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0873A - 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0873A
TW201340873A TW101148274A TW101148274A TW201340873A TW 201340873 A TW201340873 A TW 201340873A TW 101148274 A TW101148274 A TW 101148274A TW 101148274 A TW101148274 A TW 101148274A TW 201340873 A TW201340873 A TW 2013408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disease
plant
soil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8345B (zh
Inventor
境昭二
伊藤真一
Original Assignee
宇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宇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宇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0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3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2Ingredient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substance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e.g. toxicity reducing compositions, self-destructing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06Aluminium; Calcium; Magnesium;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5/00Compounds of magnesium
    • C01F5/02Magnesia
    • C01F5/06Magnesia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magnesium compounds
    • C01F5/08Magnesia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magnesium compounds by calcining magnesium hydroxide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共通地應用於各種作物或植物病害、於環境全域中長期確保安全性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本發明係一種植物病害防除劑,其特徵在於含有藉由以400~1000℃燒成氫氧化鎂所獲得之氧化鎂。又,本發明係一種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上述植物病害防除劑。上述方法較佳為將植物病害防除劑混合於土壤耕作層及混合於育苗培土、使用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水懸浮液進行葉面處理、以及使用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根部浸漬及植株基部灌注中的任一者。

Description

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共通地應用於各種作物或土壤條件、於環境全域中長期確保安全性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病害係因病原菌等接觸病害敏感性植物並增殖而發病。即,經過1)病原菌等之存在、2)病原菌等對植物之接觸、3)增殖三個過程而發病。因此,只要抑制該等3個要素中之任意至少1個,即可抑制、防除病害之產生。
作為抑制防除病害之方法,先前已知以耕種防除法為基礎之化學防除法或生物防除法等。作為耕種防除法,可列舉:利用病害抵抗性品種、使用健全苗、矯正土壤pH值、輪作、調整作期、排水管理、施用有機物等。又,作為化學防除法,可列舉:種苗消毒、防除劑之莖葉散佈等。作為生物防除法,可列舉:利用拮抗微生物或使用減毒病毒等。
耕種防除法可使病害之發病或症狀減輕,但並非確實可正常維持植物生長之方法。作為用以補充耕種防除法之方法,具有殺菌性之化學藥劑處理較為有效,但不易確保該藥劑對人畜或環境之安全性,安全性之證明耗費極大之勞力與費用。又,亦利用誘導植物原本所具有之病害抵抗性之藥劑,但於其為自然界中不存在之化學物質之情形時,與上述殺菌性藥劑同樣地,為確保對人畜或環境之安全性而耗費極大之勞力與費用。
病害存在土壤感染性或空氣感染性等各種種類。例如,已知,土壤感染性病害(以下有時稱為土壤病害)中,生活於土壤中、具有植物病原性之細菌或絲狀菌自作物之根部感染並於植物體內移動、增殖,藉此使作物之正常生長受到阻礙,嚴重情況下凋萎及至枯死。土壤係由造岩礦物風化而成之礦物質之無機物、由動植物遺體之分解產物腐植構成之有機物及微生物主體之生物體所構成。因此,即便對土壤施用被認為具有殺菌效果之合成有機化合物以防除引起病害之植物病原菌,該合成有機化合物亦會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或吸附固定於土壤黏土礦物或土壤有機物,使得效果減半。
