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8917A - 雙向閥 - Google Patents

雙向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8917A
TW201408917A TW102120868A TW102120868A TW201408917A TW 201408917 A TW201408917 A TW 201408917A TW 102120868 A TW102120868 A TW 102120868A TW 102120868 A TW102120868 A TW 102120868A TW 201408917 A TW201408917 A TW 2014089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ay valve
piston
valve seat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8273B (zh
Inventor
Yoshihiro Fukano
Tadashi Uchino
Yasunor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Smc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 Kk filed Critical Smc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08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8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82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one side of the piston being spring-load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26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the seat being formed on a rib perpendicular to the fluid 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4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 F16K7/17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the diaphragm being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雙向閥包括由彈性構件製成且連接至軸桿(80)的下方端部之閥本體(82)。該閥本體(82)係由主體部分(100)及薄膜狀裙部部分(102)所構成,該主體部分具有連接至該軸桿(80)之軸向構件(98),且該裙部部分係形成在該主體部分(100)之外圓周側上。該裙部部分(102)之外部邊緣係被夾擠且夾持在本體(14)之外殼(16)的一個小直徑部分(48)與連接器(42)之間。此外,沿向下方向突出之唇緣(106)係形成在該主體部分(100)之中央部分。該等唇緣(106)係安座在該本體(14)中之分隔壁(30)的頂部部分(34)上,使得該雙向閥處於閥關閉狀態。

Description

雙向閥
本發明係關於雙向閥,其藉由閥本體之移動來切換流體的流動通過狀態。
至目前為止,已知有一種雙向閥,其中可使壓力流體流經其中之流動通道係形成在本體中,且藉由將與設置在該流動通道中之座部相關之閥本體安座及移除,便可以對流動通道中之壓力流體的流動通過狀態進行切換。
此類型的雙向閥,舉例而言,係揭露在日本專利公開第07-045908號中,其中缸體與缸體蓋係安置在於其中具有流動通道之主體的上方部分,且構成隔膜閥之隔膜的外部邊緣係被夾擠且夾持在主體與缸體之間。此外,插銷係插入且連接至隔膜之上表面的中心,該插銷之上方部分係連接至壓縮器,且該壓縮器係連接至穿過壓縮器懸吊器之心軸的下方端部,藉此在該心軸旋轉時,該隔膜係以撓屈方式垂直地位移。
再者,在日本特開專利公告第10-184947號中揭示之雙向閥係配備有於其中包括流動通道之主體、連 接至該主體上方部分之罩蓋,及可位移地安置在該罩蓋之缸體腔室中的活塞。壓縮器係連接至心軸之下方端部,該下方端部係連接至活塞,而隔膜係安裝在該壓縮器之下表面上。此外,若欲將包括隔膜之隔膜閥欲被打開,則活塞係藉由安置在缸體腔室中之彈簧而升高,且該心軸與隔膜亦與活塞隨之升高。相反地,若欲將該隔膜置於閥關閉狀態,則藉由供應壓力流體至缸體腔室而將活塞向下加壓,該隔膜便會降低,且該隔膜閥係相對於在該主體中之閥座而安座。
然而,就前述日本特開專利公告第10-184947號之雙向閥而言,該主體之閥座(構成隔膜閥之隔膜係安座於其上)係形成為平坦形狀,而因此,當閥關閉時,在閥座與隔膜之間需要較大的接觸面積,且當隔膜安座在該閥座上時,亦需要較大的負載。因此,被供應至缸體腔室的壓力流體必須要有較高之壓力,且因此所需要用以抵抗壓力流體之壓力的彈簧之彈性力亦較大。因此,彈簧之成本會增加,且用於裝配此高彈力彈簧的組裝也將更為困難。
