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2205A - 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 Google Patents

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2205A
TW201332205A TW101148825A TW101148825A TW201332205A TW 201332205 A TW201332205 A TW 201332205A TW 101148825 A TW101148825 A TW 101148825A TW 101148825 A TW101148825 A TW 101148825A TW 201332205 A TW201332205 A TW 2013322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gglomerated particles
processor
liquid
circulation path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 Doya
Hidenori Goto
Original Assignee
Tsukishima Kika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kishima Kikai Co filed Critical Tsukishima Kika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32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220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nickel,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06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獲得粒徑穩定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且獲得實質上為球形之金屬之凝集粒子。本發明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包含循環機構,該循環機構使包含金屬之液體之流動通過處理器10及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且實質上連續地將上述處理器10內之液體之一部分自抽出口20向外部抽出,於經由外部循環路徑之吸入側路徑22及噴出側路徑26後,經由返迴路徑28而返送至處理器10。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中之流速為1m/秒以上,且應新追加之至少一部分之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A或原液B係注入至外部循環路徑22、26。

Description

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作為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除了以下述組成式(1)表示者以外,通常亦由下述組成式(2)表示。
組成式:LixNi1-yMyO2+α………(1)(於上述式中,M係選自Sc、Ti、V、Cr、Mn、Fe、Co、Cu、Zn、Ga、Ge、Al、Bi、Sn、Mg、Ca、B及Zr中之1種以上,且0.9≦x≦1.2、0<y≦0.7、α>0.1)。
組成式:Li(LixNi1-x-yMy)O2+α………(2)(於上述式中,M係選自Sc、Ti、V、Cr、Mn、Fe、Co、Cu、Zn、Ga、Ge、Al、Bi、Sn、Mg、Ca、B及Zr中之1種以上,且0≦x≦0.1、0<y≦0.7、α>0)。
例如,以鎳鹽、鈷鹽、錳鹽作為原料,使其等與氫氧化鈉或碳酸銨等反應,而獲得鎳氫氧化物、錳碳酸化物,並將該鎳氫氧化物、錳碳酸化物與鋰(氫氧化鋰)進行混合煅燒,從而獲得鋰-鎳-錳系之正極活性物質。
於此種情形時,採取於攪拌反應槽內投入鎳鹽水溶液及錳鹽水溶液,而使Ni-Mn複合氫氧化物或碳酸化物沈澱之方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2006-228604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8-315822
然而,於先前之欲藉由實現攪拌反應槽內之沈澱而獲得金屬凝集粒子之情形時,作為第1問題,有粒子之粒徑隨著反應時間之經過而變大之傾向,且於經過某段時間後,粒徑之差異變大。因此,無法獲得穩定之小粒徑之粒子。
第2問題為,所獲得之粒子之形狀未必為球形,於設為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之情形時,無法期待較高之性能。
第3問題為,為了大致成為批次式者,而無法期待單位時間之大的處理量。於欲使處理量增多之情形時,對大設備之投資成本會增加。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課題在於提供如下形態:獲得粒徑穩定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且獲得實質上為球形之金屬之凝集粒子,即便不使設備大型化,藉由小型之設備亦可獲得每單位時間較大之處理量。
解決該課題之本發明係如下所述。
[技術內容1之發明]
一種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循環機構,其使包含金屬之液體之流動通過處理器 及外部循環路徑,且實質上連續地將上述處理器內之液體之一部分向外部抽出,於經由外部循環路徑後返送至上述處理器;且上述外部循環路徑中之流速為1 m/秒以上;應新追加之至少一部分之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係注入至上述外部循環路徑。
(主要作用效果)
本發明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包含循環機構,該循環機構實質上連續地將處理器內之液體之一部分向外部抽出,並於經由外部循環路徑後返送至上述處理器,且該外部循環路徑中之流速係設為1 m/秒以上。
因此,於外部循環路徑上可使反應充分地進行,並且與先前之等待攪拌反應槽內之沈澱之情形相比,處理量確實地增多。
於該情形時,處理器接收向外部循環路徑送出及返送之反應處理液,並且發揮作為抽出反應結束後之成品液之分配器之功能。
[技術內容2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自上述處理器向外部循環路徑之液體之抽出部位與成品液之抽出部位係不同之位置。
(主要作用效果)
