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8799A - 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8799A
TW201308799A TW101124704A TW101124704A TW201308799A TW 201308799 A TW201308799 A TW 201308799A TW 101124704 A TW101124704 A TW 101124704A TW 101124704 A TW101124704 A TW 101124704A TW 201308799 A TW201308799 A TW 2013087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contact member
ho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3814B (zh
Inventor
Takeshi Ebisaw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308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3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38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能在不用自安裝對象物上拆下連接器之下簡單地達成接觸件的交換作業,實現裝置之省空間化。連接器10係具有:殼體20,其固定於安裝對象物51上;及接觸件30;殼體20係具有:安裝基部21;嵌合部22,其配置在安裝基部21的正面側;通孔23,其形成於嵌合部22之底部22b;及配置空間24,其與通孔23連通,並於殼體20之側面側朝外部開口;接觸件30係一體地具有:第1部分及與第1部分31相連的第2部分32;通孔23及配置空間24係形成可使接觸件30自殼體20之側面通過配置空間24插入殼體20內而使接觸件30配置於殼體20內之既定位置的大小。

Description

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本發明係關於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以往,如第10圖所示,已知一種插座側連接器110(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其固定於保護筐體150上,且與固定於收容在保護筐體150內之物體170上的插頭側連接器160嵌合。
此習知之插座側連接器110,如第11圖所示,具有:殼體120;插座式電接觸件130,其由殼體120所保持;及螺栓式保持構件180,其固定於殼體120上且用以防止插座式電接觸件130之脫出。
又,如第11圖所示,插座式電接觸件130係自配置有插座式電接觸件130之插座部133的殼體120之正面側的相反側的殼體120之背面側插入殼體120內,且藉由形成於插座式電接觸件130之基部134與形成於殼體120的階梯部126之間的結合、及保持構件180對殼體120之固定,而固定於殼體120上。
先前技術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國特開2008-276991號公報
在此,一般於類似插座側連接器110之連接器中,於對插座側連接器110插入連接對象物(插頭側連接器 160)之關係上,雖於插座部133側(殼體120之正面側)必然確保有作業空間,但於插座部133側之相反側(殼體120之背面側),卻有難以確保作業空間之情況。
另外,像插座側連接器110那樣,於採用自殼體120之背面側安裝插座式電接觸件130的構造之情況,當於插座式電接觸件130產生有損傷等時,在插座側連接器110安裝於安裝對象物(保護筐體150)之狀態下,要自殼體120只針對插座式電接觸件130進行交換會有困難,因保護筐體150之構成等而異,存在有需要自安裝對象物(保護筐體150)上暫時拆下插座側連接器110本身後,以進行交換插座式電接觸件130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用以解決習知之問題者,亦即,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能在不用自安裝對象物上拆下連接器之下簡單地達成接觸件的交換作業,實現裝置之省空間化。
本發明之連接器係具有:殼體,其固定於安裝對象物上;及接觸件,其藉由該殼體保持;該殼體係具有:安裝基部,其固定於該安裝對象物上;嵌合部,其配置在比該安裝基部的正面側,具有規定用以收容連接對象物之收容空間的收容框部及底部;通孔,其形成於該嵌合部之該底部;及配置空間,其自該通孔之背面側的端部朝該殼體之側面側形成且與該通孔連通,並於該殼體之側面側朝外部開口;該接觸件係一體地具有:第1部分,其一部分配置於該通孔內且一部分配置於該收容空 間內;及第2部分,其與該第1部分相連且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該配置空間內;該通孔及該配置空間係形成可使該接觸件以該第1部分為先頭自該殼體之側面通過該配置空間插入該殼體內而使該接觸件配置於該殼體內之既定位置的大小,藉此可解決上述課題。
