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7177A - 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印表機之間的通訊 - Google Patents

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印表機之間的通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7177A
TW201327177A TW101133812A TW101133812A TW201327177A TW 201327177 A TW201327177 A TW 201327177A TW 101133812 A TW101133812 A TW 101133812A TW 101133812 A TW101133812 A TW 101133812A TW 201327177 A TW201327177 A TW 2013271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r
port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point
structured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3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2020B (zh
Inventor
Howard Miller
Michael R Sweet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27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7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0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4Client or serv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G06F3/1225Software update, e.g. print driver, modules, plug-ins, fo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06F3/1232Transmitting printer device capabilities, e.g. upon request or period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6Detecting or check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4Connecting to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apparatus; Us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55By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6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g. an inductive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72Detecting the status of a connec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6Portable devices

Abstract

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系統,其促進連接到結構化網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在操作期間,系統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後續通訊的結構化網路的使用。接著,系統藉由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到印表機,使得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其中傳送的身分碼被印表機使用以連接到結構化網路。最後,系統於結構化網路上從點對點連接轉移通訊到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直接連接。

Description

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印表機之間的通訊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的標的係關於由相同的發明人之共同未決的非法規申請案作為即時申請案,並在同一天提交申請,標題為「用於列印工作之印表機的管理網域之發現和選擇」,具有序號待定,並申請於2011年12月2日(代理人案卷號:APL-P13059US1)。
本申請案的標的係關於由發明人霍華德 A.米勒,邁克爾 R.史威特,和鐵托湯馬斯之共同未決的非臨時申請案,標題為「在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配對之前認證印表機」,具有序號待定,並申請於2011年12月2日(代理人案卷號:APL-P13060US1)。
本發明實施方式關於印表機的電腦系統。更具體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關於用於使用點對點連接和/或結構化網路以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技術。
印表機對電腦使用者經常是問題。當電腦使用者首次安裝印表機,電纜和電源線是典型地相對簡單以鉤住。然而,使用者亦必須安裝特定的印表機驅動程式,其包括從磁碟裝載驅動程式和/或導航到網站並下載驅動程式。即使印表機驅動程式已經被裝載到電腦系統中,使用者可必 須從印表機製造商的網站裝載並安裝驅動程式的更新。這樣的安裝操作是耗時的,並且通常要求使用者找到和輸入長的軟體許可證密鑰。
印表機對可攜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可攜式媒體播放器或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構成一個更大的問題。這樣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很少配置有所需的印表機驅動程式軟體。此外,安裝適合的印表機驅動程式可以是麻煩的,特別是如果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只打算使用附近的印表機一次或兩次。可攜式電子裝置亦可具有有限的儲存空間,其使得儲存大量的印表機驅動程式不切實際。
因此,所需要的是一種系統,其從可攜式電子裝置促進列印到附近的印表機而沒有上述的問題。
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系統,其促進連接到結構化網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在操作期間,系統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後續通訊的結構化網路的使用。接著,系統藉由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到印表機,使得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其中傳送的身分碼被印表機使用以連接到結構化網路。最後,系統於結構化網路上從點對點連接轉移通訊到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直接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使得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之前,系統亦使用點對點連接以認證印表機被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的使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使用點對點連接以認證印表機被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的使用包括確認由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若結構化網路擁塞,系統亦從直接連接轉移通訊回到點對點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之結構化網路的使用包括:(i)從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獲取選擇的選項以連接印表機到結構化網路;(ii)在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從印表機的請求以連接到結構化網路;(iii)如果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距離超過點對點連接的範圍,自動地觸發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的使用 之至少一者。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用於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包含網路名稱和密碼。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結構化網路對應Wi-Fi網路。
