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5976A -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5976A
TW201335976A TW102100930A TW102100930A TW201335976A TW 201335976 A TW201335976 A TW 201335976A TW 102100930 A TW102100930 A TW 102100930A TW 102100930 A TW102100930 A TW 102100930A TW 201335976 A TW201335976 A TW 2013359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layer
type diffusion
forming composition
layer forming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0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3386B (zh
Inventor
Tetsuya Sato
Masato Yoshida
Takeshi Nojiri
Toranosuke Ashizawa
Yasushi Kurata
Yoichi Machii
Mitsunori Iwamuro
Akihiro Orita
Mari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3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3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7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phosphorus, niobium or tantal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8/00Enamels; Glazes; Fusion seal compositions being frit compositions having non-frit additions
    • C03C8/02Frit compositions, i.e. in a powdered or comminuted form
    • C03C8/08Frit compositions, i.e. in a powdered or comminuted form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8/00Enamels; Glazes; Fusion seal compositions being frit compositions having non-frit additions
    • C03C8/14Glass frit mixtures having non-frit additions, e.g. opacifiers, colorants, mill-additions
    • C03C8/16Glass frit mixtures having non-frit additions, e.g. opacifiers, colorants, mill-additions with vehicle or suspending agents, e.g. s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2Diffusion of impurity materials, e.g. doping materials, electrode materials, into or out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or betwee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impurities; Re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 H01L21/2225Diffusi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2Diffusion of impurity materials, e.g. doping materials, electrode materials, into or out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or betwee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impurities; Re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 H01L21/225Diffusion of impurity materials, e.g. doping materials, electrode materials, into or out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or betwee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impurities; Re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using diffusion into or out of a solid from or into a solid phase, e.g. a doped oxide layer
    • H01L21/2251Diffusion into or out of group IV semiconductors
    • H01L21/2254Diffusion into or out of group IV semiconductors from or through or into an applied layer, e.g. photoresist, nitrides
    • H01L21/2255Diffusion into or out of group IV semiconductors from or through or into an applied layer, e.g. photoresist, nitrides the applied layer comprising oxides only, e.g. P2O5, PSG, H3BO3, doped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4Thermal treatment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annealing, si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6Particular post-treatment for the devices, e.g. annealing, impurity gettering,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recrystallisation
    • H01L31/1864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26Cellulose ethers
    • C08L1/28Alkyl et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分散媒、以及有機填料。

Description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對先前的矽太陽電池元件(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步驟進行說明。首先,為了促進光封閉效應(optical confinement)來謀求高效率化,準備於受光面形成有紋理(texture)構造的p型半導體基板,繼而,於氧氯化磷(POCl3)、氮氣、氧氣的混合氣體環境下,以800℃~900℃進行幾十分鐘的處理而同樣地形成n型擴散層。於該先前的方法中,因使用混合氣體進行磷的擴散,故不僅於表面形成n型擴散層,而且於側面、背面亦形成n型擴散層。因此,需要用於去除側面的n型擴散層的側蝕步驟。另外, 背面的n型擴散層必須轉換成p+型擴散層。因此,於背面的n型擴散層上施用含有作為第13族元素的鋁的鋁膏後,進行熱處理,藉由鋁的擴散而自n型擴散層轉換成p+型擴散層,同時獲得歐姆接觸(ohmic contact)。
另外,亦提出有藉由施用含有磷酸二氫銨(NH4H2PO4)等磷酸鹽的溶液來形成n型擴散層的方法(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2-75894號公報)。但是,於該方法中,磷化合物會於熱處理時揮發至施用有溶液的區域外,因此無法選擇性地進行施體元素的擴散,而於整個面上形成n型擴散層。
與上述相關而提出有如下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將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與分散媒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並進行熱處理,藉此不於半導體基板的側面與背面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而僅於特定的區域形成n型擴散層(例如,參照國際公開第11/090216號手冊)。
另一方面,作為以提高轉換效率為目的之太陽電池元件的構造,已知有如下的選擇性射極(selective emitter)構造,其電極正下方以外的區域中的施體元素的擴散濃度低於電極正下方的區域的施體元素的擴散濃度(以下,亦簡稱為「擴散濃度」)(例如,參照L.Debarge,M.Schott,J.C.Muller,R.Monna,《太陽能材料與太陽能電池》(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74(2002)71-75)。於該構造中,因在電極正下方形成有擴散濃度高的區域(以下,亦將該區域稱為「選擇性射極」),故可降低電極與半導 體基板的接觸電阻。進而,於形成有電極的區域以外,擴散濃度相對變低,因此可提昇太陽電池元件的轉換效率。為了構成此種選擇性射極構造,要求於幾百μm範圍內(約50 μm~250 μm)呈細線狀地形成n型擴散層。
但是,當使用國際公開第11/090216號手冊中所記載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時,存在如下的傾向:即便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呈細線狀地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線寬亦增大,無法獲得所期望的線寬。若為了解決該問題而改變分散媒的含量,並提高黏度,則存在處理性差、對半導體基板造成施用本身無法進行的傾向。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的先前的問題點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一面抑制線寬的增大,一面形成細線狀的n型擴散層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如下所述。
<1>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包括: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分散媒、以及有機填料。
<2>如<1>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填料為粒子形狀,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填料的分解溫度為700℃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含有磷的化合物。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玻璃粒子的形態。