另外,該接觸件之該第1部分,亦可藉由該通孔之緣部而被限制朝與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動。
另外,該接觸件之該第1部分及該第2部分,亦可形成為平板狀。
另外,於朝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亦可具有位在該收容框部位的外側之部分。
另外,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亦可於位在該收容框部位的外側之上部及下部具有沿該插入方向貫通形成的螺栓孔。
另外,該安裝基部亦可具有沿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貫通形成的螺栓孔,且在朝該插入方向觀察之情況下,該安裝基部之該螺栓孔亦可形成在該收容框部的外側。
另外,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的該螺栓孔及該安裝基部之該螺栓孔的至少一部分,亦可於該插入方向重疊。
另外,還可具有將該接觸件之該第1部分壓抵於該通孔之緣部的間隔構件,且於該嵌合部之該底部形成有 將該間隔構件保持成可自正面側拆裝之間隔構件保持部。
另外,還可於該嵌合部之該收容框部的內側壁形成用以引導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的導引部。
另外,亦可於該嵌合部形成有移動限制部,其與和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對向的該安裝基部之一部分協同動作,以限制該接觸件的該第2部分在該插入方向上的移動。
另外,亦可於該安裝基部形成導引部,以於對該殼體拆裝該接觸件時引導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
另外,該連接器還可具有信號用接觸件。
另外,具備本發明之連接器的收容構造體,係具有該連接器、及安裝有該連接器之收容構造體,藉此可解決上述課題。
該連接器可設置複數個,該複數個連接器係呈格子狀安裝於該收容構造體之安裝板上,且還具有連接2個該連接器之該接觸件間的連接構件。
另外,安裝於該安裝板上之複數個連接器,亦可藉由該連接構件串接。
另外,該連接器亦可具有連接於電線上之信號用接觸件,該複數個連接器亦可藉由該電線串接。
本發明中,以可自殼體之側面側插拔接觸件的方式構成連接器,藉此,可自配置有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嵌合部的殼體之正面側進行接觸件之插拔作業,所以,容 易確保作業空間,可在連接器安裝於安裝對象物之狀態下簡單地達成接觸件之交換作業,另外,於安裝對象物之背面側不需要確保作業空間,可實現裝置之省空間化。
以下,根據圖面,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連接器進行說明。
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對連接器插入電池側連接器(連接對象物)之方向規定為第1方向(插入方向)X,將接觸件對殼體之插拔方向(及一對接觸件對於殼體之排列配置方向)規定為第2方向Y,並將與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正交之方向規定為第3方向為Z。又,於以下所示之實施例中,係以第2方向Y相對於第1方向X為正交的情況進行說明,但亦可作成第2方向Y不與第1方向X正交之構成。另外,於以下所示之實施例中,連接器安裝於收容架之狀態下,第2方向Y與水平方向一致,且第3方向Z與垂直方向一致,但實施態樣不侷限於此情況。
(實施例)
本實施例之連接器10係電源供給用連接器,如第1至第3圖所示,係安裝於收容架(收容構造體)50之安裝板(安裝對象物)51上,且在電池單元70插入收容架50時,與安裝於電池單元70之電池側連接器60嵌合。
如第4或第5圖所示,各連接器10係具有:殼體20,其背面側固定於收容架50之安裝板51上;一對接觸件30,其藉由殼體20保持;信號用殼體40,其安裝 於殼體20上,用以保持信號用接觸件40b;螺母41,其安裝於殼體20上;墊圈42,其安裝於殼體20上;間隔構件43,其安裝於殼體20上;第1螺栓44,如第2圖所示,其將殼體20固定於安裝板51上;及第2螺栓45,其將殼體20、接觸件30及匯流排(連接構件)54固定於安裝板51上。
如第4至第6圖所示,殼體20係具有:安裝基部21,其固定於收容架50上;嵌合部22,其配置在安裝基部21的正面側;及信號用殼體保持部25,其形成可供沿第1方向X嵌通,且用以保持信號用殼體40。
如第4或第5圖所示,安裝基部21係具有於朝第1方向X觀察之情況下是位於收容框部22a(嵌合部22)之外側的部分,且於該部分具有供第1螺栓44嵌通之第1螺栓孔21a、供第2螺栓45嵌通之第2螺栓孔21b、及接觸件30對殼體20拆裝時用以引導接觸件30的第2部分32之導引部21c。
