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495A -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9495A
TW201309495A TW100129701A TW100129701A TW201309495A TW 201309495 A TW201309495 A TW 201309495A TW 100129701 A TW100129701 A TW 100129701A TW 100129701 A TW100129701 A TW 100129701A TW 201309495 A TW201309495 A TW 2013094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frame
shaped
inner frame
rim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9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P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Wei-Pi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Ping Lin filed Critical Wei-Ping Lin
Priority to TW100129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9495A/zh
Priority to CN2012100697740A priority patent/CN102950966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9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495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主要係提供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包含:一外框體,其具有ㄇ字開口朝外之一外框部及ㄇ字開口朝內之一內框部所共同一體成型組成,於該內框部之兩側朝ㄇ字空間以預設斜度分別延伸預設高度之一結合部,若干定位孔,係呈長孔狀以預設間具環設於該結合部上;一內框體,於U字兩側緣壁之外端部位,分別設有呈叉狀之一包覆部,其叉狀兩側間之內部共同形成與該結合部同斜度之一空間,以完整包覆其一側之該結合部,該包覆部於包覆加工時係同時一體形成一定位部以穿設至各該定位孔內,而使該內框體有效定位於該外框體上;藉此,利用非垂直斜向延伸之該結合部包覆於叉狀之該包覆部內,配合各該斜面之設計,來達到強化金屬材框體及複合框體間之卡合接設結構,以使兩者間之聯結不易鬆脫且更為穩固。

Description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輪圈結構,特別是指使用於自行車輪圈,且為金屬外框體及複合材內框體共同結合所形成,係同時具金屬之剛性及複合材之彈性兩種特性的加總,且可增進內、外框可穩固結合度者。
自行車之車輪,主要為以滾動方式提供車體前進,其結構主要將輪胎(Tire)緊箍於輪圈(Rim)之外部,故其利用作為結構支撐之輪圈部份,以及緩衝功能之輪胎部份兩相結合而成;再利用若干輻條(Spoke)以預設環設排列使其兩端分別接設於輪圈及輪轂(Hub)部位,藉以將輪圈拉引,使具有較佳真圓度以利於滾動。
以輪圈而言,其常見之材料應用可分為二種,其一為純金屬材質;其二為為金屬及複合材質共用者。其中以純金屬材質製造之輪圈,如鋁合金或鎂合金,其特性是剛性較佳,但其使整車重量加重,而於踩踏時會較費力。
近年來自行車輪圈已逐漸減少金屬框體的部份,進而以複合材質,如碳纖維等取代局部的鋁框,而形成金屬及複合材質共同組成之輪圈,其特性係維持一定的剛性外,又具有複合材之彈性,而可適當緩衝地面傳來的衝擊力,另一方面又可使整個車體重量減輕許多。
按,習知屬複合及金屬材料結合之輪圈結構,如國內第095220912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複合材料自行車輪圈」,其包括有:一複材輪圈本體,係由複合材料製成呈中空環圈狀,且包括有一本體部位及一輪胎接收部位;該本體部位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邊牆與一第二邊牆,該輪胎接收部位二側分別具有一鄰接於第一邊牆之第一剎車面,以及一鄰接於第二邊牆之第二剎車面;一金屬強化框體,係由金屬材料製成呈環箍狀,且被完全地包覆於複材輪圈本體之輪胎接收部位內部,該金屬強化框體具有二大致平行呈連續狀之橫向側壁,可分別相對應於第一剎面與第二剎車面。
另有一種,習知屬複合及金屬材料結合之輪圈結構,如國內第098217740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輪圈結構」,其中該輪圈結構之頂緣兩側分別具有一相對勾部,且該輪圈結構之底緣中間設定位置環設一第一環槽,而該輪圈結構位於該第一環槽之兩側設定位置分別環設一第二環槽,且該輪圈結構位於該二第二環槽及該二勾部之間分別環設一第一中空部及一第二中空部,該第一、二中空部之間的中央設定位置處設有一階級部,該階級部與該第一環槽之間設有若干穿孔。