<6>如<5>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玻璃粒子含有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以及選自由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ZrO2及MoO3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玻璃成分物質。
<7>如<5>或<6>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玻璃粒子的含有率為1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
<8>如<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玻璃粒子中的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含有率為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上述有機填料的含有率為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10>一種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施用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步驟;以及實施熱處 理而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
<11>一種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施用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步驟;實施熱處理而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以及於上述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步驟。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一面抑制線寬的增大,一面形成細線狀的n型擴散層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10‧‧‧p型半導體基板
11‧‧‧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
12、13‧‧‧n型擴散層
14‧‧‧抗反射膜
15‧‧‧表面電極
16‧‧‧p+型擴散層(高濃度電場層)
17‧‧‧背面電極
20‧‧‧抗反射層
30‧‧‧匯流條電極
32‧‧‧指狀電極
圖1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步驟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2是自表面所觀察到的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元件的平面圖。
圖3是將圖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於本說明書中,「步驟」這一用語不僅是指獨立的步驟,當無法與其他步驟明確地加以區分時,只要達成該步驟的預期的目的,則亦包含於本用語中。另外,使用「~」來表示的數值範圍表示包括「~」的前後所記載的數值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 的範圍。進而,組成物中的各成分的量於在組成物中存在多個相當於各成分的物質的情況下,只要事先無特別說明,則表示組成物中所存在的該多個物質的合計量。另外,於本說明書中,只要無特別記載,則「含有率」表示相對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00質量%的成分的質量%。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
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包括: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分散媒、以及有機填料。進而考慮施用性等,視需要亦可含有其他添加劑。此處,所謂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是指含有施體元素,且可藉由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後使該施體元素熱擴散來形成n型擴散層的材料。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因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及有機填料,故可不於不需要的部位形成n型擴散層,而僅於所期望的部位形成n型擴散層,並且當n型擴散層為細線狀時,可一面抑制線寬的增大,一面形成n型擴散層。
因此,若應用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則於先前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中,不需要氣相反應法中所必需的側蝕步驟,從而使步驟簡單化。另外,亦不需要將形成於背面的n型擴散層轉換成p+型擴散層的步驟。因此,背面的p+型擴散層的形成方法、背面電極的材質、形狀及厚度並無限制,且可擴大所應用的製造方法、材質、形狀的選擇項。另外,由背面電極的厚度所引起的半導體基板內的內部應力的產生得到抑制,半導體基板 的翹曲亦得到抑制,詳細情況將後述。進而,於具有將n型擴散層形成為細線狀的選擇性射極構造等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過程中,可僅於電極位置下以高精密度形成n型擴散層。因此,可省略將用以防止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的遮罩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從而使製造步驟簡單化。
(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
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所謂施體元素是指可藉由在半導體基板中進行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的元素。可使用第15族的元素作為施體元素,就安全性等的觀點而言,合適的是P(磷)。
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包含施體元素的金屬氧化物。作為包含施體元素的金屬氧化物,可例示:P2O5、P2O3等單獨金屬氧化物;矽化磷、摻雜有磷的矽粒子、磷酸鈣、磷酸、含有磷的玻璃粒子等無機磷化合物;膦酸(phosphonic acid)、亞膦酸(phosphonous acid)、次膦酸(phosphinic acid)、次亞膦酸(phosphinous acid)、膦、氧化膦、磷酸酯、亞磷酸酯等有機磷化合物。
該些之中,較佳為使用選自由P2O3,P2O5,以及於使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擴散時的熱處理的溫度(例如800℃以上)下,可變化成包含P2O5的化合物的化合物(磷酸二氫銨、磷酸、亞膦酸、次膦酸、次亞膦酸、膦、氧化膦、磷酸酯、亞磷酸酯)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該些之中,更佳為使用熔點為1000℃ 以下的化合物。其原因在於:當朝半導體基板中進行熱擴散時,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容易變成熔融狀態,且容易使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均勻地擴散。作為此種化合物,具體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由P2O5及含有磷的玻璃粒子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另外,當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熔點超過1000℃時,藉由進一步添加熔點未滿1000℃的化合物,亦可自含有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經由熔點未滿1000℃的化合物而使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擴散。
作為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態,可為粒子狀的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分散於分散媒中的狀態,亦可為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溶解於分散媒中的狀態。作為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固體的粒子狀時的形狀,可列舉:大致球狀、扁平狀、塊狀、板狀、鱗片狀等。就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對於基板的施用性或均勻擴散性的觀點而言,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粒子的形狀理想的是大致球狀、扁平狀或板狀。當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固體的粒子狀時,粒子的粒徑較佳為100 μm以下。當將具有100 μm以下的粒徑的粒子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時,容易獲得平滑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層。進而,當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固體的粒子狀時,粒子的粒徑更理想的是50 μm以下。再者,下限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0.01 μm以上,更佳為0.1 μm以上。此處,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固體的粒子狀時的粒子的粒徑表示體積平均粒徑,可藉由雷射散射繞 射法(laser scattering diffraction method)粒度分佈測定裝置等來測定。可檢測對粒子照射的雷射光的散射光強度與角度的關係,並根據Mie散射理論來算出體積平均粒徑。測定時的分散媒並無特別限制,但作為測定對象的粒子較佳為使用不會溶解的分散媒。另外,於未進行二次凝聚的粒子的情況下,亦可藉由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測定其粒徑來算出。
當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為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溶解於分散媒中的狀態時,用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製備的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制。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含有率是考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施用性、施體元素的擴散性等來決定。通常,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含有率較佳為0.1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更佳為1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1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特佳為2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極佳為5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若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含有率為0.1質量%以上,則可充分地形成n型擴散層。若為95質量%以下,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分散性變得良好,對於半導體基板的施用性提昇。
