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938A - 剪刀 - Google Patents

剪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938A
TW201347938A TW102114974A TW102114974A TW201347938A TW 201347938 A TW201347938 A TW 201347938A TW 102114974 A TW102114974 A TW 102114974A TW 102114974 A TW102114974 A TW 102114974A TW 201347938 A TW201347938 A TW 2013479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issors
cutting
blade
rad
ang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4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suke Yonetsu
Naoya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Plu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us Kk filed Critical Plu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47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9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13/00Hand shears; Scissors
    • B26B13/06Hand shears; Scis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13/00Hand shears; Scissors
    • B26B13/02Hand shears; Scissors with moulded-in blad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剪刀10,使用切斷刃27的根部至前端,便可容易且穩定的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在剪刀10之切斷刃27的彎曲形狀中,開啟剪刀10,將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所交叉之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設為Y,將連結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所交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結線設為旋轉基準線B,將由剪刀10之旋轉中心至左右兩邊之切斷刃27上的定點A為止的距離設為R(mm),將連結一方的切斷刃27之定點A與旋轉中心的連結線和旋轉基準線B交叉的角度設為θ(rad),將在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之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形成的角度設為X(rad),表示剪刀10之切斷刃27形狀在極座標上的方程式為滿足如下之條件式:R=Y*exp(θ*Cot(X/2))。

Description

剪刀
本發明係有關在辦公室或一般家庭裡,切斷各種紙或膠帶、布等的剪刀。
今日,一般使用在辦公室或家庭裡的剪刀,除了其大小或是重量為製成即使是女性或是小孩也可容易以單手使用,同時,還希望只需要輕輕地以手指進行開閉動作,便可簡單的將各種紙或是布等進行切斷。
因此,提出有提升切斷性、可藉由單手手指而容易的進行刃部的開閉等各種提案,例如,在刃部附加陶瓷包覆層(例如專利文獻1),或是設置由超硬質砥粒所形成的披覆層(例如專利文獻2)等各種表面處理的提案、或是已經實用化。
此外,為了防止切斷對象物夾在刀刃之間而難以切斷,提案有如在兩片的刃部裏面相互間形成間隙(例如專利文獻3),或是改良在刃部裏面,形成有稱之為「裏縫」或「刃裏凹陷部」的空間形狀(例如專利文獻4),亦或是提案有該種「裏縫」的成型方法等等,實際上,有部分剪刀已經實施該等技術了。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 特開平05-09606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 特開2005-16862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 特開2001-31466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 特開2003-062362號公報
習知的剪刀係為,當切斷如厚紙等物時,雖然可在切斷刃的根部施加大力,但是,卻有兩片刀刃的開啟角度變大,造成切斷對象物從切斷刃的根部如同逃逸般的往刀刃前端方向移動,使得無法進行對切斷對象物的切斷,因而有時以較小的力量難以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
本發明為了排除此種缺點,提供一種剪刀,為使用由切斷刃的根部至前端為止的部分,而在穩定的狀態下,容易的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
