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1004A - 用以提供數位看板之擴充基座 - Google Patents

用以提供數位看板之擴充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1004A
TW201301004A TW101117937A TW101117937A TW201301004A TW 201301004 A TW201301004 A TW 201301004A TW 101117937 A TW101117937 A TW 101117937A TW 101117937 A TW101117937 A TW 101117937A TW 201301004 A TW201301004 A TW 2013010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recessed region
docking station
additional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0768B (zh
Inventor
Dominic E Dolci
Cesar Lozano Villarreal
Victoria A Spielmann
Ricardo A Mariano
Alexander M Kwan
James G Smeenge
Iuliis Daniele G De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1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1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7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描述數位看板系統及擴充基座之各種實施例。在一實施例中,一數位看板系統包括具有一後表面及一相對前表面之一電子器件,在該前表面處可看到該電子器件之一顯示器。該系統亦包括用於支撐該電子器件之一主體。一凹入區自該主體之一頂表面形成於該主體中,且該電子器件定位於該凹入區內使得該電子器件之該後表面完全配合於該凹入區內且該電子器件的該前表面實質上與該主體之一頂表面之包圍該凹入區的一部分齊平。一孔隙可經形成至少部分穿過該凹入區以用於收納可操作以連接至該電子器件之一纜線總成。亦可形成一細長切口,其自該孔隙延伸至該主體之一邊緣或邊緣表面,且經定大小使得該纜線總成之一絕緣導線可自該孔隙延伸至該主體之該邊緣或邊緣表面。

Description

用以提供數位看板之擴充基座
本發明大體係關於用於手持型電子器件之擴充基座。更明確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提供數位看板之目的之具有一凹入區之擴充基座,該凹入區用於與該擴充基座之一上表面齊平地安裝一電子器件。
如今存在用於攜帶型電子器件的各種類型之擴充基座,攜帶型電子器件諸如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媒體播放器(例如,音樂播放器或視訊播放器)、相機、遊戲機及其類似者。常提供擴充基座以用於致能攜帶型電子器件與其他電子器件(諸如,揚聲器、監視器、個人電腦及印表機)之間的通信而不必將纜線斷開連接及重新連接纜線。
以實例說明,由Cupertino,CA之Apple,Inc.製造的iPod產品線包括用於輸出音訊之功能性。然而,在一些情形下,建置至iPod產品內之揚聲器對於一些使用者而言可能不夠。因此,使用者可獲取使iPod能夠連接至針對給定情形提供足夠音訊輸出之較大揚聲器的擴充基座。
在此意義上,擴充基座常經設計以增強手持型電子器件之功能性。因此,已知擴充基座之共同特徵為其經結構化使得致能近接手持型電子器件之功能性。以此方式,使用者可採用手持型電子器件之功能性,且藉由將器件耦接至其他電子器件來改良彼功能性。
然而,此等擴充器件之設計常不能考慮到結合擴充器件提供之手持型電子器件的美學吸引力。另外,此等擴充器件常經設計以用於個人(非公眾)使用。
在廣告之領域中,以各種形式(諸如,經由紙顯示器、電視或其他數位顯示器、廣告牌及其類似者)提供產品廣告係熟知的。通常藉由將數位顯示器任意地安裝於高交通量(車輛、行人及其類似者)區域中來提供經由數位顯示器之廣告。接著可在數位顯示器上對多種產品登廣告。
然而,經由數位顯示器之產品廣告常被視為美學上不合意。另外,在數位顯示器與登廣告之產品之間存在顯著的斷開連接。
本發明之實施例大體係關於用於經由一擴充基座提供數位看板之系統及裝置,該等系統及裝置克服先前技術中的以上缺點中之一些或全部。擴充基座可包括各種特徵,該等特徵用於較緊密地耦接數位顯示器與廣告之產品,用於增加組合式電子器件與擴充基座之美學合意性,及/或用於致能有機會選擇電子器件之功能性。
舉例而言,擴充基座可包括一具有一凹入區之主體。該凹入區可經塑形以收納電子器件使得當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該電子器件之曝露表面實質上與上表面之包圍該凹入區的一部分齊平。結果,組合式擴充基座與電子器件具有實質上平滑且連續之組合式曝露表面,且組合式擴充基座與電子器件可具有單一單元之外觀。
對於另一實例,擴充基座可包括經形成自凹入區朝向主體之底表面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的一孔隙,及自該孔隙延伸至主體之邊緣或邊緣表面的一細長切口。孔隙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纜線總成,該纜線總成可操作以當電子器件安裝於凹入區內時連接至該電子器件。細長切口可經定大小使得當該纜線總成之纜線配置於該細長切口內時,該纜線可自孔隙延伸至主體之邊緣或邊緣表面。結果,當電子器件安裝於凹入區內時,該纜線總成可實質上經隱藏而不被看到,同時致能至電子器件之連接性。
對於又一實例,擴充基座可包括形成於主體之頂表面中的一或多個切口。用於支撐一或多個額外電子器件之支架可安裝於該一或多個切口內。結果,當除了安裝於主體之凹入區內的電子器件之外,在支架上提供額外電子器件時,安裝於凹入區內之電子器件可充當用於提供於支架上之額外電子器件的數位廣告。
為了較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性質及優勢,應參考隨後之實施方式及隨附圖式。本發明之其他態樣、目標及優勢將自圖式及接著的實施方式顯而易見。然而,本發明之範疇將完全自申請專利範圍之敍述顯而易見。
以下參看圖1A至圖7C論述本發明之實施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由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延伸超出此等有限實施例,因此本文中關於此等圖給出之實施方式僅出於解釋目的。
圖1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可耦接至纜線總成之電子器件100之透視圖。根據此實施例,電子器件100為平板電腦。舉例而言,電子器件100可為如由Cupertino,CA之Apple,Inc.製造的iPad;如由日本東京之Toshiba Corp.製造的Toshiba Tablet;如由中國深圳之ZTE Corp.製造的Z-Pad;如由臺灣臺北之Asus製造的EEE Pad;如由Austin,TX之Dell製造的Dell Streak;如由韓國首爾之Samsung Group製造的Samsung Galaxy;等等。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電子器件100並非平板電腦。相反地,電子器件100可為具有顯示器之任何攜帶型電子器件。舉例而言,電子器件可為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媒體播放器(例如,音樂播放器或視訊播放器)、相機、遊戲機、膝上型電腦、迷你筆記型電腦、書本電腦、平板、可轉換筆記型電腦等等。
電子器件100包括一上表面102、一後表面104及側表面106。根據一實施例,上表面102為數位顯示器。根據另一實施例,上表面102為併有觸控螢幕功能性之數位顯示器,藉此使使用者能夠藉由與顯示器互動來操作電子器件100。
電子器件100亦可包括在各表面上之各種按鈕以用於啟動器件之各種功能性。舉例而言,電子器件100可包括配置於上表面102上之多用途按鈕108、側表面106上之音量升高及降低按鈕110、側表面106上之靜音按鈕112、後表面104上之通電及斷電按鈕(圖中未繪示),等等。電子器件 100亦可在各種表面上包括各種機械介面以用於與其他電子器件及/或配件介面連接。舉例而言,電子器件100可包括在側表面106上用於經由纜線總成之纜線連接至其他電子器件的插座連接器114、在側表面106上用於連接至揚聲器的音訊插口(圖中未繪示)等等。電子器件100亦可包括造成自電子器件100之表面突出或至電子器件100之表面內的凹痕之其他元件,諸如,相機、麥克風、揚聲器、天線等等。
根據一實施例,插座連接器114可操作以收納且機械耦接至連接器,諸如,在同在申請中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___號(代理人案號90911-807030)中描述的連接器,該專利申請案經共同讓與且被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在另一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114可操作以收納且機械耦接至30接針連接器,諸如,在美國專利第6,776,660號中所描述之連接器,該專利亦被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在又一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114可操作以收納且機械耦接至其他類型之連接器,諸如,RS232串列連接器、USB連接器、S視訊連接器、VGA連接器、SDI連接器等等。
圖1B說明圖1A中所展示的電子器件之側視圖。自此視圖顯而易見,以碗之形狀勾畫後表面104之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後表面104包括彎曲表面104a及實質上平坦表面104b。在其他實施例中,整個後表面104為彎曲的,使得在後表面104中不存在實質上平坦表面。在又其他實施 例中,後表面104包括配置於後表面104上任何處之許多彎曲表面及平坦表面。
後表面104可自側表面106突出預定深度。舉例而言,後表面104可自側表面106突出大致5 mm之深度。對於另一實例,後表面104可自側表面106突出在大致4 mm至6 mm之範圍中的深度。對於又一實例,後表面104可自側表面106突出大於6 mm或小於4 mm之深度。