又,土壤病害防除法中,利用氣體或蒸氣壓較高之液體進行土壤燻蒸之化學防除法由於有效成分之揮發性與毒性,故而須以片材被覆處理土壤,耗費工夫與被覆資材費用成為負擔,同時對人、環境之安全性亦不佳。又,另外,作為代替補充化學防除法者開發有各種方法。例如可列舉:太陽熱、水蒸氣消毒、還原消毒(專利文獻1)等物理防除,利用上述抵抗性品種或抵抗性砧木、導入輪作等耕種防除,及利用拮抗微生物、減毒病毒之生物防除等。
進而,具有植物病原性之細菌或絲狀菌不僅如上所述般自土壤感染,亦存在自作物之葉面等感染者。例如,番茄灰黴病係一種絲狀菌,分生孢子於空氣中飛舞而附著於葉面等作物表面,藉此進行感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436426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方法並非可共通地應用於各種作 物或土壤條件者,存在必須分別開發之繁雜性。
進而,處理作物或土壤之藥劑係於日照、降雨、氣溫變動等自然作用中施用,會被作物吸收或殘留於作物,或吸附、殘留於土壤中,或揮散至空氣中,或隨著水之滲透而轉移至地下水或河川水中。因此,必須於環境全域中藉由長期之周密查證確保安全性。
進而,尋求不僅對如上所述之土壤病害、亦對廣泛之植物病害有效之植物病害防除劑或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共通地應用於各種作物或廣泛之植物病害、於環境全域中長期確保安全性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為達成以上目的,本發明人等反覆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使氧化鎂功能化並選擇應用情況進行使用,藉此可共通地應用於各種作物或土壤條件,於環境全域中長期確保安全性。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植物病害防除劑,其特徵在於含有藉由以400~1000℃燒成氫氧化鎂所獲得之氧化鎂。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植物病害防除劑,其特徵在於含有生成自由基種之氧化鎂;並且,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上述植物病害防除劑。
如上所述,只要利用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共通地應用於各種作物或廣泛之植物病害、於環境全域中長期確保安全性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及使用其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即,只要利用本發明,即可以自由度較高之處理法(土壤混合、培土混合、葉面處理、根部浸漬、植株基部灌注),以對環境極安全之方法克服不易防除之植物病害。
本發明之植物病害防除劑之特徵在於含有氧化鎂。氧化鎂之水溶解度較小,故而可使植物病害防除效果持續。又,混合於土壤中之氧化鎂由於鎂成分為作物生長所必需之中量要素養分,且氧化鎂為水溶解度較小之無機化合物,故而為不易移動至土壤系統外於環境動態方面極安全之化合物。
本發明中使用之氧化鎂較佳為藉由以400~1000℃於通常之空氣中燒成氫氧化鎂5~90分鐘、較佳為10~60分鐘而獲得,其他燒成條件並無特別限定。
已知多個氧化鎂之合成法(參照「觸媒,vol.46(1),p.36-,(2004)」),例如已知藉由燒成氫氧化鎂進行合成。又,除氫氧化鎂以外,亦可以相同方式使用碳酸鎂。然而,藉由燒成碳酸鎂所生成之氧化鎂存在晶體方位關係複雜、且生成作為溫室效應氣體而成問題之二氧化碳等缺點。除此以外,由於以下原因,於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之用途中較差。1)氧化鎂以外之組成成分以副產物之形式混在氧化鎂中的比例變高,期待之氧化鎂之功能下降。2)本發明之功能之主因即氧化鎂之氧空位結構之形成較低。3)原料本身及合成法並不便宜。
此處,作為於本發明中成為原料之氫氧化鎂,可使用含有80%以上Mg(OH)2作為主成分之含氫氧化鎂化合物。該含氫氧化鎂化合物亦可含有各2%以下之SiO2、Al2O3、CaO、Fe2O3或B2O3(均以氧化物之形式表示),粒度較佳為1 mm以下,其他並無特別限定。
此種由氫氧化鎂所獲得之氧化鎂表現優異之植物病害防除效果。可認為其原因在於:藉由以400~1000℃燒成氫氧化鎂所獲得之氧化鎂對活性氧 種(O2 -等)等自由基種之生成發揮觸媒作用。生成之活性氧種直接或間接地對植物病害產生作用,藉此表現優異之植物病害防除效果。再者,以下有時將本發明中使用之燒成而成之氧化鎂稱為「預燒氧化鎂」。
上述之中,作為間接性之病害防除,考慮預燒氧化鎂誘導植物原本具有之對病害之抵抗性的機制。以下,詳細說明該機制。
可認為,植物係因病害之感染而誘導出病害抵抗性,該作用與自由基種有關。例如,若病原菌之誘導子(elicitor)結合於植物細胞表面之受體,則經過NADPH氧化酶之活性化等,水楊酸或茉莉酸(jasmonic acid)等成為訊號傳遞物質,誘導病害抵抗性基因之表現。可認為,自由基種為於上述級聯反應中用以誘導抵抗性基因之表現的因子之一。
再者,作為抵抗性基因,已知有各種各樣者,作為一例,可列舉:酸性殼質酶、酸性聚葡萄糖酶、鹼性殼質酶、鹼性聚葡萄糖酶、苯丙胺酸氨解離酶4等。該等抵抗性基因之表現量可利用使用基因特異性引子之即時RT-PCR方法進行定量。