此外,在隔膜之外部邊緣被夾擠且夾持在缸體與主體之間的結構中,舉例而言,在用以緊固缸體與主體之螺栓的夾持力降低的情況下,由於在缸體與主體之間藉由外部邊緣所形成之密封件的密封性質降低,使用隔膜之雙向閥係難以提供更長的使用壽命,而近年來對此需 求則是持續增加中。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要提供一種雙向閥,其可在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同時,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及用於組裝該雙向閥所需要的人力工時。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本體,其包括:一對第一及第二埠口,壓力流體可經由該對第一及第二埠口而被供應及排放;流動通道,其連接至該第一埠口與該第二埠口;以及分隔構件,其形成在流動通道之中途且隔開該第一埠口與第二埠口;隔膜閥,其具有可位移地安置在該本體中且安座在形成於該分隔構件之端部上的閥座上的主體部分,及以薄膜形式形成在主體部分之外圓周側上且由該本體所固持之裙部部分,其中在該等流動通道之間的連通係藉由將主體部分安座在該閥座上而被阻斷;及保護性本體,其係由彈性構件製成並且可藉由被安置成與裙部部分緊密接觸而減經施加於該裙部部分的負載,其中,該隔膜閥係連接至可位移地安置於軸向方向的軸桿之端部,且用以將隔膜閥朝向閥座推進之彈簧係被安置在活塞上,該活塞係連接至該軸桿之另一端部,且該主體部分在其面向該閥座之底部部分上係包括唇緣,當安座在該閥座上時,該等唇緣係覆蓋部分之該分隔構件。
依照本發明,在該雙向閥中,該隔膜閥係 可位移地安置在具有第一及第二埠口之本體內部中,且該隔膜閥包括該安座在閥座上之主體部分,該閥座係形成於該本體之分隔構件的一端部上,且該裙部部分係以薄膜形式形成在主體部分之外圓周側上且由該本體所固持。此外,當隔膜閥在該活塞(其經由軸桿而連接至隔膜閥)之位移動作下安座於該閥座時,形成在主體部分之底部上的唇緣係經安座以覆蓋分隔部分構件。此外,活塞係藉由彈簧之彈力而被朝向該閥座之側推進,該隔膜閥係藉此被壓向該閥座之側且安座於其上。
因此,在該隔膜閥安座在該閥座上且第一埠口與第二埠口之間的連通被阻斷之閥關閉狀態中,唇緣係被安座從而覆蓋部分之分隔壁。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雙向閥,其係由隔膜閥與閥座之間的表面接觸來執行密封,本發明係在閥關閉時以較小負載來執行密封,且因此可大幅度地增進密封表現。
因此,在閥關閉時壓迫在隔膜上之壓迫力(更具體而言係指彈簧之彈力)可被減小,因此可以採用在尺寸上較小的小尺寸彈簧。因此,可降低製造成本,且相較於裝配具有較大彈力之彈簧的情況,本發明可以縮減用於組裝該雙向閥所需的人力工時。此外,可以增進密封表現,並且增加該雙向閥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以上及其他的目的、特徵與優點將可從以下說明並配合所附圖式來獲得更深入的瞭解,其中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係僅作為闡釋性實例而展示於諸圖式 中。
10‧‧‧雙向閥
14‧‧‧本體
16‧‧‧外殼
18‧‧‧閥機構
20‧‧‧罩蓋
22‧‧‧第一埠口
24‧‧‧第二埠口
26‧‧‧第一流動通道
28‧‧‧第二流動通道
30‧‧‧分隔壁
32‧‧‧傾斜表面
34‧‧‧頂部部分
36a‧‧‧連接塞
36b‧‧‧連接塞
38‧‧‧緊固螺帽
40‧‧‧第一螺紋
42‧‧‧連接器
44‧‧‧螺帽
46‧‧‧第二螺紋
48‧‧‧小直徑部分
50‧‧‧大直徑部分
52‧‧‧軸桿支撐構件
54‧‧‧凸緣
56‧‧‧活塞
58‧‧‧供應埠口
60‧‧‧排放埠口
62‧‧‧管件
64‧‧‧活塞腔室
66‧‧‧活塞阻尼器
68‧‧‧突部
70‧‧‧軸桿孔
72‧‧‧裝配件
74‧‧‧指示器支撐構件
76‧‧‧指示器支撐孔
78‧‧‧帽蓋
80‧‧‧軸桿
82‧‧‧閥本體(隔膜閥)
84‧‧‧緩衝環圈(環圈本體)
86‧‧‧活塞墊片
88‧‧‧配接器
90‧‧‧彈簧收納構件
92‧‧‧第一彈簧(彈簧)
94‧‧‧第二彈簧(彈簧)
96‧‧‧指示器
98‧‧‧軸向構件
100‧‧‧主體部分
102‧‧‧裙部部分
104‧‧‧外部邊緣
106‧‧‧唇緣
108‧‧‧突部
110‧‧‧第一環形突部(環形突部)
112‧‧‧第二環形突部
111‧‧‧耐磨環圈
116‧‧‧保護性構件(保護性本體)
第1圖係依照本發明之雙向閥的整體截面視圖;第2A圖係放大截面視圖,其展示第1圖之雙向閥中的主要部分A;第2B圖係放大截面視圖,其展示第1圖之雙向閥中的主要部分B;第2C圖係放大截面視圖,其展示第1圖之雙向閥中的主要部分C;及第3圖係第1圖之雙向閥的整體截面視圖,其展示閥本體向上升高以使第一流動通道與第二流動通道之間形成連通的閥打開狀態。
如第1圖所示,該雙向閥10包括:本體14,該本體14具有供壓力流體流經其中之流動通道124;連接至該本體14之中央部分的外殼16;安置在該外殼16內部中之閥機構18;以及封閉該外殼16之上方端部的罩蓋20。
該本體14例如係由樹脂材料所形成,且該本體14包括形成在其一個端側上之第一埠口22(沿箭頭方向D),其中壓力流體係被供應至該第一埠口、形成在其另一個端側上之第二埠口24(沿箭頭方向E),其中該壓力流體係經由該第二埠口而排放、連接至該第一埠口22之第一流動通道26、以及連接至該第二埠口24之第二流動通道 28。
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係具有大致上相同的通道直徑並相互沿直線來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之間的邊界區域處,分隔壁30係大致垂直相對於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延伸之方向(沿箭頭方向D及E)所形成。
分隔壁30係由傾斜表面32及頂部部分34所組成,該等傾斜表面32係形成有弧形形狀的橫截面且從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之底部表面逐漸朝向外殼16之側邊延伸(沿箭頭方向F),且該頂部部分係形成在傾斜表面32之遠末端上。另外,所形成之頂部部分34在高度上係比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之內圓周表面的上方側邊還高,且該頂部部分34係用作為閥座以供閥本體82安座於其上,該閥本體82將於稍後說明。