側表面106可自上表面102突出預定深度。舉例而言,側表面106可自上表面102突出大致5 mm之深度。對於另一實例,側表面106可自上表面102突出在大致4 mm至6 mm之範圍中的深度。對於又一實例,側表面106可自上表面102突出大於6 mm或小於4 mm之深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側表面106可實質上垂直於上表面102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側表面106可以相對於上表面102小於九十度之角度配置,使得側表面106向內指向電子器件100之中心。在一些實施例中,側表面106可為實質上平坦的,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側表面106可向內彎曲。在一些實施例中,側表面106經配置使得其與後表面106連續;舉例而言,側表面106可與後表面104機械耦接使得在側表面106與後表面104之間不存在可辨識不相交。在其他實施例中,不存在側表面106;舉例而言,後表面104可直接自上表面102突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側表面106具有相對於彼此之實質上相同角度;舉例而言,所有側表面106可實質上垂直於上表面102。在其他實施例中,側表面106具有 相對於彼此之不同角度;舉例而言,側表面106中之一者可實質上垂直於上表面102,而側表面106中之另一者可發相對於上表面102小於九十度之角度配置。
圖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數位看板系統200。數位看板系統200包括電子器件100(諸如,參看圖1A及圖1B描述之電子器件)、用於安裝電子器件100之擴充基座210,及配置於擴充基座210與電子器件100之間的可選襯墊220。
擴充基座210包括用於支撐電子器件100之主體212。參看圖3至圖7C進一步描述擴充基座210。然而,一般而言,主體212包括具有形成於其中之凹入區的頂表面。凹入區可經塑形以收納電子器件100使得當電子器件100定位於凹入區內時,電子器件100之後表面104完全配合於凹入區內,而電子器件100之上表面102實質上與主體212之頂表面之包圍凹入區的一部分齊平。如先前所論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器件100可包括側表面106。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體212之凹入區可經塑形以收納電子器件100使得當電子器件100定位於凹入區內時,電子器件100之側表面106中之一或多者或全部鄰接凹入區之表面。
襯墊220包括配置於電子器件100與擴充基座210之間的一或多個可撓性元件。襯墊220可自任一類型之可撓性材料製成;舉例而言,襯墊220可自聚矽氧、橡膠、布、軟塑膠等製成。襯墊220可用以將電子器件100緊固至擴充基座210。舉例而言,襯墊220可結合至電子器件100及擴充 基座210兩者,以便將電子器件100機械耦接至擴充基座210。襯墊220亦可用以致能配置於電子器件100之後表面104上的按鈕之啟動。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襯墊220可為可撓性的使得施加於電子器件100之上表面102上的力使襯墊220中之一或多者變形,藉此使定位於後表面104上之按鈕與擴充基座210之凹入區的表面嚙合。根據一實施例,襯墊220僅結合至電子器件100之底表面104。
襯墊220可提供於電子器件100與擴充基座210之間的任一位置處。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襯墊220可提供於電子器件100之中心附近;對於另一實例,一或多個襯墊220可最接近電子器件之側表面106提供。根據一實施例,提供四個襯墊220,其中每一襯墊220定位於電子器件100之拐角附近。舉例而言,每一襯墊220可配置成遠離電子器件100之最近拐角大致5 cm。對於另一實例,每一襯墊220可配置成遠離電子器件100之最近拐角大致2.5 cm至7.5 cm。對於又一實例,每一襯墊220可配置成遠離電子器件100之最近拐角小於2.5 cm或大於7.5 cm之距離。最接近電子器件100之每一拐角提供襯墊220可有利地提供對於電子器件100之實質上一致支撐,使得電子器件100不傾向於在擴充基座210內顯著搖動或樞轉。
根據一實施例,襯墊220中之一者位置最接近位於電子器件100之後表面104上的按鈕。舉例而言,襯墊220中之一者可位於此按鈕之3 cm內。對於另一實例,襯墊220中之一者可位於遠離此按鈕1 cm與4 cm之間的範圍中,或小 於1 cm或大於4 cm之距離處。襯墊220中之一者可位置最接近按鈕使得施加至最接近按鈕之上表面102的力使按鈕啟動、去啟動、切換或其類似者。舉例而言,按鈕可為電源按鈕,且上表面102可為觸控螢幕顯示器。最接近電源按鈕之上表面102上所需要之力可實質上大於控制觸控螢幕顯示器所需要之力。因此,觸控顯示器可操作而不引起按鈕之啟動。另外,按鈕可提供於通常不經由觸控螢幕顯示器近接之位置處;舉例而言,在側表面106中之一者附近。藉由此配置,電源按鈕可經隱藏而不被看到且通常不可近接。然而,對於意識到電源按鈕之存在及啟動技術的使用者而言,使用者可推動按鈕附近之上表面102以便接通或斷開電子器件100。此配置可有利地致能易於近接電子器件100之功能性,甚至在多數功能性停用之情況下亦如此(例如,在觸控螢幕停用、頂表面102上之按鈕停用及側表面106上之按鈕停用或歸因於電子器件100配合於擴充基座210中而不可近接之情況下。
襯墊220中之每一者可具有各種各樣之形狀中之任一者。舉例而言,每一襯墊220可具有呈圓、橢圓、正方形、矩形等之形狀的橫截面。在一實施例中,每一襯墊220可具有呈圓之形狀的橫截面,且具有可變表面積。舉例而言,結合至電子器件100之襯墊220之表面的面積可大於經配置以接觸擴充基座210之襯墊220之表面的面積。
襯墊220中之每一者可具有許多尺寸中之任一者。舉例而言,每一襯墊220可具有大致1 mm之厚度、在大致0.5 mm至1.5 mm之範圍中的厚度或小於0.5 mm或大於1.5 mm之厚度。每一襯墊220可具有大致5 mm之最大直徑、在大致2.5 cm至7.5 cm之範圍中的最大直徑或小於2.5 cm或大於7.5 cm之最大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存在襯墊220。相反地,電子器件100可經由其他構件機械耦接至擴充基座210。舉例而言,電子器件100可膠合或結合至擴充基座210;對於另一實例,可提供夾鉗以用於將電子器件100機械耦接至擴充基座210。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器件100可經由黏著性環形管結合至擴充基座210。黏著性環形管可經塑形以包圍至少部分穿過主體212形成之孔隙(例如,如稍後論述之孔隙416),且經定大小以便不干擾任何襯墊220。黏著性環形管可經設計以便將電子器件100結合至擴充基座210而不結合纜線總成(例如,如稍後論述之纜線總成310)。舉例而言,黏著性環形管可包括第一雙側黏著層、第二非黏著層,及第三雙側黏著層。第一層可經塑形以完全包圍孔隙,且經配置使得該層之一側可直接結合至擴充基座210。第二層可具有與第一層相同之形狀,且經配置使得該層之一側可結合至第一層。第三層可經塑形以包圍孔隙,同時包括用於纜線總成之一部分的切口。第三層可經配置使得一側可結合至第二層且另一側可結合至電子器件100。
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器件100配置於擴充基座210之凹入區中而無機械耦接;舉例而言,擴充基座210之凹入區 可經定大小使得電子器件100緊固地配合於凹入區內;對於另一實例,電子器件100可經由重力之效應緊固至擴充基座210。在又其他實施例中,提供用於將電子器件100機械耦接至擴充基座210的襯墊220及其他構件兩者。
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數位看板系統300。數位看板系統300包括電子器件100(諸如,參看圖1A、圖1B及圖2描述之電子器件)、如參看圖2所描述之用於安裝電子器件100的擴充基座210及用於將電子器件100電耦接至另一電子器件或配件(圖中未繪示)的可選纜線總成310。
纜線總成310可包括經定大小以用於插入至電子器件100之插座連接器114中的插塞外殼312。插塞外殼312可經設計以容納許多接針,該等接針在插塞外殼312與電子器件100嚙合時與配置於插座連接器114內之許多接針電接觸。在一實施例中,插塞外殼312可經設計以便完全配合於插座連接器114內且具有與電子器件100之外表面(例如,後表面104及側表面106中之至少一者)輪廓相合且齊平的後表面。
纜線總成310亦可包括機械連接至插塞外殼312之纜線314。舉例而言,纜線314之末端可結合至插塞外殼312之表面。纜線314可具有形成於其上之一或多個導電跡線,該等導電跡線對應於且電耦接至位於插塞外殼312中之接針。舉例而言,位於插塞外殼312中之接針可各自包括自插塞外殼312突出之部分。纜線314可包括經定大小以配合接針之自插塞外殼312突出的彼等部分之孔。纜線314接著 可經配置使得在經由纜線314之孔配合突出之接針部分後,突出之接針部分及孔經焊接以便在接針與電耦接至孔之導電跡線之間建立電連接。
纜線314可為任何薄纜線。舉例而言,纜線314可為單心或多心纜線,其中心或電導體平行地引導且彼此鄰近。纜線314可包括扁平導電跡線或條。每一條可具有任何形狀(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等)之橫截面。導電跡線或條可由任何導電材料製成。舉例而言,其可由錫、銅等製成。可使用任何絕緣材料(諸如,聚酯、介電聚合物等)而使導電跡線或條絕緣。在一些實施例中,纜線314應足夠薄以便不會在電子器件100配置於主體212之凹入區中時干擾或擾動電子器件100。舉例而言,纜線314可具有0.8 mm、或在0.5 mm至1 mm之範圍中或小於0.5 mm或大於1 mm之直徑。纜線314可具有任何形狀(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等)之橫截面。根據一些實施例,纜線314可為可撓性的或剛性的。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纜線314可為實質上扁平柔性纜線。在另一實施例中,纜線314可為圓的或另外較厚之纜線,其穿過主體212中之通道(圖中未繪示)以將插塞外殼312連接至連接器底座316。
纜線314可配置於電子器件100與主體212之凹入區之間,且自主體212之孔隙延伸至電子器件100之邊緣(例如,上表面102之邊緣、側表面106上之位置或側表面106之邊緣)。舉例而言,纜線314可自孔隙延伸至包括插座連 接器114之側面106。纜線254亦可在實質上平行於容納於插塞外殼312中之一或多個接針的方向上且朝向插座連接器114延伸。插塞外殼312可機械耦接至纜線314之最接近電子器件100之邊緣的一末端。舉例而言,插塞外殼312可機械耦接至纜線314之最接近包括插座連接器114之側面106的一末端。參看圖4A至圖7C進一步描述主體212之孔隙。