預燒氧化鎂具有作為固體鹼觸媒使化合物去質子之作用,生成活性氧種等自由基種。如上所述,由於自由基種誘導抵抗性基因之表現,故而推測藉由施用預燒氧化鎂來誘導抵抗性基因之表現而抑制防除病害。再者,可認為預燒氧化鎂之鹼度與鹼強度越高則預燒氧化鎂之去質子作用越強,因此作為預燒氧化鎂,較佳為表現較高之鹼度與鹼強度者。可認為,鹼度與鹼強度越高之氧化鎂,去質子作用越強,可產生大量自由基種,結果高度誘導植物之病害抵抗性基因之表現。
又,預燒氧化鎂之去質子作用的主要指標為粒子表面之結晶面(111)之積分強度與利用BET法獲得之比表面積。結晶面(111)為固體鹼觸媒之特徵性結晶面,顯示配位度較低之表面氧原子之存在。可認為,若該結晶面(111)之積分強度較高,則配位度較低之表面氧原子之存在率 變高,鹼強度較高,去質子作用較強。又,可認為,BET比表面積之值越大,則結晶表面積越大,因此去質子作用越強。作為BET比表面積,具體而言較佳為100~400 m2/g。又,相對於氧化鎂之X射線繞射中之總波峰,結晶面(111)之積分強度所表示之相對積分強度較佳為5%以上。再者,關於預燒氧化鎂之鹼度與自由基種生成之詳細內容可參照「觸媒,vol.46(1),p.36-,(2004)」。
又,本發明較佳為進而含有腐植酸。此處所謂之腐植酸,係指褐炭或泥炭之硝酸分解物的中和鹽、或者成為作為樹皮堆肥所製造之市售製品之主成分的腐植酸鹽。含有腐植酸之本發明之植物病害防除劑表現更優異之植物病害防除效果。推測其原因在於:腐植酸中之多元酚部分因預燒氧化鎂而受到鹼自動氧化,且腐植酸中之酚性羥基藉由固體鹼觸媒即預燒氧化鎂之作用而經去質子化,藉此促進自由基種之產生。因此,可認為:藉由併用預燒氧化鎂與腐植酸,與單獨使用預燒氧化鎂之情形相比,抵抗性基因更高度地表現,病害之抑制防除效果提高。於本發明之植物病害防除劑中,腐植酸含量相對於預燒氧化鎂100質量份,較佳為20~200質量份,更佳為5~40質量份。又,腐植酸亦可為液態者。
又,於本發明中,可為了防止飛粉塵而添加矽砂等,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適宜添加劑。
本發明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係使用上述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於本發明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中,成為對象之植物病害不僅有土壤病害,亦可列舉廣泛之病害,例如下述表1所示之病害即符合。
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施用方法,較佳為將植物病害防除劑混合於土壤耕作層或者混合於育苗培土。作為將植物病害防除劑於播種或定植前混合於土壤耕作層之情形時的施用量,較佳為每10 a為10~250 kg,更佳為30~130 kg。於大量施用之情形時,存在土壤pH值成為欠佳區域之情況。於將植物病害防除劑以每10 a為10~250 kg之施用量混合於土壤耕作層之情形時,可期待10~80%之發病抑制效果。
又,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施用方法,於將植物病害防除劑於播種前之育苗培土中混合0.01~0.5重量%,並移植至被病原菌污染之田間之情形時,亦可期待發病抑制效果,表現20~70%之發病抑制率。
進而,於使用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葉面處理之情形時亦可期待發病抑制效果。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之葉面處理之方法,包括將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水懸浮液塗佈於莖葉、或者將莖葉浸漬於上述水懸浮液中等。例如,於將植物病害防除劑之0.01~2.0%、較佳為0.01~1.0%水懸浮液(W/V)利用散佈器等以莖葉部適當潤濕之方式對在培土中進行了育苗之幼苗 進行足量莖葉散佈,並移植至被病原菌污染之田間之情形時,亦表現30~80%之發病抑制率。
又,使用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根部浸漬之施用方法亦有效。作為進行根部浸漬之施用方法,例如可列舉將苗之根部浸漬於0.01~1.0%預燒氧化鎂之水懸浮液中1~60秒的方法。
進而,又,使用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植株基部灌注之施用方法亦有效。作為進行植株基部灌注之施用方法,例如可列舉對根圈土壤以每1 kg土壤為0.03~0.3 L之方式於植株周邊注入0.01~1.0%預燒氧化鎂之水懸浮液的方法。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該等並不限定本發明之目的。
<實驗例1:土壤混合時對番茄青枯病之效果> (實施例1)
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使用藉由將下述表2所示之化學組成之氫氧化鎂(UD-650:UBE MATERIALS(股)製造)利用外熱式旋窯以800℃燒成10分鐘所獲得的預燒氧化鎂(以下記為MgO-1)。MgO-1為下述表3所示之化學組成。
對填充於容器(0.4 m×0.6 m×深0.25 m)內之洪積砂壤土之全面全層灌注接種以YPGS培養基於28℃振盪培養72小時所製備之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作為土壤病害菌,其後,施用120 kg/10 a之MgO-1之粉末並將其混合於表層部15 cm,定植6株番茄(品種:桃太郎8)。容器係於室溫(晝間27℃,夜間20℃)下進行管理。其後,每隔特定期間進行目視觀察,根據下述式(1)算出發病率。再者,試驗反覆進行2次。