若向外部循環路徑之液體之抽出部位與成品液之抽出部位係不同之位置,則成為使液體之流動互不干涉之態樣。
[技術內容3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2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較自上述處理器向外部循環路徑之液體之抽出部位更下方,自上述處理器排出成品液。
(主要作用效果)
於處理器內,於對沈澱性較高之材料進行處理之情形時,可確實地排出該沈澱性成品。
[技術內容4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包含循環泵。
(主要作用效果)
由於藉由循環泵強制性地使液體循環,因此可於其過程中確實地執行反應。又,若根據外部循環路徑之長度或剖面等決定循環泵之能力,則可藉由例如反應液於外部循環路徑內之僅一次之流通而完成反應。
[技術內容5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外部循環路徑上設置有包含循環泵之流速控制機構。
(主要作用效果)
藉由控制循環泵之轉速或流量,或控制流速調整閥,而可藉由例如反應液於外部循環路徑內之僅一次之流通而完成反應,並且可與液體之性狀變化相對應地使反應確實地進行。
[技術內容6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 反應物質之原液係添加至循環泵之後段中之外部循環路徑內。
(主要作用效果)
若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注入至循環泵之後段中之噴出側,則成為於噴出流量穩定之部位中注入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因此反應之穩定性較高。
[技術內容7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分別將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添加於循環泵之前段之外部循環路徑內,將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添加於循環泵之後段之外部循環路徑內。
(主要作用效果)
於處理各種原液之情形時,存在由循環泵分開注入部位之形態亦有效之情形。
[技術內容8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及第2原液係分別添加於循環泵之後段之外部循環路徑內。
(主要作用效果)
於處理各種原液之情形時,存在將注入部位設為循環泵後段之形態亦有效之情形。
[技術內容9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於循環泵之後段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且通過該 等複數條支路徑之液體係對上述處理器內輸送。
(主要作用效果)
若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且將通過該等複數條支路徑之液體對處理器內輸送,則可使反應處理量增多。
[技術內容10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9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使複數條支路徑保持分支狀態而使支路徑之出口分別臨向上述處理器內之反應處理液。
(主要作用效果)
無法集中支路徑之出口而返送至處理器內,在此情況下壓力損耗會變大。若依照本形態,則不引起壓力損耗之增大即可返送至處理器內。
[技術內容11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包含循環泵,且於該循環泵之後段設置有增長路徑。
(主要作用效果)
藉由設置增長路徑,而可使反應處理量增多。
[技術內容12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包含循環泵,且於該循環泵之後段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於該等複數條支路徑中之至少一條支路徑上設置有增長路徑,使通過各支路徑之液體對上述處理器內輸送。
(主要作用效果)
藉由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且設置增長路徑,而可實現大幅度地增大反應處理量。於該情形時,除了可使通過增長路徑後之支路徑保持著分支狀態而使支路徑之出口分別臨向上述處理器內之反應處理液以外,亦可使通過增長路徑後之支路徑於由集合出口集管集合後,作為一條返送路徑臨向處理器內。
[技術內容13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之Re數(Reynolds number,雷諾數)為5000以上且平均流速為1 m/秒以上之反應路徑係至少形成有3 m以上。
(主要作用效果)
於平均流速為1 m/秒以上之反應路徑內,若為Re數為5000以上之亂流狀態,則反應性較高。進而,若具有至少3 m以上之平均流速為1 m/秒以上的反應路徑,則可充分確保反應時間。
[技術內容14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處理器內未設置使反應液流動化之機械機構,而主要藉外部循環路徑內之循環過程使反應進行。
(主要作用效果)
若主要藉外部循環路徑內之循環過程使反應進行,則可防止生成過大之粒子,從而可獲得均勻之小徑之(粒徑分 佈較陡之)粒子。
[技術內容15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成品液係自處理器內向外部排出。
(主要作用效果)
雖然亦考慮自外部循環路徑排出成品液,但於該情形時,會對外部循環路徑中之反應造成影響,因此較理想為自處理器內向外部排出。
[技術內容16之發明]
如技術內容15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自處理器內向外部排出成品液之排出口附近設置有使成品液流動化之機械機構。
(主要作用效果)
於處理沈澱性較高之材料之情形時,藉由機械機構使成品液流動化,從而可確實地分離排出反應過之成品液。
[技術內容17之發明]
一種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其係將藉由如技術內容1~16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利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主要作用效果)
若將所獲得之粒徑較小、粒徑一致、且為優異之球形狀的金屬之凝集粒子利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則作為正極之特性提高。
[技術內容18之發明]