以下的說明被提出以使任何習知技藝者能夠製造和使用實施方式,以及被提供在特定應用及其需求的上下文中。對於所揭露的實施方式不同的修改將對習知技藝者是顯而易見的,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文中定義的一般原則可以應用到其他實施方式和應用。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所示的實施方式,而是應被賦予與本文所揭露的原則和特徵相一致的最寬範圍。
詳細的說明中所描述的數據結構和代碼典型地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可以是被用於電腦系統的任何能夠儲存代碼和/或數據之裝置或媒體。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磁性和光儲存裝置,如磁碟機,磁帶,光碟(Compact discs;CDs),數位多功能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s or digital video discs;DVDs),或者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的其他能夠儲存代碼和/或數據的媒體。
詳細描述部分中描述的方法和過程可以被實施為代碼和/或數據,其可以被儲存在如上所述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當電腦系統讀取和執行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上儲存的代碼和/或數據時,電腦系統執行被實施為數據結構和代碼並且被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內的方法和過程。
此外,本文描述的方法和過程能夠被包括在硬體模組或裝置中。這些模組或裝置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晶片,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在特定的時間執行特定的軟體模組或一部分代碼的專用或共享處理器,和/或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的其他可程式邏輯裝置。當硬體模組或裝置被啟動時,它們執行包括在它們內的方法和過程。
所公開的實施方式從可攜式電子裝置促進列印工作的實施。如圖1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包括與一組印表機106到108通訊的功能。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對應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可攜式媒體播放器,和/或其他類型的電池供電的電子裝置。印表機106到108可以對應於網路印表機,其能夠有線和/或無線通訊。替代地,一個或多個印表機可使用一個或多個印表機電纜和/或一個或多個埠連接到列印伺服器作為局部週邊設備(例如,並列埠,串列埠,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埠)。
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透過一個或多個網路與印表機106到108互動。這樣的網路可以包括能夠耦接網路節點在一起的任何類型的通訊信道。例如,網路可包括無線網路連接,如藍牙(BluetoothTM是Bluetooth SIG公司的註冊商標)網路連接;蜂巢式網路連接(例如,3G/4G網路或EDGE網路);根據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11中描述的標準的網路連接;無線個人區域網路(PAN)連接,如根據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802.15中描述的標準的網路連接;任何點對點(無線或有線)網路技術。
更具體地,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包括使用點對點連接和直接(例如,結構化網路)連接來與印表機106到108通訊的功能。如圖2所示,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發現設備202可發現(例如,檢測)附近的印表機200使用如Bonjour(BonjourTM是蘋果公司的註冊商標)的發現協定206。接下來,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與印表機200建立點對點連接208並使用點對點連接208以從印表機200獲得一組印表機屬性210。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使用點對點連接208以查詢用於印表機屬性210的印表機200。因應查詢,印表機200可在點對點連接208上傳送印表機屬性210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02。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印表機屬性210包括一個或多個印表機的功能。這樣的印表機功能包括可用的和/或支持的媒體尺寸,邊框尺寸,媒體類型(例如,紙或照片媒體),和/或列印品質;終端屬性,如裝訂,打孔和小冊子;和印表機的各項特徵有關的訊息,如雙面列印,輸出位元,和媒體資源。印表機的功能亦包括檔案的相關屬性,如支持的檔案尺寸,檔案格式版本,和/或檔案格式擴展。最後,印表機的功能可以規範支持的色彩空間,位元深度,和/或解析度。
印表機屬性210亦可包括用於印表機200的印表機狀態。印表機狀態可以規範印表機是否離線,印表機是否忙線,和/或在印表機中是否存在錯誤情況。印表機的功能和/或狀態可以使用TXT記錄,網際網路列印協定( Internet Printing Protocol;IPP)屬性,和/或其他類型可用在印表機200的數據儲存。
如果印表機屬性210匹配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上的列印工作218,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與印表機200建立直接連接222,並在直接連接222上傳送列印工作218到印表機。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使用Wi-Fi網路和網際網路列印協定以直接與印表機200連接,並傳送列印工作218作為可攜式文件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文件和/或圖像和一組列印設定到印表機200。然後,印表機200可放置列印工作218列印佇列224中的,並在列印佇列224中的列印工作218之前的列印工作已完成和/或取消後,執行列印工作218。當列印工作218正在執行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在直接連接222上監控列印工作218。然後,在印表機200後完成列印工作218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移除直接連接222。
換句話說,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與一組附近的印表機使用臨時點對點連接以檢測,互動,以及從印表機(如印表機200)獲得印表機屬性(例如,印表機屬性210)而不需要印表機加入結構化(例如,Wi-Fi)網路,如可攜式電子裝置102連接到的結構化網路。一旦印表機(例如,印表機200)被選擇用於執行列印工作218,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在結構化網路上與印表機建立直接連接(例如,直接連接222)以促進由印表機之列印工作的 完成。