發病率(%)=(發病株數/供試株數)×100 (1)
(實施例2)
施用MgO-1粉末240 kg/10 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設置實施例2之試驗區,與實施例1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比較例1)
作為對照,設置施用苦土石灰(組合碳酸苦土石灰:薬仙石灰(股)製造)150 kg/10 a代替MgO-1粉末之比較例1之對照區,與實施例1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將實施例1、2及比較例1之結果示於表4。由表4得知,藉由施用MgO-1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2:土壤混合時添加腐植酸對番茄青枯病之效果>
繼而,對在MgO-1粉末中添加腐植酸時之對番茄青枯病之添加效果進行試驗。
(實施例3)
將番茄品種設為麗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設置實施例3之試驗區,與實施例1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實施例4)
進而,使用腐植酸(組合Azumin:DENKA AZUMIN(股)製造)80 kg/10 a,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設置實施例4之試驗區,與實施例3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比較例2)
作為對照,設置施用比較例1中所施用之苦土石灰150 kg/10 a代替實施例4之MgO-1粉末120 kg/10 a的比較例2之對照區,與實施例3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將實施例3、4及比較例2之結果示於表5。由表5得知,藉由施用MgO-1並進而添加腐植酸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3:土壤混合時對水菜根瘤病之效果> (實施例5)
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使用藉由將上述表2所示之化學組成之氫氧化鎂(UD-650:UBE MATERIALS(股)製造)以外熱式旋窯以750℃燒成15分鐘所獲得的預燒氧化鎂(以下記為MgO-2)。MgO-2為下述表6所示之化學組成。
對經根瘤病菌污染之砂質旱田土壤1區(1 m×2 m)反覆3次施用MgO-2之粉末60 kg/10 a並進行混合後,播種水菜並栽培55天後收割,目視觀察根瘤之形成,算出發病率及發病度。發病率係根據上述式(1)算出,發病度係將根瘤之形成狀態分為A(未形成)~D(形成最多)4個等級,根據下述式(2)算出。又,根據下述式(3)算出防除值。
發病度=(A×0+B×10+C×60+D×100)/總株數 (2)
防除值=1-(試驗區之發病度/對照區之發病度) (3)
(比較例3)
作為對照,設置施用比較例1中所施用之苦土石灰75 kg/10 a代替MgO-2粉末60 kg/10 a的比較例3之對照區,與實施例5同樣地算出發病率及發病度。
將實施例5及比較例3之結果示於表7。由表7得知,藉由施用MgO-2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4:土壤混合時對高麗菜根瘤病之效果> (實施例6)
於定植1週前,將MgO-2粉末120 kg/10 a混合於土壤中,將播種後20天之高麗菜苗(品種:初秋)定植,栽培78天後收割,目視觀察根瘤之形成,根據上述式(1)及式(2)算出發病率及發病度。又,根據上述式(3)算出防除值。MgO-2係提供與實驗例3相同者,土壤混合係於經根瘤病菌污染之砂質旱田土壤1區(1 m×2 m)反覆實施3次。
(比較例4)
施用市售根瘤病防除劑(NEBIJIN粉劑:Kumiai Chemical Industry(股)製造)20 kg/10 a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式設置比較例4之試驗區,與實施例6同樣地算出發病率、發病度及防除值。
(比較例5)
作為對照,設置施用比較例1中所施用之苦土石灰75 kg/10 a代替MgO-2粉末120 kg/10 a的比較例5之對照區,與實施例6同樣地算出發病率及發病度。
將實施例6及比較例4、5之結果示於表8。由表8得知,藉由施用MgO-2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5:培土混合時對番茄青枯病之效果> (實施例7)
於缽植用育苗培土(Yanmar Napura養土:VARIPRO(股)製造)中添加0.2%之MgO-1,播種番茄(品種:桃太郎8),育苗20天。將該苗作為移植苗定植6株。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青枯病防除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比較例6、7)
作為對照,設置使用市售品之MgO(UC-95S:UBE MATERIALS(股)製造)之比較例6、及未施用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比較例7的對照區,與實施例7同樣地算出發病率。
將實施例7及比較例6、7之結果示於表9。由表9得知,藉由施用MgO-1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6:培土混合時對番茄凋萎病之效果> (實施例8)