纜線總成310亦可包括連接器底座316。連接器底座316可包括具有形成於其上之一或多個連接襯墊的一印刷電路板(圖中未繪示)。連接襯墊可電耦接至纜線314之導電跡線中之各別者。連接器底座316可配置於主體212之孔隙中。舉例而言,連接器底座316可經配置以部分延伸至主體212中。對於另一實例,連接器底座316可經配置以完全延伸穿過主體212。連接器底座316可經由纜線314機械耦接至插塞外殼312。舉例而言,連接器底座316可結合至纜線314之與結合了插塞外殼312之末端對置的末端。
纜線總成310亦可包括絕緣導線318。絕緣導線318可包括許多絕緣導線,其中絕緣導線中之至少一者耦接至連接器底座316中之連接襯墊。另外,絕緣導線318可配置於擴充基座210之自孔隙延伸至主體212之邊緣或邊緣表面的細長切口中。舉例而言,絕緣導線318可位於在主體212內延伸之細長切口中。對於另一實例,絕緣導線318可位於沿著主體212之底表面延伸的細長切口中。參看圖4A至圖7C進一步描述主體212之細長切口。
圖4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擴充基座400的透視圖。如圖4A中所展示,擴充基座400包括一主體402。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體402為實質上透明的;在其他實施例中,主體402為不透明的。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形成的實質上透明主體402可有利地導致各種元件取決於視角而經隱藏而不被看到。舉例而言,在看透明主體402之一側面後,歸因於由主體402之幾何形狀引起的光折射,使用者可能不能看到纜線總成之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體402可自適合於形成實質上固體實體之任何材料製成。在其他實施例中,主體402可自適合於形成展性及/或可撓性實體之任何材料製成。舉例而言,主體402可自任何合適金屬、礦物、陶瓷、玻璃陶瓷、木頭、聚合物、複合材料、半導體、奈米材料或生物材料製成。根據一實施例,主體402自丙烯酸或丙烯酸等效物製成。根據另一實施例,主體402自以上材料之組合製成。
主體402包括一頂表面或上表面404、一底表面406、一前(或側)表面408、一背(或側)表面410及一側表面412。主體402亦包括形成於上表面404處之凹入區414。
凹入區414經塑形以收納電子器件使得當電子器件定位於凹入區中時,諸如電子器件之顯示器之曝露表面實質上與上表面之包圍凹入區的周邊部分齊平。舉例而言,凹入區414可經塑形以形成電子器件100之後表面104及(視情況)側表面106的實質上鏡像。藉由形成具有此形狀之凹入區 414,當電子器件100定位於凹入區414內時,電子器件100之上表面102可實質上與上表面404之包圍凹入區的周邊部分齊平。另外,當電子器件100定位於凹入區414內時,電子器件100之整個後表面104及(視情況)整個側表面106將鄰接凹入區414之表面相接。
根據一實施例,凹入區414凹入至實質上等於意欲安裝於擴充基座100中之電子器件之厚度的深度。舉例而言,凹入區414可按實質上等於電子器件100之側表面106及後表面104之組合深度的量凹入。對於另一實例,其中電子器件100不具有側表面106,凹入區414可按實質上等於後表面104之深度的量凹入。以此方式,當電子器件100定位於凹入區414中時,電子器件100之曝露表面(亦即,上表面102)實質上與上表面404之包圍凹入區414的周邊部分齊平。
根據另一實施例,凹入區414凹入至大於意欲安裝於擴充基座400中之電子器件之厚度的深度。舉例而言,凹入區414可凹入至包括在歸因於器件100之重量而經壓縮時襯墊220之厚度的深度。凹入區414之深度因此可實質上等於襯墊220之組合厚度、電子器件100之後表面104之深度及電子器件100之側表面106之可選深度。以此方式,當電子器件100定位於其間插入有襯墊220之凹入區414中時,電子器件100之曝露表面(亦即,上表面102)實質上與上表面404之包圍凹入區114的周邊部分齊平。
根據一實施例,凹入區414包括彎曲表面414a及實質上 平坦表面414b。舉例而言,彎曲表面414a可經塑形以收納電子器件100之彎曲表面104a,且實質上平坦表面414b可經塑形以收納電子器件100之實質上平坦表面104b。
根據另一實施例,凹入區414不包括實質上平坦表面。相反地,整個凹入區414經彎曲使得凹入區414中實質上不存在平坦表面。舉例而言,在電子器件100包括經彎曲之整個後表面104使得後表面104中實質上不存在平坦表面之情況下,可相應地勾畫凹入區414之輪廓使得整個凹入區414經彎曲以匹配電子器件100之後表面104。
凹入區414可經配置以收納具有各種各樣之形狀之曝露表面的電子器件。舉例而言,可勾畫凹入區414之輪廓以收納具有矩形上表面102之電子器件100。凹入區414可經調適以收納的上表面102之其他形狀包括正方形、圓形、橢圓形等。
上表面404可自前表面408至背表面410向上傾斜使得凹入區414相應地自前表面408至背表面410向上傾斜。舉例而言,最接近前表面408而配置的側表面412之高度可小於最接近背表面410而配置的側表面412之高度。結果,上表面404可相對於底表面406自前表面408至背表面410向上傾斜。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表面404可以相對於底表面406大致7°之角度向上傾斜。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表面404可以在大致4°與10°之範圍中的角度向上傾斜。在又其他實施例中,上表面404可以小於4°或大於10°之角度向上傾斜。藉由使上表面404相對於底表面406成角度,當擴充基座 400安置於水平表面上時,所安裝電子器件100之曝露表面(例如,上表面102)的可見性可增加。
擴充基座400可包括自凹入區414朝向底表面406至少部分穿過主體402形成之孔隙416。在一實施例中,孔隙416僅部分延伸至主體402內使得孔隙416終止於主體402內。在另一實施例中,孔隙416延伸完全穿過主體402使得孔隙416終止於主體402之底表面406處。
孔隙416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纜線總成,纜線總成可操作以在電子器件安裝於凹入區內時連接至電子器件。舉例而言,孔隙416可具有連接器底座316之鏡像形狀且具有大於插塞外殼312及絕緣導線318中之至少一者之直徑的直徑。以此方式,插塞外殼312及絕緣導線318中之至少一者可穿過孔隙416,而連接器底座316可適貼地配合於孔隙416內。
擴充基座400可包括自孔隙416延伸至主體402之邊緣(例如,前表面408、背表面410或側表面412之邊緣)或邊緣表面(例如,前表面408、背表面410或側表面412)的一細長切口(圖4A中未繪示)。細長切口可經定大小使得纜線總成之纜線可配合於孔隙內。舉例而言,細長切口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絕緣導線318。
根據一實施例,細長切口在主體402內延伸。舉例而言,在孔隙416終止於主體402內的情況下,細長切口可自主體402內之終止點延伸至主體402之背表面410。根據另一實施例,細長切口沿著主體402之底表面406延伸。舉例 而言,在孔隙416終止於主體402之底表面406的情況下,細長切口可自主體402之底表面406處的終止點延伸至主體402之底部邊緣。
圖4B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俯視圖。自俯視圖顯而易見,可勾畫凹入區414之輪廓以收納具有實質上矩形上表面102之電子器件100。凹入區414與上表面404之拐角可為圓的或處於實質上垂直角度。
可將孔隙416提供於凹入區414內之任何位置處。根據一實施例,孔隙416位於凹入區414之中心。根據其他實施例,將孔隙416提供於自凹入區414之中心偏移的位置處;舉例而言,可將孔隙416提供於相比於背表面410較靠近前表面408、相比於前表面408較靠近背表面410及/或相比於另一側表面412較靠近一側表面412之位置處。
孔隙416可以任何定向配置於凹入區414內。根據一實施例,孔隙416經配置使得孔隙416之側表面平行於側表面412。根據其他實施例,孔隙416經配置使得孔隙416之側表面以與側表面414成在0與90度之間的一角度而配置。
圖4C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400之後視圖。自後視圖,可看見細長切口418之末端部分。根據圖4C中說明之實施例,細長切口418沿著主體402之底表面406延伸。根據另一實施例,如先前所論述,細長切口418可在主體402內延伸。在此狀況下,細長切口418之末端部分可顯得為配置於背表面410上、在上表面404與底表面406之間(但不與上表面404及底表面406接觸)的圓。
如先前所論述,細長切口418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絕緣導線318。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導線318具有實質上圓形橫截面,且細長切口418具有直徑稍大於絕緣導線318之直徑的實質上圓形橫截面。舉例而言,細長切口418之直徑可比絕緣導線318之直徑大大致10%。對於另一實例,細長切口418之直徑可比絕緣導線318之直徑大大致5%至20%。對於又一實例,細長切口418之直徑可比絕緣導線318之直徑大小於5%或大於20%的量。在另一實施例中,細長切口418具有具彎曲部分及平面部分之橫截面。細長切口418之最小直徑可大於絕緣導線318之最大直徑。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導線318具有不同形狀之橫截面;舉例而言,絕緣導線318可具有橢圓形橫截面、正方形橫截面、矩形橫截面等等。細長切口418接著可類似地經塑形及定大小以匹配絕緣導線318之大小及形狀。
圖4D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400之橫截面。自側視圖,可看見細長切口418。根據圖4D中說明之實施例,細長切口418沿著底表面406自孔隙416延伸至背表面410。根據另一實施例,如先前所論述,細長切口418可在主體402內延伸。在此狀況下,細長切口418可自底表面406垂直地移位,使得細長切口418配置於上表面404與底表面406之間(但不與上表面404及底表面406接觸)。
