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1165A - 射出成形機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形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1165A
TW201321165A TW101124785A TW101124785A TW201321165A TW 201321165 A TW201321165 A TW 201321165A TW 101124785 A TW101124785 A TW 101124785A TW 101124785 A TW101124785 A TW 101124785A TW 201321165 A TW201321165 A TW 2013211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ovable member
movable
fixed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1857B (zh
Inventor
Tatsuya Shibata
Atsuro Tamura
Tomohiro Moriy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32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1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18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能夠在停止對鎖模裝置供給電流之狀態下安裝模具裝置。本發明的射出成形機具備:第1固定構件(11),其安裝有固定模(15);第1可動構件(12),其安裝有可動模(16);第2可動構件(22),其與第1可動構件(12)一同移動;第2固定構件(13),其配設於第1可動構件(12)與第2可動構件(22)之間;電磁鐵(49),其形成於第2固定構件(13)及第2可動構件(22)的其中一方,吸附另一方來產生鎖模力;以及調整部(70),其調整第1可動構件(12)與第2可動構件(22)的間隔,在形成預定間隙(δ)之狀態下使移動限制部(80)動作來限制第2可動構件(22)的開模方向的移動後,驅動調整部(70)使第1可動構件(12)朝向閉模方向移動,從而產生預定的鎖模力。

Description

射出成形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射出成形機。
射出成形機從射出裝置射出熔融樹脂並填充於模具裝置的模腔,並使其固化來成形為成形品。模具裝置由固定模及可動模構成。模具裝置的閉模、鎖模及開模藉由鎖模裝置進行。
作為鎖模裝置,使用馬達等驅動源與肘節機構之方式者被廣泛利用,但肘節機構的特性上很難變更鎖模力,反應性或穩定性較差。並且,在肘節機構動作時產生彎曲力矩,安裝模具裝置之安裝面等會有應變。
因此,提出了於開閉模動作時使用線性馬達而於鎖模動作時使用電磁鐵的吸附力之鎖模裝置(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在鎖模裝置中,在基於控制部之控制下向電磁鐵的線圈供給電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05/090052號
模具裝置根據成形品的種類進行更換。安裝新的模具裝置時,模具裝置由螺栓臨時固定於安裝面後,閉模,在鎖模狀態下進一步緊固螺栓進行正式固定。亦可使用利用液壓或磁力之夾具裝置等來代替螺栓。
正式固定作業由於是打開設置於射出成形機罩上之門進行,因此,為了防止由控制部所造成之錯誤動作,在開門的狀態下便會自動地停止對鎖模裝置供給電流。
在此狀態下,使用肘節機構之方式雖然能夠保持預先產生之鎖模力,但使用電磁鐵之方式是無法保持鎖模力。因此,在使用電磁鐵之方式中是很難進行正式固定作業。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在停止對鎖模裝置供給電流之狀態下安裝模具裝置之射出成形機。
為了解決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射出成形機的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固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可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電磁鐵,其形成於該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吸附另一方來產生鎖模力; 調整部,其調整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間隔;移動限制部,其在前述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之間形成預定間隙之狀態下,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之移動;以及控制部,其使該移動限制部動作來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移動後,驅動前述調整部使前述第1可動構件朝向閉模方向移動,從而產生預定的鎖模力。