將3葉期之番茄(品種:福壽2號)苗定植於添加有0.1%之MgO-2 之培土(珍珠岩與蛭石之混合物),3天後於根部灌注番茄凋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Fox.37)之孢子懸浮液(1×107個/ml),於25℃之人工照明下進行栽培2週。根據觀察所得之發病株藉由下述式(4)求出凋萎葉率(%)。
凋萎葉率(%)=(凋萎葉數/總葉數)×100 (4)
(比較例8、9)
作為對照,設置使用市售品之MgO(UC-95S:UBE MATERIALS(股)製造)之比較例8、及未施用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比較例9的對照區,與實施例8同樣地求出凋萎葉率(%)。
將實施例8及比較例8、9之結果示於表10。由表10得知,藉由施用MgO-2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7:葉面處理時對番茄青枯病之效果> (實施例9)
於5~6葉期之番茄(品種:桃太郎8)苗之莖葉部以8 ml/株塗佈MgO-1之1.0%水懸浮液(W/V),次日對土壤接種與實施例1相同之青枯病菌。除此以外,依據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實施試驗,根據觀察所得之發病株與實施例1同樣地求出發病率。
(比較例10、11)
作為對照,設置使用市售品之MgO(UC-95S:UBE MATERIALS(股)製造)之比較例10、及未施用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比較例11的對照區,與實 施例9同樣地求出發病率(%)。
將實施例9及比較例10、11之結果示於表11。由表11得知,藉由施用MgO-1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8:葉面處理時對番茄凋萎病之效果> (實施例10)
將3葉期之番茄(品種:福壽2號)苗之第2葉於MgO-2之1.0%水懸浮液(W/V)中浸漬數分鐘,3天後於根部灌注番茄凋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Fox.37)之孢子懸浮液(1×107個/ml),於25℃之人工照明下於培土(珍珠岩與蛭石之混合物)中進行栽培2週。根據觀察所得之發病株藉由上述式(4)求出凋萎葉率(%)。
(比較例12、13)
作為對照,設置使用市售品之MgO(UC-95S:UBE MATERIALS(股)製造)之比較例12、及未施用植物病害防除劑之比較例13的對照區,與實施例10同樣地求出凋萎葉率(%)。
將實施例10及比較例12、13之結果示於表12。由表12得知,藉由施用MgO-2可抑制發病。
<實驗例9:預燒氧化鎂之根部處理時表現之番茄之抵抗性基因的測定> (實施例11)
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使用藉由將上述表2所示之化學組成之氫氧化鎂(UD-650:UBE MATERIALS(股)製造)以外熱式旋窯以750℃燒成20分鐘所獲得的預燒氧化鎂(以下記為MgO-3)。MgO-3為下述表13所示之物理化學性質。相對於總波峰之結晶面(111)之積分強度所表示之相對積分強度的測定係藉由如下方式求出:使用粉末X射線繞射裝置(Rigaku製造之RINT-2500HF)進行測定,並利用解析軟體(Jade)計算波峰面積。BET比表面積係使用全自動氣體吸附量測定裝置(Quantachrome製造之Autosorb-1MP)利用BET多點法進行測定。再者,作為參考,亦顯示MgO-1、MgO-2及市售品MgO(UC-95S:UBE MATERIALS(股)製造)之物理化學性質。
根據表13之結果得知,MgO-3與市售品MgO相比,結晶面(111)之相對積分強度較高,BET比表面積亦較大。由此可認為,MgO-3作為固體鹼觸媒之結晶面(111)上特徵性之配位度較低之表面氧原子的存在率較高,因此表現較高鹼度。並且,由於表現如此高之鹼度,故而可認為MgO-3促進自由基種之產生,其結果為,如後所述般誘導植物之抵抗性基因之表現,抑制防除植物之病害之發生。
將番茄種子(品種:大型福壽)播種於培養皿內,於25℃歷時1週使之發芽。將該發芽苗定植於添加有0.25%(W/W)之MgO-3粉末之育苗培土(珍珠岩與蛭石之混合物),於玻璃溫室內(溫度25℃)栽培4週(實施例11)。又,作為對照,於未添加預燒氧化鎂之情況下栽培上述番茄苗(比較例14)。
將實施例11與比較例14中所獲得之苗分別分為莖與葉,利用液氮進行冷凍並萃取RNA,進行使用基因特異性引子之定量即時RT-PCR,測定抵抗性基因之表現量。作為抵抗性基因,將酸性殼質酶(酸性CHI:NCBI Z15141)、酸性聚葡萄糖酶(酸性Glu:NCBI M80604)、鹼性殼質酶(鹼性CHI:NCBI Z15140)、鹼性聚葡萄糖酶(鹼性Glu:NCBI M80608)、苯丙胺酸氨解離酶4(PAL-4:TIGR TC153699)設為標的。使用「Primer Express」(Applied Biosystems)作為基因特異性引子,於將95℃、15秒及58℃、60秒循環40週期時間之條件下進行RT-PCR。抵抗性基因之表現量係將對照(比較例14)之值設為1而以相對值表示。又,抵抗性基因測定之內部標準係使用肌動蛋白。將其結果示於表14。
根據表14之結果可明瞭,實施例11中,莖與葉均確認到上述5種抵抗性基因之表現。尤其是,於莖部酸性殼質酶與苯丙胺酸氨解離酶4表現較強。根據以上,得知MgO-3高度誘導抵抗性基因之表現,其結果為可認為其有助於對病害發病之抑制防除。
<實驗例10:預燒氧化鎂之莖葉處理時表現之番茄之抵抗 性基因的測定> (實施例12)
