(亦可為3段以上)之重疊,並從此狀態起,而進行參考圖30所說明了的非完全性之二次對折,並形成非完全二次對折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29,且使正極端子板9以及負極端子板8適宜與所形成之非完全二次對折順多段單 層量子電池29作了接觸者。
第1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T,由於係適用由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之順方向的2段重疊狀態(單層量子電池之串聯連接狀態)所形成之非完全二次對折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29,因此,係能夠相較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而將端子電壓更加增大。
關於第18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T的其他之效果或變形實施形態之說明,係作省略。
(T)第19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的第19實施形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作說明。圖33(B),係為對於第1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U之構成作展示之正面圖,並為從與上述之圖29相同的方向來作了觀察之正面圖(係為將關於原本會觀察到的前方側之密封構件7作了除去所展示的正面圖)。圖33(A)以及(B),係相較於面方向之尺寸,而將厚度方向之尺寸更作了強調地作展示。
第1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U,係如圖33(A)中所示一般,將把上下方向相互反轉之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與圖4之單層量子電池1D相同),以使下側之單層量子電池的上側之負極層3與上側之單層量子電池的下側之負極層3相接的方式來於上下方向作2段之重疊(亦可設為於此狀態下而於2個的負極層3之間來將負極端子板8一直包夾至途中),並從此狀態起,而進行參考圖30所 說明了的非完全性之二次對折,並形成非完全二次對折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30,且使正極端子板9以及負極端子板8適宜與所形成之非完全二次對折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30作了接觸者。
第1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U,由於係適用由將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把上下方向之層配置設為反方向並作了2段重疊的狀態(單層量子電池之並聯連接狀態)所形成之非完全二次對折逆多段單層量子電池30,因此,係能夠相較於第16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R而將電流容量更加增大。
另外,就算是在形成將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作重疊並作了對折之多段單層量子電池的情況時,亦可構成為由將2個的單層量子電池以使上下方向之層配置成為反方向地而作了2段重疊的狀態(單層量子電池之並聯連接狀態)所形成者。
關於第19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U的其他之效果或變形實施形態之說明,係作省略。
(U)其他實施形態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中,雖係對於各種之變形實施形態有所言及,但是,係可更進而列舉出如同以下所例示一般之變形實施形態。
(U-1)作為第1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A的變形例,係對於將複數之二次電池20A安裝在1個安裝構件中 者作了說明,但是,在1個安裝構件中所安裝之複數的二次電池,係亦可為與上述實施形態相異之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於此情況,亦可將複數之二次電池的延長部8a以及9a作串聯連接,又,亦可作並聯連接,進而,亦可作串並聯連接,更進而,係亦可設為使該些個別地露出於外部。只要因應於所期望之端子電壓或電流容量,來選定串聯連接、並聯連接或者是串並聯連接之二次電池即可。
亦可使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技術思想,設為在作為1個構造體之二次電池中而混合存在。例如,係亦可設為將圖7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21P、21N)的並聯連接構造,和圖9中所示之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以及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間的串聯連接構造,此兩者作組合。若是以具體例來作說明,則只要將3個的第1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P之並聯連接構造、和3個的第2折曲單層量子電池21N之並聯連接構造,設為在上下方向來以作串聯連接的方式而相互接觸即可。
(U-2)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單層量子電池(參考圖4)雖為並未具備有對於折疊法作了考慮之特殊設計者,但是,亦可設為將具有對於折疊作了考慮之特別的設計之單層量子電池作折疊。圖34,係為此種變形實施形態之單層量子電池的剖面圖(參考圖4(B))。成為對折之折曲部份的在紙面之法線方向上延伸的帶狀之區域31,係亦可設為:分別為僅被設置有負極層3(亦可為被設置在導電性基板12上之負極層),而並未被設置有充 電層6和正極層2,且成為相對於折疊而在力學上之阻抗為弱者。在此變形例的情況時,係亦可設為:使圓狀之絕緣棒體,位置在由於並未設置充電層6或正極層2而成為凹陷的帶狀區域處,並進行折疊。又,雖係省略圖示,但是,就算是當在折曲線上設置有負極層3、充電層6以及正極層2的情況時,亦可設為沿著折曲線而設置縫線並使其之相對於折疊的力學性阻抗變弱。
(U-3)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被作層積者雖係全部為將單層量子電池作了折疊者,但是,一部份之層積要素,係亦可為並未被作折疊之單層量子電池。圖17,係為對於此變形實施形態之二次電池20V的構成作展示之剖面圖。此二次電池20V,係成為相對於圖7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20A之變形實施形態,在最上部側處,2個單層量子電池32,係以使正極層2側相互對向的方式而被作層積。以被包夾在相對向之正極層2間的方式,而設置有正極端子板9。又,2個單層量子電池32之負極層3,係分別與相異之負極端子板8相接觸。在將並不作折疊之小面積的單層量子電池作為層積對象的情況時,當從原本之大片薄片而切出折疊用的單層量子電池並進行檢查時,就算其係為不良品,只要其之一半的區域為正常,則便可在二次電池20V中作利用。
(U-4)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對於將複數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在上下方向作並排設置(層積)者而作了展示,但是,係亦可為將複數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在左右 方向作並排設置者(例如,將圖7之狀態作了逆時針或順時針90度旋轉一般之二次電池)。亦即是,係亦可設為將以使各圖之左右方向旋轉成上下方向一般的狀態而作了並排設置的複數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安裝於安裝構件內。同樣的,僅適用了1個的折曲單層量子電池之各實施形態的二次電池,係亦可設為將以使各圖之左右方向旋轉成上下方向一般的狀態之折曲單層量子電池安裝於安裝構件內。