換言之,分隔壁30係在橫截面上形成山形形狀,其具有傾斜表面32,該等傾斜表面在橫截面上係呈弧形且朝向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向上延伸(沿箭頭方向F)。
該頂部部分34之端部包括遠末端表面,該遠末端表面之橫截面係位在大致平行於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之延伸部的方向,且該頂部部分34之橫截面係形成為錐形形狀,其寬度係從傾斜表面32朝向遠末端表面而逐漸縮減。
此外,在本體14面向第一埠口22與第二 埠口24之一個端部與另一個端部處,係各自形成有圓柱狀連接塞36a、36b。在連接塞36a、36b靠抵於本體14之該一個端部與該另一個端部的狀態中,緊固螺帽38係插入於其外部圓周側邊,且藉由將緊固螺帽38與形成在本體14之外圓周表面上的第一螺紋40之螺合,連接塞36a、36b係相對於該本體14之該一個端部與該另一個端部而被緊固。壓力流體可經由管件(未圖示)而供應及排放,該些管件係各自連接至連接塞36a、36b。
另一方面,在本體14實質上之中央部分係形成有連接器42,其沿著相對於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之延伸方向(箭頭方向D與X)之垂直方向而向上敞開(箭頭方向F)。此外,該外殼16之小直徑部分48係插入至該敞開的連接器42之內部,該小直徑將於稍後說明。與環圈狀鎖定螺帽44相螺合之第二螺紋46係形成在連接器42之外圓周表面上。
該外殼16係例如由樹脂材料所形成,且該外殼16包括連接至本體14之連接器42的小直徑部分48、在直徑上相對於該小直徑部分48而擴張的大直徑部分50、以及軸桿支撐構件52,其係形成在大直徑部分50與小直徑部分48之間的邊界區域處,且其可位移地支撐閥機構18之軸桿80,該閥機構18將於稍後說明。該小直徑部分48與大直徑部分50係分別在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與G)上敞開且在相同軸線上同軸地形成。
此外,該小直徑部分48係沿向下方向(箭頭 方向G)插入至連接器42的內部。當形成在小直徑部分48之外圓周表面上的凸緣54係抵靠該連接器42之端部時,被安置在小直徑部分48之外圓周側上的鎖定螺帽44係相對於第二螺紋46而螺合。因此,該外殼16之小直徑部分48係相對於本體14之連接器42而被連接。
該大直徑部分50係形成圓柱狀形狀且向上敞開(沿箭頭方向F)。閥機構18之活塞56係被容納在大直徑部分50的內部,該活塞56將於稍後說明。通向外部之供應埠口58與排放埠口60係形成在大直徑部分50之外部圓周壁上。
供應埠口58與排放埠口60係相互以預定距離分開,並安置而使得供應埠口58係位在本體14之側邊(沿箭頭方向G),且該排放埠口60係位在罩蓋20之側邊(沿箭頭方向F)。再者,管件62係各自連接至供應埠口58與排放埠口60,並各自與形成在大直徑部分50內部中之活塞腔室64連通。此外,未圖示之壓力流體供應源係連接至供應埠口58,而該排放埠口60係通向大氣。
軸桿支撐構件52係與大直徑部分50和小直徑部分48同軸地形成。如第2A圖所示,活塞阻尼器66係經由位在大直徑部分50側邊上的端面上之環形溝槽(沿箭頭方向F)而安裝。如第1與2A圖所示,活塞阻尼器66係由彈性材料(諸如橡膠或類似物)而形成環圈形狀。該活塞阻尼器66從環形溝槽朝向罩蓋20之側(沿箭頭方向F)突伸出預定高度,且在橫截面上突出成半圓形形狀之突部 68係形成在活塞阻尼器66之上表面上(參考第2A圖)。
再者,形成有軸桿孔70,其沿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與G)貫穿軸桿支撐構件52之中心。該軸桿孔70係從大直徑部分50貫穿至小直徑部分48。
該罩蓋20包括形成為底部圓柱狀並例如係由樹脂材料所形成之裝配件72,且該裝配件72係插入至外殼16中的大直徑部分50中,而指示器支撐構件74係可位移地支撐指示器96,該指示器96將於稍後說明。
該裝配件72在外殼16中之大直徑部分50內部向下突伸出預定長度(沿箭頭方向G)。當安置在活塞腔室64中的活塞56向上位移時,裝配件72之下方端部係作用為擋止件,該擋止件用於調整活塞56之上方端部位置。此外,藉由將裝配件72插入至大直徑部分50的內部,該活塞腔室64便可由罩蓋20與外殼16之大直徑部分50所形成。
該指示器支撐構件74係形成在該罩蓋20實質上之中心處,具有可將指示器96可位移地支撐於其中之指示器支撐孔76,該支撐孔沿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與G)而正中地貫穿指示器支撐構件74。此外,帽蓋78(其由透明或半透明樹脂材料形成為底部圓柱狀)係安裝在指示器支撐孔76之開口且密封該開口。
該帽蓋78舉例而言係安裝成在相對於罩蓋20之上表面的向上方向上貫穿。藉此,罩蓋20之內部係藉由帽蓋78而處於密閉式密封狀態。指示器支撐孔76係 與外殼16之軸桿孔70同軸地形成。
另外,上述本體14、外殼16與罩蓋20係藉由複數個未圖示的連接螺栓而相互地連接在一起。
閥機構18包括:活塞56,其係容置在形成於外殼16之大直徑部分50中的活塞腔室64中;軸桿80,其連接至活塞56的中心;閥本體(隔膜閥)82,其連接至軸桿80的下方端部;以及緩衝環圈(環圈本體)84,其係安裝在軸桿80與閥本體82之間。
活塞56係形成為碟片狀且可位移地安置在形成於外殼16內部中的活塞腔室64中。活塞墊片86(其安置在活塞56的外圓周表面上)係與大直徑部分50之內圓周表面滑動接觸。此外,活塞孔係在軸向方向上(箭頭方向F與G)貫穿通過活塞56的中心,且該軸桿80之一個端部係插入於其中。此外,在軸桿80之一個端部上,配接器88係與其相嚙合,且在相對於活塞56之上表面所突出之位置連接至活塞56。