如先前所論述,擴充基座400可包括自凹入區414朝向底表面406至少部分穿過主體402形成之孔隙416。根據圖4D中說明之實施例,孔隙416延伸完全穿過主體402使得孔隙 416終止於主體402之底表面406處。根據另一實施例,如先前所論述,孔隙416可僅部分延伸至主體402內使得孔隙416終止於主體402內。在此狀況下,孔隙416可自底表面406垂直地移位,使得孔隙416配置於凹入區414與底表面406之間,但不與底表面406接觸。
亦如先前所論述,孔隙416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纜線總成,纜線總成可操作以在電子器件安裝於凹入區內時連接至電子器件。在一實施例中,孔隙416包括第一部分416a及第二部分416b。第一部分416a自凹入區414凹入且自凹入區414朝向底表面406延伸,而第二部分416b自第一部分416a凹入且自底表面406朝向凹入區414延伸。第一部分416a之直徑可大於第二部分416b之直徑。另外,連接器底座316之上部分可具有大於連接器底座316之下部分之直徑的直徑。第一部分416a可經定大小以收納連接器底座316之上部分,而第二部分416b可經定大小以收納連接器底座316之下部分。以此方式,當孔隙416收納連接器底座316時,連接器底座316之頂表面可實質上與凹入區414之表面齊平。
圖4E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400之仰視圖。自仰視圖,可看見孔隙416及細長切口418。根據圖4E中說明之實施例,孔隙416延伸完全穿過主體402且細長切口418沿著底表面406自孔隙416延伸至背表面410。根據另一實施例,如先前所論述,孔隙416可僅部分延伸至主體402內且細長切口418可在主體402內延伸。在此狀況下,在此視圖 中將看不見孔隙416及細長切口418中任一者。
圖5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擴充基座500之透視圖。擴充基座500可包括上文參看圖4A至圖4E論述之特徵中的一些或全部。因此,以圖5A至圖5C中說明之500系列標籤參考的特徵與以圖4A至圖4E中之400系列標記的特徵相同。舉例而言,擴充基座500包括主體502,主體502包括一頂表面或上表面504、一底表面506、一前表面508、一背表面510及側表面512,其分別與標記為402至412之先前論述的特徵相同。
根據圖5A中說明之實施例,擴充基座500進一步包括額外切口520,額外切口520經形成自上表面504朝向底表面506至少部分穿過主體502且形成於凹入區514與背表面510之間。額外切口520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用於額外電子器件(圖中未繪示)之支架(圖中未繪示)。支架可經設計使得當支架與額外電子器件嚙合且支架配置於額外切口520內時,額外電子器件定位於主體502之頂表面504上方。以此方式,額外電子器件可最接近安裝於擴充基座500之凹入區514內的電子器件100定位,且電子器件100可用以顯示與額外電子器件有關之廣告資訊。
額外切口520可包括用於與支架之耦接部分嚙合的凹口522。舉例而言,支架可包括自支架之一或多個表面突出的耦接部分,諸如,彈簧負載之滾珠軸承或銷。耦接部分可操作以嚙合凹口522使得在自支架移除電子器件的情況下,支架保持安裝於額外切口520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切口520可經形成自不同於上表面504之表面至少部分穿過主體502。舉例而言,額外切口520可自側表面512朝向另一側表面512形成。
圖5B說明圖5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500之俯視圖。自俯視圖顯而易見,額外切口520在頂表面504處可具有任何形狀。舉例而言,額外切口520可為矩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等等。另外,額外切口520可提供於上表面504上之任何位置處。舉例而言,頂表面504可包括自凹入區514延伸至後表面510之實質上平坦部分。可接著將額外切口520提供於此實質上平坦部分上。對於另一實例,頂表面504可包括自凹入區514延伸至側表面512中之一或多者的實質上平坦部分。類似地,可接著將額外切口520提供於此實質上平坦部分上。又另外,可將額外切口520提供於與孔隙516(如圖5B中說明)相同之平面中或不同平面中。
根據一實施例,額外切口520在頂表面504處具有實質上矩形形狀。因此,額外切口520包括兩對相對之實質上平坦表面,其中自一對相對表面蝕刻凹口522。可經由彎曲拐角或實質上垂直拐角來連接鄰近表面。
圖5C說明圖5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500之橫截面。自側視圖可看見部分穿過主體502之額外切口520的形成。額外切口520朝向細長切口518延伸至主體502內,但不與細長切口518接觸。根據圖5C中說明之實施例,細長切口518沿著底表面506自孔隙516延伸至背表面510。在此狀況下,額外切口520可幾乎完全延伸穿過主體502。然而,根據另 一實施例,如先前所論述,細長切口518可在主體502內延伸。在此狀況下,額外切口520可僅部分延伸至主體502內。舉例而言,額外切口520可一半或四分之一延伸至主體502中。根據其他實施例,額外切口520可不位於與細長切口518相同之平面中。在此狀況下,額外切口520可自上表面504延伸完全穿過主體502至下表面506。
根據一實施例,額外切口520之底表面實質上平坦且與主體502之底表面506平行。另外,額外切口520之頂表面實質上平坦且自主體502之前表面508至主體之背表面510向上傾斜。額外切口520之頂表面的斜率可與上表面504之斜率相同或不同。在其他實施例中,額外切口520之底表面可為傾斜的,且額外切口520之頂表面可實質上與底表面506平行。
圖6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擴充基座600之透視圖。圖6A中說明之實施例實質上類似於圖5A中說明之實施例。因此,以圖6A及圖6B中說明之600系列標籤參考的特徵與以圖5A至圖5C中之500系列標記的特徵相同。然而,根據圖6A中說明之實施例,提供額外切口620。
額外切口620可配置於凹入區614之外部的頂表面604上任何處。在一實施例中,如圖6A中說明,額外切口620皆配置於凹入區614與背表面610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切口620可配置於凹入區614與背表面610之間,而一或多個切口620配置於凹入區614與另一表面(諸如,側表面612)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切口620可配 置於凹入區614與側表面612中之一者之間,且一或多個切口620可配置於凹入區614與側表面612中之另一者之間。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切口620可配置於凹入區614與側表面612中之一者之間。
額外切口620可配置於相同或不同平面中。在一實施例中,如圖6A中說明,額外切口620皆配置於在側表面612之間延伸的同一平面中。在其他實施例中,額外切口620配置於不同平面中;舉例而言,其可關於在側表面612之間延伸的平面而彼此偏移。
圖6B說明圖6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600之俯視圖。自俯視圖顯而易見,額外切口620可具有任何形狀,且如先前所論述,提供於上表面604上之任何位置處。
圖7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擴充基座700之透視圖。圖7A中說明之實施例實質上類似於圖5A中說明之實施例。因此,以圖7A至圖7C中說明之700系列標籤參考的特徵與以圖5A至圖5C中之500系列標記的特徵相同。然而,根據圖7A中說明之實施例,提供額外切口730。
每一額外切口730經形成自上表面704朝向底表面706至少部分穿過主體702且形成於凹入區714與背表面710之間。每一額外切口730可經定大小以收納用於額外電子器件(圖中未繪示)之支架(圖中未繪示)。支架可經設計使得當支架與額外電子器件嚙合且支架配置於額外切口730內時,額外電子器件定位於主體702之頂表面704上方。以此方式,額外電子器件可最接近安裝於擴充基座700之凹入 區714內的電子器件100定位,且電子器件100可用以顯示與額外電子器件有關之廣告資訊。
與切口720相比,額外切口730可較小。因此,額外切口730可用以安裝比安裝於切口720上之電子器件小的額外電子器件。舉例而言,切口720可用以安裝具有附接至其之纜線總成的額外電子器件,而額外切口730可用以安裝未附接至纜線總成之額外電子器件。另外,額外切口730可不包括凹口722,且可具有不同於切口720之形狀的形狀。
圖7B說明圖7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700之俯視圖。自俯視圖顯而易見,額外切口730在頂表面704處可具有任何形狀。舉例而言,額外切口730可為橢圓形、圓形、正方形、矩形等等。另外,額外切口730可提供於上表面704上之任何位置處。舉例而言,頂表面704可包括自凹入區714延伸至後表面710之實質上平坦部分。可接著將額外切口730提供於此實質上平坦部分上。對於另一實例,頂表面704可包括自凹入區714延伸至側表面712中之一或多者的實質上平坦部分。類似地,可接著將額外切口730提供於此實質上平坦部分上。又另外,額外切口730可配置於相同或不同平面中,如上文關於額外切口620所論述。
根據一實施例,額外切口730各自在頂表面704處具有實質上橢圓形形狀。因此,額外切口730各自包括一對相對之實質上平坦表面及一對相對之彎曲表面。如參看圖5A描述之凹口可或可不包括於該對相對之實質上平坦表面中。
圖7C說明圖7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700之部分橫截面 圖。自側視圖,可看見部分穿過主體702之額外切口730中之一者的形成。額外切口730朝向細長切口(圖中未繪示)延伸至主體702內,但不與細長切口接觸。根據一實施例,細長切口沿著底表面706自孔隙716延伸至背表面710。在此狀況下,額外切口730可幾乎完全延伸穿過主體702。然而,根據另一實施例,如先前所論述,細長切口可在主體702內延伸。在此狀況下,額外切口730可僅部分延伸至主體702內。舉例而言,額外切口730可一半或四分之一延伸至主體702內。根據其他實施例,如圖7C中說明,額外切口730中之至少一者不位於與細長切口相同之平面中。在此狀況下,至少一額外切口730可自上表面704延伸完全穿過主體702至下表面706。
根據一實施例,至少一額外切口730之底表面實質上平坦且與主體702之底表面706平行。另外,額外切口730之頂表面實質上平坦且自主體702之前表面708至主體之背表面710向上傾斜。額外切口730之頂表面的斜率可與上表面704之斜率相同或不同。在其他實施例中,至少一額外切口730之底表面可為傾斜的,且至少一額外切口730之頂表面可實質上與底表面706平行。