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較佳為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此處,玻璃是指如下的物質:於X射線繞射光譜中,未在其原子排列中看到明確的結晶狀態,具有不規則的網狀結構, 且顯示玻璃轉移現象。藉由使用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存在可更有效地抑制施體元素朝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以外區域擴散(稱為向外擴散(out diffusion))的傾向,且可抑制於背面或側面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即,藉由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可更加選擇性地形成n型擴散層。
對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玻璃粒子於熱擴散時的煅燒溫度(約800℃~2000℃)下熔融,而於n型擴散層上形成玻璃層。因此,可進一步抑制向外擴散。於形成n型擴散層後,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玻璃層可藉由蝕刻(例如氫氟酸水溶液)來去除。
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是含有例如含施體元素的物質與玻璃成分物質而形成。作為用於將施體元素導入至玻璃粒子中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較佳為含有P(磷)的化合物,更佳為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
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中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含有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就施體元素的擴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5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更佳為2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進而,就施體元素的擴散性的觀點而言,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較佳為含有0.01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的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更佳為含有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的選自由P2O3 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進而更佳為含有2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的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
另外,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視需要可藉由調整其成分比率,而控制熔融溫度、軟化溫度、玻璃轉移溫度、化學耐久性等。進而,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較佳為含有以下所示的玻璃成分物質的1種以上。
作為玻璃成分物質,可列舉: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WO3、MoO3、MnO、La2O3、Nb2O5、Ta2O5、Y2O3、CsO2、TiO2、ZrO2、GeO2、TeO2、Lu2O3等。其中,較佳為使用選自由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ZrO2、MoO3、GeO2、Y2O3、CsO2及TiO2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更佳為使用選自由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ZrO2及MoO3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
作為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的具體例,可列舉含有上述含施體元素的物質與上述玻璃成分物質兩者的體系。具體而言,可列舉:P2O5-SiO2系(以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玻璃成分物質的順序記載,以下相同)、P2O5-K2O系、P2O5-Na2O系、P2O5-Li2O系、P2O5-BaO系、P2O5-SrO系、P2O5-CaO系、P2O5-MgO系、P2O5-BeO系、P2O5-ZnO系、P2O5-CdO系、P2O5-PbO系、P2O5-V2O5 系、P2O5-SnO系、P2O5-GeO2系、P2O5-TeO2系等包含P2O5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體系的玻璃粒子、包含P2O3來代替P2O5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體系的玻璃粒子等。再者,亦可為如P2O5-Sb2O3系、P2O5-As2O3系等般,包含2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玻璃粒子。
於上述中例示了包含兩種成分的複合玻璃,但亦可為P2O5-SiO2-V2O5、P2O5-SiO2-CaO等包含三種成分以上的物質的玻璃粒子。
上述玻璃粒子較佳為含有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以及選自由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ZrO2、MoO3、GeO2、Y2O3、CsO2及TiO2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玻璃成分物質,更佳為含有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以及選自由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ZrO2及MoO3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玻璃成分物質,進而更佳為含有作為P2O5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以及選自由SiO2、ZnO、CaO、Na2O、Li2O及BaO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玻璃成分物質。藉此,可進一步降低所形成的n型擴散層的薄片電阻(sheet resistance)。
玻璃粒子中的選自由SiO2及GeO2所組成的群組中的玻璃成分物質(以下,亦稱為「特定玻璃成分物質」)的含有比率理 想的是考慮熔融溫度、軟化點、玻璃轉移點、化學耐久性而適宜設定。通常,於玻璃粒子100質量%中,特定玻璃成分物質較佳為0.01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更佳為0.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若為0.01質量%以上,則可高效地形成n型擴散層。若特定玻璃成分物質的含有比率為80質量%以下,則可更有效地抑制n型擴散層朝未施用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部分的形成。
除特定玻璃成分物質以外,玻璃粒子亦可含有網狀修飾氧化物(Network Modifying Oxides)(例如鹼氧化物、鹼土氧化物)、或單獨使用時不會玻璃化的中間氧化物。具體而言,於P2O5-SiO2-CaO系玻璃的情況下,作為網狀修飾氧化物的CaO的含有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
就熱處理時的擴散性、滴液的觀點而言,玻璃粒子的軟化點較佳為200℃~1000℃,更佳為300℃~900℃。再者,玻璃粒子的軟化點可使用熱重量/示差熱(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同時測定裝置,並藉由示差熱(示差熱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曲線來求出。具體而言,可將自DTA曲線的低溫起第3個波峰的值設為軟化點。
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粒子是藉由以下的程序來製作。
首先,稱量原料,例如稱量上述含施體元素的物質與玻璃成分物質,然後填充至熔鍋中。熔鍋的材質可列舉鉑、鉑-銠、 銥、氧化鋁、石英、碳等,可考慮熔融溫度、環境、與熔融物質的反應性等而適宜選擇。其次,藉由電爐以對應於玻璃組成的溫度進行加熱而製成熔液。此時,較佳為以使熔液變得均勻的方式進行攪拌。繼而,使所獲得的熔液流出至氧化鋯基板或碳基板等上而將熔液玻璃化。最後,粉碎玻璃而形成粉末狀。粉碎可應用噴射磨機、珠磨機、球磨機等公知的方法。
(分散媒)
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分散媒。
所謂分散媒,是指於組成物中使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及有機填料分散或溶解的介質。具體而言,分散媒較佳為至少含有溶劑或水。另外,作為分散媒,除溶劑或水以外,亦可為含有後述的有機黏合劑的分散媒。