此外,彈簧收納構件90(其在軸向方向(箭頭方向G)上係凹入預定深度)係形成在活塞56之上表面上。一對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係安裝在彈簧收納構件90與罩蓋20之間。
該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係由例如螺旋彈簧所構成。小直徑的第一彈簧92係安置在靠近軸桿80之內部圓周側,且大直徑第二彈簧94係安置在相對於第一彈簧92之外圓周側上。此外,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之彈 力係將活塞56推向本體14之側,且更具體而言,係在將活塞56向下壓的方向上(在箭頭方向G)。
再者,在軸桿80之一個端部上,指示器96係在相對於活塞56而突出之位置經由配接器88而同軸連接。該指示器96包含在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與G)上具有預定長度之軸桿,該軸桿係可位移地支撐在形成於罩蓋20中的指示器支撐孔76。
此外,至少該指示器96之上方端部係染成一種顏色,例如紅色或橙色,其從外部清楚可見。藉由將活塞56與軸桿80一起沿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與G)位移,且其上方端部係插入至帽蓋78的內部,該指示器96則可透過帽蓋78而從外部目視確認。只有部份之指示器96可被染色,或作為替代地,指示器96整體階可被染色。
該閥本體82係由彈性材料(諸如橡膠等等)製成之閥主體部分100所構成,且該閥本體82包括連接至該軸桿80的軸向構件98,以及在主體部分100之外圓周側上形成之薄膜狀裙部部分102。裙部部分102之外部邊緣104係被夾擠且夾持在本體14之連接器42與外殼16之小直徑部分48之間。
唇緣106(其相對於面對該本體14之下方表面的向下方向(該箭頭方向G)突出)係形成在主體部分100之中央部分中,外殼16側邊上之該主體部分100的上表面上,該軸向構件98係以突出方式所形成且被連接至軸桿80。閥本體82係藉由軸向構件98與軸桿80之下方端部的 螺合而連接至該軸桿80之下方端部。
如第2B圖所示,在唇緣106內部,突部108在橫截面上係形成為半球面形狀,其在相對於主體部分100之下方表面的向下方向(箭頭方向G)突出預定高度。當閥本體82被向下位移且安座在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上時,頂部部分34係插入至唇緣106的內部,且突部108係靠抵於頂部部分34之遠末端表面。
如第2C圖所示,裙部部分102之外部邊緣104係相對於裙部部分102之延伸方向而大致垂直地摺疊,且形成有相對於裙部部分102之外圓周表面而突出的一對第一環形突部(annular protrusions)110。此外,當外部邊緣104被夾擠在本體14之連接器42與外殼16之小直徑部分48之間時,第一環形突部110靠抵於連接器42之內圓周表面且藉由在其之間被壓碎而變形。因此,該對第一環形突部110係可靠地靠抵連接器42之內圓周表面,且由於外部邊緣104,可以增進本體14與外殼16之間的密封表現。
此外,如第2C圖所示,第二環形突部112係在本體14之連接器42的向上方向(箭頭方向F)突出且靠抵於裙部部分102之外部邊緣104上的下方表面。當外部邊緣104被夾擠於連接器42與小直徑部分48之間時,第二環形突部112係提供以壓抵於外部邊緣104。
該緩衝環圈84係安置在外殼16中小直徑部分48的內部中。緩衝環圈84之中心部分係形成為圓柱 狀,且緩衝環圈84係經形成而在直徑上沿徑向從中心部分朝外方向擴張。此外,軸桿80之下方端部係插入穿過緩衝環圈84之中心部分,且緩衝環圈84係藉由將其中心部分夾擠在閥本體82之主體部分100與軸桿80之階狀部分之間而連接至軸桿80與活塞56。因此,緩衝環圈84係與軸桿80與閥本體82整體式地位移。
再者,如第1及2C圖所示,耐磨環圈114係經由位在緩衝環圈84之外圓周表面上的環形溝槽而安裝。該耐磨環圈114與小直徑部分48之內圓周表面滑動接觸,藉此當緩衝環圈84在外殼16內部中位移時,該緩衝環圈84係沿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與G)而被以高精密度地導引。
在另一方面,該緩衝環圈84係經形成而從中心部分沿徑向朝外方向擴張。緩衝環圈84之部分下方表面係與主體部分100毗接,且被安置成大致上平行於閥本體82之裙部部分102。此外,由彈性材料製成之保護性構件(保護性本體)116係安置在形成於緩衝環圈84與閥本體82之裙部部分102之間的空間中。
該保護性構件116係由諸如橡膠或類似物之彈性材料所形成。藉由將保護性構件116配置在緩衝環圈84與裙部部分102之上表面之間,該保護性構件116可保持與形成為薄膜狀之裙部部分102緊密接觸。因此,若裙部部分102係伴隨閥本體82之位移而撓曲,則該保護性構件116係跟著變形以符合裙部部分102之形狀改變,藉 此可保護該裙部部分102。
此外,藉由相對於形成在本體14中之分隔壁30的頂部部分34而安座之主體部分100的唇緣106,可造成閥關閉狀態,其中第一埠口22與第二埠口24之間的連通係被阻斷。相反地,在主體部分100從頂部部分34分離之後,可造成閥打開狀態,其中該第一埠口22與第二埠口24係處於與第一及第二流動通道26、28連通的狀態。
依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雙向閥10基本上係如上述而建構。接下來,將說明雙向閥10之操作與功效。在第1圖所示之狀態(閥關閉狀態)中,該閥本體82被降下,其唇緣106相對於頂部部分34而安座,且在第一流動通道26與第二流動通道28之間的連通係被阻斷,此將稱之為初始狀態。
