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6588A -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6588A
TW201626588A TW104135879A TW104135879A TW201626588A TW 201626588 A TW201626588 A TW 201626588A TW 104135879 A TW104135879 A TW 104135879A TW 104135879 A TW104135879 A TW 104135879A TW 201626588 A TW201626588 A TW 2016265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layer
type diffusion
forming compositio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glass pow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5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鉄也
野尻剛
倉田靖
芦沢寅之助
岩室光則
織田明博
清水麻理
佐藤英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6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658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2Diffusion of impurity materials, e.g. doping materials, electrode materials, into or out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or betwee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impurities; Re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 H01L21/225Diffusion of impurity materials, e.g. doping materials, electrode materials, into or out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or betwee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impurities; Re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using diffusion into or out of a solid from or into a solid phase, e.g. a doped oxid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及使用該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玻璃粉末及分散介質,所述玻璃粉末包含施體元素且粒徑d90為0.1 μm~1.5 μm。

Description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對使用例如p型矽基板作為半導體基板的先前的矽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為了促進光封閉效果而謀求高效率化,準備在光接收面形成有紋理構造(texture structure)的p型矽基板。對該p型矽基板,在作為含施體(donor)元素的化合物的磷醯氯(POCl3 )、氮氣及氧氣的混合氣體環境下以800℃~900℃進行數十分鐘的處理而同樣地形成n型擴散層。在該先前的方法中,使用混合氣體進行磷的擴散,因此不僅在p型矽基板的表面形成n型擴散層,而且在側面及背面亦形成n型擴散層。因此,需要用以去除側面的n型擴散層的側蝕(side etching)步驟。另外,必須將背面的n型擴散層轉換成p+ 型擴散層,將鋁糊(aluminum paste)賦予至背面的n型擴散層上,藉由鋁的擴散而自n型擴散層轉換成p+ 型擴散層。
另一方面,在半導體的製造領域中,如日本專利特開2002-75894號公報中所記載般,提出有藉由塗佈含有磷酸二氫銨(NH4 H2 PO4 )等磷酸鹽作為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的溶液而形成n型擴散層的方法。 另外,如日本專利第4073968號公報中所記載般,亦已知有將含有磷作為施體元素的糊作為擴散源塗佈於矽基板表面上並進行熱擴散而形成擴散層的技術。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日本專利特開2002-75894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第4073968號公報中所記載的方法中,由於施體元素或含施體元素的化合物自作為擴散源的溶液或糊中飛散,故而與使用所述混合氣體的氣相反應法同樣地,有時在形成擴散層時磷亦擴散至p型矽基板的側面及背面。其結果,有時在塗佈的部分以外亦形成n型擴散層。
如此,當形成n型擴散層時,在使用磷醯氯的氣相反應法中,不僅在原本需要n型擴散層的p型矽基板的一面(通常為光接收面或表面)形成n型擴散層,而且在另一面(非光接收面或背面)及側面亦形成n型擴散層。另外,在將包含含有磷的化合物的溶液或糊塗佈於p型矽基板並使其熱擴散的方法中,亦與氣相反應法同樣地,在p型矽基板的表面以外亦形成n型擴散層。因此,為了使p型矽基板作為太陽電池元件而具有pn接合構造,必須在側面進行蝕刻(etching),在背面將n型擴散層轉換成p+ 型擴散層。一般而言,在p型矽基板的背面塗佈作為第13族元素的鋁的糊,並進行煅燒,從而將n型擴散層轉換成p+ 型擴散層。進而,在先前已知的將含有磷等施體元素的糊作為擴散源塗佈於p型矽基板而形成n型擴散層的方法中,含有施體元素的化合物發生揮散氣體化,施體元素亦擴散至需要施體元素的擴散的區域以外,因此難以選擇性地在特定的區域形成擴散層。
另外,在使用含有磷化合物的塗佈劑的情況下,有時在n型擴散層的面內在小範圍(microscale)內產生擴散的磷的濃度不均。特別是在減少含有磷化合物的塗佈劑的塗佈量的情況下,在含有磷化合物的塗佈劑的乾燥步驟中,有時溶劑自塗佈區域的端部急遽蒸發,而產生塗佈區域的剖面成為凹狀的邊框現象(咖啡環(coffee-ring)現象)。因此,在塗佈區域的中央部,磷化合物的存在比率降低,在以磷化合物的存在比率降低的狀態擴散的情況下,有時在p型矽基板的面方向或厚度方向上在小範圍內形成磷濃度不同的不均勻的n型擴散層。不均勻的n型擴散層的存在會導致太陽電池整體的轉換效率的降低。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的先前的問題而完成,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應用於使用半導體基板的太陽電池元件且可不在不需要的區域形成n型擴散層而在特定的區域形成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及使用該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用以達成所述課題的具體手段如下所述。
<1>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含有玻璃粉末及分散介質,所述玻璃粉末包含施體元素且粒徑d90為0.1 μm~1.5 μm。
<2>如<1>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所述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為0.05 μm~0.5 μm。
<3>如<1>或<2>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所述施體元素為選自P(磷)及Sb(銻)中的至少一種。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所述玻璃粉末含有選自由P2 O3 、P2 O5 及Sb2 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含施體元素的物質、及選自由SiO2 、K2 O、Na2 O、Li2 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SnO、ZrO2 及Mo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玻璃成分物質。