並且,依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射出成形機的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固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可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電磁鐵,其形成於該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吸附另一方來產生鎖模力;調整部,其調整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間隔;移動限制部,其在前述第2固定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形成預定間隙之狀態下,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之移動;以及控制部,其驅動前述電磁鐵產生鎖模力後,使前述移動限制部動作來限制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移動,以 便維持預定的鎖模力。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在停止對鎖模裝置供給電流之狀態下安裝模具裝置之射出成形機。
以下,參閱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但在各附圖中,對於同一或對應之結構附加同一或對應之符號而省略說明。並且,將進行閉模時之可動壓板的移動方向設為前方,將進行開模時之可動壓板的移動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依據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閉模時的狀態圖。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依據一實施形式之射出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圖。
圖中,10為鎖模裝置,Fr為射出成形機的框架,Gd為由鋪設於該框架Fr上之2根導軌所構成之導引件,11為固定壓板(第1固定構件)。固定壓板11可設置於能夠沿著向模開閉方向(圖中左右方向)延伸之導引件Gd移動之位置調整底座Ba上。另外,固定壓板11也可以載置於框架Fr上。
與固定壓板11相向而配設可動壓板(第1可動構件)12。可動壓板12固定於可動底座Bb上,可動底座Bb能夠在導引件Gd上行走。藉此,可動壓板12能夠相對 於固定壓板11朝向模開閉方向移動。
與固定壓板11隔著預定間隔且與固定壓板11平行地配設後壓板(第2固定構件)13。後壓板13藉由腳部13a而固定於框架Fr上。
4根作為連結構件之連接桿14(圖中僅表示4根連接桿14中的2根)架設於固定壓板11與後壓板13之間。固定壓板11藉由連接桿14固定於後壓板13。沿著連接桿14進退自如地配設可動壓板12。在可動壓板12中與連接桿14對應之部位形成用以使連接桿14貫穿之未圖示之導引孔。另外,亦可形成缺口部來代替導引孔。
在連接桿14的前端部(圖中右端部)形成未圖示之螺紋部,藉由將螺母n1螺合緊固於該螺紋部,使連接桿14的前端部固定於固定壓板11。連接桿14的後端部固定於後壓板13。
固定模15與可動模16分別安裝於固定壓板11與可動壓板12,固定模15與可動模16隨著可動壓板12的進退而接觸分離,進行閉模、鎖模及開模。另外,隨著進行鎖模,未圖示之模腔空間形成於固定模15與可動模16之間,從射出裝置17的射出噴嘴18所射出之未圖示之熔融樹脂填充於模腔空間。由固定模15及可動模16構成模具裝置19。
吸附板22(第2可動構件)是與可動壓板12平行地配設。吸附板22藉由安裝板27固定於滑動底座Sb,滑動底座Sb能夠在導引件Gd上行走。藉此,吸附板22在 比後壓板13更靠後方進退自如。吸附板22亦可由磁性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不用安裝板27,此情形時,吸附板22為直接固定於滑動底座Sb。
桿39配設成在後端部與吸附板22連結而在前端部與可動壓板12連結。因此,桿39在閉模時隨著吸附板22前進而前進並使可動壓板12前進,而在開模時隨著吸附板22後退而後退並使可動壓板12後退。為此,在後壓板13的中央部分形成用以使桿39貫穿之桿孔41。
線性馬達28為用以使可動壓板12進退之模開閉驅動部,例如配設於與可動壓板12連結之吸附板22與框架Fr之間。另外,線性馬達28亦可配設於可動壓板12與框架Fr之間。
線性馬達28具備定子29及可動件31。定子29形成為在框架Fr上與導引件Gd平行且與滑動底座Sb的移動範圍對應。可動件31形成為在滑動底座Sb的下端與定子29相向且跨及於預定範圍。
可動件31具備磁芯34及線圈35。並且,磁芯34具備朝向定子29突出且以預定間距形成之複數個磁極齒33,線圈35捲裝於各磁極齒33。另外,磁極齒33形成為在相對於可動壓板12的移動方向為垂直之方向上相互平行。並且,定子29具備未圖示之磁芯及在該磁芯上延伸而形成之未圖示之永久磁鐵。永久磁鐵是藉由使N極及S極的各磁極交替受磁所形成。配置檢測可動件31的位置之位置感測器53。