圖2的系統亦可包括認證由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使用者之印表機200的使用之功能在直接連接222的建立之前。首先,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以獲取用於列印工作218的印表機200之選擇212。例如,選擇212可以由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使用者透過由可攜式電子裝置102提供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接下來,發現設備202可以在點對點連接208上傳送選擇212到印表機200。
因應選擇212,印表機200可產生輸出214,其促進印表機200被使用者之識別。例如,印表機200可以產生嗶(短)聲,定制的聲音(例如,鈴聲),閃光,和/或訊息以允許使用者識別和/或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附近定位印表機200。
印表機200也可以提供機制216,其用於確認由使用者到印表機200的實體存取。機制216可透過印表機200的使用者輸入和/或可攜式電子裝置102檢測到印表機200的實體存取。例如,機制216可允許使用者確認到印表機200的實體存取藉由按下印表機200上的按鈕,並輸入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上的印表機200相關聯的個人識別碼,和/或輸入與使用者和/或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上的印表機200相關聯的個人識別碼。機制216也可以確認確認到印表機200的實體存取透過接近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和印表機200之間的檢測。例如,機制216可確認接近可攜式 電子裝置102和印表機200之間的實體存取藉由產生印表機200上的可聽輸出,其可被附近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2檢測。替代地,機制216可以使用的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紅外定位技術,地理定位技術,和/或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和印表機200兩者附近的Wi-Fi網路以檢測接近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到印表機200。
在印表機200的使用被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使用者認證後,直接連接222可藉由印表機200和/或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建立,因此配對印表機200和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如果使用者無法實體存取印表機200,這樣的認證可以防止印表機200之未經授權的使用,和/或到印表機200的列印工作(例如,列印工作218)之傳送。
如上所述,直接連接222可對應到Wi-Fi連接,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和印表機200透過結構化的(例如,Wi-Fi)的網路彼此連接。為了促進直接連接222的建立,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和/或印表機200可以使用點對點連接208以確認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和印表機200之間的後續通訊之結構化網路的使用。例如,印表機200可以請求加入Wi-Fi網路的許可,其中在確認由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使用者到印表機200的實體存取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2連接於此Wi-Fi網路。然後,請求可以透過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被發現設備202轉發到使用者,用於被使用者批准或拒絕。相反地,發現 設備202可以自動觸發結構化網路用於通訊的使用,在印表機200的使用被使用者認證後和/或如果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和印表機200之間的距離超過點對點連接208的範圍。
接著,通訊設備204可藉由傳送用於結構化網路之身分碼220到印表機200使得用於通訊(例如,在直接連接222上)的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102可使用點對點連接208以傳送身分碼220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作為用於Wi-Fi網路的網路名稱和密碼。然後,印表機200可使用身分碼220以連接結構化網路,並且通訊可從點對點連接208被轉移到直接連接222。另一方面,如果結構化網路擁塞,通訊可以從直接連接222轉移回到點對點連接208。
因此,圖2的系統可藉由促進檢測,識別,認證和/或印表機200被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使用來簡化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上的列印。更具體地說,發現設備202可以使管理網域的點對點連接(例如,點對點連接208)能夠使用在檢測和匹配附近的印表機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上的列印工作,以及這樣用於被可攜式電子裝置102的使用者的使用的印表機的認證。此外,通訊設備204可最小化使用者輸入的量,其需要與被選擇用於列印工作(例如,列印工作218)之印表機(例如印表機200)建立直接連接(例如,直接連接222)。
習知技藝者將理解,圖2的系統可被以多樣的方式實 施。例如,發現設備202和通訊設備204可以被提供相同的軟體和/或硬體組件,或發現設備202和通訊設備204可以彼此獨立地執行。同樣地,除了或代替可攜式電子裝置102上的對應組件,發現設備202和/或通訊設備204可以由印表機200實施。
圖3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實施列印工作的過程的流程圖。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一個或多個步驟可以省略,重複,和/或以不同的順序實施。因此,圖3所示的步驟的特定安排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技術的範圍。
最初,印表機可以被檢測接近與列印工作(操作302)相關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印表機可以被使用如Bonjour之發現協定來檢測。接下來,點對點連接被建立在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操作304)。當點對點連接被建立時,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可被配對,和/或由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印表機的使用可以被認證,如參照圖4到圖5在下面進一步詳細討論。
點對點連接也用以從印表機獲得一組印表機屬性(操作306)。印表機屬性可包括印表機功能,如支持和/或可用的媒體尺寸,媒體類型,邊框尺寸,解析度,列印品質,檔案格式,和/或印表機的其他功能。印表機屬性亦可包括印表機的狀態,其規範印表機是否離線,印表機是否忙線,和/或在印表機中是否存在錯誤情況。
印表機屬性可與列印工作比較以確定印表機屬性是否匹配列印工作(操作308)。例如,如果印表機支持和/或 包括媒體尺寸,媒體類型,墨水,和/或其他適合列印工作的執行之列印設定,印表機屬性可匹配列印工作。如果印表機屬性不匹配列印工作,印表機可能無法用以實施列印工作。
如果印表機屬性匹配列印工作,印表機可被用以執行列印工作。首先,在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間的直接連接被建立(操作310)。直接連接可對應Wi-Fi連接,其中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彼此在相同的Wi-Fi網路上通訊。接下來,列印工作在直接連接上被傳送到印表機(操作312),藉此印表機可執行列印工作。例如,列印工作可使用網際網路列印協定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到印表機,並且可由印表機放置入列印佇列中。然後,在列印佇列中的列印工作之前的列印工作已完成和/或取消後,列印工作可被印表機實施。