一種鋰離子電池製造方法,其包含利用由如技術內容1~16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技術內容19之發明]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利用由如技術內容1~16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粒徑穩定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且可獲得實質上為球形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且即便不使設備大型化,藉由小型之設備亦可獲得每單位時間較大之處理量。
其次,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
圖1係表示先前例者,於攪拌反應槽1內添加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A、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B、及氣體C,並藉由附有攪拌馬達2之攪拌翼3進行攪拌,而促進粒子之凝集、沈澱,於適當之時間點時,自排出口5抽出成品液,其後,例如藉由過濾、清洗及乾燥而獲得前驅物粒子。
該所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係與鋰(例如氫氧化鋰)混合,並經過煅燒、壓碎及分級步驟,而可利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等。
圖2係表示本發明例者,包含循環機構,該循環機構使包含金屬之液體之流動通過處理器10及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且實質上連續地將上述處理器10內之液體之 一部分自抽出口20向外部抽出,於經由外部循環路徑之吸入側路徑22及噴出側路徑26後,經由返迴路徑28而返送至處理器10。
上述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中之流速為1 m/秒以上,
應新追加之至少一部分之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A或原液B係注入至外部循環路徑22、26者。C係表示氣體之注入路徑者,於需要使反應系統為還原性氣氛之情形時,係注入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等惰性氣體者。該氣體之注入路徑C之位置既可為處理器10內,亦可為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內。
12為成品液之抽出口,14為抽出用閥,16為抽出泵。
如此,將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中之流速設為1 m/秒以上。因此,於外部循環路徑22、26中可使反應充分地進行,並且與先前之等待攪拌反應槽內之沈澱之情形相比,處理量確實地增多。
圖3亦係表示本發明例者,自處理器10向外部循環路徑22、26、28之液體之抽出部位20可選擇適當之位置,較理想為與成品液之抽出口12為不同之位置。
亦如參照圖2,既可於較向外部循環路徑22、26、28之液體之抽出部位20更下方處自上述處理器10排出成品液,亦可自上方排出成品液。
無論哪種情況,均為若向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之液體之抽出部位與成品液之抽出部位為不同之位置,則 成為使液體之流動互不干涉之態樣。
圖4亦係表示本發明例者,較理想為於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上設置循環泵24。
由於藉由循環泵24強制性地使液體循環,因此可於其過程中確實地執行反應。又,若根據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之長度或剖面等而決定循環泵之能力,則可藉由例如反應液於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內之僅一次之流通而完成反應。
於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中,雖未圖示,但可設置包含循環泵24之流速控制機構。
藉由控制循環泵24之轉速或流量,或者控制流速調整閥,而可藉由例如反應液於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內之僅一次之流通而完成反應,並且可與液體之性狀變化相對應地確實地進行反應。
如圖4所示,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A及/或原液B可添加至循環泵24之後段中之外部循環路徑26內。
若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注入至循環泵24之後段中之噴出側,則成為於噴出流量穩定之部位注入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因此反應之穩定性較高。
圖4表示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B及第2原液A係於循環泵24之後段分別添加至外部循環路徑26內之例。
另一方面,如圖2或圖3所示,亦可將添加部位分開而分別為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B於循環泵24之前段添加至外部循環路徑22內,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A於循環泵24之 後段添加至外部循環路徑26內。
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B及第2原液A除了分別注入至外部循環路徑內以外,如圖5所示,亦可於合流後將合流液注入至外部循環路徑內。
又,如圖6所示,可於在調整槽35中調整成分量等後將合流液注入至外部循環路徑內。
如圖7所示,可於外部循環路徑22及/或26中設置增長路徑32。於該情形時,較理想為增長路徑32係設置於循環泵24之後段。
藉由設置增長路徑32,而可使反應處理量增多。循環液量雖然亦取決於反應物質之濃度,但較佳為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注入量之5倍以上。又,通過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之循環液量雖然亦取決於反應物質之種類,但相對於來自處理器10之成品液之抽出量,可為5倍~150倍,通常為10倍~100倍。
如圖9所示,增長路徑32係例如於板體內設置有迂迴迴路31者,迂迴迴路31之全長可設為遠遠長於板體之長度(於圖9中為左右長)者。