若藉由向線圈35供給預定電流來驅動線性馬達28,則可動件31被進退。隨此,吸附板22及可動壓板12被進退,能夠進行閉模及開模。根據位置感測器53的檢測結果回饋控制線性馬達28,以使可動件31的位置成為設定值。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雖是將永久磁鐵配設於定子29上,將線圈35配設於可動件31上,但是亦能夠將線圈配設於定子上,將永久磁鐵配設於可動件上。此情形時,線圈不會隨著線性馬達28的驅動而移動,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用來對線圈供給電力之配線。
另外,作為模開閉驅動部可使用旋轉馬達及將旋轉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線性運動之滾珠螺桿機構或者液壓缸或空氣壓缸等流體壓缸等來代替線性馬達28。
電磁鐵單元37是用來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生成吸附力。該吸附力經由桿39傳遞至可動壓板12,在可動壓板12與固定壓板11之間產生鎖模力。
另外,藉由固定壓板11、可動壓板12、後壓板13、吸附板22、線性馬達28、電磁鐵單元37及桿39等構成鎖模裝置10。
電磁鐵單元37是由形成於後壓板13側之電磁鐵49及形成於吸附板22側之吸附部51所構成。吸附部51是形成於吸附板22的吸附面(前端面)的預定部份,例如,是形成在吸附板22中包圍桿39且與電磁鐵49相向之部分。並且,在後壓板13的吸附面(後端部)的預定部 份,例如在桿39周圍形成容納電磁鐵49的線圈48之槽45。比槽45更靠內側形成形磁芯46。在磁芯46的周圍捲裝線圈48。在後壓板13中除磁芯46以外的部分形成磁軛47。
另外,本實施形式中,雖是與後壓板13分開形成電磁鐵49,與吸附板22分開形成吸附部51,但亦可作為後壓板13的一部分來形成電磁鐵,作為吸附板22的一部分來形成吸附部。並且,亦可相反配置電磁鐵和吸附部。例如,亦可在吸附板22側設置電磁鐵49,在後壓板13側設置吸附部51。並且,電磁鐵49的線圈48的數量亦可為複數個。
在電磁鐵單元37中,若對線圈48供給電流,則電磁鐵49被驅動而對吸附部51進行吸附,從而能夠產生鎖模力。
藉由控制裝置60控制鎖模裝置10的線性馬達28及電磁鐵49的驅動。控制裝置60具備CPU及記憶體等,按照由CPU所運算之結果來對線性馬達28的線圈35或電磁鐵49的線圈48供給電流。於控制裝置60上連接鎖模力感測器55。鎖模力感測器55是設置於鎖模裝置10中至少1根連接桿14的預定位置(固定壓板11與後壓板13之間的預定位置),用以檢測施加於該連接桿14之荷載。鎖模力感測器55是由例如包含檢測連接桿14的伸長量之應變規等所構成。藉由鎖模力感測器55檢測出之荷載被傳送至控制裝置60。
接著,對鎖模裝置10的動作進行說明。
藉由控制裝置60的模開閉處理部61控制閉模製程。第2圖的狀態(開模的狀態)下,模開閉處理部61對線圈35供給電流來驅動線性馬達28。如第1圖所示,可動壓板12前進,使可動模16與固定模15相抵接。此時,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亦即電磁鐵49與吸附部51之間形成間隙δ。另外,與鎖模力相比,閉模所需的力十分地小。
接著,控制裝置60的鎖模處理部62控制鎖模製程。鎖模處理部62對電磁鐵49的線圈48供給電流,將吸附部51吸附於電磁鐵49。該吸附力是經由桿39而傳遞至可動壓板12,在可動壓板12與固定壓板11之間產生鎖模力。
鎖模力藉由鎖模力感測器55檢測。檢測出之鎖模力被傳送至控制裝置60,鎖模處理部62為了使鎖模力成為設定值而調整供給於線圈48之電流,並進行回饋控制。在此期間,在射出裝置17中熔融之熔融樹脂從射出噴嘴18射出,填充於模具裝置19的模腔空間。
若模腔空間內的樹脂冷卻固化,則模開閉處理部61控制開模製程。在第1圖的狀態下,鎖模處理部62停止對電磁鐵49的線圈48供給電流。隨此,線性馬達28被驅動,可動壓板12後退,如第2圖所示,可動模16後退而進行開模。
接著,根據第3圖及第4圖對模具裝置19的更換作 業進行說明。第3圖表示在模具裝置19的臨時固定作業後將銷82插入銷孔81之狀態。第4圖表示產生預定的鎖模力之狀態。
在更換模具裝置19時,新的模具裝置19在以起重機等懸吊保持之狀態下,由螺栓臨時固定於固定壓板11。之後,可動壓板12前進而與模具裝置19接觸,接著模具裝置19鎖模。在鎖模狀態下,固定模15與可動模16由螺栓或夾具裝置等分別正式固定於固定壓板11與可動壓板12。正式固定作業由於是藉由打開設置於射出成形機罩上的門進行,因此在停止對鎖模裝置10供給電流之狀態(以下亦稱為“停止狀態”)下進行。這是為了防止由控制部60造成之錯誤動作。停止狀態也可以是根據各種檢測器的檢測結果,使動作成為被回饋控制之驅動源(例如包含電磁鐵49、線性馬達28、以及後述的模厚調整用馬達71)的驅動控制以自動方式所停止之伺服關閉狀態。在停止狀態下,由於對電磁鐵49的線圈48之電力供給被遮斷,因此不會產生由電磁鐵49產生之吸附力。
此外,若在更換模具裝置19時模具裝置19的厚度發生變化,則會使閉模結束時間隙δ0成為目標值之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有所變化。在閉模結束時以間隙δ0設為目標值是為了有效率地得到預定的鎖模力。若閉模結束時間隙δ0過寬,則為得到預定的鎖模力而對線圈48供給之電流變得過大。若閉模結束時間隙δ0過窄,則吸附時吸附板22會與後壓板13接觸,恐存在有吸附力的 一部分無法經由桿39而傳遞到可動壓板12之虞。