作為溶劑,可列舉: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正丙基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正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正戊基酮、甲基-正己基酮、二乙基酮、二丙基酮、二異丁基酮、三甲基壬酮、環己酮、環戊酮、甲基環己酮、2,4-戊二酮、丙酮基丙酮等酮溶劑;二乙醚、甲基乙基醚、甲基-正丙醚、二異丙醚、四氫呋喃、甲基四氫呋喃、二噁烷、二甲基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正丙醚、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正丙醚、二乙二醇甲基-正丁醚、二乙二醇二-正丙醚、二乙二醇二-正丁醚、二乙二醇甲基-正己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 甲基乙基醚、三乙二醇甲基-正丁醚、三乙二醇二-正丁醚、三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甲基乙基醚、四乙二醇甲基-正丁醚、四乙二醇二-正丁醚、四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乙二醇二-正己丁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二-正丙醚、丙二醇二丁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正丁醚、二丙二醇二-正丙醚、二丙二醇二-正丁醚、二丙二醇甲基-正己醚、三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二乙醚、三丙二醇甲基乙基醚、三丙二醇甲基-正丁醚、三丙二醇二-正丁醚、三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丙二醇二甲醚、四丙二醇二乙醚、四丙二醇甲基乙基醚、四丙二醇甲基-正丁醚、四丙二醇二-正丁醚、四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丙二醇二-正己醚等醚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2-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第二戊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甲基戊酯、乙酸2-乙基丁酯、乙酸2-乙基己酯、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乙酸苄酯、乙酸環己酯、乙酸甲基環己酯、乙酸壬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酸二乙二醇甲醚、乙酸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二丙二醇甲醚、乙酸二丙二醇乙醚、乙二醇二乙酸酯、甲氧基三乙二醇乙酸酯、丙酸乙酯、丙酸正丁酯、丙酸異戊酯、草酸二乙酯、草酸二-正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正丁酯、乳酸正戊酯、乙二醇甲醚丙酸酯、乙二醇乙醚丙酸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 醇丙醚乙酸酯、γ-丁內酯、γ-戊內酯等酯溶劑;乙腈、N-甲基吡咯啶酮、N-乙基吡咯啶酮、N-丙基吡咯啶酮、N-丁基吡咯啶酮、N-己基吡咯啶酮、N-環己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2-丁醇、第三丁醇、正戊醇、異戊醇、2-甲基丁醇、2-戊醇、第三戊醇、3-甲氧基丁醇、正己醇、2-甲基戊醇、2-己醇、2-乙基丁醇、2-庚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2-辛醇、正壬醇、正癸醇、2-十一醇、三甲基壬醇、2-十四基醇、2-十七醇、苯酚、環己醇、甲基環己醇、苄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異莰基環己醇等醇系溶劑;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苯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二乙二醇單-正己醚、三乙二醇單乙醚(tr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四乙二醇單-正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單乙醚、三丙二醇單甲醚等二醇單醚溶劑;α-萜品烯等萜品烯,α-萜品醇等萜品醇,月桂油烯,別羅勒烯,檸檬烯,雙戊烯,α-蒎烯、β-蒎烯等蒎烯,香旱芹酮,羅勒烯,水芹烯等萜烯溶劑;水等。該些溶劑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就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對於半導體基板的施用性的觀點而言,溶劑較佳為含有選自由酯溶劑、二醇單醚溶劑及萜烯溶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更佳為含有選自由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二乙二醇單-正丁醚及α-萜品醇所組成的群組中的 至少1種。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分散媒的含有率是考慮施用性、施體元素的濃度而決定。例如,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較佳為5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當分散媒包含有機黏合劑時,有機黏合劑與溶劑或水的合計量較佳為上述範圍。
(有機填料)
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有機填料。所謂有機填料,是指具有粒子狀或纖維狀的形狀的有機化合物。藉由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有機填料,可於半導體基板上,以所期望的尺寸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成細線狀的圖案形狀。即,藉由含有有機填料,可防止細線狀的圖案形狀的寬大。可認為其原因在於:有機填料對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適度的觸變性。另外,藉由含有有機填料,可不妨礙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的擴散,而以所期望的形狀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當使用無機填料來代替有機填料時,即便於熱擴散時,填料亦不會消失而殘存。因此,存在於玻璃粒子熔融時變成不均勻的玻璃層,且妨礙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的擴散的傾向。
作為構成有機填料的有機化合物,可列舉:脲甲醛樹脂、酚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矽酮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烯烴樹脂、丙烯酸樹脂、 氟樹脂、聚苯乙烯樹脂、纖維素、甲醛樹脂、香豆酮-茚樹脂(coumarone-indene resin)、木質素、石油樹脂、胺基樹脂、聚酯樹脂、聚醚碸樹脂、丁二烯樹脂、該些的共聚物等。該些有機化合物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該些之中,作為構成有機填料的有機化合物,較佳為於700℃以下分解者。藉由構成有機填料的有機化合物為於700℃以下分解者,可防止於藉由熱而形成n型擴散層後,有機填料或其熱處理物不消失而殘存。若有機填料殘存,則有時成為使太陽電池的發電性能下降的因素。有機填料更佳為於400℃以下分解者,進而更佳為於300℃以下分解者。有機填料的分解溫度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但就施用步驟中的作業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5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有機填料的分解溫度是指有機填料分解並消失的溫度,可藉由熱重量分析裝置(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的DTG-60H)來測定。若將使用了於有機填料的分解溫度以下的溫度下消失的分散媒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加熱至有機填料的分解溫度以上,則變成分散媒與有機填料消失,僅玻璃粒子等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殘存的狀態。
另外,作為構成有機填料的有機化合物,就熱分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丙烯酸樹脂、纖維素樹脂及聚苯乙烯樹脂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更佳為丙烯酸樹脂。
作為構成上述丙烯酸樹脂的單體,可列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 甲基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2-丁酯、甲基丙烯酸2-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四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二十酯、甲基丙烯酸二十酯、丙烯酸二十二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酯、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環庚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丙烯酸二甲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丙酯、丙烯酸2-氯乙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丙烯酸2-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氟乙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乙烯基甲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N-乙烯吡咯啶酮、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等。該些單體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有機填料為粒子狀時的平均粒徑較佳為10 μm以下,更 佳為1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下。藉由有機填料的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下,存在n型擴散層組成物中的沈澱的產生得到抑制的傾向。另外,當藉由網版印刷法來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時,可去除導致印刷遮罩的篩孔堵塞的因素。此處,有機填料的平均粒徑可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粒度徑分布測定裝置(貝克曼庫爾特(Beckman Coulter)LS13320)來測定,可將根據所獲得的粒度分布算出中值粒徑所得的值設為平均粒徑。另外,亦可藉由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進行觀察來求出平均粒徑。
當有機填料為纖維狀時,只要是可達成本發明的效果者,則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
用作有機填料的有機化合物的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理想的是鑒於作為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所期望的黏度而適宜調整。另外,較佳為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含有1質量%~50質量%的有機填料。
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與有機填料的質量比(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有機填料)較佳為1:50~50:1,更佳為1:10~10:1,進而更佳為1:5~5:1。