首先,當雙向閥10處於如第1圖所示之初始狀態,由於活塞56係藉由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之彈力被向下壓(沿箭頭方向G)而造成閥關閉狀態,其中該閥本體82經由軸桿80而向下移動且唇緣106靠抵於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因此,從第一埠口22供應至第一流動通道26的壓力流體係藉由分隔壁30與閥本體82而不會被供應至第二流動通道28之側。此情況係代表壓力流體不供應至供應埠口58的態樣。
接下來,若雙向閥10處於閥打開狀態,則壓力流體係經由管件62從未圖示之壓力流體供應源被供應至供應埠口58,藉此壓力流體被供應至活塞腔室64且 該活塞56係抵抗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之彈力而被向上抵壓(在箭頭方向F)。結果,該活塞56沿著活塞腔室64升起,其係伴隨軸桿80、指示器96及閥本體82沿軸向方向(箭頭方向F)整體式地升起。因此,如第3圖所示,閥本體82之唇緣106係與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隔開,並解除第一流動通道26與第二流動通道28之間的連通阻斷狀態。因此,壓力流體係開始從第一流動通道26流動至第二流動通道28。
此外,該活塞56升起直到其外部邊緣與罩蓋20之裝配件72的下方端部相毗接且該活塞56停止為止,之後該閥本體82便處於閥打開狀態且完全打開。在此時,該指示器96上升且移動至帽蓋78的上方端部。因此,操作員可從外部透過帽蓋78而目視確認指示器96,藉此可以容易地確認該閥已處於完全打開的閥打開狀態。
在此情況中,該保護性構件116係對應於裙部部分102伴隨閥本體82上升之撓曲而變形,而由於裙部部分102(其形成為薄膜狀)可變形且持續受到保護,因此可以增進裙部部分102的耐用性。
再者,藉由停止供應壓力流體至供應埠口58,相對於活塞56所施加的向上抵壓力便隨之消失,且該活塞56係藉由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之彈力而再次被向下抵壓(沿箭頭方向G),其係伴隨軸桿80、指示器96及閥本體82與活塞56整體式地下降。此外,藉由將活塞56靠抵於活塞阻尼器66,可停止該活塞56之下降,藉此可以 減緩相對於活塞56與外殼16之衝擊及衝擊噪音的產生。在此同時,可藉由閥本體82之唇緣106的安座而覆蓋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其可造成閥關閉狀態,其中在第一流動通道26與第二流動通道28之間的連通係被阻斷。
在此時,藉由亦將形成在唇緣106內部中的突部108靠抵頂部部分34之遠末端表面,在分隔壁30與閥本體82之間的壓力流體之流動不僅係由唇緣106所阻斷,且亦由突部108阻斷,而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阻斷在第一流動通道26與第二流動通道28之間的連通。
再者,由於活塞56之向下推力會藉由靠抵活塞阻尼器66而被適當地減輕,因此當閥本體82安座在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上時所發生的衝擊亦可被減緩,所以可減小相對於閥本體82所施加的負載。結果,該閥本體82可更加長時間地被使用,且可延長更換閥本體82的週期。
在上述方式中,藉由本實施例,在雙向閥10中,其配備有隔膜型閥本體82,該閥本體具有主體部分100,以及從主體部分100之外圓周側延伸出之薄膜狀裙部部分102,唇緣106係設置在主體部分100的下方部分上,唇緣106以覆蓋頂部部分34的關係靠抵於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使其用作為閥座。因此,相較於傳統的雙向閥,其藉由在閥本體與閥座之間的表面毗接而執行密封,使得在閥閉合時能夠以較小負載可靠地執行密封。因此,當閥本體82相對於閥座安座時,在閥閉合時的抵壓力(亦即, 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的彈力)可被抑制,且因此,在閥本體82從閥座分離時抵抗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之彈力的抵壓力亦可被抑制。
更詳而言之,可減少供應至第一埠口58的壓力流體的供應量,並且使得第一及第二彈簧92、94在尺度上亦可縮減。因此,可以降低雙向閥10之成本及組裝工時。
此外,亦可藉由唇緣106增進密封表現,從而延長閥本體82的更換週期。因此,該雙向閥10可具有增長的使用壽命。
再者,該對第一環形突部110係安置在閥本體82之外部邊緣104上,使得當外部邊緣104被夾持在本體14與外殼16之間時,第一環形突部110靠抵於本體14之連接器42且因此被壓碎而變形。因此,即使在連接螺栓(未圖示)將本體14、外殼16與罩蓋20彼此連接在一起之緊固力降低的情況下,仍能可靠地維持在外殼16與本體14之間的第一環形突部110的密封表現,從而避免壓力流體從本體14與外殼16之間洩漏。
又再者,藉由在本體14之連接器42上提供第二環形突部112(其朝向閥本體82之裙部部分102的側邊所突出),舉例而言,即使在連接螺栓(未圖示)將本體14、外殼16與罩蓋20彼此連接在一起之緊固力降低的情況下,仍能可靠地維持在外殼16與本體14之間的第二環形突部110的密封表現,從而避免壓力流體從本體14與外 殼16之間洩漏。
因此,藉由提供上述第一環形突部110與第二環形突部112,可進一步增進在雙向閥10中的密封表現,且因此可增加雙向閥10之使用壽命。
又再者,環形耐磨環圈114係安裝在與閥本體82一體成型之緩衝環圈84的外圓周表面上,且藉由該耐磨環圈114處於與外殼16之小直徑部分48之內圓周表面的滑動接觸,該耐磨環圈114與閥本體82係以高精確度沿軸向方向所導引。因此,由於唇緣106(其係形成在閥本體82的中央)總是能夠與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對準而配置,唇緣106係可靠地安置在頂部部分34以展現密封能力。換言之,經由耐磨環圈114,該緩衝環圈84係以高精密度沿外殼16之軸向方向可位移地導引,藉此可以避免連接至緩衝環圈84之軸桿80的偏心失準。