當列印工作待決時,列印工作也可以在直接連接(操作314)上被監控。在監控期間,相關於列印工作(例如,延遲,取消,卡紙,等)的事件可以從由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印表機獲得,由可攜式電子裝置管理,和/或通訊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最後,在印表機完成列印工作後,直接連接可被移除(操作316)。
圖4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促進列印工作的執行的過程的流程圖。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一個或多個步驟可以省略,重複,和/或以不同的順序實施。因此,圖4所示的步驟的特定安排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技術的 範圍。
首先,用於列印工作的印表機的選擇從可攜式電子裝置被接收在印表機(操作402)。此選擇可以在點對點連接上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到印表機。因應此選擇,促進印表機被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之識別的輸出被產生(操作404)。輸出可以對應於嗶(短)聲,定制的聲音(例如,鈴聲),閃光,和/或印表機上的訊息。
此外,用於確認由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之機制被提供(操作406)。此機制可以對應於印表機和/或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使用者輸入,如按按鈕和/或個人識別碼。替代地,透過從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印表機之可聽輸出的感測,RFID技術,紅外定位技術,地理定位技術,和/或Wi-Fi網路,此機制可包括接近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的檢測。
由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可藉由機制被確認(操作408)。如果由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沒有藉由機制被確認,印表機被使用者的使用未被認證,並且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未配對。如果由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藉由機制被確認,印表機被使用者的使用被認證,並且直接連接被建立在印表機和在可攜式電子裝置(操作410)之間,從而配對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直接連接隨後可被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使用以實施如上所述之列印工作。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間的直接連接的建立參照圖6在下面進一步詳細討論。
圖5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過程的流程圖。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一個或多個步驟可以省略,重複,和/或以不同的順序實施。因此,圖5所示的步驟的特定安排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技術的範圍。
首先,用於列印工作的印表機的選擇獲得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操作502)。選擇可由可攜式電子裝置和/或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作出。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可以選擇印表機作為具有印表機屬性的最接近之印表機,其匹配列印工作,並且對此本使用者具有存取權。另一方面,使用者可從附近印表機的列表選擇,此等印表機係使用發現協定檢測到的印表機以及顯示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內。一旦作出選擇,此選擇被傳送到印表機(操作504),其中此選擇是由印表機使用以產生輸出,其促進印表機被使用者之識別。
在輸出產生後,由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的確認可被接收(操作506)。如果確認沒有被接收,印表機的使用沒有被使用者認證,並且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未配對。如果確認被接收,印表機的使用被使用者認證,直接連接被建立在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間(操作508),從而配對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然後直接連接可以被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使用以實施列印工作。
圖6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促進連接到結構化網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過程的流 程圖。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一個或多個步驟可以省略,重複,和/或以不同的順序實施。因此,圖6所示的步驟的特定安排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技術的範圍。
最初,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點對點連接被用以確認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後續通訊的結構化網路的使用(操作602)。結構化網路可以對應到Wi-Fi網路。為了確認結構化網路用於通訊的使用,從使用者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獲取選擇的選項以連接印表機到結構化網路,或在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接收從印表機的請求以連接到結構化網路。如果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距離超過點對點連接的範圍,自動地觸發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的使用。
點對點連接也被由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者用以認證印表機的使用(操作604)。正如上面所討論的,印表機的使用可藉由確認由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進行認證。
然後,藉由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到印表機(操作606),可使得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傳輸用於結構化網路的網路名稱和密碼到印表機在點對點連接上,並且印表機可使用網路名稱和密碼以連接到結構化網路。一旦印表機被連接到結構化網路,通訊在結構化網路上的被從點對點連接轉移到便攜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直接連接(操作608)。
通訊也可以修改根據結構化網路的擁塞等級(操作610)。如果結構化網路不擁塞,通訊可保持在直接連接上直到直接連接被移除(例如,印表機已經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完成列印工作後)。如果結構化網路擁塞,通訊從直接連接轉移回到點對點連接(操作612)。通訊可隨後被轉移回直接連接,如果結構化網路變得較不擁塞和/或如果可攜式電子裝置移出點對點連接的範圍。
圖7顯示根據一實施方式的電腦系統700。電腦系統700可對應於設備,其包括處理器702,記憶體704,儲存器706,和/或在電子計算裝置中發現的其他組件。處理器702可支持平行處理和/或與其他電腦系統700的處理器的多線操作。電腦系統700亦可包括輸入/輸出(I/O)裝置,例如鍵盤708,滑鼠710,以及顯示器712。