有關本發明的剪刀係為,於剪刀之切斷刃的彎曲形狀中,開啟該剪刀,將左右兩邊的切斷刃交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設為Y,將連結前述左右兩邊的切斷刃所交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連結線設為旋轉基準線B,將前述剪刀之從前述旋轉中心至左右兩邊之切斷刃上的定點A為止的距離設為R(mm),將連結一方切斷刃之前述定點A與前述旋轉中心的連結線與前述旋轉基準線B交叉的角度設為θ(rad),將在前述左右兩邊之切斷刃的前述定點A中的連接線相互所形成的角度設為X(rad),前述表示切斷刃形狀之在極座標上的方程式為滿足如下之條件式:R=Y*exp(θ*Cot(X/2)),在此,將X的值設定在π/18(rad)至π/3(rad)的範圍,且左右的切斷刃在交叉狀態下,將左右的切斷刃開啟最大時的Y值設在5(mm)至30(mm)的範圍。
此外,該剪刀為,前述R的最大值為200(mm)的剪刀。
本發明係為,藉由一方之切斷刃的前述定點A與開啟著的剪刀之中心線所形成的旋轉基準線B之間的交叉角度θ、或是左右兩邊的切斷刃之交叉角度X,來特定由切斷刃之旋轉中心至左右兩邊的切斷刃上之定點A為止的距離R,表示切斷刃形狀在極座標上的方程式為滿足如下之條件式:R=Y*exp(θ*Cot(X/2))。因此,無論是大幅度的開啟剪刀、或是小幅度的開啟剪刀,都不至於使切斷刃之交叉角度產生變化,由切斷刃之基部至前端為止,都可維持一定的銳利程度,因而能隨時進行良好的切斷。
由於該剪刀是將到切斷刃上之定點A為止的距離R之最大值設為200(mm),因此,可作成即使是女性或是小孩,仍可以容易的以單手來操作使用之大小的一般用之剪刀。
10‧‧‧剪刀
15‧‧‧連接部
16‧‧‧側緣
18‧‧‧後退部
21‧‧‧刃體部
23‧‧‧前端
25‧‧‧基部
27‧‧‧切斷刃
29‧‧‧背部
31‧‧‧結合構件
33‧‧‧柄部
35‧‧‧握持部
37‧‧‧扣指孔
41‧‧‧第1剪刀體
42‧‧‧第2剪刀體
【圖1】係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的閉合狀態的正面圖。
【圖2】係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的僅些微開啟之狀態的正面圖。
【圖3】係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的開啟狀態的正面圖。
【圖4】係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的閉合狀態的側面圖。
【圖5】係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的閉合狀態中之刀刃重疊狀態的裏面圖。
【圖6】係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的刀刃交叉角度相異之實施形態中,閉合狀態下的刀刃重疊狀態的裏面圖。
有關本發明的剪刀係如圖1及圖2所示,形成於刃體部21之切斷刃27為呈現曲線形狀,同時在刃體部21之基部25,設定成具有後退部18,其形狀係設定為,切斷刃27之基部25側的端部為較連接具備握持部35之柄部33與刃體部21的連接部15之側緣16還要後退的狀態之形狀。
而該切斷刃27的彎曲形狀,並非將由刃體部21之前端23至基部25為止設定為一定的曲率,而是在左右的刃體部21中,使切斷刃27的曲率變化成相較於前端23側,逐漸縮小基部25側的曲率半徑,亦即,逐漸增加基部25側之曲率。
此外,該剪刀10係為,具有扣指孔37的握持部35為經由柄部33而對連接部15形成為一體化,在連接部15具有作為結合構件31的螺絲,藉由該螺絲,可正反轉地連接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而第1剪刀體41及第2剪刀體42係分別由該連接部15延伸設置長型板狀的刃體部21,其係將一邊設為切斷刃27,並將另一邊設為背部29。
位於該刃體部21之背部29所形成的形狀係為,以接近直線之曲率半徑大的圓滑曲線,連接由刃體部21之前端23至連接部15之側緣16的形狀。此外,刃體部21係為,使切斷刃27彎曲成使前端23與基部25之間的中間寬度變寬。此外,將位於刃體部21基部25中之切斷刃27設置在由連接部15之側緣16後退的位置,在切斷刃27之基部側端部位置形成後退部18。
如此,切斷刃27的彎曲形狀係形成為,基部25側之曲率半徑小於刃體部21之前端23側之曲率半徑,換言之,曲率係形成為由前端23朝向基部25逐漸增大。而該曲率的變化係如圖3所示,在展開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而使左右兩邊的刃體部21開啟至指定寬度時,將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交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設為Y,將連結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交 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結線設為旋轉基準線B,將由剪刀10之旋轉中心至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上之定點A為止的距離設為R(mm),將連接一方的切斷刃27之定點A與旋轉中心的連接線與旋轉基準線B交叉的角度設為θ(rad),且將在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之定點A中之切線相互所形成的角度設為X(rad)時,表示切斷刃27形狀之在極座標上的方程式為滿足如下之條件式:R=Y*exp(θ*Cot(X/2))。
如此,將由旋轉中心至切斷刃27之指定的定點A為止的距離R,以連接定點A與旋轉中心的連結線和旋轉基準線B所交叉的角度θ、以及定點A的連接線和旋轉基準線B所交叉的角度X/2來訂定時,即使第1剪刀體41的切斷刃27與第2剪刀體42的切斷刃27所交叉的位置,由刃體部21的基部25變化至前端23為止,仍可將兩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α維持一定。
亦即,如圖2所示,無拘於第1剪刀體41之刃體部21與第2剪刀體42之刃體部21之間的開啟角度β的變化,第1剪刀體41的切斷刃27與第2剪刀體42的切斷刃27所交叉的角度α可經常維持一定。