如第4圖所示,嵌合部22係具有:收容框部22a及底部22b;收容空間22c,其由收容框部22a及底部22b所限定且於殼體20之正面側開口,使電池側連接器60自正面側插入而予以收容;間隔件保持部22d,其形成於底部22b上,用以保持間隔構件43;導引部22e,其形成於收容框部22a之內側壁,用以引導電池側連接器60;及移動限制部22f,其與和第1方向X對向之安裝基部21的一部分協同動作,以限制接觸件30之第2部分32在第1方向X上的移動。
如第6圖所示,殼體20還具有:通孔23,其沿第1方向X貫通形成於嵌合部22之底部22b;及配置空間24,其形成於安裝基部21與嵌合部22之間,自通孔23之背面側的端部朝殼體20之側面側形成且與通孔23連通,並於殼體23之側面側朝外部開口。
通孔23及配置空間24係具有能使接觸件30以第1部分31為前頭自殼體20之側面通過配置空間24插入殼體20內而使接觸件30配置於殼體20內之既定位置的大小、位置及形狀。
接觸件30係電源供給用之接觸件,於連接器10與電池側連接器60嵌合時,電性連接於電池側連接器60之電池側接觸件(未圖示)。如第4圖所示,接觸件30係相對於殼體20而於第2方向Y並排地各配置2個。安裝於收容架50之複數個連接器10的各接觸件30,如第1或第7圖所示,藉由作為連接構件之匯流排54而相互連接,結果,各連接器10係藉由匯流排54串接。
接觸件30係由非彈性之導電性金屬(韌銅,純度為99%之銅)所形成,分別具有相同之形狀。於本實施例中,若設純銅之導電率為100%,則接觸件30具有50%以上之導電率。接觸件30係藉由金屬板沖裁加工成既定形狀之後,於既定部位實施彎曲而形成,於展開於平面上的情況下,具有無重複部分之形狀。
如第4或第5圖所示,接觸件30係具有形成為平板狀之第2部分32、及於第2部分32之長度方向中央對第2部分32垂直立設之平板狀的第1部分31。
如第4或第6圖所示,接觸件30之第1部分31係沿第1方向X延伸且在接觸件30安裝於殼體20上之狀態下,一部分配置於通孔23內,並且一部分配置於收容空間22c內。位於收容空間22c內之第1部分31,係作為與電池側連接器60之電池側接觸件(未圖示)接觸的接觸部而發揮功能。
如第4或第6圖所示,接觸件30之第2部分32係在接觸件30安裝於殼體20上之狀態下,一部分配置於配置空間24內。第2部分32為在朝第1方向X觀察之情況下,於收容框部22a(嵌合部22)的外側處具有朝第3方向Z之兩側突出的部分,於該部分具有供第2螺栓45嵌插之螺栓孔32a。如第4圖所示,螺栓孔32a係分別形成在位於第3方向Z之第2部分32的兩端,且在接觸件30安裝於殼體20上之狀態下,形成於和形成在安裝基部21上之第2螺栓孔21b在第1方向X重疊之位置上。於本實施例中,此螺栓孔32a之周邊部分係作為匯流排54之連接部而發揮功能。
信號用殼體40係自殼體20之背面側朝形成於殼體20的信號用殼體保持部25插入,藉由形成於信號用殼體40之安裝彈簧部40a而卡止於殼體20上。如第4圖所示,信號用殼體40之一部分係位於殼體20之收容空間22c內。又,第2圖所示之符號55係連接各連接器10之信號用連接器40b間的信號線(電線)。
間隔構件43係建構成外周面具有槽之彈簧銷,如第4或第5圖所示,自殼體20之正面側可拆裝地安裝於殼 體20的間隔構件保持部22d上,且將接觸件30之第1部分31朝第2方向Y對通孔23的緣部壓抵,藉此,可防止通孔23與第1部分31之間的晃動。
如第2圖所示,第1螺栓44係自殼體20之正面側嵌通於形成在殼體20的第1螺栓孔21a、及形成於安裝板51之螺栓孔(未圖示),將殼體20固定於安裝板51上。
如第2圖所示,第2螺栓45係自殼體20之正面側嵌插於形成在殼體20的第2螺栓孔21b、形成於接觸件30之第2部分32的螺栓孔32a、形成於匯流排54之螺栓孔54a、及形成於安裝板51之螺栓孔(未圖示),將殼體20、接觸件30及匯流排54固定於安裝板51上。
如第1或第2圖所示,收容架50係具有安裝有複數個連接器10之安裝板51、及用以區劃收容電池單元70之複數個電池單元收容部53的框架52。電池單元70係於對收容架50插入時,藉由收容架50之框架52引導,且於收容在收容架50時,藉由收容架50之框架52支撐。
電池側連接器60係安裝於電池單元70之外殼71上,在電池單元70插入收容架50時,與安裝於收容架50上之連接器10嵌合,用以電性連接內建於電池單元70內而連接於蓄電池(二次電池)72之電池側匯流排73及接觸件30之間。如第3圖所示,電池側連接器60係具備:第1電池側殼體61,其以至少可沿第2方向Y移動之狀態安裝於外殼71;第2電池側殼體62,其可相對地沿第2方向Y滑動地被安裝於第1電池側殼體61;及電源供給用之電池側接觸件(未圖示),其收容於由第1 電池側殼體61及第2電池側殼體62所構成之接觸件收容部(未圖示)內。
其次,針對接觸件30之交換方法,說明如下。
在此,於如本實施例那樣作為電源供給用作使用之連接器10中,會有因流動大電流所造成之發熱等而於接觸件30產生損傷,需要進行接觸件30中途交換的情況,於本實施例之連接器10中,藉由以下之步驟進行接觸件30之交換。
首先,於不拆下第1螺栓44而維持將殼體20與安裝板51固定之狀態下,自殼體20之正面側拆下用以殼體20、接觸件30及匯流排54固定於安裝板51上的第2螺栓45(第1步驟)。