此外,唇緣106在橫截面上係形成錐形形狀,因此在唇緣106之間的距離會沿著朝向分隔壁30(其形成閥座)的側邊之向下方向在寬度上逐漸擴張,且因此當唇緣106與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相抵靠時,唇緣106可順利地安座於其上。
再者,由於指示器96係經由軸桿80連接至閥本體82,因此可由操作員從雙向閥10外部透過帽蓋78觀看指示器96之上方端部而容易且可靠地確認該閥本體82向上升高而確認閥打開狀態。
又再者,由於閥本體82係經由緩衝環圈84 而與外殼16之小直徑部分48同軸配置,僅藉由將小直徑部分48與本體14之連接器42裝配且組裝在一起,該閥本體82與分隔壁30便可配置在一直線上。更詳而言之,藉由將外殼16相對於本體14來裝配之簡單操作,該閥本體82、軸桿80及活塞56便能可靠地同心配置並與分隔壁30適當的對準。因此,在將閥本體82降下且安座在分隔壁30上時,唇緣106能夠可靠地安座且覆蓋分隔壁30之頂部部分34。
依照本發明之雙向閥系統並未侷限於上述實施例。可對實施例來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而不會違背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本發明的範疇。
10‧‧‧雙向閥
14‧‧‧本體
16‧‧‧外殼
18‧‧‧閥機構
20‧‧‧罩蓋
22‧‧‧第一埠口
24‧‧‧第二埠口
26‧‧‧第一流動通道
28‧‧‧第二流動通道
30‧‧‧分隔壁
32‧‧‧傾斜表面
34‧‧‧頂部部分
36a‧‧‧連接塞
36b‧‧‧連接塞
38‧‧‧緊固螺帽
40‧‧‧第一螺紋
42‧‧‧連接器
44‧‧‧螺帽
46‧‧‧第二螺紋
48‧‧‧小直徑部分
50‧‧‧大直徑部分
52‧‧‧軸桿支撐構件
54‧‧‧凸緣
56‧‧‧活塞
58‧‧‧供應埠口
60‧‧‧排放埠口
62‧‧‧管件
64‧‧‧活塞腔室
66‧‧‧活塞阻尼器
70‧‧‧軸桿孔
72‧‧‧裝配件
74‧‧‧指示器支撐構件
76‧‧‧指示器支撐孔
78‧‧‧帽蓋
80‧‧‧軸桿
82‧‧‧閥本體(隔膜閥)
84‧‧‧緩衝環圈(環圈本體)
86‧‧‧活塞墊片
88‧‧‧配接器
90‧‧‧彈簧收納構件
92‧‧‧第一彈簧(彈簧)
94‧‧‧第二彈簧(彈簧)
96‧‧‧指示器
98‧‧‧軸向構件
100‧‧‧主體部分
102‧‧‧裙部部分
114‧‧‧耐磨環圈
116‧‧‧保護性構件(保護性本體)

Claims (9)

  1. 一種雙向閥,其包含:本體(14),其包括:一對第一及第二埠口(22、24),壓力流體可經由該對第一及第二埠口而被供應及排放;流動通道(26、28),其連接至該第一埠口(22)與該第二埠口(24);以及分隔構件(30),其形成在該流動通道(26、28)之中途且隔開該第一埠口(22)與第二埠口(24);隔膜閥(82),其具有可位移地安置在該本體(14)中且安座在形成於該分隔構件(30)之端部上的閥座(34)上的主體部分(100),及以薄膜形式形成在該主體部分(100)之外圓周側上且由該本體(14)所固持之裙部部分(102),其中在該等流動通道(26、28)之間的連通係藉由將該主體部分(100)安座在該閥座(34)上而被阻斷;以及保護性本體(116),其係由彈性構件製成,其可藉由被安置成與該裙部部分(102)緊密接觸而減經施加於該裙部部分(102)的負載,其中,該隔膜閥(82)係連接至可位移地安置於軸向方向的軸桿(80)之端部,且用以將隔膜閥(82)朝向閥座(34)來推進之彈簧(92、94)係被安置在連接至該軸桿(80)之另一端部的活塞(56)上,且該主體部分(100)在其面向該閥座(34)之底部部分上係包括唇緣(106),當安座在該閥座(34)上時,該等唇緣(106)係覆蓋部份該分隔構件(3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向閥,其中朝向該閥座(34)之一側突出的突部(108)係形成在該等唇緣(106)內部,當安座在該閥座(34)上時,該突部(108)係靠抵於該閥座(3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向閥,其中朝向外圓周側突出且靠抵於該本體(14)之環形突部(110)係安置在該隔膜閥(82)之外部邊緣(104)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向閥,其中該本體(14)包含定位機構,當處在該隔膜閥(82)安座在該閥座(34)上之閥關閉狀態時,該定位機構係用於將該活塞(56)停止在預定位置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雙向閥,其中該定位機構包含由彈性構件所形成之環形阻尼器(66)。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向閥,其中覆蓋該保護性本體(116)之環圈本體(84)係安置在該隔膜閥(82)上,且與連接至該本體(14)之外殼(16)之內圓周表面形成滑動接觸之耐磨環圈(114)係安置在該環圈本體(84)之外圓周表面上,該環圈本體(84)可經由該耐磨環圈(114)而在軸向方向上位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雙向閥,其中該外殼(16)係以裝配接合方式連接於該本體(14),使得該隔膜閥(82)與該軸桿(80)係配置成與該閥座(34)同心地對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向閥,其中可目視該隔膜閥(82)打開及關閉狀態之指示器(96)係安置在該軸桿 (80)之遠末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向閥,其中該分隔構件(30)係從該等流動通道(26、28)之內壁表面突出,且形成山形的橫截面並具有位於其頂部部分之該閥座(34)。