(U-5)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對於被作層積之單層電池為量子電池者而作了展示,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量子電池,只要是薄片狀(平行平板狀)之二次電池即可。例如,固體鋰離子二次電池,亦同樣的,只要是能夠進行折疊者,則便可作為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層積對象。
8‧‧‧負極端子板
8a‧‧‧延長部
8b‧‧‧負極端子連接部
9‧‧‧正極端子板
9a‧‧‧延長部
9b‧‧‧正極端子連接部
20A‧‧‧二次電池
21‧‧‧單層量子電池

Claims (8)

  1. 一種二次電池,其特徵為:係將藉由正電極層以及負電極層來包夾蓄電層的薄片狀之單層二次電池,適用為作對折或者是作二次對折之折疊的折曲構造之單層二次電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係將折曲構造之複數的單層二次電池作並排設置,並在相鄰接之折曲構造的單層二次電池間,使其作電性之直接接觸,或者是經由正極端子構件或負極端子構件來作接觸,以達成電流容量之增大化以及端子電壓之高壓化的至少其中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係將具備有以上述正電極層作為內側而作了對折折疊之第1折曲構造的單層二次電池、和具備有以上述負電極作為內側而作了對折折疊之第2折曲構造的單層二次電池,作為被並排設置之要素而一同包含。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係包含有使具備作了對折折疊的折曲構造之第1以及第2單層二次電池相鄰接並成為並排設置要素的部分,第1以及第2單層二次電池,係以使折曲部分成為面方向之逆方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第1單層二次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2個部分中之其中一方,係被插入至第2單層二次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內部間隙中,第2單層二次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2個部分中之其中一方,係被插入 至第1單層二次電池中之由折疊所致的內部間隙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具備有折曲構造之上述單層二次電池,係包含有並未被作對折之非折疊部分,在此非折疊部分處之正電極層以及負電極層的至少其中一方,係與正極端子構件或者是負極端子構件作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具備有折曲構造之上述單層二次電池,係具備有作了二次對折之折曲構造,該二次對折之折曲構造,係以就算是將身為正電極層以及負電極層的其中一者之第1電極層作為內側地來作了折疊後,該內側之第1電極層的一部份也會有所露出的方式,來將薄片狀之單層二次電池作了對折,之後,將由折疊所得到之2個部分中之僅有身為正電極層以及負電極層之另外一者的第2電極層會露出於外部的部分作為內側地來作對折,所形成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係為具備有折曲構造之上述單層二次電池,置換為在將複數之單層二次電池作了多段重疊的狀態下,而以對折或者是二次對折來作了折疊之折曲體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二次電池,其中,具備有折曲構造之上述單層二次電池,係為將上述負電極層或者是上述正電極層之其中一方的部分,置換為導電性基板和被設置於其上之上述負電極層之組、或者是導電性基板和被設置於其上之上述正電極層之組者。
TW102115048A 2012-04-27 2013-04-26 Secondary battery TWI489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1359 WO2013161053A1 (ja) 2012-04-27 2012-04-27 二次電池
PCT/JP2013/062179 WO2013161927A1 (ja) 2012-04-27 2013-04-25 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9802A true TW201409802A (zh) 2014-03-01
TWI489673B TWI489673B (zh) 2015-06-21

Family

ID=49482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5048A TWI489673B (zh) 2012-04-27 2013-04-26 Secondary batter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748596B2 (zh)
EP (1) EP2843746B1 (zh)
JP (1) JP6152095B2 (zh)
KR (1) KR101668371B1 (zh)
CN (1) CN104380513B (zh)
CA (1) CA2870820C (zh)
TW (1) TWI489673B (zh)
WO (2) WO20131610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3603A1 (ja) 2012-04-09 2013-10-17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二次電池
JP6351963B2 (ja) * 2013-12-10 2018-07-04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038166B1 (en) * 2013-12-10 2019-11-13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Secondary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17054871A (ja) * 2015-09-08 2017-03-16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560946B (zh) * 2015-10-02 2021-04-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
CN106340684A (zh) * 2016-10-28 2017-01-18 邵思平 一种量子电池
JP2018091631A (ja) 2016-11-30 2018-06-14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861029B2 (ja) * 2016-12-27 2021-04-21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積層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0373A (en) 1992-09-11 1994-04-05 Valence Technology,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stack and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stack