其次,自殼體20之正面側,從殼體20上拆下間隔構件43(第2步驟)。又,第1步驟及第2步驟之順序亦可為與上述相反的順序。
在此,在第1步驟及第2步驟之後的狀態下,接觸件30的第1部分31係藉由通孔23之緣部限制朝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之移動,而第2部分32係藉由安裝基部21及移動限制部22f限制朝第1方向X之移動,結果,藉由殼體20保持為遊嵌狀,不會有自殼體20上脫落的情況。
如第6圖所示,接著,藉由使接觸件30相對於殼體20朝第2方向Y之外側滑動,自通孔23拔出接觸件30之第1部分31,同時自配置空間24拔出接觸件30的第2部分32,再從於殼體20之側面朝外部開口的配置空間24拆下接觸件30(第3步驟)。
接著,使新的接觸件30以第1部分31為前導自配置空間24插入殼體20內,藉此,將接觸件30配置於殼體20內之既定位置(第4步驟)。
在此,在第4步驟之後的狀態下,接觸件30的第1部分31藉由通孔23之緣部限制朝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之移動,而第2部分32藉由安裝基部21及移動限制部22f限制朝第1方向X之移動,結果,藉由殼體20保持為遊嵌狀,不會有自殼體20上脫落的情況。
接著,使用第2螺栓45將殼體20、接觸件30及匯流排54固定於安裝板51上(第5步驟)。
最後,將間隔構件43安裝於形成在殼體20之間隔構件保持部22d上(第6步驟)。又,第5步驟及第6步驟之順序亦可為與上述相反的順序。
接著,根據顯示本實施例之實施態樣的第7圖及顯示比較例之實施態樣的第8圖,針對本實施例中之連接器10對收容架50的配置態樣、及藉匯流排54進行之連接器10間的連接態樣,說明如下。
首先,於本實施例中,如第7圖所示,於朝第1方向X觀察之情況下,電池單元收容部53被區劃成3行×4列(第3方向Z×第2方向Y)之格子狀,另外,伴隨此,各連接器10係呈3行×4列(第3方向Z×第2方向Y)之格子狀安裝於安裝板51上。又,具體之列數及行數不限上述情況。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以電池單元70及電池單元收容部53之組合不會受到限制為目的,亦即,以能將任一 之電池單元70收容於任一的電池單元收容部53之方式,將所有之電池單元收容部53、所有之連接器10及所有的電池單元70建構成相同。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如前述,各連接器10係藉由匯流排54串接。
因此,於使用匯流排54串接各連接器10之情況下,如第7圖(或第8圖)所示,藉由匯流排54斜向連接位於上方之連接器10的右側(或左側)之接觸件30、及位於下方之連接器10的左側(或右側)之接觸件30,以連接並行排列於第3方向Z之複數個連接器10,另外,藉由沿第2方向Y配置之匯流排54,連接在第2方向Y上相鄰之連接器10。
在此,第3方向Z之各電池單元收容部53的尺寸M、及第2方向Y之各電池單元收容部53的尺寸L,係根據電池單元70在第2方向Y的尺寸及在第3方向Z的尺寸所決定。因此,如比較例之第8圖所示,在各接觸件30上各設於一處與匯流排54連接之連接部(本實施例中為形成於接觸件30之螺栓孔32a的周邊部分)的情況下,要對沿第3方向Z連接該連接器10之匯流排54(54A)的尺寸、及沿第2方向Y連接該連接器10之匯流排54(54B)的尺寸的關係進行調整將有困難,需要作成2種類尺寸之匯流排。
因此,於本實施例中,如第7圖所示,於各接觸件30上將連接部各設於二個部位,並使該二個部位之連接部並行排列於第3方向Z,藉以調節沿第3方向Z連接 該連接器10之匯流排54(54A)的必要尺寸,將沿第3方向Z連接該連接器10之匯流排54(54A)的尺寸與於第2方向Y連接該連接器10之匯流排54(54B)的尺寸作成為相同尺寸。
於本發明中,以能自殼體20之側面側插拔接觸件30之方式構成連接器10,藉此,可自配置有與電池側連接器(連接對象物)60嵌合之嵌合部22的殼體20之正面側進行接觸件30的插拔作業,所以,容易確保作業空間,可在連接器10安裝於安裝板(安裝對象物)51之狀態下簡單地達成接觸件30之交換作業,另外,於安裝板(安裝對象物)51之背面側不需要確保作業空間,可實現裝置之省空間化。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將接觸件作為電源供給用接觸件的情況,但亦可作為信號用接觸件使用。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針對使用匯流排54作為連接各連接器10之連接構件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連接構件之具體態樣,只要是能連接各連接器10之間者即可,可以是任意之態樣,例如,亦可使用第9圖所示之供電線54’來取代一部分或全部之匯流排54,於此供電線54’之兩端連接有具有供第2螺栓45插通之孔54b’的端子54a’。
10‧‧‧連接器
20‧‧‧殼體
21‧‧‧安裝基部
21a‧‧‧第1螺栓孔
21b‧‧‧第2螺栓孔
21c‧‧‧導引部
22‧‧‧嵌合部
22a‧‧‧收容框部
22b‧‧‧底部
22c‧‧‧收容空間
22d‧‧‧間隔件保持部
22e‧‧‧導引部