於與實施例11相同之條件下將番茄(品種:桃太郎)進行育苗,將3葉期之苗之第2葉於MgO-3之1%水懸浮液(W/V)中浸漬數秒。自處理起3天後,取得莖葉,與實施例11同樣地測定抵抗性基因之表現量(實施例12)。作為標的之抵抗性基因為酸性殼質酶(酸性CHI)、酸性聚葡萄糖酶(酸性Glu)2種。再者,作為對照,使用以市售品MgO(UC-95S:UBB MATERIALS(股)製造)代替MgO-3之水懸浮液(比較例15)、與不含MgO之調整為pH值11之水(比較例16)。抵抗性基因之表現量係將對照(比較例16)之值設為1而以相對值表示。將其結果示於表15。
根據表15之結果可明瞭,實施例12中,於葉上確認到上述2種抵抗性基因之表現。由此得知,即便於莖葉處理中MgO-3亦高度誘導抵抗性基因之表現,其結果為,可認為其有助於對病害發病之抑制防除。
<實驗例11:莖葉散佈之對番茄灰黴病之發病抑制效果,盆栽培> (實施例13)
於與實施例12相同之條件下將番茄(品種:桃太郎)進行育苗,將3葉期之苗之第2葉於MgO-3之1%水懸浮液(W/V)中浸漬數秒。自處理起3天後,將番茄之根於灰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Fox.37)之孢子液(1×107個/ml)中浸漬數秒進行接種後,種植於育苗培土(蛭 石)。自接種起17天後,以目視觀察病徵,研究發病度(實施例13)。再者,作為對照,使用調整為pH值11之水代替上述MgO-3水懸浮液(比較例17)。將其結果示於表16。再者,發病度以下述基準確定。
<發病度>
0:無病徵。
1:確認到胚軸稍微肥大、彎曲。
2:胚軸內維管束上確認到1或2處褐變。
3:確認到至少2處褐變、生長不良(莖之較強彎曲與不勻稱之生長)。
4:所有維管束均褐變,植株整體枯死,植株變小可見凋萎症狀。
根據表16之結果可明確得知,莖葉散佈有MgO-3之實施例13中,發病度抑制得較低。
<實驗例12:莖葉散佈之對番茄灰黴病之發病抑制效果:農場試驗> (實施例14)
於室內加溫之試驗農場(洪積砂壤土)中,於1區1.2 m×0.9 m之面積定植番茄(砧木:B Barrier(番茄青枯病抵抗性砧木),穗木:桃太郎)苗,懸掛番茄灰黴病之罹病葉作為感染源,利用空氣感染使苗受感染。於4個月之栽培期間,散佈MgO-3之1000倍水懸浮液4次,以目視研究發病狀態(實施例14)。對照區中,4次散佈中,按慣例第1~2次使用Trifumin水合劑,第3次使用百可得(Bellkute)水合劑,第4次使用阿西米達(Amistar)水懸浮劑(比較例18)。又,設置MgO-3及藥劑均未施用之無處理區(比 較例19)。將其結果示於表17。再者,表中之各指標以下述方法確定。
發病葉率:根據第3段花萼之上10片之發病率算出。
發病度:根據研究葉之發病指數基準算出。
防除值:(1-(試驗區發病度/無處理區發病度))×100
根據表17之結果可明確得知,莖葉散佈有MgO-3之實施例14中,即便於利用空氣感染接種番茄灰黴病之情形時,亦將發病度抑制得較低。又,根據實施例13、14得知,於莖葉散佈有MgO-3之情形時,可獲得達62%之發病抑制效果。
<實驗例13:莖葉散佈時腐植酸之對番茄青枯病之效果,盆試驗> (實施例15)
於與實施例7同樣地育成之番茄之莖葉上散佈以成為1%MgO-1及0.1%腐植酸液(Mofumin液體:ARTRY(股)出售)之方式製備而成之液體。作為對照,設置1%MgO-1懸浮液(實施例16)、0.1%腐植酸液(Mofumin液體:ARTRY(股)出售)(比較例20)、及無散佈(比較例21)之試驗區。該盆中各種6株,置於裝滿自來水之體積1升之容器內,散佈4天後將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備而成之青枯病菌以成為108 cfu/ml之方式進行添加。其後,於玻璃溫室(晝間27℃,夜間20℃)內進行管理,每隔特定期間進行目視觀察,根據上述式(1)算出發病率。將其結果示於表18。
根據表18之結果可明瞭,與無處理(比較例21)相比,僅利用MgO-1(實施例16)亦抑制發病,但若添加0.1%Mofumin液體,則效果進一步增大(實施例15)。僅利用Mofumin液體(比較例20)亦稍確認到發病抑制效果。

Claims (12)

  1. 一種植物病害防除劑,其含有藉由以400~1000℃燒成氫氧化鎂所獲得之氧化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植物病害防除劑,其含有腐植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植物病害防除劑,其中,該腐植酸之含量相對於氧化鎂100質量份,為20~200質量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植物病害防除劑,其中,該腐植酸為褐炭或泥炭之硝酸分解物的中和鹽、或者樹皮堆肥所含的腐植酸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植物病害防除劑,其為該氧化鎂之水懸浮液。
  6. 一種植物病害防除劑,其含有生成自由基種之氧化鎂。
  7. 一種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植物病害防除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將該植物病害防除劑混合於土壤耕作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將該植物病害防除劑混合於育苗培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使用該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葉面處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使用該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根部浸漬。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使用該植物病害防除劑進行植株基部灌注。