<5>一種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其包括: 將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及 對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實施熱擴散處理的步驟。
<6>一種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其包括: 將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 對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實施熱擴散處理,而在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上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及 在所形成的所述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應用於使用半導體基板的太陽電池元件且可不在不需要的區域形成n型擴散層而在特定的區域形成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以及使用該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首先,對本發明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其次,對使用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步驟」這一用語不僅是指獨立的步驟,當無法與其他步驟明確地加以區分時,只要可達成該步驟所期望的目的,則亦包含於本用語中。另外,在本說明書中,「~」表示包括其前後所記載的數值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的範圍。進而,在本說明書中,關於組成物中的各成分的量,當在組成物中存在多種相當於各成分的物質時,只要無特別說明,則表示存在於組成物中的該多種物質的合計量。 在本說明書中,「層」這一用語除包含在以平面圖進行觀察時形成於整個面的形狀的構成以外,亦包含形成於一部分的形狀的構成。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 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含有玻璃粉末及分散介質,所述玻璃粉末包含施體元素且粒徑d90為0.1 μm~1.5 μm。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亦可進而考慮組成物的賦予適應性(塗佈性)等而視需要含有其他添加劑。 此處,所謂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至少含有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且是指可藉由在賦予至半導體基板後使該施體元素進行熱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的材料。
藉由使用含有包含施體元素且粒徑d90為0.1 μm~1.5 μm的玻璃粉末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即便在乾燥步驟時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塗佈區域在半導體基板的面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厚度因邊框現象而變薄的情況下,只要玻璃粉末為所述範圍的粒徑,則可確保玻璃粉末的存在比率高。另外,由於在擴散處理時可縮短玻璃粉末的熔融時間,故而可在小範圍內形成無針孔(pinhole)的玻璃層。藉此,在半導體基板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磷濃度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在半導體基板的背面及側面未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
因此,若應用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則不需要先前廣泛採用的氣相反應法中所必需的側蝕步驟,從而將步驟簡化。另外,亦不需要將形成於背面的n型擴散層轉換成p+ 型擴散層的步驟。因此,背面的p+ 型擴散層的形成方法、以及背面電極的材質、形狀及厚度並無限制,所應用的製造方法以及背面電極的材質及形狀的選項變廣。另外,詳細情況將在下文進行敍述,但由背面電極的厚度所引起的半導體基板內的內部應力的產生得到抑制,半導體基板的翹曲亦得到抑制。
再者,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玻璃粉末藉由煅燒而熔融,在n型擴散層上形成玻璃層。但是,在先前的氣相反應法或者賦予含磷酸鹽的溶液或糊的方法中,亦在n型擴散層上形成玻璃層。因此,本實施方式中所生成的玻璃層可與先前的方法同樣地藉由蝕刻而去除。因此,與先前的方法相比,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既不會產生不需要的產物,亦不會增加步驟。
另外,玻璃粉末中的施體元素在熱處理(煅燒)中亦不易揮散,因此可抑制因產生揮散氣體而不僅在半導體基板的表面形成n型擴散層,而且直至背面及側面亦形成n型擴散層的情況。 可認為其理由在於,施體元素在玻璃中作為構成元素而與其他元素結合,因此不易揮發。
如此,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可在半導體基板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所期望的濃度的n型擴散層,因此可形成n型施體元素(摻雜劑(dopant))的濃度高的選擇性區域。另一方面,一般難以藉由作為用以形成n型擴散層的一般方法的氣相反應法或者使用含磷酸鹽的溶液或糊的方法來形成n型施體元素的濃度高的選擇性區域。
對本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進行詳細說明。 所謂施體元素,是指可藉由擴散(摻雜(doping))至半導體基板中而形成n型擴散層的元素。施體元素可使用第15族元素,例如可列舉P(磷)、Sb(銻)、Bi(鉍)及As(砷)。就安全性、玻璃化的容易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P(磷)及Sb(銻)中的至少一種。
用以將施體元素導入至玻璃粉末中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例如可列舉P2 O3 、P2 O5 、Sb2 O3 、Bi2 O3 及As2 O3 ,較佳為使用選自由P2 O3 、P2 O5 及Sb2 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
另外,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可藉由視需要調整成分比率而控制熔融溫度、軟化溫度、玻璃轉移溫度、化學耐久性等。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較佳為進而包含以下所記載的玻璃成分物質。 玻璃成分物質例如可列舉:SiO2 、K2 O、Na2 O、Li2 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SnO、ZrO2 、WO3 、MoO3 、MnO、La2 O3 、Nb2 O5 、Ta2 O5 、Y2 O3 、TiO2 、ZrO2 、GeO2 、TeO2 及Lu2 O3 ,較佳為使用選自由SiO2 、K2 O、Na2 O、Li2 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SnO、ZrO2 、WO3 、MoO3 及MnO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更佳為使用選自由SiO2 、K2 O、Na2 O、Li2 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SnO、ZrO2 及Mo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