JP3203867B2 (ja) * 1993-04-02 2001-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5478668A (en) * 1993-11-30 1995-12-26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construction
US5498489A (en) * 1995-04-14 1996-03-12 Dasgupta; Sankar Rechargeable non-aqueous lithium battery having stacked electrochemical cells
WO1997008769A1 (en) * 1995-08-25 1997-03-06 Valence Technology, Inc. Current collector having electrode material on two sides for use in a laminate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king a battery
JPH10302828A (ja) * 1997-04-28 1998-11-13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角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09604B1 (ko) * 1999-12-20 2001-11-03 홍지준 리튬 2차 전지
JP2004503912A (ja) * 2000-06-14 2004-02-05 エリオ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電池、特に平板状電池
TW521449B (en) * 2000-07-04 2003-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battery,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battery,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case, and a battery pack
JP2002042855A (ja) * 2000-07-24 2002-02-0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平板状積層型電池
JP2002093404A (ja) 2000-09-19 2002-03-29 Gs-Melcotec Co Ltd 偏平型電池
CN2538072Y (zh) 2002-04-04 2003-02-26 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大容量非水电解质电池
US7794873B2 (en) * 2005-04-26 2010-09-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ttery including strip-shaped electrode group folded in a zigzag pattern
JP5011678B2 (ja) * 2005-08-12 2012-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100921347B1 (ko) * 2005-11-08 2009-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세로 폴딩 방식의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전기화학 셀
KR100907623B1 (ko) * 2006-05-15 2009-07-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적층 구조의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KR101354889B1 (ko) 2006-11-02 2014-01-22 구엘라 테크놀로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계 감응 소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 디바이스
JP5150852B2 (ja) 2007-12-05 2013-02-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角形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TWM352782U (en) 2008-07-04 2009-03-11 Ex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type secondary cell
CN103140933B (zh) 2010-10-07 2016-09-21 刮拉技术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3746A1 (en) 2015-03-04
US20150111108A1 (en) 2015-04-23
EP2843746A4 (en) 2015-12-30
US9748596B2 (en) 2017-08-29
JPWO2013161927A1 (ja) 2015-12-24
WO2013161927A1 (ja) 2013-10-31
CA2870820C (en) 2017-11-21
WO2013161053A1 (ja) 2013-10-31
CA2870820A1 (en) 2013-10-31
KR101668371B1 (ko) 2016-10-21
CN104380513B (zh) 2017-07-04
KR20140128433A (ko) 2014-11-05
CN104380513A (zh) 2015-02-25
TWI489673B (zh) 2015-06-21
EP2843746B1 (en) 2018-12-12
JP6152095B2 (ja)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035B (zh) Secondary battery
TWI489673B (zh) Secondary battery
JP5943243B2 (ja) 段差を有する電極組立体、それを含む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デバイス
JP5779828B2 (ja) 段差を有する電極組立体、それを含む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デバイス
JP6184941B2 (ja) 二次電池
JP2007324118A (ja) 二つ以上のユニットセルを備えた高容量電池セル
JP2003229117A (ja) 扁平型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KR101567629B1 (ko) 상하 대칭 구조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상기 전극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KR20180085781A (ko) 교차-위빙된 전극 어셈블리
CA2924766C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103082A (ja) 蓄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65913A (ja) 非水固体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