22f‧‧‧移動限制部
23‧‧‧通孔
24‧‧‧配置空間
25‧‧‧信號用殼體保持部
30‧‧‧接觸件
31‧‧‧第1部分
32‧‧‧第2部分
32a‧‧‧螺栓孔
40‧‧‧信號用殼體
40a‧‧‧安裝彈簧部
40b‧‧‧信號用接觸件
41‧‧‧螺母
42‧‧‧墊圈
43‧‧‧間隔構件
44‧‧‧第1螺栓
45‧‧‧第2螺栓
50‧‧‧收容架(收容構造體)
51‧‧‧安裝板(安裝對象物)
52‧‧‧框架
53‧‧‧電池單元收容部
54‧‧‧匯流排(連接構件)
54a‧‧‧螺栓孔
54’‧‧‧供電線
54a’‧‧‧端子
54b’‧‧‧孔
55‧‧‧信號線(電線)
60‧‧‧電池側連接器(連接對象物)
61‧‧‧第1電池側殼體
62‧‧‧第2電池側殼體
70‧‧‧電池單元
71‧‧‧外殼
72‧‧‧蓄電池
73‧‧‧電池側匯流排
X‧‧‧第1方向(插入方向)
Y‧‧‧第2方向
Z‧‧‧第3方向
第1圖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之使用態樣圖。
第2圖為放大顯示第1圖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3圖為顯示連接器、電池側連接器及電池側匯流排之立體圖。
第4圖為顯示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5圖為分解顯示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6圖為對連接器與安裝板進行剖視以顯示接觸件之插入脫離方法之說明圖。
第7圖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配置及藉匯流排進行之連接器間的連接態樣之說明圖。
第8圖為顯示連接器配置及藉匯流排進行之連接器間的連接態樣之比較例之說明圖。
第9圖為顯示作為連接構件之變化例的供電線之立體圖。
第10圖為習知之插座側連接器的使用態樣圖。
第11圖為顯示習知之插座側連接器的局部剖視圖。
10‧‧‧連接器
20‧‧‧殼體
21a‧‧‧第1螺栓孔
21c‧‧‧導引部
22‧‧‧嵌合部
22a‧‧‧收容框部
22b‧‧‧底部
22c‧‧‧收容空間
22d‧‧‧間隔件保持部
22e‧‧‧導引部
22f‧‧‧移動限制部
30‧‧‧接觸件
31‧‧‧第1部份
32‧‧‧第2部份
32a‧‧‧螺栓孔
40‧‧‧信號用殼體
40b‧‧‧信號用接觸件
43‧‧‧間隔構件

Claims (16)

  1.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具有:殼體,其固定於安裝對象物上;及接觸件,其藉由該殼體保持;該殼體係具有:安裝基部,其固定於該安裝對象物上;嵌合部,其配置在該安裝基部之正面側,具有規定用以收容連接對象物之收容空間的收容框部及底部;通孔,其形成於該嵌合部之該底部;及配置空間,其自該通孔之背面側的端部朝該殼體之側面側形成且與該通孔連通,並於該殼體之側面側朝外部開口;該接觸件係一體地具有:第1部分,其一部分配置於該通孔內且一部分配置於該收容空間內;及第2部分,其與該第1部分相連且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該配置空間內;該通孔及該配置空間係形成可使該接觸件以該第1部分為先頭自該殼體之側面通過該配置空間插入該殼體內而使該接觸件配置於該殼體內之既定位置的大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之該第1部分,係被該通孔之緣部限制朝與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之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之該第1部分及該第2部分係形成為平板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在朝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係具有位在該收容框部的外側之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係於位在該收容框部位的外側之上部及下部具有沿該插入方向貫通形成的螺栓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安裝基部係具有沿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貫通形成的螺栓孔;在朝該插入方向觀察之情況下,該安裝基部之該螺栓孔係形成在該收容框部的外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安裝基部係具有沿該插入方向貫通形成的螺栓孔;在朝該插入方向觀察之情況下,該安裝基部之該螺栓孔係形成在該收容框部的外側;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的該螺栓孔及該安裝基部之該螺栓孔的至少一部分,係於該插入方向重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