因此,射出成形機為了能夠在停止狀態下進行正式固定作業,並且為了因應模具裝置19的厚度來調整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因此具備模厚調整部70及作為移動限制部之鎖銷部80。
模厚調整部70,是因應模具裝置19的厚度來調整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模厚調整部70是由:模厚調整用馬達71、齒輪72、螺母73、以及桿39等所構成。桿39貫穿吸附板22的中央部分,並在桿39的後端部形成有螺紋43。使螺紋43與旋轉自如地被支承於吸附板22之螺母73相螺合。螺母73的外周面形成有未圖示之齒輪,該齒輪與安裝於模厚調整用馬達71的輸出軸71a之齒輪72相嚙合。由螺母73及螺紋43構成運動方向轉換部,在該運動方向轉換部中,將螺母73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桿39的直進運動。
若供給預定電流來驅動模厚調整用馬達71,則螺母73相對螺紋43旋轉預定量,從而調整桿39相對於吸附板22之位置。藉此能夠調整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
模厚調整用馬達71可以是伺服馬達,亦可包含檢測模厚調整用馬達71的輸出軸71a的旋轉量等之編碼部71b。供給於模厚調整用馬達71的驅動用線圈之電流根據編碼部71b的檢測結果被回饋控制,以使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成為目標值。
並且,模厚調整用馬達71可以是附有制動器之馬達。模厚調整用馬達71的制動部71c可以為一般的結構,例如由包含電磁鐵之電磁制動器所構成。當電磁鐵的制動用線圈通電時,電磁制動器容許模厚調整用馬達71的輸出軸71a旋轉,而當制動用線圈未通電時,限制輸出軸71a的旋轉。另外,制動部71c亦可具有以氣壓缸等作為驅動源來代替電磁鐵,並不限定於電磁制動器。
鎖銷部80,是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形成有預定間隙δ1(以下稱為“初始間隙δ1”)之狀態下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鎖銷部80是配置於固定側構件與可動側構件之間。例如鎖銷部80是由形成於固定側構件之銷孔81以及設置於可動側構件之銷82等所構成。
銷孔81例如形成於框架Fr上。銷孔81形成為稍大於銷82。銷孔81亦可在前後方向隔著間隔形成有複數個(圖中僅圖示1個)。另外,銷孔81可形成於導引件Gd等來代替形成於框架Fr上,形成銷孔81之固定側的構件並沒有特別限定。
銷82在從銷孔81拔出時容許吸附板22的後退,在插入銷孔81時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由於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之同時,並且能夠使可動壓板12前進,因此銷82可被支承於:可動側構件中之以桿39為基準而配設於吸附板22側之構件上。例如,銷82不能進退地被支承於滑動底座Sb上。
另外,可相反配置銷孔81與銷82,亦可將銷孔81 設置於可動側構件,而將銷82設置於固定側構件。
鎖銷部80可進一步包含:將銷82朝向插拔方向導引之導引部83、以及使銷82朝向插拔方向移動之驅動部84等。導引部83例如包含形成於滑動底座Sb的導孔。驅動部84可為電動式亦可為液壓式,例如是被固定於滑動底座Sb。
接著,對設為上述結構之模厚調整部70及鎖銷部80的動作進行說明。在第3圖所示之模具裝置19的臨時固定作業後進行該動作。模厚調整部70的動作是由控制部60的模厚調整處理部63所控制,鎖銷部80的動作是由控制部60的鎖銷處理部64所控制。
首先,控制部60為了進行銷82與銷孔81的對位而驅動線性馬達28。對位後,鎖銷處理部64驅動驅動部84使銷82插入銷孔81。藉此,以形成有初始間隙δ1的狀態下,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此時,可動壓板12沒有與模具裝置19接觸。
接著,模厚調整處理部63驅動模厚調整部70來將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擴大。由於吸附板22的後退是被限制著,因此可動壓板12前進並透過可動模16及固定模15而與固定壓板11接觸。
接著,模厚調整處理部63驅動模厚調整部70來將可動模16壓緊於固定模15,從而產生預定的鎖模力。此時,由於連結桿14伸長,因此可動壓板12進一步前進而使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進一步擴大。
鎖模力在模厚調整部70驅動停止後鎖模亦藉由鎖銷部80所維持。藉此,能夠在門打開之狀態,亦即停止狀態下維持鎖模力,因此能夠進行模具裝置19的正式固定作業。
在停止狀態下,可藉由制動部71c的制動力來限制螺母73朝向釋放鎖模力之方向之旋轉來維持鎖模力。另外,藉由螺母73與螺紋43的摩擦力亦能夠具有某種程度上限制螺母73的旋轉。