TW102120868A 2012-06-22 2013-06-13 雙向閥 TWI518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0913A JP5435439B2 (ja) 2012-06-22 2012-06-22 二方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917A true TW201408917A (zh) 2014-03-01
TWI518273B TWI518273B (zh) 2016-01-21

Family

ID=49713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0868A TWI518273B (zh) 2012-06-22 2013-06-13 雙向閥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28829B2 (zh)
JP (1) JP5435439B2 (zh)
KR (1) KR101479323B1 (zh)
CN (1) CN103511658B (zh)
DE (1) DE102013106500A1 (zh)
TW (1) TWI5182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404B (zh) * 2018-02-13 2021-02-21 德商舒茨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塞孔容器的塞孔栓塞封閉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04669B3 (de) 2014-03-31 2015-09-24 Festo Ag & Co. Kg Ventil
JP6535958B2 (ja) * 2014-07-07 2019-07-03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バルブ、流体デバイス、流体制御方法及びバルブの製造方法
JP6228152B2 (ja) * 2015-04-01 2017-11-08 Ckd株式会社 手動弁
EP3133326B1 (en) * 2015-08-18 2021-12-15 Danfoss A/S Valve
CN108662191A (zh) * 2017-03-30 2018-10-16 苏州巴恩斯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阀门
US20190323625A1 (en) 2018-04-23 2019-10-24 Rain Bird Corporation Valve With Reinforcement Ports And Manually Removable Scrubber
JP6969718B2 (ja) * 2018-08-23 2021-11-24 Smc株式会社 二方弁
CN112639340A (zh) * 2018-08-29 2021-04-09 伸和控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阀用隔膜和隔膜阀
JP7240853B2 (ja) * 2018-11-01 2023-03-16 株式会社Lixil ダイアフラム弁
CN111328368A (zh) * 2019-01-23 2020-06-23 李相璇 塑料阀门
CN113544417B (zh) * 2019-02-20 2023-12-19 Itt制造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过渡压力环
US11236846B1 (en) * 2019-07-11 2022-02-0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Fluidic control: using exhaust as a control mechanism
TWI808363B (zh) * 2019-12-19 2023-07-11 美商聖高拜塑膠製品公司 提動件、組件及其裝配與使用方法
DE102020107055B4 (de) * 2020-03-13 2023-11-09 Bürkert Werke GmbH & Co. KG Magnetventil, Baugruppe und Verfahren zum Auswechseln einer Membran
DE102020134305B4 (de) * 2020-12-18 2023-09-14 Sed Flow Control Gmbh Membranventil
WO2022204798A1 (en) 2021-03-29 2022-10-06 Cae Healthcare Canada Inc. Airway resistanc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4286A (en) * 1960-11-03 1964-10-27 Hills Mccanna Co Weir valve
US3148861A (en) * 1962-06-27 1964-09-15 Hills Mccanna Co Weir valve
CH532738A (de) * 1971-08-18 1973-01-15 Fischer Ag Georg Fernsteuerbares Membranventil
GB2040407A (en) * 1979-01-09 1980-08-28 Saunders Valve Co Ltd Diaphragm valves