更具有將該接觸件之該第1部分壓抵於該通孔之緣部的間隔構件;在該嵌合部之該底部形成有以可自正面側拆裝的方式保持該間隔構件之間隔構件保持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於該嵌合部之該收容框部的內側壁形成有引導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的導引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於該嵌合部形成有移動限制部,其與和插入該連接對象物之插入方向對向的該安裝基部之一部分協同動作,以限制該接觸件的該第2部分在該插入方向上的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於該安裝基部形成有導引部,該導引部於對該殼體拆裝該接觸件時引導該接觸件之該第2部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更具有信號用接觸件。
  13. 一種具有連接器之收容構造體,其特徵為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及安裝有該連接器之收容構造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具有連接器之收容構造體,其中該連接器係設有複數個,該複數個連接器係呈格子狀安裝於該收容構造體之安裝板上,且更具有將2個該連接器之該接觸件間連接的連接構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具有連接器之收容構造體,其中安裝於該安裝板上之複數個連接器係藉由該連接構件串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5項中任一項之具有連接器之收容構造體,其中該連接器係更具有連接於電線上之信號用接觸件;該複數個連接器係藉由該電線串接。
TW101124704A 2011-07-19 2012-07-10 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TWI493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8002A JP5112544B1 (ja) 2011-07-19 2011-07-19 コネクタおよび収容ラ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799A true TW201308799A (zh) 2013-02-16
TWI493814B TWI493814B (zh) 2015-07-21

Family

ID=4755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704A TWI493814B (zh) 2011-07-19 2012-07-10 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24041B2 (zh)
JP (1) JP5112544B1 (zh)
CN (1) CN103703627B (zh)
TW (1) TWI493814B (zh)
WO (1) WO2013011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5452B1 (ja) * 2011-09-16 2013-02-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6001998B2 (ja) * 2012-10-24 2016-10-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のための筐体用コネクタ
US9583886B2 (en) * 2014-02-24 2017-02-28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Receptacle assembly with guide frame
WO2017169228A1 (ja) * 2016-03-28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構造体
CN105845865B (zh) * 2016-06-07 2018-11-06 佛山市威思通电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快速更换电池的电池包装置
JP6840542B2 (ja) 2017-01-04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3853317B (zh) * 2019-05-20 2022-07-0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气设备的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9377U (ja) * 1982-09-25 1984-04-0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ア−ス付コンセント