若模具裝置19的正式固定作業後,閉合門,則自動地解除停止狀態。之後,鎖銷處理部64驅動驅動部84而從銷孔81中拔出銷82,解除由鎖銷部80所形成之吸附板22的移動限制。
因此,當閉合門時,由於依舊維持鎖模力,因此藉由鎖模力使銷82壓緊於銷孔81的後端(圖中左端)。另外,當銷82與銷孔81的配置為相反時,則銷孔81的前端被壓緊於銷82。
在此,當解除由鎖銷部80所形成之吸附板22的移動限制時,控制部80可驅動電磁鐵49來將吸附板22吸附於後壓板13。藉由吸附力使銷82被朝向前方按壓,而緩和將銷82朝向銷孔81的後端壓緊之力,因此能夠容易地從銷孔81中拔出銷82。控制供給於電磁鐵49的線圈48之電流的電流值,以免藉由吸附力將銷82朝向前方按壓的力量變得過大。
若從銷孔81中拔出銷82,則模具裝置19的更換作 業結束。之後,能夠進行使用新的模具裝置19之射出成形。
然而,若鎖模力施加於模具裝置19,則連結桿14伸長。若釋放鎖模力,則由於連結桿14彈性復原,會使固定壓板11、模具裝置19、可動壓板12、以及吸附板22一體地後退,導致形成於吸附板22與後壓板13之間之間隙擴大。因此,在閉模結束時之間隙δ0(參閱第1圖)比初始間隙δ1(參閱第3圖及第4圖),僅擴大與正式固定作業時的連結桿14的伸長量大致相同之量。
因此,可將初始間隙δ1設定成比閉模結束時之間隙δ0的目標值僅狹窄與上述伸長量大致相同之量。更換模具後,無需進行使閉模結束時之間隙δ0接近目標值之作業。上述伸長量,可藉由試驗等求出,亦能夠由鎖模力感測器55檢測。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內,就能夠對上述實施形態加以各種變形或置換。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是藉由鎖銷部80來一邊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的同時,一邊驅動模厚調整部70來產生鎖模力,但亦可驅動電磁鐵49產生鎖模力之後,再藉由鎖銷部80來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鎖銷部80由於在電磁鐵49停止驅動以後仍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因此能夠維持預定的鎖模力。從而,在門打開之狀態,亦即停止狀態下能夠維持鎖模力,因此能夠進行模具裝置19 的正式固定作業。在該變形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由於在正式固定作業時連結桿14伸長,因此可將初始間隙δ1設定成較窄於閉模結束時之間隙δ0的目標值。在該變形例中,可因應模具裝置19的厚度驅動模厚調整部70來進行銷孔81與銷82的對位。另外,在該變形例中,可藉由限制可動壓板12或桿39的後退來限制吸附板22的後退,而配設有銷82之可動側的構件並沒有特別限定。亦可相反配置銷孔81與銷82。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形例中,可在將銷82插入銷孔81後,驅動模厚調整部70來將銷82朝向銷孔81的後端壓緊。此情形時,銷孔81可以為朝向前後方向變長之長孔,如此能夠緩和銷孔81與銷82的對位要求精度。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形例中,移動限制部例如可由一般的制動器等構成來代替由鎖銷部,而移動限制部之構成並沒有特別限定。
10‧‧‧鎖模裝置
11‧‧‧固定壓板(第1固定構件)
12‧‧‧可動壓板(第1可動構件)
13‧‧‧後壓板(第2固定構件)
15‧‧‧固定模
16‧‧‧可動模
22‧‧‧吸附板(第2可動構件)
37‧‧‧電磁鐵單元
49‧‧‧電磁鐵
60‧‧‧控制裝置
70‧‧‧模厚調整部
71‧‧‧模厚調整用馬達(驅動用馬達)
71c‧‧‧制動部
80‧‧‧鎖銷部(移動限制部)
81‧‧‧銷孔
82‧‧‧銷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依據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閉模時的狀態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依據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開模時的狀態之圖。
第3圖係模具裝置的更換作業的說明圖(1)。
第4圖係模具裝置的更換作業的說明圖(2)。
10‧‧‧鎖模裝置
11‧‧‧固定壓板(第1固定構件)
12‧‧‧可動壓板(第1可動構件)
13‧‧‧後壓板(第2固定構件)
13a‧‧‧腳部
14‧‧‧連接桿
15‧‧‧固定模
16‧‧‧可動模
19‧‧‧模具裝置
22‧‧‧吸附板(第2可動構件)
27‧‧‧安裝板
28‧‧‧線性馬達
29‧‧‧定子
31‧‧‧可動件
33‧‧‧磁極齒
34、46‧‧‧磁芯
35、48‧‧‧線圈
37‧‧‧電磁鐵單元
39‧‧‧桿
41‧‧‧桿孔
43‧‧‧螺紋
45‧‧‧槽
47‧‧‧磁軛
49‧‧‧電磁鐵
51‧‧‧吸附部
53‧‧‧位置感測器
55‧‧‧鎖模力感測器
60‧‧‧控制部
61‧‧‧模開閉處理部
62‧‧‧鎖模處理部
63‧‧‧模厚調整處理部
64‧‧‧鎖銷處理部
70‧‧‧模厚調整部
71‧‧‧模厚調整用馬達(驅動用馬達)
71a‧‧‧輸出軸
71b‧‧‧編碼部
71c‧‧‧制動部
72‧‧‧齒輪