JPH0745908B2 (ja) * 1987-06-24 1995-05-17 日本ダイヤバルブ株式会社 ダイヤフラム弁のコンプレッサ連結装置
DE4231343A1 (de) * 1992-09-18 1994-03-24 Mueller Apparatebau Gmbh & Co Kunststoffkörper
JP3116675B2 (ja) 1993-07-28 2000-12-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ー
JP3701367B2 (ja) * 1996-02-22 2005-09-28 Smc株式会社 ポペット弁
DE19638965C1 (de) * 1996-09-12 1998-05-07 Mannesmann Ag Fluidbetätigtes Membran-Ventil
JPH10184947A (ja) 1996-12-19 1998-07-14 Nippon Daiyabarubu Kk ダイヤフラム弁
IL119963A (en) * 1997-01-05 2003-02-12 Raphael Valves Ind 1975 Ltd Spring diaphragm for shut-off valves and regulators
US6241213B1 (en) * 2000-03-07 2001-06-05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Diaphragm valve
US6508266B2 (en) * 2000-03-31 2003-01-21 Toyo Stainless Steel Industries Co., Ltd. Diaphragm valve
JP4533500B2 (ja) * 2000-03-31 2010-09-01 トーステ株式会社 ダイアフラム弁
JP3462452B2 (ja) * 2000-07-07 2003-11-05 Smc株式会社 二方弁
JP3502597B2 (ja) * 2000-07-07 2004-03-02 Smc株式会社 二方弁
KR200453686Y1 (ko) 2008-12-17 2011-05-23 송태근 이송관 개폐용 밸브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404B (zh) * 2018-02-13 2021-02-21 德商舒茨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塞孔容器的塞孔栓塞封閉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1658B (zh) 2016-05-11
DE102013106500A1 (de) 2013-12-24
JP5435439B2 (ja) 2014-03-05
US9328829B2 (en) 2016-05-03
US20130341550A1 (en) 2013-12-26
KR20140000150A (ko) 2014-01-02
JP2014005856A (ja) 2014-01-16
CN103511658A (zh) 2014-01-15
TWI518273B (zh) 2016-01-21
KR101479323B1 (ko) 2015-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8273B (zh) 雙向閥
JP5723491B2 (ja) バルブ用のシール構造
TWI575177B (zh) Fill cover and fittings and valves
CA2891589C (en) Combination diaphragm piston actuator
US8910658B2 (en) Swivel top shaft valve actuator
KR102342755B1 (ko) 밸브 장치
US9188139B2 (en) Accumulator
US9410632B2 (en) Shut-off valve
RU2606714C2 (ru) Клапан с герметичным уплотнением штока
CN112555469B (zh) 恒比压大流量安全阀
KR20160147062A (ko) 밸브 엑추에이터 조립체에 사용하기 위한 가이드 부재
JP7377009B2 (ja) ピンチバルブ
CN211039697U (zh) 一种气动角座阀
TWI802741B (zh) 二通閥
RU2639825C2 (ru)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клапане и клапан с таким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US10359119B2 (en) High pressure valve
CN211449779U (zh) 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切断阀
CN105008781B (zh) 非升杆促动器
CN215487752U (zh) 新型水幕阀
WO2023022008A1 (ja)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JP2018084332A (ja) 管路接続部装着用の逆止弁
ITMI990737U1 (it) Disconnettore per fluidi per interrompere il collegamento tra una linea di alimentazione ed un'utenza in occasione di contropressioni o di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