圖8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一數位看板系統800。數位看板系統800包括一電子器件100(諸如先前描述之電子器件)、具有用於安裝電子器件100之頂表面804的一擴充基座802、一額外電子器件810及用於嚙合擴充基座802及額外電子器件810之支架(圖中未繪示)。
如圖8中所展示,電子器件100安裝於擴充基座802之凹入區內使得電子器件100之曝露表面實質上與擴充基座802之頂表面804齊平。另外,額外電子器件810安裝於支架(圖中未繪示)上,支架配置於擴充基座802之額外切口中。
根據此實施例,額外電子器件810為攜帶型媒體器件。舉例而言,額外電子器件810可為如由Cupertino,CA之Apple,Inc.製造的iPod。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額外電子器件810並非攜帶型媒體器件。相反地,額外電子器件810可為任何攜帶型電子器件。舉例而言,額外電子器件810可為個人數位助理(PDA)、相機、遊戲機、蜂巢式電話等等。
額外電子器件810可配置於擴充基座802上使得額外電子器件810之底表面實質上與頂表面804齊平。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電子器件810之底表面可嵌入於額外電子器件810內,或提供於頂表面804上方。額外電子器件810可經配置使得其在實質上垂直於頂表面804之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電子器件810經配置使得其按相對於頂表面804之一角度延伸。舉例而言,額外電子器件810可經配置以按相對於頂表面804成45度、或在30度至70度之範圍中、或在5度至85度之範圍中的一角度延伸。
額外電子器件810可配置於擴充基座802上使得額外電子器件810之顯示表面在面向電子器件100之方向上。舉例而言,額外電子器件810之顯示表面可經配置以與擴充基座802之前表面平行。額外電子器件810可經配置使得其顯示 表面亦在其他方向上。舉例而言,額外電子器件810可按相對於擴充基座802之前表面成45度、或在30度至70度之範圍中、或在5度至85度之範圍中的一角度而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角度可為可變的。舉例而言,可提供支架使得額外電子器件810在安裝於擴充基座802上時可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電子器件810可配置於擴充基座802之不同於頂表面804的表面上。舉例而言,額外電子器件810可配置於擴充基座802之側表面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提供一個以上額外電子器件810。額外電子器件810可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舉例而言,其可為相同器件但具有不同色彩。對於另一實例,一額外電子器件可為視訊播放器,而另一額外電子器件可為音樂播放器。
數位看板系統800可視情況包括其他先前論述之特徵。舉例而言,數位看板系統800可包括一或多個襯墊220。對於另一實例,數位看板系統800可包括纜線總成310。
已描述用於根據本發明的改良之擴充基座之各種實施例。儘管已在以上特定實施例之情況下描述此等發明,但許多修改及變化為可能的。因此,以上描述係出於說明性目的且不意欲為限制性的。
舉例而言,額外切口及孔隙可併入至擴充基座內。在一實施例中,參看圖4A,額外切口可併入至諸如彎曲表面414a之表面中以致能近接電子器件100之側表面106上的按鈕。在另一實施例中,可提供完全穿過彎曲表面414a及側表面412之孔隙以使纜線能夠近接提供於電子器件100之側 表面106上的介面(諸如,頭戴式耳機插口)。在另一實施例中,可提供完全穿過實質上平坦表面414b之孔隙以致能近接電子器件之後表面104上的按鈕(諸如,電源按鈕)。在又一實施例中,參看圖5A,額外孔隙可併入於額外切口520與主體502之其他表面或主體502內之其他位置之間,以使纜線能夠可連接至安裝於額外切口520內之額外電子器件以進入主體502或穿過主體502。在一狀況下,可形成自額外切口520至背表面510之孔隙,藉此使纜線能夠可連接至安裝於額外切口520內的額外電子器件以自額外切口520穿過背表面510。
對於另一實例,可實現所論述實施例之各種組合。舉例而言,參看圖2描述之襯墊220中的一或多者可併入於參看圖3描述之數位信號系統300中。對於另一實例,可提供額外切口730,而無額外切口720。
又,對上文描述之各種結構的頂部或底部或前部及背部的提及為相對的且取決於參考點而可互換地使用。類似地,遍及以上描述提供之尺寸及大小僅出於說明性目的且本文中描述之發明性概念可適用於具有不同尺寸之結構。因此,本發明之範疇及寬度不應受上文描述之特定實施例限制,且應替代地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全面等效物延伸來判定。
100‧‧‧電子器件
102‧‧‧上表面/頂表面
104‧‧‧後表面/底表面
104a‧‧‧彎曲表面
104b‧‧‧平坦表面
106‧‧‧側表面
108‧‧‧多用途按鈕
110‧‧‧音量升高及降低按鈕
112‧‧‧靜音按鈕
114‧‧‧插座連接器
200‧‧‧數位看板系統
210‧‧‧擴充基座
212‧‧‧主體
220‧‧‧襯墊
300‧‧‧數位看板系統
310‧‧‧纜線總成
312‧‧‧插塞外殼
314‧‧‧纜線
316‧‧‧連接器底座
318‧‧‧絕緣導線
400‧‧‧擴充基座
402‧‧‧主體
404‧‧‧頂表面或上表面
406‧‧‧底表面
408‧‧‧前(或側)表面
410‧‧‧背(或側)表面
412‧‧‧側表面
414‧‧‧凹入區
414a‧‧‧彎曲表面
414b‧‧‧平坦表面
416‧‧‧孔隙
416a‧‧‧第一部分
416b‧‧‧第二部分
418‧‧‧細長切口
500‧‧‧擴充基座
502‧‧‧主體
504‧‧‧頂表面或上表面
506‧‧‧底表面/下表面
508‧‧‧前表面
510‧‧‧背表面/後表面
512‧‧‧側表面
514‧‧‧凹入區
516‧‧‧孔隙
518‧‧‧細長切口
520‧‧‧額外切口
522‧‧‧凹口
600‧‧‧擴充基座
604‧‧‧頂表面/上表面
610‧‧‧背表面
612‧‧‧側表面
614‧‧‧凹入區
620‧‧‧額外切口
700‧‧‧擴充基座
702‧‧‧主體
704‧‧‧上表面/頂表面
706‧‧‧底表面/下表面
708‧‧‧前表面
710‧‧‧背表面/後表面
712‧‧‧側表面
714‧‧‧凹入區
716‧‧‧孔隙
720‧‧‧切口
722‧‧‧凹口
730‧‧‧額外切口
800‧‧‧數位看板系統
802‧‧‧擴充基座
804‧‧‧頂表面
810‧‧‧額外電子器件
圖1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可耦接至纜線總成之電子器件之透視圖。
圖1B說明圖1A中所展示的電子器件之側視圖。
圖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一數位看板系統。
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一數位看板系統。
圖4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擴充基座之透視圖。
圖4B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俯視圖。
圖4C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後視圖。
圖4D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橫截面圖。
圖4E說明圖4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仰視圖。
圖5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擴充基座之透視圖。
圖5B說明圖5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俯視圖。
圖5C說明圖5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橫截面圖。
圖6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擴充基座之透視圖。
圖6B說明圖6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俯視圖。
圖7A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擴充基座之透視圖。
圖7B說明圖7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俯視圖。
圖7C說明圖7A中所展示的擴充基座之部分橫截面圖。
圖8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數位看板系統。
400‧‧‧擴充基座
402‧‧‧主體
404‧‧‧頂表面或上表面
406‧‧‧底表面
408‧‧‧前(或側)表面
410‧‧‧背(或側)表面
412‧‧‧側表面
414‧‧‧凹入區
414a‧‧‧彎曲表面
414b‧‧‧平坦表面
416‧‧‧孔隙

Claims (25)

  1. 一種用於安裝一電子器件之擴充基座,該擴充基座包含:一主體,其具有形成於其上表面處之一凹入區;及一孔隙,其經形成自該凹入區朝向該主體之一底表面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該孔隙經定大小以收納一纜線總成,該纜線總成可操作以在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連接至該電子器件。
  2. 如請求項1之擴充基座,其進一步包含自該孔隙延伸至該主體之一邊緣或邊緣表面的一細長切口,該細長切口經定大小使得當該纜線總成之一纜線配置於該細長切口內時,該纜線可自該孔隙延伸至該主體之該邊緣或邊緣表面。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凹入區經塑形以收納該電子器件使得當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該電子器件之一曝露表面實質上與該上表面之包圍該凹入區的一部分齊平。
  4. 如請求項3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凹入區進一步經塑形以收納該電子器件使得當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該電子器件之側表面鄰接該凹入區之一表面。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凹入區相對於該主體之該底表面自該主體之一前表面至該主體之一背表面向上傾斜。