於採用增長路徑32之情形時,於圖7之例中,在迂迴迴路31內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A與循環液連續地反應,但如圖8及圖10所示,若例如以將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A之注入口設為30a~30c,且將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B之注入口設為30d~30f之方式區分開,則由於相對於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B注入新鮮的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 A,因此存在可良好地進行反應之情形。
如圖11所示,外部循環路徑22可於循環泵24之後段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26、26...,且可將通過該等複數條支路徑之液體對處理器10內輸送。
若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且將通過該等複數條支路徑26、26...之液體對處理器10內輸送,則可使反應處理量增多。
可使複數條支路徑26、26...保持分支狀態而使支路徑26、26...之出口分別臨向處理器10內之反應處理液。
無法集中支路徑之出口而返送至處理器10內,在此情況下壓力損耗會變大。若依照本形態,則不引起壓力損耗之增大即可返送至處理器10內。
如圖11所示,可設為如下構成:於外部循環路徑中包含循環泵24,於該循環泵24之後段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26、26...,且於該等複數條支路徑26、26...中之至少一條支路徑26中設置增長路徑32,通過各支路徑26、26...之液體係對處理器10內輸送。
藉由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26、26...,並設置增長路徑32,而可實現大幅度地增大反應處理量。
較理想為於各增長路徑32、32...之近前設置入口集管36,該入口集管36用以使送入至各增長路徑32、32...之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A之壓力均勻化。
進而,既可如圖11中圖示例所示般通過增長路徑32、32...後之支路徑保持分支狀態而使支路徑26、26...之出口 分別臨向處理器10內之反應處理液,除此以外,亦可如圖12所示般通過增長路徑32、32...後之支路徑26、26...於由集合出口集管38集合後,作為一條返送路徑而臨向處理器10內。
於本發明中,較理想為形成有至少1 m以上、尤佳為3 m以上之區間,該區間係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之Re數為5000以上,且平均流速為1 m/秒以上。反應路徑之上限係根據循環泵24之負載或能力,較理想為設為15 m左右,更理想為設為10 m以上。
較理想為於處理器10內不設置使反應液流動化之機械機構,而主要於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內之循環過程中使反應進行。
若主要於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內之循環過程中使反應進行,則可防止生成過大之粒子,從而可獲得均勻之小徑之(粒徑分佈較陡之)粒子。
亦考慮自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排出成品液,但於該情形時,會對外部循環路徑20、22、26、28中之反應造成影響,因此較理想為自處理器10內向外部排出。
可於自處理器10內向外部排出成品液之排出口附近設置使成品液流動化之機械機構、例如攪拌翼。
於處理沈澱性較高之材料之情形時,可藉由機械機構使成品液流動化,從而確實地分離排出反應過之成品液。
除了可將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利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而製造鋰離子電池用 正極活性物質以外,進而亦可獲得鋰離子電池。
若將藉由本發明而獲得之粒徑較小、粒徑一致、且為優異之球形狀的金屬之凝集粒子利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則作為正極之特性提高。
[實施例]
繼而顯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使本發明之效果明確。
(實施例1)鎳錳碳酸化物之例
於如圖7所示之包含增長路徑32之裝置構成之前提下進行實驗。
將以1:2之比例將硫酸鎳、硫酸錳製成1.6 M之液體作為反應物質A。作為反應物質B使用15%濃度之碳酸氫銨,作為反應物質C使用25%濃度之氨水。為了促進特定之反應而於反應物質A中藉由添加硫酸銨、雙氧水、乙醇、甘油等而進行溶劑調整,此處表示添加有0.1 M之硫酸銨之例。該反應物質A係注入至循環泵24之前段。
反應物質B及反應物質C係注入至循環泵24之後段之增長路徑32內。
作為起始母液,使用於6 kg離子交換水中添加300 g氨水者。
移送泵24係以20 L/min運轉,且以約50 g/min注入A,係以約50 g/min注入B,以約5 g/min注入C。進而,自處理器10於進入循環泵24近前或移送泵出口側以100 ml/min注入CO2氣體(亦可為N2氣體)。
將該裝置系統內之容量設為6 L而進行運轉。排出係藉 由設置於處理器10下部之泵而定量排出相當於注入之反應物質之量。
將實施該運轉20小時後之粒徑之變化結果示於圖13之圖表,將實施20小時之時間點時之粒子之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照片示於圖14~圖16。
<考察>
粒徑較小,且經時穩定。
(比較例1)鎳錳碳酸化物之例
於如圖1所示之通常之附有導流管(draft tube)之攪拌混合槽中,獲得鎳錳碳酸化物粒子。
將以1:2之比例將硫酸鎳、硫酸錳製成1.6 M之液體作為反應物質A。作為反應物質B使用15%濃度之碳酸氫銨,作為反應物質C使用25%濃度之氨水。
攪拌機以轉速為2000 rpm進行運轉,分別以約25 g/min、約18 g/min、約2 g/min將A、B、C注入至攪拌槽旋轉翼周圍,且於攪拌槽下部以100 ml/min注入CO2氣體。該裝置系統內之容量係設為約3 L而進行運轉。
將實施該運轉24小時後之粒徑之變化結果示於圖17之圖表,將實施6小時之時間點時之粒子之SEM照片示於圖18~圖20。
<考察>
粒徑較大,亦經時不穩定。
(實施例2)鎳錳氫氧化物之例
裝置構成與實施例1之情形相同。即,於包含增長路徑32之裝置構成之前提下進行實驗。
將以1:2之比例將硫酸鎳、硫酸錳製成1.6 M之液體作為反應物質A。作為反應物質B使用15%濃度之碳酸氫銨,作為反應物質C使用25%濃度之氨水。為了促進特定之反應而於反應物質A中藉由添加硫酸銨、雙氧水、乙醇、甘油等而進行溶劑調整,此處表示添加有0.1 M之硫酸銨之例。該反應物質A及反應物質C係注入至循環泵24之前段。