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可列舉包含所述含施體元素的物質與所述玻璃成分物質兩者的體系,較佳為含有選自由P2 O3 、P2 O5 及Sb2 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含施體元素的物質、及選自由SiO2 、K2 O、Na2 O、Li2 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SnO、ZrO2 及Mo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玻璃成分物質的玻璃粉末。 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的具體例可列舉:P2 O5 -SiO2 系(以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玻璃成分物質的順序記載,以下相同)、P2 O5 -K2 O系、P2 O5 -Na2 O系、P2 O5 -Li2 O系、P2 O5 -BaO系、P2 O5 -SrO系、P2 O5 -CaO系、P2 O5 -MgO系、P2 O5 -BeO系、P2 O5 -ZnO系、P2 O5 -CdO系、P2 O5 -PbO系、P2 O5 -SnO系、P2 O5 -GeO2 系、P2 O5 -TeO2 系等包含P2 O5 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體系、包含Sb2 O3 代替所述包含P2 O5 的體系的P2 O5 而作為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體系等的玻璃粉末。 再者,亦可為如P2 O5 -Sb2 O3 系、P2 O5 -As2 O3 系等般包含兩種以上的含施體元素的物質的玻璃粉末。 所述例示了包含兩種成分的複合玻璃,但亦可為P2 O5 -SiO2 -MgO系等視需要包含三種成分以上的物質的玻璃粉末。
玻璃粉末中的玻璃成分物質的含有比率理想的是考慮熔融溫度、軟化溫度、玻璃轉移溫度、化學耐久性等而適當設定,一般而言,較佳為0.1質量%~95質量%,更佳為0.5質量%~90質量%。
具體而言,玻璃粉末中包含SiO2 時的SiO2 的含有比率較佳為10質量%~90質量%,更佳為10質量%~50質量%,進而較佳為10質量%~30質量%。
就擴散處理時的擴散性、滴液等觀點而言,玻璃粉末的軟化溫度較佳為400℃~900℃。另外,更佳為600℃~800℃,進而較佳為700℃~800℃。若軟化溫度為400℃以上,則存在如下傾向:可抑制在擴散處理時玻璃的黏度變得過低,變得不易產生滴液,因此可抑制向特定的部分以外形成n型擴散層。另外,若軟化溫度為900℃以下,則存在如下傾向:不易產生玻璃粉末不完全熔融的狀態,容易形成均勻的n型擴散層。 若玻璃粉末的軟化溫度為400℃~900℃的範圍內,則亦不會產生滴液,因此在擴散處理後,可在特定的區域使n型擴散層形成為所期望的形狀。例如在以a μm寬的線狀圖案(pattern)賦予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情況下,擴散處理後的線寬b可保持b<1.5a μm的範圍的線狀圖案。
玻璃粉末的軟化溫度可使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DTG-60H型示差熱·熱重量同時測定裝置,並根據示差熱(示差熱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曲線等而求出。
玻璃粉末的形狀可列舉大致球狀、扁平狀、塊狀、板狀、鱗片狀等,就製成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時的對基板的塗佈性(賦予適應性)及均勻擴散性的方面而言,理想的是大致球狀、扁平狀或板狀。
玻璃粉末的粒徑d90需為0.1 μm~1.5 μm。另外,較佳為0.2 μm~0.5 μm,更佳為0.2 μm~0.3 μm。 藉由將玻璃粉末的粒徑d90設為1.5 μm以下,即便在乾燥步驟時塗佈區域中的厚度變薄的區域,玻璃粉末的存在比率亦高,可以短時間使玻璃粉末熔融,變得容易獲得無缺漏的玻璃層。因此,可更均勻地以玻璃層覆蓋半導體基板,從而可形成擴散的施體元素濃度無不均的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 在本實施方式中,玻璃粒徑越大,越難熔融,玻璃層越不均勻,因此為了將混合存在的大粒徑的玻璃微粒子化,而關注粒徑d90的值。
是否形成了均勻的n型擴散層例如可將形成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在900℃下進行熱氧化處理,藉由形成於n型擴散層區域的半導體基板上的1000 Å~3000 Å左右的氧化膜的偏差進行確認。一般而言,半導體基板表面的氧化速度依存於擴散的施體元素濃度。因此,在存在施體元素未充分擴散的區域的情況下,在半導體基板的面內氧化膜厚的偏差變大。在本實施方式中,氧化膜的厚度是採用使用Five Lab製造的橢圓偏振計(Ellipsometer)MARY-102進行測定所得的厚度。另外,氧化膜的偏差可測定面內的9點,以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最大值/最小值)進行確認。例如,關於氧化膜厚的偏差,在比(最大值/最小值)顯示1.00~1.10的情況下,可評價為形成了均勻的n型擴散層。另外,可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氧化膜的顏色,根據顏色不均,確認均勻地形成氧化膜的情況。在面內未產生顏色不均的情況下,可評價為在小範圍內形成了均勻的n型擴散層。 此處,所謂小範圍,是表示半導體基板的面方向或厚度方向上的1 μm~10 μm的範圍。
此處,所謂粒徑d90,是指在描繪粒徑的體積分佈累計曲線時自粒徑最小的粒子起依序累計而達到整體的90%時的粒徑。體積分佈累計曲線可藉由雷射散射繞射法粒度分佈測定裝置(貝克曼庫爾特(Beckman Coulter)公司製造)等進行測定。
本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較佳為0.05 μm~0.5 μm。另外,平均粒徑d50更佳為0.05 μm~0.3 μm,進而較佳為0.05 μm~0.2 μm。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表示體積平均粒徑,可藉由雷射散射繞射法粒度分佈測定裝置(貝克曼庫爾特(Beckman Coulter)公司製造)等進行測定。
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製作。 首先,秤量原料、例如含施體元素的物質及玻璃成分物質並填充至坩堝中。坩堝的材質可列舉:鉑、鉑-銠、銥、氧化鋁、石英、碳等。坩堝的材質可考慮熔融溫度、環境、與熔融物質的反應性等而適當選擇。 其次,將含施體元素的物質及玻璃成分物質在電爐中以對應於玻璃組成的溫度進行加熱而製成熔液。此時,理想的是進行攪拌以使熔液變得均勻。 繼而,將所獲得的熔液流出至氧化鋯基板、碳基板等上而使熔液玻璃化。 最後,將玻璃粉碎而製成粉末狀。粉碎可應用噴射磨機(jet mill)、珠磨機(beads mill)、球磨機(ball mill)等公知的方法。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的含有比率可考慮賦予適應性(塗佈性)、施體元素的擴散性等而決定。一般而言,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玻璃粉末的含有比率較佳為0.1質量%~95質量%,更佳為1質量%~90質量%,進而較佳為1.5質量%~85質量%,尤佳為2質量%~80質量%。 另外,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金屬粒子的含有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
其次,對分散介質進行說明。 所謂分散介質,是指在組成物中使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分散的介質。具體而言,分散介質可採用選自由黏合劑(binder)及溶劑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