  6.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孔隙經形成 自該凹入區至該主體之該底表面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
  7. 如請求項6之擴充基座,其中該細長切口沿著該主體之該底表面延伸或在該主體內延伸。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孔隙包括自該凹入區延伸之一第一部分及自該主體之該底表面延伸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具有大於該第二部分之一直徑的一直徑。
  9. 如請求項8之擴充基座,其中該第一部分自該凹入區凹入使得當該孔隙收納該纜線總成時,該纜線總成之一連接器底座的一頂表面與該凹入區之一表面齊平。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額外切口,該額外切口經形成自該主體之該上表面朝向該主體之該底表面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且形成於該凹入區與該主體之一邊緣之間,每一額外切口經定大小以收納用於一額外電子器件之一支架。
  11. 如請求項10之擴充基座,其中每一額外切口包括用於與該支架之耦接部分嚙合的複數個凹口。
  12. 一種數位看板系統,其包含:一電子器件,其具有一後表面及一對置前表面,在該前表面處可看到該電子器件之一顯示器;一主體,其用於支撐該電子器件,底座具有一前表面、一背表面及在該前表面與該背表面之間延伸的頂表面及底表面;一凹入區,其自該頂表面形成於該主體內;及 一孔隙,其經形成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以用於收納可操作以連接至該電子器件之一纜線總成;其中該電子器件定位於該凹入區內使得該電子器件之該後表面完全配合於該凹入區內且該電子器件之該前表面實質上與該頂表面之包圍該凹入區的一部分齊平。
  13. 如請求項12之數位看板系統,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額外切口,該額外切口經形成自該主體之該頂表面朝向該主體之該底表面部分穿過該主體且形成於該凹入區與該主體之一邊緣之間。
  14. 如請求項13之數位看板系統,其對於每一額外切口進一步包含一額外電子器件及用於將該額外電子器件安裝於該主體上之一支架。
  15. 如請求項14之數位看板系統,其中該額外切口包括複數個凹口且該支架包括複數個對應的耦接部分,該複數個耦接部分可操作以嚙合該複數個凹口,使得當自該支架移除該額外電子器件時,該支架保持安裝於該額外切口中。
  16.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數位看板系統,其進一步包含配置於該電子器件與該凹入區之間的複數個襯墊,其中該等襯墊中之至少一者為可撓性的且位置最接近提供於該電子器件上之一按鈕。
  17. 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數位看板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纜線總成,該纜線總成包括:一插塞外殼,其經定大小以用於插入至該電子器件內 且經設計以容納複數個接針;一纜線,其耦接至該插塞外殼,該纜線具有對應於且電耦接至該複數個接針之複數個導電跡線;一連接器底座,其藉由該纜線機械耦接至該插塞外殼,該連接器底座具有電耦接至該複數個導電跡線中之各別者的複數個連接襯墊;及一絕緣導線,其耦接至該等連接襯墊。
  18. 如請求項17之數位看板系統,其中該纜線配置於該電子器件與該凹入區之間且自該孔隙延伸至該電子器件之一邊緣。
  19. 如請求項18之數位看板系統,其中該插塞外殼耦接至該纜線之最接近該電子器件之該邊緣的一末端。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數位看板系統,其中該連接器底座配置於該孔隙中。
  21. 如請求項17至20中任一項之數位看板系統,其中該絕緣導線配置於自該孔隙延伸至該主體之一邊緣或邊緣表面的一細長切口中。
  22. 一種用於安裝一電子器件之擴充基座,該擴充基座包含:一丙烯酸主體,其具有自其上表面形成之一實質上矩形凹入區,該凹入區具有一彎曲表面且相對於該主體之一底表面自該主體之一前表面至該主體之一背表面向上傾斜;及一孔隙,其經形成自該凹入區朝向該主體之該底表面 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該孔隙經定大小以收納一纜線總成,該纜線總成可操作以在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連接至該電子器件;其中該凹入區經塑形以收納該電子器件使得當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該電子器件之一曝露表面實質上與該上表面之包圍該凹入區的一部分齊平。
  23. 如請求項22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凹入區進一步經塑形以收納該電子器件使得當該電子器件安裝於該凹入區內時,該電子器件之側表面鄰接該凹入區之一彎曲表面。
  24. 如請求項22至23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中該孔隙經形成自該凹入區至該主體之該底表面至少部分穿過該主體。
  25. 如請求項22至24中任一項之擴充基座,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額外切口,該額外切口經形成自該主體之該上表面朝向該主體之該底表面部分穿過該主體且形成於該凹入區與該主體之一邊緣之間,每一額外切口經定大小以收納用於一額外電子器件之一支架。
TW101117937A 2011-05-20 2012-05-18 用以提供數位看板之擴充基座 TWI530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12,999 US8659889B2 (en) 2011-05-20 2011-05-20 Docking station for providing digital sign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1004A true TW201301004A (zh) 2013-01-01
TWI530768B TWI530768B (zh) 2016-04-21

Family

ID=46178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937A TWI530768B (zh) 2011-05-20 2012-05-18 用以提供數位看板之擴充基座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659889B2 (zh)
JP (1) JP5702336B2 (zh)
CN (1) CN102854924B (zh)
AU (1) AU2012202947B2 (zh)
DE (1) DE102012208427A1 (zh)
FR (1) FR2975515B1 (zh)
GB (1) GB2491037B (zh)
HK (1) HK1177522A1 (zh)
TW (1) TWI530768B (zh)
WO (1) WO20121622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3111B2 (en) 2010-05-04 2015-07-14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Magnetic docking base for handset
US8659889B2 (en) 2011-05-20 2014-02-25 Apple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providing digital signage
TWI461890B (zh) * 2011-07-21 2014-11-21 Asustek Comp Inc 可攜式電子系統
US8619416B2 (en) * 2011-10-11 2013-12-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al-orientation docking apparatus
US10007296B2 (en) * 2012-08-18 2018-06-26 David Hume Reconfigurable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US9760116B2 (en) 2012-12-05 2017-09-12 Mobile Tech,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tablet device
TWI502320B (zh) * 2013-02-27 2015-10-01 Wistron Corp 電子設備
US9152177B2 (en) * 2013-08-12 2015-10-06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Self-aligning connection to a docking station
US9310020B1 (en) 2013-09-17 2016-04-12 Douglas B. Bernards Mobile device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400529B2 (en) * 2013-09-27 2016-07-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ousing with embedded interconnects
AU2015223280B2 (en) * 2014-02-28 2017-07-27 Apple Inc. Product demonstration fixtur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916496A (zh) * 2014-03-18 2014-07-09 王情林 一种分体模块化手机