前述結構中,均屬於金屬及複合材質共用之輪圈結構,前者主要係於碳纖維複材自行車輪圈成型前,在其輪胎接收部位內部嵌入一類似環箍之金屬構件,以強化輪胎接收部位之結構強度,並增加剎車時之熱量釋放效能;後者則是輪圈結構頂緣兩側分別具有一相對勾部,且輪圈結構底緣中間設定位置環設一第一環槽,而輪圈結構位於第一環槽之兩側設定位置分別環設一第二環槽,且輪圈結構位於二第二環槽及二勾部之間分別環設一第一中空部及一第二中空部,第一、二中空部之間的中央設定位置處設有一階級部,階級部與第一環槽之間設有若干穿孔,藉此使結合度更佳,塑膠料的收縮度平均,可降低塑膠輪輻的拉力破損情形,確保結構度的穩定。
進一步分析者,上述結構中,前者結構之金屬強化框體20係於該橫向側壁21直接與該複材輪圈本體相互貼接,兩者之接設效果較差、較不穩固,且兩者間無嵌接或卡設結構設計,恐有脫離之虞,而會有騎乘安全上的危險;後者結構則因設有各該第一、第二環槽12、13及陷溝18之設計,故與該塑膠輪輻30相結合時,則該塑膠輪輻30會適時充填前述凹溝設計部位,而獲得較佳之嵌設定位效果。
惟,後者結構其較適合於應用塑料材質其流體化後可以填充方式作結合;如另針對以複合材質之加工製造方式,其多以層層包覆於該輪圈之加工特性,即無法使用後者之輪圈結構;故本案發明人提供另一種可強化金屬材框體及複合框體間之卡合接設結構,以使兩者間之聯結更為穩固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有鑑於此,本發明所揭露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包含:一外框體,其具有ㄇ字開口朝外之一外框部及ㄇ字開口朝內之一內框部所共同一體成型組成,於該內框部之兩側朝ㄇ字空間以預設斜度分別延伸預設高度之一結合部,若干定位孔,係呈長孔狀以預設間具環設於該結合部上;一內框體,於U字兩側緣壁之外端部位,分別設有呈叉狀之一包覆部,其叉狀兩側間之內部共同形成與該結合部同斜度之一空間,以完整包覆其一側之該結合部,該包覆部於包覆加工時係同時一體形成一定位部以穿設至各該定位孔內,而使該內框體有效定位於該外框體上;藉此,利用非垂直斜向延伸之該結合部包覆於叉狀之該包覆部內,配合各該斜面之設計,來達到強化金屬材框體及複合框體間之卡合接設結構,以使兩者間之聯結不易鬆脫且更為穩固,並極具實用性及安全性。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係利用ㄇ字型兩側壁朝內空間傾斜延伸之結合部,配合叉狀之包覆部將該結合部完整包覆之結構設計,以非垂直狀態之嵌卡來達到強化金屬材框體及複合框體間之卡合接設結構,以使兩者間之聯結不易鬆脫且更為穩固者。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係具有各該定位孔及定位部之設計,係以穿設嵌卡方式,使各該外框體及內框體上兩者間之接設更為穩固。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金屬材外框體具有各該第一斜面及第三、四斜面之部位,對應該複合材內框體設有各該第二斜面及第五、六斜之設計,藉以兩相互貼設之接觸面積增加,以達到兩者之穩固性增強之效果。
本發明之更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該內框體之U字底緣係形成較厚緣壁之一底緣部,配合其內部埋設有一埋設框之金屬框,除可有效強化該內框體之強度外,又提供輻條組可螺接穿設之部位,且金屬材較利於螺設加工,並提升輻條組與內框體間之接設穩固性。
首先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四圖,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主要包含有:一外框體(10),設於該外框體(10)內側之一內框體(20),及埋設於該內框體(20)內之一埋設框(30)。
該外框體(10),呈環狀框體,其具有ㄇ字開口朝外之一外框部(11)及ㄇ字開口朝內之一內框部(12)所共同一體成型組成;各該外、內框部(11)(12)兩者共同以一隔框(13)作為共同隔離緣壁,藉以分別朝內及朝外呈ㄇ字開口延伸;於該內框部(12)之兩側緣壁進一步以預設斜度分別朝ㄇ字空間斜向延伸預設高度之一結合部(14);若干定位孔(141),係呈長孔狀以預設間具環設於該結合部(14)上;該隔框(13)係呈環狀框體,其中央部位係以預設間距設由若干穿孔(131);一第一斜面(15),係以預設斜度設於兩側各該內框體(12)與該結合部(14)間;於兩側各該結合部(14)之延伸端部位,其內外兩側分別設有預設斜度之一第三斜面(142)及一第四斜面(143)。
該內框體(20),呈U字半封閉之環狀框體,於U字兩側緣壁之外端部位,分別設有呈叉狀之一包覆部(21),其叉狀兩側間之內部共同形成與該結合部(14)同斜度之一空間(211),以完整包覆其一側之該結合部(14);該包覆部(21)於包覆加工時係同時一體形成一定位部(22)以穿設至各該定位孔(141)內,而使該內框體(20)有效定位於該外框體(10)上;該內框體(20)之U字底緣係形成較厚緣壁之一底緣部(23);各該包覆部(21)相對於該第一斜面(15)接設部位,形成有相同斜度且可與其相接設之一第二斜面(24);該包覆部(21)相對於各該第三、第四斜面(142)(143)接設部位,則形成有相同斜度且可與其分別相接設之一第五斜面(212)及一第六斜面(213)。
該埋設框(30),係埋設於該底緣部(23)之較硬材質或金屬材質框體。
若干輻條組(40),係分別穿設各該穿孔(131)而進入該內框部(20)內緣空間後,再共同螺接穿設定位於各該底緣部(23)及埋設框(30)上。