73、n1‧‧‧螺母
80‧‧‧鎖銷部
81‧‧‧銷孔
82‧‧‧銷
83‧‧‧導引部
84‧‧‧驅動部
Ba‧‧‧位置調整底座
Bb‧‧‧可動底座
Fr‧‧‧框架
Gd‧‧‧導引件
Sb‧‧‧滑動底座
δ1‧‧‧初始間隙

Claims (4)

  1. 一種射出成形機,其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固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可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電磁鐵,其形成於該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吸附另一方來產生鎖模力;調整部,其調整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間隔;移動限制部,其在前述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之間形成預定間隙之狀態下,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之移動;以及控制部,其使該移動限制部動作來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移動後,驅動前述調整部使前述第1可動構件朝向閉模方向移動,從而產生預定的鎖模力。
  2. 一種射出成形機,其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固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可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電磁鐵,其形成於該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 件的其中一方,吸附另一方來產生鎖模力;調整部,其調整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間隔;移動限制部,其在前述第2固定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形成預定間隙之狀態下,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之移動;以及控制部,其驅動前述電磁鐵產生鎖模力後,使前述移動限制部動作來限制前述第2可動構件朝向開模方向移動,以便維持預定的鎖模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當解除由前述移動限制部所形成之移動限制時,前述控制部便驅動前述電磁鐵將前述第2可動構件吸附於前述第2固定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調整部包含附有制動器之驅動用馬達,並以前述制動器的制動力來維持預定的鎖模力。
TW101124785A 2011-10-21 2012-07-10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01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2294A JP5774443B2 (ja) 2011-10-21 2011-10-21 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165A true TW201321165A (zh) 2013-06-01
TWI501857B TWI501857B (zh) 2015-10-01

Family

ID=48100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785A TWI501857B (zh) 2011-10-21 2012-07-10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74443B2 (zh)
KR (1) KR101403780B1 (zh)
CN (1) CN103057064B (zh)
TW (1) TWI501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8161B2 (ja) 2016-11-29 2018-06-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制御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KR102391666B1 (ko) 2020-12-31 2022-04-27 동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휴대용 발열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발열 상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0420Y2 (ja) * 1992-01-30 1997-10-15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H05237893A (ja) * 1992-03-02 1993-09-17 Toshiba Mach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H0578526U (ja) * 1992-03-30 1993-10-26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4546268B2 (ja) * 2004-01-30 2010-09-15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移動金型の支持装置及び型締装置