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除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有機填料及分散媒以外,視需要亦可含有有機黏合劑、界面活性劑、無機粉末、包含矽原子的樹脂、還原性化合物等。
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較佳為進而含有1種以上的 有機黏合劑。藉由含有有機黏合劑,可調整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黏度或賦予觸變性,進一步提昇對於半導體基板的施用性。有機黏合劑可自如下的化合物中適宜選擇:聚乙烯醇;聚丙烯醯胺樹脂;聚乙烯醯胺樹脂;聚乙烯吡咯啶酮樹脂;聚環氧乙烷樹脂;聚碸樹脂;丙烯醯胺烷基碸樹脂;纖維素醚、羧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明膠及明膠衍生物;澱粉及澱粉衍生物;海藻酸鈉及海藻酸鈉衍生物;三仙膠及三仙膠衍生物;瓜爾膠及瓜爾膠衍生物;硬葡聚糖及硬葡聚糖衍生物;黃蓍膠及黃蓍膠衍生物;糊精及糊精衍生物;(甲基)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樹脂、(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樹脂等(甲基)丙烯酸酯樹脂;丁二烯樹脂;苯乙烯樹脂;以及該些的共聚物等。該些有機黏合劑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當使用有機黏合劑時,就分解性、處理的簡便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由纖維素衍生物、丙烯酸樹脂衍生物及聚環氧乙烷樹脂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
有機黏合劑的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鑒於作為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所期望的黏度而適宜調整。再者,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有機黏合劑時的含量較佳為0.5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列舉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其中,就重金屬等雜質 朝半導體基板中的導入少而言,較佳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或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更佳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例示矽系界面活性劑、氟系界面活性劑、烴系界面活性劑等。其中,就於擴散等的加熱時迅速消失而言,較佳為烴系界面活性劑。
作為烴系界面活性劑,可例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乙炔乙二醇(acetylene glycol)化合物等。就進一步減少半導體基板的薄片電阻值的偏差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乙炔乙二醇化合物。
作為無機粉末,較佳為可作為填料發揮功能的物質。作為無機粉末,可列舉氧化矽、氧化鈦、氮化矽、碳化矽等。
作為包含矽原子的樹脂,可例示矽酮樹脂等。
作為還原性化合物,可列舉: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烯烴二醇(polyalkylene glycol)及聚烯烴二醇的末端烷基化物;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單糖類及單糖類的衍生物;蔗糖、麥芽糖等二糖類及二糖類的衍生物;以及多糖類及多糖類的衍生物等。該些還原性化合物之中,較佳為聚烯烴二醇,更佳為聚丙二醇。藉由向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進一步添加還原性化合物,有時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的擴散變得容易。
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藉由使用攪拌器、混合機、研缽、轉子,將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有機填料、分散媒及視需要而添加的成分混合來獲 得。另外,當進行混合時,視需要亦可加熱。於混合時進行加熱的情況下,其溫度例如可設為30℃~100℃。
再者,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可使用熱重量/示差熱分析(Thermo 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TG/DTA)等熱分析,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高效液相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氣相層析-質譜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紅外線光譜法(Infrared,IR)、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質譜法(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MALDI-MS)等來確認。
考慮到施用性,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黏彈性較佳為於25℃下、剪切速度為0.01/秒時的剪切黏度為50 Pa.s以上、10000 Pa.s以下,更佳為300 Pa.s以上、7000 Pa.s以下,進而更佳為1000 Pa.s以上、5000 Pa.s以下。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觸變特性(以下,記作觸變性)可由如下的TI值來表示,該TI值是將於25℃下、剪切速度為x[s-1]時的剪切黏度ηx的對數記作log10x),並將表示觸變性的TI值設為[log100.01)-log1010)]時的TI值。TI值較佳為0.5以上、6.0以下,更佳為0.5以上、4.0以下,進而更佳為0.5以上、3.0以下。另外,剪切黏度可使用黏彈性測定裝置(安東帕(Anton Paar) 公司製造的流變計MCR301)來測定。
<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包括: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施用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步驟;以及實施熱處理而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
於半導體基板上施用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用途而自印刷法,旋轉法、刷塗法(brush coating)、噴霧法、刮刀法、輥塗機法、噴墨法等中選擇。
於本發明的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中,對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實施熱處理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熱處理溫度可設為600℃~1200℃,熱處理時間可設為1分鐘~60分鐘。進行熱處理的裝置可為公知的連續爐、分批式爐等,並無特別限制。
<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施用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步驟;實施熱處理而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以及於上述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步驟。
作為於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方法,可列舉:將包含電極材料的電極形成用金屬膏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所期望的區域中,視需要進行乾燥後進行熱處理來形成的方法;藉由電極材 料的鍍層來形成的方法;藉由高真空中的利用電子束加熱的電極材料的蒸鍍來形成的方法等。作為將電極用金屬膏施用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方法,可列舉:印刷法、旋轉法、刷塗法、噴霧法、刮刀法、輥塗機法、噴墨法等。電極用金屬膏的組成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將金屬粒子與玻璃粒子作為必需成分,且視需要包含樹脂黏合劑、其他添加劑等的組成。
其次,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1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具有選擇性射極構造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步驟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於以後的圖式中,對相同的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
首先,準備圖1中的(1)所示的p型半導體基板10。p型半導體基板10於構成太陽電池元件時的受光面(表面)上形成有紋理構造。詳細而言,利用20質量%苛性鈉去除自鑄錠進行切片時所產生的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的損壞層。繼而,利用1質量%苛性鈉與10質量%異丙醇的混合液進行蝕刻,而形成紋理構造(圖中省略紋理構造的記載)。太陽電池元件藉由在受光面(表面)側形成紋理構造,而促進光封閉效應,並可謀求高效率化。
其次,如圖1中的(2)所示,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呈細線狀地施用至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即太陽電池元件的作為受光面的面上。於本發明中,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的施用方法並無限制,可列舉:印刷法、旋轉法、刷塗法、噴霧法、 刮刀法、輥塗機法、噴墨法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的施用量較佳為設為0.01 g/m2~100 g/m2,更佳為0.1 g/m2~10 g/m2
施用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而獲得的細線的線寬的增大相較於所期望的設定值較佳為在100 μm以內,更佳為在35 μm以內,進而更佳為在10 μm以內,進而更佳為在5 μm以內。
例如,當於半導體基板上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施用成寬度為150 μm的線狀時,乾燥後所測定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的寬度較佳為250 μm以下,更佳為185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6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55 μm以下。
進而,施用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而獲得的細線的線寬的增加率較佳為所期望的設定值的67%以內,更佳為25%以內,進而更佳為5%以內。