藉由上述構件,利用非垂直斜向延伸之該結合部(14)包覆於叉狀之該包覆部(21)內,配合各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斜面(15)(24)(142)(143)(212)(213)之設計,來達到強化金屬材該外框體(10)及複合材之該內框體(20)間之卡合接設結構,以使兩者間之聯結不易鬆脫且更為穩固,並極具實用性及安全性。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使用方式加以敘述如下:本發明之組設,請參照第二圖,首先係將該外框體以一體方式同時形成各該外框部(11)、內框部(12)、隔框(13)、穿孔(131)、結合部(14)、定位孔(141)、第二及第三斜面(142)(143)、第一斜面(15)等部位;將該埋設框(30)預先埋設於該底緣部(23)內,並鑽設若干螺孔穿設於各該埋設框(30)及底緣部(23)之中央預設部位;然後以包覆加工方式將該內框體(20)嵌設固定於該結合部(14)下方,此時該結合部(14)緊配於該包覆部(21)內之該空間(211),該第二斜面(24)貼抵於該第一斜面(15),各該第五、第六斜面(212)(213)即緊抵於各該第三、第四斜面(142)(143),同時該定位部(22)係穿設於該定位孔(141)內,即組設完成各該內、外框體(10)(20)之結合作業。
本發明於組設該輻條組(40)時,請參照第四圖,將該輻條組(40)穿設該穿孔(131)後,共同螺設於各該底緣部(23)及埋設框(30)上,即能將該輻條(40)組定位於該內框體(20)上。
本發明該包覆部(21)之複合材料包覆加工時,請參照第五圖至第七圖,該內框體(20)之複合材質層係以不同纖維方向且不同材積大小的複合材質薄層,以預設層數一層層包覆於該包覆部(21),而該定位孔(141)部位則係於貼覆時之部份複合材質薄層穿設該定位孔(141)後,再予以各薄層相互貼覆固定於該結合部(14)上,直至完成叉狀之該包覆部(21)預設外形,即貼覆加工完成。
本發明該結合部(14),係由該內框部(12)之ㄇ字兩側朝其空間內斜向延伸,而與該內框部(12)呈非垂直狀態,藉以嵌卡同樣呈非垂直狀態且呈叉狀之該包覆部(21)相接設,使該結合部(14)得以傾斜狀態受該包覆部(21)完整部包覆,而使各該外框體(10)及內框體(20)兩者間之卡合,不易鬆脫且更為穩固。
本發明以環設狀之各該定位孔(141)及定位部(22)設置於該結合部(14)上之設計,係以該外框體(10)橫向嵌卡之設計,於包覆該內框體(20)於該外框體(20)之加工作業時,使該定位部(22)穿設於該定位孔(141)內,而使各該外框體(10)及內框體(20)上兩者間之接設更為穩固。
本發明利用各該第一斜面(15)及第二斜面(24)之設計,使各該外框體(10)及內框體(20)間之結合接觸面增加,藉以兩相互貼設之接觸面積增加,以達到兩者之穩固性增強之效果;同時,各該第三、第四斜面(142)(143)及第五、第六斜面(212)(213)之設計,係同樣可使各該外框體(10)及內框體(20)間之結合接觸面增加,藉以兩相互貼設之接觸面積增加,以達到兩者之穩固性增強之效果。
另一方面,本發明於該內框體(20)之U字底部,形成厚度較後之該底緣部(23),並於其中埋設有金屬材質之該埋設框(30),其設計之功效主要有二:其一,可有效強化該內框體(20)於底部之強度,利於該輻條組(40)組設其中;其二,因螺設方式組設該輻條組(40)係為定位性最佳的結構設計,本發明則利用金屬材之該埋設框(30)特性,可直接於其上鑽設進行螺孔加工,可使該輻條組(40)組設於該內框體(20)後不易鬆脫,故更能提升各該輻條組(40)與內框體(20)間之接設穩固性。
本發明之另一實利施例,請參照第八圖,其進一步於該內框體(20)上以一體成型方式設置若干輻板(25),環設於該內框體(20)內徑緣上;係本發明可應用於具有板狀輻板之結構中,而具有技術之相容性;此一實施例之貼覆加工方式、技術特徵及其預期達到之功效,與前述實施例完全相同。
綜合上述,本發明所揭露之「自行車之輪圈結構」,係提供一種以三個接設結構設計來達到可穩固各該內、外框體之效果者,其一係以斜向延伸設置之各該結合部及包覆部,其二係利用各該定位孔及定位部之設計,其三則以各該第一、第二斜面相對應抵接,及各該第三、第四斜面與各該第五、第六相對應抵接之結構,藉以前述三個技術特徵,以達到各該外框體及內框體兩者間之結合關係更為穩固且不易鬆脫之效果,進而能提升騎乘之安全性,同時各該底緣部及埋設框之設計,係可進一步增進各該內框體與輻條組間之組設定位更為穩固、快速,而獲致一實用性高之輪圈結構,俾使整體確具產業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且其構成結構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發明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發明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本發明]
(10)...外框體
(11)...外框部
(12)...內框部
(13)...隔框
(131)...穿孔
(14)...結合部
(141)...定位孔
(142)...第三斜面
(143)...第四斜面
(15)...第一斜面
(20)...內框體
(21)...包覆部
(211)...空間
(212)...第五斜面
(213)...第六斜面
(22)...定位部
(23)...底緣部
(24)...第二斜面
(25)...輻板
(30)...埋設框
(40)...輻條組
第一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外框體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斷面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組設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貼覆狀態示意圖一。