黏合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丙烯醯胺、聚乙烯醯胺、聚乙烯吡咯啶酮、聚環氧乙烷、聚磺酸、丙烯醯胺烷基磺酸、纖維素醚、纖維素衍生物、羧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明膠(gelatin)、澱粉及澱粉衍生物、海藻酸鈉及海藻酸鈉衍生物、三仙膠(xanthan)及三仙膠衍生物、瓜爾膠(guar gum)及瓜爾膠衍生物、硬葡聚糖(scleroglucan)及硬葡聚糖衍生物、黃蓍膠(tragacanth gum)及黃蓍膠衍生物、糊精(dextrin)及糊精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等)、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以及該些的共聚物。另外,此外亦可適當選擇聚矽氧烷。該些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黏合劑的分子量(例如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理想的是鑒於作為組成物的所期望的黏度而適當調整。
溶劑可列舉: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正丙基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正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正戊基酮、甲基正己基酮、二乙基酮、二丙基酮、二異丁基酮、三甲基壬酮、環己酮、環戊酮、甲基環己酮、2,4-戊二酮、丙酮基丙酮等酮溶劑;二乙醚、甲基乙醚、甲基正丙醚、二異丙醚、四氫呋喃、甲基四氫呋喃、二噁烷、二甲基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正丙醚、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甲基乙醚、二乙二醇甲基正丙醚、二乙二醇甲基正丁醚、二乙二醇二正丙醚、二乙二醇二正丁醚、二乙二醇甲基正己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甲基乙醚、三乙二醇甲基正丁醚、三乙二醇二正丁醚、三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甲基乙醚、四乙二醇甲基正丁醚、四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乙二醇二正丁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二正丙醚、丙二醇二丁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甲基乙醚、二丙二醇甲基正丁醚、二丙二醇二正丙醚、二丙二醇二正丁醚、二丙二醇甲基正己醚、三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二乙醚、三丙二醇甲基乙醚、三丙二醇甲基正丁醚、三丙二醇二正丁醚、三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丙二醇二甲醚、四丙二醇二乙醚、四丙二醇甲基乙醚、四丙二醇甲基正丁醚、四丙二醇甲基正己醚、四丙二醇二正丁醚等醚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第二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第二戊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甲基戊酯、乙酸2-乙基丁酯、乙酸2-乙基己酯、乙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乙酸苄酯、乙酸環己酯、乙酸甲基環己酯、乙酸壬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酸二乙二醇甲醚、乙酸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二丙二醇甲醚、乙酸二丙二醇乙醚、乙二醇二乙酸酯、甲氧基三乙二醇乙酸酯、丙酸乙酯、丙酸正丁酯、丙酸異戊酯、草酸二乙酯、草酸二正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正丁酯、乳酸正戊酯、乙二醇甲醚丙酸酯、乙二醇乙醚丙酸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γ-丁內酯、γ-戊內酯等酯溶劑;乙腈、N-甲基吡咯啶酮、N-乙基吡咯啶酮、N-丙基吡咯啶酮、N-丁基吡咯啶酮、N-己基吡咯啶酮、N-環己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正戊醇、異戊醇、2-甲基丁醇、第二戊醇、第三戊醇、3-甲氧基丁醇、正己醇、2-甲基戊醇、第二己醇、2-乙基丁醇、第二庚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第二辛醇、正壬醇、正癸醇、第二-十一烷醇、三甲基壬醇、第二-十四烷醇、第二-十七烷醇、環己醇、甲基環己醇、苄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等醇溶劑;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苯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二乙二醇單正己醚、三乙二醇單乙醚(ethoxytriglycol)、四乙二醇單正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單乙醚、三丙二醇單甲醚等二醇單醚溶劑;萜品烯(terpinene)、萜品醇(terpineol)、月桂油烯(myrcene)、別羅勒稀(alloocimene)、檸檬稀(limonene)、雙戊烯(dipentene)、蒎烯(pinene)、香旱芹酮(carvone)、羅勒烯(ocimene)、水芹烯(phellandrene)等萜烯(terpene)溶劑;水等。該些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在製成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情況下,就對基板的賦予適應性的觀點而言,可列舉選自由萜品醇、二乙二醇單正丁醚及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作為較佳的溶劑,可列舉選自萜品醇及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中的至少一種作為更佳的溶劑。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分散介質的含有比率可考慮塗佈性、施體濃度等而決定。 考慮到賦予適應性,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黏度在25℃下較佳為10 mPa·s~1000000 mPa·s,更佳為50 mPa·s~200000 mPa·s,進而較佳為1000 mPa·s~100000 mPa·s。 再者,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黏度是在25℃下使用E型黏度計(東京計器公司製造)以5 rpm(min-1 )的旋轉速度測定。