電腦系統700可以包括執行本實施方式的不同的組件的功能。特別地,電腦系統700可以包括操作系統(未顯示),其協調使用電腦系統700上硬體和軟體資源的使用,以及為使用者執行特定任務的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為執行使用者的任務,應用程式可會獲得從操作系統的電腦系統700上的硬體資源的使用,並且透過藉由操作系統所提供的的硬體和/或軟體框架與使用者互動。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電腦系統700提供了一種用於實施列印工作之系統。此系統可包括發現設備和通訊設備。發現設備可以檢測接近與列印工作相關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印表機。接下來,發現設備可建立可攜式電 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點對點連接,並使用點對點連接以從印表機獲得一組印表機屬性。如果印表機屬性匹配列印工作,通訊設備可建立印表機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間的直接連接,並且在由印表機的列印工作的執行之直接連接上傳送列印工作到印表機。通訊設備也可在直接連接上監控列印工作,並在印表機完成列印工作後移除直接連接。
發現設備和通訊設備可附加地促進連接到結構化網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發現設備可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後續通訊的結構化網路的使用。接下來,藉由從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到印表機,通訊設備可使得用於通訊的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在印表機被使用傳送的身分碼連接到結構化網路後,通訊設備可從點對點連接的通訊轉移到結構化網路。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電腦系統700亦提供了一種系統,用於促進的列印工作的執行。系統可以獲取用於列印工作的印表機的選擇,並傳送選擇到印表機以使得由產生輸出中的印表機的選擇能夠使用,其促進印表機被使用者之識別。當接收被使用者到印表機的實體存取之確認時,系統可與印表機建立直接連接,並使用直接連接進行列印工作。
此外,電腦系統700的一個或多個組件在網路上可以遠程地定位及連接到其他組件。本實施方式的部分(例如 ,發現設備,通訊設備,可攜式電子裝置,印表機,等等)也可以位於實現實施方式的分佈式系統之不同的節點上。例如,本實施方式可使用連接到一組印表機的一些可攜式電子裝置來實現,其使用點對點和/或直接連接。
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前述說明已提出,僅用於說明和描述的目的。它們並非旨在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到所揭露的形式。因此,許多修改和變化將對習知技藝者是顯而易見的。另外,上述揭露內容並非旨在限制本發明。
102‧‧‧可攜式電子裝置
106‧‧‧印表機
108‧‧‧印表機
200‧‧‧印表機
202‧‧‧發現設備
204‧‧‧通訊設備
206‧‧‧發現協定
208‧‧‧點對點連接
210‧‧‧印表機屬性
212‧‧‧選擇
214‧‧‧輸出
216‧‧‧機制
218‧‧‧列印工作
220‧‧‧身分碼
222‧‧‧直接連接
224‧‧‧列印佇列
302‧‧‧操作
304‧‧‧操作
306‧‧‧操作
308‧‧‧操作
310‧‧‧操作
312‧‧‧操作
314‧‧‧操作
316‧‧‧操作
402‧‧‧操作
404‧‧‧操作
406‧‧‧操作
408‧‧‧操作
410‧‧‧操作
502‧‧‧操作
504‧‧‧操作
506‧‧‧操作
508‧‧‧操作
602‧‧‧操作
604‧‧‧操作
606‧‧‧操作
608‧‧‧操作
610‧‧‧操作
612‧‧‧操作
700‧‧‧電腦系統
702‧‧‧處理器
704‧‧‧記憶體
706‧‧‧儲存器
708‧‧‧鍵盤
710‧‧‧滑鼠
712‧‧‧顯示器
圖1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列印系統。
圖2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的用於實施列印工作的系統。
圖3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實施列印工作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4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促進列印工作的執行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5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6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顯示繪示促進連接到結構化網路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和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7顯示根據所公開的實施方式的電腦系統。
在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附圖元件。

Claims (20)

  1. 一種電腦實施的方法,用於促進連接到一結構化網路的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和一印表機之間的通訊,包含:使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後續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藉由從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該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到該印表機,使得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其中該傳送的身分碼被該印表機使用以連接到該結構化網路;以及於該結構化網路上,從該點對點連接轉移該通訊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直接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腦實施的方法,更包含:在使得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之前,使用該點對點連接以認證該印表機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使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腦實施的方法,其中,使用該點對點連接以認證該印表機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使用者使用包括:確認由該使用者對該印表機的實體存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腦實施的方法,更包含:若該結構化網路擁塞,從該直接連接轉移通訊回到該 點對點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腦實施的方法,其中使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該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該通訊之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包括下列者中至少一者:從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獲取一選擇的一選項以連接該印表機到該結構化網路;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來自該印表機的一請求以連接到該結構化網路;以及如果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距離超過該點對點連接的一範圍,自動地觸發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腦實施的方法,其中用於該結構化網路的該身分碼包含一網路名稱和一密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腦實施的方法,其中該結構化網路對應一Wi-Fi網路。