反應物質B係注入至循環泵24之後段之增長路徑32內。
作為起始母液,使用於6 kg離子交換水中添加300 g氨水者。
循環泵24係以20 L/min運轉,且以約92 g/min注入A,以約36 g/min注入B,以約3 g/min注入C。進而,自處理器10於進入移送泵24近前或循環泵24出口側以100 ml/min注入CO2氣體(亦可為N2氣體)。
將該裝置系統內之容量設為6.5 L而進行運轉。排出係藉由設置於處理器10下部之泵而定量排出相當於注入之反應物質之量。
將實施該運轉20小時後之粒徑之變化結果示於圖21之圖表,將實施20小時之時間點時之粒子之SEM照片示於圖22~圖24。
<考察>
粒徑較小,且經時穩定。
(比較例2)鎳錳氫氧化物之例
於如圖1所示之通常之附有倒流管之攪拌混合槽中,獲得鎳錳氫氧化物粒子。
作為反應物質A使用以1:1:1之比例將硫酸鎳、硫酸錳、硫酸鈷製成1.6 M之液體。
作為反應物質B使用25%之氫氧化鈉,作為反應物質C使用25%濃度之氨水。
攪拌機以轉速為2000 rpm進行運轉,且分別以約10.5 g/min、約4.2 g/min、約0.6 g/min將A、B、C注入至攪拌槽旋轉翼周圍,於攪拌槽下部以100 ml/min注入CO2氣體。該裝置系統內之容量係設為約3 L而進行運轉。
將實施該運轉30小時後之粒徑之變化結果示於圖25之圖表,將實施了15小時之時間點時之粒子之SEM照片示於圖26~圖28。
<考察>
粒徑較大,亦經時不穩定。
(參考例)
參考例為藉由圖1所示之通常之攪拌混合槽而製造鎳錳氫氧化物之例。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化學品組成實施,但如圖29所示,粒子形狀自球狀產生了變形。
(比較例3)鎳錳碳酸化物之例
圖30係藉由圖1所示之通常之攪拌混合槽而製造鎳錳碳酸化物之例。粒度分佈較寬。
(實施例3)鎳錳碳酸化物之例
圖31係依照包含外部循環路徑之本發明例而製造鎳錳碳酸化物之例。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化學品組成實施。
與比較例3之結果之圖30之情形相比為小徑化,且粒度分佈亦較陡。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除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以外,亦可應用於各種用途。
10‧‧‧處理器
12‧‧‧成品液之抽出口
14‧‧‧抽出用閥
16‧‧‧抽出泵
20‧‧‧外部循環路徑
22‧‧‧外部循環路徑
24‧‧‧循環泵
26‧‧‧外部循環路徑
28‧‧‧外部循環路徑
30‧‧‧原液注入路徑
32‧‧‧增長路徑
34‧‧‧原液注入路徑
A‧‧‧第2原液
B‧‧‧第1原液
C‧‧‧氣體之注入路徑
圖1係先前例之概要圖。
圖2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3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4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5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6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7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8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9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10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11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12係本發明例之概要圖。
圖13係實施例1之粒徑之變化圖表。
圖14係實施例1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15係實施例1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16係實施例1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17係比較例1之粒徑之變化圖表。
圖18係比較例1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19係比較例1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0係比較例1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1係實施例2之粒徑之變化圖表。
圖22係實施例2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3係實施例2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4係實施例2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5係比較例2之粒徑變化圖表。
圖26係比較例2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7係比較例2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8係比較例2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29係參考例之粒子之SEM照片。
圖30係表示比較例3之粒度分佈例之圖表。
圖31係表示實施例3之粒度分佈例之圖表。
10‧‧‧處理器
12‧‧‧成品液之抽出口
14‧‧‧抽出用閥
16‧‧‧抽出泵
20‧‧‧外部循環路徑
22‧‧‧外部循環路徑
24‧‧‧循環泵
26‧‧‧外部循環路徑
28‧‧‧外部循環路徑
30‧‧‧原液注入路徑
34‧‧‧原液注入路徑
A‧‧‧第2原液
B‧‧‧第1原液
C‧‧‧氣體之注入路徑

Claims (19)

  1. 一種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循環機構,其使包含金屬之液體之流動通過處理器及外部循環路徑,且實質上連續地將上述處理器內之液體之一部分向外部抽出,於經由外部循環路徑後返送至上述處理器;上述外部循環路徑中之流速為1 m/秒以上;且應新追加之至少一部分之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係注入至上述外部循環路徑。
  2.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自上述處理器向外部循環路徑之液體之抽出部位與成品液之抽出部位係不同之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較自上述處理器向外部循環路徑之液體之抽出部位更下方,自上述處理器排出成品液。