進而,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亦可視需要含有其他添加劑。其他添加物可列舉:有機金屬化合物、矽烷偶合劑(silane coupling agent)、有機填料(organic filler)、無機填料(inorganic filler)、有機酸鹽等觸變性賦予劑、潤濕性提昇劑、調平劑(leveling agent)、界面活性劑、塑化劑、填充劑、消泡劑、穩定劑、抗氧化劑、香料等。其他添加劑可相對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總量100質量份分別使用0.01質量份~20質量份左右。另外,該些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包括:將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及對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實施熱擴散處理的步驟。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將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對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實施熱擴散處理,而在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上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及在所形成的所述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步驟。
一面參照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一面對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以下,有時將兩者統稱為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各圖中的構件的大小是概念性的大小,構件間的大小的相對關係並不限定於此。 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中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步驟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另外,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中,10表示p型半導體基板,12表示n型擴散層,14表示p+ 型擴散層,16表示抗反射膜,18表示表面電極,20表示背面電極(電極層)。在以下的圖式中,對相同的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再者,以下對使用矽基板作為p型半導體基板的例子進行說明,但半導體基板並不限定於矽基板。
圖1(1)中,對作為p型半導體基板10的矽基板賦予鹼性溶液而去除損壞層(damage layer),並藉由蝕刻而獲得紋理構造。 詳細而言,利用20質量%苛性鈉將自鑄錠(ingot)進行切片(slice)時所產生的矽表面的損壞層去除。繼而,藉由1質量%苛性鈉與10質量%異丙醇的混合液進行蝕刻,而形成紋理構造(圖中省略紋理構造的記載)。太陽電池元件藉由在光接收面(表面)側形成紋理構造,而促進封閉效果,謀求高效率化。
圖1(2)中,對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即成為光接收面的面賦予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而形成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層11。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賦予方法並無限制,例如可列舉:印刷法、旋塗法(spin coat method)、刷塗法、噴霧法(spray method)、刮刀法(doctor blade method)、輥塗法(roll coat method)及噴墨法(ink jet method)。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塗佈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以玻璃粉末量計可設為5 g/m2 ~100 g/m2 ,較佳為10 g/m2 ~50 g/m2 。特別是若為5 g/m2 ~15 g/m2 ,則有時塗佈厚度變薄,在玻璃粉末的粒徑d90為0.1 μm~1.5 μm的情況下,在擴散處理時玻璃層不會缺漏而可在小範圍內形成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
再者,根據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組成,有時在賦予後需要用以使組成物中所含的溶劑揮發的乾燥步驟。該情況下,在80℃~300℃左右的溫度下,當使用加熱板(hot plate)時乾燥1分鐘~10分鐘,當使用乾燥機等時乾燥10分鐘~30分鐘左右。該乾燥條件依存於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溶劑組成,在本實施方式中並不特別限定於所述條件。
另外,在使用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的情況下,背面的p+ 型擴散層(高濃度電場層)14的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基於自由鋁所形成的n型擴散層向p+ 型擴散層的轉換的方法,亦可採用先前公知的任一種方法,製造方法的選項變廣。因此,例如可對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背面(與賦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面為相反側的面)賦予包含B(硼)等第13族元素的組成物13,而形成p+ 型擴散層14。 包含B(硼)等第13族元素的組成物13例如可列舉使用包含受體(acceptor)元素的玻璃粉末代替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並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同樣地構成的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受體元素只要為第13族元素即可,可列舉B(硼)、Al(鋁)、Ga(鎵)等。另外,包含受體元素的玻璃粉末較佳為包含選自由B2 O3 、Al2 O3 及Ga2 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 進而,對矽基板的背面賦予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方法與所述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矽基板上的方法相同。
對在背面賦予有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半導體基板,與後述賦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半導體基板的熱擴散處理同樣地進行熱擴散處理,藉此可在背面形成p+ 型擴散層14。再者,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熱擴散處理較佳為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的熱擴散處理同時進行。
繼而,對形成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層11的p型半導體基板10在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的玻璃粉末的熔點以上的溫度、例如600℃~1200℃下進行熱擴散處理。藉由該熱擴散處理,如圖1(3)所示般施體元素擴散至半導體基板中,形成n型擴散層12。熱擴散處理可應用公知的連續爐、批次爐等。另外,熱擴散處理時的爐內環境亦可適當調整為空氣、氧氣、氮氣等。 熱擴散處理時間可根據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中所含的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的含有比率而適當選擇。例如可設為1分鐘~60分鐘,較佳為2分鐘~30分鐘。
在所形成的n型擴散層12的表面形成磷酸鹽玻璃等玻璃層(未圖示)。因此,藉由蝕刻來去除該磷酸鹽玻璃。蝕刻可應用在氫氟酸等酸中浸漬p型半導體基板10的方法、在苛性鈉等鹼中浸漬p型半導體基板10的方法等公知的任一種方法。於使用在氫氟酸等酸中浸漬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蝕刻方法的情況下,浸漬時間並無特別限制,一般而言,可設為0.5分鐘~30分鐘、較佳為1分鐘~10分鐘。