TW101148274A 2011-12-28 2012-12-19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s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using them TWI548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008 2011-12-28
JP2012114289 2012-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873A true TW201340873A (zh) 2013-10-16
TWI548345B TWI548345B (zh) 2016-09-11

Family

ID=48697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274A TWI548345B (zh) 2011-12-28 2012-12-19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s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using th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56461A1 (zh)
EP (1) EP2798955A4 (zh)
JP (1) JP5987672B2 (zh)
TW (1) TWI548345B (zh)
WO (1) WO20130996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2393A4 (en) 2013-11-18 2017-05-10 Ube Material Industries, Ltd.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
JP7233690B2 (ja) * 2018-03-23 2023-03-07 国立大学法人山口大学 植物病害の抑制剤及び植物病害の抑制方法
JP2023119736A (ja) * 2022-02-17 2023-08-29 デンカ株式会社 植物用抵抗性誘導剤
CN115286022A (zh) * 2022-08-29 2022-11-04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防治茎瘤芥根肿病MgO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86023A (zh) * 2022-08-29 2022-11-04 西南大学 一种防治茎瘤芥根肿病Mg(OH)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0240A (en) * 1933-10-02 1938-09-13 Kloeckner Werke Ag Process of producing magnesia and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from dolomite
US3197300A (en) * 1962-06-16 1965-07-27 Tomioka Shigenori Process of producing a soil mutrient by reacting a humic matter with nitric acid
JPS57131708A (en) * 1981-12-28 1982-08-14 Rikagaku Kenkyusho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fungicide composition
JPS61233606A (ja) * 1986-01-24 1986-10-17 Rikagaku Kenkyusho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US5453277A (en) * 1993-01-05 1995-09-26 Mccoy; Paul E. Method of controlling soil pests
JP3736647B2 (ja) * 1994-08-05 2006-01-18 株式会社海水化学研究所 農業用殺菌剤
JPH10109913A (ja) * 1996-10-04 1998-04-28 Idemitsu Kosan Co Ltd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JPH10194929A (ja) * 1997-01-13 1998-07-28 Miyoshi Kasei:Kk 化粧料用抗菌性顔料、前記顔料の製造方法及び前記顔料を含有する化粧料組成物
JPH11180808A (ja) * 1997-12-18 1999-07-06 Kyowa Chem Ind Co Ltd 藻発生または微小生物の繁殖抑制剤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03267810A (ja) * 2002-03-13 2003-09-25 Kaisui Kagaku Kenkyusho:Kk 農業用殺菌剤兼ミネラル補給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53795A (ja) * 2003-08-04 2005-03-03 Tadashi Inoue 無機系抗菌剤を含有した水性懸濁状農薬製剤