  8. 一種系統,用於促進連接到一結構化網路的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和一印表機之間的通訊,包含:一發現設備,配置以使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後續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以及一通訊設備,配置以:藉由從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該結構化網路的身 分碼到該印表機,使得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其中該傳送的身分碼被該印表機使用以連接到該結構化網路;以及於該結構化網路上,從該點對點連接轉移該通訊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直接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發現設備更配置以:在使得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之前,使用該點對點連接以認證該印表機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使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系統,其中,使用該點對點連接以認證該印表機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使用者使用包括:確認由該使用者對該印表機的實體存取。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通訊設備更配置以:若該結構化網路擁塞,從該直接連接轉移通訊回到該點對點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系統,其中使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該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該通訊之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包括下列者中至少一者:從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獲取一選擇的一選項以連接該印表機到該結構化網路; 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來自該印表機的一請求以連接到該結構化網路;以及如果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距離超過該點對點連接的一範圍,自動地觸發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用於該結構化網路的該身分碼包含一網路名稱和一密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結構化網路對應一Wi-Fi網路。
  15. 一種儲存指令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當其由一電腦執行時,造成該電腦實施一種方法,用於促進連接到一結構化網路的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和一印表機之間的通訊,該方法包含:使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後續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藉由從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傳送用於該結構化網路的身分碼到該印表機,使得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其中該傳送的身分碼被該印表機使用以連接到該結構化網路;以及於該結構化網路上,從該點對點連接轉移該通訊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直接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該方法更包含: 在使得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能夠使用之前,使用該點對點連接以認證該印表機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使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使用該點對點連接以認證該印表機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使用者使用包括:確認由該使用者對該印表機的實體存取。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該方法更包含:若該結構化網路擁塞,從該直接連接轉移通訊回到該點對點連接。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使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該點對點連接以確認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該通訊之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包括下列者中至少一者:從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獲取一選擇的一選項以連接該印表機到該結構化網路;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來自該印表機的一請求以連接到該結構化網路;以及如果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和該印表機之間的一距離超過該點對點連接的一範圍,自動地觸發用於該通訊的該結構化網路的使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用於該結構化網路的該身分碼包含一網路名稱 和一密碼。
TW101133812A 2011-12-02 2012-09-14 用於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系統與電腦實施方法及相關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TWI482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10,254 US20130141755A1 (en) 2011-12-02 2011-12-02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in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7177A true TW201327177A (zh) 2013-07-01
TWI482020B TWI482020B (zh) 2015-04-21

Family

ID=4682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3812A TWI482020B (zh) 2011-12-02 2012-09-14 用於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系統與電腦實施方法及相關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1755A1 (zh)
EP (1) EP2748703A1 (zh)
JP (1) JP2015501042A (zh)
KR (1) KR20140088191A (zh)
CN (1) CN103930861A (zh)
TW (1) TWI482020B (zh)
WO (1) WO20130816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4128A1 (en) * 2012-06-08 2013-1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cure wireless peer-peer connection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JP6265607B2 (ja) * 2013-02-22 2018-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0201967B2 (en) 2014-03-03 2019-02-12 Ctpg Operat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device with a dynamically encrypted password