  4.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包含循環泵。
  5.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外部循環路徑上設置有包含循環泵之流速控制機構。
  6.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反應物質之原液係添加至循環泵之後段中之外部循環路徑內。
  7.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分別將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添加於循環泵之前段之外部循 環路徑內,將包含反應物質之第2原液添加於循環泵之後段之外部循環路徑內。
  8.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反應物質之第1原液及第2原液係分別添加於循環泵之後段之外部循環路徑內。
  9.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係於循環泵之後段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且使通過該等複數條支路徑之液體對上述處理器內輸送。
  10. 如請求項9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使複數條支路徑保持分支狀態而使支路徑之出口分別臨向上述處理器內之反應處理液。
  11.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包含循環泵,且於該循環泵之後段設置有增長路徑。
  12.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包含循環泵,且於該循環泵之後段分支為複數條支路徑,於該等複數條支路徑中之至少一條支路徑上設置有增長路徑,使通過各支路徑之液體對上述處理器內輸送。
  13.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外部循環路徑之Re數為5000以上且平均流速為1 m/秒以上之反應路徑係至少形成3 m以上。
  14.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處理器內未設置使反應液流動化之機械機構,而主要藉外部 循環路徑內之循環過程使反應進行。
  15. 如請求項1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成品液係自處理器內向外部排出。
  16. 如請求項15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自處理器內向外部排出成品液之排出口附近設置有使成品液流動化之機械機構。
  17. 一種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其係將藉由如請求項1至16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利用於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18. 一種鋰離子電池製造方法,其包含利用由如請求項1至16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19.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利用由如請求項1至16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金屬之凝集粒子之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TW101148825A 2012-01-24 2012-12-20 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TW2013322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2417A JP2013151383A (ja) 2012-01-24 2012-01-24 金属の凝集粒子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活物質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2205A true TW201332205A (zh) 2013-08-01

Family

ID=4887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825A TW201332205A (zh) 2012-01-24 2012-12-20 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30522A1 (zh)
EP (1) EP2808303A4 (zh)
JP (1) JP2013151383A (zh)
TW (1) TW201332205A (zh)
WO (1) WO20131114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0976A (zh) * 2016-06-07 2019-02-05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用于得到无机粒子的反应装置和无机粒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9287B2 (en) 2014-01-10 2019-05-07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Equipment for solid-liquid separation and drying of fine-powder slurry, and method therfor
JP5736471B1 (ja) * 2014-01-10 2015-06-17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金属微粉スラリーの固液分離・乾燥設備及びその方法
JP6509581B2 (ja) * 2015-02-20 2019-05-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遷移金属含有炭酸塩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142295B1 (ja) * 2016-06-07 2017-06-07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JP7377452B2 (ja) * 2019-08-30 2023-11-10 国立大学法人秋田大学 金属塩の分離方法