再者,當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溶劑時,有時需要用以使施用後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溶劑揮發的乾燥步驟。例如,於80℃~300℃左右的溫度下,當使用加熱板時乾燥1分鐘~10分鐘,當使用乾燥機等時乾燥10分鐘~30分鐘左右。該乾燥條件依存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溶劑的組成,於本發明中並不特別限定於上述條件。
其次,如圖1中的(3)所示,對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的半導體基板10進行熱處理。熱處理的溫度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600℃~1200℃,更佳為750℃~1050℃。另外,熱擴散處理的時間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進行1分鐘~30分 鐘。藉由該熱處理,施體元素朝半導體基板中擴散,並形成n型擴散層12。熱處理可應用公知的連續爐、分批式爐等。因於n型擴散層12的表面形成磷酸玻璃等玻璃層(未圖示),故藉由蝕刻來去除。作為蝕刻,可應用浸漬於氫氟酸等酸中的方法、浸漬於苛性鈉等鹼中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
進而,於受光面的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的部分以外的區域中,如圖1中的(4)所示,形成磷濃度低於n型擴散層12的n型擴散層13。n型擴散層13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利用磷化合物的含有率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或氧氯化磷(phosphorus oxychloride)的氣相反應法。
如圖1中的(2)及圖1中的(3)所示,於使用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11來形成n型擴散層12的本發明的方法中,僅於半導體基板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n型擴散層12,不於背面或側面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因此,於先前廣泛採用的藉由氣相反應法來形成n型擴散層的方法中,需要用以去除形成於側面的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的側蝕步驟,但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不需要側蝕步驟,從而使步驟簡單化。但是,於n型擴散層13的形成過程中,當使用氣相反應法時,需要側蝕步驟。
如圖1中的(5)所示,亦可於n型擴散層12上形成抗反射膜14。抗反射膜14可藉由公知的技術來形成。例如,當抗反射膜14為氮化矽膜時,藉由將SiH4與NH3的混合氣體作為原料的電漿化學氣相沈積(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CVD) 法來形成。此時,氫於結晶中擴散,不參與矽原子之鍵結的軌道,即懸鍵(dangling bond)與氫鍵結,而使缺陷鈍化(氫鈍化)。更具體而言,於上述混合氣體的流量比NH3/SiH4為0.05~1.0,反應室的壓力為13.3 Pa~266.6 Pa(0.1 Torr~2 Torr),成膜時的溫度為300℃~550℃,用於電漿的放電的頻率為100 kHz以上的條件下形成。抗反射膜的膜厚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設為10 nm~300 nm,更佳為設為30 nm~150 nm。
繼而,如圖1中的(6)所示,於p型半導體基板的表面(受光面)的抗反射膜14上,藉由網版印刷法來施用表面電極用金屬膏,並進行乾燥而形成表面電極15。表面電極用金屬膏的組成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將金屬粒子與玻璃粒子作為必需成分,且視需要包含樹脂黏合劑、其他添加劑等的組成。
繼而,於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背面形成p+型擴散層(高濃度電場層)16及背面電極17。通常,使用包含鋁的背面電極用金屬膏,於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背面形成背面電極用金屬膏層,並對其進行煅燒處理,藉此形成背面電極17,同時使鋁於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背面擴散而形成p+型擴散層16。此時,為了模組步驟中的元件間的連接,亦可於背面的一部分上設置銀電極形成用銀膏。
於先前的製造方法中,必須使用鋁等如上述般將磷擴散至半導體基板的背面所形成的n型擴散層轉換成p型擴散層。於該方法中,為了使朝p型擴散層的轉換變得充分,進而形成p+型 擴散層,而需要某種程度以上的鋁量,因此必須形成厚的鋁層。但是,鋁的熱膨脹係數與用作基板的矽的熱膨脹係數大不相同,因此於煅燒及冷卻的過程中,在半導體基板中產生大的內部應力,而成為半導體基板的翹曲的原因。
存在該內部應力對結晶的晶界造成損傷、電力損失變大這一課題。另外,半導體基板的翹曲於模組步驟中的太陽電池元件的運送、或者與被稱為捲帶自動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線的銅線的連接過程中,容易使太陽電池元件破損。近年來,由於切片加工技術的提高,因此半導體基板的厚度正薄型化,而存在太陽電池元件更容易破裂的傾向。
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不於半導體基板的背面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因此無需進行自n型擴散層對p型擴散層的轉換,且不必將鋁層變厚。其結果,可抑制半導體基板內的內部應力的產生或半導體基板的翹曲。作為結果,可抑制電力損失的增大、或太陽電池元件的破損。
當使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時,背面的p+型擴散層16的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利用包含鋁的背面電極用金屬膏的方法,亦可採用先前公知的任何方法,製造方法的選擇項擴大。例如,可將包含硼等第13族的元素的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半導體基板的背面來形成p+型擴散層16。
另外,於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用於背面電極17的材料並不限定於第13族的鋁,例如可應用銀或銅等。背面電極17的 厚度亦可比先前的厚度更薄地形成。背面電極17的材質或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將包含鋁、銀、銅等金屬的背面電極用膏施用至半導體基板的背面,並使其乾燥而形成背面電極17。此時,為了模組步驟中的太陽電池元件間的連接,亦可於半導體基板的背面的一部分上設置銀電極形成用銀膏。
於圖1中的(7)中,對電極進行煅燒來完成太陽電池元件。煅燒的溫度例如為600℃~900℃的範圍,時間例如可設為幾秒~幾分鐘。此時,於半導體基板的表面側,作為絕緣膜的抗反射膜14因電極用金屬膏中所含有的玻璃粒子而熔融,進而p型半導體基板10表面的一部分亦熔融,電極用金屬膏中的金屬粒子(例如銀粒子)與半導體基板10形成接觸部並凝固。藉此,所形成的表面電極15與半導體基板10被導通。將此稱為燒透(fire through)。
作為表面電極15的形狀的例子,如圖2及圖3所示,可列舉由匯流條電極30、以及與該匯流條電極30交叉的指狀電極32所構成的形狀。圖2是自表面側觀察到的具有表面電極15的太陽電池元件的平面圖,該表面電極15包含匯流條電極30、以及與該匯流條電極30交叉的指狀電極32。圖3是將圖2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立體圖,貫穿半導體基板10上的抗反射層20而形成有表面電極15。
具有如上所述的構造的表面電極15例如可藉由如上述般利用網版印刷等來施用電極用金屬膏,並對其進行煅燒處理而形 成。另外,可藉由電極材料的鍍層、高真空中的利用電子束加熱的電極材料的蒸鍍等方法來形成。包含匯流條電極30與指狀電極32的表面電極15通常用作太陽電子元件的受光面側的電極,可應用太陽電池元件的受光面側的匯流條電極及指狀電極的公知的形成方法。
於上述中,對在半導體基板的表面形成n型擴散層、在背面形成p+型擴散層、進而在各個層上設置有表面電極及背面電極的太陽電池元件進行說明,但若使用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則亦可製造背面接觸(back-contact)型的太陽電池元件。背面接觸型的太陽電池元件是將電極全部設置於背面來增大受光面的面積的太陽電池元件。即,於背面接觸型的太陽電池元件中,必須於背面形成n型擴散部位及p+型擴散部位兩者以作為pn接合構造。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可僅於特定的部位形成n型擴散部位,而可適宜地應用於背面接觸型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藉由上述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太陽電池元件的形狀或大小並無限制,但較佳為一邊為125 mm~156 mm的正方形。
<太陽電池>
本發明的太陽電池包含藉由上述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太陽電池元件的1種以上,且於太陽電池元件的電極上配置配線材料來構成。進而視需要,太陽電池亦可經由配線材料而連結多個太陽電池元件,進而由密封材密封來構成。藉由上述太陽電池元件 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太陽電池元件可用於太陽電池的製造。
上述配線材料及密封材並無特別限制,可自本領域通常所使用的配線材料及密封材中適宜選擇。太陽電池的形狀及大小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0.5 m2~3 m2
[實施例]
以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受該些實施例限制。再者,只要無特別記述,則化學品全部使用了試劑。另外,只要事先無說明,則「%」表示「質量%」。
[實施例1]
將P2O5-SiO2-CaO系玻璃(P2O5:50%,SiO2:43%,CaO:7%)粉末1 g、乙基纖維素0.3 g、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8.6 g、有機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樹脂填料,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R,交聯粒子,平均粒徑為0.1 μm,分解溫度為400℃)0.1 g混合來製備膏狀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25℃下的剪切黏度於剪切速度為0.01/s時顯示500 Pa.s,於剪切速度為10/s時顯示50 Pa.s,TI值為1.00。再者,剪切速度是使用黏彈性測定裝置(安東帕(Anton Paar)公司製造的流變計MCR301),測定25℃下的值。
繼而,藉由網版印刷來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呈細線狀地施用至p型矽晶圓(PVG溶液(PVG Solutions)公司製造)表面,然後於150℃的加熱板上乾燥1分鐘。網版印刷版使用以可 獲得150 μm寬的細線的方式設計的網版印刷版,刮板速度與刮刀速度均設為300 mm/sec,施用量為2.1 g/m2。利用光學顯微鏡(奧林巴斯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來側長細線的寬度,結果為180 μm,離設計值的增大為35 μm以內。