KR102230076B1 (ko) * 2014-09-01 2021-03-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431146B2 (en) * 2015-03-27 2022-08-30 Jabil Inc. Chip on submount module
USD772861S1 (en) * 2015-07-22 2016-11-2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US10517056B2 (en) 2015-12-03 2019-12-24 Mobile Tech, Inc. Electronically connected environment
US11109335B2 (en) 2015-12-03 2021-08-31 Mobile Tech, Inc. Wirelessly connected hybrid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wireless nodes
US10251144B2 (en) 2015-12-03 2019-04-02 Mobile Tech, Inc. Location tracking of products and product display assemblies in a wirelessly connected environment
US10728868B2 (en) 2015-12-03 2020-07-28 Mobile Tech, Inc.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ver wireless nodes in a wirelessly connected environment
US10101770B2 (en) 2016-07-29 2018-10-16 Mobile Tech, Inc. Docking system for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in an enclosure
WO2019028003A1 (en) * 2017-07-31 2019-02-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OSTING STATIONS COMPRISING SUPPORTS
US10182652B1 (en) * 2017-12-21 2019-01-22 Google Llc Interactive kiosk shelves
US20220070620A1 (en) 2018-10-25 2022-03-03 Mobile Tech, Inc Proxy nodes for expand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nodes in a wirelessly connected environment
US10614682B1 (en) 2019-01-24 2020-04-07 Mobile Tech, Inc. Motion sensing cable for tracking customer interaction with devices
CN110177443B (zh) * 2019-05-13 2024-04-26 深圳市显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信号接收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6792A (en) * 1993-09-10 1995-07-25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Pivotable docking station for use with notepad computer systems
US5822185A (en) * 1996-12-06 1998-10-13 Dell U.S.A., L.P. Ergonomic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JPH10177354A (ja) * 1996-12-16 1998-06-30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のスイベルユニット
US6424524B2 (en) * 1998-08-21 2002-07-23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Wedge-shaped port replicator for portable computer
US6188572B1 (en) * 1998-10-13 2001-02-13 Dell Usa, L.P. Movable docking st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60109388A1 (en) * 1998-12-28 2006-05-25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Wireless signal system for a video display unit
US6231371B1 (en) 1999-06-25 2001-05-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ocking st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US6407914B1 (en) * 2000-04-11 2002-06-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ocking system for portable computer
US6280212B1 (en) * 2000-04-18 2001-08-28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with movable docking connector
US6766175B2 (en) 2000-12-13 2004-07-20 Waxess Technologies, Inc. Cordless and wireless telephone docking station
FR2829980B1 (fr) * 2001-09-26 2004-01-30 Security Vision Concept Procede de montage d'un boitier sur un coussin muni d'une housse d'habillage, housse d'habillage equipee d'un boitier et le coussin revetu de cette housse
US7019794B2 (en) * 2001-10-29 2006-03-28 Epsilon Electronics, Inc. Detachable vehicle monitor
EP1550360A1 (en) * 2002-05-28 2005-07-06 Eric Thompson Vertical docking station
US7542052B2 (en) * 2002-05-31 2009-06-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viewing orientations of a display
US7036879B2 (en) * 2002-08-14 2006-05-02 Johnson Safety, Inc. Headrest-mounted monitor
US7044546B2 (en) * 2002-08-14 2006-05-16 Johnson Safety, Inc. Headrest-mounted monitor
US6739654B1 (en) * 2003-04-24 2004-05-25 Hexa-Chain Co., Ltd. Headrest-mount display mounting structure
US7627343B2 (en) 2003-04-25 2009-12-01 Apple Inc. Media player system
US7719830B2 (en) 2005-05-09 2010-05-18 Apple Inc. Universal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6776660B1 (en) 2003-04-30 2004-08-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TWI220724B (en) 2003-05-12 2004-09-01 Wistron Corp Audio-video apparatus
US7791586B2 (en) * 2003-05-15 2010-09-07 Audiovox Corporation Entertainment system mountable in a vehicle seat
US7954894B2 (en) * 2003-05-15 2011-06-07 Audiovox Corporation Headrest mountable video system
WO2004104803A2 (en) * 2003-05-15 2004-12-02 Hotwire Development, Llc Universal portable computer stand and high speed connectivity center
US20050099547A1 (en) * 2003-11-07 2005-05-12 Vitito Christopher J. Automobile entertainment system
US7201354B1 (en) * 2003-12-24 2007-04-10 Ktv Usa, Inc. Video monitor mounting system
US20100134964A1 (en) * 2004-03-08 2010-06-03 Originatic Llc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204596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Peng Juen T Portable seat back display
US7155214B2 (en) * 2004-09-09 2006-12-26 Dana Innovations I-port controller