在圖1(2)及圖1(3)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中,在所期望的部位形成n型擴散層12,在背面及側面未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 因此,在藉由先前廣泛採用的氣相反應法形成n型擴散層的方法中,需要用以將形成於側面的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去除的側蝕步驟,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不需要側蝕步驟,從而將步驟簡化。如此,藉由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而以短時間在所期望的部位形成所期望的形狀的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
另外,在先前的製造方法中,必須將形成於背面的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轉換成p+ 型擴散層。該轉換方法是採用如下方法:在背面的n型擴散層塗佈作為第13族元素的鋁的糊,並進行煅燒,使鋁擴散至n型擴散層而轉換成p+ 型擴散層。在該方法中,為了使向p+ 型擴散層的轉換充分,進而形成p+ 型擴散層的高濃度電場層,而需要某種程度以上的鋁量,故而必須形成厚的鋁層。然而,鋁的熱膨脹率與用作基板的矽的熱膨脹率的差異大,故而在煅燒及冷卻的過程中會在矽基板中產生大的內部應力,成為矽基板的翹曲的原因。 存在如下課題:該內部應力會對結晶的結晶粒界造成損傷,電力損失變大。另外,翹曲在模組(module)步驟中的太陽電池元件的搬送時及與稱為TAB線的銅線的連接時容易使太陽電池元件破損。近年來,因切片加工技術的提高,而存在矽基板的厚度不斷薄型化,進而太陽電池元件容易破裂的傾向。
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不在背面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因此無需進行自n型擴散層向p+ 型擴散層的轉換,而不必使鋁層變厚。其結果,可抑制矽基板內的內部應力的產生及翹曲。結果,可抑制電力損失的增大及太陽電池元件的破損。
另外,在使用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的情況下,背面的p+ 型擴散層(高濃度電場層)14的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基於自由鋁所形成的n型擴散層向p+ 型擴散層的轉換的方法,亦可採用先前公知的任一種方法,製造方法的選項變廣。 例如,較佳為對矽基板的背面賦予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所述p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使用包含受體元素的玻璃粉末代替包含施體元素的玻璃粉末,並與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同樣地構成,並進行煅燒處理,藉此在背面形成p+ 型擴散層(高濃度電場層)14。 另外,如下所述,背面電極20所使用的材料並不限定於第13族的鋁,可應用Ag(銀)、Cu(銅)等,背面電極20的厚度亦可比先前的厚度更薄地形成。
圖1(4)中,在n型擴散層12上形成抗反射膜16。抗反射膜16是應用公知的技術而形成。例如,在抗反射膜16為氮化矽膜的情況下,藉由將SiH4 與NH3 的混合氣體作為原料的電漿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而形成。此時,氫在結晶中擴散,不參與矽原子的鍵結的軌道、即懸鍵(dangling bond)與氫鍵結,而使缺陷惰性化(氫鈍化(hydrogen passivation))。 更具體而言,在混合氣體流量比NH3 /SiH4 為0.05~1.0、反應室的壓力為13.3 Pa(0.1 Torr)~266.6 Pa(2 Torr)、成膜時的溫度為300℃~550℃、用於電漿放電的頻率為100 kHz以上的條件下形成氮化矽膜。
圖1(5)中,利用網版印刷法(screen printing method)將表面電極用金屬糊印刷塗佈於表面(光接收面)的抗反射膜16上,並使其乾燥,從而形成表面電極用金屬糊層17。表面電極用金屬糊是將(1)金屬粒子與(2)玻璃粒子作為必需成分,且視需要包含(3)樹脂黏合劑、(4)其他添加劑。
繼而,在背面的p+ 型擴散層14上亦形成背面電極用金屬糊層19。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背面電極用金屬糊層19的材質及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賦予包含鋁、銀、銅等金屬的背面電極用糊,並使其乾燥,從而形成背面電極用金屬糊層19。此時,為了模組步驟中的太陽電池元件間的連接,亦可在背面的一部分設置銀電極形成用銀糊層。
圖1(6)中,對電極用金屬糊層17進行煅燒,完成太陽電池元件。若在600℃~900℃的範圍內煅燒數秒~數分鐘,則在表面側,作為絕緣膜的抗反射膜16因電極用金屬糊中所含的玻璃粒子而熔融,進而p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的一部分亦熔融,糊中的金屬粒子(例如銀粒子)與p型半導體基板10形成接觸部並凝固。藉此,將所形成的表面電極18與p型半導體基板10導通。將此稱為煅燒貫穿(fire through)。另外,在背面側,亦同樣地對背面電極用金屬糊層19的背面電極用金屬糊進行煅燒而形成背面電極20。
參照圖2,對表面電極18的形狀進行說明。再者,圖2中,30表示匯流條電極(busbar electrode),32表示指狀電極(finger electrode)。表面電極18包含匯流條電極30、及與匯流條電極30交叉的指狀電極32。圖2是自表面觀察將表面電極18設為包含匯流條電極30及與匯流條電極30交叉的指狀電極32的構成的太陽電池元件所得的平面圖,圖3是將圖2的太陽電池元件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此種表面電極18可藉由例如所述金屬糊的網版印刷、電極材料的鍍敷、高真空中的利用電子束加熱的電極材料的蒸鍍等方法而形成。眾所周知,包含匯流條電極30及指狀電極32的表面電極18通常用作光接收面側的電極,可應用光接收面側的匯流條電極及指狀電極的公知的形成方法。
在所述中,對在表面形成n型擴散層、在背面形成p+ 型擴散層、進而在各個層上設置有表面電極及背面電極的太陽電池元件進行了說明,但若使用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則亦可製作背接觸(back contact)型的太陽電池元件。 背接觸型的太陽電池元件是將電極全部設置於背面而增大光接收面的面積的太陽電池元件。即,在背接觸型的太陽電池元件中,必須在背面形成n型擴散部位及p+ 型擴散部位兩者而製成pn接合構造。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可在特定的部位形成n型擴散部位。因此,在背接觸型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中可較佳地應用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
本實施方式中,亦包含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在n型擴散層的製造中的使用、及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在包含所述半導體基板、n型擴散層、及電極的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中的使用。如上所述,藉由使用本實施方式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可不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而以短時間在特定的區域以所期望的形狀在小範圍內獲得更均勻的n型擴散層。另外,可不形成不需要的n型擴散層而獲得具有此種n型擴散層的太陽電池元件。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該些實施例。再者,只要無特別記述,則化學品全部使用試劑。另外,只要無特別說明,則「%」表示「質量%」。進而,只要無特別說明,則「cm/s」表示將流入至爐內的氣體的流量除以電爐的剖面積所得的「線速度」。