繼而,於使空氣以5 L/min流動的900℃的隧道式爐(橫型管擴散爐ACCURON CQ-1200,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進行10分鐘熱處理。其後,為了將形成於p型矽基板表面上的玻璃層去除,而使基板於2.5質量%氫氟酸水溶液中浸漬5分鐘,繼而進行流水清洗、超音波清洗、乾燥,而獲得形成有n型擴散層的p型矽基板。
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薄片電阻為40 Ω/□,已確認P(磷)擴散而形成有n型擴散層。背面的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已確認未形成n型擴散層。再者,薄片電阻是使用低電阻率計(Loresta-EP MCP-T360型,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藉由四探針法來測定。
[實施例2]
除使用P2O5-SiO2-CaO系玻璃粒子(P2O5:50%,SiO2:43%,CaO:7%)1 g、乙基纖維素0.3 g、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6.7 g、有機填料(PMMA樹脂填料,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R,平均粒徑為0.1 μm)2 g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膏狀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剪切黏度於剪切速度為0.01/s 時顯示5000 Pa.s,於剪切速度為10/s時顯示80 Pa.s,TI值為1.80。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p型矽晶圓表面,進行乾燥後的線寬為155 μm,離設計寬度的增大為5 μm以內。施用量為2.2 g/m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對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p型矽晶圓進行熱處理後,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薄片電阻為40 Ω/□,已確認磷擴散而形成有n型擴散層。背面的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已確認未形成n型擴散層。
[實施例3]
除使用同種的平均粒徑為5.0 μm的有機填料來代替平均粒徑為0.1 μm的有機填料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膏狀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剪切黏度於剪切速度為0.01/s時顯示300 Pa.s,於剪切速度為10/s時顯示60 Pa.s,TI值為0.70。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p型矽晶圓表面,進行乾燥後的線寬為200 μm,離設計寬度的增大為50 μm以內。施用量為2.1 g/m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對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p型矽晶圓進行熱處理後,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薄片電阻為40 Ω/□,已確認磷擴散而形成有n型擴散層。背面的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已確認未形 成n型擴散層。
[實施例4]
除使用P2O5-SiO2-CaO系玻璃粒子(P2O5:50%,SiO2:43%,CaO:7%)1 g、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8.3 g、有機填料(PMMA樹脂填料,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R,粒徑為0.1 μm)0.7 g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膏狀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剪切黏度於剪切速度為0.01/s時顯示5000 Pa.s,於剪切速度為10/s時顯示80 Pa.s,TI值為1.80。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p型矽晶圓表面,進行乾燥後的線寬為155 μm,離設計寬度的增大為5 μm以內。施用量為2.2 g/m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對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p型矽晶圓進行熱處理後,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薄片電阻為40 Ω/□,已確認磷擴散而形成有n型擴散層。背面的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已確認未形成n型擴散層。
[實施例5]
除使用P2O5-SiO2-CaO系玻璃粒子1 g、乙基纖維素0.29 g、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8.7 g、有機填料(PMMA樹脂填料,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R,平均粒徑為0.1 μm)0.01 g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膏狀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 物。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剪切黏度於剪切速度為0.01/s時顯示260 Pa.s,於剪切速度為10/s時顯示80 Pa.s,TI值為0.51。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p型矽晶圓表面,進行乾燥後的線寬為220 μm,離設計寬度的增大為70 μm。施用量為2.3 g/m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對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p型矽晶圓進行熱處理後,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薄片電阻為40 Ω/□,已確認磷擴散而形成有n型擴散層。背面的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已確認未形成n型擴散層。
[比較例1]
不添加有機填料,而將P2O5-SiO2-CaO系玻璃粒子(P2O5:50%,SiO2:43%,CaO:7%)1 g、乙基纖維素0.68 g、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8.32 g混合來製備膏狀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剪切黏度於剪切速度為0.01/s時顯示200 Pa.s,於剪切速度為10/s時顯示80 Pa.s,未發生變化,TI值低達0.40。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施用至p型矽晶圓表面,進行乾燥後的線寬為270 μm,離設計寬度的增大為120 μm。施用量為2.3 g/m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對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 物的p型矽晶圓進行熱處理後,施用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薄片電阻為40 Ω/□,已確認磷擴散而形成有n型擴散層。背面的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已確認未形成n型擴散層。
將實施例1~實施例5與比較例1的測定結果示於表1。
於作為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分散媒、以及有機填料的實施例1~實施例5中,與不使用有機填料的比較例1相比,線寬的增大得到抑制。其表示可更良好地形成細線狀的圖案。於實施例1~實施例5之中,有機填料的調配量比較多的實施例2及實施例4中,線寬的增大進一步得到抑制。可認為其原因在於:低剪切速度下的剪切黏度高於其他實施例,線寬的保持力更大。
藉由參照而將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037384號中所揭示的全部內容編入至本說明書中。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所有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是以與如下情況相同的程度,藉由參照而被編入至本說明書中,該情況是具體地且個別地記載藉由參照而編入各個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的情況。
10‧‧‧p型半導體基板
11‧‧‧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
12、13‧‧‧n型擴散層
14‧‧‧抗反射膜
15‧‧‧表面電極
16‧‧‧p+型擴散層(高濃度電場層)
17‧‧‧背面電極

Claims (11)

  1. 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包括: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分散媒、以及有機填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填料為粒子形狀,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填料的分解溫度為700℃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含有磷的化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包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為玻璃粒子的形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玻璃粒子含有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以及選自由SiO2、K2O、Na2O、Li2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V2O5、SnO、ZrO2及MoO3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玻璃成分物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上述玻璃粒子的含有率為1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 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玻璃粒子中的選自由P2O3及P2O5所組成的群組中的1種以上的上述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含有率為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上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上述有機填料的含有率為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10. 一種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施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步驟;以及實施熱處理而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