並且,在將兩切斷刃27之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交叉的角度之X的值設定在π/18(rad)至π/3(rad)的範圍,在左右的切斷刃27處於交叉的狀態下,將由最大開啟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時的旋轉中心,直至兩切斷刃27交叉的位置為止的距離Y之值、亦即,由旋轉中心至切斷刃27之基部25側端部為止的距離Y之值設在5(mm)至30(mm)的範圍。
當將該兩切斷刃27之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交叉角度X的值設為小於π/18時,將會縮小開啟剪刀10之刃體部21時的第1剪刀體41中之刃體部21與第2剪刀體42中之刃體部21之間的間隙,造成難以夾持作為切斷對象的紙或布等,故而不佳。
此外,當將兩切斷刃27之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交叉角度X的值設為大時,切斷刃27的曲率將會變大。因此,設切斷刃27的長度為一定值,而角度X之值則大於π/3(rad)時,位於刃體部21之中間位置之形成為刃體部21寬度的背部29與切斷刃27之間的距離將會變大,形成與一般剪刀10之常見形狀相異的,中間部分的刃體部21之寬度大的特異形狀,產生不協調感,故而不佳。
因此,將兩切斷刃27之定點A中切線相互交叉角度X設定在π/18(rad)至π/3(rad)的範圍,更佳為π/12(rad)至π/5(rad)的範圍。
此外,當由刃體部21之旋轉中心至切斷刃27之基部25側的端部為止的距離Y之值設為5(mm)以下時,在一般單手用的剪刀10中,會有在連接部15中,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之耐久性結合困難的情況,當超過30(mm)時,切斷刃27的實施長度將會變短,成為難以操作使用的剪刀10。
從而,要作成將手指穿過扣指孔37,以最大限度開啟剪刀10的狀態下,仍為好使用的剪刀10,較佳為將由刃體部21之旋轉中心至切斷刃27之基部25側端部為止的距離Y之值設為5(mm)至15(mm)左右。
此外,藉由將從旋轉中心至刃體部21之前端23為止的最大距離(Rmax)設為200(mm),而可成為無論是女性或是小孩,均可容易操作之大小的剪刀10。
而在如圖2及圖3所示的剪刀10中,當使兩切斷刃27交叉時,設定兩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形成為π/6(rad)。
如此,藉由將兩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設為π/6(rad)度,當利用刃體部21之深部來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時,可容易的進行切斷。
亦即,當藉由剪刀10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的情況下,為組合切斷與剪斷作用而使得對象物被切斷,當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越小,剪斷的比率越高,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越大,則切斷的比率則變高。而當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為π/6(rad)左右時,切斷與剪斷之比率形成略為相等,紙等切斷對象物不會往刀刃前端方向逃逸而可使切斷刃27咬住對象物,在進行剪斷的同時,藉由切斷以小的力量進行閉合剪刀10的動作,而可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
而由於本實施形態的剪刀10,兩切斷刃27的交叉角度由基部25至前端23為止並未有所變化,因此即使在以刃體部21之基部25側進行切斷的情況下,或是以刃體部21之前端23進行切斷的情況下,都不至於減低切斷對剪斷的比例,便可藉由切斷動作而容易的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從而,由刃體部21之基部25至前端23為止,可在穩定且一定的狀態下容易的進行切斷。
此外,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中之刃體部21係如圖4及圖5所示,為形成與第1剪刀體41之刃體部21相同形狀,相同形狀之刃體 部21為作成對稱形狀,在其連接部15中,藉由結合構件31而連結成可相互正反轉動。而兩刃體部21係為,在切斷刃27之基部與連接部15之側緣16之間具有後退部18,刃體部21的背部29係形成為與連接部15之側緣16圓滑的連接之形狀。此外,當閉合剪刀10時,第1剪刀體41中的刃體部21與第2剪刀體42中的刃體部21,為重疊成使第2剪刀體42之刃體部21中的切斷刃27,位在比第1剪刀體41之刃體部21中之背部29更為內側處,使得不會有在不小心下觸碰到切斷刃27之虞。
另外,將兩切斷刃27之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交叉的角度X設為π/7(rad)的剪刀10中,如圖6所示,為與圖5所示的剪刀10相比,切斷刃27的彎曲程度稍小,如此,便可將閉合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時的刃體部21之寬度變細。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係為,將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藉由作為結合構件31的螺絲而一體化成可以正反轉動,而作為結合構件31,還可以使用如螺釘或是鉚釘等適當的固定元件,只要能將第1剪刀體41與第2剪刀體42可相互連接成可以正反轉動便可。
另外,在該刃體部21,實施藉由陶瓷或是鈦等披覆處理,或是在刃體部21的裏面形成刃裏凹陷部,藉此可製出更加銳利之刃體部21的剪刀10。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有關本發明之事務用剪刀10係為,使切斷刃27彎曲成刃體部21的中間部分之寬度形成為最寬狀,將切斷刃27的彎曲形狀變化成由前端23朝向基部25,逐漸增大曲率,藉由將刃體部21基部側的切斷刃27設成由連接部15之側緣16後退的形狀,而可使用由刃體部21之基部25至前端23在穩定的狀態下容易對切斷對象物進行切斷。