TWI252157B (en) * 2004-03-19 2006-04-01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old clamping device and mold thickness adjusting method
JP4531737B2 (ja) * 2006-11-07 2010-08-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2008162103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shiba Mach Co Ltd 型締装置と、この型締装置を備えた射出成形機
US7611346B2 (en) * 2007-02-05 2009-11-03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ing-system clamp
JPWO2008120647A1 (ja) * 2007-03-29 2010-07-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000714B2 (ja) * 2007-05-21 2012-08-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JPWO2008143344A1 (ja) * 2007-05-23 2010-08-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CN102773977B (zh) * 2007-08-28 2015-09-09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以及合模控制方法
JP4949479B2 (ja) * 2007-09-28 2012-06-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制御方法
CN201525097U (zh) * 2009-11-13 2010-07-14 天津富奥电装空调有限公司 模具的锁紧装置
CN201998403U (zh) * 2010-12-28 2011-10-05 浙江宏振机械模具集团有限公司 二模板注塑机抱合锁模调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4443B2 (ja) 2015-09-09
KR20130044175A (ko) 2013-05-02
JP2013086490A (ja) 2013-05-13
TWI501857B (zh) 2015-10-01
CN103057064B (zh) 2015-11-18
KR101403780B1 (ko) 2014-06-03
CN103057064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3218B2 (ja) 射出成形機
KR20070055565A (ko) 형체장치
TWI558534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86514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01857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492832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5680513B2 (ja) 歪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歪測定装置
TWI477382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201313439A (zh) 射出成形機
TWI533995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5839490B2 (ja) 射出成形機
TW201341143A (zh) 射出成形機
TWI524980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KR101407170B1 (ko) 사출성형기
TW201313438A (zh) 射出成形機
JP2013067059A (ja) 射出成形機
JP2013078935A (ja) 射出成形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