JP7504267B1 (ja) 2023-07-14 2024-06-21 株式会社Tbm 炭酸カルシウム粒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686A (en) * 1976-06-29 1978-01-09 Asahi Glass Co Ltd Growing method of caustic alkali hydrate crystal
JPH0394902U (zh) * 1990-01-16 1991-09-27
DE4342620C1 (de) * 1993-12-14 1995-07-06 Starck H C Gmbh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tallhydroxiden
JP3425006B2 (ja) * 1995-05-18 2003-07-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エナジー リチウム2次電池正極活物質原料用Ni−Mn複合水酸化物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44186B2 (ja) * 1997-03-24 2005-04-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構成用金属水酸化物製造装置
DE10132895A1 (de) * 2001-07-06 2003-01-16 Starck H C Gmbh Nickelhydroxid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20070202036A1 (en) * 2004-04-07 2007-08-30 Nathalie Jongen Production Of Barium Titanate Compounds
JP2006228604A (ja) * 2005-02-18 2006-08-3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55840B2 (ja) * 2008-12-12 2013-03-0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金属水酸化物の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6395918A (zh) * 2009-10-22 2017-02-15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镍-钴-锰类化合物颗粒粉末和锂复合氧化物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0976A (zh) * 2016-06-07 2019-02-05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用于得到无机粒子的反应装置和无机粒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30522A1 (en) 2015-01-29
EP2808303A1 (en) 2014-12-03
WO2013111487A1 (ja) 2013-08-01
EP2808303A4 (en) 2016-02-24
JP2013151383A (ja) 201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2205A (zh) 金屬之凝集粒子之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之製造方法及鋰離子電池
JP7376862B2 (ja) Ncma高ニッケル四元系前駆体の湿式合成法
JP5466732B2 (ja) 反応凝集粒子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反応凝集粒子の製造装置
CN107265520B (zh) 一种球形镍钴锰前驱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JP2013151383A5 (zh)
US944696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ze selected particles
CN207856912U (zh) 一种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装置系统
CN105810894A (zh) 一种多层包覆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14494A (zh) 制备可包含氢氧化物的混合碳酸盐的方法
JP2023078253A (ja) 炭酸塩又は(オキシ)水酸化物を沈殿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JP2004533397A5 (zh)
CN104445358B (zh) 一种双层结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4462B (zh) 一种饲料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CN106395754B (zh) 单/多金属共沉淀氢氧化物或碳酸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8682848A (zh) 一种掺铌钨钽钴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1462944B (zh) 一种草酸亚铁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9451B (zh) 多级反应系统、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873653B (zh) 碱式碳酸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7245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036102A (zh) 一种负压超声法生产纳米磷酸锌的方法及纳米磷酸锌
EP4038019A1 (en) Process for precipitating a mixed carbonate or mixed (oxy)hydroxide
JP2020093967A (ja) 遷移金属複合水酸化物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