  11. 一種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施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步驟;實施熱處理而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以及於上述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步驟。
TW102100930A 2012-02-23 2013-01-10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603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7384 2012-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5976A true TW201335976A (zh) 2013-09-01
TWI603386B TWI603386B (zh) 2017-10-21

Family

ID=4900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0930A TWI603386B (zh) 2012-02-23 2013-01-10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17754A1 (zh)
EP (1) EP2819149A4 (zh)
JP (2) JPWO2013125253A1 (zh)
KR (2) KR20150066599A (zh)
CN (1) CN104137227B (zh)
TW (1) TWI603386B (zh)
WO (1) WO2013125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1660B1 (ko) * 2011-07-19 2015-08-03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n 형 확산층 형성 조성물, n 형 확산층의 제조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WO2015093455A1 (ja) * 2013-12-16 2015-06-25 国立大学法人北陸先端科学技術大学院大学 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脂肪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WO2023079957A1 (ja) * 2021-11-05 2023-05-11 東レ株式会社 p型不純物拡散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4854284A (zh) * 2022-05-30 2022-08-05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0761A (en) * 1996-10-08 1998-09-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n interface layer for stacked lamination sizing and sintering
JP2002075894A (ja) 2000-09-01 2002-03-15 Sanken Electric Co Ltd 液状不純物源材料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995962B2 (ja) * 2001-03-26 2007-10-2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ポジ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US20040151771A1 (en) * 2003-02-04 2004-08-05 Gin Jerry B. Long-lasting, flavored dosage forms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beneficial agents within the mouth
JP2008297536A (ja) * 2006-10-18 2008-12-11 Hitachi Chem Co Ltd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電子部品
US20090092745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Luca Pavani Dopant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s
KR101631711B1 (ko) * 2008-03-21 2016-06-17 신에쓰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확산용 인 페이스트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태양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JP4937233B2 (ja) * 2008-11-19 2012-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基板の粗面化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177337A (ja) * 2009-01-28 2010-08-12 Kyocera Chemical Corp 半導体素子の実装方法及び配線接続用常温可塑性接着材
CN102369168A (zh) * 2009-04-09 2012-03-07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用于光伏电池导体中的玻璃组合物
KR20110024639A (ko) * 2009-09-02 2011-03-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도펀트 확산용액, 및 이의 용도
JP4868079B1 (ja) * 2010-01-25 2012-02-01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US20110256658A1 (en) * 2010-02-05 2011-10-20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photovoltaic cell
EP3282470A1 (en) * 2010-04-23 2018-02-14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n-type diffusion layer, method of forming n-type diffusion lay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hotovoltaic cell
JP2011233633A (ja) * 2010-04-26 2011-11-17 Hitachi Chem Co Ltd 回路接続材料及び回路部材の接続体
JP5755852B2 (ja) 2010-08-06 2015-07-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及び温度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9485A (ja) 2016-11-04
EP2819149A1 (en) 2014-12-31
WO2013125253A1 (ja) 2013-08-29
TWI603386B (zh) 2017-10-21
KR101560517B1 (ko) 2015-10-14
JPWO2013125253A1 (ja) 2015-07-30
CN104137227A (zh) 2014-11-05
JP6460055B2 (ja) 2019-01-30
CN104137227B (zh) 2018-05-18
EP2819149A4 (en) 2015-11-25
KR20140117585A (ko) 2014-10-07
KR20150066599A (ko) 2015-06-16
US20150017754A1 (en) 2015-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8079B1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TWI483294B (zh) 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JP5447397B2 (ja) p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p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TWI499070B (zh) 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JP6460055B2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を有する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485875B (zh) 形成不純物擴散層的組成物、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形成p型擴散層的組成物、p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JP5541138B2 (ja) p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p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TWI482302B (zh) 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JP5803080B2 (ja) p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p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の製造方法、p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WO2013005738A1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842431B2 (ja) 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41359B2 (ja) p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p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41139B2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KR20140041423A (ko) n 형 확산층 형성 조성물, n 형 확산층의 제조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셀의 제조 방법
TW201626588A (zh)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JP2012231013A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