JP2005053794A (ja) * 2003-08-04 2005-03-03 Tadashi Inoue 無機系抗菌剤を含有した水性懸濁状農薬製剤
JP4436426B2 (ja) 2006-04-28 2010-03-24 日本アルコール産業株式会社 土壌還元消毒方法、土壌還元消毒剤、土壌湿潤化消毒方法、土壌湿潤化消毒剤および土壌消毒剤潅注システム
WO2009098786A1 (ja) * 2008-02-08 2009-08-13 Mochigase Co., Ltd. 抗ウイルス材、環境型抗ウイルス材及び包装材料に収容した抗ウイルス材
CN102159082A (zh) * 2008-09-16 2011-08-17 财团法人北九州产业学术推进机构 使编码植物免疫刺激蛋白质的抗病基因(pr基因簇)表达的水、使用该水预防植物病害的方法、及该水的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8955A1 (en) 2014-11-05
WO2013099663A1 (ja) 2013-07-04
US20140356461A1 (en) 2014-12-04
TWI548345B (zh) 2016-09-11
JP5987672B2 (ja) 2016-09-07
EP2798955A4 (en) 2014-11-26
JP2013256488A (ja) 201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345B (zh)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s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using them
CN106508970B (zh)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RU2316923C1 (ru) Способ детоксикации почв
CN107417415A (zh) 一种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167177A (ja) 植物保護活性剤
TW202000896A (zh) 阿氏芽孢桿菌(Bacillus aryabhattai MN1)及其培養方法、微生物製劑以及該微生物製劑之使用方法
CN105145632B (zh) 一种具有多重效果的复合菌酶体系及其应用
RU2322060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защиты овощных культур от грибных и бактериальных болезней
CN105331561B (zh)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放射形根瘤菌及其应用
RU2465256C2 (ru) Бактеризированное удобрение
CN107087623A (zh) 含有氟苯醚酰胺和氟嘧菌酯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JP4398663B2 (ja) 植物の生育促進および病害抑制資材
CN107372550A (zh) 一种包含灭菌丹和苯并烯氟菌唑的农药组合
CN101946780A (zh) 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组合农药
RU2479974C1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посев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семян люцерны
JP3793109B2 (ja) カンラン石を含む蔬菜作物生育促進用土壌改良剤
CN106588508B (zh) 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7249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7318851A (zh) 氟苯醚酰胺和苯噻菌胺的协同增效组合物
CN109730063A (zh) 土壤病害防治剂、土壤病害防治的方法和植物栽培用土壤
CN103688936B (zh) 一种含有丁子香酚和氰霜唑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Elad Disease management: disease suppression by cultural means and through biocontrol
RU2298326C1 (ru) Индуктор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рассады табака к болезням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KR20060102842A (ko) 원적외선 방사 소금을 함유한 농원예용 살균용 조성물 및살균방법
JP2022007998A (ja) 植物の土壌伝染病防除用組成物及び土壌伝染病防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