第六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貼覆狀態示意圖二。
第七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貼覆狀態示意圖三。
第八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
(10)...外框體
(11)...外框部
(12)...內框部
(13)...隔框
(131)...穿孔
(14)...結合部
(141)...定位孔
(142)...第三斜面
(143)...第四斜面
(15)...第一斜面
(20)...內框體
(21)...包覆部
(211)...空間
(212)...第五斜面
(213)...第六斜面
(22)...定位部
(23)...底緣部
(24)...第二斜面
(30)...埋設框

Claims (6)

  1. 一種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包含有:一外框體,呈環狀之金屬材框體,其具有ㄇ字開口朝外之一外框部及ㄇ字開口朝內之一內框部所共同一體成型組成,於該內框部之兩側朝ㄇ字空間以預設斜度分別延伸預設高度之一結合部,若干定位孔,係呈長孔狀以預設間具環設於該結合部上;一內框體,呈U字半封閉環狀之複合材框體,於U字兩側緣壁之外端部位,分別設有呈叉狀之一包覆部,其叉狀兩側間之內部共同形成與該結合部同斜度之一空間,以完整包覆其一側之該結合部,該包覆部於包覆加工時係同時一體形成一定位部以穿設至各該定位孔內,而使該內框體有效定位於該外框體上。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中各該內框體與該結合部間進一步形成具預設斜度之一第一斜面;各該包覆部相對於該第一斜面接設部位,形成有相同斜度且可與其相接設之一第二斜面。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中各該結合部之延伸端其內外兩側分別設有預設斜度之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該包覆部相對於各該第三、第四斜面接設部位,則形成有相同斜度且可與其分別相接設之一第五斜面及一第六斜面。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中各該外、內框部兩者共同以一隔框而分別朝內及朝外呈ㄇ字開口延伸;該隔框係呈環狀框體,其中央部位係以預設間距設由若干穿孔,提供一輻條組可穿設至該內框部之部位。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中該內框體之U字底緣係形成較厚緣壁之一底緣部,其內部埋設有框體狀之一埋設框;一輻條組,係共同螺接穿設並定位於各該底緣部及埋設框上。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之輪圈結構,其中該內框體於內徑緣處,以同心環設有板狀之若干輻板。
TW100129701A 2011-08-19 2011-08-19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TW201309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701A TW201309495A (zh) 2011-08-19 2011-08-19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CN2012100697740A CN102950966A (zh) 2011-08-19 2012-03-16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701A TW201309495A (zh) 2011-08-19 2011-08-19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495A true TW201309495A (zh) 2013-03-01

Family

ID=4776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9701A TW201309495A (zh) 2011-08-19 2011-08-19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0966A (zh)
TW (1) TW2013094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901B (zh) * 2018-01-26 2022-08-21 馬來西亞商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自行車輪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0535A (zh) * 2013-07-17 2015-01-21 林维平 具辐条接设座的复合材自行车轮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2932U (en) * 2002-05-10 2003-03-01 Jaan Luen Industry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wheel rim of bicycle without inner tire