10‧‧‧剪刀
15‧‧‧連接部
21‧‧‧刃體部
23‧‧‧前端
25‧‧‧基部
27‧‧‧切斷刃
29‧‧‧背部
31‧‧‧結合構件
33‧‧‧柄部
35‧‧‧握持部
37‧‧‧扣指孔
41‧‧‧第1剪刀體
42‧‧‧第2剪刀體
A‧‧‧定點
B‧‧‧旋轉基準線
R‧‧‧剪刀10之旋轉中心至左右兩邊之切斷刃27上的定點A為止的距離
X‧‧‧在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之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形成的角度
Y‧‧‧左右兩邊的切斷刃27所交叉之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
θ‧‧‧一方的切斷刃27之定點A與旋轉中心的連結線和旋轉基準線B交叉的角度

Claims (2)

  1. 一種剪刀,其特徵在於,於剪刀之切斷刃的彎曲形狀中,開啟該剪刀,將左右邊的切斷刃交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設為Y,將連結前述左右兩邊的切斷刃所交叉的交叉點與旋轉中心之連結線設為旋轉基準線B,將前述剪刀從前述旋轉中心至左右兩邊之切斷刃上的定點A為止的距離設為R(mm),將連結一方切斷刃之前述定點A與前述旋轉中心的連結線與前述旋轉基準線B交叉的角度設為θ(rad),將在前述左右兩邊之切斷刃的前述定點A中的切線相互所形成的角度設為X(rad),表示前述切斷刃之形狀在極座標上的方程式為滿足如下之條件式:R=Y*exp(θ*Cot(X/2)),在此,將X的值設定在π/18(rad)至π/3(rad)的範圍,且在左右切斷刃為交叉的狀態下,將左右的切斷刃開啟最大時的Y值設在5(mm)至30(mm)的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剪刀,其中,前述R的最大值為200(mm)。
TW102114974A 2012-05-18 2013-04-26 剪刀 TW201347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4335A JP2013240399A (ja) 2012-05-18 2012-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938A true TW201347938A (zh) 2013-12-01

Family

ID=4901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4974A TW201347938A (zh) 2012-05-18 2013-04-26 剪刀
TW105220032U TWM542557U (zh) 2012-05-18 2013-04-26 剪刀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20032U TWM542557U (zh) 2012-05-18 2013-04-26 剪刀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05543A1 (zh)
JP (1) JP2013240399A (zh)
KR (1) KR20130129092A (zh)
CN (2) CN203156783U (zh)
DE (1) DE102013103915A1 (zh)
HK (1) HK1191900A1 (zh)
TW (2) TW2013479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0399A (ja) * 2012-05-18 2013-12-05 Plus Corp
JP6244097B2 (ja) * 2013-04-01 2017-12-06 プラス株式会社 事務用鋏
CN103522309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张家港市信佳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剪刀
CN103640034B (zh) * 2013-12-10 2015-11-18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裁纸刀
JP6303552B2 (ja) * 2014-02-04 2018-04-04 コクヨ株式会社
WO2015143584A1 (zh) * 2014-03-24 2015-10-01 谢培树 恒角剪刀
JP2015211743A (ja) * 2014-05-02 2015-11-26 プラス株式会社
JP2015211742A (ja) * 2014-05-02 2015-11-26 プラス株式会社
CN104999485B (zh) * 2015-08-20 2019-07-23 珠海新秀丽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具有超薄定刀的新型个人护理修剪器
CN108367443B (zh) * 2015-12-09 2020-09-18 菲斯科尔思品牌有限公司 具有平缓的力曲线的切割工具
CN107520861B (zh) * 2017-09-20 2023-06-27 张家港海霸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毛发剪
WO2019187072A1 (ja) * 2018-03-30 2019-10-03 株式会社レーベン販売 ハサミ
JP6473255B1 (ja) * 2018-03-30 2019-02-20 株式会社レーベン ハサミ
CN110757513A (zh) * 2019-10-23 2020-02-07 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 测距剪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874A (en) * 1899-07-19 1899-12-26 Georges Thuillier Hand-shears for cutting sheet metal.