[實施例1] 使用自動研缽混練裝置,將粒子形狀為大致球狀且平均粒徑d50為0.15 μm、及粒徑d90為0.25 μm的P2 O5 -SiO2 -MgO系玻璃(軟化溫度700℃、P2 O5 :58.2%、SiO2 :29.7%、MgO:12.1%)粉末7.5 g、乙基纖維素2.5 g、及萜品醇40.0 g進行混合並糊化,製備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
再者,玻璃粉末的形狀是使用日立高新技術(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TM-1000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而判定。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及粒徑d90是使用貝克曼庫爾特(Beckman Coulter)股份有限公司的LS 13 320型雷射散射繞射法粒度分佈測定裝置(測定波長:632 nm)而算出。
其次,藉由網版印刷將所製備的糊以成為45 mm×45 mm的範圍的方式塗佈於p型矽基板表面,在150℃的加熱板上乾燥5分鐘。繼而,在大氣流(0.9 cm/s)環境中,在設定為950℃的電爐中保持20分鐘,藉此進行熱擴散處理,其後,為了去除玻璃層而將基板在氫氟酸中浸漬5分鐘,進行流水洗滌。其後,進行乾燥。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sheet resistance)為12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
再者,片電阻是使用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Loresta-EP MCP-T360型低電阻率計,藉由四探針法在25℃下測定。
另外,藉由將形成有n型擴散層的矽基板在氧氣流(0.9 cm/s)環境中,在設定為900℃的電爐中保持180分鐘而進行熱氧化處理,形成氧化膜。在形成有n型擴散層的區域內,面內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03,形成均勻的n型擴散層。 σ表示最大膜厚/最小膜厚的比,根據所塗佈的面內的9點的氧化膜厚而算出。再者,氧化膜的厚度是使用Five Lab製造的橢圓偏振計MARY-102而測定。
[實施例2] 將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設為0.22 μm、及粒徑d90設為0.4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13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另外,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04,形成均勻的n型擴散層。
[實施例3] 將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設為0.35 μm、及粒徑d90設為0.8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13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另外,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05,形成均勻的n型擴散層。
[實施例4] 使用平均粒徑d50為0.15 μm、及粒徑d90為0.25 μm的P2 O5 -SiO2 -MgO系玻璃(軟化溫度700℃、P2 O5 :58.2%、SiO2 :29.7%、MgO:12.1%)粉末15 g、乙基纖維素2.5 g、萜品醇31 g、及矽烷偶合劑KBM602(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5 g,製備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10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另外,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04,形成均勻的n型擴散層。
[實施例5] 使用平均粒徑d50為0.15 μm、及粒徑d90為0.25 μm的P2 O5 -SiO2 -MgO系玻璃(軟化溫度650℃、P2 O5 :61.0%、SiO2 :25.1%、MgO:13.9%)粉末15 g、乙基纖維素2.5 g、萜品醇31 g、及矽烷偶合劑KBM602(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5 g,製備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10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另外,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03,形成均勻的n型擴散層。
[比較例1] 將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設為0.57 μm、及粒徑d90設為2.55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15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但是,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55,n型擴散層不均勻。使用光學顯微鏡對氧化膜厚的顏色進行觀察,結果在3 μm見方內存在氧化膜的顏色不同的區域,確認到氧化膜厚的偏差。
[比較例2] 將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設為0.30 μm、及粒徑d90設為1.6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13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另一方面,背面的片電阻為1000000 Ω/□以上而無法測定,未形成n型擴散層。但是,形成於n型擴散層上的氧化膜厚的偏差σ為1.35,n型擴散層不均勻。使用光學顯微鏡對氧化膜厚的顏色進行觀察,結果在2 μm見方內氧化膜的顏色略微不同,確認到氧化膜厚的偏差。
[比較例3] 使用磷酸二氫銨(NH4 H2 PO4 )粉末代替P2 O5 -SiO2 -MgO系玻璃粉末,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n型擴散層形成。 塗佈有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之側的表面的片電阻為20 Ω/□,P(磷)擴散而形成n型擴散層。然而,背面的片電阻為20 Ω/□,在背面亦形成n型擴散層。
再者,藉由參照將日本申請案2014-222012的揭示的整體併入至本說明書中。另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全部文獻、日本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是以與具體地且個別地記載藉由參照而併入各個文獻、日本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的情況相同的程度,藉由參照而併入至本說明書中。
10‧‧‧p型半導體基板
11‧‧‧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層
12‧‧‧n型擴散層
13‧‧‧組成物
14‧‧‧p+型擴散層
16‧‧‧抗反射膜
17‧‧‧表面電極用金屬糊層
18‧‧‧表面電極
19‧‧‧背面電極用金屬糊層
20‧‧‧背面電極(電極層)
30‧‧‧匯流條電極
32‧‧‧指狀電極