US7464994B2 (en) * 2006-03-03 2008-12-16 Shimano Inc. Bicycle rim reinforced with a continuously extending resin material
CN2883041Y (zh) * 2006-03-10 2007-03-28 布莱克威尔研究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自行车轮圈
TWM315662U (en) * 2007-03-01 2007-07-21 Stony Shu Bicycle rim with composite materials
US20080315676A1 (en) * 2007-03-22 2008-12-25 John Cobb Wheel rim components, rims, wheels, wheel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uch
TWM340189U (en) * 2008-05-09 2008-09-11 Jetset Ind Co Ltd Bike wheel rim structure
TWM353108U (en) * 2008-10-14 2009-03-21 Taiwan Hodaka Ind Co Ltd Composite material wheel rim structure
FR2938790B1 (fr) * 2008-11-21 2012-02-17 Alcan Rhenalu Profiles creux en alliage d'aluminium
CN201511750U (zh) * 2009-06-18 2010-06-23 安爵国际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轮圈
DE202010002950U1 (de) * 2009-07-08 2010-05-20 JIEN TSUN MACHINERY CO., LTD., Pitou Fahrradfelge
CN201484064U (zh) * 2009-08-28 2010-05-26 嘉泰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自行车轮圈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901B (zh) * 2018-01-26 2022-08-21 馬來西亞商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自行車輪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0966A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28140B1 (ko) 차량 휠 디스크, 휠 디스크를 포함하는 차량 휠 및 휠 디스크와 차량 휠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10293635B2 (en) Bicycle rim
TWI526336B (zh) Bicycle wheel set and wheels of the wheel set
JP2005349857A (ja)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用ホイール
TW201309495A (zh)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US8646850B2 (en) Wheel rim with a brake rotor
US20150321507A1 (en) Spoked wheel for a bicycle
US8801108B2 (en) Rim assembly with pads and connection members to connect spokes
CA2618502A1 (en) Vehicle wheel
US6120105A (en) Wheel rim for bicycles
US20050264093A1 (en) Wheel rim with a connecting wall having three arched wall portions
US7441841B1 (en) Bicycle wheel rim
US20130169026A1 (en) Bicycle rim structure
US9662934B2 (en) Wheel rim
TWM483883U (zh) 自行車之輪圈結構
US7077480B2 (en) Nuts for securing spokes to rims
US20100270852A1 (en) Wheel Rim
US20160263935A1 (en) Rim for a mountain bike
US6517169B1 (en) Spoked wheel for a bicycle
JP5871873B2 (ja) スポークホイール
US20140167492A1 (en) Bicycle rim made with aluminum and carbon fibers
CN210454313U (zh) 一种轻量化的车轮
JP6406649B2 (ja) ホイール及び該ホイールの補強部材
CN207173172U (zh) 一种能够防止轮胎脱离的自行车用双层车圈
TWM465297U (zh) 自行車輪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