JPS5296482A (en) * 1976-02-09 1977-08-13 Shichirou Ashizawa Scissors
US4150484A (en) * 1977-11-02 1979-04-24 The Stanley Works Shears with improved cutting a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422240A (en) * 1982-03-18 1983-12-27 Wallace Mgf. Corp. Cutting implements
JPS59191149U (ja) * 1983-06-07 1984-12-18 一心産業株式会社
GB2147534B (en) * 1983-10-07 1987-11-25 Wallace Mfg Cutting device
JPS6368972U (zh) * 1986-10-27 1988-05-09
CN87214827U (zh) * 1987-10-28 1988-06-15 王滔 一种剪刀
CN2040841U (zh) * 1988-11-11 1989-07-12 朱家云 不退步剪刀
JPH0596065A (ja) 1991-10-04 1993-04-20 Sangi Co Ltd 換刃式ハサミ
JP2551985Y2 (ja) * 1991-12-19 1997-10-27 八朗 平川 梳 鋏
US5419048A (en) * 1994-04-22 1995-05-30 Horgan; Terence P. Cutting tool
US5501016A (en) * 1994-11-02 1996-03-26 Kuribayashi; Takayoshi Scissors
SE516104C2 (sv) * 1998-03-26 2001-11-19 Kapman Ab Sax för klippning av styva och skivformade material
CN2391718Y (zh) * 1999-09-24 2000-08-16 陈恒春 等力量剪刀
JP2001314669A (ja) 2000-05-09 2001-11-13 Hayashi Hamono Kk ハサミ
EP2181815B1 (en) 2001-04-27 2011-10-26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Wet razor with four blades, and cartridge therefor
JP2005168625A (ja) 2003-12-09 2005-06-30 Toshikazu Washimi
JP2013240399A (ja) * 2012-05-18 2013-12-05 Plus Cor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91900A1 (zh) 2014-08-08
KR20130129092A (ko) 2013-11-27
CN103419217A (zh) 2013-12-04
TWM542557U (zh) 2017-06-01
DE102013103915A1 (de) 2013-11-21
CN103419217B (zh) 2015-12-23
CN203156783U (zh) 2013-08-28
JP2013240399A (ja) 2013-12-05
US20130305543A1 (en)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47938A (zh) 剪刀
TWI608914B (zh) 辦公用剪刀
CN105034027A (zh) 剪刀
WO2017067425A1 (zh) 一种具有曲线刀刃的剪刀
CN207273273U (zh) 一种多功能极速剃须装置
KR200402940Y1 (ko) 주방용 가위
TWI522218B (zh) 剪刀
CN219311326U (zh) 曲线剪刀
TWI375613B (zh)
TWI682840B (zh) 多功能之刀具
CN211382159U (zh) 刀具的刀头及刀具
JP6470865B1 (ja) 理美容用鋏の製造方法
JP3047242U (ja) 美理容はさみ
TWM591908U (zh) 曲線剪刀
JP2018099185A (ja) 爪切り
TWM524247U (zh) 具刻度之剪刀
JP3063213U (ja) 安全ペンチ
JP2015037546A (ja) 鋏の二次元握り手部の構造
TWM267044U (en) Cutting scissors
JP2013126442A (ja)
WO2009152689A1 (zh) 有弹道线剪刃的剪刀
CN106937790A (zh) 一种老年人用指甲钳
JPH0613762U (ja) 押切り式鋏
TWM545682U (zh) 彎剪型毛髮打薄剪
KR20170002892U (ko) 아동용 안전 가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