JP5072421B2 (ja) * 2007-04-25 2012-11-14 スリ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949311B2 (ja) * 2008-04-10 2012-06-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29330B2 (ja) 2009-07-22 2013-10-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1056979A2 (en) * 2009-11-06 2011-05-12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jack with enhanced shielding
US8939798B2 (en) * 2011-12-12 2015-01-27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Local area networks for intelligent patching system controllers and related methods, controllers an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s
US8894438B2 (en) * 2012-07-11 2014-11-2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assembly having angled receptacle guide fram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12544B1 (ja) 2013-01-09
TWI493814B (zh) 2015-07-21
WO2013011866A1 (ja) 2013-01-24
US9124041B2 (en) 2015-09-01
US20140148050A1 (en) 2014-05-29
CN103703627B (zh) 2016-04-13
CN103703627A (zh) 2014-04-02
JP2013025938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3814B (zh) 連接器及收容構造體
JP5145452B1 (ja) 蓄電装置
EP2481109B1 (en) Wiring apparatus
JP5308544B2 (ja) 電池ユニット用の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池ユニット
JP6158500B2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構造体
JP2012174507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659513A (zh) 电源提供装置
JP583485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接続装置
CN112072372B (zh) 一种母线式pdu
JP5769568B2 (ja) コネクタを最適配置できる装置
CN202917689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214754270U (zh) 多面体插座的内胆结构及多面体插座
CN205680650U (zh) 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
CN218463600U (zh) 车辆配电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22286U (zh) 三相汇流排
JP2013149571A (ja) 蓄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036258U (zh) 一种封闭式母线系统
CN103021740A (zh) 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
CN210535954U (zh) 电源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JP2007300706A (ja) 分電盤
KR20220067021A (ko) 멀티 커넥터 모듈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mcc
JP2015133786A (ja) Dc接続箱
TWI441393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