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是概念性地表示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步驟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2是自表面觀察太陽電池元件所得的平面圖。 圖3是將圖2的太陽電池元件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Claims (6)

  1. 一種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含有玻璃粉末及分散介質,所述玻璃粉末包含施體元素且粒徑d90為0.1 μm~1.5 μ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所述玻璃粉末的平均粒徑d50為0.05 μm~0.5 μ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所述施體元素為選自P(磷)及Sb(銻)中的至少一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其中所述玻璃粉末含有選自由P2 O3 、P2 O5 及Sb2 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含施體元素的物質、及選自由SiO2 、K2 O、Na2 O、Li2 O、BaO、SrO、CaO、MgO、BeO、ZnO、PbO、CdO、SnO、ZrO2 及MoO3 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玻璃成分物質。
  5. 一種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其包括: 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及 對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實施熱擴散處理的步驟。
  6. 一種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其包括: 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賦予至半導體基板上的步驟; 對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實施熱擴散處理,而在賦予所述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後的半導體基板上形成n型擴散層的步驟;及 在所形成的所述n型擴散層上形成電極的步驟。
TW104135879A 2014-10-30 2015-10-30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201626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012 2014-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6588A true TW201626588A (zh) 2016-07-16

Family

ID=5585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5879A TW201626588A (zh) 2014-10-30 2015-10-30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068315A1 (zh)
CN (1) CN107148662A (zh)
TW (1) TW201626588A (zh)
WO (1) WO20160683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4679A (ja) * 2006-09-22 2008-04-03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セラミック多層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05913A (ja) * 2006-10-27 2008-05-08 Kyocera Corp ガラス粉末およびその製法
JPWO2012067119A1 (ja) * 2010-11-17 2014-05-1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384874B1 (ko) * 2011-07-05 2014-04-16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n 형 확산층 형성 조성물, n 형 확산층의 제조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6232993B2 (ja) * 2013-12-12 2017-11-2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半導体基板、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
WO2015093608A1 (ja) * 2013-12-20 2015-06-25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半導体基板、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8662A (zh) 2017-09-08
JPWO2016068315A1 (ja) 2017-06-15
WO2016068315A1 (ja)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0930B (zh) 光伏電池的製造方法
TWI502753B (zh) 半導體基板及其製造方法、太陽電池元件以及太陽電池
TWI558676B (zh) 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667695B (zh) 形成p型擴散層的組合物和p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製備光伏電池的方法
TWI499070B (zh) 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485875B (zh) 形成不純物擴散層的組成物、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形成p型擴散層的組成物、p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TWI575762B (zh)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603386B (zh)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具有n型擴散層的半導體基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480929B (zh)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482302B (zh) 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201626588A (zh)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JP6582747B2 (ja) n型拡散層形成用組成物、n型拡散層を有する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TWI488222B (zh) 形成p型擴散層的組成物、p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TW201530791A (zh) n型擴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單元的製造方法
TWI556289B (zh) 形成p型擴散層的組成物、p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元件的製造方法
JP2016006893A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231013A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