US7502225B2 (en) * 2004-09-17 2009-03-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rtable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US20060113203A1 (en) 2004-11-30 2006-06-01 Charles Daley Computer bag
WO2006119081A2 (en) * 2005-05-04 2006-11-09 Acco Brands Usa Llc Docking station
US7480138B2 (en) * 2005-06-30 2009-01-20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econfigurable mobile device docking cradle
US7580255B2 (en) * 2005-08-24 2009-08-25 Apple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ES2451645T3 (es) * 2005-11-07 2014-03-28 Audiovox Corporation Sistema audiovisual montable en un asiento de vehículo y procedimientos de montaje y visualización del mismo
WO2007081568A2 (en) 2006-01-04 2007-07-19 Logitech Europe S.A. Universal auxiliary component connecting system for a personal audio set
US7298611B1 (en) * 2006-06-30 2007-11-20 Carnevali Jeffrey D Portab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739035B2 (en) 2006-10-11 2014-05-27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s and indicators with on-screen cognitive aids
KR20070044407A (ko) * 2007-02-14 2007-04-27 배석희 인텔렉스테이션
US7840740B2 (en) 2007-06-05 2010-11-23 Apple Inc. Personal media device docking station having an accessory device detector
US8145821B2 (en) * 2008-05-20 2012-03-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8792233B2 (en) 2008-06-04 2014-07-29 Apple Inc. Aesthetically pleasing universal dock
JP2010009460A (ja) 2008-06-30 2010-01-14 Koji Osaka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用台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D592189S1 (en) * 2008-09-04 2009-05-12 Savant Systems Llc Docking station
US8323040B2 (en) 2008-09-05 2012-12-04 Apple Inc. Docking station with moveable connecto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138581A1 (en) * 2008-12-02 2010-06-03 Randall Bird Universal Docking System
US20100162326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Airvod Limited 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
JP3162878U (ja) 2010-04-01 2010-09-24 株式会社パワーサポート 情報端末用操作台
US8201687B2 (en) * 2010-04-22 2012-06-19 Atoz Design Labs Co., Limited Tablet PC cover with stowable input device
US8093486B2 (en) * 2010-05-18 2012-01-10 Red Chip Company, Ltd. Touch screen guitar
WO2011153341A1 (en) 2010-06-03 2011-12-08 Alesis, L.P. Audio input and output dock for a tablet computer
USD644228S1 (en) * 2010-06-24 2011-08-30 Savant Systems Llc In-wall iPad dock
USD644229S1 (en) * 2010-06-24 2011-08-30 Savant Systems Llc In-wall iPod dock
USD636778S1 (en) * 2010-06-24 2011-04-26 Savant Systems Llc Desktop ipad dock
US8369082B2 (en) * 2010-08-04 2013-02-05 Savant Systems, Llc In-wall dock for a tablet computer
US20120153870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Peter Kirkup Lighting Control Desk with Removable Touch Screen Device
HK1153093A2 (en) * 2011-01-20 2012-03-16 Alco Electronics Ltd Docking station for media player
ES1073857Y (es) 2011-01-20 2011-05-19 Munoz Sergio Trujillo Soporte y estacion para tabletas tactiles
US8659889B2 (en) 2011-05-20 2014-02-25 Apple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providing digital sign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75515B1 (fr) 2018-04-20
HK1177522A1 (en) 2013-08-23
FR2975515A1 (fr) 2012-11-23
CN102854924B (zh) 2014-12-10
GB201208764D0 (en) 2012-07-04
GB2491037A (en) 2012-11-21
DE102012208427A1 (de) 2012-11-22
AU2012202947B2 (en) 2014-07-10
GB2491037B (en) 2013-11-27
JP5702336B2 (ja) 2015-04-15
TWI530768B (zh) 2016-04-21
JP2013012192A (ja) 2013-01-17
CN102854924A (zh) 2013-01-02
AU2012202947A1 (en) 2012-12-06
US20120293924A1 (en) 2012-11-22
WO2012162252A1 (en) 2012-11-29
US8659889B2 (en) 2014-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768B (zh) 用以提供數位看板之擴充基座
MX2010011083A (es)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portatil con alojamiento para dos piezas.
CN202150610U (zh) 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扩充底座
CN110830622B (zh) 同轴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US9142908B2 (en) Low profile male connector
US20120243718A1 (en) Speaker base device for display
WO2018232583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797811B (zh) 同轴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US7594817B2 (en) Electrical flex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20093982A1 (zh) 柔性屏组件、移动终端和柔性显示装置
KR20150045180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312019A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0045756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12350081B (zh) 接地线夹、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524816B (zh)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及电子设备
KR20130049090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257092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30003654A (ko) 도킹 디바이스
WO2019029478A1 (zh) 背板、前壳以及电子设备
KR20150043105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