CN107463393B (zh) * 2016-06-06 2020-08-25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外围设备及其驱动程序安装方法和系统
US10009513B2 (en) * 2016-09-28 2018-06-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ensures improving security performance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JP6801401B2 (ja) * 2016-11-28 2020-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EP3432187B1 (en) * 2017-07-17 2020-10-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dentity information
CN113868087A (zh) * 2021-09-28 2021-12-3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监控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4457B (en) * 2000-07-03 2003-08-06 John Quentin Phillipp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40203972A1 (en) * 2002-03-21 2004-10-14 Christiansen Robert D. Method of snmp printing device/user communication for detecting imaging device proximity
JP4193486B2 (ja) * 2002-12-19 2008-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
US20040160623A1 (en) * 2003-02-18 2004-08-19 Michael Strittmatter Wireless device imaging
US7272407B2 (en) * 2003-02-18 2007-09-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on wireless mobile device
JP2005086234A (ja) * 2003-09-04 2005-03-3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無線lanの切替システム、方法及び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FR2867933A1 (fr) * 2004-03-22 2005-09-23 Inventel Dispositif local de radiocommunication
JP2007087308A (ja) * 2005-09-26 2007-04-05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07164400A (ja) * 2005-12-13 2007-06-28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JP4902254B2 (ja) * 2006-04-20 2012-03-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4741973B2 (ja) * 2006-05-10 2011-08-10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lan端末間距離判定方法
JP2008227673A (ja) * 2007-03-09 2008-09-25 Ricoh Co Ltd 画像撮影装置及び画像出力方法
US20080261617A1 (en) * 2007-04-22 2008-10-23 Keng-Chung Lin Mobile wireless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8277919A (ja) * 2007-04-25 2008-11-13 Hitachi Ltd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lan端末
JP2009037566A (ja) * 2007-08-03 2009-02-19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携帯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159706B2 (en) * 2007-09-12 2012-04-17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767332B2 (ja) * 2009-03-13 2011-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10164175A1 (en) * 2010-01-05 2011-07-07 Rovi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ubtitles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2011172113A (ja) * 2010-02-19 2011-09-01 Jvc Kenwood Holdings Inc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中継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099490A (ko) * 2010-03-02 2011-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컨트롤 포인트 및 인쇄 제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81695A1 (en) 2013-06-06
KR20140088191A (ko) 2014-07-09
US20130141755A1 (en) 2013-06-06
TWI482020B (zh) 2015-04-21
CN103930861A (zh) 2014-07-16
JP2015501042A (ja) 2015-01-08
EP2748703A1 (en)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9042B (zh) 驗證印表機於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配對之前
TWI518582B (zh) 針對列印工作ad-hoc發現及選取印表機
TWI482020B (zh) 用於促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印表機之間的通訊的系統與電腦實施方法及相關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JP6904377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
EP3065436B1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TWI485620B (zh) 安裝印表機之印表機特定軟體前致能存取支援的印表機能力之技術
JP6668611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6157428A (ja)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JP6690258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EP3380925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WI467470B (zh) 用於無驅動程式列印之印表機篩選
JP2019171690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設定情報の適用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8071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